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时间:2023-09-06 17:0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9-4756-02

The Reform of E-commerc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KANG Li-jun1, NIU Yuan2

(1. The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Taiyuan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9, China; 2.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Taiyuan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9, China)

Abstract: Electronic commerce as the important industry,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manufacturing and retail fields obtained fast development.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talented person needs constant growth. To enhance electronic commerce specialty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kills and satisfy enterprise needs,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s the basis, aimed at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 opening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n, training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form and actively explore, through practic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当前,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改变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组织形态,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作为现代流通方式,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万亿,同比增长22%。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15.8%。整体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在电子商务巨大人才需求下,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13所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375 个本科层次,近八百所高职层次的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然而目前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的该专业毕业生却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国内高等院校开始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各自改进措施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讨论太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方案,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

1 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太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是在2000年申请设置并批准,2001年开始招生,分设在计算机和经济贸易两个系,经过不断地改进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2005年开始将该专业设置在经济贸易系。由于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都还没有完全成熟。

1.1 教学方法方面

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演示与实操指导等传统教学方法,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作为课堂中心, 学生接受知识被动,学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的记忆储备。这种单一教学模式造成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结合,学生对各门课程如何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实践之中常常是一头雾水。为此,我校对06级以后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部分调整,在期末结束全部理论课程教学后,安排了两周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实训教学。通过设置适合毕业设计和企业人才需要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演练,使学生拥有系统开发的实际经验,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1.2 实践操作方面

对于04-07级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开发和论文撰写过程中,都存在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对选题难以把握,选题比较盲目,选题脱离社会实践。很多学生缺乏平时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际开发能力较弱,在设计中对本专业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等相当模糊,在设计中全凭主观臆想。论文思路不清,写作能力不高,出现论文格式不符合规范、文字不通等错误。究其缘由,一是虽然开设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静态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等专业课程,但是学生在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期间仅做过一些验证课程理论的简单实验,没有接受过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电子商务系统实际开发全过程方面的强化训练。

笔者在近十年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有如下的一些体会:电子商务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真正利用企业资源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只有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而大多数地区只能做一些成功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模拟环境要求的设备参数高,大多属于C/S架构,这样无疑增加了实践环节的高投入,影响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理念方面也有差异,有的学校建立应用型电子商务,有些学校则建立技术型电子商务。本文就实训课程体系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思路,期待同仁指正与探讨。

2 电子商务实训课程改革方案

2.1 实训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与国际商务和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专业, 跨学科的专业实训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课程实训改革,使学生的基本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实训也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实训项目也相应随之增加。由于有些先进设备与软件昂贵,同时更新换代快,学校扩招后学生数也在大幅增加,对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虚拟实验室等的设备往往在数量上难以满足实训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利用基于网络的虚拟实训系统,购置仿真实训软件,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实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实训课程设置中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训教学体系,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商务类课程和综合实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设创新实训项目,这部分实训可以是学生自设项目,可以是教师科研课题,也可以结合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挑战杯等科技活动项目,最后由学生选择、设计和制作。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太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七门实训课以及理论与实践对半的技术课程,第六学期安排三个月毕业实习与设计。

2.2 实践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强化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实践能力,因此在进行电子商务实训的同时,将其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与太原市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合作,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培训、技能鉴定可达到电子商务师三级的水平,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对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理念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层次体系结构供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参考。建立B2C模拟网上商城的示范性代码供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中,B2B电子商务模式占有绝对优势,从理论到实践都更为成熟。 以下以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实训为例,简述实践环节的实施方案。

电子商务的运营过程实训包括电子交易、物流、CA认证、网上银行及网络营销模块等部分。要求学生注重各模块间的联系,把B2C、B2B、物流、CA认证和电子银行等贯穿到电子商务整个运营过程,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融于一体。网站建设实训部分包括网站配置和网站构建。网站配置要求学生完成IIS、WWW 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的配置。网站构建从规划、界面设计、搜索引擎及网站安全四方面进行。数据库应用实训部分训练学生对数据表的创建、构建索引、SQL查询、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等。

2.3 其他方面改革

实训改革涵盖的范围还设计实训考核,强化师资力量等其他环节。实训考核是实训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学生实训效果的评价。评分采用“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的方式。考核主要由三部分来衡量:一是平时表现占20%;二是系统开发占60%,包括系统功能、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三是实训报告占20%。这些考核内容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实训改革应以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密切跟踪新技术,更新实训、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训、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与现代电子商务发展背景相适应的实训、实验教学软件平台。实训改革应以学生为本,大力开发多样化选修实训,提供创新实训选做项目。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实践教学,更新、丰富实训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实训、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建立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年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 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给广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电子商务的教学及实践模式,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我们一直致力于实训课程改革的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电子商务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研究探索过程,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力争使太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 商场现代化,2008(9).

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英语 教学 实训 评价 教学软件

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而计算机和网络的进步又使得传统的商务活动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转变。这不仅减少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成本,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效率。由此,电子商务不仅在国内市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发挥效力。由于英语这一世界上被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培养兼具电子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然而,目前的教学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方面,即电子商务,而忽视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拟构建一套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知识渗透的同时,旨在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

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掌握在电子商务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英语信函的基本写作方法,能进行基本的电子商务英语对话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设定。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并不高,而电子商务英语在内容上却涉及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因此,在教材选用上应该选择那些难易程度适中的英语原版教材。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因为生词过多,篇幅冗长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材专业性的选择上也应该选择那些专业性一般,题材多样,即涵盖电子商务各主要环节的教材,而且,应该体现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的潮流,使学生当下学习的知识能够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全英文授课,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渗透,注重两者的结合,而且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即熟悉教材并阅读大量电子商务专业的书籍,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只停留在讲解单词和课文意思的层面。另外,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双师型教师或组织在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使得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在师资队伍上有坚强的后盾。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如案例教学法,即结合电子商务活动中真实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包括项目任务的确定、项目内容的布置、项目过程的实施和项目效果的评价。另外还有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实训环节的构建

校内,可建立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室和模拟操作板块,要求学生运用英语,通过实践操作完成项目。如学生可以分组成立虚拟商务公司,在计算机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商务活动情境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模仿教材中的商务活动,或开展教师布置的商务活动。当然,学生也可以亲自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亲自参与网上商店的建立、管理、业务洽谈、进出口业务操作等,理论结合实际,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社会中来。

校外,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有条件,学生可以到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公司实习,如卓越网、当当网、阿里巴巴等,学生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公司内需要用英语进行实际操作的环节,如用英文进行电子邮件的交流或口头交际。

通过校内外实训环节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电子商务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

3、电子商务英语课程评价手段的形成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辅助教学管理平台留言和资源上传功能单元操练任务和上传相关主题学习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学系统的课件和软件的操作对教材进行讲解,设立管理系统由网络教师对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跟进其实训操练情况,对其操练结果进行检查;最后采用开放型交际性学习活动,检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换而言之,可以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应该多鼓励、多赞扬,并适当的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并尽量减少个人的主观看法。

此外,评价不仅要看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即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的评价。其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和整体的协作效果。对于学生的个体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小项目逐个展开讨论,并对每个组员的发言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整体协作能力,各小组可先讨论后选代表发言汇报。

课程的评价可与有关权威部门推出的证书考试接轨,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证书,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和课后一定时间进行自习自测,内容着重于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解决商务交易问题的训练。

4、电子商务英语课程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的方式获取教学软件,但当软件不能很好的满足课程要求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现有可用软件或自制软件。另外,国家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如鼓励软件开发商、发行商根据学校的特殊需求开发教育软件,并提供周到的售后技术支持。通过相关教学软件的研发,使该课程从电子商务实务活动的发生和操作在各个环节得以实践操练。

教师还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的记忆、思考和讨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决定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避免多媒体课件只是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改善教学。

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与学。如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料和各种参考材料上传到网上,从而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和下载;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即时通讯、音频、视频等媒介进行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信息交流以及问答、反馈和讨论。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环节的设置、实训环节的建立、评价系统的形成和相关教学软件的开发。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无论缺失了哪一环节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行。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环境的特殊性,构建一套高效的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需要的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该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电子商务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1年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指导计划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ZR011。

参考文献:

[1]徐源.“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3).

[2]刘洁.“行动导向法”在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7).

[3]张靖.电子商务英语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在线,2009,(6).

[4]谭坚锋,朱美虹.高职高专《电子商务英语》教材的选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付欣友.高职高专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与开发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以培养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社会需求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构建相适应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分析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课程设置上,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尚存。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学科本位思想至今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仍产生重要的影响,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与创新。

2.在课程编排上,存在着两种观念偏差:一种是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固守课程的学科性,重理论、轻实践;另一种是盲目过急的观念,忽视文化知识教育而过于偏重职业技能训练。

3.在课程内容上,表现出繁、难、偏、旧的弊病,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效整合,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又降低了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4.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不协调。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但其不足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过程,使以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组织的课堂并未得到落实。

二、构建与开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实践不尽如意。为此,构建与开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部门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或相关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否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反映这一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

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分析电子商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以任务定课程,课程目标突出实际情景要求, 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建立以符合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开发设计与实施,从源头上保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为主线。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从而构建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企业参与 ”的全程化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根据上述原则,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由职业素质课程、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知识扩展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组成。

1.职业素质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应注意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能力集中反映了学生具备的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仅有专业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政治与人格教育课程、思维素质与科学素养教育课程、发展技能教育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2.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由技能课程和理论课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由多个模块组成。

(1)技能课程。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建立,设有网络技术和商贸管理两个模块。网络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4个单项技能。商贸管理模块。包括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方面相关的单项技能。每个模块和单项技能实训课程制定独立的考核标准单独考核。对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能力、技能培养规律,合理安排实训进程,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理论课程。针对以上技能模块,在进行训练时要同步建立相关理论模块。网络技术理论模块。包括网络技术、网页规划与网站设计、PHOTO、ASP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课程;商务管理模块。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网络广告实务、ERP实务、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实务等。

3.知识扩展课程。知识扩展课程由商贸管理类和网络技术类课程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网络技术类。包括EDI技术、电子商务系统设计、XML技术等;商贸管理类。包括电子商务与金融、商务谈判技术、供应链管理等。

4.综合化课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本地区对人才的需要情况而设立综合化课程,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上岗的培训,为就业上岗做好充分准备,进行综合运

第4篇

随着智能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随身应用时代”,一时间“碎片化”、“APP”成为了上能满足高端分析,下可兼顾百姓热议的全民话题。面对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作为人才供给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始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部分学校已经开始筹备移动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心,为培养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做准备。然而,面对专业教学人才、教材、实训思路的集体匮乏,不少高校陷入了对移动电商教学的困惑之中。

本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从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环境三个方面讨论了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需求分析

几大专业招聘网站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除了要求掌握传统网络环境下的相关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相关业务能力。以百度2014年8月26日搜索的100条典型数据为例,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技能要求为:一是技术类岗位要求掌握前端网页设计制作、宣传广告设计、用高级语言如C#、JAVA、PHP实现业务逻辑和网络运行环境搭建及维护等技术技能;二是商务类岗位要求具备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平台进行营销、利用Baidu、360、E-mail、博客、微信进行推广等互联网营销能力;三是管理类岗位要求具备执行网站运营管理、公司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及进行内部管理的能力。

尽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但目前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能力大多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的构建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导向,我们通过网上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对相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专业两种不同方向课程体系。

(1)技术类岗位:以中小型企业网站建设、网站维护及移动端APP开发为目标岗位的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及系统开发的技术专门人才(如图1)。

(2)商务与管理类岗位:这类岗位应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理念和知识的营销人才、电商网站商务平台运维人才、国内国际贸易人才和管理人才(如图2)。

根据上述思路,电子商务专业类课程体系设置应该考虑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技能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是相关商务类与技术基础课程,如电商概论、管理学、网络支付、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专业基础课程必须能为电子商务以及相关商务与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该是所有电子商务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如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移动开发等。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能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全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念、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岗位方向的初步定位。例如,商务类岗位要求的主要是网络营销、贸易方面的课程;而技术类岗位则是网络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管理类方向主要是运营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一般可结合不同学生兴趣及职业岗位需求开设,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

实践环境体系构建

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实战,能使学生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也使其毕业后能迅速找到相应职业岗位。因此,构建实践环境体系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我校的构建体系如图3所示。

实践场所由三部分组成,即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理论和操作要点学习,对外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顶岗实践。以我校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校内建设有3个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可以满足技术、商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设有开放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用于教师、学生、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企业交付的实际项目,工作成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参与指导管理,从而切实锻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典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则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术、营销、管理类岗位的顶岗实训要求。

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三者形成“校内通用流程实训和校外必要性实践”这一最具特色的实践基地建设格局,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衔接。

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17-02

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是知识体系的快速淘汰与更新。连接社会与个人的知识传递的桥梁――大学,越来越无法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一方面,社会缺少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却无法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明显无法追赶知识更新的步伐。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较传统行业更快,如何改变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则,让学生所学即社会所需,就显得更为急迫。

一、传统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则

传统的知识沉积与传递的方式,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不断循环递进的过程。由社会实践总结出有体系的知识模型,并进入大学课堂,往往需要3~5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在符合教育部对专业建设基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实践的长期观察,综合考虑本学校的基础条件和特色,结合专业团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是大部分院校的常规做法。

专业教学计划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在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过程中,基础课程群由国家教育部规定要求的司政、外语和本学科所需要的通用基础课程构成,知识结构稳定,内容更新度低,会基本保持不变;专业基础课程群由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构成,知识构成相对稳定,内容会随行业发展有所变化,受专业发展和专业方向的设定,会做适当的调整;专业课程群与社会当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对接,内容更新度高,调整力度最大。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既需要有前瞻性,也需要有稳定性。通常,一版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会稳定一个教学实施周期(通常为四年),再根据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更新状况,做新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是影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从才两个不同的方向上,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会有很大的差异。另外,教育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专业团队中教师的来源及其知识结构体系,本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学校的整体特色定位,以及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能够获取的外部资源,也都是影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因素。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又缺乏必要的内部变革动因,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或变化很少,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区别

基于不同的应用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也是不尽相同的。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的研究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由于我国近十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将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很多原有的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在全民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仅培养精英式的研究型人才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必然有一些学校要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化,以满足社会对相应人才缺口的需求。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与之相对,研究型人才是指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领域事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的人才。显而易见,二种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全不同,培养的路径必然要有差异,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应该具有针对性。

三、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

近十年,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领域知识快速更新,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概念和理念日新月异。行业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体系,面对社会上极大的专业人才缺口,大学培养的人才却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固有的课程体系建设周期,以及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兴的理念和模式,还处于不断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体系。从业者通过实际的业务处理,构建着个体化的认知结构,这些知识散乱且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传承。学习者获取这类知识最适合的方式,不是从课堂的教学中得到,而是由参与项目来感知和体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

新的应用技术快速更迭,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跟随技术的变化而不断自我调整,并经由企业内部的业务调整和培训而快速转换。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大学的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教师的培训和自我知识更新速度也无法与企业技术人员相比,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无法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显而易见,行业发展的快速与知识沉积的缓慢形成巨大的反差,课程体系建设的滞后,使得课程传授的目标不是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而是专业基础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达成。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衡量的标准,就需要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发展现状相匹配。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兴专业,是商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即可以培养面向电子商务业务策划和运营的人才,也可以培养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人才。培养路径的差异,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和培养方式的选取。

构建基础课程群时,课程主要依据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要求选取。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适、够用”的原则,内容以满足后期学习为目标,可考虑适当降低课程内容难度,通过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场景来提高学习的兴趣,着重强调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构建,既要考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也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前后续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和进入专业的大门,着重强调专业内容的认知和专业思维的建立。电子商务专业面对的行业应用领域宽泛,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群不仅要有专业性,还要有一定的宽度,以适应后期学习的需要。合理选择电子商务专业所需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业务基础课程,并注意两类课程内容的融合,是建设基础课程群的难点,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所学大多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因此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实际产品的使用和分析,通过加强学习体验,来解决这一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其课程内容既要能够与前修课程相关联,又要与社会新兴的知识相一致,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面向某一特定方向,培养具备特定技能的合格的行业从业人员。目前很多院校尝试通过加强课程实践和增加实训环节,来解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问题,但由于学校设施和教师能力的局限性,所传授的知识与真实的行业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群,加上校企合作、项目运营、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专业课程阶段的教学效果,达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根据培养的方向,设置成多个群组,例如面向安卓应用开发的方向,主要学习java和页面的处理技术,而面向网店运营方向,则主要学习运维和网络营销的相关工具与方法。理论讲解、案例教学和课堂上的虚拟项目,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分为校内和企业两个部分完成,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到企业从事某一方向的实际工作,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建立创业团队,实际开发或运营特定的项目,通过实际运营来发现知识的短板,并在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对于一些行业内新兴、急需的技术,也可以引入具备良好课程训练体系的专业培训机构,来弥补学校课程建设上的不足。

五、总结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对专业展方向有良好的认知,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正确的引导,对校内外各类资源有高效的整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课程建设的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实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高职电子商务 以创业为导向 课程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新闻不绝于耳,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是说到创业又底气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学校没有在创业教育这一块引起重视,没有将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现状

1.理论研究刚刚起步。

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也是一个创业者集中的行业,每年都有大量创业者投入电子商务行业中,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商业传奇。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注意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公开出版的创业教育类教材较少,如李家华的《创业基础》、郭天宝的《大学生创业教程》等,其中大部分教材都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就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说,理论研究才刚起步,一切都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

2.形式大于内容。

在创业教育成为教育行业新概念的时候,所有学校几乎都推出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大多以讲座形式出现,相当一部分讲座的主讲人是创业成功人士。这些创业成功人士虽然在情绪上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但是在知识和素质层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同时,这产生另一个误区,那就是用成功学宣讲代替创业教育。所以,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看,形式要远远大于内容。

3.缺乏健全的创业素质培养环境。

创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师资力量。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欠缺。大部分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有优势,在实践方面存在短板。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制度比较呆板,极大地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和创新创业热情。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自己开了网店销售日常用品,但寝室管理制度不允许学生在寝室开展销售活动,学管系统对这样学生的处理是批评教育甚至处分。创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培养环境,仅靠科任教师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二、基于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厌学情绪,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接受度不高,但是对实践性课程的兴趣较浓厚。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能力提升上。学院应该组织人力深入电子商务行业实地调查,了解在该行业进行创业活动应具备哪些能力,然后根据能力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

2.改变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引入实战项目传授知识点。

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一般为集体讲授,有变革一点的为理实一体化,但是就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看,真正能达到实践能力提升的不多。如果高职院校希望培养出有创业素养的学生,那么就得放开胆子,痛下决心,删减掉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的理论课程,减少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分量,让实践性课程占主导地位。同时,理论课程讲授要结合实际行业案例和趋势,让学生在真实行业情境下掌握相关知识点。

3.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联动,形成全方位的创业能力培养环境。

创业能力不仅指专业实践能力,还包含心理承受能力和个人素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胜任创业活动的。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课程的设置要避免传统语文、数学、英语等,围绕创业这个主题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素质建设,如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需要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牵头,整合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师资源,创造全方位无死角的创业能力培养软环境。

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业心理素质和能力素养。创业需要充沛的热情和一往无前的冲劲,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恒心和毅力。一百个学生中,乐观估计最多有十个具备这样的心理和能力素养。我认为,最好是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单独成班,采用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避免出现全员创业教育的极端局面。

参考文献:

[1]潘丽姣,何永明.基于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1+3”课程体系之构建[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

[2]付萍,谢爱平.基于创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

[3]陈远高.面向创新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电子商务,2011(07).

[4]朱闻亚.基于“专业―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2(03).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工学结合 电子商务 课程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成为企业的一种生存的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各种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正在井喷式的增长。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教育起步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培养模式还不成熟,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类应用人才,另一方面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抱怨找工作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一、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目前大概有接近50%的传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电子商务,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据人民日报报道,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大约20万人,据调研机构IDC预计,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达到966万人。由于电子商务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使得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实际工作中,电子商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有基层和高层之分。具体有技术类人才岗位(网站策划员、网络编辑员、网站设计与开发人员、网站美工人员)、商务类人才岗位(网络营销员、外贸电子商务员、网站运营员、网站推广)和综合管理人才岗位(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部门经理)。在招聘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往往愿意用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技术操作,在这个岗位上现在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没有优势。通过分析和研讨,我们学样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是“技术为辅,商务为主”。通过两年实践,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有了较大改观。

二、重组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调研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业岗位,我们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重点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人员、电子商务交易人员、网站推广人员、网站运营人员、电子商务客服人员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人员等电子商务操作型岗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学习领域,依据学习领域形成了对应专业课程。

三、串并结合的教学模式

要使工学结合产生实效,必须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工作岗位,了解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从而阶段性的检验自己专业技能的学习水平是否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实现“以工促学”、“以工强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提出采用“串并结合”教学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条主线并行,而在每一主线上又有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并行与串行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目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是教学与实践并行,其一是让学生在淘宝网上开店,其二是让学生在校园网上通过学校的“虚拟主机平台”建设、维护和推广个人网站系统,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是采用“先创业、后毕业”的人才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大学生自办“网上商店”的形式,积极与社会融合,培养其创业精神和能力,把理论教学和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锻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程方法对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学习和创业的氛围,对学生今后开展电子商务十分有利。

四、结论

为了达到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教育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逐渐改变了“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完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融课堂教学、技能实验为一体的能力、知识、职业型教学新模式,将实践教学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将会得到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省略/stock/news/zonghe/200911/t2685409.htm

第8篇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56-02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产业逐渐上升为我国新兴支柱型产业,社会对高端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快速增加趋势。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开始积极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创新。2015年,杭州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国内几家大型电商企业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合作,如与当地的阿里巴巴分公司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和在职员工工作技能培训等。实践证明,上述高职院校的做法比较符合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还是存在与社会人才培养相脱节的现象,如有的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还是十几年前的版本,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已经明显落伍。总之,尽管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已经认识到建立工学一体化全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其仅是从课程理念进行探索,还没有从实际出发真正建立这一适应市场化人才需求的科学完善的全新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如果这一现状还不能母本上得到彻底解决,未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将会面临更多发展中的问题。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要想建立现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全新课程体系,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经费有限,多数还靠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同时,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于普通高校也较弱,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很难真正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课程创新。2014年,湖北某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打算筹建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实训基地,但需要斥资1100多万元,最终过高的费用让这一项目暂时搁浅。即便是能够建立一体化实训基地,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也有限,根本无法安排足够的专业指导教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相对短缺,是导致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传统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给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带来负面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传统课程体系。很多高职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对待新型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方式的态度相对淡漠。越是年长的教师受到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越深,他们接受新型工学一体化课程理念的速度就越慢。过去几年尽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等课程比重在逐步增加,但是传统理论课堂还是习惯采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另外,很多教材比较陈旧,有的版本甚至是十几年前的老版本。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发展最迅速的高职专业之一,现有教材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选择一些新教材或开发一些适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全新校本课程,既需要一线教师具备超前的课程研究意识,又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要想建立全新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逐步破解传统课程课堂模式的束缚。

3.缺乏长远的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创新机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制定更加长远的课程创新机制。但是,当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短视或急功近利的行为。2015年,河南某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提出用一年的时间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需要的、与市场对接的全新教学课程体系。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但未能给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带来帮助,相反还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原有教学计划。因此,国内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中,如果不能改变短视行为,不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和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实际,各种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都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三、创新建立全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建议

1.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要想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强化与合作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双方有效合作交流的平台。而要想建立这一平台,需要首先解决最迫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短缺问题。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实际,可以从以下几种渠道筹集相关课程建设资金:(1)申请所在高职院校专项扶持资金,可以通过课题立项等方式引起所在学校的关注,进而为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提供部分课程建设资金。(2)寻求合作企业单位的资助,可以采取免费为其培训员工、签订优秀毕业生就业合同等方式,让相关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之中。(3)通过社会公益募款等方式解决部分资金。在人力和物力资源上,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当积极主动地招聘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课程建设工作,要通过公开竞标等方式获取所需的物力资源。总之,只有解决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中存在的资源瓶颈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

2.加大工学一体化课程理念宣传,建立现代电子商务专业全新课程体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中,应当积极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理念的宣传,让一线教学人员能够深刻理解建立全新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改革一线教师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方式,对积极参与课程设置改革的人员进行评价倾斜,让一线教师主动参与各项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的工作。除此之外,要想建立全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还需要对现有教材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要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开发相关校本课程。要适当降低传统理论专业教材知识的比重,适当增加应用操作技能教材的比重。尤其是在大三、大四两年,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训。而增加最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能专业教材,是做好应用型技能培训的前提条件之一。

3.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长效创新机制。现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必须要改变短视、急功近利行为,要制定适合自己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长效机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应当与一线教学人员一起,共同致力于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长效机制的制定。具体做法:(1)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对一些与时展脱节的课程要进行大胆的摒弃。(2)要深入考察当前国内外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不断选择适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潮流的全新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3)要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发展的分阶段的长远规划,要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

四、结论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要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不断培养更多适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进而推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54-03

目前,关于我国中职、高职衔接的研究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这成为中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课程体系构建分段独立、各自为政,造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重复多,虽分段而又无层次等问题比较突出。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从起点就强调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强调阶段性、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一致性,才能实现专业的衔接与人才培养的递进。本研究基于“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理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在分析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一、确立中高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基本理念

依据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职业岗位任务导向、贯通衔接、协同开发的原则,整体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出发点,加强职业能力要求的层次区分度,厘清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划分,清晰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中高职教育的合理定位,使中职和高职既有独立的培养系统,确保中高职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又有顺畅的衔接轨道,实现中高职的充分有效衔接,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阶段性、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一致性。 实现岗位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全面对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径。

二、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珠三角地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态势与企业需求调查,我们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电子商务行业和中小型企业培养熟悉电子商务网站维护管理工作、具备电子商务项目实施能力、网店运营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衔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职业范围主要定位在各种中小型企业和IT企业的网店运营管理专才、电子商务助理、网络营销(推广)专员、网站管理与维护人员(见表1)。

三、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岗位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的分析,划分不同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提出完成该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见表2)。

四、课程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企业和市场对职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其变化为依据,按照“必须、够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实现课程综合化和职业化,促进课程结构整体优化。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中,始终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这一中心,即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以及能力模块有机对应和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筛选出与此相关学科中与培养目标直接对应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内容,结合技能教学,形成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时,面向的是一个岗位群,适当拓展学生的就业面是必要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宽的选择范围,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突出一专多能的特点。

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素质要求,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与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类课程、拓展类课程、集中实践类课程、综合能力类课程。各课程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

1.基础及素质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主要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2.专业基础及专业能力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基本工作技能。主要课程包括:商品学、基础会计、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与实务、综合美工基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实训基础、PHOTOSHOP基础、FLASH动画、网店运营基础、网店商品拍摄与处理、网络营销与实务、物流与配送、网络推广、网店客服技能与技巧、网络编辑、网页设计、电子商务员考证、网店运营进阶、国际贸易实务、PHP基础与运用、数据库基础、电子商务创业与运营、企业资源规划。

3.拓展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领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拓空间。主要课程包括:演讲与口才、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务写作、创业创新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公共关系学。

4.集中实践类课程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实践的主要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实操、电子商务基础实训、多媒体技术、网店经营实训、商务网站管理与维护、网店运营综合技能实训、商务管理技能实训、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具体安排如表4所示。

5.综合能力类课程

此类课程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集中10~15周时间安排,以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主(见表5所示)。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起到指引作用。

五、结语

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是中高职衔接中的难点和关键点,从理念上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不能是简单的“中职+高职”,必须打破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自独立系统的办学方式 ,建立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从实施上来看,中高职有效衔接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课程内容衔接是核心内容和落脚点,课程内容设置要具有连续性,依据职业岗位群需求,建立能力本位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规划好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逯铮.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诉求及国际借鉴[J].职教通讯,2013(7).

[2]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设计[J].江苏高教,2013(3).

[3]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徐国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第10篇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培养目标定位

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对毕业生的调查,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偏低,毕业生就业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很茫然,学了几年不知干什么,随着更多的毕业生陆续走出校门,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然而与此现象相反,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很难找到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推动电子商务的人才。很多著名的电子商务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研究电子商务教育,研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这些现状说明,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存在着错位。因此,如何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的成功对接,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育的重要课题。

2.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1)创新能力是电子商务人才的灵魂。电子商务的历史就是不断尝试失败、转型、成功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百度、雅虎,搜狐、新浪、阿里巴巴等网络企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没有一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是按照当初的商业计划书做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以理论为基础,锻炼实践能力,把学生充分溶入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商务活动能力是电子商务人才的核心和本质。电子商务专业究竟是管理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一直不是很明确。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应是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层和管理层,需要的具有宽视野、复合型的商务人士。所以应传授学生三方面的商务知识:传统商务知识、现代创新商务知识、从传统商务向现代商务转型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商务活动能力是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本质。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电子商务人才从事商业活动的基础和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务技术运用的成份越来越高,网站建设和运营技术服务体系日渐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崛起,在电子商务教育中商务技术应用教育越来越显示了其重要性。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手段是电子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电子商务人才从事商业活动的基础和手段。

(4)实践能力是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特色。电子商务教育形式层次很多,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特色应该是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安排,要将电子商务教学与企业的电子商务实践紧密结合,要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密切交流合作的机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培养出具备很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基于以上对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的具体创析,将课程体系按“大专业、小方向”区分具体的培养方向,并以此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能快速适应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见表1)。

具体地说,一是将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务方向,培养学生具备企业网上信息平台的搭建与客户的信息交流的能力,其中信息技术方向主要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商务方向的实质内容是网络营销。这样培养的学生在宽基础上突出了不同特色,更好地实现了技术应用型及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基于高职培养目标定位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及管理型人才,为了突出技术应用型的特点,在课程体系的确立中就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时,在保证了必须的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并且建立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模拟实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有计划分阶段的逐步形成,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达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第11篇

[摘 要] 就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就业市场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引入差别化战略。本文就高校构建电子商务人才差别化培养模式的意义和实践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差别化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形势良好,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仅网络购物,网络售物和网络旅行预订这三项电子商务活动就达1.54亿人次。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现代商务和事务中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是越来越大。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大,位居榜首,但就业统计显示,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形成专业人才需求巨大和专业就业不佳的反差。就其成因,其中之一就是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笼统性,就业方向模糊,岗位细分不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生源质量的差异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笔者认为,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该采用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电子商务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市场的需要将电子商务岗位细分化,对不同质量的生源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进行差别化培养,达到适应市场需要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全面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其能力、兴趣和占有的资源,有重点地让其深入学习相应的核心课程,从而培养出博而精的电子商务人才。

一、差别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社会电子商务岗位人才的需要。电子商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

机及互联网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概念。因而,其人才应具有以下某些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广博的知识面,包括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第二是要求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以及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推广;第三是要有专业技术,要求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的一般技术,或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或有较强的商务网站规划、设计和维护能力,或掌握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的最新技术等。

从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产生来划分,电子商务岗位有三大类。其一是技术类人才,即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产生的新岗位,如网站设计师、网站美工等;其二是商务类人才,即传统岗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注入了新的内容后演变而来,如网络营销岗位是传统的营销和业务代表、市场推广等岗位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工具武装起来而产生的;三是综合类人才,即能够依照企事业本身的业务逻辑对其进行信息化设计和管理,如电子商务管理等。

以产生的电子商务岗位为依据,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实施差别化的教学,从而实现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无缝”对接。

2.有利于克服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内在矛盾

造成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身设置不够合理。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矛盾,如社会对人才专业化的要求与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宽泛化的矛盾、专业培养要求的统一性与现实中专业定位的多元化的矛盾。

电子商务涉及信息技术、经济、金融、市场营销和管理等诸多知识。一种当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既要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又要全面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 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的目标定的很高, 但现实中却不可行。学生的精力有限、生源质量不一样,要求样样都精,结果样样都不精。最终培养不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因而,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差别化的培养模式。

二、差别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

要培养出差别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就应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和信息的掌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的定位

一些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没有明确地细分,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与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一些学校仅对人才进行了大致的区分,将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根据以往的调查和综合,在这里将以上人才就业岗位进一步细分,并就其就业岗位将所需要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整理。如表所示。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模块化”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模块式教学方法是利用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关系,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从而使课程内容上呈现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而课程结构上的多层次性,又使模块课程表现出综合、开放、灵活的特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有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深入地学习相应的模块。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较强,其课程体系包含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等两个方面。因而,模块化的思想贯穿于电子商务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等两个方面。

将电子商务理论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选修课程模块。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设置上应以细化的就业岗位为依据,即图表1。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核心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通过专业核心选修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较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

将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模块实践教学和综合性模拟实践教学两大类, 通过基础性模块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专项技能,而通过综合性模拟实践使学生全方位地进行电子商务实战,同时也是对基础性模块实践的补充和完善。基础性实践包括感知性实践和制作性实践等两个方面。感知性实践就是让学生对电子商务活动的细目内容有个浅显的认识和了解;制作性实践就是对电子商务活动所需要的环境就行模拟性创作。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是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和商务型人才所必须经过的环节。综合性实践就是模拟电子商务的主客观环境,综合性地考虑各种因素,虚拟性地进行电子商务综合管理和商务主题的创业。这是电子商务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途径。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差别化战略,即以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的差别化定位为基础,重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克服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内在矛盾和培养社会电子商务岗位需要的专业性、多元化人才,从而实现与企业电子商务实际应用“零距离”,与就业岗位实现“零适应期”、能快速切入企业具体电子商务类岗位的“楔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01-13

[2]曾德伟:科学定位构建差别化人才培养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5.2

第12篇

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2+1+1+1’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坚持“五年一贯、课程一体、分段递进”的原则下,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划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属性及教学规律提出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进程,最终实现“一个核心”和“三个能力”的总体目标(见图1)。

图1 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行业引领。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行业对学生的引领。在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时间,首先安排学生前往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对整个电子商务业务流程进行参观感知,初步了解电子商务行业轮廓,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层,行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引领。

在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从而实现“一个核心”的目标。

第二阶段:理实结合。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行业引领”与专业学习后,第三年直接进入校内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对所掌握的各种电子商务概念、环节、流程等进行仿真训练,通过仿真性的模拟实践将学到的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这种“理实结合”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三个能力”之一——实际动手能力。

本阶段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借鉴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及专业要求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的任务是仿照企业真实流程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及行业考证训练,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第三阶段:项目实践。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向企业申请合适的项目或子项目,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反复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先进的电子商务理念,完善丰富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切实提高“三个能力”中的第二项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阶段:实习就业一体化。在五年制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最后一年即第五学年,学校根据学生在前四年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及个人特长、爱好,再次与相关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根据企业业务要求进行专业选择性的订单培养,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感兴趣的电子商务领域中去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参与具体的商业项目策划、商务网站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以及网络营销和商务谈判等一系列商务实践活动,充分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边实习边就业,从而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最终实现“三个能力”中的第三项能力——电子商务创新能力。

本阶段校企合作的重点是: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学生专业能力进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任务是边就业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创新。

二、“‘2+1+1+1’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

根据“‘2+1+1+1’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要求,整个课程体系的重点是要突出实践性教学要求,在大量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构建出一套既能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又具有我校特色的“以电子商务岗位群为主线,以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及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两个部分。

图2 模块化动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对于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做到“基础扎实,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对于实践课程体系力求做到“现场综合,反复训练”,紧扣电子商务专业职业综合素质高、知识系统性强、职业面向宽泛的职业规律性,强化“现场—综合—反复训练”的教学循环,实现“行业引领,理实结合,项目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2+1+1+1’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核心与三个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2+1+1+1’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方向

由于“‘2+1+1+1’四段递进”培养模式充分注重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寻求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即学校必须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同时学校所处区域的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必须是健康和成熟的。

其次,在进行“企业实践”与“理实结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因为让一个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去参与一个具体的、时间相对较长的专业实践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处理不好的话就会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