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零售新商业模式

新零售新商业模式

时间:2023-09-06 17:08:39

新零售新商业模式

第1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零售

当前,我国传统零售业正面临电子商务Ⅱ出咄逼人的攻势以及自身经营转型的巨大压力。对零售企业而言,如何根据业态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需要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路径和策略的冷静思索和切实行动。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构建与创新是近年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关于商业模式定义,理论界较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四类(李东等,2010):一是逻辑说,即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总体逻辑;二是故事说,即商业模式创新就是讲一个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新故事;三是机器说,即商业模式是一种把能量转化为任务执行的装置;四是关系说,即商业模式是跨企业边界的关系组合模板。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零售商业模式,都可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和剖析。除了这些共性特征外,笔者认为,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内涵是更有效率的服务创新,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1、提升流通效率。零售是从生产到消费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其发展和创新不能局限于自身,而应该着眼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通效率。事实上,零售业的演进过程就是流通效率更高的业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砖头加水泥”模式(bricks and mortar),还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鼠标加水泥”(clicks and mortar)全渠道模式,零售企业围绕提高流通效率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甚至成为供应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聚焦服务创新。零售企业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卖什么?”和“怎么卖?”与此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可分为经营内容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或者说商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当前,“制造”日益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行为的一环,用户已经取代产品成为了商业模式的关注重点,以IBM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正在努力完成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售企业更应该回归商业本质,围绕服务创新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对创新路径进行认真思索和战略布局。对零售企业来说,其创新“路线图”至少包含以下三个相互衔接和交融的步骤:

1、发现需求、创造价值。商业模式的价值逻辑学说认为,商业模式是兼顾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特殊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就是价值的再创造和再分配。当前,零售企业的身份更多地由销售转向需求,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经不仅仅是要发现和满足消费者表面的、物的层面需求,正如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之一——莱维特所说:“顾客来买的不是5毫米直径的电钻,而是直径5毫米的孔”。零售企业要善于发掘“可视”需求背后的需求(Beyond the visible demand),这才是顾客的核心价值主张,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商业模式都无法成立。零售企业如果固守现有的引厂进店、联营扣点、通道收费模式,以期最大可能“剥夺”消费者剩余,“压榨”供应商利益,必将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如何在创造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价值的同时获取自身利益,是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过分强调顾客价值创造,忽略企业的自身价值实现,长期不能获得合理利润,大量“烧钱”后最终也只能是。惨淡退出,导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两难局面。

2、对接战略、统筹规划。对零售企业来说,发现有价值的市场需求还只是第一步,作为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市场聚焦和顾客定位在很多情况下是“公开的秘密”,没有哪家零售企业能够长期锁定顾客并为之提供不可替代的垄断性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匹配因素而不是替代品。对企业来说,“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是两个问题而是问题的两个方面。零售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商业模式的配套,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要考虑企业战略目标和意图,在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对各组成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使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战略实施的载体和依据。

3、整合资源、发掘能力。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商业模式的运行基础。创新商业模式要破旧立新,企业在人财物各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投入。除了有形的资源和能力,这里笔者还想强调的是勇于改变的意志和能力。从长远来看,“时过境迁”都会使任何一种曾经有效的商业模式失效,最终走向消亡。在一个既有的落后的商业模式下,企业无论进行怎么样的改良或改善,都会被那些实施了更先进更有效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所淘汰,就像摩托罗拉、诺基亚被苹果、三星超越,柯达胶卷被数码技术淘汰一样。对零售企业来说,同样不应固守某一种商业模式,即使它曾经多么地有效。商业模式是连接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桥梁,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将企业核心能力转换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调整和持续创新进一步加快形成和壮大企业的核心能力。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选择

商业模式创新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零售企业要根据其所处的时空条件,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当前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在策略选择上呈现出以下趋势:

1、从价值转移到价值创造。如前文所述,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价值,具体包含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两个维度。传统的零售商业模式主要是从上游的生产商、经销商到消费者的价值转移,零售企业的价值创造功能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上。比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连锁经营、统一管理降低营运成本,通过建立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物流技术降低物流成本,等等。当前,随着零售企业的身份越来越由销售转向需求,零售商业模式的价值链更多地表现为从消费者到上游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逆向价值创造。零售企业通过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详细掌握顾客信息,不断满足消费者在功能和心理上的个性化需求,持续提高消费者生活品质来创造价值,进而在销售、物流、采购等环节获得更多的主导权,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到供应链价值创造全过程。

第2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 日本零售企业 经验 启示

商业模式的基本内涵

高金余和陈翔(2008)两位研究人员将商业模式界定为“企业组织实现价值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以一种体系结构为框架实施商业活动,旨在帮助客户获取效用的同时实现预期的利润”。Magretta(2002)的观点主要是,这一概念需要从主要参与主体和不同主体的差异性、相关价值的定位、市场运行和市场关系等角度去理解。而张扬和赵佳(2008)两位研究人员主要基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认为很多人对商业模式的认知通常都将两类含义混淆在一起,一类含义是理解为公司在开展商业活动时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另一类含义在于模型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学者以往研究的梳理可知,并没有以零售企业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为对象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日本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零售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探讨,试图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全面阐述。

针对日本百货集团三越公司的分析可知,在该公司以往“越后屋”的发展阶段,可以在众多的和服绸布店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龙头企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该公司创新运用了“明码实价现银销售”这一崭新的经营理念。三越公司在刚进入市场时,该国在服装零售领域已经形成了众多的大型零售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覆盖非常全面。越后屋虽然只是一个后进入的小公司,但是因为率先运用了“明码实价现银销售”的特色经营方式,就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市场领先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越后屋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内在根源就是运用了新的经营力量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日本大荣集团现在是名闻遐迩的大型连锁超市,而它的前身是一家以“面向主妇的大荣”为主要特色的药店。该公司的重要借鉴意义体现为在日本第一个采用了“一站式”服务和“自助式”销售的创新营销模式,实现了经营手段的根本演进,并以此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

本文从上述成功做法中提炼出了商业模式的一种新的界定方式,主要是利用下面公式来表达该概念:商业模式=经营内容×经营手段。该式的经营内容包括的是零售企业经营的主要产品种类、规模以及档次等,经营手段可以看做企业管理自己、争取客户的重要方式。针对该商业模式公式的分析可知,商业模式能够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就在于经营手段能够得到根本性的创新。这种创新路径也帮助流通业实现了规模效益(主要规模化的进货和销售)和产品的范围效益(主要是不同产品的综合、全面运营)。以前面提到的大荣集团为例,正是因为实现了上述效益,从而在该国的零售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所以,可以将经营手段的创新发展,看做是现代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合理方向,是能够帮助新进企业在一定的时期里就可以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重要推动因素。

日本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以下本文采取刚构建的商业模式公式界定,来针对日本当前代表性的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该类零售企业有着一致的特点,就在于都是从最初实力不强的小企业经过一段发展后才逐步实现规模化、领先发展的企业。

案例一:日本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该公司最早出现在1963 年,主要从事零售经营业务。该公司利用市场整合和兼并机制,将各类有着非常强的发展潜力的国际企业逐步融入到公司体系里,实现了更多的收益,并且快速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近些年的时间里,该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加速,迄今为止该集团形成的9个主要品牌在全球范围里已开张了超过1600家的销售店铺,从而在日本服饰零售领域占据了龙头地位,在亚洲区域的服饰零售行业中也占据了领先地位,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行业的第六名。

在上述的探讨中发现,这一公司采取的新型的经营手段主要就在于“迅销”,实现了快速销售的精华,该公司的名称和主要的特色经营手段之间融为一体。从该公司的经营内容来看,主要是以“优衣库”品牌为核心的休闲服饰的销售,同时集团设立的零售店的名称也都是依据“优衣库”品牌而确立的。可以说,迅销特色商业模式中,“迅销”成为全集团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品牌。不过本文的观点在于,迅销商业模式虽然对该公司产生了明显的价值,却会制约公司今后在多元化方面的发展;或者说,就是因为这种极具特色的经营手段,使得该公司很难进入到高级的时装层面经营新的内容。

案例二:“良品计画”集团。该公司最早出现在1990年,公司的名称就是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发展为一种国际性的企业组织,已经经营了4000种左右的商品。以2008年5月底作为统计的时点,该公司在日本全境里一共设立了338 间店铺,门店体系已经覆盖了英国、爱尔兰、法国、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等国际性的市场领域。无印良品是该公司的主要商品品牌,这一独立品牌在该领域的市场上已经具备了明显的市场影响力。

该公司的特色经营手段可以用公司名称“良品计画”来表达,也就是说,以供应优良产品为特色。在这一基础上,公司将自己经营的产品称做“无印良品”,也就是指虽然还没构建品牌,但是品质优良的产品,该名称实际上也成为了该公司下辖的众多零售店的店名。该公司在供应商品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材料进行科学筛选以及优化制造流程,提升包装水平来保证商品的“良品”属性。虽然公司商品的售价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可是因为产品有朴素的外观,并且能够提供可观的实用价值,还是成为日本消费者普遍喜爱的对象。实际上,该公司一直被称为“杂货中的名牌”。该公司的上述特色经营手段,实现了主要商业模式的演进,从而推动该公司在很短的发展时期里,就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著名零售企业。

案例三:“asukuru”公司。该公司的前身就是原来的日本大型文具制造企业“股份公司plus”下属的一个部门,最早出现在1993年,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在1997年该部门被分离出来升格为分公司。“Asukuru”这一日文单词的含义是指明天来到。该公司主要采取了“为顾客而进化”这一核心服务理念,以国内企业在商品和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对象给予“asukuru”式的服务,也就是“明天送到”的快速服务。按照2008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一共600万企业里占据了95%比例的是中小企业,而asukuru一开始就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在庞大的中小企业,并且将服务产品定位在满足这些中小企业基本办公用品的需求,并且承诺第二天送到。

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创新了多样化的内容。举例来说,在订货方式上和以往流行的看货订货不同的是,采取了看目录订货新措施。也就是说,顾客可以依据公司利用报纸渠道提供的产品目录或公司网站上及时更新的产品目录,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下单订货。同时,如果顾客没有在订单中指定确定的送货日期,货品也会尽可能在当天,或者最迟不会超过第二天的时间里,送达客户在订单中要求的地点。此外,对于交易价格高于含税1500日元水平的商品,该公司都提供了免费送货的服务。在上述创新之外,公司构建了365天的时间里退换货制度,并且采取了每月结算的货款交付方式。

日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总结和分析日本零售企业的一些标志性的商业模式,可以合理地判定商业模式创新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判定能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商业模式一定要进行创新。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从最初的选择到实践发展,以及结合发展实际进行调整或再造,最终演变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构成了商业模式的单个循环周期,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属于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这种状况主要源自于商业模式的本质。无论是选择,还是在一定时期确立商业模式,企业都是以创新的方式来实现的。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内在独特性和适用性提出只有创新才是形成的基本路径的要求,一切企业都不能完全套用已经存在的商业模式。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应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放在核心位置。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就一定要将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及时体现。这种创新活动一般都是从关注顾客价值出发,并且以满足这种价值的实现和提升要求形成新商业模式,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赢利机会,并逐步确立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由此可以把商业模式的生命力强弱和带给服务供应主体和消费主体的总价值水平之间对应起来。举例来说,阿里巴巴推出的诚信通、支付宝等网络交易工具取得的成绩,在于将诚信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用于价值创造领域;利用和雅虎的合作,该公司初步探索了“搜索+商务”的模式创新,进一步增进了该公司提供的在线交易方式的效率;而阿里软件等工具的创新服务,使得三种电子商务模式得以有效融合。此外,该公司还在网络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从而进一步增进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三是商业模式创新一定要落实在效率和成本优化上。新商业模式一定要能够推动企业资源的整合运用,使得企业所有资源的配置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此外还应当注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兼顾客户需求的满意程度。只有不断强化每一类资源对企业的价值体现,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成为发展助力。而且商业模式创新还一定要能够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和业务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内容,有效延伸价值链,不断实现更高的成本控制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企业一定要明确自身在价值链条中的地位和要发挥的作用,并且在清晰掌握客户获取更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内在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企业开展的该项价值活动,使得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运行得更加通畅,从而利用合理的协调、整合、匹配等手段或措施,保证企业所属的价值链的运转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为企业差异化或成本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结论

本文主要选取了日本零售领域的三家成功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它们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路径进行了探析。该类企业能够从最初的弱小主体快速成功的类似秘诀就在于“经营手段创新实现商业模式优化”的基本路径的落实;同时,在创新经营手段上能够体现的超过竞争对手的优越性和各种效益,是最终形成商业模式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不应该只是学习表面化的东西,还要全面分析成功企业在经营手段方面的创新背景,并且深入理解采取这些手段的基本内涵,从简单的模仿和套用中突破出来,学习著名企业成功商业模式中的精髓,构建具有自己特色价值的商业模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1.高金余,陈翔.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商业模式概念和定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8(4)

2.原磊.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经济管理,2009(3)

3.杨平宇,尉郁.商业模式创新的重新解读―以日本著名零售企业成长为例[J].江苏商论,2010(4)

第3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顾客;供应商;盈利模式;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2—0007-06

近年来,我国商品流通规模一直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但零售业规模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效益的同步增长。特别是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竞争不断加剧,零售行业反而成为了微利行业,一些零售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盈利水平,成为当前零售企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顾客、企业和供应商三者利益关系视角对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我国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发展建议。

一、企业盈利模式的实质

关于盈利模式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国外学者中,Linder和Cantrell(2001)认为盈利模式是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它的核心是创造价值。成功的盈利模式具有三个共同点:一是能够提供独特的价值,并在产品和服务上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二是具有难以复制性,比如通过顾客忠诚、先进的物流体系或者管理模式建立核心竞争力;三是可以有效地实施,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Osterwalder和Pig。neur(2002)在研究门户网站盈利模式的过程中指出,盈利模式就是在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产生持续收益流的方法。Schneider(2004)将盈利模式定义为一系列用于识别客户,开发客户,最终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流程的集合。Rappa(2003)认为盈利模式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在价值链中确定好自身的位置从而帮助企业获利。slywotzky(2001)在对当代最成功的12家企业进行研究后提出,盈利模式的核心在于创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结构,而创新点又要以顾客和利润为中心。Hamel(2002)对盈利模式的组成作出描述,指出盈利模式在实际的商业应用中应该包括四个方面:核心战略、客户界面、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转引自冯春健,2010)。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给出盈利模式的描述和定义,提出盈利模式的核心与构成要素,没有进一步讨论是什么因素影响零售企业对盈利模式的选择,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零售企业的盈利。

在国内学者中,王方华和徐飞(2005)认为盈利模式是企业整合自身和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从而实现价值创造并获得收益的组织机制和商业架构。栗学思(2003)认为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帮助企业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盈利模式的设计有五个要素: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和利润家。郭金龙和林文龙(2005)认为盈利模式就是商业模式,是企业通过对所有的经营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利润的来源,进而通过对利润来源的把握和挖掘找出合适的经营方式并实现盈利的一种系统方法。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业务结构、构成要素和盈利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强调盈利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为顾客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获得相应的利润。

结合以上有关盈利模式的讨论,本文将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定义为:零售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并帮助供应商实现利润的同时,实现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取利益的一种盈利方式。

二、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及其局限性

李飞和汪旭晖(2006)认为盈利模式分析框架的核心就是识别出各个组合要素为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做出的贡献水平。零售企业的盈利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零售企业由于承担了销售职能而由供应商转让的价值,称为让渡利润;二是零售企业在零售环节为顾客创造了新的价值,顾客会转让一部分价值给零售企业,可称为追加利润;三是零售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组织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获得的利益,可称为内生利润。所以,零售企业的利润是通过与顾客、供应商的利益博弈以及自身经营能力的提高来实现的。盈利模式形成的核心是围绕着经济利益的分配,表现为零售企业的购销差价水平。采购价格水映零售企业承担销售职能而获得供应商让渡利润的多少,而让渡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博弈结果。销售价格水映零售企业为顾客创造新价值而获得的追加利润的多少,而追加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零售企业与顾客之间博弈的结果。谁在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形成以谁为中心的零售业盈利模式(李飞,汪旭晖,2006)。综上所述,零售企业、供应商、顾客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零售企业为供应商提供销售平台从而获得让渡利润,零售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而获得追加利润,零售企业通过提升组织效率而获得内生利润。

(一)盈利模式

根据零售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的利益关系以及对中国零售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特点的分析,可以将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归纳为三种。

1.“商品毛利”模式。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商品流通市场上,供应商在与零售企业的关系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零售企业由于货源限制以及自主定价权的缺失,只能以进销差价作为盈利的基础,利润的实现来自商品销售实现的毛利,这就是“商品毛利”盈利模式。

在计划体制下,我国一直存在商品供应短缺的问题,为了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维护市场的供求平衡及稳定,政府实行了凭票证券进行供应的计划经济模式(李飞,汪旭晖,2006)。在这种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卖者主导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顾客向零售企业转让较多的价值。同样,因为商品供应的短缺,国家控制体系决定了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零售企业基本上只能接受供应商提供的配额,没有选择商品种类和数量的权利,也没有与供应商在价格上谈判的可能,所以,在供应商与零售企业的关系中,供应商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供应商向零售企业让渡的利润有限。由于零售企业只是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买卖,并且在买卖商品的数量上也没有决定权,所以零售企业不具有提升组织运营效率的激励因素,内生利润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其利润来源被限定为购销价格的差额,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选择“商品毛利”模式作为盈利模式。

2.“后台毛利”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连锁经营形式出现的超市以及大型购物中心发展迅速,在流通市场上改变了传统的供应商支配零售企业的格局,逐渐形成了一种反纵向控制的趋势。连锁经营的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等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使得单次采购量急剧增大,使得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交易中的地位有了大幅度提升。零售企业凭借巨大的采购量对供应商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供应商都希望零售企业能够帮助其销售产品,也愿意为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资源而支付一定费用。于是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等便利用自己日渐强大的销售网络向供应商收取进店费、店庆费、堆头费、广告费等各种形式的通道费用,这些通道费用和销售数量折扣两种利润来源被称为“后台毛利”。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逐渐凸显,大多数商品已经实现供求平衡,一部分商品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基本告别了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在商品充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成为市场的主导,逐渐控制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尽管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凭借着规模优势不断降低采购价格,但是在与顾客进行的利益关系博弈中,零售企业处于卖者的被动地位,加上零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趋于饱和,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零售企业大都依靠降价打折的方式来吸引顾客,所以降低采购价格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扩大毛利率,而是通过低价竞争策略直接把好处转让给了消费者。由于以上原因,零售企业要盈利就必须利用其与供应商博弈中所产生的有利地位,获取供应商的价值转让。这个转让不可能完全是购销差价,而是凭借其规模化优势来收取通道费以及销售数量折扣等在内的费用即后台毛利。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后台毛利为其带来不菲的收益,吸引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选择“后台毛利”模式作为盈利模式。

进一步地,可以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在零售企业主导的市场环境下顾客、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三者的利益关系,从而对“后台毛利”模式给予理论解释。石奇和岳中刚(2008)证明了现代大型零售企业的交易平台性质在于其为双边交易提供了匹配的便利。Armstrong(2004)指出所谓双边市场就是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对于大型零售企业而言,供应商选择零售企业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光顾此零售企业的消费者数量;而对消费者而言,为了在购物时能有更多的比较与选择的机会,对零售企业的要求也会体现在进驻零售企业的供应商的数量。作为双边市场交易平台的大型零售企业,向供货商而不向消费者收取额外费用,是因为供货商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不得不向大型零售企业缴费以获取销售资源;而同时,大型零售企业面对众多其他零售企业与其争夺消费者,因此只能通过低价销售的方式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平台并进行交易。这样,就形成了零售企业对顾客采取低价甚至免费服务,而对供应商一方收费通道费等各种费用以降低运营成本并获取利益的“后台毛利”模式。

3.“资本经营”模式。零售企业通过采购和销售环节在资金交付上的时间差,可以沉淀出巨额的现金流,从而达到为企业筹资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目的,并可能以无息资金投资相关项目以获利。这就是“资本经营”模式。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零售企业高速成长阶段,零售企业规模急剧膨胀,尤其是通过连锁经营的形式,零售企业采购量大幅度增加,增强了与供应商谈判的能力,在不断要求提高返利和增加通道费的同时,零售企业加大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资金占用和后台毛利一样也成为零售企业的重要盈利方式。零售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需要巨额的资金,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成为了零售企业重要的筹资手段。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零售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而规模的扩大又带来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使得零售企业采购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与供应商谈判的砝码,进而能够要求供应商返还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采购量,零售企业可以占用供应商更多的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同时,将占用的供应商资金投资于其他相关项目以获利也是大型零售企业常用的做法。由于以上原因,“资本经营”模式成为零售业常见的一种盈利模式。

(二)现有模式的局限性

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基于购销差价的“商品毛利”模式的运用受到了制约,“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成为当前我国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广泛运用的两种盈利模式。但在实践中,“后台毛利”和“资本经营”模式也日益呈现出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后台毛利”模式使零售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大,出现了非理性的状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业务拓展速度的增快,而忽略了经营能力的提高,导致零售企业在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业绩并没有同步增长,零售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还是很弱。而从长远看,我国零售企业必须致力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2.“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可能导致工商关系紧张。因为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收取各种各样的通道费,供应商认为零售企业索取的太多甚至难以承受,以至于出现了供应商联合起来向零售企业停止供货的事件。

3.“资本经营”模式使得零售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一旦新开门店的销售无法支撑采购量的增加以实现返利及进一步的资金占用,或者用占压供应商的资金所投资的项目失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由此将会给零售企业自身以及供应商带来巨大的损失。

4.“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不可能给零售企业带来取之不尽的利润。零售企业在总量上最终会趋于饱和,零售企业靠外延扩大规模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销售额相对稳定后,后台毛利和资本占用将难以增长,甚至由于竞争的加剧后台毛利还会逐渐减少。另外,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已经对通道费的类别和收取方式等进行了一些经济规制,例如日本的反垄断法规定零售商最多只能收取三种通道费(石奇,岳中刚,2008)。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针对通道费问题的明确规定,但是未来肯定会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市场行为,对采取“后台毛利”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的零售企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或优化的盈利模式。

三、基于价值链优化的零售企业盈利模式

零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长期处于供过于求,买方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因此,顾客价值的体现是购有所值,也就是顾客不仅仅是要购得想要的商品,还会对购物过程中的人员服务、购物环境等有更高的要求(李飞,汪旭晖,2006)。所以,今后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大力提高经营能力,努力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方面超越竞争对手,从而从顾客处获得更多的追加利润。零售企业要想在未来取得有效的发展,必须与供应商和顾客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现有的零售企业、供应商、顾客之间的价值关系,只能通过优化价值链,提升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效率,使整个价值链的总利润增加,进而与供应商、顾客分享优化价值链所带来的利益。

因此,未来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应该是以优化价值链,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为基础的“整合价值链”模式。所谓“整合价值链”模式即指通过整合“与供应商信息分享一自有品牌开发一信息和物流系统建立一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一与竞争者建立合作关系”整个过程,降低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费用成本,与供应商和顾客合作创造并分享新的利润点,开发自有品牌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问,与竞争者合作实现规模经济,建立信息与物流系统,提升市场反应能力(见图2)。

优化价值链的核心是创造新的价值以及降低零售企业、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费用成本,特别是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费用成本。例如像沃尔玛与宝洁的关系那样,通过分享沃尔玛的信息系统,宝洁可以追踪自己所有产品的销售信息,从而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生产,这不仅使得宝洁产品的销售量大大提升,也使得库存和物流等成本明显降低。所以,零售企业应该转变思路,从传统的与供应商、顾客争夺利益的竞争关系转变为通过合作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伙伴关系。零售企业的发展,除了使得供应商和消费者受益以外,物流部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大的商品交易量使得物流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它们借此机会可以扩充其经营网络,升级信息处理系统,形成规模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将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并形成新的利润中心。尤其对于网上零售企业,高效的物流体系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能为顾客带来更多的感知价值,帮助企业实现更多的追加利润。零售企业除了作为交易平台提供服务以外,会有自有品牌的发展。在国外,自有品牌的发展非常迅猛,在超级市场和大卖场里,自有品牌的销售在总销售额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于自有品牌。

由于零售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会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因此,零售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将有助于增加整个价值链的利润。特别是国内零售企业面对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时,应与其他企业合作,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实现价值链一体化,使合作中的各企业的资产和核心能力能够互补,最终产生共生效应。

四、零售企业价值链优化的途径

根据以上讨论,零售企业未来的新增利润在于与供应商和顾客分享优化价值链所创造的新的利润,而这一方面来源于零售企业建立自有品牌,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而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来源于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合作的过程中减少的费用成本。因此,零售企业实现价值链优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开发企业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产品成本低廉,也可以节省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费用,使零售企业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自有品牌的开发能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经营的能力,有利于促使零售企业与制造商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因此,自有品牌的建立可以使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减少施加给供应商的压力,缓解工商矛盾。同时,也使零售企业能够让渡更多的利益给顾客,从而吸引更多的忠实顾客。国际上许多零售企业通过自有品牌在盈利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像瑞典的宜家家具,其销售全部来自于自有品牌,美国著名的零售企业西尔斯90%的商品是自有品牌(洪秀华,2010)。我国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的建设发展上还不成熟,这将是我国零售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2.建立双赢的零供关系。零售企业在挑选有信誉的供应商以后,应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并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网络。柯美胜(2007)指出,有调查显示,在整个商品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协作程度的提高将有效提升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大大提升整个价值链的利润水平。商品供应链上各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每提高3%将节约23%的流通费用,整个供应链条的库存可以减少34%,商品周转率可以提高30%,顾客的需求可以提前15天得到满足,整个链条的利润可以提高23,5%。因此,与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共享信息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价值链的利润。零售企业在帮助供应商提升销售业绩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双赢。

3.增加顾客增值服务的内容。我国未来零售市场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买方主导卖方的状况,零售企业要想在发展客户资源的同时不损害自身利润,只能通过培养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来实现持续的发展。例如,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安装以及维修服务的家电零售企业一定会为其带来良好的口碑和更多的忠诚顾客。再如,网上零售商店已成为零售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能为顾客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如提供易于获取的商品详尽信息和送货上门服务的网上零售商店将获得更多顾客的青睐。传统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网上零售商店为企业带来新的销售和盈利增长。

4.深化零售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零售企业数量会趋于饱和,通过扩大规模来寻求规模效益或者控制上游供应商来获利的方式只能加剧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会浪费企业资源,增加运营成本,因此零售企业之间也必须从以往的竞争者关系向合作者关系发展。同一地区的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共建物流与配送中心,对商品的储存和配送进行集中管理,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也能体现规模效应,大大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来共同开发自有品牌,这样不仅能集聚更多的资源来实现自由品牌的发展,更广阔的销售平台也自然增加了自有品牌的成功率。

第4篇

[关键词] 家电零售业;SWOT分析;O2O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59

[中图分类号] F272;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37- 04

0 引 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为摆脱低迷的经济环境,积极扩大内需,采取了包括家电下乡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由此中国家电零售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但自2014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低迷和电子商务快速兴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家电零售行业市场增长动力不足,主要产品销量增速放缓,一些大型家电销量甚至陷入负增长困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家用电器零售商品销售额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3 298.3亿元和4 14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82%和25.75%;在2012年和2013年,同比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12.95%和-8.65%;直到2014年和2015年,销售额和同比增长率才有所回升,分别为3 478.45亿元和3 600.27亿元,增长了5.47%和3.5%。相比2010-2011年家电行业的辉煌时代,近两年中国家电行业无论从销售额还是增长速度来看都呈现明显惰性。在此背景下,家电零售业传统营销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O2O的广泛采用短期内改善了家电零售业的销售情况,但作用似乎在逐渐减小。因此,目前我国家电零售业状况如何,O2O模式在新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创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文将采用SWOT方法,结合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家电零售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出O2O模式的创新思路。

1 我国家电零售业的SWOT分析

1.1 我国家电零售业的优势

(1)品牌认知度较高。对于销售耐用品的家用电器零售商来说,品牌的作用十分重要,企业也更注重打造品牌形象。国内的大型家电零售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经营时间较长,例如1987成立的国美企业到现在已经经营了三十年,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

(2)强大的门店网络和忠实的顾客群体。几家全国性家电零售企业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并且在局部发达地区已经渗透到三四线城市。国美经营三十年来已经在全国设立了超过1 500家门店,而1990年创立的苏宁电器目前也有1 600多家门店。丰富的门店资源吸引的是大批忠实的顾客群体,对于这些顾客来说到门店亲自享受服务依然是购买家电的最佳选择。

(3)存在济规模效应。目前家电连锁经营形成苏宁国美双巨头局面,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销售额的不断增长, 能够带来采购价格、管理费用、运输物流成本等方面的降低,从而直接造成销售价格的降低,形成价格优势。

1.2 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劣势

(1)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是基于价格而不是科技创新与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商家为了扩大销售量只能压低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正常价格,造成恶性竞争,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供应链不够牢固。家电零售商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和销量,而国内的家电零售企业与各自的供应商之间时有争端发生,像国美和格力之间“兵戎相见”。这动摇了厂家与大型零售商的合作关系,使家电零售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矛盾加剧,影响了家电零售企业零售能力和可持续竞争力。

1.3 我国家电零售业的机会

(1)采用借助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新模式。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营销的时代背景下,2011年4月,国美电子商务网站全新上线,国美率先创新出“B2C+实体店”融合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2013年,苏宁改名为“苏宁云商”,同时提出了“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商业模式,此模式的提出推动了苏宁云商集团向O2O商业模式转型。当传统家电连锁企业经营的“大蛋糕”被电商蚕食的时候,以国美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零售业有所警觉,开始在互联网上不断加大自己的投入,期望通过线上的发展来弥补线下的饱和。

(2)家电市场消费潜力依旧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家电的消费欲望也随之增加,再加上科技的进步,一些高科技的家电产品,如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正在涌入寻常百姓家,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将会只增不减。并且在尚未饱和的三四线市场对传统家电的需求也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

1.4 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威胁

(1)家电产商纷纷自建销售渠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电市场进入了完全的买方市场,呈现出供远大于求的情况,家电厂商与零售商的合作也不再是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而是开始成为利益矛盾的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家电厂商们纷纷自建渠道进行家电销售,以摆脱产品必须通过商和中间商的种种束缚。像格力、海尔、美的这样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力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持的家电制造商,都通过自建销售渠道获得成功。例如格力国美之战后,格力自建营销渠道,其“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的成功模式成为业界独一无二的典范。

(2)外资家电零售企业的进入。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当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在外资引进问题上一直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国际家电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对原本就薄利多销的中国家电产业造成了冲击。虽然外资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和万得城电器曾在华遭遇滑铁卢败走中国,但是哪一天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威胁时刻存在。

(3)京东将开设实体专卖店将触角伸及村镇。在2016战略会上,京东家电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京东家电将以加盟模式布局农村市场开设实体专卖店。如果京东这一战略得以实施,将实现其家电渠道的进一步下沉,传统家电零售商必将受到市场份额被分羹的威胁。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家电零售业市场存在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存的情况。面对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中国家电零售业不能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必须利用专业化品牌形象、线下分销网络、产业规模经济等诸多优势,抓住互联网销售这一机遇,挖掘依然存在的市场潜力,以弥补核心竞争力不足和供应链不够牢固的劣势,避免外资进入和纯电商冲击市场的威胁。为了利用优势弥补劣势,利用机会回避威胁,中国家电零售商应当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O2O平台并积极创新O2O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战略目的,抓住战略反攻的机遇。

2 我国家电零售业O2O营销模式的创新

虽然电子商务近几年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但是选择纯粹的电子商务模式仍然存在着物流和服务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而且实体店的销售依然在家电销售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能单一选择电子商务或者是实体店这两者中的一个,而是应该利用优势和机会走两者结合的道路。O2O营销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信息借助网络传送给顾客,实现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以苏宁和国美为代表的我国大型家电零售商都采用了O2O模式,并在电商平台、电商平台与实体店融合、多品类协同发展和金融支持电商平台方面有了很好的发展。O2O营销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形象,而且提升了公司业绩。但是市场和消费者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O2O营销模式对家电零售业也需要有新的创新思路,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O2O区域化与市场细分创新

根据我国家电零售业的优势与机会分析结果,家电零售业O2O营销模式的创新首先要进行区域化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更优的市场细分。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中的家电消费需求存在很大不同,例如电暖气在室内供暖的北方就没什么市场,但是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作为暂时性的取暖工具其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自然环境加上各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使得O2O模式在市场细分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根据O2O线上线下结合的特点,线上平台可以整合大区甚至全国市场的企业竞争优势,然后对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提供有差异的营销信息,达到线上实现市场细分及对消费者的引导,进而进行线下实体店的精准营销。例如,针对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市场,应抓住顾客消费特点,无论是在线上平台还是在实体店,都着力打造以传统家电为主的营销路线,同时还要注意让渡部分利润形成价格优势;而在一二线消费能力较高的城市,主打产品则可以是高科技、高智能和高附加值的家电产品。

2.2 O2O体验性与便利性创新

每种产品对电子商务都有一定的适应程度,家电产品就是一类消费者极大追求产品体验的商品,对于这些商品的销售要更注重顾客的体验感。撇开体验性去泛泛而谈产品性能往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难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体验性是单纯线上销售所欠缺的。为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产品体验,需要对实体店导购人员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培训,让客户在体验时对产品从现有功能到工艺流程再到科技核心都有全面了解。而在线上商品展示环节可以引进VR技术,使顾客通过互联网身临其境地感受产品的触感和性能,将视听体验带到一个新高度。在便利性上的突破需要利用“三次点击”原则完善线上平台的交互设计,让顾客的每一次点击都充满意义,使其从浏览商品到下单支付这整个过程中都享受到便利与高效。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为家电零售业O2O模式提高体验性和便利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将这些科技进步成果快速融入线上平台将是O2O营销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2.3 O2O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创新

O2O营销模式将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整合,既考虑到企业的盈利又顾及到消费者的体验,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是其进一步创新的重要方面。根据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劣势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和供应链不够牢固会降低O2O模式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功能,需要进行创新以弥补。例如,利用O2O模式线上的客户资源,提供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或消费者参与产品营销过程,都涉及了价值的创造。在价值传递方面,O2O模式将传统的实体销售渠道变革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渠道,改变了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路径。这种虚拟渠道能够使家电零售企业方便地增加或压缩渠道层次和环节,改善渠道构成,进而减少价值传递的过程,或者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增加价值创造。

2.4 O2O售后平台与服务创新

O2O模式是家电零售业在强大的店面和人员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台,与纯电子商务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客服、安装、维修、导购等售后平台与服务团队一体化,但这些优势都随着电商服务的完善而逐渐消失。针对我国家电零售业存在的威胁,主要家电零售企业必须进行服务创新,才能够实现在跟踪市场和服务市场方面比家电制造企业和外资家电零售企业更有竞争力。O2O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O2O售后平台与服务的创新就是利用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收集的客户个人信息、购买行为、产品记录、使用偏好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更智能地为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售后服务。因此,O2O营销模式中售后服务的创新已经超出了传统售后物流、安装、调试、维修等服务的内容,而是通过网络与大数据分析将产品、消费者、家电零售企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根据消费记录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家电零售企业可以为特定消费者提品更新提醒、新产品推荐说明、优惠私人定制等传统售后服务不具备的服务内容,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消费体验。

最后,上述O2O的创新思路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家电零售企业的忠诚度。事实上,O2O营销模式目前主要关注的是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但是满意的消费者不一定忠诚,因为每个家电零售企业都会采取各种营销手段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满意度仅是忠诚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购买前、购买体验、购买后使用到问题解决与处理整个过程中都能产生愉悦心情的消费者才可能成为忠诚的消费者。因此,O2O营销模式的创新在未来我国家电零售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家电零售企业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3 结 语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家电零售企业依据自身的规模、店面资源、服务等方面优势,合理运用电子商务,将传统实体店销售渠道与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相结合,走线上线下融合的O2O发展模式是家电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家电零售企I需要不断分析整个家电行业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区域化与市场细分、便利性与体验性、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售后平台与服务方面不断创新O2O营销模式,才能提高企业的营销和市场适应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和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徐伟. 扩大消费需多策并举 [J]. 经济研究参考,2012(7):70-72.

[2]李唯. 浅析网络时代下传统家电零售企业的营销变革[J].经营管理者,2015(9):269-270.

[3]修增伟,马占新. 基于网络营销视角下企业经营业绩分析――以苏宁电器为例 [J]. 企业经济,2014(6):33-36.

第5篇

关键词:农村零售业态;发展模式

一、文献综述

在关于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的研究方面,学者们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李芬儒,忻红(2005)[1]商荣华(2008)[2]等对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李芬儒,陈蓉华(2006)[3],吴杰(2006)[4],郑毅敏,贾晓航(2007)[5]等对农村零售业态发展连锁经营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李双红(2014)[6]对我国提出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学者们开始运用不同领域的理论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剖析。如,张晓霞(2011)[7]等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演变进行探析,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提出我国农村零售业态演变是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结合的观点,并针对我国农村零售业态进行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困难提出解决对策。王旭辉(2009)[8]等基于消费者满意视角对中国农村零售业态的成长性进行评价,来判断农村现行的生存空间及发展方向。蒋华江(2009)[9]等从城乡统筹视角下对重庆农村商贸体系进行构建,提出重庆市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的构建思路。

近几年,部分学者也试图用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去解释或者进行农村零售业态的创新研究。如,刚翠翠(2011)[10]通过建立城乡双向流动的连锁经营模式,为研究城乡统筹视角下城乡双向流动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构建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黄漫宇(2011)[11],基于零售进化综合模型,进行中国农村零售业态变革分析,并提出了农村零售业态变革思路。黄漫宇(2014)[12]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助组织的零售业态模式,分析了这种业态模式的特点,并结合联合利华在印度开拓农村市场的案例验证了该业态模式的有效性。

关于农村零售业态创新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将相关理论运用于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中,对一般规律和现状进行探索性或者描述性的研究。如,陈尊奇(2010)[13]孙同强(2013)[14]。二是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进行规范性的实证研究。如,王旭辉(2009)[15],以我国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调查为基础,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综合性购物场所的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选址、商品、价格、服务、环境和沟通六个因素。胡保玲(2011)[16]以山东省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探讨了零售区域评价、商店态度与消费者购物地选择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但总体来看,关于我国农村零售业个体的定量实证研究比较少。研究适应于农村市场特点的农村零售业态的新模式也比较少。

在案例研究上,学者们除了借鉴国内一些成果的案例进行研究,也开始通过分析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提出借鉴作用。如,黄漫宇(2014)[12],结合农村市场特点和印度联合利华的案例,在零售业态模式创新上寻求突破,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助组织的农村零售业态新模式。付铁山(2014)[17]通过分析日本中小零售商的转型路径及日本超市营销策略,美国“沃尔玛”的发展历程,为辽宁零售企业创新农村零售业态提供借鉴。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除阴悦[18]――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向零售商访谈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从而,避免了仅向消费者调查使得研究不够全面以外,大多问卷调查和实证论证往往只强调消费者的角度,所发放的量表往往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设计。

二、小结

随着零售业态研究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政策扶持,学者们开始深入挖掘农村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试图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深入的剖析这一问题,建立各种模型对农村零售业态进行创新,并提出各自的改进思路,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整体来看,在对农村零售业态方面的研究,学者们倾向于从整个国家大的宏观角度来研究,或者说是从企业外部的角度来看农村零售业态的发展,而很少从微观企业层面,建立系统模型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进行实证研究。在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方面,也期望更多的学者能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并结合当地农村零售市场的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建立农村零售业态的新模式,从而对农村零售业态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芬儒,忻红.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的途径[J].商业时代・理论.2005(21):10-11.

[2] 商荣华.辽宁省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的途径.现代企业教育[J]. 2008(10):46-47.

[3] 李芬儒,陈蓉华.农村零售业态发展连锁经营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06(22):36-37.

[4] 吴杰.我国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问题初探[J].科技和产业. 2006(4):45-48,53.

[5] 郑毅敏,贾晓航.农村连锁零售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1):8-9.

[6] 李双红.我国农村零售连锁经营的可行性探索[J].中国商贸.2011(2):7-8.

[7] 张晓霞.我国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演变探析_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8-53.

[8] 汪旭晖.中国农村零售业态的成长性评价_基于辽宁农村消费者满意度视角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12-316.

[9] Y华江,宋瑛.城乡统筹视角下重庆农村商贸体系的构建[J].商业现代.2009(32):121-122.

[10] 刚翠翠,任保平.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3):21-25.

[11] 黄漫宇.中国农村零售业态变革分析_基于零售进化综合模型.农业经济问题[J]. 2011(9):72-76.

[12] 黄漫宇.基于自助组织的一种农村零售业态新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4:84-89.

[13] 陈遵奇.论农村零售业态创新.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0(7):67-68.

[14] 孙同强,陈阿兴.安徽省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7-80.

[15] 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_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农业经济问题[J].2009(5):44-49.

[16] 胡保玲,郑洁,王晓飞.农村零售区域评价_商店态度与消费者购物地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1(5):38-42.

第6篇

关键词:对外开放特点问题发展趋势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3.6%,商品零售额增长26.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53亿元和5.1亿元。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4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2.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24.4%。

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5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01年,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6%,2002年提高了0.87个百分点,达到5.93%。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4129.8亿元,比2002年提高56.2%,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2001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

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外资大举进入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5%,2000年增长至3%左右。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在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表现为:

企业规模偏小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为94人,而同期国内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20人。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比较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1998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谷底,全行业净亏损0.3亿元,2002年利润总额有所回升,达到54.3亿元,但企业的盈利仍没有恢复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84%,尚低于1996年0.9%的水平,而企业效益较好的1994年则为2.25%。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5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2002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为净亏损;西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占全国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的企业店铺数都超过1000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沃尔玛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间门店,2001年以销售收入2178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强冠军宝座。

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趋势。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第7篇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流通领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引发了一场针对传统实体商业的网络零售革命。近年来这场革命发展迅速,并将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卷入了进来。从总体上看,网络零售革命在中国和美国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然而,支撑中美这两个最为发达的网络零售经济体系的发展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在中国,以网络零售平台为中心,大量中小网络零售商运营于其上的平台型网络零售形态居于主导地位。它表现为近5年来天猫和淘宝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平台型网络零售形态的交易额占中国全部网络零售交易总额的80%左右。相反,在美国则是自营式网络零售形态占优,它表现为近5年来Ebay这个美国最大的平台型网络零售的交易额只占美国全部网络零售交易总额的30%左右,且其份额正逐渐被以亚马逊为代表自营式网络零售不断侵占。

中美电商网络零售发展中涌现出的对比鲜明的事实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命题:为什么基于同样的互联网技术的网络零售革命在中美会以差异化的模式展开?

二、 文献综述

当前关于网络零售的研究并没有完全解开这一谜题。现有网络零售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探索网络零售的效率根源的研究。与连锁零售革命的效率基础主要来源于组织创新不同,交易技术进步是网络零售的效率基础。互联网交易技术降低了消费者与零售商的传统对接过程中的摩擦程度(Brynjolfsson & Smith,2000)。这些手段包括:减少中间销售环节、降低搜寻与比较成本、提供24×7的全时段购物、趋向无限多样的产品以提高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以及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长尾需求成为可能(Brynjolfsson et al,2009), 等等。交易摩擦程度的降低过程就是交易效率提升与消费者福利改善的过程,网络零售的市场聚合能力也因此得到急剧增强,网络零售也得以迅速发展。第二,揭示网络零售基本特征的研究。这可以看成是从技术维度对网络零售组织某些规律的考察。研究采用的基本方式是通过与传统零售的比较来探索网络零售的独特发展规律。已经被揭示出的网络零售特征或规律包括:与价值创造和获取有关的商业模式(Timmer,1998;Mahadevan,2000;Amit & Zott,2001)、定价方式(Bakos,2001;Reilay et al,2007),等等。第三,考察网络零售治理机制的研究。这可以看作是从合约维度对网络零售组织某些规律的考察。与线下交易相比,网络零售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信息问题:网络交易不是面对面的、即时履约的现货交易,消费者不直接接触卖方和产品导致他缺乏足够的信息对卖方和产品质量做出合理判断,而订单履行过程的延续则增大了从发货到完成配送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恰当的约束机制,网络交易将因为买卖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失去吸引力。因此网络交易治理机制对于网络零售市场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efen,2000;Standifird,2001;周黎安等,2006;吴德胜,2007)。

现有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网络零售发展规律的认识。例如关于网络零售效率根源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实际上指出了为什么以及如何网络零售组织会取代传统零售组织这一问题的答案,而关于治理机制的研究则部分表明了为什么网络零售组织不会完全替代传统零售组织的机制。然而,这些网络零售零售发展规律并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中美差异化网零售发展模式的根源。

事实上,仅有极少数研究试图探索中美网络零售模式的差异。然而即使是这类研究,也要么以简单的描述性分析为主(史金平和李娟,2008;吴江秋等,2015),要么只对中美网络零售模式进行了局部的比较,如张琳和邵鹏(2005)对中美旅游网络零售的比较,卢涛和董坚峰(2008)对中美网络零售网站评价方式的比较。整体来看,这类研究并没有独特性的系统识别中美网络零售组织模式的差异,更没有并对这些差异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致力于探索中美网络零售模式差异的深层根源。

三、 微观原因:中美线下零售体系的差异孕育了两国差异化的网络零售模式

引致中美网络零售模式差异的根源多种多样。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源于两国零售产业格局的差异,从宏观层面来看,则主要源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本节主要考察微观层面的原因。

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中国线下零售体系的基本格局是以专业市场为主导。从2003年中国网络零售开始大规模兴起至今,专业市场在国内流通体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现实数据表明了这一点:作为专业市场典型代表的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占全部国内批发零售总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0%,而规模以上连锁零售的份额则只有10%左右。由于大量批发零售市场的交易额低于一亿元,因此这一结果实际上系统地低估了专业市场的国内流通地位。

为什么专业市场流通体系能够孕育出平台型网络零售发展模式?我们可以从专业市场的内部结构出发做出解析。专业市场的结构与效率基础可以从技术和合约两个维度来分析。从技术维度来看,依靠集聚的批发商,专业市场可以缓解中小制造商和中小零售企业直接对接过程中存在的无效率,从合约维度来看,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又主要基于平等商品契约联结在一起。专业市场技术维度的特性决定了当前中国传统流通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交易主体规模小、交易技术传统,专业市场合约维度的特性决定了整个体系在增值型流通服务供给上的无效率,但它又赋予了其中的交易主体变革战略行动的自主权。专业市场技术和合约维度的特性为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首先,以专业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流通体系的效率较低,因此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新的交易技术因降低了搜寻成本等机制而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其次,基于平等商品契约基础上的专业市场流通体系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体系,一旦网络零售革命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它们将吸引原本依靠专业市场生存的独立的中小交易主体主动拥抱新技术,并催生出众多新的中小交易主体的出现。最后,由于这些独立的中小网络交易主体规模小,无法独立生存,因此他们必须依靠一个能够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开放式电商平台的出现。正是在这些相比之下,在美国,当新的零售革命发生时,其流通体系已经演进到了以沃尔玛等为代表的连锁零售和品牌直营等流通体系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连锁零售体系是这样一种流通体系,从技术维度来看,连锁零售是依靠内部规模和范围经济而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从合约维度来看,其中的交易主体是基于关系契约联结起来的。连锁零售体系的技术维度的特点决定了其中的交易主体规模较大、交易技术先进,连锁零售合约维度的特性决定了整个体系能够有效地供给增值服务,但却又导致交易网络中处于“自由”状态的中小交易主体较少。

连锁零售体系技术和合约维度的特性为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首先,以沃尔玛为代表的高效率现代化流通企业的大量存在推高了整个社会的流通效率。因此,新的电商交易技术的出现催生的创业机会较少。其次,基于关系契约基础的连锁零售体系是一个受控程度较高的体系,交易机会的出现难以吸引或催生出足够多的中小交易主体的出现。它们无法从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处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取商品以供销售。缺少大量网络零售商,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是无法生存的。这意味着美国的传统线下流通格局并没有为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只为具有足够交易效率的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提供了发展的可能。

四、 宏观原因:中美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孕育了两国差异化的网络零售模式

人类线下流通体系的演变历程表明,在特定时段内,何种流通模式居于主导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对网络零售的描述。也即在特定国家中,何种网络零售模式居于主导地位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相比,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效率优势在于两点:第一,每个网络零售商所需支付的固定成本相对较低。网络零售所需的巨大固定成本由电商平台企业、网络零售商以及物流企业等分别成本,这种固定成本社会化分担方式大大降低了每个参与主体所需要支付的固定成本。第二,每个网络零售商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必须对决策的成本和收益负责,因而具有更好的激励效应。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相比,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缺陷也表现为两点:第一,平台型网络零售主体间通过商品契约联接,这种分散的体系中,每个主体的决策相对分散,因此在涉及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信息技术投资上往往无法有效解决外部性,从而导致这类投资较低,继而导致单次交易所需支付的可变成本较高;第二,无法有效解决质量保证等增值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的专用投资扭曲问题。从组织维度来看,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是分散化组织,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是一体化组织,在缓解专用投入上,一体化组织的产权配置结构更有效(Grossman & Hart,1986)。

平台型和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优缺点决定了它们各自能够适应的外部环境。更低的固定成本支出使得平台型网零售模式在应对分散化的小规模需求时更有利。更高的激励效率则使得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在应对多样化的需求时更有利。更低的可变成本支出使得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在应对集中的大规模需求时有利。更好的增值服务供给使得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在应对服务化的需求时更有利。

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中国当时正处在现代化转型的阶段。其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低、人均收入水平、低消费者的机动性较低、资本缺乏、劳动力丰富但劳动技能低、传统化企业管理方式盛行,等等。具有这样特征的外部环境将导致稀疏的、多样化的、功能密集型需求在全部需求居于主导地位、生产体系以简单产品的生产为主。这种需求和制造模式更有利于平台型网络零售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相反,在美国,当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美国已经处在现代化阶段,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孕育的是集中化、服务密集型需求。它们更有利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发展。

五、 结论和建议

在网络零售革命中,中美形成了差异化的网络零售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微观层面的根源在于中美线下零售体系的差异。中国以专业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线下零售体系为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基础,而美国以连锁零售居于主导地位的线下零售体系则为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诞生提供了空间。宏观层面的根源在于中美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网络零售革命爆发时,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阶段,此时的经济发展条件孕育的是分散化的需求与制造模式,它们更有利于平台型网络零售模式的发展,而美国经济则处于现代化阶段,此时的经济发展条件孕育的是集中化的需求与制造模式,它们更有利于自营式网络零售模式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服装零售商;SWOT方法;OTO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13

由于受到电子商务行业的冲击,过去10年的服装行业变得越来越艰难,销售业绩较过去明显下滑,可以说传统服装零售业是受互联网冲击影响最大的行业。自2015年国家出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支持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的持续发展,电商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优势,不论是从B2B到B2C、还是到B2C、C2C、O2O,但都说明了实体行业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巨大的优势及发展空间。

为了响应株洲市“十三五”规划的号召:推动株洲产品“网上行”,加快“智慧株洲”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以此来推动株洲在医疗、教育、交通、旅游、金融、物流、快递、零售等领域的在线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对株洲服装零售商OTO模式的SWOT分析,对现行对株洲服装零售商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为之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计划。

1 株洲服装零售市场OTO发展的调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株洲服装零售市场的情况,对株洲芦淞服装市场群几个商场进行了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随C性。一共发了190份问卷,收回184份,回收率96.8%,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问卷率为93,5%。问卷收回后并对数据做了相关分析。

服装消费人群中女性、青年人的需求比重略高,而按职业分类消费主体是上班族、工人等,并且大多数人每月服装花费不超过500元,也恰好印证了株洲服装走的是时尚中低档路线的现象。对购买方式的选择的问题,受访者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实体店(56%)一些,也能侧面反映出如今网购发展已渐渐步入了瓶颈,而OTO恰好是化解瓶颈的“灵丹妙药”,既能解决网购者的疑惑,也能方便实体购买者的消费需求。网上购买,由于是隔空交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他们又要费时费力费运费。在这些问题中,人们更顾虑物品质量问题、能否选择合适自己的规格款式、售后服务问题等等,网上模特图片固然适身,但买家因体形不一,不见得能买到适合的,而OTO模式的优势很明显,其线下体验环节恰好解决这些顾虑,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相关数据见图1)。

但消费者对OTO模式也存在顾忌的问题(图2),人们更担心支付安全问题,占比将近50%;售后问题也不容小觑,消费者认为OTO模式能减缓这个顾虑却不能完全解决它,可见国内商家售后服务是个大问题,而株洲服装零售商未来做好售后也是关键。

OTO模式是一辆高速前进的列车,株洲服装零售商想赶上这辆车就得改进自己,而调查发现,人们对株洲服装印象并不理想:创新能力低,山寨成风、缺乏本地品牌、质量不能保证、服装市场状况不好、广告宣传一般、服务态度不好等,尤其是创新能力、品牌效应和服装质量方面,简直就是“重灾区”。株洲服装零售商如要在OTO舞台大放异彩,完善自身经营方式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当今是个性化消费时代,对消费者私人订制服务也是越来越流行,如何利用OTO模式迎合这一需求也是株洲服装发展的前景所在。

然而,现实在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为了应对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冲击,OTO这个新兴模式也要稳中求变,针对株洲服装企业或服装市场与OTO模式的融合改革势在必行,关于如何融合也进行了调查(数据见表1),36%受访者认为与同行联手打造更强品牌;其次是依附于强大网络服装商城以及与网上平台商城合作;至于自建平台不合并等方式,人们并没那么看好,服装零售商(企业)一般没有雄厚的资金,自建平台不易,也难以回本。服装零售商要想谋求突破,就得与时俱进,无论选择哪一条路,OTO模式已经是发展前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消费者对OTO模式未来发展的看法,如图3,绝大部分人对株洲服装零售商未来的OTO模式有着足够的信心、肯定和期望。

2 株洲服装零售商OTO模式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株洲服装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地理优势及国内市场地位两方面:株洲地处湖南长株潭经济圈内,又是中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广、湘黔、浙赣铁路在这里交汇,武广高速铁路也已建成通车。城际铁路的开通,方便了“长株潭”三地的商业融合。株洲的服装大市场又紧靠株洲火车站,为服饰的运输带来了便利条件,同时也能加大服装零售商在全国范围内对服装的OTO销售。株洲是“商业之都”,芦淞区小商品市场和服装鞋帽市场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权威组织授予“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等业界荣誉称号,规模为中国十大服装市场第二名。

2.2 劣势分析

产品创新能力低、服装品牌匮乏与真假难辨。近年来我国服装风格不断更新换代,顾客的品位不断提高,对服装的质量需求也在逐渐严苛,对服装品牌名誉要求也渐增。为了提高竞争力,弥补自身的短板,株洲服装生产商总是从各发达城市甚至国外的风格中进行借鉴,选择相同或相似的原材料,制成高仿的服装并声称是国际潮流,这种缺乏自主设计创新能力的做法并不完全可取,短期或许有效,长期却给人“山寨”的印象。株洲服装市场品牌的集中度不够,缺少属于本地的世界知名品牌,即便是株洲具有一些本地品牌,也是鱼龙混杂。为了追求价格低廉从而吸引大众,往往忽视了质量与舒适度。部分销售商为了捞金,用次品(还不是高仿品)替代原物,让消费者难以正确区别真伪和优劣,在购物时容易上当受骗,此为服装行业一大忌。

2.3 机遇分析

近年来,湖南省政府对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大力推动,及株洲市政府也同时加强对株洲服装芦淞服饰的战略部署,又赶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些都对株洲服装零售商将服装零售推向全国各地带来了无限的机遇。通过实施市场与产业互动,芦淞区成功争取到了国家级“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围绕平台建设,芦淞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服饰研发设计、布辅、洗水加工、物流配送、品牌运营、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配套体系。目前,芦淞区拥有服饰研发设计院校3个、规模化布辅市场2个、国际性品牌运营中心1个(意大利(中国)创意设计暨品牌运营中心)、综合性电子商务中心1个、洗水加工厂200多家,服饰产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10年,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千亿服饰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全力落实该举措,规划了位于芦淞区范围内的白关片区和龙泉片区的24平方公里土地作为服饰产业发展用地,在白关片区开发建设“新芦淞服饰城白关服饰产业加工园区”,在龙泉地区规划建设“新芦淞服饰城龙泉总部基地”。未来产业加工园区将以童装、男装、女裤为主打产品,目前已与“佛山童装”达成合作协议,2013年开始建设25万余平方米的童装产业园。以上这些都有利于株洲的服饰零售商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大力发展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促进市场交易的多样化选择,更好的占据市场份额。

2.4 威胁分析

虽然伴随着大量机遇,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限制条款的变化对株洲服装零售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株洲服装零售商在进行大批量OTO的销售时很多情况下都是进行的跨区域销售,而这势必将会对该地区中小型企业的销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该地区对株洲服饰形成一定的抵制。株洲虽然属于老工业城市,但城市发展经济整体略低,相比其他工业城市,无法用高速增长的经济拉动城市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进入这些城市会受到当地城市的服装零售商联合抵制威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过低价格进入相应市场,对株洲服装的OTO的发展会造成成本风险。

3 株洲服装零售商的战略转型及解决办法

从SWOT分析来看株洲的服装零售商需要从自身问题中着手,改变自身的经营思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品牌意识

就目前的服装行业来说,品牌与设计、产品的营销是行业价值链中利润最高的环节。株洲的服装零售商大多都是处在纯粹的批货零售的阶段,只有少数有资金优势的企业会有自己的品牌设计与生产的能力。在株洲服装零售商比比皆是的环境中,服装零售商的冲击也在变大,利润也在不断的压缩,为应对目前的市场变化,制定合理营销策略尤为重要。零售商可以和一些有设计能力的生产商合作,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与设计风格,没有自主设计能力的零售商则要从货源抓起,保证服饰的品牌与质量过关。

3.2 转变传统营销策略

2015年1至2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下降1.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开局最低增速。“2015中国连锁业OTO大会暨第十二届零售业信息化电商峰会”上获悉,OTO全渠道整合营销,正成为越来越多传统零售企业走出困境,D型变革的方向。由此可见,“OTO模式”正迅速被国内多传统企业所熟悉,不少企业欲借助OTO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的空间,但是对多数传统企业而言,OTO模式运作过程中面临诸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也使传统企业选择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时非常谨慎。在株洲,传统的服装营销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依靠零售的门店进行宣传与销售。在OTO模式下,株洲的传统服装零售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营销策略的转变,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与销售。

4 结语

株洲服装零售商OTO模式商尚处在初始阶段,须做好准备迎接当今物联网快速发展的竞争社会。与此同时,株洲服装产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零售商应当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增加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占有率,实施深化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先策略,实行需求差异化战略,把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等元素相结合,设计更具有特色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满足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馨梅,张健丽.我国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对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5):44-48.

[2]杨茜.基于SWOT分析的微信OTO模式的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4,(28):99-100.

第9篇

关键词:关系营销;线上线下;融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零售业正面临自身经营和电商两方冲击,人工成本的上升和租金压力的增大,使得传统零售行业面临迫切寻找新出路的情况。而对于新兴的网络零售来说,同样也面临着在保持高速发展之后的放缓和相较于传统零售业的体验性与交互性不足。在零售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这也使得传统零售业与电商企业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转型从而走出现在的困境,找到一条既符合消费者消费习惯又能够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新路,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最典型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是苏宁云商,它是由苏宁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是指电商、店商和零售服务商三者结合,将商品类型向全品类扩张,同时构建云商系统,融合内容、实体和服务商品,实行线上线下同价销售策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标志着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已成为企业创新趋势,也标着着传统的单一渠道模式正向多渠道、跨渠道、全渠道模式转变。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传统与网络零售协同整合的研究上,Yang等(2013)在研究为何消费者放弃网络渠道时认为,在实体环境中服务质量会影响对网络环境的期望,并进一步影响使用网络渠道的意愿。因此,怎样平衡这两条渠道值得研究。在实体与网络零售的协同研究中,Adelarr等(2004)认为更高层次的“鼠标+水泥”的整合会为企业在线上线下协同提供更多的机会,而这种整合所需的无形的组织费用可能会与消费者的便利及利益产生冲突,这正是企业需要解决的。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实体与网络零售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提高顾客在购物中的满意度,就能找到合适的网络与实体零售结合方式。但是,目前的研究尚少涉及实体与网络零售协同整合之中对于不同主体竞争力的相互影响,还没有学者能够从客观的方面来考量对于实体和网络零售协同发展对于竞争力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有关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的研究中,李飞(2012)认为我国涌出诸多新的零售渠道类型,且多渠道协同并存。制造商和零售商面对全渠道时代的来临,必须进行渠道功能的整合,发挥各种零售渠道的优势,形成新的多渠道零售的整合模式。王国顺与何芳菲(2013)对实体与网络零售的协同形态及演进进行研究,认为受到顾客、企业发展及成本三个要素的影响,实体与网络零售协同的形态从市场探索发展至双渠道共生再至双渠道协同,并向更高层次的协同形态演进。通过对实体与网络零售冲突的解决,协同的形态发生演变,实体与网络零售实现逐步协同。刘文纲和郭立海(2013)认为传统和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本质是资源共享,可选择的协同发展模式有相互补充、相互独立、相互融合等类型。传统零售商在选择协同发展模式时,必须考虑原有零售业态、自身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等因素。

总体来说,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与实体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其研究重点在于解决传统与网络零售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实现更好的协同发展,但并没有全面分析现有的传统与网络零售融合后对零售企业竞争力造成的影响等问题。

二、基于关系营销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评价指标建立

关系营销理论是在传统营销理论不断呈现出诸多缺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营销理论。最早提出关系营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Leonard L.Berry,他在1996年针对关系营销给出比较全面的定义:“关系营销是为了满足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目标而进行的识别、建立、维持、促进同消费者的关系并在必要时终止关系的过程这只有通过交换和承诺才能实现”。此后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关系营销理论进行研究,他们研究的内容都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承诺、信任、合作、沟通和互动等可以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在零售商与上下游关系中,零售商与消费者的关系尤其重要。基于顾客视角的关系营销理论核心在于顾客忠诚,顾客忠诚既是零售企业与消费者良好关系的重要表现,也是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顾客态度忠诚是影响顾客行为忠诚的重要方面。根据Griffin按态度――行为取向对顾客忠诚的分类,可把顾客忠诚分成四类,即不忠诚、潜在忠诚、伪忠诚和真正忠诚。当顾客态度忠诚高时,顾客可以达到潜在忠诚和真正忠诚。因此,本研究将研究落脚点放在顾客态度忠诚之上建立模型,模型以顾客忠诚为一级指标,以顾客感知、顾客信任、顾客满意三个维度为二级指标,并建立二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研究指标建立零消关系质量评价体系并研究零消关系对顾客忠诚的作用路径。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顾客感知是影响顾客信任、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通过顾客信任和顾客满意最终影响顾客忠诚,而顾客感知可以从信息质量、商品质量、服务质量三个维度得以衡量,在此观点上建立零消关系质量模型如图1所示。

三、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零消关系质量分析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是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融合的产物。为了更好的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两个角度对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一是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实体零售进行比较,二是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传统电商模式进行比较。为了使比较更直观,本文将研究对象具化到企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三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苏宁云商作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代表,沃尔玛作为实体零售的代表,一号店作为传统电商的代表。

(一)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实体零售的比较

由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实体零售的依赖的渠道类型不同,二者经营数据受多因素的影响,不便直接进行比较,因此本文选择定性比较的方式分析两种模式的零消关系质量,从顾客感知、顾客信任和顾客满意三个维度以苏宁云商和沃尔玛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

在顾客的感知质量方面,由于苏宁云商坐拥实体与网络销售双渠道,所以苏宁云商不仅在信息的可得性,可靠性与多样性方面优于沃尔玛,而且在其商品选择的自主性与多样性方面也优于沃尔玛。另外,由于苏宁云商除了自营商品之外,还有第三方商家入驻,所以在商品的可靠性方面稍弱于沃尔玛。服务方面,大物件以及超过一定金额的商品,沃尔玛提供送货上门,在此方面,苏宁云商与沃尔玛势均力敌。

在顾客满意方面,由于沃尔玛与苏宁云商均拥有实体店铺,顾客感知与顾客信任的评价不分上下。但由于苏宁云商较于沃尔玛增加了网上销售渠道,所以在此方面,苏宁云商优于沃尔玛。

在顾客忠诚方面,苏宁云商优于沃尔玛。顾客忠诚分为顾客信任与顾客满意两个方面。在顾客信任方面,由于网络购物商品质量的不稳定性,消费者对沃尔玛所购得的商品能达到近乎百分百的信任,对于苏宁云商所售商品,实体销售与自营商品的信任度较高,而对于网站入驻商家的所售商品的信任度较低。由于苏宁的双渠道融合销售模式,所以顾客的满意程度较于沃尔玛更高一筹。

(二)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传统电商的比较

由于苏宁云商与一号店的销售渠道均依靠了网络,因此在本部分的比较中,可借助亚马逊公司旗下的alexa网站数据与调研结果共同进行评价分析,alexa网站有五大查询工具:Reputation(声望):衡量零售商知名度的指标;Pageviews(综合浏览量):衡量网站浏览总次数的指标;Reach(访问人数):衡量网站访问者数量的指标;Bounce rate(跳转率):衡量网站建设质量的指标。

需要说明的有两点:第一,由于Pageviews与Reach均为可归纳为衡量网站访问热度的指标,为了避免实证分析指标功能的重复性使用,在实证分析的具体操作中,本文将Pageviews与Reach结合起来进行使用,组合成新指标:Pageviews÷Reach:衡量网站访问者平均浏览量的指标;第二,Reputation与顾客忠诚度相关联,Pageviews÷Reach与顾客的感知程度相关联,Bounce rate与零消关系质量相关联。

1.苏宁云商与一号店的alexa数据的实证对比分析

(1)reputation(声望)

结果显示:苏宁云商:4502;一号店:5161;苏宁云商的电商平台知名度低于一号店

(2)Pageviews(综合浏览量)÷Reach(访问人数)

对比如图2:苏宁云商与一号店Pageviews(综合浏览量)的对比

对比如图3:苏宁云商与一号店Reach(访问人数)的对比

结果显示:苏宁云商:Pageviews(综合浏览量)÷Reach(访问人数)=0.06;一号店:Pageviews(综合浏览量)÷Reach(访问人数)=0.067;苏宁云商电商平台的访问热度次于一号店

(3)Bounce rate(跳转率)

对比如图4:苏宁云商与一号店Bounce rate(跳转率)的对比

结果显示:苏宁云商:29.5%;一号店:25.4%;苏宁云商的网站建设吸引程度次于一号店

2.苏宁云商与一号店的指标评价结果总结

综合alexa数据与调研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顾客感知方面,由于苏宁云商实体零售店商品的可感知性,所以,苏宁云商的商品的可感知性极大地优越于一号店,本文借助的alexa网站的Pageviews(综合浏览量)÷Reach(访问人数)这一数据的计算说明了苏宁云商能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信息,这也证明了苏宁云商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好的顾客感知质量。

在零消关系质量方面,苏宁云商的双渠道融合经营模式,能够让消费者享受“线上订货,线下拿货”服务,所以,较于单渠道经营的一号店,苏宁云商能够更好地维系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借助alexa网站中的Bounce rate(跳转率)的衡量,我们可以得知,苏宁云商较于一号店有更好的网站建设,因为也能够维系更好的零消关系。

在顾客忠诚度方面,由于苏宁云商实体店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商品感知体验与售后服务,所以,消费者或更加忠诚于苏宁云商。但是由于苏宁云商门户网站起步晚于一号店,所以在alexa数据中,一号店的电商销售平台由于苏宁云商,但综合实体与网络这两条销售渠综合比较,苏宁云商的顾客忠诚度高与一号店。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建立零消关系质量模型对线上线下融合、实体零售、传统电商进行比较得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双渠道融合经营模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顾客感知,并由此推进顾客信任和顾客满意,最终提高了顾客忠诚度,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能够维系更好的零消关系。因此,在运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时应以关系营销为基础注重与顾客关系的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优势。一方面,企业可以对线上和线下交易中积累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从中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行定制服务,这种增值服务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另一方面,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融合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支撑,因此企业应实现多渠道库存共享、精准制造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缩短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共赢。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优势表明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但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网络零售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安全性问题等,同质化问题也值得引起关注。随着竞争的加剧,线下的同质化现象在线上也愈演愈烈。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若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最后将没有一个受益者。针对商品同质化现象,零售企业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为其提供定制服务,这种增值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还可以提升其利润。此外,零售企业也可以创造自有品牌,塑造质优价廉的形象,通过品牌效应,进行差异化经营。对于盈利模式,由于O2O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向商家收费,可以向用户收费,也可以通过广告来收费,更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收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经营策略。(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3)

[2] 刘文纲,郭立海.传统零售商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业务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38-43.

[3] 彭虎锋,黄漫宇.新技术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路径分析――以苏宁云商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4,(2):108-115.

[4] 王国顺,何芳菲.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的协同形态及演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6):27-33.

第10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新技术而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信息化终端营销的大趋势。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不仅代表着终端零售业在营销方式上的变革,更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终端、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无处不在的即时服务和信息流促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得大量自己需求的消费信息并进行有选择性的传播和推广,对待消费品也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消费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满足基本的消费需求,而是想突出自我个性的表达和个人品质生活态度的追求。这种无障碍的广泛信息连接给予了消费者全新的消费体验,消费不再受到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打开各种手机应用就可以随时进行消费活动。世界信息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创建各种新型网络结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电子商务正以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零售行业成为新型的零售终端。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2011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1.2941亿,网络交易总额达到了8997亿元,占到社会零售商品交易总额的4.29%。2012年,交易额迅速攀升至社会零售商品易总额的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如今的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兴产业,而是依托于网络新技术革命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成熟的电子零售终端产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传统零售业的整体表现不佳,从2011年开始,国内传统零售业业绩整体下滑,利润下降,甚至很多零售行业因此而倒闭。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从2011年后,在我国的整体销售情况遭遇瓶颈,在多个城市的零售门市店遭遇寒冬。2012年开始李宁、马克华菲等众多服饰零售品牌,关闭了1200多家地市级门市店。这预示着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传统零售业的战略转型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二、我国电子商务零售业发展特点及优势

(一)广泛性

相对于传统零售业,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起来的零售终端在覆盖面积、价格、互动性和及时性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零售业、消费模式的演变和发展,从而由传统的功能型消费向现代体验式消费转变。相较于传统零售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开放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其依托于互联网新技术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构成一个全新的生产流通链条,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终端营销的界限。首先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增多,呈现出的营销方式也趋于多元化。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受众的选择增多是基于移动终端发展下的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优势特点所在。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广泛,并且不再拘泥于消费地点和消费形式。相对于实体零售店来说网络购物具有更大的便利性。人们不仅在消费品种上有着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赋予了消费者更加自由的消费形式。这种便利性、广泛性和自由化还体现在支付领域。网络支付打破了传统的现金交易,通过网上支付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所购买的物品进行支付。如今,大部分电商平台已经摆脱了原有的单一性垂直化发展模式,开始向商品更加多元化的水平化发展模式演进。产品信息更加丰富,覆盖面积更广泛,支付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可以给予消费者最佳的消费体验。基于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平台,零售商可以搜集到最广泛的消费者购买信息,实现双向推动。

(二)有效降低零售业成本

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替代了实物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费、店面费,同时降低了储备风险。同时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将中间环节减到最少。可以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面对面交流,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流通成本及产品成本,同时又实现了零售行业资源的重组,为整个零售行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互动性与及时性

相较于传统零售业而言,电商平台丰富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彻底打破了空间界限,无论是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抑或是数字平台,买家和卖家都可以实现即时的互动。消费者可以及时表达自我观点,也可以对产品提出自我见解。产品信息流通渠道更加畅通。从一方面来看,这种无障碍的广泛信息链给予了消费者全新的消费体验,消费不再受到时问地点的限制,只要打开各种电商平台应用就可以随时进行消费活动。同时商品的价格、经销渠道更加透明,充分实现价格优势。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促进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品牌的推广和设计中。企业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声音,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的建立,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这有利于企业迅速掌握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同时消费者的表达诉求得到了满足,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作为,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形成完整统一更加机动灵活的消费模式。例如:某品牌面膜针对白领群体推出了轻熟女系列的保湿面膜,并选择微信以及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予以推广。系列含有四个主题,与这些白领丽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这种对消费群体具有针对性的细分,很快地与消费群体建立了深层次的互动性,从价值观念、自我追求上形成了情感共鸣。最后,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平台品牌在推广上与消费者形成互动性,以促成消费行为的生成。

(四)带动交叉式消费

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和商业文化呈多元化趋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零售业产品品牌种类和营销传播渠道更加的广阔和丰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消费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对消费产品本身的信息感知,更取决于生产商所提供的信息捜索服务体验。由其中一项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派生出对其他产品的消费需求。这种交叉式消费,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起来的代表性消费特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征呈表达化。消费者群体越来越将消费行为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相联系。更多地是为了获得新的消费形式所带来的快感,刚性需求降低。而商品本身的精神文化的附加价值提升。例如:大热一时的梦游娃娃。在传统的消费观念中,它的使用价值仅仅是一个可以用于夜晚照明的台灯式娃娃。但因其可爱纯真的表情和背后商家所赋予的品牌故事。其精神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电商平台得到了狂热的追捧。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商品之中,最终促成消费行为。喜爱梦游娃娃的消费者希望通过该产品中表达自己对纯真的向往和需要保护的心理诉求。又如: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经常推出一系列的带有一定涵义的购物节。如天猫的“双十一”成果颇丰,曾获得破350亿的销售佳绩。当然在这场活动中有一部分是基于商品打折的刚性需求,但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表达性需求。这更多的是一种满足自由选择、自由表达的渴望。消费者不必受到消费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和选择商品,体验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快感和参与感。

(五)娱乐文化与消费文化相结合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泛娱乐化的趋势。消费文化与娱乐产业的结合充分满足了当下人们对新鲜感和快感的追求。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很容易给受众群体带来心理上的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依托于娱乐传递,越来越多的商业文化价值嫁接于娱乐文化之上。

从深层次的原因上来说,一方面娱乐文化的快速传递性、浅显性和娱乐性可以很快促成引导消费行为的产生。人们追逐流行、渴望快乐的心理在娱乐化的带动下更加容易接受和体验某一类消费产品。娱乐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结合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下更加多元化。品牌也不再单纯依赖于传统的电视广告传播媒介,而是积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用消费者更加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推广和传播品牌并促成消费行为的实现。例如:在网络游戏和娱乐节目中植入产品广告,取得更佳的推广效果。另一方面这种娱乐文化促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加的复杂多元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是需要心理上的消费快感。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已经不以消费产品的使用价值为最终的消费目的,而是更多追求轻松有趣的产品表达。例如:手工T恤上的幽默的话语、有意思的日常用品,还有一些动漫卡通人物和娱乐节目所衍生的相关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消费模式,也促使企业的管理营销理念的革新。以个性复苏追求自我的新的消费时代打破了标注化的商业模式,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三、我国传统零售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由于电子商务零售终端的冲击,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呈下行趋势。2015年1-2月份,我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下降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25个百分点,是2011年至今的最低增速,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电子商务平台冲击的背景下,实体零售业正在面临低增速和企业负利润的严峻挑战。其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结构不合理

零售业态是指商家针对消费者等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选择店面位置、店面规模、店面布置、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经营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零售业的业态发展布局趋于传统化、单一化。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商业中心大型商场的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零售店面过度膨胀。新型业态发展处于滞后阶段,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另一方面,传统业态市场定位趋于盲目化状态,盲目扩张环境、攀比装修丧失了很多商品在成本上的优势。许多企业忽视市场环境评估,在店铺数量规模上盲目进行扩张,大规模向二三四线城市发展,与当地消费水平差异较大,造成资金链断裂。

(二)消费模式单一

传统零售行业无法提供像电子商务多元化立体化的消费体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诉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需求,而是更加倾向于自我个性的展现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是一种认同文化和理念体验式的过程,这种需求更加倾向于自我精神世界的表达满足和自由选择的渴望。电商平台将更加全面的商品信息品种呈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和比较,信息的便捷迅速传播使得商品的信息更加丰富,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新鲜的流行商品,更加注重在消费过程中内心的体验。但很显然传统零售业营销模式是无法满足消费者曰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的。

(三)高端客户流失

传统零售行业的另一大隐忧就是大量年轻的消费群体和高端商品市场的流失。传统零售业的大中型商场所针对的客户群体大多是年轻的都市白领,这一群体也是高端品牌的主要购买人群。但随着电商的曰益崛起,电商平台的扁平化、垂直化发展模式,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供应链和环节成本,将商品成本压缩到最简,更具有价格优势。另一个方面,电商平台拥有更加快捷化的信息优势,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发展战略

(一)加强网络引导并强化消费体验

一部分观点认为受到电商冲击,终端零售业只是集中在低端化的轻体验领域,一些重感官体验的商品还是主要依靠实体零售。因此认为传统零售业相较于电子商务而言,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但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技术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观念。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量与质的消费时代已经悄然离去,大批消费者选用一种产品的市场特征,也被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所替代,尤其是在碎片化语境下的信息传播中,消费者更加渴求的是体验式消费和自我价值观念的实现。首先感性需求是受众参与的内在驱动力,网络多媒体的传播和互动激发了受众的愿望。例如近几年微博、人人网上所流行的怀旧复古风以及青春记忆元素的服装,不少电商服装品牌很快感知并进行服装品牌的调整推广,获得了成功。受众群体已经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在网络推广时代消费者对于贴合自我兴趣反映、自我意识的品牌接受程度更高。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体验式消费已经不仅是实体零售的独有优势,电商平台同样可以通过图片、色彩、视频等多渠道、多平台的联合推广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因此,传统实体零售行业应当突破传统的消费体验,进行新媒体下的创新式消费体验是推广成功的关键。零售企业应当加强本品牌的网络推广平台的建设,进行多平台、多渠道的联合推广,更加丰富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消费感知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联系。例如很多零售企业的品牌门户网站推出网上试穿等消费方式受到了群体追捧,利用平台的信息文字图片音乐来激发消费者对品牌的兴趣和感知,包括电商的在线支付方式都是打破传统适应分众消费体验的新趋势,同时消费者更加注重主动获知商品信息,利用多种终端应用渠道来选择需求的商品,这种消费主体化对企业营销的市场定位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开始从灌输式的营销策略转变为体验式的营销策略,从以产品技术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转化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二)施行新技术融合

电子商务只是传统零售业的一个升级,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就是因为借助了互联网新技术,是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的方式。零售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要加入新技术的引导和融合,摒弃固有传统的局限。首先实行供应链数据化管理。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销商、顾客组成的链状网络。供应链管理简称SCM,SCM是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发展起来的企业之间的供应网络,是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便捷性,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供应企业之间的脱节问题。在以往的零售业供应模式中,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常常出现不对称状况,或信息延迟。由于供应商网络局限,零售商无法进行信息共享或信息反馈。根据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之间可实现新品查看、电子订货预算结算、网上对账等功能。通过该系统依托于网络新技术可以实时便捷快速地进行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对接,有效地实现零售企业的快速订货和及时反馈,减少商品的缺货率和积压率。另一个方面加强零售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数据分析,提供商务智能化数据分析是零售企业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动态消费需求,明确市场定位,把握市场方向关键。智能化数据分析能够为零售企业制定科学化的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例如在法律进行网上定向投放广告时可以根据数据库网络平台,把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库比对分析形成支撑条件。比如一款男士手表,在投放市场之前企业根据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库信息,可以加以分析将其定位在年收入10万以上的男性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渠道、多平台的联合推广事半功倍。

(三)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

现如今电子商务发展是零售行业的大趋势,怎样将实体零售的品牌价值与电商的新型消费模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广、多渠道销售是传统零售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国在电商平台服务领域缺少完善的监管体系,电商服务平台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与传统的实体零售相比,消费者很难看到实物,触摸和感知商品,所以这就增加了消费的风险。除此之外,电商也未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实体零售长期建立的品牌价值是实体零售的最大优势。传统零售业的品牌价值来自于长期的品牌效应积累和良好的口碑,由于电商平台发展时间较短,并且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在售后服务和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传统的实体零售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是其最大的品牌资产,在消费群体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诚信度。因此传统实体零售商应当将自身的品牌价值与电商平台相结合,将品牌效应发挥到最大。例如近几年欧时力品牌与天猫电商平台进行合作,采用新款延季,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推行统一售后策略,以线下品牌效应带动线上销售量,以线下零售实体店弥补线上售后服务缺陷。推行网上下单实体店取货的新型配送模式。这种销售与配送模式,是依托于企业自有的物流配送体系,让消费者在网上自由进行商品的选择和支付,然后直接到实体店取货的购物方式。最早推行这种购物方式的企业是海底捞餐饮,海底捞餐饮实行网上订单实体店配送的购物方式,对于消费者而言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模式,能够提高自取的效率,还可以通过触摸和检验食物最后形成交易。对于商家而言,这种网上下单实体店取货的营销模式能够大大促进实体店的销售额增长。例如苏宁易购电子商务平台就是基于苏宁电器零售实体店向网上延伸发展的营销新模式。消费者既可以选择网上下单实体店自取,又可以选择实体店进行体验在网络电商平台进行购买。

五、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跨渠道变革模式;渠道整合;闭店潮

【作者简介】谭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法商学部讲师,广西 南宁 530022;汤定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湖北武汉430073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7-0151-04

一、引言

在2012年下半年我国诸多百货和传统零售企业纷纷遭遇闭店潮的大背景下,新兴的销售模式备受关注。甚至还有学者预言新兴的非店铺式零售渠道将会取代传统的店铺式零售。但据艾瑞咨询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迅猛,达7735.6亿元,但这也只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受零售网络的覆盖面、消费的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单一渠道的无店铺零售企业还是很难撼动传统零售业的霸主地位。而将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跨渠道零售模式,则有可能发挥两者的优势。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们都开始意识到通过跨渠道模式来扩大顾客覆盖面,增强市场整合效率,提高消费者体验满意度,这一方法或许可以改善原有单一渠道所面临的困境。

在零售管理的文献研究中,近些年开始逐渐有人关注零售业的多渠道变化趋势。但绝大部分的焦点都集中于多渠道建设的意义以及多渠道背景下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的文献都极少提及跨渠道零售战略以及如何实施跨渠道的战略整合。而区别于简单多渠道经营的跨渠道整合正是零售行业多渠道建设的一个关键过程。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首先概括了跨渠道零售战略的内涵,并分析目前跨渠道零售的现状。其次,在对整合难点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售业实施跨渠道整合的模式。

二、零售业跨渠道变革的内涵

跨渠道零售变革是在多种零售渠道环境下的一种整合战略。它指的是零售企业在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渠道时,通过充分的渠道整合使企业重建一个具有多种渠道聚合效应的渠道模式。它具有自身的独有特征:一是革新性。跨渠道零售战略其实并非是零售企业新增销售渠道,而是在新增渠道之后对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营销要素、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的全面革新重构。二是具有冲击性。跨渠道零售战略的实现。不仅影响厂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更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变化。

跨渠道零售其实是将网络零售、实体零售、移动终端等不同的零售方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零售企业实施跨渠道整合战略后。顾客可以通过其门户网站了解产品信息,到实体店进行有形商品的体验以确定产品的选择。然后在虚拟店付款,使用后在网络平台给出产品评价。如出现问题则可以拿到实体店铺进行维修或退换。零售商通过对不同渠道和各个顾客接触点的充分整合。使顾客能在成本最优的情况下得到无缝链接的购物体验。有可能使跨渠道购物的消费者达到购物效用最大化。

三、跨渠道零售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电商纷纷构建实体渠道

早在2007年。“淘淘巷”作为一种网络经营+实体店铺的跨渠道网络实体街区在南京的淮海路开业。高峰时每日超过1万人次的人流量充分的证明了它的成功。

而在无数人为双十一创造的奇迹感到激动无比时,天猫却再一次的反其道而行之。淘宝宣布通过加盟方式建立实体便利店——淘1站。网上卖家向淘宝申请提供折扣商品。而淘宝将这些商品印制成目录,放置于每个“淘1站”。消费者挑选目录上的商品后向淘1站付款,淘1站承诺将于3-5日内到货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种淘宝网下实体店以代买和代卖为经营模式,目前全国已经陆续开了几十家。

(二)传统零售业巨头向线上扩展

除了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向电子商务方面发展的沃尔玛和家乐福等世界零售业巨头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的大型零售企业也纷纷加快了跨渠道变革的进程。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苏宁易购与京东商城的价格战则正好体现出了苏宁电器网上扩展的决心。而苏宁的老对手国美电器的网上商城(.cn)上,很多商品也都实现了在线订购。此外,北京以王府井百货、百联集团等等为代表的传统零售企业也都纷纷进军电子商务行列,而在武汉的武汉广场和武汉百货也不约而同的于今年下半年宣布开设自家的网店或网上商城。

(三)实施跨渠道整合的难度较大

现实中许多进行跨渠道建设的零售企业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拿武汉的百货业为例:武汉世贸商城去年其网店销售同比增长了6倍多。但其实网店销售基数小,所以增长显得很快,实际销售比实体店差远了。而且与实体百货店有数万种商品相比,商场网店的货品着实不多。在武汉广场的淘宝网店内,能搜索到的有货商品,仅仅有不到100件。

为什么看似进行跨渠道建设的尝试而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真正的跨渠道零售并不仅仅是新建一个网站、一个呼叫中心或一个店铺那么简单,而应是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因此跨渠道变革远在技术层面以上,它意味着零售商整体运营系统需要面临根本性的改变。包含了整个运营模式的转换、营销要素的变化协同、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等等。在跨渠道整合的过程中,尤为突出难以协调的地方应主要集中于供应链信息共享、顾客管理、不同渠道的商品结构及定价、促销协同、组织重构等等方面。本文下面的内容将通着重归纳分析在整合难点基础上的跨渠道整合模式。

四、跨渠道零售的战略整合实施

(一)构建跨渠道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在传统零售商甚至是普通的单一渠道零售商供应链信息流动模式中,信息的流动是多层级且延时的。更有甚者,一般来说零售商与供应商是不愿与对方共享供应链信息的,他们更倾向于将比较重要信息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提供给对方,即使共享信息能够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信息流动的多层级化使得供应商与零售商有可能产生更大的摩擦。

因此面对跨渠道购买,各个渠道间要实现精诚合作让消费者体验无缝链接的服务,零售商在实施跨渠道整合战略时应首先考虑信息平台的整合,构建起跨渠道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要打造跨渠道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就要建立一个拥有零售商端、供应商端和顾客端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该系统必须渗透到订货、物流、收银、库存管理、消费者信息收集与管理等的不同渠道间零售流程的各个方面。在这一平台上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之间的信息流通是实时与同步的。顾客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即时查询不同渠道上商品的款式、价格、库存的变化、商品物流信息、退换货服务信息等以及可以用来进行网络支付。而零售商必须利用这一系统使各个渠道间的销售情况、库存变化、商品物流情况、消费者资料和反馈等做统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而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由于在这个共享平台上各有端口,他们可以同时实现消费者数据的存储与提取。用以对顾客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使用,以便在商品款式、价格、促销等各个方面更快的予消费者以反馈。

(二)实施个性化及专业化的跨渠道顾客管理模式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零售商们的低价策略难以维持长久的优势。而产品的特色最终也会走向趋同。要在未来的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使用跨渠道战略的零售商们首先需要将运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上转变。而要建起适用于具有多种渠道零售商的专业化及个性化的顾客管理方式,本文提出了跨渠道零售的顾客管理模式。

对消费者选择渠道的需求进行分析是提出零售渠道战略与进行渠道设计的关键。其后销售商需要分析其竞争对手所采用的渠道,更要根据行业结构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对已经采用的渠道做出反馈评估。在确定了全部可供使用的渠道之后,要在顾客信息、营销手段、组织结构等各方面对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但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背景下,其整合中最重要的是对不同渠道上的客户信息和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建立起一个跨渠道的顾客数据库。

在对顾客数据库中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可将顾客按照消费金额的等级分成若干不同的顾客群体。其后可再按照顾客消费商品的主要类别又将顾客划分为不同商品大类的VIP。根据不同大类商品VIP们的共同和不同偏好。对大客户进行个性化的营销;甚至是借鉴酒店管理或者金融服务业中的大客户管理模式,进行一对一的客户管理。

在多零售渠道环境下,运营者们应该意识到各个渠道间积累起来的顾客资源和顾客数据是必须要共享的。只有根据顾客和顾客管理的需求,不断地调整渠道的设置和进行渠道资源的整合,才有可能实现跨渠道下的专业化的顾客管理。

(三)跨渠道营销要素协同整合

市场营销组合中的4P指: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当零售商们面临跨渠道发展时,原有营销组合中的渠道已经由单一变为多元化,进而发生跨渠道整合。面对营销组合中渠道这个P的整合变化趋势,其他的3个P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协同。

1.跨渠道整合中的产品定位协同机制

零售商无论是线上向线下发展还是线下向线上发展都不约而同的碰到一个问题:经营完全相同的产品则没法体现不同渠道的特点和不同消费者结构的需求;而经营定位不同的商品则有可能在新增渠道的同时面临拓展新的定位市场,容易引发渠道品牌稀释及消费者的费解,也增加了经营的难度。面对这一问题。本人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做跨渠道经营时商品结构上的选择定位尽量保持一致,但是可以在商品定位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选择不同品牌的产品或者同一品牌下的不同系列和风格来错位经营。实体店经营以白领或成熟款为主,推出一些限量版和纪念版;而网上商城则可以选择一些年轻化的品牌和某些品牌下易运输好存储的的大众系列产品。

2.跨渠道整合中的产品定价协同机制

在考虑不同渠道经营产品定价问题的整合上,如不同渠道上经营的同品牌同种类产品,则应考虑采取标价一致,实际销售价略有差异的原则。采取标价一致原则是为了避免顾客在不同渠道消费时对经营者的定价体系产生疑惑。虽然商品的标价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折扣、优惠、买赠、支付手段以及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顾客在不同渠道购买的实际价格是可以不同的。因此实行跨渠道战略的经营者,可以充分用于促销手段和其它方式来调节不同渠道上同种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零售经营者必须将不同渠道上商品的定价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进行统筹考虑,进行全面整合。

3.跨渠道整合中的促销协同问题

跨渠道的经营者在执行促进计划时应从整体战略上进行统筹规划,协调促销资源和手段。

首先,零售商应统筹促销成本控制。其实无论是在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手段还是人员等方面,不同渠道间的促销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因此,从成本控制方面来看,促销计划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与浪费资源。其次,广告方式的合理安排。电商们多半喜欢选择全国性的媒体,而传统零售商们更乐意将广告投在区域性的主流媒体上。一个拥有多种渠道的零售集团在做促销计划时应清楚的了解和把握每个渠道的特点,有所侧重,合理安排。再次,应注重不同渠道间的促销互动。不同的销售渠道其实是可以互为宣传和销售促进的阵地。例如:实体店的促销活动可以在自家的网上商城做宣传;而零售商也可以选择在顾客最常光顾的购物中心实行促销计划,消费满一定数额即赠送指定在新建网上商城使用的代金券。加强不同渠道间的促销协同运作,在不违背整体战略发展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导向消费者在零售商希望的渠道之间流动。

(四)跨渠道零售商的业务部门组织重构模式

大部分传统的甚至是新兴的单一渠道零售商是以渠道为单位划分业务部门的。他们的核心业务部门往往是以商品为主的采购部门或者以是现场管理及平台建设为主的运营部门。这样的业务组织形式。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及零售商快速的变化发展,有两个问题会变得极为凸显。一个是大部分零售商在组织结构中缺失专业的顾客管理和属于自己的销售业务团队。第二个问题是,对跨渠道零售商来说以渠道为单位的业务划分难以准确的进行业绩考核。跨渠道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往往包含很多渠道。企业采取不同渠道成本和收益分开计算的方式,则会给绩效评估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12篇

关键词:Pop-up 裁撤贵宾厅 商业面积重新利用 连锁效应 地域特色吸引力 灵活空间

以往的国内航站楼设计,建筑师把关注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航站楼的造型、流程。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机场业主对航站楼的功能细分要求越来越明确和深入,在以往的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对建筑师们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同时,建筑师也应当紧跟时代,掌握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把握住时代脉搏,在方案初期考虑更加全面细致。现代机场的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航站楼商业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

近期国内各机场在逐步取消裁撤贵宾厅,由此产生空余的商业面积,将面临着重新利用的问题,要么改做功能性用房,或者调整转换为零售商业面积,如此一来,零售商业在整个航站楼商业中,占有的比重更大了。而笔者所接触过的多个航站楼的零售商业设计,还集中于对最有价值商业地段的分析、传统业态的组成和分布等方面。纵观世界各地的机场,其零售商业构成,不停的追逐甚至领先于城市中心商业街、商业城的发展步伐。在欧美等地区的机场,Pop-up模式的零售业,以其针对有消费力的中产阶级,完全符合机场常旅客人群的定位,受到了大力欢迎。国内大部分航站楼商业结构中,这方面还是空白。

Pop-up 店在海内外零售行业,尤其在时尚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它被界定为创意营销模式结合零售店面的新业态。而且,在互联网发展到智能手机作为绝大多数人拥有方便快捷移动终端的时代,网络平台提供Pop-up商品线上预告与预订服务,甚至将潜在客户,与终端零售商业联系起来。Pop-up模式,给航站楼商业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帮助推动零售收入,为旅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Pop-up模式根据季节、时令、突发事件适时提供新的商业热点。在伦敦西斯罗机场T5,Pop-up在复活节出售手工巧克力,在春季某一时段出售Laduree的限量产品,在夏天提供冷冻酸奶和Havaianas的最新潮品。采用限时销售方式,意味着购买者必须抓住时机,在经过Pop-up商店时下手。买到中意新品的旅客,会因自己拥有别人所不能拥有的东西,而产生荣耀感和。这种充满心理战术的销售模式,影响范围扩大化,提高其市场价值和增加社会关注度。

对于航站楼商业而言,Pop-up模式,有以下三个特征:

连锁效应

Pop-up式商业不仅仅引领潮流,对周边商店也有同样的影响。因为航站楼不仅增加销售收益和针对Pop-up的广告收益,还会带动周边传统商业同类型产品的销售。

许多pop-up商业通常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有助于加强航站楼商业环境之间的凝聚力,他们能够作为相关类别产品的某一个系列或者组成部分,来和谐的展示,比如在化妆品柜台旁边Pop-up出美容体验,能够在相关行业间搭建桥梁,比如Pop-up出某类型食品与饮料一起提供零售优惠,或者在购物空间内创建社交空间。

Pop-up模式极大的改革了航站楼商业现状,创造了意想不到的零售环境,这一创新为购物旅客提升了有价值的体验。“在顾客想到和提出需求之前一步做到,并创造超出他们预期的非凡的购物体验。Pop-up的目标是制造令顾客惊喜的“哇”的神奇效果。

地域特色吸引力

Pop-up店对于新生品牌和成长中的品牌,同样具有开拓性的效果。旧金山国际机场,计划于2015年1月份在T3登机E区开设两家Pop-up零售店,将用来展示一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个性化设计的产品。无论在城市还是机场航站楼内,采用Pop-up的商业模式,都能提升区域的独特性和注入新鲜活力。据旧金山国际机场的商业开发管理部副主任John Reeb表示:机场已经计划选取一些具有当地社区特色产品的小企业合作,游客们在造访旧金山丰富多样的社区时,会发现体现社区文化、象征的产品,出现在机场的Pop-up店内!同时,此举能吸引来熟悉社区文化特征的居民,为了购买本社区特色的商品,选择专门经过机场的Pop-up店购买。在哥本哈根机场,通过Pop-up方式引入成长中的新品牌是必不可少的,它像一个温室一样,培育新的零售方式、测试新品牌的市场接受度和销售能力。

去年,丹麦的美食品牌Lakrids在哥本哈根机场Pop-up了三个月,测试这个产品在国际化商业环境中的潜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三个月后,它从Pop-up店搬到了T2的一个固定商店。Pop-up模式让机场得以了解旅客的需求和业务合作伙伴的能力,当商家具备足够的价值以后,再提供固定空间,此外,当新品牌还没有打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时,为之提供一条快速通向市场的途径。

今年2月份,伦敦西斯罗机场T5开设了以行李传送带为概念模型的Pop-up观念。它允许团队完善其为顾客通过航站楼全程时,提供整体的服务。目前Cath Kidston已经在T5取得了它的固定席位和开设了打折店,结合他们产品线的需求,关于人员配备和产品供应链的随时做出相应调整。

灵活的空间

当然,在有限的Pop-up货架使用期限内,零售商或者品牌的赚钱能力有限,实质上他们的价值往往在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销售盈利,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Pop-up商店带来丰富的体验,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然而,很多机场与他们的客户紧密合作,在航站楼内使用最小的成本和空间,同时短期内的聚集人气大量销售,将相对的销售利润提高到非常可观的地步。征用的空间,有的是使用灵活空间,例如Pop-up一段时间后更换成一次美术展;还有一些则订立非正式的pop-up项目,例如伦敦西斯罗T5没有固定的pop-up空间,但是有4~5个点,经常不定期的出现pop-up。另外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做法是,航站楼内有专门的pop-up空间,它本身最终成为一个兴趣点:常旅客们预测下一个pop-up目标是什么。

固定的Pop-up平台的方式,有助于确保成本最小化。在哥本哈根机场,已经建立起一个即插即用型的解决方案,非常受pop-up欢迎。机场提供一个“现成布展”的位置,零售商们只需要提供相应设备和产品。其它的一切,地板、墙体、照明、插座,都考虑到了。类似的,在旧金山机场,提供即装型单位模块,设置最小启动空间单位和最低启动租金,零售商能租用六个月或者单年。

越来越多的机场意识到,模仿中心商业街的pop-up趋势,是一个机遇。一份北欧pop-up餐厅零售走势的研究表明,旅客期待每一次购买和服务的品质都希望是上上之选。对于这些旅客来说,pop-up的零售增加了新鲜度和相关性的购物体验,不同于下一次造访机场的出人意料的惊喜感受。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公关和宣传的方式,对于巩固机场商业形象有长远的价值。该机场还注意到从中心商业街学习到的经验:如个人购物、在线购物和送货上门。这些概念最近已经开始在西斯罗机场推行,这种变化在机场持续创新上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