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3-09-08 17:1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1篇

一、会计核算基本要求

它是指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其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2)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三款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会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3)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的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这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规定,

三、会计年度

《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这是对我国会计年度的规定。

四、记账本位币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是对我国记财本位币的规定。

五、会计凭证

《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办理本法第十条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件或音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这是对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与取得、审核、更正的有关规定。

六、会计帐薄

《会计法》第十五条规定:“会计帐薄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帐薄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帐薄。会计帐薄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帐薄记录发生错误或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帐薄的登记、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帐薄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薄上统一登记、核算。”这是对会计帐薄设置、登记、更正以及违法设置帐薄等问题作出的基本规定。

七、帐目核对

《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帐薄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帐薄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帐薄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帐薄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帐薄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这是对帐目核对的规定。

八、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法》第十八条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这是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

九、或有事项的披露

《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单位提出的担保、未决拆讼薄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这是对或有事项的披露的规定。

十、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帐薄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这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编制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签章程序作出的规定。

十一、会计记录文字

《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区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这是对会计记录文字的规定。

第2篇

(1)在总账系统中,关于凭证删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已输入但未审核的机内凭证可进行删除

B. 只能删除最后一张未审核的机内凭证,确保凭证号连续

C. 已审核的凭证不能直接删除。可先取消审核而后删除

D. 已记账的凭证不能再删除,可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冲销

(2)下列不属于建立账套时需要建立的信息有 ( )。

A. 设置账套信息

B. 设置单位信息

C. 确定核算类型

D. 输入期初余额

(3)断电之后,信息全部丢失的是( )。

A. RAM

B. ROM

C. 软盘

D. 硬盘

(4)下列职员中,( )岗位是不相容职责。

A. 电算化主管与审核

B. 凭证录入与修改

C. 凭证录入与审核

D. 电算化主管与记账

(5)关于会计电算化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提高工作效率

B. 促进会计工作职能转变

C. 提高会计工作职能

D. 仅仅是替代手工完成记账、编表工作

(6)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软件发展过程的是( )。

A. 人工管理

B. 文件管理

C. 数据库系统

D. 计算机系统

(7)在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向算化过渡时,需要整理各账户余额,在( )建账时,只需要整理各账户期初余额。

A. 年初

B. 年中某月

C. 年末

D. 某季度末

(8)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 )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

A. 会计主管

B. 电算主管

C. 上级主管

D.单位领导

(9)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求会汁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要求,最终建立( )的集成管理。

A. 内部控制

B. 内部审计

C. ERP系统

D. 内部监督

(10)报表处理系统中,单元值的计算方法一般是用( )来表示的。

A. 计算公式

B. 审核公式

C. 计算表

D. 日期公式 (11)账务处理系统中使用科目代码是为了方便( )。

A. 编写程序

B. 记忆

C. 计算机处理

D. 报表的阅读

(12)在账务处理系统中,关于凭证审核的正确叙述是( )。

A. 常用的审核方法是将凭证打印出来进行检查

B. 凭证审核是指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制单人填制的记账凭证进行检查

C. 审核人发现凭证错误可以直接修改

D. 制单人可以取消审核进行凭证修改

(13)会计核算单位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有( )。

A. 高效

B. 符合计算机标准

C. 稳定

D. 以上全部

(14)下列岗位中,属于电算化会计岗位的是( )。

A. 会计主管

B. 出纳

C. 软件操作

D. 会计核算各岗

(15)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必须经过计算机与手工核算( )的时间至少是3个月。

A. 并行

B. 串行

C. 先后执行

D. 穿行

(16)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岗位是( )。

A. 会计主管

B. 系统管理员岗位

C. 电算化会计岗位

D. 基本会计岗位

(17)1994年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法规有( )

A.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B.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C.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D.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8)按( )键时,可取当前凭证借贷方金额的差额到当前光标位置。

A. =

B. +

C. 空格

D. 回车

(19)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1KB=1024*1024B

B. 1KB=1024B

C. 1MB=l024*1024KB

D. 1GB=1024KB

(20)工资核算系统中,变动数据处理包括( )。

A. 人员调出

B. 当月扣款

C. 基本工资

D. 职位变动 (21)在KIS系统中,新建账套时不需要输入的信息是( )。

A. 账套号

B. 公司名称

C. 数据库路径

D. 取数公式

(22)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模块是( )。

A. 账务处理模块

B. 财务分析模块

C. 销售核算模块

D.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

(23)下列( )不属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中必需的费用。

A. 软件和硬件费用

B. 网络通讯费

C. 资料费用培训费

D. 售后服务费、网络软件费

(24)一般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制,公开在市场上销售,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基本需要的会计核算软件称为( )。

A. 专用会计核算软件

B. 通用会计核算软件

C. 独立型会计核算软件

D. 非独立型会计核算软件

(25)在会计电算化中,( )是基础。

A. 手工会计资料

B. 会计软件

C. 手工会计人才

D. 会计电算化人才

(26)( )是对今后较短时期内所要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汁划。

A. 近期规划

B. 中期规划

C. 长期规划

D. 中长期规划

(27)商品化会计软件对( )环境的要求主要指: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对中文环境的要求、对数据库的要求。

A. 计算机软件

B. 计算机硬件

C. 办公

D. 卫生

(28)在账务处理系统中,系统管理员有权进行的工作的是( )。

A. 分配每个人的工作权限

B. 设置每个人的密码

C. 查阅其他人的密码

D. 代替其他人进行工作

(29)以下电算化会计岗位中,主管会计一般不兼任的是( )。

A. 电算主管

B. 电算维护

C. 审核记账

D. 数据分析

(30)在会计电算化中.( )是关键。

A. 手工会计资料

B. 会计软件

C. 手工会计人才

D. 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Internet的主要功能有( )。

A. 万维网

B. 电子邮件

C. 文件传输

D. 电子公告板

(2)会计报表与会计账簿一般用( )输出。

A. 显示器

B. 音箱

C. 打印机

D. 绘图仪

(3)账务处理系统中,会计科目有余额或发生额时,不能( )。

A. 删除余额

B. 删除该会计科目

C. 修改余额或发生额

D. 增加同级科目

(4)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存储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 )备案。

A. 财政部

B. 中国人民银行

C. 国家税务总局

D. 国家档案局

(5)经过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才能胜任的工作有( )。

A. 电算主管

B. 审核记账

C. 数据分析

D. 软件操作

(6)下列有关节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记账凭证是数据处理的起点

B. 所有凭证可以由机器自动生成

C. 机内账簿体系与手工一一对应

D. 记账和记账程序的含义已经不同

(7)在KIS系统中,凭证录入的正确性控制主要包括( )。

A. 凭证类型和编号

B. 制单日期

C. 会计科目

D. 金额

(8)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经销单位提供的售后服务工作包括( )。

A. 对用户进行使用软件使用前的培训

B. 对用户的软件进行维护

C. 对用户的硬件进行维护

D. 对用户的软件版本进行更新

(9)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

包括( )。 A. 配备适用的会计软件

B. 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

C. 配有与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职人员

D.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0)国家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 展,先后制订的多个有关方面的法规和条例有( )。

A.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B. 《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

C.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D.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11)会计核算软件,它是由一系列指挥计算机招待会计核算工作的( )组成的。

A. 程序代码

B. 有关的文档技术资料

C. 数字

D. 字符

(12)计算机外部存储器主要有( )。

A. 磁盘

B. 光盘

C. U盘

D. 内存

(13)固定资产账套参数主要包括( )。

A. 启用月份

B. 折旧规则

C. 编码方案

D. 财务接口

(14)计算机病毒具有( )等特点。

A. 隐蔽性

B. 感染性

C. 潜伏性

D. 破坏性

(15)应收账款系统的制单方式指计算机根据原始单据如何编制记账凭证,一般有( )。

A. 按客户制单方式

B. 按商品制单方式

C. 按单据制单方式

  D. 按金额制单方式

(16)企业在选择商品化会计软件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

A. 应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

B. 软件开发单位的规模、声誉和发展能力

C. 软件功能的适用性、完备性及易用性

D. 软件的售后服务和维护保障

(17)下列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审核记账人员不得兼任出纳工作

B. 电算审查岗位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

C. 数据分析岗位可由会计主管兼任

D. 在较小的单位中,可由会计人员任软件操作员和电算维护员

(18)会计核算软件打印输出的明细账应当提供的账簿形式有( )。

A. 三栏账

B. 多栏账

C. 数量金额账

D. 订本账

(19)下列设置内容中属于报表表样格式的有( )。

A. 报表尺寸

B. 表格线条

C. 行高列宽

D. 数字格式

(20)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 )。

A. 机内会计数据

B. 软盘等备份的会计数据

C. 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

D. 企业会计准则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的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

(1)登账后若发现凭证有错误,可通过取消登账和取消复核然后修改。 ( )

(2)账龄是指某一往来业务从发生之A起到月末结账之日止的时间期限。( )

(3)在凭证处理中,未经复核的凭证可随时修改。( )

(4)会计核算软件是以凭证处理为核心,包括多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体。( )

(5)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全部登记入账之后才可以结账。( )

(6)应收/应付款核算功能模块是根据往来业务凭证。完成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业业务的登记与核销工作并生成各种账表。( )

(7)结账后。不允许再输入上一会汁期间的会计凭证。( )

(8)发现机内会计账簿数据有错,会计软件应该提供直接修改的功能。( )

(9)“开始”菜单的选项中如果右边的黑色三角形表示该项有下级菜单。( )

(10)客户档案用于存放客户基本信息以及按客户统计的应收账款数据,系统正式启用之 后对客户档案不能增删客户。 ( ) 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B

在总账系统中,关于凭证删除的叙述,ACD均正确。B项错误,总账系统中可以删除所有未经审核的机内凭证。

(2) :D

ABC均属于建立账套时需要建立的信息,而D属于系统初始化时主要任务之一。

(3) :A

RAM或以随机存入或取出信息,在计算机断电后,RAM中的信息会丢失。

(4) :C

凭证录入与审核岗位是不相容的职位。

(5) :D

会计电算化意义有: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会计工作职能转变、提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会计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D项表述错误。

(6) :D

从会计核算软件的发展过程来看.包括人工管理、文件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7) :A

在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向电算化过渡时,需要整理各账户余额,在年初建账时,只需要整理各账户期初余额。如是不是年初建账除了输入账户余额之外,还要输入累计发生额等。

(8) :D

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

(9) :C

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要求,最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10) :A

报表处理系统中,单元值的计算方法一般是用计算公式来表示的。

(11) :C

账务处理系统中使用科目

代码是为了方便计算机处理。 (12) :B

在账务处理系统中,凭证审核是指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制单人填制的记账凭证进行检查。

(13) :D

高效、符合计算机标准和稳定三项均属于会计核算单位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

(14) :C

电算化会计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划分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因此应选择C。

(15) :A

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必须经过计算机与手工核算并行的时间至少3个月。

(16) :C

电算化会计岗位是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岗位。

(17) :A

1994年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法规是《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18) :A

在录入凭证时,按“I”键时,可取当前凭证借贷方金额到当前光标位置。

  (19) :B

因为1KB=10248,所以只有B项表述正确。

(20) :B

工资核算系统中。固定数据主要是指人员基本信息,变动数据是指每个员工的具体工资项数据。故当月扣款是变动数据处理。

(21) :D

新建账套时,不需要输入取数公式。

(22) :A

账务处理模块是整个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

(23) :B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中必需的费用包括:软件和硬件费用、资料费用培训费和售后服务费、网络软件费。网络通讯费不是必需的实施费用,因为对于单机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费用中就不包括网络通讯费。

(24) :B

通用会计核算软件,是指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制,公开在市场上销售,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基本需要的会计核算软件。

(25) :B

实施电算化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包括会计核算软件),没有从事会计软件开发和使用的人才,电算化是无法实施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是基础,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

(26) :A

会计电算化的规划一般可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三种。近期规划是对今后较短时期内所要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计划;中、长期规划着眼于全国以及地区、行业、部门、单位会计电算化中、长期发展,确定整体发展方向,目标及步骤。

(27) :A

商品化会计软件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对中文环境的要求、对数据库的要求这都属于对计算机软件环境的要求。

(28) :A

在账务处理系统中,系统管理员有权进行的工作是分配每个人的工作权限。

(29) :B

电算维护不可以由会计主管来兼任。

(30) :D

实施电算化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包括会计核算软件),没有从事会计软件开发和使用的人才,电算化事无法实施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是基础,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A,B,C,D

(2) :A,C

会计报表与会计账簿属于文档资料,可以屏幕显示和打印输出。而选项B音箱、选项D绘图仪很显然并不能用于显示和打印输出会计报表与会计账簿。故选AC。

(3) :A,B,C

账务处理系统中,会计科目有余额或发生额时,不能删除余额,不能删除该会计科目,不能修改余额或发生额,但可以增加同级科目。故选ABC。

(4) :A,D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存储介质保存会汁挡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备案。故选AD。

(5) :B,D

训才能胜任的工作有: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才能胜任的工作有: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故选BD。

(6) :B,C

多数凭证是手工录入的,少数凭证由机器自动生成;机内账簿体系与手工并非一一对应;A、D正确,故选BC。

(7) :A,B

(8) :A,B,D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经销单位提供的售后服务工作包括:对用户进行使用软件使用前的培训、对用户的软件进行维护、对用户的软件版本进行更新。而对硬件的维护不应由软件经销单位的售后服务负责。故C项不应选择。

(9) :A,B,C,D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包括:(1)配有适用的会计软件,并且计算机与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双轨运行3个月以上,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且软件运行安全可靠。(2)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3)配有与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其中上机操作人员已具备会计电算化初级以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取得财政部门核发的有关培训合格证书。(4)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分工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ABCD均符合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

(10) :A,C,D

国家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先后制订的多个有关方面的法规和条例有:《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工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故选ACD。

(11) :A,B

会计核算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它是由一系列指挥计算机执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代码和有关的文档技术资料组成的。故选AB。

(12) :A,B,C

外存储器又称输助存储 器,简称外存。外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当前不参加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存放的 程序和数据,必须调入内存才能运行和处理。外存的容量较大,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可长期可靠地保存程序和数据。目前微机上常用的外存有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故选ABC。

(13) :A,B,C,D

固定资产账套参数主要包括启用月份、折旧规则、编码方案、财务接口。故选ABCD。

(14) :A,B,C,D

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传染性、激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故选ABCD。

(15) :A,C

应收账款系统的制单方式指计算机根据原始单据如何编制记账凭证,一般有按客户制单方式和按单据制单方式。故选AC。

(16) :A,B,C,D

(17) :A,B,C,D

根据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

及职责,ABCD四个选项均正确。 (18) :A,B,C

会计核算软件打印输出的明细账应当提供的账簿形式有:三栏账、多栏账和数量金额账等。故选ABC。

(19) :A,B,C

(20) :A,B,C

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机内会计数据,软盘备份的会计数据以及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数据,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会计软件程序及其他会计资料,会计软件系统,会计软件系统的全套资料等。故选AB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的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

(1) :0

登账后若发现凭证有错误,不能再直接修改,可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

(2) :0

账龄是指某一往来、业务从发生之日起到结清之日的时间期限。

(3) :1

在凭证处理中,未经复核的凭证可随时修改。

(4) :1

会计核算软件是以凭证处理为核心,包括多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体。

(5) :1

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全部登记入账之后才可以结账。

(6) :1

应收/应付款核算功能模块是根据往来业务凭证,完成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业务的登记与核销工作并生成各种账表。

(7) :1

结账后,允许再输入上一会汁期间的会计凭证。

(8) :0

发现机内会计账簿数据有错,会计软件应该提供错误提示,但不能提供直接修改的功能。

(9) :1

“开始”菜单的-i9项中如果右边有黑色三角形表示该项有下级菜单。

第3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真实性 监督 会计造假

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灵魂,只有会计核算客观真实,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定义

1.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定义

会计核算是指企业以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从金额上连续、全面、系统、完整的进行确认、记录、计量的过程。会计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手续齐全、资料可靠。

由此可见,会计核算真实性就是指企业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如实进行核算和反映的过程。如果企业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不能如实进行核算,那么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就出现了不真实,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就是虚假的,这样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

2.会计核算真实性的类型

会计核算不真实有两种体现形式,一种是真账假做,即企业根据不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记录和计量,虽然会计记录、记录及会计处理的过程是规范客观的,但会计依据的不真实导致了会计处理结果的虚假性。另一种是假账真做,即企业对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虚假的处理,虽然会计依据是真实的,但会计处理过程不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会计信息是虚假的。

3.会计核算真实性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会计工作的结果表现为各种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政府部门、相关企业、投资者及债权人关注的重点,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经营决策,对有关各方至关重要。会计核算真实性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核算真实性有利于政府税务部门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便于及时催缴、清缴税款;二是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盈利状况,对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利于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知晓企业是否具备偿债能力,以便债权人做出是否借款的正确决策。

二、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会计信息虚假的直接原因是会计核算的不真实,会计核算的不真实主要是一些人为的、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1.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操作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企业内部缺乏适用的财务制度,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不明确,财务分工责任不清,出现差错相互推诿,因而出现个别会计人员差错不断,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对不相容职务,不能由一个人承担,至少由二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承担,这样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作用。比如财产物资明细账和财产物资总账不能由一人来登记,现金总账和库存现金不能由一人来管理,会计记账和会计审核不能由一人担任。而某些企业会计出纳一人兼任,财产物资总账和明细账也由一个人兼任,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不真实情况的出现。

3.存在利益驱动现象

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出于政治的、经济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驱动考虑,通过人为提前或推后收入的入账时间来调节企业的应纳税额,有的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人为的吃拿回扣,这样就人为太高了物价,虚增了资产的成本,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不真实,那么无论会计人员如何规范正确的进行会计处理(假账真做),其结果也是会计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不真实。

4.会计造假行为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我国诚信缺失,会计造假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其表现是会计工作有法不依,有制度不遵循;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偷税漏税;企业领导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转移国有资产、粉饰经营;某些单位账外设账;单位内部及社会监督部门监督不力,对会计造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追究不力甚至无人追究,致使会计造成蔚然成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的发展影响极坏。

5.会计核算真实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要求,是对企业过去已经发生或过去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如实反映,其真实性是对过去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是过去的“真实性”。现实是,在会计核算中,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常常需要根据经验来做出判断,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都是在企业资产尚未发生损失之前提前预计可能会发生的损失。如企业应收账款期末计提坏账准备时的会计处理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直接确认了资产损失,但这时企业应收账款并没有真正发生损失,只有在应收账款实际不能收回时企业才真正发生坏账损失。企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都属于这种情况。企业计提了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并不表示企业真正发生了坏账损失或资产损失,那只是企业的一种会计估计,而且这种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可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实施措施

会计核算真实性是会计准则基本要求,也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建立健全企业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及收入、费用、利润核算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与出纳,记账与审核,审核与付款、总账与会计档案等不相容职务实行内部牵制,明确职责、分清责任。明确会计核算程序及规范要求,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方面,做到会计核算及处理严格按程序及规范进行操作,杜绝违反程序及不规范的会计操作。

2.完善考核机制,消除利益驱动现象

之所以单位管理人员会出于利益驱动进行不真实会计核算,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干部及工作人员业绩及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企业对管理人员任用考核往往只注重短期的业绩,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利益及社会效益,这势必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在自己的任期内随意调整会计账项。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考核机制,将诚实守信及企业长期利益和社会效益纳入考核范畴,以消除利益驱动现象。

3.加强会计监督,杜绝会计造假行为

会计监督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会计部门内部进行的监督,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内部审计及会计自身的监督力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会计造假行为发生。外部会计监督包括了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指会计事务所及审计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的监督,政府监督是政府审计部门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的监督管理。只有加大内部及外部会计监督的力度,才能杜绝会计造假行为。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的直接操作者,也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要保证会计信息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及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这是企业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会计队伍建设时注意选用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只有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减少会计核算不真实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赖建波.论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中华会计网,2009.2

[2]杨自升.建立健全会计更正档案 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中国经贸,2012.7

[3]雷晓葵.浅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7.4

[4]孟杰.浅谈加强会计监督.时代报告,2012.1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基本要求;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会计基础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致,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要保证会计核算业务的准确真实,必须以真实有效的经济业务项为工作基点,以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标杆进行核算工作。

1.2 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加大了很多细节化工作的要求。准确备档的会计资料就是其中的一个加强重点。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合格的会计资料是不只是单纯对核算过程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必须详细的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情况。

1.2.1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前者是在经济业务最初发生之时即行填制的原始书面证明,如销货发票、款项收据等。后者是以原始凭证为依据,作为记入账簿内各个分类帐户的书面证明,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所以必须按照一定的编制、要求进行。并要切实保障其真实性。

1.2.2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账页,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单位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由会计凭证作了最初的反映。其中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了记录和证实,记账凭证则对经济业务的信息作了初步的会计确认和初步的分类记录。完整的会计资料也是以会计账簿为主要载体的。

1.2.3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

1.3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要求。建立企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减轻财务人员劳动负担,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并且利用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系统有着处理迅速、存储量大、查阅方便,可以随时迅速地查到所需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针对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职能的定位问题,着重论述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高效发展。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2.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2.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3.1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3.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在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财政管理工作。企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税收制度有联系,也有区别。财务管理需要利用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可以为税收征管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依法纳税,可以创建公平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并提升企业价值。可以说,企业财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国家税收制度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相辅相成的不同制度体系。

3.3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3.3.1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取自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不仅是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因此,企业会计核算首先应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着手,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严格审核外来原始凭证,切实做到只有具备金额准确、要素齐全、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

3.3.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

各个单位会计机构都应设置会计复核岗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等等,如果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离开这一基本环节,会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面对市场经济国际化、信息化趋势,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会计行业的发展与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之间还有不少差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第5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行业会计”;课程设置

一、“行业会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笔者根据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跟踪调查发现,学生毕业后进入非工业企业的可能性较大。在已学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行业会计”课程于高职会计专业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分析商贸企业、旅游餐饮服务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农业企业、民间非营利组织 7 个主要行业的典型业务,通过对经营业务特点和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相互比较,学生能熟悉各行业典型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行业会计比较”是会计专业的拓展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职委课程指导中推荐的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学生在 7 个学习情境中了解并掌握这些行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会计核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切实增强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行业账务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二、“行业会计”课程内容与特点分析

1.遵守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

各行业的经营业务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行业会计”是一门反映、监督不同行业生产及经营活动的专门会计课程。课程内容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以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规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过程。

2.“行业会计”的共性分析

不同行业会计的共性主要体现为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共性、会计要素上的共性、行业会计核算原则上的共性、会计信息报告方式上的共性。行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行业会计核算都要遵循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行业会计信息报告的基本方式是财务会计报告,不同行业在会计报表的名称、格式和内容与编制方法上基本相同,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3.“行业会计”比较的内容与方法

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管理要求与行业特有业务的核算方法不同,“行业会计”针对核算对象、典型业务的核算方法进行比较。运用横向比较法,侧重同一会计核算内容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以会计要素为主线,发现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差异所导致的业务处理要求上的不同,反映两个进行对比的 “行业会计”在各个会计要素核算方法上的差异,比较的项目主要有存货、收入核算、成本核算、经营损益等。纵向比较是将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逐一与工业企业会计进行比较。

三 、“行业会计”课程优化设置的思考

1.把握知识难度

“行业会计”课程知识偏难,每一个行业的会计核算都作为一门课程,教学计划很难实现,因为课时有限,对所有行业的核算内容难以深入详细讲解。专业教师需要灵活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会计核算中存在共性的部分可以省略,选择其中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在短期之内掌握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介绍;太难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课外根据兴趣补充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理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真实感与指导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法规制度、参考资料获取技能与知识。教师要认真准备PPT、案例、法规、动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企业税收的调整会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目前的“行业会计”教材内容仍然按“营改增”前的规定进行经济业务讲解,影响了学生在税务处理、会计实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判断,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行业会计”课程内容的更新势在必行。课程教学以及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与时代接轨,与行业发展同步,内容要与最新法规政策相统一。

参考文献:

第6篇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能定义为“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所以,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即表明会计“能做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在相应扩展。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也产生了分歧。这集中体现在对职能数量的看法上。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会计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会计职能展开讨论,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到“七职能说”,“八职能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渐趋式微,其原因是任意增加会计职能,反而会造成各项工作的混乱。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也对此予以肯定。这里,笔者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从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重新加以认识,展开深一层的讨论。

就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的关联关系而言,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标。

二、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任务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又是会计部门参与决策的依据;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又服务于投资者,以及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财税、金融及审计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可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三、会计监督职能基本要求

追溯历史,人类会计监督思想的产生与从会计监督方面认定会计的职能,起始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历史原因,是在此期间社会生产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的演进,具体表现集中在“成本控制”思想、方法及其理论的萌芽方面。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经济业务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公共财产的完整性的监督。《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四、强化会计基本职能

了解了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让笔者更加清楚应该从一些可控的因素上提出和采取一些切实的有效的措施,增强会计职能。

(一)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随之会计核算职能也出现问题。首先,在广度上,不少私营、个体企业尚未建立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尚未普及。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也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应做到只要有经济活动,只要有货币收付行为,就应当从会计上加以核算。至于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建立何种账簿,是否进行报账,应视会计主体的不同情况而定。能够采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应尽量采用,保证核算的规范和指标可比,优化会计核算职能。其次,在精度上,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尚待改善。传统的低文化会计的思想仍然存在,高学历、高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还是不能满足现有要求,同时,职业道德也需要后续教育的培养。这些都给我国的高等财经学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尖端的会计人才,更好实现会计核算职能。再次,从世界范围看,对国际会计准则借鉴不够。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其要求是:国际相应性,会计工作采用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的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这也是我们优化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要求。

(二)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73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编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人员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其次,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新修订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宣传严格执行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采取措施,加强会计基本职能

1、扩大现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推广会计终身教育。学习是工作之本。尤其经济发展迅速,要求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走在前列,这强调了会计人员学习的重要性。从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广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及其它各项素质。只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会计的职能才能充分发挥。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使会计人员适应多元化经济发展,可以应付各种复杂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专项经费;会计核算

公益性地质队伍主要是承担国家和地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基础地质调查的专业地质队伍,由于诸多原因造成了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与现在执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加大了工作量和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现就国土资源专项经费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队伍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单位是按省政府要求组建的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于2004年1月1日成立,其性质为法人实体。法人营业执照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为350人。建成后的地质队伍内部机构设置办公室、财务科、总工师办公室、人事科、党委办公室等。下设6个按甲级资质区分的承担单位,属松散型业务管理的各队地调所八个。现执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模式为一级会计核算,松散型业务管理的各队地调所承担的国土资源专项经费均采取报账制。会计核算以地质项目为核算对象,内部单位以院制定的内部工作责任制为标准,按各单位承担的地质项目多少在提取一定比例后以计划的形式下达各责任单位,松散型业务管理的各队地调所其年初国土资源专项费用,以承担的国土资源项目,提取8%的管理费后,以计划形式全额下达给各地调所。为了保证国土资源地质项目的项目质量,按地质项目总份额的5%提取质量保证金,在以后年度内该项目绩效考核验收合格后,返还项目质保金。

二、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要求

(一)中央财政项目核算基本要求

根据原地质大调查专项经费管理的暂行办法(华东区项目管理办公室下发)和《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192号)及最新出台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0﹞174号),都对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有着不同的要求。财建﹝2004﹞192号文未下发前,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基本是沿用最早实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办法,即实行地质项目下开设工作项目,并在工作项目下进行成本核算的三级核算体系,与其他地勘单位执行的现行地勘会计制度有一定的差异。财建﹝2004﹞192号文于2004年7月下发,从2004年8月1日起执行。该文在费用核算科目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能源材料费、外协费、用地补偿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等9项内容,并且对各费用的使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财建﹝2010﹞174号文比财建﹝2004﹞192号文要求更进一步,在费用核算科目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人员费、办公费、印刷费、水电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专用材料和燃料费、咨询劳务费、委托业务费、设备使用购置费、维修费、其他费用等14项内容。

(二)地方财政项目核算基本要求

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也出台了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如《福建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闽国土资综﹝2008﹞101号),其内容要求主要针对项目管理,对资金管理未详细阐述。

三、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

与地勘单位现行核算的差别第一,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与地勘单位现行核算虽然都以地质项目为核算对象,但地质大调查项目经费的核算要求更细、更严,工作量大且必须满足财政部要求又必须满足中国地调局(华东地区项目办)要求,还需满足福建省财政厅的要求,无疑增大了地质项目的核算工作量。第二,对项目核算的准确性、正确性要求更高,由于项目验收的标准是按每年设计预算的工作手段的费用标准来要求,人为调账的机会大大减少。

四、公益性地质队伍财务核算办法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省财政厅的要求,在认真学习财建﹝2004﹞192号文、财建﹝2010﹞174号文的基础上,在内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后,初拟了账套设置的方案,并将设置方案上报主管局财务处,得到了主管局财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核算账套设置为实行地质项目下开设工作项目,并在工作项目下进行成本核算的三级核算体系,唯一不同的是将成本项目核算的明细科目换成财建﹝2004﹞192号文、财建﹝2010﹞174号文要求的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不够部分全部套用行政部门事业类报表财决05表中的明细科目),同时保证了沿用原来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不变。

五、国土资源专项经费本身存在不足

1.项目立项程序时间长,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

项目立项从前一年10月份开始到项目批复,最快也要到次年5-6月份,而项目资金基本上9月份到位,地方财政资金则往往在12月31日到位,造成当年立项的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项目费用执行率低。

2.项目立项与批复的项目不符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立项的项目上报后,最后批复的项目数与实际申报的项目数不符,造成费用支出有难度。

3.没有单独的会计核算制度

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由于没有单独的会计核算制度,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依赖项目承担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有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等等。因此,在具体项目核算时掌握的尺度也不尽相同。

六、需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

(1)中央财政的地质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查等由中国地调局负责管理,但项目经费的核定由财政部负责,同理,地方财政地质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查等由国土厅负责管理,但项目经费的核定由财政厅负责;即管项目和管钱的不是同一个部门。中央财政的项目由财政部直接下拨给各省财政厅,再由省财政厅转拨给各主管局,最后由主管局拨给项目承担单位。(2)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已经把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当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实际上整个华东地区也只有两三个省能做到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以出台的财建﹝2004﹞192号文、财建﹝2010﹞174号文及闽国土资综﹝2008﹞101号其口径完全是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模式。

(二)调整费用支出范围更切合实际

财建﹝2010﹞174号文的费用支出范围比财建﹝2004﹞192号文更广,但还不完全。如财建﹝2010﹞174号文规定的人员费支出范围包含五险一金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险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现行政策中规定的公积金不能进入项目成本,这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实际严重相悖,造成承担单位公积金费用无法列支。

(三)国土资源项目结题允许进入当期损益

公益性地质队伍根据下达的地质项目组织的会计核算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何况地质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么超支要么节余,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收支平衡。节余不允许分配,既不能调动项目承担单位的积极性,也违反了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因此,建议比照《地勘会计制度》进行4:3:3分配(40%进入国家基金、30%进入事业发展金、30%进入奖励金);或比照事业单位类进行5:5分成。这样既能调动项目承担单位的职工积极性,也利于财务核算的账务处理,同时也符合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原则。

(四)国土资源项目绩效考核

应注重项目工作量的完成、项目成果的提交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考核费用支出的及时性、合理性。目前,中央财政项目经费完成时间要求为项目停止拨款后两个年度内必须完成,这充分考虑了项目新开时经费到款的时间及项目评审时间,比较合理。而地方财政项目要求项目停止拨款后一个年度内必须完成,否则作为项目结余资金处理,这就不合理(如一个新开项目周期为一年,当年到款为12月31日,次年项目经费要求全面完成),其未考虑项目经费到款时间及项目结题的评审时间。

参考文献:

[1]孙建玉.地勘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及会计核算[J].当代经济,2016,(29):118-119.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教法说明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77-0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每个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使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开设该课程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财务会计、成本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计算机和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全面讲述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基本问题。通过一套典型行业的系统化会计实验数据,从建账和系统初始化开始,完成设账、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的主要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操作,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技能教学目标。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学会用友财会教学软件的使用,如账务处理、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和报表等;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每周6课时,以正常18个教学周计算,该课程总课时108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6课时,实操课时计划安排72课时,实操在机房有电脑教室完成,理论课时建议在多媒体完成,能起到更好的互动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4. 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教学要求:1.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 应当掌握5个方面的意义。4. 掌握单位会计电算化实现过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账务处理软件的概述.2. 账务处理软件的初始化功能。3.账务处理软件的凭证输入功能.4. 账务处理软件的登账、结账功能。5.账务处理软件的输出功能。 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账务处理软件的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与其它会计软件的关系;2.了解账务处理软件与其它各软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情况;3.熟悉账务处理业务的手工流程与电算化流程之间的区别与特点;熟悉建账前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初始设置(建账日期、凭证种类、系统人员权限、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增加修改、外币汇率及摘要等);2. 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练习;教学要求:1. 熟练地进行操作员增加,建立账套,修改账套,掌握设置基础档案,像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掌握期初余额的输入试算平衡.2. 掌握凭证输入,凭证审核和凭证记账结账过程,特别是出现错误情况下如何修改,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登帐与结帐。

第三章往来账款核算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往来账款核算模块概述。2.往来账款业务核算的手工流程。3.建立往来账的准备工作。4.往来户管理。5.往来账款余额初始化及数据输入。6.往来账款核销.7.查询往来账款.8.输出催款通知单及往来账。教学要求: 1.熟悉并掌握往来账款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掌握核销往来业务,按照自定义条件查阅,浏览往来对账单,利用账龄分析表对设置为往来核算科目的往来款项余额进行账龄结构分析。2.掌握与其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进行往来账前的准备工作。2往为账户的管理。3.往来账款余额初始设置及数据输入。4.往来款核销和查询往来账款。教学要求: 熟悉往来账业务核算流程,了解合同管理、历史合同数据输入、新增合同、合同审批、合同查询及兑现以及合同报表查询等。

第四章报表处理软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报表处理软件概述。2.报表处理。3.报表软件的其它要点。教学要求:1. 掌握表的概念及本质;2.理解表的分类和表的分解以及通用报表的处理原理;3.熟悉会计报表处理模块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通用报表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在表内数据生成定义,编制公式,常用函数的表间运算。教学要求: 比较熟练地使用所学软件完成一般报表的编制、汇总、核对查询与打印。

第五章工资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工资业务的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区别。2.工资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工资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工资系统初始设置。2.掌握工资数据的录入。3.掌握工资计算公式定义,工资变动数据录入。工资分摊设置。4.了解工资数据的输出。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基础信息设置。2.日常处理。3.期末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3.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教学要求: 1.掌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的手工与计算机处理。2.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 固定资产基础设置。2.固定资产日常处理。教学要求: 掌握固定资的操作流程。特别掌握部门设置,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设置,录入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变动处理,固定资产制单处理,单一和合并处理。

第七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理论教学主要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计算机网络.5.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教学要求:1. 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的概念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熟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2. 掌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 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作用和分类。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含义。3. 掌握计算机安全隐患和保护。了解因特网的含义和主要服务。熟悉电子邮件和服务,网址的表示方式。了解黑客的含义和防范黑客入侵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法规制度。2.核算软件的要求。3.岗位及权限。4.替代手工记账的要求。5.档案的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法和其他法规。掌握这些法规制度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和在会计数据输入功能,会计数据输出功能和会计数据处理功能3个方面对会计软件的要求。2.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3. 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和权限的要求。掌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设置要求以及这些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过程及要求。

第九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2.汉字输入法。3.文字处理软件。4.表格处理软件。教学要求: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启动和关闭的方法,了解运行会计核算软件的方法,熟悉桌面环境上放置的常用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使用方法。2.能用一种方法输入汉字。3.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熟悉WORD窗口的构成和功能,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文档的操作方法,熟悉文字内容的录入编辑和排版操作。熟悉表格的建立和编辑方法,了解表格数据计算功能。

学时分配如下:

四、教法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相应的用友软件为U890的并且为广东省会计电算化考试用友通用教学软件。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尽量将会计软件(用友)最新变化、最新形成的理论共识、使用的新快速方法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3、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用电脑操练。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电算化理论,并通过实操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灵活利用电脑解决实际手工作账问题的能力,并且顺利通过财政局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能力。

4、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勤于用电脑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采用理论加机房实操方式。

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30%(通过上课回答问题、考勤、作业等来体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研究对高职来说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电算化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霞.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世文.会计电算化实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25-02

近年来,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点问题,以收入实现制为代表的传统会计制度,在新形势下已经难以较好的适应事业单位财政改革要求,很多学者呼吁在事业单位财政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事业单位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会计制度中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较好的解决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一些问题。

1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主要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核算基础也是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所建立的。所谓收付实现制,也就是指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来进行会计核算。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之所以选择收付实现制,主要也是在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基础上作出的,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同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不同,整体来说,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均为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等社会性的会计核算则为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核算制度基础,为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仅仅依靠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核算已经难以适应事业单位的财政需求,收付实现制下,一些会计信息难以被较好的反映出来。同时,从我国当前会计制度的基本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会计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与收付实现制也有着很大关系。

2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区别

已经提到过,收付实现制也就是指费用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进行会计核算,而权责发生制则不同,权责发生制对于款项费用的描述是指费用收取的权利以及费用支付的义务。也就是说,权责发生制对于会计信息的描述,涵盖了其全面的内容,而不是表象,收付实现制对于会计信息的描述则是款项费用的收付形式。从本质上而言,收付实现制是表,权责发生制是里,或者说收付实现制描述定义的是内容,而权责发生制描述定义的则是内容。由此可见,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不完全对立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是能够统一的,这也是当前会计准则中关于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理论基础。在反映会计信息方面,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例如在观察资金流动性方面,收付实现制就要优于权责发生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资金流动情况以及流动效率,也能够较好的反映现金流量情况。而权责发生制在反映成本信息、资金流向内容信息等方面则有着收付实现制不具有的优势。

3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待提高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待提高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有着很大关系。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会计信息虽然能够反映出资金的流向和收付情况,但是却不能较好的反映出资金收付内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在负债方面,如果仅仅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制作会计报表,那么其负债情况很难被较好的反映出来,一些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情况中,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负债,实现收付制对于负债情况的反映,不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出其负债内容和负债权责。另一方面,由于收付实现制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础来进行会计核算,一些事业单位还会利用收付实现制在支付款项责任描述方面的漏洞,来进行财务舞弊,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会计信息准确性。或者在会计报表中,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准确性降低。

3.2 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在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并没有较好的纳入成本管理措施,事实上,在其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下,很多成本管理项目也没有被描述出来。虽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同样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这是新时期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而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随着科学财务管理意识的引入,对于成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已经难以适应成本管理需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逐渐的暴漏出来。同时,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还缺乏统一的核算基础,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项目内容和成本管理方法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因而使得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成本较高。

3.3 会计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第10篇

【关键词】 会计 统计核算 增加值 存货

国民经济核算是把国民经济作为整体,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键是要解决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

一、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会计学与统计学是两门具有典型计量特征的应用科学,只是会计学主要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而统计学应用得更广泛。就社会经济领域的作用而言,作为计量手段,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统计通过各自的核算职能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服务的共同目标。两者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会计、统计核算的依据相同,使用相同的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相互使用对方的核算成果;会计、统计核算所使用的很多经济指标相同,如资产、负债等,其核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也是一致的;会计、统计核算在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搜集、整理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双方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两种核算存在的内在联系为两者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两种核算的协调统一也是强化企业整体核算的必然选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统计核算长期分家,自成体系,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数出多门,相互矛盾,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强化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讲求核算资料的质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核算整体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宏观核算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看,会计、统计核算也必须协调统一。从统计核算来看,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它将一系列指标分门别类地组成一整套平衡表、矩阵表和账户,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集合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通常采用货币形式的价值量指标来进行核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是采用统计方法搞社会会计核算。从会计核算方面看,国民经济核算又是会计核算向社会会计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会计又称宏观会计、总量会计,它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管理的客观要求,又是会计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会计国际化、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宏观控制手段之一的宏观会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微观的企业经济核算的需要,还是从宏观的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来看,都必须搞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二、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中的主要差异与问题

会计、统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它们根据各自不同核算要求各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但这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这就需要找出两种核算在协调统一中存在的主要差异与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会计、统计核算在管理体制上的差异。我国国民经济遵循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会计、统计在核算时也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但两者的管理体制又不完全相同。财政预算的分级管理是按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掌握的是“分级包干”部分的会计核算资料,而不是本地区全部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而统计管理体制是为了适应各级政府管理经济、搞好综合平衡的需要,采取以块为主的属地原则,各地区能掌握本地区全部企业的核算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形成国民经济的总体核算。

2、会计、统计对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不同。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经营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的。如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统计核算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

3、会计、统计在核算方法上的差异。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账户,依据会计凭证,采用复式记账的原理,对每一项业务加以登记、分类、汇总进行核算。统计核算则是对经济现象通过大量观察,运用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法等来把握总体特征,推断发展总体趋势。

4、会计、统计对收益分配的核算不一致。会计核算反映企业收益的指标主要是利润,对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核算反映比较详细,但分配额中包括了非本企业直接生产所得的营业外收入、转来利润及弥补亏损的收入。而统计核算则从宏观角度观察企业的社会收益分配,即通过核算企业增加值来研究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再进一步核算企业可支配的收入及其分配,来反映不同企业拥有生产资金的规模和水平。

5、会计、统计在核算分类上也存在着差异。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门分类,如新会计制度把国民经济按主管部门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金融保险等行业。统计核算则主要按产业或产品分类,如国家新颁布的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十三大门类(行业)。

6、会计、统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也不相同。会计核算以所得利润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和企业最终目标;统计核算则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企业增加值(或净产值)作为经济效益指标或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依据。

总之,现行会计、统计核算中存在的差异与问题较多,两者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国家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和统一的分类标准,基本上还是自成体系。随着现代化核算手段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两者核算不协调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势在必行。

三、实现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构想

国民经济核算由会计、统计核算综合组成。协调统一会计、统计核算的基本思路是: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主导,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宏观控制为依据,会计、统计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双方都作些改进,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资料的共享度,最终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1、完善会计、统计核算体制,制定一套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基本要求的财务收支统计制度或会计决算制度。企业财务收支资料,除按财政预算体制要求上报财政部门外,还应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按统计核算的要求,将企业全部资料按块块逐级上报统计部门,由统计部门按主管系统、产业部门进行分类汇总,用于宏观分析。这样既可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各方面的需要,又可以减轻基层负担,使信息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2、加强会计统计的信息管理。现代管理理论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管理的重点是经营,经营的中心是决策。而决策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会计统计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及时性与正确性。企业只有对所发生的信息、形成的信息流进行及时、迅速、科学地处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信息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信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上,它既能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又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的需要。

3、规范会计、统计核算指标,改进会计、统计核算原则。在核算中,对会计、统计相同的指标,在指标名称、涵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应力求一致,使会计、统计核算找到共同语言。如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存货”同统计中的“库存”“储备资产”,在经济含义、核算内容上基本相同,为便于同国际标准接轨,会计、统计在核算时均应采用“存货”的概念。对会计、统计在核算中存在着差异的资料,应有明确分工,相互补充,搞好协调统一。如反映本期生产成果(如产量、产值)以统计资料为主(不合格产品应统计在内),反映本期实现的经营成果(如销售收入)以会计资料为主,以解决会计、统计在核算原则和指标口径上的不协调。

4、调整和增加会计核算中有关分类的内容,满足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会计核算除按行业分类外,可与统计核算配套,增设按产业分类核算的内容。此外,根据统计核算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一些独立的项目,这不仅为统计核算提供了直接资料,也解决了会计、统计核算在分类方法上的不协调问题。

5、建立增加值会计,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增加值也叫附加值或追加值,会计上习惯叫增加值,它是本企业经营活动在外购货物和劳务上获得的增益,即营业收入扣除经营活动中耗费的中间产品和劳务后的余额。增加值的核算扩大了现有会计、统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会计核算目的和统计职能不容回避的问题。总产值、销售额包括了外部购置价值,有重复因素,而且生产经营起点不同的企业难以对比;不含重复价值的利润虽然能反映企业的净收益,但其真正受益者仅限于业主或股东。而增加值能显示各方面(包括政府、职工、股东、债权人)对企业及社会的贡献,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权益指标,它把企业的经营核算与分配核算、微观核算与宏观的国民经济核算联结起来,从而把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真正联结在一起。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在加强微观核算职能的同时扩大会计宏观核算职能,即在加强会计固有职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座通向国民经济核算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增加值核算,即“增值会计”。

【参考文献】

[1] 吕能贤:当代实用企管技术[M].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 马洪、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3] 杨宇立:审视中国[M].北京出版社,2000.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核算精细化策略

现阶段,随着同行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步加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市场发展也逐步壮大,企业也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有效的抓住机遇,迎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已经成为各大企业今后运营管理的主要方向。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战略发展的核心,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完善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投入,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最终提升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所以,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突出重视的课题,必须通过合理的措施解决当前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以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精细化的执行力度。

一、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实质

会计核算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其运作的实质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多样资源的不合理占用状况,最终实现企业内部成本的降低。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是企业财务核算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就是需要企业通过多样化的核算管理手段,有效的深化内部会计核算的内容,从而将会计核算融入到企业的全方位运营中,将会计的工作从原始的记账、算账、报账、核账工作转移到企业财务经营管理方面,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二、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通过核算的精细化运作管理,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今后运营和服务相关的财务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前制定好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并及时掌握未来市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更加全面,能够集结公司内部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支撑,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务助力。

三、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始终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保障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和质量。企业内部实行精细化会计核算管理,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核算制度的完善来有效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运营和服务的风险,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事项都能有章可循。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制度建设的完善性,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国家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和相关预算管理办法,根据企业的发展实情制定合理的、符合规范的企业内部核算管理办法。其次,要根据企业运营发展的实质推行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逐步完善相关的财务规范建设,例如内部会计工作准则、会计核算办法、财务人员管理办法等。再者,要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相互连接,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备的会计核算标准,为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

(二)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组长结构的优化

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除了要以制度为基础之外,还应该提升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抓住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企业内部会计组织的结构设置,通过会计人员财务工作的完善,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首先,要科学设计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运作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发展。其次,要根据企业管理发展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建设,同时完善各个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力度,通过多方的信息支撑,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再者,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监控系统,有效的规范会计工作人员财务核算的流程和工作职责。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责任制建设,通过层层管理和监督,提升财务核算的科学性,避免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重复、迂回的问题,最终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三)提升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从思想层面,提升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过去会计手工核算的理念。基于此企业应该在保障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将ERP(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建立一套从企业运营业务到内部会计核算再到财务分析与决策的全过程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流程和各项财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四)落实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策略,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保障企业可以利用会计核算信息,规避未来经营风险,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减少运营成本,实现经营效益的提升,最终推动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战略的实现。所以,必须落实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最终目标,通过多方努力,提升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的建设,以最大限度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力度。

四、结束语

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一直占据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位置,只有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企业才能掌握充分的财务信息,以更好的降低企业运营和服务成本,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而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必定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的运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喜平.论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投资与合作,2014,(11):139-139

第12篇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重点加强对于经济层面的高度重视,这种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又需要重点加强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高度重视,促使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和企业发展构建较为理想的匹配性,最终也就能够切实保障相关企业发展更为流畅可靠。结合新形势发展的基本表现来看,相应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应该取得较为理想的优化发展效果,这也就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不断规范,降低各类问题产生几率。

一、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执行来看,其在当前各个企业发展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有效维系相关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结合这种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其主要的作用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水平

企业发展中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说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这种企业资源的配置较为合理,进而才能够有效提升相应企业发展速度,推进企业有序发展。围绕着这种企业资源的有序配置和落实来看,从企业会计核算入手进行有效控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会计核算较为准确,进而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应用最大化,在后续运行过程中实现最佳效益。

2.有效降低企业风险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落实来看,其在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方面同样也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效果,这种企业风险的存在对于企业发展的威胁是比较大的,而这种风险问题在经济层面表现最为突出,因此,重点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有效关注,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给予优化也就显得极为必要。会计核算在规避企业风险中的表现可以通过资金的运转监管来实现,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可靠性价值效果。

3.预测企业发展状况

随着当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而言,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有效预测企业发展状况也就显得极为必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效保障相应企业发展的各个要素得到较为理想的运用,如此也就能够对于相关数据以及各类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对于后续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二、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为了促使后续企业发展中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规范性效果,充分实现上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执行的价值效益,应该重点围绕如何促使其更为规范合理进行探索,其中比较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督促其较好落实

对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还应该重点加强对于法律法规的有效完善,这种法律法规应该着眼于整个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布置,促使其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性能够较为理想,进而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推进落实价值。比如对于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就需要促使其能够具备较为全面系统的法律法规支撑,进而也就能够有效促使相关政策制度得到较好执行,运用法律这一准绳进行操作处理,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可靠性和合理性。从落实层面来看,为了较好督促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执行效果,必须要加大对于各类违规问题的打击力度,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加强前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对于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最终形成较为理想的氛围,有助于优化相应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执行效果。

2.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还需要重点从内部控制监督入手进行把关,这种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执行主要就是为了较好保障相关工作的执行能够较为规范,通过相关人员的逐一审查提升其可靠性效果,如此也就能够有效保障相应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在监督控制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必须要进行重点处理,促使其能够在短期内进行及时整改,对于逾期不改的现象予以处罚。

3.充分借助外部监督力量

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中,充分借助于外界监督力量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能够对于相应企业核算工作发挥出理想审查效果。这种外部监督力量的参与主要就是指相应税务、工商部门等及时加强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关注,并且依托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计,进而也就能够有效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弄虚作假问题,并且依法进行处罚。

4.提升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

从会计核算人员入手进行专业素质的有效提升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会计核算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引入和培训两种途径来完成。对于专业会计核算人员的引入是当前各个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之一,应该结合企业未来会计核算工作发展的基本需求进行人才的有效满足,如此也就能够最终提升其整体推进落实效果;此外,对于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种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主要就是为了较好提升相应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与时俱进效果,促使其能够较好熟悉最新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一些新型的会计核算技术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