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竞争市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药企业;资金短缺;资本市场;政府规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特点可归纳为“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文章就我国医药企业的资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医药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和解决途径,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和调整,促使医药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医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药行业虽然是一个高增长、高收益的行业,但我国本土企业经营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资金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具体主要表现在:
(一)融资渠道狭窄。大量的流动资金在医药行业的很多环节上都是必不可少的,银行贷款是我国医药企业资金的依靠。融资渠道狭窄导致了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消除医药企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是如何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
(二)资金管理较分散。医药行业的利润率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下,逐渐呈下降趋势,促使大型医药集团迫切需求资金得到统一管理。由于医药销售跨地区性,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实现统一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率提高是医药行业的一个难题。
(三)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较多。由于流动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过多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且又出现了赊销经营现象,使得行业出现整体资金周转率低,高负债。因此,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运营是当今医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医药业务资金信息模糊、不及时,业务量频繁发生。因此,需要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
二、医药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经营者对资金运动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不足。企业资金运动从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又从货币资金恢复到货币资金形态,每一种形态都必须依次通过循环的各阶段,资金某一阶段或某一部分循环出现差错,都会阻碍整个资金循环的发生。经营者盲目采购已经超出了自身资金的承受范围。生产阶段不使用节能新技术,不分配好劳动力,使之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能耗消耗。资金支出和收入不成正比,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
(二)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医药行业经营者资金管理意识薄弱,无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在经营活动中,不知道怎样运动资金、筹资资金,没有长期预算管理意识。资金管理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对于现金流入、流出医药行业很少进行预测,因而造成行业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周转等现象。生产经营活动得不到正常的维持,使企业陷入困境。
缺乏资金控制制度。由于资金循环过程缺乏其控制,导致资金比例失调,或储备资金过多等。总之,不能在传递资金控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三)产品结构老化、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拥有一个好的产品十分重要,医药企业的竞争相当于产品的竞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药品质量等来获得市场的需求。拥有一个好的产品就需要拥有大量人才,而多数医药企业因薪酬待遇不高,企业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导致人才流失。企业人才的流失会导致企业收支不平衡,资金无法正常运转。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我国各级政府一直以来比较强调“抓大放小”,目前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保护和扶持医药企业的法律条文,其优惠政策主要偏向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对于大部分医药公司来说没有起到任何经济性或者实质性的保护或者优惠。
对于目前医药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更即没有出来相关的减免或者优惠政策来进行扶持,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市场改革或拓展针对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得大部分面临破产的医药企业听天由命。
三、优化医药企业资金管理的途径
医药企业规模相对小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这就要求企业的主宰者要树立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资金管理机制得到新的探索,增强对资金运动规律的认识并合理配置资金,完善政府规制。
(一)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增强现金流量意识。营业者应树立正确的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所需资金。增强现金流量观念,制定计划,提早预测现金流量,避免投资失误。
(二)优化资金筹措结构。科学预测资金需求,筹资方式合理选择,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预测方法。优化资金分配结构,确保资金流通畅通无阻,为医药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人才的聚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创新。 大量的人才是医药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应让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企业可以制定多种激励制度防止人才的流失,还要定期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壮大企业团队,增加战斗力。医药行业应具备“再创新”的能力,对于相对资源要求较低的医药工业来说,如通过改变药的途径方便患者使用,制作新工艺减少成本等。
(四)借力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壮大,降低成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医药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及增强抗风险能力。一般,医药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或获取控股权介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壮大,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五)完善政府规制及资本市场。(1)政府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让医药企业拥有适当的“市场产权”。 技术的领先和创新开发新技术使医药企业竞争更有优势,所以为了使技术创新发展壮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规章制度,创造医药竞争市场有利的环境。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初期形成的低水平是由于“市场产权”门槛过低导致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应制定对知识产权的相关保护措施,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使企业获取持续的长远发展。(2) 完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医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是融资渠道狭窄,这种会影响医药企业初始创业资金筹资困难且研发资金不足。发行股票或银行贷款对于现行的医药企业来说都是比较难以实行的。所以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调节,即制定优惠的银行信贷政策,完善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应该把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作为一个必备的着眼点来开展具体工作,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为风险资本的筹集和企业进入成熟期后风险投资的撤出创造条件,给更多的医药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总之,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国医药企业正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它们要想摆脱资金短缺的现象,求得长远的生存发展,就必须学会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且医药行业之间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创新特色产品,有针对性的选择创新,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手段。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企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把握机遇,加强管理,医药企业将更好的持续发展,走向健康、快速发展之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其实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同样是花钱,人家的钱花在哪里了,为什么会起效?同样向市场投入人员沉入到渠道中,人家的人员是怎么设置使用的等等。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有效提升我们的营销效果问题上面了。
中国的医药营销市场就如同股市大盘一样,成长期不断攀升,随便买只股票就可以暴利;调整期间振荡前行,各个股民根据市场行情针对每只股票都要制定单独的战术期待成功。前几年的三株口服液、红桃K、汇仁肾宝等,通过简单的人海战术和自制海报、小广告就可以狂赚钱。而现在的医药市场,各个厂家在各个渠道创造了不同的模式,各个专家在不断评价点评这个越发复杂的市场,该用什么模式。结果,有的厂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而有的却赔得血本无归。
套用一句歌词“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在医药行业经过了躁动的圈钱阶段后,越发归于理智。市场瞬息万变,会随时出现各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提供个性化营销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营销效果! 一、 数据库营销
数据库营销作为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正是在医药市场的个性化潮流下产生的。它以真实数据为依据,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大大提升了营销效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其本身也存在显著的优缺点:
1、 优 点
信息丰富:无论企业自建的数据库还是从外部咨询公司或网站购买的数据库,从几万到数十万信息量不等,涵盖天南海北的客户,信息较为丰富。
针对性强:因为有直接的手机号码和地址,企业可以组织进行直接的电话营销、短信营销、资料邮寄等手段进行产品宣传和推介,省去了中间环节,有极强的针对性。
价格低廉:企业自建的客户数据库,一般由企业的区域业务人员收集,无需支持成本。而对外购买的商数据库,也相当便宜,往往一个十万个信息的数据只需要上千元就可以了。
省时省力:免去了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商的不确定性,省时省力。
2、 缺 点
同时,数据库营销还有本身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
信息的不准确性: 数据库营销对数据的依赖性最强,而这些数据无论外部购买还是企业自行建立,都会因为客户更换号码、抄送错误等造成数据失真,影响营销效果。
沟通不直接: 因为数据库营销是建立在电话和短信沟通为主的层面,无法直接和客户进行面对性沟通交流,影响了沟通效果。
无法及时针对市场行情: 市场在变化,客户也在变化,无法面对客户就意味着无法及时捕捉客户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对产品的需求变化、操作渠道的变化、经营方向的变化等。
因此,基于以上的这些特点,数据库营销有着本身很强的效应和针对性。它的主导方向是以人为出发的,忽视了市场的品种塑造和渠道掌控。因而,充分运营数据库营销在以下方面,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的。
医药招商市场发力
招商市场主要以寻找进行产品的二次或多次销售为目标,讲求信息的多元化和有针对性。现阶段我国的医药招商企业,多以寻找个体商为主,通过展会、媒体信息传播等手段,是一种盲目的被动营销。引入数据库营销后,招商企业提升了目标性和针对性,会极大提升企业的商资源来源,提升产品销售。
维护渠道关系
医药行业的渠道复杂,涉及的环节和因素较多,这个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花费较大的功夫用于疏通渠道,维护渠道各环节的关系。通过数据库来维护企业和渠道的关系,可以有效弥补人员拜访的时效性。无论是单位或个人的,通过短信在特定的节假日或者其生日、店庆日等特殊日子发送祝福,不定期邮寄相关资料和小礼品,都可以有效的增进企业和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销售开展。 二、 一对一营销
市场在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变化采取相关策略,“一对一营销”就是这样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营销手段。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与产品
对企业的营销行为来说,产品永远是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特别在目前药品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产品的多样性和同质化,将不可避免的困扰着我国的医药企业。
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除了加大人员投入和费用投入外,还要讲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用产品定位带领企业发展的问题。一个产品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企业要根据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市场适应情况确定其适合渠道、销售政策等一系列东西,同时还要深刻定位该产品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是为了盈利占领市场,还是弥补企业的产品线,还是与市场同类产品竞争市场份额打价格战……企业对产品的营销界定,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慎重对待。
企业与个体
这里的个体,既指个体商,也指与企业合作的所有渠道成员。作为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些个体直接影响着企业营销的效果。
无论这个所谓的个体是哪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真正从市场入手,通过优选人员、优化资源配置来最大限度的协助其在市场开发过程的问题,不断为其发展注入企业层面上的一些优良的东西。
对个体商来说:他需要的是企业提供在市场操作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不仅仅是资金和各类宣传品方面的扶持,更重要的市场经营层面的指导和培训。
对企业合作单位和其它渠道成员来说:好的市场经营操作思路,好的管理思路远比只是简单给以费用和物料要受欢迎的多!
企业与渠道
医药行业从来就是一个多渠道并行的市场,既有传统的临床渠道、商业流通渠道、药店OTC渠道,又有最近几年兴起的第三终端、第四终端等渠道,当然还有处于其中间走模糊路线的招商市场。企业如何在这些形式各异,特性不同,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渠道中选择真正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渠道,是企业能否在营销中取得突破的关键。
确定企业发力的主渠道,并配合充足的人财物来深度挖掘渠道,制定全面系列化的渠道操作方案,并不断发力才是企业进行一对一营销的根本所在。
企业与区域
市场大环境是最复杂的战场,特别是面对中国这块区域面积更为广阔的市场。不同区域,不同习惯,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各地行情。对企业来讲,需要做的就是“一地一策”,才能把握市场节奏,取得竞争主动。
要实现对区域的特性化操作,就必须详细有实效的了解市场实际信息。市场调研作为企业常规使用手段,一直就是事情经营的先导。有了市场一线数据,有了市场详细特性和需求分析,才能把握主流方向,针对性布置市场开发兵力,协同发力,不断调整乃至最后的成功。 三、 专家式营销
何为专家?是指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了解和建树的专业性人才。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专家,不是自己给自己封的,而是经过努力被别人认可的。企业要实现营销的成功,也需要下大功夫提升企业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从而可以有效指导市场,操作市场。所谓的“专家式营销”,也就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的。
涵盖内容
企业要想成为专家,进而实施专家式营销,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产品制造专家:要求企业专注于市场需求、本身有很大价值的某一个方面品种,并不断努力进行品种研发工作。在保证产品富含某种独特技术含量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品牌塑造工作,从而树立企业在业内的产品制造专家地位。
产品服务专家:企业完成产品市场销售,并不是完成了所有工作,企业要长久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产品负责,全力打造服务型专家的形象。从产品出售前、以及售后,都要协助企业经销商最好相关销售保证工作,做好服务,树立良好口碑,建立独有的优质服务品牌。
产品营销专家:产品销售,选择哪个渠道,采用哪种方式销售,也是企业实施经营策略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企业要拿出时间和精力,仔细研究各个渠道的不同特性,并进行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实际操作,从而积累大量市场一线的操作经营,完成积累,从而可以有效指导渠道经销商完成销售。作为产品经营性企业来讲,营销专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进行营销
既然是专家进行营销,就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在指导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市场开拓,指导渠道经销商进行市场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几个点:
以数据为依据
数据是最强说服力,要针对某一渠道或者品种,只有拿得出让人信服的数据才能让人信服你的说话力度。
企业本身作为大层面的指示作用,在产品和渠道的研究方面,必须有翔实完善的数据和渠道分析报告。有了这些依据,企业就可以大胆的来指导其市场开发人员该如何利用渠道的特性展开工作从而可以事半功倍;也同样可以知道渠道经销商来应对渠道和行业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升企业下游渠道的竞争力。
布局的全面性
无论是产品方面、服务方面还是营销方面,在整个工作的进行当中,务必要求布局的合理行和全面性,同时不断提升相关工作的执行力度。
这其中,企业的合理规划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依据实际的落实和适应性。要求工作的布局尽可能的全面翔实,各项工作落实务必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营销的专业化程度,提升企业在渠道中和行业内的影响力。
有榜样性内容展示
“光说不练空把式”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有实在的明证可以让人看到。企业展示给内部员工和渠道的东西,无论说的再多都不会很有用,或许短期内可以让人相信,一旦营销落实到实际发现与现实不符,企业的威信将荡然无存,这是非常致命的。
关键词:制药行业 药品品牌 品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需求量最大的消费品之一,药品的销售较少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蒸蒸日上。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国政府都对药品生产、销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医药知识,制药企业在向消费者介绍和宣传他们的产品及特性方面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消费者用药选择主要根据处方医生的建议。而购买药品的费用主要依靠政府和保险公司来支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使新上市的产品在其专利期内享有垄断地位。近年来,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和兴趣不断增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非处方药市场迅速扩大,失去专利保护的药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新药的开发费用又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制药企业需要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巩固市场份额。药品品牌的建立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
制药行业的新药开发费用巨大,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概率并没有提高,因此充分利用上市新药获取高额回报是制药公司十分迫切的愿望,而品牌管理是提高成功的有效方法,当一个品牌的价值被开发的时候,就可为卫生管理人员、处方医生和病人创造利益,而这一利益反过来也将加强药品买方和卖方的联系。
(一)强势品牌能直接与顾客建立稳定的关系平台
一个药品品牌在卫生管理部门、处方医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时,在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也具有其优势地位,成为经销商必然销售的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和互联网都有助于品牌拥有者和消费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旦这种关系得以确立,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将变得很小。
(二)强势品牌能够提高具有显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强有力的品牌管理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药品专利保护过期以后,成功的品牌管理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药品的认知,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品牌药品和仿制药品,并形成了品牌药品性能更优的信念,愿意为自己接受的品牌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竞争优势,使制药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三)强势品牌能够跨越国家和市场疆域的限制
在制药行业中,随着非处方药市场的拓展,将一个处方药品牌的价值延伸到非处方药市场已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品牌管理能使该品牌在转换后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影响他们在品种繁多的非处方药市场的购买决定。同样,在药品营销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强势品牌所形成的声誉也保证药品更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同。
(四)强势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愿意更多的了解有关疾病和药品的知识,直接面对消费者营销的品牌建设过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五)强势品牌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品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品牌代表着产品的特点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在处方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心目中形成了这一品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信念,能持续支持其购买决定,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药品品牌策略实施的对策
制药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消费品行业,其药品品牌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从确立品牌策略到品牌管理的实施,都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药品的特性和竞争市场等方面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将品牌策略整合到产品开发的各阶段,明确品牌承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一)建立品牌管理组织
创建隶属于公司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是必然趋势。如品牌管理委员会、品牌领导团队、全球性品牌经理等。这些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负责人均位居公司高级执行层,资历较高,经验丰富,富有战略头脑,能应付更复杂的状况,竭尽全力推动品牌发展。品牌管理组织要负责品牌管理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控制,令企业全部活动都围绕品牌展开。并且品牌管理组织还要负责寻找专业的品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更加精细、专业地进行品牌管理工作。
(二)选择时机启动品牌策略
药品品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对一个刚上市的处方药而言,一旦这一新产品的疗效得到确认,其可能的市场定位已经粗略地确定时,品牌策略就应该开始实施。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开始于二期临床阶段。这样能使产品在进入三期临床时,医学界、科学界就已经开始讨论各自的看法和需求了;对于一个准备开始大规模销售或准备作为非处方药销售的产品,只要这样的转换已经进入考虑阶段,也应该开始实施品牌策略;随着消费者对了解疾病和健康知识兴趣的增加,制药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的扩大品牌在商业上的吸引力,而且要保证潜在消费者接受到能决定选择的产品信息是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因此,决定产品定位和沟通的品牌发展战略应该越早越好。
(三)确定战略目标及品牌承诺
设计品牌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品牌的长盛不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名和品牌价值必须附加承诺-品牌承诺。对于药品而言,品牌承诺应该能够提高处方医生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任,是值得患者期待的、可以测量的结果,是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以及方便性等方面卓越性能的表述。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忠诚度、减少沟通障碍,从而实现长期利润。品牌承诺的有效传达可以有3个标准进行衡量:更高的初次使用率、更低的转换脱离治疗率、更高的转换加入治疗率。
(四)做好客户研究——分析、定位
第一,分析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位置和消费者认知的价值。这样的分析过程明确了消费者的心目中每个产品品牌所占据的特定或独一无二的位置。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产品在营销和科学上的准确评价,就可以形成关于这个新产品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信息和描述语言。
第二,细分市场。对药品的两大客户——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更仔细深入的分析,对他们的动机、感受的强度、失望和被满足的需求都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细分市场的界限和需求的范围,揭示未被目前已有药品所占据的未满足需求的市场空白。客户研究可以探索品牌形象、首要描述语和描述语调等语言和形象的表现。一个由病人需求推动的产品和一个纯粹由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品牌设计和执行、临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途径都不同。营销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在以病人需求推动的和以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各个治疗领域的市场是不同的,其创新能力、市场复杂性和目前临床需求也是不同的。
(五)积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医药行业品牌形象设计主要包括品牌词汇和产品促销材料。将一个产品的科学基础和市场理解转变为适合的品牌语汇需要丰富的医学经验。为了在医学和医药管理界达到最广泛的认同,品牌语汇表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不同的要求时,保持品牌核心信息的连续性。最有效的品牌语汇是能推动客户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的语汇,是能包涵疗效、安全性和品牌价值的语汇。品牌语汇包括:产品承诺和信息、商标、品牌标志与形象。
产品促销材料的视觉形象,从展会展台、病人教育资料、到销售的详细辅助材料和品牌广告,都应该以同一品牌语汇进行宣传,并揭示品牌核心价值观。如果品牌的视觉学习能得到市场研究和于二期临床开始的以品牌为核心的策略支持,那么在品牌上市前和上市时的努力就能为各级顾客所接受,包括最终消费者和影响病人选择的人士。这也是成功上市新产品的标准。
另外有效的公司内部沟通、培训和控制过程要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持,品牌首先必须在整个组织内部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丹.品牌药归来[J].中国药店,2007,(2).
地点:清华大学
专家主持:高普才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 项目总监:胡艳艳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愿为全国的医药职业经理人搭建了一个平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我们希望能为更多的医药职业经理人提供良好的职业平台。在此平台上的会员,有来自于医药企业、医药商业和医药连锁的管理精英。“中国医药人俱乐部”也会在每月举办多次的论坛,说医药人所关心的事,说医药行业的热点话题。
如果你是一棵树,请相信“中国医药人俱乐部”是一片森林;如果你是一滴水,请相信“中国医药人俱乐部”就是一片海洋,请相信团队的力量!
中国医药人俱乐部,打开天窗说亮话!
今天的论坛的主题是:《医药核心终端如何上量》
我们首先有请北京汉典药业的OTC总监王振军先生与大家分享一下OTC终端销售的经验。
北京汉典药业有限公司 OTC总监 王振军
各位同行大家好!一直想把OTC市场核心终端的上量话题进行讨论。 OTC终端上量,不论是对知名企业或是新入市的企业都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希望今天能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市场终端的状况和难题和大家讨论一下,一起来追述一下引起核心终端上量的问题是什么?也希望我们今天能找到一个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在三年以前,我们在销售中希望通过人员的力量,运用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水平,还可能达到终端的上量。而现在,所有的终端环境都变了,而工具和方法却没有变,所以大家也提出来了,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是不是陈旧了?以前的方式是不是不能再做了?我们的工作方法是不是应该改变了?
观点之一:“变”是永恒的不变;工具(方法)本身无好坏之分,效果的发挥与否关键是使用工具的人对工具的理解及使用环境的是否得当;
前几年制药企业刚刚进行了GMP认证,花了很多的钱,而且一些企业还上了大的软件,如ERP等,所以我们可以把制药企业比作是一座很漂亮的房子。而终端因为条件还不够,所以他们也想把自己变得更“漂亮”,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药店变化太快了!药店的工作太难做了!
观点之二:变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变化的速度快慢是相对的,药店相比自身速度变化较快,而如果置身整体医药市场中,它的变化是相对慢的,这就意味着机会!很多医药企业都在抢占这个机会,于是大家反映终端拦截太厉害了!费用越来越高,效果却不尽人意!
观点之三:资源利用讲究有效性:任何企业资源的利用有很不同的方式,,但是经验表明:盲目仿效往往事倍功半!商场如战场,战场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在医药行业中,我认为天时就是政策,地利就是终端,人和就是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
第一,让我们来看一下“天时”,让我们从国家的政策的变化中,看看有哪些机会。
06年医疗卫生体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为什么会这么热,因为这里有五个不满意:
老百姓不满意,因为“看病难,吃药贵”
医院不满意,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从产权性质和行业特征看是公营事业单位,从盈利模式看是自负盈亏的企业。
医生不满意,因为责任大,收入低,专业技术要求高,社会舆论压力大;
制药企业不满意,因为监管严,创新难,投资大,风险高,利润少,投资回报时间长;
政府不满意,因为上面所有的人都不满意。
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
医疗商业贿赂搞得整医药行业都很慌乱,很多的人都打手机关了,医药代表也开始实施资格证书。江苏医院托管试点,这种托管成功与否还不得而知,而托管的费用也是一个难点,医药分家也是明分暗不分。
政府26号令:刚刚的26号令中,对存货问题进行了一个明确的禁止,把企业的行为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这里加了一个“应当”两个字,如果企业的人出事了,那就是算到企业的头上,因为企业应当知道。
药品的20次降价:这种降价对很多的企业是致命的,尤其是招商企业,很多的产品就做不成了。
两网建设和新农合政策:这对药企来说是一个很多的机遇,通过两网建设和新农合政策,我们的医药战线拉长了。还有的社区医疗改革,正如火如茶的展开。
24号文件:这里规定了对包装的改革,对商标、通用名的大小都做了规定。
2007年所有药品要重新认证,这里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家企业因此而经受生存危机。
用一句话,当今医药行业是的“多事之秋”。
政策导致的负面影响:
媒体效应
教育难度及消费者的不信任
药店竞争加剧
政策导致的正面影响:
市场机会
合作机会
第二,我们再来看一下“地利”,就是终端业态的变化,我们也做一些未来的预期。
OTC终端概念的变化,OTC应该叫做“O突 C”,就是把这个圈子打开。
终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可以用“四化建设”来形容
连锁化
现在有很多家挂着连锁的牌子,但是我们的连锁店到底面有多强,有多大,这是大家应该探讨的。我们可以看美国,美国最大的连锁店CVS,在全美国有4000多家店,但他们的单店的质量很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锁。
品牌化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制药企业打广告,销售额为一个亿的产品,我们可以用几千万来打广告,因为他不但会增加销售,而且可以带动企业的品牌。药店的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能让老百姓永远忠诚的在他那里买药,这种品牌化一定是一个趋势。
信息化
制药企业的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电脑,还可以上网,我们再到药店里去看一下,很多大型的连锁信息化程度都还不够,未来也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专业化
商品和药品是有区别的,因为买东西可以自己去挑,而药品不一样,店员的推荐非常重要,要加强药店专业化建设,这是一个趋势。
OTC终端现阶段的特点:
人员专业化比较低
药品范围相对广
终端规模差距大
销售区域集中度高
市场消费潜力大
同质产品多
市场竞争混乱
目前OTC品种达4488个,中成药品种达到了3511个,非处方药品种数量已基本能满足消费者自我药疗的需要;
目前常规的OTC管理思路:
进货、覆盖率、药店档案、日拜访、陈列、理货、首推率、POP、协议……
终端困惑--游走的靶子
变化之一---经营模式的变化
终端的变化是一个从销售向营销转变的过程。未来终端营销一定是品牌药店营销。
变化之二---厂商矛盾开始突现
虽然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很多的费用(如人员、媒介、推广、进店费、陈列费、服装费、工本费、管理费、堆头费、店内广告费、资料印刷费、开业赞助费、店庆费、年底赞助费…),不太合理,另外矛盾还表现在进货门槛高、自营品牌、PTO、品牌药下柜…
变化之三---品牌化运作与管理
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CI 、VI、BI。那么药店的内部管理是否规范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否提高了?品牌宣传是否到位了?
变化之四---竞争加剧,利润下滑
其中表现在药店的加盟、兼并、倒闭、扩张…
第三,我们再来看一下OTC产品销售运作价值链的变革,有哪些变革我们是需要跟进的。
作为一个OTC的制药企业,市场部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不仅表现在传播上,包括产品的营销、定位、设计以及竞争市场的细分和研究。
任何一个企业只要打广告,不论是多少钱的广告都要靠总经理来批,因为代表了企业的形象,而代表呢,代表出去的时候就是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很多企业忽视了。
市场的软、硬终端都在变化,而我们的市场对接又怎么样呢。
这里我们又提出了下面这些问题:终端作用的变化是什么?药店需求的变化是什么?目前药店已经度过了生存的需求,还有更高的需求。比如培训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已经对消费者发生了影响,消费者目前已经是“半理性”,如果理性不用你说,他自己就去做了,如果不理性那更好做了,就怕的是“半理性”。店员需求的变化?最早店员是根本就没有人来拜访的,现在好多还要带金拜访。
这里有一张表,显示了三级终端客户数量
终端销售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少,方法少
一叶障目,近视营销。OTC营销最终的目的是要做到消费者,但是我们还在做店长的工作,对店员对消费者的作用却只有很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工作向消费者倾斜。就象同仁堂一样,同仁堂的所有的药都是好药,老百姓认可,忠诚度很高,企业品牌做的好,别的企业是不行的。
企业品牌不够
产品品牌不够
企业拥有大量的人,却没有足够的人才
企业有很多资源,却没有用好
企业没有摆正心态,企业的大和小没有关系,关键是做好应该做的工作。
第四,我们说的上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产品的有效管理及品牌管理。
这里我们提出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包括:
工作内容的有效性
工作的内容可以具体包括:跑店一定要有效、管理80-120家、陈列位、POP、拜访频次
工具应用的有效性
工具包括:礼品有没有到店员手里;DA是应该针对消费者的,自己认为作的好是没有用的,应该对消费者产生作用;促销手段、推广活动
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这里我们也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做DA的时候,加了一个生活小常识,消费者感觉不错,因为是他们想知道的,消费者就会把这个小卡片留下来,成为有用的品牌提示物;
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广州白云山小柴胡在广东省的区域营销能做到一个亿,如果他把同样的资源放到全国,一定做不到这样的结果。
资源使用讲究有效性,应该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
商业布局的合理性
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活动实施的高效性
OTC的过程管理
“OTC重在过程”
店员与医生的区别
OTC代表与医院代表的区别
过程管理的范围:
报表/绩效管理
终端要求与检查(不同产品、不同阶段、不同要求)
销售分析
推广活动的管理
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的结合
“OTC代表终端拜访的13件武器”
OTC的推广管理
事前准备的SOP
事中处理
事后跟踪的要求
社区推广及宣传---重点
推广活动的有效性
事前准备的SOP(例)
人员通知—三个时间,三遍通知
意向协议—两个时间,两遍落实
重点关注—迅速统计,现场激励
气氛渲染—托儿的作用,善意的谎言
注意预算—好钢用在刀刃上
朗致药业 新特药事业部 余江舟
很感谢德兴隆团队为我们精心准备的营销沙龙,来这里和业界精英分享学习我也感到很荣幸。昨天,国家发改委公布医药行业运行报告并预计,2007年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而行业也面临重大调整。据南方所数据,国内零售市场总体规模为901亿元,07年将达到1100亿元,增长22%。核心终端如何上量,实际就是一个满足各个层次需求的过程,我们需要系统的认识到核心终端的需求的变化,正如王总谈到的,药店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店员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出发点在哪?侧重点在哪,我们能通过什么的方式或方法来满足这样的需求,能满足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达成需求。需求满足了,销售也就上量了,我想这是大家都能认同的。随着医改方案出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各地推广,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同时随着医改的加速,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发展,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 项目总监 胡艳艳:
非常感谢王总用十几年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王总做过代表、销售经理、销售总监,做过四环、华药等很多的大型企业,今天在这里将他的管理经验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王总。
对于全国的销售经理来说,任务也是越来越重了,如果一季度没有销售好,接下来几个季度都会很不堪重负,今天我们也请北京双鹤的于总为我们大家分享OTC核心终端如何上量。
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 销售副总 于勇:
非常感谢医药人俱乐部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为大家创造这样的一个机会,北京双鹤有一个核心的产品是“北京降压0号”,实际上这个产品是一个处方药,为了让这个产品有一个更好的销售,在OTC方面,我们也是做了一些工作,这几年做过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果说“北京降压0号”做的成功,我想主要从几个方面去阐述:降压0号97年上市,已有十年的时间,在03年前,是以45%斜率上升,主要也是靠广告的拉动,2002年,处方药的广告就不能做广告了,我们的产品也是有一定的下滑。我们也是推出了几个行动,用电视媒体,对店员进行拜访,进行了一些患者教育,所以2003年销量也是有了一个增长。这几年做下来也是有许多的困惑,对于OTC经理和OTC代表长期的进行拜访,真正能做到天天进行拜访的,应该是很少的,如何激发代表的热情,以及如何对代表进行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希望能与大家进行共同的探讨。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 项目总监 胡艳艳:
谢谢于总!我们经常走访终端时看见药店的橱窗里奇正的消痛贴的广告,消痛贴单品的销售也逾几个亿。我们有请奇正藏药的韩总为我们大家讲一下,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对OTC的销售进行创新,如何在没有广告投入的情况下来实现OTC终端的上量。
奇正藏药 全国销售经理 韩雅慧:
那我们就来谈一下,从去年开始我们也算是一个创新吧,我们现在是借助于外力来做销售,借助于连锁的平台来做终端。我们要求我们的代表与连锁的总部去对接,因为店员的压力可能来自于内部,他们要推荐内部的产品。所以我们就就是跟采购部和门店管理部合作,就发现采购部的经理的水平很高。
我们的代表来划定销售区域的时候是按照连锁客户来划定的,所以要借助于连锁的能力,对不同的客户我们用不同的方式。
我们采取三大策略:对终端有针对性的管理、市场支持、产品的营销管理。
《销售与市场》资深编辑 范超伟:
我们也是提出了一个话题:单个代表去拜访终端的时候工作没有团队去拜访的时候力量大,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也是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求中层能与连锁进行交流,这时其实需要组织上进行变革,我想问一下,在实际当中有什么样的问题?
奇正藏药 全国销售经理 韩雅慧:
我们从人员方面确实是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以往中间力量也就是地区经理他们去负责商务,今天我们把零售隔离开了。现在销售代表他们的区域扩大了,管理的工作量也就加大了,对管理者也是一个挑战。
《销售与市场》资深编辑 范超伟:
以前是由代表直接去拜访,这个时候你们成立了一个商务部,与连锁直接对接,那么原来的销售代表的工作呢?
奇正藏药 全国销售经理 韩雅慧:
原来的销售代表还在用,只是他们的工作方向进行了调整,以前80%的精力是用在与店员的沟通,现在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与连锁总部去沟通,这与我们公司的产品策略是相吻合的。
其实这种沟通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去年也是跟高层有很多的沟通的话题,这个会上,我们也是做了一些共赢品种的探讨,品牌上我们用什么样的市场策略。
有一个知名厂家的老总,他不去参加任何一个厂家的活动,后来我们是很不容易的把他请到了,等他参加完我们的活动后,他就告诉他们的采购经理,以后我们要和这样的品牌厂家多合作。
北京同仁堂 销售经理 于静然
有人在做大连锁,那么下面还有人在跑店吗?因为店分布很广,代表跑店时怎么样分配呢?
奇正藏药 全国销售经理 韩雅慧:
其实还是他们在跑,像北京这么大的地方,确实是不太好解决,我们的解决方法是,代表之间可以互相配合,对代表的考核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看你的店的销售提升多少。
作为一个好的OTC代表来说,他会经常说自己太忙了,事情非常的多。去年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做了很多年的销售代表都说自己没有像今天那样收获这么大,有了自我实现感,客户都已经相当的认可。连锁的采购经理还会同其它的人推荐说:“你看人家奇正在哪些方面做的不错。”
据采购经理本人讲,因为做奇正产品在各连锁做的比较好,而且个人的职位也有了很好的提升。在他本人做内部总结会的时候,也会拿奇正做为例子去讲。
/b]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 销售副总 于勇:[/b]
但会不会有这有在连锁实力强,其实代表不是很努力,但是销售也很好。但有些代表在努力的做,自己负责的药店还是不理想。
奇正藏药 全国销售经理 韩雅慧:
会有这种情况。因为药店本身的实力就有强弱。这样对于代表有失公平性。但是如果代表做的很出色,公司会给他分到一个新的客户。这样对于代表是一个机遇和挑战。他会努力的去做,以证明他有这样的能力。
上海复星朝辉药业的商务总监 牟斌
我是上海复星朝晖药业的,是以医院销售见长。对于其它的OTC企业来说呢,我们只是OTC企业最原始的雏形。我们没有专业的OTC的队伍去做,基本都是把临床的品种拿到OTC去做。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把一个品种,拿到金象连锁以高毛利的方式去做。因为朝晖和金象都属于复星系这样的关系吧,我们产品还没卖就结了现款。可是过了半年我们发现金象没有再次要货。我们再去走访的时候发现,送去的一千盒基本没有动。终端的布货率不够,产品的摆放不好。店员还不知道有这个产品。因为我们公司不把OTC做为重点。所以也不会专门建立一支队伍去做。因为也要考核到投入产出比。我这次来是想把金象的价格提高到和医院同一个价格。然后再招商来做。我们是想在金象做个尝试,因为这个产品在北京卖的还不错,OTC不做有些浪费了,但我们没有队伍,又没有经验。这样的情况下,我该怎样做。各位给个建议吧。
东盛集团OTC总监 孙春平
我的建议是找这个德兴隆咨询公司,据我所知德兴隆咨询去年做了好几个从处方药向OTC拓展的项目,而且几个项目都做得比较成功,你可以请教一下高总。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 首席顾问 高普才:
其实这里给我们一个提示:产品没有经过好好筹划就想有好的销售业绩,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大家知道洛赛克,一直以医院市场的专业推广为主,在医院线做了这么多年,患者也很认可,趁势想在OTC领域大有作为就难了。无论是从药店产品的包装、人员要求还是销售方式,OTC与RX就大相径庭。我们从白加黑、奇正的销售上看就知,做终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做个终端生动化就可以产生销量的。做OTC这是个完整的体系,熟悉行业规律、在原有的流程和管理方法求新求变才能开拓一片新的天地。下来我可以和你详细谈谈我们曾经做过的咨询项目案例,希望能对你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下一期论坛的内容:《处方药如何向OTC拓展》,希望有所借鉴。
东盛集团OTC总监 孙春平
一方面:要成体系的去实施和管理。另一方面:货款已经回来了,并不是销售完成了,终端要有人去管理。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 首席顾问 高普才:
从白加黑的角度讲是以KA店拓展到第三终端的模式。这里边既要抓住纵向的利润产出。又要抓住横向的终端的拓展。对核心终端上量请孙总谈谈他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东盛集团OTC总监 孙春平
刚才王总对于OTC终端宏观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我现在就从微观的方面进行阐述。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谈起:
一、 行业政策对OTC终端发展的影响
1、医改政策最新思路
在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影响第三终端),在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影响第一、二终端),两种方式并举,以此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城市社区这块市场,会抢夺我们OTC的终端销量。
2、医药购销领域反商业贿赂
3、药品包装的规范化
2006年3月,国食药监(24号令):
原来我们在24号令出台前,可以针对颜色呀、字体呀、一品多名呀,巧妙的做差异化来做营销。但新规定起,除了含有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
24号令对药品说明书、药品标签、药品通用名称、药品商品名称和注册商标在印刷排版时所使用的字体、字号、颜色以及位置、占用面积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新规定的出台也使那些遇到产品被降价就停止生产,然后换个名称和包装再钻按类别限价空子的行为得到遏止;也使众多厂家为之努力多年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被消除,使本来就很脆弱的中小药企业承受更严重的同质化压力。
4、医药行业并购
06年1月,贵州一树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将51%的股份转让给荷兰GRI零售投资集团,并更名为舒普玛(中国),正为国外资本正式进入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开端;6月,云南鸿翔集团收购昆药集团旗下的颐康大药房有限公司;三九拍卖曾经花费6亿元经营的的1000余家连锁药店,售出价格仅为300万元;东盛科技与拜耳签署了12.6亿元的合作协议,达成了国内医药保健品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跨国并购案;湖南千金连锁并购金沙大药房;联想欲入主石药,等等
5、医保定点药店的发展
背景:全民医保将带来医保市场的迅速扩容,药店行业对医保定点资格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现状:
放量:目前一个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一两百家定点药店,“定点”成了名副其实的稀缺资源。
限售:部分“定点”已经放开的城市,政府部门有制订出“医保定点药店一律禁售保健品、日化用品等非药品”的禁令;
骗保:医保卡在药店被纵容或默许地购买保健品甚至日化用品,从而导致医保基金的流失。
广州:
医保账户余额只能看病用药,且只可继承,退休后也不能兑现。大部分可以医保划卡的药店每月销售额现已占总体销售的30%之多。
广州已300多万参保人群,在医保定点药店划卡购药的个人账户每月按100元标准计算,即每月有2.2亿元的市场。
目前广东金康大药房、大参林连锁等取得医保资格的一些门店销售额大增,而广州开心人龙津路等药店因未取得医保资格而先后撤离。
上海:
医保适用人群:截至2005年底,上海市城镇、镇保、个保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人群已达820万,即便农民工政府也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发放“外来民工医保专用卡”,每人每年240元的个人账户,可以用来在药店买药;
上海目前有243家医保定点药店,其中14家是平价大药房,上海开心人杨浦店能成为所有开心人盈利最好的一家,与其在03年年底成为最早一批医保定点药店关系极大。
苏州:
目前是医保最完善的城市,城镇市民、外来人口、农民工都拥有医疗保险。
苏州粤海大药房年销售过亿元,得益于拥有医保定点资格。该药店每月医保划卡份额占据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其中处方药销售占到了40%、
洛阳:
医保的人群覆盖率也达到了80%,其中医保定点药店的划卡销售能占到25-28%左右。
北京:
医保用户先垫支后报销,且手续繁琐,有无医保资格对药店销售影响不大。目前正在完善之中。
6、社区卫生服务政策
因为刚刚出台,对于北京来说对于社区医保周边的药店,势必会产生冲击。随着国家对政策的加大,对我们OTC终端的药店是越来越大的威胁。
OTC类药品可能将不再列入医保目录,再加上近几年药品分类管理办法的推行,即各类处方药在药店的限售,使得药店的整体销售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OTC终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OTC终端的现有状况
我国医药零售领域的基本情况
零售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长幅度有所下降
受政策影响,我国零售市场增长幅度维持在14-15%间,其占全国药品销售总额的比重05年约为38.5%;
06年底,全国零售药店总数约23万家;中国现有连锁零售企业1349家,连锁分店6.5万家,占全国总门店数(23万)28%,美国为60%。零售药店分散,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连锁零售药店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药店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GSP、限售令、降价令、药品分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药店的发展。
国外资本的进入和国内其它行业对医药行业药店的经营,如劝业超市、家乐福超市、天津商场等就申请了开展药品零售业务 “店中店”模式的尝试经营,联华复星已经在联华超市中拥有100多家专柜和店中店 。
2. OTC终端的业态分类(略)
3. 主流连锁的强势经营
06年上半年中国OTC零售市场出现连锁药店力推自有品牌事件,某连锁自有品牌从20多个增加至800多个,石药、奇正、强生、吴太等知名企业的多个品牌品种被下架或移至角落处。
导致媒介及业内人士广泛讨论,事实证明,自有品牌扩张是柄双刃剑,虽然短期内提高了连锁的经营利润,但长此以往伤害的是“上帝”。最终下半年上述品牌产品又陆续上架。
这给我们销售人员的启示:总有一天,我们连锁药店将会发展到像电器行业的国美和苏宁,到时候长虹等厂家要围着它们去转。
4. 连锁药店试行品类管理(略)
5. 未来OTC终端的盈利模式(略)
三、如何确保OTC核心终端上量
1、OTC核心终端的含义
2、影响核心终端上量的因素
3、确保核心终端上量的措施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 项目总监 胡艳艳:
非常感谢孙总,今天孙总主要与大家讲的是OTC核心终端如何上量,这也是德兴隆讲师团队共同研发的一个课,本课程会在清华大学于3月30-31日举办公开课。
刚刚我们都是从工业的角度看零售,今天在座的中还有一些是优秀商业的代表,现在有请国药控投天津有限公司的解磊为大家分享一下,从商业的角度去看零售。
国药控司销售经理 解磊
粤海大药房,他们只有500平米的卖场却做到了年销售额1.2个亿,这个老板的经营思维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不求做大、但求做强;不求规模、要求利润;不求扩张,但求持续。
就像“老百姓”药店一样,很多的药店在盲目扩张,但是结果是很多的药店是亏损的。而粤海大药房的老板要的是做强,不要做大,要利润不要规模,要持续经营。
粤海大药房有20多个营业员,有三个采购,三个财务,还有销售部。有一次我跟着一位买药的患者,就是想看看他是住在哪里,结果看这个人出了店之后就坐上了公交车,快到终点站了才下车,消费者居然跑这么远的路来这里买药,这也说明消费者对他们的忠诚度很高。
他们的店还有一个专业化,体现在他们与供应商的关系。一般的大店我们都感觉他们很难打交道,而在我与粤海大药房接触的时候感觉不是这样的,他们特别尊重供应商,他们知道供应商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在他们的店里看不到促销人员,他们的店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经常进行患者教育。
第三点就是他们的终端管理,他们对这块相当重视。
产品的差异化,他们有中医和西医,他们很注重品牌的建设,我明显感觉到药店很干净,没有张贴画。
下面我再与大家分享一下商业的情况。
目前商业有九州通、国药控股公司等,医药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工业形成了一种规模化,商业也一定形成一种规模化,国药目前讲的是服务,我们也在组建自己的队伍,如果厂家没有专人进行推广的话,我们怎样为他们服务。包括流向管理、配送管理和运输。国药在做的过程中会注重到大品牌的合作。我们企业80%来自于外资企业。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高普才
刚刚几位经理人都从医药工业的角度已谈到零售,也请商业的经理人以商业的角度谈了零售。当今的医药终端有两大转变趋势,明白了这两个转变,也就明白了终端如何上量和管理,也会因地制宜的运用各种方法:
第一:终端营销已经由“传统价值链模式”转变成“体系营销价值模式”。
上海复星召开商业研讨会的时候,我在讲课中也是表达这样的一个观点:工业和商业两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易的关系了,而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未来的发展一定是这样的:工业、商业、终端之间不再是你我之间的买卖关系,他们一定要坐下进行共赢共生谈判,成为一个联合体,一起为消费者服务,把消费者放到中间。目前已经有一部份KA店开始这样做了。 当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时候,大家共同做这样的工作,只是各有分工。我们共同挖掘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每个环节的受益者都要付出的。
第二、药店职能的变化带来新的销售机会
什么叫做销售,销售就是机会识别,没有机会就没有销售上量。
今天药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营场所,而是要用企业的行为去做大做强做好,人员的素质,药店的职能,甚至药店要打造自己的CI规范系统(平面视觉传达系统、行为规范系统)。我们今天也看到了,对于肯德基来讲,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吃快餐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享受快乐的地方。未来的药店也一定能做到,不仅仅是一个买药的地方,而是一个能够保证和提供给人们健康的场所,所以必须要按照企业的行为去经营。
再从工业的角度讲,要转变销售人员的职能,就是药店未来发展方向,药店不仅仅需要促销。现在一个企业用做一个小礼品送给店员就想做出销量的年代已经不存在了,以前说的神秘拜访,现在已经不神秘了,药店的管理方式对于医药企业提出前所未有的新的营销课题。
未来医药企业代表与连锁药店签的协议里面讲的不单纯是产品的买卖,而是共同建设市场,共同建设品牌,是一种追求双赢和共赢的协议。
只有药店和制药企业一起做市场,才能双赢共生。今天我们要辅予销售代表的新职能,新要求。代表也很想有新的挑战,积极的代表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去做,因为他有成功的冲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做方案出来,要做管理出来,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部门要做的东西是有新标准和新要求。通过公司管理部门全面推动,全力以赴的去支持新的要求和建立新的执行体系,这叫适应新的终端变化。所以我们说转变销售人员的职能,更多的是从新观念开始转变的,只要他按新的标准执行,完成了终端新工作。如果药店有这样的全新的意识,我们就主动去找他们谈合作,如果他没有这个意识,我们就与之沟通,启发他们能接受新的观念。
北京德兴隆医药管理咨询公司项目总监
你知道宝钢5倍市盈率意味着什么吗?除非你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仅为-8%,否则它就被低估了。那么,钢铁行业的第一高价股大冶特钢的26倍市盈率又意味着什么呢?市场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48%。
价格隐含的增长率:连接股价和基本面的指标
几乎每个投资股票的人都知道市盈率(PE),但市盈率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投资人,当你为海南高速支付了近200倍市盈率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有人告诉你20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你预期它在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未来五年平均每年会有一个108%的增长率,你还会坚定自己的投资吗?作为风华高科的老总,当你看到90倍市盈率时,你会怎么想呢?你是否意识到支撑这一股价背后的是投资人对公司未来五年年均60%增长率的成长预期,如果不能达到这一增长要求的话,股价将会大幅下挫。
如果说商品市场交易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话,那么,股票市场交易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成长预期。但遗憾的是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这种预期是不明朗的,我们既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分析师预期增长的统计和公告机制,更缺乏一种将预期增长与股价联系在一起的机制――10倍的市盈率对一个钢铁公司到底是高还是低?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这一市盈率背后所隐含的成长预期。另一方面,一个10%或者20%的增长率到底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回答这一问题也必须首先明确支撑当前股价的成长预期。
PIG(Price Implied Growth)指标,价格隐含的增长率,就是要在股价和基本面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宝钢不到5倍的市盈率,其背后的隐义是投资人预期该公司在未来五年内每股收益(或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为-8%,而同属一个行业的大冶特钢,26倍的市盈率则暗示着投资人预期其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可达48%――-8%和48%就是宝钢和大冶特钢的PIG。上述一一对应的关系将为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提供对本公司和本行业的市场判断。总之,PIG指标就是要向投资人提示当前的市场价格意味着你对公司有怎样的增长预期增长;同时也向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揭示,在当前股价下投资人对公司要求的增长率是多少。
PIG指标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是从当前市场价格中直接解析出的隐含增长率,而市场价格是市场所有参与者博弈形成的均衡预期,它包含了最广泛的信息。
PIG指标虽然简单,但却包含了一家公司所有重要的基本面信息,这些信息与市场整体的收益水平和估值水平一起,反映出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并可由此反推出公司的成长预期。也正是因为如此,PIG与公司基本面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不等于与市盈率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使是相同的市盈率,在不同行业里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增长预期。比如同是60倍的市盈率,对于食品饮料行业的G星湖就意味着36%的增长预期,但对于海南航空则意味着80%的增长预期。这主要是由于食品饮料行业整体的波动性风险较小,资本成本,即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较低,相应定价水平较高。但航空业受国际油价和汇率冲击,同时负债率高、固定资产投入大,行业整体风险性较高,相应地,投资人要求的折价也就会较高。不仅如此,即使在同一行业里,由于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相同市盈率也可能有着不同的解释,如纺织服装行业的杉杉股份,市盈率23.6倍,PIG增长预期22.2%,但同属一个行业的七匹狼,市盈率比杉杉还高一点,25.6倍,不过,由于负债率显著低于杉杉,所以,PIG增长预期仅为10.8%。
PIG指标是依据国际通行的估值原理设计的,它强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Beta值等理念,符合境外投资人对A股市场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国际接轨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这一指标的提出对建立A股市场的估值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IG指标计算方法
PIG指标利用红利贴现模型中的两阶段增长模型,在当前市盈率下反推第一阶段,即未来五年市场对上市公司(或行业)每股收益(或如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净利润)的预期增长率。
两阶段增长模型
股票估值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未来红利预期按资本成本――也就是投资人要求的资本回报率――进行贴现即得到理论股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DDM(红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在预期未来红利增长时,一般选用两阶段或三阶段模型,这里我们选用两阶段模型,即假设公司在第一阶段(未来五年内)保持高速增长,而在第二阶段增速减缓,回归到稳态增长率。
两阶段增长模型计算公式
其中,P为股价,Do为当前(2005年)每股股利,D1为下年预期每股股利,D5为五年后的预期每股股利,g为高速增长期的预期增长率,即我们所说的PIG,gn为公司进入稳态增长(也就是第二阶段)后的预期增长率,在这里我们取6%,k为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即投资人对所投资产要求的回报率,风险越高的资产,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也就越高,即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
一种资产当其收益率低于投资人普遍要求的回报率时,它就会被市场所厌弃,价格下跌。而随着价格下跌,在未来成长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会逐步上升,直到达到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即资本成本,此时的价格就是该资产的均衡定价。因此,在相同的成长预期下,资本成本越高的公司投资人对其折价越大,市盈率越低;反过来,在相同市盈率的情况下,资本成本越高的公司反映出投资人对其成长预期越好,即价格隐含的增长率(PIG)越高。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CAPM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成本有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k为资本成本,Rf为无风险收益率,β为系统风险系数(计算方法具体数值将在后文详细列示),(Rm-Rf)为风险溢价,即投资人对股票市场整体风险所要求的超额收益补偿。
当前我国多数投资人实际可得的无风险收益率就是中国的国债收益率2.91%,同时,我们选用当前A股市场的隐含风险溢价7.2%来作为PIG的计算基础。
贝塔(Beta)值
所谓Beta值就是个股或单个行业相对大盘整体波动的敏感性,即股指收益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该股票或行业指数的收益率上升几个百分点。
Beta值又被称为上市公司(或行业)的系统风险系数,Beta值越大的公司或行业,其股价或指数波动越剧烈,相应的风险也越大。
总体上,决定行业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行业属性,即行业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二、行业发展阶段,在消费行业中,也有些新兴产业由于盈利模式尚不成熟,行业波动性也较大,Beta值高于传统消费产业。三、行业自身的风险性,初始投资额大、产业更新速度快的行业风险较高,相应地Beta值也较大,如房地产行业,作为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其本身的需求波动性就较高,再加上开发过程中的大量资金占用和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开发商的风险暴露增大(见表1)。
Beta值的计算
在具体计算上,行业或公司Beta在数值上等于一段时期内行业或公司收益率对市场指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
其中,Ri为股票i或行业i 的个别收益率,Rm为同期指数或市场组合的收益率/(这里我们取上证综指收益率),Cov为协方差计算,Var为方差计算。
稳态增长率
估值模型,无论是永续增长模型、两阶段增长模型,还是三阶段增长模型,都假设行业、公司在长期内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在竞争市场中,超额利润会驱使潜在竞争者进入,使行业利润趋向平均化,行业增长率最终将回归到国民经济整体的长期增长水平。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保持7.2%的平均增长率,此后降至4.7%水平,平均来说长期增长率在6%左右。
稳态分红率
根据公司财务理论,红利是公司净利润中扣除再投资部分的收益,因此,随着公司和行业的成熟,高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减少,相应地,企业应增加分红比例;而当公司进入稳态增长阶段后,分红率也由此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但此时的分红水平已显然区别于高增长时期的分红率。
稳态分红率公式:
其中,bn为稳态分红率,gn为稳态增长率,ROEn为净资产回报率。
PIG的计算公式
PIG的应用
PIG指标,揭示行业隐含增长率
在表1中我们列出了行业Beta值和资本成本,并由此推算出每个行业的市场预期增长率――PIG,计算结果显示:
航空业的市场预期增长率最高,未来五年平均达到50%,这与消费升级的理念一致,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航空企业的债务负担将大幅减轻,从而对其利润产生重要贡献;其他一些消费升级产业也都有稳步增长的预期,如社会服务与传播(包括旅游、餐饮、传媒等),市场预期增长27%,房地产,市场预期五年平均增长24%,零售22%,机场17%,生物医药16%,造纸15%、食品饮料14%、汽车13%、金融保险13%。
而一些与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由于所处周期性阶段不同,市场预期增长率也有较大差异,如非金属行业,市场预期增长40%――水泥全行业的利润从200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3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0%,目前行业处于周期性低谷,但从房地产投资的整体增长趋势看,未来成长势头仍很强劲;化工类行业的增长预期也较好,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的预期增长率都在18%左右;机械类行业五年平均增长趋势良好,普通机械的市场预期增长率在22%左右,工程机械受宏观调控冲击,在15%左右;但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速稍缓,预期增长仅11%,而钢铁行业的市场预期增长更是只有-6%。
最后,基础设施行业,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其口受贸易推动,预期增长在25%左右,机场17%,高速路15%,只有水运行业,受国内大宗商品进口量下降及油价上涨冲击,预期增长率不到2.4%。
总体来说,PIG指标在行业层面的预测是比较准确的,它为投资人和公司经理们对行业前景的判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在公司层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存在着低估和高估现象,而这也是资本市场的盈利空间所在。
PIG指标,被低估公司的价值挖掘
表2中我们列出了上期《新财经》漂亮50的PIG指标值,从计算结果看,很多公司的市盈率并没有反映其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资源优势,存在着被低估的可能。同仁堂当前价格中隐含的未来五年市场增长预期仅为0.39%,但从医药行业的整体成长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看,对公司的这一估值预期显然是偏低的。类似的还有五粮液,市场预期增长率仅为0.56%,与公司的稳定增长前景相矛盾。
另有一些公司,PIG值也较低,如上海汽车,-2.28%,G华泰,0.24%,这类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所处行业(汽车、造纸等)正处于高投入的激烈竞争阶段,未来五年不断扩张的融资需求可能会暂时降低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但从长期看,前期的高投入正是在打造未来行业霸主的准备。
但对于漂亮50中多数非周期性行业,市场预期增长率PIG确实能够较好地反映公司的真实成长,如中兴通讯16.86%、万科17.86%、联通19.87%,等的增长预期与行业和公司特性一致(见表2)。
PIG指标,高估公司的警示
PIG指标的另一项用途就是对高估公司的警示,市盈率高的公司不一定被高估,但市盈率高的公司也不一定就有高增长,关键是高市盈率背后的隐含增长率是否合理。
表3中我们列出了截至2005年12月15日,沪深300中市盈率最高的50家公司的价格隐含增长率,即PIG指标。其中,市盈率最高的当属纺织服装行业的江苏阳光,1500倍市盈率意味着180%的增长预期(换句话说,投资人预期该公司在五年后每股收益将从现在的不到1分钱上升到0.24元);其次是福田汽车,1200多倍的市盈率意味着190%的增长预期,五年后每股收益增长到0.46元。总体来说,所有50家公司的市盈率都在36倍以上,但通过PIG指标我们看到,有些公司的高市盈率要部分归功于行业整体的稳定性――投资人要求的资本成本和风险补偿较低――及公司个体的财务安全性,但有些公司的高市盈率则要全部归因于公司的高成长预期。但即使是风险系数最小的公司,未来五年的预期增长率也在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