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12:0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改革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学图像分析;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课程背景
医学图像分析是一门医学影像与信息学图像处理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学习如何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医学图像数据进行增强、勾画、分割、识别等操作[1]。主要授课对象为医工结合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医学图像的采集原理,各种不同类型的医学图像的特点,不同医学图像主要面临的问题,不同医学图像遇到的问题的传统解决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新的解决思路[2]。近几年,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进步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医学图像分析发展迅速,在医学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例如肺结节的识别、脑灰质白质的分割以及辅助诊断等。总之,医学图像分析在临床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医学图像分析在产业界的发展迅速,相关企业不断涌现,国内目前相关企业超过100家,融资上亿的企业近20家。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医工结合是医学与工科学科结合而产生的未来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几年,综合类大学纷纷创办医学院,其中医工结合是这些综合类大学医学院的重要方面,而医学图像分析又是目前医工结合的优秀范例[3]。然而,目前医学图像分析课程的教学存在重视理论讲述,忽略实践操作的现象。同时医学图像与传统自然图像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信噪比低、图像维度更高、与自然图像纹理显著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医学图像分析与传统图像处理课程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在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反馈在进行课程学习之后,尝试将学会的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实际医学图像分析时,遇到各种问题,例如:由于数据维度不一,传统二维自然图像处理方法无法用于三维或者四维的医学图像中;由于信噪比的问题,传统自然图像处理方法运用到医学图像上后效果不佳。因此,医学图像分析的教学应该与传统自然图像的处理课程有所区分,需要针对医学图像进行分析与教学。
二、现存教学问题分析
在教学完成后,通过学生反馈,获得的教学反馈问题如下:(1)课程中讲授的图像处理方法多基于二维图像,但医学影像中存在大量其他维度影像,如脑电信号为一维图像,CT、磁共振为三维图像,PET、功能磁共振为四维图像,不知如何处理;(2)课程讲授中出现的自然图像大多分辨率较高,而医学图像分辨率较低,将算法运用于图像分析后效果不佳;(3)构建辅助诊断模型时,自然图像样本量较大,而医学影像样本量相对较小,同时数据维度更高,构建出的模型效果较差。如图1所示,笔者分析与总结现存教学问题之后,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出现了上述教学问题。
(一)自然图像与医学图像存在差异
如表1所示,传统自然图像与医学图像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医学图像分析课程讲授的大部分课程内容与传统图像处理一致,涉及的医学图像多为与自然图像性质相近的二维X光图像或单层CT图像。这种差异导致课程所学算法难以直接用于医学图像的分析与处理。
(二)学生缺乏对医学图像特性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对医学图像的采集过程以及图像特性不了解,导致难以对现有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或者提出新的图像处理方法以适用医学图像。图2所示为一个典型的三维大脑MRI医学图像,该图像具有分辨率低、维度高等特点。
(三)缺乏与临床影像科医生的交流
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图像处理相关老师完成,临床医生没有参与教学。这种缺失进一步导致学生对医学图像以及医学图像在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缺乏了解,难以提出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医学图像处理方法。
三、教学改革方案
鉴于目前医学图像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综合类大学医学院基础条件,提出以下五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并设计了一套医学图像分析教学流程。
(一)增加医学成像原理教学
医学成像原理是一门讲解各种医学影像的采集原理、采集方法的课程。该课程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医学图像的由来,从图像成像原理的部分深入理解各种医学图像的特性,例如脑电信号的位置坐标系统、磁共振图像的无标度特性、PET图像如何从四维图像转变为三维图像等。学生通过该部分理论的学习,了解不同医学图像的特点。
(二)图像处理老师与临床影像科医生携手教学
综合类大学医学院教学相对于其他学院的一大重要优势在于学院具有大批一线临床工作者。相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一线临床工作者对于目前医学影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为熟悉。临床医生参与教学,可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可用于解决哪些临床实际问题。在了解到这些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清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才能思考如何对所学理论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
(三)增加医学影像采集教学环节
在完成医学成像原理的理论教学之后,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医学影像采集原理及其特点,结合医学院条件,可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医学影像采集的实践操作。在影像采集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各种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还能进一步了解到各种图像常见噪声的来源与特点,例如磁共振图像的运动伪影的由来及其特点。学生在进行图像处理算法学习之后,能够针对性地对各种不同噪声进行处理分析,或者在了解噪声特点的情况下,能够针对性地提出图像处理算法降低噪声的影响。
(四)结合
Octave进行实践算法教学传统图像处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近些年,该门课程的教学更多地提倡理论与实践融合。Octave是一个类似MATLAB的数学计算软件,其语法模仿了MATLAB。MATLAB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数学分析软件之一,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是目前科研界常用的图像处理平台。Octave在继承MATLAB语法的同时,还具有免费开源的优点。在讲授完图像算法理论之后,将要求学生基于医学影像采集环节得到的医学影像数据,基于Octave进行编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切实感受到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的作用,以及在医学影像数据上与自然图像不一致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对算法进行改进以适用医学影像数据。
(五)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实践教学的医学图像分析课程在考核环节应该更加注重考核实践操作[4]。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最终考核环节题目设置为:基于课程讲授以及实践教学,提出一个医学图像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答题模板如表2。学生通过回顾与总结本门课程中的医学图像实践采集环节与后续图像处理算法理论,思考一个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医学图像问题,最后选用合适的图像处理方法或者对现有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来解决该问题。上述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医学图像分析的实践教学流程总结
前面笔者提出了不同的医学图像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最后对全部环节进行一个总结,提出一套医学图像分析的实践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希望上述教学模式能给具备相应条件的综合类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图像分析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启示。
结语
通过总结与分析医学图像分析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反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优势,本文提出在医学图像分析课程教学中增加诸多实践环节,以提升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增强对医学影像原理及问题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图像处理教学环节,提出基于Octave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图像处理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最终通过实践考核,考核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并解决医学图像相关问题达到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培养出能够学以致用,并能解决实际临床医学影像问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汤敏,张士兵,沈晓燕.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90-91.
[2]陈跃,杨建茹.医学图像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4(03):45-46.
[3]黄忠江,姜增誉,陈文青,张智星.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图像分析在脑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6):626-630.
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该项工程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受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对当前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优化。
1.对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
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较为陈旧单一,应该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科学、扎实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结构,为满足以上要求,高校应该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如将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以实践为目标导向划分为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分析技术、环境评价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等多个模块,各模块之间应突出层次性,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方面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各模块中,高校要确保自身所设置的课程可以涵盖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知识,使自身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2.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
近年来环境科学发展非常迅速,现代环保新技术、新理论更是日新月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现代科技与原有理论的衔接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某项课程讲授某些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理论,使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升。就环境管理来说,应该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水处理工程则应该将处理方法技术作为教学重点。环境是多变的,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将有关环境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及治理环境问题的新思想、新手段、新工艺适时地引入到课堂当中。环境科学专业所安排的课程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应该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对无用、重复、过时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途径,讲授法作为主要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当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激发。为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
4.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式生动、信息量大、画面直观等显著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环境科学专业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当中。任课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以表格、图片、动画等形式来补充和深化教材内容,如在讲授地下水污染物质迁移扩散模型时,学生通过相关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可以对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板书作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其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板书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结合,如在讲解污水的活性污泥处理法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该方法的一般流程,再通过板书形式介绍其具体的设计公式。通过板书和多媒体的有效结合既可以照顾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5.对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
当前各大院校都存在“重课堂、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高校应该对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给与足够重视,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要求四年制环工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教学要不低于40周,该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制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实践教学方面做到统筹规划。比如,在实践教学上,可以使学生在“环境监测”课实验内容上适应社会发展,按照国家检测要求,增加对PM2.5的监测项目;在实习方面,既要做到理论应用实践,多参与一些例如参观清洁生产工艺,很好地贯彻污染防治全过程防治指导思想;在毕业环节上,要将学生实践中的实际作为选择设计题目和内容。随着国家环境部门最新颁布的一些法律文件如“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加快二氧化硫治理步伐的要求,增补二氧化硫治理系统测试的实验内容。同时,可将教师科研课题中兼具前沿性和成熟性的部分渗入实验课程中,培养与开发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教研并举,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
二、结语
关键词:终身体育;引导模式;改革方案;设施格局;解析
所谓的终身体育就是借助不同锻炼项目与指导手段,使得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明确身体健康结果重要性的前提下,培养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大学体育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等级的体现,直接影响个体与社会繁荣发展成就。所以,有必要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全面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架构之中,这将成为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发展的主体方向,应该引起校内师生广泛关注。
一、目前我国各类高校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论述
1.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结合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背景观察,因为教学内容具体倾向于竞技性体育项目,导致长久以来体育课程中心始终限制在竞技达标类型层面之上。训练期间包括动作难度较大、动作完成质量要求严格问题广泛滋生,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且体育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讲,若想借助大纲规定测试要求逐层完善是不现实的,在此条件下产生的课程感知兴趣低下结果便更加常见,体育课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心理负担。
2.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呆板
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以来未能摆脱前苏联影响束缚,其实就是沿用规范动作、技术传授等流程巩固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运动健身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关终身体育思想也开始全面渗透,上述强调的教学弊端问题也同步凸显。过分重视竞技技术而忽视思想指导,只会使得体育知识传授的效率更低,特别是面对思想较为活跃且求知欲望较强的现代大学生群体,此类教学引导模式明显已经难以适应体质增强与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规划要求。
3.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繁琐
目前体育教材布置工作显得毫无章法,无论何种运动项目基本都有所介绍;并且在系统教材内容编写方面,经常借助运动技术角度思考,实际上就是过分重视运动技术外在表现特征,造成大部分运动项目丢失自身应有的指导价值,已经难以适应大学生群体实际运动需求。
二、现阶段高校科学贯彻重视体育教育指标的细化措施解析
1.重视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利
过往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类弊端,实际上就是课程内容安排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课堂感知兴趣不够浓厚。在实施改革方案期间,规划主体必须及时关注这类问题,一方面全力克制单纯凭借体育竞技项目为主的引导流程,适当加入部分技术性较低且适应大众参与的内容,保证全校学生都能够顺利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最终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收获更多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目前信息技术应用现象普遍,必要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程自主选择,教师须依照学生身体健康水准以及学习能力予以灵活指导,相对地提升学生课程跟进的积极性,进而稳固阶段教学引导实效。
2.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时间
我国国民对终身体育认知程度不断加深,有关传统高校体育课时安排结果明显不再适用,高校在每周提供两个课时组织学生理解各类教材内容,同时熟练掌握不同体育技能,此类状况无非加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并产生倦怠效应,对于体育学习效果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高校在系统布置体育教学改革方案期间,有必要适当延长体育课时,尽量迎合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同时为我国建立终身体育教育制度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结果
因为学生既定学习能力与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对高校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情况各有不同现象。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有必要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能够依照自身实际状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借此提升教学引导实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效率。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支撑媒介,是我国过渡成为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作为高校领导,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方波.论高校公体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3(11):68―70.
一、存在的问题
对与实训的学生而言,在短时间内要掌握基本的编程和操作的技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数控机床的实训期间,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技校学生的基础差,在进入技工教育学习之前,学生都是停留在初中或高中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对于理工类,尤其是机械专业真正要求动手的练习接触甚少。
首先,就是学生是参差不齐的。在实训期间,进行的统一的大班教学,由于学生的接收程度的差异,接收速度的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统筹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导致学生的接受不明朗,在进行实时操练的时候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实践的目的。
其次,就是现今学生大都缺乏创新思维,在实训的时候以接受老师的教学为主,没有自己的思考。老师教学是从最简单的面板操作开始,每个步骤都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就笔记逐句的模仿来编写程序,没有搞懂原理,也没有自己的理解,这样会在短时间内忘掉,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还有就是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都是以学生最后能够得到的分数为主要的目的,并且学生能够考试及格就好了,并不考虑其背后所要求的创新能力。
二、针对于问题的教学方案的改革措施
1.采用“一分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一个班级学生的人数较多,在教学过程中造成了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每个同学的接受程度,所以可以将学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理论编程的老师带领,在教室进行小班的编程教学,使每个同学有机会向老师提问,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例题的编程的答案时,不是一味地去抄袭,而是理解。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编一个程序,甚至让学生自己设计图纸自己编程,然后单独指导他们进行程序的修改,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学生独立的创新能力的锻炼。第二部分进行计算机辅助编程的学习,熟悉各个编程指令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如G54、G01、G02等,在进行编程时所需要注意的操作规则,采用实体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接收各个书上抽象的知识点。在这部分教学中,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初次接触到数控机器的学生来说这无疑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他们都会很认真地学习,并且是小班的教学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机器,了解操作的要领,并熟练地掌握。第三部分进行的是机床的操作,机床的操作包括选刀、装刀、对刀、加工等操作,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并且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在手动对刀的时候,刀具和工具的位置的要求一定要对准,并且是在对好刀之后才开始进行自动加工,所以对的位置要准,否则会有危险发生。在三个部分中,这个部分要求的动手能力是最强的,在这个部分学生的高度参与都将使得他们对于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有着很好的理解,并学习到掌握到以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操作要求。
2.采用先慢后快的教学速度
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存在,以及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数控和机械。在有了一定的识图基础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各种视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一开始接触到零件的加工的时候还需要老师从最基本的知识和操作开始给他们教学。数控机床可谓是机床中的高端机械,在此之前可以适当地普及普通机床的知识。在一开始的入门知识教授好了之后,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速度,针对于第一点的分组教学,可以考虑到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组,将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安排在另一个组。在教学时主要先将接受快的组带动起来,再让这组同学辅助老师带动其他组同学一起学习。这样可以充分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在快组中多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稍慢的组则注重基础的扎实,这样快慢相结合,先慢后快的教学方案有利于针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因人而异地施教。
3.注意应试和素质教育的结合,着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21世纪,最主要的就是创新。而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充分鼓励和信任的态度支持学生们新奇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他们多思多问,敢于质疑。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关联式、讨论式、逆向式等教学方法,再用好的语言进行教学。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不给定零件的具体形状,而只是大概的功用,让学生自己设计零件的形状,然后再自己编程,交由教师审核,看是否有可行性,并加以指正。在编程课上可以让老师写一个程序,而后让学生就这个程序画出零件的形状,而后让同学进行实地操作,加工出自己设计的零件和老师编程的零件,观察其准确性,而后进行综合评价。
关于应试教育,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素质教育应该占据主体地位,在创新性的培养过程中就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应试教育又在其中得以实行,所以对于数控机床的实训教学可以采用二者结合,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的教育方式。
三、总结
数控机床在机械加工中占据的地位使得技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应该要充分给以重视,而又针对于现行的教学方案所带有的固有缺陷充分地认识并进行改革。在教学背景下,着重于素质教育,能够看到教学中的学生的现状和彼此之间的差异,而后采用分组教学,教学时先慢后快,充分利用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思考,提出问题,真正地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
参考文献:
\[1\]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2\]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技术加工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3).
\[3\]基于数控对刀的项目教学法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09,(1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对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重视体育专项教育,还应重视学科知识教育,例如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生理学、解剖学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而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一、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部分是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并且能够较早的接触计算机,对办公自动化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频视频软件等能够熟练操作;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但只停留在对办公软件的简单应用以及网络游戏、聊天、电子邮件的应用上;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的操作几乎没有基础,不会使用操作系统及其他常用软件,但近两年这部分学生数量已经非常少,多数大学生属于第二部分。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育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重体轻文的思想,对术科学习和专项学习较为感兴趣,而对学科知识不感兴趣,学习和做作业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并且认为只要考试前突击复习、背诵知识就能够通过考试。在学习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学习效率低。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通常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教师布置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和检查结果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但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实际的工作情境中,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想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制定的主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并以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其知识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也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该贯彻我院“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改思想,探索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环境相融合。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环境、实际工作的情境相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3.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四、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根据专业特点引入“专业模块”分类法
由于专业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单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把计算机基础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大类,可以加强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基础,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 Point 2003),网络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可以看作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模块”。考虑我院学生专业特点,删去程序设计内容,略去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相关内容。“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不同,侧重点、内容深浅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考虑不同专业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和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模块”。例如运动、系武术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可以增加Flas设计模块;体育艺术系可以增加音频、视频软件应用模块;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增加课件制作软件模块;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可以增加Excel中数据分析模块,社会体育类专业可以增加Excel中数据分析模块、Access数据库设计模块。
2.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不同专业学生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专业,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任课教师搜集在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经典案例,并将案例科学整合,应用具有专业特色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为教学内容,例如在Word课堂教学中引用编辑报纸的案例,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Word图文混排知识相结合,排版一份报纸。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改变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在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中可以引用情境教学模式
在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师布置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和检查结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企业、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设计情境教学背景。采用以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为主基调,每个情境通过“任务布置、分析讨论、任务理解、计划实施、考核评价”的五步教学法来进行,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根据我院学生专业特点可以设计的教学情境如:简历设计、制作企业报表、企业宣传短片等,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将企业、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4.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主要采用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进行。通过上机考试的方式,学生考试时考试系统会从题库中抽取试题,避免试题重复。考试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操作为主,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背诵的情况。考试成绩采取将上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权值展开相加得到最终的考试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阶段考核、人文素质几个方面。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种考核模式能够更好的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目前考试系统中的考试模块还不够全面,主要以Word、Excel、Power Point为主,希望在学院的支持下,考试模块能够进行更新与扩充,例如增加Access,Flash等考试模块,扩大考试系统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计算机考试系统。
5.教材改革
教材特色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本校教师编写的《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社会》是一本根据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信息社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五、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等同于英语和数学知识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加强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根据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使体育类大学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卫杰.引入“专业模块”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情境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1):102-105
[2]侯秀红,郑文奎.基于不同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98-101
[3]马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98-200
[4]李慧. 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14-116
[5]尹建新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7-120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城轨交通车辆 机械维修
教学改革是职教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教学改革的科学性与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规格、要求及质量。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城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城轨交通车辆机械维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城轨交通车辆机械维修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1.城轨专业学生基础薄弱,与企业要求相距甚远。
城轨专业作为新兴专业,企业的需求量很高,学生愿意前往城轨相关单位就业,但高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自觉性普遍不高,不能吃苦,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课程乏味,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各门课程学习的效果较差。
2.课程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缺乏针对性。
《城轨车辆机械维修》作为城轨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市场上的主力推荐教材在编撰过程中,都缺乏与企业的有效衔接;企业所采用的内部培训资料,受环境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又不能直接作为高职高专的教材使用。寻求或编撰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当务之急。
3.学校配套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城轨车辆机械维修》的重点应该放在维修两字上,学生要成为毕业即上岗的优秀高素质人才,动手能力必须增强。然而城轨专业的实训设备少且贵,还有很多相关结构设计受专利保护,一般院校无力也无权购买,导致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无法正常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
4.课程实施方式单一,理论实践比例不协调。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讲授法,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讲完后,安排几次实验,实际操作、练习内容少。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法轻学法、重讲解轻训练,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呆板,缺乏新颖性,忽视职业教育的实训和实践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鉴于以上几点,引入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学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觉得有可借鉴之处,萌生在《城轨交通车辆机械维修》课程中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想法。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重构车辆机械维修课程体系。
改变传统的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宽基础、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搭建三个平台:基础平台、专门化平台与提高拓展平台。
(1)基础平台: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后续专业发展服务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公共平台,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宽基础专业课程所组成。
(2)专门化平台: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适应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的专门化平台。依据广泛的市场调研,本次车辆机械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八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以几个任务,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解剖,开发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
(3)提高拓展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的发展性平台。
2.调整与整合课程内容。
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改革原有学科型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程内容“难、繁、乱、窄”的状况。本次课程改革主要将车辆机械维修现有的各单元内容重新整合,对每一个部分的检修都独立组成一个任务,针对这个任务将所要学习的现有知识重新组合,再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源,扩充学习资料,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学平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3.转变实施方式。
(1)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比如在理论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
(2)鉴于我专业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与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决定在课程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分层获取学分的分层教学方法。这样可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使学生真正地学懂、学会,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努力。
4.创设教学情境。
1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现状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图片编辑处理、网店装修等方面的操作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Photoshop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教师方面: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色彩、美学相关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依然是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学生方面:有些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学不学无关紧要;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只掌握了一点皮毛;对于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往往不能坚持到底,而是半途而废。
学习效果方面: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
教材方面:教材是通用版的,要么是讲平面设计,要么是图片处理[1],没有突出电商专业特色,课程单元之间是脱节的,缺乏整体性。
2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近几年,笔者主要担任电子商务专业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方面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及与企业的交流中都深有体会,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例如,很多学生不能将商业思想与作品融会贯通。怎样才能让既学会 Photoshop 技能,也要学以致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网站、网店的美工岗位中去,笔者认为这是需要教学改革的严峻问题。
3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对于课程改革,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企业需求。在电子商务行业中,与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对口的岗位是网站美工。对于任何一家店铺来说,在众多吸引消费者点击、购买的因素中,图片是最为直观、最为重要的要素。商品主图、广告图决定点击率,详图决定转化率,而消费者浏览网页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就几秒甚至不到一秒,所以卖家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产品展示(表现商品卖点、促销因素等),命中主题,戳中消费者利益?c,引导其点击或购买。如果主图、广告图无法吸引客户点击,产品详图又无法客观体现商品特征和卖点,客户没有兴趣向下看,商品再好有什么用?
因此,对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美工来说,既要掌握软件使用的技能,也要能通过图片激起消费者的点击欲。但是,学生作品缺乏不仅美感,最重要的是学生缺乏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识,例如,经常出现“主题不突出”、“看不清文字”、“无法区分文字与底色”之类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任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为导向,让学生熟悉软件基本功能,掌握图形图像处理与广告设计制作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配色方法;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图片合成与处理的技巧,熟练掌握banner、海报的设计制作方法,掌握网页图像处理、创意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情感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按时交付作品的时间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具备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相应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
4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项目内容
本着培养能够让企业满意,让消费者喜爱的美工人才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 Photoshop 课程的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
4.1 教师转变观念、自我提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身传统观念,紧跟时展需要,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美感和商业意识,并且尽可能在讲解每一个案例时都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做到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为出发点。
4.2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应紧跟电子商务时展,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但是当前,很多 Photoshop 课程教材都是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不能突出电子商务专业特征。结合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应注重学习的“商务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时,要注重考虑“产品”的商务性与设计的商务性,以培养学生的商务能力[2]。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教材中一些关联性不强的案例替换成与电子商务美工岗位相关案例。例如,换成优秀网店或者网站 Banner、商品主图、描述等,将项目教学融入到Photoshop教学过程中。
4.3 电子商务专业 Photoshop 课程的教与学
首先,技能与商业设计的思想要两手抓。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操作技能训练,但除此之外,还要传授学生设计方面的知识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商业意识。例如“一个好的淘宝促销图的标准、BANNER 排版设计构图样式、版面在设计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5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途径与方法
高技能设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满足岗位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教学做合一”、任务驱动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既是在多媒体技术综合实训机房,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
5.1 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
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先进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按照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分项目组织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设定了不同的项目任务,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
5.2 以项目为载体,实现课堂与企业岗位的无缝结合
笔者按照“专业课堂就是设计公司,指导老师就是设计主管,学生就是企业员工,作品就是项目成果”的构思,实现课堂与企业岗位的无缝结合。教学案例是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工作岗位的乐趣,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链接。
另外,笔者还采取以赛促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多参加电子商务类型大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5.3 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提升
在教学中,学生的作品除了教师检查评阅之外,还应与其他成员一起分享,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作品与优秀网店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还能总结经验。比如,师生一起分析、归纳总结“如何创作店铺 Banner,放大点击欲”。
若要培养一个优秀美工,只通过课堂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能力提升的自我修炼,鼓励学生课后多找优秀作品进行自我提升。
5.4 教学方法的设计
所谓 3W1H 教学法是北大青鸟 ACCP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严谨、高效、实用的把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讲授每一个知识点,均采用“3W1H”教学法[3],即“WHAT”是教师要详细讲解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WHY”是教师要讲出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用于解决什么问题;“WHERE”是指教师要讲出这个知识点可以用在什么地方;“HOW”是教师要讲出如何使用这个知识点。所有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并且可使得学生在项目实战氛围中取得成就感。
5.5 课堂环节的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要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先通过精选项目案例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训练;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让学生汇报项目成果,讲出制作方法;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综合评价,并进行总结,反思,并将反思运用到下一次的授课中。
6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将课堂表现+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占总成绩的40%,试卷考核占40%,上课考勤占20%。 7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在学生成绩和能力提升方面成效显著。
7.1 学习成绩
课程教学改革之前,平均每个班有11%左右的学生不及格,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在5%左右,班级平均成绩在73分左右。教学改革之后,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明显降低到3%以下,90分以上的学生多达15%以上,班级平均成绩在85分左右。
7.2 学生能力
由于教学改革实施只进行两年,暂时没有毕业生。但通过近两次学生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的成绩来看,学生动手操作熟练程度得到提升,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7.3 商业意识
学生在经过有意识的指导之后,学生在完成作品时体现出了美感,也能将作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由此可见,?W生具备了一定的商务能力。
高考网权威甘肃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更多甘肃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日前,《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部备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省情、教情,甘肃将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将于2019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进入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学习评价阶段,2022年的高三毕业生将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录取。
据悉,甘肃省将与广西、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6省区共同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甘肃将加大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1.1实施改进和推广实施阶段。(1)总结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效果,对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2)继续编写其余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为继续推广教学改革方案做好准备。(3)结合新修改的课程标准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新生计算机班级中继续推广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4)根据试点及推广的效果,选派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找出教学改革中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的差距。(5)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继续对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改革方案。
1.2总结阶段。(1)召开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总结会,聘请参与改革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所有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参加,探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2)根据试点、探索阶段和改进推广阶段的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改革的目标
(1)探索和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2)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校内和校外实训更好地与企业对接。(4)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活动来有效地促进教学。(5)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思想技能得到综合提高。
3改革的总体思路
依据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根据新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积极推行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按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和职业的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单元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立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模块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技术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促成由动作技能、实践性思考、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
4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情况
4.1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本专业确定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把课程学习分为基础学习(包括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学习三个学习领域。
4.2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加大项目作业、综合练习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CAI、教学幻灯片等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由教室、黑板向实验(实训)室、机房延伸,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教学方法更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4.3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计算机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计算机应用类和网络类的技能竞赛,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现有取得的竞赛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取,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4加强和扩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了多个校内实训场所,新增了2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训实习环境。
4.5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了两名专业带头人去企业学习培训,感受企业氛围,学习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带头作用。选派了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熟悉当今企业所需的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4.6教学评价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完全以教师评价来决定的,改革后的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部分来组成,同时在评价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4.7穿插素质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学习反映很好。对于中职类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法律知识等相对薄弱,对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也很少涉及,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这些方面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
5改革的成效
5.1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更愿意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更愿意钻研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时下课了学生还是不愿意下课,继续讨论继续钻研。教学从灌输式教学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貌大大改观。
5.2“以赛促教”成绩显著。学生参加学校、省级技能竞赛,在参加省中职类学校技能竞赛中获多个奖项,成绩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浓厚了,学习效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
5.3穿插教育效果明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和企业文化、创新教育等,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本课程的内容涵盖数据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两部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组织形态、构建方式、协议设计及实施运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选择有效的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综合性强,与工程技术结合紧密,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络原理,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2]。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型的人才比较缺的,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不相符,或是考试成绩高分,但实际到企业发现自己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这与我们培养方式以及考试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注重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针对以外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知名大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教学改革方案。
2.1 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理论课在讲授过程中全面推行“多元化”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发现问题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所提倡和推崇的科学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正确使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1)教师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场景;
2)教师把某一问题先引出,给学生留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兴趣听课;
3)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ppt课件多采用动画效果: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可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新鲜感,学生被动画效果所吸引,易激发其听课兴趣和跟上课件动画演示效果的思路,避免开小差。
“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针对某个问题产生了疑问,通过大家的集体的参与,分享和批判彼此的想法,有争议的地方老师进行很好的引导,最终求得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问题的明晰。在这里同学们变成了主体,老师则作为一个辅体助其达到目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一定社会文化为背景,以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待处理事件为目标,通过操作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针对所提出的项目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的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项目:项目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组建校园网络”。
2)分析项目:组建校园网络,要求学生要先规划认识校园网的拓扑结构,以及相应的网络互连设备。该项目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去学校网络中心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
3)边学边实践:在该项目的学习过程有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实训室技能训练以及到市场去调查了解,这样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再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学生深深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完成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的完成还必须要上网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5)总结:由教师主持,总结这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报告中学生的创新之处提出鼓励,对项目报告中的不足提出建议,对项目报告中问题最多的地方进行讨论。对项目报告完成得好的同学,要他上台演示和讲解,使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 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案
实验课实施“提前讲授实验知识与实体与模拟软件交叉结合练习”
实验课除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掌握某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自主实验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才能实施的。
提前讲授实验知识:
1)整理评估本学期的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并制定出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和知会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2)在每次实验课开展之前,依据本次实验课的复杂情况,利用理论课时间提前介绍本实验的知识点,让大家在有限的上机实验中,更加熟练地完成并掌握其知识(如在涉及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时,可以提前把网络层的ip地址知识给学生讲解)。
实体与模拟软件交叉结合练习
1)在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中,由于实验室实体设备资源有限,目前,传统的做法是学生分小组进行配置实验,然而有限实验时间里,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配置实验实体设备,只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工完成本实验内容。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锻炼的机会,可先让学生熟悉真正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实体设备,对它们产生感性的认识之后,再在资源足够机房采用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5.3.3”进行实体模拟配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配置的相关命令知识。
2)待学生对相关配置命令掌握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到真正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实体上进行配置。
2.3 作业教学改革方案
作业实施课后习题与网络工程师真题相结合
传统布置作业方法是基于课本的课后习题,但为了增强实用性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可参考历年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真题,依据课堂的进度,布置相应真题的作业加以巩固练习。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网络工程师考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 总结
一目前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该研究已对本年度在公共管理专业开设的该课程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从授课开设时间、课程授课进度、课程数学基础、课前对SPSS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手段、数据分析能力、作业量和难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样本量是50个,从收集回来的数据资料分析结果来看,该专业学生在学习定量研究方法课程呈现下述特征:第一,多数同学认为课程最佳开设时间是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目前是开设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课时安排也过于紧凑。第二,多数同学认为授课进度适宜,并且大多数同学在课程开设前对SPSS软件不很了解,或者仅仅是听说过。第三,多数同学反映课堂教学采用视频教学、课堂电脑操作和课后安排上机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当前的情况是未能开设上机实验课程,这也影响了上课授课进度和授课效果。第四,多数同学认为学习该课程能够提高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学基础对数据分析结果的理解影响较大。第五,多数同学认为作业量适中、难度适中。当前作业布置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调查结果为依据,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第六,多数同学认为希望的考核方式是上机操作与开卷相结合。当前采用的仅仅是开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也未能全面考核同学对SPSS软件掌握能力。
二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意义及方案设计
1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意义定量分析
课程属于方法论类课程,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等提供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其实践性很强。通过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项目研究对于教学对象的作用和意义在于:第一,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多方面改革着手,提高教学对象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第二,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定量分析理论功底,还具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研究对于教学工作改进的作用和意义在于:第一,能够系统地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教学考核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全方面设计定量研究方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案。第二,设计与公共管理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方案,将课程教学和实验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第三,改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及创造性。
2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几年来的定量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以下方面设计公共管理专业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第一,明确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的联系和区别。解决理论课教学、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如何有效的联系的问题。第二,实验设计方案。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背景,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统计软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转变考核方式。探讨理论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的有效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由一次性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定量研究方法的学习动力。第四,配套教材的编写。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教材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普通反映教材方面的不足,在该教学改革方案下,需要编写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教材和课程理论教材。第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学习效果长期追踪,对毕业论文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比率和使用程度进行评价。对于课程教学而言,预期能够通过教学改革达到以下效果:第一,通过系统化地设计该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全面的指导。第二,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定量研究方法学习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第三,以考核促进学习能力提高为目的,由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转变为过程导向的考核方式。第四,为其他讲授定量方法类课程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提供实践经验。
作者:陈娟单位: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91-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computer graphics course lay behind i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pecialty. Can’t keep pace with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and teaching status, puts forward a reform plan. Verified by implementing, has a good effect.
Key words computer graphics;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传统课程,是研究怎样显示、生成和处理图形的一门学科[1],在传统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专业,其主要研究内容为使用数字技术,在各种不同媒体上生成显示、加工处理图形及图像。故此,计算机图形学可看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是此专业发源于传统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根基,应该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但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理论性强、算法多、难度大,而数字媒体专业更偏重于应用和实践性,该专业学生相比于传统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上有极大区别。要在数字媒体专业中更好地开展此课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对传统的课程内容做出研究和调整。
2 教学现状及内容分析
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艺术和网络技术等的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基础,能够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制作基础,同时具备坚实的数字媒体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技术与艺术并重,既有丰富的艺术细胞,又有坚实的技术支持[2]。
由于各个学校的招生条件和教学计划的不同,每个学校的学生素质及特点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来看,此专业与其他传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区别是明显的,大体表现为:1)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2)编程能力较弱;3)数学知识和功底较弱;4)思维更跳脱,对理论算法提不起兴趣。
计算机图形学传统教学内容分析
1)绪论及图形处理设备:了解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理解数字图像的组成,了解图形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了解常用的颜色模型,了解图形设备的工作原理。
2)基本图形生成算法:直线、圆和椭圆的生成算法,区域填充的定义和算法,线型和线宽的处理方法,字符,反走样等基本技术。
3)自由曲线和曲面:生成曲线和曲面的参数表示方法,插值和样条,Bezier曲线和曲面,B-样条插值生成曲线和曲面,有理B-样条和NURBS曲线与曲面。
4)图形变换与裁剪: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基本变换,理解投影变换、裁剪的算法。
5)实体几何造型:实体的定义和运算,实体的正则集合运算,实体的边界表示、分解表示、扫描表示等方法。
6)分形几何应用:分形图形的生成方法,Julia集与Mandelbrot集,复平面域的Newton-Raphson方法,自然景物模拟。
7)真实感图形显示:观察变换,消隐算法,整体和局部光照模型,多边形的明暗处理,纹理贴图,光线跟踪算法等。
在上述所述理论教学之外,现行的实验教学主要有两种:1)采用MFC应用程序用C++语言编程模拟相关算法;
2)采用openGL图形开发库来模拟图形学中算法的实现。
3 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可以看出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配合理论教学,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算法研究为目的,而是以实际应用为主。因此,把课程内容向实用性的方向转变就成为本次改革的重头戏。
改革主体思路:以openGL图形库为基础,将图形开发融合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所占比重;减少过偏过难的算法,减少算法程序描述的讲解;加强图形学绘制流水线的讲解。
理论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如表1所示。理论内容若是没有实验内容来配合,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教学方案改革具体如表2所示。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的学时比例变为1:1,大大加强了实验的比重。此种方案相当于把openGL编程的内容完全融入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但又没有完全放弃图形学课程中的理论及算法部分,只是做了内容上的缩减,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化,应用性更强。
4 教学实施及其效果
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制约条件。实际执行时,将传统内容逐步转为如上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共用了3年时间,改革是一步步进行的,效果也是逐渐显现的。很明显,学生对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兴趣越发浓厚,对此课程的评价也越来越高,课程考核的通过率也在逐年上涨。
5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偏重于实际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经教学实施,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完善教学案例,将此方案进一步细化,争取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