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08:23: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生院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卫生院临床报告181例,其中药品核对漏洞100例,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30例,对患者护理不及时33例,护理人员的服务不全面18例。根据《临故处理条例》规定,以上缺陷均属于一般责任差错。
1.2方法 通过对181例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得出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风险并寻找对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通过对181例临床报告分析,得出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2.1.1制度不完善,组织内分工不明 乡镇医院没有设立专门护理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即使有护士长也与其他护士一样,在临床一线工作,这样导致护士长没有时间处理管理方面的事物。这样也会导致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管理范围模糊。卫生院一些制度不够完善,如:消毒制度等,护理人员在病房以外的区域无菌意识不强,在外科换药室、检验科等科室没有做到规范的杀菌消毒,而医院对于此类问题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
2.1.2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规范 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一般采取的护理措施都是死板的护理流程,并没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并且一些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不规范,也会增加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如:护理人员在进行配药时没有进行核对,这样可能增加护理中的风险,并且药品查对的缺陷是目前临床上出现护理问题对多的。还有一些护理人员没有认真的进行三查七对,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流程不规范,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并且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2.1.3其他因素 一般来说,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不佳,造成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而对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较少,对于高危患者的护理工作不能完全胜任;同时,由于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不足,出现一个护理人员同时护理多个患者的现象,这样也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上的缺陷,如:病例书写不规范,体温描计不准确、检查不完全等。这些因素都在极大程度上导致护理风险的存在[2]。
2.2解决对策
2.2.1提高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于卫生院来说,应尽量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培养,多组织人员进行进修和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项培训,多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可以在卫生院制度相关等级考试制度,以等级考试确定奖罚,督促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
2.2.2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能够提高医院的治疗效率,由于卫生院的条件较差,人口流动性较大,所以卫生院应首先改变医疗环境,可以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较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并且为护理人员创造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了保留人员,医院可适当提升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护理人员的态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患者的康复时间和治疗有关有直接关系,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在极大程度上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护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3]。
2.2.3严格规范制度 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尤其对于病例的书写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重法律文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在书写病例时,应注意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合法,还应注意字迹清晰,应与其他医疗文件保持一致。
3讨论
护理缺陷主要表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两种,其中护理差错对患者没有较大的损害而护理事故是对患者造成轻度、中度或重度的损害,影响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较为严重。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细心,避免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4]。
通过对181例卫生院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得出卫生院的护理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性。由于卫生院的环境较为简陋,医疗条件相对较差,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等都是导致护理存在风险的因素。其中,卫生院主要的风险是卫生院的人员分配不合理,制度不够完善,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人员大多兼任管理部门,这样导致护理人员不能专心进行护理,再加之卫生院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这样的行为潜在许多危险因素[5]。其次,卫生院护理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管理不够规范,在卫生院,一般都是一个护理人员护理多个患者,这样会严重分散护理人员的精力,使护理中较易出现差错。
针对以上问题,卫生院应首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尽可能提供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可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动性[6]。可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医院的规模和环境,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7]。
通过对卫生院存在的护理管理因素进行研究,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完善自己,减少医患纠纷,建立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丁贤枝.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56-157.
[2]王树香. 当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109-110.
[3]Jack Welch. Prudent managers[M].Beijing:Kyushu Press,2010:85-87.
[4]陈丽萍.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13.
[5]张雪莲.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401.
3新疆昌吉州木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1900)摘要: 通过对基层卫生院急诊护理现状的分析,在护理过程中寻找难点,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护理对策;急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80-02 急诊护理是卫生院的窗口,具有复杂性、多专业性、多需求性[1] 等特点,且急诊科是医疗纠纷比较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县各乡镇卫生院急诊科所处的环境差、医疗设备陈旧、护士与床位比例不协调、分科不细、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一人多岗,接触病人多,病员复杂,其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2],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急诊环境,既能做好病员的救治工作,又能确保自己不被卷入医疗纠纷中去,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难点和问题,现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
1.1 病员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急诊科是卫生院的前哨,且担负着全院乃至全镇的急救工作,不分昼夜,前来急诊治疗、就诊病员络绎不绝,病人住得快,出得急,流动性大,使护理工作经常处于忙乱中容易发生差错;同时急诊病人一时很难确诊,护理工作难做到位,常常不被病人家属理解而遭到辱骂。
1.2 病员纠纷多,情绪易激动。基层卫生院急诊科病员大多因车祸、事故、打架斗殴、酗酒、服毒等,这些人大多都存在文化程度低、素质差、年龄小,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病人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都施加在护士身上,事事与护士过不去,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很难开展。
1.3 人员短缺,是造成隐患的不安全因素。由于急诊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乡镇卫生院因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值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又要兼顾门诊其他病人的治疗护理,往往由于抢救危重病人脱不开身,造成门诊其他病人液体无人更换,不能保证及时用药而发生病患与护士争吵的现象,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另外,治疗室、护士办公室无人照应,常常发生丢失医疗器械、药品等现象,这是急诊科护士最苦恼的事情。
1.4 基础设施差,影响抢救效果。衡量一个卫生院急诊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二是要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支持系统,才能确保质量和成功率。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需要的仪器设备不足、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既担心器械出故障,又担心病人出问题,酿成医疗纠纷。
1.5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由于急诊科位置方便,院内院外的一些熟人、朋友在此做各种治疗,个别护士不按规章办事,在无医嘱情况下,擅自给来人做各种皮试、注射、随意给药,减化操作规程,听信朋友诺言。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既没有收费,又可能引起纠纷成为被告。
1.6 受商潮冲击,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商潮医疗市场的渗透,金钱腐蚀了个别人的心灵,人们的公仆意识淡薄。急诊病人先抢救,再交费的制度,也往往因医生只管给病人开处方、检查,很少愿意主动协助护士,收回各种费用,以及做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护士整天困扰在催交、加收各费用上。有时常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白眼,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
2 急诊护理的对策
2.1 转变思想观念,配套急救设施。争取领导支持,卫生院重视,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使抢救设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护士操作得心应手,才能提高抢救质量,提高卫生院知名度。
2.2 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应从“三基”训练到规范操作程序,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抓起,掌握新型护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做到反应快、脑子灵、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2.3 强化法制观念,了解自己职责的法律范围。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不但要保护病人,而且也要懂得如何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技巧和沟通技能,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了解病人社会经历、健康状况、发病原因,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信任。
2.5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把有限的人员充分利用于无限的急救工作中去,合理排班,在人员多,病人少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变动岗位,安排休息。在病人多,抢救任务重的情况下,可以调动其他休息人员参与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2.6加强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遇到紧急情况及时采取职责范围内的急救措施,不因未交押金未挂号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总之,通过以上对急诊护理难点与对策的探讨,有利于护理人员今后在这样一个纠纷事故多,工作风险性强的环境中工作,时刻要做到确保病员安全,遵守操作程序,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时刻谨记用法律保护自己,防止卷入医疗纠纷中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护理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2-01
护理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的核心[1]。为不断提高我县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根据重庆市“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相关要求,县卫生局每年组织县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全县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作为督导组成员,本人连续两年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检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检查完毕后进行总结,供基层医院护理同仁们参考。
1 存在问题
1.1 护理管理组织方面
1.1.1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乡镇卫生院一般分门诊治疗室、病区、手术室等护理单元,只有病区设有护士长,却没有设护理部及总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及业务指导由业务副院长兼管,管理工作不够具体、细致。护理工作无计划、无质量考核标准及质控、考评办法;或有计划、标准无组织实施;或质量考核标准不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不切合实际;且护理人员没完全掌握标准,对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等。
1.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2.1 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0.6%的卫生院存在此类现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院领导法律意识淡漠,没有意识到非法执业的严重性。
1.2.2 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 15所乡镇卫生院均未达到我市《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规定床位与护士比1:0.4的编制标准,53.3%的卫生院病区的护士同时兼管门诊治疗室的工作,26.7%的卫生院病区的护士兼护工的工作,即早上下夜班后负责焚烧医疗废物,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她们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同时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1.2.3护士“三基”培训考核 15所乡镇卫生院均无护士“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记录。每所卫生院各抽查5名护士进行“三基”理论现场考试,成绩合格率为68.3%,未达到我市一级医院规定标准。
1.3 护理质量管理方面
1.3.1 护士的基本素质 60%的卫生院护士着装不规范:长发过肩,穿响跟鞋,长指甲,无菌技术操作不戴口罩,个别护士戴耳环、戒指现象等。
1.3.2病区质量管理 病房清洁卫生差、杂物多,治疗室与处置间分区布局不合理,治疗室标识不正确,用物摆放无序。
1.3.3护理安全管理 抽查5所卫生院的护士长、护士共13名,对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不知晓,15所乡镇卫生院均无独立的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及管理要求,特别是其中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几乎是空缺。均无医嘱查对记录本,急救车(箱)都未严格按“五定”管理,急救药品种类、数量达不到最基本的抢救需求,过期、变质现象普遍存在,合格率没达到100%。46.6%的卫生院没建立门诊、住院病人输液卡,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80%的未建立“护士品使用登记”。86.7%的“病员一览表”上无级别护理标识,氧气筒无安全警示标识、未集中地点放置等。
1.3.4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缺床头牌,床单上有污迹,护士不知晓“八知道”、“分级护理”巡视病房时间等内容,基础护理大多是病人家属在进行,管道护理完全不到位,病人出院后未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1.3.5 护理文书的书写未按要求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62.8%的未取消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医护笔墨颜色不一致,体温单楣栏缺项,护理记录内容缺乏病情动态观察记录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均未启用手术安全核查表。
1.3.6医院感染管理 87.3%的未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未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学习,80%的高压消毒灭菌包上无消毒灭菌指示标识。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流程不正确。个别卫生院治疗室无空气消毒设施,手术室空气消毒不达标。护士不知晓“七步洗手法”的方法、目的,消毒液的浓度。均无专门消毒供应室。
1.3.7健康教育 缺健康教育资料,入院宣教、出院指导流于形式,每所卫生院抽查3例病人或家属,80.5%不知晓主管护士、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疗知识等。
2 对策
2.1 医院管理者重视护理工作,合理配置临床护理人员,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护士依法执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2.2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或护士长一级管理。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护理实践的依据,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以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制度和各级各班护理人员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护士工作奖惩考核办法》、《核心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全院护士学习,使护理质量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并按计划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3 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首先加强护理管理者知识的学习,可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同时强化护士素质教育,完善培训机制并常态运行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推动力,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制、标准,护士长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组织学习卫生部2月4日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县卫生局5月27日转发《重庆市卫生局关于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的通知》、卫生部8月2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并认真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天对架上病历、出院病历认真检查、指导和整改,督促护士及时准确的完成护理文书的书写。
2.5 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护士对新入院病人及家属做好入院介绍,住院期间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出院前做好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定期做好出院病人的随访工作,让健康教育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2.6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督促、指导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并认真履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加大对手术室、供应室的管理力度,确保病人安全。
3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新的身心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较完善的改进措施,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于质量管理之中,不断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基础护理;存在问题;对策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患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只有确保护理质量,才能保证医护质量和医疗安全,保证医院快速发展。2007年我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乡镇卫生院患者迅速增加,给护理工作带来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了解乡镇卫生院基础护理工作现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
1 存在问题
1.1 护理人员基础操作不规范 大部分护士忙于执行医嘱,在操作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表现为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1.2 病情观察不仔细 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深,重点不突出,不能预见潜在问题的发生。
1.3 晨晚间护理不到位 大部分护士认为,治疗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但晨晚间护理不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即把生活护理看成可做可不做的事。
1.4 忽略健康教育 护士把健康教育看成是多余的事,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患者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
1.5 心理护理不落实 护士不能真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够建立和谐关系,患者的心理护理被忽略。
2 分析其原因
2.1 护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在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有一部份未经正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毕业,因此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不知道某种疾病应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对病情缺乏预见性。二是部分护士对于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三是无护士执业证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约占全市乡镇护理人员的四分之一。三是深造机会少:护士忙于日常工作,学习机会少,特别是选派外出机会少。
2.2 护理人力不够 我国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在乡镇卫生院更是如此,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象,由于,那些自身素质较好的护理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卫生院工作,即使刚毕业无奈到了卫生院,一旦考取了护士执业证书便远走高飞。二是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涵得到延伸,而护士编制却未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导致护理人力严重不足。
2.3 护士不求进取,学习主动性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士是从属地位,只要能测体温、打好针,就能胜任护理工作,对主动提高专业知识、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的需求不强,造成临床专业知识不扎实,病情观察不及时,重点不突出,健康教育针对性差,效果不佳。
2.4 护理管理缺陷 乡镇卫生院基础护理质量缺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护理管理的缺陷。因为人员相对紧张,护理人员每天忙于打针、发药,作为基层管理的护士长大多数时间也是忙于替班,没有专职的护士长,鉴于此,护士长没法把全部精力放在管理上,对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缺乏考核细则,管理是人性式、感化式,缺乏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开展职业素质和道德教育,还可以树先进、评标兵,在护理人员中产生共鸣,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提高对基础护理质量内涵的深刻理解。
3.2 强化三基训练。对于已经从事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定期组织基础理论学习,组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进行考试考核,管理者要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激励与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3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在保证临床一线护士人数基础上,合理安排班次,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
3.4 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纠正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重视护理人员,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在薪酬方面要予以体现,特别是政府对于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在工资、晋升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在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从而稳定基层护理人员队伍。
3.5 加强护士准入制度的管理,严禁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工作。 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3.6 强化护理管理。开展制度化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大到抢救危重患者的操作程序,小到日常用物的定位放置等,都有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实行用制度管人,避免人管人的局面。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力度,要把基础护理质量同护士的晋升、薪金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奖勤罚懒,责任分明,确保护理工作高效、优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
0引言
静脉输液风险的评估是对风险分析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估。针对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具体的防范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实现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静脉输液风险的评估是明确识别可能出现的分析后,对风险分析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估[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所护理的980位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50位,女性患者530位。
1.2研究方法。
风险的控制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职业素质的自律性,牢固树立“慎独精神”。自动自发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无菌操作技术、查对制度。
1.2.1优化治疗室环境管理:
应用“5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规范治疗室,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标识清楚,紫外线常规消毒每日2次,操作台、地面用“健之素”消毒液含氯1000mg/ml擦拭和拖擦日2次,配制液体时严禁其他人员入室走动。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配制液体前“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1药(1种药)1管1针,抽吸药液时手不可碰触注射器拉出部分的活塞,针头斜面斜刺瓶塞内,避免胶塞切割进入液体内。液体现输现配。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病室保持清洁通风,设置普通病室、保护隔离病室、感染(发热)病室[2]。
1.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长期液体当日由主班(医嘱处理班)和治疗班查对,治疗班摆药,夜班总查对,即查对医嘱、治疗卡、摆出的药品及有效期。次日由治疗班配液时再次查对;特别注意查看输入的液体是否有沉淀、浑浊,包装完好,加入的药物的有效期等。临时液体由主班查对、治疗班查对。输液操作前查对,输液治疗护士采取反问式查对“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由患者自报项目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腕带;输液操作再次查对;操作后查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皮试查对: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1.2.3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
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皮肤血管情况。输液时将输液连接管针头全部插入液体瓶塞内。排气要彻底,管内不可留有气泡。选择方便患者活动易固定的部位穿刺,1人1巾1带,安尔碘消毒皮肤,2次排气,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两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为下1位患者穿刺时用“手消液”代替洗手。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整滴数,操作完毕操作者在液卡上注明输注时间和操姓名。告知输液注意事项。护理人员温馨提示患者在输液规程过程中需离床时,特别注意小心输液管的滑脱。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是否需要帮助,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患者输注液体进行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
1.2.4静脉输液质量控制。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督查。强化一级质量控制即操作者自我质量控制,对不足的方面要自觉改进,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总结穿刺失败经验,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达到穿刺技术精湛。
2结果
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未发生输液不良危害,3名患者属液外渗、肿胀、疼痛,给土豆片冷敷,在12小时内肿胀消失,疼痛缓解。1例患者翻身时将时输液管滑脱,护理人员立即更换输液管。1例患者输菌必治3天后于第4天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立即停输,依医嘱给抗过敏口服药,并观察皮疹情况,2天后皮疹消失。
3讨论
针对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采取治疗室环境:应用“5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将查对落到实处;严格输液操作规程,重视细节环节,主动巡视病房等是保障患者安全输液的基石。同时,在进行基层卫生院静脉输液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加强护理管理者素质的培养。
目前大多基层医院护士长为年资长,工作表现较好,临床经念比较丰富或业务骨干选拔而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是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少,护理专家到医院授课的机会更少,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3]。
3.2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制度管理强化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防范输液护理缺陷的重要环节,加强护士对工作责任心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缺陷的意识防范[3]。建立科内严密的管理体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建立细化的、统一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质量评分标准、护理评价办法。加强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提高护士自身业务水平,过硬的业务素质是避免护理错误发生的一项保证。护理管理者加强鼓励护士多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理论水平。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实现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观芝,吴李敏,李丽娟.基层医院儿科低年资护士发生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03:276-277.
[2]潘红丽,潘春英,曲书英.基层静脉输液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3,06:189.
摘要:目的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则会危及患者生命,而抢救至关重要。方法向孕妇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结果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结论 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各项护理措施以挽救产妇的生命。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康复指导
1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因素等引起,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因此护士必须在短时间做出正确的诊断,有效及时的抢救至关重要。产后出血分早期出血和晚期出血,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不及时抢救止血,预后严重。传统的止血方法为子宫内纱布填塞、压迫腹主动脉无效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者虽然解决了出血问题,但给产妇和家属带来了严重的思想负担,造成终身遗憾。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治疗与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为产后出血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2产后出血的心理护理
向孕妇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紧张和焦虑易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应对产妇心里状态做出正确评价,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暗示等心理指导,稳定产妇情绪,从心理上克服妊娠分娩带来的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反应。对于因新生儿性别不满造成产后出血者,尤其是经产妇,当出生新生儿为女婴时,可及早采取加强子宫收缩的措施。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应在抢救的同时,安慰患者,解除其紧张心理,使其保持镇静。
3产后出血的特点及护理
宫缩乏力特点是多在分娩过程中已有,延续至胎儿娩出后,出血特点为:胎盘剥离延缓,在未剥离前阴道不流血或者仅有少量流血,胎盘剥离后使子宫出血不止。流出的血液能凝固,检查腹部时往往感到子宫松软,子宫轮廓不清,摸不到宫底。未能及时止血者,产妇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心慌、头晕、出冷汗、脉细弱及血压下降。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要冷静镇定,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采取输液、给氧、配血、输血等一系列抗休克的抢救措施,并迅速通知医生。休克早期扩容非常重要,输液速度一定要快,最好是双管输液,其中一路使用套管针,这样才能保证静脉通畅,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详细做好特别护理记录单。出血制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待宫缩良好、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后,方可迁入病室,详细与病房护士交班。分娩后6h内,仍存在再度出血的危险性,所以护士不能放松警惕,回病房后,要经常巡视患者,继续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宫缩和阴道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膀胱充盈情况。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报告医师。产后出血的患者因大量出血致使机体抵抗力极低,应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出血制止后加强会阴护理,用新洁尔灭液会阴擦洗2次/d,便盆专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4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后护理由于产程中消耗产妇大量体力,丢失了大量水分,因此,要多鼓励产妇进食少量温软的半流质或流质的高热量食物如牛奶、肉粥、面条等,以保持充足体力,会阴切开者应多取右侧卧位,以减以伤口污染;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产褥期感染;继续母乳喂养,刺激子宫收缩,减少恶露量,有利于子宫恢复;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增加营养,让身体早日康复。产后42d来医院妇产科门诊复查。编辑/孙杰
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护理队伍稳定性差。
据对周边几个乡镇卫生院护士编制人数的调查,护士队伍临时聘用人员占在编人员的80%,且这80%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导致护士流失严重,造成乡镇卫生院护士紧缺、分工不明确、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倒班勤、休息时间少、待遇低,所以许多护士不安心工作,想方设法进大医院。
2、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护理质量得到保证。
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学历较少,本科学历更是凤毛麟角。由于条件的关系,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以致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没法落实,护理各项制度,质量标准落实较差,执行不力,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3、高年资护士消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影响。
有些高年资护士依仗自己年龄大、资格老,工作上消极怠慢,年轻护士不仅要完成好自己份内的事,还要帮助做完高年资护士没做完的工作。本来已经繁忙的科室显得更加忙碌,使得低年资护士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工作热情,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被紧张、忙碌、压抑的气氛包围,很易出错。
4、护理管理组织不健全。
许多乡镇卫生院护士长都必须在临床一线顶班,还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政务管理,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做好护理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责,加上个别护士长自身安全意识淡漠,思想麻痹,缺乏管理力度,责任不清,奖罚不明,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任务观念强,报喜不报忧,对上应付了事,对不放任自流,甚至包庇、袒护不良行为。
二、对策与分析
1、加大护理人员的引进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护士,落实相应待遇,留住护理人才。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健康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确保护理质量。经常性组织学习医疗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规范护士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养,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在医疗护理行为中,加强护士责任心,减少医疗纠纷,努力创造机会保障护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通过培训使其了解新知识、新动向,转变观念和服务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不断规范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保证护理质量。
3、团结协作,扬长避短。
高年资护士因年龄大、体力下降等原因,每天8小时的上班难免有时会感觉疲乏,科室同事要给予理解和关心。低年资护士精力充沛,工作上要不怕苦不怕累,主动承担一些高年资护士的工作,遇到难题主动请教,高年资护士也要耐心地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这样既轻松地解决问题,低年资护士又能多学知识,对科室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浅静脉留置针 临床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95-02
在临床当中,静脉留置针即套管针,其操作相对比较简捷,套管质地相对较软,可以于血管中保留较久但不会对血管壁造成较大损伤。静脉留置针不仅仅有效避免了因多次穿刺为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疼痛,同时还较好的降低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较为繁杂的工作重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逐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使用[1]。本文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置管、心理干预等临床护理相关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此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为合理的浅静脉留置针护理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为39岁~75岁,平均年龄为41.3岁;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当中,41例为创伤患者,42例为肿瘤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约2~7天。
1.2 方法
1.2.1 选取静脉与留置针
1.2.1.1 选取静脉:
应用留置针的静脉要尽可能粗直,且弹性比较好,血液循环通畅,不存在静脉瓣,附近无关节,容易固定。主要考虑上肢的头静脉,前臂中静脉,手背静脉等合适的血管。
1.2.1.2 选取留置针:
根据患者的疾病具体相关状况、年龄、血管状况选取合适型号的留置针。
1.2.2 穿刺法
选取合适的血管之后,对穿刺处予以消毒处理,消毒面积约6×6 (cm2) [2],应用规格合适的留置针连接输液管,排气并松转套管,针尖入静脉约1~2mm[3],套管尖部完全进入静脉,一手固定针芯,一手推动套管,解除止血带,开放调节器后将针芯撤出。连接肝素帽,以贴膜固定留置针,消毒肝素帽,封管。
1.2.3 护理措施
1.2.3.1 心理干预
在穿刺时,护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抚慰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操作的积极性,降低穿刺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在遇到特殊情况而未能够成功穿刺时,护理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的向患者解释、致歉,取得患者的理解。
1.2.3.2 严格执行相关操作
在静脉留置针相关操作过程当中,护理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查看留置针质量是否合格,针头是否存在倒钩情况,套管是否断裂,一次性应用。护理工作人员要掌握良好的临床操作技能,避免多次穿刺而对患者带来的静脉邻近组织不必要的创伤;置管时间段内,要密切观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做好相关护理准备工作;穿刺处邻近皮肤要定时进行消毒处理,应用专用敷贴遮挡,在换置敷贴时要确保敷贴和皮肤不存在空隙,避免留置针脱落,若存在缺损、被污染等情况,要予以替换,标明具体的置管时间;对于持续性输液的患者,要每日替换输液器,肝素帽每隔7天左右进行替换,要仔细检查留置针是否通畅,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要定时查看患者液体的滴注速度,避免液体的快速注入而导致患者血液循环系统负担加大等相关不良情况的发生[4]。
1.2.3.3 努力提高对患者的监测力度,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护理工作人员在应用套管针与输液器相接之时,要按压针尖处,避免血管由于吸气而造成负压,从而进一步导致气栓,同时也能够防止套管脱离血管;留置针再次应用时,要出现回血之后进行相应的输液治疗,不能以注射器推凝血入静脉,防止出现阻塞。
2 结果
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当中,79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约95.18%;83例患者均无感染、导管阻塞、液体渗出等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浅静脉留置针即套管针,为一种质地优良的生物性材料加工制造而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能够根据人体静脉的具体形态而发生相应的曲度变化,对静脉所造成的创伤相对比较小,和静脉壁连接较为密切,由于留置针于静脉内存在较为合适的长度,因而稳固性相对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的穿刺次数,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可以确保患者进行持久的临床治疗,较好的保护了患者的静脉不受较大损伤,避免了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创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液体输入通路,较好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特别适合相对持久的液体治疗或者其他较为严重疾病的治疗[5]。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迅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在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当中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资料当中,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当中,79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约95.18%;83例患者均无感染、导管阻塞、液体渗出等相关并发症。由此可以看出,静脉留置针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置管、心理干预等临床护理相关资料得出,浅静脉留置针对于重症患者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合理的浅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数,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方玉珊,付世艳,刘秀娴,杨爱梅,蒋妙红.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96-197.
[2]苏燕,钟琴,曾碧茹.循证护理在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27-128.
[3]毛善侠.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2):3695.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妇幼;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71-01
基层卫生院是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建立覆盖城乡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基层卫生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政府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基层卫生院的生存和发展则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妇幼保健作为基层卫生院“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之一,是其日常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基层卫生院的妇幼保健任务和一些现状出发,谈谈如何强化其妇幼护理管理工作。
1 基层卫生院妇幼保健任务和现状
基层卫生院在妇幼保健方面的任务包括: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开展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大力推行妇幼保健、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抓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制度和重大传染病的预防等。从我国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规划目标来看,基本医疗服务在基层镇乡卫生院,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县级医院,疑难重症在三级医院。但事实上,由于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病人流向往往呈现“倒三角形”。基层卫生院大多面临生存危机,其妇幼护理管理更是存在许多难点:首先在人才方面,基层卫生院生正规医药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很少,加上工作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低学历、低职称、低素质,再加上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其次在管理水平上,基层卫生院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2 强化妇幼护理管理工作
2.1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人才是立院之本,只有狠抓人才引进和再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护理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应该认识到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人才的引进还得靠机制、靠政策等,但基层卫生院能够做到的就是重视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例如可以建立逐级进修学习制度,每年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临床进修和短期培训,逐步地实现所有护理人员的轮训。在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操作竞赛、评比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再生造,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从而在基层卫生院形成良好的终生学习的氛围,护理人员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综合上述措施,才能有望减小基层卫生院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差距,弥补在职人员在学历、职称和经验上的不足。
除了业务技术方面的提升,基层卫生院还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相关人员责任心和责任感的教育。护理工作救死扶伤,光荣而且神圣,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对待病人,护理人员应该像亲人般的温暖,给予无私的关怀和真诚的照料。工作中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多体谅。护理工作虽然不乏繁杂和琐碎,却十分强调严谨的工作作风,因为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容不得丝毫疏忽,工作态度随意草率不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现厌烦、麻痹等负面情绪和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融洽护患关系。
另外,护理管理工作还应重视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培养,要求他们体现出健康的仪表形象和精神面貌。在工作中做到服装整洁合体、举止亲切、笑容温馨、积极乐观、热情自信。并始终贯穿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因为护理人员的情绪可以直接感染、影响患者及其家属,他们的一个微笑对于患者而言,就是一副镇定剂。护理人员良好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的体系,都能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减少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和陌生,这样也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它能够传播特定的价值观,规定统一的行为模式,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确组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护理工作涉及的面广,内容多,知识的整体性强。完整系统的护理规章制度应该覆盖从个人行为到医院的基本制度,从技术要求到业务规程,包括全院所有层面和所有环节[1]。
笔者曾经在就职的卫生院开展相关制度的应知应会考核,对象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考核内容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几项核心制度。考核结果显示,熟悉掌握这些规章制度的占总人数的20%,大部分护理人员只是对之含糊了解。笔者认为,在基层卫生院,一般建立护理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大块入手:病房管理;用药管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科研、教学管理等。各项制度既有分工,又相互依存。尽量做到科学无遗漏、无重复。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应盲目剽窃大医院,而是应该首先确立一个适用可行的指导方向,然后从基层入手,广泛收集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逐级上报审核,确定后首先由最高领导者执行,接着自上而下的贯彻。因为最高领导者在制度的宣贯和执行上起着表率的重要作用。有了规章制度,下一步就要加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必要的时候还应开展培训。尤其是一些护理技术方面的规范,必须重点培训、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应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于一些逐渐不适应临床的制度和规范,能够及时修改和充实。
总而言之,制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应该成为每个护理人员的意识习惯和行为准则。长此以往,在基层卫生院逐渐形成依靠制度规范体系进行管理的模式。在制度执行后的一个阶段,还要定期举行考核与监督,必要时还应加强惩罚力度。在涉及到病人安全、医院生存发展等方面的制度上,如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投诉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改进制度等,要严格规范,力求具有强制性。通过定期开展检查、监督活动,在院内树立“法治”观念,如此才能切实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253.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63-01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工作的开展,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逐年增加,而乡镇卫生院正式护士的数量却由于退休以及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因素而逐年减少,加之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聘用护士已逐渐成为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主体,而聘用护士受诸多条件、因素的制约,工作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相对较大,造成护理质量下降明显,不能满足住院病人治疗、护理需求,直接影响、制约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发展和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针对我市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的现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数量逐年增加 我市乡镇卫生院自2003年因人事制度改革再未分配正式在编护士,而2003年至2013年退休的正式在编护士数量达到全体正式在编护士50%以上,加上新型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自2008年我市乡镇卫生院逐年增加聘用护士,至2013年聘用护士数量占全体护士比例达到60%以上。
1.2 人员不稳定,医院管理困难。聘用护士每次聘用期合用期为1年,工资待遇较低。据统计我市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工资最高1000元,最低为500元。聘用护士承担着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有些已成为医院骨干,但是长年不能得到转正改善待遇,挫伤了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许多护士产生边干边看的心态,随时随地都有辞职的现象。聘用护士没有长远目标和学习的积极性,工作存在应付倾向,严重影响着乡镇卫生院整体护理质量。
1.3 文化水平与素质存在很大差异。聘用护士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大多为刚刚毕业的学生,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缺乏。我市各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均为中专毕业,个别通过在职函授取得大专学历。聘用护士在理论水平、技术技能、个人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条件、环境相对较差,来乡镇卫生院应聘的护士多为大医院求职落选后转来的,综合素质偏低。
1.4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大。由于绝大多数医院未做到同工同酬,聘用护士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职称问题不能解决,使得聘用护士流动性大。现今市场经济影响着聘用护士的价值观,不能视医院的兴衰视为己任,不能很好的投入工作。医院很少考虑聘用护士的在职教育问题,聘用护士得不到深造学习的机会。
2 管理措施
2.1 严格把住“入门”关。 聘用护士必须是国家正规卫校培养并持有毕业证者,必须有护士执业证书。对应聘者统一考核,择优录取。各科室要从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不合格者辞退,合格者录用。按合同管理,不走人情关,使聘用护士领悟到制度的严肃性,自觉遵守卫生院规章制度。
2.2加强对聘用护士的管理。加强卫生院对聘用护士管理力度,做到责、权、利统一,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与奖金分配挂钩,使聘用护士成为具有规范性、专业性、综合性的护理队伍。
2.3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政府需加大、加快人事制度的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与正式护士一视同仁,实行定岗定酬,同工同酬,使聘用护士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2.4推行激励机制。对聘用护士的学历教育、专业培养、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给予在册护士一样的待遇,对工作表现好、业务能力强的聘用护士可优先转为正式护士;对聘用护士中的业务能力突出者,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她们参加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5尊重聘用护士、认同其价值。聘用护士同正式在编护士相比,面临着工作干不好容易被解聘的压力;独立当班的压力;新环境适应慢的压力;不熟悉工作同事等压力,这就需要管理者,深入了解被聘人员的心理压力,重视聘用护士的心理需要和职业需要,认同其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价值及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济观,使聘用护士尽快承担起护士职业的责任。
2.6全员培训、重点培养、提高素质。聘用护士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缺乏工作经验,个人能力不足,适应临床工作慢,克服聘用护士自身不足不但需要聘用护士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医院的培养。医院应对聘用护士进行强化和不间断在职培训,要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结合,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培训目标,使其基础理论、专科知识、临床技能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综合提高。同时,医院对聘用护士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表现突出者可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临床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的急诊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传染病防治、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技术水平,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项目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农村卫生人才、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重要举措。省卫生厅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督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科教处),相关市、县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项目实施。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科教工作的领导要具体抓。
(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
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纳入《**省卫生发展“**”规划》、《**省“**”卫生人才规划》和《**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年)》,做到“五个结合”,即: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促进全省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②与提高农村卫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相结合;③与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相结合;④与村卫生站(室)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⑤与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结合,统筹安排,逐层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三)明确职责,精心组织
省卫生厅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总体实施和全省监督评估,具体负责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各有关地市卫生局负责本市的组织和督导,具体负责组织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与县(区)卫生局共同安排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县卫生局负责组织一般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和乡村医生的培训。
(四)加强督查,确保质量
省卫生厅将制定监督评估方案,具体监督指导培训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在培训过程中,要切实注重实效,确保培训质量,严禁弄虚作假。必须保存受训人员和师资名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考试成绩、进修安排等有关原始资料。每期培训班结束后一周内应将实际受训人员名单、课程安排、考试考核成绩等报省卫生厅备案。省将组织专家督导组对各地的培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三、项目内容
(一)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内儿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进修学习1个月。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15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各培训1名外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卫生局组织,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和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妇产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妇产科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进修学习1个月。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预防医学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预防医学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免疫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等相关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实践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学习1个月。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15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各培训1名护理人员。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护理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与初步处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医学和护理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教育。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临床护理进修学习由市卫生局组织,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
6.乡村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共培训19718名乡村医生。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急诊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该项培训由县级卫生局组织,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培训时间共10天,每周培训2天,5周完成。补助标准:40元/天/人。
(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
培训全省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131名和卫生监督所所长120名。通过学习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危机管理和卫生文化建设等知识,提高各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该项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培训时间7天,补助标准:1500元/人。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
为11个经济欠发达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分期分批各培训1名院长。通过学习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概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知识,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该项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培训时间7天,补助标准:1500元/人。
四、总体要求
(一)培训要求
1.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时间,统一培训地点,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
2.委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具体负责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培训。委托**医学院、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理论培训。相关市、县(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相关县(区)卫生局负责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教学点设在乡(镇)卫生院。
3.完成时间:2007年9月启动该项培训工作,2008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全部培训任务。2009年第一季度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和绩效评价。
(二)制定计划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2个地市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实施方案制定本市临床进修计划、组织落实乡村医生培训计划,12市临床进修计划于2007年10月底前报省卫生厅。12市及其县(区)卫生局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项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经费管理
本项目培训经费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专款统一支付。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财政管理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达的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发现有不符合规定使用项目经费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并在下一年度经费安排时予以相应扣除。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门诊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8-02
一、当前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的特点
近些年,现代护理学飞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传统护理学中,实施的是功能制护理,即把任务当作核心,简单地将护理工作划分为各种不相关的任务。护理人员只是机械、被动地将眼前任务完成,基本不去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没有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也没有与患者进行沟通。该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目前护理工作主要是把病人当做护理工作的中心,解决患者各项治病难题,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是促进患者痊愈的重要护理模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功能也逐步在完善,加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下,治疗费用在不断降低,病人逐步增多,有效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近些年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的青年农民都进城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当前基层卫生院大部分的服务对象都是老人和小孩,其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由于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基层卫生院开始重点关注心理护理。护理工作从传统的心理护理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过渡。
二、门诊病人就诊时的心理状态
(一)病人希望“一长三短”,仔细检查
所有来卫生院就诊的病人都希望能够尽快完成所有的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他们希望挂号、候诊以及取药的时间都不要过长,希望能够由医术水平较高的老医师或者自己比较熟悉的医生来进行诊治,并且能够得到医生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并且在进行注射等治疗时,希望由中年护士来进行操作。
(二)患者内心存有较多的疑虑
在基层卫生院中,面临的患者99%都是来自农村的。近些年由于基层卫生院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由于诊治对象大都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经济水平都较低,担心医生会另眼相待,不仔细进行检查。这些患者都比较敏感,他们希望进入卫生院后能够得到护士的热情接待,自己的主诉可以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医护人员能够高度重视自己的病情。
(三)儿童患者存在恐慌害怕的情绪
儿童患者来到陌生环境之后,尤其是在见到大量身穿白大褂的陌生人时,会感到高度紧张,产生恐惧心理,更甚者会啼哭不止,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四)老年患者焦虑,性格孤僻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而且富有文化气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疾病能否完全治好,而且会重点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自己患病的态度,担心家人和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病情进行隐瞒。部分孤寡老年病人,由于经济困难、社会地位较低,没有强烈的求医欲望,特别是来自偏远山村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命”,加上知识水平较低,认为死亡就是自己的归宿,根本不关心自己的疾病状况和预后的好坏,情绪比较悲观,意志消沉,医护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他们大都是十问一答。而且在基层卫生院中,诊治对象大都都是上述情况中的后者。
三、在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中心理护理措施
(一)设置专家门诊和问事咨询台
卫生院可以安排老护士对候诊进行指导,进一步解决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其他困难。还需要向咨询的病人强调门诊诊疗程序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向其解释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客观情况。热情接待所有的来诊病人,像亲人一样对待病人,用实际言行换得病人的信任和感情,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进行认真解答。同时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顾虑进行解答,消除病人的疑虑。比如告诉病人“老年医师、中年护士的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操作比较娴熟,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则是心灵手巧”,告诉患者每位医生对常见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疑难病例则需要经过会诊来进行解决。严格遵循分配察诊制度,部分患者对检查结果存在较多的疑虑,万分焦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此时医护人员就应该用诚恳的态度对其进行解释,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
(二)积极解决患者的困难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就会主动配合医生诊治。农村来的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是文盲,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特殊的照顾和指导,特别是没有人来陪诊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心,做到体贴入微,让患者感到温暖,帮助这些老年患者解决各项难题,比如给老年患者带路,指引患者去挂号、候诊,带领患者到达取药地点等,让患者从精神上感到安慰。关于就诊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可先让患者在一旁观看具体操作,清楚地向他们讲道理,消除儿童患者的恐惧情绪。而面对需要打针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用的态度来夸赞儿童,鼓励他们要坚强勇敢,并且将准备打针的儿童带到旁边进行观看,让患儿亲眼观看打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童患者完全消除恐惧心理后,就会完全信任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就会积极配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疗效
大部分的患者在取得药物之后都会对药物的具体效果产生担心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向患者解释所用的药物。比如使用阿托品之后可能会产生口干、面红、心慌等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嘱咐患者无需害怕,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水。还有一部分病人没有达到住院条件却主动要求住院,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向患者解释不住院的必要性,告诉患者回家之后需要注意的各事项以及随诊的具体时间,并在起居、体育锻炼、饮食和营养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向病人宣传在家中需要常备的药物及病情观察的方法和病情恶化时的抢救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安心回家,这样患者及时在家中旧病复发,也能够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贾平,高会文.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