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4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合理地管理工程预算,确保工程的造价准确性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项目投入,工程的顺利进行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在预算管理上出现较多的新问题:如在市场招标,材料价格的浮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预算偏差等。本篇针对建设工程预算在管理上常碰到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措施,建全一套完整的制约体制,使得在工程预算管理上得到完善。
【关键词】建设工程;预算管理
1 工程预算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在定义上来讲述工程预算管理实际是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在造价成本预算中出现投资失控,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问题,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
1.1 预算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到今天,我国现有的部分预算管理人员,其主要工作大多是依靠定额进行工程预、结算的编制审核。预算管理人员推行预算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不适应现代造价管理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具体表现有:一是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投资预控能力差,大量的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二是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三是缺乏经济和法律知识,处理索赔能力差,尤其是缺乏对国际工程管理中的FIDIC合同条件的理解。
1.2 造价预算组织体系不完善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设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建设单位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促使设计单位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大量的工程项目没有推行设计招标,没有去优选设计方案。不少设计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片面追求设计的工作量和经济效益,缺乏精品意识。于是有的结构设计过于保守,有的平面布置不合理,结构系数过大。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0%至75%,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至25%。
1.3 施工随意变更导致造价预算准确性
很多企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在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工程项目变更应该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把工程建设实施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实际发生额度控制在限额以内,强调精心谁备、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严格地监控。
1.4 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
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在预算管理上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工程不能按期完成,贷款利息不断增加,原本紧缺的资金在恶性循环中运行,给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损失。
1.5 现行的工程预算管理处在滞后静止状态
工程预算管理处在滞后静止状态在工程预算成本造价上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虽然各地造价管理部门也通过定期一些调整系数或补差来达到与当前的市场结合,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还不能及时提供造价管理人员所需的信息,难以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实物法预算编制。在工程预算管理上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再者在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往往是以定额为依据,从而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等造价上有偏差。
2 预算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要解决以上所提到工程预算管理问题,合理准确的去确定工程预算造价,有效控制成本预算与控制,必须从基础的工程成本造价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着手,完善工程造价预算体系。
2.1 加强工程全过程造价预算管理
在工程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是严抓成本造价全程管理控制。可以采取这样的可行解决方案。一,通过加强投资估算管理和推行限额设计,合理确定工程的静态投资,充分预测动态投资,保证建设项目资金,不留缺口。二,通过对竣工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
2.2 严抓组织工程项目预结算检查
在工程的成本预算中,要针对工程的进度具体情况对工程实行预结算,加强对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监督管理。我们要把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作为重点,并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进度组织工程预结(决)算的检查。
2.3 建全造价成本预算管理系统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是多变复杂的,动态造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投资控制的有效工具。为了实行对项目造价的动态管理,建立一套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在使用计算机的条件下,由人机组成,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搜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由定额管理系统、价格管理系统、造价估价系统和造价控制系统组成,利用该系统,既可以代替人工繁琐的各种日常业务处理工作,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成为领导者进行决策的支持系统。目前我国投资控制之所以出现超资超额局面,往往是信息工作管理方式落后,资料精度不够,不能及时、全面地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4 在宏观政策上造价有益公平竞争
工程项目从开工至竣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变化都会影响建筑市场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从而引起投资要素、利润及风险费的调整,最终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在造价信息系统上,造价部门应在工程的量价分离上进行认真研究。统一量有利于公平竞争,而价格则应由现在的指导价逐渐过渡到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上。在招标阶段,造价管理人员除了要把握住工程造价具有市场动态特征外,还应考虑招标方式、合同条件、工程环境和工程实施等多方面因素。在施工阶段,造价人员除做好工程计量计价外,还要及时做好工程变更记录,按时编制出详细的月工程预结算书,对产生的价位偏差提出分析依据,以便业主及时了解和调整投资偏差的幅度,避免出现竣工结算价与估算价之间出现过分悬殊的局面。
2.5 推行限额设计
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及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结构设计人员在选取梁、柱截面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方面,虽同样满足结构钢度和强度要求,但不同的做法会导致造价的差异。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而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促使设计单位在批准的项目投资限额内,认真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在保证安全和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达到节约工程投资。
总结
工程造价控制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改革现行的定额计价模式,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措施,建全一套完整的制约体制,使得工程预算管理更完善有效。
参考文献
[1]作者: 骆玉树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 第05期
[2]作者: 石丽盈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 第14期
关键词: B/S;创投基金;SSL;Oracle;Tomcat;Java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1-7589-03
1 概述
2009年3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实施办法(试行)》(皖政办〔2009〕19号),规定了省引导基金的性质与宗旨、资金来源、运作原则、基金管理、对省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要求与激励、省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投向、对省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监督与考核、对省、市引导基金的监督与考核等八方面内容。创投基金信息如何公开化、透明化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本文主要设计并实现安徽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省创投系统)。
2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很重要也是很关键的一步首先是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的开发模式分析、系统的数据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等[1]。从采集创投基金管理工作数据信息的角度出发,围绕现有的基金管理工作的方式,将省创投系统建设分为基金信息管理系统、基金管理工作系统两个部分。通过分析,根据创投基金管理的要求确立系统需求并开展设计工作。
2.1 系统的开发模式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2],后台服务器运行在Linux Flag操作系统下,采用Oracle数据库、Apache 的Tomcat WEB服务器。由于系统的使用范围广泛,使用者较多,为了保证故障维护处理的稳定性和可拓展性,系统采用先进的多层结构(WEB 层、业务层、持久层和数据层构成),每一层在软件结构中实现不同的功能。将一切业务逻辑集中在服务器上便于管理和升级,通过数据库连接池技术、Hibernate ORM 等策略保证了客户端连接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速度,使其响应及时准确。
2.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省创投系统业务主要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各部门围绕基金投资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审核和文件备案。项目投资管理内容如下:
1)基金投资管理流程:遴选项目―项目立项―投资决策―签署协议―投后管理―项目退出。
2)投资项目档案:项目投资建议书(含商业、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管理公司内部评审意见、投委会决议、投资协议、资金划拨证明材料等。
2.3 系统数据需求
系统主要管理的对象有基金信息、基金法人、基金公司、创投项目、管理团队等。需要存储的信息如下:
1) 基金信息:基金名称、注册资本、注册地、组织形式、成立时间、经营期限、实收资本、营业证照、组织机构代码、验资报告、税务登记证、基金法人、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2) 基金文件:基金出资协议、章程、委托管理协议、银行托管协议、会议决议等;
3) 管理团队:姓名、职务、所属组织、性别、年龄、学历、专业、从业经历、过往投资业绩等。
4) 基金投资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投资领域、投资区域、投资金额、股权结构等。
5) 基金管理公司:机构名称、注册资本、注册地、组织形式、成立时间、经营期限、组织机构代码、验资报告、税务登记证等;
根据系统的需求,所得系统的概念结构E-R模型如图1所示[3]。图中省略了各实体的属性,只标识了各实体的标识符。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到省创投系统要解决的任务是: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基金信息、管理管理公司及其团队的信息,也可以查看投资项目的详细信息;创投基金管理团队可以通过VPN(专用虚拟网)来进行点对点的访问基金信息管理系统。
3 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可以将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为基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基金管理工作系统设计,前台管理主要面向互联网大众服务,后台管理主要为基金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服务。
3.1 基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该模块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模块:
1)省引导基金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基金信息、省引导基金机构、创业风险投资行业政策法规(国家层面)、省引导基金政策文件(省级层面)、省引导基金文件资料的介绍;省引导基金各类管理制度;工作简报、管理工作通报(如对基金的考核、投资情况通报及重大事项通报等)等。
2)省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创投基金信息模块:主要介绍省引导基金已直接参股设立创投基金的基本信息、文件资料、投资项目信息等。
3)创投基金管理公司信息模块:主要是受创投基金委托管理事务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介绍管理机构、管理团队、投资项目的基本信息。
4) 投资项目管理模块:主要是指已投资的项目信息、投资情况、相关文档。
5) 创投机构调查信息管理模块: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专业从事创业风险投资业务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企业,并重点调查省引导基金直接参股基金和配套参股基金的创投机构的投资运营情况。该模块主要分为创投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调查时间段设置、年报季报设置、数据导出等功能。
6) 数据统计分析:本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创业投资基金信息,还可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帮助用户快速产出各类报告。其整合分析中常用的各类数据表单,为用户提供不同维度的统计表单,实现交叉统计、灵活统计等功能。
3.2 基金管理工作系统设计
基金管理工作系统将围绕基金项目投资各个阶段进行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模块:
1) 基金投资工作自定义流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完成管理工作数据上报审核的流程自定义功能。
2) 项目投资信息上报系统。该模块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对拟投资、以投资、备选的项目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上报等功能。
3) 数据审核管理模块。基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对拟投资项目的意见进行在线审核以及意见的填写。
4) 系统组织机构及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单位、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搜索功能。以及对其进行相关权限的设置等。
5) 系统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是对系统的基本的用户类型、角色、区域、省份、币种、行业等基本信息表的维护。
3.3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及基金信息管理系统、基金管理工作系统设计,得到安徽省创投引导基金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
4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的设计对系统开发的成败至关重要,系统开发过程中很关键的技术就是数据库的设计与编程。本系统将建立如下数据库:
1) 建立安徽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基金信息、创投机构信息、创投人才信息、政策法规、法律文件等信息库。
2) 建立安徽省创业引导基金备选项目库,帮助相关创投机构拓展项目源。
3) 建立投资项目档案信息库,记录项目投资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材料。
4) 建立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科技部门、创投机构联合遴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5) 建立安徽省创投机构调查信息库,主要是从事创业风险投资业务的创投机构和创投管理顾问企业,以及省引导基金直接参股基金和配套参股基金的创投机构的投资运营情况等各类数据信息。
基于上述五类数据库,采用标准规范的数据库接口技术,实现将各类数据库进行有效整合,打造较为完整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网络服务平台综合数据库。
5 网络设计
本网络架构设计分为基金信息管理系统、基金管理工作网络服务系统两个部分。
根据网络服务系统的应用和开发需要,两个系统对应的用户群不同,数据的安全角度也不同。基金信息管理系统的大部分信息是针对互联网大众群体,所有数据除需要用户授权外,其他的均为公开信息,信息数据不属于保密范围,这部分信息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基金管理工作网络服务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省基金机构、基金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机构等,设计法律文件、尽职调查报告、团队人员信息、投资协议等设计商业密码的数据,系统设计通过VPN(专用虚拟网)来进行端到端的安全访问。网络拓扑图如图3。
6 结束语
通过对实际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工作的调研分析与设计,采用B/S模式,利用Java技术和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一个针对互联网大众和基金管理人员的创投基金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群采用不同网络分配不同的权限,主要完成了基金管理、项目投资等服务,实时跟踪基金管理和运作过程,形成全面、专业、快速的服务模式,提高基金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惠勤,张景安.网络数据库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5.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含义;途径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ystem" is both 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it is a "expert system". This kind of two-sided make cooperated-builing departments and concre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technical personnel in combination with,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ientific, transparency,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work level, make the whole civil engineering industry work mode of revolutionary change, and finally form a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his new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approach.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eaning; way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上我国已加入 WTO,进入宽领域 、多层次、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含义
“土木工程信息化”简单地说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对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和实施。在这个涉及领域众多、架构极为庞大的虚拟管理系统中,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在全国各行业、各部门内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与技术信息的交互共享,土木工程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部门、企业可在网络上实现招投标、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审图、质量监督等工作;工程从业人员个人则可以以在线查询、在线交流等形式随时、随地、互动、能动地通过网络获取数据信息、技术支持和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够像专家一样得心应手地解决工程问题。可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系统”既是一个建设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专家系统”。这种双面性使参建各部门和具体的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信息管理的时效性、科学性、透明度,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使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工作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最终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产业。
二、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途径
1、土木工程设计信息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可以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进一步发展 。最重要的建筑材料钢和混凝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强度成倍提高,可靠性,耐久性等其他性能也有了很大改善 。合成材料的不断研制,拓宽了施工中可以使用的材料的种类,而且在性能上也较过去的传统材料更为优良,轻质 、高强的新材料的应用使得很多过去难以实现的结构成为可能。 计算机的数值分析使过去手工难以计算的而被迫简化粗略的计算可以变为较为精确的计算分析。 例如,借助于有限元计算软件,人们如今可以轻而易举地求解出以前人力难以完成的复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有限元理论与结构动力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方便且精确的做出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的计算,使得设计工作大大简化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 更多建筑施工机械的使用,使得施工自动化程度程度大幅提高。
2、土木工程施工信息化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 。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 、整体搬迁 、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 。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3、 土木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 、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 、时代性、 环境性、 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 变动性、 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 。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 项目策划优选优化、 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 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 、数字化、 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 设计 、施工、 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 、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 、成本管理、 融资管理、 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 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 。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 、结构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 ,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 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 、劳动力 、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 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 连续 、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 、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 、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 。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 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 资源耗费少 、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 、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4、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
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要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 三改一加强” 相结合,与企业的科学管理、 技术进步相结合,要借鉴全球信息产业推进的经验,学习各行各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成果,从产业 、企业和工程实际出发,研究开发一般解决方案和个别解决方案,遵照 “政府推进、 市场引导、 企业主体、 行业突破 、区域展开、稳步推进”的方针,充分发挥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的作用,特别是相关学会 、协会要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伴随着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走进新时代,充分发挥跨行业 、跨部门专家荟萃的优势,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恒威.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 制造业自动化, 2011,(06) .
[2] 陈思远. 论当代土木工程的信息化[J]. 科技信息, 2011,(19) .
[3] 冼江夏.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与应用分析[J]. 价值工程, 2011,(22) .
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繁荣。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体物流需求约为2760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物流业的产值将迅速扩大到12000亿元。物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
但不容忽视的是。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第三方物流(3PL)企业片面追求“大”而“全”式发展,没有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层面上,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体制,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造成运作效率较低,尤其是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客户对高效率、高水平物流服务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本期专题我们采访了物流咨询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从不同的侧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适用的系统建设的内容、难点、问题与解决策略等做一个较全面的诠释,以启迪思路,引导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所谓第一方物流(1PL)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2PL)是指生产企业所聘请的运输车队或仓库业主来做仓储、货运,属于功能性的服务;“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Logistics,简称3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首先提出的概念,即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企业去管理经营,而这些能为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专业企业称之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第三方物流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将运输、仓储、货运及包装等增值服务的有效集成,从而加快了原料以及零部件从供应商到制造商的流动,以及产成品从制造商到零售商的转移。
二、供应链发展的趋势
在探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之前,首先我们很有必要深入了解全球供应链策略的趋势及发展方向,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紧跟供应链发展的趋势,才能持续性地提升业务模式并得以发展。
根据沃顿商学院的Marshall L.Fisher教授的研究,供应链的策略是由产品的消费特性所决定的,基本分为功能性产品及创新性产品。功能性产品具有需求较稳定及生命周期长的特点,往往采取推动式的供应链策略,如洗衣粉等日用消费品;而创新性产品则表现需求高度不确定,预测难度大且生命周期短,往往采取拉动式的供应链策略,如时尚服装,新的电子产品等(见图1)。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倾向生产商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甚至日用消费品也出现这种倾向,导致越来越多的功能性产品向创新性产品发展,从而使供应链模式逐渐由推动式向拉动式转换,这已成为各行业的供应链策略的主题。
由于创新性产品的生命周期短,需求不确定性强,导致需求预测的误差率大(40%~100%),缺货率高(10%~40%),为有效地提升上述指标,降低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价值链中不同利益方对信息的可视化要求日益增加。只有将供应链中的需求信息共享,实行灵活迅捷的物流配送服务,才能有效地解决库存成本与客户服务水平的关系。
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教授Hou Li揭示了牛鞭效应的原理,即由于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批发商、生产商及原材料供应商各自的需求预测自供应链下游至上游会不断的增加,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大量剩余,造成过多的库存超过实际的需求。为解决牛鞭效应,必须在供应链中实行销售及需求预测的信息共享。“信息可以代替库存”为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求不同利益方进行供应链的协作,而信息技术的对接成为协作的前提,如图2所示。
鉴于此,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第四方物流(4PL)的概念:即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不同利益方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将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协作,从而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实现库存及需求信息的共享,降低牛鞭效应。同时,埃森哲提出了协同计划、预测及补货运作系统(CPFR,Continuous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Replenishment),将分销商或零售商的销售信息与生产企业共享,实现计划、预测与补货同步,从而实现战略联盟。
供应链各方之间的协作对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或运输管理系统由于仅限于物流企业内部的运作管理,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而第三方物流的跨国企业纷纷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增强方案解决能力,从而稳固同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物流企业多由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变而来;由于市场的竞争以及生产商和零售商在中国的迅速成长,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有了显著改善,出现了外资与内企的竞争格局。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的统计结果表明,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9.6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主要依靠工业品物流总额与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快速增长所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比2005年再下降0.2个百分点。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的情况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逐渐降低,表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以下特点:
(1)物流外包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发展。根据2006年全国物流统计调查资料,2005年物流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29.2%,制造业物流外包特别是销售物流外包明显加大,增长速度在5%~10%左右,运输与仓储外包的增长速度在10%~15%左右。
(2)物流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第三方物流市场逐步细分。产业细分。形成专业化物流市场、专门化物流公司,如超市物流、家电物流、服装物流、汽车物流、钢铁物流、烟草物流、医药品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图书物流等等。
(3)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物流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2006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169亿元,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物流业基础条件继续得到改善,车船运力加快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1)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据统计,中国市场拥有近51万家物流企业,没有一家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物流企业规模偏小,难以有效整合庞大的社会资源,因而整个社会的物流
运作效率及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单一。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高绩效的增值服务,导致物流服务的持续性受到挑战。据粗略估计,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85%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而像货物拆拼箱、重新包装、测试和修理等增值服务,以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
(3)物流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大部分的运输业务来自于整合社会运输资源,而资源主要由小型的运输企业提供,导致较高的物流损耗率及较低的运输准时率。
(4)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高度的可配置性及灵活性。很多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运作的认知仍来自以往的从业经验,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局限性。由于物流专业化分工的提高,跨行业物流的运作模式难以模仿或照搬,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尚不能满足物流专业化的分工要求。
另外,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观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财政分灶吃饭,管理条块分割,市场相互封锁、自成体系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还在严重制约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物流效率整体水平。由于社会通货膨胀及油价的上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继续上升,经营利润受到严峻挑战,竞争环境不容乐观。
四、外资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国际跨国企业为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基地正不断地向中国集中,跨国零售商正不断扩大中国的市场份额,由于供应链运作的模式随着消费行为及特性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传统的仓储运输业务的整合已不能实现持续性的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外资的物流企业利用技术、资金和全球网络的优势正不断地扩大国内物流市场份额,这无疑为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外资的第三方物流具备成熟的信息技术及丰富的供应链运作管理经验,具有庞大的全球范围的物流配送网络和较为稳定的外资客户群,在物流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据统计,中国市场拥有近51万家物流企业,其中外资企业仅占0.13%,即680家,但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却高达8%。
为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借助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加快了对中国本地物流企业的收购步伐。
外资物流借助于本土企业的资源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及管理体系,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中国的物流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且,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国外的私募基金及投资银行也对中国的民营物流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正积极地与本地企业接触,以寻找投资的良机。
五、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系统技术应用
“信息推动价值链”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题,因而需要实行产品供给、生产及销售的实时可行的信息驱动。这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突破传统的以流程控制为导向的仓储及运输管理系统,根据企业客户的需要逐渐地增加动态的物流需求预测、柔性的业务流程,以实现高度的可配置性和在协调供应链中不同利益方的计划与业务流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同客户的共同成长,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具备高端的物流技术,包括:
1 仓储管理方案的集成
仓储管理方案将突破传统的简单的资源配置和流程定义,而需要将设施、人员、设备、流程及仓储管理系统(WMS)进行的一体化的集成。国内的大型生产商为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对物流的运作特性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并提供专业的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物流设备方案、人员配置及运作流程方案,而这些方案集成的工作正由第三方物流承担,这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初步的建筑设施规范及建设成本的知识。以及物流特性的专业化分析能力,根据物流专业化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流程定义及仓储系统的定义等,并能够对WMS的实施提出个性化的需求。
2 物流网络优化技术
在物流市场恶性竞争的时代,生产或零售企业靠降低物流费率已不能实现持续性的物流成本的降低,在美国及欧洲,跨国企业已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网络优化的能力,因为只有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客户的运作流程及物流特性,并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方案。
大规模的网络优化涉及线性及非线性的规划技术,属运筹学(Operation Resea rch)领域,以网络物流成本的最低化为目标,以运输时间及销售地的销量为限制条件,并根据客户网络的特性在运算模型中提供备选配送中心,以及城市间的里程及费率距阵,进行优化运算,而得出配送中心位置及配送区域的结果。常用的工具软件有AMP、CPLEX、Matlab等,国外的软件如SSA GLOBAL还提供可视化的界面以模拟运算结果,使结果更为直观,容易使客户理解。
在物流网络优化技术中,为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还需要对库存的存货成本进行计算,从而实现仓储、运输及库存成本的总成本优化方案。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赘述,以后如有机会。会在另外的文章中阐述。
3 运输实时跟踪技术
GPS跟踪系统是耳熟能详的技术,目前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将定位设备安装在汽车上,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定位跟踪,并利用通信平台将信息反馈至跟踪系统中,物流企业可以在终端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配备沟通手柄,可以及时通过信息或电话与在途司机进行沟通,以实时了解运输事件。
此外,利用GSM技术平台,对司机的手机进行跟踪定位也是实现低成本跟踪的技术。随着汽车的移动,司机的手机在移动机站覆盖的区域可以及时得到定位跟踪并反馈到系统,实现模糊跟踪。
在线的跟踪系统通常可以提供行驶速度、里程及位置的信息,以供运输管理人员的管理参考。
尽管跟踪技术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如何实现跟踪系统与运输管理系统(TMS)的无缝化衔接,仍是需要解决的课题。在大规模的物流运输体系中,运输状态需要在TMS中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并产生个性的分析报告,因而如何将实时的运输跟踪状态同运输绩效相结合,减少人工系统录入及分析的工作,是进一步发展系统智能化的方向。
4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在高科技及汽车物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带动WMS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不少国内的WMS软件供应商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在实际运用中日益成熟。
目前利用射频扫描枪对条形码进行读取的应用较为普遍,而二维条形码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操作效率。如著名的硬盘生产商希捷在VMI仓库中,对所有入库的零备件进行二维条形码的读写,一次’性将供应商代码、产品代码及数量录入系统,使收货及发货的系统读写环节的效率提高了30%。
RFID由于成本的降低,其应用得到了不断发展。在汽车行业,由于汽车生产商具有庞大的供应商送
货及整车配送网络,且汽车是典型的创新性产品,为增强企业的供应链,RFID的应用为实现“协作持续性计划、预测及补货体系(CPFR)”提供了技术支持。其应用主要包括:
整车生产中的车体跟踪识别:取代条形码的读写,以缓解主数据库的被访问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流程跟踪的准确性;
零部件与资产的跟踪管理:采用硬链接(标签贴在零件本身)或软链接(标签贴在零件的包装、集装箱或运送架)以做好跟踪管理;
整车物流管理:不仅解决整车生产及库存、销售的管理,而且解决了在汽车售后服务、产品跟踪、质量追溯等方面的问题;
在信息代替库存并推动价值链的认识下,RFID技术正在突破企业的限制,而逐渐实现在供应链全过程上的应用。比如,丰田汽车正在计划建立RFID的车辆自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供应链全过程的系统,实现装配、零部件与整车以及零售环节的跟踪,使RFID被永久保留在汽车,同时实现了防伪功能。
5 自动存储及拣取系统
在人工成本高的物流环境中,自动存储及拣取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如自动拣取系统、ASTRS系统、移动抽屉式储存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的烟草或医药行业中得到应用。其应用来自于产品种类繁多且货物价值高的支持。因篇幅原因,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六、第三方物流的系统建设
针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严峻的竞争环境,如何实现一流的卓越运营(OperationExcellence)管理,实现系统化建设是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的说来,物流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由五大因素组成,包括员工、业务增长、成本控制、运作流程绩效及信息技术(图3)。
随着物流业务的增长及运作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三方物流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在快速扩张中强化管理,进行有效的系统化建设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由于疆域辽阔,长距离的运输可视化程度低,在运作标准化程度低的环境中,难以实现有效的全过程的物流控制。
我们不妨以世界500强的某美国物流企业在全球物流运作中的管理为例,相信对国内立志于做大做强的物流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平衡计分卡的管理。在全球有统一的平衡计分卡,将公司管理的主要方面的考核纳入此平衡计分卡,每年度针对平衡计分卡的要素制定月度目标;在实施中,每周由各区域的工业工程部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并逐级汇报至亚太、欧洲及北美的总裁,并由工业工程部牵头提出下一周的整改计划并逐级上报。平衡计分卡是该企业实施全球统一的服务标准及业务考核标准的重要工具,因而各级管理层对此高度重视。
(2)人员及资产投资的审批制度。企业内部有着极其严格的审批流程。对人员及资产的投资管理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按行政管理区域,在不同的级别设置“资金申请审批”委员会(由运营总经理、财务经理及工业工程经理组成),并制定全球统一的投资分析及实行标准,其内容涉及仓库租赁及建设、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办公设备等。标准非常详细。比如,如果租赁仓库或办公设施,不同级别员工的办公面积有着详细的规定,只有按照标准推算出来的面积才可被审批。如果超过审批的预算,需要重新审批。
每年的预算审批包括员工及资产的明细,中国区“资金申请审批”的委员会只能审批预算内的项目明细;如果出现预算外的明细,如预算外管理员工的招聘或仓储设施的购置,则需提交到亚太区甚至美国总部审批。
(3)物流标准化的管理。全球业务的发展需要运作质量持续性的稳定及提高,高度的标准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该企业的工业工程(IndustryEngineering)部门是实行这一目标的核心部门,在全球有3300多名员工从事工业工程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运作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及实施,卓越化运营的绩效指标的制订及管理,全球货运路线及时间表的管理,物流设施的管理,运输工具的管理,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及质量的管理等。以标准化为基础,投资成本的有效性分析有了依据,对重大的投资决策,工业工程部门同其他相应的业务部门合作,进行分析论证,向审批委员会递交分析报告,以获得审批。此外,由于全球流程的标准化,货物在全球网络中的流动状态及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可视化,有效提高了沟通及意外事件的反应能力。同时,在运作系统及日常跨区域的沟通中,事件代码突破了各国间的语言障碍,在提高物流效率及全过程流程控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国信集团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在江苏省信托投资公司和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集团成立以来,打造了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平台、以信托为主的金融服务业平台和以房地产开发、酒店业为主的不动产平台,并不断拓展投资领域、完善业务功能,先后介入天然气管网建设、新能源开发、软件产业园区建设等实业投资领域。2006年年底,国信集团与江苏省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合并重组,在证券、银行、酒店旅游、房地产和社会文化事业等领域注入了新的资源。截止2007年年底,集团总资产为630.1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33.23亿元人民币,拥有全资、控股企业40余家。
江苏国信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王家宝介绍,国信集团涉及的行业众多,过去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与集团的投资规模不相适应,特别是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解决方案,再加上下属公司的财务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还处于手工做账状态,虽然经过近两年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旧面临集团信息系统子模块之间整合与完善的困难。特别是如何将各个子系统的应用整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准,是国信集团财务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从而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掌控; 如何保证整个集团财务数据的及时、准确和有效; 如何有效地降低集团财务潜在风险; 如何快速地对集团财务进行分析和报告,为集团决策层提供有效和适时的财务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王家宝介绍说。
为了适时监督集团所属企业的现金流向,提高预算管理执行的准确性以及报表的上报效率,及时为集团决策层提供各种财务数据指标,国信集团于2007年8月组建了资金结算中心。该中心与集团财务部合署办公,主要负责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依据预算统筹调度资金,办理集团及成员企业存、贷款,内部资金调剂和结算业务,承担集团对外融资工作,履行风险管理、控制和监督等职责。
2007年10月31日,资金结算中心正式利用用友NC资金管理系统和中国银行的银企直联平台,初步在5家下属企业实施了资金集中管理试点。2008年年初,集团二级全资、控股32户企业纳入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
江苏省国信集团实施NC后,实现了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为执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平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提高; 还实现了集团资金集中收付与现金资产的适时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据了解,截止2008年7月31日,国信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量达到302.61亿元人民币,结算业务2052笔,吸收集团成员企业资金145.7亿元,日均调剂资金11.9亿元,银行随借随还贷款18亿元,成员企业取得资金收益2250.06万元,节省贷款利息4142.96万元。
集团财务部是集团资金预算的管理部门,而资金结算中心是资金预算的具体执行部门,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处于“业务快速发展成长期”的国信集团,需要对成员企业的闲置资金在集团内进行调剂; 另一方面,集团本部又是一个投资中心,成员企业需要集团的资金扶持。 通过NC系统进行财务集中管理,在集团本部建设融资、投资和平衡资金的平台,对于集团和下属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王家宝说: “‘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使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不垫款’、‘恪守信用,履约付款’是资金结算中心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的三大原则。由于这三大原则,资金结算中心与成员企业的资金往来、存款与贷款泾渭分明。”
【论文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随着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及我国西医改方案的颁布和实施,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显露,如何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从更新理财观念,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实施全面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时代.借助于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科技和管理的共同发展,才能使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新医改方案的确立,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日渐显露,如何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1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医院财务管理观念陈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模式僵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是公立医院.以体现社会福利为主投人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医院管理者的经营意识较差,市场意识不强,有些医院基于自身的种种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管理的理念。其次.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企业专门设置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岗位,由高素质的经济人才全面负责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医院由医学专家即院领导兼职财务管理医院领导大部分是医疗部门的学科带头人或医学专家,在专业技术方面他们是强者,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他们的了解就近乎零,如对财政补偿机制、税收调控、融资等并不熟悉。让这些医学专家来负责医院经济管理,其弊端非常突出,难以形成内部制约和牵制,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最后.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实行差额预算管理。资产单纯国有化。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求。长此下去,医院宏观控制能力就会失调.不利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1.2医院资金管理不科学
首先,融资渠道单一,缺乏风险意识。目前,医院作为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位,尚未建立独立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融资渠道单一,且融资成本高、风险大。有的医院在融资过程中.不能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对资金结构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其次,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投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存在盲目性,医院采购部门未曾分析设备的服务需求和医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以及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而盲目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造成医院资金的浪费。有的医院在基建、设备投资等大型投资活动中.缺乏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风险与报酬的衡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1.3医院财务控制薄弱
医院的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有的医院在资金使用上缺乏计划性,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存货控制薄弱。有的医院存货不能准确计量,造成月末占用资金与其营业额不成比例。三是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由于多年来医院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每年除正常的国家财政补助经费外.还可以从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些资金,造成医院经营无压力,浪费严重。
1.4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低
部分医院的领导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才,但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这就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
2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2.1更新理财观念。转变财务工作重心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加强财务管理是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直接关系到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问题。加强和更新理财观念是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石。所以要将理财融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使全体职工自觉主动参与到医院成本控制等理财活动中来。医院财务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使财务工作从原来独立、封闭状态发展到完全融人医院管理整体之中。医院要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医院应进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预算控制和全面业绩评价。一是各科室根据需要.编制本科室本年度支出计划.制成表格上报医院财务部门;二是由医院财务部门汇总上报领导.根据现金的流人量来安排现金的流出量,压缩一些不合理开支;三是,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年度经费预算。通过预算管理,实现年度收支综合平衡,较好地保障和促进医院各项任务的完成。
2.2加强经济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医院应高效率地运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高效、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
2.2.1在筹资管理方面。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竞争更加激烈,医院对资金的需求很大。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药品的差价收人。三是医疗服务收入。随着国家财政状况和医院分配关系的变化,医院资金的三个来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也随着药品价格的改革大幅度降价而萎缩;政府出于对医院的定性.医疗服务收入被控制在成本以内。以上三个方面情况使医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合理筹措医院建设发展资金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卫生改革与医院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下医院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筹资渠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去筹措资金,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
2.2.2在投资管理方面。市场经济下,医院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财务人员要履行监督、检查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参与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财务人员通过综合的运算方法,对项目投资科学地加以分析评判,为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提供经济分析结果,参与经济决策做好参谋,向决策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医院投资的内容主要有购置医疗设备、基本建设以及并购其他医院等。现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门提出。对医院购置和更新设备特别是大中型设备前.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对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
2.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充分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对资金流量的严格控制。在执行财务预算中,实行“一支笔、两条线”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医院资金。“一支笔”是指医院的资金在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只能有一位院领导负责统筹安排。“两条线”是指医院要严格控制收支两条线.实行财务统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即医院各部门、各渠道的资金收人全部纳入财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不允许任何部门保留“小金库”自收自支。
2.4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实行医疗成本核算。要搞好医疗成本核算类型,借鉴企业、商业成本核算经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及其方法。打破了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形成的一整套旧的管理体制,由管理型变为经营型,强化财务平衡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也必须和企业一样,把管理作为主要一项来抓,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适应科室核算向成本核算的深化。适应商品经济的管理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内部管理、减员增效、降低成本、健全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才能在未来竞争中领先。
2.5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 年7 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煤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炼制;成品油储存、运输、批发和零售;等等。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际勘探公司) 成立于2001 年1 月,总部设在北京,代表中国石化集团统一对外进行上游油气合作,是中国石化集团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与经营作业一体化的战略经营单位,是中国石化集团从事上游海外投资经营的唯一化专业公司。
问题
APLNG 项目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国勘澳大利亚公司)从煤层气(CSG)到液化气(LNG)开发生产的合资项目,作业区域位于离昆士兰东部,当地长期干旱和缺乏可靠水源,生态环境恶化,使农业和畜牧业萎靡,产量和效益下降,当地农场主欠收,导致了过去20 至30 年中的社会经济出现负增长。
对APLNG 项目而言,CSG 开发生产在澳大利亚属新兴行业,煤层气提取方式及生产过程并未被广泛认识和理解,因担心其对环境及社会造成的影响或者从长远看可能带来重大风险,并非所有农场主都愿意开放其私有土地让CSG 公司进入并进行相关作业生产。
与此同时,自2011 年APLNG 项目作业开始以来,煤层气(CSG)产水量随着煤层气的产量增加而逐年递增――CSG 产水管理问题将贯穿于整个作业,为此,APLNG 项目不得不持续付出由此产生的运输、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
因此,如何在有效控制CSG 产水处理成本费用的同时,经济、高效、环保地利用CSG 产水,与社区建立持续、良好的沟通机制,造福社区农业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成为了APLNG 项目一项巨大挑战。
解决方案
中石化国勘澳大利亚公司认为,APLNG 水处理是项目开发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Fairymeadow Road 灌溉管线工程,APLNG 项目将处理水输送给当地农场及社区的措施一方面能满足项目处理产水的需求,另一方面将处理水供给当地农村,造福当地社区。
通过技术创新,将煤气层产水转换为澳大利亚标准处理水APLNG 水处理方案是将CSG 自然产水输送至水处理厂进行先期沉淀,并通过膜过滤、离子交换及反渗透过滤等技术对产水进行处理,并有效将90%以上自然产水处理成高于澳大利亚用水标准的处理水,后将处理水通过灌溉管线输送至当地社区及农场,或排放到当地河流及地下储水层。
设计农业灌溉管线工程Fairymeadow Road灌溉管线工程作为APLNG 水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建设沿Fairymeadow Road 设长达22 公里的灌溉水管;一个18.73 亿升容量的灌溉蓄水坝作为处理水缓冲存储;设泵站;灌溉用水(即APLNG 项目CSG 处理水)通过沿路灌溉水管流入参与该工程的农场内进行灌溉;在每个农场灌溉入口设输水闸门计算灌溉流量;设水处理设备及加压泵站。
至此,APLNG 项目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将符合澳大利亚标准的处理水出售给农场主用于农业灌溉以及牲畜饮用。APLNG 可持续发展方案是一项综合管理系统,JV 合作公司(Origin,康菲和中国石化)管理团队每年组织会议制定1-5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回顾目前各项目进度及目标实现情况,如Fairymeadow Road 灌溉管线工程等,以确保项目长期、可持续成功发展。
成效
社会效益
该工程已自2014 年4 月正式启用,超过70% 以上APLNG 项目CSG处理水被供应给当地农场主及社区。截至目前有7 个当地农场主参与,共计13 个农场,占地约4 千公顷,并预计参与人数逐步增加。这种低成本的灌溉用水,对当地农场农产品种植及畜牧产品生产效益提高提供重要支撑。 “一直以来,我们承受着因干旱对种植和畜牧带来的巨大风险,只有充足可靠的水源,才能改善这种局面并大幅提高生产力。Fairymeadow Road 灌溉管线工程为我们带来了充足的水源,作物产量有了保障。灌溉管线工程不仅造福我们家庭,更使得我们当地像我一样的农场主从中受益。”农场主Ashley Geldard 代表着上百年来饱受干旱困扰的Geldard 家族,他对此深有感触。
这个工程也缓解了对于当地社区解决干旱及长期无法获得稳定供水而导致农场衰落的问题,吸引外地投资者对当地农业投资,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并有效吸引当地年轻劳动力留在当地工作。Fairymeadow Road 工程使CSG 产水成为当地极具价值的水资源,当地农场也因此获得优质可靠的灌溉用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土流失及水矿化问题。
经济效益
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中石化国勘澳大利亚公司与当地政府、社区以及农场展开了积极有效的沟通,提高了社会对CSG 产业以及其与环境关系理解, 提升APLNG 项目声望,强化了与社区和政府关系。自工程开展以来,APLNG项目煤层气产量逐年增加,预计2016 年产量约为491.71PJ。目前工程处理水供应量超过26 亿升/ 年,这种低成本高效率处理多余CSG 产水,稳定了APLNG 作业,提高了CSG 储层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信息技术; 影响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给财务管理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企业管理面临的需求、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法都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激生了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范围、方法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化的平台,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技术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途径,扩展了财务管理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四个层次,即:财务管理基础理论、财务管理方法学、财务管理实务和财务管理工具。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影响
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筹资管理阶段、资金管理阶段、投资管理阶段和多元管理阶段。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财务管理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传统的会计理论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公认的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体系,对一些问题的认知还存在较大争论。一般认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假设、财务目标、财务本质、财务对象和财务职能等。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石,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一般认为,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阐述,主要有四种: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信息化环境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必然选择。这是因为:企业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信息技术环境下,各方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企业作为密切联系的价值链上的一个节点,单纯追求个体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不能提升整个价值链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获利。只有确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才可能实现企业相关利益者整体利益的共赢。
(二)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其他的资产都是现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因此,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可以说是现金及其流转。
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象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扩展了财务管理对象的范畴,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现金概念的扩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网上银行、特别是电子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现金的概念。此外网络无形资产、虚拟资产的出现,也扩展了现金的转化形式。第二,现金流转高速运行。网络环境下,现金及相关的资产流转速度加快,面临的风险加剧,必须有合理的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现金资产的安全和合理配置。
(三)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影响
信息技术强化了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财务决策职能和财务控制职能。其中,财务决策是指根据企业的环境和应达到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和确定实现财务目标的最优方案。财务决策包含三个基本的方面: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决策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决策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企业战术层面、战略层面的各项决策活动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由感性决策向科学化决策的转变;财务控制是指在决策执行过程中,通过比较、判断和分析,监督执行过程,并及时作出修正的过程。控制职能将在信息化环境下得到进一步强化。表现在控制范围扩展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控制手段借助于信息化平台进行;控制实现从事后向事前、事中的转移。
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衍生出财务管理的派生职能。主要包括财务协调职能和财务沟通职能。信息化环境下,任何一个决策过程都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单纯的财务决策或生产决策都无法满足企业整体决策的要求。例如: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同时考虑财务计划的配合。也就是说,随着部门间横向联系的加剧,必须有适当的手段实现部门间、各业务流程间相互协调和沟通的能力,财务管理将更多地承担起这方面的职能。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学的影响
(一)偶然性决策向财务管理系统化的转变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具有综合特性的横向学科之一。系统及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论及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并于8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目前流行的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都是系统论和进一步发展。系统论是研究客观现实系统共同的特征、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组成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普遍联系。系统是系统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一种支持和辅助决策的系统,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使用的各种业务手段。目前主要有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分析方法、财务控制方法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分析和设计,往往侧重于某一指标的获得或独立的决策模型应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面向独立的财务管理过程,缺乏系统性。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临时性的、偶然性的决策问题;信息化环境下,要求按照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对待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即: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不能仅考虑单项决策最优,而应该更多地考虑系统最优;财务控制不仅考虑对某个业务处理环节的控制,而且要按照系统控制的要求,从系统整体目标出发,自顶向下,层层分解,考虑控制的影响深度和宽度。
(二)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转变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虽然使用定量分析,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计算工具的落后,无法满足复杂的数学计算或统计分析,同时缺乏工具软件的支持,使得计算过程难以掌握;二是缺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定量分析所需的基础数据缺乏必要的来源;或者是选择的样本过小,致使得出的结论产生误差。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建立,特别是相关业务处理信息系统的成熟,为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同时,利用工具软件可以轻松地完成各项统计、计算工作,定量分析不再是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任务。
(三)简单决策模型向复杂决策模型的转变
传统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方法受手工计算的限制,只能采用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多、更先进的方法被引入到财务管理活动中来。如:运筹学方法、多元统计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甚至包括图论、人工智能的一些方法也被广泛使用。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财务管理实务指的是在应用财务管理理论,实现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的全过程。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体现在对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财务管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财务管理手段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一)对传统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作为企业个体而言,其主要的理财活动体现在三个方面: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活动。相应的,也形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环境下,他们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连接多个企业的价值链。在完成筹资、投资和收益决策时,企业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决策单元,而是价值链上整体决策的一个环节。因此,相关决策将更多地面向价值链整体最优。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管理内容产生。如: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价值链企业物流管理等。第三,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与相关利益者银行、税务部门、金融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财务管理的范围也从企业扩展到相关的利益群体。诸如税收管理、银行结算管理等也成为财务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二)对财务决策过程的影响
财务决策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信息化环境下,对上述四个过程均带来根本性变革。
第一,情报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搜集决策所需的数据,而是经历“风险评估――约束条件评估――数据获取”三个阶段。风险评估首先对决策目标及实现决策目标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约束条件评估则确定实现该决策目标所受到的各种外部环境的制约,明确在为了实现该目标,可以使用的资源有哪些?数据获取则避免了手工数据的整理过程,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可以大量获取所需的数据,并依靠数据仓库技术,直接获取有价值的支持决策的数据。
第二,传统的设计过程是指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方案。而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过程实际上转变为依靠工具软件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决策模型的过程。
第三,抉择活动是指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按照一定标准选择最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这一过程在计算机环境下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方案的执行情况,从而实现最优化决策,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高。
第四,审查阶段对决策进行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并修正决策。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过程的执行提前到决策执行环节。也就是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同时完成对执行情况的跟踪、记录和反馈。
(三)实时控制成为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
传统的财务过程,要经历“记录――汇总――分析――评价――反馈――修正”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科层制组织中,控制过程远远滞后于业务过程,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控制程序实现了与业务处理程序的集成,实时控制成为财务控制的主流手段。
四、对企业财务管理工具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处在较低水平。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财务管理手段,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实际上促进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
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高了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利用计算机可以帮助用户完成较为复杂的计算过程,处理海量数据。大量工具软件的出现,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完成数据计算、统计、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任务。
(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
数据仓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决策模式。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决策主题、有多数据源集成、拥有当前及历史终结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财务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的准确度。
(三)网络环境支持
网络技术不仅扩展了财务管理的内容,而且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传统方式在无法实现的集中控制、实时控制都可以依托网络实现。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应用,为财务决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相对于会计而言,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信息化环境的日趋成熟,企业财务管理也必将接受信息技术的冲击,建立系统化的、面向企业决策的、具有控制职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未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赵纳晖,陈翔.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
[2] 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7).
[关键词]跨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预算;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57-02
1 跨国企业概述
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给跨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下的定义为:至少在两个以上国家拥有生产设施的企业。一般来说,跨国企业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别国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超越国别界限的生产和销售体系的国际性经济实体。在我国外汇管理体系中,跨国公司定义较为严谨:指同时在境内外拥有关联公司、且由一家在中国境内的关联公司行使其全球或区域(含中国)投资管理职能的企业集团,包括中资控股企业集团也就是中资跨国公司和外资控股企业集团也就是外资跨国公司。
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相对较好、金融政策比较稳定、外汇储备量充足,特别是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较旺盛的内需,为以国外市场和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对优势已经进一步增强并体现出来。但是其发展情况仍然不乐观。
我国跨国企业已经起步,但跨国进程有待加快,管理有待加强。经济一体化,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故步自封,只能逐渐被淘汰。
2 跨国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利润最大化决定了跨国公司要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配置资源,实行全方位优化运作以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因此,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跨国公司整体资金运营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益,给企业运营和战略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其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跨国企业财务监管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跨国公司资金预算监管滞后。我国不少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过度分权,造成核心企业驭乏不力的现象,集中面临的问题是:集团监管力度和实效性不足;资金管理不集中;预算管理很困难;非常重要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结果是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如果跨国公司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无法对下属成员的资金进行事前控制、事中监控,使监督管理滞后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阻滞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化组合,使得维系集团的重要纽带——资金纽带松弛,导致了企业集团内部缺乏凝聚力,削弱了集团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二是资金管理权限不明,导致资金使用缺乏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运营的首要目标,而在跨国公司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情况。如果跨国公司总部集权过多,就容易出现子公司“既不求效益,也不担责任”的消极经营现象,这样就影响了子公司的积极性;而当下属公司分权过大时,就容易出现总公司资金调度失灵、监管失控,甚至滋生、贪污挪用等现象。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使外汇资金的杠杆作用大大失效。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跨国公司存在总公司到子公司,子公司又到下一级子公司的多级控制关系。子公司内部又存在公司总部到下属分公司又到具体经营单位的分层控制关系。尤其是国内一些通过兼并重组而成的大中型跨国企业集团,他们层级架构复杂,子孙公司多,银行账户众多,容易导致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资金管理失控。这些控制关系在资金管理上都存在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即跨国公司总部想集权,而下属公司却想分权。只有明确资金管理权限,将企业资金流透明化,让集团公司的管理者对资金的流入流出、银行存贷、收益及债务一目了然并对其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控。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效率最大化。
22 跨国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不够完善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企业信息化是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关键。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交易效率、管理精度、决策速度和资金流转效率。从信息及时性和管理一致性方面考虑,跨国公司资金管理的任务对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出了很高的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系统之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因而要实现目标,集团就必须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的流动渠道做到非常地了解。实现跨国公司总部与下属各个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对称和信息共享。另外,跨国公司和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的及时性,也是影响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要依赖公司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高效性。
如欧美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的ERP系统与银行的清算系统通过增值网连接,进行业务数据交换。企业的收付款业务可获得标准化、可视化、直通式处理。国内企业与银行在该领域与国际同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跨国公司没有构建成熟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加上管理幅度宽、地域分布广、网络通讯不便等客观因素,造成了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因此跨国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
3 对策建议
结合我国跨国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我国跨国企业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统筹调配能力,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明确资金管理权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跨国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包括编制资金计划,对集团及涉外子公司在经营、筹资和投资活动中的资金运作进行实时控制从而达到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从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明确公司的资金管理权限。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影响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集团公司财务控制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公司制度,包括公司的产权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法人财产权在公司内部的配置结构,尤其是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结构,控制主体通过委托链在公司集团境内外不同子公司组织结构上,分层实施财务控制权以保证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顺畅。
其次,资金动态管理的解决方案。设计资金动态管理的解决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资金动态管理的基本层次。主要包括:战略决策层、日常经营层和短期预测层。②确立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整个集团公司日常资金结算,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挖掘资金使用潜力防止资金流失和体外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建立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由于跨国集团跨地域较大、各子公司间往往距离遥远,这从客观上要求集团公司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集团资金的集中控制,即建立基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集中式资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集团财务管理平台来对成员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以便可以充分利用成员企业闲置资金,调节成员企业资金余缺,减少集团对外融资,降低集团财务费用,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一方面,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综合提高集团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在战略上对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监控,充分整合集团各类资源。另一方面,利用ERP等管理系统对经营过程的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集成与优化,提高集团公司对资金流的监督和控制水平,实现集团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及时反馈,降低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鉴于以上的情况,建立和健全一套现代跨国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任务迫切。笔者认为应该从资金利用效率、信息及时性和管理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将跨国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上来,做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管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海外资金甚至集团整体资金的有效管理问题。
那么如何来实现公司总部和下属各级子公司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对称呢,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引入一个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财务信息的横向和纵向的顺畅传递。可以借助财务管理公司的帮助,引入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平台软件,将集团内部各成员的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统一联网。这样一个财务管理平台首先应该适时反映成员企业的银行账户情况,通过统一查询界面,实时查询所有集团成员企业在银行系统的网上银行账户余额、发生明细等资金信息。同时集团财务管理部门还能够通过这个财务信息平台综合查询集团下所有成员企业的资金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斌.以信息化助力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J].当代经济,2009(16).
[2]曾维君.完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与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11).
[3]龙云安.跨国公司资金管理策略与我国的对策[J].特区经济,2011(4).
做如风电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是前提风电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共投产风电装机51.5万千瓦,截至2014年底,全省风电投产装机60.79万千瓦,主要为钟祥华山观(大唐集团)、随州二妹山(华润集团)、大悟五岳山一、二期(中广核)、恩施利川(三峡新能源)、恩施利川齐岳山一、二期(省能源)等14个风电项目。全省已获得核准批复的在建和拟建风电场项目总装机约93.13万千瓦,已取得路条待核准规模159万千瓦,拟开展前期工作风电规模约124万千瓦。根据湖北省“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2015年省内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规模的42%。在项目开发上处于落后地位的企业,应不断提高项目开发管理水平。
做好前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分析外部建设条件。风电项目的外部建设条件直接制约项目的实施。项目前期要具体落实:征林征地、交通运输、电网接入系统、外送线路走廊、环保、地质、水文、军事设施等外部条件,并取得相关的协议或书面承诺。
深入项目可行性的研究。要进一步论证风电场建设的可行性,复核可研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是否符合企业投资管理规定。在山区等地形复杂且低于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原则上应安装2基(含)以上测风塔进行测量。为减少推算误差,测风仪器的最高安装高度要达到风机轮毂高度。对于覆冰区域的风电场应同时观测温度和湿度参数。可行性研究中,每种单机容量应选取3种机型进行比选,要重点研究极端风速、湍流强度、风频分布以及限电等对机组载荷计算影响较大的因素特征。如果场内风资源分布相差较大,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混装方案。
强化设计优化工作。将“效益优先”的理念贯彻到前期工作各环节,针对湖北风电资源风速低、湍流强度较大、地势复杂等一些特点,尽早组织现场踏勘及地形图测绘。加强对工程量、工程造价的复核。重点做好微观选址、机型比选、道路优化等工作。同时,按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要求,适时开展投运项目加密扩建规划研究,提高项目的整体投资效益。
重视征林征地工作。风电项目永久(临时)征地征林工作是工作难点,政策性强、征用范围大、涉及农户多、工作耗时较长。一是征林征地工作的启动时间应尽早,建议投资决策程序通过后,申请征林征地费用,再履行开工决策。二是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要加大工程建设中环保和水保的建设资金,建议概算要实际开列生态修复费用,并明确标准。三是要依法依规的办理用地用林相关行政许可手续。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签订土地补偿协议;依靠乡镇政府和村干部给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村民的信任和理解。
控制好风电项目的造价是关键
风电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风电造价降幅放缓。据相关部门统计,风电概算单位造价逐年降低,2011年9732元/千瓦,2012年9036元/千瓦,2014年8619元/千瓦,为世界最低水平,主要受益于风机价格、原材料价格走低。2016年元旦开始,风电机组、风机发动机零件、风电设备零件进口关税税率由8%、8%、3%下降至5%、5%、1%,关税降低虽有利于国产风电设备成本的下降,也使进口风机与国产风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但风电机组目前暂无突破性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机组成本,占整个风电项目成本一半的风机购置成本下降空间较小。
环评和水保验收更加规范。风电大规模发展初期,地方政府默许项目在未取得土地、林业、环保等前置手续情况下开工建设,建设期间也疏于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监测管理,部分风电项目违规用地、乱砍乱伐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的影响。目前,风电项目水保和环保验收条件逐年提高,不断增加工程的造价。
项目的建设条件和外部条件存在着风险。项目施工凡涉及到边界及征林征地补偿到位问题,协调难度不断加大。在征地补偿中,村民对补偿金额的要求往往超出政府文件规定,稍不如意,就直接阻工,造成项目全线停工。施工条件的恶化,拖延了工期,加大了工程投入资金。
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不断化道路设计方案。目前设计单位存在着“重设计、轻经济”的观念,概预算人员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预算,优化设计仅停留在口头。湖北省的风电项目大多在山区、野外施工,道路的设计深度不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在已建成的风电项目中,由于存在未设计挡土墙、未充分考虑山路的转弯半径等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造成的施工难度加大,造价难以控制的实例。因此,要不断优化道路设计方案,一要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查施工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方重新调整施工方案。二是推行设计监理制度。让一部分有经验的监理人员(最好是造价控制人员)参与到设计阶段来,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与失误,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不断加强施工过程的管控力度。工程造价人员要及时收集整理同区域、同类型、同时期、同类型风场的造价情况,对不同标段的单位造价做到了然于胸,实时进行对标管理,能够依据山区的土石比、施工位置的海拔高度、运输设备的特性等分析出单位造价的合理性。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每月做好工程量的统计工作,每季度完成项目的造价分析,对比执行概算及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二是每月针对造价统计与执行概算的差异,及时与造价咨询公司和跟踪审计公司探讨解决方案,对招标中的综合单价要进行拆分,形成单项价格,有利于过程结算不突破综合单价,尽早解决过程管控中的风险。三是要注意土石方工程的挖填平衡,避免出现大的弃渣,增加投资。四是及时做好工程归概工作,将合同的量、价、费归入执行概算,并依据工程进度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严格杜绝超概情况发生。五是分清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另外委托等事项,分门别类履行审批手续,确保过程管控程序的合理合法。
不断加强工程财务费用的控制力度。风电项目投资一般采用20%的自有资金;80%依靠银行贷款。财务费用占比较大,控制财务费用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重点。依据经验,首先确保项目资本金尽早及时到位。二是依据工程进度情况编制付款计划,合理安排资金,节约总体投资。在确保工程工期的前提下,要求对资金的控制做到及时、准确。三是加强与银行的协调力度,争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工程进度款,同时在工程和设备的招标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中关注票据结算的条款,必须协调施工方和设备厂家同意接受汇票结算方式,节约工程财务费用。
优化风电项目运营方式是保障
加强风场成本控制,持续提升企业经营质效。一是将预算管控与双提升、星级评定、区域对标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化标准成本和成本管控模型应用,深入开展风电企业成本费用及资金对标工作,经济有效安排生产成本、合法合规列支人工成本、严格控制基建成本,管理成本,推进企业成本线不断下移,持续改善公司的核心管控指标及其排名。二是深入研究外送线路的运维管理方式。风场的外送线路属自建工程,风场不仅要承担线损(线损一般为0.5-0.6%),而且要承担线路的运行维护费用。要进一步降低线路损耗和运维费用,有效控制成本。三是进一步压降检修运维费用。风电场未配备区域检修人员,年度检修工作主要靠外委,外包项目中人工费用占合同价款的绝大部分,体现为检修费用,致使单位容量维修维护费用过高。建议按风场2.57人/万千瓦的标准,采取对外招聘、专业人才引进、一级人才岗位激励等方式,配置风场运维人员,加强区域检修力量,提高运维合一集约化管理水平,整合区域风场技术力量,加强人员调配管理。
【关键词】南水北调 大型泵站 淮安二站 改造工程 建设管理
江苏省淮安第二抽水站(淮安二站)位于淮安市淮安区三堡乡、京杭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的交汇处,是淮安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二站于1975年1月动工兴建,1978年12月竣工,由于工程老化严重,2002年12月,淮安二站被鉴定为三类工程。淮安二站改造工程的设计规模为120m3/s,调水设计扬程为3.9m,装有2台套立式液压全调节轴流泵,叶轮直径4.5m,单机流量60m3/s,配套5000kW立式同步电机,额定电压6kV,额定转速93.8r/min。改造完成后,该站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第二级泵站之一,工程等别为Ⅱ等,泵站规模为大(Ⅰ)型,与淮安一站、淮安三站、淮安四站一起,共同抽引江都站和宝应站输送的长江水入苏北灌溉总渠,输送至淮阴站下,满足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第二、第三梯级抽水300m3/s的规划目标。主要建设内容为:(1)更换2台主水泵;(2)更换2台主电机;(3)更换高低压开关柜、直流屏,维修励磁屏;(4)增设微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管理自动化系统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5)更换动力电缆和控制信号电缆;(6)更新油、气、水等辅机系统;(7)桥式起重机进行大修加固;(8)更换检修门与拦污栅;(9)主厂房钢筋混凝土加固处理,更换行车梁,排架柱加固处理;(10)上、下游翼墙贯穿缝处理;(11)主付厂房及开关室改造,控制楼接长;(12)交通桥拆除重建;(13)厂房渗漏处理、门窗更换、墙体加固;(14)下游引河清淤、及护坡整修等。
一、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1、加固改造工程与新建工程不同,工程改造必须结合工程现状,受现有工程的制约,特点是分项工程量小,项目繁杂,同时进场的施工队伍多,工种工序交叉,作业点多而分散,这造成了施工困难,配合协调难,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复杂,加固改造工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必然引发设计变更增多,工程进度控制较为困难。
2、工程改造还必须兼工程度汛,淮安二站从2010年11月中旬开机运行,至2011年7月底停机,持续运行8个多月,累计抽水10多亿m3,为缓解淮北旱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机组的持续运行,对改造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部分土建施工无法进行。
3、由于淮安二站安装的是叶轮直径4.5米的大型轴流泵,配套的是功率为5000kW同步电机,水泵、电机均尺寸较大,生产制造及安装周期较长,生产难度较大,而且还要保证一台能够运行,所以控制总工期,保证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抓好主机泵的生产制造及安装这一关键路径,确保主机泵生产制造及安装按计划进行。
二、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1、合理的分标方案和招标计划
按项目性质和专业进行分标,保证所分各标段之间易划清责任界线,既能合理控制总工期进度,又能保证质量;尽量把实施作业内容和技术相近的项目合在一个标中,减少施工设备重复购置,减少施工人员,确保投资效益。淮安二站改造工程划分为:工程建设监理标、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标、主水泵采购标、主电机采购标、电气设备采购标、电缆采购标、监控保护及视频监视系统采购安装标7个标段。根据淮安二站改造工程实施计划,工程招标计划分4批进行:第一批招标项目为:工程监理标、主水泵采购标和主电机采购标招标;第二批招标项目为: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标;第三批招标项目为:监控保护及视频监视系统采购安装标;第四批招标项目为:电气设备采购标和电缆采购标。
2、全方位、多措施的进度管理
建设处成立伊始,即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按照施工项目的结构、进展的阶段或合同结构等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其进度目标,建立控制目标体系,确定进度控制工作制度方法。同时,做好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不断收集施工实际进度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计划进度比较,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况。如:淮安二站水泵、电机均尺寸较大,造成生产难度较大,尤其是水泵工期控制不严、生产进度更是滞后。建设处除召开专题设计联络会外,还多次赴生产厂家了解设计生产情况、邀请专家为其技术指导,同时,结合现有机组的运行管理情况对其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设,努力使设备在出厂前设计合理、质量合格。因开机抗旱,原计划2011年上半年实施的翼墙贯穿缝处理、下游引河清淤、上下游护坡整修、主副厂房加固等项目都未能完成,建设处积极协调各参建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在机组不停机的情况下,实施原控制楼接长部分、下游交通桥及工作便桥的拆除和主副厂房原粉刷层的铲除、新建接长控制楼主体及内外墙体粉刷、站上便桥桥面板浇筑、交通桥的浇筑和栏杆安装、上下游翼墙及上游便道栏杆安装、站下工作便桥桥墩接高和桥板预制、排泥场围堰填筑、翼墙后搅拌桩施工,完成检修闸门和拦污栅的制作及喷锌防腐等工程。
3、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加强施工管理,接受质量监督,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建设处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与各参建单位签订了《质量责任书》,构建起一个建设单位负总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处主任、副主任、总工、总监、项目经理及项目部各工种负责人组成质量检查小组,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同时,根据国调办及公司制定的相关建设管理条例和办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细则》、《设计变更管理细则》、《施工图审查管理办法》、《质量缺陷、事故处理制度》等等,建设处依据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建设处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对照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并落实整改措施,对发现的质量缺陷决不放过,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和备案,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原材料采购由建设处、监理部、项目部三方共同进行市场调研比较后确定供应商;进场前施工单位都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程进行相关的送检、报验,建立台帐;监理单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平行检测,建设处还委托第三方进行抽检,各批次检测均为合格。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理以巡查、抽查和检查的形式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建设处现场人员每天到工地巡查,建设处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商讨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每月质量检查活动不少于2次,确保质量形成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在水泵、电机制造期间,监理工程师驻厂监造,依据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监督厂家按设计图纸组织生产,主要生产工艺达到规范及招投标文件要求,原材料满足标书要求进行选购检测;深入车间巡查,对其设备、材料、工艺进行检查,旁站了车间设备组装和有关工厂试验,文件见证和旁站验证检测,使产品达到招标文件的质量要求,从而确保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并能按期交货。所有设备到工后,监理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开箱清点验货,对设备规格型号、数量、配套专用工具、备品备件、技术文件逐一清点检查,并办理了验货手续。为了进一步调动现场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和挖掘工作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4、安全管理
建设处成立了以建设处主任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落实了专职安全员,监理处、项目部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建立形成了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责任组织网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时,建设处还制定了《淮安二站改造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将江苏水源公司印发的《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转发各参建单位,要求对照执行。针对淮安二站工程具体情况,建设处在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淮安二站改造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细则》、《淮安二站改造工程建设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 《淮安二站改造工程2011年度度汛预案》等安全生产制度,并签订了《南水北调淮安二站改造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和责任人汇总表》,对本工程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归类,制定对策及救援措施,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印发各参建单位对照执行,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保证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建设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宣传贯彻国调办和水源公司的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研究制订现场发现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安全生产活动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不断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淮安二站改造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淮安二站改造工程的施工高峰期,施工队伍工种多、作业面广、交叉作业点多,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建设处要求参建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并加大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每月组织安全生产例行检查及专项检查不少于2次,着重检查高空作业的脚手架、安全网和安全防护用品的配戴,施工现场和生活区用电安全及防火措施,起重吊装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等。对每次安全生产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监理及时做好复核确认工作,保证整改效果,整改过程记录完整、闭合。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做好危险源的登记、辩别、监控和动态管理,做到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5、投资管理
规范财务管理。建设处根据水源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在建设处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江苏省南水北调淮安二站改造工程建设处财务管理办法》、《财务科工作职责》、《总帐会计岗位职责》、《现金会计岗位职责》等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开设了银行帐户,专户核算,按照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建立帐套并进行日常财务核算。按要求编报项目管理预算,项目建设各项费用开支合理,无违规现象。同时,按要求及时报送各类报表,按要求编报资金需求计划,编制质量符合规定。
SAPR/3系统是国际领先的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标准软件,是一种集成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包含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人力资源(HR)、物料管理(MM)等模块。各模块间紧密集成,可实现数据的一次性输入和信息共享与交流。另外,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SAP提供金融业等专门的行业解决方案。在SAP金融业解决方案中的盈利分析器PA,能对银行每笔交易进行集成化的成本归集或费用分配,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有关金融业务盈利情况信息。为更好了解成本精细化管理如何实施,现将SAP系统中几个主要的基本概念介绍如下:
成本要素:是成本控制范围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表中的具体科目,用于控制收入及费用分类和分配。当使用成本要素时,必须附加一个账户分配,如:成本中心,一份订单等。
内部订单:是成本控制区域中的一个组织结构单元,用以收集、监控和报告内部任务的成本。内部订单将定期结算到工作明细结构、成本中心、订单、总账科目或资产。
统计指标:是一个可测量的数量,用于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统计数值,如:成本中心的雇员人数。它可以分配到成本中心、作业类型、间接费用定单、业务处理以及利润中心。它在间接成本分配中作为一个分配基数使用。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费用控制”方法,费用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等方法实现。这种做法存在一定主观性,未考虑成本的引发因素,难以长期奏效。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步伐加快,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一形势,追求多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个性差异化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银行需要对每一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根据成本收益比来确定每一笔业务、每一个部门(网点)、每一个员工的取舍、进退。因此,产品创新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市场化要求使银行成本管理逐渐转向全方位、多方面的成本核算,进而实现对产品、部门、客户乃至员工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全行产品定价、计划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实现系统电子化后,都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第二阶段的信息化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数据管理的集中存储和分析,为系统地将基础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决策信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近年来,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业“新锐”,在对外营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继引进SAP公司的ERP软件,实现了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基本框架
按照成本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结合SAP系统的功能模块,其应用主要分为成本归集、预算控制和效益评价三部分。
(一)成本归集
成本归集的基本内容包括产品成本归集、客户成本归集、部门(网点)成本归集、项目成本归集和人力资源成本归集等,产品成本归集为其核心内容。
1.产品成本归集
(1)产品分类
近年来,随着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产品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已建立起统一的产品目录雏形。在SAP系统PA中,可根据现有的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同业和投资业务四个产品大类建立对应的产品组,然后按树状结构实行产品细分。如:个人业务细分为个人贷款、个人存款和个人中间业务。个人贷款又再细分为个人住房按揭、汽车按揭和抵押贷款等底层的明细产品类别等。
(2)产品成本的确认
①产品直接成本在PA中可按照每笔业务交易的产品类别、期限(FTP段)、本息收付的方式、利率条件等进行判断后,再确定相应的FTP或相应的数据需求计算直接成本。如存款的直接成本体现为利息成本,而贷款的直接成本由资金转移价格成本计算而得。在SAP中产品直接成本也包含直接记入获利能力段的营业费用。②产品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加上产品应分摊的营业费用、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全面成本,得出各类产品或产品组的全成本。
(3)间接费用的分摊方法
所有未直接计入PA获利能力段的间接费用都要进行分摊处理。在SAP管理会计模块(CO)中可将间接费用分为人工费用、场地费用、设备费用、营销费用、行政费用和运营费用等6类次级成本要素,然后设定车辆行驶里程数、部门人员、占用面积、设备价值、营业收入等统计指标,将次级成本要素分摊到产品组以及明细产品,具体分摊路径和标准为:①公共分摊部门向业务部门、业务支持部门和管理部门分摊:对于车辆折旧、维修等费用,按照行车里程数摊入用车部门;对于营业用房等折旧和水电等相关费用,按照部门占用面积进行分摊;对于人员费用,按照人数进行分摊;②总行业务支持和管理部门到分行的业务支持部门、管理部门及总行的业务部门的间接成本按营业收入分摊;③分行管理部门6类次级成本要素,根据费用类型按照人工耗时、占用面积、设备价值、营业收入等摊入支行;④分行业务支持部门费用和支行费用向所支持的产品组的分摊,按照各类产品的人工耗时摊入;⑤产品组向其明细产品分摊,根据6类成本类型按活动账户数、新增账户数、营业收入等统计指标分配到明细产品中。
(4)资本及风险成本的分摊
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间接成本可根据风险程度在产品或客户间分配。分配到业务单元的资本取决于业务规模(如资产)和风险程度。因此,一个规模小但风险高的单位所承担的资本,可能与规模大但业务风险低的单位承担的一样或更多。
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后,结合产品的收入情况,可计算各产品的经济附加值(“EVA”)或经济利润,然后通过PA或者商业智能集成(“BW”)生成标准或更高级的盈利分析报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在产品盈利能力分析中,同时可以增加产品分销渠道和载体等特性,从而能够依据产品不同的属性进行全面的盈利能力分析。
2.客户成本归集
客户成本通过全行统一且惟一的客户号进行归集,方法与产品成本归集类似。在SAP中,可将所有的客户按照公司客户、个人客户、同业客户定义客户组。然后按照公司行业、个人职业特性,金融机构类别等对以上客户组进行成本归集,然后结合客户信息系统、核心账务以及资金交易系统的数据进行盈利情况分析。
同时,对客户区域、VIP和普通客户等特性的设置,将允许对不同地区以及贵宾客户的贡献度进行多维的比较分析。
3.部门(网点)成本归集
归集部门成本,首先要涉及到整个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在SAP中的设置,比如公司代码和集团的定义以及成本中心结构和利润中心结构的设置。对于分行为独立向外出具报表的单位,可将每个分行作为公司代码单位,所有分行汇总为集团,集团出具合并的统一报表。每个支行网点作为公司代码下的最底层单元,分别对应一个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每个机关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但所有的机关部门组成一个利润中心,然后按照现有的树状组织结构分别汇总为成本中心组和利润中心组。按成本来源统计,部门(网点)成本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直接记入成本中心的成本;(2)真实型内部订单归集后,通过订单结算后分配入成本中心的费用;(3)通过次级成本要素分摊入的成本。
4.项目成本归集
项目是指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投入大、范围广、涉及多项成本要素产生的一揽子经营管理活动,如某个营销活动,包括参与的人员费用、广告宣传费和客户维护等成本。在SAP中,项目成本归集通过内部订单来实现,对每个活动项目分别建立内部订单,在项目发生过程中分别将成本要素记入内部订单,为每个项目的效益评价提供依据。内部订单的预算功能,同时可以实现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
由于内部订单极其灵活的功能,其使用扩展到具体某个对象的归集。如通过统计型订单对车辆成本统计,确定单车成本。通过真实型订单对共用固定资产(如车队管理的车辆)等成本进行归集,然后按照统计指标的权数分配标准(如部门用车的里程数)确定的结算规则,将订单中的费用分配到相应的责任成本中心。这样,对期间成本周期性地进行事后分配,能有效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5.人力资源成本归集
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归集,可以为银行人力资源的利用、员工绩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人力资源成本通常分为:人员获得(招聘)成本、员工增值(培训)成本、日常使用(工资和福利性支出)成本和业务开支成本四类。
在SAP中人员成本可通过人力资源模块、总账会计和差旅模块进行归集。对获得、增值和日常使用成本的计量,主要由人力资源模块进行。由于员工主数据中包括员工所属成本中心,因此,相应的人员成本同时反映为部门成本。除差旅费用外,在差旅模块也可同时归集包括员工招待费、会议费等业务性支出以及员工电话、车改和医药费等福利性支出等。
(二)预算控制
投资管理、基金管理模块和内部订单等功能可使SAP在资产采购、项目及部门费用支出等方面实现事前控制。例如,在进行固定资产、广告宣传和耗材采购时,如果超过部门或项目预算则不能进行采购订单创建。而且SAP提供的全方位、分层次的科目预算功能,使上级部门可根据需要对下级单位进行部门费用科目控制。此外,通过人力资源模块的员工主数据中差旅优惠级别的设定,能够定义每个员工的差旅报销标准,结合其由员工在客户端录入报销申请的分布式操作模式,使系统在实现成本控制目的的同时,有效减轻财务人员成本核算到人造成的工作压力。
(三)效益评价
效益评价主要包括对支行及部门业绩评价、对经营对象即产品和客户等获利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员工和项目的投入产出评价。例如对支行、部门的效益评价,可依据系统提供的成本基础资料,计算分层次的盈利指标,如边际利润、营运利润、网点利润和利润贡献(分、支行经营利润减分摊的总行费用),评价经营单位的创利水平、淘汰利用情况等。而对经营对象的业务评价主要针对业务品种和客户的创利能力,通过编制投入产出报表来完成。
由于SA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各模块在独自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处理其他模块或外部系统的信息,尤其在经营单位和经营对象效益评价方面,例如PA在进行产品获利能力分析时,需要来自FI/CO模块的成本数据,另一方面也需要来自核心财务系统以及资金交易等外部系统的产品收入数据,整理生成各类分析报表。对于具有成熟的、专业的业绩评价系统(如客户经理考核系统)的银行,则需要对SAP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适合专业系统处理的数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效益评价的实现要求SAP和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大量、频繁的数据转换。因此,外部系统能否支持、提供这些信息、或者外部系统能否支持SAP提供的信息,将影响业绩评价功能的实现。
四、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SAP系统是遵循国际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经验而设计和开发的。因此,其功能设计和方案可能与国内银行业的管理现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使SAP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盈利能力分析与银行业绩考核的关系
SAPPA模块的功能定位于分析对象的盈利能力分析,并不构成全面的业绩考核,不是一个独立、完整意义上的业绩考核管理系统。例如新产品处于推广阶段,对新产品的评价不能仅看其盈利能力,应主要关注其市场渗透能力和对其他产品的服务功能。如果仅以盈利能力等财务成果作为退出或进入等决策依据,可能会造成战略性失误。因此,如果进行全面的业绩考核,则必须再选择SAP的其他模块或依靠专业的业绩评价和考核系统。
(二)FTP和资本成本确定中存在问题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影响
FTP资金转移价格是银行管理会计意义上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SAP系统PA中用于确定每笔业务交易资金的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或收益,主要按照资金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但由于国内资金交易品种不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容易导致FTP数据失真。另外,“政府之手”和市场操纵行为等非市场因素会使银行股票的Beta偏离正常水平,根据CAPM模型确定的资本成本可能会扭曲,从而影响获利能力分析结果,因此,应考虑有关异常因素加以调整。
(三)间接成本的分摊
由于人工耗时等统计指标的确定存在主观因素,使费用分摊时会造成误差。同时,由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外普遍使用的资本分配和风险量化模型可能并不适用于每家银行,因此,可能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调整,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SAP公司《SAP用户手册》http:∥
2.罗伯特。S.卡普兰,《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