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时间:2023-09-07 17:4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第1篇

关键词:集团企业 财务管控 风险

集团企业不仅在规模、人数、经营涉及、收益以及市场影响力等方面远超一般企业,在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上也远非一般规模企业所能比较。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其中存在的财务管控风险也种类繁多。想要切实发挥集团企业的经营运作实力、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及经济收益就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

一、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念

集团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独立企业,集团企业包括了子公司、母公司以及众多的分支机构,集团企业主要是依靠资金链进行维持,其内部治理结构也不仅仅是只有一个独立法人或者单一管理层次。可以说集团企业是一个企业与企业的联合,是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企业集群,而在这种情况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就具有其独有的特色与难点。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与资金运作都会伴随与之相应的风险,集团企业由于其经济业务、经营事项具有多元化、多样性及复杂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新经济新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集团财务管控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了企业融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资本运作风险以及企业收益分配风险等,尤其是财务风险,将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而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其财务风险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客观存在性,风险的产生都伴随着相应的经济运作,风险的大小及存在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不能够否认风险的存在同时也不能够认为只要做好足够的防范就可以保证风险不存在以及不会引发真正的经济危机。其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了风险发生的确切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同时风险导致的后果也存在不确定性,什么时候会发生风险或者经过防范、不经过防范,风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再次,风险具有可控制性,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且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导致风险的原因是可以被查明的,因此具体风险也是可以被控制的,这里就给了发挥管理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只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就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或者在一定时间内降低或规避风险。最后,风险具有连锁性,风险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管理不善,一个风险的发生可能因为其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而连带出其他相关的风险,产生可怕的蝴蝶效应,从而带来不仅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风险,甚至会波及更大范围内的经济运作。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频发的原因

集团企业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集团企业在财务管控风险的防控方面仍然问题多多,造成风险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意识淡薄

任何管理工作想要切实推进并取得预想中的效果都必须具有科学的管理意识,而财务管控风险的频发主要也是因为管理者甚至企业决策者与经营者并没有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许多集团企业的管理人员虽然管理着庞大的企业体系,但是在管理思维方面仍然相对传统与陈旧,他们往往更喜欢将工作精力投入到能够为集团带来直接受益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窗口部门及子公司与分公司,对于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工作不甚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偏差意识不仅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及风险管控工作推进,对于整个集团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

财务管理人才是近年来逐渐热门的人才类别,但是集团企业所提出的财务管理要求却又不是一般水平管理人员所能适任的。而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方面目前仍然缺口明显,许多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却不具备更为专业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未建立或健全集团财务管理人员的内部及外部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从而导致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工作质量不高,对新事物、复杂业务的财务风险敏感度及应对能力不强,甚至因为个人素质较低而给企业的全面运作带来更多更大的危机。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

风险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建设,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风险管理意识、人员队伍素质又相对较低,因而在具体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基本的制度建设。许多集团企业虽然麾下企业众多、经营涉猎广泛,但是却没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管理工作也是由普通的财务管理部门兼任,这种不专业、不科学、不合理的机构设置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管控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四)缺乏有效的内外监控机制

加强风险管控不仅需要具体的管控机制,同时也需要行之有效的辅助监督机制,如内部审计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然而对于许多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集团企业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也都不够令人满意,甚至某些企业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审计机构及内外监督渠道,从而让风险管控长期处于自顾自的状态,这种没有监督约束的环境无法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管理质量,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约束。

三、加强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防范的措施研究

(一)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科学管理意识树立不仅需要在管理队伍及管理部门当中推行,对于集团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及决策层来说,加强具体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最高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真正科学有效的管理知识、具备了明确的管理认识才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实现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的有效推进,才能够有效协调部门间、下属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集团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更加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更为精准。首先,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联系,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条人才培养定向输送通路,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更为专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集团企业所使用的人才符合企业管理工作要求,同时也能够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技术知识与信息支持,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可谓一举两得。其次,财务风险管控中集团往往会根据需要寻求外部专业团队的支持,如与税务、法律、财务顾问等专业机构建立常年咨询服务关系,可要求其定期提供的相关专业培训,合作中也可要求其委派专人专职驻公司现场服务,在增强风险防控的同时,由外及内,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也可谓一举两得。

(三)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风险防控是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核心内容,风险防控机制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风险防控数据库,数据库里应该包括近年来集团企业各类财务风险的信息数据以及应对措施,这样一旦发生常规性风险预警便可以通过智能化机制启动防控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其次需要进行数据安全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风险对应不同等级的应对措施,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及人力物力。再次要加强安全会议的制度化,定期召开风险防控研讨会议,研究当前风险防控的成绩与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风险防控目标及防控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将风险圈定在可控范围之内,避免风险演变为实际经济损失。

(四)加强内外监控机制建设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员任用方面也应该兼顾内外,由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及熟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专门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专家联合参与审计工作,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审计队伍对企业的忠诚度、审计工作与集团企业实际需要的契合度,同时也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避免内部利益团体的思想侵蚀。在外部监督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提高公众履行监督管理权利的意识,为自己的管理工作寻找更多监督的声音,督促企业大力加强管理工作与自我约束。

参考文献:

[1]张学武.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J].企业管理,2014(3).

第2篇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防控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为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当然,房地产企业的良好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发挥房地产企业的优越性,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得国家经济有进一步增长,必须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房地产企业要想防控财务风险,必须从市场环境和内部财务情况出发,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房地产财务风险概述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或者是受到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完善,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的现象,进而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最终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总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地产企业负债较多,实际利润与预算相比有很大差距。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不明确性。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能准确判断财务风险变化情况,那是因为风险自身的不明确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也具有不明确性,这样将使得人们对企业的收益状况未能作出明确分析和判断。第二,客观性。众所周知,只要是有资金的运动,企业定将会面临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不是将人的意识为中心,而是以一种客观现象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二、房地产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管理因素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虽然房地产企业有很多,但其规模和实力却有很大的差距。一些房地产企业对现金的管理力度不足,导致资金按照不合理,进而使得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例如,部分房地产企业盲目的开发建筑项目,而且在拆迁补偿上,由于补偿标准不统一,从而造成资金大量流失,进而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状态,当前,由于现金管理不合理,引发资本结构不平衡,进而存在负债的企业达到75%以上[1]。总之,由于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二)经济和政策因素

不仅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会导致财务风险,而且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是财务风险的原有。房地产企业作为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经济的环境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很大。例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萧条状态,房价也有很大波动,当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后,国民经济又有了明显增长,所以又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由于房地产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国家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在限购令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从而引发房地产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

三、房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未能得到合理运用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长,而且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容易因资金问题而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当前,部门房地产企业缺乏科学规划,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因为工程项目的不稳定性,导致资金未能得到合理运用。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暂停期间,未能将闲置的资金加以利用,没有实现资金良好的循环与周转,进而使得企业资金出现短期的现象,最终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加剧了财务风险。

(二)对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当前,一些房地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施工技术的控制,但对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进而由于成本问题导致财务风险出现。当房地产企业忽视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会引发部分资金流失,甚至是企业产生负债。例如,建筑安装费、公共配套建设费投资较高,但实际利用的费用偏低。因此,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是注重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而对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造成成本的浪费。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参差不齐,其规模和管理能力也有很多的区别,尤其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现金和成本等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比较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未能制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加剧。这些企业为了谋求快速发展,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且欠缺财务风险意识,最终引发财务问题。

(四)财务管理水平偏低

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因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2]。但是,纵观当前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难发现,其业务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例如,我国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处于核算阶段,欠缺对财务数据信息的支持管理和决策,进而导致财务管理未能发挥其重要职能。此外,财务员在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不足,尤其是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项目资金投入较大,但收益不明显,所以资金周转不足,最终影响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防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提升房地产财务管理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江苏省某房地产企业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通过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来降低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财务风险。首先,该企业提升了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3]。企业将防控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环节。同时,其他部门共同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从而避免某一环节疏忽导致没有必要的财务风险;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让财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工作。此外,企业还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最新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知识等内容,让财务人员及时掌握国家新动态,并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通过扎实的业务和法规知识,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该房地产企业通过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赢得了更高的收益[4]。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在完善的体系的指引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那么,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应该包含模型监测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活动评价控制四个部分,将四大部分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能够实现对财务各项指标的监控,从而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四大部门内容,通过对这四部分内容加以控制,到达财务要素都符合标准。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的各个部门,要相互协调[5]。例如,财务人员通过对企业环境进行控制,对财务内容加以决策,然后各个部门提升财务风险意识。此外,财务人员将目标进行分解,将目标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对财务和企业环境的有效控制。同时,利用模式对财务变量和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对存在财务风险之处,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总之,在健全的财务风险体系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防控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合理融资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的项目周期较长,房地产项目金额较大,所以为了保证有序的经营下去,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当然,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会通过融资的方式确保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进而使得项目运作下去,那么,在融资过程中,依然会伴有财务风险[6]。因此,该房地产企业为了有效防控财务风险,通过制定完善的融资计划进行合理融资。首先,企业平衡财务杠杆,加大了预算管理力度,并对资产和负债比例进行科学计算,然后合理规划融资情况,尤其是衡量好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降低没有必须的融资;其次,该房地产企业利用负债进行融资,从而拓宽了融资渠道,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过程中,对融资方式加以组合,然后将负债成本降到最低,进而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并最大程度的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预测[7]。该房地产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精确的判断财务危机,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危机,防控财务风险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于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借助于财务预警模型来构建的,通常来讲,该模型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并且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同时,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对审计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等加以分析,分别对财务风险的的潜伏期、恶化期等不同时期进行预警,并且准确判断投资与经营环境潜在的危机。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了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且资金利用量较大,所以极易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为了促进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措施来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世平.试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与防范[J].财经界,2015(14):209-209,216.

[2]周霞,陈光明.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会计之友,2012(1):29-30.

[3]易静.浅谈我国房地产企业过度融资引致的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4(5):87-87,88.

[4]汪浩然,阚丽庭.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2013(12): 54-55.

[5]朱梓菡.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12(24):77-79.

[6]代岑颖.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47-47.

第3篇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第4篇

一、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县支行属于政策传导末端,政策敏感性不强,风险意识和制度观念相对淡薄;县支行人员少,财务组织机构简单,财务内控难以做到相互制约;县支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老龄化严重,知识储备更新缓慢,跟不上现行财务工作的迅速发展,会计财务核算操作存在随意性可能。同时,因接受的外部监管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在制度执行上打折扣,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给予在人民银行县支行中开展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式

(一)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基于县支行自身业务的特点和客观环境因素,其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后五类风险(不可量化风险),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下:

人民银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操作方式

1.自评估阶段。由辖内各县支行根据财务工作实际,对照环境控制、财务状况及风险管理三方面评估内容,每年在上半年定期开展本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各县支行完成自评报告后上报市中心支行,自评报告包含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风险识别、分析、处置等内容。

2.审核与评估阶段。市中心支行在各县支行上报的自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由会计财务部门、内审部门以及外聘专家(必要时)组成评审小组,结合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情况,对辖内县(市)支行财务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得分情况,确定风险评估等级。

三、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原因

(一)现行财务管理机制与当前严格的财经纪律存在差距,导致道德、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县支行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由于绝大多数县支行多年未发生案件,都不同程度存在对风险案件防范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二是人员数量和素质达不到内控制度要求。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导致县支行会计财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呈现人员紧张、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等现象。部分人员缺少主动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积极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制度建设滞后和业务迅速发展不同步,导致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目前,人民银行财务会计的主要法规是财政部200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人民银行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论从范围、方式或深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经历了预算会计科目的的多次变化和预算体制的改革,制度中包括预算管理、预算科目的核算等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财务综合管理系统的需求和人民银行的业务实际,制度建设已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度的约束力在逐渐下降。现行集中采购的主要法规是人总行2007年制定的《中国人民集中采购操作规程》,随着2014年人总行集中采购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相应的规章制度跟不上,缺乏《集中采购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或者类似的制度,缺少相应的约束力。

(三)“财权和事权”未分离的财务操作模式,导致监管风险潜在发生

当前大部分县支行,仍一直沿用县支行成立以来的财务操作模式,即费用支出的使用权和审批权均在办公室,这种模式未能做到“财权和事权”相分离,不利于财务风险控制,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由于办公室一般不配备会计专业人员,没有很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有关财经制度,费用凭证到了营业室会计人员记账时发现问题,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会计部门只是被动的记账,起不到事前监督的作用,给财务收支工作的合规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县支行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听取财务形势分析并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注重会计财务人员配备,支持会计财务部门大胆管理,对违反管理规定的严格追究责任。此外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真正落实财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新程序执行和推广应用前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把操作风险降到最低。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操作规程和部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核算、资产管理、岗位设置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刚性和系统性,建议人总行及时修订《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操作规程》等制度办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制度未规定或未明确规定其列支渠道的费用,需尽快界定,使之更严密、更完善。

(三)改变财务操作模式,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按照财权、事权分离的原则,改变县支行现行的财务操作模式,将县支行出纳岗位从办公室调整到会计部门,直接由会计部门管理,实现财务报销事前监督,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切实防范财务风险。2015年温州市中支辖内永嘉支行已对旧财务操作模式进行改革试点,撰写《基层央行财权、事权分离的改革实践探索》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行的认可。

五、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我市中心支行通过对县(市)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活动,使各县支行领导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支持会计财务人员配备,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总体把关。通过财务风险评估活动,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自觉遵章守制的良好氛围,强化了财务内控制约机制。

(二)识别风险内容,有针对性消除财务风险隐患

通过财务风险评估活动,使各县支行识别各类财务风险,找准财务风险点或薄弱环节,做到客观分析现状,并采取措施积极消除风险隐患,适时完善相关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切实强化内部财务管理。

第5篇

【关键词】银行业;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

当前银行业风险形势依然严峻,银行业加强财务和风险管理、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防范基层单位金融案件的发生任务艰巨。在财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还存在缺陷和短板。违规投资、违规出借、经营不善、贷款用途虚构和欺诈等问题十分突出;经营理念比较僵化,各行信贷营销方法理念大同小异,贷款种类趋同,一哄而上,片面追求大城市、大企业、上市企业、大项目、市政建设项目,“垒大户”现象非常严重;财务管理松弛,多计收入、少计支出或少计收入、多计支出,隐瞒截留收入,挤占成本费用,导致损益核算不真实;基层行业务骨干少,人员结构老化,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激励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业务管理系统功能不健全,防伪、监测和跟踪手段相对落后,这些都需要亟待解决和进一步加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给银行业的正常经营得来不良后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增强价值创造理念

全行要把提升价值创造作为全行的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各级行领导一定要增强效益观念,提高经营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升综合收益能力、规范管理能力、金融创新能力、风险管控能力。要从建设银行改革和发展的高度,要把提高经营效益摆到议事日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全面成本管理,资产讲质量,经营上规模,管理出效益。正确客观地分析当前的财务形势、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价值创造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提高价值创造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增强提高价值创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行要把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价值创造,努力增收节支,变成每个部门和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要组织全体全员认真学习国家《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和《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和风险管理的意见》等有关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防范经营风险的敏锐性,确保会计核算质量。财务风险分析和预警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合理确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科学预判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战略决策能力。同时,加强必要的会计监督,杜绝违法违纪事件发生,确保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银行业要切实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努力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同时,对违规经营要依法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使违法者无机可乘,从而避免遭受新的更大的资金损失,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强资产费用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全行要高度关注借款企业财务管理状况,高度关注借款企业对外担保以及其他或有负债情况,防止信贷风险积聚;在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时,要按“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有关规定认真分析和评估并购贷款风险,避免因企业盲目扩张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损失。要统筹处理好有效发展和审慎经营的关系,增强对风险的判断和识别能力,确保新增贷款质量稳定。加大滚动式无缝隙检查力度,通过临柜观察、调阅监控录像,观察网点柜员的所有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要求,重点突出制度执行、规范操作的监督力度,有效加强事中风险控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客户风险诊断和早期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风险化解或要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在挖掘潜力,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成本费用开支预算,层层分解到基层行处和有关部门,建立成本费用开支考核指标和体系,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一是严格执行开支标准。对于有指标规定的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储蓄代办费等开支,各行一定要严格掌握开支,不得突破指标。二是坚决杜绝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各项费用开支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制订费用开支预算,不得敞口花钱。三是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各行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和财务政策,严禁擅自提高和变相提高利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资金成本。四是狠抓贷款利息的回收工作。近几年贷款利息回收率低,催收和虚收利息剧增,大量占用信贷资金,严重影响经营效益,各行必须抓好贷款利息的回收工作,确保贷款利息回收任务的完成。

四、全面管理重点防控,安全经营健康发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内部风险控制,切实防范市场和操作风险;当前要特别注意防范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中的风险,要从风险可不可控、成本可不可算以及充分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来严格监控。及时足额提取拨备,努力化解不良资产;审慎开展并购,防范境外投资风险;加强委托业务管理,努力降低表外风险;着力加强成本控制,避免费用刚性增长;加强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提高战略决策能力;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维护出资人权益。在知识经济、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如果不掌握高科技知识,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强化“人、法、技”建设,以人为本,严格自律,求真务实,提高技能。要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专业精通、勤政廉洁、作风优良、技能过硬和廉洁、勤政、高效的金融队伍,保证适应现代银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大科技防范力度,加快实现内控工作信息化,在加强制度落实,提升员工意识的同时,注重运用先进管理工具和防控手段,加强操作风险防控工作执行力,为银行业安全经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6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企业内部、市场经济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作用下,财务运行系统偏离预期目标而出现企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要想稳定、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1经营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出发进行及时的调账,而市场风险的形成,正是因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没有深入研究或者说不够理解市场需求,并且在其做出错误或者不完善的经营策略后,而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的一种情况。一般而言,经营风险主要集中在市场定位、企业采购、产品生产、业务管理等四个环节。而经营风险中虽然有些风险不直接涉及财务,但是最终都还是会转变成财务风险。

1.2筹资风险

当前,很多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或是占领市场,都会选择进行筹资来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量。但是,市场是无情的,筹资活动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储备便于企业发展,却也隐藏着改变或影响企业决策、多方分成降低企业利润率、筹资过多利用率却比较低下等隐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也会转化成企业的财务问题。

1.3投资风险

投资与筹资是两个正好相反的概念,但是两者有一点很像,都会带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如果投资策略正好符合市场环境,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盈利。而如果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了错误或偏差,则很容易让企业面临回款困难甚至破产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2.1企业内部原因

2.1.1企业管理层出现了决策偏差

当企业的管理层出现决策偏差的时候,企业财务风险的三个基本类型,包括经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管理层如果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预判,做出不合理的决策,肯定会让企业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届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紧扣一环,最终形成了一定的财务问题,也继而影响了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2.1.2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却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企业的现金流就万事大吉,在企业财务出现异常或做财务审核时不够谨慎、细心,不能见微知著地发现问题,以至于最终造成大的财务风险。还有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盲目地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只关注眼前的得失,却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做出很多草率的财务决定,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2.1.3企业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权责不明

很多的中国企业仍然在照搬照抄外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但是它们又没有很深入地去理解和执行,以至于这样的企业只是有一个企业的空架子,却没有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很多时候缺乏沟通,权责不明、管理混乱、利润分配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这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财务增长,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收益下降。

2.1.4企业管理者制定的收益分配方案不合理

目前很多企业实行的是股份制分配政策,但是当股份制分配政策制定的分配比不合理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所以有的时候即使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是盈利的,但是也可能由于收益分配比制定得不合理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现短缺,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外部原因

2.2.1商业银行的利率变化

很多企业为了扩大生产都会选择向银行进行商业贷款,商业贷款虽然可以促进生产经营行为的扩张,但是另一方面也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企业贷款需要还本付息,按期支付,但是有时候,利率的变化却会使得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扬而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更有可能在企业产品利润下降这一雪上加霜的情况下,让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被迫破产或清算。

2.2.2合作企业出现不守信用或还款能力丧失的情况

市场经济企业不可能是独立的孤岛,肯定需要与其他的企业合作共赢。但是某些情况下,有的企业却很不讲信用,货款到期,仍不还款。还有的时候,合作企业虽然有心还款,却因为自身的财务问题而无力还款。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断流,进而出现财务危机。

2.2.3国内市场的宏观经济状况出现变化

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外因就是国内市场的宏观经济状况出现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物价的高低起伏、当前市场的总体经济形势、行业的兴起和衰落、国家的政策调整等。

2.2.4国际汇率变化

对外贸易企业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所以它们除了需要把控国内市场的宏观经济状况,还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了解当前的国际汇率情况。但是有些企业在这方面不够重视,最终出现的问题就是汇率变化造成企业利润下降。

3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防范措施

3.1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除了市场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层的管理和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正所谓,同行不同利,生产经营同样产品的企业为什么有的利润高有的利润低?排除市场原因,肯定绝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应该制定内部决策责任制,确保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决策内容是经过市场调研和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对企业发展最为有利的,合理、科学和具有长远眼光的正确决策。

3.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首先,拥有一整套完整的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可以对财务人员起到参考和风险评估作用,当遇到财务问题的时候,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不会没有工作依据而妄下决定。可以根据企业的规定,从最专业的角度出发,择优选择合理和正确的解决方案,避免企业因为财务问题而产生企业危机。其次,这个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设立时,还应该设计一个应急方案,让企业真正遭遇资金周转困局时,可以通过过往研究出来的资金运行规律应急补救现在的资金缺口,避免企业因一时的周转不灵而产生更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风险防控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的执行,因此,增加财务人员财务风险防控方面的培训也显得非常重要。

3.3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例如,在行业的上升期,企业可以增加负债促进生产,以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当行业不景气时,则应该降低负债额度,以减少企业负债带来的经营压力。另外,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是前途大好还是有可能会不景气,很多时候确实是不好判断的。所以在企业主业突出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结合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特点,进行多元化经营、投资,以分散财务风险。

3.4提高企业对宏观经济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有的时候保证自身不出问题简单,但是保障宏观环境不出问题真是不可能的,毕竟市场不是一个企业的,它是由无数的企业和经济活动参与者以及消费者共同构成的。因此,我们要想把握宏观经济的脉搏,就必须了解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同时,我们需要适时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管理政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4结论

总之,只要我们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并且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任宪金,张玉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新财经:理论版,2012(2).

[2]徐婉璐.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17(2).

[3]牛宝菊.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1(8).

[4]秦利荣.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时代金融,2016(20).

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防治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呢?因为财务管理的好坏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原因。通过企业财务诊断、咨询、决策、监督、控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依据,在发展中对自己的报表、票据、数据统一起来系统的分析,从而独立、客观、准确地给出企业未来的项目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分析,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企业中的各种财务风险,应当给予充分的正视,在深入分析财务管理工作风险产生源头的基础上各个击破,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不同性质的企业日常经营中财务管理工作上流程及标准不尽相同,但风险的产生总受到一些共同的因素影响,常见的有管理制度缺陷、体制不完善等等。不合理的体制及管理规范不能很好的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约束作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就难以有依据地提升,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就难以科学、有序开展,中层管理者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案及管理标准来对工作人员实行正确的管理,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只能成为日常财务管理的牵绊,而不能真正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实施。

(二)工作人员认知度不足,风险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仅仅制定了系列的规范、标准约束和激励工作人员规范工作,长此以往,虽然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井井有条地开展,工作人员也在过多的约束或者规范标准化的工作之中放松风险警惕,对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潜在的管理风险失去敏感性,工作中对资金的管理操作没能避开风险,对账目的记录、核对、存储等工作也不够尽责。总体上来说,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切实将风险预防与控制视为工作职责,日常工作中完全以完成工作量为目标,考虑事情方式过于单一,面对新的工作项目不敢创新、不善思索,过分追求效率,甚至没有将法律、工作规范及行业标准作为工作指标,即便工作操作中出现些许失误,也抱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认为小小失误不影响全局。所以,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认知水平及风险预防及控制水平直接决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三)分析不够深入,决策失误因素

决策层制定的工作指标及管理规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长期开展方向以及中层管理工作、下层工作人员执行操作都有不可逆转的直接影响。很多企业没有对企业内部近年来的财务管理状况及风险防控实况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探讨,也并未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共同研究既往阶段的财务管理成果及风险预防、控制情况,没有充分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财务管理工作方案及风险防控工作经验,沿用之前的风险管理方式或采用最简答的风险防控机制,导致财务管理方式过分单一、简化,或者风险管理模式与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不相符、存在冲突,日常财务管理或者是简单的记账工作,或者是多少年如一日一模一样的管理方式,这些都是上级决策过分草率而引发的后果,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与蔓延也在所难免。

(四)工作管理不成熟,没有合理的责任划分

日常的工作管理及职责划分是介于工作决策与工作执行之间的衔接性管理工作,不仅有效传达执行层与决策层之间的管理方案、工作情况及工作建议,还能及时对决策层及执行层之间的工作进行有机协调,充分协调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但当今很多企业并未形成成熟的工作管理模式,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工作职责划分,企业管理层与执行层对于工作执行及风险调控没有充分的沟通交流的空间,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不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就难以时刻保持清醒,日常工作都没有良好的衔接度,发生财务管理风险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二、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针对各种风险产生特点分析风险产生环节及产生特点,针对性提出风险控制方案,此处着重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人员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的培养、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正确财务决策等方面阐述风险控制要点: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管理要做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企业要通过合理的体制及管理规范很好地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约束作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指导方案及管理标准来对工作人员实行正确的管理。

(二)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需知晓,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每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要有着防患意识,不可掉以轻心。

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风险意识培训是在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聘请高水平财务风险讲师和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财务风险事例对本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迅速的提高、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业务技能、实际经验,使他们成为适合企业经营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

(三)明确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企业领导和企业各部门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领导工作,严格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要积极的配合好企业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相互协调、共同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出科学、正确的财务决策

财务的决策既要考虑传达执行层与决策层之间的管理方案、工作情况及工作建议,还要及时对决策层及执行层之间的工作进行有机协调。这会直接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成败。为了更好的防治财务风险,企业因此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充分的考虑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进行计量计算方法和制定的合理的科学模型。对提出来的各种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决策方案执行。

结语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的各个环节,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等特征。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来源于管理决策、职责划分、人员素质等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与作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要着重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人员风险防范及控制意识的培养、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正确财务决策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

[2]徐玉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管理与控制[J].企业导报,2009.(9):47.

第8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增速,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并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承揽更多的施工业务,与此同时它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施工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存在的经营环节,从根源上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1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按照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划分,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一般为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宏观政策性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内部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一般为可控风险,按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划分主要有施工前的项目投标风险和合同风险;施工中的执行合同风险和资金运营风险和项目竣工后的工程决算风险。

1.1项目投标风险

公开投标是目前施工单位获取施工项目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施工企业获得营业收入的主要途径。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在不了解业主的资信状况和项目资金落实的情况下,盲目投标,甚至不惜低价中标,完全不顾自身单位承担项目的设备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忽略投标成本与投标回报以及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如收益实现风险、物资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等财务风险。

1.2执行合同风险

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都会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规定了合同主体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当一方失信造成另一方损失时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例如,由于工程项目作业周期较长,占用资金多,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业主要求变更合同的状况。合同变更不仅会延误工程项目的工期,还会影响施工单位整个项目的计划与组织管理,造成不能及时竣工验收,收取工程款。在主材料市场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施工企业增加合同执行成本的种种事项,致使施工企业独立承担合同执行中潜在的财务风险。

1.3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运营风险是施工企业在资金的投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资金的监控或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或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受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供求失衡、我国法制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施工企业无法及时回收工程进度款和各类垫资款,质保金不能按时收回,致使该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其他项目的推进受到影响,从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在资金周转不灵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双重影响下,施工企业只能采用进行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解决经营资金的不足,从而致使企业负债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4工程决算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已完工程项目得不到业主的认可,或者由于结算材料不完整与送审不及时,造成了项目不能办理验收手续,无法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收回工程款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例如工程竣工后不断出现修补情况,有时还出现已超过了保修期还须提供免费保修的状况,这样增加了工程项目保修费用和工程项目成本,耗费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财务风险随之而来。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或者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滞后。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把这种风险意识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构建财务风险有效防控体系。施工企业应设置专门风险管理机构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及制衡机制。在对业主单位资金来源与信用情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预测项目的施工成本,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并对自己的履约能力提出评估意见,确定可以接受的最低报价水平,从而把项目投标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2.2详细分析招标信息,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施工单位应在投标前做好调研准备工作,详细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与商务要求等信息,包括项目所在地人力与物资市场调查、业主方资信调查、施工场地实况调查以及可能的竞争对手调查等情况,并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对投标工程整体情况进行风险评审。对于项目资金不落实、技术条件苛刻的项目主动放弃;对于标价过低、风险过大的投标项目坚决放弃,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3强化合同风险的管理

施工企业合同签订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合同签订前,详细研究合同条款内容,除了招标公告规定的格式条款外,对涉及计价及工程结算的条款应详细写明按何种标准执行,避免由于项目合同内容不清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营改增政策实行后,对于一般纳税人,订立合同必须明确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发票提供的时间、付款方式以及违约的责任。如提供违约的专用发票对纳税人造成不能抵扣,给企业造成损失应明确赔偿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督促各方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对于合同实施中的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等具体情况实时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为顺利收回工程款降低财务风险创造良好条件。

2.4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减少项目运作风险

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全程掌控施工过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制定现场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保证施工项目在预算成本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强化安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加强施工材料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各种施工机械,充分做好机械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选优工作。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2.5及时结算工程价款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施工单位应指定财务专业人员负责资金结算的全部工作。在施工中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每月及时与甲方办理工程进度款的收取,尽量做到资金流入和流出相匹配,避免入不敷出的财务风险;工程接近完工时,及早与建设方相关部门洽谈竣工结算事宜,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尽快督促业主办理结算手续,避免由于结算材料不及时造成项目工程款结算不及时。积极催收项目工程款,竭力追讨长期拖欠的款项,减少单位坏账损失,以确保工程项目资金及时得到回收。综上所述,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施工企业应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对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积极的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强化自己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

第9篇

1.内部制度建设风险

建筑设计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上的风险,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各方面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上升。主要表现在内部员工风险意识差、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市场评估机制不科学、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制约了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2.人力成本风险

建筑设计行业中,设计类人才是建筑设计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应的,建筑设计企业中,人力成本所占企业成本比例也是最大的,因此,人力成本控制与管理科学与否会极大关系到企业发展。当前,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成本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力成本资源控制过紧,人才流失严重;二是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过松,投入过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主体的房地产行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波动,在此背景之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推出了四万亿规模投资举措,而近几年我国又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一些限制,房地产行业经济的波动必然影响到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建筑设计企业的业务量及盈利状况,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建筑设计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4.市场竞争风险

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还受着市场环境的影响,在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建筑设计企业的价格竞争必然愈演愈烈,建筑设计价格持续走低,为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1.提高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提高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对内部财务、技术、管理等部门成员进行全面教育。由于建筑设计企业核心内容在设计上,企业核心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偏重技术成果及经济效益,对风险及宏观形势的把控存在不足,因此,企业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风险教育。此外,还应提高业务承接的风险防范意识。

2.优化企业财管理模式

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基础。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内部权责约束机制的建设,细分落实财务管理目标及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建筑设计企业应当对内部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梳理,部门领导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逐级规划,业务部门要对自身存在风险进行调研并且及时反馈决策层。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建筑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办法主要包括合同制度建设、风险因素控制制度建设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应该完善合同制度,在制定及签订合同之前对收款及接收流程进行梳理,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其次,风险因素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设、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收益分配(人力成本)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风险因素控制制度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对建筑设计企业的风险进行把控,形成闭合的风险管理回路。

4.建立完善的员工引进及绩效考评制度

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成本消耗就在技术人员上。首先,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该首先分析内部经营需要,要对中高端人才的引进与企业自身需求进行详细评估及定位,避免企业人力成本的浪费。其次,要强化对员工绩效的考核,运用科学的激励约束手段,对员工进行工作激励,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5.建立动态财务考核及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对自身管理要求及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考核机制及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反映及业务监控。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铺设上,企业应该将风险管控贯穿全程,充分使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其他财务资料分析企业内部状况,利用财会、管理、价值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全程监控,在发现异常数据时及时上报决策层,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规避风险,防止损失。

第10篇

 

一、交通未来城项目及风险管理概况

 

(1)交通未来城项目概况。交通未来城项目处于菏泽市开发区核心位置,西临人民路,南临长江路,东临振兴街,是一个集精品住宅、时尚公寓、高档写字楼等多种物业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致力于打造菏泽商住社区的新标杆。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是一个集居住、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顶级城市综合体。泽联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西邻人民路,南邻长江路,东临振兴路,占地48131㎡,总建筑面积182819㎡,绿化高于35%,由5栋高层住宅、1栋公寓和1栋写字楼组成,十一个集精品住宅、时尚公寓、高档写字楼等多种物业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致力于打造“缔造现在,引领未来”的菏泽商住社区新地标。周边银座商圈、开发区人民医院,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成熟生活配套一应俱全;毗邻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菏泽一中等名校,尊享一站式教育配套;距离火车站和新汽车站仅1公里之遥,5公里直通日东高速。

 

(2)交通未来城项目风险管理概况。交通未来城是菏泽市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牡丹区东部核心商业圈中的重点示范项目,为了确保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功,菏泽交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立了项目部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在项目开发初期,开发部、行政部负责项目审批、土地交易、施工设计等工作;在施工期,工程部、行政部负责承建企业选择、具体施工等工作,同时,销售部门进行施工期间的前期销售工作;销售期,销售部门负责预售、现房销售等工作。在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全面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来保障其实施运行。

 

二、交通未来城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在项目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项目风险去在于开发全过程,而不局限与某个部门或某个开发阶段。风险防控需要项目全员的参与,只有各个部门通过相互合作才能一定程度上把风险降到最低。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就会带来相应的沟通问题,从而会使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2)项目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交通未来城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风险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工程施工建设阶段,而在前期的施工设计、土地交易及销售阶段的预售、现房销售环节存在的风险同样不能忽视。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简单,都会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

 

(3)项目风险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交通未来城项目团队中,设在工程部下的风险管理组现有成员4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人,有相关开发经验的2人,35岁以上的2人,相比于其他项目团队来说,风险管理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一般,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一般。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防控等工作对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很大关系,如果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同样会给整个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风险。

 

(4)项目风险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项目风险管理经费一般包括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工资、培训及其他费用,从交通未来城项目经费投入占比中可以看出,项目风险管理经费投入相对较少,项目对风险管理的经费支持较少。一般情况下,管理经费的投入支持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5)项目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较为合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投资比较大,维持在60%左右较为合理,如果超过80%以上,意味着房地产项目开发面临着巨大风险。交通未来城项目前期投资比较大,资产负债率为69%,可以看出,该项目现阶段资产负债率相对来说较高,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交通未来城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预防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避免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也就是说,说要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来减少损失。

 

(1)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沟通机制。主动与菏泽市委、市政府、金融机构、建筑企业、监理企业、税收财务职能部门等政府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建立健全有效沟通机制,最大限度争取其支持,为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从而在项目进程中会无形较少一系列风险因素,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政策分析,有效规避政策风险。密切关注菏泽市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的及变化,要及时、适时根据政策的调整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加强对其的关注与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策风险的产生对项目建设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政策风险。

 

(3)加强项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一般情况下,质量管理以事前控制、合同管理为主。一要委托具备相应监理资质的专业公司对交通未来城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程监督;二要加强对承包商及分包商的专业能力、资质的严格审查;三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四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质量管理的专业水平;五要依靠先进的工艺技术及施工技术为质量提供保障。

 

(4)加强安全意识,严控安全事故风险。加强安全意识,以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严格防止安全事故风险的发生。要做好事故风险的防控,一要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切实从思想上加强事故安全意识;二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四是侧重人员安全事故的监督;五要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六要明确安全责任;七要全额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做好风险转移。

 

(5)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避免财务风险。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战略,创建并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来确保开发项目的财务安全。一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引导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二要做好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前期规划与可行性研究分析,为财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三要进一步拓展项目开发融资渠道,提供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四要建立健全项目预算控制体系,并做好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科学合理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原因 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各种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比如,服务手段、对象等与传统方式相比有了很多变化。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在各个层面中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例如,在财务管理内容、管理层次等方面,都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二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对于前者,预算工作是任何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种风险形式。而对于后者,事业单位的资产方面,资产管理与核算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质。以上是事业单位比较常出现的财务风险形式。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时,要针对具体单位出现的具体形式和成因,采取最合适的防范措施。

一、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有一定缺陷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仅仅将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反映出来,对其他的经济形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在实际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大多数依旧是采用的基数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在事业单位中,部门的各种预算编制在所有项目的支出方面还不是太严谨,也不够细化,因此,这给一些单位违规挪用资金创造机会,导致违规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总的说来,事业单位中,影响一个项目支出预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目前,有的事业单位,并没选择合适的项目人来对资金进行管理,这会导致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需求和经济行为把握不准确,因此,导致出现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力量,其各种道德素养的高低对于单位的财务活动开展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大多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风险意识很淡薄。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的管理意识也不是很强烈,从管理人员到财务工作人员,从上而下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而且,目前在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认识程度也不够,从而对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比较少。这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时会偏离财务管理的制度,很多的财务人员不能应对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日常的工作还大多数都是帐表处理等,不能进行财务的风险控制。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财政支出控制的改革,这些改革会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其会计制度进行变革,这已经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际要求,而且不同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抵御意识、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别,有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这也导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员工的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一个单位的管理者,是指挥一个单位前进的动力。事业单位的性质本就比较特殊,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越高,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就越强,风险也就越小。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采取规避风险的各种对策时,管理者也要以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这些都对管理者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此外,对于财务管理的员工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保证整个单位至上而下人人都有一种风险管理的意识。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在事业单位中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才能尽量地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构建风险预警系统,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该系统应该是全方位覆盖的,无论是人员,还是风险控制的过程。第二,系统的建立要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单位的情况建立最合适的系统。第三,风险预警系统要不断健全,比如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地发现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有利于事业单位顺利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是为了保持事业单位良好的财务状况。事业单位有时会开展一些投资活动,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经营业绩比较好,但这样也会造成资金的紧张,而且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对该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地制定相应的风险方法措施,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正常使用运转。

三、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为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不断加强制度的建设,而且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预警等系统,以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欧阳雪莲.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财经界(学术版).2009(06).

[2]海洋.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价值工程.2010(10).

第12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根据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保险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公司规模壮大不仅体现在公司业务规模上,还体现在保险公司的数量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险公司如何才能保持自身长久的竞争优势,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建立实施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防控体制,无时无刻不监督着企业,规避企业面临的风险,通过提高保险公司财务系统的管理水平,降低保险公司的财产损失,促进保险公司持久、健康、高效的发展。

一、保险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

(一)定价的风险

保险公司的销售业务是公司后续工作的基础,那么,一单保险的定价是如何制定的?定价的多少是如何影响销售业务的呢?保险公司的相关费用是依据保险公司的预算来计算的,在前期的资金投入时,企业如果不具备科学有效的计算方式的话,保险单的相关费用计算不准确,客户的满意度降低,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后期发展。当费用过高时,客户可能回选择其他的保险公司,造成较低的投保率,而且己参加投保的客户可能会退订;当费用偏低或过低时,虽然公司的销售业务明显提高,但是公司本身的盈利额会减低甚至是会亏损。

(二)利率的风险

众所周知,目前银行内部除了储蓄外也设立了理财服务点,而保险的功能也是理财,那么保险公司的业务水平就会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而且很多个体将投保错误的理解为是储蓄,更加激发了保险公司与银行等机构的竞争,例如,当银行的储蓄利率上浮了几个百分点后,更多的人会选择将钱存入银行以获取更多的利息,而不愿意将钱拿去投保,这就使得保险公司的业务水平降低,影响公司的资金运转,不利于公司规避资金风险。

(三)责任准备金的风险

也许群众参与投保的初衷不尽相同,但是保险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转移风险,损失分摊。在选择保险公司的时候,我们最看重的也就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水平和偿还的能力,公司的偿还能力主要看公司的准备金的金额,看是否能够及时的依照合同约定支付客户的损失。如果公司的责任准备金不足时,会降低公司在客户心中的信誉度,影响保险公司的投保率,同时保险公司的资金周转会出现问题,导致公司无法正常的运行,而是忙于责任准备金的筹集。

(四)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笔者认为,偿还能力不足与责任准备金的不足密切相关。通俗来讲,当投保人在发生灾难等风险时,要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但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不足,无法履行合同内容,就会使得客户认为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将会导致客户的流失。另外,如果在前期公司制定保险定价的时候就不科学合理,公司资金的运转方式不规范,也会使得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出现信任危机和财务危机。

(五)资产负债的风险

由保险这一行业的特点所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是一种负债模式,在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管理者高度重视,防止出现资金匹配不当而使公司无法如期履行合同内容,没有能力支付索赔金额,导致保险公司面临资产负债的财务风险。

(六)其他类型的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受到了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他的主要职能就是转移风险和降低客户损失。当客户投的是农业保险或者是灾后利益损失保险的话,自然灾害就是影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出现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需要在业务销售方面多加斟酌。

二、保险公司风险应对措施及风险控制体系

(一)应对措施

第一,降低融资的风险。在保险公司的运营中中,融资占据重要地位,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如何降低融资风险已经成为了焦点。笔者认为,降低融资风险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规避融资风险的机制,树立正确的融资风险观念,即要求管理者合理的规划公司融资机构,并最大限度的利用融资机构,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分的依赖外部资金的流入。二是要有科学规范的预算计算方法,科学的预算方法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制定合理的定价以及设计完美的保险产品,使得保险公司的营业利润得以提高,降低融资风险。

第二,降低投资的风险。在这个保险业务多元化的时代,供保险公司选择的投资业务也越来越丰富,一些保险公司会出现不知如何选择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首先,保险公司应该深度的分析市场行情,选择前景较好的项目,并根据自身条件限制,在业务投入上制定合理的资金分配,合理负债,在保证公司自身的正常业务运行的前提下,将企业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然后,保险公司在选择了合适的投资对象后,假如是证券投资,那么保险公司需要重点关注如何规避证券投资的风险。

第三,降低承保的风险。承保风险的降低主要是通过提高保险公司的定价实力来得以实现的。保险产品定价离不开预算,预算是对企业业务费用包括利润、成本以及费用的浮动范围的一种计算方式,它不仅要满足投保客户的需求,还要为公司提供预期的利润。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公司在这方面的能力,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保险产品,以降低承保风险的发生。

第四,降低理赔的风险。理赔发生在投保人遇到风险之后,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合同约定,对投保人的经济损失或是人身安全等损失进行偿付。这需要公司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的管理能力,它要求保险公司要正确掌管责任准备金,准确核对,避免错账的出现,而且准备金的金额要充足,降低负债状况。二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风险案件的审核能力,它包括调查、损失计算、赔偿等环节,在这些核查过程中,秉持严格原则,降低不合理赔偿的出现频率,减少保险公司的经济损失。

第五,降低管理的风险。保险公司利润的亏损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不恰当有关,因此需要我们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严格实施,具体包括:提高预算能力,以此为基准适度的调配企业内部资金运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注重业务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尽可能的规范工作;内外监督并存,保障保险公司规避可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建立绩效管理,调动公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降低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第一,构建风险警报系统。警报系统是为保险公司提供危险信号的系统,可以让保险公司及时有效的解决公司面临的危机。这一系统是以先进的信息收集技术以及对危险信息的辨别能力为基础的,为了构建这一系统,保险公司需要拥有多条信息收集渠道,使公司可以及时的获取信息,并且是相对全面的。

第二,建立风险评价系统。根据风险警报系统的警示,由风险评价系统自行选择合适方法评估保险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保险公司的损失值进行预计算,进而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具体的指标分析,使高层管理者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化解财务风险危机。

第三,创建风险控制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主要被用来帮助公司制定风险控制方案,降低公司损失的系统。当保险公司即将面临着某种财务风险时,风险控制系统会及时的反馈,积极制定调控措施,以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值掌控在很小的范围内。当风险已经发生,风险控制系统会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应对方案以确保保险公司的经济损失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