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的概念

时间:2023-09-07 17:4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建筑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建筑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 TU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5015-02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办公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在新时代背景下,典型的智能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绿色、环保、节能的最新追求,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智能建筑中体现绿色和节能。为此,笔者试从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出发,对其进程进行论述,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1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先在国外出现,这个概念的产生得益于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也正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化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地,这一概念投入实践。在1984年1月,美国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智能大厦,在这里,建筑的使用者无需准备复杂的设备,便可享受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资料检索、市场情报等多项服务。此外,大厦还实现了由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的空调、防火、防盗、配电、供水自动化系统,划开了建筑设计新的篇章。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在9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首先提出了我国《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也是我国智能建筑起步的开端。在此之后,在改革发展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出现了很多以“智能建筑”为标签的建筑物,虽然有很多建筑实际上仅是以此为噱头,但是在这个时期也发展起了一批正在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建筑物,也为我国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生存的环境更为便利、舒适。但是作为建筑,其始终是能耗大户,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发展更多地偏向了绿色与节能。这一点从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也显然可见,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但在随后的几年,国家对该标准中智能建筑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新标准GB/T 50314-2006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可以看出,在新修订的智能建筑定义中,添加了“节能、环保、健康”的概念,由此,智能建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2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

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概念最早源于绿色建筑的理念,在绿色建筑的理念里,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最低的环境负荷下,构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不局限于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发挥智能科技在节能和减排以及环保中的作用,以“智能”服务“绿色”,使得建筑拥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续的生机。

近年来,智能建筑设计中通常会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同样地,绿色建筑的设计里也会涉及很多智能化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正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得智能建筑具有了绿色与节能的属性。一般地,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等;智能暖通空调系统,如区域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变频空调系统等;智能室内环境控制,如室内照明控制,随环境、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的呼吸墙等;智能的给排水系统,如对泵类设备根据需要的智能调速、雨污自动收集和分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设备等。可以说,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并非简单的建材和新设备的组合,而是在它们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为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就必须对智能建筑进行恰当地管理,使建筑系统中的环境、生态、能源、建筑结构、电器、设备、通信、网络等管理相互协调,以实现绿色环保的最终目标。

3建筑发展的方向——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

所谓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即是将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以“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2]。通常,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建筑被称作绿色智能建筑,对应绿色智能建筑,其所使用的技术被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3],常见的包括:节能技术、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及技术。实际上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在我国已有多处应用的实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迎合绿色奥运的口号,体育场使用了地源热泵,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能量,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鸟巢供冷,冬季吸收土壤中蕴涵的热量为鸟巢供热。又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膜结构等相关技术使自然光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实现一天中绝大部分在封闭的场馆中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大大的节省电力能源;同时在“水立方”,3万m2的屋顶可以把雨水100%的收集,相关资料显示,该雨水收集系统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因此这种高雨水收集率的建筑对于北方缺水地区尤其适用。此外,将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用于原有建筑的改造也是今后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厦门中银大厦节能改造项目,在对原大厦的能源改造中,首先对技术落后的2台冷水机组和4台水泵进行更新,提高运行效率;其次,重置了冷冻水温度以符合预期冷冻负荷;再次,采取了控制通风的先进控制策略;而后,对风机和水泵进行变频改造;进行了夜间回设,夜间操作循环使HVAC设备在无人期间保持区域级管理实现节能;再而后,通过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开启、运行监测,水流量根据实际负荷进行自动化调节;最后,对照明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据了解经改造后,该大厦每年可节电近95万千瓦时,省电达30%,为国内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利用绿色智能建筑技术进行节能绿色改造提供了借鉴。综上所述,在今后,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必将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人们对于绿色生活以及节能的全新要求才能得到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

[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电控技术 现代图像显示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在建筑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综合了近年来开发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模拟与操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像处理与显示技术、电子布线技术、弱电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开辟了建筑行业的新纪元。由此可见弱电技术已然成为了智能建筑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智能建筑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范围内所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已经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研究。但是由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未在我国得到成熟的运用,所以有关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理论描述、施工规范、设计规范等等基本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一套标准的规范或研究结论。在此情况下,本文从智能建筑弱电的理论研究、应用现状、发展方向、出现问题等各个方面对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进行科学的研究。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理解。力争通过研究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能够完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

要想清楚的明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首先必须清楚的理解弱电技术的涵义,弱电的概念主要是根据强电的概念进行定义的,指的是直流电路或者电压在32V以内的直流电压。弱电可以通过电能有效地将信号进行传播与交换。衡量弱电的主要标准是信号传送的效果优劣,主要特点在于其电压较低、频率较高。在建筑应用中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弱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于楼控、电气消防、周界报警等大型公共设施,此类弱电可以视作一种低电压电能;而另一类弱电则作为一种信息源进行信息的交换,比如电视、计算机等家用电器,有关于此类的技术均称之为弱电技术。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弱电技术实现建筑的安防、楼控、消防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的技术。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也逐渐步入了4C时代(即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CRT)。现阶段弱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控以及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等各项先进的技术。将其应用到了布线、安防、消防、系统集成等智能建筑的各个角落。所以可以说弱电技术的科学应用带动了智能建筑的不断革新,形成了全新的、独立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概念。

2 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应用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起步较晚,在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具体应用如下:①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技术所形成的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都是依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信息传输的通道以及物理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产物,由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为住户提供了数据、语音、视像为一体的全方位的通信设备、安全设备、控制设备。所以线路相对较为复杂,所以利用综合布线系统来连接建筑物与外部网络或数据终端,是智能建筑弱点技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②火灾报警系统。现阶段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广泛的利用在建筑物的火灾报警系统中。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已经发展到灭火装置与通信装置联动,形成建筑安全控制网络,具有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无线电安全引导、消防档案管理等功能。从而提高智能建筑的智能安全理念,值得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能够保障居民的安全;③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指的是利用弱电技术将智能建筑中的空调控制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智能卡技术、办公电子设备、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等智能建筑所有设备通过数据传递、通讯等方式实行联动管理。充分的发挥智能建筑的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等各项优势。

3 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研究现状,未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技术为方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在国内建筑业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未来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会应用更多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智能建筑的安全、通讯、办公等智能功能,力争通过增强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能力可以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并且逐步实现适合我国居住环境与习惯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也在不断的进行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随着国外的宽带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ATM通信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内智能建筑的通讯技术仍然会追求数字化、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网络化的多媒体通信技术。③智能建筑网络系统逐渐向“三网融合”的方向迈进。通过利用基站架设、智能设备管理等优势,弱电技术所利用的信息平台将会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④智能建筑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更多的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多种技术来迎合居民越来越多的生活需求,将会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建设的主流方向。智能建筑最终会实现利用弱电技术完成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⑤未来的智能建筑能够实现开放式网络控制技术也就是通过web技术的三层结构以及网络总线、现场总线、计算机总线实现智能建筑的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最终可以达到对智能建筑内所有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地监控与管理。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安全管理将逐渐利用到智能卡技术以及人体识别技术。智能卡也会逐渐向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等方向发展。

4 当前我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看法

虽然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发展前景,但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建筑仍然存在制度上与人才方面的因素,阻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根据多年的总结与研究,提出几点看法:①通过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标准,比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等。但是由于智能建筑行业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创新周期较短,所以我国难做出适用性较强的规范性标准。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尽量一年发行一次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工程质量评价试用稿,解决我国智能建筑验收无章可循的现状。②精通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所以建议我国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者将专业人员输送到国外进修,以填补专业人员的确实现状。③智能建筑行业出现一味追求功能齐全,没有注重配套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导致国内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空有其名并无实质。不能发挥出智能建筑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建议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设计中加强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使得智能建筑得到全方位升级。

参考文献:

[1]张言荣.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纵横谈[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5).

[2]邢晓玉.浅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9.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联网;大数据;健康信息;服务管理;

作者简介:何愉舟,男,生于1992年,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设管理与房地产。;韩传峰,男,生于1962年,山东寿光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管理系统与系统工程、应急管理、区域发展等。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提升建筑管理智能化水平,强调以信息化领先发展与带动战略,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已成为目前我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之一。作为智慧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的健康信息服务管理是其重要环节。

物联网被看作是全球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信息技术中的重点领域。利用物联网掌握的智能建筑大数据有利于支撑创建畅通、高效、智能的建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智能建筑健康提供诊断和维护等服务,对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融合,实现城市智能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分析智能建筑健康信息及其服务管理的概念,探讨该系统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并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设计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实现框架,为提高我国智能建筑的管理水平开拓新思路。

2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内涵及系统设计

2.1健康信息服务管理内涵

“健康”原本是指人体健康,但在建筑、环境、机械等领域均衍生相应的概念,如结构健康,生态健康等。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是指依据智能建筑的特性,利用工程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理论,将反映建筑运行健康状况的有效信息,提供给智能建筑相关人员的过程。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即是指在健康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建筑健康状况的诊断、诊疗、预见等功能,对健康信息服务进行全过程管理。

2.2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作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城市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为导向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构建需满足和体现以下基本要求和特点。

2.2.1实现智能建筑信息的一体化

智能信息一体化有智能建筑自身物理信息集成和相关的非物理信息集成两个方面。物理信息包括结构监测信息、空气环境信息、光环境信息等,将建筑物理信息进行整合与利用,是创建建筑健康使用环境的保证。非物理信息包括运营现金流、房价地价信息等,以及体现人类主观判断的人为加工信息。随着信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各种建筑及房地产信息数据库已经应运而生,将这些智能建筑的“软信息”与自身物理信息的一体化是实现健康信息服务的重要台阶。

2.2.2实现智能建筑城市网络

为使建筑信息达到集成和共享,产生规模效应,并由政府统一管理监督,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智能建筑信息网络应以覆盖和连接一个行政区域甚至一个城市内的智能建筑为基本要求。

2.2.3实现服务对象的多主体并联

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参与者有政府、建筑管理者、建筑使用者三个主要层次。该系统需同时服务于三者,在满足同系统同功能的同时,通过权限设置满足各方实际需要,实现层次化管理。

2.2.4实现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现智能建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采集、信息计算,需要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信息交互能力和数据计算能力,并为这些需求提供保证。

2.3健康信息服务管理参与者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参与者有政府,建筑管理者,建筑使用者三个层次,其角色与关系见图1。

2.3.1政府需求

政府有关机构是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的对象之一。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为政府机构协调各生产部门的运作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帮助;同时,政府相关机构又是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推行者和构建者。从政府层面看,其需求包括两个,一是对大量建筑信息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挖掘、处理和计算,产生各种分析报告,为制定政策实施管理提供帮助;二是对整个城市的智能建筑系统进行监管,如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维护系统硬件等。政府相关职能机构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方的权限,维护各方权益,并通过智能建筑信息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3.2建筑管理者需求

建筑管理者是智能建筑健康管理主要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因此,智能建筑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给建筑管理者提供的主要功能,应围绕中微观层面的智能建筑系统,实现建筑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例如,对建筑保持实时监控、采集管理权限内的建筑信息、分析运营数据、向建筑发送指令、向住户反馈状况等。

2.3.3建筑使用者需求

建筑使用者在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中主要是被服务和被管理的角色。他们一方面是建筑的直接使用者,建筑健康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参与者。建筑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处房屋的状态,并通过远程发送命令进行控制,这将是建筑使用者对于系统需求的主要方向。

2.4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功能构成

功能模块是从智能建筑信息发展到智能建筑信息服务管理的关键层次。根据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可归纳为如下六大功能。

2.4.1智能建筑健康监控

实时监控是保证建筑健康环境的基本功能。智能建筑相关人员可以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时地看到其权限范围内所关心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任一个设备或关键点的状态,以图形、文字或动画的方式显示出来。

监控权限的设置是很重要的:建筑使用者需要以及可以观察到的监控内容是他自己居住或工作区域的相关信息,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较高的个人隐私,不能被其他人获得;建筑管理者需要监控的是他们负责或管理的建筑内的公共区域场景,而对于建筑的运营信息,则可以全部获取;对政府来说,重要交通干道的实时画面是监视的主要内容,它们是城市公共安全的基本保证。若发生了具体的治安案件,则应有一套必要的法律流程使政府获得监控公私隐私信息的权限。

2.4.2智能建筑健康档案

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大量智能建筑信息经过集成、去噪、分类、储存形成健康档案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依据智能建筑系统分类并细化,产生具体针对某一种信息的数据档案。智能建筑健康信息主要包括三大层面:1建筑设备设施健康信息:建筑设施设备健康指建筑实体结构与基本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智能控制、安保设施、停车场设施、电梯设备等与建筑运营管理关联性较高的次级需求归于建筑运营健康信息。2建筑环境健康信息:建筑环境健康强调的是人类在建筑生产生活环境中对于舒适程度的体验和反馈,是对建筑环境本身的评价,有主观判断和客观数据两方面要素。3建筑运营健康信息:建筑运营本身指建筑施工完成后在围绕建筑生产生活中进行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活动。建筑运营健康强调的是建筑运营过程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智能建筑健康档案数据库需要有较高的硬件水平,提供巨大的储存空间和高速的信息读写速度,以满足建筑健康信息的即时传输、储存和查询。每一条建筑信息都可以追溯到采集的时间、地点。

2.4.3智能建筑健康诊断

健康诊断是进行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关键功能。利用传感设备采集的即时数据和数据中心的分析系统,通过即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立刻对智能建筑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发现建筑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精确定位到出现问题的时点、位置。具体则可以形成各种诊断应用,如建筑能耗分析、建筑结构分析、建筑日照分析、建筑空气分析等等,作为政府、建筑管理者、建筑使用者行动的依据。

2.4.4智能建筑健康遥控

健康遥控是从建筑使用者角度实现健康管理的功能。建筑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远程监视建筑的状态并对建筑发出指令的概念很早被提出,目前在技术实现上已经没有任何难度。结合智能建筑健康监控、智能建筑健康档案和智能建筑健康诊断,建筑使用者可以主动通过移动设备向智能建筑发出指令,遥控建筑的各个设备,如开关窗户、提前打开空调等等;或是接受到建筑管理者发送的建议或要求配合进行遥控(因为建筑管理者不具有给私人所有物发出指令的权限)。

2.4.5智能建筑健康诊疗

智能建筑健康诊疗是建筑管理者需要的功能。对建筑管理者而言,他们管理的范围是一整栋建筑或是一个小区,智能建筑运行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常发或突况。健康诊疗即管理者依据智能建筑运行状况直接向建筑下达控制指令,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或从物业组织管理角度入手优化建筑运营管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制定诊疗方案。

2.4.6智能建筑健康预见

智能建筑健康预见是提升城市建筑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核心理念。政府的相关职能单位不会关注每一个建筑个体的运营情况,它们需整合所有的信息对城市进行宏观管理。智能建筑健康预见,指的是依据现有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掌握城市建筑的运营状况,形成对智能建筑管理各方面经验的总结和对城市建筑未来发展的预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具体行政手段,最终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网络

3.1智能建筑信息物联网构架

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相连,形成能让物和物直接进行信息交互的智能网络。依据智能建筑系统的特点属性,本文构建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物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组成,见图2。

3.1.1感知层

本层由采集智能建筑信息的设备组成,是物联网的基础层,主要用来感知和识别反映建筑状况的物理信息。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结构检测仪、温度传感器、空气检测仪、监控摄像头、电子标签、地面沉降监测仪,以及GIS、gps等技术。

3.1.2网络层

网络层是各种通信网络综合形成的融合网络,使信息、数据与指令能够在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传递。它主要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局域网以及行业专用通信网等。针对智能建筑健康管理的信息服务专网可以以城市为一个整体,条件允许也可建立以国家为整体的网络系统。

3.1.3应用层

应用层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需求相结合。布局分为智能建筑健康管理子中心、智能建筑健康信息大数据中心。智能建筑健康管理子中心可以一个小区为基本管理单位,即时或定时保存感知层采集到的各类智能建筑数据。智能建筑健康信息大数据中心则是将大范围内、许多小区的建筑信息集合到一处,统一储存和运算分析。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应用即对大数据中心集成的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开发应用,满足各专业的业务需求,形成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为智能建筑健康管理提供帮助。

3.2智能建筑物联网的物理部署

以城市为框架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物联网部署示意图,见图3。它以城市智能建筑健康信息大数据中心为核心,行政区所为分节点,以小区为智能建筑健康管理子中心单位,再往下则为智能建筑及具体的数据采集设备。

4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处理

智能建筑健康信息管理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有效的利用它们能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数据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数据挖掘、分布式数据系统、云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本文提出针对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大数据处理模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分析三个层次,见图4。

4.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基础的一步。智能建筑信息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这些数据有结构化的,也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采集数据的精度需要符合现有系统的软硬件条件,避免影响到信息的流通速度和准确性。除了对应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以外,互联网上已有的各种建筑信息数据库也是重要的数据来源。

4.2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包括对已经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过滤、整合和储存。由于大数据特点之一就是多样性,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数据种类和结构都非常复杂,给之后的数据分析带来很多困难。首先,需要将结构复杂的数据转换为便于处理的统一结构。其次,对数据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数据杂音和干扰。最后,则是集成和储存,可以对应智能建筑健康管理子中心建立信息子数据库,以小区为单位进行集成储存。优点是信息存储传输过程短,数据流量小,同时防止网络故障情况下发生数据遗失。

4.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对应智能建筑物联网中的应用层,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是实现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的核心步骤。具体来说,即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一系列大数据技术,把纷繁凌乱的数据整合为有用的信息,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形象地展现数据的内涵,形成各种应用,如区域建筑能耗分析、建筑结构健康分析、日照分析等等。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软件编程则由工程技术人员和程序员共同完成。最后,由管理者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主观能动的反应,实现智能建筑健康管理。

5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集成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智能 ,建筑 ,自动化, 信息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social informatization of a part, as people live and activity places buildings with changes 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automation,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它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建筑是通过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 ,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共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 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所有这些,从技术上也为智能建筑的产业起到技术上的支撑作用。

一、 智能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

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的出现,使得一幢幢楼就变成一个小社会,其内部有众多的小公司,各种商业的生活行为要求数以兆计的信息和控制指令进出整座大厦。智能大厦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 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 。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大厦”这一术语逐渐在建筑业流行起来,在国内的楼宇建设中正流行一股“智能化”的热潮。许多房地产商在广告宣传时,将其大名必冠以“ 智能化”或“5A甲级智能大厦”。但大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更不是时髦的头衔能随便加在自己头上。我们必须对智能大厦有一个全面、综合、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设计者、使用者乃至发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智能建筑的组成

智能建筑通常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 2.1 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采用传感器技术、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建筑的电力、空调、电梯、冷水机组、热力站、给排水、消防系统、保安监控、出入门控制等设备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监控管理。包括楼宇自动化管理、出入管理、磁卡识别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防火系统以及各种设备控制和监控系统等。它们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之上,将完成如下基本功能:各类参数的实时控制和监视、各种动力设备的起停控制与监视、各种设备运行状态显示、设备非正常状态的报警、动力设备的节能控制。

2.2 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提供建筑内外的一切语言和数据通信,主要包括:

(1)以程序交换机为核心的电话、传真等为主的通讯网络。

(2)建筑内的局域网,把建筑内的各种终端、微机、工作站、主计算机与数据库等联网,实现数据通信。

(3)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先进的通信自动化系统即可传输语言、数据,还可以传输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功能用途的建筑,对通信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系统。

2.3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由高性能的传真机、各种终端、微机、文字处理机、主计算机、声像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与相应的软件组成。主要用于文字处理、办公服务、公文文档等综合管理,以及电子票务、电子邮件、电视会议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

三、智能建筑的目标

3.1 建筑功能运作自动化。大型建筑物的运作包含有多种功能系统,如水、电、热力、空调、通讯等等。它们又各有特色,如水又分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活热水、生产污水、消防用水、生活及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生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而这些对一座建筑物来说要实现自动控制就十分复杂。所以智能的概念是替人来做出最佳方案并完成其运行。

3.2 建筑物的节能运作。智能建筑的另一个使命是降低建筑物各类设备的能耗,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效率,减少管理人员,求取更高的经济效率。

3.3 通信自动化。利用电信网络、卫星电视和计算机互联网络为大厦提供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

3.4 办公自动化。

3.5 安全保卫自动化。通过各种摄像、各种感触探测器进行信号采集、分析、处理,并经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进行控制保护。

建筑智能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智能建筑中很大服务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过去那种以一栋建筑和一个小区为单位运行和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发挥智能化系统应有的功能,应该把智能化系统构筑在社会统一信息平台上,并以此平台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员提供服务,这就需要对智能建筑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这种服务模式也有利于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和降低智能化设施维护管理成本。

总之技术在进步、制度在变革,中国智能建筑充满着希望,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共同探讨智能建筑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1 、《智能建筑技术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阎俊爱

2、《建筑设计新概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源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而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到三成之多,尤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耗能建筑也越来越多。因此,节能建筑的研究与设计迫在眉睫,对优化当前社会的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建筑设计和电气设计两方面,阐述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思路,希望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和能耗控制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发展

1.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在迎接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概念,定位于通过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思路等[1],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全世界范围内,第一幢智能建筑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哈特福特市,从此引发了全球建筑行业对智能建筑的关注和研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智能建筑的概念也越来越成熟。从起初为了智能而智能,推崇高科技堆造的设计理念,到如今真正的以人为本、强调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智能建筑向着实用化、舒适化、可持续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业内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和设计理念、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尚未统一,很多建筑顶着智能的光环,实际利用率却很低,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初衷,希望能给当前的建筑节能带来一定的借鉴。

2. 建筑节能

我国的建筑耗能通常包括采暖、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等所使用的能源,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用途能耗不一,其中以采暖耗能居多。这与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设备效率低下有关。在建筑设计上,我国的建筑外墙、门窗、顶盖等传热系数均为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6倍[2]。因此,在节能设计上,我国建筑行业任重而道远。

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1. 环境规划

城市建筑中,受到地段、环境、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多建筑忽略了其微气候环境,在房屋的走向、间距以及与周围建筑的整体关系上关注较少。智能建筑在规划时应尽可能按照主导风向、太阳位置等因素来选择房屋朝向,我国大部分地区应遵循南北朝向,按照地区不同适当调整角度,可以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同时在冬季增加太阳辐射,从而节约建筑保温能耗。

2. 外墙及屋顶设计

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进行墙体保温,外墙的保温可以分为外保温、夹心保温和内保温。内保温是将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等保温层设置在墙体内侧,再加上防护层。外保温将保温层设置在墙体外侧,采用耐碱玻纤网布和聚合物砂浆组成的纤维增强层或钢丝网防水水泥砂浆做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一般设计为5-8mm。对于严寒地区,可设置中层保温,由主题墙、保温层、围护墙3层通过拉结筋连接起来,墙体厚保温性能好。其中,首选外墙保温[3]。

屋顶通过架空、加保温层等方式隔热保温,但要选择新型轻便的节能材料,避免屋顶过于厚重。

3. 门窗设计

门窗设计时应合理计算不同朝向的门窗布置,其采光度、窗墙比、计算耗热量,从而选择又合理又节能的最优方案。同时在门窗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节能玻璃、热反射帘等品种。

三、电气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1. 供配电设计

供配电设计不合理会产生大量的空置损耗,而变电所位置选取、配电竖井、层配电箱以及变压器容量等,都影响着系统的能耗。因此,选址上尽量缩短供电电缆长度,缩短分开关配电距离,选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同时,在设计时,可采用双变压器运行并增加变压器轻载切除装置,当负载容量小时切除一台变压器,而当负载容量大时两台变压器均投入运行。

2. 照明设计

建筑中较为重要的用电就是照明用电,除选择效率高的灯具以外,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建筑本体的采光度,尽量利用自然光源来避免不必要的照明,另一方面可采用灯光控制系统,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功能、不同场合的区分照明。

3. 空调、通风、电梯设计

从节能的角度讲,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宜选择水源热泵空调,比中央空调的机组效能高很多,可节约50%左右的能耗[4]。即便在使用中央空调的情况下,可选择加设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分配采暖空调区域,通过对环境温湿度、室内空气质量以及人员数量等的自动探测,对空调的启停、通风设备的启停进行自动控制。较为先进的控制思想是由智能化软件对建筑物内各区域的热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计算,实现动态的开启控制。而在实际设计中,科学计算机组容量、合理选择相关设备是降低能耗的基础。

4.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可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加设不同类型的能源采集设备。通常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区域,可在屋顶装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将采集的电能并网,除自用外还可将剩余电量回馈给电网。

四、结论

我国的智能建筑仍处于起步和发展初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节能是当前社会各界、各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智能建筑的节能涵盖了土木建筑、供配电、自动控制等多个专业,因此在设计时,应统筹全局、全面分析,寻找最优方案。与此同时,加强相关理念的宣贯和培训,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行业内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智能建筑的节能标准,多引进节能技术、节能材料,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辉,冯阳.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2(10):226-228.

[2] 刘霞,高霞.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中华民居,2013(08):192-193.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施工水平

智能建筑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在我国才真正开始起步,但是表现出来迅速发展的趋势。智能建筑结合了当前先进的建筑技术,同时集合了一些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在我国的建筑行业,智能建筑逐渐形成了一种发展潮流。然而,国内的智能建筑能真正达到智能化的标准,还需要作很多的工作。目前,智能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因此,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是尤为必要的。下面,就从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方面的问题

目前智能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专业设计人才的稀缺。国内的很多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工作主要是集中在结构、建筑、水暖和电气等几个方面,并没有贞贞意义上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这样就使得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设计水平无法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虽然很多的设计院认识到了智能建筑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了智能建筑的专业培训,但是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另外,很多的系统集成商虽然取得了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资质,但是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没有很专业的设计概念,进而使得他们设计出来的施工图没法达到专业的水平,不符合整个设计的规范要求。同时,我国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很多的设计要求和规范都是理论性的,真正起到施工指导作用的并不多,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设计和施工能力无法配套的情况,不利于整个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

施工方面的问题

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能力差,智能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欠缺上,这样的问题时的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进而制约了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很多的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数都不是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而是一些挂靠的无资质企业。由于这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薄弱,管理意识严重落后,技术人员也少,这样就使得智能建筑的施工无法得到优质高效的建设,工程质量很难跟得上去。另外,一些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智能建筑施工工艺,虽然中标成功,但是在具体的智能技术环节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这样也就加大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难度,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有,在设备供应商方面,很多的施工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配套供给,使得整个的施工工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在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的具体措施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国内很多的智能建筑设计单位并不具备智能建筑设计的资质,同时很多具有资质的设计院里面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也是严重稀缺,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对整个智能建筑中的各项技术有熟练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整个智能建筑的认识高度,在设计过程中仔细研究智能建筑每一项技术的具体运用,积累一定的智能建筑设计经验,让自己的设计专业知识能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很多的建筑设计机构应该针对智能建筑这一块为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工作,通过对国外的先进智能建筑技术的学习和一些专家经验和学术的研究,来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管理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只有当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有了很好的保障,对整个智能建筑设计行业的前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因此很多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具体施工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应该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智能建筑是一种集合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建筑,在它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的智能建筑能够得到高效优质的施工效果。其次,智能建筑不同于以往的房建土建,智能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管理应该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智能化服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备都是智能化的,在合理安排这些设备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进行,确保整个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完善。最后,作为工程的最高领导者,项目经理应该提高自己的到场率,通过现场的监督和指导来保障整个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进而促进整个智能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较国外而言就比较落后,为了提升我国智能建筑的整体水平,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高整个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各项智能建筑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保障智能建筑的质量,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段培永;谢秀颖;王敏;开创智能建筑专业的试点,推动专业发展[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s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一定能发展兴盛起来,成为未来时代建筑的标志。

1 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的概念,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它还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国际上至今并尤统一的定义。在我国,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给出了智能建筑的定义。所谓智能建筑,“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2 智能建筑的构成

2.1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s System)

该系统是通过交换设备来转接声音、数据和图像,借助公共通信网与建筑物内部PDS的接口来进行多媒体通信的系统。目前,公共通信网在我国有城市电话网、长途电话网、数据通信网CHINAPAC和CHINADDN。若需要用卫星通信建立VSAT网,可租用卫星转发器以实现C波段到CU波段的卫星通信。多媒体通信的业务则有语音信箱、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传真、移动通信等。随着全国通信基础设施装备水平的提高,光纤进大楼(FT—TB)、光纤进小区(FTTZ)已大量的使用在新建工程中,于是各种宽带接入的驻地网为拓展新的通信业务提供了发展基础。该系统是大楼和外界信息共享的窗口。

2.2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该系统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提供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图文式办公手段,为各种行政、经营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统计、规划、预测支持,实现信息库资源共享与高效的业务处理。一般OA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物业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和内部事务处理的OA系统,大楼使用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OA系统。该系统是建筑物的重要应用系统,其安全运行是大楼用户有效工作的保障。

2.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该系统是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以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来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系统。BA系统的目标是对建筑物内所有建筑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以保证建筑物中的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确保建筑的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2.4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该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消防系统,另一类为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功能,是一个专用计算机系统。安防系统常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SA系统24 h连续监控建筑物的重要区域与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财物的安全。

2.5 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

该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构筑信息通道的设施。它采用光纤通信电缆、铜芯通信电缆及同轴电缆,布置在建筑物的垂直管井与水平线槽内,一直通到每一层面的每个用户终端。PDS可以以各种速率传送话音、图像、数据信息。OA,CNS,BA及SA的信号从理论上都可以由PDS传输。因而,也称其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

2.6建筑物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该系统是为对建筑设备实现管理自动化而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它把相对独立的BA系统、SA系统和OA系统采用网络通信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与互相联动,以保证高效的管理和快速的应急响应。

3 智能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建筑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以建筑设计为平台,结构、给排水、空调暖通、强弱电各专业共同参与进来的过程,其中,建筑设计又起到龙头和协调的作用。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点外,还应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

3.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起着联系各种终端和数据传输的任务。在设计中如何安排好这些盘根错节的线路,使之经济高效,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应该好好研究的问题。首先是线路如何走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的走线通常是利用地面和天花板,这一点我将在后面的地面和天花设计中作详细论述。垂直方向的走线通常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相当于以往的弱电坚井,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由于要布置综合布线跳线架和相关网络设备,面积应比以往的竖小间面积大些,而且在设计时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以备未来之需。综合这些因素,我认为每层设备小间面积在8m2左右为宜。

设备小间的线缆都是由主机房引出的,作为智能建筑神经中枢的主机房,除了布置程控交换设备外,还要布置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因此该空间的面积应比普通建筑中的电话机房大些,综合考虑这些设备的尺寸,我认为主机房面积100—120m2为宜。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我建议采用星型连接,这种拓朴结构使得网络的扩展以及节点的移动都非常容易。同时可采用HVB智能诊断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当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能自动显示有故障的节点并切断它与网络的联系。这样就可以避免系统由于一个节点出问题或由于检修而终止运行,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提高。

第8篇

(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本文针对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概念、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综合布线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综合布线;智能建筑;系统

Designandanalysisofintelligentbuildingcablingsystem

ZhangJian-ni

(QuadrupleIntelligentTechnologyCo.,LtdXi´anShanxi710000)

【Abstract】Inthispaper,designandapplicationofintegratedwiringsysteminintelligentbuildingisanalyzed.Thebasicconceptsofintelligentbuilding、relationsbetweenintelligentbuildingandintegratedwiringsystem、thefunctionandcharacteristicofintegratedwiringsystem、thedesignofintegratedwiringsysteminintelligentbuildingandotherrelationcontentareincluded.

【Keywords】Integratedwiring;Intelligent;Building;System

1.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一般而言,建筑物与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就是综合布线系统。它不但可以使数据通讯系统和电话交换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还能够把这些设备与外部通讯网络连接。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光缆、电缆及相关的布线部件等方面,都可以笼统的涵盖到综合布线系统中去。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开放式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并采用六大子系统分别进行布线的规划设计。这六大子系统分别是: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1]。这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独立的单元,而且每个子系统都不会对其他子系统产生影响。一旦结点链接发生改变,就会导致整个网络在星形、总线型、环形灯反面发生不同的转换。对综合布线系统,来讲,支持关于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2.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在建筑物中用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集成在一起,对建筑内设备进行监控,对信息资源管理等,这种建筑物被称为智能建筑[2]。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91年,美国将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引入中国,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布线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智能建筑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智能建筑。随着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智能建筑成为这些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归宿。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衡量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时,需要评价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能力。其中包括:设备配套与否、技术功能完善与否、网络分布合理与否、工程质量优良与否。信息传输网络的质量和技术是智能建筑能否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因素。所以,综合布线具有决定性作用;

(2)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将智能建筑内的通信、计算机及各种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更完整、更完善、更优化的有机整体。这样能实现高度智能化要求的整体称为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的特点为兼容性强、可靠性高、管理科学等。若在没有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建筑中,各种设施和设备将因无信息传输媒质连接而无法实现。所以,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能够保证高效优质服务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3)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内部联系与外部通信的传输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既是作为内部信息网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又必须与外部公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综合布线网络组织方式、各种性能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都应遵守于公用通信网的有关规定及标准。这样,才能满足智能建筑与外界联系和传输信息的需求;

(4)综合布线系统应与房屋建筑融为一体。综合布线与房屋建筑既彼此融合又彼此矛盾。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应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密切联系,协调配合。并采取有效的、合理的方案解决矛盾;

(5)综合布线系统可以适应智能建筑今后发展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目前各地兴建的高大楼群中,只有积极的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才能与时代同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又不增加过多的额外投资,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通信发展的需求。

3.综合布线系统的功能特点

3.1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先进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原有的布线模式中隐藏的许多缺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让人们意识到共享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尤其综合业务数字网已经逐渐的代替了以电话业务为主要标志的通信网。而作为传输语音、数据和视频的集成通信网,它也正在占据着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综合布线系统一改以往单一、高价、复杂的传统布线系统,适应信息时代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2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开放性。

相对来说,以往的布线系统,束缚性太强,用户选择一种设备后,也就固定了与之相匹配的布线方式及传输介质。若想更换新设备,就得相应的更换原来的布线。所有,可以想象的到,依靠这种施工方式的建筑物内,对原材料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施工也应该是相当有难度的。

3.3综合布线体统具有可靠性。

新型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是高质量的材质和组合压接的方法,是一种高技能的信息运输线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所有电缆和元件都是经过ISO国家认证的,为保证电气性能的可靠性,采用专业仪器调试每条线路的链路阻抗和衰减率。系统的布线采用点与点之间的对接,即使有的线路出现了故障,也不会导致其他线路的运行。因此,线路的运行以及保养维修都得到了保障,可以增强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4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灵活性。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系统子模块设计方案,其传输线缆和有关零部件都符合通用标准。所以,综合布线的各个通道都具有通用性,与此同时,每一条通道都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和令牌工作站。要想开通或者改变设备,也不需要改变布线,只要简单的增减要使用的设备,同时在配线架上采取相应的跳线管理,就可以完成目的了。

4.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4.1设计工作区子系统。

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时,应将信息插座安装在墙面或地面上,同时要有单孔和双孔两类。数据插座要是屏蔽嵌入式插座,这样高速网络设备所接的每个数据插座都具有金属屏蔽壳且能够良好接地。数据插座应是RJ45插座,能以大于15mbP/s的速度传输信息,各类型终端设备依靠RJ45的标准跳线能够快捷地与数据插座连接[3]。工作区子系统遵循甲级标准,具备“端口保护装置”(也就是数据锁),隔离各类信号,不会因插错插座而损坏设备。

4.2设计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是指智能建筑物内的主干电缆的路由,将主配线架和分配线架,及其他设备相互连接起来。设计的干线传输不仅适应当下的需求,还要满足今后的发展。分布干线子系统时要使用能保证干线线缆最短、最可靠和花费最少的路由。在干线子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要留下少量线缆用作冗余通道,这样保证了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扩展。

5.总结与展望

(1)本文首先介绍了综合布线的概念,讲述了综合布线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场景,然后论述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的关系,也即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而说明综合布线的功能特点,最后概述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的设计方法。

(2)要做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就要做好工作区间子系统设计和干线子系统设计。这是计算机技术、智能楼宇技术发展结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及良好发展趋势。三者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避免各子系统独立设计、重复施工导致的种种浪费及相互间的不利影响,还可以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弱电系统布线总体设计和统一施工。以此来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使原来杂而乱的建筑变得合理有序,并且也提高了管理和维护的水平,即节约了资金,也缩短了建设周期。

参考文献

[1]刘颖论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3).

[2]孙阳对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热点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3(1).

第9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化技术;应用与研究

前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能源的大量消耗,环保的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被人们广泛的接受。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建筑行业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寻求自身的发展,于是便有了绿色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在于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各类智能化技术都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本文着重以绿色智能化技术为例,探讨绿色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1.绿色智能建筑

1.1智能建筑

人类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建筑开始向智能化过度,于是智能化建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各种信息技术和高科技应用到建筑行业中,使建筑行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所说的智能化建筑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成果使我们的建筑物内部功能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技术应用,如运用计算机程序使得电气等家用设备实现自动化更方便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还主要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得到应用智能化建筑方便舒适,适合大量推广应用,因此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1.2绿色智能建筑

介绍完了智能建筑,我们就要了解本篇文章要讲的对象,绿色智能建筑。顾名思义,他是在智能建筑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环保,当前,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具体来说,绿色智能建筑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绿色智能建筑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因绿色智能建筑仍属于智能建筑的范畴内,他首先必须具备智能建筑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点,那就是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所有的家电设备都一改往日用不同的遥控设备操控的局面,全面实现用网络来监控、操作,给人类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其次,和智能建筑相比较,绿色智能建筑还具有节能化的特点,将绿色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其中以后,建筑本身所需要的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着精确的数字管理系统,他所消耗的能源将会大大降低,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同时还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再有就是绿色智能建筑同时还具有环保化的显著特点,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上,运用了很多科学原理,使得建筑的构造更加合理,采光性,通风性能都得到改善,同时建筑的设计也合理的利用了很多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等资源,使得对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大大减少,因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很小,实现了环保。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对绿色智能建筑的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从设计、建造、装修、电器设备等的安装都是从有利于人的生活方面出发,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自动化、节能化、环保化以及以人为本是绿色智能建筑独特而显著的特点。

2.绿色智能化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科学家们研发出来,各种高科技产品被生产出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当然我们的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化建筑逐渐得到发展,目前,全世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又引起了建筑业的又一大进步,人们将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和运用到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绿色智能化技术的新概念,简言之,绿色智能化技术就是指运用智能化技术到建筑行业已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的一种技术。

3.绿色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智能化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具体来介绍绿色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3.1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

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飞速进步使得人类越来越注重物质和精神享受。建筑业的大发展更是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一些大型的商务酒店、写字楼、博物馆等公共或者商用建筑纷纷出现,这些建筑的产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但同时也造成了对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一尴尬局面,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被应用到一些大型建筑物中,图1为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图,整个系统由一个中央控制器来控制,通过一些设备的安装与建筑物内部的照明、供暖、供水、电梯、消防等设备相连接,由中央控制器来监测管理这些系统,用精确的数字来控制开关,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以最少的能源达到最好的效果。从实际收到的效果来看,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建筑物内部的系统运行方式更为合理,同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值得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内部推广应用。

图1

3.2声音数字控制器。

声音数字控制器主要是针对建筑物中的音频设备而设计的一种绿色智能化技术,如扩声系统、广播系统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音频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使得音频系统展现出最好的效果。如一些写字楼内部在进行会议时,通过电脑对会议声频系统进行数字控制,用数字分析出最佳的声音状态,使讲话的人与听讲的人的听觉都达到最佳状态,使会议参加人员都收到最好的声音效果。

3.3采暖智能系统

采暖智能系统实际上属于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它具体实现的是对热源的管理与应用。主要利用的是温感探测器原理,通过监测系统随时监控和掌握着热源的温度以及水的多少,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好一些界限,当温度和数量达到界限时,系统会自动启用开关,自动调节大小,一方面使得热力系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使能源消耗大到最少。采暖智能系统的应用使得采暖更为科学,节能效果更为明显,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做出了贡献,符合绿色智能建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结语

社会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已经是当前以及今后的主流方向,将绿色生活理念与智能化建筑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人类的生活实现高科技自动化,同时还能够让我们居住的房屋更加绿色,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可能,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离目标的实现更进一步,在未来,我们希望更多的智能技术与绿色生活理念相结合,使绿色智能建筑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为生态可持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永兴.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第10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信息技术

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也应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拓展和深化.进人90年代,作为信息高速公路“节点”的智能建筑,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智建筑中“智能”的含义由原来单纯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化系统拓展开来,加人了“建筑系统”,建筑物不再是以智能建筑环境的身份出现,而应与其它3个系统列,称为第4大系统.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智能系统提供空间的位置上,要主动新设计观念,与其它3大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4A”集成的智能建筑.在建筑系统中,建筑从整体构到结构形式、从空间布局到交通核的布置及外部造型都应体现智能建筑的特点,而不能沿袭一贯的没计法.智能建筑不仅要在硬件上体现高科技,作为软件的设计观念上也要体现高科技。

1 建筑的灵活性

智能建筑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其综合布线系统使建筑可以随时改变布局和使用功能.相应的在建筑计上,就应发展无障碍大空间来与之相适应.将交通核、辅助用房和设备管线等需固定位置的部分集中置,剩下的空间全部是大柱网开敞空间.层高要设计相对较高,一是留出吊顶和架空地板的高度,二是考虑后若全部按照大空间使用,净高不至于显得太低,产生间视觉的压抑感.在结构上用钢结构桁架承重,这样有的设备管线都可以放置在结构构架之中,吊顶所需高度就会大大降低.总之,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灵活性,分发挥“智能”的优势.同时采用钢结构,争取到最大的空间度,为功能灵活布置打下基础;空调、照明等管线充分利用结构空间;悬挂式吊顶确保竖向的最有效利用。

2建筑的节能性

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是智能建筑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中,谁能以少量的投人获得最多产出,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要引入适宜技术的概念。在设计中除了利用智能技术调节各设备外,还应在方案设计中结合气候等因素的融入。合理组织各种建筑要素,使建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气候调节能力,建筑设计可以在传统技术中发掘适宜成分。

3 建筑的舒适性

智能建筑中的用户拥有各种先进的设备来营造一个舒适的人造环境,但许多人仍然觉得不舒服,因为它是人造的,不是天然的,人的趋自然性与生俱来的,但身处高楼大厦中的职员却很难亲近自然,这就需要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要亲近自然的倾向,人性化的设计。

4 建筑的可发展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可以带给我们另外一个世界,这也是我国建筑发展现在所面对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筑发展的一个弱点。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把节能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所以我们将建筑功能与技术更好地结合,创造低成本、智能化的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5建筑与城市的协调

信息时代的智能建筑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它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智能建筑作为一栋建筑也在努力与城市溶为一体.许多建筑释放底层空间为城市广场,加强了与城市空间的对话,并为自身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这只是建筑融于城市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城市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智能建筑中的先进技术,创造出可与城市共生的建筑.在即将进人21世纪之时,能源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恶化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建筑师应该关心的问题.建筑师要视野开阔把握全局,从整体、全面、综合的角度出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建筑.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建筑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建筑设计理念也应进人一个新时代.

6 智能建筑融入途径的构建

围绕智能建筑设计的核心目标,建筑设计在空间限定、空间组合与空间造型训练的基础上加入了初步的环境认知与体验、空间行为、空间构景等知识,引导建筑在空间设计过程中从更为整体的视角去处理空间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智能建筑从以下方面构建了景观意识融入空间的途径。

1)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引入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思想,通过场地条件的限定,引导学生关注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将空间的限定、组织、形态等问题和场地中的环境要素、景观特征相连接,学习从环境认知与场地分析出发进行空间设计的方法,并从整体编织、互为图底的角度思考、解决各种空间问题,实现建筑与景观在空间上的融合、形态上的协调以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

2)基于感知的空间体验。体验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身体知觉的综合感受,强调的是主体在场。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在于一体验是人类感知环境空间秩序从而建立场所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空间教学需要加强观察体验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体会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的密切关联及其对空间建造活动的影响。

3)空间行为与空间场景。空间创造了环境,而环境组织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相互关系。空间行为研究是将空间与其承载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不可分割和相互关联的整体来考察,研究人的行为模式、心理体验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理解空间的内涵在于具体的空间行为所引发的特定空间场景和空间场所感的认同,目的是建构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关系、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场所。

4)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概念,古人造园往往就是在造景。景观空间则是一种被运动的身体以多种感官方式体验的流动空间…,并有赖于组景序列对景观印象的完整体现。对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的关注,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借景、框景,漏景、障景、隔景、影景、题景等实景与虚暴的掏景方式”.将有意义的景象画面从环境中界定和凸显出来.同时,营造步移景异、小中见大、或藏或露的空间层次和丰富的景观体验。

7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其技术和平共处产品必将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智能建筑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向综合性发展.建筑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形成综合性大楼,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在智能办公楼中安排多种辅空间,例如:购物、餐饮、健身、娱乐美容、医疗,托幼、住宿等.

2)向专业型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出现智能学校、智能医院,智能图书馆、智能工厂、智能银行、智能住宅等新型的智能建筑.特别是智能住宅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一大主流.

3)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域管理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智能型建筑不再孤立地规划、营建,逐步走向集中成群规划、建设.它们将成为新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区,最终导致智能城市的出现。

8 参考文献

[1]徐兴声.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建筑学报,1997

第11篇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应用

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水平,其直接决定了智能建筑自动化功能实现的程度,因为自动化技术有很多,而应用在智能建筑中的只是少数,为了做到少而精,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相关管理人员会建立一个相关的管理模式,并且对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地优化,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等,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中更加舒心和健康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简单地讲包括建筑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通讯自动化系统等等.其中建筑自动化系统是其核心系统建筑自动化系统又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时的对设备、环境的监控系统.如安全防范系统、消防系统、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通常称之为控制网另一类是分时的围绕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如物业管理系统等.习惯称为管理网其关键技术应用如下:

智能大厦管理模型该管理模型可由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与有限状态图相结合的方法所构成.该模型服务于大厦监控与调度管理的集成化与广义管理等目标;智能大厦管理方法优化可供采用的优化方法很多.如用于求解大厦协调控制与调度管理模型的启发式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及超图优化方法等;智能大厦综合信息库应用多库协同技术健立智能大厦的综合信息库.存储、查询、管理来自设备监控、电话、电视、传真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为用户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智能大厦的优化管理提供软件支持环境

2.智能建筑的成本

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最严重的是系统处于停运状态.这种项目大都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商订货.调试.验收及培训工作不完善.后期服务无法保证.出现问题找不到原订货商找到了费用也很高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有关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还不可能像其他专业一样.被广大设计、施工人员所熟知加之产品的标准繁多而且不规范.‘・性价比”难以把握因此导致智能化工程的成本难以控制智能建筑的成本(包括基础建筑及配置.办公自动化及现代通讯设备的成本)要有一个正确估算.建立预算成本模式是必要的覆盖整个建筑业成本模式有四个概念:即元件的生命周期、现存的价位、预算中的成本、参量的估价系统的‘・生命周期”观念近些年来更让人们关注.办公自动化和现代通讯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是不能确定的.而且发展的速度要高于商家接受的能力。

在近些年来呈现一个趋势.在资金成本的花费中元件的翻新.维修主要是在那些短周期和比较昂贵的元件中:成本模式是以生命周期成本为中心.而智能建筑的所有成本中最重要的是技术资金成本运行、维护等所用的费用和剩余价值都与现存价位有关.这意味着成本跟时间这个说明将来在一定时期里支出参考投资资本要进行折扣:建筑商在重新装修、改造中的价值分配中.高量的参数估计是必须的.智能建筑的许多重修或改造的计划都是不能精确预测的

3.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上世纪80 -, 90年代,我国开始对智能化建筑进行研究,但是真正的实践却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扩宽了思路智能建筑具备多种功能,但是各项功能的实现则需要依靠各种系统的正确应用_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动化系统_如果自动化系统应用效果不佳,其智能建筑的自动化水平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此,笔者就详细对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智能建筑需要安装各种自动化的设备,如此多的设备如何能够实现全夭候的监控,当其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维修,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该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整个智能建筑所有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一旦某一设备出现故障,管理系统平台会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维修,进而保证智能建筑功能不会受到影响这个管理系统平台具备数据库功能,能够将所有的各种设备所出现的各种设备信息储存出来,以供后期借鉴使用,而且这个平台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的水平要求不高,因为其图形界面十分清晰,操作人员能够十分明确的辨别出个各个设备,而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

其次,自动化报警系统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消防方面,比如火警自动化报警系统,当智能建筑出现火灾隐患时,该系统会自动报警,节省了报警时间,安全可靠,快速及时,为挽回人们的生命财产也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智能建筑中安装设置了众多多媒体接口,该接口直接与网络连接,为智能建筑居民提供的最新最全的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这种智能化的接口开展活动,举行会议或者管理智能建筑中居民的基本信息,可以说,智能建筑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这种信息化的服务,提高了智能建筑的管理单位服务的水平,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最后,建构智能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控制的方面要比管理平台广泛得多,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智能建筑事务处理层次,也就是说,整个智能建筑大楼中所有大小事项,都与该层次的智能控制系统负责,比如安全保卫、空调等,几乎涉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第二个是楼宇信息管理层次,其负责的主要任务是邮件、‘电话等信息,也就是说所有的综合信息都由此负责;第三个是智能建筑决策级,主要负责智能建筑日常的经营管理等这三个层次以此递进,对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所有的方面,共同组成了智能控制系统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未来;环保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is sunrise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step into a brilliant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not only to conserve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as well as to our overall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the entir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to call the sho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智能化,集成是关键。伴随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以及金融危机后国家对扩大内需的硬性需要,对软件、硬件配套共同迅速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智能建筑的建设施工企业也要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市场与机遇,给设备供应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加之IT巨头们纷纷涌入,给未来的建筑智能化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背景: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而智能化建筑,在我国90年代才起步,但十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准的要求日益提高,也带来了智能化建筑的迅猛发展。

二、定义: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三、性质: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四、现状:

目前,国内楼宇建设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热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厦” 的广告屡见不鲜,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透过国内多数智能建筑我们也能看到建筑智能化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统的设备有部分国产名牌外,楼宇自控设备则几乎完全被外国产品垄断。调查中用户普遍反映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完善。楼宇自控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霍尼维尔、江森、西门子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0年,智能建筑业内巨头们可谓相当忙碌。EnerNOC购买了Cogent Energy和eQuilibrium Solutions,同时开始为英国能源供应网络提供需求响应服务;西门子并购了SureGrid;施奈德重拾Vizelia和D5X;而霍尼韦尔购买了Akuacom,同时开始建立其自己的开放性ADR系统(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system)。

不仅如此,IT巨头们也想在智能建筑领域分得一杯羹。2010年4月,IBM和江森自控宣布合作,将智能软件介入了智能建筑的综合解决方案中。两家公司联合宣布,这个项目将由公司、目标政府、科研机构、商业地产巨头和工业企业共同完成。

在两家巨头合作初始,IBM就宣布:“IBM的新建筑解决方案以Tivoli软件和资产管理软件(Maximo asset management software)为基础,可在机械系统未按预期规格要求运行时立即向现场操作人员发出警报。”IBM称这一举措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缩短响应时间。

同时,江森自控也在新闻通稿中表示,会将其EnNet软件,整合到IBM的软件产品中,以此来共同构架建筑系统、业务系统和智能电网技术。

除了巨头们,打算在这一行业雄起的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GreentechMedia预测:“在欧美市场,一些中小型企业将成倍增长。

以上这些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智能建筑领域的未来,集成才是关键!

五、趋势

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兴起不过十多年时间,它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作为一种新事物、新技术,它一直处于不断的飞跃与变化之中。按照老眼光,人们很少把建筑这样的典型传统行业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的要素。国内已建成超过千座的智能化建筑,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比重从最初占建筑总投资的5%增长到现在的10%,甚至个别典型项目达到15%左右的份量。智能建筑也由发展初期的独立系统逐步向综合平台控制迈进,国内目前已出现了北京中关村数字园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化工程等一批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同步的智能建筑群,还有的地方建成了集办公、居住、商用、厂房等多种建筑物群为一体的数字化街区,使单体的智能建筑走向建筑群的智能化、数字化。回顾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是一个由独立体系向综合体系过渡的过程,是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转化的过程,是由复杂化向简约化迈进的过程。1、独立系统造成信息孤岛现象智能建筑系统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当前智能建筑涉及到的不同子系统已达二十多个,包括楼宇自控、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公共广播等等,而这些系统在智能化初期基本都是单独建设,采取相对独立的技术路线、系统设备和控制软件。这样使软硬件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运行与实际管理之间相互分割,造成资源浪费,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适应客户综合监控与集中管理的要求。由于各个系统的进货渠道不同,设备型号不统一,所以维护成本较高,更换配件困难,不少系统使用过新鲜期后,就被束之高阁,成为对外宣传时的一种摆设,丧失了其本来的作用。更有一些开发商为了制造卖点,不考虑项目的特点及用户的实际需求,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智能化设施,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例如,设置外窗红外保护装置,在使用中需要布防及撤防操作,对于别墅等不是经常有人居住的项目非常适合,而对于一般公寓、老年公寓等项目就不一定适合,操作不慎将引起误报,反而增添了许多麻烦。2、集成管理是智能化成熟期的表现智能建筑系统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是实现不同生产厂家产品互相兼容、具有互换性和互操作性的重要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使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为建立各个智能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行的基础。于是,具有统一软件平台,以信息管理为基础,以整合应用为目的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应运而生。智能集成管理系统就是把不同功能、不同技术、不同厂商、不同要求、不同操作平台,不同接口的不同设施和系统,用统一的系统平台连接起来,协同动作,实现一体化智能管理。国内著名智能厂商正是基于智能建筑整合应用市场的发展态势,推出了IBS智能建筑信息管理平台产品,它是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与先进的IT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以IB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为例,它具备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采用领先技术,搭建开放架构。作为贯通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要求在技术上必须采用符合开放、标准化的主流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先进性。(2)功能全面,安全可靠。全面的功能模块,确保满足管理者和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用户界面可定制,保证了系统界面友好、直观;一站式登录避免了繁琐的资格审查;系统具有丰富的决策支持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预案灵活地定制系统联动;具备丰富的选装门户程序模块。(3)低投入、高收益,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是一个可供智能建筑集成商二次开发的行业应用平台。它融合了国内厂商多年的智能建筑行业经验,因此适用性和贴近性更好。它使得其他各种智能建筑方面的集成商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开发应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智能建筑产业链。由于以上几点,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智能建筑的高层管理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更具体地了解整个建筑的运行情况和故障信息,监督故障处理,避免传统的逐级上报可能造成的延误。平台应提供灵活的模式,整合在一起的各个独立子系统,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另外,立体绿化智能建筑是未来智能的发展趋势。席卷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居住建筑绿色概念的兴起提供了背景,同时绿色居住建筑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节。在当今的住宅设计中,生态居住区的提法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业的一大卖点,它似乎能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特别是各种具有异国风情的居住区更是被炒得火热,不可否认,这样的主题口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也不否认这也是消费者精神方面的某种向往。不难看出,无论住区冠以什么样的主题,它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亲近大自然为出发点。任何的主题都是以绿化为基础,只有绿色才是永远的主题。在未来居住区,电脑智能化系统控制着建筑技术功能,包括内部气温的调节、供暖、防晒、照明,装在墙上和屋顶的太阳能提供植物和人们的部分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生态效应。可见,利用智能系统来构筑未来的立体绿化生态住宅,倡导一种绿色建筑文化,住宅建筑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