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识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识

时间:2023-09-08 17:1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识

第1篇

【关键词】GIS;教学;实验课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社会对土地规划、资源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GIS技能已经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GIS技能也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理论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实践领域,提高学生的GIS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门现代化技术,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业务中。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引入GIS课程的必要性

1.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综合性特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众多学科的集成体,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测量、制图等专业技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该专业也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在土地资源规划和建设方面,越来越重视GIS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说GIS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基于信息大环境的影响,教学育人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时代的变迁,重视GIS课程的引进和发展。

1.2GIS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GIS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也是技术性课程,它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此之外,GIS还应用于其他行业领域,可见GIS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现代化技术。总之,人类社会上一切与处理、分析空间数据相关的学科,都在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和显示输出多种多样数据的工具,这些数据都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而这种工具的归结点就是GIS。尽管GIS应用前景较好,但是当前我国的人才输送还满足不了GIS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GIS技能,不仅可以促进该专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满足GIS对社会人才的需求。

1.3GIS实验教材的不适用性

当前GIS实验教材的设计和编写都是针对GIS专业的,对于其它专业则没有通用的教材。专门的GIS实验教材无论在教材内容还是实验设计,都无法较好地适应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因此采用当前的GIS教材会有一些弊端,也会影响到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增强GIS实验教材与所用专业的契合度,我们要从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专业内容编写实验项目,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完善教材的设计体系,从而使GIS实验教材更好地满足专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进展。

2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2.1GI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土地调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进行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土地调查我们可以得到相关土地资源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料。这项工作是离不开GIS的,需要GIS技术的极大支撑,主要表现在:GIS可以采集和输入相关数据,建立地籍库,并且还可以对数据及时进行更新。但是在地籍库的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如何使地籍库的录取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我们应当对其加强管理,以便给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2.2GIS技术在调查土地利用情况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实时性工作,为了明确土地利用情况,我们需要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应用情况及其变化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此阶段,GIS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GIS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转换,测定田坎系数,调绘成果转绘以及绘制相关图表,最后对图表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输出关键情报,从而了解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实现调查的目的,为土地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出可靠地决策。

2.3GIS技术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规划工作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要想做好规划工作,达到规划后的利用目的,必须对土地的所有情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了解土地管理的所有信息,只有做到全面详细,才有可能不出任何规划错误。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土地管理的客观规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科学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GIS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GIS综合分析土地情况后,进一步对土地资源制定大体的规划方案,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建立空间预测模型,从而满足规划管理工作的需求,提供规划方案所需要的数据,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来输入和分析数据,对规划对象进行GIS专题图叠加分析,进而提供多种规划方案,以便做出科学的规划决策。

2.4GIS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GIS来构建土地整理专门使用的电子图件,明确并建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对这些空间数据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GIS来对原始数据单元进行分析统计,进而绘制相关图表和地图,例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图以及利用潜力分析图等,以便精确地了解土地整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义地图关键要素,顺利进行图形变换。

2.5GIS技术在土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空间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是土地地价评估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而要做好此项工作,离不开GIS技术的辅助和支撑。LPS系统是地价评估中的应用系统,GIS能够把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再加上评估模型作用的发挥,最终使得土地地价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把LPS系统和GIS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关系着地价评估工作的成败,是土地地价评估工作的关键要素。通过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对土地地价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而且还能够大大节省用户的评估时间,加快其工作效率。

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GIS技能培养的措施

3.1加大设备投入,满足教学要求

GIS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当前有些院校为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已经购置了相关设备,并建立了实验室,以供科学研究。但是仍有部分院校仪器缺乏,实验条件不达标,影响了GIS的实验教学,而教学工作直接与学生的GIS技能培养相联系,因此GIS实验教学不到位,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自然达不到要求。为此,各院校应当加大对GIS软件相关设备的投入,使用科研经费购入实验设备器材,如扫描仪、正版的GIS软件、中地公司国土系列软件等。以前的学生可能只在教室里通过PPT来认识相关的GIS实验设备,从来没有亲自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对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标识也没有切身体会过,通过增置实验设备,建立实验室,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各种GIS设备标识,掌握设备标准参数,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GIS技能,对知识有更好地运用能力。

3.2完善GIS教学体系,使其系统化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GIS技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和重点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掌握GIS技能是学生就业的重大优势,是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做好教学工作能够为培养学生的GIS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教学工作,不断完善GIS教学体系,实现GIS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此,我们需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角度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一方面,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并设置合理的理论课时数,夯实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注重基础,例如开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VisualC++程序设计课程、CAD软件课程、制图课程等。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容忽视,通常来说,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各为24小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外加一周的实习课程,尽可能早地联系相关企业和机构,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方位地掌握GIS基础知识和技能。

3.3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优化其内容

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关系着GIS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结合本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科学设计实验项目,不断调整实验内容,使其符合当前实际领域的要求,避免教学工作与实际现状相脱节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保证。首先,明确GIS实验课程内容。在内容构建时,要着重突出数据收集、整理、加工、图形变换、输出等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这些基础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例如影像地图制作能力等,熟练掌握GIS的各个操作环节。其次,构建以GIS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实践内容。土地资源管理教学一般使用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了培养学生的GIS技能,我们应当结合课程大纲,找到与GIS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地以GIS技术的运用为核心来设计实验项目,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和GIS技术课程的无缝结合,在项目中充分运用GIS软件和GIS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4提高教师GIS技能,增强师资力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工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化,这就要求无论是在理论教学领域还是在实践教学领域,教师们都要重视对学生GIS知识的巩固和GIS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GIS应用的各个操作环节。对于没有GIS专业背景的教师而言,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进修,不断学习,增强自身GIS专业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大技术培训投入,定期举办讲座,或者借助网上资源平台,使教师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教师也应当拥有一定的GIS技能,确保自身就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应用GIS技术。

4结语

为了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GIS技能,我们要首先要认识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GIS技术的必要性,同时还要明确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还要加大设备投入,不断完善GIS教学体系,合理设计实验项目,调整优化实验内容,注重教师GIS技能的提高,增强师资力量,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GIS技术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GIS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承武,马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66~69.

[2]鲍文东.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7.

[3]王淑晴.“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5,03:99~101.

第2篇

关键词:阶段式;实践教学;土地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08-02

一、“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是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期和学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设计适宜的实践教学内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学年为时间轴线,在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内容。

1.第一阶段:培养和保持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第一学年的基础课学习中,主要是通过专业介绍、实习参观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为将来的专业学习铺垫方向。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是从高中跨入到大学,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同时学生也会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尤其是对他所学习的专业。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本专业了解甚微,因而这一阶段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对本专业产生兴趣。详尽、具体的专业介绍可以弥补学生对专业陌生的缺憾。所以学校在学生入校之后就要着手安排校内外资深的专家、专业的教师,以讲座、座谈的形式,具体讲授一些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本专业学生的分配情况和各个学年工作的重点等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各个学期的培养目标、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使其在入校时就可以根据专业介绍为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制定一个初步的学习计划和实施计划,激发了其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同时由于第一学年授课的重点是在公共课和普通基础课的教学上,很少接触到专业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会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懈怠,因此,浓厚的学术氛围,频繁的学术交流、科研讲座等,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保持其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2.第二阶段: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在第二学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将专业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相关技术规范,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学生开始陆续接触到一些专业基础课,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适当地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如到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或是到相关土地管理单位进行参观,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授课上,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由于课堂教学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味的依赖性,为了使教学过程产生师生互动双赢的效果,教师除了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授课中,使多种方式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教(包括授课、课堂提问、布置作业、结业考核等)和学生主动的学(课堂内外的学习、提问等)来共同完成本阶段的学习。

3.第三阶段: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锻炼操作能力。学生进入第三、第四年的专业课学习后,应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增加和调整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设计巩固专业理论学习,结合实习基地和科研课题进行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习无论在强度上还是在难度上都是较大的,但它对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阶段的学习应更加体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实践环节,根据各科的内容和特点,通过课程实习、课程论文写作、到相关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参观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方式,将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具备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第四阶段: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毕业设计。在第四学年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按照“结合设计自主选题,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努力提高设计质量”的要求,由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岗位,面向实际来选题。教师要结合单位实际、结合岗位选题开展实践教学。这一阶段主要是检验本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应提前半年制定并给出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或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申请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确定之后,学生可选择学校安排到实习基地、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或是由学生自己解决实习单位的方式来完成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实习中,指导小组应和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难点,并在毕业答辩中制定统一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实际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现,必须有相应的程序保障和过程监控,因此,在“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建立全过程监控体系,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安排、制定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实验实习课程考核,实习教师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等,对实践教学进行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和把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还需对指导教师的资格、选题、设计、毕业答辩等方面严格把关,要求指导教师对选题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总体设计、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每一阶段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

“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各阶段安排及内容如表1所示。

三、“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贯穿大学四年教学的根本,它确定了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进步安排等内容,因此科学合理,符合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培养计划,直接关系着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培养计划能否得以实施。因此,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一定要综合兄弟院校的经验得失,在充分考察了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之后,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

2.加强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方便学生快捷地获取知识。“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外学习的主动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专业性强,发展变化较快,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便捷的查阅方式无疑可以扩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弥补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不足。学校可以联合学院(系、教研室)成立并逐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资料室,对图书馆和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要灵活,以便学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最新动态。

3.重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性较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逐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为实践提供条件。

4.编写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为了使实习达到预期的目的,使整个实习过程有顺序、有步骤,就必须要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土地管理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共同制定相关的实习指导书,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同时还需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适当的分配教学环节与实习环节占总成绩的比例,以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赵凯,夏显力.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9,(12):43-46.

[2]曲晨晓,孟庆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2):50-52.

[3]高凤杰,雷国平,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21-222.

[4]胡伟艳,蔡银莺,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2-45.

[5]汪应宏,张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174-176.

第3篇

【摘要】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离不开国土资源的管理。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能够有效的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有着深远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不断进步,使得土地与建设的矛盾日益加深,使得国土部门的压力与挑战也越来越大,并且对于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为了更好的处理建设与土地资源的矛盾需要更好更快的提升土地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与知识水平和管理经验。因此本文从资源管理工作价值分析、资源管理尚存问题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来全面的阐述基层土地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及所需策略探究。

【关键词】土地流失 国土资源 管理要求 基层

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用于人民生活的生产基地以及场所,其作为人民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基层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基层国土资源中的种种弊端,并进行有效的策略研究,才能有效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最优化。

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分析

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的发展与土地使用矛盾日益加深,所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国家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履行单位的职责,对违法乱纪的行为及时阻止,只有管理部门积极运用自己的权利个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这样国家土地资源才不会浪费,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才会使经济更加发展,国家更加进步。

作为基层管理部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态度,在为基层人民服务时要态度端正,礼貌得当,做到有问必答,有据可依。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更好的了解认识土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只有当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态度以及人民的保护意识增强,才能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从而使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计得到更有利的保障。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尚存问题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首先,管理人员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没有形成保护观念。例如基层干部在巨大利益前抵制不住诱惑变相买卖国家土地资源,无视国家法律,盲目审批,随意的满足企业和个人的不当要求。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同时也使得人民产生了一种有钱好办事的错误思维,使得人民更加肆无忌惮占用和浪费土地。

其次,管理部门的审批程序不合理。我国在土地征收以及征用的审批,审核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法律规章制度,并在程序和周期上做了严密的规定,但是复杂精密的程序势必会影响到某些急功近利的管理单位的利益,所以审批流程往往会被任意简化,这也是目前在基层的管理工作常见的问题。还有管理部门的领导通常会借用一些借口,滥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不仅仅会对市场秩序的正常维护造成影响,还会带来严重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还会使人民对我国的法律法规产生误解,对社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再次,基层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在很多地区都有滥挖、滥占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基层管理部门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地区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没有按照国家的法律来管理。很多地区只要稍微讨好一下管理部门就能随便去挖土,甚至没有节制的去挖。所以加强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势在必行,在加强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管理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的土地资源更好的利用,社会的发展更加进步。

最后,管理部门人员素质较低。在很多部门都存在这样的状况,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无视工作规章制度,肆意散漫,使得人民对其产生了较多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了去办事的人本着一个走后门找关系的社会风气,从侧面也导致―些不正当交易的产生。所以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进行,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对土地资源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对土地资源管理提以下几点策略及建议。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的意识及土地保护意识的宣传,这样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意识到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从而避免相关行为的发生。

其次,加强管理部门及人员的执法力度。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使得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对于违法乱建的一些行为应该加强整治力度,确保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端正执法态度,不暴力执法,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严格执法。对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整治,从而确保国家的土地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使得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

再次,国家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管理部门能够更加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加强组建基层土地资源信息化机构,加强土地资源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国土资源干部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管理土地Y源,还应努力的吸引专业化人才,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土地资源更加全面的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

最后,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所以土地管理部门在征收农民土地时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补偿标准,确保补偿的透明度,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防止出现补偿的随意性,规范征地的行为。

第4篇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指导教材缺乏,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由于实训项目的多样性,实习指导教材缺乏,没有统一的实习指导书。例如在生产实习中,没有统一的指导书,本科生只是在实习前进行了短期的业务培训,但由于时间短,认识不深刻,学生在实习期间遇见实际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同时,涉及到实际应用性较强的一些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没有更新(如地图学、遥感基础与应用、土地信息系统等),造成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技能和实际应用不一致。例如,目前新疆各地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已普遍开展实施了电子政务,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等都使用的是苍穹软件,而我校未开设土地行政电子政务、苍穹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只学习了CAD、Mapgis等软件,这就造成了课程体系与实际要求不符,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校外实习经费短缺对于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要考虑到学生的吃住行及安全问题,投入的成本较大。但由于学校扩招,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因此在实习经费方面的投入就略显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就无法负担学生实习所必需的开支,导致有些实习无法开展或实习内容缩减。同时,实习经费短缺也导致实习无法持续开展,因而不能维持学院与实习单位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制约了实习基地的发展。

3.实习时间调整不灵活,校外课程实习时间短学校安排实习的时间和实习单位要求的时间段不相符。根据我校教学安排,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每学年的寒暑假,但有些实习单位所需时间段正好是学生上课期间,以致无法满足实习单位的需求。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校外实习时间短,例如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课程实习,在校外调查、测绘的时间仅为1~2天,时间短,任务重,学生还未形成感性认识,未明确课程内容与实际的关系,就已经完成了外业工作,学习效果不理想。

4.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实习工作年度计划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双方并没有明确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实习质量和实习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其次,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还有欠缺。没有制定规范的实习工作认定标准、考核实习质量标准。例如,在校外进行生产实习时,由于没有实习规范标准,使学生的校外实习任务合格率不高,有些实习工作还出现了重新返工的现象。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实践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室内验证性实践教学已无法满足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环节,与时俱进,紧跟社会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1)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第一,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中,有许多都需要应用相关软件完成学习任务,如“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计算机制图”“土地利用与规划”等课程。因此,结合现阶段各土地管理部门通用的制图及数据库建设软件,应增设“苍穹”软件操作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在工作单位迅速胜任工作。第二,增加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实习内容。目前新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而我校培养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但对矿产资源、地质学方面知识比较欠缺。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该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矿产资源概论”等相关课程,并进行矿产资源、地质学的认知教学实习,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就业能力。第三,邀请实习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修订工作。由于高校教学普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与社会实际相脱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邀请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根据工作需求,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习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校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3](2)统一实习指导教材。根据校外实习的要求,结合行业、企业的标准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编写更新各类实习教材、讲义或指导书。不仅如此,也可以让每一期见习实习的学生写实习报告,在班级中相互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同时也为学生见习实践指明了方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能够大大提高实践效率和质量。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校外实习正常开展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持。因此,学校应从教学经费中拨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学生的校外实习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以保证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转。[4]对于资金的筹措,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共同负担实习经费。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学生人数急剧扩大,以学校的财力无法承担所有实习的经费。因此,学校可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培养优势,与实习单位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服务、项目咨询等合作项目,为实习单位创造效益。实习单位根据自身的生产任务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从而促进双方的“共赢”。第二,创办经济实体,拓宽实习经费渠道。学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创办经济实体,学校以股份合作形式进行投资,由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特长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该经济实体所承担的项目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其成为“自主管理型”实习基地。目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拥有许多熟悉估价、测绘和房地产经营的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鼓励他们创办不动产评估公司、测绘公司、房地产经营公司、项目咨询公司等。这样既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学校创造了品牌效应,同时还保证了学生的实习,一举两得。

3.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当前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学校不能因强调本校教学计划安排,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学校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规定时间不相符以及实习时间短且不连贯的矛盾,我校与实习单位及企业应做好协调,及时沟通,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4.建立良好运行机制,加强日常规范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建立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明确部门职责,成立专门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与监督,对基地教学任务安排、落实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总体把握,并建立规范的基地运行程序和完善的考核体系,提高我校实践教学质量。(2)做好基地管理人员配备工作,对于规模较大的校外实习基地,可聘请兼职基地管理人员,由他们做好学校与基地单位的联系工作,协调好校外基地的教学安排、做好校外基地教学文件编写和实践教学过程资料整理工作,组织基地实践教学教材编写等,确保我校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5](3)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要培养实践和工作能力强的学生,首先要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此,建议新进教师或中青年教师到校外相关部门或生产一线挂职锻炼一定时间,这些教师在参与生产活动与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具备了“双师型”实践教学的能力。(4)注意理顺校外基地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加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与各校外基地单位的联系,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单位及企业合作愉快、顺利。首先,要加强基地的生产任务与学院教学之间的协调,学院教学部门与基地实习单位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既能保证生产实习任务的完成,又不影响教学秩序。其次,学院的学工、后勤部门也应与实习单位加强联系,协助基地做好学生的考勤、纪律、往返等方面的管理,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作者:孟梅蒲春玲马文芳马军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土资源的重要性

所谓国土资源是指国家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称,这是对国土资源的广义定义。一般意义上的国土资源是指普通的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于平地,耕地比例小。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后备土地资源有限。水土资源不平衡。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通常,国家相关部门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国土资源配置指的是在保证合理性的同时对国土资源的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进行规划的过程。通过合理的国土资源配置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国土资源管理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包括对土地资源的规划、测绘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管理。国土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的维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土资源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人口较多的我国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和保护显得非常必要。国土资源管理能够促进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为后世造福。国土资源管理的好坏意义重大,因此,国土资源管理必须要站在国家、站在未来的角度上进行,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从长远的利益出发进行管理。

二、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如果没有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国土资源的管理过程就很混乱,影响管理效果。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土资源审批和核实过程不合理,没有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导致国土资源在审批和核实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也无法追究责任,长此以往工作人员就会养成互相推诿的工作态度,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第二,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案件的查处不重视。第三,国土资源管理规划落后,不符合实际情况。

2、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国土资源管理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不乏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国土资源管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待加强,制约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

3、国土资源管理之间的部门缺乏协调。国土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互相帮助。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并没有那么高效。有些部门的程序相对复杂、繁琐,因此,处理事情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耽误了国土资源的管理,降低了国土管理效果。

4、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我国地域广阔,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国土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规划缺乏长远、科学的论证。土地使用随意性强,规划流于形式,丧失了法定约束力,导致土地资源使用的短期严重。

三、国土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1、 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国土资源配置和规划过程,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政府官员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认识。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党风党纪,严防官员舞弊违纪,造成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最后,在对土地进行审批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公正、公开的对土地进行审批登记,严防的行为发生。

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能够有效的保证国土资源管理的效果,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地质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专兼职监测人员培训力度。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国土资源信息获取技术和信息管理水平,增强全民自我防范及保护意识。

3、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必须要理清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沟通协调。首先应该明确中央部门与地方部门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应该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积极投入到国土资源管理中去,从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果,此外,还可以指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政策,明确规定部门之间的权利,并加强对违规部门的惩处。

4、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利用。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应该发挥其作用为人类造福。针对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要求在宏观政策方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到底,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四、国土资源的管理与改革趋势

(一)影响了中央调控能力

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部门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弊端后,进行权力下放,激发当地的发展活力,但是地方保护政策的盛行,极大影响了中央对其的调控能力,地方和中央管理想要重构,一定要保证充分落实中央的政令,国家要对土监、国土、审计、工商等部门权力上收,进行垂直管理。由于管理的不彻底以及当地政府和垂直单位之间的矛盾管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我国政府的管理体制要以协调综合为改革方向,还要对国土资源的发展和改革提出新要求。

(二)管理职能的转变

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以及经济调节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重要职能。要深化改革管理方式,推行政务的透明公开,建立服务型的政府是当前政府管理的发展方向。国土资源管理进行改革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正确履行和转变政府主要职能,关注国土资源方面的民生问题,强化多种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管理方式的转变

国土资源管理要充分强调资源保障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展保红线、保增长的行动。这说明了国土资源的趋势和问题,由以往重视程序性和证审批工作,转变为重视经济社会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关系。尤其是国家赋予经济调控的工作职能后,更是参与到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中。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再也不能以资源视角为出发点,而是应该充分关注社会经济和保护资源,重视资源产品和资源开发,承担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重要职能。

(四)管理手段的转变

出现金融危机带来了一个思考,政府职能在设置方面,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职能政府不应该插手,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应该放开权利。但是,政府缺少监管,任市场自身解决,可能导致混乱,甚至造成危机。因此,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特点,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让市场发挥配置功能,只有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供求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功效。国土资源作为重要的政府机构部门,需要掌握市场规律,加强宏观调控、积极调整政策,引导市场配置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五)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下,国土资源是资本、又是资产,更是资源,集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与一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强大和发育,资源主要体现为价值形态,人们利用资源进行投机和投资的行为越来越多。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改变传统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由注重资产、资源属性管理、转变为资本、资产以及资源的三位一体化管理模式。

总之,针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现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保证国土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锋,石吉金,姚舜禹. 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与若干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5).

[2]付英. 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7).

第6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设置;导师培养

作者简介:陈思(1989-),女,安徽阜南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曹银贵(1982-),男,湖南津市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在我国教育结构中,研究生教育处于最高层次,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与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关键阶段。而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则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先后于2003年、2005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学校地学、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的“土地评价与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土地信息技术”等支撑技术教育,吸引了一批批生源优秀、基础扎实的研究生。但是现有培养体系是否能够应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新问题,充分发掘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此次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着重调研在校2009级、2010级、2011级三个年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本次问卷从研究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课程设置、导师培养、研究生自身能力培养、就业与职业规划、建议这七个方面设置,题型包括填空、单选、多选、问答等形式,共计56题。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79份,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本文着重分析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导师培养两部分问卷结果,了解其培养现状与培养需求,以对现有培养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借鉴。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的最佳目标是,能够充分发动学校师资力量和广泛社会资源,培养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专业背景知识并且具有从事科研学术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项目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虽在国家专业设置中属于公共管理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但从其学科性质来看,该专业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始终秉承“特色+精品”办学理念,强化“五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加强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宽厚的地学背景和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依托,重视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激发,造就“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分析

1.生源状况

招生数量在逐年递增,男女生比例较稳定,保持在1:2的水平。招生生源中,来自211学校的生源与非211学校生源比例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也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大部分生源为土地资源管理本专业考生,同时存在部分来自于相关度较高的跨专业考生,如: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GIS、环境工程以及极少数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专业考生。

2.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目前设置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课程设置在研究生一年级,要求不低于34学分。学位课包括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四门基础课及两门专业基础课(合计18个学分)。选修课设置学科热点类、前沿类课程,由学生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自主选择16学分。

从研究生的学习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以及学分设置比较满意。其中53.25%的学生认为选修课数量刚好,但仍有32.47%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稍少,并且可供选择的范围和余地较小。55.84%的学生表示,希望能开设一些学科前沿方面的课程。

在专业课程方面,学生们反映希望能更多地学习到土地政策法规、房产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随着行业科研、课题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对外文文献的阅览量加大。同学们对自身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也相当重视。对于目前的英语课时设置,51.95%的学生认为课时刚好,但同时68.83%的学生希望加强听说能力方面的培养,以达到真正能熟练运用一门语言的程度。

3.导师培养

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反映与导师交流甚少。59.74%的学生希望与导师每月汇报交流1~2次,以便及时反映最新的学习动态,并得到导师的指点和建议。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41.56%的学生最希望能够在导师的帮助下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由导师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

研究生认为出差调研对研究工作很有帮助。最想学到的是业务部门的交流经验以及具体的工作方法,分别占45.45%、31.17%。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引导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形成。从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论文的指导与分析到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导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品德修养无一不发挥重要影响。然而,随着近年来研究生规模逐年增长,专业师生比不断下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学生与导师的有效沟通大为减少,导师对各个学生的针对性培养缺乏有效认知。

4.科研进展

调查显示,64.94%的学生反映科研项目和论文存在困难,32.47%表示比较困难,难点源于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大部分研究生认为自身欠缺学术研究能力,甚至有36.76%的学生表示自身研究能力存在不足。

针对自身的现有问题,大部分同学表示课余时间会加强专业理论及英语的学习,每天花在科研上的时间为4~8小时。然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意看文献和写综述,各占28.57%以及23.38%。

大多数研究生都对于毕业是否应该发表文章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但对是否发表在期刊观点各异。

随着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课题项目不断增多,研究生获得更多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并在实践中拓展思维、拓宽知识面,培养对学术问题的独特见解。目前,研究生平均每年可以参加1~2项科研项目,且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多数来源于立项课题。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较多,但在理论知识积累方面仍有欠缺;参与学术研讨、交流会较少,特别是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这些情况极大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目前,学生大多参与的是校、院级的科技论文报告会,虽然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专业的深度探讨、交流还缺少良好的平台。

三、研究生培养建议

本次研究着重分析了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导师培养两个模块的问卷结果。这两方面是科研与教学的集中反映。在当代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与教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基本途径。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

要实现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的复合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建设重点,并且针对性地完善改进。针对本次调研所显现的几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优化加强课程体系、革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建立“导师团队”三方面下功夫。

1.优化课程体系,扎实理论基础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高等人才教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善的课堂体系、全面的课堂知识才能满足行业以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并进一步为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笔者认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践必修课”的构建结构十分合理,可以继续采用,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如何精简精选还需进一步研究。其次,选修课当中可以增设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土地政策法规相关的课程,推进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此外,加设一些专业相关资格考试的培训课程等,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现有教学模式基本满意。善于借助多媒体手段和转换师生角色互教互授的学习模式,学生认为相当受益。在带着问题主动去思考和研究并阐述、讨论、调研的过程中培养研究思维。因此,构建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教学方式,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笔者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思考;倡导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将理论知识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起来;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拓展,结合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调研、讨论。

3.组建“导师团队”,全面培养人才

由于研究生规模扩大,导师带的学生也多于以往,使得多数研究生反映的“与导师沟通频率低”、“交流时间少”等问题难以避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团队式的导师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由一个学科领域的多位导师有机组成的团队势必能够将学术背景知识、学术思维、科研能力最充分地结合起来,并发挥出更好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单个导师由于课题或其他行政事务繁忙,可以与其他导师沟通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研究生成长在一个高水平、无障碍的学术团队中,视野开阔,更利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课题的选择;此外,团队建设将促进研究生的多层次教育,研究生与团队成员间进行多维联系,不同的学术领域、多元的技术层次及多样的科学体验将研究生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同时,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整体优势。此外,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跨学科的知识,指导他们选修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中间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课程,使他们领会学科的思想,汲取学科的精髓,逐步成为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此外,构建探讨、启发、互动的交流模式,更多地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着重调研了土地资源管理在校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导师培养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完善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结合生源状况有差异性地分析课程设置的合理度和导师培养的合格度。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点,只有把好这一关,具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良好的导师培养,树立学术意识,培养科研思维,才能发表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输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进而有助于学科的长足发展以及国土资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渠丽萍,李江风,张丽琴等.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1):74-77.

[2]赵华甫,袁春,吴克宁.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9,(2):62-65.

[3]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1,(5):22-27.

[4]王华,李江风,王占歧,等.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0,(2):24-26.

[5]陈燕施,润身.关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0,(3):25-26.

[6]邓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07,(2):1-4.

第7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的重要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从古至今国土资源是非常重要不可侵犯的历史遗传下来的资源,当然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纽带也是居民门生存依赖的生活物质基础,所以呢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国土资源管理上工作。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国土资源就是包括:矿产,土地,气候和生物等等方面上的大自然上的资源。从广义上的角度来看,国土资源又包括自然上的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也对国土资源进行了管理,当然也关系到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及经济建设,更关系到了社会上的更加稳定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以加强国土上的资源管理,并也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当然也为社会主义以及和谐社会上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国土资源的重要性

所谓国土资源就是指国家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称,这是对国土资源的广义定义,一般意义下的国土资源就是指普通的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于平地,耕地比例小;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后备土地资源有限,水土资源不平衡为了提高国体资源的利用效率。通常,国家相关部门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国土资源配置指的是在保证合理性的同时对国土资源的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进行规划的过程,通过合理的国土资源配置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国土资源管理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包括对土地资源的规划!测绘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管理, 国土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的维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土资源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人口较多的我国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和保护显得非常必要,国土资源的管理能够促进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为后世造福,国土资源管理的好坏意义重大。因此,国土资源管理必须要站在国家!站在未来的角度上进行,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从长远的利益出发进行管理。

二、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国土资源发展战略,切实保证了国土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对于促进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进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组之处,

影响到国土资源管理的整体进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管理人员由于思想意识不够坚定。在受到利益诱惑的情况下,私自利用自身的职权,实行暗箱操作,收受贿赂,将资源占为己有或者违规出售,从中谋取暴利。第二,在有些地区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于相关的证件不够齐全,所以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在合理合法性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国土资源被违规占用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利益,这些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急需改进。

2. 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如果没有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国土资源的管理过程就很混乱,影响管理效果。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土资源审批和核实过程不合理,因为没有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导致国体资源在审批和核实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确,一旦出了问题也无法追究责任,长此以往工作人员就会养成互相推诿的工作态度,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第二,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案件的查处上不重视。第三,国土资源管理规划落后,不符合实际情况,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国土资源管理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不乏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国土资源管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待加强,制约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

3. 国土资源管理之间的部门缺乏协调,国土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互相帮助,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并没有那么高效,有些部门的程序相对复杂繁琐。因此,处理事情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耽误了国土资源的管理,降低了国土管理效果。

4.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我国地域广阔,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国土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规划缺乏长远!科学的论证,土地使用随意性强,规划流于形式,丧失了法定约束力,导致土地资源使用的短期严重。

三、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人们开始重视其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交汇点。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需要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其强化措施如下:

1. 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国土资源配置和规划过程,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政府官员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认识。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党风党纪,防官员舞弊违纪,造成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最后,在对土地进行审批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公开的对土地进行审批登记,严防的行为发生。

2. 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能够有效的保证国土资源管理的效果,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地质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专兼职监测人员培训力度’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国土资源信息获取技术和信息管理水平,增强全民自我防范及保护意识。

3. 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必须要理清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沟通协调。先应该明确中央部门与地方部门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应该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积极投入到国土资源管理中去,从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果。此外,还可以指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政策,明确规定部门之间的权利,并加强对违规部门的惩处。

4. 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利用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应该发挥其作用为人类造福,针对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要求在宏观政策方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到底,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关系到了我国的更加长远上的有利发展,所以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更加的科学合理的对国土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并也确保了国土资源管理给经济建设上创造处理更大更好的贡献。随着时间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每个地方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所以在地方上的发展战略规划上需要更加进一步的进行调整,当然国土资源上的管理也随着发生改变。不过为了保证了国土资源管理上的水平。要更加的及时做好每一项的调整工作,当然要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制定出一些更加适宜的管理要求模式,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上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8篇

一、提升测绘工作水平的对策

1.加强土地测绘质量认识土地测绘作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其工作质量能够对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土地测绘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测绘作为一项人为性工作,其工作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人为来完成的,在先进的测绘技术和测绘装备都只是辅助而已,只要测绘人员能够给予测绘工作充分的重视,那么土地测绘工作的作用必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这对于更好的发挥出其在我国国土资源当中的作用,提升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测绘队伍专业水平测绘队伍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测绘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想要发挥出测绘在国土资源当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升测绘队伍的专业水平。首先,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资质控制,保证每一个测绘人员的专业性都能够符合行业要求。其次,要定期对测绘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测绘人员的测绘水平和个人素质,为测绘工作质量提供良好保障。最后,要积极改善测绘环境,合理的提升测绘人员的福利待遇,落实他们的津贴和补助,给予测绘人员充分的价值与社会地位肯定,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测绘工作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3.建设信息化测绘平台测绘工作作为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的行为,其无论是工作种类、还是工作量都是及其巨大的,想要在保证测绘工作正确性的同时提升其工作质量,建立起信息化测绘平台是必经之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测绘平台已经得以研发,其作为测绘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对土地的测绘工作,还能够实现对土地测绘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输出等一系列测绘过程,在保证测绘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测绘效率的提升,为测绘工作的发展提供作为有力的支持。

4.做好测绘质量全面控制土地测绘质量是影响其工作效果及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作用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想要提升土地测绘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好对土地测绘质量工作的全面控制。在实际工作当中,影响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测绘人员素质高低、测绘技术选择合理性、测绘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测绘环境等都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只有做好对多方因素的全面控制,才能够保证土地测绘质量。为此,测绘部门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全面的测绘管理体系,通过对多方因素的约束与指导,来保证土地测绘行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也会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及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总结

综上所述,测绘作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其在国土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测绘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必须要对测绘技术进行进一步发展与突破,通过新技术的发展、测绘队伍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测绘平台的建立和测绘质量控制来实现测绘工作的发展,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斌迎单位:景洪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所

第9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完善网络,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一是我局门户网站已正式开通,在网站专门安排了维护与固定更新信息内容的负责人,成为干部职工网上办公、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推行政务公开和政策法规宣传的重要窗口,兑现了政务信息网上的公开;二是在原来的外网网络基础上,特别铺设了一套内网线路,是为了完成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还要为了全局每台电脑加装隔离卡与硬盘,建成了物理上完全相互隔离的外部局域网和内部局域网是要采用双网布线、双硬盘加隔离卡的方式。

2、建设政务外网情况和市级数据中心的建设

首先,按照顺序对耕地保护业务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来完成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步开展了信息服务系统、地籍管理业务系统与综合事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其次,通过国土资源的门户网站,提高管理与服务的公开性、透明度。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高。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技术手段。

二、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机构设制方面要提高

1、信息中心已成立,基层所培训在组织了一个星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还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各个原因,并没有将基层所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因为人员配备没有到位,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没有机会操作,使用程度还不是很顺畅。信息化建设想更好的开展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发展奠定基础,那工作人员就要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

2、信息化机构暂时还没有得到体系,造成建设信息化的技术人员不能巩固,比较困难的是培训人才和找到合适的人,容易造成技术人才流失,影响了开展信息化工作;开始投入建设经费后,更新、维护和升级应用难以为继,难以发挥出系统应有的效益,这是系统建成之后造成的,是因为配套系统基本上没有管理日常维护费用,所以要进一步理顺的是信息化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三、建设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想要有力地保障信息编制与数据库成立的顺利进行,就要加强对信息化网络与标准等基础工作。利用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如网站、触摸屏、大屏幕等多种形式),使社会化服务的国土资源信息有了很好的开始。为了领导的决定与提供依据的工作分析,有效的利用每个系统原有的统计功能分析,和软件公司协调改进。

2、为了减少市局与县局之间交流的时间,那就要快速的抓住传输的网络特征,文件传送的时间也能缩短至几秒钟。除了这些以外,它可以减少差错发生提升了工作效率,全是因为综合查询统计系统可自动汇总、自动统计数据。又可以从“三民”(既是为民、便民、利民)这三个角度来看,开启动了政务信息内网网站和互联网网站门户,能将政务细化公开,可以看到全市国土资源具体业务管理。

3、可以直接在网上受理与审查,是因为建成了管理各种土地的档案数据库,在这种“虚拟窗口”的模式下,任何的承办人员和业务的申请人都可以随便时间、随便地点在网上填写和补充相关申请资料,省的来回的奔波。实现无纸化办公是为了减少纸张油墨的消耗;公文传输系统的开通和提升办公效率,在提升传送速度的当时,想要有效的减少送件取件的交通费用,就要提升传送速度。

4、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按照四个原则设置,即是效率、精简、灵活和岗位这四个原则,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高新集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收件与审查的程序运作当中,可以做到每一组报件的办理人员、办理过程、办理时限、审查意见随时在网上查看,是因为系统对全部的环节都进行自动的约束检查,不用直接找审批科,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按照效率、精简、灵活和岗位原则设置,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高新集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措施

1、领导重视是关键

信息化是逐步深入与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领导班子要始终把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配置。不断加大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力度,坚持对专业激素人员继续教育,建立科学的激励、奖励、竞争机制,造就国土资源行业的信息化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政务信息公开

当前,运用局域网或是建立自己省份的网站,通过动态信息、数据查询等政务公开的网上服务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关国土资源的政策法规、新闻和公告信息,提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查询服务,是一个很好展示国土资源部门形象。为了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门户网站的功能,让人们群众了解到更多关乎自身利益的信息相关部门需要逐步完善网站的相关栏目,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和网站信息制度。以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业务服务的形式,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社会监督,提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公众了进行良好互动的平台。

3、注重技术培训,夯实信息化建设发展基础

对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自己的维护队伍,提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与业务水平,为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信息化工程的关键。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就难以与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市国土资源业务培训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是保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也要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建立相应制度,形成人人学业务,人人钻业务的风气,这是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动力。通过培训要达到工作人员基本上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办公、网上报件和发邮件等一些基本操作,对国土资源流程熟悉,不仅要掌握本职业务,其他科室的业务也要了解。

4、土地利用记录

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不是非常合理。工业与农业争抢土地的现象只增不减。在工业用地面积越来越大的形势下,进行合理的土地分配,记录土地利用的相关情况,对整合土地资源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出现土地利用纠纷时,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在进行调查相关记录的同时,分析产生纠纷土地的应属利用类型,综合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最佳选择。进行土地利用记录不仅仅是一种监测手段,更是为了以后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一项明智的决定。

5、专业人员的配备

由于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本身就具有大量的数据且依托数据库,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需要我们注重培养既熟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又掌握计算机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培养既掌握信息化建设又熟悉地政、矿政、测绘、遥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激励人才的用人机制,使信息化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信息化培训机制。

结束语

在土地管理的方法、手段和管理模式随时发生变化的当下,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是关系到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当人们对土地的价值逐步深入了解时,对土地利用价值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在不断完善现代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使土地管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变动的土地利用趋势,在恰当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调整策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政损失。政府在顺应时代的变迁中需要抓住时代主流,紧紧控制好土地资源的使用,在增加财政收入时还需要警惕不法分子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牢牢守住国民经济命脉。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油田 土地 资产 管理 意义 措施

一、搞好油田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多地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所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油田企业属于矿产采掘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在占用土地方面,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用地性质复杂等特点,每年还需要新增大量的建设用地。因此,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切实加强对土地资产的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是油田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土资源尤其耕地资源供需形势严峻,需要长期树立忧患意识。要提高对土地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重视和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充分认识土地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油田企业土地资产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使石油企业员工真正懂得珍惜、爱护和用好每寸土地的意义和作用。

二、搞好油田土地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深入落实基本国策,坚持依法用地,积极为勘探开发、产能建设及矿区建设服务,建立完善的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实现油田土地资产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法制化。

1.搞好土地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土地管理基础工作包括对土地资料的统计、填报、登记工作等,要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做到一地一档,完整保存征地原始文件、赔偿执行情况、双方经办人签字和有关变更事项记载等。要搞好对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原始地籍资料的归档保管,做到分类存放,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土地管理档案资料的借阅、查询、移交等手续,做好登记,坚决杜绝个人私存档案资料的现象,防止损坏或丢失。积极宣传政策,督促检查,讲明重要意义,提高各单位对土地确权登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土地办证率,依法维护油田的合法权益,为油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土地资产的清查工作,要深入实地现场,逐一调查核实,对占用土地的来源、面积、基础标志及相关历史地籍资料等都要进行详细清查,真正做到摸清家底,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地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从当前土地管理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要求出发,充实管理人员,把业务水平高和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土地管理岗位上,并保持相对稳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土地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深刻理解和领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应按照有关土地管理法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充分调动土地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认真做好有关新制度和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使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有章可循,得以圆满解决。

3.加快土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步伐。在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中,油田企业应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新形势,开发和实施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在系统内通过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房产等相互连接,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的查询、上报、下发、等自动化,实现土地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并为领导及各专业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数据信息,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土地资产管理新模式。

4.依法征地、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实现土地资产管理的法制化。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标志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国家实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直接监测等。石油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对于国家的土地政策、土地法律法规要有深刻的认识,树立土地资产管理的法制观,严格做到依法征地、依法用地、依法管地、依法治地,一切涉及土地的管理和经营行为都要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用法、守法,用法律规范我们的土地资产管理工作,并依法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依法处理好土地纠纷。土地纠纷是油地关系、企民关系中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之一,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生产建设和社会稳定。油田企业要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一道,积极做好调研沟通工作,既要维护土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又要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处理好油地、企农当事各方的利益,走上节约用地、依法用地、规范管理的法制轨道,确保基本国策和各项政策规定的正确实施和落实。

5.切实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油田企业占用土地要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税,近年来,土地使用税已上调多次,其所占企业费用支出份额已不容忽视。油田企业占用土地数量巨大,而且每年用量不断增加,搞好节约用地工作尤其重要。一方面,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应在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劣质地、未利用地、荒地,少占用耕地和农田,要严格执行用地计划,不允许计划外用地。在土地用量上也要充分依靠科技手段,使土地用量逐步下降,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另一方面,对油田企业现有存量土地,如废旧井场占地、建设工地占地等,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复耕利用,尽量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其利用率。

第11篇

关键词:地籍管理;学习倦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133-02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明显。大学生处于学习倦怠的状态中容易导致学生迟到旷课、消极对待学业导致成绩下降、悲观等行为,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籍管理教学中也受到学生学习倦怠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本研究旨在从总体上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表现,通过多方面、多角度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来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最终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同,完成教学要求。

一、学习倦怠的概念及表现

学习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缺乏动机,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它是学生在长时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

在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高校人数激增,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日益标准化、大学生缺乏个性及创新能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倦怠。另外,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无不关注就业,而目前大学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存在差异,学生认为学非所用,电容易导致学习倦怠。

“地籍管理”课程是东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籍管理理论、机构、方法和内容,并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统计、土地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等具体操作技能。该课程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具有自己鲜明的课程特色,即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鉴于“地籍管理”课程的特点,要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和东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型、创新型土地利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地籍管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整个本科学习阶段重要的理论及方法基础,是耦合其他专业课的重要的中间桥梁。但是地籍管理知识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链接性,实践操作性内容较多,因此,在前期基础理论学习的倦怠直接影响实验环节的进程,从而使学生对地籍管理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抵触、放弃的态度,最终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

1.学习主动性下降。大学的管理相对松散,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开始很难接受全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习惯宽松的自我管理模式,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那些既缺乏学习动力、自我控制能力又差的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经常上课迟到、早退并且逐渐养成了逃课的习惯,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因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倦怠自然产生。

2.学习专业兴趣缺乏。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对所要学的专业知之甚少,并不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以及社会价值,甚至都不懂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是什么。入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所选专业毫无兴趣,厌学情绪也与日俱增。地籍管理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对专业缺乏兴趣导致大多数的学生被动听课,消极应对课堂作业及课下练习。大量的抄袭现象频频出现,对教师的讲授很难吸收。

3学习荣誉感下降。学生受学习过程中倦怠情绪的影响,学习过程的荣辱感明显下降,经常早退和迟到,理论课随堂测试多次不及格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授课教师的批评导致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情绪低落),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和采取相应策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甚至采取逃避学习的做法(行为不当),这就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成就感低),学习倦怠的诸多表现显露无疑。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没有学习热情,不会操作也不积极学习和练习。学习荣誉感的下降,导致学生对待教师的批评和辅导态度冷漠,甚至对抗、逆反,最终导致考试不及格,多次补考不及格的恶劣学习态度和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降低学习倦怠的措施和方法

1.建立正确的专业承诺。在地籍管理教学中要通过专业相关教育,增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让大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前途、对国家的作用和贡献,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水平,最终促进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通过地籍管理的主要教学模块循序渐进地专递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认同(具体方案和进程见表1),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大学生主动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大学学业。

2.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其情绪反应趋于正向,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情绪反应趋于负向。如此,则会产生压力并影响他对自我效能感的判断,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或行为不当等倦怠现象的发生。

就地籍管理技能学习而言,目前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正在开展,地籍信息化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土管理部门和从事土地调查及信息化领域的社会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倾向于具有地籍管理工科背景的应用性、实践性毕业生,因此,这成为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较好的契机。

3.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在地籍管理实验教学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验内容的项目性,即以项目实施过程为教学中心。

第12篇

关键词 新农村 土地管理 政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意向是早几年就提出的,今天社会发展进步如此之迅猛也就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实践的结果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了成效,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减小贫富差距的距离上都是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的,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但是伴随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土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也是一样受到了关注。只要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我们是应当看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人们没有节制的耕作、放牧、办厂,这些行为不但不能是经济有所发展,反而是破坏了土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从而致使土地资源的缺失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必须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否则两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2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土地整理

对于土地的资源的保护,就要先对农用地进行管理和规划,从而改善农业的生产物质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综合性能力。那么对于农用地的整理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符合新社会农业的需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实践可以说明,农用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发挥着极高的效益,如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诸如通过规整农田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及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做到合理地利用土地结构,调整土地的使用关系,这样才能很大的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也保证了土壤养分的保留;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以及修筑梯田,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的使用,从而加大机械化,提高整体的农业水平;对于基础建设的改善,推广新的合理的农业技术,创造更好的生态和居住的农村和农业环境。

3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机构不健全所导致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现有的农村土地政策,它不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适应一定阶段的农业政策,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存在的优势也在慢慢的弱化,他的弱点也在暴露,也有一些不适合现有生产力的弊端。正是因为单一的家庭持有的生产要素制度中提到的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相违背,各个分散的农业家庭模式难以追上整个市场的要求,也就是生产和再生产在各个环节以及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的矛盾。

4如何合理规范土地使用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其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通常,我们把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的资本以及劳动投入量,来确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标准。土地集约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达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的最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1)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只要是别并没有合理的提高其利用率,但是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资源的短缺,在加上不能高效利用的原因造成的,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关键了。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到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产出和利用的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在根本上涵括了土地优化配置的问题。而集约的利用是可以很好实行可行的资源配置的,其实质就完全可以可以理解为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对于土地资源的需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可以对于未来的子孙后代没有威胁,这也就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追求。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农村,浪费土地的情景随处可见。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延续这先人粗犷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肆意开采、放牧、砍伐等行为,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的流逝。积极开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尽可能无限多的效益。对每一类土壤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合理的确定,不能忽视现有的状况而采取“一刀切”的盲目策略,从而以发挥每类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3)坚定不移的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在目前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遵循低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有限的自然供给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土地整理上的整体认知,使经济发展理念和资源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自身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5结语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各种制度和法律方面还是做不到全面完善的,而新农村的出现和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的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完善这些法制是有帮助的,那么能不能做到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协调合理的发展就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这是要靠相关的部门大力的协调要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的。做到生态平衡的同时取得经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