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时间:2023-09-08 17:1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刑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第1篇

我们××公安分局组建于20__年1月1日,辖区位于市区的边缘地带,总面积214平方公里,总户数2.4万户,总人口10.1万人,辖区内有17个社区,11个二级企业,136个大队(矿)单位。建局以来,我们以“平安创建”为载体,以确保辖区治安稳定为目标,充分发挥“三警联勤”优势,强化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1—6月份辖区发案165起,同比下降了19.2。有3个省级社区,4个市级社区,5个区级社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三警联勤”工作机制,促进防控体系建设

全市公安警务体制改革后,我们以实现辖区平安为目标,突出公安机关的防控职能,全力构建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的防控体系。

一是建立居民区防控网。为了合理配置警力,我们采取交叉组合的办法解决“三警联勤”问题。按照二人一组、三组一队的模式,将8个居民区划分为19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都有刑警、治安、社区警种,每个网格都是一块治安防控“责任田”,网格中三个警种的民警都是责任人,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同时三个警种的警长、巡长、探长在工作中加强配合,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做到利益共享、责任共负、风险共担;三警种民警加强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形成工作链条,完善了居民区基础防控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社会面防控网。为加强110接处警和日常的巡控工作,结合辖区的实际,实行三警捆绑巡逻。将辖区划分为5个巡逻网块,由三警种分块包干,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地进行巡逻。本着哪里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加强哪里的原则,将易发生出租车抢劫案和其他严重暴力案件的解放村地段,交由刑侦大队巡控,防止恶性案件的发生。

三是建立油田保卫防控网。针对油田保卫工作的实际,我们与油田企业保卫部门密切配合,实行联防联控,将辖区内各采油厂、矿划分为9个重点区块,每一区块即为一个网格,将三个警种的11个业务队投入到9个网格中,各队平均每周配合油田保卫部门进行两次夜间巡逻,形成工作机制,既保卫了油田的生产安全,又扩大了巡控面,达到了警企共同创建平安的目的。

四是建立行业场所联防网。为进一步提高防控效能,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我们以19个网格为单位,在每个网格中以10—20户行业场所组建一个联防组,共组建了48个联防组,加强规范管理,较好地承担起巡逻守望、提供信息、抓获现行犯罪、整改自身防范隐患的任务。上半年,行业场所预防案件3起。既提高了对行业场所的控制能力,又提高了行业场所自我防范能力。

二、发挥“三警联勤”作用,确保防控能力提高

我们在网格化防控体系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从提高联勤能力入手,强化三警之间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联勤工作在构建防控体系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民警对联勤工作的执行能力。建局之初,为了调动民警参加联勤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参与防控工作的能力,我们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业务队长会、四次全局民警大会进行座谈讨论,每次都把联勤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反复强调;同时组织全局民警以“致局长一封信”的形式开展大讨论活动,要求全局每名民警都要给局长写一封,重点对“三警联勤”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提出70多条意见和建议,其中有60以上是针对联勤的,班子成员依据职责分工一一进行了回复,对民警提出的联勤等方面的问题认真解答,增强了民警参与的意识,促进联勤工作的开展。

二是提高联勤的配合能力。实行业务队长分工牵头组织工作模式,由三警种的队长根据辖区治安情况,分工牵头组织日常的工作。由社区队长每周组织召开信息交流会,相互通报工作情况,研究下步工作,并在分局下发的记录本上做好记录。网格内发生刑事案件,由刑侦队长组织其他警种召开案件分析会,担负起协调三警种破案的责任;网格内治安案件增多及行业场所出现问题,则由治安队长牵头组织其他警种开展整治工作。今年2月,解放村地区铁护栏被盗案件一度多发,我们决定由治安二队牵头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整治,打掉了一个3人盗窃集团,此类案件再未发生。

三是提高辖区防控能力。以“三警联勤”带动社会联动,形成了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工作格局。社区七队以创建“平安社区”为载体,与辖区街道、企业密切配合,探索开展了“五联工作法”。即:“在防控组织上实行联建、对重点人口管理实行联管、对帮教对象实行联帮、对民间纠纷实行联调、在控制发案上实行联防。”其他警种也在网格内参与社会联动,依照职责分工,广泛开展了“警企、警校、警商”共建活动,做到“三上门”,即:“上门征求意见、上门帮助解决问题、上门帮助落实防范措施”,进一步推进了网格化防控体系建设。为加强辅警力量建设,在辖区组建了14支160余人的专职保安巡逻队、3支70余人的“夕阳红”巡逻队、7支120余人的低保巡逻队;还在街道的配合下,物建了300余名楼长和1300余名单元长,作为堡垒户和信息员协助我们工作。年初以来,这些辅警力量预防案件5起;在他们的协助下,抓获了5名“×××”在逃人员,端掉了2个“×××”窝点,促进了居民区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为提高物防能力,与物业部门联手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对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每一个单元、每一层楼道的亮化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居民区亮化无死角。为有效控制机动车被盗案件,社区队与刑侦队会同辖区街道、物业部门,在社区内增设了2处停车场,不但解决了居民车辆散放易丢失问题,还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提高技防能力,社区队和治安队联手与辖区物业部门协调,解决了××地区5000余户电子监控设备的维修、更新问题,使一度停用的技防设施又发挥了作用。深入油田各企业协调,在辖区的采油二厂、采油四厂的高产井位、重点路段等处建立起移动式红外监控系统,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三、落实“三警联勤”责任,确保工作措施到位

为有效推进网格化防控体系的发展,我们从强化机制建设入手,为平安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 信息反馈机制。我们分局每月召开一次“三警联勤”会议,由三警种各业务队队长汇报每月辖区治安状况、工作开展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使三警种各队之间互相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各大队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全大队工作情况;各业务队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通报本队工作情况;综合科每日在网上通报一次案情,使各警种及时了解全局当日治安状况。网格内各警种之间、各队之间采取召开会议、发文、网络传输、组织研讨等方法互相反馈情况,实现信息共享。

二是建立科学考评机制。为规范“三警联勤”工作,实现“捆绑式”考评。年初,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民警考评办法”,对三个警种在侦查破案、抓获逃犯、抓获现行、治安防范、重点人口管理、信息沟通、治安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定了奖惩标准和措施。如网格内发案,三个警种不同程度地都要予以减分;明确规定刑侦和治安民警也要熟悉联勤网格内的重点人口,如果考核不达标也要减分;鼓励刑侦、社区民警积极查处治安案件,社区、治安民警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在考评中分别予以加分。今年5月份,一次为抓获现行深挖破案65起的王欣鹏加20分,在全局引起很大反响,既使民警感到公平合理、奖罚分明,又充分调动了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考评机制,还开展了“五项竞赛”,即:“社区民警等级化评定竞赛、治安民警巡逻抓现行竞赛、刑侦民警破案追逃竞赛、争做模范党员竞赛和无有理上访竞赛”,对成效突出的民警给予重奖。今年1月31日,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被评为一级社区民警的,分局奖励一万元;被评为二级社区民警的,奖励五千元;其他警种如果也在上级组织的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中取得好名次、好成绩,同样予以奖励。

第2篇

一、更新观念,准确定位,充分认识推进经侦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经侦基础工作是改进经侦工作现状的需要。当前经侦基础业务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工作体制不明确或不健全。刑侦及治安系统的基础工作,大部分构架在派出所的日常工作之上,经侦系统与其相比,条件就缺乏多了。经济犯罪不同于其它刑事犯罪,其作案方式的隐蔽性、社交关系的复杂性、本身活动的多变性,使得经济犯罪人员未能纳入派出所民警的视线之内。加之情报信息缺乏支撑、经侦办案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在与其他警种的信息交换上受到制约,难以共享。二是基础工作考核缺乏制约机制。“可做可不做”缺乏制度制约,从省厅到市局涉及经侦的相关绩效考核所占比重甚微。分局经侦大队虽在信息联络员建设、情报信息采集、调研预警信息的等方面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但是基础业务工作的其他各环节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操作规范,各工作要素之间难以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三是经侦民警的专业化程度偏低。经济案件办理对犯罪的定性、证据的收集、案件的分析研判有着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的高要求,办案民警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经侦民警的工作岗位有必要保持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

(二)加强经侦基础工作是保持经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侦相对于刑侦、治安是比较年轻的警种,客观地讲经侦系统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个别方面甚至是空白。几年的实际工作,我们发现本系统在工作制度、信息交换、协作办案等方面都有一些实际问题有待解决,并初步有了一些打算和考虑。我们将以基层基础年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经侦办案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提高经侦工作在现实斗争中的服务和参谋职能,打牢经侦工作基础,凸现经侦队伍在经济领域内预警、防控、打击的工作实效。

(三)加强经侦基础工作是打击经济犯罪服务现实斗争的需要。对经济犯罪危害性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其破坏法律关系的法律问题上和侵犯公私财产权的经济问题上。经济犯罪是私欲恶性膨胀的所谓“经济人”不择手段地突破法律制度的约束,追求非法利益最大化的极端利己主义行为,其最大危害在于其对经济体制、社会经济结构的侵蚀冲击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作用,包括破坏信用体系、增加交易风险、扰乱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等等。同时,当一个经济犯罪的侵害行为涉及多数公民的利益,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其严重化的趋势如不加遏制,必将转化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安全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

二、情报主导,服务先行,增强经济犯罪防控工作的能力

经济犯罪防控工作必须坚持信息主导、预防在先、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方向。

(一)规范经侦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对策研究。分局经侦大队情报信息室专职从事情报信息的采集、传输、研判、运用,要围绕重大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实施,密切关注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和经济犯罪活动的态势,加强对新形势下经济犯罪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研究提出对策措施。治安、经文保等相关部门以及派出所则应重点收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产业的项目洽谈、基础建设、生产经营情况;受过行政执法机关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建筑、医疗、中介等行业从事非法经营的高危人群等违法犯罪信息,扩充经侦情报信息数据库,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运用的新局面。

(二)加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建立经济犯罪监测系统。一是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与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完善经济违法犯罪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对有经济犯罪嫌疑企业的注册情况、经营状况、纳税情况等加强监控。二是主动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探索建立符合我区特点的反洗钱工作机制,强化对大额可疑资金异动情况的监控分析工作,通过查控可疑资金的流向,及时发现犯罪事实,切断犯罪分子经济命脉。三是加强经侦秘密力量和经侦信息员布建工作,强化派出所经侦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协调社会有关部门、相关警种和基层单位探索建立公秘结合、管控结合、有结构、有层次的阵地控制工作体系,努力拓展社会监控触角,拓宽情报信息搜集渠道。

(三)建立完善经济犯罪情况报告、预警通报和信息制度。分局经侦大队要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将研判成果向上级领导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预警提示及时向相关领域、行业、部门预警性告示;按季定期向相关警种和派出所转递经济犯罪预警信息,提高情报信息引领实战的精确性、指导防范的有效性、服务决策的前瞻性,使情报信息工作发挥应有效能。

三、加强沟通,协作配合,建立防范打击经济犯罪的会商协调机制

经侦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使案件来源更加广泛,利于打击范围的扩展,带动社会效益的提升。在外部,分局经侦大队要进一步加强与人民银行、

审计、监察、工商、银监、证监、技监、保监、烟草、药监等行政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规范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等工作机制,逐步推进行政执法单位和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增进与检察院、法院在法律适用、证据规格和案件管辖等方面的沟通,建立完善案件移送办法和移送案件证据标准,不断统一执法思想,提高协作水平。在内部,一方面分局经侦大队要主动加强与行动技术、刑侦、治安、经文保等警种、部门的情况交流和工作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要强调经嫌调控工作与派出所的日常人口、单位管理紧密结合,派出所民警有必要熟悉经侦类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工作要求,以便在特殊情况下做好案件的受理接待工作,杜绝因业务类别的差异造成不必要投诉和工作的被动局面。要建立派出所的经侦联络员队伍,充分发挥属地优势以加强阵地控制,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彻底摆脱经侦部门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的困境。

四、高标定位,积极创新,探索适合经侦特点的侦查手段和方法

(一)实行办案“搭档制”。两人搭档制就是指在经侦探组中确立2名侦查员为搭档,以主办侦查员为主,侦查搭档独立完成从立案到移送的整个案件侦办过程,并对此承担侦查工作运行机制主要责任。近年来,由于经济犯罪案件总量呈持续上升之势,经侦部门打击破案的压力逐年增加,原有的大兵团作战式的侦查工作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斗争的需求,这就要求经侦部门从队伍内部挖掘潜力,探索建立一套新的效率更高的侦查工作运行机制。两人搭档制确立了侦查员在侦查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给侦查员创造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空间,实现了侦查责任与侦查权力的统一,从而有利于挖掘侦查个体的潜能,提高办案效率。年内,通过自身工作发现犯罪案件线索并破获案件数要占破案总数的30以上。

第3篇

总理对制定规划的要求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

第二,要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这是我们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作规划的最终结果;

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定规划应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第一,要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要有突破。要提出未来15-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第二,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要有所突破。要根据国家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要能凝练出类似过去“两弹一星”那样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

第三,要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配套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公共健康、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互相影响,研究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对于科技的需求和新的阶段性特点,客观评价我国的科技实力、存在问题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同时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薄弱环节及组织特点,包括军民创新体系的融合等。设置两个专题:

专题1: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专题2: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第二部分: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研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筛选出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各有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提出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与重大科技任务;依据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从世界众多科技发展前沿中,准确把握和提出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问题和战略高技术问题,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置13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3: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4:农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5:能源、资源与海洋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6:交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7: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8: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9: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0: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1: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2:国防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3: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专题14: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专题15: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第三部分: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研究。重点研究与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如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科技普及,科技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研究区域科技发展问题等,为科技发展和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和政策环境。设置5个专题:

专题1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专题17: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专题18: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

专题19: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

专题20:区域科技发展研究

(三)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3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

4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

(四)科技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

1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2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3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

4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五)促进科技创新成为基本战略

1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2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3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

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也可能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六)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

2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3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4尖子人才匿乏;科技投入不足

(七)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战略选择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需要

2解决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的需要

3保障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需要

4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定基础和能力

(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思想

2加强自主创新?战略基点

3实现重点跨越?有效途径

4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根本任务。

(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思路

1发展路径?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

2创新方式?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

3创新体制?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

4发展部署?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

5国际合作?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于全球科技资源转变

(十)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从目前的世界第28位提高到前1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并为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

1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2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大幅度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为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4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大幅度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快发展空天技术和海洋技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保障国防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6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发展城市和城镇化技术;现代综合交通技术;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公共安全。

(十二)重点任务

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创造科技产业化良好环境,为全面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深化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3强化国家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4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十三)重大措施与政策建议

1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3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增加国家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5造就良好环境,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优秀人才

6改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7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整合国家创新资源

8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广泛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9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10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

二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公共安全领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有力保障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战略研究:我国公共安全现状

(1)涉及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核安全、火灾爆炸、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与反恐防恐、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场所安全保障等重大问题。

(2)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

(3)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超过GDP总量的5%。

(二)总体考虑

未来国家公共安全的保障体系:

1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如,公共安全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等)

2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方面的保障

3管理与科技专用人才培养体系与全民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保障

4强大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撑方面的保障

公共安全科技支撑:

(1)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按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公共安全技术的自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2)建立强大的公共安全研究开发与测试基地;

(3)研究促进公共安全自身发展的创新机制,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协调互动、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举例:保险与公共安全结合的机制

(4)自我发展态势。??举例: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企业结合的机制

(三)公共安全总体框架

1安全类型

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与爆炸国境检验检疫

2体系

理论体系技术创新与标准研究与测试基地学科与人才培训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产业链

(四)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公共安全有效防控、科学预测与高效应急,是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

基于对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机理和规律的科学预测,发展以现代高技术集成创新为主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预防监控、快速反应和应急决策技术,是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的重点。

(五)总体目标

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六)未来15年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研究建立实时和精确识别、定位的国家公共安全立体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研究及测试基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体系、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整体水平,使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七)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

初步建成国家公共安全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实施阶段性示范工程;

初步构建公共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建立公共安全检测、风险辨识评价、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应急反应与决策等关键技术体系;

建立一批公共安全综合性和专业化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初步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建立公共安全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基本扭转公共安全的被动局面,犯罪率明显上升趋势得以遏止,特大事故次数明显下降,自然灾害影响大幅度降低,食品污染比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毒有害物质及化学危险品入侵上升势头;全社会公共安全素养和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八)国家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体系

1重点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爆炸安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2形成公共安全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3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公共安全科技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

4在公共安全领域需要政府引导和重点安排的重大任务,重点反映公共安全急需解决的突破性和紧迫性课题,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5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任务中,目标明确、对国民经济带动性强、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战略产品和系统工程。要明确表述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等。

(九)攻关项目形成依据

公共安全各领域共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根据

1优先主题中涉及的重点任务

2支撑重大专项实施的重点关键技术

3各部门根据实际提出的紧迫性重大课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4按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提出的公共安全领域前瞻性的重大课题

(十)研究重点

1针对矿山、重点石油与化学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等,重点研究生产安全监测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标准及装备,为扭转生产事故高发的态势提供技术支撑。

2针对食物中毒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重点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危险性分析与溯源、标准、监测等贮备性技术和装备,保障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

3针对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与恐怖事件和火灾等,重点研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刑侦技术、恐怖有效打击技术和火灾高效防控技术及相关标准与装备,提高社会安全的综合防御能力。

4针对地震、台风、洪水、森林火灾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点研究灾害立体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应急救助技术及标准,提高灾害预测水平和综合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一)优先任务

1生产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

2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关键技术

3社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4重大自然灾害防御关键技术

5城市重大灾害事故耦合派生防御技术

三构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

(一)总体原则

1以构建国家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主线;

2以充分利用现有部门和地方公共安全资源为基础;

3以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预测为支撑;

4以应急技术标准化为前提条件;

5以立足自主创新和强化科学管理为原则;

6以某些行业、系统和城市为重点。

(二)总体目标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备、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

(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应对

1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SARS、禽流感、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恐怖袭击……

面对纷芜繁杂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有效获取和分析所关心的信息?

2事故地点、风速、风向、降雨量、泄漏物质、存储压力、存储总量、物质毒性、周边环境、居民数量、建筑结构、避难场所……

面对不同条件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趋势、后果、危险性并快速预警?

3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资源、调集设备、提供补给、最短路径、最佳方案、防化灭火、水电气供应……面对跨部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

(四)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关键功能

1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获取与分析;

2灾害事故的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

(五)预警分级与;

1人群疏散与避难的评估;

2应急方案的优化确定与启动;

3现场与应急的信息实时获取;

4动态的应急决策指挥和资源配置;

5应急总体功效评估;

6应急行动的结束、记录与总结。

(六)公共安全重大任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

三大核心技术功能

1.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

全面监控自动处置

2.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

科学预测快速预警

3.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

优化决策高效救援

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并结合一体化应急技术标准体系和决策指挥平台安全保障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共同作用于公共安全决策指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