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

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

时间:2023-09-07 17:4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

第1篇

1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

1.1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认识学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课堂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侧重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技巧方法等传授,不断灌输思想是:医疗事故要为“零”;却轻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即使学校里也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但师生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比如学生就十分重视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师等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2.2加强法制教育,学生熟悉各项医药法律法规我国现有多部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大量的卫生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技术性规范,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加强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法律教育,可采取多种途径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各项医药法规,从而逐步增强高职医药专业学生的法制观念,恪守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2.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提升医药职业道德意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生活阅历浅,他们思考问题不全面。高职医药院校要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去医院、医药公司、医药物流企业、制药厂等医药相关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向工作在医药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学习;也可在假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如用所学的医药知识进行医疗服务、或参加下乡医药知识宣教活动,义务为农民提供医药知识咨询,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逐步走向成熟,提升学生自身的医药职业道德水平。

作者:陈祎凡单位: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

第2篇

 

一、我国职业药师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药事业不断发展,新疾病和新诊断方法的不断出现,以及为老百姓提供准确、安全和合理药品的需求,在这样的新环境和新形势下对执业药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执业药师的发展和执业药师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提供了平台。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按照中西药并重、健康安全、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原则,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费的高质量服务。

 

二、我国职业药师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是目前仍然没有针对执业药师出台法律。因此,在扩大职业药师队伍、提高职业药师队伍质量、明确执业药师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在法律法规方面,则需要国家来制定相关的执业药师法,用法律的方式来明确执业药师的地位和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高校学生对职业药师的认识

 

在我国这样执业药师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了解临床药学学生对临床药师的了解程度,针对我院2013级和2014级临床药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5份,学生生源地包括吉林、河南、河北、湖北等10多个省市。

 

同时针对两个年级的问题:

 

1.你现在的专业是自己选择的吗?

 

A.不是,被调剂占到25份

 

B.是,很喜欢占到12份

 

C.是,但不是第一志愿占到38份

 

2.在学习临床药学专业之前,对专业是否了解?

 

A.非常了解占到12份

 

B.不了解占到42份

 

C.了解不多占到21份

 

3.在实际生活中,你所知道的临床药师在医院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A.没有在医院见到过临床药师占10份

 

B.临床药师在国内名存实亡占15份

 

C.存在感低,前景不好占16份

 

D.临床药师地位有待提高占14份

 

E.没有地位,专业技能低占20份

 

针对13级的问题:

 

参加实习对自己之后的专业学习是否有帮助?实习前后对临床药师的认识是否有所改变?

 

A.参加实习了,有帮助,但帮助不是很大占28份

 

B.参加实习了,有一定帮助占27份

 

C.参加实习了,但没有帮助占3份

 

D.没参加实习占17份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对于学习临床药学专业的兴趣不高,同时在临床药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临床药学专业现状、未来发展等专业情况都不是十分了解。在问到“你认为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品使用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时,有24名同学表示不清楚,其他同学均认为临床药师在知道患者用药方面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体制不完善,导致临床药师在临床方面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在药房负责发放药品,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在问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临床药师在医院是一个什么角色”时,学生均表示“没有在医院见到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在国内名存实亡”“存在感低,前景不好”“临床药师地位有待提高”“没有地位,专业技能低”“缺口大”。在问到针对13级学生“参加实习对自己之后的专业学习是否有帮助?实习前后对临床药师的认识是否有所改变?”时,从调查结果中就可以看出,表示参加实习但实际帮助不大和参加实习并有一定帮助的人占大多数。认为有帮助的学生表示在参加实习后,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执业药师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也通过实习意识到临床药师发展任重而道远;认为没有帮助的学生表示在参加实习后,少了对工作岗位的期待,并且仅仅是较以前能多了解一些工作内容;仅有20%的学生暂时没有参加实习。另外,在问到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时,8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当问到临床药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时,学生普遍只能意识到应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多与病人沟通,少数学生能够意识到临床药师是“能掌控患者生活幸福感”的重要角色,要以人为本,不能为牟利而让患者大量使用非必须药物。临床药学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全面培养刻不容缓。

 

尽管我国很多医疗机构开展了“直接面向病人”的临床药学服务,并在新医改中也有相关政策支持,但由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的还是远远不够的。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临床药学学生的培养同样也需要重视国家和学校的重视。临床药学的学生应立足于服务人民,服务临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篇

无心插柳柳成荫

成立于1996年的太和广告,进入医药行业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机缘巧合。谈及这点,总经理黄诚在电话中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当初的选择既不是另辟蹊径也不是剑走偏锋。十几年前,中国的广告业整体起步不久,医药广告市场混乱,(上海的药品)广告审批相对比较严格,许多广告公司惧怕竹篮打水一场空,根本不敢也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

经朋友介绍,太和广告偶然做的一个医药广告却很成功,黄诚便是在这种意外的成功中找到了公司业务的突破口,就像一株渴望成长的幼苗,获得了一缕阳光之后成长迅速。13年的不懈努力和进取,太和广告终于成长为业界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谈到这里,黄诚向《广告主》记者谦虚地表示,是最初的那些客户给了太和广告以信任和机会,这些年来,太和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公司近年服务过的主要客户有桂林三金药业、云南白药、广州药业、中新药业、吴中医药、中亚药业以及步长、康恩贝等,这是一张多么漂亮的成绩单!

谈起经营理念,黄诚坦率地说,自己曾经是为了生计做广告,后来是为了爱好做广告,现在是为了客户、为了患者做广告。关于医药行业广告的现状,他很高兴地看到这些年的变化,整个行业更加规范,从药品的审批机制、到广告宣传用语的规定,都使医药广告行业向着规范化的健康轨道迅速发展着。

不用明星一样红

充斥荧屏的医药和保健品广告中,随处可见各类明星,似乎除了请明星代言之外就别无它法。对此现象,作为业内专家的黄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医药广告当然可以使用明星,但明星代言绝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其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明星用不用得起?因为一般长期的广告宣传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明星代言的费用一般不菲,企业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承受这么大的营销支出。其次,明星怎么用?明星的形象和定位是否与企业宣传的药品相符,喜爱该明星的观众是否与药品的潜在消费群高度一致。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由药品广告自身的独特性所决定的。药品毕竟不同于其他消费品,最关键的还是功效,做功效要大于做品牌。花大量资金请明星代言,但药品功效不行、承诺不准,消费者(患者)照样不会买账,或者因为花巨资请明星拍广告而忽略药品本身质量和疗效的研发,更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只要定位精准,诉求明确,不用明星一样可以做火产品。例如在“三金片”整体市场推广中,并未应用到任何名人,太和广告针对其药效本身的定位,制定了短小准确的广告标题和“箭头”的icom式表现,产品的知名度一样打响,并且长期盘踞在该科室品类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上。

坚守原则路更宽

医药行业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策划还有着与其他行业(如快消品等)显著的不同之处,其诉求对象是对健康有特别要求的患者,相比普通消费者,他们的需求更强烈也更明确。受众目标不同,广告和营销的策略当然不同。太和广告定位于“为健康产业客户提供市场传播的全面策划服务”,协助企业达成品牌价值、行销市场的综合提升。

自2002年起,太和广告开始为处方药提供专业的学术策划与推广服务,即如何让临床医生首先了解产品、认同产品,以及增加处方量。他们始终在研究如何在相对一致的产品核心基础上,在不同阶段推广传播产品的概念。但是所有的工作中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这也是黄诚在采访别跟记者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遵守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个做人的道德界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为了利益而做目光短浅、自毁前程的虚假广告。曾经有企业找上门来请太和广告宣传“使用XX产品就可根治牛皮癣”,被他拒绝了。因为一旦这样做了,不但坑害了充满信任、急需治疗的患者,同时也是对公司自身利益和品牌的损害。

第4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

一、背景

医药行业维系国计民生,是培养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效益快速增长。此外,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政策持续给力。2011年3月1日,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正式施行,该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使企业生产越来越科学规范。2011年5月商务部制定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除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外,还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医药工业也正面临着由原料药生产到制剂生产的产业性结构调整。随着行业快速集聚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首要因素,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来保证。

浙江省是医药大省,近几年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渐进提升的局面,医药经济总量长期居全国前五位。杭州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杭州市“新药港”建设领导小组,落实有关鼓励新药港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新药港”建设。根据《杭州市新药港企业备案试行办法》,到2011年底,共有8批136家医药生产企业成为杭州“新药港”成员。此外,杭州市药品经营企业发展迅猛,药品经营企业已由2002年底的846家激增至2011年底的3400多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据调研资料显示,浙江医药企业对一线生产操作、经营人员需求缺口在万人以上,为本专业培养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浙江省中职学校示范专业、技工院校品牌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的定位为: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以服务医药企业为宗旨,培养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快速集聚相适应,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等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设想

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为重点,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基于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群,构建以任务为驱动、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药物制剂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新突破。

三、“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药物制剂专业积极汲取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根据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实训与车间三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四个技能方向的教学中。

两平台

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抓住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点,找准校企结合点,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企业派专家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完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派驻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教学;利用企业平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安排专业带头人到企业挂职,组织教师带课题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以诚信和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企业的文化和制度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校企双重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服务观和责任感,达到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合一。

三结合

(1)教师与师傅相结合: 教师作为指引者在学校中完成教学以外,还要深入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完成教学-调查-反思-再教学的循环教育。通过每学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药企业实践锻炼,真正参与企业工作,实现教师向技师身份的转变。这不仅可以达到充电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带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2)学生与员工相结合: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将校内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委派人员指导实习,对学生实习提出阶段性考评意见。(3)实训室与车间相结合:在校期间主要的实践场所是实训室,学生的角色是模拟企业员工。任务小组成员结合生产任务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定期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带学生去企业车间体验生产,使我们的教学实践内容更加切合企业的需求,真正体现学生的在校实践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

四方向

依据就业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认真梳理课程体系,围绕四大技能方向,即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完成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1.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并可以随着企业技术发展而动态调整,实现了专业培养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企业用人需求。针对工作过程,并结合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特点,明确建设思路如图1。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课程体系架构

根据浙江地区医药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相关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定课程体系架构,构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化课程+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架构

五、小结

多年来,药物制剂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已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但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及技术进步,现有课程体系已呈现课程结构与工作岗位吻合度不够、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不够紧密等弊端,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种。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使培养学生较好的适应固体制剂生产、液体制剂生产、半固体和其他制剂生产、药物常规理化检测、药品推介、药品验收、药品陈列、中药鉴别、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 涂清林. 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 [J].职业技术教育,2001,6:22-25.

第5篇

关键词:就业 岗位需求 医药市场营销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54-01

药剂专业(营销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面向药品经营贺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的采购、储存、物流管理、销售和咨询等工作。[1]根据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显示,就业主要集中在连锁药店营业员岗位上,此外还有OTC代表和医药代表岗位。通过对连锁药店和医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调研,发现用人企业因本专业毕业生到岗后,不熟悉岗位工作要领和企业文化,不能尽快的为顾客和企业服务而感到甚为失望,为学生毕业后尚需进行大量的企业培训付出的成本而大为头痛,同时毕业生进入岗位后,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自身也深感困惑,不能体现就业优势,不知道努力方向在哪里。

这些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教材严重滞后。目前,药剂专业使用的《医药商品营销》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来自于商贸类专业的实例,医药营销实例较少且大多已经过时,部分药品名称和术语已被更新。这样的教材已不符合现代医药市场营销的理念和各类药品标准。原因二是教学模式陈旧。该课程的教学仍以学科课程体系的讲授形式为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有效发展。原因三是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单元测验和期终考试仍旧是一张试卷定乾坤,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为满足社会需求造就合格的“职业人”。[2]针对这种现状和成因,急需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医药销售企业提供熟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药剂专业的主干课程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应进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实践。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根本目的是实现课程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人的发展的协调,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3]相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课程而言,近年来药物制剂课程作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了三轮的课程改革,已由传统的讲授型课程转变为以操作技能型为主的课程。建立配备高规格的药品生产实训基地,编制配套的实训教材,变课堂上讲理论为学生实训操作设备的教学模式,遵循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受训者找不到工作,让受训者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职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4]通过对医药销售企业和本专业学生的调查以及借鉴相近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果发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上岗不适应,企业招聘不满意的现状,必须对本专业进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载体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第一,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的转变。本专业的专任专业教师50%来自于医药企业,50%直接由大学营销专业毕业直接任教。需要课程教师要积极面对学生就业和岗位的需求,真正从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角度出发,传授实用的内容,讲有用的课。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医药销售工作经历,不易从岗位需求角度出发,应加强企业实践、交流和引导。让任课教师深入医药销售企业,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和毕业生共同探讨岗位的需求。本专业要充分利用部分教师来自于医药销售企业一线的岗位优势,通过交流影响和带动本课程任课教师进行观念转变。

第二,实践性课程内容的建立,校本教材的编写。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多年来一直沿袭的学科性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教材大多书描述的还是商业营销的内容,其中针对医药行业营销的特点和实例引用过少,不具有代表性和实战型。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培养目标明细化,使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到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围绕从事具体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职业道德等,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整体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制定出各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好具体的项目方案,并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资料。[5]应针对药剂专业的就业岗位而制定出具体的实战课程内容。其中包括岗位的职责;售药服务的内容、步骤和技巧;医药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引用实例编写校本教材,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三,教学模式改革。医药商品营销课程要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将教学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与职业技能证书考评相结合,从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出发,构建并实施“体验式”课程模式,完善学校的模拟药房和商务谈判室,建立教学文件和资源,将学生直接置身于未来工作岗位环境中,变学生“厌学”的现状为学生“乐学”,变教师“厌教”为“乐教”。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有用,对学生就业有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用。”“有用的东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真正学起来了,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按照“体验式”课程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体验、感悟、内化、践行一体化,运用启发、互动、角色扮演、模拟售药、辩论、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体验。

第四,学生课业的评价方式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客观,综合考察,确保评价的科学性。由原来笔上营销的一张试卷定乾坤,变为实践的过程性评价。体现帮助学生成长的考核目的;考用结合,即学生考的内容也是学生的实际应用。从岗位操作出发,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了解服务质量的优劣是来自于服务态度和服务过程等综合因素的评价。树立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针对不同岗位建立学生职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估。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载体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实践中,转变了教师队伍的教学观念,建立了实践性课程内容,编写了实用、有效的校本教材,完善学校的模拟药房和商务谈判室,采用了体验式课程模式,形成了学生课业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经过了初步的尝试,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生就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了,医药销售企业毕业生满意度提高了,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第6篇

关键词: CDIO模式 药学专业 校企合作

我国的医药科技和制药工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高等药学专业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国内的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依然不能够适应整个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1]。药学专业具有很强的运用性、实践性、技术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操作的技巧。当代的药学专业教育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的人才为主。目前,一些高校存在在药学专业的办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仅仅注重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从各个课程学到的知识是不连贯的、互相割裂的,或时有重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没有办法满足社会和医药企业的需求。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我们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学校为宗旨,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探索与研究模式。

1.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建立高素质的课程体系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经过研究探索,创立的教育理念,是目前兴起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过程,目的是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还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和人际团队协作能力[2-4]。

目前,许多高校在药学教学中都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的教学方案,培养模式分割度高,致使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不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应用CDIO教育理念构建一个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药学教学模式,秉承学以致用的最基本的原则,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理念进行药学专业教学,从而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相互脱离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及人际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进而更好地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5-6]。

2.加强校企之间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加强与医药企业的接触。广泛征求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对药学专业的建议,与医药企业相互共同探讨、学习、研究,共同商议制定共同制定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便于培养出更加符合地方制药企业需求的人才[6]。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准确地自我定位,使之一毕业就能马上高效投入工作岗位,为以后从事专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有的师资队伍里多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的教师,针对药学专业这样一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科,所培养出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本领有限。因此,我们需要聘请医药行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使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鼓励学校专职教师深入制药企业,在实践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

4.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根据药学专业具体岗位对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施以研发和生产等实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增加实践教学在总学时数的比例。二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组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加强与当地制药企业的接触,积极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开展广泛实践教学。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和实习,将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对药品从生产、检验到使用等每个实际工作环节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增加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从而为毕业之后从事相关的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国的制药企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长期面临如何培养出符合企需求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课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进步,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丰富扎实、实践能力强劲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医药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红梅.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183-186.

[2]顿毅杰.CDIO模式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时空,2010,3:132-133.

[3]朱张青,赵佳宝.以学科渗透思想建设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实验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4-45.

[4]张璇,李彤.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155-157.

[5]王英姿,倪健.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医教育ECM,2013,32(4):10-13.

[6]刘娥.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6):199.

第7篇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是为社会的岗位需求服务。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可以体现出做人的道理。作为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1],其次才是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是个体安身立本、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可见教会学生做人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即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而中职教育必须先抓道德教育,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其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说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卫生行业技能型人才,在整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医学道德教育。

二、 医学道德的实践性

(一) 医学道德概述

"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人的品行和行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内取消性规范(即良心),又可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主要的是"动之以性",最后后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2]

中职卫校培育合格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时,必需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强化医学道德教育。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道德信念和特殊道德行为;是以医学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为根本目的,体现出医学道德的实践性特点。

(二)医学道德实践性要求

医学道德实践的目的是把所学的医学伦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并将医学道德内化成品质外化成行为。

三、 医学道德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道德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知行脱节严重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为了要判明人们的真正见解是怎样的,与其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在医道德实践中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知行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对医学道德理论知识能侃侃而谈,但常现说得好听,行为做得难看或说做相反,甚至出现"学优品劣"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医学道德不能内化为己用,不能外化为良好品行行为。以至于出现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成风、缺乏诚信、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团队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纪律性差等思想与行为。

2、学生缺乏积极性,实践参与度低

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亦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实践内容陈旧而空泛、无吸引力,活动形式老土呆板、无活力,实践无刚性要求,评价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合理,学校重智轻德等。

3、医学道德实践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常规的道德教育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强化不同的医学道德教育实践。部分中职学校重专业轻德育,常随意指派某一老师或某一部门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被指派常是一些能力不强,形象不好,素质不高的教师。致使德育实践结果不理想。医药行业的医学道德教育,渗及到医学伦理、医药法律、职业道德等,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胜任的。

4、学校、家庭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3]

部分中职卫校存在着教书不育人,对医学道德实践认识不清,如实践目的不切实际,内容缺乏时代性,方法过于单一化,评价体系不科学合理、不规范等。误认为中要懂理论,就必定会做出相应行为。常听说"某高校高材生轻生","高智商犯罪分子","某医生收红包"等报道,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反击事例。中职卫校培养的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医务一线技能人才,在教育中决不能忽视、轻视医学道德的教育,更不能对其实践性掉以轻心。学子们中有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才能具备名副其实的良好医学道德。

5、医学道德实践时间、经费、场所不足

某些学校奖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花大量时间于专业课学习上,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医学道德实践时间安排不足,经费不够,活动场所难寻。

6、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医学道德实践

通过理论学习与在校实训、实训基地见习、实习的实践,学生的医学道德都表现较好,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抵制不了利益诱惑,会做出违背医学道德的不良行为。

7、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中职卫校对德育实践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如"以智论德"、"数字量化"、"重结果轻过程"等片面化、简单化,以至于把医学道德实践搞成短期培训、纯学科型简单活动,只重量化、搞形式化"作秀"行为出现。

四、 应对策略探讨

当代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专业都需实行不同的医学道德,好比"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体现出医学道德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医学道德应从生活中实践,从社会中实践。现归纳了一些强化实践的应对策略,以供共同探讨。

1、医学道德教育目的要更新

道德教育知性化教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因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概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实践性是医学道德教育的根本特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道德,深化医学道德行为,避免知行脱节,为我国卫生行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第8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此,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在国内首创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全面考核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2010、2011年长沙市技能抽查相继启动了中药、药剂专业,内容主要涉及中药辨认与处方调配技能及西药药理知识与药品分类陈列技能, 而这些抽查内容与药学行业对生产、经营、使用人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为使职业教育更有效服务于本省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对我省的药学专业技能抽查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以达到科学性、通用性、发展性的要求【1】。

二、研究目标

探索创建具有本省特色、切合行业实际需求的药学专业职业技能抽查考核方案,促进湖南职业院校加强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药学专业建设。

三、研究方案

1.湖南药学行业技能需求调研:首先以电话访谈的方式对省内药学单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广泛调研,然后代表性地选取一些医院药剂科、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医药经营公司、制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采取上门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省药学行业职业岗位及相应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 提炼当前药学行业人才及专业技能需求。

2.检索、分析国内药学技能考核标准:通过Baidu、Google搜索、进入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网站等方式,查找国内当前药学工种的职业标准、考核大纲及国内医药行业技能竞赛方案、考核标准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3.拟定、完善药学专业技能抽查方案:在调研本省各职业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单位的基础上,结合本省药学行业需求,参照药学各工种技能考核标准,初步拟定药学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方案。邀请行业专家、各职业院校药学骨干教师召开讨论会, 汇总讨论意见,对药学专业技能抽查方案进行完善。

在长沙市卫生职业学院药学专业,以2010级中职药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技能抽查考核,收集反馈信息,根据试行的实际效果对抽查方案进行修正并进一步论证。

四、研究结果

1.当前湖南药学行业人才及技能需求:

药品生产企业:企业希望在生产岗位的员工比较稳定性,但更渴求专业技能较高、职业道德强、吃苦耐劳的人才。技能需求是能正确分析制剂处方、解析生产工艺,能科学控制制剂质量关键操作、规范检测药品质量。随着国家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逐步实施,对大中专层次药学人才需求将日益增加。

社会药房:人才缺口最大,急需药学专业毕业生,对药学服务(问病荐药、用药指导、 药品咨询)技能及沟通技能需求强烈。

医院药房:不仅对人才学历、专业要求较高,而且对处方审核、用药指导、用药咨询技能需求较高。但乡镇级医疗机构对大专层次药学人才需求较大。

医院制剂室:有一定的人才需求,但对技能要求高,希望能科学设计处方、生产工艺,正确进行质量控制以生产出合格的制剂,能科学检测药品质量。

医药公司:对人才学历、专业要求相对偏低,但对药品质管、药品销售的技能需求较强,强调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随着国家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提升,对大中专层次药学人才需求将逐步增加。

2.国内药学技能考核要求:

国内当前药学工种技能鉴定及各种药学技能竞赛项目主要集中于医药商品购销、药品检验、药物制剂三大方面。

具体考核项目如下:医药商品购销技能包括介绍药品、问病荐药、调配处方、指导用药、药品分类陈列、药品验收与养护项目。药品检验技能包括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药物物理常数的测定、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仪器分析、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查、药物含量的化学测定、药品生物测定项目。药物制剂技能包括配制溶液、称量、过滤、蒸馏、蒸发、干燥、粉碎、混合等原料处理操作及制备液体、固体、半固体制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价项目。

3.药学专业技能抽查方案确定:

本课题组根据各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影响力,综合考虑地区特点,选取了湖南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搜索方式,进入各校主页查找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介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各校的表达方式存在一些差异,但药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大体一致,即培养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分析和使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进一步调查显示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其中在社会药房从事销售、质管岗位居多,其次是医药公司的销售、仓储、质管岗位和制药企业的生产、销售、检验岗位,也有部分在医院药剂科的调配、仓储、制剂、质检岗位。

综合每种岗位的技能要求,将我省药学专业技能抽查项目提炼为五大方面:处方调配及用药指导;药品介绍、推荐;药品分类陈列、验收养护;药物剂型制备和质控;药品检验。在这五大技能中,前三种比较好考核,有较成熟的参考标准。而药物剂型制备和质控的核心技能较多,涉及相关知识点也多,且受设施、设备的限制,只能选择简单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栓剂)考核经典操作。药品检验的核心技能也很多,而且每一项技能中的子项目也多,比如药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熔点、PH值等,具体抽查项目比较难确定【2】。专家讨论会认为抽查项目一方面要贴近该项目在各药学行业单位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比如对检测仪器的要求不能太高。因此像药品生物测定这种对设施环境要求较高的项目首先被剔除了,而药物含量化学测定的经典方法滴定法、仪器分析法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因应用广、易实施被推为首选。考虑近年来国家对医院制剂和经营企业药品质量风险日益重视以及毒胶囊、中药农药残留事件在公众引起的恐慌,一些简单的药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如相对密度)、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查(如固体制剂的崩解)等项目以及药物的杂质检查也被提出列入抽查方案。

五、结论与思考

1. 技能抽查研究与药学专业建设的内在关系:

技能抽查研究促使我们反思学院药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缺陷、反思我们培养的人才的实用性问题。在某一方面技能的缺陷,促使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如在专业课程内容中注意引入生产实际品种、临床真实病例和调剂常见处方;并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药学综合技能等校本教材建设。通过引入“双师型”教师、引进生产一线能工巧匠担任实训专职或兼职教师、建立定期下企业培训制度等措施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实践技能。 在校内专业技能训练中,采用项目引领的仿真实训,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反思,有改变,有成效,专业技能抽查将实实在在促进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3】。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有些技能的培养光靠学校培养是不够的,这将促使我们在实纲的细化、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方面的行动,促进校企合作育人。由于技能抽查的考核项目很多是参照的行业标准,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项改革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真正实现了行业接轨,是真正应用性人才。

2. 技能抽查存在的问题:

1)抽查方案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本次抽查方案确定的时候,很多专家提出调剂处方审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对预防公众用药不合理意义重大。但是要做好这项抽查,处方设计是一个难题,错误点的设计、难度的适宜性、涉及的药品的种类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处方题库的建设必须依赖多个医疗单位的资深药师、医师的参与,题目量、题库的充实和淘汰也都需要进一步论证。

在推进公众安全用药方面,药学从业人员的问病荐药技能非常关键。虽然我们目前设计的考核方案是参考了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药品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指南,但湖南省的用药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每年非处方药不断推陈出新,这项考核评价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制剂处方设计技能的题库建设也需在参考国家规划职业教育药剂学教材的基础上,参照本省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药品种类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研究。

2)抽查方式的思考:

当前湖南各职业院校开办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是适应宽口径就业的人才,即毕业生能从事药品的生产、经营、药学服务、质量控制,课程设置也属于“大药学”范畴。因此在进行抽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模块式、导向型抽查,如在药房工作,可以不考查药物制剂制备技能。在药厂生产部门工作,可以不考查用药推荐技能。

参考文献:

【1】 黄丽萍,,张宝成,吉玉兰.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目标革新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职业教育研究,2011(1):47~48.

第9篇

关键词:高职;中药专业;创新

创业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诞生就是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行创新创业行动计划,这为各高职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医药行业因其药品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药品成产、经营创新创业的人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敢于创新善于创业的能力。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中药新药研发、生产工艺革新,还是营销管理规范和药学服务提质,都离不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医药行业的人才的竞争,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医药类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医药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动力支撑,医药类职业院校逐渐意识到,只有抓住行业产业的需求,培养大量创新与创业精神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对接产业和服务产业。然而,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该从哪些方向入手,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一、高职中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态度冷热不均

在创新改革的大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里遭遇明显不同的冷热态度。高职院校的领导为使学校更好的发展,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盲目支持。教师和学生,虽然有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却遭遇到了许多问题,不是找不到教学开展的切入点,就是创新创业的教育结果并不理想。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开展,演变为一种空有口号而无实际行动的教育方法。

2.创新创业校园氛围不够

在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心目中,学生在校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存在偏见,不支持甚至想方设法阻止学生去尝试。对教师及家长而言,认为创新创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够甚至会荒废学业。创业需要投入资金,部分家长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不够,只注重投入和产出的结果,就创业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多,认为学生创业的精力和经验的不足,投资创业的风险太高。站在家长及教师的立场,这种态度不能说不对。但对高职学生而言,会影响其在校创新创业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毕业后创业的激情及成功率。对中药专业高职学生而言,其目前的就业形势较好,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竞争压力较小,导致学生因就业压力转化的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3.创新创业形式单一

虽有不少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在许多学校里,这种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实战。即便是有,创业的领域也较为狭窄,一些学校只针对计算机、电子商务这样相对热门的专业,开设创新创业的教育或是项目。即使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起点也较低,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对高职中药学专业而言,由于药品研发和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形式更加单一,主要在药品销售和药学服务上。

4.创新创业的队伍不理想

要想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导师的引导作用。然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简单的校园生活,不擅长与外界的交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他们的思想较为封闭保守,难以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指导。部分教师不擅长经营创新创业项目。这些原因使高职院校里的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想要谋求发展,却又苦于找不到方法和途径。中药专业以培养医药行业生产、销售和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其缺乏一支既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又具有渊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二、高职中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强化教育观念,要让高职院校的师生们意识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为眼前之利,更多的是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同时,学校领导应该及时转变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意义,认识到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能够使学校更好发展,还能使学生得到长远发展,其不是谋求面子工程或是形象工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学会正视创新创业时有失败的这一现象,能积极鼓励学生面对困难。站在学校层面,转变观念不能仅停留在相思,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要为师生的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搭建好平台,如深化校企、校政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尤其是整合企业的设备资源、市场资源、指导导师等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师生创新创业教学提供场地、资金、设备、政策、法律等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拓展新渠道。

2.开发新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现中药学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但是在不少学校里部分教师教学时过于死板、迂腐,使学生只能够学习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知识,而无法深入探索学习,更法领会本专业有哪些创新创业项目或思路可供尝试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课程,教材尚不完善。学校应联合企业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人士,编写一些具有创新创业实例展示,适合在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校本教材,开发一些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新型的创新创业课程,帮助学生怎样结合专业开展一些创新创业实践。随着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加深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平时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创新创业教育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专业对口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3.充实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提升教育指导的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不可能完全依靠学生自主发展,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得到较好发展。创新创业导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改变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大环境,必须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要改变导师的教学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意义。其次,高职院校的导师队伍可与社会上的各种企业联合。对中药学专业而言,教师可到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和收集一些创业的成功案例,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最后,学校建立一个导师资源库,聘请医药行业校内外富有创新创业经验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为创新创业导师,形成一支能够担当起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服务的团队,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总之,在教育发展变革的大环境之下,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必需的。高职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使其沦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将其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师生只有一起共同努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适应当前的教育变革,为国家输送真正的技术技能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爱侠,赵梅.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科技风,2015

[2]程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

[3]运文强,陈威志,李文召.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4

第10篇

【关键词】药剂 职业能力 学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48-02

伴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医药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需要一大批经过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医药营销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中职药剂专业就是为国家输送具有药品推销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药剂理论知识、扎实的药剂营销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提升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才能达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目标。本文在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之共生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效性,是指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并且推动这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目前,中职卫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关注在药物基本知识和药品销售技巧方面,也就是过于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对于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情感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忽略。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三位目标的生成,把学生职业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确保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这三位一体目标的实现。

在中职卫校课中,一般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三维度应如此展开:知识目标应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让学生掌握药物原料、各剂型、辅料的检测方法、检测要求、常规仪器使用方法,对学生检测各类药物专业技能展开全面训练。在情感目标上,应培养学生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的意识。技能目标上,应该是培养学生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的能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推动“学科教育”和“职业能力”之互相融合

为了提高中职药剂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应整合教学内容,推动“学科教育”和“职业能力”的互相融合,达到学科教育为了培育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发展观思路,充分理解有关药物分析的定义与相关基本概念,教会学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合理的参考资料与书籍。

在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中,《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经过整合之后的课程就是《药品理化分析技术》,这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课程一共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就是总论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实验。第二模块就是各论,主要是各种药物种类,以及对药物分析的理论和实验过程。第三模块就是综合实训板块。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知道,最令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板块就是理论,其次才是操作部分。在这一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需要操作内容,之后比较感兴趣是“使用仪器分析药品的实验”、“对不同分类药物分析之实验”、“典型药物的分析和实训”。在这三组试验中,前两部分是单项实验,如用旋光仪的操作,去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操作永停滴定仪,去测定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含量测定,这些实验,主要对学生操作单个仪器技能进行考查。

为了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中职药剂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寒假和暑假期间,对社会上药品营销企业,开展一番深入的调研。通过这些措施,能帮助学生了解药品营销工作岗位应该需要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中职药剂专业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基础展开一番调研。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对原有药剂专业课程内容有效整合,确保药剂教学内容和药品营销岗位需要职业能力能够始终保持一致,使药剂教材内容与岗位贴近、与社会贴近、与学生贴近。

中职专业药剂教师,还应该注重药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互相结合、协调发展,以及建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科学和人文互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设计学习任务目标和问题情境。通过一个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目前,大多数在中职校药剂专业教师,都从医药院校毕业之后直接授课教书,很少有相关的药品营销工作经验,缺乏药品营销工作岗位所应拥有的职业能力。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培养出具有丰富药学基础知识背景和娴熟药学技能的人才。为此,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医药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组建一支由药品营销专家、医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程教师共同建成的教学团队,一起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承担建设药品营销课程、开展实训教学的重任。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利用学校之外的社区、药店、医院等一切社会资源,分阶段组织学生去医院、各种药品营销企业实习,享受药品调剂、营销、养护、储存、质检、药品营销等工作岗位的体验。通过药企岗位实训和校内实训互相交替融合,有效地利用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展药剂专业教育。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药剂专业课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教师单一的讲授,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抑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被忽略,为此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或者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和分析有关药剂上的问题,从而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初期,对学生介绍一些典型药物的具体分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下课之后,共同讨论结构比较相近的药物,让学生在下课之后,自主查找与阅读资料。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分析的讨论方法,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教学生掌握纵横联系的思维方式,比较不同类型药物之间的共性,这样能提高知识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以及药剂专业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这几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获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因此,在中职药剂专业中,可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模拟药房、专业教室、实训室,根据药品营销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特征,设计教学过程。如教师可以根据药品营销岗位职业特点,灵活采用引导文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一种“教学一体化”的情境,通过开展系统化、岗位化、项目化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高超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药品营销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开展“知晓―理解―评价―行动”的四步体验式循环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达到“知 、情、技”这三个教学目标之统一。如在讲述《药物分析》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药店比较熟悉的抗过敏药物。学生经过思考,自然回答出三大经典药物:青霉素、阿司匹林、安定。在讲述检查青霉素所含的杂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医院打青霉素,为啥要先做皮试呢?这样学生能更好去理解青霉素的过敏源这一概念。如在对乙酞氨基酚和阿司匹林进行区分时候,可以用实物进行不同的鉴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这一亲临其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药物概念。

【参考文献】

[1]杨怀瑾.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2]叶桂存,李学靖,周剑涛,等.中职药剂专业实践性教学资源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17)

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行业文化和规范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00-2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未来,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薪火传承的力量。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觉悟,用科学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是发展高职教育事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任务。在我国,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其特定的服务行业,行业定位或依附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可见职业教育发展没有企业参与和支持是办不好职业教育的。所以,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重行业特征,融入本行业的文化、职业操守、职业规范。

一、问题的提出

每所高职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学缘关系和本专业行业背景,从职业语言环境、教师生活圈子、价值观念、文化传承、工作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无不烙下行业的痕迹。

如:轨道交通行业特征,安全第一、半军事化管理、铁的纪律、工作规范、责任心强;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环保、节能”三大意识,“诚信守法、吃苦耐劳、责任奉献、团结合作”四大品质;医药行业,仁爱、敬业、精术,把救死扶伤,人命关天当成头等大事,即仁心仁术;装备制造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下讲究质量目的、标准和体系,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服务流通行业,“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下,秉承公平、公开的原则,利益的分配上秉承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要求、对象、过程和职业道德品质,如医生在冬天将手放在口袋里;服务员接待顾客面带笑容;公司白领着装统一规范;教师诲人不倦;执法者公正无私等,这些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的表现,既是企事业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涉足的领域。

二、文化融合与思想政治工作切入

高职院校文化一种是校企合作核心层企业的强势文化渗透,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引入为学校文化和价值观。另一种是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之间的文化寻求一种认同和包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不断磨合,不断改变和适用的过程。

既然行业文化的融入不可避免,那么在鼓励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过程中,行业的文化、职业操守、职业规范就是形成师德师风的基石,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激发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唱响“劳动号子”,鼓舞在困境中的团队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并且要编出有共同价值观的“劳动号子”即组织理想和文化用来维系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

三、基于企业需求工作途径

高职教育将服务对象训练成企业准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使教师长期处于企业的理念和规范当中,每年下企业现场锻炼成为必然。一要解决好校内教师工作状态,一般不坐班、个人按教学计划、科研任务或项目要求独自完成,接受中期考核、教学督察、教改和科研进度评估等的实际。二要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制定每周学习安排,每季公布一次学习考勤情况。三要解决好强制执行制度,参照企业班前会制定考核记分或一票否决。但“好制度不于好表率”,干部的表率是风正气顺、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根源。四要解决好管理方法与途径,坚持“对症下药”、“对事不对人、敢于承担责任、奖惩分明、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处事原则。“有好思路也要好的作为”。

(一)个人与院系观念异同

个人认同:能融入组织中,在接课、培训、评比中,感到公平、公开、公正,与其他教师间关系融洽,完成本职工作应得到相应的报酬、院系认可,工作中表现为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关心院系发展。

院系认同:与办学宗旨相一致的理想、文化,成为组织成员的自觉言行。

组织与个人间的矛盾。个人方面:在时间安排上的自由;参与社会、企业知识与技术传授和服务的自由;与组织项目完成需要组成项目团队与个人提供服务产生的报酬的个人收益之间的矛盾。组织方面:将利益驱动,名利、机遇、成长环境,出国考察、培训和各级脱产学习作为院系项目完成后,对承担项目人员的补偿。

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从事所有工作都是以课时计报酬。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淡薄名利、占用时间、精力,做默默无闻的事情,由于利益矛盾,个人往往采取抵触、消极、推诿、找各种借口躲避。

(二)个人与院系共同需求

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中,个人成长是关键,组织发展要靠优秀青年教师去推动,最终要落到青年教师身上。爱护人才、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一要解决工作态度、吃亏心理、等价交换、爱自己的职业、工作有乐趣。二要解决唱好“劳动号子――学校理想与精神”。有意识提升组织和个人行业文化意识,善于表达自身或团队的诉求。共同认识到每个人的“个人最好成绩”铸就了学院的内涵与个人发展的基业。

四、收益与风险控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收益表现在与人才培养和青年教师的成长相适应。客家文化有:“伤心去奋斗、开心就幸福”,宗旨:先伤心、后开心。

收益关注点:1.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个人职业规划与职业教育行业规范、职业操守的要求。2.行业文化和价值观,能贯穿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3.从师资学缘结构分析,专业教师一般都来源于同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行业特色更容易被青年教师接受、产生共鸣。4.引导教师在行业上做精、做透、做出权威。

风险控制:1.对具体事情不能无限制的放大。管理者不能。讲究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董明珠说:“管理不‘狠’,团队不稳。”她又说:“群众的意见一定要听取。干部是风,员工是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2.防止教师职业行为与办学方式的脱节。最终使青年教师有良心良知,成为专业教学骨干。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湖南省教育厅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

[4](美)伯利斯坦.富人凭什么[M].王笑东,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5]星云大师.舍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6]宿春礼.思路决定出路[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课程价值取向;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实践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职业教育仍然受到多方质疑,如:专业知识与技能和个人能力与发展孰重孰轻?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否面向职业岗位群?能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能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些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问题都亟待解决。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要求中提到:通过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1]。如何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才有可能深入研究教材、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才有可能实现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价值取向

1.课程与课程价值取向

课程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门学科。无论是广义的课程还是狭义的课程都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规范,都好比是医生为患者制定的疗程或是比赛的赛程设计。因此,课程开发或课程建设不仅仅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而如何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其课程目标是什么,课程如何实施、如何评价,这些依据又是什么,原则是什么。关键在于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

所谓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定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它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对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产生重要作用。有关课程价值的辩护起源于斯宾塞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探讨。课程价值取向是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受特定的理论和时代环境影响形成的。纵观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历史,我国学者将其归结为三种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分别是: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2]。社会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强调以社会的需要作为课程的目标、设置标准、内容标准等。知识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关注的是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学术探求和科学研究,认为“要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儿童的偏好、社会需要或政治家的意愿基础上。”为此,课程“必须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与逻辑来组织”。个人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即学生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要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把人作为课程的主体,把课程作为促进个人知识和理智发展的手段,从个人的兴趣、需要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出发设计课程。在个人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影响下,课程内容设置尤其注重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的相互结合,强调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价值取向

对于职业教育,到底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经验最有价值?什么活动最有价值?什么学习经历最有价值?这些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问题在职业课程领域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中职药剂专业,课程设置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缩小版的本科、高职教育,以学科课程论为指导依据,学科之间界限分明,课程多为从易到难的纵向课程,基础与专业不能很好地衔接。这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在课堂实施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近年来,借鉴国外职教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逐渐渗入职教人的脑中。如赵沛等人著的《职业教育“面向人人,人人成才”课程价值观下的课程评价》一文就提到: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面向人人,人人成才”[3]。乐晓蓉在《从学科知识到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一文中提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帮助其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飞速变化,帮助青年人设计自己的个人生涯发展途径,为接受终身教育做准备,为工作中和工作外的学习创造条件[4]。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其价值观以原本单一知识本位正逐渐转变为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相互融合的课程价值取向。本校中职药剂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也在进行中。

中职药剂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检验等部门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药剂专门人才。但目前就药剂专业的课程设置看,专业课程构建仍属学科体系模式,教学内容过于宽泛而缺乏指向性与针对性。2011年7月5日,国家教育督导团《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报告,其中就指出:据抽样调查,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其中医药卫生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5]。能否使毕业生能力与目标岗位要求适配,成为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成为企业、学生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人才类型与规格标准的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充分认识到人才市场的变化对职业学校的影响,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培养目标岗位适配性人才为理念,依托医药行业背景与专业优势,立足于为药品行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药剂专门人才,对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及国家大力倡导的对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把握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价值取向,并以课程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学生在社会、在岗位的适应能力,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将中职药剂专业《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教学,并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关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1.《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药物化学》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药物分析》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以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为支撑进行学习。《药物化学》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较多,相对较难,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兴趣低。《药物分析》内容偏重技能操作,但又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学生通常只知“做”,不知“学”,对其技能应用及相关知识很模糊,学习动力缺乏,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两门课程现行出版的中职教材按不同的学科体系编排,前者按药物作用类别分类,后者按药物结构分类,但是在两门课程的内容上又存在许多重复的地方,造成学生学习时思维混乱。通常这两门课又分别在中职二年级的上下两个学期开设,教学任务一般由两个授课教师分别完成。教师授课时往往缺乏与前期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了解学情,按照教材内容组织教学,造成学生知识技能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并且与职业资格要求与岗位要求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整合后的课程主要对《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并进行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研究。整合后的课程将是中职药剂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为后续课程学习服务,为学生在医药工作实践中有效地生产、检验、使用常用药物打下较为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2.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1)教学目标具体化。

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在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同时,关注培养学生个体学习迁移能力和终生发展能力。根据专业职业资格(“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要求、岗位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角度确定具体目标。例如,单项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①会查阅所需检验药品的质量标准。②能依据质量标准完成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③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判断。④能叙述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的原理。操作时的每一步都有必须达到的要求与目标,每一条子目标也都与实验内容的每一个步骤想匹配。

(2)教学内容系统化、实用化。

以往的课程体系力求课程的完整性,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无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整合上找到知识互通融合的切入点后,进行了有效的“增、减、删、补”,并适当调整了原有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使其更加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需要。课程整合后,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是概述部分;第二模块是各类药物的学习与分析;第三模块为常用典型药物的分析实践。其中,第一、二模块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第三模块为综合实训。例如,综合实训项目就按照药品质量检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药物分析工等考核标准,选择典型药物作为载体设计了项目教学,按照《中国药典》进行全面检测,使学生学会药物原料、辅料、各剂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和常规仪器的使用,全面训练学生的对各类药物检测的专业技能,培养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的意识和能力。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既保持了《药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突出了《药物分析》的实用性,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学方式灵活化。

课堂上,在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的原则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演示法、现场教学等。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职教教育的经验,大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09药剂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分析中就发现,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上讲台讲讲、演示操作”等都较为有效。学生在学习时也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认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较为有效。

(4)评价方法及时化、考核方法多样化。

课程整合后,为了体现教学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公平性、灵活性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如教学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任课教师、学生,学生逐渐成为评价的主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在整个考核评价中的权重系数也进一步明确。评价方式上,在理论教学中,结合课堂笔记、互动、课后作业、课前默写、单元测试进行全方位考核;在实验教学及实训教学中,通过观察、倾听及检查学生工作页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巡视、指导、或学生演示,评价学生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及实验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点评反馈、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判断,评价学生情感目标达成情况。

把握课程价值取向 创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