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干部培训方案

基层干部培训方案

时间:2023-09-08 17:1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干部培训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层干部培训方案

第1篇

**区坚持以基层和开发建设一线为培养领导干部的基础阵地,通过“五个关心”形成正确用人导向,积极鼓励引导年轻干部主动到基层和开发建设一线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有效改变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来源单一的状况。

一是政治上关心,优先提拔使用基层干部。在坚持用实绩、民意、能力、综合素质等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基础上,区委始终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优秀基层干部。如在去年区、乡镇(街道)换届中,全区共有5名乡镇(街道)正职被提拔到了副区级,8名乡镇(街道)副职走上正职岗位,另有4名乡镇(街道)正(副)职平调到区直机关重要部门任职。同时,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区管后备干部,规定凡符合推选条件的人员,不受身份限制,均可列为被推选对象参加全区的公开选拔,并有针对性地扩大了乡镇、街道推荐后备干部人选的名额比例和适当放宽相应的条件,使一批政治思想素质好、实际工作能力强、群众支持拥护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也进入组织的视眼。

二是工作上关心,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与指导。针对目前区域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基层工作面临条件艰苦、任务重、人手少、压力大等实际,实行区级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制度,要求每位区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一个乡镇(街道)及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规定原则上每年到所联系的乡镇(街道)、村进行现场指导不少于4次。同时,由区里视情下派相应的工作组,协助基层开展诸如开发建设、征地拆迁、社会维稳、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专项任务,以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据统计,近三年全区共从区级机关选派了2500多人次的干部组成各类工作组,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帮助开展诸如征地折迁、新农村建设、社会维稳等重大工作。

三是学习上关心,重视抓好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由区委组织部对全区干部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进行全面调查,以此为基础,设计干部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运行北仑干部党员学习网,并将学习范围从领导干部扩大到乡镇(街道)干部,帮助解决工学矛盾。把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区*——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由区委实行三年一轮训制,确保行政村主要干部每届期接受区委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其它村干部每届期接受乡镇(街道)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推行农村基层干部继续教育奖励补助制度,规定对农村干部取得在职教育文凭的,以奖励形式补助100%的学习费用。实行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对新到乡镇(街道)工作的年轻干部,原则上3年内必须到村里挂职锻炼1年,帮助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是生活上关心,保障基层干部的福利待遇。实行机关、事业干部的工资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各类补贴由区里审批的办法,保障地处偏远、经济薄弱的乡镇(街道)干部的经济福利待遇。制订出台《北仑区行政村干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由区财政每年出资500万用于考核奖励,并将考核成绩与村干部经济收入直接挂钩。根据《**区原村级正职负责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试行)》,由区财政每年落实专项资金,对离职后的村干部每人每月发放80—150元不等的养老金;对在职的村主要干部则参照城镇当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单位缴纳部分,进行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权益保护,为在职的村支部书记及配偶、子女(未成家)办理人事意外险及家庭财产险。

五是思想上关心,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干部谈心谈话制和组织部长约谈制,并且做到“五个必谈”:即职务发生变动和离、退休时必谈;个人遇到重大事项时必谈;领导班子内部出现不团结苗头时必谈;群众对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有反映,有必要给予提醒时必谈;遇到其他需要谈话的情况时必谈。同时,关心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开设北仑港湾心理咨询事务所,免费向全区基层干部开放,鼓励他们通过热线、电子邮件、QQ聊天等在线方式,主动与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释放压力,增强自我认知和调控能力。

第2篇

最近,我们结合“勤廉村(居)”创建活动和区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督查工作,深入全区9个乡镇街道的农村、社区,对村(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__区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在__市纪委和__区委的领导下,__区纪委、监察局大胆实践,务实创新,全面推进了农村和社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推动政策落实。__区注重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畅通政策落实组织渠道,全区112个村(居)建立了村(居)纪检小组,设纪检委员112名,规范了村居纪检组织建设;通过发放《__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资料汇编》和实用手册等方式,利用公开栏、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统等阵地,及时传递同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政策和信息;加强涉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仅去年就组织检查组10个,开展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保障性安居等11个方面的专项检查,查处土地违法案4件,确保了中央涉农惠民政策在我区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防控廉政风险。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廉政宣传教育,如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示范点的考核授牌活动、结合电影下乡播放廉政电影、开辟廉政宣传专栏等,营造良好廉政氛围,基层干部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工作,将腐败风险点、防控措施、防控流程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基层干部腐败风险预防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村(居)务管理。去年以来,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35宗,涉及金额1986万无,增收节支298万无,退回不规范票据金额135万元,减少不合理开支93万元,查处违反“三资”管理的乡村干部3人,对5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农村“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展创建村(居)和村(居)干部“勤廉双十佳”活动,重点推行村(居)办事承诺、基层干部勤廉双述等制度;推进党务、政务、村(居)“三公开”,落实了点题公开、公开工作评议制、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村(居)民主管理逐步深化。

四是加强体系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加强了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9个乡镇街道按“九有”标准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基本上设立了便民服务站,纳入便民服务事项30多个,去年以来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7.3万多件,受理群众咨询2.2万余人次,调解各种矛盾纠纷近770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我们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发现工作实践中有些问题亟需解决。比如,村(居)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增多的趋势,强农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仍然存在,少数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不公、与民争利现象仍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找准有力的抓手。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可以探索从推进基层政策落实、加强风险防控、强化村务监督、优化便民服务等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推进。

1、细化任务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一是要细化工作任务。对乡镇街道纪委、村(居)纪检小组成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惠农惠民资金发放,制定规范的发放流程和操作规程以及检查方案。对民生项目建设,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二是要细化工作机制。必须结合上级要求抓细,健全完善上下沟通、左右整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为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细化监督检查。整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力量对中央涉农惠民政策落实开展监督检查,科学谋划,做到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以强有力的监督,切实解决有关建设项目和补贴资金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2、强化责任举措,推进风险防控纵深开展。一是要健全防控工作平台。依托__区政务网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廉洁从政宣传教育以及廉洁信息传递和监督平台;探索廉政教育新方式、新方法,开展经常性的廉洁从政宣传教育。二是要扎实开展风险防控。按要求开展风险教育、排查、防范、预警工作。制定风险防控示意图和风险防控制工作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监督,提升风险防控效果。三是要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把“41个不准”的禁止性要求作为村(居)基层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年度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加强自查整改;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规定》落到实处。

第3篇

河东区农广校成立于1995年,是由农业、教育等多部门举办,由农业部门主管的一所成人中专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6名,兼职教师21名。学校于1999年加挂区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并成立了农村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近几年来,学校根据河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结合区妇联的有关工作规划,积极开展了新农村妇女带头人、农村妇女创业、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中专学历培训;农业系统继续教育培训;科技入户、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等工作,为提高全区广大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培训管理

河东区农业局的领导对农广校的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于2006年成立了由区妇联主席任组长、区农业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人员为成员的农村巾帼科技服务领导小组,主要指导全区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广校。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又从局各业务单位中选择了部分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充实到这项工作中去,为搞好妇女培训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利用农广校集中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规划,下发了区农业局和区妇联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百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培训行动”的实施意见》、《全区农村妇女巾帼科技培训计划》等文件,制定相关工作考核方案,以此来指导全区农村妇女培训工作。

二、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1、认真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结合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在全区开展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自2006年以来,区农广校通过校企联训、订单式培训等形式,先后和河东区的万全、全益、玉华、华太电池有限公司联合培训农民7000人,开设了食品加工、电子操作工、商务礼仪等多门课程,培训工作中,重点对3245名农村妇女劳动力进行了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向外转移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妇女劳动力2895人。

2、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一是结合“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了对农村妇女的初等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及时把农业生产新技术送到农村妇女手中,几年来累计为妇女发放绿色证书2600本。二是针对农村妇女离家难的实际,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的实施,全区范围内选择了200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确定10个示范户,以农村妇女为培训重点,组织农广校教师和农业部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实用技术指导培训,建立了农村妇女获得实用技术的便捷通道。三是组织开展农村沼气综合技术培训。农村妇女是农村户用沼气的使用者,她们对户用沼气的认可程度,决定着农村沼气的发展。2006年以来,区农广校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在汤头、郑旺等乡镇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沼气培训班,有365名妇女参加。区农广校对培训学员免收学习资料费、食宿费等,目前,全区已有6000余户农村妇女用上了节能环保的户用沼气,大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3、高度重视农村妇女干部培训。在农广校的成人中专招生中,注重做好基层妇女干部的学历教育工作。近年来,先后与区妇联、区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共对532名农村妇女基层干部、农村女青年后备干部和计划生育专职人员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村女干部的素质。

2006年以来,区农广校累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16次,免费发放科技书籍5600余册,科技明白纸20000余份,共累计对6200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495名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继续教育。

近几年来,农广校全体办学人员在区妇联、农业局党组及市农广校的领导下,立足本职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了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注重向农村妇女传授农业新技术,提供致富信息,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方面做出突出贡献,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先进集体,2007年获得市实用人才培训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区巾帼科技培训先进单位,2007年获得区三八红旗集体,为河东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第4篇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省东、西两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从2016年开始,将全省15个贫困县和1500个贫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扶贫工作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贫困村新农村项目建设。从2016年开始,按照每2年开展一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到2019年开展2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计划的要求,每轮支持贫困村40个,2轮支持80个,约占支持15个贫困县重点村的40%,每个贫困村年支持额度40万元左右,2年累计支持80万元左右,总计支持资金6400万元左右,其中每年支持额度1600万元左右。

全省按照东、西两片划分,东片重点支持靖宇、长白、柳河、龙井、和龙、汪清、安图、图们8个县市,两轮支持36个贫困村,支持资金额度为2880万元左右;西片重点支持镇赉、通榆、大安、洮南、洮北、长岭、双辽7个县市,两轮支持44个贫困村,支持额度3520万元左右。支持项目主要有5类:道路建设、排水沟建设、村部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和围墙大门改造项目,具体以当年项目申报指南为准。

(二)推进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结合省里新一轮万名村干部培训,每年对500名贫困村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农”政策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提高基层干部和职业农民创业、带富和致富能力,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每期培训10天,到2018年,按照每村培训1名的标准,全面完成1500个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任务。

(三)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各美其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贫困村打造新农村升级版,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推进部分贫困地区整县美化、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到2019年,在15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名村50个。

三、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科学推进,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任务。

(二)整合资金投入。以新农村支持贫困村为平台,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户企业三帮一的要求,加大新农村帮扶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集中向贫困村倾斜,切实解决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滞后问题,全面整治好农村环境。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纳入督点,重点督查贫困村规划制定情况、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情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美丽乡村创建情况,坚持标准,不打折扣,加强监管,保证项目建设平稳运行,发挥应有效益。

(四)创新机制模式。在推进新农村支持脱贫工作中,要积极创新能人治村、民主管理、整合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兴村、商贸活村等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切实增强新农村帮扶工作的力度和成效。

四、责任分工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工作由省农委负责,按照“省级规划引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

一是省新农村办负责制定全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主要措施等,抓好工作指导和工作考核。

第5篇

摘 要 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层级结构复杂,部分领导班子年龄偏老龄化严重。笔者结合自身企业情况谈如何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来保持人才队伍链的完整性、持续性,提升企业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后备干部 队伍建设 梯队建设

引言:受市场经济影响,国有企业多年没有大批量引进高校毕业生,很多单位基层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不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有的单位为了完成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任务而敷衍了事,不能全面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过程不规范,效果不明显,后备培养理念淡薄,致使后备干部带培不到位、锻炼渠道狭窄,到需要提拔使用的时候往往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尴尬局面;部分优秀的员工由于领导班子年龄、机构定编制度限制,员工发展通道被阻隔,长期处于“储备”、“培养”状态,形成人才堆积浪费。有的企业人才培养方式过于平淡化、大众化,往往采用的方式是文化教育、政治学习等,没有结合后备人员具体情况有针对的培养,缺少实用、创新、实战的学习锻炼机会,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方向依旧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不能迎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潮,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笔者结合其所在国有企业(在册职工达2万以上)情况具体分析,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选多少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企业人才结构的问题,目前主要的人才结构布局主要有两种形式: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等级制度分明的“金字塔”。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人才结构,对于管理、高新科技、自主知识产权较强的企业人才梯队应该是“金字塔”式布局;对于传统制造加工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等则比较适合“橄榄型”人才布局。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后备干部的数量一般按照领导岗位和职数以一定的比例确定,不能有“萝卜白菜拾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也不宜过于单一,防止人员流动、离职造成后备队伍的断裂,所以一般以1:2的比例来确定后备人员数量。

二、如何选

制订后备干部选拔方案是基础,后备干部可以采取民主推荐、演讲竞聘、选举投票等方式产生。后备干部选拔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注重发展潜力,近、中、远期合理兼顾的原则;后备人员选拔原则上遵循逐级推荐后备、年青化,后备人员同时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胜任本职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工作业绩突出,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发展潜力大。对特别优秀的,要秉承“不论学历,不论年龄”观念,可破格纳入后备干部管理。

三、怎样炼

后备干部选定后,要根据后备岗位的具体层级确定培养方向,制订培养计划,切实加强培养考核制度。后备干部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学习;参加上级和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本单位组织专题培训、调研、考察;后备干部实际工作锻炼(包括实行岗位轮换、交叉任职,接受多岗位锻炼);到关键岗位或工作难度大的单位任职,接受实际工作的磨练;担任后备岗位助理职务,熟悉全局情况;挂职锻炼,开阔视野等。如何测

后备人才经过多方面、多时间的锻炼,需要进行测评验证,可以通过多维度,多方面对后备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定性、定量民主测评考核,考核以后备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通过对后备干部的个人素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发展潜力进行测评。促进角色转型和领导行为的转变,提升当前岗位胜任能力。

为了更加体现考核结果量性、定性,建议所有测评分均采用百分制,按照权重换算最终的平均得分。

上述各公式中的参数定义如下: 为测评平均得分,L为评价人的总数;其中 为第i个评价人对后备人员的测评总分,M为考核总维度, 为第j个维度的测评百分制得分, 为第j个维度所占的权重比; 为第j个维度中第k项考核项目的测评百分制得分,N为第j个维度中的测评项目数量, 为第j个维度中的第k项考核项目所占的权重比。整理上述公式,得出测评平均得分的公式如下:

对所有后备人员进行测评排名,对于排名靠后的个别人员可以考虑从后备名单中去除。

四、如何用

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对于符合条件、优秀的后备干部优先考虑,同时企业需要提高后备干部的使用率,对于领导班子职数已满但缺乏年轻干部的,可采用“先进后出”的办法,先增补条件成熟的年轻干部担任副职,以后再逐步调整到职数限额内,通过多方法多手段加大后备人才队伍的使用。

第6篇

今年是“五五”普法工作的验收年,我分局就近年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对照检查,自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全面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各项工作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了财政收入顺利完成,现将我分局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自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

财政法制工作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做好财政法制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是要健全和落实制度。财政局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支部成员为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普法工作;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安排普法专(兼)干,认真开展日常的普法活动。为全面提高此项工作的整体功能,我分局建立了普法联络员制度,负责按时完成信息和材料上报。建立了普法学习档案,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干部学法情况

我分局利用政治学习等机会,积极组织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宪法》、《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学习新出台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干部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法制讲座,认真组织全局干部参加普法考试等活动。通过学习、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提高自身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干部职工中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工作作风,进而全面推进各项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分局自普法活动开展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每月一法”学习活动,每月组织干部学习一部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认真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我分局以政治学习为依托,认真组织干部工作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在综治宣传月、安全宣传月、禁毒日、环境保护日等特定日期结合实际开展了宣传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为积极配合口岸“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我分局开展了丰富的“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1. 去年我分局举办了以《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会计规范、单位财务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内控制度等为内容的会计培训班,如期完成了年度学习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2. 4月,我分局配合国税局、地税局在汽车站门前开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税法咨询活动,通过现场分类设置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涉外税收、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地方各税、税收优惠政策、发票管理、申报征收、个体税收征管、国地税领导等咨询台,发放税收知识宣传资料、图片,解答问题、征集合理化建议等形式,为纳税人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解难释疑的平台,在税务 机关与纳税人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

3. 我分局积极参与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我分局部分干部参加了财政厅、州财政局以及口岸党委管委等部门举办的各类法制知识讲座,提高了我分局干部的财政法律意识,五五普法以来,我分局共参加各类普法宣传讲座20余次。

4.我分局每年派干部外出学习,先后选派干部赴湖北参加了财政系统基层干部培训班及博州党校公务员培训,使全体干部进一步明确《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与立法依据、适用范围,认识到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口岸部分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普法工作制度落实情况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我分局积极开展了财政行政许可事项、财政行政许可设定依据、财政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清理工作及其他相关配套作。认真参加每年一度的行政执法证的年审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等各项工作制度以及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的各项配套制度。加强对行政处罚文书的审核工作,不断的提高我分局干部财政执法水平。

我分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的开展了普法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预定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分局将继续努力,针对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克服工作中的种种不足,为口岸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7篇

区政府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并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和镇(办)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领导配合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区委区政府与镇(办)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纳入年终对镇(办)的目标考核。在新农合工作运行当中,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关领导及代表多次深入农村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调研,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为我区新农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在财政上加大支持力度,向卫生部门拨付相关工作经费共计25万余元,确保了我区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一是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了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区卫生局下发了宣传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制定了督导计划,卫生局领导包村包片,督导各镇(办)及村(社区)宣传工作的开展。区合管办印制了合作医疗各种宣传彩页4万余份,采取一系列措施,广泛宣传新农合的有关政策、程序及补助办法,为筹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资金收缴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医疗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参合。由于受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三起三落”的影响,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理解,还处于等待观望阶段区政府要求,筹资工作坚决贯彻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严禁盲目追求数量、指标和进度。对于筹款难度较大集体经济薄弱的8个行政村,区政府按照每位参合农民每年10元的标准,为共计14459人代缴了144590元的合作医疗费用,确保具备参合资格的农民都能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是抓住重点,确保参合农民信息质量。为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微机管理系统》内的参合农民资料更加完善,使系统内图像和合作医疗证上的照片保持一致。我们克服参合农民多,较难组织等困难,委托摄影部统一对三个镇(办)的参合农民进行影像采集。同时,为了确保参合信息的准确性,促进工作开展,我们想方设法,多方协调,委托河南省新华电脑学校专业学生进行信息录入,并组织医疗机构、各镇(办)、村三方合作医疗专干对参合人数、个人信息先后进行了4次审核,保证了录入信息的准确无误。

三、加强建设,以人为本

一是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卫生系统尤其是定点医疗就构是否规范运行,是否履职尽责直接关系到合作医疗的成败。为了确保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基本医疗权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价廉、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我区多次召开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会议,相继下发了合[2015]3号、4号、5号文,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医院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医疗服务程序化,用药检查合理化、报销制度化。

二是“优质、优惠、便民、为民”公开承诺。为使参合农民能够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方便实惠的医疗服务,卫生局在全区开展了“患者一进院,其余由我办”优质服务活动,要求一切服务都以参合农民为重,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参合农民持新农合医疗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直接到报销窗口,按照相关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合管办与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辖区的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各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9家定点医院和45家定点村卫生所纷纷为参合农民做出承诺,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免收普通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免收10%的优惠,到区、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免收挂号费、诊断费,药费免收5%,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免收10%的优惠。此举措的实施,预计每年将为参合农民节省医药费用20余万元。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区卫生局通过专门会议、以会代训、在其他会议中穿插合作医疗培训内容等形式,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分别进行多次培训。同时,各医疗机构均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了合作医疗与理论、合作医疗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报销补助办法、微机操作等内容的全面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政策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促使其认真履职尽责,认真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四、抓住关键,扎实工作

一是前期培训工作“扎实”。为提高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决策水平、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区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区卫生局先后从局机关、下属乡镇卫生院派出5名同志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干部培训班”,随后在全区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具体经办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的院长和相关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先后有30多名来自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8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创新机制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员工培训是指企业为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使他们能在自己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企业的要求,而进行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训练活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提供,成人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为: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通过我国农村的调查预算(若文盲半文盲经济效率为100%),成人教育与经济效益率分别是:小学220%,中学313.3%,大学506.6%。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越高,创造的经济财富也就越多。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误区和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国企员工培训机制的创新研究,意在完善国企的员工培训机制,提升国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国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员工培训机制的问题分析及创新策略

通过此次对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的员工培训机制从整体上来讲相对比较完善,但是,该机制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员工培训机制的创新来解决。第一,员工培训工作的执行力问题。气动院领导层对培训工作给与了足够的重视,但有时培训工作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便是在执行这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因此,通过员工培训机制的创新,完善培训工作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培训执行的效率。第二,员工培训的评估和激励问题。在此次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气动院的大部分员工能够以较为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来认真对待培训工作,培训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极小部分员工不能以端正的态度来对待培训,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这一小部分员工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员工培训的评估和激励机制来解决。第三,培训经费的使用问题。气动院领导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会在培训经费上尽量满足培训的需求,但一个单位的收益有限,培训经费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培训经费达到无限的培训效果,是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又一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从培训经费的预算,到培训经费的审核,再到培训经费的投入以及最后培训经费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培训经费的每一笔投入都能够收到效果,避免重复投资以及无效投入现象的出现,坚决杜绝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通过此次对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该院在原有员工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实现员工培训机制的转变。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的员工培训机制创新,首先要从机制上有所转变,以适应新的环境,取得更好的效果。一是投入机制的转变——培训费用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企业承担到企业与员工共同承担。过去,气动院的培训费用都是完全由单位承担,多数作为福利的方式提供给员工。要提高培训的整体效率,需要突出重点,对于单位急需或者重要的培训项目由单位负担全部费用,而对于主要是员工提高和基础技能类的培训,应当由单位和员工个人共同承担培训的费用,甚至完全由员工个人承担。如此一来,既能为单位节省开支,又可以刺激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组织机制的转变——逐步实现由习惯性的企业组织倡导向企业组织与员工自学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气动院的员工都已经习惯了由单位无偿安排的培训,无论是什么方面的学习需求,都希望单位给统一组织和安排。而目前气动院面临的环境已经很难再满足这种需求,要通过逐步建立员工发展体系,在向员工指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单位和员工共同努力,员工也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使气动院的培训更加富有针对性,更加符合该院发展的需要。三是考核机制的转变——逐步实现从注重培训数量向注重培训质量的方向转变。强调数量的考核是培训的初级管理层次,真正体现培训效果的是培训的质量。在今后的考核过程中,气动院应有明确的培训目标,选准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控制好培训的实施,确保培训的质量才能发挥培训的作用。第二,建立与企业战略相联系的培训制度体系。气动院在今后的员工培训中,应明确对培训的要求,通过培训保证岗位职能的实现;同时还应建立职业发展引导制度,使培训伴随和帮助气动院人才的不断成长,以及人员晋升的培训要求在制度中体现等等。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证培训的系统性,保证培训在各个应用环节的有效性。第三,建立与企业业务相适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气动院在日后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根据气动院的实际情况,将培训课程分为以下四大类:通用技能类课程培训、战略文化类课程培训、管理技能类课程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类课程培训。其中通用技能类的课程包括诸如工作管理培训、人际能力培训等;战略文化类课程包括企业文化培训、新人入职培训等;管理技能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后备干部、新任干部进行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其战略决策能力和高级管理能力;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和企业有最直接的联系,可分为专业入职培训、专业初级培训、专业中级培训以及专业高级培训。第四,建立与企业运作相协调的培训实施体系。在此,气动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过程管理以及培训评估各个细节抓好培训实施的执行工作,并根据培训课程与学员的组成来进行正确的方案选择。第五,随着管理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适时调整和完善培训体系。培训的制度体系、课程体系和实施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体系,气动院的培训管理也应该在不断发展中动态的调整和完善,随着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技术不断的产生和被引用,气动院的培训管理体系也必然会不断面临着变革的要求,必须不断的主动调整和适应,以此来完善培训管理体系,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员工培训机制创新对我国国企员工培训机制创新的启示

第一,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培训环境。创新国企员工培训机制,先要从创新内部培训环境开始。首先,努力塑造企业文化和共同愿景,营建“学习型组织”。努力塑造企业文化和共同愿景,就是利用企业特定的价值观念使公司的员工群体产生凝聚力。同时以员工发展为导向,培养持续学习和团队学习。结合企业战略,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促进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培训工作具备较高起点的关键是最高领导层的重视。只有有了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才会顺利开展,企业培训机制的创新工作才能够得以落实。第二,对企业所设岗位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和分析是所有人力资源工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联结点。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岗位分析可以使企业在招聘、考核、薪酬等方面有明确的岗位要求,并据此制定整体人才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对于标准有差距的员工实施针对性培训。如此一来,通过制定严格、易于实操的职位规范,使得员工无论是在晋升还是在转岗时,都能够明确自己与岗位的差异,配套的晋升和转岗培训也应运而生。国企在进行岗位分析创新研究时,可以借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1~s5五层次培训”,就是将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按职位分为s1~s5共五个层次。s1是高层关键的领导岗位,顺序s5为最基层具有领导潜力的职员。高层关键领导岗位(s1、s2)送到德国西门子高级干部培训中心进行学习;中层干部(s3)送到世界区域性西门子管理学院学习;基层干部(s4、s5)则送到当地的西门子管理学院学习。这实际上是根据企业不同职位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实施的不同内容的培训,把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到重要地位。其实,我国国企可以在岗位分析和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具有实操性的岗位规范,明确各岗位的任职条件、上岗资格及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全员实行纵横结合的网状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和实施岗位规范开展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第三,将企业的培训工作与薪酬、晋升任职紧密结合起来。企业培训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个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通过招聘录用、考核评估、报酬分配及开发培训4部分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系统化管理。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培训与晋升任职、薪酬相结合的机制,制定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完善培训、考核、聘用、晋升、待遇一体化的用人制度,形成培训的激励机制。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建立与培训相配套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即当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部门经理应与其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内容包括“来到公司后你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打算;1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3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除个人努力外还需企业提供哪些培训等”所有这些都要形成文字存档,每到年末,部门经理和员工一起对照上年的规划进行检查和修订,重新制订下一年度规划。国有企业在近几年培训发展较快,已有许多的大型企业摸索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培训体系,但总体来说,国有企业在培训制度、机制及创新方面还亟待完善,因此科学的设计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培训与用人相结合的机制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的创新点,同时也是重点与难点。第四,在培训目标的设定上进行创新。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于高层管理者,应重点围绕驾驭全局的宏观决策、综合协调能力进行培训;对于中层管理者,则应重点抓好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对于普通员工,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同时,根据培训的内容,将培训目标划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确定不同阶段的考核指标。

综上,我国国企在进行员工培训机制的创新工作时,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培训方式,将企业营造成一种“学习型组织”,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环境建设、科学的岗位分析将招聘、培训、薪酬、考核这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明确培训目标,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企实际情况的培训机制。

参 考 文 献

[1]杨剑,鲁元华.员工培训与潜能开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6)

[2]周文,谈毅,方浩帆.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

[3]关培兰,刘学元.如何做培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第9篇

一、怀远县新农合试点工作情况

怀远县总人口1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19万人。全县共有876472人自愿参合,参合率达80.27。通过半年左右的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农民得实惠,政策得民心。1~6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参合农民住院14290人次,约占参合人数的1.6;住院医药费用总额为2493.11万元,补偿总额为888.26万元,大病住院医药费负担平均减轻35.6,农民患病住院率平均提高30,住院医药费均次补偿额678.24元,最高单人次补偿2万元发生两例。新农合政策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荆芡乡张圩村,参加座谈的农民交口称赞新农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张道松老人争着向调研组叙说,孙子在上海打工患病,赶回县里住院,花了4000多元给补偿了1000多元,这样的好事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张金兴老人告诉我们,农村人在过去有个病都是“小病扛、大病拖”,哪敢动不动就去医院!现在有了新农合,自己脚上长了9年多的瘤子要等秋凉后去县上治治了。在万福镇、在新城区的曹河村、在乡镇医院的病房里,所到之处参合农民的感激之情都溢于言表。新城区负责同志说,新农合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且必将对改善党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产生积极影响。

2、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资金运行安全平稳。由于准备工作抓得早、抓得细、抓得实,怀远县在考察借鉴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使试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各乡镇、村干部全力以赴,逐户上门宣传,确保在试点启动之时达到了超过80的较高参合率。参合资金按人均45元筹集,其中农民个人缴纳10元,国家、省、市、县财政分别为每个参合农民投入20元、6元、3元、6元。个人缴纳的10元中有5元进入家庭账户,用于支付门诊及购药费用。全县共筹集资金3942万元,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上半年共支出补偿总额是888.26万元,下半年费用支出由于项目增加(包括慢性病补偿、免费体检、新增补偿范围、家庭帐户支出等)预计将比上半年有所增长,但综合分析,全年度基金管理符合“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出现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3、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发改委的积极努力下,怀远全县有16个乡镇医院共获得820万元的国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半年以来,全县33个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率平均增长30,乡镇、县级和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比分别为53:32:15,表明农民就近医疗的选择在增加。以魏庄镇卫生院为例,去年全年门诊量是26253人次,住院416人次,全年收入140多万元;而今年1—8月份,门诊量已达到27300人次,住院372人次,收入已达120万元。目前,各乡镇医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方面也采取了各种措施。魏庄镇卫生院新添了半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施,万福医院还购置了两辆救护车,实行24小时免费接诊;新城区医院(县三院)和万福医院还对参合住院农民提供免费餐饮。许多医务人员表示,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信任支持,把新农合这件惠农利民的好事做好。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怀远县新农合试点工作取得上述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总结他们的做法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怀远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分别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由县人大、县政协负责同志牵头,有关部门和农民代表组成的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在本县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确保首批县级配套资金525万元按时到位。县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为争取试点及正式运行创造条件。县卫生局作为 主管部门,在整个工作中全力以赴。财政局在做好资金工作的同时,并组织各乡镇财政所进行业务培训,承担起各乡镇合医办大量艰苦细致的日常工作。

2、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为保证新农合的正常运行,怀远县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作为县卫生局二级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门负责对新农合有关事项的具体组织和管理,选配了一批懂业务、能吃苦、工作认真负责的得力干部具体组织实施;各乡镇也分别成立管委会、监委会及乡镇合医办(设各乡镇财政所);行政村成立村合管小组,各定点医疗机构也成立合医办。各级组织通过广播、电视、会议、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按期完成了参合动员,保证了较高的参合率。

3、健全制度,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为确保新农合的健康运行,怀远县先后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问题的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补偿问题的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财务及相关手续的管理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为方便农民和便于管理,从三月份起,将农民在县内定点医院住院医药费补偿方式全部改为垫付制,即农民在出院结算时由医院垫付其应当享受的补偿,然后由医院与县合管中心清算;将参合农民县外转诊手续由县合管中心统一办理改为在各乡镇合医办直接办理。县合管中心负责同志表示,他们将密切注意运行情况,以方便农民、实惠农民为宗旨,不断完善各种制度。

4、强化监管,规范行为。为确保参合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减少医疗风险,该县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医疗机构进入定点医院体系需自愿申请,经卫生局与合医办审核认定,县合管中心与定点医院签订协议,定点医院缴纳管理押金,实施动态管理。全县共设立定点医院33家。制定出台《怀远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稽查工作管理办法》,在县合医中心成立稽查科,选人配车对定点医院和乡镇合医办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对所发现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严格、超能力接纳病人住院的少数医院以及违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原则,增加参合农民医药费负担的个别医护人员,都坚决进行了查处。1~6月份共对5所定点医院提出通报批评,扣除相关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违约金4万余元,一所定点医疗机构承包科室的合作医疗相关业务被终止,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分。

三、需要努力加以改进的几个问题

怀远县的新农合工作经过半年左右的试运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以改进。

1、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加强。虽然参合率已超过80,但有近20的农民未参合,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不”,一是“不知道”,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失去联系,不知参合;受该县电视覆盖范围有限、部分乡村干部工作不力等影响,在一些地处偏远的乡村,宣传工作仍有死角。二是“不相信”,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持怀疑态度,有些年轻、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三是“不理解”,由于政策各项具体内容的传播有个过程,部分农民甚至部分基层干部对相关政策规定理解得不深不透,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少数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以为是卫生部门的事,因而政策执行不力、工作配合不够。上述因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的参合率,同时也将影响明年全县参合率的巩固和提高。

2、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座谈和走访中,有不少农民反映:报销起点高,一般生病花不到200元不给报销;报销范围窄,有许多情况被限制不能报销;报销比例低,尤其需转诊到县外医院就诊,花费多报销比例反而低。对这些反映,一方面要看到在运行初始,严格把握基金安全运行、适当控制补偿范围是绝对必要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农合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因此,如何把握“大病住院补偿为主与兼顾受益面”之间的关系,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看的见、摸的着的实惠,使新农合的实施有一个更加稳固的基础,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医院方面有个别人员认为农民提出这些问题是“要求过高”,这种认识是不利于新农合健康运行的,应当在今后工作中注意纠正。

3、在方便农民就医方面有待做出进一步改善。在解决农民“看病贵”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首先,乡镇医疗机构布点少,一些村庄距定点医疗机构较远,加上路况不好,看病就医十分不便;其次,对于《转诊证明》的开具,虽然已经由县合管中心统一办理改为分散到乡镇合医办办理,但鉴于乡镇合医办并不能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转诊,实际上只是增加了农民患者及家人的负担。第三,由于该县金融机构工作配合不够,部分乡镇农民群众反映县外就诊费用报销拖延时间较长。

4、各定点医疗机构在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上有待做出进一步努力。随着农民就医需求的增加,各定点医疗机构能否提供有效的诊疗服务,不仅关系医院自身的信誉和生存,也影响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信任。而目前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278人,中高级职称251人,仅占19.6;其中乡镇医院卫生技术人员672人,中高级职称51人,仅占7.6。医疗人才的匮乏,已经形成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实施新农合政策的关键环节。

5、新农合在全市的全面实施将使市、县财政面临一定支出压力。根据《蚌埠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划目标和阶段性计划》,到20__年新农合将覆盖全市50的农村居民,到20__年将基本上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届时,由于市、县两级财政对每个参合农民的补助将由现在的3元、6元分别增加到4元和7元,以全市260万农业人口和80的参合率计算,蚌埠市财政每年将需提供8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而所属区县每年将需提供14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还需提供与实际运作相配套的管理、运行等各种费用(怀远县今年提供了50万元)。市、县两级面临的财政压力和困难,将直接关系到这一政策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四、建议

综合上述调研情况,我们认为,怀远县的试点工作经验,可以为其他两个县的试点和全市的普遍推行提供借鉴。为确保新农合的健康运行,我们向怀远县政府及市政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使新农合政策深入人心。在下一步宣传工作中,要着重针对农民的“三不”,结合农民最讲实际的特点,⑴抓住典型事例来宣传,将参合受益的典型事例、受益者的现身说法等筛选整理,打印张贴到村庄农户。⑵通过补偿公示来宣传,特别在村一级要定期向农民公布补偿兑现情况。⑶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将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义务、审核结算流程等总结提炼,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通过县广播、村喇叭等广为传播。⑷将新农合的基本规定、政策制度编印成册,发给农户。尤其要抓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通过亲友书信、同行者转告等途径与之建立联系,要利用 春节前后、农闲时期进行宣传。目前全县有26万外出人员,应当将之作为巩固、提高明年参合率的工作重点。

2、健全运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力度。一是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组织、参保者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规范运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退出制度,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职责,同时要切实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作用,努力使新农合的健康运行具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四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五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

3、全面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如果说,党和国家的决策是新农合制度的先决条件,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新农合制度的广泛基础,那么医疗队伍建设就是这一制度健康运行的关键环节。珍惜新农合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发展机遇,首先要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决不允许个别医护人员从中牟取不当利益;其次要通过优惠的政策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积极引进医疗技术人才,以精湛的医术和热忱的态度获取农民的信任,塑造良好的医卫形象;再次要用好国债资金,抓紧乡镇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乡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环境。

4、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真正体现便民利民。一是总结经验,科学测算,不断完善基金管理使用方案,防止过多沉淀或透支。按照农民得实惠、医院不亏本、基金不透支的原则,稳步探索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以及增加个人帐户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扩大受益面,增强制度吸引力。二是积极探索改进,确保医疗费用报销一次办结。三是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将参保农民的个人资料、就医情况、住院费用报销情况等基础资料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种数据的统计,杜绝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四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村级卫生组织,研究解决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网络的具体措施,为农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条件。五是在原设立举报电话的基础上,在县合管中心设立咨询热线电话,方便农民群众随时咨询。

5、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真正形成工作合力。要重视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协调互补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怀远县民政部门在为全县五保户、特困户共计2.7万人出资参合的同时,今年上半年还对全县19户大病救助对象发放救助资金8.8万元。但是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缺口很大,大病救助额度最高为6000元,明显过少。建议市、县政府在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投入的同时,研究解决如何开辟筹资渠道,增强救助能力。药品监督部门近年来在药品供应和监督“两网”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新农合体系中应当如何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认真研究解决好。

第10篇

摘要:年老是人生不可回避的自然规律,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越来越多国家跨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其不断加快的发展趋势对各个国家与社会均构成了日益严重的挑战。在人口众多的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和贫困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目前和将来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并通过立法、专职单位执行、监督等方面着手,与我国国情、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为原则,探讨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更好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为出发点,提出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退休年龄 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一般包括:覆盖范围、基金筹集、管理,养老金享受的条件和待遇标准等。

    年龄条件。在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享受领取养老金权益的年龄条件通常是法定的退休年龄,不过,人均预期寿命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多为65岁甚至更高,且男女退休年龄相同,而在中国,不仅退休年龄偏小,而且男女退休年龄也不等同,这其中就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性别的歧视,而且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导致高退休人口赡养率。有些国家规定了退休年龄的上限,如瑞典为70岁。有的规定从事艰苦的、有害的、危险的、不利于健康的工作的劳动者也可在65岁法定退休年龄前退休。

    缴费条件。缴费条件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年限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如德国规定享受养老金的条件社会年满63岁且投保35年,而像意大利则规定只要已缴纳保险费满35年均可领取养老金。

    政府监督下的资质机构管理。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有新加坡、瑞典等,政府承担主要的监督责任。中国则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机制进行管理。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人口众多就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分类处理此类事务。

2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人口老龄化

    (1)社会养老保险social pension insurance是指劳动者为预防年老不能再从事劳动时的生活有保障,在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内缴纳部分保险金在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离开工作岗位后,有权向国家或有关保险机构申请领取养老,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家庭的生产功能和保障功能随之弱化,同时,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农村中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家庭养老不能满足老年人口养老的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就成了农村养老的现实问题。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分阶段地在全体公民中,逐步实现普遍、平等的社会保障。在城镇企业职工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的今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应该扩大其覆盖面,及时将重点转移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来,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贫困化的客观需要农村老年人绝对数量和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

    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结构也进人了快速转型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造  成家庭空巢化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我国农民虽然还是以家庭养老为  主,但其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统小农经济的萎缩、分化和瓦解,动摇了家庭养老的思想、道德和经济基础。第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居住方式的变革,减少了家庭对老人的照料。第三,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家庭的凝聚力,削弱了家庭成员互助功能。第四,农民收人提高缓慢,农村家庭养老难以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使农民的养老问题可能面临既缺乏经济支撑,又缺乏家庭保障的“双重困难”。第五,土地养老保障功能难以实现。家庭保障功能的持续弱化要求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化解农民养

编辑整理本文。

老的群体性风险。

3养老保险模式划分

    养老风险的复杂性、普遍性以及各国的具体国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的群体较大,就决定了养老保险模式的多样性。

    3.1政府责任型

    政府负责型是由政府负责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在此种模式下,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纳税义务,政府通过养老保险事务来为国民提供养老金,并且进行管理,监督等。它主要规定了是否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是否属于本国公民,对于上班年限、是否参与社会劳动、是否缴付养老保险费并无限制。此种制度通常在福利制度较好的国家才能得以实施。此种制度一般是国家的财政作为经济基础,依据立法让每一个退休公民都能“老有所养”,但是此种机制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是在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难以实施。众多人口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财政的开支用于养老占了太大比重,致使国防、教育等其他使国家国富民强的机构缺乏资金。

    3.2责任分担型

    责任分担型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形式,主要由政府、单位、企业、个人等多方共同分担,此种模式有利于养老风险的分散和财务的稳定。在中国以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为主,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3. 3混合责任型

    现实中,许多国家在构建适合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时,在肯定责任分担机制的前提下,更鼓励让个人责任适当回归。此种多层次结构的养老保险体系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更新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则以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为主。

4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尽管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相当成就,但就这一制度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以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的标准计,已干2000年进人老年型国家行列,不仅如此,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速度还非常之快。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家庭的人口结构模式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家庭或核心家庭取代传统的大家庭格局,家庭的老年生活保障功能在持续弱化。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地区发展差距很大也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困难。此外基本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也在持续扩大。因此,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4.1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4, 1. 1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养老模式的供给能力弱化

    在历史上,农村的养老保障是以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为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迁、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以及劳动人口的流动,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日趋弱化。一是农民人均收人整体水平不高,弱化了农民家庭养老保障的供给能力。同时,由于广大农村人多地少、农业比较收益低、以及相关的体制和政策等原因,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农民家庭收人增长缓慢,甚至在个别地区有下降的情况。二是老年人口决速增长,加重了家庭养老的压力。据统计,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0%以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而由于我国长期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加速了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再加上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流量流向的顺势外推,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水平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城镇。三是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出现,进一步弱化了家庭养老能力。据统计,在农村有20%左右的老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之中,而且这一比例还会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不断上升。老年空巢家庭的出现和增加,加重了空巢老人的劳动负担和家务负担;增加了其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孤独与寂寞感;加大了空巢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代沟,空巢老人处于“照料真空”之中。

    4.1.2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且有下滑趋势,导致了集体养老功能弱化

    集体养老是一种借助明显大于家庭范围的集体力量养老的方式,通常指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集体组织为区域内具备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或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基本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或村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获得。然而由于广大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集体经济的整体实力不

编辑整理本文。

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的基金很难提取。

    4. 1 .3缺乏法律保障,管理效率低下

    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专门法规,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时,难以找到有力的法律依据,现在的农保部门大都依据1992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但由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法规已经落后于实践,各地方政府只好各自为政,确定暂行办法,大大降低了地方立法的规范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农村养老保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许多中高层管理人员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缺乏作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策划能力,而且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缺少对职工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团队的素质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此外农村养老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高效管理养老保险业务

    4.2农村养老保险应采取的措施:

    (1)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使全国各地试点工作在统一的指导意见下开展目前,各地进行的“新农保”的试点,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试行或哲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展开的,各自的规定都不相同,有的规定相差较大,这为将来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增加了困难。例如,各地方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同类型新老制度的衔接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方式的不同,对参加了“原农保”农民,有的地方规定根据参保者自己意愿,可以继续参加“原农保”,也可以按照规定折算转人“新农保”,有的地方规定必须把“原农保”转人“新农保”。这样会出现“一保两制”不统一的现象。

    (2)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分配,特别是财政投人责任的分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目前各地试点中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责任,要加大政府财政投人,进行政府补贴,但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分配并不明确,这样会出现各级政府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大多数试点是县(区)级统筹,财政责任主要由县(区)镇政府承担,对中央政府怎样予以财政补贴没有相关规定。

    (3)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国家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尽快制定《农村养老保障法》,在《社会保险法》立法中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位,通过立法达到政策稳定。

    (4)要加强基层政策的落实要加强基层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逐步推进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千部在推行养老保险时,要避免“捆绑”范围过大,否则农民不愿意接受。执行政策时各村要一致,否则会导致村民们对政策的稳定性产生怀疑,处于观望状态。要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