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智慧课堂

小学生智慧课堂

时间:2023-09-06 17:0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智慧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智慧课堂

第1篇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

1.1智慧课堂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上传,给学生打造一个类似于图书馆的小型学习空间。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此种方式并没有在网络环境下发生太多的变化。虽然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学习资料的获取和传递提供了便利,但此种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1.2智慧课堂实施过程的不足

网络学习空间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将网络信息上传到网络空间上,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与之结合起来,也可以说网络学习空间这一资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所以其对智慧课堂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是很不明显的。

1.3智慧课堂评价方式的缺陷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结束之后,教师要将自己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进行资料上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资料上传过于形式化,没有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堂过程的记录和交流,所以学生对课堂具体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也无法借助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所以评价形式的缺陷就导致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了空谈,取得实际效果很不明显[1]。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

2.1智慧课堂设计以智慧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培养智慧型的人才,引导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利用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网络学习空间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因此,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智慧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存在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也要求智慧课堂的构建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上传一些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师可以首先复习拆分的知识:2里面有()1;5里面有()1;10里面有()1;10个10是()等知识,之后出示具体的1元、2元、5元、10元钱给学生看,并提问:

①这一张纸币的面值都是多少?

②这几张纸币都是什么单位?

③2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的纸币来替代?5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来替代?

此种方式突出了人民币的实用性,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符合智慧型人才的构建原则。

2.2智慧课堂实施以设计问题为导向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除要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还要通过问题设计和任务教学的形式进行课堂过程的实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4]。但是在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相应,以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受到阻碍,从而对问题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意识,以免使学生落入到思维僵化的窘境中。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①请学生自主画角,谁画的角大?

②思考量角时要用什么?

③角的的度量器是什么形状的?在量角器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通过一步步的问题设计,学生逐渐认识了量角器,会使用了量角器,完成了角的度量,学生的智慧也一点点被开发和激化,这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从而有效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2.3智慧课堂要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目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网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上,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优势生动展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在其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并不完美,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探索更加具有趣味性、适合性、简单性的应用方法,以此来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另外,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丰富资源、创新形式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但只有网络学习空间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为其提供支持。因此,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科学构建,最终实现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智慧课堂;应用策略

1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重视力度不够在国内一些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小学生计算机教学,导致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另外,一部分小学计算机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1.2教学方式的滞后对小学计算机教学重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要求小学生学习和演练有关知识,并没有应用新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这样的实际状况下,小学生在学习和演练计算机知识中自然没有任何兴趣,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2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2.1课前主动预习在上课前,小学计算机教师需要在课前将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传输到小学生个人终端中,这样小学生就能在个人终端中了解这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在课下练习和查找资料中为掌握好这节课程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学习水平。2.2创设情境在实际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小学生通过个人终端了解和预习了有关课程内容后,教师可以创建出一个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情境,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这节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完整此情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防止由于小学生事先知道所要完成的场景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2.3小组交流在任课教师向小学生布置完此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可引导小学生讨论这节课程的任务,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和研究这节课程,对自身怎样完成这节课程的学习任务做一个总体的规划,并与其他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在互相交流和共享下让小学生可以对完成这节课情境任务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小学生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着详细的计划后,便会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2.4老师引导小学生在初步形成对完成情境任务的想法后,任课教师就能够在自身演示和利用其他教学方式来指导小学生系统、有效地学习,在小学生掌握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步骤后,并要求生生之间总结自身在完成任务思路的不足之处,这样既能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用思维导图探索和总结出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具体方法。2.5纠正错误在小学生了解正确完成情境任务的方法后,有关教师就能够让小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的情境任务,并对小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对应的指导,确保每位小学生都能够顺利、正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2.6加强训练在小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后,计算机教师还应该几个与小学生完成的情境任务相似的任务,小学生可利用个人终端选择某个任务,并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演练,完成这一情境任务后,计算机教师还应对小学生在完成任务有问题的地方进行相应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应用刚刚学习的计算机知识。2.7预留作业在小学生完成自选情境任务后,这节课程就要结束了,这时候计算机教室应拓展本堂课所学知识的任务,并将其作为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小学生在课后温习和巩固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而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2.8课后沟通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小学生可借助于个人终端自身的作业成果,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生评价其成果,并利用个人终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有网络,小学生就能够请教教师问题,将大大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电脑知识,而且还需要结合机房状况和教学进度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调动起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唯有做到这样,才能让计算机课堂有趣、丰富,这样小学生才会愿意小学这门课程,并且在完成作业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计算机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要有自身的看法和思想。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对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和丰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让自身成为一名受小学生喜爱和欣赏的教师。想要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手段,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本内容全面理解,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进行这堂课才更加有效果、有价值。计算机教师要确保每一堂课程都能够给小学生一种新鲜感,这样小学生才会始终对计算机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教师可使用教学道具讲解小学生如何提高计算机技能,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课堂魅力。如:在课堂中,以现场PPT讲解与个人操作相融合的形式,分解传授这堂课的内容。还可举行打字比赛,以速读与正确率为主要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计算机这门学科对实践性和操作性有着很强的要求,教师需要给小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的时间,在操作中小学生才能验证所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结合小案例和小游戏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既简单又有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也会使其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给小学生多一些操作机会,对于操作正确的小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好计算机知识的信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电脑的巨大魅力,进而更加喜欢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54-156.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用有效评价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应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麻烦事”,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可以从有效正面评价、委婉含蓄评价和多元理性评价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有效正面评价,带动课堂热烈气氛

有效正面评价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状态,让表扬适得其所,真正发挥积极促进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表扬要及时有分寸,既要给予学生慷慨真诚的表扬,也要给予客观真实的表扬。不同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应不同,同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期待和反应也不同,教师应把握课堂中学生的即时状态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课堂“热闹”起来、“兴奋”起来,带动语文课堂的热烈气氛。

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学生集体诵读课文后,说道:“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可是我想请一位同学再读一次给大家听。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一读呢,我会给读得好的同学颁发一枚智慧星。”听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自己的热情,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而且被我点到的这位学生,读得也很好。这样的激励评价,可以给予小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初见成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智慧星、小红花等小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功利心理”,将奖励作为语文学习的目的,让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在奖励的心理驱使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委婉含蓄批评,智慧课堂洋溢温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不能太多,因为小学生是敏感的,教师可以用委婉含蓄的批评,用自省式批评和幽默式批评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印象,收获持久的评价激励效果。教师用充满智慧的话语,化解学生在课堂的错误尴尬,帮助学生纠正学习错误,保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批评智慧中成长。

如在“梦”的教学中,教师看到有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在和“周公”开小差,教师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说:“今天,在我们课堂上,我做了个梦。”学生们一下子笑起来,睡觉的学生也醒了,脸微微红。在课堂中,教师看到睡觉的学生,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以幽默的话语“叫”醒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化解了学生的尴尬,让学生能够较快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较为轻松地参与到后面的课堂学习活动。

三、多元理性评价,驱使课堂伯乐明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反思学习,继而更理性明智地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多元理性评价方法,建构多元互动课堂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课堂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教师应用多元理性评价方式,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师评价、合作评价、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促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运用评价获得发展。

如“放弃射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从福勒的体育风范出发,对福勒的做法给予肯定,教师评价道:“你的想法很棒,福勒的体育风范是高尚的!”也有学生说道:“福勒的做法是错误的,从一个专业球员的角度出发,他没能把握射门机会,是不称职的。”听到这位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直接予以否定,反而看到学生的个性思考,说道:“这位同学的回答与众不同,关注福勒的身份细节,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大家有没有看法呢?”学生们听到这里,纷纷陷入思考。随后,班级内分为两大派,一方拥护放弃射门,一方主张射门。看着学生们的积极讨论,教师感到非常欣慰,并没有打断学生的讨论。最后,教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课文中“放弃射门”的“是与非”。在整节课中,学生们热闹非凡,教师并没有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而是运用多元化的评价,给予学生肯定,还引导学生去思考深层内容,使课堂充满智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教与学的“对话”,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状态出发,通过有效正面评价,带动课堂热烈气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体验学习的成功,给予学生更多的评价动力,让学生更努力学习。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评价的背后,可能会导致课堂“热闹”的浮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真正实现评价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黄 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科学的评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84.

第4篇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有效性

数学是发展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智慧的工具。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智慧课堂,以动态生成为载体,以合作探究为动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通过影音文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小学生的生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聚焦智慧课堂,张扬学生的个性,直观感受数学魅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一、导入阶段的多媒体使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多老师的共识,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 环境,是每一名老师都十分想做的事。多媒体正好可以帮助老师实现这个愿望,尤其是在导入阶段,能够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氛围。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前奏,如同一首交响乐的序曲,有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悬念是一种心理机智,它是小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强烈而持续的刺激小学生的大脑皮层。悬念导入就是用小学生认知冲突的方法设疑、以学生强烈关切心情为特点的导入新课。以悬念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使小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带着这愉快与好奇的心情去听课,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图形的平移与对称》教学时,教师在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将各种图形播放给学生看。如果将这些图形用手工画,既浪费时间也无法保证准确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取代老师的手工,直观、生动、形象。

二、教学难点的多媒体直观呈现

数学是小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终身受益”。数学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场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场景。比如,老师把数学知识设计成小品,讲《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内容时,我给学生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春风轻佛,草地碧绿,两个小朋友一起在公园的小径上漫步,原来他们是来放风筝,他们的风筝都是多边形的。动画配合演示,学生在直观演示下,理解了多边形的涵义,接着提出新的知识点:这个风筝要用多少纸张,需要多大的面积呢,学生活动进行得非常自然。

三、公式推导的多媒体动态演示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教师要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阳光,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彰显智慧的舞台。动态事物总是很容易被儿童接受,教材的编排上应用了很多的插图,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总比不上动态演示的效果,尤其是图形的变换以及公式的推导方面,应用多媒体更是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利用作图工具将教材中描述的圆柱体积推导的内容进行动态的演示,切拼过程鲜明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进行应用,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早已被证明了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弊端出现,比如有人为了省事,把很多不必要的内容都存在多媒体中,甚至把板书的内容都用多媒体呈现,这样就给人一种累赘的感觉,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另外,注意多媒体的使用时机,不要不管教学内容如何,学生的基础如何,而盲目大量使用多媒体,把课堂变成一节视频欣赏课。注意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在多媒体中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是一体的,数学知识就是融合在生活中,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

教育信息技术能否有效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选择有效地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实施者是老师,只有深入的研究过哪几个因素影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才能更好地为教师创设高效的外部和内部学习环境,进而实现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范艳.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分析[J].现代阅读.2013(12).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36-01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表现得大智若愚,将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智慧不单单是体现在讲课的滔滔不绝上,学生反应得好与坏更是一个教师智慧与否的评价标准。这样就要求教师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心理上诱导学生学习,同时配上讲述知识的智慧,就会达到精彩的课堂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数学课则不同,数学课是来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艺术。学习的过程注定是一个活泼、灵动、精彩、生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应该讲究艺术。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尤其需要这种艺术,没有艺术性的单调、呆板的课堂学习注定是低效的。

1.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懵懵懂懂、爱扮演小大人角色的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往往不喜欢被别人控制被别人当成小孩子,教师就可以把握这个心理现象,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与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争辩"。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在毫无顾忌地讲课,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遭到潜意识里的打击,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当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膜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就必然会大打折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故意讲错一个概念,然后故意多加强调要求学生记住,这时候就会有思维活跃反应迅速的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要把握机会,一定要耐心地鼓励学生讲出来,但等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改变刚才的态度,表现的"强势"一点,激发学生的斗志。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过于严厉,而是要让学生纯粹地跟自己针对数学问题进行争论。当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无懈可击时,教师一定要收回自己的"强势",假装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对和自己争辩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充满想要刨根问底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引导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学会促使学生对有趣的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然后同学生一块进行探究。比如,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有关的教学小实验,然后对实验过程中的有趣之处,教师也假装不解,说:"同学们,我怎么觉得有什么地方怪怪的,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然后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接着教师可以等学生自己发现,或者慢慢引导:"你们觉不觉得这个地方不对劲?这怎么回事啊?好奇怪哦。我们一块找出这个'问题小精灵'吧。"然后教师可以就此来带领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更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3.利用小学生的助人心理

小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无邪的,最见不得别人遇到困难和伤心难过。教师可以在这个时期,适当向学生示弱,向学生请求帮助,以此来迎合学生的"帮助别人"的心理。比如,教师在讲课时,遇到本该要求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故意可怜巴巴地向学生求助,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老师最近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总是做不对。已经做了好多遍了,老师实在做不下去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做不出来的话会挨校长骂的。帮帮我,好吗?"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小大人主义",然后教师将问题列出来,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待学生得到结论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请求"学生讲一下解答过程,最后得到正确答案。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使学生拥有强烈的成就感,还会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浓厚的兴趣。

4.利用小学生的爱玩爱乐心理

小学生正处在爱玩爱乐兴趣广泛的时段,虽然课堂上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但是对于活泼爱动的小孩子,严肃认真似乎有些苛刻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传授学生知识,所以,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面对小学生,教师万不可古板苛刻,而是应该拥有类似于小孩子的精神状态DD活泼、积极、乐观。心理学有句话说"要想打败狼,你需要先把自己变成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插入一些可爱的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动画,比如最近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智慧的教师还可以把数学问题编成一个关于聪明的喜羊羊、爱吃的懒羊羊以及可怜的灰太狼等动画人物的故事来呈现给小学生,这样的教学课堂,必定是生动有趣的,不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老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那么基本上学生就会学好这门课程的。

5.利用小学生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

小孩子的心理、思想发育还不完善,往往会和别的小朋友进行无恶意的比较,比如比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得到的小红花数量的多少,比较老师对自己和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以及比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成绩。这种纯洁的比较,如果得到教师有效的引导,就可以产生良性因素,增强学生超越自我的心理。利用这个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比较,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教师把握好一定的分寸,避免伤及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助长一些学生的自鸣得意之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讲明课堂上会根据学生之间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来比较,进行"课堂听课小明星"的选拔,会有学生喜爱的小奖品给予奖励。这样就可以在学生渴望得到表扬以及荣誉的心理下进行课堂上的热烈讨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沟通的艺术的方法也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肯勤奋学习,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极探索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互相影响、讨论和激励,相信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使数学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

南宁市新阳路小学,校长欧阳琪从衡阳路小学一路走来,感受着校园文化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巨大好处,她也要为新阳路小学去创造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文化理念。2010年,新阳路小学与衡阳路小学一起加入合作课堂基地学校团队,他们边改革边完善,在深挖合作课堂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于2011年春提出了“为师生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立项了“小学生成长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自治区级课题。“成长课堂”,将新阳路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向纵深……

“为师生生命成长奠基”,既是新阳路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新阳路小学的核心文化,我们通过开展以读书、分享、合作、践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鼓励全校师生有梦想、有行动,主动成长、奋力成长、快乐成长。对“成长课堂”的研究,则是从关注师生文化知识的传承出发,走向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成长课堂”将课堂教学从“教”引向“学”,从“传授”引向“体验”,从“书本”引向“生活”,成为师生共同经历、感受和成长的最佳平台。“成长课堂”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把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成长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积极探索建构途径:设计“成长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立学习信心;构建“成长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活动场。

一、“成长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内涵呈现

1 “成长课堂”关注生命成长。其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关注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努力张扬师生的个性。这是成长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其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丰富师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走近文本,引领师生认识各种现象,丰富各种体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陶冶师生的情操。其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师生智慧的生长,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本对话等方式来生发智慧,追求师生智慧的生长,让课堂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四是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师生道德的提升,通过培育人的道德,让道德彰显生命的魅力。

2 “成长课堂”让师生共同成长。传统课堂虽然关注学生,但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虽然也关注教师,但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成长课堂”重在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教学相长的课堂,终身学习的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3 “成长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扬弃和超越。“成长课堂”着重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继承传统课堂的精华,摒弃其“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和方法观,按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方法和组织形式,构建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此外,“成长课堂”在目标定位、导向、评价上也体现为更加关注人的成长,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对传统课堂进行了超越。

二、“成长课堂”对师生发展的研究

1 通过对以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边合作学习活动为主要教学形态的课堂教学进行大量实践、观察、反思、总结,构建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成长课堂”教学模式。

2 以“成长课堂”教学模式为立足点,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多样性,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 通过“成长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成长点,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提升教学素养;在建构“成长课堂”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形成新的认知,使教师在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中引发并生成新的境界,实现个人成长,为解决目前国内正面临的教师发展瓶颈问题找到新的突破口。

三、“成长课堂”的内容研究

1 成长导学案设计的行动研究。树立成长意识,积极探索有效导学的方法,设计一套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形成导学案制作的一般程序。

2 构建小学生“成长课堂”模式的行动研究。探索构建小学生“成长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形成实用可行的“成长课堂”教学模式。

3 有效“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研究。继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把握“合作”本质,探索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

第8篇

《入学教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由于学生刚入学,还不识字,课文以图画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编排了四幅图画。第一幅图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第三、四幅图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学生可初步感知小学校园生活,感受老师之亲切,同学之友爱,学习之快乐,校园生活之丰富多彩;对学生进行爱上学、守纪律、敬老师、亲同学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生刚入学,让他们了解学校,对他们进行读书、写字、上课等常规训练,可为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郾知道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2?郾初步感知学校生活。

3?郾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4?郾乐意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激发爱当小学生的情感,培养讲文明礼貌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情导入

1?郾谈话。小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称――小学生。

跟老师大声读:“我是小学生!”

家长为你们成为小学生做了哪些准备?(学生自由表达。)

2?郾激情。教师发“智慧星”,祝贺小朋友成为小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家长为他们成为小学生所做的准备,教师为他们成为小学生给予的祝贺,以及自己的高声“宣誓”,让他们感受到当小学生之光荣、之快乐,激发他们愿当小学生,爱当小学生的情感。】

二、了解学生,认识班级和同学

1?郾同学们,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名称吗?(板书校名:××小学)

2?郾教师领读校名。

3?郾认识年级和班级。(教师板书并领读:一年级××班)

4?郾介绍自己:我叫××,请大家和我交朋友。

5?郾练一练,说一说。我名叫××,是××小学××年级××班的学生。(同桌用普通话互说互练。)

【设计意图:通过跟读、自我介绍、互说互练等方式,让学生建立学校、年级、班级概念,潜移默化灌输组织观念,集体意识,进而增强“我已是小学生”的意识。】

三、看图并联系实际学习礼貌用语

1?郾今天早上你来上学,是自己来还是家长送你来的?

2?郾来到校门口,你们看到了什么?

3?郾(出示放大的课文第一幅插图)仔细看图(主要是校貌),图上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与自己家里有什么不同?

4?郾指导学生按顺序(由景及人)观察图画,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他们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相互问好,打招呼。)

5?郾教师引导: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一样,都是有礼貌的小学生。我们也来学习相互问好吧。

(1)遇到老师该怎么问好?

(2)遇到同学该怎么问好?

(3)遇到亲人该怎么问好?

(4)与老师、同学和亲人分手说什么?

6?郾创设情境,训练表演。

(1)创设多种情境(在家时,上学路上、课堂上、课间等),分组模拟训练,学习运用日常礼貌用语。

(2)汇报表演。

(3)评出“文明之星”,奖励小红花。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所知所想、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亲切、同学友好,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郾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2?郾学习课堂常规。

3?郾学习和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教学准备:

铅笔、小楷本、课件。

教学重点:学习课堂常规,学习和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我们的校园真是一个神奇的大乐园!里面有亲切的老师和快乐的小伙伴,有五颜六色的“智慧树”,有香甜可口的“知识果”等着同学们去认识,去采摘,你们想去吗?要怎样才能爬上“智慧树”采到“知识果”呢?

二、看图画,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1?郾出示插图(第二幅),看图说话。

(1)我们一起看看图上的小同学是怎样上语文课的,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教师指导看图。(女老师的表情;讲台上同学的动作;其他同学的坐姿、神态……)

(3)交流。(从画面上老师、小朋友的神态、动作等想象课堂气氛很轻松,老师很友好,小朋友很认真,进而感受学知识很有趣。)

2?郾过渡:当上了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郾师生交流、总结成儿歌:

(1)眼要看:老师讲话看老师;老师写字看黑板;同学发言看同学;读书写字看书本。

(2)耳要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3)口要说:想到就要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一句一句讲;要说普通话。

(4)脑要想:小小脑袋会思考;让人心灵又手巧;听说读写做算术;这些都能全学好。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习得上课的一些常规,既为他们日后的课堂学习提出了要求,也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了实际指导,为他们的长久学习做了较好铺垫。】

三、看图画,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1?郾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既要读书,还要写字,读书写字时该注意些什么呢?

2?郾出示插图(第三幅、第四幅),教师指导看图,学生说图上所见。

3?郾总结交流读书的方法。

(1)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

(2)拿起书本,眼睛离书本一尺远。(一尺:比文具盒稍长。)

(教师示范上述两点要求,学生跟着做。)

(3)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身直头正肩要平,眼离书本一尺远。

4?郾总结交流写字的方法。

(1)人坐正,身体坐直;

(2)书本放平摆正;

(3)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教师示范上述要求,学生模仿。)

(4)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头正身直臂要张;两脚平放心要安。时刻记住“三个一”;良好习惯要牢记。

5?郾我当小老师。

(1)小朋友们掌握了正确的写字方法。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看看画面上这几位小朋友谁写字姿势是正确的,并奖他一朵大红花。(课件展示学生写字的各种姿势。)

(2)学生观察、判断。

(3)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经过此环节的学习、训练,教育学生既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又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一开头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再次由衷地祝贺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相信你们会成为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在日后的学习中,大家要运用今天学到的读书写字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学到许许多多知识和本领,成为我们班最闪亮的“智慧星”。

第9篇

鉴于经典诗文诵读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人格优化等特点,我校也将诵读经典诗文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我也有幸成为该特色教育的负责人。这一年多的活动开展中我收获颇多,总结为一句话:最好的语文教育就是诵读经典诗文。

1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

经过经典诵读的活动,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夸奖学生时,旁边的学生就会脱口而出:孺子可教也!当我在批评某位孩子不认真学习时,一位学生就说:“少不学,老何为!”这只是众多孩子当中的一则小小的事例,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以看出,学生一旦熟读成诵就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可见经典诵读带给学生的受益是无穷的,它将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并影响着一生。学生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

2 诵读经典诗文,发展学生记忆力

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定数量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有所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二年级魏嘉豪的家长说:“老师每天布置我儿子背诗,刚开始,我儿子背的很慢,不愿意背。我还是坚持让他背,一年多坚持下来,现在是背得又快又好。看来,让小孩子背诗是真是一件好事情。”

3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弟子规》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能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了,形成了良性循环。记得三年级的学生乐明就有个小故事:有天晚上乐明在家里碰到个难题,于是就跑去问在家里打麻将的爸爸:“爸爸,这道题你教教我怎么做?”他的爸爸不耐烦地说:“明天问老师去!”乐明摇摇头说:“哎,养不教,父之过。”乐明的爸爸听了儿子说的这句话以后再也没有在家里打麻将的习惯了。

4 诵读经典诗文,创建书香、人文校园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走进校园,处处洋溢着“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教室内,走廊里,围墙上,横幅中都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全面营造了国学氛围、创造了高雅环境,让师生在学习环境中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创建了一个经典的、书香的、人文的校园。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5 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

经典诵读课教在课堂,功在课下,它不是功利性的短期目的,而是修养学生身心、开启学生智慧的长期学习行为。国学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它,可以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日日浸漫其中,滋养不懈,绵绵不绝,孩子的兴趣、定性、智慧就能逐渐滋生,才能真正达到定静、修养身性的终身教育之功。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和谐发展 师生情弦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赞科夫强调:“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育就是激发、唤醒受教育者心灵深处隐匿着的需要,并积极引导培养,内化成持久稳定,内化为积极向上的恒久动力的教育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那根“痛”的“情”弦不再被触及,但其依然驻存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困扰。如何让小学英语教学充满活力,拨动师生心底美妙的“情”弦,共同奏响一曲小学英语教学的美丽华章。

一、拨动教师的“情”弦

教育家赞科夫说:“课本知识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的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是冷漠的。教师毫无激情地讲课,学生必然毫无激情地听课;教师无真情地讲课,学生必然无表情地听课。没有激情,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会背对背。

(一)拨动“思想”的“情”弦。

小学英语教学,看似简单,但将这些简单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在思想上要重视起来,不能被简单的假象蒙蔽眼睛,松懈对教育的追求。

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传统的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英语教学已较少出现在英语课堂上了,但“进化”了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却重复地使用,实际上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4中的数词时,教师将1至12分阶段地在数物品中进行学习,并不断更换不同的物品,学生学习效果很好,情趣很浓。但教师在复习这些数词时一直使用同样的方法,最后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不能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巩固,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在后续的复习巩固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游戏、比赛等,就会使本节课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待英语教学,除了要在思想上重视外,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得出自己独立判断的结果,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二)拨动“智慧”的“情”弦。

智慧不是技巧,更不是雕虫小技,有智慧的老师在课堂上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从而真正做到亲切自然,游刃有余,使课堂散发出磁性和魅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有充分的预设,但更凸显教学过程中的自然生成。在教学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往往蕴含宝贵的教育价值。如在引出并教授生词“chair”时,我利用问句“Where is the shirt?”引出“It’s on the chair.”,从而学习“chair”这一单词。一名同学仓促地回答:I can see a shirt.老师没有立刻受学生回答的干扰,而是很自然地对这位同学说:Me too.But where is it now?让同学重新思考。教师和其他同学未因该同学的走神而受影响。这种教育的现象时常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只要谨慎应用“小智慧”,就能成就“大教育”。

有智慧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学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情感的支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达到以灵性启迪学生悟性的境界。

二、弹起学生的“情”弦

(一)以兴趣为先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情”弦。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特点。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

1.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In a toy shop”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目的是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并运用语言。当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玩具时,孩子既学到了语言,又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学生兴奋的样子、自豪的表情,让我们为之欣慰,学习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小天地中了。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并且以具体活动思维为主,丰富多彩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教授各种颜色的时候,我故意穿一身色彩鲜艳的衣服,带领学生学习单词。学习完后,用一首colour song巩固所学的生词,并给学生呈现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给其配以合适的颜色,最后自己动手图颜色。整节课围绕颜色来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保障学生主动发展的“情”弦。

所谓课堂氛围,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成就和品德的课堂风气或气氛。课堂氛围不仅影响教学的进行,而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进行有效教学,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1.情境创设要注重形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情境中展开新内容的教学。如在创设买水果的情境时,教师课前先布置孩子们和家人一起买水果,孩子们有了买水果的经历,课堂上就能轻松自然地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应用。

2.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而神聚。课堂上的多元互助不意味着任其发展、随意漫谈。教师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学生认知发生偏离之时,机智地调整方向,聚焦主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放得开、控得稳、收得拢;要及时矫正学生在知识、认知或方法方面的明显错误,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要害、根源,引导学生认知,领悟历史教育的真谛,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的最高任务——运用知识培养人。

参考文献:

第11篇

数学教学实效性思维发展一、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全面调动课堂实效

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间友好相处,也是调动有实效教学的基础,同时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不断调动具有实效性的学习情趣,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1.要有明确的情境创设目标。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是有其明确的教学任务的。老师在情境创设当中,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数学非常有利,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数学的思考方式、知识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个面发展。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要明确而又具体,并具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要笼统地提问题。

2.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当代这个信息社会中,学生们可以从多方面渠道中获取各种信息,因此,作为教师更要有创设具有时代同步的教学情境的能力。

3.创设相应的情境内容和情境形式应依据学生所具有的生活中经验和年龄特点,再进行合理设计。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其形式很多,如问题的情境,故事的情境,活动的情境,实验的情境以及竞争的情境,等等。创设情境时,要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和其认知方面的规律,还要按照小学生们的实际的生活和经验来进行创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小故事、一起做游戏或者直观进行演示等多种形式来创设不同的情境;对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创设能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交流合作的问题情境,使用数学自身的强大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深入钻研数学教材,保证知识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来讲,教学当中知识内容的有效就是看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材料,学生并不了解的,在学习之后搞通搞懂的知识和内容。我们所讲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不是能够有效,同所学知识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息息相关。首先,小学生在知识上的增长是取决于是否具备有效的知识量上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知识的增长程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其次,小学生智慧的发展程度也是取决于是否有效的知识量的。数学教学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常说知识并能称为智慧,只有知识的不断拓展和迁移才能称为是智慧。然而,就在个体知识的总量当中也能说所有知识都是具备相同的拓展和迁移性的,而是其中一些内化和熟练了的知识内容才可以随时随地的提取并灵活应用的,我们把这部分知识内容称作个体的知识总量当中的有效性知识,它才是智慧的体现。第三,就是我们学生的智力和思想的提高是取决于非常有效的知识量的。这类知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真正获取的并能够融会贯通的内容,这便是所说的有效知识。第四,是教育教学在心理上的效应则取决于我们有效的知识数量,并通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而获得所产生的愉悦心理,这样才最终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原始行动力和教育发展的催化剂。

三、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

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是不是真正有效,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是否真正有效的关键因素。我们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然而也必须得承认的是,处在慢慢成长和进步中的小学生,则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学习的主体。这些都是因为受着年龄、知识和各方面能力限制着,他们能够提出的问题和用脑筋去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还很是有限的。由此说,在这样的过程中,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拔者的作用只能够靠发挥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方能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会如何去学习。尤其是在学生的疑难之处和对问题的意见分歧上,或者是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概括的时候,这就更是需要老师的及时点拔和指导。其中,一些内容有效地进入学习过程还可运用游戏的方式去实施。处在小学生这个阶段,他们注意力的特点是那种无意在占着优势状态,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还常常表现出像学前班时期的那样玩游戏的那种兴趣十足,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能够一直玩几小时,但是却无法几个小时地保持原地一动也不动的。现在我们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学要面向每一名学生,尤其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针对这种差异性,来实行分层次的教育教学的策略,以最大程度的来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来实现我们教学实效性,放开手让学生学会独立性去思考问题,展现学生的个性,使我们的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得以全面的成长,来让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更加的真实而且有实效。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群体性学习方式,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学习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小组合作可以实现学习的高效性,通过小组成员的群策群力,小组之间的交流竞争,能够将学生智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并实现共享智慧的学习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个性与学习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并思考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依托群策群力的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一、科学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他们认知能力有限,缺乏群体组织与协调能力,而且每一名小学生都是独特的,在个性特征、学习水平、沟通交际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正在进行合作小组划分的环节,数学教师应格外重视班级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秉承“小组之间同质,小组内部异质”的划分原则,使每个小组的组员素质均衡分布,选出小组组长,同时也要把学困生划分在不同小组,这样,小组内部就会形成“分享智慧、分担难题”的局面,使得小组形成一个良性互助的学习群体。

每个学习小组一般应控制在5-7人,避免小组全部男生或者女生构成的情况出现,因为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会对小组纪律维持、合作探究行为不利。在一个小组的内部,应合理分配角色,主要由组长、记录员、资料搜集员、发言员等角色构成,合理的角色分工能够调动所有组员的参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做好组内角色分工,引导小组共同分担学习任务,促使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下去,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共同参与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井然有序的开展。

二、巧设合作问题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是要围绕一定问题而开展的,数学又是小学生较难掌握的学科,其中蕴含一些抽象、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可以说,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又很难解答,所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巧妙的设置问题,促使合作小组能够充满热情的参与探讨、解答的过程。换句话说,小学生合作探讨的积极性,是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设置的问题的,教师应秉持趣味性、梯度性和情境性等原则,让小组产生探究的动力,并想方设法的解开迷惑和寻找答案。

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问题之后,必须要适当的引导,扮演引导者与辅助者的角色,使得问题在小组合作的努力下而得以解决。如在讲授“圆的面积”内容时,如果教师抛给每个小组“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用一个圆形纸片能探究吗?”这样的问题,那么很多学生便会束手无策,那么可以适当的进行问题拆分,先将圆形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然后提出三个小问题。问题一:近似长方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问题三: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如此一来,每个小组都会积极的参与到细致的小问题探讨中来,通过逐步解决小问题,最终将整个知识内容解答清楚,而且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学生也会表现得兴趣浓厚,课堂表现也会更佳。

三、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实践

合作学习是一个群策群力的学习过程,需要发动全体组员的积极性,促使小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数学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学会借助集体力量解决自身困惑,并感受到小集体的力量,养成合作习惯。

如在新授“圆柱体侧面积”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展示课前做好的圆柱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要多大?”,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汇报,借着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动手剪开曲面,并进行成果展示。随着学生讨论的深入,教师抛出“如何知道底面周长乘高是曲面的面积?”如何操作呢?于是指导每个小组尝试剪开制作好的模型,然后再让所有小组讨论:①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②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什么?③展开后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什么面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践,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并解决每个小组的学习困惑,那么数学教学也就必然会走向高效。

四、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氛围

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是重要的辅助者,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恰当指导,当然教师也不能管控得过紧或是过松,这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应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因为每个合作小组都要与教师实现互动,关注那些表现不积极、缺乏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意识的学生,教师要懂得分配给小组学习任务和问题,而自己成为学生的启发者,师生关系应该民主和谐的,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扎根于小学数学课堂。

五、重视合作学习表现评价

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应重视每一个小组的表现评价,进而评价每一名学生,这种评价主体原则应该是赏识性的,但也要注意激励性与差别化,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状态、成员具体表现、发言次数、学习成果等情况,实行小组加分制,给予相应的量化考核,给小组加减分,每月进行小组加减分结算,对分数高的小组奖励,如设立合作精神小组奖、最佳表现小组奖等奖项,给予适当的精神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那么小组之间的竞争氛围就会形成,学生团队意识也会显著增强,那么合作学习氛围也就更加浓厚。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智慧型教学与学习方式,可以产生无限的推动力,促使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并达成一种合作、互动、探究的良好学习局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不断思考有效的组织方式与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朝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