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10:4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灵敏性;广阔性;发散性;新颖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7-01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产生新事物(新成果 )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各种思维形式的协调统一。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主要有以下 4 种: 灵敏性、广阔性、发散性、新颖性。
1.思维灵敏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敏性是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速度,是指能够比较快地看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能够比较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240 ÷ 26”的学习,学生需要经过多次试商和调商,计算的速度较慢。因此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练习,怎样才能很快地想出商,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大部分同学想出的方法有(1)把25看作30来试商,商8后和26相乘得208,240减208,余下 32,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2 )把26看作25来试商,8 个25是200,余下40,40比25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有位同学这样想: 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偏小,就断定商9是正确的,因为240 ÷ 26 的商是一位数。又有一位同学想: 把26看作30试商,商8余下32,还有1个26,改商9肯定正确,而且余数是 32-26=6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想:10 个26 是260,比 240多 20,可以商 9 。然后进行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这样教学,学生通过灵活试商,抓住问题的关键(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和倍数关系),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进行调商。既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很大程度地培养了思维的灵敏性。
2.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或联想,是思维广阔性培养的最好的办法。当代教学论认为:想象力越丰富,则发散思维就越发达,求异的范围就越广,多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多样科学想象。
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在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我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如下问题:(1) 不用圆规,你能拿出一个圆吗? 有学生的说盖一个,有的讲剪一个圆;有的说照一个…… (2) 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有的说用竹竿扫,有的说拉绳子画……(3) 要在我们厦门市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学生开始沉思,接着议论纷纷,用绳子拉、用竹竿扫,不行,有树木、楼房、 高山挡着。有一位同学说:“用两架直升飞机在空中拉绳子画圆。”还有一位同学是这么想的:“找张厦门地图,用圆规画圆,再到实地找点,连成一个圆”……学生的想法似乎不可思议, 却又合乎情理。这样通过3个问题的解决,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推上,特别是第3个问题,学生若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根本就无法解决。
3.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思维的发散性,主要表现在求异和多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就把求异思维作为衡量创造力的标志。只有积极求异,才能获得多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边是拼合法: 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化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公式是推导出来了,但如果只限于这样教学,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不能就此止步,应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发散性思考,发现割补法的妙用,把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再通过比较,同化出公式。
4.思维新颖性的培养
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属性,这也是创造性思维最宝贵的品质。它贯穿于创造性思维目的、过程和成果之中,如果过程或结果没有新颖性,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撞击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富有新颖性。
1注重培养观察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深度挖掘生活中常见的设计元素。笔者建议,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可以通过图形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给出一种基本形“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100种接近这一基本形的物品。开始学生可能只找到太阳、月亮、地球、车轮、桌子、杯子等简单的物品,但随着思路的延伸,慢慢就可以找到几十种、上百种乃至更多。这种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发现,观察能力在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能发现更多的设计素材,为后来的设计创作积累资料、打下基础。
2注重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也是一种求异思维,就是要求改变常规思维,超越惯性思维的束缚,这种方法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一旦拥有了发散性思维,就能够从独特的角度看待一个事物,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创意与灵感,创作出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笔者建议,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可以采用谷歌行政助理招聘时提出的问题:列出铅笔的10种用途。刚开始学生会给出写字、画画等常规性的答案,在教师的启发下答案渐渐丰富起来,如铅笔穿进墙里可以挂衣服、两支铅笔一端固定可以当圆规、碳素铅笔可以用来当正负极、可以当竹蜻蜓下面的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见得多了,想法自然也就多了,思考问题就不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有意义的各种知识,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注重想象力训练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只是这种想象力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被隐藏了。教师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必须启迪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更提倡学生在创作中异想天开,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地“胡思乱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对于原有知识和经验提出疑问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开动脑筋,不再拘泥于教材的陈述或教师的灌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实际,提出合理的质疑;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构建新颖的想象。同时,与培养发散性思维一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为想象力是在多种知识相互启发的基础上衍生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将空洞的想象变为创作的灵感,才能诞生绝妙的创意。
4以赛促教,实战演练
以赛促教、通过实战演练磨炼设计水平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在平面广告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广告设计大赛,如时报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将比赛命题引入平面广告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比赛获奖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广告大赛策略单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意训练。学生的广告作品既是课程作业,又是参赛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比赛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比赛检验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育中的重点课题。学生具有了创造性思维,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艺术特长,走上设计岗位后就能有效发挥自己的才华与能力,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师。
作者:李莹 单位:琼州学院艺术学院
关键词:中职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即出校门就能从事某种工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定义至今还没有定论。何克抗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学习学科知识、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问题过程中,力图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空间、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和转换信息、储存信息、应用和监控调节信息,从而达到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成果,并加以传递、展示、评价和反思提升这些信息的智能品质。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有研究者用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来描述创造性思维,指出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发散思维是最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对创造性思维的界定有不同的侧重,但总体上来看,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颖”或者“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中职生的思维状况分析
中职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缺乏创新意识,思维懒惰,依赖性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通常相对较低。但学习成绩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没有直接关系,对于中职生而言还有着某些优势。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情况。因此,对中职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授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地学习,也更能取得成就,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富创意和想象。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等特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音频和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更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我们在讲《动画制作》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段动画,从外部进行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就愿意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采用“交流合作”,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后,学生开始对信息进行加工、组合、选择。老师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学生可由其所学过的知识,或所经历的经验,运用联想的技巧,去寻找并建立事物之间新奇而富有意义的联结关系。在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学习潜能。教师要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等熏陶、感染、启迪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创造的热情和欲望,自觉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生之间通过教学,相互学习,了解信息,也相互提出建议。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相互间的思维再次产生碰撞,鼓励学生重新构思,争取与众不同,激励学生强化创造性思维。
3.科学评价,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评价,检验学生作业中创造性思维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作业展示时,相互欣赏,在比较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对出现的“亮点”,发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作业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评价学生的作业,进一步挖掘、帮助学生分析认识,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培养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中职老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老师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以上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原则;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等,以渐进或突发的形式对现有信息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石,要培养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本文仅对中学物理培养思维的原则与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则是把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首创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三)求异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辐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四)多样性原则。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遵循以上四条原则,否则研究的目标会出现偏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结合物理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上电路课时,我让学生画出班级中四个电键、七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几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二)训练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有效结合。
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列现象不存在的是:①人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上。②水从碗中倒不出来。③人可以倒着行走。④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发展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
创造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须要沿着一定方向、目的而展开,必须接受抽象思维的指导和调节,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就有创造性想象的成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后,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当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①马上停下来。②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运动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来。④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我们常见的物体是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在物体不受外力时,可依靠创造性想象,思考物体存在的状态。
(四)要加强七种能力的培养。
(1)培养观察能力。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物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我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
(2)培养注意能力。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
(3)培养记忆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我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法”,对所涉及的知识予以梳理归类,列成表格,既一目了然,便于对照,又培养了记忆力。
(4)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我极重视“实验操作”,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我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5)培养积累资料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都注意积累,最终“厚积而薄发”;其次,指导学生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类。
(6)培养发问能力。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所以,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性思维就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兴趣;发散思维;激励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未来社会是极具竞争性、挑战性和开拓性的社会,唯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能力的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中小学生时期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用教育的手段来培养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良好的教育可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提高提供必要条件。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不满足于书本中的结论和现成的答案,而是会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试图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解释。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深入钻研和思考问题的动力因素之一,兴趣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有促进作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学习探索,才能博学广识,积累大量的知识经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在课堂教学中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M.Went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使学生得到逻辑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养成学生善于运用联想、对比、想象、迁移等多种思维的习惯,以便于形成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开设提问式,因势利导的课堂
能够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牛津英语9A Unit1第一课时提出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at animal sign are you ? What characters do you think it has ?等问题,鼓励学生说出十二生肖的英文名称。
2、设疑激趣,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创新来自质疑,学生可以对课本与教师大胆提出疑问或提出新观点,鼓励学生去思考,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向知识领域的纵深探索,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全部信息,让学生灵活地接受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例如,我在教:“、、、so、、、that”句型的同时,讲了它与“too、、、to”“、、、not、、、enough to、、、”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写出The problem is so difficult that we can’t work it out .的同义句,有的学生这样写了,The problem is too difficult for us to work it out . The problem is not easy enough for us to work it out .然后我让学生注意这两句的表达是否正确,让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踊跃发言,得出这两句中的it应该略去。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 通过不同类型的任务型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途径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情景交际的创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创新地运用语言规则进行思维、进行表达。所以,很多任务型活动,如英语俱乐部、参加校内“English Corner”等之类的英语活动,可以出英语墙报,看英文电影、报刊资料。都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创新思维能力主要通过语言摄取与输出、意义的理解与产出而引发并表现出来。因此,有针对性地采用类型的活动培养不同形式的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
四、 灵活运用激励机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提供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在教学和考核中应经常地给予学生评价、表扬或批评。在学生创造动机不够高的时候,教师应当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适时的激励,以帮助学生形成持续的动机,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发源地。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现实语言中,为英语教学实施创新思维探索新途径。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社会对人才观、教学观的讨论日益深入,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系列的讨论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美术教学注重实践性,要全面提高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起着重要作用。要鼓励学生个体的表现欲。只有使每位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这种教学才是共振双向合一的。把学生美好的想法尽情的表现在画面上,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学会观察,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把瞬息万变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中去,必须学会观察。通过观察,能直接认识、理解和描绘对象,建立明确的绘画形象。艺术源于生活。对于艺术来说,自然界中的每一粒沙石都是宝贵的,那是创作的源泉,这些东西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要把别人不在意的东西观察之后,加工概括,用于创作中,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教学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画出来,不强求完美,只要会观察,就是不小的收获。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求异的,这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强化记忆,巩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创作,有的人对着画纸无从下笔,这就是头脑中存储的形象太少,需要反复不停地练习,久而久之,变难为易,也真正达到了记忆的目的。记忆与想象密不可分,大多数记忆不是现成的,而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通过网络等媒介,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大胆的想象,使他们在记忆中找到完美的东西,通过想象,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比如讲《色相的冷暖》一课时,然学生回答“你记忆中的红色像什么?可以联想到什么?”学生说:“红色像太阳一样,想到火焰、鲜血,让人感觉温暖、热闹。”同样,“蓝色像大海一样,想到天空,让人感觉辽阔、寒冷。”通过这些启发,使学生知道:红色是暖色,蓝色是冷色。这样既强化了记忆,又把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拓宽范围,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
要使每个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广泛涉猎,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在一起,集中综合到一个画面上。这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最好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保证人才的质量。美术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审美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只有丰富自己的阅历,才会在创作中得心应手。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不等于准确。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尽量让学生懂得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真实地发现美、创造美。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教学中联系实际、举一反三,使学生思维意识增强,让每一点知识都成为创作的一部分。渐渐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这才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的能力高低,正是取决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高低。”创造性思维要从小培养,使学生有信息,在感受美、欣赏美中去创造美。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发展、提高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思维及创造力都会明显提高。黑格尔说过,艺术家通过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直接表现他们的心灵。正确的思维需要引导,给学生一个舒适、宽松的思维空间吧!
关键词:中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9-02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近年来,国内外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本文将对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了深刻、系统的研究。创造性思维是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思维方式。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创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批判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二是连贯性。只有勤于思维才能善于思维,才能及时捕捉住具有突破性思维的灵感。三是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思路开阔,善于从全方位思考,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能灵活变换某种因素,从新角度去思考。四是综合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复杂,方式多样。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氛围。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思维的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3.注重个性,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个性张扬,更具有创造性。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二、树立创新教学观和加强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观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尽可能多地选择和使用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看,要求教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培养传承型人才的传统教学观念,向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以权威态度对待学生,推迟向学生预示结果和方法、推迟判断,重视学习策略,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能使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表现为学生具有强烈的求异思维、批判意识,能摆脱教师、教材及自身思维定式的束缚。学生通过创新性学习,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热情。那么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力地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深入了解学生,为启发式教学创造条件;其次,设疑质难,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再次,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多使用信息技术。
三、教学过程中要激发与培养创造性动机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内部动机激发的外部动机以及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1.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人格。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妙。在创造性的思维的过程中,兴趣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家长、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2.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的创造性往往被好奇心、求知欲所驱使,重复性的任务往往使他们觉得枯燥,只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激发强烈的创造动机。
3.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内部动机激发的外部动机。创造性外部动机对创造性有不利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教师、家庭运用恰当的奖励方式来激发有效的外部动机,对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既能表达对学生的认同,又能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同样,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应是信息性的、无威胁性的,这也将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4.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自由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灵感,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鼓励“异端邪说”,淡化“清规戒律”,这才有助于学生打破自我束缚,清除对尊重事物的拒绝心理,打破仰视权威的自卑心理,从而提高创造性。对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自觉地构建创新性心理氛围并将其穿于教学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融洽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大胆怀疑一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其人格特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来说,学校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学校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应从各个方面注意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培养。首先,教师本身应具有创造性,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效的教学新方法。教师自身自信心强,好奇心重,兴趣广泛言谈自由、开放等创造性人格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要热爱创造型的学生,特别关注不太受欢迎、行为不合群的那些调皮学生,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1.要培养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学生要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2.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3.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
4.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5.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重点。树立新的评价理念,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思维、会创造、意志坚强、经受困难和挫折考验的人。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做到:
1.评价方法要多样化。教师的评价方法要做到四结合:第一,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第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第三,等级评价与鼓励性评语相结合。第四,全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突出考试方式多样化,改进单一的笔试为口试、笔试、面试、动手操作及问题解决等形式相结合,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同时体现成绩评价的科学、客观、公正。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应该考察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3.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中,避免“对与错”、“是与不是”的简单化评价,要积极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进而主动开展有意义的学习。首先,要以正面激励和期望激励的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以诱发学生情感,建立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其次,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以开放、包容的姿势去评价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再次,努力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在成功表现中获得积极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孟宪宾,林森,等.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纲要[M].第2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93.
[2]葛孚瑾.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苏泽宇,李复然,范晓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技信息,2009,(3):49.
[4]杨红梅.巧用开放题培养创造性思维[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4):108-109.
[5]刘益含.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2):149-150.
[6]吴增强.美国学习困难学生研究及其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1997,(12):68-101.
关键词:图形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培养学生的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并不能仅仅从课本上出发,艺术类的学生对创意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学生。比方说,一名美术学生要想在创意上获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利用身边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利用独特的视角和突出的思维,再加上专业知识的辅助,使得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但又被大家所接受。这样的创意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本文就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一定的分析。
传统教育机制当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思维的缺失
我国的教育属于典型的传统教育,也可以称之为应试教育,对学生来说,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一切都要以老师的教学为标准,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如果老师给予否定,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逐渐的,他们就失去了创意的能力。本文认为,现阶段的创造性思维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杆”作用
在艺术类的学生当中,图形创意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常常将某一位学生的出色创意或者作品当做标杆在学生当中展示,并且鼓励学生向该学生以及标杆作品学习,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其他学生原本的一些创意,很有可能直接被扼杀。他们会努力的朝着标杆努力,造成大范围的雷同现象,最后导致自身的创意思维缺失。
2.老师的传统教育思想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比方说,当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和创意的时候,无论合理还是荒唐,教师都会先从自己的创意以及作品角度出发,去评价学生的观点和创意,这种方式并没有在客观上做出相应的评价,而是在教师的思想上进行对比,符合教师的思想,将会被采纳,如果不符合教师的思维,一定会被拒绝。虽然目前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和对事物的理解上,有自己的观点,但面对教师强大的压力,还是选择了顺从。
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图形创意的培养
图形创意从某个角度来说,显得既虚拟又具体。显得虚拟,是因为构成图形的线条和点可以任意组合,在学生没有成型作品之前,所有的图形都是虚拟的存在,并且只有学生自己才明白;从具体的方面来看,图形创意可以通过很多的介质来具体化,比方说木材或者钢材,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能够将图形创意具体化,用来供人们观赏或者应用。在培养图形创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注意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实际诉求,因为所有的图形创意都要拥有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图形创意在思维方面,要遵循实用但不单调的原则,要让作品真正对人们的生活或者工作起到作用,但是又要给予人们一定的惊喜;在制作的过程中,材料要精挑细选,方式方法要合理,时间要充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图形创作,让创意最大化的实现价值。
2.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入手。通过挖掘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轻松地完成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快题训练,通过一题多解或一形多变的方式,培养思维的变通性何灵活性。如关于“水”的图形表达,按照习惯思维很有可能是每个学生统一地用波浪曲线来表达。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就是引导学生冲破习惯思维的局限,重新观察、重新认识事物、重新表达。例如可以从水的各种形态如液态、固态、气态等不同角度描绘;通过水也可以联想到湖水、河水、海水、溪水、瀑布、冰水、雨水、雪水、洪水、露水、汗水、血水、脏水、污水、等;从以上的阐述来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难,只是需要把日常忽略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并且从多个角度出发,就能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对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部分教师选择分开培养,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本文认为,在日后的教育当中,可以将图形创意在一定程度上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二者在很多地方都有共同处,以图形创意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图形创意当中,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创意不断,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较大的便利。
总结
本文对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阶段,思维是最活跃的时期,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培养。自己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借鉴和参考,不能作为最终的定论,否则会对学生的图形创意以及创造性思维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今后必须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进行肯定,同时以此为基础,优化创意,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李毅.谈图形创意课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6(02).
[2]许倩菁.启发式教学在图形创意课中的有效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
[3]王强,朱正伦,沙强.图形创意课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作用[J].高校教育管理,2008(06).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开拓学生思维和潜能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让我们先看两个实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2年-1939年的英德“恩尼格码”的翻译大战,能否被波兰、英国、法国破译关系着几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开始波兰本国举全国之力,组织大批的数学家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无能为力,眼看山河沦陷敌手,只好将“恩民格码”转给英国,请英国人帮助,谁知英国许多大数学家束手无策,在这当中英国有一个年轻数学家阿文·图灵从收看德国每天的天气预报入手,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大约在1938年终于发现了它的奥秘,成功地实现了破译,从此德军的海、陆、空三军屡战屡败,他的创造思维挽救了整个欧洲和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界数学奇才凯恩斯,为了考察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国内生总值,避开传统做法,用人们难以置信的数学公式:“GDP=C+I+G+(X-M)”C-消费、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G-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X-M-净出口。这一公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考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GDP”成了世界性经济术语和经济发展的代名词。他没按经商的传统方法,而是转入对高等数学的潜心研究才找到了突破口而闻名天下。美国著名教授世界级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发展,化解了或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一个世纪伟人。称赞凯恩斯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贡献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
面对创业求生求发展的杭州化工学院的大学教师马云老师,更是当今的典型,不依照常人的经营方式,而是转入一个世人感到陌生的领域—互联网。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创业先锋和行业领军人物。他没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有今天闻名世界的阿里巴巴吗?
这些世纪精英中,凯恩斯是美国马歇尔教授的得力门生。马云老师是杭州的高校教师。可见,没有很好的教育和一流教师的艰辛工作是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思维奇特的成功者怪才帅才。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谈一点个人的观点与作法,敬请同仁指教和参考。本人以为要做好“三个调整、五个抓手”就可使培养此类人才效果最大化。
“三个调整”
“一调整”—协调本校同科同志的关系,通过集体备课时充分讨论,集中集体智慧,明确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意义,从知识的形成,技能的训练,合作探究与交流的点点滴滴做起,力争做精做细,做出成绩,以提高同组同仁的认可度,理解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让他们看到,竞争中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二调整”-协调学校年级组、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的关系,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看到“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从而消除管理人员的理解误区和视角“盲区”,要让他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预期效果是什么?从而得到管理层的制度支持。
“三调整”-协调数学老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家长只有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你的工作。在小孩遇到较难的数学题或完成时间较长的训练内容时,才能站在教师一边教育子女。
“五抓手”
一抓:抓主体积极创造的学习态度,理解创新教育的意义,明确学生自己的责任。在教学中随时进行学习态度的对比、学法的对比、学习效率的对比后,再作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并加以适当地指导。达到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从而降低时间成本。同时要求学生养成随时自询“这样做效果是最好的吗?”的习惯,达到自觉、自主的深度反省,在自我陶醉自我激励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抓: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的基础性教学工作。在备课、说课、上课、批改作业、培优辅差、检测考评的过程,立足“三基”,为后继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打下坚持的基础。
三抓:抓观察、类比、归纳、想象能力的培养。它的好坏关系着“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条件是否充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质量, 例如“已知a、b满足”: 求a/b的值引导学生观察 “两个方程构成特点” 很容易得知a、 1/b是方程的二根。又如求扇形OAB的面积,引导学生联想到 Δ OAB面积的计算。再如已知MN=1,A1是MN的第一次黄金分割点:(1)求 MA1的长(2)求MA2014的长。
四抓—抓消除机械学习,运用变式教学与逆向思维的教学,激发主体求知欲望,扩大创造性思维的触角。教学中不仅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卷多用”“一题多试”,还要建立“肯定性评价”的激励机制,确保创造思维的系统性和稳定性连续性。
五抓—抓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主体。不管是在“自主学习”“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教师精讲点评”“课堂训练”“课外作业”的整个过程中,提倡创选性地开展学习,在精细处要有创造,要有突破。同时还要树立效率第一的思想,教师在多法并用中更要重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好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创造性思维”,确保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选用“讲解法、演示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自学指导法”时,必须注意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组合创新、创造。而且教学模式的选择更应顺势兼用,突出创新,避免一种模工干到底,让学生乏味而厌学。如在我使用 “讲练结合法”与“自学指导法”时,渗透崔其升校长的“杜郎口模式”,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法和教学模式,做到收益最大化。在师生合作交流中,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的物理课标和教材进一步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一教育理念还没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足够的体现。今天的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鼓励青少年敢于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为以后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要想通过创造性思维对某个物理问题迅速地做出接近真实的假设或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熟知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是易于记忆,便于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有力杠杆,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加兴趣、探索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生掌握了一定广度、深度的基础知识及其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了解、掌握研究处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才能使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内容,才有可能从整体上直接而迅速地“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和联系,避免走弯路,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缺乏依据的胡猜乱想。例如,学生在解决浮力的有关问题时,只有掌握浮力的定义、物体的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才能顺利解决。
另外,除了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和自由讨论,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面越宽,技能、技巧越熟练,才会有开阔的思路、有灵活的思维,“猜中”自然奥秘的概率就会越大,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像泰勒所指出的:“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二、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因
发现和创造来自探索,探索就要有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以科学自信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信心。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自信心,以及使学生了解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应当把知识和认识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识为主线,插入必要的物理学发展史。介绍物理学发展史中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探索、发现的历程,使学生了解前人是用什么方法怎样探索和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的,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不断演变和完善的,懂得物理学科是如何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感悟好奇和猜想在发现真理中的作用。还要介绍物理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理论和应用上的问题等。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牛顿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得出该定律的,并了解掌握这种科学方法;再如讲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时同样重视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一些科学发展史,有助于破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继承前人的精神财富,勤于观察、实验,敢于和善于探索,大胆猜想,持之以恒,就会有创新和发明。 转贴于
三、敢于猜测和设想,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兴趣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认识到困难和难题的存在,就可以认识到知识上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问题就是激励。我们在教学中,要深知问题比知识更重要 ,因此,要善于通过实验,列举事实或拓展已有的知识,把有待探索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兴趣与欲望,进而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选择恰当的方式,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从整体出发,用猜测,跳跃的思维方式直接而迅速地猜想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答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各种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头脑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的批判、非难的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杀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结论,也不到十分之一。”达尔文也说:“我想不起有哪一个最初形成的假说不是在一段时间过后就被放弃或被大加修改的。”著名的科学家尚且如此,何况青少年学生呢?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切不可因为他们的思维和言行影响了教学而对他们大加斥责,压制和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启发、诱导他们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猜测、设想,逐步形成正确的结论,并且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关于语文学科的思维本质,朱绍禹教授曾有明确的说明。他说:“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同对语文科是工具性学科和思想性学科的认识一样,这样的认识也是语文科的一种本质观。” 正因为思维是语文的本质所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一.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1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创新意识的含义;利用古今中外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 把握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
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是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领域和方法不为老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以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获得书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的吸收。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朱智贤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我们应抓住这个时期,大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 鼓励学生质难问疑
勇于创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2) 教师要精心设疑
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巧设疑问,用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步步深入地去进行思考。善于设疑的教师,不但能在有疑处设疑,更应善于在无疑处设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深入思考问题,去解决疑问。从而大大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处可“设疑”。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和科学有效的新课导入语能够迅速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课堂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可以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说起,继而引入他的童年生活中那个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不但会讲故事,还有“伟大的神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长妈妈究竟有怎样的“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可“设疑”。教师如在课堂教学中于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这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样做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内容无疑处可“设疑”。宋人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材中,有些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似乎无可疑之处,但如果我们去细细品味,有时也会让我们发现此处同样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觉得意味深长,感觉到恰是作者匠心妙笔之处。
2 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以形象性或直觉性为基本特征的,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永远和创造性思维不可分割的联系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1) 扩大生活和知识积累
想象是σ延斜硐蟮闹匦伦楹虾痛丛欤因此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要有丰富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因此,创新能力的体现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因此,创造型学习要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
(2)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自主创新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鲁迅的《阿长与》,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反馈教学, 教师通过提问调节教学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按着预先设计的轨道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创新思维能力。
提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思维,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课文。既给自己好奇心寻求到了答案,又快乐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问要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够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二、词汇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我采用联系式单句教学,依据一词多义,在词汇教学中,我采用联系式单句教学,依据一词多义,前后缀的使用等知识为突破口,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句型教学
句型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结构的特点,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在句型教学中,我主要以句型转换和一词多译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句型的能力。
四、课文阅读
课文阅读是语言知识教学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最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面三个方面来实施教学。
(1)中难度句子的理解。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时,对课文 中难度较大的句子,首先是让学生在结合上下文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出与原句意思相同的句子,越多越好,一个学生说完后,其他学生还可以补充,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听说的机会。
(2)根据提示,复述课文。通过加深学生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和巩固,对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大的好处。
(3)课后问题讨论。创造性思维是和自主联想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使他们敢想、会想,能客观的想。在每学完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些戏剧性的文章,如“Necklace”,我就让学生们尝试自己编剧,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
五、内容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