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和决策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和决策

时间:2023-09-07 17:41: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和决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和决策

第1篇

[关键词] 投资项目 风险管理 问题 策略

当今社会,无论单位或者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破产风险等,个人面临着疾病、失业、意外事故等风险。投资项目也不例外,也存在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投资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风险管理则是指在风险识别及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小风险及对风险实施监控,是风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我国由于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使国内风险投资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如风险投资缺乏相关的规范化法律制度环境,同时又缺乏合格的专业风险投资人才,更缺乏风险投资的经验。这些都使我国风投资项目的风险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就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目前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我国很多大型投资企业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2.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我国投资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是投资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另外,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3.缺乏风险意识和专业管理知识

决策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是制约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长期计划经济留下的后遗症。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则相当重视风险管理,随时根据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及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新风险,来调整企业或项目的风险管理政策与技术,近年来国外新出现的“危机管理”等,正是为了对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急剧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我们不少投资是重点工程和大型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建设过程中许多环节都需要质量控制,而很多建设管理班子无专业管理经验、技术力量不足,对基本建设程序不熟悉.难以科学控制工期,造成超工期和项目质量差的技术管理风险。

二、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方式

1.依据法律规范投资行为

把项目投资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项目风险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2.规范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3.以提供增值服务契入监管

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三、投资项目风险防范策略探讨

1.重视项目前期工作

投资项目前期精确科学的论证是降低投资项目风险的必要保证,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严格按程序把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工作。咨询、设计部门工作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关键,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因而要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维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的严肃性。此外,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每个项目中必须建立起风险管理的机制。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应当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应当安排专人负责风险的管理工作,应当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程序和时间,使风险管理工作持之以恒地落实到整个项目的生命期的全过程中。

2.实现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现代化手段

风险在每个项目中和项目的各个期间具有不同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去体验项目的风险将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并且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对象,像其他管理一样建立数据库系统,这种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有效跟踪项目中尚存在的风险,有助于时时对于风险进行恰当地评估和防范。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已经成为国际上项目管理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根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就此问题立项,并组织力量进行专门的研究,以使项目成功度最大化。

3.规范投资项目建设过程

投资方与施工单位签定严密的承包合同,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任何有关工程质量、索赔和设计修改等事项都有章可循。要严格合同管理,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合同规定进行转包和分包的承包商要严肃查处。在项目施工前,项目业主应委托社会监理公司负责施工监理,以工程质量监控为重点,对工程实行全方位跟踪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投资控制,凡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争议、合同纠纷、索赔都应由监理工程师单位协调进行仲裁,使矛盾和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4.加强风险管理相应人才培养

项目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是人的素质问题。首先,项目经理是否具备技术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素质,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是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要抓紧吸纳、培养一批熟悉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及相应的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项目建设管理的需求。政府教育部门可在大学的管理专业、金融专业、保险专业中开设风险管理有关课程,企业界和金融界可拿出资金资助有关课程的设立,资助学生的实习等有关事宜,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条件。

我国现阶段风险管理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风险识别困难、风险评价误差较大和风险处理手段落后等方面。但应看到,我国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投资主体的经济责任日趋明朗化和具体化,许多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许多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也吸纳了风险管理的思想。总之,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管理研究,要结合情况的变化,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着手,并适时做出正确选择,方能在风险经营中避免和减少风险,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保证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孙富强:浅谈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J].科学与管理,2005(3)

[2]赵鹏举: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探讨[J].市场论坛,2006(2)

第2篇

我国以往主要采用外商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与外国官方贷款和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等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这些方式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的债务不断增加,利率和汇率风险加大。因此积极寻找不引起债务负担的融资方式,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随着英法海底隧道等BOT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兴建,我国于1995年8月由国家计委、电力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将采用BOT方式试办外商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广西来宾电厂就成为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批准采用BOT投资方式建设的国际招标试点项目。随着近年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投资的重点和经济的助推器,而BOT融资项目建设也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其实质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经营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一、BOT投资项目风险的典型特征

BOT项目的风险除了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可测性、相对性和随机性等一般风险的特征以外,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BOT项目的风险针对不同的参与者,其风险与收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BOT项目的参与者包括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贷款银行、建设商、营运商和政府等,他们的利益预期各不相同。

对项目投资者而言,BOT项目的预期结果主要是在项目上的投资能得到足够的回报。投资者参与项目的时间最长,承担的风险最多,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项目进行中政策和法规发生变化,使成本提高,收入降低;不能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由于所在国金融环境的变化,造成对货币供应、外汇交易及汇款程序的不利影响等。

对于提供贷款的银行而言,其预期就是要收回全部贷款,并且获得贷款利息,所以这种预期结果的风险包含了项目的所有不确定因素。

对政府而言,其预期是通过BOT模式,能够在不需要直接投资,或只需投入很少资金的情况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并在BOT特许期结束时,无偿获得一份可继续使用的资产。而可能承担的风险有:由于投资人选择不善,造成基础设施在融资过程中延误或失败;政府有可能在接受项目的同时,也承接了项目公司的经济亏损;BOT项目运作过程需要的高额费用;在特许经营期结束资产移交时,因基础设施经过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达不到质量标准,必须付出一笔数量不定的额外维修费用。

(二)BOT项目的风险具有阶段性,可分为相对高风险的项目准备阶段、建设阶段和相对低风险的项目运营阶段

在项目建设阶段,购买工程用地、工程设备、支付工程施工费用等资金投入量大,并伴随着贷款和抵押等财务风险,在项目建设完工时项目的风险也达到或接近了最高点。在项目的运营阶段,项目进入正常的运转,只要能保证内部生产条件正常和外部环境稳定,就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支付生产经营费用,偿还债务,并为投资者提供预期的收益和利润,项目的风险就会随着债务的偿还逐步降低。

(三)BOT项目投资是一种有限或无追索权投资结构,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成本高,经营周期长,面临风险多

BOT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无追索权贷款。偿还仅以项目公司的资产及收益为限,项目发起人及公司股东不承担贷款的偿还责任,项目公司也不应以项目以外的资产、权益和收入进行抵押、质押或偿债。

二、我国BOT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在项目建设期内,政府各项政策引起的工程成本波动是我国BOT项目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大规模工程建设和技术进步相配套的政策制度改革不可避免,BOT项目的建设期通常几年以上,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经营期更是在二十年以上,银行贷款政策、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政策、税收政策等的变化都会给项目投资建设期乃至运营期的成本带来无法克服的变化。

(二)BOT项目风险管理的法律依据不完善,缺乏统一适用的法律

BOT项目投资要求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金融市场作为保证。外国投资者往往关心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是否健全、外币兑换和资本项目的流通、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确定机制,这些是外国投资者所看重的投资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BOT项目赖以成功的基础。倘若这些方面条件较差,势必给投资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外商投资者也会因此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从而加大了我国BOT项目的投资成本。BOT项目从立项到移交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要签署大量的合约,需要完备的法律环境,因此国际上通常都是对其单独立法,而我国只是由某些部门出台了一些规章,如原外经贸部《关于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国家计委、交通部等出台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口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很多原出台政策的机构已撤销或整合,原来政策的执行和监管存在隐患,且出自不同部门的政策之间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导致风险管理的法律依据混乱,使BOT项目的规范实施带来困难。

(三)确定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是政府与投资者的风险博弈,也是我国BOT项目普遍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常BOT 项目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者总希望通过得到高额利润,在短期内收回投资,将大部分风险由项目所在国承担,这样便会加大项目所在国外汇平衡和偿还外债的压力。而项目所在国则往往把投资回报率定得很低以规避自身风险。因此,回报率的确定能否使双方达到合理的利益平衡点,就是双方能否友好协作、共同努力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BOT项目投资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基础设施亟待发展而资金缺口大的地方融资方式也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缺乏对BOT 项目进行全国范围内集中管理的统一机构,对BOT 项目的引进缺乏总体规划。从目前分布来看,我国BOT项目仍然集中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而在一些基础设施亟待发展而经济较落后地区,却没有BOT项目投资的意识以及相关的渠道与政策,这样势必加剧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的不平衡,不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

(五)BOT项目特许经营后期,外商可能过度使用资源,造成项目移交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

缺乏对营运和产权转移的有效监管,外商可能在工程运营的后期,过度使用资源,致使某些设施缩短使用寿命,给项目所在地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的过度使用,也可能给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对我国加强BOT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推行以商业保险为主,官方多边机构参与的风险保障机制,分散政治法律风险

在BOT项目投资过程中引入多边机构的参与,可由政府出口信贷机构出具的书面证明,也可由政府直接出面为项目参与各方特别是海外投资者提供一些政治上的保护,打消其投资顾虑。亦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或其它官方多边发展机构承保政治保险,用市场化手段规避政策变化给某个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积极推动BOT项目运作的市场化

采用BOT方式建设的往往都是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且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在项目实施前进行技术、经济及法律上的可行性研究是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应使回报率的高低由市场竞争决定,不应该担保固定的投资回报率。否则,将使外商投资者失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三)健全BOT项目法律体系,保障项目投资和建设运营移交的规范进行

建立全国范围内BOT项目统一执行的法律规范,提供涉及经营许可、产权转移、运营中税收管理、外汇平衡、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及争议解决等方面的法律依据,保证投资活动的公正、公平,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确立监督部门,依法对各环节进行监督,降低BOT融资项目的法律风险。

(四)采取分阶段分层次的灵活移交方式,防范投资者在项目特许经营后期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改革以往BOT项目在特许经营期满时一次性移交的方式,当地项目接受部门分阶段参与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可在与外商投资者的共同运营中,既吸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监督保障产权转移后项目资产的预定残值和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为工程在技术上、管理方面的平稳移交奠定基础。

(五)成立全国性集中管理机构,科学规划BOT 项目的引进、设立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此全国性机构的职能,应能组织有专业经验的咨询机构对BOT 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合理划分风险,制定外汇管理计划等宏观决策管理。另外,还要建立项目所在地的协调、监督机制,监督保证地方管理机构与投资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和行为规范。未来统一的管理机构对BOT市场环境的建设和对行业人才的资质认定和管理,将有助于全国各地区BOT项目的协调发展,使BOT项目投资的风险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娟娟.国际BOT项目风险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10(1).

[2]郑杰锋,舒杨,马宏.论BOT国际项目融资中的政府承诺[J].法制与社会,2009(21).

[3]韩春生.我国高速公路BOT融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09(16).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地产业成为我国最为火爆的投资行业之一。自1998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和投资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后更是保持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的五花八门也使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项目的失利。那么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范和控制,保证项目开发能合理进行,促进房地产业务的升级,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可以有效控制突发性风险问题,避免因风险问题导致的巨大的房地产项目开发上的损失,以保证项目稳定经营。

一.项目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国外研究现状

在风险管理学科发展方面:风险管理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其在美国保险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风险管理学科有了雏形。美国学者格拉尔(1950)在其调查报告《Risk Management, New Phase of Cost Control》中首次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开始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序幕。Mowbray(1950)在《保险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1960 年,美国保险管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surance Management, ASIM)纽约分社和亚普沙那大学合作开设了风险管理课程。1975年美国保险管理协会(ASIM)改名为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Risk and Insurance Management Society, RIMS),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科的逐步成熟。随后,美国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宾夕法尼亚大学保险学院专门举办了风险管理资格考试,通过该考试获得的 ARM 证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表明在风险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从业资格,为全美和西方国家所认可。1983 年美国 RIMS 年会上,世界各国学者讨论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以此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完善,对开发项目进行投资风险管理逐步形成一门保证实现项目建设最佳经济效果的综合性学科。目前,不但西方国家把投资风险研究作为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中东地区,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开展了投资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直到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在房地产投资风险研究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是实施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在房地产方面主要以福利分房为主,这对于投资者来说福利分房是一种低风险的投资,甚或说是一种无风险的投资,这也是导致我国房地产投资理论研究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在1992年、1993年这两年间我国曾经出现过房地产投资局部过热,这时我国的一些学者、投资者便开始着手对我国的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在这方面的著作更少。直到俞明轩和中立银(2011)开始分析研究我国房地产市场各种物业所面临的风险,他们也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影响房地产市场各类风险因素,最后给出了一种最为简单的风险度量方法。而后又有李淑和王伟宁两人(2012)共同编著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陈兴汉和李启明两人(2013)共同编著的《房地产投资决策与风险防范完全手册》,刘卫东和彭俊两人(2013)主编的《房地产投资分析》,刘卫东和彭俊两人(2013)主编的《房地产投资分析》,于洪疗(2013)的论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析》等书中进一步完善了国内在项目投资风险方面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知,在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方面,相比于国外硭担我国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比如我国在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方法仍然是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只是在很少情况下使用定量分析,又由于其风险分析还不完善、不系统,导致一些失误也在所难免。我国的国情及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在某一个具体的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中,一种适合我国具体国情及房地产市场特点的投资风险的防范办法变得非常需要。通常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处理和风险监督。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业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发育完善阶段,房地产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决策,再加上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不能及时到位,使得我国房地产业在繁荣发展的背后蕴藏着很大风险。因此,加大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评价、决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不仅是房地产投资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房地产投资理论研究者们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二.房地产开发中项目风险形成的原因

整体上来讲,当前房地产项目开发中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府政策方面

房地产行业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受我国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影响。具体来讲我国国内在产业、土地、住房、金融、税收、城市Market Survey市场观察规划、环保等方面相应政策法律法规的调整,如对房价的限制、贷款利率的规定、土地使用的限定等都极有可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个层面构成潜在风险或直接影响,有的甚至造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经济上的损失。

2.经济形势方面

经济形势的状况对房地产的项目的开发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确切地来讲,受房地产行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房地产产业开发时间长,中间环节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市场对于房地产商品需求就很容易发生变动。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佳或经济停滞的时候,将直接影响到民众的购房欲望,减少购买行为,房地产的经营陷入危机的可能性就变大。再者,对于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科学预测对于降低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的风险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资金流通方面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需要筹集和融通巨额资金。假如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对于房地产企业将的影响是致命的,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导致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继续进行后面的开发。并且,企业前面的投入也有可能会付诸东流。具体来讲,一是融资方面,由于各种筹资方式的手段、工具及环境各不相同,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加上贷款利率变动趋势难以明了,对于房地产项目的最终成功及利润影响极大。二是,市场波动对他的影响,使得房地产项目的租售期和租金售价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收益不明确,企业的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开发投资回收期越长,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大,直接影响企业资金运作。

4.工程建造方面

房产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终成品,其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销售及用户的安全,需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房地产工程建造过程中涉及环节繁多,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等,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尤其是承包商违约等,将对于项目工期、成本及质量都极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一是,建造成本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资金运作造成影响。二是,设计理念的滞后,承包商施工方法不当、技术落后等所造成的项目质量问题,直接给房地产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三是,工期的拖延,既可能造成错过最佳的租售时机,提高销售风险,也大大增加了管理费用和工程成本,影响企业利润

三.房地产项目风险防范与处理方法

对于房地产项目风险的总体控制,是指在项目开发活动过程中,项目所遇到的风险或风险因素在发生之前、发生之时、发生之后所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与方法。

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根据风险预测、评估、反复考察、权衡,以避免风险发生的根源,消除风险隐患,这需要事先避开风险源或是改变开发进程,主动放弃或是拒绝实施这些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相关开发活动,以预先消除风险隐患。风险回避是风险管理中处理项目风险最有利、最彻底的手段,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风险管理技术。

2. 风险转移

项目风险的转移是指项目开发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主动的、有意识的将不愿意处理的风险或是无法处理的风险转移给其他有承担能力的其他企业。

3. 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对于预测到的风险利用有效的处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风险的范围,消灭或是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等。 风险抑制可以在一定程度消灭风险,甚至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甚至为零,如果对于不能抑制或是不能消灭的风险,可以考虑使用风险转移的处理办法,为项目开发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和防范。

4. 风险自留

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为房地产企业在运作项目中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服务。但如果要完全通过开发过程中全部风险都得回避和转移,是不现实的。当某些风险难以回避或是转移的成本过高时,房地为适合的保险形式,对于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处理。

四.结束语

我们常说风险与机遇并存,不是所有的风险事件的发生都导致损失的产生,如果处理得当,在消除风险、避免损失的同也存在着带来额外的收入的可能。房地产同样适用这样的规律,有效的利用风险,能使我们的房地产开发能够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 赵世强编著.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2] 吴志华,马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5)

第4篇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内部的资金除了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外,还有一定富余可以用于投资管理,通过投资企业可以充分实现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收益。投资活动是企业扩充产业规模和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投资涉及的流程较为复杂,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面临诸多问题,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影响投资收益,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提供对投资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积极探索有效对策,提高企业的投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企业投资概念及投资管理意义

1.1 企业投资基本概念

根据传统的企业投资理论,投资是企业向某一对象投入资金获得相应收益的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对资本优化配置的行为,有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企业投资可以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于企业而言,对内投资是将资金投入到一定项目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垫支流动资金等;对外投资则是购买国家或其他企业发现的有价证券、金融产品等,或者将资金以流动货币、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形式注入到其他企业内部获得相应利润[1]。

1.2 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投资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投资管理,保障企业投资的安全性、稳定性,对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通过投资可以提高社会资金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投资双方互利共赢,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1];其次,改善社??就业问题,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投资使得很多企业的经营规模扩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增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劳动力的合理分配;最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化管理,投资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通过投资管理,企业可以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有效规避各种投资风险,实现投资目标,实现企业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 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投资决策不科学

投资决策对企业投资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分析,很多企业在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导致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领导往往主观意识较强,在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考核的情况下,盲目制定投资决策,使得投资决策的实效性降低,难以全面发挥投资控制作用[2]。同时,一些企业领导过分看重投资活动的短期效益,与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没有进行会议商讨,导致制定的投资决策缺乏严谨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很多不良的投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难以对各项投资事宜进行全面的过程管理,不利于企业后期投资效益的获取。一些企业在投资管理中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出现涣散情绪,一些投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得企业的凝聚力降低,影响整个投资管理活动,例如财务制度不严谨,容易造成账目审核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提升。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企业的投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不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投资管理,导致很多管理漏洞出现[2]。

2.3 投资审查论证不严谨

在投资管理中,投资项目的审查论证十分重要,只有确定投资活动的可行性,才能够提高企业投入资金的利用率。从现在企业投资管理中可以发现,企业对于投资项目的审查论证工作十分不严谨,在市场预期、投资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分析,难以对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以煤炭企业为例,往往需要投资一些偏远项目,如果不去现场进行严格的审查,容易忽视地质勘探资料和地质储量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会使得企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3 企业投资管理对策

3.1 设计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企业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必须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避免领导一人决策的现象,保障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首先,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原则,对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经济性评价,寻找投资时机;其次,综合分析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方向、成本及收益,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角度,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投资方案[3];最后,提升战略高度,企业领导必须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不断丰富投资模式,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投资决策的制定还需要征求企业各管理层人员的意见,进行投票表决的评价机制,保证投资决策的民主性,避免个人冲动投资和主观臆断造成的投资风险。

3.2 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

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责任管理制度,企业要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范畴,制定投资失误责任追究和相关的考核评价办法,对投资管理中各环节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二,建立监督机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对投资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企业投资管理的规范性和全面性;第三,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在投资活动进行过程中,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实现全过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调整,保障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3]。此外,企业还要建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以投资信息为基础,以主要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为依据,设置一些重要的敏感指标,随时观察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发生的早期特征,对企业投资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3.3 建立投资项目审查论证机制

为保障投资收益,企业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专业、可靠的投资审查论证,确保投资活动的可行性。企业要完善专家论证机制,对于一些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非主业投资、省外或境外投资等项目,需要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全面的论证分析,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在投资项目审查论证过程中,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战略规划,从技术应用、产业政策、成本核算、投资回报等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尤其对于省外或境外投资项目,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法律政策、社会经济、人文特点等情况,对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进行充分的考量。在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要组织有关机构按照提前介入、全程把关、突出重点的审计思路,根据不同的建设阶段,确定不同的审计工作重点,将审计工作贯穿于立项、设计、施工、决算等全过程[4]。

第5篇

从1985年成立“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开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风险投资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风险投资的发展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总数达到383家,比2006年增加26家,为历年来增加机构数量最多的一年。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深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也捉襟见肘,这使得风险投资机构对项目的选择更加谨慎,投资态度也变得更加小心。

二、文献综述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一词最早源于美国。在我国,对于风险投资的定义众说不一,其中得到普遍认同的,是成思危先生的观点,“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综述各种文献定义,风险投资就是向具有高风险,同时又具有高增长潜力优势的未上市科技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在投资过程中对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参与其运营管理的发展过程,从而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由风险投资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投资对象往往是具有高技术的、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期待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等因素为其投资在将来带来高额收益。同时,在技术、市场、政策、管理和生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风险性。所以,尽管风险投资的功成率很低,按照利险相随的原则,一旦成功,便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三、研究方法理论简介

1.VaR (Value at Risk)风险测定法

风险估值VaR(Value at Risk),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给定的置信水平和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某项金融资产或某一资产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

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所投资项目的风险越大,由此产生的投资损失也就越大。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到,风险估值可以衡量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投资项目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所以,根据风险估值的这一特征,本文将风险估值应用到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中去,采用统计模拟模型来测算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变动率及其在今后的一段时期所面对的风险大小。在这样用一个数值来衡量风险投资家所面临的潜在亏损的同时,它也给出了其他的一些信息,如遭受最大风险的可能性,以及他们可能发生的时期。

2.TOPSIS优选法决策理论

TOPSIS优选法,直译为逼近于理想的排序方法。采用TOPSIS法作为企业风险投资项目选择决策的一种方法,具有高效、灵活、简便的特点,尤其是TOPSIS对样本资料无特殊要求,因此应用在本文的多目标投资决策问题上,可以行之有效地判断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并根据风险程度为投资者选择收益大风险小的投资项目。

3.结合VaR值的TOPSIS优选法

TOPSIS优选法中的,为构成矩阵,需要选定多个选择指标,在这里,首先选用的是根据各项因素的评分,以及权重系数来决定的风险评分以及收益评分。但风险评分是依赖于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所以投资者的主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和客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四、风险投资项目选择决策实证应用研究

这里假设某风险投资机构经过项目收集过程后,有A、B、C三个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备选项目进行投资选用:

A项目:预计需要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将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具有极佳的市场发展潜力。

B项目: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和卓越的产品性能,财务状况良好,预计需要投资4000万元。

C项目:核心研发人员具有二十年芯片设计经验,市场前景好,企业营销团队优秀,该项目预计投资4000万元。

1.各项目风险和收益因素定量化

在本文中,选用投资回报率、市场发展潜力、市场营销能力、风险资金需求额、投资回报期、项目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研发技术能力、企业制度运用能力和企业理财能力作为影响企业收益的子因素,选用政治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作为衡量企业风险的子因素。根据各风险和收益因素的权重,风险投资家对这三个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评分。专家对每个影响因素的打分分为五个档次,如下表所示。

根据各影响因素打分的结果,由公式(1)得各项目的风险总评分值和收益总评分值。

然后在通过收益总分/风险总分结果得到收益/风险的值。

2.确定风险企业项目的VaR值

假定三个备选项目的收益符合正态分布,则在95%的置信水平下,相当于α=1.65时的值。由此我们可得出最低收益率和VaR值,得公式(2)(2)

其中,定义W0为初时投资额,R为投资回报率,是预期收益,σ为R的投资波动标准差,为间隔年数,即风险投资期。

在这里,风险投资的预计持有期为6年,=6,根据对三个备选企业项目的历史数据,预测其6年的收益值为

3.TOPSIS优选法进行项目决策选择

依据对各个因素进行的评分计算得风险评分、收益评分、收益/风险值及VaR值作为各个项目的属性,将这四个属性为选用指标,构建初始数据判断矩阵:

由以上数据得出决策矩阵

对决策矩阵根据公式(3)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矩阵。

在择优模型中,风险评分和VaR值为风险性低优指标,越小越好;而收益评分和收益/风险值比是收益性高优指标,越大越好。因此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分别为:

理想解:Z+=(0.48,0.6,0.69,0.21)

负理想解:Z一=(0.64,0.52,0.45,0.92)

再根据公式(4)计算各个项目到“理想解” 和“负理想解”的距离,

进一步可以求出,项目A、B、C对“理想解”的接近程度为:

由以上可以看出CA

五、结论

在我国,寻求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为创业初期或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运用TOPSIS法对我国三个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进行实证应用多目标决策分析,从实例角度对风险投资项目的实用性进行了说明,在建立决策模型中引入了VaR值,即在考虑风险投资家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择优选择,使决策更加有效。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数据以及事前信息的有效性上,所以适用于经营了一段时间的公司,有以往的经营业绩可供参考,对于许多全新性的风险投资项目,由于缺少之前的数据参考,并且很难有更多掌握同类技术的公司作比较,这种评估方法不能有效的进行比选判断。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进一步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N].北京,光明日报,1999

[2]房汉廷:我国创业风险投资的重大转变[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

[3]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张陆洋:风险投资导论――科技企业创业与风险投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唐炎钊:中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综合评估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一、树立全面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设计理念

注册会计师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树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设计理念。所谓财务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于企业总部及其所属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投资、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企业经营活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设计财务管理体系应力求通过企业预算、计划、采购、销售、报表和资金管理及其业绩评估等基本系统的架构与实施,达到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

二、树立科学、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咨询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财务管理经验,可将管理措施具体设计为“两个基本点、三个到位、四方平衡、五项改革、六个循环”。

所谓两个基本点,即企业治理、财务管理两个基本点,企业财务管理应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为出发点;三个到位,即企业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管理到位;四方平衡,即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的平衡,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咨询所要达到的最佳平衡点;五项改革,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正经历着从以财务为主的业绩评估,到包括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估,从以生产导向的财务管理,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从单纯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到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从被动的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从混乱的母子关系,变为母子公司之间责、权、利分明等五项变革;六个循环,即企业财务管理应涉及预算、报告、收入、支出、资金、评估等六个基本财务循环系统。

此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还应该有两个先进的系统做保证:一是建立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即预先发现隐患,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将风险损失降至最小;二是建立信息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实现针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三、树立完善的投资、融资活动管理理念

在财务管理方案的设计上,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企业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管理。

在投资活动管理方案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2)保障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收率,明确投资回收率的计算方法,不要模棱两可;(3)考虑风险识别。投资环境中总是伴随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把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加以完全考虑,才能确定是否投资。(4)合理的资金预算。首先要分析计算投资项目的收益,注意审查投资项目的市场、生产、采购等假设;而且要评价投资项目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综合筛选投资项目。(5)科学的投资组合。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组合,如高、中、低风险项目适当组合。只搞高风险投资的企业可能相当不稳定,只做低风险投资的公司可能会走向破产,理想方式是采用组合形式,实行多样化。

在企业融资活动管理方案的设计上,应考虑以下因素:(1)融资规模。融资规模需要在合理分析并预测企业经营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总需求是应能满足企业正常经营所需且适当超过预测基数。确定预测基数要把握两个前提,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资金的潜能,二是要估算企业投资所需的投资额。既要敢于负债经营,又不能盲目扩大筹资规模,背上债务负担,制约企业活力。(2)融资时间。筹资要根据财务预算要求的进度,合理安排,实现资金时间价值的最大化。同时科学安排还款时间,使利息支付额趋于最小。(3)融资方式。不同类型的资金,融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是企业在经营中临时性的资金短缺,可以通过企业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式或者通过变卖闲置资产,回收对外投资等方式解决。如果企业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这就需要对外筹资。对外筹资的方式有:银行贷款、抵押贷款、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股票融资、企业购并等。(4)融资成本。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不一,要通过融资方式的组合来实现融资总成本的最优化。(5)财务结构。注意分析企业资金的各种来源渠道,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

四、树立务实的财务管理职能理念

在财务管理咨询方案的设计上,应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确定为:使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投资过程中的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

一般说来,财务管理的职能通过预算体系、报告体系、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管理和业绩评估等六个子系统的运作和配合来实现。具体如下:

1.预算体系。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协调、控制、考核企业各级部门的依据。据专家估计测算,不使用预算系统的企业将会损失20%的收益,可见其重要性。预算系统分为营运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主要用于计划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包括短期现金收支预算和信贷预算,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预算和长期资本筹措预算。

2.报告体系。是基于在商务单元关闭和业务操作结束的前提下,开展的通过由总账管理到结账合并等程序将会计信息编制为管理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过程。对此,有许多国际做法值得借鉴:①不断缩短结账周期和提高财务数据准确度;②通过依据客户单位的划分而设立结构化的总账来提高财务数据报告系统的功能;③强化数据收集、现金管理和结账方面功能;④设立自动过入分类账系统,定时报告与合并;⑤规范的岗位描述。

3.收入体系。该体系是在企业产品不断生产和销售的基础上,通过对购货商订货报价、对客户的信誉分析、对定单的分类和整理、向客户发货和提供结算票据、收款和对收到的现金进行管理以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的整体概述。该体系在国际上也十分受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现金流动结果。国际上通常也有一些策略:①在货物发运和归属关系转移的同时开具发票和其他结算凭证;②建立集成定单、信用评估、货物发运、列账通知和应收账款回笼在内的管理系统;③客户通过电子商务的方法或其他电子方法提供定单;④安排收取经检测的收据结算单据等。

4.支出体系。支出体系是指在企业业务运作管理和战略性供给的约束下,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分析和采购计划的制定,在购货和受货的过程中安排和处理应付账款以及支付货款的全过程。这个体系在国际上的特点是:①依据战略和计划的要求实施商务活动;②由不同的功能组织提供综合信息并使之成为战略制定的依据;③巩固和管理供货系统;④大量分散日常定单,并统一约束和控制采购合同;⑤不断采用先进的采购方式,如电子商务手段等。

5.资金体系。资金体系是指在核心管理机构和与银行的不断联系之下,通过对存款的跟踪与调整、资金的不断集中、现金流量的预测和确定、对管理资金超额和赤字间的平衡关系的分析以及资金的经常性支付等过程的概括。国际上有关此体系的特点是:①无纸化收支结构和流程;②收款收据的自动汇总;③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即在资金闲置和透支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④保证没有同时并发的投资和借款;⑤自动的资金注入和适时的支付;⑥企业资金管理和资金管理系统的集成;⑦对银行进行精选;⑧精选能从资产管理上使企业增值的合伙人等。

6.业绩评估体系。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业绩评估体系,以确定是否达到或偏离了预定目标。业绩衡量系统包括一系列反映企业前景的指标,①财务指标:盈利能力、资本回报率等;②增长指标:单位销售额、产品组合、分销渠道等;③经营指标:效率、周转率、生命周期、质量等;④顾客指标: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反馈时间等;⑤创新指标:投放市场的时机、培训措施、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和功能等。

第7篇

一、社会风险因素

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房地产、土地等相关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给从事房地产商品生产和经营的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房地产市场的社会风险主要包括: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房地产市场中商品交换者与经营者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政府的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趋向,直接关系到房地产投资者的成功与否。房地产业由于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控制,政府对租金、售价的限制、对外资的控制、对土地使用的控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尤其对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融资的控制,以及新税务政策的制定,都对房地产投资者构成风险。在未实现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策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尤为重要。因此,房地产商都非常关注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处理由此引发的风险。

(二)房地产审批风险

房地产审批风险是由于开发商报建以及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不顺利或者受到阻碍带来的经济损失。房地产开发商要如期进行房产开发,首先要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这就要求开发商的报建工作顺利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成本高,工期的延误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件审批在政府任何一个管理部门受到阻碍都会影响预期收益,所以,房地产审批风险一直倍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

(三)城市规划风险

城市规划的变动对已经建成的、正在建设中的以及将要建设的房地产商品的价值量会产生影响,其负面影响就是给房地产商品经营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四)区域发展风险

区域发展风险是指由于周围环境的房地产商品发生变化而影响其它房地产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为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区域发展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近邻地区发展风险和类似地区发展风险。

二、经济风险因素

经济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它们的出现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这类风险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市场供求风险

任何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都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这种动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中的经营者收入的不确定性。因为经营者的收入主要是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房地产市场中的经营者所承担的这种风险比其它市场要大些。因为房地产商品的价值受供求影响的幅度很大。这种由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有可能导致的损失,就是供求风险。只有对房地产供求关系做出客观的判断并进行科学的预测,把握房地产市场供求变化的客观规律,才有可能避免该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经济风险中的一大类,它主要是由于各种财务因素发生变化而给房地产商品经营者带来的各种损失。财务风险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通货膨胀风险、资金变现风险、开发费用变化风险、税率变动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风险、资金变现风险、开发费用变化风险。

(三)融资风险

房地产融资风险是指融资方式和条件发生变化对房地产投资经营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房地产商品是一种资金密集型商品,商品投资生产者对非自有资金的依赖性很强,外部资金条件一旦发生变化,便立即影响房地产商品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与融资风险有关的因素可分为:“楼花”融资风险、房地产按揭风险。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给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可能带来的风险,表现在开发商对房屋户型设计、功能要求、科技含量、工程质量、材料选择等的掌握上。造成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革新的风险

采用不同的或新的施工技术,其可靠性是不完全确定的,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试验成本。因此,这样的损失一旦出现就会增加开发商或投资者的成本,并依次转移到商品的经营者身上。当然,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改变产生的风险是一种低概率风险。

(二)建筑设计变动或计算失误风险

建筑设计变化或设计计算错误可能给投资者增加房地产开发成本或造成其它损失。设计变化主要是指建筑物设计的风格、流派等等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影响施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建筑物建成后的出租和销售。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房地产商品的量和可靠性,一旦发生计算错误,已建的工程有可能需要砸掉重建,从而给开发商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三)施工事故风险

施工事故风险是指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事故而造成房地产破坏、人的伤亡、机械设备损坏等损失。这类事故一旦发生,便会发生事故处理费和各种补偿费,同时影响整体工作气氛并延迟工期。这些损失变成开发成本的增加,而且也会转移到商品的成本中而成为商品经营者的损失。

(四)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指因信息不精确或错误、信息短缺、信息处理缓慢、信息传递错误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有许多种信息,例如,建材价格信息、地价信息、设计信息、施工队信息、招标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掌握的不及时或管理的不完善都会间接增加房地产商品的开发成本。

(五)建筑材料改变和更新风险

装演潮流的变化或其它原因可能会导致建筑材料的更新和改变。如果建筑材料需要更新和改变,一方面会迫使施工工艺随之变化,还有可能影响到原有的设计,因此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材料更新可能导致材料成本上升,或者造成原有材料的浪费。这些增加的成本或浪费的材料变成开发商的损失,其中一部分损失会转到房地产商品经营者身上。

四、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经营因素引起的风险。经营风险可能是由于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管理混乱等内部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竞争对手实力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一般被看作软风险,也是影响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营风险的大小一般可用企业的盈利和盈利增长率来衡量,如果较稳定,说明经营风险较小:反之,风险较大。造成经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项目策划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纠纷风险三种。

五、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对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造成影响,以及对房地产商品产生直接破坏,从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自然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气候灾害风险两大类。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气候灾害风险包括:风暴、

雨雪等灾害。这些风险出现的机会很低,但是一旦出现,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综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及时预测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化解、调节、控制风险因素,以回避、消除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损失的程度,从而最终实现降低房地产投资者预期收益损失。主要通过风险回避、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三种方式控制风险。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发现某项房地产投资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时,事先就避开风险源地或改变行为方式,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这些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投资活动,以消除风险隐患。一般意义而言,风险回避是处理房地产投资风险最强有力、最彻底的手段。

在实际的房地产投资活动中,开发商常用的风险回避措施有:

1 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房地产开发活动。在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开发商常常通过可行性研究来进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衡量,放弃在风险较大的某个时间、某一开发位置,或以某种物业类型和投资方式乃至整个开发方案进行的房地产开发活动。在前期阶段,基于对地块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或有关部门对地块使用的规划要求的深入调查,放弃购买不合格土地,终止开发活动。

2 改变房地产投资开发活动的性质、地点或工作方法。在投资决策阶段,开发商通过可行性研究发觉在某地块进行商业楼宇开发风险较大,而进行住宅开发市场前景乐观且收益有保障,此时开发商通过改变开发性质从而回避开发商业楼宇的风险;又如,开发商通过可行性研究发觉在某地块进行住宅开发成本高、位置差,而另一块宗地却比较适合,因此开发商改变开发地点从而回避在原地块开发带来的风险。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预防

房地产投资风险预防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投资风险损失发生前采取某些具体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致风险损失的各项风险因素,实现降低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能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程度的作用。风险预防措施可以是一种行动或一套安全设备装置,开发商在深入研究风险损失是怎样发生的基础上,在风险损失发生前将引发事故的风险因素或环境进行隔离,即切断风险事故链,从而预防风险损失的发生。

1 在投资决策阶段,开发商预防风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开发队伍,把握国际、国内和地区当前和今后的政治、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以及拟开发地区的基本情况,诸如工商业状况、人口结构与密度、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现状、建设规划、交通和污染情况等,了解和掌握该地区商服业、住宅、工业分布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理性研判该类物业的市场供求状况并进行科学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评价和选择开发投资方案;其次,要树立全员正确的风险态度,加强风险资料搜集、整理和比较,强化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高度重视企业风险管理;最后,要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罚措施,并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编制并推行风险管理计划。

2 在开发前期阶段,开发商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原土地、地上物所有者搞好关系,密切双方联系,征得其理解和支持;了解地块的自然属性、使用属性及地下埋藏物情况,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机购买土地;及时同有关部门沟通,获取对地块使用意图的确认,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和补偿问题;委托水平高、信誉好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并就初步设计方案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认可后方才进行详细设计,同时严格控制设计进度及设计质量;根据资金需求量、使用时间和融资成本确定最佳融资方案;及时落实建设条件并根据开发商自身招标能力、管理能力、工程特点、工程规模等选择适当的招标、发包方式,严格承包商和分包商的资格审查,并选择合适的合同形式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3 在工程建设阶段,开发商应明确工程开竣工日期,确定质量标准和进度、质量、安全要求,严格审查承包商和分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承包商和分包商的进度、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督促其落实进行设计交底,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做好现场施工日志并注意资料收集和保存,按时支付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确保按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年、季、月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妥善、及时处理施工索赔与反索赔;坚持以人为控制中心,从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严格进行质量、安全控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负责制;严格按概预算控制建筑成本;加强工程监理,定期视察现场,定期、及时召开现场例会以及临时协调会等。

4 在房地产租售阶段,开发商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包括供求状况、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偏好、房地产市场竞争程度、竞争规模及竞争方式、房地产市场的性质、结构及发育程度等,并结合所推出物业的特点制定营销策略,进行房地产市场合理定位,确定房地产的租售价格,同时在考虑成本及投资收益目标前提下选择适当的租售渠道及营销方式,通过广告、宣传推广、人员推销及促销措施,明确房地产租售指标,制定营销奖罚制度,加强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在租售后阶段应选择那些管理水平高、经验丰富、服务周到和信誉良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制度、收费体系及收费措施,加强物业管理人员上岗培训;配备消防器材,及时对建筑物及附属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并消除火灾、事故隐患等。

第8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索赔;反索赔;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4日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以及自身行为的不完全规范性,一般地产公司进行的合理综合低价中标,演变成了多轮竞标,最终形成最低价中标或议标价中标。有丰富经验的施工承包单位便形成了以“低报价,高索赔”的投标策略,签订合同后,施工承包单位由被动变成占主导地位,利用各类索赔来增加施工利润,甚至有的索赔总金额超过合同金额。索赔日益成为施工承包单位和地产公司之间不断的矛盾和争议纠纷、甚至诉讼的根源之一。

地产公司通常应对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准备不足,往往缺乏反索赔意识和反索赔风险防范意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应对各类索赔和进行反索赔,而且项目又受工程进度和工期的制约,在索赔金额重大的时候,合同无法实现其真正的约束力,为保证工程进度,地产公司不得已和施工承包单位进行协商和让步,致使项目工程成本不断增加。

在对待反索赔的问题上,地产公司往往占据被动局面,而且由于立场的不同,根本涉及到利益,于是施工承包单位索赔中的各种问题铺天盖地而来,证据是否齐全有效、内容是否属实、签字人是否责任到位、变更洽商是否前后重复、工程量是否偏大、价格是否合理、费率是否过高、是否按合同约定执行等等问题,如果地产公司管理又缺乏科学性的话,成本可能出现完全失控,完全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按其索赔意图进行,更大大增加其本来可以避免的成本损失。

于是,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和地产公司的反索赔成为双方博弈的重点,反索赔处理和如何防范风险也成为地产公司日益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一、索赔与反索赔

(一)索赔的概念。首先,要分析反索赔的概念和意义,必须先分析索赔的概念,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出现了应当由施工承包单位承担的风险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

(二)反索赔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索赔是施工承包单位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对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延期,费用增加而要求地产公司给予补偿损失的一种权利要求。而反索赔是地产公司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补偿要求,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进行分析,评审和修正,否定其不合理的要求,接受其合理的要求;二是对施工承包单位在履行中的其他缺陷责任提出损失补偿要求。

(三)索赔与反索赔的联系与区别

1、索赔与反索赔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索赔是双向的,根据我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通用的合同条款中所描述的索赔包括了施工承包单位对地产公司的索赔,也包括地产公司对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

在地产项目开展过程中,地产公司与施工承包单位之间,同一地产项目的施工承包单位与施工承包单位之间,总施工承包单位和分包商之间,施工承包单位与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之间都可能有双向的索赔和反索赔。如,施工承包单位向地产公司提出索赔,则地产公司反索赔;同时地产公司又可能向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索赔,则施工承包单位可能进行反索赔。所以,在工程中索赔和反索赔关系是很复杂的。

2、索赔与反索赔的联系。在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主体双方都在寻找索赔机会,一旦有干扰事件发生,都会先推卸自己的合同责任,然后进行索赔。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反索赔,同样要蒙受损失,所以反索赔与索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索赔管理的任务不仅在于对已产生的损失的追索,而且在于对将产生或可能产生的损失的防止。追索损失主要通过索赔手段进行,而防止损失主要靠反索赔进行。因此,索赔和反索赔是进攻和防守的关系。

二、工程索赔

(一)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

1、地产公司违约。地产公司没有按合同规定的要求交付设计资料、图纸;未按合同规定的日期交付施工场地,提供道路、水电等施工条件,使施工承包单位的施工人员和设备不能进场,或进场后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出现人员窝工、停工和机械闲置;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支付工程款;供应材料、设备不及时或不合格等。

2、不可抗力或不利的自然条件。不可抗力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自然事件主要指工程施工过程只能够不可避免发生并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瘟疫、水灾等;社会事件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令的变更,战争、罢工等。不利的物质条件主要指施工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遇到的不可预见的自然物质条件,非自然的物质障碍和污染物等,包括地下和水文条件。

3、合同缺陷。合同缺陷表现为合同文件规定不严谨甚至矛盾,合同含义模糊、合同中的遗漏或错误等。

4、合同变更。合同变更表现为设计变更、指令变更、施工方法变更、追加或取消某项工作,合同规定的其他变更等。

5、甲方或监理人指令。甲方或监理人的指令有时会产生索赔,如指令施工单位加速施工,更换材料,进行某项目工作,采取措施等,而且这些指令不是由于施工承包单位的原因造成的。

6、其他第三方原因。其他第三方原因通常表现为与工程第三方的问题而引起的对本工程的不利影响等。

(二)工程索赔的内容。工程索赔包括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1、工期索赔。在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未能预见的干扰事件使施工不能顺利进行,使预定的施工不能顺利进行,使用权预定的施工计划受到干扰,造成工期延长,这样,对合同双方都会造成损失,它包括工期延长延误的索赔和因施工中断功效降低提出的索赔。

工期索赔一般采用分析法进行计算,其主要依据合同规定的总工期计划、进度计划,以及双方共同认可的对工期修改文件,调整计划和受干扰后实际工程进度记录,如施工日记、工程进度表等,施工单位应在每个月底以及在干扰事件发生时,分析对比上述资料,以发现工期拖延以及拖延原因,提出有说服力的索赔要求。

2、费用索赔。费用索赔都是以补偿实际损失为原则,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其中要注意的一点是索赔对建设单位不具有任何惩罚性质。因此,所有干扰事件引起的损失以及这些损失的计算,都应有详细的具体证明,并在索赔报告中出现这些证据。没有证据,索赔要求不能成立。

(三)工程索赔的意义。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在施工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句口号:“中标靠低价,赚钱靠索赔”,也就是常规中的“低报价,高索赔”,它充分反映了索赔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做好索赔准备工作,可以保护施工承包单位应得的权利,获取更多利润;从工程开始,施工承包单位就注意收集需要索赔资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提出索赔。工程施工索赔是施工合同管理知识的集中表现,它涉及工程技术、施工经验、合同知识、法律经济基础知识,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工程反索赔

(一)反索赔的内容。反索赔的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施工承包单位提出不合理索赔;二是反击或反驳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要求。

1、防止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索赔。首先是地产公司必须完善自己的合同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和责任,防止自己现行违约;并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使施工承包单位无法寻求索赔的理由和根据,使自己处于不能被索赔的地位;其次,如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干扰事件,则应立即着手研究和分析合同依据,收集证据,为提出索赔或反击对手的索赔做好两手准备;再次,体现积极防御策略的常用手段是先发制人,首先向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索赔,既可防止自己因超过索赔时限而失去索赔机会,又可争取索赔中的有利地位,打乱施工承包单位的工作步骤,争取主动权,并为索赔问题的最终处理留下一定的余地。

2、反击或反驳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要求。如果施工承包单位先提出了索赔要求或索赔报告,则自己一方应采取各种措施来反击或反驳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要求。常用的措施有:

第一,抓住施工承包单位的失误,直接向其提出索赔,以对抗或平衡索赔要求,达到最终解决索赔时互作让步或互不支付的目的。

第二,是针对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报告,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找出理由和证据,证明施工承包单位索赔要求或索赔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和合同规定、没有合同依据或事实证据、索赔金额(工期)计算不合理或不准确等问题,反击施工承包单位不合理的索赔要求或索赔要求中的不合理部分,推卸或减轻自己的赔偿责任,使自己不受或少受损失。

(二)反索赔的要点:反击或反驳索赔报告

1、索赔报告一般存在的问题。由于立场不同,涉及到根本经济利益,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在其索赔报告中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不能清楚、客观地说明索赔事实;不能准确、合理地根据合同及法律规定证明自己的索赔资格;不能准确计算和解释所要求的索赔金额(工期),往往夸大索赔金额(工期);希望通过索赔弥补自己的全部损失,包括因自己责任引起的损失;由于自己管理存在问题,不能准确评估双方应负责任范围;期望留有余地与地产公司讨价还价等。因此,充分研究和反击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报告,是反索赔的重要内容之一。

2、反击或反驳索赔报告。对施工承包单位索赔报告的反驳或反击,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索赔意向或报告的时限性。审查施工承包单位在干扰事件发生后,是否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时限内提出了索赔意向或报告,如果施工承包单位未能及时提出书面的索赔意向和报告,则将失去索赔的机会和权利,其提出的索赔则不能成立。

(2)索赔事件的真实性。索赔事件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符合工程实际状况,不真实、不肯定或仅是猜测甚至无中生有的事件是不能提出索赔的,索赔当然也就不能成立。

(3)干扰事件原因、责任分析。如果干扰事件确实存在,则要通过对事件的调查,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如果事件责任是由于索赔者自己疏忽大意、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或因其自身应承担的风险等造成,则应由索赔者自己承担损失,索赔不能成立。如果合同双方都有责任,则应按各自的责任大小分担损失。只有确属是自己一方的责任时,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才能成立。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业主和承包人都承担着风险,甚至承包人的风险更大些。

(4)索赔理由分析。索赔理由分析就是分析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要求是否与合同条款或有关法规一致,所受损失是否属于不应由其负责的原因所造成。

(5)索赔证据分析。索赔证据分析就是分析施工承包单位所提供的证据是否真实、有效、合法,是否能证明索赔要求成立。

(6)索赔金额(工期)审核。对索赔报告中的索赔金额(工期)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审核的重点是索赔金额(工期)的计算方法是否合情合理,各种取费是否合理、适度,有无重复计算,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等。

(三)反索赔的目的和意义。由于工程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是施工承包单位向地产公司的索赔,因此反索赔就成为业主或工程师在索赔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反索赔能事前预防和减少损失的发生,也能降低项目的开发成本,维护自身的利益,反索赔能促使双方严格执行合同约定条款,能够帮助双方公平公正地面对索赔金额(工期),调整合同工期和工程价款,帮助地产公司进行成本控制,促使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项目,也有利于建筑市场的规范化。

四、索赔与反索赔风险分析

(一)索赔与反索赔中的主要风险。(1)合同风险,现在大部分合同由于地产公司的优势地位而制定,施工承包单位承担风险比例加大;(2)政治政策风险;(3)经济风险,如人工、材料、机械等物价大幅度上涨;(4)环境风险,如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的影响等;(5)技术风险等。

(二)反索赔与合同的关系。主要影响的风险在于合同风险和经济风险,影响比较直接和明显,地产公司可以利用合同能规避一些可以预见的风险,减少部分成本,如合同中约定“变更洽商每份单项单条清单子目费用在3,000元以下的部分不计取费用”,一般认定单条清单子目超过3,000元的部分则先行扣减3,000元然后记取费用,此时很多洽商变更将属于纯技术性洽商,不涉及费用变更,大大减少成本支出;在合同中以“工程竣工结算时申报金额超出审定金额5%的,按超出审定金额的10%进行违约补偿”约定结算时的反索赔。

反索赔的进行离不开合同的约束,双方都能正确执行合同约定,也不会产生索赔和反索赔的争议;成本控制的好与坏更多地取决于反索赔的执行力度,因为大部分的争议项目来自于施工单位申报的索赔项目,争议点集中的也在索赔和反索赔中,反索赔直接影响到了项目整体成本的控制。

(三)反索赔风险处理。有时候处理反索赔事件时,尤其涉及到重大金额变更时,要综合考虑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各方面综合因素。一般地产公司利用合同规避风险,或转移风险。因此,正确处理好双方合同的约定与执行,是反索赔风险处理的主要因素。但应该注意的风险是,一些重大的风险如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会使得合同风险的可执行性减弱,甚至部分合同条款在争议产生时属于无效条款。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考虑索赔和反索赔本身的合理、合法性,有时可能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实际情况是否确实超出施工承包单位承受范围,拒绝该项索赔可能会对工程施工进度和工期产生的不利影响,该项索赔是否超出其承担风险范围,索赔处理可能带来的派生问题以及今后双方的合作等问题。如一般约定人工费和材料费按投标当期计取,涨价风险自行负担,但从2010年以来,人工费大幅度上涨30%以上,材料也涨幅较大,整体约在10%左右,致使施工承包单位亏损面较大,申请费用索赔后,被地产公司拒绝驳回,施工承包单位停止施工,工期拖延,地产公司根据约定进行反索赔,致使双方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导致纠纷甚至诉讼,双方均遭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双方都能正确对待风险承担问题,在合同或补充合同中约定施工承包单位承担整体10%以内的涨价风险,地产公司承担整体超出10%的涨价风险,或按照2008清单约定的人工费5%以内和材料费10%以内的价格浮动风险由施工承包单位承担,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还有其他的处理方法,如采用工期奖励的形式弥补施工承包单位承担的风险损失,采用工程保险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尤其是涨价风险目前实际应用并不广泛,大部分地产公司和施工承包单位只会缴纳国家相关规定的强制性工程保险,其他方面均处于探讨和论证阶段。

因此,索赔和反索赔处理结果都应有利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这是合同双方的根本利益所在。

五、结论

综上阐述了索赔和反索赔的内容和重点注意的事项,以及在索赔和反索赔中的主要风险分析,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平公正的处理索赔事宜和进行反索赔,索赔和反索赔都必须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合同为准绳”的原则,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索赔与反索赔。

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就会大幅度减少索赔和反索赔的争议。双方签订的合同是主要风险的影响因素,合同的公平公正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了日后产生索赔的争议的多少,因此要着重重视合同各项条款的签订,地产公司不仅要考虑将一些风险转嫁给施工承包单位,也要考虑合同的可执行性和合同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转嫁带来的整体重大风险的可能,因此应合理规避风险,不能转嫁超出对方可承受范围以外的风险。

在正常条件下,反索赔能帮助地产公司控制成本,预防和减少成本的浪费,也能够促使合同双方按合同约定执行,对提高双方的科学管理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陈贵明.建设工程施工索赔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刘力,钱雅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梁鑑.国际工程施工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2.

[5](英)托马斯著.崔军翻译.施工合同索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王广月.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与索赔[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