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2-18 08:05: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第1篇

今年上期,初三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在备课组的全体老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坚持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历时三个多月,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从学生走出数学考场所带的笑容来看,复习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果。现将本期中考复习的情况总结如下:

1.紧扣考标,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和“经历、体验、探究”等过程性目标明确中考命题的知识点与重点,从中寻找中考命题的关注点。

2.重温教材(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近几年中考考题中有些题在教材上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并且我在新课授课之际,就要求学生把重点、考点、易错点记录在书上,这样,在复习课中学生就会协同我找出课本的亮点,对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习题重组或改编,提高学生取胜的信心。

3.以《株洲中考—数学指导丛书》为蓝本,作为复习的主导资料,结合课本的亮点,灵活处理指导丛书的知识点,可以不忙于让学生填完,只需学生口答,五天后再由学生自主填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对于例题要精讲,中考连接和深化练习的填空、选择采用快速训练,解答题布置作业。另外认真分析去年中考的副卷与四套模拟试卷,掌握试卷的基本特点,适当编题来加强知识点的落实,考完数学后有些学生很高兴的告诉我,有些我在上课出的题跟考题一模一样,其实这只是我在上课时灵感一来随意编的。

4.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计划可以具体一点但更要有老师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我习惯了每周的最后一节课通报下周的复习安排,方便学生做好准备,在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以株洲中考为主)时,每天上完课就布置要复习教材内容,方便学生看教材;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时,每天上完课就布置要复习的专题和相关内容,这个阶段我还适时串讲压轴题;第三轮的考练讲评我们还做了前期铺垫,从开学开始就是每周的星期一的晚自习进行前22题的考试训练,星期三晚自习进行讲评;第四轮的查漏补缺出台了四组易错填空题你和选择题,还征对学生的情况还选取了部分易错计算(乱去分母)、解方程(分式方程不检验)等。

5.努力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氛围,课堂教师提问、做练习,都由“差生”打头阵,优生来做补充,让“差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我在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也是“差生”,交流谈心最多的也是“差生”,还布置了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差生”的任务,试卷的讲评还是有点照顾“差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差生”的成绩上升很快,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今年上期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或想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一年级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到 教学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2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18-02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对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需围绕授课内容,设计相应的情景式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对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较大作用。笔者便是由体验式教学法入手,对其女刚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创建平台,在体验中学习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旨在将数学教学视为探索奥妙和寻求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分析问题,这样也会间接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不仅如此,“体验式教学”还能为学生创建数学的学习思维,逐步扩展思维,并充分利用思维,长此以往形成习惯,为学生提供未来学习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可以理解和理顺数学的精妙之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当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通知学生收集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相匹配,并且体积较小的物体,将这些物体带入教室,并使用尺子来测量这些立方体的各个边的边长,然后根据现场的情境提出问题。例如,长方体的每一侧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每一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特定差异。之后,通过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边的长度,教师继续指导他们完成立方体体积的计算,使学生可以加深对立方体公式的理解。

二、设置情境,让趣味与知识共存

学生可以在这种不断体验式的学习情境中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最主要的是让可以学生灵活地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全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例如,在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走进课堂。利用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自己买东西,自己计算。这样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知识,不断地应用知识,最后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愉快的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三、设计课堂实践课题,使数学知识“活”起来

教师如果能在数学中把抽象的公式具体地表现出来,那么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在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的魅力,还能学会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PPT把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展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用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点,还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去量出来人民币的长度和宽度,把人民币的颜色、特点、图案记录下来,形成一种与硬币不一样的认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学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注重引导内容设置,使学生学会思考

第3篇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聚焦疑难、研读课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教师素养提升活动。

3、构筑平台、严格要求、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注重评价、加强指导、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5、加强“小数学家”培养。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本学期继续推行备出优质课,实用课。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严格杜绝“只带一本书进教室”,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组织定期检查教案。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注重“情商”的教育,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5、考核: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结合各级教研活动,35周岁以下老师至少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

2、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好反馈工作。

3、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知道,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坚持科学育人,同时凝聚整个教研组的力量,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工作职责:

1.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为老师们学习、交流、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提供一个的研讨平台。

2.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学期初制定好工作计划,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使每次教研活动有记录有总结;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真正为全组教师服。

5.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1.发挥教研群体作用,提高教研实效,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 积极开展学校教研组活动,每周星期四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做到新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教研活动经常化。根据教研组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教研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结合本学期推广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论交流,促使每位老师上好“常态课”。

(2)教研活动专题化。针对教研组的具体问题,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实际中的薄弱环节,研讨在实际教学中的解决办法,集思广益、交流探讨,促使广大参与教师有所收获。

(3)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本着以“在借鉴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的学习方针,教师要多问、多听、多看,写好记录及反思,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

2.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协助教导处不定时深入课堂检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备课质量、作业批改的情况检查。

5.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四、各月主要活动及具体安排:

三月份:

1.配合学校教研计划进行上学期期末调研质量分析。

2.各数学科任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3.听、评五年级数学课。

4.听、评六年级数学课。

四月份:

1.听评四年级数学课。

2.听评三年级数学课。

3.配合教导处检查教案及学生作业。

4.听评二年级数学课。

五月份:

1.听评一年级数学课。

2.学生作业评比、优秀作业展览。

3.检查学生数学作业。

4.检查本学科教案。

六月份:

1.学习优秀随笔。

第4篇

一、《复变函数论》双语教学实施的步骤

数学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汉语的辅助下,用英语进行数学教学,并逐渐使学生能独立地运用英语学习、研究、思考和交流数学。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每个学习数学的人,不仅需要阅读原著,查阅外语资料,而且有很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并且“数学语言是一种通用语言”,在数学语言中,绝大多数的术语,都出于外语,数学中,大多数的符号也都是由外语字母演化来的。因此,进行双语教学,能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加强数学基本功的训练。

双语教学不只教授英语,也不只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而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方式。自2006年开始,德州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这项创新教育改革活动,推出第一批英汉双语专业课程教学。笔者所在的数学系开展了《复变函数论》双语教学改革,是整个学院进行双语教学次数最多的课程。对学生调查的结果及系组织的听课评议结果均反映良好。我们在实验中尝试了双语教学的一些方法,探讨了有关的基本问题,增进了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1.教材的选择。对于双语教学,选一本合适的教材极其重要。选用国外原版教材还是改编教材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国外教材内容涵盖较多,习题量较大,但往往与中文教材结构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其选材和习题配置也与中文教材差异很大。有些内容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其难易程度也背离中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双语教材应选择既适合中国学生又能用地道英语表达的教材。

笔者认为,有待过渡到单一英语数学教学的数学双语教学,要尽量采用名师原著。许多经典原版书,都曾辅佐过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这些经典原版书,多为大师级数学家精心撰写,不仅有数学,而且有他们的思想方法、语言风格,甚至于他们的人生哲学、治学态度都会有所体现。学生读大师们的经典原著,从中获得的东西比读那些东拼西凑而编写的教材效果要强许多倍。

在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实行双语教学和引进原版教材的政策后,一批外文教材的影印版已在国内公开发行。这些教材已在国外广泛使用过,其特点是版次高、讲解细致、习题丰富、注重应用、使用广泛。

笔者所在的学院选用了英文原版教材:美国James Ward Brown and Ruel V. Churchill编写的教材Complex Variables and Aplications(Seventh Edition)(2004年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国外优秀教材影印出版),该书在美国已经是第七次出版。同时选用该书配套中文翻译版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冠铁等人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涵盖的内容与我国现行复变函数论(如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钟玉泉,第二版),)的内容大致相同。其章节安排如下:1.复数(Complex Numbers),2.解析函数(Analytic Function),3.初等函数(Elementary Functions),4.积分(Integrals),5.级数(Series),6.留数和极点(Residues and Poles),7.留数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Residues)。

该书具有其他优秀美国教材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文字通俗易懂,注重概念和定理的直观解释。该书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应用,观点较新,内容深浅适宜,内容丰富,论证方法、侧重点与其他教材有所不同,可使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最为重要的是该书较为符合中国学生实际水平及中国教学大纲。通过对此教材的使用,笔者认为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

2.教学设计。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研究,抓好教学各个环节。

第一,做好教学计划工作。参照中文大纲及双语教学的教案,应编写英文大纲及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参考。

第二,根据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水平备课。课堂教学是中心,数学课堂双语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要注意学生用英语理解数学的能力;既要注意一般性备课,又要注意针对性备课、特殊性备课,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用英语去理解数学有困难的地方,照顾英语和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上双语复变函数论之前,应认真用英语备好每一堂课。首先吃透教学内容,然后用英语组织教学内容,并且使用尽可能地道的英语写教案。使用的英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简单易懂。

第三,课堂讲授英汉并用。在每堂课开始前,先介绍本节课要用到的词汇和短语,并告诉学生英文教材对应的中文教材中的章节和页码。根据积极慎重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刚开始,只教给学生数学术语的英文解释,慢慢地在讲授定义、定理时尽可能地用英语;用英语讲授完之后,再用汉语重述一遍,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节英汉比例,逐步加大用英语教学的比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用英语解释的基础上,再用汉语重述一遍,使学生在学习科技英语的基础上,不至于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立足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第四,设计好板书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刚开始实行双语教学时,可先用英语板书、用中文讲授,再对英文板书进行解释,让学生逐渐熟悉英语表达习惯;讲课的内容和顺序尽量和学生的教材一致,以便学生复习时能够对照参考。对教材中的难点可以根据情况适度用中文板书,以便学生掌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学生逐渐掌握了数学中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再过渡到英文板书和讲解,并辅以适当的中文解释。

实行双语教学后学时紧张的问题特别突出,因为需要花时间解释专业词汇,特别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数学公式和符号的英文读法,甚至简单的加减乘除、分式、不等式的读法都不知道,对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课件用于课堂教学的最直接效果是可以减少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将大量枯燥的概念、定理以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建立感性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便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化解难点。与原版教材相配套,我们编写了比较详细的电子教案、讲稿、教学导航、模拟试卷、配套习题等,制作了中英文教学课件,建设了个数字化、立体化、网络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第五,每堂课结束前分别用中英文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将下一节课内容涉及的主要概念的英语表达进行板书,并要求学生课后读记。

第六,课堂提问。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如用英语回顾上次课主要内容,用英语提问,用英语讨论,用英语简要总结本次课内容等等,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使用英语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使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第七,课后作业。课外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一般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原版教材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尽量规范地用词及表达方式,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第八,考试。激励学生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的评分方法,本课程对评分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改变了传统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具体做法是:平时作业占10%,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试卷使用英文,学生可选用中英文作答。而且考试答卷要求完全用英语。

第九,注重学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双语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掌握数学知识、学习英语,这两个方面密切关联。学生在一个阶段内掌握的程度是确定下一阶段教学方法的依据。在评价掌握程度时,我们注意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数学专业英语两个基本点方面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途径通过分析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进行阶段性问卷调查和组织学生参加的讨论会等,还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双语教学的意见、遇到的困难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与教师交流。

二、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学质量。英汉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语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双语教师必须兼有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础及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通过准确流利的学科英语进行讲授。这为双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师到英语母语学校进行短期培训进修,这样一来,既可以了解国外学科动态,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2.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英文参考书,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反映,改进教学方法。

3.处理好专业理论学习与英语学习的矛盾,处理好国外教材与国内教材的差异。需要把握好双语教学课堂讲授时中英文所占的比例,中文讲多了失去双语的意义,英文讲多了学生听不懂。由于教育体制不同,我国高校复变函数论教材与英美原版教材差别较大,很难找到完全适合我国开展复变函数论课堂双语教学的英文原版教材。

第5篇

关键字: 学科整合 育人价值 学科教学活动

一、学科教学活动与学校层面活动的互动衔接

学校为关注流动儿童的发展,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大型的有传统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小型的有一些主题活动,如奥运主题、常州省运会、上海的世博会、生命教育周,等等。体育、美术、科学、音乐等学科毫无疑问和这些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综合学科就以这些活动为契机,加强和各活动的融合,拓展了学科教学的价值,也延伸了活动的意义。

1.针对学生特点,在活动中提升学科价值。

在历年开展的学校艺术节活动中,美术学科就针对蓝天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带着丰富的地域色彩的特点,利用蕴藏的资源,开展了“我的家乡、我的校园、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主题绘画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聊一聊童年的记忆;看一看校园;画一画亲人和小朋友;回忆最深刻的场景。并从风景画、人物画、风俗画的各个画种及构图角度对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手法上的学科辅导,最后让学生从自己喜爱的角度切入进行创作,最终的作品呈现更为多样化。其他综合学科也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同时使学科的价值有更独特的体现。

2.关注学生需求,在融通中展现学科意义。

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学的契机,学生在活动中显现的一些教育资源教师要适时地抓住。对于综合学科学生常常只是喜欢,缺乏内涵的提升,比如在体育学科中学生只是玩,在美术学科学生只是画,等等,缺乏目的性,学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那么综合学科就在和学校活动的整合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价值的提升。如:科技节活动中,一年级主题是纸飞机比赛,学生对于制作纸飞机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课后就在盲目地乱扔,体育老师发现了这一问题就马上利用这一资源练习投掷,并联系科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如何利用原理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如何利用废旧资源制作纸飞机,同时美术学科就在飞机美化上进行了指导和评比,使这次的科技节活动变得丰富而更有教育意义。在诸多学校活动中,因为综合学科积极参与,使得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俱乐部的活动能够机动灵活地与学校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学科教学活动与年级组活动的互动衔接

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需求,因此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活动开展就主要针对学生特点而设计,综合学科老师往往都是多年级教学,如果教学和年级特色的活动结合起来就更加体现了学生立场,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展。在每学期初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交流梳理,让每个学科的教学计划与年级组活动有机整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目的性、有效性。

1.在学生习惯培养中携手,发挥学科作用。

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各个学科、各位老师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各学科的老师能统一目标,发挥学科作用,针对性地培养,产生合力。例如一年级新生刚刚入学,年级组招集各个学科老师,针对蓝天孩子的特点,讨论学生起点,明确学生需求,制定了各项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并编写了新生常规儿歌。音乐老师教唱入学常规歌,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如何上厕所、如何洗手、如何上下楼梯等常规培训。平时在年级组学生发展工作研究中,各个学科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寻求对策,并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常规的落实,携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年级主题活动中协作,体现学科优势。

每学期初年级组会制定一学期的主题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如果只有班主任承担就显得势单力薄,大大削弱了活动的效果。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组成各个学科教师参与的学生发展研究团队,共同参与计划的制订、方案的策划、活动的推进,发挥学科优势,提高了活动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例如:在200年“国庆60周年”年级组主题系列活动中,二年级学生开展“七彩祖国”地图美化活动,美术学科老师结合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相关主题单元教学,指导学生创作,使美术学科在年级的主题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学科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综合学科之间、综合和其他学科之间也有很多互动衔接,这样的融合使学科知识之间进行互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在综合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综合学科之间的融通。

综合学科之间本身就存在密切的联系,打破学科藩篱,实现学科融通,能够产生“1+1﹥2”的教学效应。例如:五年级音乐教材中有戏剧教学,美术第10册有中国戏剧人物造型教学,综合学科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共同设计了相应的主题教学。音乐课教唱京剧,学生在戏曲的吟唱中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美术课画京剧脸谱,学生在脸谱的造型中加深了对京剧艺术的理解;体育课教学武术,学生在招式的演练中体会了武术的精气神;信息技术课上网了解武术文化,学生在信息的浏览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综合学科之间进行的这种整合性的主题教学,既实现了每个学科的教学要求,又大大提升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2.综合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通。

综合学科和语数外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恰到好处地融通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有认识体育运动项目学习,体育老师就安排相应的主题教学,带领学生到器材室实际观察和接触各类体育器材,形成感性认识,既积累了体育知识,又促进了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有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美术学科就安排相应的轴对称图案绘画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学科把学科的课程教学与校内其他活动有机整合起来,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在融通和综合中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布置作业 艺术

一、小学数学教学布置作业的意义

1.布置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延伸课堂学习,鼓励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作业进行阶段复习,暴露问题,查缺补漏,促进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其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2.布置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通过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情感志趣进行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运用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机会。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主性和责任感,也培养了学生分配时间的技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布置作业尽可能的以个性特征为参照,这样学生会逐步养成细心认真,勇于探索,积极上进等优秀的学习品质。

3.布置有效的作业可以沟通家长和学校的关系。教师教学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以作业为纽带,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业情况,学生做完作业把作业交给家长看,让家长把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写在作业本上,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互动对话的渠道,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布置作业存在的问题

1.内容枯燥,形式单调。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内容枯燥:计算唱主角,考前不同题型的反复操练;完成的方式单一: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今天的作业明天交”――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个人完成。这种毫无趣味可言的课外作业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家庭的因素,更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无趣的心理。

2.整齐划一,不顾差异。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的要求硬着去完成,会的也要按部就班的完成。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3.重复乏味,高耗低效。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只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写呀、算呀,而不是在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所以,学生做作业总感觉到的是负担和乏味,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正因为作业布置的无趣、同一、乏味,直接导致了它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数学教学布置作业的艺术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为了让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于是我尝试在作业布置上推陈出新。

1.布置趣味性作业。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例如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设计了一道“帮助小鸭子找家”的问题,一群小鸭子,外出找食吃,回家迷了路,谁能做向导,给鸭找到家。学生一听都争先恐后的做向导。一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都积极动脑筋算题。一道计算练习,因其有了趣味性,而活跃了学习气氛,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2.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弊端。在布置作业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如 “游戏”作业,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形式的数学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最符合他们的天性,如乘除法计算的作业,可让学生与同伴、家长玩对口令游戏和闯关游戏等。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作业巩固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感受。一个喊口令,一个用动作来表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方向感。

3.适当布置操作性作业。学生的数学作业不应是一些简单的书面作业,还应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的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方面,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做一做:用萝卜或泥巴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颜色。这样,学生通过做、说、涂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认识和应用。

第7篇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诗教课程:设置诗歌课,继承和弘扬中国诗教优良传统,推进中国诗词进校园,强化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体诗150--200首;培养学生诗词朗诵习惯和初步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基本常识;开展儿歌、儿童诗习作教学,尝试古体诗和现代新诗习作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诗歌审美情趣,发挥诗教的育人功能,以诗性培育人性。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1】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新科教课程:开设科技活动课(含信息技术课),强化科技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丰富多样的科技、科普、劳技活动;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兴趣和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新科教,补充和拓展数学课、科学课教育。

五、课程教学方法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基本教育方式,即广义的化育方法。广义的化育方法包括四种基本方法:教、化、学、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狭义的化育方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学,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要通过教、化、学、行的基本方法来实现其教育目标,达成其教育目的。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活动形式两大类,即“两课两活动”。

课堂教学形式即两课,指通过专设课和合并课。专设课时也叫单列课时,是利用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地方和学校安排课时”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来安排校本课程课时。合并课是将校本课程合并在国家课程的课时中教学,即在国家课程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活动即根据校本课程计划和要求开展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活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两活动,一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二是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日常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朝会、班队活动、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日常活动实施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学校、少先队主题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或专题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活动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活动。课程活动应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脑网络系统、校园广播、宣传专栏进行教育活动。

新六艺校本课程应将课堂教学形式与教育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利用课程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新六艺校本课程要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密切结合,使新六艺课程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都应该积极结合新六艺校本课程来开展。

七、小学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结合。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结合方式主要是渗透与扩展,分列与合并。

渗透与扩展,即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的渗透与扩展。新六艺校本课程必须渗透国家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教学中,应渗透新六艺课程的精神,并挖掘、突出、深化与新六艺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体现校本特色。新六艺校本课程既应保持校本特色,也应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之成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机扩展。

单列与合并,即课程和课时的单列与合并。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新六艺课程特点,可以单列设置新六艺课程和课时,也可以将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合并设置。

八、课程评价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应遵循人文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五项原则。人文性原则要求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摆在课程评价首要位置。实践性原则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整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新六艺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差异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性优势发展。创新性原则要求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上述五项评价原则,也是新六艺校本课程的教育原则。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评价的性质属于考查,主要包括行为评价、作业评价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行为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言行表现、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情况。作业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练习、习作达到的程度。绩效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及相关评比、竞赛、考级活动中的表现。考查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以日常行为表现和实作技能考查为主。

九、课程计划

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见附表1。

  2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第8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71-02

教学设计是教师将教学理想转化为教学现实的前期准备,反映的是教师“怎样教”的能力智慧。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基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认知基础与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但是,我在查阅教师备课笔记以及深入课堂观课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这些方面的认识不足,因而教学设计中存在着种种症状,下面试举几例。

一、有“三维”教学目标的罗列,却忽视过程性目标的精心设计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础性学习的同时,又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虽然都列出了三维目标,但不少案例缺少对过程性目标的精心设计与清晰把握,缺少对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33例6,教学内容是“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材中创设了小猫、小狗、小猴三个小动物做五角星的情境,其中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小狗做了10个。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确定的目标是:“结合小动物做五角星的具体情境,在比较百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的大小的相对性,发展数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或‘差不多’等词语,描述实际数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中,本来教师在出示了“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小狗做了10个”的数量后,学生从情境中自己能判断出:小猫和小猴做的个数都比小狗多。如果进一步引导思考:“怎样描述小猫和小猴做的个数比小狗多的程度呢?”这时学生就会感到需要用“多得多”与“多一些”来刻画两者的区别。但偏偏教师没有这样想和这样做,而是把“多得多”与“多一些”作为知识点进行讲解:“多得多就是两个数离得远,多一些就是两个数离得近。”试想,如果问一个问题:“50比30多得多,还是多一些呢?”其实,这个问题是无法作出判断的。因为“多得多”与“多一些”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如果50、45与30比较,50比45多一些,50则比30多得多。这节课之所以未达到目标,问题就在于设计和实施教学时,缺少让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

三维目标不能作为标签贴,关键要体现对目标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的核心是过程性目标。就某一教学内容的设计而言,要看是否恰当地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抠着知识点进行教学,而不注重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或探索的过程,那么即使教学计划上写着三维目标,那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

所以,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教师要考虑三层含义:一是观念与意识方面,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避免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过程设计“两张皮”的情况;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思考通过怎样的载体、怎样的过程和怎样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三是反馈与检测方面,考虑如何加强形成性评价,并有效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提出,却忽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构建

一堂课的成败,整个教学的得失,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是否处理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因而这也是驾驭教材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遵循教材编写的结构与特点,把握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进而确定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和知识疑点。在确定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知识疑点之后,教师还需要选择和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学习形式,并从时间与过程上保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不少的教学案例设计中都写有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却很少有明确提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策略的。可以说,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不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问题,更是教师教学智慧与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比如说,“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其难点是让学生自然生成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的认识中“任意”一词的理解。我看过的这一课教案,大都能准确定位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但却很少见到突破难点的策略。那么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北京市孙贵合老师做了很好的诠释,他在学生直观感知“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的基础上,预设了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a、b、c时,那么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突破了难点。他的设计策略在于用字母代替具体数值,将具体的、特殊的实例延伸到了普遍的、一般的规律之上,促使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同时满足a+b>c、a+c>b 、b+c>a方可围成三角形。正是由于字母的巧妙引人,将问题恰当定位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将字母与数据有机结合进行推理、验证、总结、归纳,进而自然生成对“任意”一词的认识和理解,突破难点可谓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