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其技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一些相关论著中,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论述,强调的是技术,而很少涉及学习者和教育者这样的“人的因素”。虽然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基础则更为重要,因为人类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多媒体教学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考虑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应视为同义词。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虽然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之处。多媒体五大特点:1.将不同的媒体数据都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2.实行新的技术标准体制,以适应系统级集成和规范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3.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4.应用“双向性设计”,统一信息提供者、接受者和控制者的关系;5.赋予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信息的自然模拟与处理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整合性。多媒体实时地综合,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这些媒体中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体,为的是借鉴各种媒体的优势,形成一种在功能上更加完善的体系。
2.集成化。多媒体表示的并不单纯是信息的多样性,而是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认知、多种仪器设备、多学科汇聚、多领域应用等交互作用,集成信息码流、设备控制、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体化。
3.多维式。多媒体是趋于人性化的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目标是要尽可能实现让人类在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息交流的高保真效果、通信带宽和交互控制能力。
4.数字化。多媒体具备数字化处理系统,其信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其信息结构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式结构,所以高速宽带网络支持多媒体通讯和资源共享,建造全景化虚拟世界数据库成为现实。
5.分布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正朝着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多媒体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于一身,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等传统产业间相对各自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一次革命;分布式多媒体的发展涉及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个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的频宽、信息的交换方式及网络的高层协作,这直接决定着网络质量;另一个是数据压缩技术,使信息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特别是视频和声频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输;分布式多媒体向社会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使用户不但可以选择播放的节目以及内容,而且还可利用此系统得到诸如咨询、交流等信息服务。
(二)多媒体并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
多媒体计算机只是多媒体的一个特例。它既有计算机的显著特性,又有多媒体的功能,所以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然而,多媒体计算机仅仅是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多媒体中的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多媒体的一种狭义的范畴。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心理基础
从媒体技术的基础来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离不开视觉媒体技术、听觉媒体技术和触觉媒体技术等。多媒体信息是这些媒体信息数字化后整合而成的,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技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单媒体有各种不同的国际标准,然而,如果重视“感觉通道说”,那么就要在探讨这几个方面的媒体技术问题的同时,必须揭示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的感觉、知觉的心理机制,特别是人的视觉和听觉特征。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视觉材料包括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
(一)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视觉材料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就必须要顾及人的视觉心理基础,也就是说,上述视觉媒体技术只有通过视觉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点:
1.多媒体技术要考虑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的三种心理机制。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很广,而人可见的电磁波只占电磁波的一小部分。波长不同,会使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色调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色觉。色觉不仅取决于由波长所引起的色调,还和主观感觉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是对光波强度(振幅)的反应,饱和度则由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的纯度来决定。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处理好可见视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几方面的关系。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视觉感受器的真正感光器官是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感觉颜色,棒状细胞感觉明度,这两种细胞中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光使这些物质分解,色素被漂白,从而刺激了感受细胞的膜,引起神经冲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研究这两种感光物质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视觉过程,即眼睛看东西是一个编码过程,视网膜上的不同感受野在视觉中枢有不同的神经细胞,各有其功能,不同的细胞对所刺激信息系统的不同特征分别反应,并像计算机那样编码,这种编码实际是对一些图像的辨认。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视觉感受野与信息的特征。
4.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各类视觉现象,特别是决定视力高低的视角、强弱光下的适应、视觉后暂留的后像、不同背景的视觉对比、不同明度下对不同光波长的感受性等等造成视觉的各种差异。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视觉媒体设计上要运用各类视觉现象产生的规律。
(二)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技术角度作如下三点说明:
1.声音信息尽管是一种一维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码字分配实现数字化,但它比文本信息的数据量要大,通常采用呈现声音和声音合成技术。
2.声波是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是一种机械波。它在气体或液体媒质中传播的是纵波,在固体媒质中传播的则是纵波、横波或两者的复合。声音信号有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声色与失真特征。
3.声频或音频是人耳可闻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每秒钟约为20-20000次(赫兹),声频信息数字化后其数据速率大、保真度好和动态范围大。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声频信号,其信号带宽是不同的,电话、调幅广播、调频广播和激光唱盘等的声频信号是有较大区别的。随着声频数字化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关键之一。(三)要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听觉材料被学习者更容易接受,也必须顾及人的听觉心理基础。这里,我们仅作两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声音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的三个特征。正像光有三种物理属性一样,声音也有三种属性,即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基音与陪音的倍数配合关系,以及所产生的听觉的音调(或因高)、音强(或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征。人对不同音调的感受性是有差别的,尽管声频在20-20000Hz范围,但声频为1000-4000Hz之间音调感受性较好(即阈限较低),这是由于耳膜神经纤维承担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测量音强的方法以分贝(dB)为单位,这是物理学与心理学都认可的,即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1分贝),因为1.26是能清楚辨别出两个声音振幅大小的区别。人的音色是由基音和陪音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决定的。在音调和音强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哪种琴所演奏的曲子,正是由于不同琴的基本振动(基音)与分段振动(陪音)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成整数倍数为乐音,不成整数倍数则为噪音。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听觉媒体设计上要利用好音调、音强和音色的三个特征。
2.多媒体教学技术要考虑听觉的感受野。因为听觉神经细胞是有分工的,研究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有40%只反应噪音而不反应乐音,另外60%的神经细胞对乐音的反应也有分工。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的出现时,可以出现在声音消失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声音出现和消失的一刹那;可以在声频降低时发生变化,也可以在声频升高时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基础,因为学习者是以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加工视觉和听觉等媒体信息的。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基础
(一)在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此外,创作工具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教育中应用。每一种技术既为教育服务,又有其教育的需要和基础。由于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教育中不管怎样去应用多媒体技术,都要体现每一种技术为人服务,并把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二)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能够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生成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编辑工具。当前,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编辑人员按照脚本的要求将选定的不同类型的图标根据需要一一放置于流线上进行编辑。
2.描述式页控制型,将多媒体素材根据需要编辑在一幅画面之中形成一页书,再将页与页之间按一定的调用关系联系起来以形成一本书的概念,不同页之间根据需要交互性地呈现即形成多媒体应用软件。
3.时间流程型,这类工具在编辑信息时显示出较强的时间前后顺序,即时间流程(TimeLine),主要用来编制一些简报类的程序。
[参考文献]:
[1]吴炜煜.多媒体技术导论[J].多媒体世界,1996(1):11-13.
[2]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黄孝建.多媒体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
[4]林众,冯瑞琴.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89.
[关键词]多媒体;情境体验;艺术表达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巨大冲击,特别是在博物馆的信息传播、馆藏展览以及各类艺术展馆的展陈设计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在不同层面上丰富了受众的观展体验。
一、多媒体技术发展与展馆受众的接受
信息时代的科技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字化成为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时代特征,整合时空优势的多媒体技术对艺术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变化,数字化应用也被广泛延展到科技以外的诸多领域。在人类的生活、工作中,数字化应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图像处理、视音频编辑、网络通信等。数字化可以有效地与传统艺术形态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样式。多媒体技术是数字化应用的一种表现形态,其应用更是广泛地影响到各类展览和展陈设计。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中运用的具体形式包括裸眼3D技术、VR/AR技术、LED透明屏、LCD沙盘、全息投影、球幕投影、3DMAPPING、长幕投影、互动体验、APP导览等。
(二)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艺术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积累和反射,在延续人类历史、推动人类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艺术创作理念层出不穷。艺术通过不断的衍变与发展,逐步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是人类情绪和思维的多维度表达形式,体现着人类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而艺术的传达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介质和艺术语言才能实现。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影响着艺术发展的走向,同时影响着艺术传达的效果。多媒体发展不仅意味着技术革新,更对艺术表达和受众体验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艺术的呈现效果越好,越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创作来说,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创作通过设置精准的技术性参数,可以使受众在观展或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审美体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比如绘画最早的技术表现形式是手工绘制,但在当下,“元宇宙”“区块链”“NFT”等数字艺术的发展环境不断升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的表达,同时为绘画艺术的创作和产生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在舞蹈、影视、音乐、戏剧等领域,数字化和多媒体的介入也使传统的艺术形式发生着新的演变。
(三)受众对展馆中多媒体的接受
在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人们受社会发展、想象能力、消费能力、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获得的艺术体验比较单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展览技术也经历了一些技术革新。今天的受众在注重视听结合性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在展馆中的体验感。在艺术展馆中,常规的雕塑、绘画作品更多地结合具体场景和辅灯光,营造观展效果。在一些纪念性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厅中,观众的参观目的不仅是欣赏艺术作品或历史陈列。如何通过布展和其他媒介的辅助,完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介绍,使受众实现展览信息量和知识量的增加,是多媒体创作者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在十年前的中国,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的观众以青年人为主。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受众逐步呈现出全年龄段特征。走进博物馆、陈列馆的观众不仅包括中学生、大学生,也有一些小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家长的陪伴下开启观展之旅。特别是周末和假期,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都会将参观博物馆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在观众数量激增的前提下,提升观众的体验,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强化观众的观展感受,逐渐成为策展和布展设计过程中的新指标。目前,各类展览中的精准化设计和个性化传播表达是以观众的体验为前提的。面对低年龄段观众,很多展馆加入了互动体验类多媒体设备,通过触摸等方式提升其观展兴趣。在一些历史场景陈列展中,展馆通过技术整合和内容设计,使观众戴上VR眼镜后切实地产生一种置身其中的沉浸感,增强了对观展场景的情境体验。针对一些老龄化受众,多媒体设计通常以强化场景视听感受为基础,并通过策展中的讲解来强化展览中的关键性信息。策展者努力将展览的场景设计进行最优化表达,从而使观展者获得最佳的情境体验。在展馆原有布展空间基础上融入现代化技术,将技术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注重场景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展现空间里的陈列内容,是当下各类展馆在策展设计时的考量重点。如何充分结合大众传播的媒介特征,精准安装多媒体硬件设施,直接影响着受众的观展效果。当今时代,受众观展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会通过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分享和传播。展览中的特色体验使得观众乐于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展览内容的话题性,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艺术与技术的交融能够让各种展览内容更优化,增强展览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博物馆中的多媒体创作与艺术表达
对博物馆来说,其布展陈列与一般的艺术馆、美术馆有所不同。由于布展内容和作品类型不同,艺术展馆可以运用更多的多媒体技术形式;但是博物馆和历史陈列馆的策展布展要以历史文化为前提,确保展览内容的客观性、历史性。
(一)沈阳九一八历史陈列馆中的多媒体创作
2021年是90周年。沈阳九一八历史陈列馆对展馆进行了重新设计,改进了展馆中的多媒体项目。布展在强调重点文物展陈设计的同时,融入了能够提升受众沉浸式体验感的全新技术。九一八历史陈列馆的序厅展馆以白山黑水的造型雕塑为四周墙面的基底,在雕塑造型上进行3Dmapping结构投影设计,同时配合14束灯光效果,隐喻东北抗联14年艰巨卓绝的斗争。序厅的多媒体影片创作同样融合了3D技术的建模与渲染,多窗口展开叙事,以文献性、历史性为前提,融入艺术化表达,充分介绍了东北的来龙去脉。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展者能够在视听化手段的辅助下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在数字化被应用于展览领域之前,历史陈列博物馆比较注重文献性和真实性,观众的参观内容多是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受近些年数字化的影响,历史陈列馆的布展设计理念日渐发生变化。从前的布展设计多以真实性为前提,以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为脉络;而在数字化被广泛应用的当下,历史陈列馆在充分尊重展览内容的文献性、真实性、历史性的同时,更注重艺术性和互动性的加入。
(二)古代文化艺术展览中的多媒体理念
“新技术发展让博物馆应用技术手段更好地为观众提供参观体验的同时,能够同时记录和整合相关数据,并通过设置程序化的计算,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生成可视化的结果。”[1]辽宁省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开馆。开馆之初,展馆工作重心在于常规展览的设计和策划。在全国博物馆都在进行数字化整合的大趋势下,让各类展品以最优的方式进行展览,成为辽宁省博物馆思考的新方向。多数情况下,专题展和常规展多以历史文化为基础,强调时代感和创新性元素;有些展览更是在保证历史性的前提下,通过数字手段使观众体验科技发展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魅力。2019年10月,为庆祝70周年,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了大型文物主题展———“又见大唐”。展出作品以馆藏的与唐代有关的绘画、书法作品为主,辅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传世书画和新疆发掘绢画。[2]现如今,博物馆各类展览的策展设计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辽宁省博物馆在策划“又见大唐”文物展时,以情境化设计为前提,将叙事性贯穿其中。可以说,这是设计理念、策展方式的一大创新。通过细节设计,整个展览的主题围绕“唐朝”和“辽宁”的关系展开,重点强调辽宁在历史发展中的地域特征。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电影叙事方式。以动态行进路线图的形式呈现唐朝丝绸之路,这种方式以前多用于影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中。辽宁省博物馆在古代文化展览中进行大胆尝试,有利于从宏观上为观众建立起地域化叙事框架概念。此次主题展中展出的最后一件文物是一枚于1975年在辽宁朝阳出土的东罗马时期的金币。用这样的展品作为展览的结尾,如同一部影片的结尾使用空镜头营造出符号所指的多义性,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结尾。
三、结语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全息投影、AR、VR、裸眼3D等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想象力,拓展着人类的视野。数字技术的快速更新,为艺术展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布展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借助多媒体的发展水平与艺术创新能力,人们在各类展览中将不断获得更高品质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勇强.新技术应用对博物馆的改变与影响[J].中国博物馆,2018(2).
Abstract: Since the emerge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cont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permeated to any field of the social application. Great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in computer multimedia digital era have occurred. We experienc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and saw that it w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and life with an amazing speed. The digital technology,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has been fully penetrated into the broadcast television field, and will bring real change on our industry. To clear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audio technolog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igital process of film and television fiel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ultimedia and video technology, video audio and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and image compression technology.
关键词: 音像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发展;变革;网络传输;应用
Key words: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digital technology;multimedia;development;innovation;network transmiss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96-02
1 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很强的综合性好的高新技术产物,主要是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化声像技术等产品有效结合起来。在进入90年代后,各种多媒体的成功研制,使计算机多媒体能够迅速开发应用蓬勃发展起来。因此也被很多行业广泛应用起来,多媒体计算机具备良好的集控制管理多种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于一体的能力,更接近于自然状态,具备了良好的交互性、实时性和集成性,因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的资料管理方式是现代化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的趋势。
2 计算机多媒体和音像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较强的功能极强的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最早的电子游戏,使无数青少年为之着迷。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看到这一行业的潜能,纷纷运用企业宣传途径加入了电子商务行业,以此方便客户同时也增加自身企业的销售量,提升了企业形象,更快地拓展商机,使企业获得很大的收益。
因此不难看出,凡是有进取心的企业都会使用此高新技术产品。因为计算机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作为企业不会放弃未来这一消费主体的。因此,很多企业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能做的只有跟上潮流了。
3 声像通视频会议系统
声像通业务包括可视电话和远程视像会议系统。可视电话是使用能直接传输声音和图像的可视电话进行交流,而远程视像会议系统使用的设备较之复杂,其传输的声音和图像的效果也较之清晰。会议电视是一种以传送视觉信息为主的通信业务,是声像通业务的一种。会议电视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可以在两个及以上地点进行传递图和声音的整合,以此传递的还有文件、图表、照片和实物的固定图像等。它能够将彼此相隔很远的很多会议室连接起来,使各方不仅能够听到会议人员的声音,还可以清晰看到图像,实现“面对面”的交谈。
视频卡主要是将电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此来同时显示应用。因此我们只有同时捕捉视频图像存盘的连续性的工具,使之摆脱程序设计开发以及众多多媒体产品的编程问题。而MIS统称为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计算机运用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成为开发MIS系统的有效软件,目前,很多多媒体可以方便地制作出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而不需编写程序。
4 计算机图像压缩技术
4.1 图像压缩技术 图像压缩一直是技术热点之一,它的潜在价值相当大,是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以及网络传输的重要基础,目前ISO制订了两个压缩标准即JPEG和MPEG。JPEG是静态图像的压缩标准,适用于连续色调彩色或灰度图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基于DPCM(空间线性预测)技术的无失真编码,一是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哈夫曼编码的有失真算法。前者图像压缩无失真,但是压缩比很小,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后一种算法,图像有损失但压缩比很大,压缩20倍左右时基本看不出失真。
4.2 视频技术 虽然视频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产品应用范围已经很大,与MPEG压缩技术结合的产品已开始进入家庭。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技术两个方面。视频数字化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和彩色空间变换转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可以显示和处理视频信号。目前采样格式有两种:Y:U:V4:1:1和Y:U:V4:2:2,前者是早期产品采用的主要格式,Y:U:V4:2:2格式使得色度信号采样增加了一倍,视频数字化后的色彩、清晰度及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是下一代产品的发展方向。
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经过编码成为电视信号,从而可以录制到录像带中或在电视上播放。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有不同的技术可以采用。从低档的游戏机到电视台广播级的编码技术都已成熟。
5 结束语
多媒体的含义就是把电视式的视听信息的传播能力与计算机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新型的信息处理模式,使计算机具有可控制和传输多媒体电子邮件、电视会议等视频传输的功能,使之完全标准化和实用化,以此成为这场新技术革命的重大课题。
世界很大,却也很小,这句话说得很对,多媒体技术就使人们跨越时空了解到天文地理、古往今来、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多媒体的发展不难看出,通讯、数字声像技术、网络电视、3G、MP4、MP5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洪珍,周书民.基于MVC的分布式网络付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01).
[2]顾伟泉.数字版权管理的技术体系分析[J].情报杂志,2004(10).
[3]王法涛.数字权限管理技术(DRM)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4]刘飞.基于存储卡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研究及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6.
[5]华宇.J2EE设计模式及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
[6]陈凯.P2P网络环境中基于文件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7.
[7]刘健.数字音像内容智能终端系统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
[8]纪雅莉.音频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版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98-02
一、现代多媒体
(一)概念
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我们称为数字媒体。它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
美学家克罗齐曾说过:“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联系,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每个科学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段,促使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发展。最新数字技术充分有效的运用,不但会增强数字媒体艺术在使用过程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更能增强体验作品时艺术效果的丰富性,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体验经济的到来。
(二)多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广泛融合了各种艺术与科技元素,主要表现出多媒体数字化、大众化、互动性、虚拟性、经济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三)多媒体艺术的应用要求
多媒体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它作为一个迅猛发展的学科,需要综合艺术与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表现的手段、形式、载体的选择,艺术表现的认识等观念也将会发生变化。它引领艺术家们真正进人一个数字化、逻辑化、自动化的艺术领域,简单的讲, 艺术的物材已由非物质性的数字符号所替代音乐、音符以及各种影视产品, 其创作与结果, 都在电脑这个人机互动的界面完成。
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促使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近几年,随着国家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 社会经济不断的上升、 科技技术的日趋完善, 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也对高校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慢慢开展了一些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研究课程,如计算机作曲, 计算机音乐研究、多媒体操作理论等课程。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现代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以及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和智能化的软件,再充分运用电脑科学的交互性、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分散的素材与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听觉感知、视觉感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只有部分专业类院校开展了这类课程,因此对于这类课程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 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三、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校音乐课程是涉及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音乐实践和体验学习时,不仅需要用语言、态度、情感、行为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需要借助于网络信息环境,包括图、文、声、像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交互式界面,以获得音乐感受,提高实践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授课方法中,更多的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一盘CD、一段视频,整个课程枯燥无味。传统的授课方式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是格格不入的。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素材进行合理编排,能够涉及大量的知识素材,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还极大地扩展了课程的教学容量。以幻灯、DVD、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全部被调动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要做到真正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实现视听同步。
2.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中的启发性,使其触发灵感、启迪思维。
3.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
4.正确处理好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关系,实现媒体选择的最优化。
四、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多媒体艺术里,这个行业更多的被大家所认知,使大众气息的艺术氛围和表现平民生活的数字化作品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数字科技的普及趋向衍化,使艺术日益走向纯技术,艺术与科学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成为艺术与科学的两栖人才, 能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制作软件,有好的科学素养以及音乐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艺术的对象是综合各种艺术之长, 借助数字技术, 展开另一个艺术的新视野, 集图文、影像、声音和互动性于一体, 从多媒体、多文化、多技术以及多种艺术特色的角度去表现新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审美体验。
当然,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音乐教学的,它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作为现代高校的音乐教师,应该尽可能主动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了解不断更新的现代化电子乐器、设备和音乐教育软件,学习和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和科研,跟上网络信息时展的步伐。
五、结语
这些年,随着计算及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在学习、工作、交流、休闲、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数字媒体艺术尤其是交互方式上,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化文化事业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改善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为提高现代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0297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夏立生.数字化多媒体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和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数码时代 蜕变 革新
1.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一体化,网络时代个性化和数字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20世纪末,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促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在不断地挑战着当代艺术设计形式的同时,也充实着当代艺术设计的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也暗示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进入21世纪,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时空观念等。在科技和人们思想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质的改变,多元化和综合化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蜕变于传统模式,其更宽泛的设计内涵和更广泛的展示语言表现形式有待于我们研讨和把握。
2.数码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2.1人类信息传播革命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不断拓展视觉设计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并通过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脱离不了媒介,而媒介形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得视觉传达设计随着媒介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交互的设计新领域。
信息传播革命是技术进步不可避免的结果,伴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内容。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是通过声音和信号这种媒介形态来代表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意义。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书面文字传播的诞生,使信息传播获得了更多的稳定性,人们用笔和色彩这种媒介形态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书籍和杂志等印刷品大众传播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速、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到了以模拟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大大拓展了视觉设计的领域。这一次的变革,产生了新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影视动画设计,同时也促成了印刷媒介的发展。
2.2数码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数字化革命是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这对艺术设计领域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视觉传达设计以其极具视觉刺激、极具动感、极富个性化的色彩视觉图像,快速而多变地传递各类信息,这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它将会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视觉传达设计已逐渐变为现代信息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播者”。[1]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加快了向信息时代迈进的步伐,视觉传达设计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例如传统媒介由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发展到三维和四维形式,传达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21世纪,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并开始影响和改变我们已存在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这种数码新技术所引发的新的艺术形式变化,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意义深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视觉设计的面貌,开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纪元。
3.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在思维方式、视觉样式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视觉传达设计从设计方式、设计过程到设计领域的新变化。“从艺术发展历程看,艺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和进步都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2]而今互联网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传统的传媒方式是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相比较,感官传达功能比较单一,传播领域受到局限,而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其他事物。所以,为了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就需要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数码时代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理念、制作手段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设计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往简单、落后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逐步被先进的新兴媒介以及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设计所取代。相比于传统视觉设计而言,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在思维方式、视觉样式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新一轮的蜕变。
3.1思维方式的转变。
数码设计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趋势。“在科学技术和艺术观念飞速发展时代,社会要艺术家站在技术时代的前沿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完成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其实这也是石涛先生‘笔墨当随时代’的思想的延伸,只有深深地介入当代高技术化社会才能创造出代表这一时代的艺术品”。[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表现形式趋向于综合,对设计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娱乐文化、流行文化的发展和数码新媒体交流的普及,人们开始对互动多媒体、影像艺术和视听交流方式进行探索,更多的人则沉迷于虚拟空间当中寻找和塑造自我理想的角色和形象,这种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视觉表现形式,必然带来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平面视觉设计为主的表达,发展成为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形态语言。21世纪的今天,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数码技术广泛应用,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并带来了设计风格、设计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3.2视觉样式的变革。
在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展现方式的视觉设计样式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新媒介视觉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印刷品设计的静态版式与影视设计的动画设计而发展起来的新的视觉样式。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达手段,是与时代、经济、技术特征紧密联系的,设计样式无论在何种媒介形式上都会体现出这种特征。而在当今数码时代,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几种媒介,发展到今天综合化、多元化的媒体时代,视觉语言也从“静态”延伸扩展到了“动态”,从平面走向了“三维”乃至“四维”的空间。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空间。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新的媒介和新的技术手段支持下实现的新的设计创作领域,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技术时代的蜕变与革新。
4.数码时代要求多元化、综合性的视觉传达设计
“多元化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助跑器――多元化是艺术,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碰撞中沟通包融,在借鉴中吸收整合的必然”。[4]由于网络对多媒体的支持,造成视觉传达手段上的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造成视觉传达的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人们开始受到多元化需求的冲击,国际性、区域性、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成为了一种趋势潮流,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达手段,与时代、经济、技术特征紧密联系,通过大众媒介向社会信息、传播信息,这种以媒介作为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与手段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同时,传播对象也具有社会广泛性,因此造成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传播形式的综合性和形态语言的多元化。
4.1信息传播形式的综合性和形态语言的多元化。
在现代商品社会中,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理论与实践涉及市场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美学等诸多学科,设计语言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的局限和范围,它包括报刊杂志、书籍、广告、包装、标志、印刷、摄影、展示、电子灯箱、电视及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的设计。同时,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也是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4.2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特色。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数字信息形象的传播中,视觉传达设计与其它设计类型将要互相融合,设计将成为一个广泛合作的活动”。[5]视觉设计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具有与绘画、书法等相交叉的超学科特征,与雕塑、工业造型等相联系的超平面特征,与听觉、触觉、嗅觉相结合的超视觉特征,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计算机技术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要素之一,计算机的运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得各学科的交融性和交叉性大大加强,并促进了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朝交叉性和综合性方向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同哲学、心理学、美学、市场学、经济学、技术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各门学科有机结合,走向系统化与综合化。
5.结语
21世纪充满希望和挑战,数字化艺术作为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有赖于数码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码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基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在寻求最佳的展示方式上产生了新一轮的蜕变,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得到了大大的扩展。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为设计师营造了一个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与各科的交融性和交叉性大大加强,在设计领域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平台。同时,也意味着该领域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元化难免陷入大杂烩,缺乏学科特色,重技术轻艺术,依赖数码技术中媒介形态语言的运用而缺乏艺术思想内涵的传达。所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与新技术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传播领域。当然这有赖于我们对新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很好把握。
参考文献:
[1]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J].艺术百家,2005,(3),(总83):106-109.
[2]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45.
[3]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体艺术[J].美术观察,2001.10:68.
关键词:视唱练耳;途径;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105-01
一、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的内涵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视唱练耳教学是有效训练学生音乐基本功的基础环节,是专业音乐者强化基本能力的必经途径,在传统音乐专业教学中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旨在提升学生对音乐特征的辨别能力。音乐中的现实特征主要包含乐音的音强、音高、响度与音长,从人体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来讲,音乐的响度较易辨认,而对其他音乐特征的辨别掌控能力则需要系统的培训才可完善掌握,因此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内容便是对学生展开的旋律模唱培训,进行单音、音程、和弦、节奏与旋律听辨的训练等。在这些丰富的训练中钢琴因其音域的完整性、演奏技巧的全面性与发音的直观性被广泛作为主要的视唱练耳教学工具。然而这一教学模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教学训练方式的单一性,钢琴无法发出持续绵长理想长音的弊端性等。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视唱练耳教学的优势途径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丰富的交互功能将各类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及影像生动展示于大众面前的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对多种媒体的综合采集、合理分析与科学编辑处理中,多媒体技术体现了高度的集成性、优势的交互性与实时性。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其声音、图像等媒体技术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良弊端。多媒体中的声音技术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主要包含MIDI技术与音频处理技术。前者为乐器数字化接口的英文缩写,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MIDI技术也由传统的构建复杂的整体系统变为仅包含一台配备专业功能声卡的计算机与MIDI键盘的集成系统。当然该类多媒体音频技术的进步离不开音频采样技术的创新变更,令传统的电子合成装置与音源被采样音源合理代替,而传统形式的调音台则被音序器软件的调音功能及声卡的综合接口性能高效取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丰富优势开展趣味性教学
在视唱练耳教学实践进程中教师需要营造多变性、互动性的良好教学环境,并令教与学双方在平等的互动交流与探讨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令不同的角色观点、认知情感进行合理碰撞,并充分激发两者的主动性、探究性与创新性,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效果。而多媒体的教学技术最核心特点便是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利用各类成熟的功能软件将音频与MIDI技术融为一体,因此高校教师只有充分、合理、适应与创新的利用这些多功能的成熟软件,讲授课程、开展定期测验、通过多媒体音频系统自动评估、自动分析,利用其丰富的游戏功能模式面向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开展抢答赛、循环赛等趣味教学,从而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积极的主体参与性,令他们不仅在课堂学习中活跃主动,更在课后巩固练习中掌握音阶、旋律、和弦、音程等各项辨析技巧与综合音乐能力。
四、注重多媒体技术实用性,促进视唱练耳教学的全面发展
不同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对音乐律制的要求不尽相同,例如西洋乐器应确保纯律、民族乐器讲究五度相生律,而键盘乐器适应十二平均律,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则能充分适应这些不同音乐类型的律制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中的音高重新设定功能,令不同的音律调节目标合理实现。同时我们可将音准细化至音分,从而令教学效果更加完善、视唱练耳训练的综合价值更加明显。另外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中还体现出音色优质、设置简便等优势特点,因此我们可充分激发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此类优势,令原音重现、多声部训练完美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包含各类丰富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的多媒体教学令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了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对各种音乐乐器的音域与技巧深入了解,合理应用软件功能促进学生对各类乐器的直观、全面的了解,才能充分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五、结语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技术实现了高速发展,广大高校音乐教育者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配备完善的教学硬件与功能完备的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方式的完善更新与教育训练内容的合理拓展,才能令视唱练耳教学的目标、手段更加符合现代化、多元化、全面化的专业教学环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通信行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alysis in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under Network
Wen Yucang,Zhu Rongfa
(Public Security Marine Police Academy,Ningbo 3158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relative integration of the trend,as computer networks,telephone networks,cable networks are the way towards integration,network load are constantly faced with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business and users different changes occur,the operator must provide multimedia services to more and more fascinated by the user,how to build a sustainable network,data and voice integration,user-oriented business development to speed up the rhythm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ts flexible,is to ensure that operators in the data multimedia services in the future to get more market share,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a h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Multimedia technology;Communications industry;Application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随着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由于相关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更加方便了人类的社会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给人们所带来新一轮的曙光,新的技术给人们带来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这是在以往的时间里都无法感觉和想象到的。所谓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它是环绕的立体声、三维的图形和有关色彩全屏幕运动的画面处理技术。相对数字计算机来说,它所面临的是文字、数值、音乐语言、动画、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型问题,它永远承载着由模拟量化转化为数字量信息的存储、吞吐和传输。被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和视频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它所给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有关通信干线的信道传输率以及对计算机的速度都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想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解决,光单纯的用扩大存储器的容量、对相应的干线增加其传输率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现状
(一)在日常信息沟通中的应用。伴随人类社会逐渐的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在社会的分工方面也越来越细,随着人际交往的越来越频繁、交互性、群体性、协同性和分布性成为了人们在日常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特征,在这期间里,绝大多数的工作都需要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对上述工作的影响方式和因素很多,比如,在打电话时对方却不在,即使进行交流也只是在语言上进行交流,而很难看见一些重要的图纸或资料,要想做到面对面的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就要花费很长时间的长途旅行和昂贵的差旅费用等,这种方式就造成了费时长、效率低、开销过大的特点。而今天,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两者通过有效的结合而形成的多媒体通信和分布式多媒体系统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的相关问题。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从而也更加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默契感。
(二)多媒体软件在视频会议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会议系统中的有效利用,则是一种进行实时的分布式多媒体软件应用的实例,它参与到了与实时视频和音频的现场感的连续性媒体中,它可以进行点对点的进行通信,也可以多点对多点的进行有效通信,在这过程中,它还有效的利用了其它相关媒介的信息,例如:静态图像、图形的标注、文本等计算机的有关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对相对数字化了的音频、视频及文本数据等多媒体进行实时的传输,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管理功能和交互功能,从而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虚拟化会议的环境,它集聚了计算机的通信分布、交互性和电视的真实性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日益增长、快速高效和被广泛应用的通信业务。
三、多媒体行业在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使诸多的路由器、服务器、转换器等相关网络设备的性能也越来越高,也包括客户的用户端内存、CPU、图形卡等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能力空前的得到了发展,人们将会享受无限的计算机和比较充裕的宽带,它使网络的应用者改变了在以往很被动的接受处理相关信息的状态,并改变为用主动的姿态来进行参与眼前的网络虚拟的世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将形成更加完善的支撑协同工作环境,从而消除了空间距离的障碍,也消除了时间距离的障碍,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由于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技术在全息图像、模式的识别、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新的传感技术等基础上,通过利用人的多种感觉通道和相关的动作通道,通过对手语信息和数据手套,来提取特定人的面部特征和动作表情等,从而提高了使人和机很自然的进行交互从而以三维的逼真输出为标志的虚拟现实。综合原有的各种多媒体业务,借助无线互联、WIFI热点的日益成熟和覆盖,让计算机的无线网络兴起,从而来牵起当今时代的新浪潮,使得计算机无处不在,各种信息也随手可得,使多媒体网络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为人们的生活添加色彩。
四、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业务和数据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的宽带化、光纤化也越来越明显,在宽带接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已经成为了在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在对这一热点和研究的开发中,准确的进行分析用户目前及近期内所需求的产品是重中之重。多媒体的未来发展可以说是比较激动人心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数字信息的使用量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将会急剧的增加,同时在其质量方面也会大大的进行改善。可以说多媒体正在以意想不到的、迅速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会朝着当今新技术综合的方向进行发展,而这个综合则是一场广泛革命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祁妍军,钟玉琢,杨士强.数字机顶盒的发展及其对多媒体终端技术的影响[J].2000,7
[2]叶津凌,李霞婷.基于RSC232控制代码的多媒体集中控制系统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1
[3]吕丽萍,郭艳蕊.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特点与教学培养[J].科技信息,2008,36
[关键词]数字媒体 艺术美学 特征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58-02
1、概述
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科技已经深度介入到了艺术与文化领域之中。现在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及数码爱好者们都在数码的“工具箱”里找寻新的创作灵感,拾取更加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与手段,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他的形式实现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不管是艺术家、艺术对象、材料、方法和手段,还是艺术理念等都到了数字化集成和整合的底部,这也很大程度上的促成和实现了艺术元素间的有机互动,产生出和传统艺术特征,风格完全不同的新审美特质。
伴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不同艺术的有机结合,进而真正的实现各种艺术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把语言和艺术的统一性进行了更加有效的整合,在广义的数字媒体艺术中,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架时,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很多,比如:科学技术、媒体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包罗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文化理念。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态中可以看出,其大量的介入了数字和多媒体技术,其中也包括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进一步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来形成数码的图像或者是音频,包括诸如动画等一系列的艺术形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形式的完美结合,把之前传统并且简单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空间进行了进行了一定的扩展,使之变的更加的多样和多元化,这其中要求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充分运用,而同时也是多个领域和学科的团结与写作,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艺术的认知和造型进行的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使艺术家的综合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艺术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在以往的艺术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而是对众多的艺术的长处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且同时也借助于现代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和音频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实现多媒体和多艺术的有效结合。
2、数字媒体艺术的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很好的实现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一般来讲,艺术创作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形态本质,从而进一步更加充分的掌握数字技术的多样性,进一步的利用数字媒体来完成艺术创作,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于数字媒体来说,它的本质形态就是价值观的开放性,拥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艺术创作人员将会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因而我国的文化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3]。
在一般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将计算机媒体技术应用在资讯、传播和生物科学等各个领域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这其中主要包括了数字图像、只读光盘艺术、虚拟现实艺术作品、网络艺术、数字音频艺术、虚拟生物作品、综合数字艺术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与各个领域是息息相关的,七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要想加快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速度,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员就必须要更加深入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内容,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艺术创作的速度。
3、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征的简要分析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它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实现各种艺术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同时特完成了语言和艺术的整合工作。为了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科学、技术和媒体等多个领域,艺术创作者必须首先要深入的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理念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以此来实现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应用。从字面上来看,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媒体性,这主要体现在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数码图像和音频等内容的艺术创作工作。
互动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数字化艺术在作者与观众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角色换位,互动沟通,即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一种艺术模式,这也是艺术同一性的一种典型的体现。例如网络艺术就是典型的互动性的数字平台,无论人们身处何处,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可以接入到网络系统,接下来就可以参与到网络中的艺术创作中来,进而对作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再创造。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认知,生活体验,个人爱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再创作,期间可以不断注入新的题材内容。从一名艺术家和原创者角度来看,网络作品,只是原创者搭起的一个作品框架和供人们表演的舞台,目的是让更多的网友都尽情的参与并表露个自的才艺与特长,以此拓展作品、增强自信。另一方面,在网络互动中,参与者都品尝到了艺术家及艺术创作的,人的个性化的元素在作品中成为了艺术的对象,没有专门的艺术技能,凭借数字技术提供的“半成品”(网络资源),进行“来料加工”式的合成一与后期制作,这种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互动平台与氛围,最终形成了当今人们所关注的艺术的互动性特征,即:艺术与非艺术的互动,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互动,它的结果,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艺术对象有爱无类,艺术作品走向复制时代,走向边缘与混沌[1]。但是不得不说,这都与互动性密不可分。的确是这样的,互动性的数字创作平台,充分的给予观众对作品享有更大的选择权利与修改权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去出发,去找寻和确定作品的样式。在观众阅读完他人的故事之后,又以“艺术家”的高度在个人意念的支配下,可以对作品做出回应和进行新的探索。主动的去参与到创作之中,在互动式的沟通中,真正可以实现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创作与接受的换位思考与真诚的对话。
与此同时,创作者才能够真正的将作者真正的内心心甘情愿的展现到人们的面前,通过作品让读者充分的体会到创作时的心里活动。只有这样,观众在分享作品时,才可以得到切身的精神满足与情感的陶冶。科技对艺术的挑战是不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结果是通过其自身的吸引力将更多的“门外汉”吸引进艺术的大门,所以才会艺术被简化成一个“工具箱”,使用者在需要时便可以拿来使用。这种艺术的技术与工具化倾向,在数字媒体艺术里,使更多的人能加人行列,使大众气息的艺术氛围,表现平民生活的数字化作品应运而生。[4]
然而,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精湛的技艺支撑,这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所以这就形成了艺术的神圣并且高不可攀的倾向。尽管这样,数字科技的普及趋向衍化,使的艺术日益走向纯技术的道路,现在的这种倾向九十分的明显了。因此,只要是经过一定的重复不断的操作,通过此来不断的提高熟练程度,几乎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像模像样的作品了。所以现在就有一种情况不断的在发生,艺术家们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去在作品中“惨淡经营”,反而缺渐渐学会了去“偷懒”,在创作中走竭力的去寻找捷径的存在。
大众化也是数字媒体的艺术的新美学特征之一。在之前通俗的数字处理技术和互动的艺术创作模式的依托中,构成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又一鲜明的美学特征[3]。当代的数字技术十分人性化的设计,我们可以进行规模化的复制,同时也可以快速传播工具与载体,这可以说是都在根本上解放了艺术的“劳动生产力”,这也就大大的消解了艺术的高难度。数字艺术作为最普及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媒体,自始至终都在和大众媒体携手共进。从当今的“第四媒体”的网络艺术来说,其中的交互性及双向互动传播而论,比如说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等手段与途径,给大众提供一个交换意见和发表评论的场所,这使的进人网络的人们能够直接参与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媒体原创,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观众对观众的传播,从而真正使媒体与大众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数字媒体成为“大众的代言人”[5]。这就像平民作曲家雪村等一代青年艺术家产生了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为领衔的一大批大众化的数字化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平凡但是却让人感觉十分的亲切,凭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传播,几乎是一夜之间,独具特色的东北腔“翠花上酸菜”就热遍了网里网外,可谓家喻户晓。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艺术的互动与共享,使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地创作,共同地欣赏,共同地评论,共同地开拓新的艺术天地。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中所展现出来的大量的美学特征,在现代艺术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形形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通过美学特征的存在,而使人类对未知的科学和人文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探索,从而进一步的对现代艺术进行重新定位。现代艺术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是向着现代化的方向继续发展,还是会返回到复古典的复兴,这都是由其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所决定的,所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前途在于其美学特征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形式和途径。
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与传媒产业作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综合指标,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兴盛和发展使得艺术文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在存在着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自诞生以来,数字媒体艺术正在以它那特有的品质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带来不同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以媒体技术本体化与视觉文化审美化为表征的新意识形态的不断的扩散,深刻影响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数字技术所引起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由话语文化形式向形象文化形式的转变,在摧毁传统文化等级秩序的同时,同时也消解着艺术传统对意义的深度追求。物质性存在的强势与观念性存在的低限之间的博弈,是数字艺术以及电子视觉文化无法回避的现实,数字艺术的发展函待解决唯技术主义的迷瘴与意义场的虚设等现实难题。“数字化生存”的技术和“艺术化生存”的人文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数字艺术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讨[J].饰,2006.
[3] 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
(一)信息的存储利用便利
通过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使多媒体网络信息易于存储和提取。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既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更能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二)教学过程交互性强
多媒体教学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与学更加快捷方便。
(三)教学信息丰富,获取方便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把语言、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学习中既可以看到画面,也能听到声音,还可以动手操作,进行非线性的学习。
(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非线性、实时性的特点,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真正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电脑进行学习,适应了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又需要不断学习进修的特点。
(五)有利于个别化学习的实现
个别化学习的特征有两项,其一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其二是学生学习时间及内容的弹性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个别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以及学习进度。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形式
(一)电子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3D技术、虚拟现实平台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虚拟实验的实现将有效缓解很多高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普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而且,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能够突破传统实验对“时、空”的限制,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这种技术不仅能很好地反映实验的过程,也能准确地显示实验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知识的共享,它利用现代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把传统形式的各种馆藏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和存储,使之能够以数字、多媒体等形式在网上传播,这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跨区域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学习。数字图书馆可以向学生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杂志和报纸等参考资料,并具有图文检索和工程检索的功能。
(三)电子课件
电子课件是指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用于辅助教师教学或辅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软件。电子课件的优势在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电子课件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自主学习型课件,主要为学生课后点播自学;二是辅导型课件,一般是采用视频、音频与主页形式的教案、教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做成课件后以便供学生下载。
(四)精品课程
【教高〔2007〕1号】指出:“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精品课程的落脚点是网络共享与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它是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系统。
(五)教学型视频会议系统
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高清的远程教学。通过教学型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或多向同步互动交流,实现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与教师如面对面一样便利交流。
三、多媒体网络远程教学的优势
(一)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共享
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相对闭塞,优质的教育资源仅仅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信息存贮状态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通过远程传输,优秀教育资源超越校园的范围,教学成果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四面八方,在不同的时间,有更多的处于不同地域、地点的学生可以学习同一名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从而满足了更多求学者的受教育需求。此外,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网上学习内容的更新速度也是传统的纸质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呈现在眼前,打破了课本的局限性,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主动探索,独立发现问题,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经常享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使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汲取关键不在于记忆多少,而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的水平上,即“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三)走向终身教育
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今后的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许多人都会面临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问题,网络教学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手段,并将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生学习要求的教育服务体系。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多媒体网络远程教学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可以克服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时间、空间限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思考好的问题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并从中找到相应答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技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个别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姚利民,陈剑光.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6):9-13.
[2]赵永岐.数字化与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6(3):29-33.
[3]李彦君.多媒体技术应用与远程教育的发[J].科学之友,2010.(3):143.
[4]教高〔2007〕1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关键词]数字;装饰;生活
各种数字媒体艺术都是新的艺术形态,它们的显著特征是数字化,这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融合了数字处理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知识,形成了数码图像、数码视频、三维动画、数码音响、信息设计、互动媒体等专业创作及互联网艺术的一系列的艺术创作与制作环节。”其数字化的特征也为艺术形态的多样性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和空间。而这些新媒体技术又被艺术家所运用,更完美的装饰了人们的生活。
一、数字化生活现状
1.个人电脑、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PC机,即个人计算机,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界的传统表现形式也受到致命的冲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用电脑绘画和艺术创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成为一种门类,并发展到了繁荣阶段,同时把网络技术带入千家万户。
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方便快捷时尚的生活方式,更是一个巨大的素材、知识资源库,可以唤醒艺术创作灵感的载体。它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表现方式和更大的设计潜力。网络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设计、沟通世界的平台,更为艺术家、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图库。计算机技术和多种电脑软件的开发,使艺术创作呈现出一种空前的自由灵活模式,打破了传统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众多禁锢和束缚,变众多的无能为力到游刃有余,为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
2.数字化中设计软件的应用。
电脑软件是对电脑硬件设备的补充,而设计软件尤其是图形设计软件,更是呈现百家争鸣的势头,这都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便捷的创作手法。
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的广泛适用于摄影师、专业设计师和图形制作者的强大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人们可以用它获得并保存、调整、修饰图像。Photoshop以其功能强大、直观易学、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被众多设计人员和业余爱好者所接受,在照片处理、网页制作与多媒体影视制作等诸多领域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把生活装扮的更加理想化。
Illastrator、Coreldraw、Freehand是三个矢量的绘图软件,集图形设计、绘制、抓图、文字编辑、位图转换、动画制作及图形高品质输出于一体可以又快又精确地制作出彩色或黑白的图形,可以设计出任何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商标、包装设计、海报等平面设计、出版、网页和多媒体等领域。
Painter是Adobe公司开发的设计绘画软件。它在电脑上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电脑设计完美结合起来,具有特有的仿天然绘画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和造型效果,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创意和最完美的设计绘画工具。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专业化的矢量网页动画制作软件,具有容量小、变化多及功能强的特点。
3DsMax和Maya都是优秀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集建模、渲染、动画于一身,在角色、游戏制作等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性能,成为普及程度最高的三维软件。再加上VRay Lightscape 等专业的小型渲染软件的补充,使三维制作更加的完美。
After Effects 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业的视频非线性编辑和影视后期合成软件。
Premiere Pro也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影视作品编辑软件。它集视、音频编辑于一身,使用多轨的影像和声音进行合成与编辑,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提供数字视频编辑全过程的增强功能来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大中型视频工作室和电视台等专业机构的首选软件,同时也是广大业余爱好者的首选软件。
其他的很多软件,比如DreamWreaver、AuTo CAD等等,都是人们在不同的设计行为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的。这些软件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总之,数字技术日益装饰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在数字化的生活中尽情的享受美感和舒适。
二、数字化生活之后的艺术表现
从19世纪的技术发展历程来看,艺术家对于新的艺术形式,都会经历一个由恐惧排斥质疑到接受投身创作并积极改进这样的一个过程,如19世纪摄影技术的出现。现在看来,人们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已经到达了空前的快捷和迅速,具有前所未有的包容度,已经适应了这种不断创新的时代。一种新技术的发明、新产品的问世,带给人们的不再是长时间的忐忑和不安,而是迅速接受和适应,艺术家也不例外,尤其是设计师。他们往往是新产品的设计者。面对新技术,他们能迅速接受、运用、创新,来改变世界装扮生活。这些新的媒体技术,带给艺术家的除了惊喜和冲动,更有超前的创作和深刻的思考。
1.传播中的数字化艺术形态。
网络广告。随着21世纪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越来越红火,网络广告显得格外的重要。它主要利用三维电脑图形来设计个性化的商品包装和网上虚拟商场,网络上的三维画像可以直接满足人们足不出户的购买愿望。另外,网络上的在线视频、短篇动画等形式,也日渐成为商家宣传产品的途径。
交互动画、互动装置。这是一种艺术形态的新形式,其根本特征是交互性,是通过对一些装置的设计来表现一种艺术氛围,同时把观者也作为这种氛围的一部分来表现主题,其艺术形态的最终体现是虚拟现实。
网络游戏。自1998年6月网络游戏正式推出以来,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一度呈现火爆的场面,至今,已步入成熟稳定的阶段。网络游戏在提供给人们娱乐的同时,也为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平台,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矢量动画艺术、数字三维动画。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动画制作技术也逐渐普及化,使人们的视野更加丰富和开阔,漂亮的影片画面、角色夸张的个性表演以及绚丽多彩的生动造型,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动画艺术,极大地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众多的艺术形态必将大规模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从而构建出新的艺术价值观,以此突现设计为改变人们生活的宗旨。
2.数字化艺术的显著特点。
数字化艺术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发展历史也仅仅是十几年的时间。和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化艺术具有传统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任何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作品或者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艺术作品,都可以通过数字信号方式传输,然后被广泛的浏览、评价和复制,并且被很好的保存,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 ,艺术大众化。
其次,数字化艺术具有交互式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者、观者、作品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参与,达到观者对作品的“再创作”的效果,扩大了艺术表现的互动空间,观者可以参与到作品中来,而不是如传统艺术那样被动的接受,这样的形式最终导致了事件结果的不可预知性,更加尊重观者的选择权利,使得新媒体更具前卫性和实验性。
再次,数字化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前者是技术层面上的,后者是人文创作层面的,将一些艺术思维创作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特别是三维创作,全方位观察预期效果,从而表现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即数字化艺术。
最后,信息内容的多媒体化。与互联网不同,宽带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内容将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是集文本、图像、视频、下声频于一身的多媒体信息,完全数字化是其显著特点。
当然,数字化艺术也具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广泛的流传不免使艺术逐渐世俗化、大众化。数字化技术要想与艺术完美结合,那么数字化技术就必须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不是简单的在形式上的融合。从总体上来看,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既符合非物质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一些科学规律,可以说既是时展的巧合,又是时展的需要。在强调个性化发展和个人风格的今天,数字化艺术也如雨得水般发展的更快更远。
三、数字化艺术的未来
数字化艺术在未来的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将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信息正在迅速实现数字化,它已经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今后会以数字化为轴心,影像和数字的结合将加速进行;人体功能也将发生变化,并融于各种设备中。今后,我们周围将充满数字化设备;电影的拍摄将离不开计算机,甚至一部分艺术家也完全抛弃画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生活不再复杂繁重,基本上都成了一键制;利用虚拟办公室在家上班,将成为普遍。
【关键词】 数字资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那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应用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数字资源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老师节省出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思考和思索的时间. 由此大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容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急需手段创新
数学教学是一项具有实用性且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显得尤为突出.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灌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能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学应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培养创新人才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启发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应该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它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明、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另一方面,从学生喜欢广大教师在数学课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数学教学的特色,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活泼,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二、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符合“大众数学”的思想
1984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数学为大众”的口号,“数学为大众”很快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数学为大众”的提出正好适应了社会要求对数学教育进行变革的愿望,人们普遍认为它将成为未来数学教育的方向. 我国的数学教育长处是学生有扎实的双基,短处是缺乏创造意识,教育的主旨是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 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 李政道先生也指出:“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现在学生只是做‘学答’. ”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太多的“好胜心”,太少的“好奇心”,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做“学答”,而不是做“学问”. 让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对数学好奇,由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将是一件大工程. 大众数学将使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进一步普及,许多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有电脑而且在教师的优质课评比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成了第一选择,数学与计算机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日益深入,甚至会出现许多用于个别化学习的多种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材和属于智能游戏类的学习辅助产品去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相信通过大量CAI软件出现在数学课堂上以及老师合理的应用,数学课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得传统数学课教学得到了很大变化. 一些原本对数学望而生畏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发生了根本变化,对数学从畏难到亲切,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提高对数学应用性、技术性的认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际兼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兼顾等,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数学教育质量,使“数学为大众”真正落到实处.
三、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在上课前,我们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实行调节,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 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针对“火车过桥”的“相遇问题”应用题制作课件,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相遇时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如教科书中的学生上学、追击、相向及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赛跑等问题,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相遇问题的存在,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在数学概念、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并要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做好恰当的铺垫,以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抽象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够在电脑硬件设备上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声音、音乐等数字元素,根据其创意思维或者是对设计对象的最终设计预想,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图形整体中,从而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展现效果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目标受众能清晰的理解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和设计构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这种多媒体技术还能够采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
(一)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数字多媒体的网络时代,需要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寻求最佳对策。[2]当前,传统技艺已被现代科技手段所取代,比如传统的教学演示模式:粉笔、黑板、纸张、笔墨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的设计材料、设施、设备、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模式等需要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展示才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设计对象越来越复杂,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图纸表达、文字与口头表达、空间模型表达等方式,已经无法系统、全面地展示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需要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设计软件来提升自身作品的展示效果。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提升学生采用计算机来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技能和水平。
(二)数字化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采用图画作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它是按照设计思维的过程来进行设置的,包括创意设计、效果图设计制作阶段。所以艺术设计数字化教学重点应体现在:一方面教育学生熟悉并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比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等在设计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方式和功能表现,能够应用具体的软件技术、数字设备来形象、具体、熟练地展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另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辅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等,利用生动、形象的数字技术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最新艺术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数字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是以数字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由二维、三维的图形、图像以及与视频、音频等诸多要素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视觉艺术设计规律构成的动态的、静态的或者是动态交互的现实或者是虚拟现实的视听图形和图像艺术设计活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应用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和技巧,例如常用的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其次是将传统的手绘方式与数字化多媒体图形表现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清楚、直接、生动的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不断地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将手绘图形的重点进行综合与总结,形成直观、逼真的艺术设计效果图形。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教学水平较低
数字多媒体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而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手绘设计图方面非常娴熟,但是在先进软件应用上却存在较大缺陷,因而无法有效地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能够熟悉应用设计软件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在设计理论与方法技巧方面比较欠缺,造成数字化教学水平较低。
(二)数字化教学内容不完善
教学内容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避重就轻”、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内容落后三个方面。首先,教育内容“避重就轻”主要是指在各种数字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偏向于对各种软件进行基本的功能介绍,而回避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其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软件功能介绍和案例分析上,缺乏对学生数字多媒体图形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大多是一知半解,无法熟练应用设计软件。再次,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很多设备与软件系统已经落后过时,却无法及时地进行更新换代;在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上也往往是沿袭传统的教材订购安排,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现实艺术设计活动的需要。这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字多媒体先进技术的掌握,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
(三)偏重软件技术教学而忽视艺术创意思维
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偏重软件技术教学而忽视艺术创意思维的挖掘现象。比如实际设计中,由于在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投标变成最终效果图的竞赛,设计技术优越而且视觉效果良好的图形往往成为最终的获胜者。因此,在设计中,很多设计师甚至先找一张合适的效果图作为蓝本,然后进行修改确定最终的效果图。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要求应聘对象要具备特定的软件操作技能等。这直接导致在数字多媒体教学课程中,偏重软件的技能传授,而在作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创造性思维的挖掘与表达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设计作品最终的艺术性和技术表达无法实现良好的融合。
(四)数字软件教学与实际设计联系的不够紧密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要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发展动向保持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现实艺术设计风格的了解与掌握,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教师只讲解各种软件绘图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而很少讲解现实社会中具体设计的内容要求和风格特征等,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或者是感觉到学校里所学的软件知识不够用,或者是与实际设计工程联系的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无法独立的完成实际项目中的软件绘图与相关设计工作。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的数字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应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和市场的人才需要。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科学的教学准备,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对计算机软件设计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后续课程的结合进行简单的介绍,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清晰,实现因材施教。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结合案例分析;采用以设计软件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分析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掌握电脑绘图的步骤与方法。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将各种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的相结合,进行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所学的设计软件完成主题任务,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采用工作室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前期学习的相关软件技能,将各种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进行渗透、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设计主题要求与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最后,建立完善、系统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全面推行操作技能考核,促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考核,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课堂表现加试卷加上机加创新活动的模式,强化数字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应强化数字化教学的重视与投入
学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起着统一规划和领导的作用,其重视程度与资源投入水平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专业的数字化教学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一方面需要与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需要在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上跟随社会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从而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三)国家教育部门的引导作用
国家教育部门对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的引导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教育部门可采用政策指令的方式,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指导与规划,提高学校对该学科教学的重视,提升教学投入和教学质量。强化对学校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估,定期对学校的硬件设备、教学课程、软件资源进行考核,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水平,并树立模范学校,起到引导与示范的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外部实践环境的优化,通过行政力量组建各种艺术设计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践平台,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