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的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正文: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一、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 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 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 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二、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 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 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 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 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和时间安排。
⑤ 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制定计划。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计划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
一、 学习方法指导概述
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谁掌握了方法,谁就成功了一半。方法是智慧含量最高的知识,是有效的、内化的、具有迁移性的、能够随时提取的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捷径,谁掌握了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谁的学习就是高效率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学习,以最少的脑力与体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 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对中学生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只有内、外因结合,事物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学生本人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教师指导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而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持久努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现实意义
首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合对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的身体处于第二次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各项指标都趋于成年人,大脑神经系统趋于健全,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学生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中学生已经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体上明白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并不一定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知识和方法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其次,据调查,在我们的课堂上,竟有72%左右的中学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85%左右的中学生还不会学习。我们研究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会发现,凡是成功的教学改革都是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勤奋和智商的高低。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只要学生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的智力水平,只要他们掌握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取得很好的发展。教师与其要求学生勤奋学习,不如给他们高效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再次,科学家惊呼,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迫在眉睫。教师要通过教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渗透,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作为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三、 对中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策略
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要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的统一体。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可以从指导学生准备学习策略、课堂学习策略、巩固应用策略三个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准备学习策略,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课前预习
1、在制定学习计划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制定学习计划要考虑两个因素。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对自己来说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具体,要适合自己,要分解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有调整的可能,要脑体结合,兼顾文理。学习计划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可以要求学生制定每天、每周、双休日及假期的学习计划。
其次,在完成计划时要分清主次,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要抓住自己的黄金时间做重要的事情。巧用零碎的时间记忆诗词、单词等一些具有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
2、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预习是最合理的抢跑。
教师要对学生预习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让学生通过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的学习阶段,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因此预习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要抓住预习的中心。学生预习可以采用“读、查、思、写”四步预习法。自读——拼读、朗读、阅读,感知课文;自查——查阅工具书、资料、参阅课文后注释等内容;自思——思考预习目标提出的要求,思考课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及作业;自写——写出自己的学习笔记,疑难点,检查积累自学收获。预习时除熟知课文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外,更重要的是记录疑难问题,并引导学生尽力自己解决问题。多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预习,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新的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上课做好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预习,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课堂学习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很重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指导。
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是高智商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勤思则疑,由习到惯”,疑问是通过思考产生的,教师在课堂中应刻意培养学生勤思多想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堂中能勤思多想,独立思考,出声思维,养成习惯则终生受益。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去探索,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求可解决问题的模型和图式,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预测并付诸实施,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与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能力。
(三)指导学生巩固应用策略包括指导学生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总结梳理知识
1、在课后复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学习的知识需要教师根据遗忘曲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尝试应用知识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巩固性运用和迁移性运用的辅导,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2、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后,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做作业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精选作业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巩固,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先看书,再做作业的好习惯。在完成作业之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在完成作业中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让学生树立从作业中找窍门,找思路、找方法的意识。
3、在学生总结梳理知识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对中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要注意的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态度、兴趣、动机等。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成绩,积极的学习态度,兴趣,动机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力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迅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使学生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何愁学生的成绩不提高呢?
再次,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把学习任务胜利完成。教师可借用奖励和惩罚的外部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的内在动机持久而强烈,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驱力。
〔关键词〕学习拖延;学习倦怠;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4-0011-03
一、引言
自从Solomon和Rothblum(1984)提出学习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以来,学习拖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广泛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学习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感。Steel和Senecal等人认为学习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并都对学习拖延作了相应的界定。而Ferrari等人则认为学习拖延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并且对不同动机类型的拖延者进行了考察比较研究。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拖延应该满足拖延、不必要和产生不良后果等条件。影响学习拖延的原因很多,近些年来研究者分别从个性特征、任务特征、角色冲突、自我调节等方面对学习拖延的原因作了分析。庞维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技能、消极情绪、完美主义、惰性个性是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而任务特征和情境特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拖延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其学习成绩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并给其身心带来损害。胥兴春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学业拖延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朱晓斌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在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明显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中的学习拖延采用郑素瑾对学习拖延的定义,即学习拖延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对想要完成且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非理性地延迟,并往往伴有不良情绪体验。学习拖延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个体是想要且自愿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第二,个体的延迟是非理性的,如果是个体计划好的延迟,那么则不属于拖延;第三,往往伴随不良情绪体验。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它具有以下几项特性:学习倦怠是发生在学生个人身上,会引起学生情感与认知方面的负性改变,使学生明显地丧失学习的动机、热忱与活力的一种状态;学习倦怠易使个人在学校的学习或活动上表现出疏离或退缩的行为,面对学校学习采取孤立、漠不关心和不在乎的态度,甚至迟到、早退、缺席或休学等情况;学习倦怠所表现的成就感低,主要在于学生对学习成效过度期望而引起的消极经验。学习是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而如果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了倦怠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习倦怠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学习投入、学习自主性、网络成瘾等,并且学习倦怠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虽然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都是不利于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消极心理状态,但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国内学者从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认识方面、情绪方面、行为方面和易发人群等多个角度对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区别进行了辨析。本文从影响当前中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的因素出发,分析了中学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现状,探讨中学生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以期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进当前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策略提供心理学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在贵州省某地区抽取初中与高中各一所,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初中选取七年级1个班,八年级2个班,九年级3个班;在高中选取高一年级1个班,高二、高三各2个班。总共11个班,发放问卷415份,有效问卷391份,有效率为94.2%。其中男生258人,女生133人,初中198人,高中193人。问卷同时收集被试的性别、是否班干部和自评成绩的好差等人口变量学信息。
2. 方法
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由郑素瑾编制,问卷共17个题项,包括学习计划缺失、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和学习执行不足四个维度。该问卷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62、0.789、0.723和0.780,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873和0.786,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李克特5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拖延的状况越严重。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等编制,量表共16个题项,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该量表三个维度及倦怠总分上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89~0.858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606~0.732内,信效度均较好。该量表采用1~5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倦怠水平越高。
三、结果
1. 中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现状
以中学生自评的学习成绩状况为自变量,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表明,中学生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在学习成绩水平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除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维度外,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不管是学习拖延还是学习倦怠,成绩较好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各方面均比较乐观,其次是成绩为中等的中学生,而成绩差的中学生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情况最严重。
2. 中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中学生学习拖延各方面和学习倦怠各方面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表2中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系数(r)
表2表明,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及总分与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其中学业疏离、学习倦怠总分与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相关水平较高,学习倦怠与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及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水平,说明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其学习拖延的重要影响因素。换言之,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越高则其学习拖延状况就越严重。
3. 中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拖延的影响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拖延的具体影响路径。分别以学习拖延各个方面及总分为因变量,以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见下页)。
表3表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均能显著预测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并且学习倦怠三个维度对学习拖延各个方面的联合预测变异量均在30%左右,学业疏离对学习拖延各方面的预测力最高。而且学习倦怠三个维度对学习拖延总分的预测最高,即学习倦怠三个维度能联合预测学习拖延38.5%的变异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学习拖延的重要预测因素,学习倦怠是导致中学生学习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讨论
1. 中学生学习拖延、学习倦怠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其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学习拖延和倦怠与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密切关系,严重的学习拖延和倦怠会导致中学生学习成绩严重下降,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觉得自己成绩差会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疏离了学业产生学习倦怠,最后导致了更严重的学习拖延。但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由于成就感高,学业疏离的情况较少,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因此会去更好地合理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与时间,出现学习拖延的情况会少得多。
2. 中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拖延的影响
学习倦怠是指中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生活感到厌倦产生的一种身心耗竭、疲惫的状态。这种疲惫状态会导致中学生在学业上的疏离、磨蹭、凌乱和拖延等,最终后果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和学业成绩的下降,并且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学生学习倦怠跟学习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水平较高。
从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看,中学生学习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均能显著预测中学生学习拖延表现出来的计划缺乏、状态不佳、行为迟滞、执行不足和拖延的总体状况。身心耗竭是指中学生在接受学习后,由于学习而导致的耗竭和疲劳的感受。当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在每天接受学习后而感觉到耗竭和疲劳时,他们会慢慢对学习没有了时间观念,无心花精力去有效履行各种学习计划,更不会去精心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业疏离是指中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负面的态度,中学生在学业上疏离后会导致他们不再对学习感兴趣,没有学习计划的急迫感,做事有头没尾,慢慢形成了更多的学习惰性,对学习态度更消极,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不佳的学习状态,总是在执行学习任务时磨磨蹭蹭,不断去回避或逃避一些学习要求与任务。当中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过多的低成就感后,他们会觉得在学习上找不到信心而对学习有更大的失望,学习效能感降低,只想不做,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执行力度较低,总会觉得计划不如变化快,错误估计较多,因此没有了自律,不再会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与任务,能拖就拖,学习效率低,并且容易受其他事情的诱惑和干扰。
总之,中学生若产生了学习倦怠,对学习就会慢慢失去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总是逃避和回避学习任务,对学习缺乏乐趣和动力,遇到困难后更难于去坚持,最终导致严重的学习拖延状况。
五、结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分析显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学习拖延和其学习成绩水平关系密切。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表现均较少,而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则表现出较严重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状况。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和学习拖延存在着较高相关,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均能显著预测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拖延的重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Solomon L J,Rothblum E 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84,31(4): 503.
[2]Steel P.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1): 65.
[3]Senecal C,Julien E,Guay F. Role conflict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3,33(1): 135-145.
[4]Ferrari J R,Diaz-Morales J F. Procrastination: Different time orientations reflect different motive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7,41(3): 707-714.
[5]庞维国. 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 2010(1): 147-15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的交互性、丰富性、跨地域性等特性,改变了人们信息利用的方式。因此,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是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重重,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改变?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开展已经多年,对于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相比,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目前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受到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起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就存在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上的较大差距。
2.教师对学生信息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点了解不足
对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而言,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究竟对哪些方面的知识掌握薄弱,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握住难点,这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有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不能有效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问到具体某个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很多教师都不能真正地说出来。因为对信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和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也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4.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信息技术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众所周知,现代的信息技术更新周期很快,落后的教学资源并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对原有教学资源重新开发,但是部分教师只是把教材中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很少更新教学资源,导致教学内容落后,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现状
1.自动生成学习计划,针对薄弱点加强训练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来进行。因为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套自动生成学习计划的系统,这个系统要能够测出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为他们自动生成一套学习计划,让他们能够弥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足,凸显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例如,在初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文件搜索》这节掌握比较差,在自动生成的学习计划中,就会包含各种搜索任务,促使学生不断练习针对文件的不同途径的搜索,从而促进他们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环节中,也不能将教师的作用摒弃,在学生的学习计划生成以后,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当然最好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和问题的讨论,让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
2.数据收集处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比如,在上《网上收集信息》这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目,让他们在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而系统(如数据挖掘技术)就会自动采集他们收集过程中的路径、时间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能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变化。
3.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渗透到了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小组,利用网络,对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进行学习,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更新自己的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当然,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监督,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总之,正视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思考
一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都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探究实践的机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特点出发,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之前就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并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随时进行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在学习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及时评价纠正。简单来说,自主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性。语文自主学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意识,能够主动去学,而不是靠教师和家长去压迫,被动机械地进行简单的记忆背诵。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一种内在需要的满足,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2)自主性。以往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自主性就是让学生把学习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学,不理解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自主学习。
(3)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中学语文的学习也是独立的,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自行感受和思考,独立掌握知识和明晓事理、
(4)过程性。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自主性学习应当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的,而不是由别人强制施加,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实践。
二、中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过于重知识而轻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探究的机会,问题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1)营造和谐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当作一个容器,教师只是不断地往里面填充东西。实际上,学生应当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是尽力去助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权威课堂姿态,通过欣赏的角度来对待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表现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信心,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成就感和新鲜感,让自主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乐趣。
(2)创设有效语文学习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语文自主学习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人力、信息和环境方面的资源。教师创设的自主学习情境,从环境资源方面来说主要是指自主学习的时间、情境、氛围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所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一定的背景介绍,然后创设合理的情境,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满怀期待和信心去文本中探寻内心所需的东西。
(3)明确中学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需要教师不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中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瓶颈在于让学生明确学习中的任务,由学生来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与能力,在实际学习中一般会采取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对文本阅读来说,自主学习计划也就是阅读学习的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条理地实现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警示作用。只有当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强化并且慢慢转化为内心的一种素质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主性学习。
(4)开展有效自主学习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一一讲解,因为有些内容是可以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小组交流学习,以促进教学相长。学生们可以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提出疑问,让台下的学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让学生尽快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深入语文教学,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巧锋. 浅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调控策略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是学习者通过制定有关学习的方案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的必然需要。在这些策略中,调控策略运用则尤为重要。该策略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过程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内在生成和综合运用性。
一、计划安排学习内容,深化整体感知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象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该句名言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计划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觉性的前提条件。
以计划来统筹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指引下,主动探寻学习的思维策略,提升学习效果。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具有可达成性的学习计划。其次,对学习内容实行分层分段,结合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来实施有效推进的措施方法。再者,注重计划的适时调整,根据学习需要来有效调节,形成既有学习方向,又有学习目标任务的学习计划方案。
制定这样的学习计划方案,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清晰和具有条理性。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的“Reading”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围绕“基础学习计划”、“技能发展”、“情感深化”等学习要求进行,可要求学生按照学习课时计划(一般为3节课)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短期学习计划,能够掌握阅读素材的重点词汇短语,并在基础上能够会运用文本中的语法知识;可根据“Reading strategy”来掌握此文本题材的表达运用方法,以用于口语表达、写作等方面,同时能掌握此文本题材的阅读策略,以用于平时的阅读中。
二、实施互动探究模式,增强表达体验
语言交际性要求学生在交流中能够主动表达,以深化认知。建立在互动探究基础上的交流运用是学生增强理解体验的有效途径。注重学习过程的思维逻辑性和互动探究性,有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建构多元化的学习认知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围绕学习难点,设计一定的学习探究任务,为学生互动表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多元化方式运用,建议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角色表演等形式来相互交流。
通过指导互动探究,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认知体验更具有深度。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1 School life的“Reading B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中,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同桌交流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What do you get information from British high school life?”来相互表达,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达的过程来及时调整交流运用策略方法。以互动探究来活化教学过程,能够使得学生更为主动参与学习表达,增强认知感悟。
三、运用反思评价交流,提高学习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调控策略指导,主要通过了解他们学习反思过程来予以体现的。特别在教学中,运用形成激励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反思,让学生在彼此交流评价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评价学生的反思能力,应该给予如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评价学生的整体协调运用能力,建议学生能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予以全面总结,深刻反思,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注重自我学习检测的运用,建议学生在自我练习和批改过程中能够不断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再者,建议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才艺,让这种展示成为促进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生成的有效动力,也为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反思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Task”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对口语表达、对话交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围绕学习目标、收获、探索发现等来实现反思,以便及时调整认知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反思过程中,多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肯定学生的学习反思过程,让学生在才艺展示的过程中不断激活学习的内生动力和潜能。
总而言之,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调控策略指导,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策略调控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学习思维方法。调控策略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更能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
有些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程度较低,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笔者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究与思考。
1.教会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学生要学会学习,首先必须学会设立英语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按计划进行学习,用计划监控学习,并对计划的实施情况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初中英语的学习目标有近期和远期之分。远期目标是指学生初中毕业要达到的水平;近期目标则指每学期要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必须落实到每月、每周甚至是每日的计划上,这些计划应该非常具体。比如,每天背多少单词,听课文磁带多少遍,每周做多少英语课外练习,时间如何安排,采取何种学习方式,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等等。倘若每个初中生都能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施,那么他们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成就感。这样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提高,内在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激发和强化。因此,教会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和基本目标。
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对初中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对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来说,可以指导学生监控时间的使用。具体做法上,课堂上每一项学生活动都有时间限制,让学生了解这些时间限制,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调度自己的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对各项学习任务做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时间使用的成果,如背诵、表演、单词记忆、考试等,引导学生横向对比,自我反思分析时间使用效果差异的原因,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此外,布置学生回家做作业要告诉学生大约用多少时间完成,让他们自己学会控制做作业的时间。笔者认为,这种时间观念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3.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
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身上的潜能激发出来,就会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地说,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3.1让学生自辩学习疑问。
古人曰:“学贵有疑。”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才是解决课堂上疑难问题的主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就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进行辩解,敢于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通过“辩论”,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笔者的一节英语课上,有这样一道改错题“Therearealittlesheeponthehill。”正确的改法是将are改为is。有个学生质疑:“不是应该将alittle改为afew么,绵羊是可数名词啊?”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开始有了疑问。此时,笔者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认为应该将alittle改为afew,我们学过a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afew修饰可数名词”;还有学生说“sheep应该改为sheeps”。最终在激烈的讨论中解决了这道题。由此可见,对英语课堂上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3.2让学生自学学习内容。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的主导性,而这些积极性、主导性的发挥,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让学生预习英语时,会设立一些自我提问的学案,例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每个步骤的内容打算什么时间学习?我从预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我对自己的预习结果是否满意?有哪些问题我自己不能解决,需要老师的帮助?通过有目的预习,学生的“自主”权得到实现。
3.3在自拟练习上让学生自主。
最先将自主学习真正引入外语教学的首推Henri Holec(1981),他认为学习者自主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学习者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等,评估学习效果[1]。其他学者,如Allwright(1990),Littlewood(1999)也从不同的视角对自主性学习进行了界定[2][3]。培养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目前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其前提是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了解。根据我国的国情、教情以及高中生特点,我国高中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应该涵盖以下六个方面:强烈的学习动机;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就目前的国内文献而言,与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相比较,针对高中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调查较少。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选择成都市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195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高中生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调查”,力图揭示目前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高中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调查设计分析
1.调查对象
为了使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选取了成都市三所不同层次学校的195名高二年级的学生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详见下表1)。高二学生有了两年的高中英语学习经历,基本上适应了高中英语学习,且相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压力较小,应该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表1 抽样情况一览
2.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问卷
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徐锦芬等设计的“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同时针对高中生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改编,在进行大规模问卷之前,我们进行了40人的小范围的预测,并对试卷进行修改,得到最后的问卷。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899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内部一致性。问卷涉及六个方面内容: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3个问题);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情况(4个问题);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订情况(4个问题);调查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5个问题);调查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的监控情况(7个调查问题);调查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情况(9个调查问题)。问卷采用了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2)访谈
我们从3所学校的有效被试中,每校随机抽取10位同学进行单独访谈。访谈采用采访者笔录的方式,没有录音。
3.数据分析
我们发放问卷共计195份,回收195份,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如漏选的答案太多,相同选项选得过多,重复等情况),共有181份试卷作为有效试卷供研究使用,试卷有效率为93%。我们采用SPSS11.5社会统计学软件包将问卷进行量化处理。其中将反命题第8、13、16、18、22、23、25、28、32题进行反转处理,得到最后的统计数据。
三、高中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1.自主学习动机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广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均值总体大于4),而且三所不同层次中学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的差距不大,他们都渴望学好英语,这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通过我们的访谈发现,95%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外部/工具型动机,他们英语是高考中分量最重的科目之一。只有5%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外的文化,与外国人交流,提高自己的修养。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成绩,虽然这种学习动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是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问题则就值得商榷。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们对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感到厌倦,并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这一点上三所中学的学生的态度基本一致,但是他们对自己进行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不是很强(总体上均值小于3.5)。
2.学生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学生们对老师的教学目的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总体均值大于3.5),而且各类型中学的差距不大。学生们也能较好的贯彻老师的教学意图,把老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的,清楚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进行努力的重要性(均值总体为3.64,总体标准差为0.97),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目的更为明确。访谈中,一名重点学校的学生认为“我的首要学习目的就是高考考出好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其他被访者也有相同的看法。可见“考高分,上名校”是学生们“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们能较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但是三所学校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不能跟上教师的进度,处于被动状态(标准差在0.92-1.00之间)。
3.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订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学生们能够确定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标准差在0.88-1.09之间)。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们普遍没有自己明确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计划,其中重点学校学生的计划性要稍好于一般学校的学生,但每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标准差大于1),说明不论是重点还是普通高中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有较为明确的学习计划。学生们大多能够较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但是主动性和有效性不够(均值小于3.5),普通中学的学生的调整能力要弱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方面,重点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作的都不够。访谈中,9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英语考试得高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成绩更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成绩能更上一层楼,他们都期望自己能上一所好的大学。但是他们又反映,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就不知道自己应该作些什么,他们的计划就是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因此,他们能够根据老师每天布置的任务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计划,但却不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改变学习计划。可见,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是建立在取得好成绩基础上的,是典型的工具型目标,由于长期养成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使得学生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定格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上。这样被动的学习自然不会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
4.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学习策略的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策略的使用不均衡,策略总体上使用得不好,但各策略差别不是很大(总体均值在2.99-3.29之间),其中阅读策略使用得较好(总体均值达到3.29),听力策略次之,交际策略再次,使用最差的是写作策略(总体均值仅为2.99)。究其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由于高考阅读的分值是最重的一个题型,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对阅读十分重视。第二,由于高考增加了听力考试,广大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平时听力训练的重要性,各校也相应增加了单独的英语听力课(1-2节/周),学生听力训练的机会多了,也就能较多地使用听力策略。第三,由于我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二语,因此“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教交流。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英语知识主要用来应付各种考试,而这些考试大多只偏重于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忽略了对交际能力的检测。第四,虽然写作在高考中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是教师缺乏有效的训练写作方式和写作练习批改工作量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写,因为写了没有人评,等到高考前再突击,写作策略自然无从谈起。访谈的结果也验证了我们的分析:90%的学生反映他们的老师经常是把写作的题目布置给大家,但是基本上都不会批改。
5.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的监控情况分析
学生们基本上能在有限的听说读写练习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但主动性不够(均值小于3.5),而且学生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学生们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方面作的很不够,普通高中学生尤为突出,因此即使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不合适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调整学习方法。访谈中,87%的学生反映,他们只知道跟着老师走,但老师基本上不给他们讲学习方法。可见,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方面,教师们作的还不够。
6.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情况分析
学生们总体上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正错误,同时基本上能够检测自己的计划执行和对旧知识的理解,重点中学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学生作的好。但是,学生们普遍不能够利用各种机会练习英语(均值总体上小于2.5);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应用新知识的主动性不强(均值小于3);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如焦虑、自卑等情感问题的能力不强;合作学习意识比较淡薄(普通学生尤为突出,均值小于3.5)。
四、高中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的启示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正值新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教学模式也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的形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摒弃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消化、吸收理解所学知识的时间,通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增加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它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等于独立学习,在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当自己经过探究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合作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如利用role-play等活动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意识,进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发现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重点高中的学生要好于一般高中的学生,但是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外部动机驱动的成分较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长久保持;学生们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此外,学生们在学习策略的了解和运用、监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们主动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为此,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Holec,H.,1981,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
[2] Allwright,D.1990.Autonomy is language pedagogy A. CRIL E Working Paper 6. Center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C.University of Lancaster.
自评学习策略 中学生 模考
“时间不够”是当今大多数中学生在模考期间的共同心声,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外乎两个方向,一方面是积极挖掘利用零散时间以扩充增量,另一方面是统筹规划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盘活存量。[1]而要真正实现上述时间管理目标,就离不开学习策略的改变,其中自评学习策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自评学习策略的内涵
自评学习策略中的“自评”是自我评价的简称。从心理学上讲,自评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须先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收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百度百科中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表明学生应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既要明确目标、善于规划,也要学会自评、自查。
而自我评价,百度百科中认为,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是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并指出,作为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对知识掌握、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自评范围。
本文的自评学习策略特指学生在模考期间依据自身的学习目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灵活应对考试,客观评价成绩,并依据评价的结果重设学习目标、规划学习活动、完善学习方法等一系列执行与控制过程。
二、自评学习策略在中学生模考中的功用
1.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据调查,大多数学校的模考按月进行,也有少数学校按周进行,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往往被打乱,因此,学生们都感到时间非常不够,也认为频繁的模考浪费了他们较多的时间。而自评学习策略正是针对这一弊病提出的。该策略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应对模考,并客观评价模考成绩。如此,学生就不必为了应付一次模考而改变自己的整体学习计划。他们在考试前不必特意备考,考试中对以前刚做过的题目或非常简单的题目可选择不做,不为分数而分数。[2]对考试结果,他们重点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关注一次模考的分数、名次。这样他们就能节省出大量低效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考前的盲目准备、考中重复练习等时间,一切以中考或高考为目标,以期中、期末为重点,以知识掌握为根本。
2.增强主体性、规划学习活动
针对模考期间多数学生疲于应付考试、盲从于老师而无自己学习计划这一现状,自评学习策略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能动性,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提醒、自我教育,并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体为:一方面,自评学习策略强调学生的目标意识,能促使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不足,也能使学生懂得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做到有所侧重、学会取舍,并对模考成绩作积极、客观的评析,将重点放在思考错误的原因及提高的对策上,而不是仅仅关注分数、名次;另一方面,自评学习策略要求学生善于目标管理,不仅要自己制定短期学习计划,也要围绕中考或高考制定长期学习计划,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规划,思考专业选择、职业发展等问题,以进行自我生涯设计。这表明,自评学习策略有利于未来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3.减轻心理压力、充实学生生活
在模考期间,采用自评学习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学会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该策略的实施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将学习目标定位于知识的掌握,而非一时的模考分数或名次。如此,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米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改变以往只学习、无课外活动的现状。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不仅学会了学习,也学会了生活,有利于增强自身的体质,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使自己成为健康、快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三、自评学习策略运用的原则与条件
1.运用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自评学习策略认为,学生需确立自己的短期目标、阶段目标及远期目标(中考或高考),并以目标为导向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使目标成为学生模考评价的依据。
(2)学生为主原则。自评学习策略实施中,学生应成为自己学习规划、评价的主体,而不能被老师、模考牵着鼻子走。模考期间,学生要积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做到自我安排、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3)知识为本原则。以往模考期间,大家关注的是分数、排名,而自评学习策略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知识意义的获得。[3]学生为充分利用时间以掌握更多的知识,甚至可放弃一时的考试分数及排名。
(4)效率优先原则。模考复习期间,不少学生、老师运用的是题海战术,时间浪费、效率低下是其重要的表征。而自评学习策略要改变的就是此弊端,认为应坚持高效的学习方法,如,看题不一定做题等。
(5)跟踪指导原则。自评学习策略虽强调学生在其学习及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但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为确保学生自评的顺利进行,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紧密跟踪学生的学习及评价过程。
(6)循序渐进原则。自评学习策略的运用有一定的条件,因此,在其运用时应遵循由少及多的原则,从少数学生逐步推广至个别班级、全年级及全校,不强求、多引导,循序渐进地推进该策略的实施。
2.运用条件
(1)学生方面。自评学习策略特别强调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运用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立、自为、自励、自律、自省能力,对自评学习有较强的意愿及自信心。
(2)教师方面。在自评学习策略实施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自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自评学习方法,积极与学生沟通,努力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此外,班主任还要积极做好家长及其他课任老师的工作。
(3)学校方面。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对自评学习策略的认知、认可、信任,是自评学习策略在学校层面成功实施的第一要素。为此,学校需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自评策略实施方案。
四、自评学习策略的运用模式及实践反思
1.运用模式
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中学生模考期间的自评学习策略运用模式主要包含认知、行动、反思、调整等结构要素,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方面。自评学习策略在实施前,校长、学校管理层、教师等必须首先了解并认可该策略,然后认真做好对象选定工作。接着,与选定的实施对象进行深入的沟通,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及策略认知工作,让学生明白自评学习策略的相关要求、操作规则及期望结果,以确保学生了解、认可自评学习策略。此外,还要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
(2)行动方面。自评学习策略实施的具体行动顺序为:由少数学生的个别学科至多数学生的多门学科,由低年级至高年级,再至全校学生,逐步有序推进。其行动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确立、自主复习、灵活应考、合理评价等方面。行动时应始终坚持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积极沟通、有的放矢的原则。重期中、期末大考,轻月考、周考;重知识掌握,轻分数、排名;重远期目标,轻短期目标。而教师则要扮演好指导者、倾听者、协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活动、养成自评习惯、习得自评技能。
(3)反思方面。随着自评学习策略实施的深入,在经由目标、复习、考试、评价之后,接下来学生要做好的是反思工作,其内容主要为目标反思、得失反思、策略反思、比较反思等。其中目标反思主要包括考试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情况,近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其与远期目标的关联情况等;得失反思主要包括考试失分的原因及对策,分数、排名与知识掌握的整体分析等;策略反思主要包括学习过程的时间管理、效率评估及策略组合等;比较反思主要包括与先前学习策略的目标比较、结果比较、心理比较,与其他同学的相关比较等。此环节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促进学生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进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调整方面。学生自评学习策略实施中,其自评习惯的养成,自评技能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规划、选择的学习策略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因此,学生应在反思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以下自我调整工作:目标调整、时间调整、资源调整、策略调整等。其中目标调整主要包括近期目标的调整与远期目标调整,分数、排名目标与知识目标的调整等;时间调整主要包括学习时间总量的调整、整体学习时间的结构调整、学娱时间的分配调整、学科时间的分配调整、零散时间的规划调整等;资源调整主要包括学习资料的调整、学习设备的调整、学习场地的调整等;策略调整主要包括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整、学习重点的调整、学习情感态度的调整等。在调整阶段,教师要做好倾听、沟通工作,协助学生积极调整自我、改变自我。
上述自评学习策略模式中认知、行动、反思、调整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其结构见下图所示。
2.实践反思
自评学习策略的运用模式经参与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反复实践、积极反馈,认为其运用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实施的前提:大家的认可。自评学习策略的实施首要的是获得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层及家长的认可。其中学生的认可相对容易,尤其是对已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而教师、学校管理层及家长的认可,由于受传统分数、排名评价的影响,则相对较难。
(2)实施的难点:自评的组织。自评学习策略强调以知识的掌握为根本,而非一时的分数、排名。该策略的实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善于规划及客观评价自己。但这些均属隐性的过程,不易监督。
(3)实施的关键:校长的支持。自评学习策略在学校层面的实施关键在于校长的认可、支持。为此,校长应是自评学习策略实施的倡导者、支持者、实践者,其领导类型上应属于开放型、创新型领导。
(4)实施的条件:评价的调整。自评学习策略要求以中考或高考为目标,以期中、期末为重点,以知识的掌握为根本。因此,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均需重新建构与自评策略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如自评表,这是自评学习策略实施的重要条件。这里的自评表应包括卷面分数、自评分数、知识难点、情感态度、策略方法等评价指标,模考一般只评析、不排名,而期中期末则评析、也排名。
(5)实施的保障:教师的指导。自评学习策略虽要求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个体,但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特质所致,他们往往还缺乏自信心,期望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在自评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全程的跟踪指导,所有教师都应是收放自如的学生自评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评策略的顺利实施。
――――――――
参考文献
[1] 赵广宇,程嘉.如何对高中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有效指导.教育科学论坛,2010(4).
[2]张福宾.层次滚动多元学科考试评价尝试.中国教育学刊,2009(10).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源自美国,是指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比重颠倒安排,通过这种手段来实现学习方案的重新规划,从而达到将学生变成学习主体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是由课前老师录制教学视频、制定学习目的,再由课中学生和老师组成小组互相协作讨论,一起解惑答疑,形成交流式的教学课堂。
这种课堂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程改革大力发展的现在,是一种受到师生欢迎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学习主体的扭转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老师更像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习方法的助力,是学习的“配角”。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能单纯地只是灌输学生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需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推进学习进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成了整个学习计划的参与者而不是裁判[1]。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也完成了从知识接收者转为学习主体的角色转换。在过去的传统课堂上,学生只能单纯地接受填鸭式教育,多数只能坐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课、摘抄笔记,大众印象中的学生都只会死记硬背。而在这种新式课堂环境下,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这就需要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并且有效地完成学习计划。翻转课堂下,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课堂发展都是有利的。
(二)能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翻转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内外及时掌握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学会规划学习时间。老师的“教”不再是学习的主体内容,而是一种引导式教学,教师的作用也转为制作教学示范内容、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还是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学会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建立自学的意识和态度。
对于学习内容,翻转课堂也不是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方案,课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外学习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非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翻转课堂具有较为明显的几个特点。
首先,翻转课堂分为两个阶段,即正式课堂前的阶段和正式课堂阶段[2]。
在课前阶段,教师通常会通过教学范例(视频、图片等)展示给学生,以范例中的内容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范例的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划记学习重点。学生可以通过通读课文理解简单的释义,然后逐字逐句对照教学范例进行针对性练习,再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部分做出记录和提出问题。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主要负责给学生布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并重点关注学生各自自学的学习进程,通过了解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和练习结果,来得出课前的问题反馈,以便于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和教学计划。
其次,进入课堂教学进程后,教师就要根据总结的问题,归纳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提问,然后由浅及深地在课堂上逐步提出。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进程,建立学习小组,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无法通过自主研究和合作讨论解决的问题上,教师再出面为学生答疑,或是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得出解?Q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还是由学生和学习小组自己掌控学习进程和学习节奏,这样较为方便学生自主掌控消化知识的程度,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计划,而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地决定学习内容如何推进,造成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再由学生组成小组,以教学范例为范本,展示学习成果。这既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知识掌握的反馈,也是对学生自我展示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适用于新课标的全新教学模式,高中英语学科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乃至整个高中教学都具有重大意义[3]。
对学生而言,翻转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学到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
对教师而言,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巨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且对教学任务的内容和现代化知识掌握过硬,让教师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对整个高中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整合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对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教学体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主学习的理念是新课标强调实效性的教学理念,对于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在论述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针对自主学习对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可行性的建议的提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
自主学习理念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上,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一、自主学习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初中英语的阅读学习上,如果老师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学生也就不会去学习阅读。而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主要途径,指导学生课外进行自我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
(二)有助于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成为人们今后发展的目标。初中教育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加强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中,自主阅读能力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要通过老师的积极指导,就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履行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针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要求15万字以上。并且明确指出要求学生会根据前后文以及阅读法来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弄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会找文章的主题以及理解故事的情节能力等等,这些综合利用语言的能力中体现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理论的应用现状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学生对待学科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意志精神所表现出来。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对英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对于它的学习需要老师运用一定的方式激起学生对它的兴趣爱好,才能把阅读当做是自己的需要,才会主动的去了解与学习。
(二)缺乏目标与计划的阅读
对于英语的学习,需要进行目标的确立与计划的拟定。制定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动力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一定的计划安排时间来学习,导致没有目标,缺少动力,最后使自己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自身的特点,拟定合理的计划表,并且真正的付诸实践,不要半途而废,达成自己的任务目标。
(三)缺少自我监管与调控
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任自己的情绪,不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就会放弃探究与学习。为此,作为初中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上,就应该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监控,并且对自己的学习速度与时间也进行管理,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且初中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容易放弃对事物的探究;另外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与时间也要进行实时的调控,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一)培养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语言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因为英语与汉语在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然而,初中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够激发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来。所以,老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的英语学习课堂氛围;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有趣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老师在讲解某一段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或者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式等,使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中来,并且在教学时经常引用一些学生熟知的谚语、英语常识以及寓言小故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
(二)实施必要的阅读前引导
课堂的主体应该围绕着学生,这是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转换自身的角度,培养学生课堂上的自主能力,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具体说来,在阅读前的引导上,要抓住现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比如在讲第10单元的Australia这一课时,老师尽量不要急于求成,应抓住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指导学生上课前观察本文出示的插图以及标题等内容,促使学生通过对插图与标题的分析,来分析、思考文章将要讲的大致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激发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产生了帮助[2]。
(三)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计划的拟定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而且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有积极的意义。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拟定一周的自主学习计划,为学生安排一些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的参考书籍,为了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并且计划的完成情况可由学生自我监督,或者由家长与老师监督完成,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英语学习中,努力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对以后英语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积极的作用[3]。
【结 语】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影响较大。在初中英语的阅读学习中,只有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才会主动积极的去阅读,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对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展开探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路守博.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浅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2)
【关键词】 初中数学;原因;对策思路
一、影响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原因分析
(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初中数学课程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逻辑性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是有效进行初中数学教育的前提. 但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一味沿袭小学学习方法的模式,对老师的主动教育存在着强烈的依赖思想,在老师引领下被动学习. 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在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习惯性地去“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去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的难度抱着一种懒散、厌学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成绩持续下降. 学生在数学成绩下降时,更是自暴自弃,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
(二)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前后学习内容联系紧密,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许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认为基础知识太过简单,不加重视,对所学知识体系存在“断片”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对已学的知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在学习后面逻辑性、科学性强的知识的过程中,因前面的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就会难以理解学习内容,出现知识断层.
(三)沿袭小学数学方法的学习模式
对于小学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在小学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往往采取“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法,这种不科学的学习模式沿袭到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显然不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结构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不能理解所学内容,更谈不上能够把握知识重点并完全吸收.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思维,而初中阶段的课程是直观教学内容向抽象逻辑能力过渡的过程. 许多初中学生在过渡阶段并没有转变直观学习的模式,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抽象的思维模式,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成绩的分化越来越大,很显然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少,抽象发散性思维较弱的学生不仅对老师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而且在学习中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老师教学方式的落后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 但许多老师并没有针对班级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计划,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体现在:老师不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讲课内容根据书本的结构进行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二、对策思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之一. 老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方向,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安排,如:教师要具体指出下节课讲授知识的重点,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要求学生在新知识预习之前有一个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大纲,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针对新的知识体系,教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模式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掌握知识重点;课后复习计划也要纳入学生学习计划中,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笔记、相关学习辅助资料和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制订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
(二)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倡情感教学
1. 老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一套有效、合理的教学制度和创新教学模式,主要对策有:老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以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为例:
对于平方差公式的学习,老师营造一个生活情境导入:班上要举办一场元旦晚会,需要购买一些零食,老师派小红去买橘子,价格为9.8元一斤,现在称出橘子10.2斤,老板还在算钱的时候,小红很快报出需要99.96元. 你们知道小红为什么算这么快吗?大家可以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种情景的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具有意义的,老师在学生的发言中,要引领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知识体系考虑问题,通过学生的思维动向及时制止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将小红的思考过程直观地表达出来. 老师在解决问题时,要结合前面学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原理,明确指出“平方差”只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特殊形式,小红的计算方法是:9.8 × 10.2 = (10 - 0.2)(10 + 0.2) = 100 - 0.04 = 99.96, 并要求学生验证这一过程.
这种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参与、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利用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教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以达到教学效果.
2.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多建立在教学与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素之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的领域之一. 所以老师应该实施情感教学模式,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如同家一样的温暖,老师的魅力教学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方式之一. 这些措施使学生更加愿意与老师主动交流学习,对数学学习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决定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求老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创新教学方法,指引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取得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