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智慧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25-04
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幼儿园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把反思的态度与对实践的关切统一起来的一种理智,它具有个性化、集成性、创新性、高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1〕它既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内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内在综合体现,也是其长期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所付出心血的结晶。拥有实践智慧是教师教育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一、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
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遵循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师范生/新手教师―熟练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主要经历了孕育、闪现、逐渐生成、无限生成四个阶段。〔2〕详见下图。
阶段一(孕育):理论知识实践化――操作性知识的获得
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会基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经验对社会倡导的幼儿教育知识进行理解和概括,形成个人理解的概念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操作性知识①(初级知识②)。将社会倡导的幼儿教育知识内化为个体操作性知识的过程就是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过程,它也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孕育”阶段。师范生和新手教师多处于此阶段,其操作性知识具有简化、零碎等特点。〔3〕
阶段二(闪现):实践知识理论化――高级知识的获得
为了在专业上获得持续发展,操作性知识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会通过培训、进修以及阅读专业书刊等途径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操作性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们会在拥有高水平操作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对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获得高级知识。这种高级知识能帮助教师较灵活地开展教育活动,还可帮助教师调整、更新和充实自己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此阶段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闪现”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幼儿园教师会不时地闪现出一些教育智慧。
阶段三(逐渐生成):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互动――专家知识的获得
幼儿园教师获得高级知识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双向、积极互动,可以达到个人教育知识的持续增长,并最终获得专家知识。在专家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双向互动至关重要,它是教师知识发展中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获得高级知识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起点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也对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获得一些新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试验、质疑,将理论知识深层内化,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风格的个人实践知识。此阶段是幼儿园教师教育智慧的“逐渐生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自如地开展教育活动,且能在较高层次上研究与探讨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阶段四(无限生成):转识为智――实践智慧的获得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转化为实践智慧,它需要一个转识为智的过程。转识为智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职业情感、丰富的实践历练及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四个基本条件,〔4〕在这四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幼儿园教师才能不断生成教育实践智慧。拥有了实践智慧的幼儿园教师能更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各类教育情境,在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于具备实践智慧的幼儿园教师而言,教育教学不只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享受,〔5〕同时也是无限生成教育智慧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不同阶段的教师实际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实践智慧。新手教师的实践智慧可能是个别、零星的;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智慧较为系统且逐渐形成了个性特点;而智慧型教师的实践智慧则更高效、灵活,且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状态。教师不断形成与丰富的实践智慧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根本。正如杜威指出,“智慧并不是一旦得到就可以永久保用的东西。它常常处于形成的进程中,要保持它就要随时戒备着,观察它的结果,而且要存着虚心学习的意志和重新调整的勇气”。〔6〕
二、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水平总体偏低,且发展不平衡。从前述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不重视理论学习,实习锻炼少
在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太重视理论学习,而较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这一点在职前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师范生普遍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而不太重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幼儿园招聘教师时也是更多地考察应聘者的技能技巧。有调查显示,近几年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存在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文化素质较低,教育理论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而实际上,能否真正转识为智,能否成为专家型、智慧型的优秀幼儿园教师,与是否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关系密切。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升华,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共同体。离开了知识与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缺乏可持续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此外,在教师实践智慧的孕育阶段,职前教师或新手教师的教育实习也十分重要。多次、多样的教育实践对教师顺利完成理论知识实践化尤为重要。然而,我国职前教育中的实习期通常都非常短,有些院校甚至是处于缺乏状态,这导致了很多新手教师难以适应工作的现象产生,自然,为实践智慧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更无从谈起。笔者曾在一例观察与访谈中发现,某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职前实习时间很少,且在毕业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主要在幼儿园资料室帮忙,仅仅带过1个月的班。当我们去观摩她组织的科学活动时,她表现得非常不自信,反复跟我们说:“我没组织过科学活动,真不知道能不能把活动做完,孩子们不要太乱就行了。”活动后她如释重负,一边收拾材料一边笑着对我们说:“总算结束了,还好,孩子们还不算太乱,其实我很怕孩子问我问题。”
2.易满足于工作的熟练化操作,教育反思的深度与主动性较差
幼儿教育承担着教育与保育的双重任务。幼儿园教师每天除了要完成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照顾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这导致了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如何熟练地管好幼儿,因此他们更看重一些实用的、简便的、操作性强的技能。在繁重的工作中也容易忽视对教育行为、儿童发展问题背后原因的思考,因此对教育实践反思的深度与主动性较差。然而,实践智慧的形成不是一个线性过程,简单重复、技能化倾向的经验积累并不能促进教师生成与发展实践智慧。
3.知识自我更新意识与专业自主发展动机不强
在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程度的意识和对自身发展的态度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水平。笔者在相关的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有不少幼儿园教师不但意识不到自己缺乏应有的知识,还盲目乐观,不思进取。事实上,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层次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知识自我更新意识的欠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实践智慧的形成。
此外,部分幼儿园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挑战,专业自主发展的动机不强。这部分幼儿园教师缺乏对专业发展的自我审视,缺乏对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与试验,更缺乏质疑及解决各类教育教学问题的意愿与努力。而实践智慧的获得恰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审视、探索与质疑等对自身最终获得实践智慧非常关键。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对策与途径
1.全面、科学、适宜的知识学习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根本前提
教师知识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之一。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根本前提。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是其知识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知识获得与积累的最终目的。因此,全面、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位工作了10年的幼儿园教师在谈到理论学习对其实践智慧产生的促进作用时说:“说实话,在幼师读书时真觉得理论没用,也不喜欢。而当我有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尤其是在有了近10年的教育经验之后,来到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时,我发现我对理论知识的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了。知识的获得常常可以让我在面对问题时茅塞顿开。”
2.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教师只有经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的历练,才能转识为智。无论是知识学习的结果,还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感悟,或是同事的经验分享,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予以实证与检验。幼儿园教师正是在与工作环境中的人与物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更有助于教师形成实践智慧。如前所述,我国很多院校的师范生在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存在实习锻炼机会太少的问题,据此,笔者建议,可参照英国的经验,把入职教育时间延长为半年甚至一年,形成由职前教育机构组织,县(市、区)教研员指导,幼儿园负责,优秀幼儿园教师做导师的入职教育工作小组,让师范生在幼儿园中观摩、带班、定期研讨。笔者相信,这样的入职教育,一方面可以缩小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帮助即将踏上幼儿教育岗位的新教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升理性认识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新教师熟悉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缩短入职适应期。〔8〕
3.深层次的自主实践反思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基本途径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反思是促进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基本途径。〔9〕比如,在实践智慧形成的孕育阶段,职前幼儿园教师或新手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挑战。随着参与教育教学次数的增加和参与程度的深化,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差异,并试图对两者进行整合。这种有意识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园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过程。反思可有多种形式,如研讨反思、观摩考察反思和教育叙事博客等。其中,写教育叙事博客是近年来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四、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过程中的知、行、思交融原理
如前文所述,教师的知识发展、教育实践行为、反思等始终与其实践智慧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关。知识对教育实践起着指导与决定作用,教育行为对知识的运用、内化与深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促进了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无论是在实践智慧形成的哪个阶段,知、行、思三者都是环环相扣、互相配合、交融并进的,可以说,是三者的交融促进了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30.
〔2〕刘爱.教学智慧之生成过程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张惠博.职前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之研究〔J〕.科学教育学刊,1996,4(1):59-92.
〔4〕徐佩华.论教育智慧及其形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5〕王红彬.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6〕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52.
〔7〕〔8〕叶平枝.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25(3):23-27.
〔9〕王春燕.直面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实践性智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25(3):28-31.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Form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Caixia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China National Children Center, Beijing, 100035)
关键词:教师; 园本教研; 幼儿园
前言:老师的专长领域不同于一般大众知识和各领域研究人员。教师所固有的“理论性知识”不同于“实践性智慧”的知识域。幼教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复杂性和情境性的特殊实践活动,需要实际智慧的支持,实践性智慧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条件。幼师实践智慧的培养渗透在各方面,因此,园本教研活动是促进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方式。
一、唤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
1. 个体性
每个教师都有年龄、经验、思维方式、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特点和感受的不同,所体现出的实践智慧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因而教师的实践智慧是独创的。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个性魅力的最好体现,对其进行公开讨论或进行技术分析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有效的传播“实践的智慧”,不但要知识,还要经验,这一继承是以接受者的个性特征和成熟程度为依据进行的解读,具有吸附特性。
2. 内隐性
教育者的实践智慧主要来自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其实践活动的认识与体会、经验、辨别、顿悟,它是教师对长期内省反思所获得的隐性知识进行转化的高级思维方式。通常有“仅意会”,无言的无言,难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但是,教师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被隐藏起来,教学活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练习智慧是内在的,仅靠传授知识不能做到,只有通过总结经验,反省实践,才能抓住它。
二、园本课程中幼师存在问题
1. 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条件的能力有限
要想成功地发展园本课程,教师必须研究本园的条件和出发点、地理位置,包括幼儿园所在的地方、大自然、幼儿园的社区环境、人文、幼儿园发展的历史、师资队伍、优势与不足等等,在这里作为基础和起点。我们有影响力的园本课程都是以我们幼儿园的现状为基础的,园本课程植根于本地区各类资源开发的优秀区域。由此可见,园本课程的开发若与园区的环境协调,它易于达到理想效果,反之,若反差过大,不确定因素增多,课程开发难度必然加大。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分析幼儿园实际情况的能力,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为基础寻找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实际生态环境,关心幼儿园领导班子建设、师资水平、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子女成长水平。其次,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创生出符合本园实际的课程。
2. 深入分析幼儿的能力不到位
园本课程发展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价值观、社会本位取向、价值本位取向、儿童的学科标准取向与本位取向。社会性标准认为社会价值是绝对的,教育必须以社会进步和发展为目标,发展课程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利益和进步。专业标准的课程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本课程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发展,相信儿童的存在和发展对此至关重要,重视课程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需要、利益和能力。尽管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出发点,不断实践尊重儿童主体性的教育观,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忽视儿童标准的现象,忽略儿童的现有经验,不了解和不注意儿童文化,不重视儿童的精神世界。
三、提升幼师在园本教研中实践智慧的措施
1. 培训方式的多元性
实际上,我们经常接受经验主义的训练,培训形式为个案式、个别式等,所有这些训练方法都是为了满足教师研究的需要,加强保教工作的质量建设,促进幼儿研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为职业目标。举例来说,园本活动就是进行健康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大多数老师对“怎样引导幼儿练习基础动作”存在很多困惑,一些老师对基础运动要领的理解不透彻,有些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我们首先采取了充气训练——幼儿园每一个年龄段的基本动作,使教师深刻认识不同年龄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征和规律;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明确的幼儿动作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组织体验式训练——运球,在教学游戏中创造情境,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动作的要领,对幼儿动作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明确的指导策略;可以用案例训练——你的困惑我来帮你,训练前征询教师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意见,或自荐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预先组织有关资料,确定培训的主题,同时,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告知教师所制定的培训内容,允许他们收集有关信息,为目标作好准备,接着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交流、讨论,让它自由地进行思想碰撞,带来更多创新的灵感和火花。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基于培训内容、对象选择训练方法,这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 在合作对话中促进生成
实践智慧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园本教学还要强调幼儿园和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但园本教学与研究是以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为主导的,重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提高园本教研中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并非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还需要小组合作研究,这有助于形成一种研究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行团体合作。第一,教师要和他们的同侪交流。可进行集体备课和课例学习,观察别的老师的课堂教学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通过交流、包容、激动、碰撞和持续互动来达成各自观点,推动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提升。第二,幼儿教师应该和幼儿展开对话。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睦的环境,用心倾诉孩子的内心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改善教育行为再一次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实现对话。职业指导的主要形式可以是专题理论讲座,参与性培训,个案式听课与研讨,参加项目研究、个案咨询、现场咨询等工作。借在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把幼儿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专家的理论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优势互补的切实促进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开展,将园本教研工作推向深入。
结束语:
经过园本教学活动与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园本教学研究体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在我园中的教学和研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师逐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学和研究活动的目标、效率日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 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1):13-15.
关键词 组织智慧 专业发展 组织力量
一、制定组织发展目标,树立教师共同的愿景
组织发展目标就像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组织的工作方向,也是培养组织智慧的核心动力。组织发展目标应当基于促进师生的发展。因此,管理者应该让教师参与目标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培养教师个人的责任感,以及教师对组织和组织使命的认同感。
1,制定个人目标,正确定位。
个人目标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分析、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具体措施等。鼓动教师自行制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使教师冷静地认识自己,同时便于幼儿园领导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2,制定组织目标,培育组织智慧。
在幼儿园里,各类组织都应有一年之内的目标。制定目标是培育组织智慧的过程,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展示组织智慧的过程,更是各位成员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二、实施人性化管理。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1,实施层级管理,创造教师施展才能的空间。
从园长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直至教师,层级定位明晰,责任到人,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一项管理工作。本着经营幼儿园的理念,我们不只是将教师摆在他们合适的岗位,而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力求让每位教师发挥最大的潜能,提升自身生命价值。
2,给予人文关怀,满足教师的环境需要。
一个单位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管理,会缺少规范化和科学化,但一味地实施刚性管理,忽视人文关怀,幼儿园就会像一部运动着的机器,缺少人情味,不可能让人获得精神快乐。我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时候,特别对教师的日常环境给予了关注。
3,善于赞赏,激励教师放大自己的闪光点。
当我们对教师说,要用赞赏的目光评价孩子时,用激励法促进孩子的发展时,应该想到教师也需要领导的激励与赞赏。每个教师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他都有闪光的地方,都有长处。只要管理者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用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每一个教师都能成功。
4,实行“金字塔形”培养模式,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
对教师进行四级评定,分为合格教师、发展中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制定具体的评定标准,教师自主申报,每学年评定一次,对认定的校级及市级骨干教师实施考核奖励制度,旨在使每个层面的教师都获得自身的发展。这种新的管理机制不仅促进了教师群体与个体间的竞争,而且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使得每位教师在点滴平凡的工作中都收获着成长的快乐。
5,创设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满足教师交往的需要。
这既是组织智慧的黏合剂,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优质幼儿园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幼儿园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并试图通过合作来提升教师的能量。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去。
三、完善组织评价机制,激励教师自我发展
要强化组织意识,需构建激励组织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个人自评、组织互评、幼儿园总评的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手段。
1,实行分层评价,让教师找到发展目标。
分层评价并综合教师的年龄、职称和技能级别,制定分层的评价细则,可以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激励中找到发展的目标。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成就动机,增强自信心。
目前幼儿教育普遍存在成就感较弱的心理。一项调查显示:52.5%的教师认为自己任教以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在认为自己取得“较大成就”的46.25%的教师中,有43.75%教师仍对自己的成就“较为不满”。这种对自己成就普遍不满意感,往往会引发沮丧、紧张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园所工作的开展。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造优势,如有的教师擅长某一科教学,有的心灵手巧,环境创造别具匠心等。因此,管理者要根据每位教师的不同能力、性格、经验等,帮助她们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因势利导,使她们的“成就需要”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高低适中,易于实现,以使教师产生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3,创设成就舞台,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各位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爱好,注意她们的自信心、自觉性等个性品质以及竞争、创新意阻、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有计划的安排各种规模的公开课、比武活动,进行自我激励。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智慧
一、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1.部分幼儿园在集体教学活动内容上随意性较大
农村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大多由老师主导,内容较为随意,这点在民办幼儿园更加明显。虽然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计划表,但部分教师并没有遵守计划表来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安排。计划表是老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进程的宏观把握和部署,具有逻辑性,内容选择上要能接近生活、互相联系。
2.集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氛围适宜
在农村幼儿园中,集体教学活动总体来说氛围轻松、愉悦,幼儿能够明显地体验到轻松快乐的氛围,虽然偶尔有一点小摩擦,但是发生的频率极低,不会破坏集体教学活动的愉悦氛围。教师能够对幼儿表现出细致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敏感地回应幼儿的特殊需求。
二、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1.集体教学活动教学设备和材料运用不足
在农村幼儿园中,大多数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设备仅为黑板、书本,较好一点的话有一个小的运动场地,这导致整个集体教学活动过程相对枯燥、乏味,不仅不利于集体教学活动,还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农村幼儿园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问题,利用一本画册来开展活动是很多农村幼儿园的通病。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缺少教学设备与材料,或者使用了不适应的材料和设备,都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2.农村幼儿园教师资源相对匮乏
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资源匮乏也是一大严重问题,农村幼儿园中超过一半的班级只有1名教师在布置一天的集体教学活动,因为农村幼儿园幼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所以相对于师资丰富的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幼师的工作内容更为庞大,使得集体教学质量严重下滑,而这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集体教学活动参差不齐,教师大多缺乏教学机智
在农村幼儿园中,因为一系列原因游戏内容大多固定不变,总是以幼师为中心,没有自主性、创造性,呆板而又僵硬。幼师开展集体教学的方式不太适宜,严重降低了集体教学质量。教学机智是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和突发状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进行合理修改的智慧。但在农村幼儿教育系统中,几乎没有老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从而降低了幼儿教学的质量。如果老师拥有这种教学机智,对幼儿有极大益处。
三、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改善策略分析
1.合理定位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老师要正确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明白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从而使幼儿形成优异的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式。同时,老师要注意到各领域课程安排的均衡,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完善幼儿园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不仅是老师与幼儿互动学习的过程,还是老师、幼儿和教学资源材料的互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只通过画册、书籍来开展讲解,那么活动内容必然呆板而又僵硬,集体教学活动的真实价值还是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材料来体现。其次,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幼儿园教学资源。同时应该增加班级教师的配备,合理对教师的作息进行安排。
3.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策略
老师用适宜的方式来管理幼儿能够使幼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幼要眼光长远,追求高质量的幼儿教学方式。在如今的教学集体活动中,部分教师管理不当,只懂得用简单直接的态度来使幼儿乖乖听话。这种错误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效果,同时使幼儿产生惧怕心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害。所以,老师要懂得换位思考,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同时,教师要灵活安排幼儿集体教学的时间来改善和提高农村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大体较好,但在深入分析比较时,仍能发现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就是本着严谨客观的研究态度,系统地总结了农村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并从解决这些缺陷的根源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我认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学质量还是应该从提高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教学规划细节和目标,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智慧来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本学期我园根据学科素养提升工程对教师成长的要求,以《纲要》和《X-X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加强了“教”与“学”的研究,对本园教师进行了师德修养、教学水平、业务研究、教科研水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各方面培训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园本培训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园本培训工作。
X、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根据县教师培训的计划,我园成立了由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园本培训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相应一系列的相关机构。我们立足本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实施了多元化的园本培训,着力落实培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统筹安排内容和活动形式。健全园本培训工作制度,强化了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条件。
X、进一步加强软件上的力度,每年添置一定数量的图书与教学杂志,并结合素养提升要求,为每位老师购置了《幼儿园健康教育》、《X-X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等书籍。
X、外出培训是我园教师获得自我提升的重要形式。本学期幼儿园又分批组织教师参加《指南》背景下北京市著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特色教育观摩活动和中国早教论坛艺术教育研讨会等培训。经验的习得更重要的是转化提升,幼儿园要求所有外出学习的老师总结经验,及时反馈。以点带面,让全体教师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二、加强教科研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X、重视园本培训的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通过园本教研,组织教师阅读各类书籍,写读书笔记,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着重学习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新知识量,拓宽知识面,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X、多种园本培训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X)以园本教研为平台,鼓励教师作各类经验介绍,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断提升自我的价值和品味。
X)互听互评,优中选优。我们针对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第二次同课教学,我们力求通过开展的“团队磨课”活动,让教师面对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共同研讨交流,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把安全教育特色活动的园本培训推上一个台阶,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自觉行动]・园长篇
《幼教金刊》: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各个幼儿园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积极开展适合自己的园本教研,请您谈谈您幼儿园的教研之路。
周昌碧:从《重庆市幼儿园教研管理改革与发展》到国家教育部《园本教研制度课题研究》,我园都紧紧跟随、参与,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曲折又夯实而别人也无法复制的教研之路。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从重视个体发展到重视群体智慧提升的研究。教研主体由单个的教师向群体性教师转变,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开展分组教研与集中教研、集体备课与现场研讨,将集体合作意识与集体智慧交集;②重视集中教育活动研究到一日生活的研究。教研活动不单只是单纯的研课,更是解决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中各方面的问题。孩子入园的晨间活动,到出行户外,到进餐中的礼仪培养,都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③重视研的过程到研以致用。重视研的过程固然重要,但仅仅研而无果就意义不大,在经历了只研无果的过程后我们开始重视到研以致用,比如幼儿物品整理标志的运用,洗手流程图的推广等;④重视单一问题到系统化问题研究。以前是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而今紧紧以幼儿园办园理念为核心,研究凸显校园文化的课程、教师文化元素等。
《幼教金刊》:随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凸显,大家也意识到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它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文件,现在每个幼儿园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纠正,请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指导思想是否发生变化?
周昌碧:我园非常重视对此问题的管理与研究,目前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园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在教研中研究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为目标开展园本教研工作。
《幼教金刊》: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是否得到改善?
周昌碧:幼儿园已有20多年历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同时也存在个别教育思想顽固、教学方式僵化有小学化倾向的教师。但在经历幼儿园近几年扎实有效的园本教研后,这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小学化倾向基本消失。比如不再存在教师只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德、体、美、劳教育的行为,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除安排有“学习教育目标”外加入“养成教育目标”“运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上,教师们更加注重操作、探究、游戏的教育方式,不再以“一刀切”的教育眼光去评价不同的幼儿,对发展缓慢的幼儿不再心急,多了耐心和等待。
《幼教金刊》: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是否会有很多困惑?你们对于这些困惑是如何积极探讨和解决的?而您作为幼儿园的一名管理者在其中是扮演什么角色?
周昌碧:面对现在园本教研的要求和目标,老师们有一些困惑:①问题多,不知如何下手?帮助教师们调整心态,转变观念,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本到实现发展目标为本,不要总是纠结问题,从问题中抽身出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商讨短期发展目标的落实,问题不再是研究的核心,而是实现目标中的一个环节。②要求高,压力大。《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面对高要求高标准,老师压力很大。在教研活动中,先通过共同学习,然后找出差距,提升目前的薄弱环节,寻找解决的策略。
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作为一名管理者,扮演着各种角色――保障者、引领者、先行者。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需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方向,给予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科学引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出榜样,以身作则。这些我们都做到了。
一、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当我们去逛超市的时候,我们总会在儿童玩具区看到一些孩子对玩具爱不释手的场景。然而,我们很多家长却限制孩子玩玩具,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整天玩玩具,以后的学习会受影响。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对于孩子来说玩具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还会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开发,如果家长一味地限制孩子玩玩具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自由的成长学习环境,家长们就应当保护孩子玩玩具的权利,而不是剥夺这种权利。
二、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由于儿童年龄的限制,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心智及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他们想要了解、学习、熟悉一种事物,通常都是从最基本的操作和对事物长时间的观察开始。所以,依据儿童的特性,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全面考虑教具的合理使用。教具对于儿童来说既是他们的玩具更是他们的“玩伴”,同时,也为他们了解事物和熟悉事物提供了参考。相比教科书,教具更容易激发儿童动手、动脑的兴趣。因此,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幼儿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教具这种教学辅助工具。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教具并非是单一的。教具可以分为“显在教具”和“潜在教具”,这就决定了并非所有的教具我们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就要求幼儿园充分利用一些资源来自制教具,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自制一些教具。在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中,可以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既保障了孩子游戏的时间,还为幼儿园节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小朋友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走可持续发展的幼儿教育之路
如今,我国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幼儿园也不例外。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杜绝浪费,倡导节约的大环境下,幼儿园的自制教具应符合时展的要求。自制教具可以实现资源的二次或多次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幼儿园的成本开支。而且,在自制教具的活动中,老师可以将这种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传达给小朋友,让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环保的好习惯。这也是我国幼儿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继承文化传统的需要
教具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不同阶段人们的思想及智慧,教具也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教具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对于这种文化我们有义务去传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
五、促进家园合作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都会组织亲子活动。幼儿园可以在亲子活动的项目设计中设计一个亲子自制教具的环节,可以让孩子和父母充分互动,让孩子在完成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有一种自豪感。这种家园式合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信心培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小朋友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老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幼儿园要定期举办幼儿老师的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小朋友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七、教具制作应统一标准
国培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专家的视频讲座,不但提高了我们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让我们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幼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师国培学习心得1
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敬业、乐业、幼儿的教育观。把幼教当成职业来干,努力追求称职;把幼教当成事业来干,努力追求最好。其次,关爱儿童,认可儿童,平等对话,与孩子形成学习的合作共同体,善于接住孩子跑过来的“球”。再次,具备扎实的吹拉弹唱、读写画描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掌握多元的学习方法、善于适时合理的策划、组织、实施活动。最后,要不断的践行反思,不断的向自己学习,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一、重新认识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内涵,感受到了幼师人的幸福。
从事幼教一年多来,我总是羞于提及自己的职业,怕别人会耻笑、鄙夷。那日,胡光明老师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谈论让我又重新挺直了弯曲许久的背,脸上又有了久违的笑容。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幼儿教师每天都与孩子们在一起,她们是谁?上帝!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幼儿教师们每天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关心爱护别人的孩子。她们是谁?神!
幼儿教师是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她们用智慧去影响孩子,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埋下智慧的种子、幸福的种子!
像我一样的幼儿教师们是幸福的,我们日日有天使环绕,天天看天使般的微笑、聆听天使般的声音。看到每个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进步,我们欣喜不已,我们用双手托起了明天的太阳,用智慧浇灌着希望的幼苗!
二、名师荟萃,精英群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方向
这次授课的老师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幼儿教育专家学者,有硕博导师、学者教授、优秀教师等,超强大的明星阵容绚丽夺目。让我也有幸过了一把研究生的瘾,更是见识了专家们渊博的学识,对知识的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和精准独到,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对我们的专家说:你们太棒了!
参加培训的学员是全市各幼儿园150名骨干教师,她们精彩的才艺表演、幼教的智慧、丰富的幼教经验、别具一格的创新等等让我五体投地。我们在学习中交流讨论,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智慧的光芒在这里闪烁。
我叹服我们的专家与幼儿教师,更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幼师国培学习心得2
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我好象从里到外受到了一次洗礼,是对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理念的转变,但感觉又都是幸福而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能听到权威专家不同课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众多的疑问在专家、教授那里得到了解决,每一天都有丰硕的收获。想把这些理念和知识带回去和大家分享。
通过学习,不但使我掌握了许多专业理论知识,也使我了解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一种对思想的陶冶、知识的启发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幼教理论基础,
有效提升自己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的组织能力。也让从事幼教工作的我有了更一步的认识,在我们看孩子的时候更要用一种敬畏的心情和发展的眼光去对待。这一段时间的培训,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以及促进教师原创性的思考。
通过“影子学校”的学习我更加的知道游戏对于孩子有多重要。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无时不刻不充满着游戏。生活中能所被他使用的物品无不成为他的游戏材料。游戏所带给孩子的价值也绝对是不可用标准化的工具能测量清楚的。重视游戏本身的价值,又要防止形式的异化。披着游戏的外衣,把知识性的内容填塞进去,让孩子的学习成为在游戏掩盖下的重复练习,这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很多游戏来自于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现,
这也是游戏的生活源泉,给孩子的游戏提供时间、空间上的保证,让他们童年更多自由的色彩。
一、专家们独到的见解引领着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着我的教育理念。许多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听了讲座以后豁然开朗,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认识受到了冲击,时时激发我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了解了什么叫“幼儿教育的行动”,他以行动研究原理为重点,结合实际,巧妙的利用案例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原理、层次、过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他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参与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其实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隐含着许多的问题值得研究,但这隐含教育本质的问题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
听了这个讲座,我反思了自己的思维习惯,使我认识到:如果想让自己的劳动从单调变得有趣的话,就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使我再一次认识了幼儿的发展规律、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科学的幼儿发展观、专业化教师的的职责所在、怎样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从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质量入手,深刻分析了哪些因素是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学习活动安排是关键。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专业化的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把握儿童发展的程序和规律。使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与幼儿发展规律的背离,之所以迎合家长是因为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理论支持力量的不足。
幼师国培学习心得3
为期15天的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一切仿佛是在昨天仍历历在目。这次培训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幼教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幼儿发展规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角色内涵等多方面精辟阐述,让我这个幼儿园转岗教师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同时,本次培训也得到了宝鸡教育学院的亲切关怀与照顾,敞亮的教室、喷香的饭菜、干净温暖的宿舍、丰富多彩的实践与活动,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体会到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空前的关注与重视,内心狂喜。15天的培训时间似乎太短,离别时我有太多的感慨与收获,感谢与留恋;15天的培训又很长,它已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引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重新解读了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云燕在她的讲述中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到:
3——6岁儿童的年龄特征认识活动靠动作,心理活动有延续性。认知活动直观形象,教师的语言、动作可以夸张、形象、生动渲染情绪引起幼儿有意注意与学习兴趣。他们情绪作用大,坚持性不强,依恋性强烈,爱模仿,合作性较差,因此5岁前的幼儿可尽量减少小组合作。
幼儿园孩子所有的经验的获得都称之为学习。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练习,动手操作,直观形象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经验。
幼儿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性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设计符合幼儿特点、趣味性强、游戏性强、操作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幼儿园生活。
二、对幼儿园的保教结合、教育特点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进入幼儿园一年多来,我每天都疲于应付孩子们吃饭、睡觉、上厕所这样的生活琐事,每天两三节课的教学活动、一天到晚的游戏活动和以前自己带的中学简直有天壤之别。突然间,我茫然、彷徨、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成了一个高级保姆。听了全国优秀幼儿教师、园长马建秀老师的讲述,我幡然悔悟。
幼儿因年龄太小,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成人的精心照料,幼儿园的进餐、饮水、盥洗、睡眠等生活活动占幼儿园活动的2/3。让孩子在吃中吃出学问、吃出礼貌、吃出一个好身体;在睡中睡出一个聪明的大脑、健康的身体。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展和机能的协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
民乐县新天镇太平幼儿园 凡有新
当前,随着第一、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逐步建立,农村学前教育陆续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率明显提高。但受师资力量、保教水平、办园条件、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仍很严重,这无疑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那么怎样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呢?
一、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二、落实幼儿素质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三、转变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为了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等急功近利思想和社会对幼儿园不正确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记诵英语单词,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总之,趋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儿园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
四、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重要的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外在表现是偏离了它的教育位置,承担了本身不应承担的教育义务,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职责方面错位。因而应当根据《规程》和《纲要》的要求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能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总之,幼儿教育就应当做好教育幼儿的工作。
五、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创造幼儿教育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一些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设备、设施和相关的保教资源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本的、充足的条件。对此,幼儿园主管部门和举办者应当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办园标准加快建设,以逐步达到规定的办园条件。同时,幼儿园也要注意丰富、积累和创造园内、社会和幼儿家庭的教育资源,使办园条件更趋完善,“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通过“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六、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一)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幼儿教师职业是一份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通过实践来进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怎样应用于实践,怎样从“是什么”过渡到“怎么办”,需要通过更多地与幼儿接触,以及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情境中发现和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来实现。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过程包括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所以认识的深入也需要在实践之中不断地反复才能实现。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变以往幼儿教师培养中理论和实践二元分立的思维模式,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知行统一的平台,让幼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链接中不断深化个人的专业认识,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
(二)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价值追求:发展、融合与共生
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双方协同发展、文化融合、美美与共的主体间性关系基础上的一种合作与双赢的模式。首先是合作中人的发展。高师院校的教师、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和生活实践,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幼儿家长与高师院校的文化、理念进行接轨与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互间的平等对话,在协同创新中促进合作共同体内各个成员的共同发展。其次是组织的发展。高师院校只有与幼儿园紧密合作,才能及时把握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动,幼儿教师的培养工作才能成为一种为了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培养活动。高师院校与幼儿园紧密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辟实习基地,保证其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使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实践能力强,上手快、适应期短,能够很好地满足幼儿教育岗位需求,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誉度。幼儿园在与高师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及时更新办园理念,提升办园质量和层次,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积聚力量。第三是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共同发展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师院校与幼儿园不断地调解相互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和而不同成为共同发展的文化基础,跨文化理解成为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实现高师和幼儿园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二、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形成机制
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宗旨和意义在于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在时间上连续、在空间上拓展、在内容上融合的真实的实习和实践训练场。虽然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我国多数相关院校与实践基地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大多只停留在院校派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实践基地教师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很多院校尚未真正把实践基地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实习基地’来建设,为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和服务还很不充分,两者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动,共赢关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高师院校在幼儿园建立教学和科研基地的形式,仅仅单方面满足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和实习的需要,而是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需求,高师院校和幼儿园携手共同发展,互通有无、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培养模式中,高师院校和幼儿园存在共同的利益交集,在满足各自需要的同时可以为对方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服务。这种互通有无、美美与共的关系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也为这种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存在的理由。
(一)幼儿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佳实践场
U-K共生性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保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深入到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参加和观摩幼儿教育实践,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培养质量,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1.陶冶情感与增强智慧: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场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育一线的幼儿教师为主要目标,所以在大学期间应强调学生作为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获得与提高。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仍然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育手段,相当一部分还是采取黑板+PPT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对幼儿教育的专业情感,对教学智慧的运用,对游戏和幼儿生活的洞察及灵活把握均缺乏一定的环境熏陶,“不少学生毕业后,或不喜欢自己的职业,或不能适应,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均面临各种难题。她们通常缺乏对幼儿人格及思维发展的敏感性,与幼儿的沟通能力、协同游戏能力欠佳”。这种只在大学里培养教师的工具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范式,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缺乏实践能力,也不具有专业性。教育工作需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也就是要以交往理性为基本范式进行幼儿教师的培养工作,“交往理性强调知识的生成性,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融,突出教师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要提高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增强未来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技能和实践智慧,必须充分利用好幼儿园这一非常宝贵的实践教学和学习场,把大学的理论课堂与幼儿园的实践课堂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体验和相互融合中深化专业认识,提高专业能力。
2.耳濡目染与言传身教:幼儿教师可以成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榜样和示范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与幼儿园的充分接触与互动中,不仅对幼儿教育的真实情境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可以向现职幼儿教师学习关于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实践经验,将大学老师所教的理论与幼儿教师在游戏和教学中所运用的实践结合并对照起来,形成比较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在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比较、反思和甄别能力,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为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信心。同时,在幼儿教育一线,有许多办园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成为大学生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对象和效仿榜样。大学生在与这些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了个人理论结合于实践的能力,并能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确立目标和方向。另外,幼儿园里的精英教师,也可以成为大学里的校外兼职教师。在一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堂,如五大领域的教学法课堂中,聘请幼教领域的杰出教师来给大学生讲授。优秀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中援引幼儿园教学一线的直观生动的案例,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学相长与终身学习:幼儿园能够帮助大学教师丰富专业实践背景
幼儿园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场,也可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改进教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教育大学化以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中一部分具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博士或硕士毕业生来担当。这些老师专业理论功底深厚,科研能力强,但是缺乏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就理论讲理论,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也多以深邃、抽象、难以实施而陷入与学前教育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困境。所以,深入幼儿园教育一线,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需要。通过幼儿园教育实践和体验,熟悉幼儿教育领域的工作现场,掌握其实践知识和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将本行业的知识、能力、情意融合于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从而提高个人的执教水平和科学研究的适切性。同时,高师的师生在幼儿园现场所听所见到的教育案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增加师生探讨和交流的话题,更容易产生共鸣,生成创造的火花,使大学的教学活动更生动而富有智慧。
(二)高师院校:可以为幼儿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和帮助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支持,同时高师院校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幼儿园的改进和提升也就是改变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的办园声誉,使幼儿园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这些关键环节都需要大学给予支持和帮助。
1.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幼儿园的发展与更新需要大学的指导和帮助
在我国,幼儿园一般可以分为公办园、民办园,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民办公助的办园形式。这些幼儿园都可以成为大学的合作对象,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幼儿园里体验和实践。在这些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对于一些政策性和方向性发展问题的把握缺乏敏锐的嗅觉。大学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的发展优势,而且对于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向具有比较准确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可以为幼儿园的改进和更新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幼儿园诊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障碍,为幼儿园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方案,提高幼儿园的改进效率,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办园层次。“一切组织都需要不断更新。根据力—场原理,任何组织现状都是两股相反力量之间均势所造成的平衡状态,促进变革的力称为推动力,与之相对的维持不变的力叫作抑制力”。大学的介入就是促进幼儿园进行变革的推动力,使幼儿园的发展与更新实现质性飞跃的突破口。
2.专业引领与素质提升:幼儿教师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大学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前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教师也替代小学教师成为除父母外幼儿的启蒙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的理念、态度、行为等均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幼儿园发展和提升的重要维度。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现在幼儿园内执教的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偏低,表现为学历层次低、持有教师资格证及拥有职称的人员较少等。所以提高现职幼儿教师的水平和层次不仅是幼儿教师个人的需要,也是幼儿园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虽然在实践上缺乏一定经验和经历,但在理论和理念上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幼儿园与师范大学合作、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牵手,在对话和交流中实现专业引领,会对幼儿教师破旧立新、实现自身的变革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幼儿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先进理论相结合,重构自己的经验体系,提高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地减免在自身变革中不断失误的过程。另外,在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在职幼儿教师也会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学院之风,具有较好学历背景的大学生在给幼儿园教师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动力,从而产生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个人层次和水平的愿望,这时师范大学又成为幼儿教师短期或长期进修的最佳选择。
3.发挥优势与建立信任:大学教师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两个主要生活场所,所以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智力和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家庭教育日益重视。但是,由于初为父母,对于怎么教育孩子仍处于混沌状态。对于不同时期孩子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怎样引领孩子科学认知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怎么实现家园协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等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把握。虽然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很多幼儿园老师也试图给幼儿家庭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但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主雇关系,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信任关系很难一下子建立起来。特别是幼儿教师的学历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难以让家长对其所做出的指导和忠告完全信服。高师院校的教授和博士在学术上都各有所长,在幼儿教育的某个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如果幼儿园能与大学建立起来联系,邀请大学教师到幼儿园给幼儿家长做家庭教育讲座和指导,家长会感觉到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会欣然接受这种“免费的午餐”。这种指导和帮助在解决家长教育困境的同时,也会使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信任和教育依赖,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增加幼儿园的生源,扩大办园规模,提高办园效益。总之,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是高师院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根本命题。随着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强烈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急需深入到幼儿园,急需与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情境、天真可爱的儿童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进行深度接触和交流,因此高师院校谋求幼儿园的支持成为其培养高质量幼儿教师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理念的更新、路径的选择、教师的提升、与家长信任关系的建立等方面,也需要高师院校给予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因此,高师院校与幼儿园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交集,高师院校应该把握好这一契机,与幼儿园建立起基于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形成U-K共生性合作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三、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一)U-K一体共同建立幼儿教师实践教学基地
以高师院校为主导,高师院校与幼儿园携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高师院校要精心选择有意合作的幼儿园,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和考察各个幼儿园的办园特点,建设成各具特色、功能齐备和互补的专业实习基地幼儿园体系。在每学期开学初,师范大学可根据不同幼儿园的不同办园特点,调整学生的实践园所,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实践训练需要,巩固学生知识,增强学生智慧。
(二)U-K一体共同开展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根据大学的课程开设情况和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双方共同协商,初步形成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计划安排。学生具体的见习和实习活动由大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幼儿相处,观察、记录和评价儿童的日常活动、幼儿教师的保教行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环境创设等活动。除了见习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幼儿园的大型节日活动和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让学生进幼儿园从一种偶然行为转变为一种必然的行动。在学生与幼儿园的充分接触和互动中,双方教师要以现场研讨、案例分析、观察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具有实践性、交互性、协作性、动态性的真实情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结对实现专业发展
关键词:园本教研专业成长
近年来,在明确以因为本、突出主体、着眼应用、聚焦实践的教研思想指导下,我园逐步探索融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园本教研的内容与形武,依托我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艺术教育园本资源,为教师构建知行合一的发展平台.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理念指导自身实践.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拓展教师的教育经验与艺术内涵,多角度、高深度、强效度地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一、以人为本――多角度入手,构建园本教研机制
我园根据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教研管理制度,在大胆尝试实践中,我们以人为本,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导向性、实用性”的原则,在构建管理网络、建立教研制度、营造文化氛围等角度入手,构建园本教研机制,不断增强教研管理的实效。
1.构建层级教研网络.加强教研管理长效机制
设立三级教研管理网络:以园长为核心的教研活动领导小组,督促、评价幼儿园教研工作――以教研组长为核心,全面指导园内教研工作开展――全体教研组的教师团队,具体执行教研活动。这种层级教研网络构成使每个成员都明确、了解自己在教研工作中的任务,从组织上保障了幼儿园教研工作高效、务实的开展。
2.建立园本的教研制度.完善教研过程管理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园本着“创设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支持”的原则入手,以“教学为中心”“发展为中心”,在原有教研管理制度上进行了修改和创新,建立了适合本园的管理制度,激励着教师的不断成长。
教研内容上的创新制度:交流分享制、自我反思制、师徒结对制、因需满足制、一发问题制、一课多研制等,满足不同层级教师的发展需要。
教研组织上的创新制度:轮流主持制、团体联动制、专家引领制、跟踪追击制、小组研讨制、同伴互助制等,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只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拥有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也会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在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完善机制、辅助检查、赏罚分明,才能不断推进教学质量。
3.营造教研文化氛围.构建学习型的教研团队
我园注重营造和谐愉快、进取务实的教研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从细微处深入,开展教研,提高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幼儿快乐成长。
园本研修文化。将教研与教师的专业修养提高融合在一起,根植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教师的不同专业成长和能力发展,园内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新教师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引领培训、全园培训和小组培训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榜样与引领间的关系,培养教师良好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文化品位和教育智慧。
资源共享文化。充分调动、挖掘、整合社会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进行类别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园本资源库,如结合园本艺术特色成立民族音乐资源库:结合0-3岁课题研究,成立“邻里大学堂资源库”,有效发挥各资源的功能和作用,丰富园本课程的建构。
团体联动文化。我园注重构建一个专业引领下的全面互动平台,推行“提问一研讨一策略一获得一行为一改进”的研究方式,专家引领、提升,教师思维、对话,保证每个教师有教研活动的建议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注入骨干、经验、新生型不同的智慧,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主体能力。
自主管理文化。树立“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潜力,都能成功”的理念,针对个人的不同发展,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实施个人成长档案袋,追踪个人的纵向发展足迹,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
二、以实文本――高深度挖掘,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园本教研就要立足本园,从教师问卷中了解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需求,从理论指导转向以理论指导实践,只有针对性开展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为此我们以人为本,以教为真,以研为实,倡导个人反思,同伴合作,团队引领,给教师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让教师乐于教,兴于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1.思――问题入手.思维行动
我们强调教师们的问题意识,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采用“四随”“四解”策略:随堂实践观察、随班发现问题、随机生成研讨、随时积累经验;解释教师行为、解读幼儿表现、解析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2.研――一课多研.同课异构
如何把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是我园园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坚信一节好的活动课后面一定有一群智慧和激情的老师。我们以“一课多研”为手段,小步递进,通过执教、研讨、反思、再执教、再反思的循环,使集体教学活动更为优化,使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提高。
3.话――对话平台.交流分享
交流平台是一种开放的心理相融的合作学习环境,多提供这样的环境可以使教师在彼此的交流碰撞中得到启示,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火花。因此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注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由拥有不同背景、经验、才能和观点成员组成的平等对话平台,让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与专家的对话:阶段性邀请专家来园,从不同角度的思考,精辟理论的阐述与教师教学实践问题的疑惑的对决、辨析,在“对话”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投资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如,我们定期邀请周正强老师来园进行美术教育的对话、杨强老师进行笛子教学的对话等,为老师们点燃艺术教育的智慧火花,大胆尝试、体验艺术教育的魅力。
新老教师间的对话:结合园本的“青蓝工程”的建设,将对话引入日常的教学工作实际中,借助“青蓝访谈”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动态;借助每月“师徒听课交流日”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借助学期结束时的“新教师汇报”活动、“感谢有你”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
教师群体间对话:园内经常开展“班级管理经验分享”“班级环境,你我分享”“好书你我分享”“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主题实施对话”等积极互动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集体的空间中大胆会话、大胆交流,通过教师质疑、现场解答等环节,提高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如教育故事分享中,陈老师的“不完美才更精彩”、吴老师的“快乐的吵架”等无不呈现出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园部建立网络对话,拓宽教师对话的平台,依靠网络来进行集体学习和交往。
4.行――凸显特色.教科研融合
课题研究是我园园本教研向纵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我们积极把握好每一次课题研究的重点足迹,有效与园本教研相融合,让每一个课题的实施都推动与促进了我园园本教研变革与发展。在“十一五”课题《民族音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研究中,我们融民族、音乐、艺术为一体,就如何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如何采取丰富的教学指导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中,新老教师们带着肯定、质疑、否定、支持等多种不同的思维角度,对民乐教育渗透于艺术教育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多维度的思考和正反方的交战,在一次次的共同碰撞中,老师们体验到民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凝练出传统与经典、本土与生活、游戏与创造的民族童谣、地方民歌、节日文化、快乐笛乐等丰富的内容;总结出图谱启发、情景体验、多感官参与、游戏创造等有效的方法策略,为老师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以升为本――强效度发展,提升园本教研效能
幼儿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应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园本教研为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近年来,我园以艺术特色活动为切入点,在快乐教育、快乐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幼儿实现了共同发展。
1.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提升
充实的园本教研活动,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了虔诚的学习者、真诚的实践者和理论的研究者。全员的参与、全程的研究、小步递进、螺旋上升,每一个工作片断留下的都是创新、反思的足迹。老师的教育观念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更新,教育行为得到了完善,成为园本教研中真正的主人。
2.幼儿健康成长得以显升
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园本教研,教师们将课题研究与课程实施相结合,逐步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多元智能,使小朋友得到了更加健康、快乐的发展。我园幼儿在全市小主持人大赛中包揽了冠、亚、季军,外出参加各类比赛大方、活泼、精彩的表现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
3.幼儿园特色发展得以攀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教育能力
近年来,我们利用承担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研究的机会,深入全省多家幼儿教育机构展开调研。在随堂听艺术教育活动并同时对教师的活动方案进行评析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更着重对幼儿艺术技能的培养,较忽略教育性。即,更偏重艺术技能的艺术活动,较忽略教育性的艺术活动。其结果是幼儿的技能水平提升了,但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如何把幼儿表面的艺术技能转化为幼儿内在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呢?我们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那么,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能力具体是怎样的呢?2013年以来,我们在江苏省先后对60所幼儿园200余名教师展开了艺术教育能力的调研。调研结果主要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偏重技能的传授
很多老师认为自身的艺术技能越高越好,大多数教师把艺术知识技能放在了教育能力的首位,而且普遍认为艺术学科间较少横向联系,或难以横向联系。在教师的艺术教学论文中,教师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研究的论文占了所有论文内容的七成以上。论文内容显粗略,极少提及教育学知识,所有艺术教育论文中,提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目标要求的仅不足三成。论文中着重研讨艺术技能的讲解与传授,详尽剖析“怎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却鲜有提及。在教学评价中,也更侧重于“唱的好听”、“画的好看”等纯技能方面的评价,评价维度单一,造成评价效度的缺失。
二、教师艺术技能中也普遍存在偏科现象
在音乐和美术两个艺术领域中,教师普遍存在偏科现象。如,有的老师歌唱能力强就偏爱歌唱的教学研究;有的老师律动能力强就偏爱律动游戏等教学研究;有的老师绘画能力强就偏爱绘画的教学研究;有的老师手工能力强就偏爱手工的教学研究;等等。如此一来,被偏爱的方面由于加大了教学研究的力度,艺术技能越来越强;而本身存在的技能弱项被不断忽视,艺术技能越来越弱,最终造成较为严重的偏科现象。另外,幼儿园学科组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这一现象的发生,虽然学科组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科教学活动的发展,但很多参与的教师却借此发展自己的单项艺术特长,片面追求某一技能的突出发展,从而淡化了其他艺术技能的整体提升,这本身也违背了学科组活动的初衷。针对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的艺术教育能力的问题,研究认为,要提高教师教育能力,除自身具备的艺术技能外,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并融会贯通加以应用,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发展,促进自身艺术教育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由“唯技能”向重教育理念倾斜
艺术教育大致有两种价值取向的教育,一种是艺术技能取向的艺术教育,另一种是教育价值取向的艺术教育。艺术技能取向的艺术教育主要是适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如,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画家等专门人才。很显然,这种教育观不适合幼儿,因为幼儿作为人生的起始阶段,重在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的全面教育与启蒙教育,其中艺术教育领域也明确了幼儿感受、欣赏、理解、创造的审美价值观,立足感受与欣赏,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的心灵体验。因此,教育价值取向的艺术教育才是真正适合幼儿的,这也是所有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价值取向不同,也决定着教育理念的不同。幼儿教师要深入学习与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以《纲要》中的教育建议为指导,把教育理念和艺术技能有机融合,形成教育的集合体,合力解决幼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拓展学习空间,实现多项艺术技能的全面发展
幼儿需要多项艺术的熏陶,作为幼儿教师,则更应该具有广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师提升自身的艺术技能,除了自学或参加网络学习以外,还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如声乐、器乐、舞蹈、手工、简笔画、国画、书法、普通话、戏剧表演等相关的教学与学术团体。每周定时学习和参加活动,积极参加技能展示和作品交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力所能及的多选多报此类教学与学术团体,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促进自身艺术技能的全面提升。教师在努力学习各项艺术技能的同时,亦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如,记录学习过程,分析学习问题,提炼学习心得等。同时,要积极参加艺术技能的学术交流,吸收好学习经验,找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改进与完善。
五、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