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背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
一、引言
近年来,一些医药行业企业抓住我国医药行业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良好机遇,迅猛发展,并尝试开始并购其他相关领域企业来实现自身经营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而言,在并购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财务整合工作,这不仅是决定企业并购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并购以后医药行业企业的长远稳定经营发展也有着直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医药行业企业并购动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行为越来越多,受到政策以及市场的驱动,并购热度不断提升。综合分析,医药行业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实施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更加开放,同时为了解决当前医药行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国家对于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行为也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鼓励有规模的医药行业企业实施并购。
2. 医药行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一些医药行业企业经营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自身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了推动企业下一步的更好发展,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企业开始努力寻求并购,依托并购来拓展优质资源。
3.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并购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影像下,社会上的市场资金流动性非常充裕,而由于医药行业具有周期性弱、抗风险能力强以及行业成长性较好等一系列的特点,因而成为企业并购的首选。
并购对医药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会带来较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医药行业企业并购,有利于医药行业企业产生规模效应,能够降低医药行业企业的成本投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适当提高集中度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由于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尤其是企业的并购并不是单纯的合并,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整体效应,需要在财务整合方面加强重点控制管理。
三、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对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整合重视不足导致容易出现财务管理失控问题。有的医药行业企业对于企业的并购行为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简单地认为并购仅仅是企业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增加的需要,而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的考虑不够,尤其是在财务整合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造成了并购后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企业无法有效控制内部财权,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不统一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内部审计管理力度不足,财务风险漏洞较多等一系列的问题。
2. 企业整合后的资本结构处理不当。有的医药行业企业开展并购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并购扩张速度,大量举债融资,然而在企业并购以后并没有对资产以及负债等进行有效的整合,造成医药行业企业在并购以后出现了资本结构劣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对于资本的控制能力,甚至出现了企业并购整合失败的问题。
3. 对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的控制能力不强。在医药行业企业并购实施过程中,由于并购实施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两者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组织架构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并购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财务风险,尤其是定价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等问题更易发生。有的医药行业企业未能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制定良好的应对管理策略,因此很容易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成本增加或者是资金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加强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的措施研究
1. 确保实现财务目标的有效整合。医药行业企业开展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产业整合,也就是通过提高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的价值,因此在并购的实施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实现医药行业企业财务目标的整合。具体来说,也就是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应该围绕企业的资本、资金以及资产管理等,将财务会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作为基础,围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等,重点在资本结构优化、现金流量控制、资金运作管理、资产合理配置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来指导企业并购以及并购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
2. 科学的进行财务资源的整合。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财务资源的整合,精力主要应该集中在资产以及负债的有效整合方面,现阶段在医药行业企业的财务资源整合中,往往是将优质的内部资产拆分出来,对于各种经营不良或者是容易产生负债的各种资产应该及时进行清理剥离或者是注资盘活。
3. 加强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资金的整合。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而言,在整合过程中,应该重点以资金的整合作为关键,一般来说,现阶段医药行业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往往是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通过在内部建立财务公司或者是内部资金池,将医药行业企业的全资企业以及控股企业纳入其中,实施财务集中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运作的成本,对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财务风险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为了保证医药行业企业并购整合以后财务工作各方面的规范有序运行,在财务并购整合过程中,应该理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是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审计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以及业绩评价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重点主要是审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对于审计管理体系,主要是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资金使用运作的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审计,确保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对于会计核算体系整合,主要是应该从企业的整体实际出发,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基本模式下,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以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5. 加强财务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短期内规模的迅速膨胀或者是管理难度的增加,造成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或者是举债融资并购难以实现等困难局面。因此,这就要求医药行业企业在并购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财务风险全面监控。首先,应该加强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管理,重点是对现金资产有效整合,对优质资产合理组合。其次,应该重点关注财务管理风险,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来防范财务风险问题。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方面的风险控制,比如管理组织架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业务工作考评等,防范管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五、结语
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投资并购过程中,应该将财务整合作为整个并购工作的关键,依靠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并购,提高医药行业企业内部经营运转效率,这对于优化并购后的医药行业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医药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立彬,张秋生,杨志海.融资能力、所有权性质与并购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4(05).
[2]周绍妮,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医药信息;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高校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应用型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现状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一跃成为领导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的主导性技术群,并进而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奠定了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的技术基础。随着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药数字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加强医药信息化的建设势在必行,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强劲。相比其他专业目前人才需求相对过剩的现状,医药信息人才这种有医药专业背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的人才旺盛需求在现阶段显得格外突出[1]。
例如,各医院信息中心的建设都是近十年的事,加上又没有特别符合这一要求的专业生源,目前,医院信息中心的人才来源基本有两个途径。一是IT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是许多医院信息人员的主要来源,45%的人员是IT专业,55%则为相关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等。二是由原来医院的医务人员、统计分析人员转到信息中心工作的。虽然这类人员的IT专业水平可能会比不上IT专业毕业的人员,但由于他们了解医院和医疗,在了解医院需求、提出方案、与医务人员沟通方面会做得更好,更符合医院的实际。可见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具有强的竞争力,社会也是更加需要这一类的人才。医药信息类专业开办正是为了培养医药专业知识和信息知识很好结合的人才。
二、培养医药信息应用人才的基础和特点
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信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当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医药信息学是一门研究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应用的学科,是计算机信息知识与医药知识的有机融合,它包括医院管理、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药学文献、医药统计及决策、医药实验、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制、医学图像处理、医学生物模型和远程医疗等信息系统[2]。虽然每年都培养了不少的计算机人才,但由于医药学相对的独立性,所以,仅熟悉计算机知识但未掌握医药学基础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将医药学与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的。目前我国医药院校中,仅有简单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从事医药信息学研究的人才十分匮乏。所以,通过医药院校培养医药信息化人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一)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
首先,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医药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学生具有适应在医药企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具备基本适用的医药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其次,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医药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特别能够解决医药行业信息化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为其他计算机专业学生所不容易理解。再次,医药企事业单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医药企事业单位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
(二)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根据医药信息实际需求,将专业定位为医学技术信息处理、医学价值信息处理和医学语义信息处理三个培养发展方向。整合医学信息学教育,以集约的形式,将医学背景知识结合医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重新形成三个不同的课程集群,形成三个发展方向。一些课程组合作为基础的课程集群,在公共基础集群上,加上专业必修部分,辅助以选修部分,选择发展方向,这也是目前和社会需求相挂钩的最有效教学方式,代表了教学方向和趋势。具体表示如表1。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第4期蔡永铭,等.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表1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改革高等教育要改革封闭式培养人才的方式,面向社会培养人才[5]。在多方位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设立医药信息类专业或方向,全方位地为医药行业培养人才。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即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发挥医院校的独特优势,实现现代科学知识、医药知识与医药行业实际的有机融合,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医药信息类专业人才。
三、培养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在医药院校中,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医药信息人才?国内尚无成熟的先例可供借鉴,因而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界定,需要何种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需要哪些知识结构、医药学知识与计算机、信息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什么样的比例结构、采取什么样的专业教材、教师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实际经验等,都成为直接关系到这个专业方向毕业学生质量的高低、影响这个专业方向生命力的制约因素[3]。因此培养新时期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措施必须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首先具备应用型知识结构,师生积极投身医药行业的社会实践。
(一)医药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实用化教学
重视实用性课程的开设是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特点。在低年级开设一些编程课程,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消除计算机的神秘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年级的课程设计题目采用与医药知识背景相关的课题题目,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起到复习和运用所学习过的医药知识,同时又可以锻炼解决医药行业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千方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大作业设计进行有效的团队作业训练。通过这种途径学习学生具有区别于其他院校所不能够达到的医药行业特殊知识背景的能力。
把培养目标映射到教学计划中,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合理兼顾医药基本理论、基本课程、计算机与信息等课程的有机结合。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包括医药基础课程、程序设计技术与应用类课程、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和应用软件类课程。医药基础课程开设了基础医学概论、药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化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医药的基础理论。对程序设计与应用类课程,主要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算法、案例驱动来介绍程序设计技术,教学语言主要是C/C#、Java等;在网络编程方面,主要介绍JavaScript、HTML、CSS、XML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课程的组织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完成项目,每学期学生要完成两个较大的综合性编程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主要开设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对高年级学生着重介绍数据库原理与分析、数据挖掘技术与算法等,对低年级学生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Internet技术、数据访问与安全技术等。在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重视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几乎所有软件类课程,都有完成项目训练的要求,项目训练体现了对程序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中进行尝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二)加强与社会结合,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为增强师生对医药行业的了解,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与资源,鼓励教师学生走向社会走近医药行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医药行业的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医药行业相关的科研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依据医药行业的特色积极参与相关大学生竞赛活动;邀请相关的计算机专家与医药行业计算机高手为师生讲学,使师生及时掌握国内外医药信息前沿知识及医药行业的最新动态。
(三)根据专业的需要建立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专业教师
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保证医药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所以,为组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师资队伍,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模式。主要措施一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引进高学历、高层次、在计算机信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学科带头人与专业教师;二是重视现有教师的再培养,鼓励骨干教师朝应用型、交叉型知识结构的高学历努力。只有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意医药类、计算机信息类、理论类、应用类知识结构的搭配与交融,才能保证各专业学生对应用型知识的需要。
四、结束语
开展新时期医药行业急需的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医药院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方案应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紧扣医药信息人才社会的需求,构建一个正确合理的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怡.医药信息学教育结构重组探析[J].医学教育,2005,(6):79-80.
[2]周毅.医学信息学的研究领域及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2005,(8):66-68.
[3]王爱军.从医院信息人才需求谈开办《医学计算机应用》本科专业的设想[J].西南国防医药,2003,(4):35-37.
于是,中国大型咨询公司基本没有多强大的医药方面的管理咨询业务,有的也仅是做做战略,做做人力资源、做做整合并购、做做边边角角的其他医药行业业务,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战略、医药行业专属的人力资源、医药行业的营销、医药行业的销售、医药行业的业务体系设计都是擦边而过,风轻云淡。
各位不要生气,笔者史立臣仅是说说而已,写此文章仅仅是提醒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中国的医药市场很大,非常大,以至于大到超过任何世界时其他国家的医药行业规模发展。因为医药关系着中国国人的医疗健康、生老病死,关系着中国人民的攸关利益,如果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愿意放弃这块业务,不仅仅是医药行业的损失,更是中国的损失,这话一点不大,目前中国的医药行业到了和国际接轨的时刻,到了必须质变的时刻,到了企业家已经无法自行拯救的时刻。目前国家新的GMP政策、国家的新医改政策、国家的医药发展规划、进口产品专利大批量到期时刻,等等,导致了正是中小医药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刻,这让人想起了美国的制药企业的发展历程,多么的相似,多么的无奈。
二战后,美国面对巨大市场需求,美国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开发新产品,逐渐从生产型向研发型企业转变。与此同时,医疗保健覆盖面迅速扩大,医疗保健支出占GDP 的比例持续上升,1940 年到2006 年,从4.1%增长到16%。
二战后美国医药产业是一个快速拓展期,1946-1950 年,美国FDA 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数出现一波,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快速发现和上市。国际制药工业中的研究和开发优势在二战期间明显转移到了美国,1941 年和1963 年间新药品发现大约60%是在美国,其他主要是瑞士、德国6%和英国。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制药企业从研究天然物质发现新药,转向天然物质修饰,到合成化学合成全新化合物,从筛选化合物中得到新药。链霉素(默克, 1945)、氯四环素(力达制药,1948)、氯霉素(帕克戴维斯, 1949)、土霉素(辉瑞,1950)是第一批对广谱抗生素探索的结果;作风抗素剂(Benadryl,帕克戴维斯, 1946)是第一个上市的抗组胺剂;氯化管箭毒碱(Tubocurarine chloride)肌肉松驰剂(施贵宝, 1946)和在起因于二战对血研究的凝血酶(普强, 1946)成为了新的手术辅助药物。由于这些药只能凭处方购买,因而处方药的数量有了急剧增长。以美国为例,1929 年处方药占据美国医药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但到了1969 年已经占据了美国医药市场份额的五分之四。从这些药品市场的利润回报,促使制药企业更重视科研工作,并开始建立专门的科研园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部分美国制药企业,逐步从大规模的生产型转变到研发型。
在社会保障方面,20 世纪30 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应对民众日益面临的疾病风险,美国政府借鉴19 世纪末期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法律依据是1935 年8 月14 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但当时的公共卫生只覆盖城市居民,广大农民排除在这个保障制度之外。“二战”结束以后的1945 年11 月,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出一项加强健康保险立法的咨文,提出美国医疗保障应当解决“医生和医院的数目及分配”、“乡村缺医缺药”、“个人医疗费用太高”以及“因病致贫”等基本问题,为此,他主张应当争取建立全国医疗健康保障体制,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
笔者史立臣认为美国后期医药医疗市场变化就是因为二战后期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变化导致了美国医疗市场对医药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了美国的制药企业发生大规模的兼并整合,这和中国的医药行业和医疗行业如今的变化何其相似?
大规模的兼并整合导致了大量的中小制药企业和中小医疗行业被整合或者消失,于是,大规模的制药体系和大规模的医疗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药体系的中小制药和中小医药商务体系消失或被兼并,中小型的医疗体系也同样被整合或者消失,区域性的医疗体系被全国或者州级连锁的医疗体系逐渐代替,这些全国性的或者州级医疗联合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在医疗设备的配置,还是在医师资源的配置,都是地方医疗体系无可比拟的所在。
中国,2009年至2012年,医药医疗行业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多少中小制药企业医药商业体系在挣扎,同时在逐步被资源优质配置的国有的大型的制药企业兼并,多少地市级区县级的医疗系统在逐步被被动的国有化配置医疗资源,这都会导致最终结果:没有务实的管理风格或者没有特色产品的医药医疗企业会被兼并或者收购直至消失。无论你是风光一时的制药企业,还是规模连国有商业企业也无可比拟的医药商业企业、甚至多少年稳坐的医疗体系,都将被这股巨大的国有化浪潮或者说医疗变革浪潮席卷而入,无可逃避。
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稳定团结,这关系到国计民生,这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必须要这样做,这样做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团结,才能平稳的度过非常的经济时期,才能为未来的中国长治久安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有选择。
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量的需要尽快提升管理品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医药企业等待着,观望着、挣扎着,努力着。
其实,我们中国的医药医疗企业非常的可怜,没有经过美国那样有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没有经过市场的长期认可和积累,没有美国州级政府的保护性扶持,一切基本都全国性的竞争(虽然一些医药医疗企业有省级政府的个别扶持,但这可以忽略不计),优质的就脱颖而出,稍差的或者较差的或者有一点希望的企业就随风而去。
医药医疗行业的竞争是什么?是管理,是经过合理有效的管理后产生的竞争特质,是在有效合理关系下产生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
这种合理和有效的管理很多时候并不能由医药医疗企业自身产生,更多的是被植入。植入方式有三种:
1. 企业家自身的蜕变。
2. 监管下的具有新的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的带入或者阶段性带入
3. 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根性植入
我们从头分析一下:
1. 企业家自身的蜕变。
这需要企业家有很强的求知创新的理念或者境界。如果没有,那没就很难带领企业摆脱困局。目前更多的企业家会是享受在以前积累的资源和境界下,很难能像创业一样,从头开始,无惧险阻。当然,有一些真正的企业家在努力的变革着自己,努力地看清行情和环境,努力的带领自己的企业团队一步步坚实的的跋涉。
2. 监管下的具有新的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的带入
这需要职业经理人有很专业的很理念的很新颖职业素质,而且,在这个职业经理人有很专业的很理念的很新颖职业素质前提下更需要职业经理人能较长时间(起码2到3年)在企业服务,而且能够在说服老板的前提下,带领企业避过重重的险阻,绕过重重的政策障碍,努力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包括产品特质、管理特质和资源稳定性特质。
3. 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根性植入
为什么要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因为医药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特性,学药学医的人都不一定有专业的医药行业管理特质,因为管理和学医学药有很大的区隔,学医学药仅是对医和药某一个或者泛泛的领域了解或者精通,而医药管理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有很强的行业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人能做好医药行业的管理,学医学药的不一定,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有医药行业从业经验的人能很快速的判断某个医药产品的市场潜力,能够很明智的确定企业进入某个竞争领域的竞争态势,是赢还是输,都很清晰的看清清楚。
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一定是在医药行业侵润多年,对医药行业的国家政策非常清晰,大局大势看的很清,怎么做,怎么竞争,都是一目了然,对医药行业业务体系既有经验,更有前卫的新颖的观点和操盘能力。所以,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医药体系在业务能力上都会很有强的优势:判定态势,分析时局,描绘竞争手法,制定竞争战略都是其他泛泛管理咨询不能比拟的。
医药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有非常强的作用,因为是第三方,可以不受企业内部的人事体系的干扰,通过对医药企业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清晰的断定医药企业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系统的提出解决方案,这可能和老板的心思不一致,但没关系,专业的医药管理咨询公司是客观和实际的,没有外来非正常因素的干扰,给出的一定是切合医药企业发展的建议,而不是泛泛的迎合老板和医药企业。
由于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从业人员都是在医药医疗行业侵润多年的老手,这些人眼里绝对不会掺沙子,绝对会对医药企业提出真正合理化的建议,而不是泛泛的去谈一些大家深为熟知的表面性问题。
通过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医药企业基本可以深度挖掘自身无法解决的或者由于一些原因无法正视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梳理清晰医药企业内部竞争能力,同时,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可以根据对医药行业深度把握,帮助医药企业理清医药企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竞争手段和手法,帮助企业理清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专属人力资源体系和销售体系,为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走的更远更稳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如果企业想一直的按照正确的路途走下去,就要要求专业的管理组想你公司一路陪同,建立2年到3年的战略合作体系甚至深度合作体系,一方面要验证管理咨询公司的专业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依靠第三方的智力团队扶持企业走过泥泞和坎坷,做过艰难和险阻,最终长久的屹立在中国甚至世界的医药行业之林。
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和中国的制药企业、医药商业和医疗企业,你,有没有看透这一点?
目前有名望的大型管理咨询公司在医药管理咨询上都不是很强势,深层次原因是没有专业的医药咨询队伍,医药行业的特质性决定了必须由在医药行业侵润很多年,对医药行业各个业务单元或者绝大多数业务单元都很熟悉的医药专业人士来做。这就要求大型的管理咨询公司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医药管理咨询平台,借助这个专门的医药管理咨询平台吸纳医药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借助这个专业的医药管理咨询平台整合管理咨询公司内的各种资源服务中国的医药医疗企业,借助这个专业的医药管理咨询平台建设管理咨询公司在医药医疗的品牌。
可见,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想真正的进入医药医疗行业必须先建立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平台,而不是利用手中的资源直接进入这么简单,否则仅是偶尔做做擦边球的医药医疗项目,不能在这个专业的领域建立品牌。在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公司建立一个科学的医药医疗业务运作平台,通过专业的医药医疗平台的威力聚焦和整合管理咨询内外部的各种资源把医药医疗管理咨询业务带入稳定发展的快轨道。
那么,管理咨询公司如何建立这个专业的医药管理咨询平台呢?
笔者史立臣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构建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平台:
1. 初步建立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平台组织架构和网站,后期逐步深化。
2. 利用管理咨询公司的品牌延伸创建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品牌。
3. 以医药医疗管理咨询业务支撑平台发展。
4. 逐步构建管理咨询公司在医药医疗方面的专家群体。
5. 建立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平台数据库。
6. 建立平台的期刊、实时性评论体系。
7. 从偶尔到经常性组织大型的论坛或者其他品牌建设活动。
中国医药行业上半年运行分析及下半年发展趋势
2007年下半年,医药行业成本费用继续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但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总体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2007年以来,医药工业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回升。但上游原辅材料成本上涨、药品价格继续走低等因素,对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上半年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快速增长。今年1~6月,累计完成医药工业总产值3100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化学原料药、生物生化药品及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子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销售产值2913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药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化学原料药及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3.97%。
(二)效益回升较多。1~5月,全行业实现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36.1%,处于“十五”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利润增幅较大。亏损企业1384家,行业亏损面为24%,较一季度下降3.5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额18.1亿元,增长1.1%。
(三)出口增速减缓。今年1~6月,完成出货值379亿元,同比增长20.6%,增幅回落5.1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行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分别实现出货值173和93亿元,增长14.6%和33.5%,增幅下降2.6和9.7个百分点。在成品药方面,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分别实现出货值34.9、17.2和3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4.6%和19.1%。
01
(四)药品价格继续走低。今年以来,国家对千余种中西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调整。同时,今年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主要以挂网招标模式统一各省的药品采购平台,以低价为主导,药品价格总体趋降。
(五)淘汰落后步伐加快。为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年内制定出台。该标准将成为医药企业新的准入门槛,随着环保门槛提高,相当一批污染严重,治理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料药涨价。在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066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17家,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居多。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市场供应趋紧,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类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今年前4月份的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平均单价增长41.6%,维生素C同比增长4.7%。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今年仍呈上涨趋势,下游产品及终端市场面临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
02
(二)部分品种产能低水平扩张的后果显现。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解决新增的产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将“仿制”作为“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大战频繁发生。
(三)行业投资大幅下滑。受2006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行业门槛提高,以及从药品研发、生产、市场及使用各环节全面进行整顿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计投资仅为8%,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别为17.9%和16.6%)。今年上半年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2亿元,同比增长7.3%,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水平低了近20个百分点,为近年来较低水平。
三、下半年发展趋势
今年下半年,医药行业成本费用继续上涨的压力仍存在,但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总体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40年前台湾医疗服务量的80%是由公立医院完成的,非公有的只有20%;而现在,76%是由非公医院完成的。在大陆,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是,医疗服务量的92%是由公立医院完成的,民营只有8%。这表明,私立医院的潜力是足够的。
不久前,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几位司长,带了近百人的团队去台湾考察台湾的医疗系统。台湾的健康保险跟医疗是怎么博弈的?台湾的医院是怎么变革的?以前台湾的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红包、回扣盛行,而现在统统没有了,这些是怎么变过来的?这将是民营投资或者是民营医院未来最重要的制度和法规依仗。未来的主流必将会是非公系统,从制度层面我们有非常多的期待。
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在哪里
过去的十年,是“新医改”的十年,同时也被称为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在未来,医药行业会向何处走?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又在哪里?
陈鹏辉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中国做创新药物的根本性因素改变。第一,全球最近几年发现了一些新的机理、新的靶点,这为创新性的公司提供了另辟蹊径的途径,不再是大家一窝蜂地都去做仿制药;第二,不管是苏州,还是武汉、天津,政府对初创的创新型制药企业,从资金到政策上的扶持都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第三,CRO公司为中国的创新药、仿制药企业打造了非常好的平台,中国的制药成本有所下降;最后,中国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支付意愿都在大幅提高。
我认为以上这四点是推动中国医药创新研发的一些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过去面临的难点依然存在:审批周期长、等待时间长、从招标到医保没有配套的支持政策等,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相信这一切应该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创新药会成为将来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热点,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创新药的企业会走到世界前列。在中国,创新药一定是不能被忽视的投资领域。
禹 勃
我认为医药行业创新的动力足够,未来中国医药板块大的机会在哪里?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谈。
一方面,我的基本预期是,未来5年~1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药品的供货中心。第一个原因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国的医疗板块带来投资机会,中国目前原料药产能约为270万吨,到2016年很多小分子化合物专利到期之后,产能预计会达到400万吨;第二个是,高端制剂也是基于全球原料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原料优势,中国未来几年时间在制剂上会有大机会;第三个是,依附中国品牌的中医中药,近来国家出台的关于中药产业的一系列政策,都非常利好;第四个是,中国活跃的资本市场与创新的结合,以及全球人员的储备,中国创新药的机会会大大增多。
另一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家投入资本所形成的增量市场。过往的20多年里,医疗行业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中国基本医药板块未来20%的增长率还会持续。
姚元杰
医药行业的机会是产业变迁、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机会,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医药行业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缺医少药,一大批制药企业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后,不少民营企业进入制药领域,之后,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能逐步变成营销。我们现在老提“看病难、看病贵”,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看好病”,你吃的药不见得是假药、劣药,但也不见得是性价比高的药,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医疗器械应该也会有很大的机会。
再一个层面是制度变迁的机会。医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带来的投资机会,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这样的案例,也有很多机构从中分享了很大的红利,比如金融业、银行、保险,都是逐步放开的。制度变迁的机会,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07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医改下医保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本文在新医改背景下探讨高校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探寻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医改;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45—02
医药企业属于我国的朝阳产业,随着新医改方案和配套方案的不断实施,所谓的关系营销和利益营销在该行业不再具备明显的优势,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然而,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药品销售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人才主要是经验型、学术型以及营销型,医药营销人才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复杂的变化、医药行业的巨额利润促使大量医药企业和药店崛起,因此,医药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医药营销专业。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研究,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了高校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新医改政策
“十二五”期间的医改主要是在健全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及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指出:“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将基本药物及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各级卫生部门将和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以省为单位,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规范的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医改是一场全面而深层次的改革, 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个人和企业的每个方面。“十二五”期间出台的医药行业政策可谓是历年来最密集的。围绕医改、药品挂网集中采购、药品市场整治、药品价格、产业发展等方面而制定的系列政策,给医药及相关行业带来了相应变革,加速了医药行业迈向更健康的发展轨迹。然而,新医改政策的强势来袭颠覆了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许多小企业纷纷倒闭,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医药市场特点
邹铃等人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一文中强调,学生必须具有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杨玉良在《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中强调,要促进跨学科、跨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刘献君在《论高校学科建设》中强调,学生要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21世纪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也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的复杂变化,目前,在中国的医药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都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一些新兴医药企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抢占优势,各企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医药市场的竞争就是市场营销的竞争。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更需要有新一代医药营销人才的加入,以取得发展和进步。
二、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即医药市场的产品——药品的特殊性。药品具有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的疾病的功效,正确地选择与使用药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种特殊性使企业更希望招聘到既有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营销技能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这也决定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贴近医药市场的特点和要求,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为医药企业服务。
(二)医药营销专业存在不足
我国医药高校设立医药营销专业起步较晚,多数院校从2006年左右才开始相继设立,培养的医药营销人才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专业设立时间短暂、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另外,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毕业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行业背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学生医药基础知识薄弱
据调查,高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医药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究其原因,除了医药知识本身复杂、难学以外,学生对医药营销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也是主要原因。很多学生觉得,从事医药营销工作只需要了解一些医药学相关知识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他们没有意识到高校建立该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这些年来,医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属于营销型人才,在学术上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将会是特别大的障碍。
三、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市场定位,巩固医药基础知识
面对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在教学上应突出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开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第二,从开学之初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医药学知识的重要性。第三,提高教学上的兴趣度,努力让医药基础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且不枯燥。第四,突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对医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医药和营销知识完美结合。
(二)处理教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打通学科专业限制,搭建本科教育培养的平台,为学生打下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不折不扣地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改革,让学生在选课、选师、选时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需求。
(三)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该通过课程的结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加强校外合作建设,比如与企业公司或者药厂合作,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拥有超强的职业服务理念,为将来发展成为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中国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唯有顺应大势,转变观念,夯实基础知识,才能在未来巨大而深刻的产业调整和营销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
[2]袁胜军,邱重植,曾藓雅.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3]邹铃,王小合,任建萍,应维华.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J].健康研究,2009(3).
行业仍处景气上升阶段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均处于景气上升阶段,这是投资医药行业并选择个股的主基调。世界药品市场的规模在××年达亿美元,同比增长,预计到年将达亿美元,较××年增长;中国药品市场××年达亿美元规模,同比增长,占全球药品市场的,预计到年将达到亿美元,较××年增长。
从中经网的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指数看,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呈一路上升态势,保持了较快发展。××年受影响,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异常快速增长,达到近几年来最高点,过后行业景气逐月回落。但从××年月开始,医药行业景气指数止跌回升。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在行业景气上升的同时,××年我国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有所下降。××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保持了年以来的增速,为,稍低于××年的水平。××年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主要是由生产成本的上升及药品价格的下降导致的。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具体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下降和销售利润率的下滑。整个行业有的企业亏损,而且应收账款净额的同比增长率在,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这可能与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面吃紧有关。
从医药上市公司××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看,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大于中期。上市公司的运行与行业整体相似,呈增收减利局面,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下降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下降元。
如何寻找投资突破口
××年月以来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压缩投资,加大消费。医疗、药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因而,药品生产企业成为了股市中躲避宏观调控影响的避风港。目前,宏观调控已经从行政手段向利率手段过渡,××年宏观调控将会继续。因此,药品生产企业仍然应该是投资中规避宏观调控影响的较好品种。
药品生产企业未来仍将受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成本上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能够有效规避药品价格下降对企业的影响,未来才有保持盈利水平和持续增长的能力。笔者认为,××年走强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云南白药等医药股今年仍具一定吸引力。
(一)特色原料药企业()特色原料药企业减小价格下降影响的动因①具有丰富的产品群。②能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成本。③经过市场整理后,通常是年时间,实力弱小的竞争者被淘汰出局,市场参与者的数量明显下降,幸存者的市场份额扩大,对产品具有定价能力,从而促使产品价格会反弹保证了盈利空间。
向制剂企业过渡。制剂的毛利率较原料药的毛利率高,可以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国际估值比较从未来两年的业绩预期及投资估值看,成熟通用名药企业如、和的(市盈率)近年来较低,为倍,而成长型通用名药企业的较高。
特色原料药企业与通用名药企业一样,业绩也具有波动性。对它们的股票,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给予不同的溢价。目前,中国的特色原料药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应给予较高的溢价,在倍是相对合理的。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华海药业和海正药业。
华海药业公司是全球生产普利类原料药品种最多的厂家之一,也是全球普利类原料药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卡托普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公司上市时的上升到目前的,依那普利的市场占有率从上升到。
公司的沙坦类中间体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签订了长期定单,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的增长可能在××年下半年体现。
公司××年(每股收益)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华海药业的目标价位在元以上,投资建议为优异。
海正药业公司××年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心血管原料药方面,包括:①××年辛伐他汀价格下降与滞销;②普伐他汀欧洲专利××年月到期,但是原料药的需求并未提前个月放量,公司普伐他汀原料药推迟了在欧洲上市;③普伐他汀四季度订单落空,公司××年业绩将可能低于预期。
但笔者认为海正药业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研发力量(主要表现为对专利产品的跟踪能力)和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能力(尤其是药品获得药证的背景)来有效化解产品价格下降所导致的风险,并通过药品在规范市场的销售来延缓风险的降临,获得较高利润。海正药业还将可能成为国内最快进入通用名药领域的公司,首先通过通用名制剂,然后推出自己的通用名制剂。这样,公司从原料药向通用名制剂的发展将会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年公司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海正药业的目标价位在元以上,投资建议为优异。
(二)中药企业中药企业通过在资源、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垄断以及政策上的倾斜等优势,获得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提价空间,形成其它企业无法超越的壁垒。
资源垄断中药企业的原材料中药材的生产具有地域性,这赋予部分企业先天优势。
品牌垄断品牌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有保证、技术有一定先进性及独特性、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等,如云南白药有近百年的历史、同仁堂有多年的历史、片仔癀有多年的历史。
技术垄断中药主要表现在配方和生产工艺上。如云南白药散剂、胶囊和片仔癀是中药绝密品种,即使其它企业用同样的药材也无法生产出具有相同品质和疗效的中药。
价格优势()国家政策规定优质优价。尽管国家对医保目录中的药品规定了最高零售价,但对一些品牌中药实行了优质优价的政策,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
()提价的可能性与可行性。①成本推动型的被动提价:中药材价格上涨、所用中药材品质的不同都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产品价格被动提升。
②市场垄断导致主动提价:由于产品是独家品种,故公司具有在保证销量的情况下提价的能力,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
云南白药和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佼佼者。
云南白药公司从××年月日开始,主要产品云南白药散剂、胶囊、气雾剂、宫血宁的供货价上调,平均涨幅。××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表现为在提价基础上不减销量。××年公司业绩增长将主要受益于上述主打产品的销量增长。公司未来两年的成长保持在,收入主要来自医药商业,利润主要来自医药工业,尤其是白药系列产品在各个方面的增长。公司白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增长也将成为未来成长亮点之一。
公司××年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云南白药的目标价位在元元,投资建议为优异。
1 调研指导思想和调研方法
1.1 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 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 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 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 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第一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 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 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 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 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 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 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 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 准确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 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道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医药物流实训室,训练学生将经营管理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根据生源的就业方向和各专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建设立足南阳辐射全省周边地区的校院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由于仍对2006年那场反商业贿赂风波心有余悸,8月15日中信医药指数应声大跌2.58%;8月12-16日,医药股大幅下挫5.71%,跑输大盘6.42个百分点,位居行业跌幅榜榜首。
2006年,国家在医药行业展开一次大规模反商业贿赂行动,对行业冲击极大。当年医药行业亏损企业1310家,累计亏损额超过44亿元,全行业利润增速仅9.6%,显著低于历年平均水平,较上年下降超过一半。
2013年7月开始, GSK、比利时优时、瑞士诺华、日本安斯泰来等跨国药企陆续传出因商业贿赂被中国政府调查的消息,GSK随后了被外界解读为药品降价的声明。在政策风声日紧的当口,对于时隔七年政府再度掀起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投资者颇为担心。而在券商看来,三季度行业和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放缓已成共识。
高华证券指出,“《通知》反映了政府出手打击整个医疗行业舞弊行为的决心,我们认为严打贿赂的范围并非局限于在华经营的跨国企业,国内企业也将可能是被调查的对象,进而引发全行业整顿。GSK事件中,审查深入至医院及医生层面。因此,制药行业在未来3-6个月中将呈放缓趋势,导致三季度前景黯淡,其中采取直销模式或销售高价药品的企业首当其冲。”
券商的另一个共识是,个股的业绩和行情分化。在医药各子板块普跌的上周(8月12-16日),中药子板块跌幅最大,下跌5.42%;化学原料药板块跌幅最小,下跌3.27%。
宏源证券认为,医保控费将是影响行业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医保控费开展比较好的杭州等地,已经将控费目标精确至每周甚至每天,市场对辅助用药以及众多中药有普遍的降价预期。
虽然短期悲观,但券商却一致看好行业中长期前景。申银万国认为,之前几次调查之后行业依然恢复正常,这次也没什么不同,原因是导致这些非法行为的是有问题的医疗体系,该体系并没有根本改变。中信证券认为,刚性需求是医药行业成长的长期动力,政策只是短期扰动,行业长期成长性不变,长期健康增长的逻辑未来几年不会发生改变。
国泰君安进一步指出,在医药股高估值高仓位背景下,政策成了医药股调整的借口和催化剂。
据中信证券统计,截至8月16日,2013年以来医药板块涨幅为30.4%,在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相对大盘的超额收益为39.2个百分点;行业2013年动态市盈率29倍,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率为190﹪。
2013年以来,伴随医药股的上攻,基金持仓的比例也达到了历史高位。同时,基金净值也节节走高。
统计显示,目前以医药股为主要投资标的主动型医疗行业基金共有5只,分别为汇添富医药、华宝医药、易方达医疗、博时医疗和融通医疗。尽管成立时间不同,但5只基金均取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收益最低的也有近20%,其中华宝医药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已达48.1%。
芦琳女士曾任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顾问,现为某500强企业医疗健康事业部招聘主管,一直从事人员招聘选拔及发展的相关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应记者之邀,芦琳坦露了在药企浸泡多年来的感受和心得。
与外界廉价评论截然相反的是,外企对药代的规划管理从人才入口环节就开始了。在外企医药代表的招聘广告上,我们看到的是几条硬梆梆的要求:必须具备医药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必须具备丰富的市场从业经验,锲而不舍的抗压能力和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
药代的招聘流程也十分正规,需要历经HR、一线销售经理、二线销售经理、销售总监,直到公司最高层招聘主管这四五轮的筛选,才能最终确定是否录用。
为了栽培好苗子,葛兰素史克每年从全国各大医药学院招收在校学生作为实习生,为他们提供设计完善的学习课程和实习训练机会,实习结束后选拔优秀的学生正式聘为医药代表。
“在招聘环节就严格把关,其实是为了确保流入这个行业的医药代表是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芦琳告诉记者。“外界对医药代表有很多误读,我们觉得委屈,但是不会放在心上,因为这个行业对人最大的素质要求就是具有一颗顽强抗挫的心。”
公司对于医药代表的入职培训也相当全面、正规。培训内容涉及产品知识、疾病知识、销售技巧、企业文化和制度以及账目报送等,细致到各个环节。资深的代表会带着新人到医院进行实战,直到他们能独立完成工作。不过,这还没有走出试用期。
公司会组织一场准新员工考试,内容涉及培训所传授的各方面知识、技能,考试形式包括解答产品知识问卷、角色演练、科室会演讲等,对人才进行最后筛选。
这样层层精选出来的人才,最后才有资格入职,成为公司的医药代表候选人。
加入公司半年时间之内,新人还必须通过一个“医药代表资格认证”考试,最终才能正式上岗。
“医药代表资格认证”,它来自哪里?记者走进了几家外资药企。
并购重组推动医药代表发展
药品监管更趋严格、规范发展将是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为了这个目标我国政府势必出台更严格的行业发展条例。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利政策向大型企业倾斜,不规范的小型普药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最终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在未来几年得到较快提升。
优秀人才需求依然看涨
在医药行业中,医药代表包括负责医疗器械类人员和负责药品类人员,这两者又分为厂家代表和公司代表。
医药代表和其他行业的推销员有本质区别,必须具备相关的药学专业知识,在很多国家从业者需要按规定取得相关上岗资格。
批发企业的医药代表要熟悉流通以及全国(至少是区域)的医药行情,并肩负多重职责。临床医师亟待从研发制药企业获得药品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信息,并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反馈给制药企业。而医药代表正是临床医师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医药代表应在“客观科学传递信息”、“规范化的推广行为”和“注意收集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事件信息”等方面提高自身能力,向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药学服务。
一、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对于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救灾防疫、军需战备等提供充足的医药物资,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长期被看好的行业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医药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老龄化所占比例的增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网店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药品零售市场正在日趋扩大,医药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药品注册门槛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近二三十年,医药市场的价格在地域差异上存在差异,国家进行医药市场整改,控制医药价格。整改医药市场有利于给医药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市场,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绝佳的投资机会。在医药品种中,从其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四个角度来看,生物医药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投资风险比较大;中药企业将快速稳定增长,投资价值比较高;化学药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
二、医药行业投资面临的风险
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产品主要处于产品研发期、产品试验期、产品生产期和产品销售期四种状态。当医药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生产企业自身也无法对此药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准确的把握,投资者也无法对医药企业的预期收益进行准确判断,一旦产品研发结果和研制成功后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投资者的投资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当产品处于试验阶段,医药企业需要通过投放少量产品到市场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一过程时间比较长,还尚未处于收益阶段,需要大量资金做为流转资金,但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大量投入生产也是不可估计的。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以后,其风险会相对缩小,对产品的预测估计准确度会相对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医药产品还尚未形成大众认可的品牌、销售业绩有限或者医药企业估计过高,生产量远远超过销售量,造成产品堆积现象,也会造成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或者在销售过程中,医药产品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而且,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后,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其投资竞争力会变强,投资价值和效益会随之缩小。现如今,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药品招标采购、产品更新速度快和药品零售限价的压力,其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医药产品的毛利率将呈下降或稳定发展的趋势,国家正处于转型期,其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医药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这些原因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影响。
三、医药行业投资前风险控制措施
1.投资项目选择。医药行业包括几大种子行业,每个子行业下有很多医药产品和医药公司。选择哪个子行业的哪种产品或者哪个企业需要投资者慎重筛选做出决定,投资项目的选择的控制投资总风险的关键环节,项目的质量好坏和发展潜力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最注重的是将来投资回收的可能性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所以,选择的投资项目应侧重于政府的重点工程和各种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的支持往往会是市场竞争中的潜力股,发展市场良好。我们在投资项目前要对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公司的管理团队背景进行详细调查。对医药市场前景的调查包括产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产品在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资源方面的影响。因为投资的周期比较长,过程复杂,这些环境因素中任一个条件的改变都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销售,影响投资者的收益。所以,我们在投资某一种产品前,首先要运用准确科学的方法来对可能影响产品发展的这几种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科学预测。其次,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国内医药市场的医药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医药产品治疗效果好且价格适中的产品更受医院和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对处于研发阶段的医药产品进行医疗效果预测看是否值得投资,对成品药看其治疗对象和价格所针对的消费者数量的可观性。对医药品种的选择要树立长远的目光,从产品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四方面进行全面考虑。2.验证商业书的假设条件。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后,被选中的多家被投资产品公司会给投资者送来各式各样的商业计划书,在这些商业计划书中公司往往过高的估计未来收益,对产品的发展呈乐观看好的心态,但低估其风险。投资者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立场,对产品的风险进行专业谨慎的计算估量。对商业书中的假设条件进行实际验证,科学预测这些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和其实现的可能性大小。金融工具是投资形式的体现,种类众多,投资者应根据双方实际情况选择双方都满意的金融工具。一般投资者最通用的金融方式是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投资者对企业的主动权。3.在合约中采取措施。投资者在确定了投资项目后与产品企业签订有效合同维护双方的利益。合同是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思后订立的协议。作为投资者在与医药企业的合同中要设置限定投资资金来控制投资规模。在投资前签订合同之际,投资者应在合同中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和被投资公司的规模明令指出对企业的投资额度限定在公司总资产的40%-60%或者具体限额,对单笔投资额度也限定一个特定的数目。这样既可以使投资者再有多余资金投资其他项目,又可降低投资风险。其次,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合同中还可以设定部分保护性条款。例如,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限制管理人员因公消费的额度,对于发生几率较大的可能性事件双方做出的应急措施应做出明令规定,在合约中对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做出明确详细的划分,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规定来促进被投资企业的运作动力。4.联合投资。投资者往往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当确定投资某个医药项目后,联合其他的投资者共同投资,在让利给其他投资者的同时,也降低了每个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对于某些产品处于成熟生产期的需要大量资金的大型项目可以联合其他投资者投资满足公司发展资金需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分散风险。
四、结语
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是对投资活动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投资者应认真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对投资的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发展环境和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查和预测,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争取将投资的风险在投资前降到最低,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毛文杰,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措施,化工管理,2008年09月.
[2]韩广须,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经营管理者,2015年24期.
1.配送零散,药品不集中,造成医药行业物流费用过高
由于医药行业具有品种繁多、分类复杂、储运条件要求高等特点,特别是医药物流配送网络环节过多,造成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缺乏有效的组合,相互之间经常出现资源浪费,造成运输、仓储费用增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软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实现管理科学化、作业机械化、分拣自动化。医药配送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的现象极为普通。
2.物流息化水平低
我国目前相当多数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开发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运作仍处于人工管理的模式,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电子资料交换(EDI)、企业资源管理(ERP)、分销需求计划(DRP)、有效客户反应(ECR)、电子自动订货(EOS)、卫星定位技术(GPS)等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尚未普及,整个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之间缺乏信息的相互链接和共享。繁杂的交易环节和交易渠道是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罪魁祸首,这必然导致在药品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无辜损耗,这种损耗直接表现在药品价格所包含的高昂的流通成本。而高成本的批发必然导致高成本销售,最终使药品价格攀升难下。导致高额的批发成本除了上述原因,我国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帮凶。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性质以及医院几乎垄断买方的市场地位,以及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应运而生,医院及医生的获利多少与药品价格高低是正相关的,所以,这也导致药价居高不下。
3.医药物流服务意识不强
北美第一大的医药批发商麦克森公司依据其自身优势及实力(覆盖全美的分销网络和配送中心、畅通的运输渠道以及相应的物流技术)为全美的目标客户全天候配送药品,效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以保证全系统货物不间断供应。而我国的药品物流供应效率则以天为单位进行衡量,并且节假日不隶属工作时段。这种巨大差距所导致的后果不利于政府对医药资源的调控,而且对于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将是措手不及,间接对社会稳定形成较大的隐患。
4.药品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途径繁杂
在物流管理中,与药品物流成熟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在各环节及层次上都存在差距。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而批发环节一般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等等,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又都可直接对医院或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导致药品流通混乱,难以控制。这是我国医药流通业低效率、高成本、服务差的主要原因。在分销方面,环节多、层次多,信息流通不畅,直接导致物流成本高,间接造成整个行业的毛利持续下降。
二、加强我国医药行业物流管理的策略
1.一级医药物流中心规划设置
一级医药物流中心可以由供应链中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生产企业单独出资或共同合资成立。一级医药物流中心为药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区域内药品都经过一级医药物流中心进行配送,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由于药品品种多、存储条件各异等特点,且医药零售端分布广泛,配送批量小、批次多、业务量较大,配送频繁,若只设立一级医药物流中心,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业务量,而且配送范围过大、路线过长,运费也会较高。因此,需要设置二级医药配送中心以解决一级医药物流中心因配送辐射半径过大而不能够及时满意客户需求和配送成本过大的问题。
2.医药信息系统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