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基本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核算的基本前提

时间:2023-09-07 17:4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基本核算的基本前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基本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3-02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如何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这是学校值得深思熟虑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而作为该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会计》概念抽象,课程内容技术性、操作性和系统性较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采用灌输式教学法,重理论和应试,轻实践和考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性和完整性,而忽略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不知实践,能考试而不会应用,这样完全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学历上还是能力上在就业市场上都处于劣势。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进行实践操作,那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疑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按照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1 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1)面临的教学对象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先修课程在第一学期必然开设,所面临的对象是习惯于“满堂灌”教学方式的落榜中学生,理论接受能力不够,社会实践经验能力更是没有。对刚从初中毕业的他们而言,会计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全新的课程,没有参加经济业务活动的经历,对经济业务缺乏感性认识的他们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是深入学习会计的一个起点。后续所开设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无论是从基本理论还是操作技能上来看都是在掌握《基础会计》的基础之上得以延伸和深化的。如果该课程没有掌握好,那么后续专业课程将无法进行教学,因此该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系统掌握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因此该课程存在教学改革的必要。

(3)课程本身枯燥难学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基础会计》本身的特点来看,该课程涉及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内容的系统性、技术性、规范性很强,对于毫无专业基础的初学者而言很难理解。为了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解,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对基础会计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深入学习会计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标很难实现的窘境。如若对其展开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互动性,那么想学好该课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4)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于中小企业,从事的业务主要包括商品零售、服务性行业、制造业及街道、乡镇和村级单位会计。一个专业,由于需求的人才类型不同,形成一个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定位,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型人才,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在培养过程中为了缩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会计岗位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鉴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重视高文凭,轻视低学历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同专业的高职、本科、研究生而言,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毕业就业时所处的强弱地位。为了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2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该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依据、以模拟企业为依托。创造工作任务仿真教学,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工作要求无缝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彻底颠覆按照学科理论体系的课程设计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将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拆分为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三大板块,对这三部分内容分别教学、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坚持教、学、做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以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具备会计从业技能、适应企业需求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3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教学思路改革

调整教学思路,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材为依据,从进校以后的第一节课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笔者对某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刚入校的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学以前90%的学生对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物流转及与之伴随的资金运动更是从不清楚,在学生对此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理论知识的讲述,结果无疑是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添设感性认识强化环节。简而言之就是老师在系统讲述理论知识以前,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业务操作流程有个直观的认识。但是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想要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观察业务操作流程的可行性不高,因此只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学生分组创建模拟生产型企业,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实物资产流转以及与之伴随的价值流转,领悟到会计核算的实质。在演示过程中要展示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在随后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接触相关概念时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 教学模式的改革

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延续传统的“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基本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重点讲授会计的基本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优点在于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够,无法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要想做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无缝结合,那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将“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为主场”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目的、以实践为途径”转换。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达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理论讲述后,组织学生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依次进行填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让课堂所学内容得以消化。

3.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依旧习惯性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按照学科的理论体系按部就班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背道而驰。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线转换为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依据。从课程内容的选取到组织教学,一切以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安排教学顺序。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1 理论教学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部分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其中基本理论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核算内容、会计的基本前提等;基本核算方法包括: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及复式记账等。理论教学部分多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讲述会账户及复式记账的时候,可以结合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通过图片及图表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这样一来就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3.2 实践教学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管理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四阶段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分散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分散式实践在讲述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等内容时按照会计工作流程分别展示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题材,详细讲授各自的填制方法和要求,要求学生对各项内容分别进行单项实训。传统实践教学所给学生的实践资料一般都会以文字描述的形式阐述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这样会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工作时看不懂原始资料,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了达到实训目的,在单项实训的过程中应按照工作情况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

(2)第二阶段综合实训,在学生掌握各单项基本操作后根据账务处理的程序给学生一家一般规模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作为依据,让学生根据以下步骤逐步完成。第一,在经济业务发上或完成是取得、填制、汇总和审核原始凭证;第二,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汇总和审核记账凭证;第三,根据记账凭证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第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类明细账;第五、对账、证、物等往来账项进行核对,并对核对结果在批准后进行长相调整;第六,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整套的会计处理程序的手工操作,让前期所学分散、零乱的理论知识有机的集合起来,使学生明确企业核算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很难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因此考试方式有待创新,在考试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各占总分的50%。这种将实践操作纳入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系统的检测出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根据理论与实践各自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

(1)理论部分:依然采用卷面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部分:考试内容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给定的经济业务基本涵盖了所学教材讲述到的基本业务,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考试业务量不可能太多,以20笔业务为限,由学生自由抽题。这一来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内容,另一番面还能有效的避免学生考试作弊。

总之,为了使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无缝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中职财会专业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2).

[2]刘继伟.会计专业教学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