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富管理投资风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当代国际保险市场上,保险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争取竞争优势,许多保险企业通过降低保费吸引客户,由此使得承保利润越来越低,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承保利润甚至为负数,这使得投资的重要性在保险业中凸现出来,投资不仅成为保险业继续正常运转的支点,而且被认为是保险业一个必不可少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现代保险业的生命线。
国外学界的许多研究者们对保险业投资风险的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相对而言,国内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研究则非常匮乏。鉴于保险投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国外关于保险投资风险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评介,以期推动我国保险业投资风险问题的研究。
一、保险业风险理论:动因,分类与风险控制
保险投资风险的理论研究得益于学者们将保险企业风险理论的引入。这种研究是循序渐进的,它沿着保险企业风险理论——保险企业(产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理论的路径不断深化和具体化。
关于保险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保险业为何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关于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开创者当属Stulz.他于1984年首次尝试从理论上解释“企业为何要进行风险管理”。Stulz认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税收的非线性、财务困境成本和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关于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导致风险管理的解释是这样的:企业经理人如果拥有该企业股份,则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他会厌恶企业风险,选择稳健的经营管理风格,由此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税收的非线性”是指企业收入的平稳性(即收入的波动性<风险>很小)能够降低税收率,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故企业需要风险管理:“财务困境成本”是指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或其他某种财务困境时,会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要通过风险管理,避免破产和财务困境的出现。“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是指,投资成本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企业有时无法拥有充足资金从事新的投资,因此企业需要采用外部融资的方式,以应对投资成本的变动风险,这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Stulz之前的研究中,虽然人们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某些必要性,但没有系统地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Stulz开创性地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因,为后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Stulz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企业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哪些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成功地引入保险业的当属Schlesinger和Doherty(1985)。他们将企业风险理论引入保险业的分析框架中。他们在分析组合投资理论的运用时,认为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最重要和特殊的风险虽然是承保风险,但保险企业的决策者不能将承保风险与企业中的其他风险割裂开来看,各种风险之间都会有正的、负的或为零的相关度。保险企业只有对各种风险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降低承保风险。这种既关注保险企业经营风险又考虑保险企业其他风险的观点,是从整体性的高度来分析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的,它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二)如何对保险企业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
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要对保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之后,人们开始研究如何从理论上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
D·法尼(1989)从企业管理系统性的角度将保险企业的风险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于保险企业各个业务种类的风险,其中包括来自保险业务的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和其他业务的风险:二是来自保险企业各部门管理职能的风险,其中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和财务风险;三是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其中包括来自于错误决策和错误信息等因素的企业内部风险,和来自于监管机构势力范围(例如监管法,竞争法和税法的改变)和顾客及供应商势力范围(例如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上的风险)等因素的企业外部环境风险。
这种清晰的分类方法融合进了普通企业风险管理学理论,既考虑了保险企业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又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因此,它是以企业为出发点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但这种风险分类还是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人们很难根据这种分类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量化,例如:来自错误信息风险及其来自监管机构的风险等就很难精确定量。缺乏对风险类别的定量研究,将导致无法对风险进行定量控制,难以满足一个企业风险控制的需要。
与这种风险分类出发点相同的是,美国精算师协会(1994)M.Santomero和DavidM.Babbel(1997)对保险公司风险进行的分类。美国精算师协会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区分为资产风险。保费定价风险、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和其他风险等四类,具体内容是:(1)资产风险,即保险资金的借贷者无法完成对保险公司的偿付或保险公司的资产发生贬值,它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货币风险。(2)保费定价风险。这主要表现为未来投资收入的不确定性。被保险人要求索赔的频率和数额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管理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等,它一般发生在当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不能满足后来对被保险人的实际赔付时。(3)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动会影响到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一旦形成对资产和负债不同程度的影响,便可能产生负债价值超过资产价值的风险。(4)其他风险。包括税务、监管或法律方面的变动对投资收益率造成的变动。
M.Santomero和DavidM.Babbel(1997)进一步细化了这种分类,他们将保险公司的金融风险分为6类,其中包括:(1)精算风险,即因保险公司通过出售保单或通过负债来融资而导致的风险。(2)系统风险,即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随着市场系统风险而变化的风险。(3)信用风险,即保险公司的债务人无法完成对保险公司偿债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即保险公司在需要资金周转时所面临的资产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5)操作风险,即保险公司处理理赔不当或违反监管要求的风险。(6)法律风险,即保险公司。管理者或个人在企业运营中违反法律行为的风险。应当承认,这两种分类从保险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更为系统性地分析了保险企业的风险,但基本上仍然限于定性的方法,缺乏定量研究的内容,因此说,这是一种限于从寻求产生原因或过程的角度来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的静态分类。
FlavioPressacco(1995)的研究认为,金融企业可以根据损失发生的类型来定义和识别风险。他们认为,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三类损失(风险):第一类是无论情况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固定值的损失;第二类是由金融企业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导致的损失;第三类是由金融企业可控范围之内的因素导致的损失。这种分类是从策略角度进行的,但界限并不明晰。Oldfield和Santomero(1997)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将金融企业中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风险;二是精算风险,即可以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转移的风险;三是需要企业采取主动策略管理的风险。这一研究为在风险划分前提下的风险控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如何实现风险控制
关于如何控制保险企业的风险,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的风险不同,他们提出的控制措施也有差异,但殊途同归,目的都在实现保险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Black.Skippe详细研究了如何对保险企业中的“精算风险”进行管理的问题。精算风险的控制属于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范围,它是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严格定量风险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精算风险控制本身就是保险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些研究的贡献在于,作者通过对保险公司精算过程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将精算风险的控制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提升到了风险控制理论的高度。
Babbel.Klock(1988),Lamm-Tennant(1989),Bouyoucos,Siegel(1992)研究了如何控制保险企业的“系统风险”。他们认为,保险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其面临的系统风险中最重要的是利率风险,即保险企业在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过程中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所造成的风险——利率的变动会使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发生变化。为了消除该风险,保险公司应当采用的方法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该方法引导人们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利率与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关系,然后通过合理的资产和负债安排将利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由于这种风险控制的方法是以风险规避为最大目标的,因此,当保险公司采取这种方法时,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目标。由此看来,如何使企业利润目标同资产负债匹配的风险管理手段有效统一起来,是理论界今后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D·法尼(1989)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谈到了保险企业中的风险控制政策,它包括:保险技术的风险政策、特殊的保费调节政策,投资业务中的风险政策、外汇业务中的风险政策、年终结算政策和设置安全资金政策等。D·法尼提到的风险控制政策可以从实践的角度指导保险企业风险控制,但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分析。
SantomeroA.(1995)和Babbel(1997)系统地提出了保险公司在技术工具选择上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他们提出,在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有4种技术工具:一是标准化和财务报告,主要通过对承保的标准化以及对风险的识别和划分,每月和每年保险企业都要进行固定的财务报告以查明和降低风险;二是设定承保职权和限制,主要通过对承保范围和资产质量的限定来降低和避免风险,将风险限制在保险企业能够承受的一定的范围之内;三是制定投资的指导方针或策略,即全面考虑市场的系统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利率风险等,灵活运用风险避免或风险分散策略,发挥资产证券化或衍生金融产品的作用;四是设计激励机制,通过与高层管理者、保险商等签订激励合同,促进他们对企业风险的管理。这种从实务角度出发控制风险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如前所述,Oldfield和Santomero(1997)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将金融企业中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风险;二是精算风险,即可以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转移的风险;三是需要企业采取主动策略管理的风险。然后,针对三类不同风险提出了保险公司应当采取的相应控制策略:对于第一类风险,保险公司应将承保程序、保单条款和合同标准化,合理安排对承保行业的风险组合以及对保险公司资产的组合投资,以提高公司的运转效率。对于第二类风险,直接保险公司可以将“精算风险”通过再保险的方式转移给再保险公司,由再保险公司和直接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将“巨灾风险”和“利率风险”通过巨灾债券、期权和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形式转移到资本市场,由众多投资者来共同分担风险。对于第三类风险,保险公司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来控制那些无法转移的复杂的精算风险和企业资产的投资风险。
与保险企业风险控制理论相关的还有风险测度技术,即如何对风险进行量化和控制研究。根据Dr.ChristopherLeeMarshall(2001)的研究。风险测度技术包括从上至下法与从下至上法。前者先设定综合目标(例如净收益率最大化),然后分析哪些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影响目标的波动;后者先将目标分为诸多小目标,然后逐一分析小目标的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再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比较而言:从上至下法操作更为简便,而从下至上法则更为精确。由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获得相关的数理模型,进而解决风险控制的问题。
二、保险业投资风险理论
Cramer(1930)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风险理论在研究保险企业投资问题中的意义,认为保险企业同样需要注重投资业务、关注投资风险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Cramer将风险理论开创性地引入了保险企业的投资研究。在这之后,保险企业投资风险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关系、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中的“人”等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关系
当Kenney在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问题时,他没想到了保险公司中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存在关联性。1949年,他正式提出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观点。尽管他的研究没有分析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具体联系:但这一观点的提出却为后人对保险公司中与投资相关的风险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
在Kenney研究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关系。Hofflander和Duvall设计了一个数理统计模型用以研究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关系。Jackson试图通过随机过程的方法研究投资与承保之间的关系。Dained还从实证角度对131家多行业承保的保险公司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尽管采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他们的研究结论却是基本一致的,即随着承保风险的增加,保险公司在投资资产中的股票比例份额会相应减少。这表明,当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增大时,应相应降低投资风险。这些研究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得出两种风险的大致定性关系,对Kenney的观点做了内容上的补充和证实。
上述研究虽然采用了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方法,却并未得到两类风险的具体定量函数关系,他们的研究结论更偏向于是对两类风险关系的定性描述。美国学者Dickerson(1961),JosephNeggars(1964),Houston(1964)和Kahn(1964)则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问题。他们在Cramer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复杂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模型,这种模型描述了频域损失机率函数和频域损失量函数的相互作用以及频域总损失函数的构造。这种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保险公司投资的风险。Houston则在两大风险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定义和度量风险的问题,由此提供了将风险理论应用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预测和估计的依据。至于如何定义和度量投资风险的问题,则是由Kahn(1964)引入数理模型加以处理的。Kahn研究了如何将特定的数学模型用于保险企业投资风险预测中,并且阐述了如何将一些简单模型优化成更加复杂的模型,从而达到更高的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并且,这些复杂模型可以应用于解决更加广泛的问题。随着现代数学研究的进展,Borch(1960)开创性地将博弈理论应用到分析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中,从而为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
然而,所有这些模型都不是足够的精确,不能描述所有保险企业投资中的可变元素。为了提高估计及预测的精度,并且使建立的模型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具体问题,绝大部分欧美学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到Markowitz(1959)的组合投资理论和Sharpe的金融理论上。这两种理论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根据投资学的一般原理展开的,如果要研究保险业,则必须加以修正,以切合保险业的投资实践。研究之初,学者们仍局限于以承保业务为主题展开,直到Gurley&Shaw(1960)第一次认识到保险公司是金融中介时,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金融理论在保险理论中的巨大解释力。
(二)投资风险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与保险公司自有资本之比)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Michaelsen和Goshay(1976),Hammondetal.(1976),Harrington&Nelson(1986)是这一研究方法的杰出代表。他们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认为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影响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研究结论是:保险企业投资风险的大小与保险公司负债比例的大小成反比:当保险公司投资资金中来源于负债部分的资金越多,保险企业的投资风险就越小。然而,这些研究都缺乏理论上的证明,在假设中,也缺乏对保险公司目标效用函数的设定。
(三)投资风险与“人问题”
从“人问题”角度来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财富转移效用理论”。该理论是在Galai和Masulis(1976)的期权定价理论的基础上,由Sounders(1990)139]等,Black和Skipper(1994)Staklng和Babbel(1995),以及Cummins和Sommers(1996)发展起来的:Saunden认为,当公司的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所有权越大时,投资管理者的利益就会越趋同于股东利益,因此,投资管理者会越趋向于选择风险大的投资资产。Black和Skipper研究了股份制寿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与承保业务在管理上的分工关系。他们认为,董事会、财务主管、投资主管会控制整个公司的投资业务,而公司的精算部门则主要负责公司的承保业务,一旦保单生效后,被保险人的财富就有可能被保险公司的股东剥夺,因为股东可以对来源于保费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因此,当投资风险增加导致投资失败时,被保险人的财富将丧失,当投资成功时,投资收益则由股东获得;Cummins和Sommers的研究也发现,在财产保险公司中,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所有权越大,投资管理者就会越趋向于选择高风险的投资资产。
另一种是“风险厌恶效用理论”。它是由Smith和Stulz(1985)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当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所有权越大时,投资者越愿意选择风险小的投资资产。这是因为,他们会从企业生存的长远角度来考虑自身利益。May(1995)对非金融企业展开研究,对该理论进行了证实。Chen等(1998)还运用一些托管企业作为样本证实该理论。
以上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投资管理者对公司的投资所有权会影响到投资风险的大小,但结论却完全不同。后人的研究发现,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都会同时作用于投资管理者,但财富转移效用一般要大于风险厌恶效用,因此,在两种效用相互抵消之后,在投资中就通常表现出财富转移效用。
综上所述,在投资风险与管理中的“人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很敏锐地发现了投资管理者在“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作用下,对投资风险的主观选择情况:当保险公司投资人在被赋予某一固定价值的所有权时,“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将同时在他身上发生作用,“财富转移效用”使他对风险有某一“系数”程度的正数值偏好(愿意承担风险),“风险厌恶效用”使他对风险有某一“系数”程度的负数值偏好(厌恶风险),将风险的“正数值偏好”和“负数值偏好”相加后,就得到人在投资中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随着人被赋予的“所有权”大小的改变,“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在他身上发生的作用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人在投资中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发生改变。
对“财富转移效用”和“风险厌恶效用”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保险公司在对本公司投资管理者“是否赋予”或“赋予多少”“所有权”的问题上做出定性分析和判断,以便保险公司从宏观角度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这种研究是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三、寿险业投资风险理论
由于寿险投资的资金多于产险投资的资金,所以前人对寿险投资风险理论的研究在保险业投资风险理论的研究中占到主要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主要从“与寿险投资风险相关的各种因素”和“寿险投资风险与RBC”这两个角度进行简要评述。
(一)与寿险投资风险相关的各种因素
1978年以前,大多研究者们认为,影响寿险公司组合投资决策的决定性因素是投资预期收益率:公司设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越大,就越会选择风险大的组合投资策略。研究者们成功地将一般性投资风险收益原理运用到寿险公司投资中,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如何在一般性投资原理的基础上,加入对寿险公司投资特性的探究和分析。因此JohnD.Stowe(1978)设想,盈余和责任准备金成本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寿险公司的组合投资决策。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可能性一约束模型”(chanceconstrainedmodel),通过该模型计算分析得出,影响寿险公司组合投资决策的因素除了过去通常所认为的“收益率变量”之外,还有一些“非收益率变量”,例如,盈余和责任准备金的成本。这些因素与组合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预期收益率越高,越会导致风险大的组合投资;公司盈余越多,越会导致风险大的组合投资;责任准备金的成本越低,则越会导致风险大的组合投资。为了进一步证实该模型结论的正确性,他们还对92家美国大的寿险公司1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该结论。尽管客观上还存在寿险投资风险的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但JohnD.Stowe的研究结论无疑进一步推进了人们对寿险投资风险的研究。
Frankel(1981)将均值一方差理论[50)运用到寿险业投资中,提出了“非线性的完全信息最大化可能性技术。他认为,均值一方差理论除了可以反映投资收益(均值)和风险(方差)信息外,还应该反映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寿险企业的投资目标是预期效用最大化,则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投资滞后收益率(相对于预期收益率的实际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和保险企业对风险的厌恶水平。他提出的”非线性的完全信息最大化可能性技术“就考虑了这些因素,并且采取协方差进一步研究在多因素下,寿险企业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情况。他的研究结论是:在某种条件下(单期的预期效用最大化目标,固定程度的风险厌恶水平,投资收益率成正态分布),各投资资产数额变动的协方差矩阵正好就是投资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该研究技术有效地为寿险业的投资提供了多因素条件下的风险与收益计算的数理方法,尽管计算因非线性而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
鉴于此,M.W.LukeChan和ItzhakKrinsky(1988)改进了Frankel的“非线性的完全信息最大化可能性技术”。他们利用数学估算的方法,将Frankel的复杂非线性化模型改成了简单的线性化模型——“推理预期模型”,其贡献在于;(1)Frankel的模型是单期的,即只能利用协方差矩阵一次性计算出多因素条件下的投资风险和收益;而“推理预期模型”是多期的,它可以根据现实参数价值的变化而计算出变化后的投资风险和收益。(2)Frankel的模型是非线性的,难于计算;而“推理预期模型”是线性的,能够较为快速地计算出结果。由上可以看出,Frankel以及M.W.LukeChan和ItzhakKrinsky将均值——方差理论成功地运用到寿险企业投资研究中,并考虑了除风险和收益之外的其他相关因素:投资滞后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和保险企业对风险的厌恶水平。
Reddy和Mueller(1993)的研究表明:在寿险公司的组合投资中,当公司面临的投资风险越大时,投资回报率可能会越高,但与此同时,监管成本和信用成本也会上升。这是因为,当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增大后,监管部门也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从而使得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企业风险的增加也导致企业在股东或其债权人心目中的信用降低,如果企业要吸引更多的股东加入或向债权人贷款,就需要向预期股东和债权人承诺更优惠的红利或借款条件,这将导致企业信用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增加。因此,保险公司在确定组合投资时,在追求投资收益率的同时,要考虑到投资风险的大小,以协调好投资收益与监管、信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Goodfriend等人(1995)将Reddy和Mueller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在研究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时提出:寿险公司在优化组合投资中,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承保风险、责任准备金的久期和质量、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商业策略(诸如:公司扩张、并购、定位、退出等)、财务弹性等。至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寿险公司组合投资决策的,他们没有做具体分析,但他们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使人们在分析寿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多种现实的影响因素,使寿险公司的投资组合研究更趋完善。
(二)寿险投资风险与“基于风险的资本金(Risk-basedCapital)”
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根据监管的需要,于1990年起草了保险公司基于风险的资本金模型法案(Risk-BasedCapitalinsurersModelAct),1992年制订了基于风险的资本金(RBC)标准,1993年1月对人寿保险公司生效。RBC将寿险公司的风险分为资产风险、承保风险、利率风险和一般性的商业风险等四种,根据这些风险的大小来确定公司的最低资本金额。RBC比例,是监管者用来估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数据,RBC比例越高,说明公司的偿付能力越强。
Covaleski(1994)提出,对于许多保险公司来说,BRC中对应于资产风险所要求的资金远远超过了对应于其他三类风险所要求的资金。RBC中对应于资产风险的资金是指:根据保险公司各项投资的“无法履行”、“贬值”、“市场价值衰退”发生的概率,即各项资产投资的风险,来确定不同的资本金数额,以便与各项投资相对应。为此,许多寿险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RBC比例,开始重新构造组合投资。例如卖掉资金要求较多的投资资产(投资债券,抵押债券、优先股、普通股和房地产等,而将这些资金重新投资于资金要求较低的资产,例如政府公债中。
从前人对“基于风险的资本金(RBC)”研究中可以看出,制订RBC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以保证寿险公司充足的偿付能力。该目标有效地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考虑和控制寿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作为寿险公司本身,它的投资风险控制目标有可能不同,比如说,除了保证偿付能力充足外,可能还有其他的目标,例如股东收益最大化。企业效用函数最大化等。对应于不同的目标,寿险公司自身运用的具体投资风险控制手段也存在着差异。这需要今后的研究者根据寿险企业不同的投资目标,分析和研究不同的投资风险控制理论和策略。
四、产险业投资风险理论
产险业投资理论研究主要是融合在组合投资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前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产险业投资风险理论与组合投资理论
产险业的投资风险理论是随着Markowitz(1959)的组合投资理论的发展起来的。根据投资的预期平均收益率,Markowitz将投资可能发生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以及发生的概率联系起来,得到投资的风险衡量公式,并得出一个组合投资的有效曲线。Baumol(1963)在Markowitz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投资者个人风险厌恶程度的衡量,进一步推进了投资风险理论。
Ferrarri(1967)从广义的角度研究了产险业的投资风险。他将产险业对各行业的承保看做是产险业投资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承保和投资的效用函数最优化和降低承保风险。正确界定产险业投资风险并展开专门研究的工作始自Agnewetal.(1969)。Agnewetal,推进了Baumol的研究,第一次将投资风险理论运用到产险业的投资风险问题的专门研究。
如果说Agnew的研究尚局限于对产险业单纯投资风险的研究的话,那么,此后的研究则将“产险业对各行业的承保”和“产险业的资产投资”合为“组合投资行为”加以整体研究,例如YehudaKahane&DavidNye(1975),的研究。他们提出了“资金产生系数(Thefunds-generating-coefficient)”的概念:即对应于某一承保险种的类别(例如汽车保险,工伤责任保险等),保险公司将收取的1美元保费收入用于投资,则该1美元投资能产生的收益即为该承保险种类别所对应的资金产生系数。资金产生系数之所以被提出,是从投资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这两个角度来说的。例如保险公司将汽车保险收入的1美元预收保费进行投资,投资了一段时间后,该1美元预收保费需用从投资中收回,赔付给被保险人(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从这1美元预收保费被运用到投资中,再从投资中提现出来,在这整个时间过程中,该1美元所对应的净投资收益率,即为来自于汽车保险承保业务中的该1美元预收保费的投资收益率,减去该1美元资金最后用于赔付的资金。所以,同样是1美元预收保费,但由于所对应的保费收入来源不同(例如汽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导致该1美元预收保费能够运用于投资的期限不同,以及该投资来源资金的成本(各承保领域的赔付率不同),从而导致最终投资净收益率的不同。
他们研究得出,产险公司一方面通过承保收取保费,另一方面运用保费收入进行投资。保费的投资收益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保费所对应的承保组合,二是承保组合中各承保行业的“资金产生系数”,由此引出了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从投资角度考虑,为了使投资收益最大化,产险公司愿意承保“资金产生系数”大的行业;但从承保角度考虑,“资金产生系数”大的行业可能面临的承保风险也很大。
Yehudakahane&DavidNye在研究中设计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平衡投资收益和承保风险的基础上,帮助产险公司来确定如何选择承保组合和投资组合。但研究者是假设所有保费收入都用于投资,而忽略了准备金与保费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且只考虑了与投资业务相关的承保风险,没有考虑到投资业务本身存在的风险。因而不能真正有效地说明如何降低产险业的实际投资风险。
20世纪
八、九十年代,很多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切实有效的产险企业投资风险模型和系统的研究方法。SusanX.Li和ZhiminHuang(1996)给出了帮助产险企业最优化保险和投资的组合投资模型,该模型引入了阀值风险的概念,摒弃了以往产险企业组合投资模型中不实际的假设,给出了产险企业在阀值风险下取得最大回报的方法,以及在阀值风险下承保和投资的优化组合。Li和Huang的贡献在于:他们能够在以往投资理论的基础上,从产险企业的实际出发,考虑其现实因素,使产险业组合投资的研究更逼近现实和具有可操作性。但不足之处在于:他们的研究仅局限于风险控制下的静态组合投资决策。随着产险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投资资产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一些条件或因素会不断发生变化,新的因素也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研究者们根据各种现实情况,研究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动态组合投资模型。
第二,投资风险与产险公司杠杆比例的关系
Michaelsen和Goshay(1967)Hammond等人(1976),Harrington和Nelson(1986)在研究中发现:产险公司的组合投资风险越高,它们所对应的杠杆比例就越高;即产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越大,它就越愿意选择较高的杠杆比例(保费收入/自有资本)。在以上三份研究中,他们都运用了一个一年期的坐标图(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是杠杆比例和组合投资风险)来说明杠杆比例与组合投资风险的关系。该结论推进了产险公司投资风险研究的发展,但实证研究对象的期限较短(1年期),而且没有从理论上证明该实证研究的结果。
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发现,杠杆比例也会反过来影响产险公司对投资风险大小的选择。Mertontl977)根据期权定价理论分析得出:投资资金来源于平准保费的收入越多,则保险公司在投资中就越愿意选择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该研究有效地证实了投资风险与产险公司杠杆比例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家庭财富管理;思维方式;
一、家庭资产概述
中国的家庭资产以金融学角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非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资产两个方面。非金融资产主要表现为实物形式,比如:房地a、家具、家电、经营性固定资产、汽车等几个多个方面。金融资产则表现为金融产品的形式。比如:银行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债券、期货等等。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所显示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最富裕的10%家庭占有所有家庭财富总资产的85%左右,在这些财富中金融资产占比为60%,非金融资产占比为91%左右。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家庭财富主要集中于少数家庭中,同时也反映出了家庭财富以一种不均衡的财富结合进行分布
二、互联网金融及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基于网络技术所延伸的金融产品类型开始在我国得到了高速发展。从当前我国较为主流的几个互联网金融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银行以及供应链金融还处于一个初始化阶段,相对还在一个摸索阶段。P2P以及金融网销等互联网金融类型已经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金融类型的发展,对于家庭财富管理思维及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为家庭理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家庭财富管理的理念。经过笔者的整理与分析,对于我国家庭财富管理产生影响的几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P2P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P2P模式对于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打破了传统家庭财富管理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家庭财富管理的资产选择。这种模式改变了我国家庭财富管理中倾向于资金安全性的思维模式,为有资金需求的个人、企业与拥有资金盈余的家庭之间构建了一个沟通平台,让家庭投资渠道有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可以说P2P模式,是一个为家庭投资提供对称信息的方式。不仅缓解了有资金需求的个人以及企业的借贷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庭财富投资起点高、风险大的问题。P2P模式主要所面向的是具有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较优质的中小企业,再由线下金融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合作,将家庭财富投资风险降到了最小化。同时,整个投资过程去除了许多的中间环节,能够让家庭投资可以直接获得,提升了其投资收益,让家庭投资收益最大化,通过整合实现多方共赢。
2.众筹平台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众筹平台的出现对于家庭财富管理而言,起到了延伸投资深度的目的。可以让家庭理财从债务投资向风险投资项目延伸,并从中获取到更高的投资收益。通过情况下,家庭理财更倾向于资金安全的投资项目。以往家庭财富投资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能够参与到风险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较小。众筹平台为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项目,而且其平台拥有高效的审核机制。为家庭财富投资与项目搭建起了直接沟通的渠道,可以让家庭财富投资更加合理化。众筹平台让家庭参与到项目中,并可以对其投资项目进行监控与了解,从所投资项目中获取收益分红。众筹平台为家庭财富投资提供了标准化的项目投资方案及商业计划,当家庭理财参与到项目投资中时,无须搜索特定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家庭风险投资的时间。同时,众筹平台为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了信息分享,透明化整个项目的谈判及融资速率,并将整个融资过程简化,为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了投资判断信息。其投资信息的公开性,可以让家庭投资者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从而让家庭资产投资决策趋向于理性化。
3.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对家庭财富管理的影响
随着金融产品网络销售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家庭财富管理效率。可以让家庭更加快捷地对其资产投资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组合与管理。而且网络销售的金融产品呈现出丰富的种类,为家庭理财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财方案,方便家庭财富的投资选择。此外,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为了方便家庭理财,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接入形式,让家庭能够借助智能终端以及线下柜台、自助设备等。对金融产品进行分方位了解,让其在进行投资时可以更快捷地变更金融产品选择策略。对于金融产品网络销售而言,在进行其产品设计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产品形态,扩宽了家庭财富管理服务的广度及深度,以多元化的产品类型为家庭理财提供了丰富的投资种类。比如:票据、实物回购、P2P、约定收益类基金等金融产品。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参与到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1. 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和监管主体
在此环节中,政府应该发挥出其职能作用,通过完善征信体系来提升互联网金融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通过政府规划,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管理机制,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以及监管主体,为主互联网金融市场提供相应的主导、辅助,提高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透明度,降低家庭财富投资风险。
2. 加大家庭投资者保护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应该加大对家庭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因此,家庭投资者在一定程度处于弱势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其合法权益,应该在家庭投资者投资前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投资信息。当家庭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受到威胁时,相关立法应该更加倾向于保护家庭投资者,不仅能够稳定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同时还能够增强家庭投资对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丰富了家庭资产的投资渠道,让其可以根据自身家庭投资的风险偏好以及资产特点合理化选择资产组合进行家庭理财。互联网金融对于家庭财富管理思维及方式产生影响的同时,政府应该发挥出其职能作用,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提升其信息透明度,将家庭财富投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关键词】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策略
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释义
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合理的安排将个人资金进行储蓄、基金、保险、股票等个人业务的科学规划,使得个人资产获得合理的增长,进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储蓄是将个人现在用不到的货币暂时交给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而从中获取利息的投资方式,是银行经营业务的主要方面,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外汇储蓄,相对于其他的理财方式来说比较安全,但是收益较小。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募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契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户支付一定的本金和利息,是一种有效的债券凭证,在债券投资中,政府最可靠但是收益比较低,企业债券收益相对较高,但是保障度低。基金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转向资金,主要有退休金,公积金等。保险是通过合同的方式,保险人与保险机构形成的一种财务赔偿关系。股票是股份企业为了从社会中募集资金而发出的股份证券,股东可以以此为凭证并获得相应的收益。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而的一种产品,并将获得的收入相应的回馈给用户,保证用户的理财收入,主要包括理财收益和非理财收益。
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现状
个人投资理财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钱财,根据个人的自身经济情况以及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将自己的资金财产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实现自己财富的积累和资产的增加。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理财观念和现在理财观念产生了冲突,影响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个人选择投资理财受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我国自古的传统孝道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应用到理财生命周期中,由于每个人的收入支出的情况不尽相同,要做到个人的收入支出和生命周期相匹配,对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财务观念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对个人理财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西方的理财观念是保持资产和生活水平的稳定发展,这与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中国人对个人财富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容易造成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畸形发展。理财和储蓄的投资理念是不相同的,理财在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但是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方面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盲目投资,同时也缺乏应对投资风险的意识,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理性选择,对投资失利也是盲羊补牢并不是未雨绸缪。我们都知道投资理财可以带来高收益,投资理财方式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金融风险,我国在金融政策方面主要还是实行的分业经营,也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分开经营,对个人投资理财来说,增加了选择方面的困难,不利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
三、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原则
(一)规避风险
投资理财都会伴有不同程度上面的投资风险,但是这种高风险也会带来高收益,因此,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学习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在投资的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在把握投资理财机会的同时,降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风险,从而获得高收益的增值服务。
(二)量入为出
坚持量入为出的投资理财原则,就是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条件,合理规划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将有效增值的银行储蓄和有风险的金融投资相结合,保证风险投资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三)注重整体效益
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中坚持注重整体效益的原则,最主要的是将个人的投资理财做好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规划,保证投资理财都有增值服务,所有的投资也更有意义,促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收益的增加。
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
(一)明确个人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投资风险是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有可能带来的资金损失,投资收益是在除去风险投资的本金和损失之后得到的资金收入,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知道高风险会有高收益,低收益的同时相应的投资风险也会很低,因此,投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明确各种理财方式之间的风险和收益,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确保最大的收益。
(二)注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
投资周期指的是个人投资理财将资金投入到回收的所用全部时间,现金和资金的转换率是由资金流动性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投资的周期越短,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相反的,投资周期越长,资金流动性就越差,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银行的活期储蓄可以实现随时随取,提取现金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应的收益就会很低,定期储蓄时间较长,取现不灵活,但是会有较高的收益,承担的风险越大,收益也会越高,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一定要明确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对个人投资理财进行合适的选择。
(三)进行投资理财的金额不同,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也会不同
大额的投资会有更多的产品投资理财方案,小额的投资理财方案相对就会少一些,要根据自己资金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个人投资理财是增加人们收益的一种重要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行业为迎合不同人群的投资方式,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居民在进行个人投资理财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文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4,33(12):104-106.
[2]申天天.探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J].山东纺织经济,2014,05(18):13-14.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
任何一个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通过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盈利性是企业的首要特征。作为盈利性组织的企业,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获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追求的是把自己做大做强,进而提高竞争能力。可以说,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其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数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也就是要投入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改进技术和管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因此,企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筹集资金问题。
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就可能实现其经营效益目标,避免财务风险。但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负债资金使用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就产生了筹资风险即财务风险。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会和利用他人的资金经营自己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运筹财务的艺术,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偿债能力受损,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有充分认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入手,采取合适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如何应对预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定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率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六)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来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3.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避免因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一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以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是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股市的跌宕起伏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态度也日趋冷静。对很多2007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的各种市场风险都在自身投资经历中得到印证。无论对老基民还是新基民,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强化风险意识
基金公司拥有专业团队进行投资,其投资决策有强大的研究平台支持,通过组合的方式降低了投资单只股票的风险,但并不能规避全部的投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主要有4种:一是市场风险,即证券市场波动会影响基金投资品种的价格,导致亏损;二是国家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即当投资回报未能跟上物价上涨的风险;三是利率风险,指利率大幅变动所造成的风险,尤其债券型基金受到影响最大;四是管理风险,即当基金公司的公司治理、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等,都会影响基金的回报。有了对风险的认识,也就有了投资基金的心理准备。
树立长期理财理念
要认识到基金是长期理财工具,而非获取短期暴利的工具。基金投资要目光长远,不能打游击战。在欧美等成熟市场,百姓把日常开支的节余部分用来投资基金,以期获得日积月累的回报。这是他们对一种理财生活方式的选择,坚守一生,而鲜有将它当作一夜暴富的捷径。
此外,在实际的基金投资中,频繁进行波段操作会增加投资难度和交易成本。与股票投资不同,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净值的波动不会像股票波动那样大,因此投资者通过波段操作可能获取的收益相对较小。反而,有些长期坚持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历经数年的牛熊轮回,收益会更好。
合理配置基金组合
市场上涨时,股票型基金能够带来较多的收益,而市场调整期间,债券型基金相对较低风险的优势就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合理做好自己的“基金组合”很重要,可以在适当时候配置债券型基金,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近期,债券型基金的相对热销充分反映了投资者的认可。
正确看待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是投资专业人员而不是股神,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存在短期判断失误的可能,也可能会赔钱。但从3~5年甚至更长的阶段来看,许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做出的成绩是值得称赞的。选择基金经理,应当更多关注那些在基金业服务时间较长、经历过完整的市场周期的基金经理。同时,基金经理也不是单兵作战,基金的投资决策需要有强大的投研平台的支持,因此,选择实力雄厚的基金公司也应该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必然要素。
基金作为一种理财产品,为个人财富实现不断的保值增值是完全可能的。基金业10年的发展历程,已足以说明这一点。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投资风险;风险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激烈市场竞争的社会背景下,要想保证房地产投资工作的系统优化,推动投资工作的安全性和投资效益的逐步提高,就应该在系统分析房地产投资工作的基础上,对影响投资安全的因素进行科学的考察,并结合不同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风险控制方案,切实提高房地产投资管理效果,为房地产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1房地产投资特点
房地产投资具体指资本的持有者将其所拥有的资本在房地产开发和经营项目中投入并且希望借助科学的经营管理促使资本创造更大的收益,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规避。也有研究者对房地产投资存在不同的看法,其认为是国家、集体或是个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将资本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再生产领域中应用的行为,不仅包含房地产生产方面的投资,也涉及到对旧建筑物的改造。对房地产投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已经成为获取高利润的重要投资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对房地产投资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认识到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房地产投资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相应的个性化特征:其一,房地产投资具有明显的高成本和投入的特点。房地产行业本身具有资本密集的特征,而资本的密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房地产投资方面资金量相对较大,不论是在获取土地使用权还是在建筑建造方面,都需要较大的成本。其二,房地产投资周期长、回收期长。一般情况下,在开发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论证等活动,并且涉及到项目论证、设计施工建设以及物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从房地产开发工作中土地的审批和房地产的建设到资金的回流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要正确认识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回收时间长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避免出现投资风险问题[1]。其三,房地产投资呈现出高利润和高风险的特征。对房地产投资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不可替代性的特征,房地产市场也属于非完全竞争市场,在市场中可以获得巨大的投资效益。但是高利润相对应的是高风险,房地产投资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问题,投资风险较大,全方位保证投资成效,就需要对房地产投资进行科学论证。其四,房地产投资项目受到政策的鼓励和约束,房地产产业表现出一定的基础性产业作用,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往往借助宏观调控手段对房地产产业和市场进行管理,制定鼓励和约束措施,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房地产投资也受到政策约束和鼓励的影响,在政策变化的作用下投资选择也会做出适当的调整。
2房地产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于房地产投资活动而言,其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特征,项目投资也涉及到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增值等多方面,房地产投资本身可以形成循环的资金流,在资金流中促进经济效益的获取。从当前我国房地产投资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工作中存在巨大的风险,新时期要想促进房地产投资活动中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就要对房地产投资三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为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
2.1区位因素
由于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不可移动的性质,因此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区位因素是投资人需要重点考察的项目,是顾客群体应该高度重视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在房地产领域,区位因素是房地产所处位置以及相关房地产与房地产建设项目之间交互关系[2]。从宏观角度对房地产的区位因素进行细化解读,能够看出区位是项目所在区域,区位因素直接影响房地产投资效益,要想在房地产投资活动中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就需要重点考察投资活动中既定环境与周围各类环境因素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对房地产区位价值进行合理的判断和评估,保证房地产评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投资项目的落实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切实保证房地产投资开发工作的实际效果。
2.2时机因素
房地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因此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对房地产的发展形成客观的认识,就要综合考察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结合房地产经济的周期性涨落对投资时机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保证房地产投资可以形成较好的市场前景,为成功投资创造条件。简言之,在房地产投资活动中,对投资时机的合理选择和控制是影响投资成功率、实现对投资风险有效控制的关键因素。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人员要对各类型影响因素进行准确的研究,善于抓住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保证投资效果,促进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2.3类型因素
对房地产投资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开发投资和置业投资两个类别,并且不同的投资类型基本目标都是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形成房地产投资方面的稳定经常性收入,促进房地产投资效果的全面提升[3]。在房地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对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经济风险抵御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对区位敏感度加以判断,进而增强房地产投资开发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我国房地产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为房地产市场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的持续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3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在系统分析房地产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要想实现对投资风险的科学合理控制,保证投资效益的全面提升,在实际组织开展房地产投资的过程中就应该对投资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促进房地产风险投资控制质量的全面提升,逐步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影响因素,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研究,为房地产投资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4]。
3.1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一般情况下,对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投资环境风险主要涉及到社会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和金融环境风险、国际环境风险等等,并且由于我国房地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房地产投资活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明显的政策影响,政府能够借助移动的宏观调控手段对房产价格进行控制,并且对贷款利率进行重新规定、对土地供应情况和土地使用情况进行限制等,影响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如近几年为了实现对房地产市场中房产价格过快上涨情况的有效抑制,促进房地产市场控制效果的逐步提升,政府部门就在全面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5]。在此社会背景下,房地产相关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为了规避投资决策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就需要对环境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并且结合环境风险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保障在投资活动中能够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形成客观的认识,把握政府宏观动态情况,对市场新情况和新问题保持密切的关注,确保各项投资决策的调整都能够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发展情况,尽量将风险降低到可控制范围内,促进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房地产行业要对市场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全面观察和控制,增强信息对称性,避免由于信息不充分导致出现投资风险问题,影响房地产投资收益。
3.2投资时机风险控制
对房地产开发活动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工作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房地产投资也具有周期性涨落的性质,这就造成房地产市场供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并且房地产价格变动也存在一定的动态性特点,房地产开发收益受到房地产投资情况的影响不断出现变化。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一般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因此房地产投资也必然存在高峰、萧条、衰退、复苏等几个阶段,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述,房地产投资活动中要想实现成功发展,就要结合投资时机对投资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最佳投资时机是市场萧条时期以最低成本完成对土地的购入和建设,而在经济复苏时期以较高的价格完成对产品的出售[6]。简言之,就是针对房地产市场周期变化的特点,要想实现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就要对投资时机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并且在选择房地产投资时机的过程中掌握房地产市场动态变化特征,对房地产项目供求关系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处理,进而预估最佳投资时机,保证能够借助投资时机的科学合理选择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投资风险的规避和控制,切实保证房地产投资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有效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争取在房地产市场中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3.3投资类型风险控制
房地产投资类型方面的差异会对房地产投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投资会产生差异性的区位价值,进而形成不同的投资特性,产生差异化的敏感度,所以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抗风险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房地产开发商在对项目类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对多重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并且制定科学投资方案,避免盲目投资的情况导致出现房地产投资类型方面的风险。如房地产投资方面的住宅投资过程中要对层高、位置、交通便利性以及朝向等进行分析,还要考察周围是否存在医院、大型超市、学校以及治安环境等问题,只有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增强项目开发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风险的有效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商业风险抵抗能力和所能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房地产开发实践中为了可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促进投资合理性的增加,还要结合房地产的类型探索组合投资模式,保证房地产投资效果[7]。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展投资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一部分资金在普通住宅开发方面应用,一部分资金应用到高档写字楼的开发方面,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形成中低档商品的有机结合,并实施差别定价,确保房地产投资能够与市场多元化需求相适应,力求进一步增强客户群体对房地产开发工作的认可度,为房地产开发实践中经济社会效益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投资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要想促进房地产投资管理效果的提升,推动房地产投资管理工作的全面系统优化,就应该对房地产投资方面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进行统筹分析,在正确认识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切实保证房地产风险投资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房地产投资安全性的逐步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姚明文.上海市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2]李海燕.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93~94.
[3]罗劲文.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6(25):163~164.
[4]李宁.H养老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5]成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7(12):281.
[6]金世权.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门窗,2017(7):182.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风险防范;策略;实务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67-02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在竞争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把“人”列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培训、员工发展、团队建设……成了企业管理中的热名词,企业也情愿在这些方面大量投入以期通过对个体人力资本的投资获得组织优势的相应提升。
人力资本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发表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此后,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出现各种不同的阐释,有学者综合各家观点将人力资本的定义界定为是指人力资本产权主体通过投入一定费用可以获得的并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为实现效用最大化,依附于产权主体身上的价值存量的总和,并以此分享收益。[1]在此定义中,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资本”特征和“人力”特征都得到了体现。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不同,其本身是一种不可控或亚可控的资本,这是由其载体“人”的特性所决定的。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导致企业对员工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具备一定的投资风险。而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或方法对人力资本的这种投资风险取得一定的防范作用是每个企业都会关心的话题。
一、人力资本投资目标
根据比较常见的研究理论,人力资本可分为个体人力资本和组织人力资本两个层次。个体人力资本比较好理解,就是依附于员工个体身上的各种价值要素的总和。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中人力资本的整合,它并不是企业中所有员工个体人力资本的简单加总,而是一种依赖于个体又超越个体的经过整合后的资本形态。由于组织人力资本的载体并没有变化,它仍具备一定的不可控性,员工个人的资本投入意愿、资本匹配度以及流动意愿等都会对组织人力资本存量造成影响。
现代很多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假设是把企业和员工放在了对立或次对立位置,即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因此二者在人力资本的投资偏好上会存在对立性的差异。企业往往希望把培训经费中尽可能大的比例用于专用技术的培训项目上,这样可以降低组织的投资风险;而另一方面,员工则必然是希望尽可能多的利用企业资源让自己获得可供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从而获取最大可能的个人利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倾向于企业偏好投资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倾向于个体偏好投资的减少,因此为了既不过多“损伤”企业利益,又不致于“压抑”员工成长而致现有人力资本流失,企业不得不寻求一种最佳的投资组合,以期在组织“利润最大”与个体“效用最大”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事实上,专用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培训很难区分开来,专用人力资本的积累不可避免地需要通用技能和知识的积淀,而组织人力资本中通用人力资本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力资本的投资方面,企业和员工个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事实的合作关系。如果“利益共赢”才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唯一目标,那么企业的投资对象是专用人力资本还是通用人力资本便不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使个体与组织双方通过特定的投资方式产生最大的共赢才是管理实践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得以维系合作关系稳定性的关键。
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
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中指出个人人力投资的风险来自自身才能的不确定性、就业的不确定性以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国内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源于投资主体的多元性、投资客体的不确定性、投资行为的长期性和投资收益的间接性。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归咎于人力资本载体的特性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特性。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内,会出现员工资本隐匿行为导致的隐蔽道德风险,即员工将拥有的人力资本并不全部投入于组织为组织所用,也会出现因员工离职而造成投资“沉没”的损失风险。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管理是在投入既定发生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过程的风险控制获得产出的最大。为了降低风险损失,有些企业采取被动的监控手段,然而往往成本昂贵却效果低微。
在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的研究中,有学者利用人力资本投资博弈分析模型研究在企业和员工共同决策的前提下,在对策均衡时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因素;[2]有学者采用委托-理论研究在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监督者可以通过支付函数值的选取来激励人力资本主体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努力选择;[3]还有学者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非单纯的当前经济利益,未来的预期利益对人力资本的去留也非常关键。[4]这些关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分析基本都是建立在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直接价值交换关系的基础之上,组织的价值活动对员工个体人力资本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正是因为这种过大的依赖性,导致很多因为某个或某几个员工的离职而使企业无法继续运作的商业悲剧发生。只有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对个体人力资本的依赖度,才能更好防范因人力资本的不可控而造成的投资风险。组织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为解决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假设企业对员工的固定契约支付与员工当前的人力资本存量或员工个体对组织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能够对等,那么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性取决于因投资而取得的人力资本增量向组织智力资本的转化率。以投资刺激转化,以转化控制投资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
三、企业投资人力的中间目的――组织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是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由Senior于183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John Keneth Galbraith 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延伸,认为智力资本不仅仅是静态的无形资产,而且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一个实现目标的手段。斯图尔特则定义智力资本为能够被利用于创造财富的智力材料――知识、信息、知识产权和经验等。有别于这些关于智力资本的描述,我国学者提出智力资本是一种组织现象,是各种知识元素在特定企业中被有效整合后所表现出的能够用于创造财富的企业能力的观点。从而将智力资本的概念从个体上升到了组织层面。
从个体微观角度来看,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Lynda Gratton & Sumantra Ghoshal(2003)提出人力资本包括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情感资本三种要素的观点,[5]认为资本是一种生产性的资源,而人所拥有的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情感资本这三种资源构成了他们的人力资本。从广义的组织智力资本来看,组织智力资本包含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即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企业所拥有的能把人力资源凝聚起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组织能力,以及企业所拥有的关于市场渠道的知识和所建立的外部关系。本文更倾向于采用狭义上的组织智力资本概念来研究资本转化问题,即组织智力资本是个体人力资本经过释放、开发、整合、生产、储存、传递、共享等过程后形成的以组织为载体的企业能力,它可以使企业形成具备更新机制的知识管理系统,摆脱对个体的过度依赖。不难看出,组织智力资本是个体的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情感资本经过释放、转化后形成的脱离了个体的控制而为组织所占有的资本积累,它的转化过程和轨迹具备独特的企业特色和历史环境。
企业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创造利润,创造价值。正如前文所述,企业直接依赖于员工个体的价值活动会使得企业因价值链的不稳定性而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组织智力资本积累作为企业投资于人力的中间目的而成为企业价值活动必须的中间环节,会大幅减低企业对员工个体的依赖度,其结果是不仅提高了企业在与员工的契约合同中的谈判力,而且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具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策略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通常是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完成。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会采取常规的单向流程实施培训工作,即需求分析、制定计划、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企业的培训工作也往往因此陷入一个困境――需求不准、效果不明,使得投资的有效性也很难评判。其结果是有些员工在利用企业资源获得了市场竞争力后弃主而去,有些员工看似参加了很多与工作相关的培训项目,但是否因此为企业多创造了价值“老天晓得”,有些员工将参加培训全当“工间休息”。企业付出了成本,却没有产出或产出低微,除了“隐蔽”、“沉没”风险外,企业还可能承担投资的“无效”、“低效”等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会有这些风险相随,缺乏管控的有效性是根本原因。从管理实践的角度,本文认为“结果驱动投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产生防范作用(如图1)。
结果驱动投资管控模式的优点是,在企业与员工对等的谈判过程中目标达成一致,双方博弈的环节从个体人力资本向企业的投入阶段转移到是否进行人力投资以及投资多少的谈判阶段。双方就人力资本投资的契约一旦达成,企业只需监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就是否保持投资的延续性做出决策,而不必煞费苦心地监督员工是否存在“隐蔽道德”问题或投资是否存在低效问题。就企业方而言,只要预测的投资收益符合期望,就会产生投资的动力;而就员工方而言,只要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个人受益符合期望,也必然会产生资本投入的内动力,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人力投资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阶段性产出,并且在过程监控中企业方一旦发现有过大偏差出现还可以随时调整或终止投资,进而使得因人力资本的流动以及投资低效产生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五、结束语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很多企业在管理实践中时常困惑却苦于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的问题。组织智力资本的概念为解决这一难题打开了一扇门。如果在企业的价值生产过程中,将组织智力资本而不是企业收益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产出来看待的话,企业和员工双方的投资目标可以更为具体和明确,投资管控过程也就会更为有效。而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相应也会发生转移,不再是“隐蔽”“沉没”等风险问题,而是投资契约达成过程中的谈判风险。
参考文献:
[1] 桂昭明.人才资本论纲[J].中国人才,2003(9):4-10.
[2] 荀厚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博弈分析[J].预测,2001(2):20-22.
[3] 陶长琪.企业内生成长的人力资本博弈分析[J].管理科学,2006(6):10-12.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企业理财;风险分析
一、资金时间价值概述
1.资金时间价值含义。资金作为流通中的价值体现,主要通过周转来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务需要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不同时期所反映的价值量的差额,指出货币在时间因素的作用下具有增值性的规律,是决定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条件,对现代公司理财起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在货币金额等值的情况下,不考虑风险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今天收到的资金一定比一年后收到的资金价值大。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方法。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值,二是终值。现值是指未来某时点的货币折算到现在的价值,终值是指现在时点的货币在未来某时点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通常在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计算得出,是相对数,主要用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表示。他是企业的最低利润率,也是企业资金的最低成本率,主要把货币的资金通过计算。折算到同一时点,进行企业资金的价值比较。
用复利计算现值的计算公式
现值=终值*(1+i)-n
用复利计算终值的计算公式
终值=现值*(1+i)n
二、在资金时间价值下的企业风险分析
1.投资收益不确定性。资金决策者对投资收益的未来估计作为预期收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实际投资收益有可能偏离预期投资收益,即有可能高于或者低于投资收益。当实际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投资收益,甚至为负数时,而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率预期很高,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便形成了资金风险损失。
2.投资活动具有周期性与时滞性。在投资活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投资决策者没有预先考虑到在实施周期中资金外部环境的变化时,便会引起巨大的投资风险。如人民币在国际上大幅度增值,而国内通货膨胀很高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进出口企业的经营。对国外消费者来说,其进日成本增加,有可能直接减少对该产品的进口。对国内进出口企业来说,经营成本增加,营业额反而减少,引起企业经营的恶化,甚至破产。另外投资活动还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例如当企业已经察觉到投资风险时,资金已经投资不可逆转,这也形成了投资风险。
3.投资活动的投资测不准性。资金投资风险不仅表现在对预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上,还表现在对该投资项目所欲投资量预测不准,即投资项目所需试剂投资远远超过预期资金投资量。这会引起两种错误的投资预期,一方面。对资金投资过低估计,夸大投资的预期效益。势必会误导资金决策者在项目上的错误决策;另一方面。对资金量预估较低,引起项目上资金短缺。严重的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者中止,这又会引起各种费用和成本的增加,造成恶性连锁反应。
三、资金时间价值在现代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1.在企业投资活动中的应用。企业投资活动中,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影响,这包括资金量大小,资金投入时间长短,资金投资收益等问题,这就需要运用科学价值评判方法来确定。引入时间因素。在考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对项目可行性做出评价,如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动态投资回收期等。财务净现值的原理是:假设年末资金预期收益可以完全实现,那么把初始投入金额看成是按照一定利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说明该项目有利可图,在偿还借款本息之后。仍有盈余,当净现值为零时,说明资金可偿还本息,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表示资金投资成本高于资金收益额,企业项目亏损。通过这种资金价值评判,可以相对科学的对资金流和资金收入进行分析,对于传统的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直接对资金收益进行叠加而导致过于乐观的评判方法,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2.在企业进行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中的应用。企业在进行项目评估时的基本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
①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指特定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净现值NPV=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
如果NPV0。表明投资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该项目可以增加股东财富。应予采纳。
如果NPV=0,表明投资报酬率等于资本成本,不改变股东财富,没有必要采纳。
如果NPV0,表明投资报酬率小于资本成本,该项目将减损股东财富,应予放弃。
②内含报酬率法。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一般情况下需要采用逐步测试法,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表来确定。
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
如果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应予采纳。
如果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应予放弃。
3.开展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是指通过计算,算出商品资金保本周期或天数。确定商品储存的经济时间,将商品资金占用与时间联系起来,当商品储存时间大于保本天数是。则相当于耗尽了资金增值部分,发生亏损。
4.提高结算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不同时点上的资金具有不同的价值,故加强结算资金管理,提高结算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非常重要,拖欠资金的行为与延期收回资金的行为在公司结算中损失了时间价值。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将延期收回的资金折算成现值,与拖欠资金进行比较,来判断在资金循环中受到的损失。
参考文献
牛海霞,关于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探讨,现代商业,2009
刘晓梅,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李晓阳,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应用,商场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应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其中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企业普通时期财务风险主要由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构成。企业特殊时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重大的财务活动时所涉及的财务风险。
《指引》中还指出,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以下就实务中具体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进行分析。
一、风险分散——多元化风险控制法,是指企业通过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财富最大化。
1.经营方式多元化。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外界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可以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和劳务多样化,提高经营稳定性。在企业突出主业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可以使得不完全相关的产品在时间和数量上互相抵消收益和损失,分散单一经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不确定风险。
2.投资方式多元化。企业投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投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企业应将资金投资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越大。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多元化投资,实现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投资组合。
二、风险转移——财务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方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1.保险转移,是指企业事先订立保险合同,为风险性资产或财务活动购买财产保险,一旦预期风险发生并且造成了损失,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之内进行经济赔偿。实务中如企业购买的财产保险、为职工购买的社会保险等。保险转移是将风险本身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是最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企业应让相关人员预先对该风险性资产或财务活动的重要性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测后投保。
2.非保险转移,主要是指通过风险性资产或财务活动本身的转移,以达到向他人转移风险的目的。实务中常见的财务风险转移方法如:
(1)将特定的业务交给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较强的公司去完成。如企业预测到所承包的工程中某项目的风险因素较突出,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将该项目转移给分包商的方式来转移这部分风险。又如企业发行股票可以选择包销的方式,由股票发行的证券商一次性将上市公司所新发行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承购下来,并垫支相当于股票发行价格的全部资本,从而将股票发行的风险转移出去。
(2)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避免因企业独自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对企业闲置的资产,可以开展租赁业务进行闲置资产再利用,或者对外出售、采用非货币易进行置换等,将资产闲置带来的资产损失、管理成本增加等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4)采用负债方式筹资时,企业可以与债权人、第三方达成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
(5)国际贸易中为了转移汇率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交易双方可以采用货币和利率交叉互换,或者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进行远期外汇套期保值。
三、风险预防——财务风险预防法,是指在财务活动中,企业积极采取防护性措施,以专门应对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降低其对公司财务的不良影响。实务中,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预防方法如:
1.为预防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应当加强对赊账客户的管理,做好对每个客户的资信记录与评估工作,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建立赊销责任制度。如中石化对资源市场内客户的授信额度进行控制,对企业应收、预付等科目余额下达具体的考核指标,要求下属子公司定期对各单位的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严格控制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降低坏账风险。
2.对大宗的赊销业务,企业应在销售合同中与债务人达成详细的还款协议条款,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方对债务提供保函等信用担保凭证,有效的预防资金风险。
3.设立财务风险准备金,即在损失发生前以预提等方式建立风险基金。如根据生产经营情况以一定方式从留存收益中计提一定的偿债准备金,为以后偿还债务提供资金来源。又如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利用准备金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4.有效的利用财务预算。企业通过财务预算,明确现金使用的时间,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滥用,从而通过控制资金的使用过程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中石化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包括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在内的“全额”预算,将财务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全员”,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在确保财务指标完成、防范财务风险、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回避法,是指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实务中可以分两种情况:
1.存在几种备选方案的情况。在存在几种备选方案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项目或方式。以投资方式的选择为例,一般来讲,长期投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应从投资目的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
2.单一选择的情况。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如果风险源唯一,企业只能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此时,对于那些具有明显的不利后果,或者难以识别和计量其风险的财务活动,企业应采取主动放弃的方法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在融资业务中,对资信可靠度较低的对象不予受理;在投资经营活动中,对缺乏市场前景调查、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的投资、营销计划,应予以拒绝。
选择风险回避意味着放弃可能从风险中获得的收益,同时企业在该业务或事项上的前期投入也将成为沉没成本。因此,企业应当谨慎选择风险回避策略,综合考虑其是否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风险回避的成本和效益后作出决策。
五、风险降低——财务风险降低法,即企业采取措施降低客观存在、无法回避的财务风险。实务中如:
1.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来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或降低损失程度。如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又如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
2.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方案、优化产品结构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3.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如中石化企业内部设立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以及大力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呈现与风险管理靠拢和一体化的趋势,即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建立适应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新的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中石化2013版内部控制风险清单中详细列示出企业在筹资管控、资金管理、担保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风险,灵活运用各种财务风险控制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isk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re extremely complex. This article proposed some key elements i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isk: timing risk, location risk, type risk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level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isk analysis.
关键词: 关键因素;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
Key words: key elements;real estate investment;risk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224-02
0引言
我国房地产是一个新兴产业,自20世纪80年中后期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在这个新兴产业中,房地产投资是一项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投资活动,具有不可移动性、寿命周期长、高度综合性、高度关联性、投资额度大、各异性、政策影响性等特点。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相关政策的调整、通货膨胀情况、汇率及利率的变动及变现风险等系统风险和消费者的喜好、收益现金流、资本价值、机会成本等个别风险,这些风险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的绩效。从事房地产投资活动,如不能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对整个投资项目的影响,贸然进行决策,往往会出现失误,甚至会使企业因此陷人绝境。但是,把每个风险因素包罗万象的加以考虑,则会导致问题的复杂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恰当的。
为此,本文针对房地产投资,将风险因素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①识别并细分各风险因素包含的具体内容,由此才能对风险有具体全面的认识和了解;②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找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忽略次要因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分析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信性;③对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其联系与制约关系,由此对房地产投资风险要素形成有机整合的分析结果,将对投资决策具有很好的辅助参考意义。
1房地产投资风险识别及细分
为了保证风险分析的质量,有必要对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辨识与细分,使投资决策者能更好的把握风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或对策来减少风险损失。如图1给出了整个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的结构系统。
1.1 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造成影响,以及直接对房地产商品产生破坏,从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自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火灾、风暴、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气温、塌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等等。这些因素引起的风险发生的机会较小,但是一旦发生,将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对于这些风险的防范,开发商一般是利用投保来减少或避免损失。但是,在投保之前,若能对该地区的环境条件、天文资料、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作一定的了解与分析,就可减少投保成本,增加投资收益。
1.2 政治风险,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房地产市场商品交换者与经营者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政府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因而,由于政策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在市场环境还未完善的条件下,政治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投资商应非常关注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处理由此而引发的风险。
1.3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它们的出现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这类风险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市场供求风险、财务风险、地价风险、融资风险、工程招投标风险、国民经济状况变化风险。
1.4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科技进步、技术结构及其相关变量的变动给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可能带来的损失。例如,科技进步可能对房地产商品的适用性构成威胁,迫使开发商追加投资进行房地产的翻修和改造。技术风险的因素主要分为:建筑材料改变和更新、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革新、建筑设计变动或计算失误、设备故障或损坏、建筑生产力因素短缺、施工事故、信用等风险因素。
1.5 社会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给从事房地产商品生产和经营的投资者来损失的可能性。房地产市场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社会治安、公众干预和文物保护等。
1.6 国际风险,是对一个社会的所有经济都有很大影响,主要是指因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地区性的经济活动受影响。对房地产业来说,国际经济风险可分为:国家风险、国际投资环境风险、货币汇率变化风险、国际货币利率变化风险和国际经营风险。
1.7 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指由于开发商决策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预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够实现,包括投资方式、投资地点、类型选择风险和人、财、物组织管理风险等。
2房地产投资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引起风险的因素众多,其后果严重程度各异。完全不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或忽略了主要因素,风险分析就失去意义。但把每个风险因素包罗万象的加以考虑,则会导致问题的复杂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恰当的。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合理缩小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寻找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投资决策者提供最恰当的风险对策。
2.1 “二八法则”在风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二八法则”是西方社会经济学家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归纳后得出的一个客观规律,即:20%的人掌握着整个社会80%的财富。推广后又发现,一般学校中学生智商高者往往为20%,保险公司或直销企业的成功的推销人员一般也在20%左右。另外,企业的配套协作单位、商业单位往往也是20%的个数掌握着80%的采购、销售额,日常管理工作中20%的业务量也往往决定了80%的经营数额。
由上面分析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我们可以知道,影响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因素比较多。如对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进行详细的风险因素分析,效率不但不高,有可能还不能抓住重点。再者,我们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是无止境的,但真正对我们的投资分析有实际意义的风险因素却只有其中一部分,而由“二八法则”可知,20%的因素对事件有80%的影响力。所以,在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分析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那20%的重要因素。
2.2 关键风险因素分析在进行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之前,有必要找出那些20%的重要因素。鉴于一些学者对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问题的深入研究[1-5],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房地产投资风险:时机风险、区位风险、类型风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1 时机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活动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而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的规律,因此,房地产业发展也相应有着周期性的涨落。如从美国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就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美国以18年左右完成一次周期波动,同时也存在5年一次的短期波动。随着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是房地产产品的供求、价格和收益水平的相应变化。此时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保证房地产项目开发完毕后有良好的市场需要,对开发商的意义非常大。因此,开发商需对未来几年的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人口增减、收入水平升降、消费心理和物业需求等风险因素进行预测,以确定合理的开发时机。一般而言,经济发展的成长期,各类房地产需求旺盛,市场处于不断上升势头,适时推出的房地产可望获得较好的收益;当经济不景气,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房地产市场需求下降,供过于求,房地产价格下跌,物业租售所需时间加长,甚至根本都租售不出去,此时推出的房地产将导致资金占用和成本上升,预计的收益便成了实际的损失,因此房地产开发商也将必须承担开发时机选择不当的巨大损失。
2.2.2 区位风险区位风险产生于区位因素的变化,因为房地产投资者对这些因素的周密分析决定了哪些区位将被选择。一般,区位主要因距离、空间等位置上的差异而产生价值的不同。这里所讲的位置,不仅指所处的地理位置,还包括其社会位置,如人口因素、教育水平、服务水平、交通通讯和生活设施等等。社会、经济、邻区影响等因素的差异更是加剧了位置上的区位差异,使得处于同一市场的不同区位的相同面积土地产生不同的实用价值、利用方便和集约经营度,从而产生极为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受土地区位条件决定的土地潜在收益和土地潜在用途。另外,区位价值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而产生巨大差异,这使得投资者可能面临巨大的区位风险,如交通运输系统、生活方式及科技进步的变化等。
2.2.3 类型风险确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位置后,在此位置上开发哪一类型的物业也是必须慎重考虑的,包括住宅、公寓、别墅、写字楼和商场等。选择不同的物业类型对开发活动的成功与否甚至盈亏都有极大的影响,而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业对位置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其抗风险的能力也将是有差异的。
3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关系分析
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对房地产投资施加影响。因此,对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得很有必要,而且这对于提高房地产投资的效益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2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时机、区位和类型风险之间相互关系。
房地产投资风险三要素,即时机、区位、类型风险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进行房地产投资。从上图可看出,房地产投资时机风险因素决定了区位风险和类型风险的形式内容,是房地产投资风险结构中的基本风险,而区位风险及类型风险则在房地产投资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结论
综合上述三者之间的联系,投资者在对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时,应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主观上,投资者应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重视投资可行性研究,从定性的角度对风险问题进行总体把握。客观上,投资者必须对国际、国内当前今后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发展趋势、国家和地方政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的数据测算分析,获得较准确的经济测算结果;此外,投资者还应充分了解该城市拟开发地区的情况,如工商业状况、人口结构与密度、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现状、建设规划、交通和污染情况等,了解和掌握该地区商业服务业、住宅、工业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理性的判断该类房地产市场供求情况并进行科学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准确的把握时机,选中极具升值潜力的地段,并在合适的地段开发合适的物业,使投资决策尽可能准确而高效,赢取房地产投资的高效益。
参考文献:
[1]申立银,俞明轩.房地产市场风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
[2] 李明启,李心丹,沈杰等.房地产投资风险[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3] 宋戈,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定性预测方法[J].物流科技,2004,27(101):87-89.
[4]陈弘.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J].经济评论,2004,2:104-106.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和投资人报酬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人,利率过高而导致筹资成本费用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债务到期过分集中而导致则务危机。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因投资活动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调研有误,产品上市后滞销、落后,投资项目规划过人或过小,行业过度扩张或无力参与激烈的竞争,导致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与预期相差甚远。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积压以及产品售价以及产品成本变动幅度过大。从而导致无法卖出产品,并且不能收回垫支资本的可能性。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取得和分配而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产生影响的风险。
按照资本运动阶段的逻辑顺序以及资本运动环节的存在形态划分财务风险,是为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具体而言:
一、筹资风险管理
企业为了满足正常运营或者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通常要筹措资金。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投资渠道,并分析不同渠道资金的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尽量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充足的资金供应。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筹资风险的管理包括筹资时机的选择、筹资规模的确定以及筹资的结构。
(一)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的 筹资机会是客观存在的,能否把握筹资的机会,不仅影响到筹资的效益,而且关系到筹资的风险。企业在选择筹资机会时要考虑以下几点:要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周期和财务状况相匹配;要与企业的股票行市相匹配;要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相匹配。
(二)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 合理确定企业一定时期所需筹集资金的数额是企业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一方面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筹集的资金又不能过多,防止产生资金的配置风险,出现资金的闲置,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要尽量做到资金的筹集量与资金的需求量相互平衡。具体的确定方法一般是根据企业投资的需求量以及企业可以从内部筹集资金的数量来决定。
(三)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 企业采用不同渠道和不同筹资方式筹集的资金,由于来源、方式、期限或成本的不同,其筹资风险也不同。企业全部资金来源通常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根据组合风险分散理论,多元化筹资可以有效地分散企业的筹资风险,单一化筹资是不现实的,也可能是非常危险的或成本很高的。多元化筹资包括筹资渠道多样化和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结构的确定就是要使筹资组合中各筹资方式所占比例,能将筹资风险最小化同时又使加权资金成本最小化。
二、投资风险管理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而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投资收益,而与投资收益相伴的是投资风险。投资包括证券投资以及实业性投资。这两类投资的性质不同,所需要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一)证券投资风险管理 证券投资风险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利率。利率对证券投资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利率水平确定不同的证券投资方式。(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同样会影响证券投资的收益水平与风险。(3)行业状况的。通过分析被投资企业的行业地位与该行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判断被投资企业的可投资性。(4)发行证券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等。除了注意以上四个问题外,同时还可以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达到规避投资风险,获得投资收益的目的。
(二)实业性投资风险管理 首先要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合理利用企业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效应,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善于利用var(value at risk)技术控制企业总体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管理
资金的回收过程是产品销售实现的过程,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库存的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 为了避免资金复原的风险,企业的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1)了解对方企业的资信状况。对方企业资信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货款的及时回收。在评估未来客户的付款能力时,要考虑客户的诚实程度、财务实力和抵押担保能力。(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的信用政策应根据用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信用标准。(3)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催款措施,应用信函通知、电告催收、派员面谈直至诉诸法律等手段,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4)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是把售货和收款结合起来考核销售人员工作业绩的一种制度。它有利于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加速资金回笼,克服销售和收款分家而出现的高销售高资金被占的弊端。
(二)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就是制定最优化的库存投资政策。不同的行业及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最优库存水平是不同的。成功的库存管理使所有的生产环节在保持成本一效率生产的同时,库存达到最低,这不仅提高了公司收益而且改善了现金流量。在最低库存和较短的生产准备时间下生产,公司的灵活性增加了,这种灵活性使企业能对市场变化立即作出反应。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确定最佳的库存数量,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四、收益分配风险管理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正确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所在,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利于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切不可盲目地任意提高分配标准,而减少企业积累,也不可盲目地降低分配标准,而损害投资者的积极性。
对于股份制公司而言,收益分配政策就表现为股利政策。企业的股利政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应提供充足的融资。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如以下几种:
一是稳定的股利政策。稳定的股利反映企业的风险较低。即使在亏损年份,股利也应保持不变,股民更愿相信亏损是暂时的,另外,有些股民的收入依赖于稳定的股利。
二是稳定的股利分配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即收益的一个稳定百分比用于股利支付。因为净收益是波动的,所以采用该政策时,股利支付也随之变动。当企业的收益锐减甚至亏损时,股利将急剧下降或者没有。因为大部分的股民不愿他们的股利收入经常变动,所以该政策难以使每股的市场价格最大化。
关键词:最优组合;风险度量;模型选择;鞅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72-03
前言
投资组合理论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最复杂和最有应用价值的部分。它研究并且回答在面临各种相互关联、确定的特别是不确定结果的条件下,理性投资者应该怎样做出最佳投资选择,把一定数量的资金按合适的比例,分散投放在多种不同资产上,以实现投资者效用极大化的目标。随着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等近代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利用随机分析投资与消费问题已成为金融学中定量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投资组合理论[1]的产生使得数理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迅速发展起来。但围绕投资组合理论,过去的一系列研究存在许多不足,如: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单纯地考虑一个确定的投资时域,并且考虑的市场环境比较简单;投资消费理论考虑的是一类单一的消费品,投资对象仅限于无风险证券和风险证券。而目前市场上消费品与投资对象日益丰富,原来的投资理论的一些结论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因此,如何建立更为完善的投资组合模型,一些算法不能够很简便地使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模拟,且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寻找简便且准确的算法,需要不断地去研究。本项目基于模型选择,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消费理论,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框架下,首先研究确定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然后研究随机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2]次拓展研究特殊消费的最优投资消费决策及含期权的最优投资消费模型,最后应用于分析实际数据并寻求最优的证券组合。
一、主要模型
(一)单阶段M-V投资组合模型
在金融市场,风险投资有两个决策目标,一个是收益率高低,另一个是风险大小,二者相互矛盾和制约。在理论上,最大风险最小的投资方案是不存在的,只能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理性的权衡然后构造最优组合模型,确定最优投资比例,如理性投资者希望在风险最小的前提下实现较为满意的收益水平。此时建立马科维茨(Markowitz)模型,根据马科维茨(Markowitz)的假设,多数投资者均为风险厌恶者,在风险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最小风险这一目标,其次考虑收益水平。由此,以组合投资的方差最小为决策目标,构造最小风险组合投资模型[3]。
minσ2(r)=WT∑Ws.t.ETW=1
这是一个二次规划间题,构造Lagrange函数L(W)=WT∑W+λ(ETW-1),令=0,=0,有:
2∑W+λE=0ETW-1=0
经过简单运算,解得λ=,最优投资比例系数向量为W=,组合投资风险值为:
σ2(r)=
可以证明,最小风险组合投资的风险值满足条件σ2(r)≤σn,i=1,2,…,m。这表明,组合投资风险小于单项投资风险,通过适当的组合,达到了投资风险之间的相互吸收。并且,组合投资的收益率满足条件μ(rt)≤μ(r)≤μ(rt),最小风险组合投资模型在最小风险条件下实现了比较满意的收益水平。
(二)多阶段M-V投资组合模型
多阶段模型是单阶段模型的推广,也可以说是由每个阶段的投资组合构成的投资组合组。设第n个资产在此阶段的随即收益率为ω,即是投资者在此阶段的第一个资产到第n个资产的投资比例,也即是投资者在此阶段投资结束时的财富量,则多阶段的模型如下:
minVar(Wt)
s.t.E(WT)>μtWT=Wt-1[∑n i=1xitrit+(1-∑n i=1xit)r0t] t=1,2,…,T
其中,μ为给定的期终期望收益。
(三)鞅表示定理
一个平方可积鞅随机微分方程为:
dX(t)=B(t,X(t))dt+σ(t,X(t))dV X(0)=τ
其中,V为标准Brown运动。
二、最优投资组合理论
(一)最优投资组合的含义
最优投资组合,是指某投资者在可以得到的各种可能的投资组合中,唯一可获得最大效用期望值的投资组合,有效集的上凸性和无差异曲线的下凸性决定了最优投资组合的唯一性。
(二)确定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
股票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的均值―方差模型,股票价格在一个时域内很有可能会发生许多突发状况,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用跳跃扩散过程来描述。因此,建立一个关于扩散过程的最优模型:
dpi=pi(t)[bi(t)dt+∑i j=1ωij(t)dwj(t)+∑m k=1 pi(0)=pi
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消费者来说,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固定消费基本上是不变的,这与他们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由此确定的函数关系数我们称之为固定消费模式,假定市场是一个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体系,一般用1个完备的概率滤波空间(Ω,?祝,{?祝t} t≥0,P)来描述,在这个空间上有1个n-1维的Brown运动w(t)=(W1(t),W2(t)…Wn(t))T,{?祝t} t≥0是W(t)的自然滤波,设市场上可提供的资产为n+1个,其中1个为无风险资产,价格P0(t)满足方程P0(t)=P0(t)r(t)dt,r(t)为无风险利率,其余n个为风险资产,第i个资产的价格Pi(t)满足下面的随机微分方程:
dPi(t)=Pi(t)[bi(t)dt+σij(t)dWj(t)],i=1,2,…n
假定投资者进入市场后在有限时域[0,T]内连续进行交易,那么由It?h公式,他的财富过程x(t)满足:
dx(t)=r(t)x(t)+(bi(t)-r(t))?仔i(t)dt+?滓ij(t)?仔i(t)dWj(t)x(0)=x
其中,?仔it表示在t时刻在资产i上的投资量。令?仔(t)=(?仔1(t),?仔2(t),…,?仔n(t))T,称?仔(・)为一个投资组合。所有允许投资组合的集合记为?撰(x)。投资者的目的是在集?撰(x)中选择最优投资组合使得最终财富的期望最大与差最小之间实现合理的权衡,一般连续时间M-V模型可建立为:
min(-Ex(T),Varx(T)), s.t?仔(・)∈?撰(x)
假定投资者在时间段[0,t]内的总消费量为C(t),记
c(t)=为消费率,1个无风险证券和n个风险证券,投资者的财富过程需要满足如下方程:
dx(t)=[x(t)r(t)+?仔(t)T(b(t)-r(t)1n)-c(t)dt+?仔tT?滓(t)dW(t)]x(0)=x>0
有效前沿解析式:
股票价格服从市场系数过程的均值―方差模型,对于市场系数需要考虑到很多问题,很多方法与实际都不太相符,因为市场系数是随机变化的,导致很多为题的求解困难,尤其是把它推广到随机的情形,因此本文采用鞅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设投资者在时的财富为,那么满足微分方程:
d[β(t)x(t)]=β(t)π(t)(b(t)-r(t))dt+β(t)π(t)σ(t)dt β(0)x(0)=x
(三)随机时域的M-V最优投资组合选择
关于离散时间市场状态下随机时域的均值―方差模型,设投资者从0时刻进入市场进行投资,其初始财富为,计划进行个阶段的投资,市场上有中证券,其中1中无风险证券,中风险证券。投资者在随机时域[0,T]内,使最终利益的期望最大,风险最小,根据这个建立如下模型:
maxuE(γυτ-wυ2T)s.t.vt=υt-1(r0t+R0tπt) υ0=1
其中,w>0。
关于连续时间市场状态下随机时域的均值―方差模型,在一个确定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模型为:
minπE[wx(T)2-τx(T)] s.t.π∈x
关于跳跃扩散市场状态下随机时域的均值―方差模型,一个无风险证券的价格满足方程,第i个风险证券的价格满足下面随机微分方程:
结语
本文是在确定时域下分别建立了股票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固定消费和市场系数为随机过程这三种情况下的均值―方差模型,得到这三种情况下的投资策略库和有效前沿方程式;在随机时域下建立了离散时间、连续时间与跳跃时间三种市场状态下的均值―方差模型,得到其解析表达式。从这几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在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消费理论下的最优解析式。
另外,文中给出了模型评价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了选择,即如果在相似度比较高的模型中进行投资活动时,投资者可以采取偏好系数加权法,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但相似程度低的模型则考虑最小风险模型来最小化损失,投资者可以根据风险偏好的不同,在投资模型选择时参考本文中的几种方法。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文中提到的模型的基本性质来对这些模型做一个一般性的检验,也即验证他们是否满足这些人们普遍赞同的性质。结合模型所满足性质的意义来考虑组合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对于自己的投资做出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Markowitz H M.Portfoli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52,(1):77-91.
[2] 曹志广,韩其恒.投资组合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璞,李鑫,窦雯虹.最优证券组合投资模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9-101.
[4] 苏敬勤,陈东晓.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与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0-35.
[5] 余后强,李玲.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马科维茨模型与实证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3,(3):146-149.
[6] 罗光明,刘永.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在深沪股市上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01,(4):41-43.
[7] 陈学荣,张银旗,周维.投资组合理论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0,(5):6-12.
[8] 赵,黄顿,包锋,等.风险厌恶程度的度量及投资组合理论――基于实证调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8):43-45.
[9] 玄海燕,包海明,杨娜娜.基于非正态稳定分布的均值――尺度参数多期投资组合模型[J].甘肃科学学报,2013,(4):144-147.
[10] 刘超.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应用的局限和思考[J].经济经纬,2006,(2):139-142.
[11] Georges Dionne and Tarek M.Harchaoui.Banks’Capital,Securitization and Credit Risk:An Empirical Evidencefor Canada[R].H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