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产部绩效考核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综合绩效考核;分类考核;日常考核;沟通
综合绩效考核制度起源于企业,后又被应用到事业单位当中。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目标、性质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以下简称烟台打捞局)是交通运输部所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自2003年以来,救捞体制改革烟台打捞局逐步实现企业化运作,综合绩效考核制度也被引入到烟台打捞局的管理体制当中,并对改进的工作和提升绩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化运作的不断深入,烟台打捞局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呈现出些许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市场的发展。本文以烟台打捞局为例,对综合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烟台打捞局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综合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真实和全面。真实,即要反映出被考核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将偏差降低到最小程度;全面,则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信息与评价,而非“独”或“专”采取某一人、某一方面的信息。从这两个关键点入手,烟台打捞局的综合绩效考评方案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考核标准单一化
从组织机构的类型看,烟台打捞局组织机构分为机关处室和基层单位两部分,而且两部分的性质与职能不同,机关处室主要为综合管理部门,例如财务处、组织处、党委办公室等,基层单位则多为生产经营部门,例如百通公司、银河轮渡公司等。性质与职能的差异决定绩效考核方案不能是单一的,而应该具有部门特点,但烟台打捞局的绩效考核方案缺乏差异性,考核标准单一化。一方面,机关处室与基层单位的考核标准较单一。烟台打捞局各部门综合绩效考核方案多是根据《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综合绩效开合工作实施方案》(以下成为方案),再结合各部门实际制定。《方案》以履职情况为考核重点,兼顾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学习情况,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考核。但这种考核比较适合行政人员的综合绩效考核,因为他更多的是针对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企业内部的考核,对于企业对外效益和影响的关系程度较小。另一方面,各个基层单位的考核方案也缺乏针对性。打捞局有14个基层单位,且多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各自业务类型、目标也不尽相同,例如百通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工作,银河轮渡公司以船舶专业化管理、进行长途运输等为主要业务,烟台海员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培养航海类职业人才为目标。对于这些基层生产经营单位需要更多的定量性评估指标对其进行考核,仅施行一套考核方案显然难以显示各个单位的业绩和工作效果。
2.考核过程简单化
烟台打捞局综合绩效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办法,考核依据主要参考职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员工最后综合考评分数是由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和普通工作人员各自平均分结合相应权重组成,其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打分进行,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全面的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首先,“一锤定音”的年度考核,往往注重的是员工的工作结果,而对工作过程有所忽略,这难以全面的考核出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日常管理、勤务工作的员工,其工作多繁复琐碎,年终难以看出工作有突出的业绩,但其日复一日的平淡工作就是对单位的最大贡献,这类岗位仅仅进行年度考核显然有失公平,考核结果缺乏激励力。第二,仅仅采用年度考核,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由于评估者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印象深刻,对较早以前被考核对象的工作表现则容易淡忘,因此被考核对象往往在考核前的一段时间尽力表现良好,以求获得较高的评价,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3.考核信息不全面
烟台打捞局综合绩效考核主要依据员工的个人总结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涉及员工工作的信息量少,往往难以体现实际工作情况。首先,考核者与被考核员工沟通较少,员工个人总结常常“报喜不报忧”,而领导或考核者不与被考核员工进一步的沟通,难以全面获取员工的工作信息,考核结果缺乏说服力。第二,缺乏广泛的群众意见,从打捞局整套的综合绩效考核方案来看,考核偏重于单位的内部考核,而对外部评价有所忽视,尤其是对于基层生产经营性单位,考核不全面,结果就会发生偏差。例如,百通公司销售部员工工作的考核,仅依据其个人的售楼量进行综合绩效考核,显然没有体现出“综合”的意义,其客户对所购楼盘是否满意、对服务人员态度等相关内容是否满意,这些外部评价也是“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考核方案中这方面的考核有所缺失。
二、烟台打捞局综合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
找到了现存综合绩效考核制度的症结所在,要不断的向“真实”和“全面”的综合绩效考评制度靠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
1.应用分类考核
烟台打捞局作为一个整体,虽然有统一的战略和工作指导思想,但其各个工作单位都有不同的性质、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因此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衡量所有人的工作绩效,而应考虑开展分类考核。分类考核即以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依照不同的工作性质、任务和目标等对不同性质的工作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针对性考核。具体来讲,首先,对于机关处室部门等综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偏重责任意识、事务处理能力、协作能力等工作过程方面的考核,其定性考核较生产经营单位的定性考核偏多,因为从事综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少有直接的数据成果,因此可以采用等次描述,对各等次用数据或事实进行具体和清晰的界定,以此作为评价标准;第二,对于基层生产经营部门工作人员则应偏重于业绩、创新能力等工作结果方面的考核,因为基层生产经营部门工作成果多以数据的形式呈现,例如百通公司的房屋销售量、船厂的船舶制造量、港务处的年旅客吞吐量等,其定量考核比重较大。基层生产经营部门绩效考核的定量标准,可以考虑以上级下达的目标数据作为标准,也可以考虑使用上年的数据、历年平均值、最高单位值等作为参照标准,通过实际完成值和参照值对比,发现偏差,判断业绩。在此也应当注意,不论是综合管理部门的考核,还是基层生产经营部门的考核,都应当把握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从而综合、全面、准确、真实的考核各个工作岗位的实际绩效。
2.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
针对年度考核有失公平原则,缺乏激励性,易产生“近因效应”的情况,应当及时开展日常考核工作,使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从而更加写实的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首先,平时就当注重考核资料的积累,例如要求员工写学习记录和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员工各自的学习工作情况,或者按月、按季做个人工作总结、自我评价等,避免单一的年终个人总结“报喜不报忧”或有失真实性等情况的发生,为绩效考核提供信息依据。第二,变单一的年度考核为月度考核、半年跟踪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将个人年度目标分解到每季度甚至每月,每月或者每季度对照分解目标进行考核,1因为月度考核能够把考核工作做在平时,逐步积累,做到日常考核有参考,年度考核有依据,考核更加全面和客观。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能有效克服“近因效应”带来的影响,2减少仅靠年底凭印象打分带来的不公平性。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也应到考虑个考核单位的特殊性,以百通公司为例,房地产开发工程的进行是受季节因素影响的,冬季寒冷作业量低,在此季度考核中,应到考虑到实际情况,而不能仅仅以工作成果来衡量本季度的工作绩效,这也正是不能单一采取日常考核或者年度考核,而要采取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3.注重与绩效考核相关主体的沟通
绩效考核中应加强各类相关主体之间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以使考核主体更能全面了解被考核员工的工作具体情况,对其工作绩效做出客观评价,不断提高员工积极工作的意识和动力,最终实现综合绩效考核的激励与鞭策作用。首先,加强考核者与被考核员工的经常性沟通,例如建立面谈机制等,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一方面,可以使考核者获取被考核员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员工充分了解其所在部门对其的期望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促进打捞局整体绩效的提升。第二,加强考核者对被考核员工以外相关主体的沟通,其中包括,同事、下属等与被考核员工的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内部员工和客户等与被考核员工相关的打捞局外部人员,与这些人员的沟通可以从侧面获取被考核员工的工作信息,作为自我评价和总结的补充,进一步排除员工自我评价与考核者自身的主观性因素,更加客观的把握员工的工作绩效。通过上级、同事、下属、客户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获取被考核员工全面的工作信息,形成一种360°绩效考核制度,充分真实地评定员工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业绩。
通过开展分类考核,将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并积极与绩效考核相关主体沟通等工作,不断完善烟台打捞局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全面。只有有了真实全面的考核结果,才能反映出员工工作的不足与漏洞,最终实现综合绩效考核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激励员工改进工作,不断提升烟台打捞局的整体绩效。我国其他事业单位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也存在着与烟台打捞局相类似的问题,各单位在解决各自问题时,不仅要从分类考核、日常考核和沟通等各方面入手,更要注意与各自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考核方案。如此,综合绩效考核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海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J].中国勘察设计,2009(11):25-28.
[2] 周敏等.某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弊端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4(12):19-20.
[关键词]员工;绩效考核;中小企业;指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69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1
1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意义
1.1 绩效考核的概念
企业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一定的标准对企业各部门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及企业规章制度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评价,最终分析出各员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业绩情况的管理方法。
1.2 中小企业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的意义
第一,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帮助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完成中小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能稳定和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使企业在人员配置上达到一定水平,能有效帮助企业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绩效考核可以匹配企业的长远目标,帮助企业实现最有效率的发展途径。
第二,确保企业内部竞争公平,注重对企业有帮助的人才培养。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帮助企业有效识别员工的优势并加以利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员工数量有一定限制,需要合理分配人员,提升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制定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能达到公平分配职位和按能力发放薪酬的目的,有助于内部员工的稳定,工作环境的优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2 Y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Y公司研究背景
Y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中小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快速成为了一家进取型、效益型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2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7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26人,是典型的技术强势、管理弱势的知识型、成长型中小企业。Y公司的总资产和销售额在近几年飞速发展,但内部管理存在很大问题,Y公司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流于形式,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专业化管理支持,导致内部员工管理混乱。
2.2 Y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全球,绩效考核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各大企业中,针对员工的绩效管理也是世界性的管理难题。相关学者对此展开了很多调查,调查结果均显示企业内部员工对考核制度不满意的达到了60%,甚至有的国家更高。我国也不例外,随着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这个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我国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还尚不成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Y公司能参考的措施也很少,Y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2.1 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Y公司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相应的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够明确和健全,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员工工作散漫。系统的管理制度及配套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得不到完善。
2.2.2 管理者不重视
Y公司考核标准太过随意,管理者不重视。Y公司的绩效考核标准大部分是由管理者按照喜好制定,并没有经过一系列完整的调查、分析、评估,考核标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导致大部分员工无法完成,使考核失去实际意义,而考核标准设计的随意性也使员工对考核的态度淡漠,达不到充分评价的目的。
2.2.3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Y公司内部的职能部门建立还不够全面,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项目记录、评估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最终导致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权力滥用、考核不公正的现象,从而间接导致员工不满,不利于企业发展。
2.3 优化Y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措施
2.3.1 加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目前,Y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不重视该问题。管理者主要关注市场的拓展,而基层员工过多地关注短期薪酬,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应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管理课程等相关培训,提高管理层及广大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视程度。人力资源部还应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强化他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2.3.2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
由于Y公司处于发展初期,应针对员工进行全方位考核,以全面了解员工,因此,指标的设计覆盖面要更加广泛,针对预期了解员工的具体能力设计多方面考核标准,最终汇总各项标准的评估结果,完整客观地分析员工的整体表现。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制订出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员配置计划,根据不同员工在知识结构、能力类型、职业需求、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不同,综合考虑安排不同的职位和薪酬。对在绩效考核中表现优异的员工,除提供薪酬奖励外,还可根据他们的职业规划,为其提供继续深造、岗位晋升等机会,达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2.3.3 建立专门监督小组
为使绩效考核过程更加公正、公平,企业应组成专门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追踪和评估绩效考核计划的全过程,以真正落实绩效考核工作,收集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议和反馈。监督小组还可根据监督过程记录和员工的建议,合理制订完善考核制度的计划,最终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准员工;绩效;学分;双考核
作者简介:卢勇威(1971―),壮族,广西南宁市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智能电子及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21-0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培养目标。而“教、学、做、考”四位一体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教学模式,其中的“考”不仅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等学校学分考核,还应包括在企业工作中学生的工作业绩、态度及个人素质等企业绩效考核。我们对电子类专业的工学结合进行认真思考和反复调研,并对学生为企业“准员工”、特征为生产性实训的工学结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学校学分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实施了学校、学生、实习企业三方均积极主动、互利互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
一、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与学校学分考核制度
(一)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绩效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的绩效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并通过对结果的反馈、分析绩效差距来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同时,考核的结果还可以用于确定员工的培训、晋升、奖惩和薪酬。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绩效的持续发展,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投入;激发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绩效。
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
1.工作业绩: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任务完成、工作速度、工作准确性、安全生产、部门管理、科研成果、创造效益等。
2.工作态度:包括出勤、积极性、责任性、稳定性等。
3.个人素质:包括遵纪守法、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知识技能、判断能力、计划能力、指导能力、协调能力、体力等。
(二)学校学分考核制度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的基本计算单位,学生学完某一课程后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即取得学分;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学分和总学分方能毕业,学分的计算办法由各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学分制是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一是教学计划具有弹性;二是以学分表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分量;三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爱好、才能、特长、学习基础与勤奋程度等。以课程学分为计算单位考核制度是学校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学习惰性的约束,也是对学生勤奋程度的认定。
二、实行“双考核”的含义
高职学生在“准员工”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既是员工又是学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与学校学分考核制度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样的“以考核促管理”是对学生工作惰性的约束,也是对学生工作勤奋程度的认定。
“双考核”是采用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与学校学分考核制度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高职学生工学结合综合成绩进行考核,它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针对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长期性、稳定性的要求,企业对“准员工”学生要求是与员工等同,建立以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督导、以学校学分考核制度指导、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考核监控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对学生的监督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工学结合活动的质量。在“准员工”工学结合活动中对学生考核是学校与企业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对学生履行本职工作的态度、能力、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并纳入学生学分管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薪资调整、奖惩、职务升降、岗位调动、培训、学生能力开发等工作,科学地管理、引导、激励学生。因此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实行“双考核”制度是保证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权益一致性的切入点。
三、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实行“双考核”的实践
我们电子机械工程系在学院的教学改革思想指导和要求下,先行一步,走自己的路,从2004年开始,在探索适合学生为企业“准员工”、特征为生产性实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率先提出实施企业绩效考核与学校学分考核相结合的“双考核”,对高职学生工学结合综合成绩进行考核。
(一)学生为企业“准员工”工学结合的安排
我系电子类专业工学结合安排在第五、六学期,邀请企业在每年的9月至10月到我系举行了现场招聘会,组建针对企业生产要求成立的“特训班”。如我系与呈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组建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呈威班”,2005年11月20日“呈威班”共计51位同学在校内进行企业相关课程学习后,以“准员工”身分进入呈威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到企业后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顶岗学生的指导教师,如在生产线上插件、焊接、装配、检测、维修和质量检测等工序上要有一段时间的见习,掌握了岗位技能要求后上岗;二是企业定期安排能工巧匠、技术大师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专题讲座,采用集中实训一段时间、理论总结提高一段时间的学习方式。三是安排专职教师进入企业管理指导学生实习,配合企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及职业态度。
(二)找准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的关切点,建立多边合作的稳定基础
一是学校的主要关切点是实施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设立合理的工学结合学分来实现,如我系允许学生在3~6年内修完课程,学生可在学习期内自行延长企业实习时间,允许学校课程和企业相应实习进行置换,二者具有相同学分,我系与呈威公司共同开发的课程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开关电源原理及应用》共计4个学分;二是企业的主要关切点是企业的价值取向以经济效益为主导,通过合作来为其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主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评价,如我系把学生在呈威公司工作业绩、工作态度、职业技能等纳入学分考核,合格者可获4个学分。三是学生的主要关切点是能否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同时为自己获得一定的报酬。
(三)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
把“双考核”制度在“准员工”顶岗实习中的整体思路、意义、目标、特点等内容剖析清楚,让师生转变观念,尤其是让学生对这种实习要有深刻认识。如在组建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呈威班”过程中,将实习单位考察的全部内容和签订工学结合的实习劳动协议给学生讲明白,学生考虑清楚后,自愿写好申请书,签定安全协议。充分考虑相关法律法规,以确定相应的岗位、顶岗工作时间、工作薪酬的计算与发放形式等,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
(四)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实行“双考核”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学校、企业及学生加强“双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和考核结果的反馈。考核的一个核心就是沟通,而整个考核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考核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中的指导、考核指标的调整、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运用都离不开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考核沟通和反馈,使学生了解学校、企业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学校、企业的指导及帮助。
二是企业绩效考核与学校学分考核的操作要透明及公正。特别是有薪酬的实习,涉及到企业和学生的经济利益,在此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权益,各项内容与操作要高度透明。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公平地显示学生对公司作出贡献的大小,据此决定对学生的奖惩和报酬的调整,另外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相应的人动,使学生能够从事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如我系在呈威公司设立了由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组成的实习指导监督小组,起到了三方相互沟通、相互监督的作用。
四、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实行“双考核”的成效
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实行“双考核”调动了企业、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我系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特别是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系“呈威班”的同学为企业“准员工”,他们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与企业合作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自我约束的主体。提前给学生灌输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制度,增强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管理,学生端正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以达到实习的效果。实习期间,既是员工又是学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企业针对性培养学生,若学生实习后不一定留在该企业,因此企业也不可能在实习期花时间和金钱培训这些学生,而谈不上针对这些学生做岗位规划,实际上学生并未融入到生产岗位去。但学生刚进企业就被作为“准员工”看待,实习期一结束经培训考核通过后就成为正式员工,这种实习方式使企业大胆用人,给予学生的实践岗位较多,方便企业观察、培养、提拔素质好的学生。
五、结束语
目前在外部环境尚未健全,校内管理制度跟不上,校企资源难优化、校企合作缺机制、学生对工学结合欠理解等情况下,实行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双考核”制度,“准员工”顶岗实习,是一种“以考核促管理”形式,它符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考核方式,是保证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权益一致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保证正常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活动及提高工学结合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双考核”监控是工学结合管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方振邦.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玺.最新企业绩效考核实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公益类 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量化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效率等进行一个客观综合的评价,通过考核结果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该岗位要求,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水平。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其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对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对于绩效考核的实行,要充分认清其重要性与可行性,根据考核对象以及考核岗位的不同,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客观性的考核实施方案、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了解:
(一)我国的事业单位
我国的事业类单位按照其职责可划分为三个类别,一是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二是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三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承担提供公共服务和公益物品的职能,具有“公益性”这一特点。因此,公益类事业单位只能采用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模式。
(二)绩效考核的实行
关于绩效考核的实行,实际上只是对于实施管理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机制以及外部监督,以公益作为实施方向,提高为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效地开始绩效考核,不仅有利于单位的管理,也能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三)绩效考核的实质
绩效考核的实行,主要是由于绩效工资改革。而绩效工资的改革以及绩效考核的实行,都是绩效管理的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不能仅限于对于工资的分配,还包括对员工的奖惩。由此可见,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的实质就是推行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不断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所存在的难点
公益类事业单位有其特殊性,其职能主要是公共服务。而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已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并且已经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靠拢。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在实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有待进一步的改进,这些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认知不够
公益事业单位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其并非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单位的经费和人员工资也是由国家的财政拨款提供。因而受此传统体制的影响,对于绩效考核的认知就存在了一定的不足。有许多公益类事业单位,尚未明确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的目的,认为绩效考核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真正落实,并且考核过程也只是走个过场,使考核结果不具有客观公正性。因而如何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认知,是实行绩效考核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
(二)绩效考核指标不明确,体系不完善
公益类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依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完成其职责和任务,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及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因而,在实行以绩效考核为目的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时,缺少科学的绩效考核规范章程和方法,使得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可实行性大打折扣。而某些事业单位考核指标的设立,没有依照其单位的特殊性来进行,脱离了该事业单位的客观实际,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凭借主观随意性,想当然的去设置考核指标。
(三)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包括需要考核的对象、考核的目标、考核的指标以及考核的方法等组成。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注重的往往只是考核结果,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度就显得没有那么高。但是实际上,如果其他的环节没有做好,那么考核得到的结果又如何会具有客观公正性和真实准确性。
三、针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的相关对策
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职能是为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的“公益性”特点,因此必须采用适合公益类事业单位自身性质和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于公益类绩效考核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现有状况,这里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对策用以改进: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对于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认知,公益类事业单位应树立新的管理理念,真正利用绩效考核反馈的结果,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
(二)建立科学、有效、规范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公益类事业单位应依据其各岗位的特点,建立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考核对象便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各岗位人员,因此该考核指标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客观性,使绩效考核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首先,公益类事业单位应先设立考核目标。考核目标的设立要综合考虑其对工作人员的指导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考核目标,制定考核程序及方法。并且在绩效考核中,要灵活的使用考核程序,做到考核方式与考核对象相结合、主观测评与客观测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从而避免出现绩效考核片面化。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据有其特殊性,因而要根据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抓住问题的关键,使其制度更加健全,从而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企;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人力资源
作为激励员工的主要考核制度,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关乎国企人力资源利用率,对国企能否维持长久发展态势有着直接影响。分析现阶段国企薪酬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因诸多因素的限制与影响,薪酬管理无法满足国企人员的具体需求,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薪酬管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员工激励作用,甚至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鉴于此,要想进一步发挥出薪酬管理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必须深入探析国企薪酬管理尚存的问题,以科学的解决对策为指导来提升薪酬管理水平,实现薪酬管理作用与功能的发挥。
1国企薪酬管理问题分析
1.1薪酬设计问题
受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仍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中,导致现阶段大部分国企薪酬设计仍较为常规和滞后。在以往的薪酬管理中,其设计核心原则体现为公平性,当时国企员工的物质经济需求被满足。但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猛提高,这就导致传统薪酬管理制度不再适用于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现阶段高等教育全面落实,使得大部分国企为扩大市场规模选择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投入的增加。在此背景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岗位划分不合理问题直接导致国企薪酬设计不科学、不合理问题的突显。分析现阶段薪酬管理设计,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始终是国企的追求目标,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阶段国企生产力转变为技术性质,员工从以往的劳动生产力转变为行政管理,这就使得以往按劳分配设计原则与当前员工工作实际不相符[1-2]。
1.2绩效考核不完整问题
部分国企针对薪酬管理制度的落实,主要评估考核方式为员工业绩考核,因绩效考核体系、绩效核查体系等方面尚未构建、落实与完善,现阶段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诸多限制性问题。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企所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规定需要进行层层下达与落实,到国企基层部门需要层层递进。在制定与下达过程中,部分国企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难免与其他行业、领域存在雷同现象。若多个领域中所施行的绩效考核雷同,极易导致我国绩效考核制度呈现出僵化的状态,无法起到参考对照的作用。以制定的《粮食系统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办法》为例,虽然在办法总纲中提出了相关约束机制,但是在第二章考核评审中所提出的考核方法却是由购销公司与科室共同进行[3],并且该办法的考核形式以文书为主,这就导致在实际绩效考核期间,缺乏应有的监督核查、库存清点工作,极易出现为了应付上级考察任务指令而进行回购造假的现象。
1.3薪酬激励制度问题
虽然当前大部分国企开始重视对激励制度的构建,但是其中部分国企激励制度的构建与落实仅停留于表面形式,或者是激励制度仅能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尚未对薪酬激励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例如,部分国企在员工培训、团队合作开发、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过于形式化,未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意味着在国企内部管理中,薪酬激励制度未发挥出应有的调节作用。实际上,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并非只能体现为员工福利、工资等方面的物质化激励,应涉及隐形、深层次非货币文化的激励[4]。
2国企薪酬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1注重薪酬合理设计
要想进一步提升薪酬设计的合理性,国企单位必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岗位的合理分配,对国企外部竞争、内部竞争保持同等重视,实现薪酬差异待遇机制的合理构建。在提升国企内部竞争公平性的同时,促使民众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帮助国企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员工对国企忠诚度提升的目的。另外,通过差别待遇的合理设置,实现国企团队外部竞争力的提升,端正员工自身工作态度,调动员工工作热情[5]。薪酬设计关乎国企人力资源作用与价值的发挥,而在现阶段国企经营发展中,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薪酬设计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国企在设计薪酬管理体系以及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期间,其制度体系框架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提出与落实。与此同时,国企在设计薪酬管理体系时,可以结合实际,积极与同行业、同领域的民营企业进行薪酬管理制度、员工实际薪酬待遇比对,依据比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判断薪酬管理的设计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员工的具体薪资需求,然后依据员工薪酬需求金字塔来进一步提升薪酬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合理性[6]。通过对薪酬管理体系的有效设计以及对员工物质生活的满足,促使员工在工作期间不再单纯地产生物质需求,可以在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转变成心理认同的追求。在此背景下,国企通过对员工主观意识的激励,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对国企的忠诚度,引导员工从心理上对国企的经营理念、工作任务产生高度认同,避免国企出现大规模人才流失现象[7]。
2.2注重对薪酬激励形式的丰富
作为国企薪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薪酬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与落实有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所以,国企必须提高对薪酬激励的重视度,依据国企具体薪酬管理现状,构建完善且科学的薪酬补偿机制来满足员工物质需求,提升员工的薪酬待遇,进而提升员工对国企的忠诚度。在构建薪酬激励制度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构建科学激励标准,并且激励制度必须做到公平细致,保证每位员工均受到激励。同时,依据员工学历、级别、职称、资历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激励项目,并且依据员工在工作期间具体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来科学设定每位员工的薪酬额度。此外,针对人才流失现象的控制,国企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科学长期的激励制度,在降低人才流失率的同时,通过提升薪资待遇来吸引更多高技能、高专业人才,借助利润分享、权利激励等方式来激励员工,真正发挥出薪酬激励制度的作用,引导员工在国企运行发展过程中贡献自身最大力量[8]。
2.3注重绩效考核完善强化
国企需明确,薪酬评价制度的构建与设计离不开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只有构建完善的人才绩效考核制度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与价值,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对企业薪酬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在具体绩效考核制度构建中,应秉持着公平性、公正性原则,通过绩效考核标准的实施,促使员工在具体工作期间真正做到按照自身所得来获取应有的报酬,避免薪资管理的不合理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当然,要想提升绩效考核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需结合以下方面。(1)在绩效考核制度、准则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国企的发展实际。因国企员工存在个体差异,所以,针对不同岗位员工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必须符合不同岗位具体需求,尽可能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期间充分考虑人员个体差异,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度。(2)国企相关领导必须正确认识到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同等重要,必须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析与考虑来合理设计薪酬管理制度。(3)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国企务必做到考核的公正、公平以及公开,避免因绩效考核设计不合理而受到不良影响。(4)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期间需对市场劳动能力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同行民营企业的员工薪资水平进行调研分析,再加上对国企内部人员的建议、意见进行广泛征集,为制定科学、完善的业绩考核制度打下良好基础[9]。
2.4注重薪酬管理成本控制强化
分析现阶段国企薪酬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薪酬管理成本过大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成本进行强化控制,可以在降低国企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在具体薪酬管理期间,国企需借助合理的对策,在保障同等成本的前提下,通过薪酬结构的合理调整来提升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最大化地发挥出薪酬管理的作用与价值。针对薪酬管理成本的控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结合实际构建完善的参照系统,依据参照系统来促进国企内外对比效果的提升。在实际薪酬管理过程中,依据对员工素质能力差异的分析,明确不同岗位员工之间存在的具体能力差异,判断员工具体价值水平,明确在同等产出的前提下,哪些员工可以做到工作期间支出最少。需要注意,在制定参照系统构建前必须掌握当前市场实际薪酬水平,具体包括企业用工工资、地方工资水平等;(2)进行成本结果的合理性分析,国企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研现阶段国企工资薪酬水平能否满足人员自身实际需求,或者是调查员工的预期薪资水平。并对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与国企所指定的用工计划进行科学比对,实现对成本结构分析体系的有效构建;(3)深入研究分析国企的生命周期,以此为依据进行企业人员数量、薪酬水平的合理调整。在国企具体发展中,不同类型国企在发展期间若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国企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在发展阶段,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人才支出较大;在发展衰退阶段,对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小,国企需结合具体情况降低人才支出。
3结语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在制定了一定的目标后用其自定的一种或多种标准,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标准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比,以此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并取得更好的业绩。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并通过实践已经趋向于成熟,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对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经验,导致考核仅仅是考核,很难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其作用。
一、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
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和工作取得的成果,因此其结果能最直观地表现出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和其自身的优缺点。通过绩效考核,企业可发现一些优秀的员工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符合了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给员工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企业也可以通过考核结果提示的员工优劣势来安排员工去到更能创造价值的职位或工作地点,更有利于管理员工。合理的绩效考核也可以激发员工的竞争心理,可在企业内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也能提高员工对待工作的热情度。
(二)有利于了解公司发展状况
绩效考核结果不仅显示了员工个人的工作状态,也可以显示整个公司的发展状况,因为绩效考核也是一种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督促,周期性的绩效考核后的汇总结果其实就是公司在本阶段的发展状况,借此可评估公司在本阶段是否完成了应完成的目标。特别是当某些公司有项目需要完成时,绩效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了解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完成还需要的时间,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现状。国有企业更需要重视绩效考核,因其所需完成的项目都较为重要,对质量和工期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但其员工又因为在国有企业,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导致项目无法完美地完成,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能帮助这类企业了解现状,更好地组织员工完成工作。
(三)有利于制定未来发展计划
当绩效考核结果揭示了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后,如何使企业在下一阶段有更好地发展又成了问题,不过,仍可以从已有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得到提示。通过考核结果,可以挖掘出许多问题。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在人员的分配和职位的分配中常常人情大于能力的情况发生,这样是极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如果这些企业也能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就能发现人员管理的严重问题,如果能加以改善并且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就有更大的希望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企业的业绩进步[1]。同时,在一些大企业中,通过对本阶段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可以为下一阶段公司的发展制定更合理且更实际的发展计划,避免了公司的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也可以让所制定的企业发展计划更贴近不同部门员工的工作内容,给员工归属感,帮助公司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
二、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中的问题
企业绩效考核的价值已在上文进行了说明,但要实现其价值,都离不开有效并且合理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对绩效考核管理的经验还有所欠缺,许多考核都只停留在表面,未能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就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一)考核方式有不足
目前,绩效考核的方式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首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并不算合理,无论在何时期的绩效考核中,其内容和标准都要根据员工所在的职位的特性和工作内容来制定,才能更好地评估员工的工作状态,但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绩效考核内容的设计并不全面,容易出现某几个关联性不大的职位共用一套评估系统,并不能完全对应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不能科学地反馈员工真实的工作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员工的不满,减低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或者导致员工片面地注重所考核的内容,忽略本职工作,给公司造成损失。
(二)考核过程有缺陷
首先许多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在绩效考核后并没有明确告知职员,导致员工不清楚自己是否尽职,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公司在考核后应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解决员工对于工作的疑惑,也让员工知道自己扣分的原因,防止出现员工想要提高考核成绩却无从下手的情况。其次,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很少听取员工的建议,其实员工是考核的主体,能感受到许多考核制度的不足之处,如果企业不重视员工的想法,会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产生排斥心理。最后,企业考核的过程还不够透明化和公正化,甚至存在许多管理人员只通过印象对员工进行评分的情况,容易引起员工对考核工作的懈怠和不满,认为做好做坏都没区别,反正只是管理人员的个人想法[2]。
(三)考核结果管理不完善
为了发挥出绩效考核制度的价值,管理层必须对考核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可行的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让企业走向更有前途的发展道路。但事实上,很少有企业能做到结合考核结果制定发展计划,大多数仅仅还停留在考核这个形式,没有发挥其本身的重要作用。大部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企业都是不够重视考核结果,没能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出相对应的奖惩方案,非但不能提高员工积极性,还让一些下属部门有了敷衍的心理,不能根据员工真实的工作状态提供数据。还有小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绩效,忽略了企业的根本,员工盲目追求指标而不是工作质量和工作价值,反而造成了企业的亏损。
三、关于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方案
(一)完善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企业要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采取此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是为了充分了解公司目前阶段的发展状况,再基于目的建立标准,可以参考目前许多企业都青睐的方法,如行为导向型的关键指标法、等级鉴定法、360度考核法等。也在注重考核的周期设置,太短会导致员工的懈怠心理,太长又会不能及时反映员工的工作状态,也让员工难以调整,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一季度或者半年一次的考核周期,较为合理。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员工保密考核的内容和评估标准,但在结果公布后一定要明确告知员工,让员工知道自己到底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及时接受员工的反馈,不损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建立相对应的合理奖惩制度,对优秀的员工加以语言鼓励和薪酬奖励,让员工充分重视绩效考核。最后,要突出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的优点,让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目的相连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相连的,挖掘员工的潜力,进一步提升员工能力,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系统的优越性。
(二)加强考核制度的科学性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竞争的制度,所以其一大关键就是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而多数开展绩效考核制度的企业都会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员工的升降职也会参考绩效考核的结果,如果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公正,对员工和企业的伤害可想而知,因此绩效考核对考核小组的要求比较高,管理层要重视这一方面,避免审核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到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同时,被考核的主体不应该只是员工,还应该包括管理层和考核评价小组,从而保证整个企业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尽量避免某一类员工不需要考核而导致其他员工不满的情况[3]。
(三)丰富考核办法的多元化
在大企业中,参与绩效考核的员工众多,他们也来自不同的部门,工作内容有时大相径庭,所以用单一的考核标准来对待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所以要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在进行对能力的考核时,除了基础的工作态度考察外,不同的部门运用不一样的标准,如销售部门就更注重业绩和与人交往的技巧,研发部门就要注重想法是否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特别注重人文主义,深入考察员工的道德品质,并且坚决拒绝道德存在问题的员工。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如某员工拥有某项发明专利,为公司带来收益或者某员工是地区的道德先锋,都可以给予他们考核加分[4]。
(四)重视考核结果的积极性
当企业绩效考核已经得到结果后,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考核结果分析出现阶段员工出现的问题和企业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比如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一些培训,或者给企业制定符合现阶段状态的目标,高效地解决问题,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让管理层和员工更亲密地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员工解决困惑,听取员工对企业的建议,也能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安排更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对一些考核结果较差的员工更要加以关心,和他们一起讨论原因,商讨对策,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要产生消极的心理,让员工明白他们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更有凝聚力。
四、结束语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一项日渐流行的管理方式确实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有利于企业对自己的评估,其在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容易得不偿失。想要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还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明确考核目的,制定出合适的考核标准,并着重分析考核结果,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积极度,让企业走向更加高效和有前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洪惠英.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2):94-95.
[2]秦艳玮.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5):36-38.
当我们走进企业问及企业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我们公司实行绩效管理”、“我们公司通过绩效考核实现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等等。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两个管理名词经常被提及和使用,而且是常常被相互替换使用,但是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是一个概念吗,绩效考核等于绩效管理吗,什么才是在企业管理中真正需要?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绩效考核,什么是绩效管理,它们两者的关系又是如何?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最早的考核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实行文官制度初期,文官晋级主要凭资历,于是造成工作不分优劣,所有的人一起晋级加薪的局面,结果是冗员充斥,效率低下。1854-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注重表现、看才能的考核制度开始建立。根据这种考核制度,文官实行按年度逐人逐项进行考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
目前,企业管理界认为绩效考核就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员工和部门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际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实现对利益的分配,包括薪酬、晋升等。绩效考核实际上是一种过去导向管理方式,它更侧重于已发生的工作状态,对部门和员工考核期内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被广为使用的绩效考核管理工具有SWOT分析法、SMART原则、360度反馈评价、任务分解法等等。
绩效考核管理模型图示
二、什么是绩效管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奥布里・丹尼尔斯(Aubrey Daniels)提出“绩效管理”这一概念后,人们展开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当前企业管理界认为的绩效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生产经营目的,开展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的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到绩效反馈的完整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从计划开始,以绩效反馈结束,管理者和员工制订的绩效改善计划着眼于未来,为员工提供了未来一个周期内努力方向和目标,是一种未来导向管理方式。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被人们认为是三大绩效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管理模型图示
三、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第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绩效考核的发展。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绩效考核有赖于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支撑。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的绩效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改善绩效,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
第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虽然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一脉相承、密切相关的,但是作为管理方式和理念,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并不等价,不能随意相互替换。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考核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注重过程管理,而绩效考核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和管理者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而绩效考核则是回顾过去一个阶段的成果,不具备前瞻性;绩效管理有着完善的计划、监督和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而绩效考核只是提取绩效信息的一种手段;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绩效考核则只注重成绩的大小。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管理的理念和执行中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将绩效管理理解成为绩效考核,那管理依然就是只重结果没有过程的考核评价,不过就是传统的奖优罚劣换了一个好听现代化的名字而已。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管理不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绩效提升和战略落地,反而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搞清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那我们的企业需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绩效管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绩效管理体系,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在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应用PDCA(既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改善)的管理思想,将绩效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工作和内容形成闭环,逐步将企业的绩效管理向着卓越绩效管理的目标发展,将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最大化。
当然在这样的企业管理发展进程中,我们还有许多相关的工作要研究、要落实,例如建立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绩效管理确定起点和方向;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为绩效管理给予有力的组织依托;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为绩效管理提供思想依据和行为导向等等。
【关键词】 绩效考核 绩效评价 考核体系
我国绩效考核的研究在近几年内有大幅度的上升,研究趋势明显处于上升模式。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有学者在“构建企业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中提出干部考核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刘剑华、李振心,2011);随着绩效考核的发展,有学者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对新医改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进行了研究(王凤红、蒋艳红,2012)。绩效考核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是企业实际管理者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们所公认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企业中绩效考核工作的定位却普遍存在模糊与偏差的问题,不仅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不适应,也阻碍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所谓考核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管理人员要善于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分解出本部门的目标。有了部门目标,管理人员才能够进一步分解制定每个员工的岗位目标。不但经营的指标可以分解到生产、销售等业务部门,而且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支持性部门,其工作目标也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紧密相连。本文以浙江尔格公司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企业现状
本文针对浙江尔格公司有限公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50名员工中,有30名员工觉得公司的制度非常好,有12名员工觉得公司的制度一般,虽然没有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重新认定,好好管理,还有8名员工认为尔格公司在考核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50%的员工认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准确地反映自己的工作效率,30%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的工作效率,还有另外20%认为公司的制度不是很能反映自己的工作情况。对于公司绩效考核的反馈情况,员工表示不太满意,仅有30%的员工认为反馈方面做的足够了,另外70%的人都认为公司反馈方面做的不够好,没有进行反馈总结。
针对反映良好的员工进行了总结,发现在反映良好的员工中在车间工作的员工占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相反在财务、质保等部门的反响没有很好,这可能是由调查人群的局限性造成的。车间员工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于绩效考核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针对公司的整体印象对公司作出了评价,就绩效考核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而财务等部门的员工认识相对较为准确,能针对绩效考核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因此,调查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二、存在的问题
对于尔格公司而言,它没有具体的管理团队,实行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管理者也并没有系统的管理知识,对于绩效考核也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了解与认知然后作出的决定。尔格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着与其他公司同样的问题。
首先,考核体系不完备、不科学。对于尔格公司来说,生产是主要的源动力。尔格公司激励方面没有做得很到位。车间的员工工资是按数量计量,并没有其它奖励制度。对于其他的员工而言,工资是固定的,年末也很少有奖金,员工升职机会也不是很多。对于被考核员工的其他素质方面考核的标准比较大而且笼统,没有具体的评价明细标准,尔格公司的绩效指标设立不够严格。
尔格公司并没有对于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针对于不同职位设计不同的考核标准,设计的考核内容基本相同,仅仅包括是否准时上下班等最基本的情况。另外,浙江尔格科技有限公司并没有考虑员工与岗位的适应性,只要是来应聘相应职位的,就只对其能力进行评价。
根据了解,尔格公司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车间主任等评价人员进行的,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划。员工也很少与管理者对于绩效考核问题进行探讨,车间主任等评价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进行评价,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意见,相对来说有失公平,使考核浮于表象。公司的考核机制没有很完善,考核体系不是很适应尔格公司的自身发展,绩效考核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员工的绩效降低,导致公司整体绩效不够好。
其次,尔格公司的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认识存在着偏差。管理者并没有把绩效考核作为一个全面、连续的过程。只是在一定时间对员工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就只是用来评价员工的工作状态,而忘了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高的业绩水平。公司员工往往觉得自己是被考核的对象,很没有安全感。
在抽取的人员当中,清楚绩效考核内容的大约占了调查人员的30%,其他员工表示都不太了解绩效考核。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员工中清楚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的仅占了14%,这表明公司大部分的员工都不清楚公司制定绩效考核的制定及实施方法。
尔格公司员工对于公司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都不是很了解,对于绩效考核的内容也都不是很清楚,整体的素质不高,只是在管理者布置下任务之后做他们要求的事情,并没有自己的理解,认为这些只是公司额外的内容,并没有把绩效考核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改进。
三、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尔格公司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现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首先,针对绩效标准的不完备、不科学问题,尔格公司应该加强绩效考核指标方面的设计。针对于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应该具体设计考核指标,确保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是有效的,以防绩效考核形同虚设,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尔格公司应该选择合适的人进行绩效考核。团队中个人的行为很难评定,在做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加入很多个人情感因素在里面,所以在选择人员上需要仔细考虑,尽量选择公平公正的人作为评估人员。另外挑选的评估者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不能只是凭空评价,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尔格公司应该健全绩效考核激励制度。有激励,员工才有动力去做进一步的努力,否则,员工只是在完成任务,认为做多做少都是一样,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尔格科技有限公司应该在建立有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激励制度,对员工作出公正的评价,让他们在为企业付出的同时有相应的回报,这样,员工才更有努力工作的动力。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确定不同的激励政策。比如员工需要物质上的奖励,那就实施金钱奖励制度,如果员工需要精神上的激励,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的发展做好准备。
其次,针对员工绩效考核认识上的偏差,尔格公司应该加强对公司员工及管理者的培训。对于尔格公司来说,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车间生产人员的教育水平基本处于大专以下,这对于公司实行绩效考核是很大的障碍。管理者对于绩效考核制度不够理解会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因此,尔格公司应该对公司员工进行有关绩效考核方面知识的培训,并加强管理者对于绩效考核的认识与了解。尔格公司必须要明确绩效考核的责任。绩效考核人员的责任与要承担的义务是分不开的。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内所有成员所作的贡献虽然是透明的,但是企业每个人付出的努力却是隐形的。在尔格公司,高层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的使命确定长期或者短期目标,然后通过上下级共同协商将组织目标进行分解,转变成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人员根据目标对组织中各层次、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进行管理。目标一经确立,就要定期检查进度,直至预期目标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在约定的时间内,制定目标的管理者和下属一起检查、考核实际工作结果,考核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并制定下一个考核期的工作目标。尔格公司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培养,培养他们绩效考核方面的知识和责任感,让他们了解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保证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并据此对员工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所任职位资格的要求,或者对其绩效进行整体评价。同时,绩效管理制度应当同分配制度相分离,建立以任职资格为基础,基于绩效指标的全面绩效评价系统,然后通过岗位轮换制度、晋升制度等对员工进行激励,变负向激励为正向引导,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注: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2013B044),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预研项目“虚拟人力资源理论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TMYY1207),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TMKC1327)。)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企业绩效考核现状研究[J].现代交际,2011(2).
[2] 刘慧宽:浅谈企业绩效考核现状与改进建议[J].东盟博览,2012(7).
[3] 罗维东:高校院系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4] 刘剑华:高校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1).
[5] 李振心:高校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1).
[6] 蒋艳红:浅谈小学班级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2(4).
[7] 王凤红:大型综合性医院实行人事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7).
2004年1月5日,A公司的樊总在会议室听取了公司年度绩效考核汇报。他越听越眉头紧锁。
A公司是一家从事机械生产的企业,公司的年销售额大约为1亿元。随着近年行业竞争的加剧,樊总发现,原有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于是,樊总邀请管理顾问公司为A公司制订了一套绩效考核制度,以期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让公司能够跃上一个新台阶。
因为是新制度执行的第一年,所以樊总决定提前检查执行情况,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经过10个月的执行,各部门和各个员工的绩效考核表看上去虽然清晰了不少,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干得最好的却是绩效最差的;二是考评工作效率低下,且各部门对考评工作普遍有抵触情绪;三是虽然工作成绩相当,但在不同部门工作的员工的绩效却相差很大;四是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开始减弱,一些员工呈各自为政状态;五是经常出现订单不能按时完成的情况,引发了很多客户的索赔,损失自然不少;六是由于绩效考核引发了种种问题后,销售额首次出现了下滑。
总而言之,樊总费尽心力引进的绩效考核体系在第一年就以失败告终。难道是土鳖吃不了洋玩意儿,樊总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谋定:空降新经理;全面找问题
对于绩效考核,樊总的认识是:这是由粗放型管理迈向现代管理必然要经历的一步,因为心脏太小是承载不了大企业运行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体系,企业的扩大(比如以后发展相邻的产业等)必然会把原有的管理结构压垮。
此时,樊总突然想起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职业经理人陈明,此人的特长就是绩效考核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也记起陈明说过的话,绩效不应该仅仅限于绩效考核,而应该是绩效管理。只有以战略管理的高度将绩效和企业本身的种种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最佳效果。如果仅仅是一个刚性的制度,反受其害。
2004年11月下旬,樊总将陈明挖到A公司,让他全面负责新一年的绩效管理工作。随后,陈明深入企业各部分进行调研,就像外科医生一样解剖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问题一:干得最好的却是绩效最差的
通过检查2004年考评结果,陈明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工作比较出色和积极的职工的考核成绩却常常排在多数人后面,一些工作业绩并不出色的人却排在了前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陈明分析,首先是因为原有考评制度只是将各部门拉通考评,将行政,生产、销售和产品设计这四个部门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考评,于是就出现了设计人员比生产工人绩效差的情况;其次是考评内容太复杂,有些地方甚至是不合实际的,比如将销售人员也纳入考勤制度。很显然,销售人员的出勤率是不能和行政部门相比的;再次,整个公司的考评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操作。实际上是,600多人的公司,仅由5个人组成的小组负责,因此他们很难做到位;最后,当时为了尽量考虑公平性,采取了民主评议的方式,没想到却成了一个隐患。因为民主评议的主观成份很大,所以到最后成了个人关系的博弈。甚至出现了拉帮结派的情况,最终影响了士气。这一点在销售部门体现最明显。
问题二:设计部门效率低下
交给他们的任务只有21%是按时完成的,另外的79%都出现了延误,以至于后续生产被迫推迟,错过不少商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经过调查,陈明发现设计部门的管理方式是错误的。
设计部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智力机构,于是建立之初就采取了和IT企业相似的管理机制――项目提成制度。如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完成之后项目团队提成2%~10%不等。这个100万元是根据以往委托外面设计单位的价格为参照设定的,因为他们适当的还承接外来业务。项目提成制度的致命缺点在于没有考核时间成本,这个项目是一个月完成还是半年完成,在成本上是截然不同的。由于财务方面的原因,公司没有让开发团队成员知道项目标的,因此员工并不知道每天的工作成果和努力程度对绩效的实质影响。在项目运作接近结束时,如果项目主管估计已经没有效益,就会埋怨。批评开发人员,甚至可能由于没有效益而取消原来约定的提成,这些都大大地打击了团队的士气,并产生了恶性循环。
另外,由于一些产品设计比较复杂,涉及的部门多,因此需要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来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工作。以往,A公司采取简单的指标分解方法――业务部门A分多少利润、业务部门B分多少利润,然后再由部门决定内部分配方案。年终发奖金也是采取这种二级结算方式。结果是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对最终的结果都不满意,同时也很难将日常工作与考核指标联系起来。于是,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出现了落差,人人怨言。
问题三:销售人员做对了,我们却奖励错了
实际上,各地的销售难度是不一样的。于是在销售部门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有三个业务员(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甲乙丙),他们分别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年底结算的时候,甲和乙都实现了下达的目标,而丙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根据考评制度,甲和乙受到了奖励,丙受到了惩罚。但是,销售部经理却告诉陈明,应该奖励的是丙。
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对三个人业绩的详细了解,陈明看到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目标。事实上,他应该完成的更好.因为竞争对手的市场增长率要比他高很多。相对来说,乙完成的就比较辛苦,由于其所在的市场受当地经济调整的影响,导致市场全面萎缩。尽管他完成了销售指标,但是他业绩的完成是暗中鼓励经销商低价倾销、大力冲货而实现的。而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完成业绩的丙来说,他的市场则是一个最难啃的骨头,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当地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竞争高度激烈。丙通过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如加强对经销商的服务,以及几个卓有成效的促销活动,避免了公司销售额持续下滑的状态。相比来说,竞争对手的业绩却是直线下滑。
毫无疑问,丙是最该奖励的人。但是以业绩为主要标准的考核制度使得每个人的实际工作成绩体现不出来。于是,销售人员在选择市场的时候缺乏主动性,好的地方人人都想抢,差的地方没人愿意去,根本没人愿意开拓新市场。最终导致了整个市场出现自我萎缩、销量下滑的状况。
以上就是生产、设计和销售部门出现的问题。绩效考核制度的推行不但没有帮上忙,而且添了乱。
解决:对症下猛药,药到病渐除
将问题的症结找到后,陈明立即向樊总汇报了他的想法。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在2005年年初,陈明开始对症下药,并开了一系列药方。
解决一:针对干得最好的却是绩效最差的问题
陈明编制了一个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调整。
1.明确考核目标
由樊总牵头,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组成了领导小组。共同制定总体考核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部门,确定了各部门的考核目标。不再像原来的拉通考核一刀切的做法。
2.调整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购买人力资源信息化软件,将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统计、填表、计算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重点放在对公司各部门的调查、研究、分析以及制定考评方案和完善考评方案上,变绩效考核为绩效管理。
3.确定考核人员
取消民主评议。针对各部门负责人的考评.考评小组由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部组成;针对各部门员工的考评,考评小组由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各自选派的代表与该部门负责人组成。另外,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考评的组织与执行、对考评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被考评人员的沟通等方面工作。主要考评人为公司领导代表和本部门的负责人。
4.制定考评内容
(1)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对绩效的一种检测,所以考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个人主观能动性。陈明要求,所设立的考评项目不得超过这三个基本框架范围。另外,工作业绩所占比重在一半以上,而其余两项所占比重则基本相等。
(2)根据各部门考核目标和人力资源部对各部门的深入认识,制定了各部门的考评项目。如果部门中岗位之间的差别很大,在制定考核项目时就做一定的调整。人力资源部负责做细、做好每一方面。
(3)每一个考评项目,都分为优、良、完成、基本完成和未完成五部分,人力资源部对每一个级别的要求都要作细致的描述,使每一考评人员、被考评人员都能准确地认识到什么是最好的,怎么做才是公司最需要的。
解决二:针对设计部门效率低下的问题
陈明设计了一种模拟成本考核制度,运用结构管理假设导向的原则,先设定一个模拟成本作为标准计量值,然后将项目本身的结构管理三要素(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时间资本)统一转化为模拟成本,对项目进行量化的绩效考核。
1.项目过程考核
(1)假设导向:假设综合公司各种成本要素进行分摊后,技术开发人员人均每月分摊公司综合成本为1000元,以10000元作为基准建立模型(下称“标准量”)。
(2)计算项目标准量:承接到项目时,按项目合同额折算成标准量。如.假设承接合同项目金额为10万元,则为10个标准量。一般情况下,按一人次小于10个月完成项目,两人次小于5个月完成项目进行考核。
(3)成本计算:从合同签订时起计,项目经理在进行项目需求开发的初步分析、指定项目负责人、组成项目小组和下达任务后,就要按工作规划作出时间进度表,并将合同项目折算成计划成本,最终按此计划成本对项目组进行考核。
(4)成本考核:按项目的工作时间和投入的人力成本折算出实际执行成本。实际执行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项目为“负绩效项目”;实际执行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项目为“增绩效项目”。
(5)过程控制:模拟成本制的特点一开始就让员工清楚项目模拟标的和绩效目标,即项目成员一开始就明确了需要多少人和多少时间完成项目,并能重视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的方法与通常的项目管理常规手段基本相同,都要填写执行表,以此才能明确应对在未能按计划完成当天工作时,是否提前通知相关人员等实际问题。不同的是,在工作表中还增加了两项内容:项目模拟成本的目标设定和过程记录。
总之,对于设计部门的考核已经由年终考评变为项目考核,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2.项目过程调整
(1)因为任何项目均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所以在模拟成本制中,规定项目经理有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行使计划成本的追加权。一般情况下,10个标准量以下项目的追加比例不能超过15%;10个标准量以上项目的追加比例不能超过20%;超过20%的模拟成本追加,则视为特殊情况下的项目经理责任。
(2)客户(包括本公司的任务和承接的外来业务)签收和项目组总结项目并归档后,通常还有后期的反馈和修改,这必须按投入修改的时间和人力进行折算.并追加实际执行成本。但小于5个标准量可作为售后服务工作,不作追加。
过程调整的原则使模拟成本制的焦点都集中在80%的管理问题上,而不是20%客观原因和其他风险因素。对项目团队来说,也觉得受到了公正和公平的考核。
3.项目考评激励
企业管理中,利益机制永远是一切驱动力的基础.也是一切管理体系的核心。所以,陈明在关于设计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中,追加了结构性的薪酬激励。
(1)将每个项目考评结果作为年终奖励的依据之一。这作为一个中期的激励因素,员工获得奖励的多少不是取决于参与多少个项目的运作,而是参与实现多少个“增绩效项目”。
(2)改变以往项目提成的执行制度,按项目考核进行奖金发放。如项目执行结果为“负绩效项目”,该项目不发放任何奖金;如执行结果为“增绩效项目”,则按一定标准发放项目奖金。
这样,在模拟成本制的整合下,利益机制的结构转变为一切以绩效为核心。在效益优先的利益机制驱动下,人力资本发挥了最大的主动性效应,项目管理得以有力的执行。
解决三:针对销售人员做对了,我们却奖励错了的问题
陈明对销售部门的考核制度进行了如下改革:
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明确部门的考核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稳定和发展现有市场,开辟新的市场。
2.将考核指标明确和细化。不仅有结果指标,还要有反映过程的指标。除了销售、服务和开发的大类指标外,还对大类指标进行分解,增添如新产品/新市场销售额、客户保持率、销售利润、市场调查报告等细化指标。
通过指标考察,还能发现许多销售中的潜在问题。如销售金额通过客户定单来反映,如果销售人员的定单数目多但是平均金额少,说明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访问小顾客、赢利性差的客户上,他的销售和服务技巧还不到家,人员销售利润的高低则反映了其销售效率的高低。通过各个指标的相互验证,有效地克服了唯业绩独尊状况,人员的真实水平得到了全面的验证。
3.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因地制宜。
(1)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难度系数。同样的销售额,甲需要完成10万元才能达标,而乙只要5万元就算优良。
(2)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其考核重点也不一样,如市场高速发展地区,侧重销售额和市场份额;而销售萎缩地区,保持市场份额、货款回收率就成为关键的业绩指标。
另外,开辟新市场还会有重奖。
奇效:实战现真知,绩效显神奇
谋定而后动,明确了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后,樊总和陈明开始在公司大力推行新的考核制度。整个2005年,一边执行一边调整。眼下年底将至,效果也渐渐体现出来。其一,目标明确,人人争先,生产变得井然有序;其二,运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后,新产品设计源源不断;其三,效果明显,销售收入不断增加。整个2005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通过A公司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绩效考核仅仅作为一种战术考虑,不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长远战略联系起来,那么必然会变成一种狭隘而刚性的制度,成为纯粹的为考核而考核的制度。实际上,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管理不成熟的中国企业,绩效考核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战术行为,而应该成为一种战略管理。正如陈明所认识到的那样,只有以战略管理的高度将绩效和企业本身的种种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融合起来,才会变成一个有活力的制度。
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辅助,行政岗位一般是为企业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工作提供服务的岗位,行政人员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对行政人员不是很重视。但是行政人员在大型外企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岗位,行政人员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工作的顺利完成。中小企业行政管理岗位与企业其他岗位工作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一是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精减人员,造成行政人员临时性的团队合作工作比较多,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一般是调用大部分人来完成某项工作,这样就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在团队中的表现难度,增加绩效管理难度;二是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缺乏计划性,突发性的工作比较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像生产部门员工一样,按照计划来开展工作,在工作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临时性的工作,工作呈现出比较大的动态性,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三是行政管理人员工作难以量化,成果不显著,难以考核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情况。
二、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部门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实施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可以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及个人能力进行绩效考核,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使得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更加努力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地价值。对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可以增强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执行人员的执行力,增强个人能力,有利于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化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一)对绩效管理认知不深
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包括了绩效与管理两方面,绩效管理是对企业人员的绩效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及人员进行管理,很多中小企业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混淆,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造成了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比较少,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够科学全面
中小企业普遍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缺乏重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够科学全面。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没有比较科学完善的考核标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流于形式,不能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个人能力进行比较科学的测评。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主要是互相测评或是自我评价,考核的主要是迟到、旷工、任务完成量等问题,这种考核方式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难以评估,不能知道行政管理人员真正的工作情况。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严重制约了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降低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
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核之后会宣布绩效考核结果,这种模式是不能认为是绩效沟通的。绩效沟通是同事之间及上级与下级之间就工作的进展、目标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进而完成工作任务,并对员工考核结果进行确认沟通,只有这种沟通才可以算是完整有效的绩效沟通,而一般的中小企业往往是绩效考核,公布考核结果,没有对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个人工作状态进行沟通,不会去分析绩效考核结果,没有找出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表现较好及较差员工进行分析,不能及时解决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四)岗位设置不完善
行政人员工作性质与其他岗位存在比较大的区别,这就造成了行政人员按照职务进入相应的管理岗位之后,对同一职务的工作部分等级,不像技术人员需要公平竞聘,不同等级的技术人员薪酬会有影响,这种等级制度使得技术人员不断竞争获得更高的等级,从而得到更高的工资。相对来说,行政人员工作比较宽松,竞争不大,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缺乏动力,不能有效的监督激励行政管理人员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岗位升迁较小,行政管理人员常年在一个职位,这就会消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四、优化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绩效管理认知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提高对绩效管理认知是优化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增强企业领导对绩效管理认知,区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绩效和管理两个部分的内容,绩效考核是对企业行政人员进行个人能力与专业技能考核的一种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员工对绩效管理认知不全面的现象,可以考虑聘请专业人员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进行专业系统的讲解,使得中小企业全体员工对绩效管理有比较正确的认知。明确绩效管理的实际含义是中小企业开展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明白绩效管理是企业对行政人员各个部分执行能力考核的管理,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对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全过程进行测评及约束,预测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一些经常出现的绩效管理问题进行明文规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资料等管理及绩效考核的监督部分进行规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规章制度办事,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等现象,绩效管理制度应该做出相应的规定。另一方面,为了完善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应该建立监督管理组织,观察与监督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全过程,主要是监督管理行政人员协调、执行及团结等能力,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而完善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质量。
(三)增强持续有效绩效沟通
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是指领导与员工共同工作,分享相关信息过程,也就是分享工作进展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相应的解决策略及管理者帮助员工的做法,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具有很多方式,可以采用定期面谈、书面报告、团队咨询、小组会议及一些非正式的沟通方式。这些方法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中小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使用,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绩效沟通不是单向的要求与命令,而是双向的,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应该是良好的双向沟通,及时地绩效反馈。通过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可以保持工作的敏感性与柔性,保持工作过程的动态性,从而不断地调整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内部部变化,提供更多信息。
(四)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要加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就应该完善行政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对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工岗位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完善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制度,完善行政人员聘用制度、职级制度、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培训制度及激励机制等。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岗位设置管理可以将职级职务相结合,拓宽与疏通行政人员发展通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科学合理地确定职员晋升条件。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待遇水平,处理好行政人员收入与分配之间的关系,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应该根据工作强度、难易程度及考核结果等来对同级管理人员进行档次划分,不同的档次给予不同的薪酬,用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关键词:官吏考核;四善二十七最;唐代;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65-02
考核,在古代称“考课”、“考绩”、“考功”等,考课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唐代,对官吏的考核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正是这套科学而严谨的官吏考核制度,使唐代前期得以保持高效的行政效率。到中晚唐时期,因藩镇割据,考核制度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然而,唐王朝所制定的官吏考核制度,其科学、积极的部分对今天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一、唐代官吏考核制度概要
1.考核内容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代官员考核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九品以上流内官运用“ 四善”、“二十七最”的考核标准。所谓“善”主要是指人的品德,如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等。为官道德统一规定为“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简单说就是德、慎、公、勤四个字,这是对各类官吏共同的品德要求。所谓“最”主要是对官员的任职才能和工作成绩的要求,按照官员的不同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等。“二十七最”实际上是考核二十七种不同职务官员的依据和标准。唐代对于官员的考核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按“四善”、“二十七最”考核九品以上的官员外,对九品以下的官员也都制定有相应的考核标准。
2.考核主体
唐代对官员的考核由吏部的考功司负责,考功郎中(五品)与考功员外(六品)分别负责京区、外地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三品以上官员都是中央各司长官或地方州府长官,是其他官员考核的主持者,对他们的考核必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
3.考核周期与考核方式
唐代所有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每年都需要经过一次小考,且每四年要举行一次大考。小考评定等级,大考则综合四年的等级以决定升降和赏罚。在考核方式上,通常分为初考和复考。中央官署和地方长官对其下属进行初考:由被考官员本人准备一份政绩总结材料,其直接上级在全体官员面前宣读,讨论并评定等级;然后由朝廷派员进行复考:被考官员如对评定的定级有异议,可以申诉;考核完毕后,将结果计入考簿,作为日后升迁的依据。从考核方式上看,唐代初期对官员的考核流程较为严谨,除直接考核人外,还有上级的复考,并且为被考核官员提供了一条向上申诉的渠道。
4.考核结果
唐初对于九品以上官员的考核,根据“善”和“最”的综合考察把考核结果分为三等九级,具体如表1所示。
这三等九级的考核结果把各类官员的品德能力区别得十分清楚。对于流外官,则以行能功过为四等:“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5.考核结果的应用
奖惩黜陟是唐代考课制度最后一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让考核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具体升降赏罚规则是:所有参加考核的官员,考核成绩在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考核成绩为中中的,俸禄不加不减;考在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私罪下中以下,公罪下下,解除官职,停发当年俸禄,追还任命书。一年之后,再依据情况进行升降。
二、唐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主要特点
1.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差异化
考核内容作为整套考核体系的核心,也是唐代官吏考核制度中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四善二十七最”结合了定量与定性考核两方面,既考察结果指标“最”,同时考察了行为指标 “善”。此外,能够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品级推行差异化的考核。在层级上,对于九品以上官员与流外官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在类别上,根据不同的职务,依据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确定考核的重点。
2.考核机构的专业化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中有规定:“考功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考功司作为考核的法定机构,拥有一支非常专业的考核队伍。其中,考功郎中为考核小组的领导,另有员外郎、主事、令史等人共同参与官吏考核工作。
3.考核程序的严密性,考核过程公开公正
唐代官吏考核按被考核者的品级分为内考与外考,内考的对象是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其余多数官员则为外考对象。内考的考核程序相对简单,由皇帝亲自主持。而外考则由吏部考功司主持,程序也要复杂和严谨的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如图2)
4.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唐代各级官员的考核结果中,小考结果应用于俸禄增减,大考的结果则应用于品级的升降。凡考核列于中等以上者,在政治上可以升迁,在经济上可以加禄;列于中等以下者就要降职罚禄,情节严重的,则要罢官受罚。考核结果与俸禄和品级的紧密联系,既防止了考核本身流于形式,又能让考核真正发挥其“激浊扬清”的作用。
三、唐代官员考核对于现代企业绩效考核的启示
唐代官吏考核制度,从考核对象来看,虽然是针对官员考核而设,但其在制度设计和考核实践方面的特点,对于今天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工作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1.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指标体系
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和职位的员工,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既有根据职能等级形成的纵向层次,也包括根据职位种类的不同而形成的横向分类。目前,各企业对于职位分类和职级的设置存在不同的方法,常见的职位类型一般包括:生产类、研发类、销售类、职能类等。以某公司的职能等级划分为例,包括:助理、专员、高级专员、主管、经理和总监。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可依据四种职位类型和六个职位等级来实行差异化的考核。
2.设置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指标
定量指标常常用于考核结果,因为有数据的支持,在操作上显得容易一些;但是企业中有些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并不容易量化,并且结果指标常常不可控。定性指标用于考核行为或过程,对于被考核的对象来说,虽然结果不一定可控,但至少行为是可控的,只是对行为指标的评估会非常的困难。因此,单纯地使用定量或定性指标都会存在问题。鉴于此,在企业绩效考核的实践中,应考虑将定量和定性的指标结合,全面考核员工的绩效结果与行为。“四善”与“二十七最”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将行为指标与结果指标结合的范例。
3.建立考核反馈和申诉制度
目前在企业中,员工的考核主体主要是其直接上级。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自上而下、主管负责的考核机制,在考核过程中缺少权力上的相互制约,那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会受到影响。在此,可以借鉴唐代官吏外考的考核程序,除了多元的考核主体(考核人、复审人和审核监督人)以外,设置绩效考核结果的申诉通道,加强考核的公平性。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可以接受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投诉并展开调查。
4.落实对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的一点在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如何应用。如果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就会出现绩效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脱节的现象,那么绩效考核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唐代官吏考核结果应用于俸禄和品级升降两方面,通过奖惩,绩效考核真正起到了“激浊扬清”的作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提薪晋级、培训开发等方面有机的结合,把对考核结果的应用落到实处,使先进有所得,后进有所失,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唐]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3]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
关键词:病案管理 绩效考核 应用效果
绩效考核是一种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的考核制度,通过管理者与医护人员的的沟通管理实现发挥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更好的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病案管理是一项收集、整理、存储医疗信息的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部分。通过在病案管理中实行绩效考核,能够充分的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将病案管理的工作细分化、责任化,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病案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分析我院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实行绩效考核的情况,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绩效考核的方法
1.绩效考核组织。在病案管理科设置由科室主任、质控主任和1名科室成员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负责对全科室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能力、工作质量、医德医貌、出勤考核、服务满意度等,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每个季度对季度内的考核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按照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季度绩效工资的发放。
2.绩效考核的分配模式。我院实行的绩效考核采用计分考核,按照院、科进行两级核算分配。一级核算分配是由医院进行核算然后分配到各个科室,二级分配是由科室进行核算然后分配到科室每个成员。一级核算分配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成本调整、医德医貌、业务风险评定、服务满意度等。
二、病案管理绩效考核细则
按照考核的内容制定每一个环节的考核细则,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的合理、完整,同时详细的考核细则也可以知道医护人员的行为,提高其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1.岗位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医护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对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自身工作能力,基本分为10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案的整理装订、编码录入、质量监控、统计、归档、病案的复印等。
2.工作数量考核。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工作数量考核细则,以20为基准分。整理装订工作以排序、装订、整理各3分钟1份为标准,每季度的工作量必须达到同该季度的出院总数;编码录入工作以手术类案例10分钟1份,病案首页录入5分钟1分,每季度的工作量要保持在该季度出院总数的一般,每超出2份,计入0.1分;质量监控应该完成本季度出院总数一般病历的复查,保证病案的质量;统计、归档、病案的复印应该以每季度出院总数为该季度的工作量标准。
3.工作质量考核。对工作质量的考核是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设定更为详细的考核细则,包括病历的完整、字迹清晰、页码完整、录入正确、数据完整、归类准确等,各项的基本分为10分,共50分,每发现一项错误扣1分。
4.服务态度考核。服务态度的基本分为10分,对于服务态度差,被患者投诉的每次扣0.5分;态度恶劣,与患者争吵的每次扣1分,;如果患者对服务态度评价较高,且被记录在意见薄的,每次加0.5分;对于在岗位上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刁难、谩骂仍坚持工作原则履行职责的每次加0.5分。
5.医德医风考核。以5分为基本分,如果在工作过程中与同事争吵,每次扣0.5分;被患者或者其他医护人员投诉,若承认错误的扣1分,坚决不承认错误者扣全分;在工作中收取红包的,一经核实扣全分;在工作中提出新的理念、的每次加1分,积极参加科室活动的每次加0.5分。
6.出勤考核。基本分为5分,工作中出现迟到、早退、擅离岗位1小时的每次扣1分,无故旷工的每次扣1分,连续旷工2天者扣全分。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的管理工作开始向精细化、高水平化、高质量化方向发展。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实行绩效考核,将工作的内容进行了细分,明确了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保证病案管理的质量。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医院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病案管理的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英,魏秋丽.绩效考核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