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

时间:2022-02-01 12:4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感恩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感恩教育

第1篇

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开展知恩、感恩、报恩等方面的感恩教育内容,使受教育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一、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现状

当今感恩教育在小学中已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当前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小学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感恩”教育。即使某些学校认识到感恩教育,但是也没有把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提升到与智育同等的地位。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小学是人一生发展关键时期,不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更应该加强实施。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加强“感恩”教育的开展。

第一,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感恩”教育让学生切实地懂得珍惜生命、感激万物,从而更易提升道德品质,最终成为一名身心快乐的健康之人。

第二,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改变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品德思想觉悟,进而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小学班主任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知恩”

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开始受到身边每一个人给与的无私恩惠,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社会的提携之恩。如果不知道这些恩情,认为这些恩情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这个人变得冷漠无情,失去整个世界的爱。“知恩”是“感恩”的第一步,小学生是人生第一个求学阶段,正所谓“三岁定八十”,小时候的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奠基作用,因此,我们班主任开展“感恩”教育,首先要学生懂得“知恩”。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班主任可以开展“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自然赐予我”、“感谢社会关爱我”等不同角度的“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能够从父母、老师、同学、自然、社会等方面给与自己的恩惠,懂得这些恩泽来之不易,心存感激之恩。例如,在“感谢父母养育我”的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可以事前邀请有空的家长到学校来。首先,第一个环节是由学生通过PPT向大家展示从小到大,妈妈为她拍摄的一些照片,并且由学生一边展示照片,一边讲述着自己成长的故事。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凝聚着妈妈的无限关爱,伟大的母爱催人泪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母亲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巨大艰辛。第二个环节是“说说名字背后的含义”。不少同学都踊跃地举手,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可见,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美好的祝愿,饱含着他们对孩子浓浓的爱意。第三个环节是亲子互动环节,让同学和家长一起朗诵感人肺腑的诗篇《游子吟》,共同感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一片爱子心切的真情。

在总结环节里,顺理成章地向同学们发出呼吁“第一,多问候、关心我们的父母和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或心情不佳的时候;第二,不对父母和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检查自己是否有帮助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少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好,一定做到。”

2、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报恩”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应从小事做起,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其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行为,也是对善意的回报,对恩德的回馈,例如,每一次下课以后,学会主动帮助教师擦黑板;妈妈做饭很辛苦,流了很多汗,学会主动地递上一条毛巾,给妈妈擦汗;帮爷爷奶奶洗洗脚;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路边有一个小图钉,学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以免其他过路的行人被图钉弄伤,车辆给弄破轮等等。

其次,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报恩”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他们进行一些集体劳动,为学校清除卫生死角,参加社区服务,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等等。

班级开展“感恩”活动还以孝心教育为主线,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落实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本班级特有的活动体系。

第2篇

1、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2、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3、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4、用满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编织诗篇,也表不尽我们对老师节曰的祝贺!

5、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教师节愉快。

6、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7、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8、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9、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曰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

10、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11、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

12、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13、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14、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15、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

16、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树常青。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8、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19、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20、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21、“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荣耀。——值此曰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敬祝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22、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23、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曰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第3篇

“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很多人的呐喊,喊出的应该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应从小让孩子学会感谢、感激和感动。当今社会,孩子得到深爱,却不知感恩,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培养,造成孩子们个性的扭曲和坏习惯的滋生。要知道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孩子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当今社会荣辱观中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创建良好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文明素养。因此,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感恩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一、情——感受体验、感悟恩情

感恩教育并不是直接向孩子传授大道理,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的情感,让他们感受体验并在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过程中领悟恩情。因为幼儿的情感是直观具体的,他们既需要成人的关心呵护,也需要体验成人的爱意和恩情。我们要通过创设感恩的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感化,让幼儿受到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感恩的情感,不断强化对恩情的体悟。如在幼儿园里创设自然角,动物饲养角,引导幼儿通过亲手浇灌、饲养照料,惊喜地发现小动物、小植物不断产生变化和成长,此时他们对自然的情感悄悄萌发了,在感受小动物、小植物的可爱之处,真切体验自己所付出的爱心喜悦。由此,教师借机因势利导,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和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与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照料分不开的,激发起幼儿对父母的哺养之情的感激,自然滋生感恩的情怀,逐渐学会珍惜他人的恩情,尊重他人的感情,心怀感恩去善待周围的人事物。

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让孩子感受到爱:如晨间接待时热情招呼,以抚摸额头、拉拉小手的亲热方式欢迎他们入园。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拥抱他们,分担他们的忧愁,在离园等待时和孩子聊聊天,安慰安慰他们,孩子生病时主动打电话到家里关心,激发班级幼儿对生病孩子的关、爱之情。看到小植物、小动物受伤及生活中遭受着不幸的人,引导幼儿去关心同情他们,在心里产生怜悯和关爱的感情,而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关爱行为,应该引导幼儿不惜吝啬地说声“谢谢”,并在内心心存感激,时时记挂他人的帮助和爱护。我们要在周围的家庭生活中营造对幼辈关心、对朋友友善,对长辈孝顺的充满温情的生活氛围,在孩子的生活中培育感恩教育的沃土,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孩子从小感知体验“孝敬”和“感恩”,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对于幼儿而言,感恩教育中的“情”尤为关键,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催化剂,感恩教育应在幼儿切身体验和感受恩情的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为感恩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动力,并以良好的情感倾向伴随感恩教育而深入。

二、知——了解认识、唤醒意识

幼儿对感恩的认识,产生于感恩的意识。丰富幼儿对感恩的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这就是对感恩的认识和形成感恩的意识。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只有“知之深,爱之切”,应着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他们知道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唤醒感恩的意识,强化对感恩的认知。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接收和施予,成长、成才、成家、立业,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我们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因此施恩与报恩是互相促进,施恩就要报答,才能在困难之时获得别人及时和诚恳的帮助。这是对施恩与报恩关系的认识,也是对感恩更进一步的认识,需要我们慢慢地让幼儿认识的重要内涵。

让幼儿产生感恩认知的方式有多样,听故事、看碟片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教师生动讲解或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交流,能让幼儿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乌鸦反哺”“孔融让梨”“漂母的一饭之恩”“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等,这些小故事不仅使孩子对感恩的认知得到加强,从中受到良好的感恩熏陶,还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善根,产生感恩意识,进一步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感恩认识,获得深刻的感恩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典范,也是幼儿获取感恩认识的有效方式。例如,我班上有个名叫心怡的小朋友,富有爱心,只要看到班上谁东西掉了,就会自觉捡起来;小朋友摔倒了,她会把他扶起……。这时我就会马上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你们看,心怡小朋友多么关心班级,图书架上的书乱了,她会主动整理好;看到玩具掉在地上,她会主动捡起来收放整齐。老师的话刚说完,其他小朋友立刻学着他的样子做起了好事。在心怡小朋友的榜样示范和影响下,班级其他小朋友也自觉地关心班集体,爱心和责任心大大地增强了。通过孩子教育孩子,能让幼儿直接地学习和模仿,形成正确的认识,产生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此外,成人的榜样也是幼儿学习模仿,产生感恩认识的直接范例,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幼儿提供认知和学习的榜样。如教师平时对智障孩子的不尽关爱,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细心地照料他们,并为这些孩子创设表现的机会,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深厚的爱心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让其他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共同献出一颗爱心,不嫌不弃,接纳关心他们,与他们结成好朋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中教师为幼儿树立了爱的榜样,给幼儿提供了直观的认识,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爱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让幼儿识恩、知恩,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认知的良好榜样,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三、行——练习践行,养成习惯

感恩教育最终应让幼儿养成会感恩、会施恩的好习惯,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情知行合一,形成感恩的自觉行为。“行”的实现是感恩教育的标志,孩子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的,光说不做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情知行合一,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真实生活环境中去练习、实践和行动,逐渐形成自觉感恩的行为习惯。

从开展自我服务实践入手,让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为感恩行为储备必备的技能。从小班下学期就开始培养小值日生,帮助分发碗筷、浇灌花草、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利用中、大班每周劳动日,组织幼儿清洗自己桌椅、洗晒玩具,整理学具、用具,自己叠被、穿衣、系鞋带等,让孩子在自我服务中学习承担责任,以培养爱劳动、关心集体的行为。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使用玩具做到“三轻”:轻拿、轻放,轻使用,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爱惜玩具的教育。其次,家园密切配合,大胆放手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体验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艰难。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在外边玩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与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活动与渗透教育相结合的手段,创设教育环境,直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我们抓住节日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主题教育。如“五一”节感谢劳动者的教育,“六一”节感谢成人培养的教育,“九月十日”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十一”国庆节的热爱祖国的教育。并以节日为主题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在“母亲节”开展了“爱妈妈”系列活动,有亲子讲演活动“夸夸我妈妈”,有“母爱颂”现场作画,还有亲子手工活动“花儿朵朵献妈妈”等。在“重阳节”开展了尊敬长辈的系列活动,包括朗诵诗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您真好》、歌舞表演《感恩的心》、亲子互动《我喂爷爷奶奶水果》等感恩教育内容。幼儿在唱、演、诵、画、讲、分享、制作等各项活动中,深深的体验爱、感激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此时的亲情与爱心、感恩与教育得到了升华。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都说:“孩子变懂事了,知道了父母的辛苦,能经常帮助我们做一些家务事,听话了也不会吵着父母要这要那物品。”可见,主题系列活动和渗透教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爱的情感,并使幼儿亲身实践爱心行动,深化了情感体验和认知行为,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感恩行为。

第4篇

一、感恩教育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创设感恩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感受爱与关怀,真情与友善。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或心理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幼儿感受爱与关怀,真情与友善。通过大班《护蛋活动》,真实的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行动的不便、对宝宝爱护,培养对母亲的感恩,孝顺父母,回报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推己及人,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幼儿在认识上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如图书、木偶戏、动画片、录像片、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绘本,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充分发挥经典案例的榜样作用。通过“孔融让梨”等故事,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幼儿的模仿性极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父母、幼儿园的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作为家长,如果平时尊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和行为必定会深深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他们一颗感恩的心。

二、感恩教育以节日活动为契机

利用一些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给幼儿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中秋节小、中、大班幼儿开展《分享食物》活动、端午节《我的粽子最好吃》、重阳节《和爷爷奶奶一起过重阳节》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表达自己的爱心等等。开展感恩社区、我爱祖国、我爱家乡活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感恩教育的实施应家园密切配合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开展《我给小树浇浇水》、在生活小区《捡拾塑料袋》给老年活动中心的老人送去自制的心愿卡,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等公益性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同时,体验劳动与付出的快乐,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加强家园的密切配合。“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看我们怎样去引导,让孩子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对孩子从小用心的去培养,融入到一日生活的点滴中。幼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学会了关爱和分享;学习掌握了生活中的礼仪;培养了其责任感、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对幼儿从小具有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情感态度,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会同步教育的有机整合,促进了教师的文明程度,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水平,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五、感恩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家园、社会互动中,构筑家园、社会多元教育网络,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更加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做人,远远比教会小孩子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更重要。通过亲子活动:《环保时装秀》、《废旧纸盒制作各种各样的车》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密切了亲子关系。通过家长园地、感恩墙、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向家长告知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进程,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感趋向。

作者:杨燕玲 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中社区校园幼儿园

第5篇

一、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感恩”在我国古代文化中通常被渗透到忠、孝、节、义等道德规范中,先秦儒家文化亦如是。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的具体内涵表现为孝为报亲恩、忠为报君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四个方面。一是孝为报亲恩,是指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孝作为儒家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儒家认为,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孝不仅要“养”,还要“敬”,其中,前者是赡养父母的外在表现,后者则是子女对父母对养育之情发自内心的感恩,给父母以精神层面的慰藉。另外,还强调“孝”还要延续到父母死后,如孔子提出“生,事之以礼;死,藏之以礼,祭之以礼”。二是忠为报君恩,是指臣子对君王的虔诚。先秦儒家文化将“忠”、“孝”融为一体,强调“孝”从家庭向社会的普及,从而建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局面,并衍生出“君为臣纲”的道理,认为“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这种将孝道转化为一国的治国之道,能够将君臣转化为亲密的父子,这就很自然地将感恩意识渗透到政治层面,教导臣子应对君王心怀感恩之情。三是节为报夫恩,是指女子对丈夫的服从。古代的男女婚姻提倡三纲五常,其中最显著的表现便是“夫为妻纲”。“一夜夫妻百日恩”,儒家文化认为,对于丈夫在生活中的保护、收容,妻子必须心怀感恩,顺从、敬重丈夫,不能违背丈夫的意念,“夫命不可违”,并应该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责任。另外,“从夫”还代表妻子必须对丈夫忠诚,保持,丈夫死后不侍二夫,甚至殉夫。四是义为报友恩,是指伦理人际关系中的回报。“义”在封建道德准则中被赋予众多层面的意义,如君臣之间、不同阶级人们之间表现的一种道德责任。而对于当今生活在伦理人际关系中的我们来说,最常见的便是家人之间、政治上的归属之间、社会中的朋友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义”更强调对朋友应守信、忠诚、帮助,不见利忘义等。总的来说,先秦儒家文化认为通过一个人的忠、孝、节、义能体现出他的道德修养程度,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表现形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内在本质上来说,这是“感恩”这一教育思想的最佳表现。

二、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不管是我国古代还是现代,感恩思想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一种人性的体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一是感恩教育思想能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个人的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而孝作为感恩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是感恩的实践,仁义忠信都是以孝为本源的。所以只要人人以感恩的心去爱他人,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那么社会就会变得父子有亲,兄弟有爱,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君臣有义,乡里和盟,天下太平。二是感恩教育思想能营造和谐家庭美德。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人民尤其重视家庭的和谐和稳定,感恩作为家庭美德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家庭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感恩思想可以使家庭形成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促使人们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个家庭成员,实现夫妻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互敬互爱。另外,还能使家庭成员在感恩的氛围中学会如何去爱,在思想感情和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让彼此感受到最纯粹的爱,进而中意于对爱的追求,有更大的动力学习爱,表现爱。三是感恩教育思想能创建良好的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社会公德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影响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而感恩教育思想能积极培养社会公民的博爱精神,引导人们以爱己之心爱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蕴含着这种博爱的思想。四是感恩教育思想还能培养公民忠于祖国和人民的深刻感情,倡导将“孝”渗透到政治领域,勇于承担效忠祖国的重则,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而言之,先秦儒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思想,其感恩教育思想本质是应该得到薪火相传的。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合理借鉴感恩文化的精华并对其进行现代化转化,以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三、当今社会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当今社会感恩教育具体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充分发挥三者的合力。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中的情感力量。感恩教育应从根本上做起,使这种思想成为影响人一生的基本准则。这就需要父母具有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观念,并积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时常借助生活叙事引导孩子感恩移情,培养孩子的感激之情。二是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承担起感恩教育的重则。具体应做到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校园感恩文化,如在校园内挂一些感恩的标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增强感恩教育的时效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感恩教育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舆论导向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感恩思想和感恩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上如严格监督大众传媒对正当感恩文化的宣传,增加类似公益广告“妈妈,我为你洗脚”、“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推选等的宣传。

四、结语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营造家庭美德、创建社会公德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当前应该集聚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全面构建积极有效的感恩教育体系。

作者:庄志浩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第6篇

感恩教育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都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修养。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会懂得珍视学校老师教育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珍惜社会和大自然的供养之恩,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值我校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之际,我代表五(1)班全体同学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让我们拥报亲情,感恩父母。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要我们常常关心父母,处处体谅父母,时时孝敬父母。我们感恩父母,就要体会父母的艰辛,尊重父母的劳动,做到不浪费,不乱花钱,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让我们认真学习,感恩老师。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感恩。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每次作业,遇到老师轻轻地问候一声老师好,努力拼搏争取优异的成绩这些就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

三、让我们珍惜友情,感恩同学。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渴望纯真的友情,那么请记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同学交往吧,帮助过我们的,我们不能忘记,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去关爱他们。与同学真诚沟通,才能维系珍贵的同窗友情。

四、让我们帮助他人,感恩社会。

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常说感恩的话,常读感恩的书,积极宣传感恩的美德,用一颗感恩的心,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

五、让我们爱护环境,感恩自然。

第7篇

一个面临破产仍把半杯水慷慨地分给了工人的小业主,最终资产超过了千万英镑的大富翁,是工人感恩的心挽救了他的企业;一个感恩节送货人,使一个小男孩深刻懂得了传播爱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一个离家出走的男孩因为感激面馆老板的一碗面,最后理解了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自我的母亲无私的爱……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传递感恩的种子,懂得惜福和感恩,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懂得感恩,找到自我心灵休憩的家园。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并将它无限放大,透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激情的互动,到达“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爱与爱的传递”的目的,从而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人间万物皆有感恩之心。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落叶对滋养它的大树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有人说,感恩是鞋,穿上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感恩更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不谢的花,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的生命变得五彩斑斓。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个人,只有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体味到生活的幸福与乐趣,学会感恩也就是学会了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才能帮你在逆境中寻求期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得到他人的帮忙和资助,让自我顺利渡过每一个难关,帮忙自我实现心中的理想,成就自我的事业!

感恩的人是一个心里充满快乐的人,他们懂得把别人对自我的恩惠、帮忙,传递给需要的人,在传递“感恩”这个接力棒中,他们同样享受了生活的完美,完美生活是从感恩开始的!

这是一部朴实无华的感恩教育“教科书”。《感恩中国》让人有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不仅仅能结出甘甜的果子,也能传播快乐与期望;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不仅仅能照亮别人前行的路,还能蕴藉自我心海的沧桑……

感恩是一种认同,一种回报,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是人生中的大智慧。感恩能净化心灵,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使人内心变得恬静而柔和……

感恩教育演讲范文【二】

光阴荏苒,岁月从指间悄悄流逝,应对过往的青春,绚丽的梦在心中沉淀,七彩的故事在划过心田,成长留下最清晰的印记。回眸年华的远徉与青春季节的轮回,几多思索,几多感悟,在心间旖旎成一处风景,在岁月的河流中,我慢慢欣赏。这天,在那里我期望能与大家一齐分享我的思考,我的感悟,更期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收获!

用感恩的心生活。

不知何时,耳中充满喧嚣,再也听不到爱的声音;不知何时,双眼被阴霾蒙蔽,在也看不到美丽的景致;不只何时,心中充斥悲愤,感觉不到善良的存在;我像一个受伤的小鸟,心中充满痛楚,却不知怎样疗伤;我像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心中满是绝望,走在漆黑的夜。时间滴答滴答,岁月从耳边走过。哭过,笑过;笑慰着生活的给与,承纳着命运的色彩纷成。经历了年轻的懵懂,收获着成熟的心路里程。不知何时,喧嚣渐渐退去,阴霾悄悄退去,悲愤化为宁静,直到那不经意的一天,我发现一切都不曾改变,改变的是自我的心。时间给我换了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带着感恩的心去聆听,所有的喧嚣退去,爱的声音在心中回响;习惯了爱萦绕的感觉。一切都变成空气,看不到默默爱我的人,听不到幸福在耳边的吟唱,永远持续眺望的姿态,寻找天空中清远的梦。追逐中,我满是辛酸。以为所有的幸福都离我远去。当乘上火车,当熟悉的风景慢慢向身后退去,当站台上熟悉的身影最后化成一个小点……顿时,所有的空气被抽去,我像跃出水面回不到大海的鱼儿,一切挣扎都变成徒劳。那一刻,我明白:爱不曾远去。只是我们习惯占有,习惯了享受,忘记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给我生命的人,那给我温暖给我关怀的人,那爱我胜过爱自我的人。就在那一刻,我学会了用感恩的心去听那爱的声音,去体会那爱的温暖;就在那一刻,我学会了在感谢的同时去给予,去付出,去关心:妈妈,天凉,注意保暖。爸爸,忙碌之余多多休息。奶奶,注意身体。感恩的心带给我一份踏实的幸福,我不会再眺望那水中的花朵。因为,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找到最真的幸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抓住生命的寄托,领悟血脉相承的真谛!

带着感恩的心去观望,所有的阴霾散尽,美丽的景致填满双眼。两年前去特殊学校的经历,永远刻骨铭心。忘不了那天真的面庞,忘不了那憧憬的声音,更忘不了那双美丽却无神的眼睛。当被一个可爱的小盲女拉着手,满是向往的问我:姐姐,天空真的是湛蓝的吗?湛蓝又是什么样貌的时候,我的心被那天真,被那憧憬重重敲击。我的双眼吟满泪水。那一刻,我从心里感激上天给我一个健全的身躯,让我看到五彩的世界。从那时起,我的双眼不再紧盯失去的的现象,心中不知不觉中,心在感恩中沉淀,悲愤散尽,换来宁静。在沉淀中,感谢困难,是困难让我更加有斗志,感谢坎坷,坎坷教会了我坚持,感谢失败,失败带给我成长。每一段曲折的路都让我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在宁静中,感谢身边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感谢我的老师,是你们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到生命中最真最纯的好处。感谢生命带我在这世上体味缤纷,感味生活当耳旁不在喧嚣,当眼睛不在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感谢生活,在时间还没有完全流逝得无影无踪的时候,教会了我用感恩的心去生活。

感恩教育演讲范文【三】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感恩无处不在。我站在那里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感恩。感谢老师们同学们的支持,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父母的生育与培养,也要感谢我自我的付出。因为感谢着这些,我这天便站在那里了。

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忙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

心中有群众,为群众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群众么?

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么?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的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这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忙和鼓励为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第8篇

一、借助网络资源和课本资源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寻找有关感恩的内容,在学生面前展示。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些有关感恩的语句,让聆听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让感恩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教师要积极组组织活动的讲座,可以借助开展故事会的形式,在学生之间开展宣讲感恩活动,让学生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感知,联想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关爱,由内心深处发出诚挚的感恩,自己与故事中的人和事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拳拳的亲情和浓浓的友情。在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利用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情境体验来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感恩的心延续。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知恩,只有知恩,才能图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从中筛选信息,明白对谁感恩,感什么恩。如表现大自然知恩的,通常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重点品读描写“大拐弯”的精彩语段,在一唱三叹的朗读中,体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观,进一步愉悦自己的情感,这些美丽的语段会在幼小的心灵中刻上印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让学生受益终生。如在学习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我喜欢》的时候,第十一自然段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以一个省略号单独成段的特殊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精彩补白,让学生自由言说,补充省略的语段,学生会依据前后的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思维写出丰富的有关自然、社会中事物,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如在学习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刻舟求剑》的时候,让学生补充结尾,可以引出话题,你怎样劝说课文中的这个呆板、不知变通的主人公,学生会畅所欲言、大胆思维,使小学生的感恩品质得以升华。

二、关注成长,体验成长,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积极开展组织关注成长活动。培养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亲历于实践活动是必须的,体验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儿体验,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更谈不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体验,就不会对习得的知识记忆深刻,根本就不可能内化习得的知识,只有体验了知识,才能深刻地感悟知识,最终会形成自我的认识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各自的知识水准也千差万别,有的经过一次体验,马上可以形成经验,有的需要反复体验亲历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由于小学生的稳定性比较差,所以他们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在点点滴滴的亲历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进行体验教育。教师积极开展组织交融开放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和学习的客体知识相互交融的过程,开展体验式学习方式,教师的职责就是将没有生命的、呆板的教科书的内容激活。这就要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生理特点。教科书自身具有的功能特点,利用体验式学习,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以上学生和教科书的特点有机整合,使没有生命的教科书的内容变成开放的学习内容,变成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的体验式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平等交流的氛围,和谐的教学氛围,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彰显体验式学习的乐趣。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首先要理解我们的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基础,对感恩教育的心理期望值。为了使感恩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实施感恩教育前要认真分析教育对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认真分析他们的接受能力。根据以上深刻的分析选择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也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尤其切忌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式和稳固,以及感恩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件长期的教育工程,确实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可能一朝一夕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我们要矢志不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了,一定会取得成绩的。因此,我们要把感恩教育活动融入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贯穿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总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教育学生时时刻刻都别忘了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充分利用大语文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让感恩教育代代相传,绵延永世,让感恩教育成为人世间永恒的话题。只要人人感恩,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只要人人感恩,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美好。

作者:姚瑞奇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中心小学

第9篇

在成绩面前,我们一直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不能只看分数,更应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人。近几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奋发图强,通过不懈努力,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路子,如果说我校取得了一些德育成果,那它肯定源于“感恩教育”这一鲜活的德育载体。现将我校感恩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校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唤醒道德动机,拨动道德情弦,形成道德要求,产生道德行为,内化道德素质。

1、成立“感恩”组织。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三位副校长一位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感恩教育领导小组。由政教处具体负责开展各项工作。

2、营造“感恩”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两栋教学楼前的板报、综合楼过道上的画廊、国旗下讲话、校报《风帆》及校园广播站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步骤,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同时还引导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和讨论。如“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众所周知的古语。全体师生学习讨论,达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从而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制定“感恩方案。政教处制定了全校性的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另外政教处还要求各个年级制定本年级的更具体的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具体的感恩教育活动:

一是重视教师感恩的榜样示范作用。道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一定要为人师表,处处做出表率。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目前*中有不少“三代”同校任教的老师,就是老教师的学生的学生都已经大学毕业在*中参加工作了。身为年轻老师用各种方式感谢曾经是自己的老师这就是一种感恩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每当学校举行“献爱心、助贫困”捐款活动,全校教师都非常积极、踊跃,每次捐款多达10000元。大部分老师都能很认真的钻研教材,细心备课,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懈努力。因为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的老师把我培养成材,我也要把我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学校教师感恩的缩影。

二是要求召开主题班会,学习“八荣八耻”,每一位学生都要写心得体会文章。今年我们学校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师生要接受检验。学校因此还组织各班开展“以为*中争光为荣,以损坏*中名誉为耻”的主题班会。全校学生都要为毕业班的工作服务,因为这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部分,感谢大哥大姐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青年人只有明确荣耻,才能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三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做家务活,说知心话,写感恩家书等形式回报父母。我们学校住校生多,有些学生习惯把衣服和鞋袜周末时带回家让家长清洗,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以来,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要逐渐学会独立生活,这也是对父母的感恩啊。现在再也没有家长反映住校生带衣服回家让父母清洗的事情了。

四是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教师为了教育教学工作辛苦一辈字,学生只要辛苦一阵子自选“八个一”(寄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写一首诗)就可以表达敬师之情。我们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班主任经常和学生呆在一起,值日教师5:50到学校,早上和同学们一起晨练,晚上查完房11点多钟才回家,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的教师相当负责,相当辛劳。为此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对同学们培植感恩意识,学生理应感谢老师陪自己在成长路上走过风风雨雨。

五是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帮扶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道德情感,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事哲学。全县没有一所学校像*中有那么多的住校生,住校生多了,同学之间难免有摩擦,也难免有同学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要求同学间互相理解、宽容和帮助。我们学校把这方面也作为学校感恩教育的突破口。

六是感恩自然赐予,注重学校环境卫生。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保护一棵树一片绿地,目前学校正大规模的进行校园绿化,主干道两边都种了不少树。感恩自然赐予落到实初就是要爱护学校的一花一草。同时学校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保洁意识,灌输“乱扔垃圾就是浪费他人时间,就是谋财害命”的思想。

七是开展吟诵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我们学校的课前歌声已形成特色,现在学校要求每天2次的课前歌声第一首唱《国歌》,第二首唱《感恩的心》。

八是各班每周评选感恩之星。在全县中小学“感恩标兵”评选活动中,我校*、*、*、*、*五位同学被评为“感恩标兵”。

九是全校师生积极为我校贫困同学募捐。同时为镇田胡云珍同学募捐,以帮助她战胜病魔,重新快乐成长。这是病魔无情、人有情,大家互相帮助的表现,但它又何尝不是感恩教育的一部分呢。

二、我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实效

我校自实施“感恩教育”以来,学生晨练队伍更整齐了,学生排队打饭打开水都能自觉排队,早上练字,课前歌声效果更明显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突出,各项活动的组织纪律性都更好了。学校的班风、校风、学风比以前更加浓厚了:

1、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同学、老师早上6:20到教室,晚上上五节晚自习到10:20下课。学生都非常认真复习听讲,因为他们想用最优异的成绩感谢老师,回报学校。其他年级的学生在毕业班同学的影响下也很勤奋,在感恩教育的活动中,学校处处飘满书香气息。

2、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同学明显多了,有的看史书,有的看朦胧诗,有的看工具书……图书流通的速度快,频率高。

3、教师互相听课的风气越来越浓厚,每位年轻教师平均每周听4节课,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好学生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在各项考试中,我们学校的师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三、存在不足之处

1、许多学生在食堂就餐时还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这是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是不懂得感恩的行为。

2、有不少同学乱扔垃圾,导致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打扫卫生。

3、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成绩和习惯都很不好,这也不符合感恩教育的要求。

四、对感恩教育的思考

1、对感恩教育哲学层面的理解。

母亲给了我们自然生命,学校给了我们文化生命。文化生命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感恩母亲与感谢母校一样,学生一定要懂得感恩母校。

2、感恩不是奴化教育、封建教育。在感恩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强调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感恩教育。

(2)重视感恩教育的开放性。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可能有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上。

(3)遵循感恩教育的规律性,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学校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征,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老师要意识到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4)尊重感恩教育的平等性,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5)突出感恩教育的情感性。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育学生以德报德,不能以德报怨。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

五、今后措施

除继续做好以上工作以外,我们今后还打算:

1、把感恩教育活动更加细化,并且落到实处。要引导学生爱惜父母的劳动,珍惜粮食;尊重老师的汗水,认真学习,用成绩回报他们。

2、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把感恩教育活动转化为人生路上一种自觉的行为。

第10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

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

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长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经就会麻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应当的,无须回报的,教师再开展相关的教育,其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3.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父母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很容易效仿父母。一些孩子不知道感恩,根本原因还在于父母。家庭的成长环境时刻传递给孩子无限量的信息,它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往往重视学习成绩的评定,忽视了没有客观评价体系的德育教育。“唯成绩论英雄”成为对学生褒贬的决定因素。这种重学习成绩轻道德人伦的教育方法,是“啃老族”滋生的根源,也是和谐社会中最不和谐、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要学会理解他人

感恩教育要始终抓住达到学生“内省”这条主线,将感恩教育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部分放大,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要我做好”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我要我学好”的高级阶段,促进学生的感恩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经常一起讨论父母和教师的辛苦与劳累、压力与待遇以及最大的人生期望等,让学生感同身受,使学生尊敬父母、老师,主动表达回报父母、老师,使学生心存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缘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与彼此的承诺。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曾经开展过一次活动:让我们来做一回账房先生,这里有一张调查问卷,关于你父母一个月挣多少钱,而你一个月要用多少钱,希望每个学生认真如实地填写让他们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且为自己的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懂得家务就是义务,不要在做家务后向父母索要报酬和奖励。爸爸、妈妈和孩子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参加社会公益植树、打扫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空洞地讲大道理,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让学生懂得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我们要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能获得别人的赞赏,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范咏梅.简论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8(23).

[2]黄艳飞.让学生积极地评价自己[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第11篇

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并不断体验和感悟到在感恩中成长的快乐和收获,在初中阶段学校德育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进而不懂得体贴父母、关心他人、敬畏生命,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做人、做事理念与他们渐行渐远。感恩意识的“稀薄”和流失,使我们的学生缺失上进的动力,精神涣散,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我们学校一直做着艰苦的探索工作――如何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打破瓶颈、走上新路?如何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打动学生的心灵?

我们沿着“细、小、实”和“三贴近”的角度发散思维,经过反复论证,选择了感恩教育做为了今年的德育教育专题。

这次教育,旨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努力,生成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感谢父母,感谢同学,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给自己创造成长环境的社会,感谢给自己提供生存空间的大自然,因为心存感念而善待一切并衍生责任感,因为心有感动而迸发上进的动力,催促学生改变不良行为,从而建构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心理基础,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感恩教育考察 为达成教师、家长、学生的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为具体的行动提供指南,学校在启动之初,做了一次大规模的感恩教育考察,精心设计了两份试卷,一份给家长,以此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感恩现状,了解新时期家长心理需求和对子女的感恩诉求;一份给学生,直接和学生来一场感恩对话,“请算算你父母每月的收入和支出,算算你过去的一生用了父母多少钱?”….感恩教育由此拉开序幕。

感恩信大赛 为使感恩的理念进一步内化,学校举行了全校性的征集感恩信的比赛,要求学生给自己最想感激的人写一封感恩信,并要求交给对方阅读。很多感恩信是写给父母的,家长和子女第一次在信中坦诚交流,亲情流淌,感人至深。

感恩作业 在各种舆论准备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细节入手,精心设计了系列感恩作业向学生隆重推出:

一、每天对父母说一句温馨的话;

二、每天做一次自我反思:“今天我最感激谁?”“今天我有无给别人添麻烦?”在此基础上,每个星期写一个感恩日记;

三、每天理解并熟记一条道德格言;

四、每月向你最感激的人送上一个特别的“礼物”,如为父母洗一次脚、剪指甲,制作贺卡等;

五、每月主动和家长或老师做一次情感交流;

六、每学期做一次“家庭小主人”或“班主任小助手”;

……

一道道亲情化、个性化的常规性感恩作业推出后,家长和老师协同督促并组成考评小组,学校每月进行总结表彰。感恩作业是我校对学生布置的一道特色作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在学校行为的层面下,各班感恩教育如火如荼,形式多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德育风景线。

第12篇

高职院校一般的学习周期为三年,其中在最后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学生是在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培训,主要由实习单位来完成教学培养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可想而知这两年的教学安排是非常紧密的。学生不仅要修完基础理论课、实训课、操作课,还要完成语文、政治、英语、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此外还有艺术修养和人文通识类等选修课程的任务。要准备国家英语、计算机、各工种技术等级的考试;再加上不少学生还得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活动、社团活动;有的还得准备专升本的考试等等,各种学习、活动和考试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虽说高职院校也都设有德育教育的课程,但课时本就不多,而具体到感恩教育的更是少得可怜,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把感恩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的课程中去。在对南京的10所高职院校辅导员调查问卷的研究发现:70%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认为本校用于感恩教育课时较少、50%的辅导员认为学院的重视力度和营造的教育氛围不够。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若想使感恩教育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遵循其基本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作为保证。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在南京10所高职院校中,虽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都有涉及,但近六成的院校感恩教育在日常道德修养教育中感恩教育所占的比例不足30%,三成的学校甚至不足10%。一般来说,要使学生真正了解感恩的意蕴,并在内心接受,进而体现在行动上,这一系列的教育指导过程不应少于16课时。从调研结果看,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无法满足这一基本的课时要求,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开展情况不理想的最主要问题。

二、感恩对象定位狭隘

调查显示在现阶段的感恩教育实施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仅仅或多将感恩的对象定位成自己的父母而往往忽略了其他的亲人、老师、朋友,而对于抽象的自然、生命、资源、环境等事物基本的尊重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感恩之心就更无从谈起了。在以往的高职感恩教育中,受教育的回馈主体多是受教育者的父母,对于实施者来说这是最可行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形式,因为这种最初感恩对象的定位局限,让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对父母的回报理所应当而对他人乃至社会的回报依旧显得漠不关心。这种在教育最初对象界定上的狭隘性会使后续教育的延展性受到限制。在笔者所做的学生问卷调查中选择和曾经的老师保持密切联系的同学只有37%,而在这37%中有40%仅仅是出于礼貌性的节日问候。而对于陪伴自己成长的母校88%同学表示即便将来有能力对母校的回馈也要看情况而定,在他们的惯性思维里学校、老师所给予他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单方面投入,这种投入是种固定性、周期性的投入,一旦学业完成了这种投入就结束了,他们没有必要对此做出回应由于这种认知偏见他们忽略了在这种教育中需要互动的情感反馈,把老师、学校甚至于同学都当作成长过程阶段性的产物,而对于回馈社会这种理想性期望就显得更加遥远。从学生问卷中可以发现即便是到了相对时间较宽裕的寒暑假参加过社会服务的同学也不到33%,参与的目的也仅仅是因为学校的硬性规定或是两三好友打发时间的选择。这种感恩对象定位的局限性的后续效应是现代不少90后学生人际关系疏远、社交圈过小、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的出现的诱因。其实感恩的对象非常广泛,感恩教育的作用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更要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

三、感恩教育的方式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感恩教育方式还是沿袭了我国思政教育的传统,以课堂单向传授形式为主,过分依赖教师的灌输和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双向交流。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将感恩的意识植进受教者的心灵,而不是讲授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宜采取情境教育的方式。但实际情形更多的还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就把教育者和受教者平等的双向交流变成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笔者调查发现80%高职院校采用的感恩教育方式仍以思政课和主题班会居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说教色彩浓重,缺乏实质性的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注重技能型学习,单一的说教灌输往往事倍功半。有的院校也开始注意了这一问题,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以外,也开展了一些情境教育的形式,包括观看相关视频、分组讨论交流,组织义工、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但在这其中教育者往往把感恩教育片面机械地等同于各式的学生活动,缺乏实效性、长期性。如有的学校组织大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磕一个头、去一次福利院等等。教育者只注重形式,却忽略了感恩教育中最关键的精神内涵,学生往往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做这些事情,使活动无法收到设想的成效。其实这一问题仍与高职院校对于感恩教育的忽视有关,因为不能真正理解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开设了一些这方面的课程也不会从其本身规律出发来设置教学方式,容易造成简单化的倾向。这一现象不唯高职院校独有,许多普通本科高校也存在这一问题。其实感恩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品德教育,它应该涵盖了生活性、体验性、丰富性、情感性、多样性的特征,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挖掘、不断发现、不断启发的过程。

四、感恩教育的观念和内容落后

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内容也存在不小的问题。感恩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树立、一种人格的塑造和一种品质的培养。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感恩教育的认识或者说开展感恩教育的原因是想靠它来“堵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是一种补救性的、头痛医头的短视行为。这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关于感恩教育的理念已经落后于社会的要求。罗海鸥认为“我国大学德育目标比较抽象、模糊,忽视基本品德素质培养,与学生实际脱节,德育内容漫无边际,存在‘远、大、虚、旧、偏’的弊端”,这一论断在感恩教育上也同样适用。感恩教育目标不明所带来的不仅是学生无所适从,就是许多普通教育者也会产生困惑,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这一现象在笔者的辅导员调查中有明显体现,72%的教育者感到感恩教育的理念很好,实施却比较困难。感恩教育的目标制约着感恩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调整着感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多个方面。在研究调查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感恩缺失已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研究中常出现的坐享其成、对父母不敬不孝,而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性格的缺陷。这种缺陷具体表现为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经常抱怨社会不公,思考问题片面极端;随意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缺乏对自然及周遭环境基本的尊重。同样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近50%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78%的学都将不满意原因归结于家人、学校、社会却忽略了自身实际努力的情况,感恩之心的缺乏滋生了惰性和依赖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仅仅停留在感恩上的内容大多局限于孝心、公德心的塑造与培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成了学校感恩教育常见的主题,而忽视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关注,自立教育、关心教育、责任教育、理想信仰教育等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五、感恩效果的反馈不佳

对南京10所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0%的教育者认为自己的感恩教育实施的效果仅仅只有一定的触动启发作用,对学生感恩行动的实际转化效果不明,30%的教育者甚至没有得到教育效果的反馈,在他们看来学生仅仅将这几课时的“感恩教育课”当作了和其他选修课一样可有可无的兴趣课。这种缺乏情感体验、意志考验和行为表现的感恩教育注定是脱离实际的道德说教,只能是纸上谈兵,隔岸观火,缺乏针对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职感恩教育虽然有所展开,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由于教育的课时、内容、形式的局限,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反馈与互动较少,从基本的认知层次的认可到情感层次的转化再到最后实践层次的行动,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常常停留在最初的教育层次,完整体系的割裂使学生的教育效果仍然停留在被动的认知阶段。其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这无疑是感恩教育中的短期行为,没有把感恩教育活动系统化、序列化并纳入学校长远的教学规划,势必使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削弱了感恩教育在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过程中的实效性。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72%的高职学生曾接受过感恩教育,但只有40%的学生认为教育效果一般,对自己有所触动,1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行为习惯会有所改变,而其他近5成的学生对自己所接受过的感恩教育内容和形式都不太清楚。可见感恩教育在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育者眼中都成了德育教育中弃之可惜,用之无意的鸡肋。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