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时间:2023-09-08 17:1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采购管理成本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基本情况;注意事项;步骤;对策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项目采购管理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和项目的成本支出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的采购管理并不是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工程的质量,而是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优化供货商的选择、提高自身的采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的发展。

1、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基本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进行完善,就需要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而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有着最为关键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项目采购主要包括如下管理模式:其一,承包商代购关键设备模式,这种模式的工程项目的关键设备由承包商按照业主要求进行采购,费用由业主进行支付,完成设备的采购之后,承包商收取采购服务费用。其二,项目管理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聘请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管理承包,使其成为自身的代表或是延伸,负责采购相关工作。其三,自主采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业主一身两任,不但是投资主体,而且是管理主体。业主自己进行相关采购管理工作。其四,项目总承包建设模式,总承包模式主要包括设计、采购、执行等工作,我们也将其简称其为EPC模式,业主只需要负责采购监督和监察工作即可。

2、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

要想完成项目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就需要遵循如下的注意事项:其一,科学划分采购包,采购包的划分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应该结合设备材料性质、供货商供应力等科学划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采购价格。其二,确定工程项目采办模式,为了更好地进行采办成本控制,应该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执行、设计等因素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采办模式。其三,依托项目内外环境。采购环境是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客观存在,只有充分利用好采购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采购成本控制。其四,建立整体成本控制观念,采购管理成本控制应该着眼于采购全流程成本控制,不应只针对于单一的采购货物、服务价格。其五,施行采购预算制,为了更好地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应该采用预算制,这样才能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降低采购成本。其六,优选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和调整是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在这个环节出错的话,将会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应该加强对供货商的考察、分析、比较,以确定最优的供货商。

3、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步骤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就需要明确工程项目控制的步骤,具体如下:

3.1成本控制对象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需要选择对项目成本影响最显著的目标对象,根据其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层次优化。成本控制人员需要详细了解采购成本的预算状况,对成本的构成进行透彻地分析,并分清这些费用中那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对费用的现实使用状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采购成本的预算。

3.2成本计划的制定调整

要进行工程项目的执行,就需要消耗成本,在实际的工程中,成本控制存在较大可变性,执行状况对其有较大影响,为此,应该加强其根本计划的制定,并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市场材料价格等方面的数据,对计划进行科学地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3.3采购方案的编制优化

采购方案对成本控制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成本控制的合理,就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采购方案并非仅仅以成本控制为目标,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的质量、功能。真正优秀的采购方案不但能够保证项目的质量,还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3.4成本监督的动态细化

成本动态监督是保证项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根据成本控制的原则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评估,才能找出那些不必要的开支。管理人员需要对市场上原材料的动态信息进行搜集、对比,对自身的采购数据进行修改,时刻调整采购计划,确保项目工程的正常进行。实际上,成本监督伴随着工程执行展开,在项目工程的逐个采购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的状况进行细致了解,确保采购支出在合理的范围内,使采购效率得以提升。

4、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基本情况有了必要了解,掌握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理清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步骤。笔者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水平,进一步推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4.1增强人员成本意识

控制人员在项目采购管理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采购成本控制水平,就需要对成本控制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对采购管理、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深入地了解。只有提升了成本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其才能根据市场的动态信息调整自身的采购成本计划与采购方案,对收集的市场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在大量变化的市场信息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此外,为了紧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潮流,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使其掌握信息化的信息收集、处理、调控办法,制定科学的工程项目支出预算,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的质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2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采购管理成本和实际的执行材料、设备的使用状况有直接联系,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员工工作态度、成本意识等对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很大影响,为此执行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惩罚机制,奖励那些节约资源的人员,对那些造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予以必要处罚,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够调动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得以加强。其二,改善运输方法,运输是采购重要的环节,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当前的运输环节进行优化,减少成本的支出。其三,减少项目所用材料的开支,一方面要确保材料的性价比,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边角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杜绝材料的浪费。其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使材料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五,降低机械设备损耗,管理人员采购或是租赁的时候,应该选择合理的设备或使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减少机械设备的损耗,降低维修与损坏造成的成本支出,提升工程的进度。其六,减少其他费用支出,除了如上几个方面的采购成本,还包括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时了解库存变化、充分利用现有物资,提高货物周转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费用支出,只有优化这些方面的成本,才能更好地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

4.3建立成本监督体系

为了更好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水平,制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监督体系,施行动态全过程的监督,对涉及到采购管理的环节进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在成本预算计划之内,确保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水平。一方面企业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采集联网系统,及时比对市场材料的价格,优化材料、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流程和人员的管理,确保采购过程各个环节的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效度。

5、总结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项目采购管理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和项目的成本支出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的采购管理并不是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工程的质量,而是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优化供货商的选择、提高自身的采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项目采购管理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阐述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钢锋.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09(14).

[2]熊勤.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要点浅析[J].钢铁技术,2007(05).

[3]陈进伟,王尔翟,陈其常.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2).

[4]包蜃.供应链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07).

第2篇

关键词:采购管理;采购模式;库存量;采购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5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原料消耗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增加销售量、提高销售利润率是第二利润源;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是第三利润源。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会重视前两个利润源,而往往忽视第三个利润源。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核心,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最具有价值的地方。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第三利润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原料采购管理概述

所谓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而对企业采购环节进行的管理活动,通过实施有效的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及库存管理等管理活动,合理选择采购方式、采购批量、采购频率等,以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实施有效的采购计划是指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生产部门及其他物资使用部门购进生产资料以保证生产正常开展。供应商管理包括开发与维持供应商的关系,通过供应商的业绩考核制度来激励对方,将供应商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明确采购目标,提高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企业应基于各个部门的不同需求,采用联合库存管理,即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

原料采购作为产品形成的起点,在企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对原料采购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采购管理,合理地运用有限的资金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保证原料供应、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原料采购及采购决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原料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采购观念落后、采购模式落后、供应商管理不善、原料采购质量不合格、库存量的管理不善等问题。

1、采购观念落后。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先进采购管理理念认识缺乏,没有意识到实施有效的措施来改进采购管理方法与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出现了重生产与销售,轻采购的现象。

2、采购模式落后。许多企业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采购模式,该模式虽然综合考虑了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但往往把价格看作是决定性因素,而质量和交货期通常则是事后进行控制,该模式常采用多头多次询价、还价等多回合谈判,从而使交易的成本大大提高。

3、供应商管理不善。目前许多企业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基本资料的备案管理,同时又缺乏及时对供应商综合能力的评价,这样容易导致供货商对于企业采购的严谨性失去信任,在生产任务紧急的情况下,往往也会先兼顾其他采购商。

4、原料采购质量不合格。由于企业对原料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员工的不信任等原因,通常会安排亲朋好友负责采购活动,导致采购人员的专业技术性不强,最终导致采购质量问题。

5、库存量的管理不善。由于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战略性的合作,从而导致供应链各环节的沟通不足,最终导致库存量不合理,或者过高增加了库存管理成本、或者过低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三、优化原料采购决策的策略

1、明确战略采购的核心思想。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而非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对于采购决策往往会影响到后续的原料运输、调配、调换、维护,乃至长期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采购要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需对整个采购流程所涉及的关键成本环节和其他相关长期潜在的成本进行评估。同时,共赢理念也是战略采购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企业应建立供应商评估、激励机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确立共赢的合作基准,以帮助企业发现机会、改善权力制衡地位。

2、集中采购方式的选择。集中采购是指企业或集团、企业内部集中化采购管理。企业可以通过集中采购量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单位采购成本,做到组织集中、规模集中、决策集中,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企业通过建立集中采购部门,对集团的原物料进行集中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采购服务的标准化,而且减少了企业管理成本及员工的工作量。但这种采购方式也增加了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难度,同时也使后期物资调配难度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中采购优势。因此,该方式对采购物资差异性较大、各部门距离较远的企业适用性不大。

3、联合采购方式的选择。联合采购是指多个企业之间的采购联盟行为,是集中采购在外延上的进一步拓展,通常包括采购战略联盟和通用材料的合并采购两种方式。采购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采取的一种长期联合采购方式。通用材料的合并采购是通过合并通用材料的采购数量和统一归口采购来获得大规模采购带来的低价优惠。企业在采购环节上实施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及相关环节的成本,为企业从侧面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各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实施联合正逐步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4、采购外包方式的选择。采购外包就是企业在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将全部或部分采购业务外包给供应商,企业的采购人员可以通过自身分析和理解供应市场的相关知识和行情来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实施采购外包不仅实现了企业核心采购能力和外包供应商核心能力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巩固和提升了自身的核心采购能力。企业采购外包时必须进行采购成本、利润分析,确认长期采取采购外包方式对企业是否有利,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采取该策略。该方式一般适用于一次性和有重复需求的采购订单、大批量制造生产所需要的原料采购,以及在采购管理方面刚起步,需要借助采购经验丰富的外部力量进行采购的企业。而对于一些小型的制造企业、商品零售企业,更适合选择自行采购方式。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采购管理、选择适合企业的最佳采购方式,以提高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水平,拓展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三利润源。纵观现在的科技发展,电子采购逐渐崭露头角并逐步成为主流,战略采购的焦点也将发展为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的构建,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采购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海斌.采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4.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建筑企业必须在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降低施工与管理成本的支出,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制约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必须树立应有的成本控制意识,明确划分成本控制中的责任与义务,将各项成本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贯彻与执行,确保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1 成本控制的主要内涵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企业根据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采取有效的调节和防范措施,确保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行为。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活动中,成本控制无疑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除了要对建筑产品在施工中涉及到的人员、材料、设备等有形成本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对管理成本、风险成本等隐性成本进行监控,要及时纠正背离成本控制目标的各项生产措施和管理行为,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是,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为前提,不可盲目压缩资金投入,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人的因素

在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的各种因素当中,人的因素无疑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一方面,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成本节约的意识,将会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节约、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如果有人利用材料采购管理上的漏洞牟取个人私利,则可能造成材料成本控制上的失控。另一方面,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福利补贴等也是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内容。

2.2 材料设备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建筑材料及施工设备的投入和管理,。建筑材料的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数量,以及施工机械的租赁价格、施工效率、维护保养措施等都会对施工总成本产生相应的影响。此外,施工人员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水平,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规范性操作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成本产生影响。

2.3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成本控制责任的划分是否明确,各项成本控制措施的贯彻程度等等。当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职责不行、责任不明、操作不当或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时,都可能增加项目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

2.4 其他因素

建筑工程的成本构成是非常复杂的,除了会有设备、材料、人员等固定成本的支出外,还有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如大风、暴雨等天气的出现,常常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3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强化成本预算管理,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活动的科学性,首先要组织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这是做好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盈利能力的客观要求。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在制定成本预算计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施工设计标准、施工工艺要求等情况,认真做好每个项目的成本预算,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和内容,并依此作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将各项成本预算措施进行深入的贯彻与执行。

3.2 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人员的构成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有的企业会单独承担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有的工程项目则是由几个企业共同完成的,会存在劳务协作等情况。因此,在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时,每个企业都应当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流程,优化组织队伍结构,采用最佳的人员岗位配置。同时,在平时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一方面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调动工作人员的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利用效率,这对施工成本的节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3 材料与设备成本的有效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成本支出无疑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总成本的关键,如何对该部分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本控制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首先,在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上,一方面要严格把握采购环节,多搜集建筑市场上的材料价格信息和质量信息,合理确定采购的周期和物流费用,力争通过最小的成本支出采购够到理想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与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其次,在施工设备成本的控制上,企业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制订出详细的设备采购或租赁计划,包括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进场时间、作业时间等,尽量避免施工设备不匹配、闲置或重复租赁等情况的出现。

3.4 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

随着建筑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行业信息的越来越透明,管理水平开始成为决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在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控制,主要涵盖了项目管理成本、供应链管理成本、风险管理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此,项目管理部门一定要树立全员参与的观念,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重视自身与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各项管理成本控制措施的贯彻力度。例如,在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的控制上,管理机构的人员职务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要严谨,尽量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在风险成本的控制上,要切实减少各种可变因素带来的工程风险,要做好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控制则需要企业多选择高素质、高技能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培训计划,实现人力资源成本优化整合。

4 结束语

总之,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材料、设备方面的因素,也有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多加强对工程项目生产实际的了解,采取多元化、科学化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减少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现象,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金环.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2] 胡小君.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科学管理与成本控制[J]. 现代商业,2009,(09).

[3] 施永. 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

[4] 岑珍. 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 现代商业,2013,(12).

[5] 陈迎春. 建筑施工企业劳务成本控制因素分析与实践[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02).

第4篇

关键词:物资管理 成本控制 全过程

一、企业物资管理及其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所谓物资管理,是指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资的采购、储备、使用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在物资供需的品种、数量、时间、空间、价格以及质量等方面有效平衡,衔接生产经营各环节。物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利器。

纵览当前企业的物资管理现状,由于定位的局限未能很好的将成本与效益关联管理。组织上存在着多层管理、多层采购、层层设库的现象,管理混乱。管理松懈、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物资供需的统计和评估不准确,造成误差增加物资成本和不合理储备。

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思想下对物资管理进行科学统筹,将陈本和效益有效管理是企业更好地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模式分析

企业的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使用管理和物资储备管理等几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与企业经营管理至关重要的物资供应链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及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企业物资管理的环节相扣特点,本文认为,在成本控制思想下,企业物资管理应该是“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全过程成本控制”就是要做到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把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职能部门。“全过程成本控制”包含了物资从计划、采购、库存、使用整个周期中的总成本,从物资管理的前向、后向环节及物资管理的上下游职能部门体现对物资管理的关注度,并通过下列四个成本控制点,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一)物资计划管理环节

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工作的决策起点,围绕以下三个要点展开:以企业各用料部门计划内提报的需用计划为基础、平衡现有库存为条件,按每种物资具体规格确定的“物资需要量”;以物资需要量与现有库存量之间的空缺确定的“物资供应量”;以物资需要为基础,结合企业回收复用、修旧利废、自制加工、积压改造的量而确定的“物资采购量”。

在物资计划管理环节的主要误区是将“物资供应量”等同于“物资采购量”,在成本控制思想下,企业不仅需要计算现有库存量,还应尽可能利用内部一切已有资源,减少外部采购。计划环节连接着整个物资管理流程,将物资采购、物资使用、物资储备等其他环节关联统筹。把企业修旧利废、回收复用、自制加工、积压改造等内部可用资源纳入考虑,减少了外部的物资采购费用,也减少了仓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物资采购管理环节

采购是企业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物资采购是企业资金流出的关卡,能否控好该关卡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成本控制受以下多个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企业的选址与物资产地、产品市场的关系制约着运输成本,以及企业的生产物料补充决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采购成本。

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供应商选择、采购行为价格2个节点上:

(1)对供应商资质予以审核筛选,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商务谈判、询价和直接采购等方式。且多种采购方式合理组合,科学决策供应商份额比例分配,保障采购效率、质量和议价能力。更深层次地建立战略联盟甚至是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供应链结构,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实现竞争优势和共赢。

(2)采购行为常常出现小批采购、短期行为采购等情况增加了采购价格成本,成本控制思想下,企业要合理利用批量优势、淡季购买、招标采购、市场调研、长期合作等方式降低采购价格,实现“降价节支”。优化采购方案全面分析采购成本、加强供应管理、控制供应成本,实现“降费节支”,是物资部门围绕企业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加强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物资储备管理环节

所谓储备,是企业为预防停工待料等事故增加缺货成本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重点在于调整企业库存管理结构,盘活积压物资,减少储备成本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职能,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和仓储管理成本。在实际仓储管理操作中,还应规范物资的验收入库、物资的妥善保管、物资收发、物资盘仓。

(四)物资使用管理环节

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量是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严格控制生产消耗成本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物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原来许多企业只考虑快速生产,抢占市场销售形成收入,对生产过程的物资消耗重视不够。随着管理的精细化,对设备使用率、物资回收、再利用等也成为成本控制的重要节点,做好物资利用、回收、调拨和再利用。

除了物资消耗的控制、监督、再利用,技术创新水平、生产加工技术的高低对降低成本也有着直接影响。通过改革产品设计、采用先进工艺、采用新材料和代用材料,实行集中,套裁等先进的下料方法,充分挖掘物资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成本,做到“增产与节约并行”。

第5篇

(一)建筑企业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材料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完善。在材料采购中,供应商的选择是基础环节,现阶段的材料采购过程中承包商与供应商的信息不对称是主要的问题。建筑材料用量非常大,获得利润相对较高,材料供需双方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信息交流与沟通出现障碍,结果带来交易成本提高,风险增加的结果。其次,采购质量难以控制。材料采购质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材料自身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交货期限。在现阶段的采购模式下,供应者与需求者都存在短期性、不稳定性等缺点,在材料质量和供货期限上控制难度较大,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供货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最后,材料储存库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成,所以很多建筑材料都是提前进行采购,材料的安置和储存为管理带来难度,增加了管理费用,影响材料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二)材料采购过程不规范存在原因分析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分析其存在原因如下:首先,采购工作衔接存在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材料采购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通过生产通知书来制定,而在采购过程中存在采购计划制定延迟,计划制定缺少详细规划,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订单重复,订单缺失等现象,工作人员责任不明,互相推脱,导致工作效率极低。其次,供应商不稳定,采购数量不足,导致建筑材料成本增加。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对建筑工程整体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为整个施工带来难题。再次,供应商不稳定,导致材料质量难以控制。材料采购过程中,经常更换供应商,对其材料质量检查方面存在困难,不能保证材料质量。最后,采购部门对建筑材料采购缺乏统一规划。常常会出现订单重复,多订货或者忘记下订单,材料供应不足,延误工期等现象。

二、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优化的措施

(一)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对采购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采购人员要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物资管理政策的指导进行采购,熟悉掌握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其次,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按照生产计划、施工方案进行材料采购。再次,制定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完善采购工作。最后,综合各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增强材料质量控制,保证供货期限。

(二)提高采购信息获取能力、树立市场意识

建筑材料采购要关注市场动态,材料价格变动信息,树立较强的市场意识。材料市场较为复杂,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采购资本,因此,采购人员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开通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树立强力的市场意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坚持"三比一算",比较材料的价格、质量、运输状况等,加强采购环节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在满足工程质量需要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最低、距离最近的,认真考察供应商资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控制采购质量和成本。

(三)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

招标采购是在市场经济下,一种科学合理的竞争采购科学方式。招标采购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在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由于建筑企业材料需求的品种较多、对材料质量要求较高、可变性强,采购周期短,部分品种可比性差等特点,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管理较为困难。所以,要想实现材料采购管理优化,就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在建筑材料采购中,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材料性质特点,综合影响采购的综合因素,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招标比价,完善采购管理体制。

(四)加强采购组织与采购人员的建设

建筑材料采购组织及采购人员建设很重要,要培养采购人员遵章守纪的意识,强化采购人员主人公意识、自廉意识,规范采购环节管理,加强材料成本意识,为建筑企业节约资金。在材料采购前,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针对采购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讲授,加强采购组织管理。采购人员培训中还要注重培养自主思维,对材料采购进行项目化组织管理,在组织结构中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采购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采购组织化管理还可以制定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未来材料采购管理发展方向

(一)加强计划管理,寻找料源,采购招标信息

材料采购管理工作重在计划,针对生产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寻找治疗可靠的料源,与其供应商建立长期可靠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信息,进行公开的采购招标,化零为整,公开比质比价。

(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招标采购集中化,有利于对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进行对比,同价格的材料进行质量比较,同质量的材料进行价格比较,同质量、同价格的材料进行交通运输方便与否的比较。强化采购统一配送管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优化供应商商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联合采购,提高采购部门的内部效率。统一配送管理能够提高采购数量,保持与供应商亲密、坦诚的合作关系,加强彼此沟通,降低材料单价和采购成本,改善交货服务,促进供应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力度。

(三)严控材料在数量、质量上验收入库管理

材料采购完成后,在验收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加强对材料质量的验收,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材料采购数量要严格控制,材料数量过多会增加库存管理,提高材料保管费用,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资金的周转。材料数量不足时,会影响工程进度,严重影响工期。推行联合库存管理,保证材料入库后性质稳定。联合库存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库存问题,促进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双赢与合作。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采购;工程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71-02

我国的建筑业目前发展很快,建筑材料成本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前提,建筑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控制好施工项目管理成本,必须抓住“材料成本”这个关键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具体落实到项目经理部,就是如何在提高施工估料准确性、降低材料消耗、杜绝浪费、减少库存积压等方面狠下工夫,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应主要从“量”上做文章。只有在切实抓好准确估料、严格审核、限额领料、合理下料的同时,办理完整有效的变更签证和如实的“假退料”,才能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可靠的物资保证。

在施工项目中,材料从采购管理到使用保管过程整体都是一个细微的执行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材料采购员与预算员、施工员密切配合,从细微处做起,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相互配合,层层递进,使我们的材料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其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下面就谈谈材料采购成本的管理方法。

做好采购管理,应该从两个层面着手,分别是从技术层面提高业务的执行能力和从系统建设方面创建采购的环境,并不断从这两个方面持续改进,最终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材料员在采购材料时,一般来讲材料采购业务的整个流程是:材料采购的起点从采购需求开始,营销部门与需求单位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后,工艺部门按设计部门设计的图纸编制材料清单及材料消耗定额,计划管理部门按汇总之后的清单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命令单,采购部门按程序进行招投标采购,通过对至少三家以上供应商比价、议价方式确定材料供货渠道,签订采购合同,对所需材料的材质、数量、单价以及付款方式、运输方式等条款一一加以约定。然后材料到厂进行质量检验,最后入库办理库房登记,以及到财务办理付款结算手续。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是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各种采购业务,保证采购的物资及时、足额入库,保证采购物资的安全完整,同时及时支付各项货款,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营。

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各项目部,明确各项目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工地、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市场调查。影响材料价格的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所以采购人员应经常了解并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与价格信息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在物价上涨之前以低价位购入适量材料,减少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损失。

(2)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制定预算就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稀缺资源配置。制定采购预算是指在实施采购行为之前,对采购成本进行预测。这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规划,不仅可以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还可以建立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资金的使用额度在合理的范围 内。

(3)采取议标订货。所谓议标订货就是需方根据自身的需求拟定一个基本的选标条件和价格文件,向具有一定供货能力的供货厂家发出标书,供货厂家依照需方提出的条件向需方投标。在议标会上由需方组织的招标委员会公开唱标。中标条件:供方能满足需方在价格、数量、供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投标文件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投标价格合理并对需方有利;具有执行合同的能力,能够提供最佳服务及优惠条件等。这种订货方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资源分布、生产及价格构成情况,有利于需方选择供货厂家,确定切实可行的供需关系。

(4)确保供应主渠道畅通。拖欠货款越多,企业的信用度就越低,供货单位基于货款占用周期长而不得不抬高货价,有可能造成企业材料采购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材料采购成本上升比企业拖欠货款产生的利息高得多。在买方市场中,供货单位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供之,而一旦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方就会对需方采取清欠货款和限制发货制裁。所以企业应采取稳定主渠道、及时付款的供应策略,建立起与主渠道供应商协同发展的长久合作的良好关系。

通过以上措施,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就得到控制,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施工项目成本的增大。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建筑企业中,材料成本的控制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关键因素,而材料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材料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内容,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电力建设;国际工程;物资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最近几年,随着对外承包国际工程项目的增多,电力建设企业已经由最初的市场开发为主要目向为以项目最终盈利进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的进行转变。目前,一些电建对外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多为EPC总承包项目,即为完成电力建设项目所进行的设计、采办、施工、试运等工作全部由承包商来完成。在这种模式中如果没有业主供应设备材料,而全部的采购活动由承包商来完成的话,那么整个项目的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费用及整个采办过程的管理费用)将约占到项目总投资额的5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采购费用的降低将会对整个项目的盈利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一、国际电建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特点

1.程序复杂

国际电力建设工程的物资供应程序和手续相对于国内电力建设工程的物资供应来说,要复杂的多,大致包括:计划、初步选择货源、初步询价、比价、推荐供货商、报送业主或监理批准、谈判及签订合同、办理进口许可、开具银行支付信用证、港口接收和商检、办理免税、清关、内陆运输及仓储、现场物资的调拨及管理等。

2.技术性强

在国际电力建设工程承包的招标文件中,对适用于该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等都有较详细的要求。不同的类别、项目性质和咨询公司的设计概念可能各不相同,采用的电力建设设备和材料的标准也有差异。

3.价格影响因素多

国外的产品价格不仅与其型号、规格和质量有关,还将根据订货数量、交货方式、付款条件及服务要求的内容不同而变化;同时,还受国际市场需求、币值汇率变化等影响;甚至运输方式及其费用、税率和保险等也都是不固定的。

4.货源广泛

国外的物资供应渠道十分广阔。同类产品有许多国家和多家工厂生产以及众多的商经销,质量和价格在不同品牌和规格下差异很大,给物资采购部门提供了竞争择优的机会。

二、加强项目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的措施

在国际电力建设工程物资采购中,外汇风险管理对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乃至整个项目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当项目材料设备进口支付币种和业主支付币种不一致时,负责采购的承包商便会面临外汇风险。承包商应对物资采购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识别,并在对汇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衡量与评价,必要时采取选择货币法与合理利用含有汇率调整因子的调价公式、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权交易、投资法或BSI法等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1.制定合理的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

2.加强采购部门与项目其他部门的沟通

虽然电力建设项目上每个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都有各自相应的职责范围,但作为一个电力建设项目整体,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整个电建项目的建设。建议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后,设计、采办、施工、试运的工作都应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并定期开会沟通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争取在采购之前尽量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3.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

正确地选择、认证、考核、评估供应商,是电力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成功的关键。应成立专门的部门建立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文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与考核,主要包括严格供应商选择标准和程序、项目结束后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坚持索赔制度、建立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类型、加强FAT检验工作等几个方面。

4.充分利用互联网来降低采购成本

在采购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信息闭塞造成了采购价格过高或者质量低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招标采购,采购商可以在线竞标邀请和竞标信息,可以对潜在的供货商进行资格审查,可以选择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然后在线开标,评标,最后签订合同,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

5.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意识

目前项目上的采购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认为只要能按时供应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不影响项目的进度就算完成了采购任务,至于采购成本的高低没有过多考虑。要确保项目盈利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

总之,国际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物资采购和管理环节的复杂性。在大量物资的采购供应过程中,物资采购和管理人员一定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采取有效手段来强化物资采购与管理工作,合理合法控制物资采购和管理成本,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玉龙:EPC国际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丁良玉:电力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2.24.

第8篇

【关键词】轴承;成本管理;思考

一、轴承制造行业现状

(一)总体情况

进入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国内人工成本趋于增长,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对于我国长期以来依赖出口带动的中低端轴承制造企业来讲困难重重。目前,国内轴承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仅在5%左右。2013年上半年,国内轴承行业营收同比继续延续下滑态势,利润则同比大幅减少,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

(二)成本管理现状

轴承产品构造简单,工艺并不复杂,但对钢材品质及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产品成本毛利虽然不低,但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综合利润水平仍处于偏低水平。目前,绝大多数国内轴承制造企业平均毛利水平已降至15%一下。控制好成本对于轴承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谈成本管理,首先要突破会计成本的概念,要树立大成本观念,既要包括生产成本,又要包括机会成本,既要关注现实成本,又要关注潜在成本。为区分成本的收益贡献属性,可以将轴承企业成本分为两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成本等可以按照财务会计方法核算的现实成本。“隐性成本”是隐匿于现有生产和管理方式下,常被管理层忽略的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批量成本以及产品转换成本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一步降低显性成本空间相当有限,但如何算大账、算细账,挖掘隐性成本仍有文章可做。

二、轴承行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轴承行业成本管理实践更多关注在制造成本本身,探讨如何在现有模式下降低采购、加工、销售成本等措施,然而,对隐性成本的“视而不见”,导致企业成本控制手段单一,成本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

(一)存货资金成本偏高

由于产业工人众多,为保证一定开工率,即使外部订单减少,车间也要按照最低产量排产,导致存货成本持续加大,部分轴承企业存货占资产总额比率接近70%,流动性不足导致企业继续举债经营,个别轴承企业带息负债占负债总额的60%,年利息成本达数百万元,甚至超过当年利润的一半,财务负担不断加重。同时,轴承类存货多是没有意向订单产品,市场预测不精准极易造成产品长期滞销,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

(二)加工制造成本趋于上升

近年,加工制造成本的不断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具体表现一是钢材价格的波动,虽然钢材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但受产业政策和资源因素等影响,钢材价格长期走高仍不可避免。二是人工成本压力,由于传统轴承制造业需要大量生产工人,人工成本基数大,受近年工资性费用增长影响,人工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人工成本占公司整体成本费用接近30%。三是设备维护成本与机物料消耗成本偏高,由于设备陈旧,需要加大维护投入,特别是在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物料消耗更大。

(三)小批量订单成本

小批量订单产生的高额成本常常被企业管理层忽视,特别是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往往积极接单而未能科学分析订单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小批量订单“量小、型杂、时间紧”的特征,迫使企业为赶订单时常安排加班,同时,小范围开工致使整个车间供电、供水等生产保障大范围运转,形成大量浪费,进一步推高单位制造成本。事实上,目前这种小批量订单产品已接近零利润水平,考虑到生产上可能产生的其他不可控风险(如夜班生产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等),小批量订单成本相当可观。

(四)产品转换(换装)成本

产品转换成本,是指从生产一种产品过渡到另外一种产品所发生的设备调试、初期准备、生产测试等耗费,是一种非增值作业成本。由于轴承品类众多、订单分散,一家中等规模的轴承企业生产型号可达500种以上,小批量、多批次频繁转换,导致换装成本居高不下。据统计,一家中等规模的轴承制造企业年均换装次数达到12万次,产生的累计换装准备成本(非增值作业成本)接近500万元,相当于利润总额的40%。

(五)废品损失成本

废品损失加剧了企业成本压力,废品或不良品产生原因众多,但必然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采购的原材料毛坯件品质不合格,尺寸、精度等关键控制指标由于赶订单控制不严格,让步接受比率偏高,必然导致不合格品增加。二是中小轴承企业由于资金有限,购买的加工设备往往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本身加工精度不高,加上设备维护不当,导致设备原因出现的废品。三是由于缺乏熟练技术工人,经验不足导致导致机床等加工设备操作不当,导致废品率较高。一家年加工能力千万套的轴承企业每年产生的废品损失在百万以上,进一步蚕食了企业收益。

(六)综合管理成本

轴承制造业通常生产规模大,人员众多,各类监管机构对企业要求也较为具体和繁杂。为此,企业专门设置如体系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众多职能管理岗位,管理幅度不断增加,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管理价值创造能力并不明显。

三、加强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路

当前环境下,轴承行业应大力推行精益成本控制,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所谓精益成本,就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实践相结合,在采购管理、成本控制、销售支持等环节中,消除和减少企业经营中无价值的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资源,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价值。具体来讲,就是要求企业要把控大帐、关注细账、提高精细管理水平。企业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成本收益:

(一)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企业应加强市场研判能力,科学合理估计订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结合ERP系统,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订单预测既要客观务实,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的动态数据测算模型,同时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划小核算单元,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等一线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损失共担的情况。同时,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成本概念,各部门都要有一本经济账,要以经济价值核算代替以往实物量核算。此外,结合成本结构分析,探索非核心管理职能外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二)加强财务分析能力

企业财务部门往往重核算、轻分析,或者分析不到位,揭示问题不深刻等,导致企业管理者往往被动的接受财务现状,或者认为当前财务状况就是必然的结果等。企业财务管理应着力从核算型向价值型财务转变,利用财务专业优势,借鉴行业内优秀企业做法,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型,特别是要加强产品的“本量利”的动态评估,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起到事前预警,决策支撑的作用。

(三)加快老旧设备更新

企业应关注产业动向,着眼产业长期发展,结合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加强成本设计能力,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数据分析模型,有计划地更新关键核心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不断降低单位成本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企业应加强生产工人技术培训,特别应充分利用当前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的闲暇时段,深入开展岗位技能大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积极交流经验,不断降低综合废品率。

第9篇

随着市场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生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如何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如何能在这微利时代中赢得利润,成本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生产成本的控制。目前,虽然很多生产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急需改进,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工方面

1.等工现象。由于作业安排不当,作业进度不平衡,停工待料等原因,造成的工人无事可做,形成等待的浪费。

2.动作的浪费。由于生产布局不合理,产品物料堆放不合理,造成的搬运成本增加。因生产程序设计不合理,作业动作达不到合理、经济、省力、快速的要求。

3.人员配备不合理,机构臃肿,秩序混乱,效率低下,造成的人员浪费。

二、设备方面

1.加工不合格品的设备。由于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当,不能正常运转,精确度不高,生产废品和不合格品的比例增大。

2.闲置的设备。由于生产订单不足,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等原因没有处于运转状态的设备,它们不会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有可能会提前报废。

3.报废的设备。由于决策失误,购买的提前被市场淘汰的设备,形成投资浪费。或者已经报废但尚未处理的设备,占用生产面积,增加管理成本。

三、物料方面

1.由于未做好市场调查,对市场行情判断不准,盲目进货,采购的原材料价格偏高。或者单纯地追求价格,忽视了采购质量,没有优质的输入,就没有优质的产出,产品质量低下,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

2.采购无计划,频繁采购,增加采购成本和采购费用。采购量不足,不能及时满足生产需要,导致生产中断。或者采购量偏大,占用流动资金,增加资金成本。生产用不完,造成积压,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防护处理、寻找等浪费。物资长期积压,一旦生产线调整或产品更新,就会失去原有价值,而且可能过期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物料的储存

1.由于物料保存方式不当,造成物料性状改变,生产的产品废品率加大,或产品质量低下。

2.物料储存的地点安排不合理,增加搬运次数和搬运工作量。

3.库存物料管理不到位,造成物料报废、毁损、丢失。

综上所述,可见,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要做好,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各个部门要把本部门跟生产成本相关的工作都做好、做到位、做彻底。每个部门都必须认识到,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多个部门联合、有效工作的结果。同时,生产成本的控制,还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要求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物料的采购存储,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的配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全面地实行管理和成本预测、决策及控制,保证自己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好、成本低、价格合理,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下面具体阐述一下应该如何做好生产成本控制。

一、 产品的开发设计

1.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高效的市场调研,能够让经营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市场机会,为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依据。通过及时了解市场上产品的发展变化趋势,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优化设计,改进工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产品设计是产品生产的开始,一旦定型,产品所用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也就基本定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控制理念,所设计的产品不仅应该在质量上满足客户要求,还应在成本上被企业接受。要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最经济的加工工艺,保证新产品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水平,从可靠、耐用、高效出发,提高使用价值,满足社会需要。

二、强化采购管理

1.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建立健全多样的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采购工作,提高采购效率的基本保障,它是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能够保证采购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进行。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要能够明确各岗位、各环节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明确采购人员的业务操作要求,有利于加强考核管理,有利于在采购部门实现按劳分配,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2.聘用高素质的采购人员

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或营销策略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实力上的竞争。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一环,采购人员的能力与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采购任务。简单的概括,一位优秀的采购人员应该拥有“三心”:虚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具备四种能力:分析能力、预测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和素养,是采购人员成功的基本要素。

三、让设备正常运转

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检验”:开机检验、修机检验和定时抽检。机器每天开机后要做开机检验,即刚刚一开机做出来的产品应该检验一下到底有没有问题,没问题了再开始进行一天的生产;机器维护好、保养好之后,初次做出来的产品也要做修机检验,看看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底有没有问题。没问题了再开始进行大批量生产。做好定时抽检:很多生产线现在是全自动化生产,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有的机器会丧失精确性,有的机器会不断的磨损、失效,这就需要定时抽检产品,根据不同的机器情况,隔一段时间抽检一次半成品和产成品,免得机器自动做出来一大堆不合格产品。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采购;风险

1 采购成本控制

1.1 采购成本的概念 根据成本归属的对象,成本可以分为采购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等。在园林工程企业中,出于对工程艺术效果的考虑,采购部门的采购对象不仅限于普通材料,更要考虑所采购物品自身的特性、时效性以及艺术效果的呈现,所以采购成本既包括了原材料的价值总额,也包括承担采购风险所带来的成本。笔者认为对于园林工程企业来讲,狭义的采购成本可以定义为原材料的成本。但是广义的采购成本除了原材料的成本,还应该包括采购部门完成采购过程中所付出的的成本,以及由于采购失误导致的额外管理成本。

1.2 采购成本的构成的理论观点 采购成本构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关于采购成本的构成;二是影响采购价格制定因素;三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

首先,李雅萍在《采购物流》一书中提出了采购成本的构成要素,她认为采购成本包括采购管理、订单跟踪、催货、运输、检测、返工、存储、废物处理、保修、服务、停工损失、收货退回以及错过销售机会等造成的费用。朱伟生在《成本管理》一书中认为采购物流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物流信息管理成本等。

其次,关于采购价格的制定因素。

李雅萍认为物资的质量、品种、规格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制造成本、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物资的数量与交货期关系到企业去的资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影响采购成本的高低。还有物资采购价格和费用,另外还有材料费用。

再次,关于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的种种方法。第一,集权采购法。第二,价值分析法。第三,作业导向成本法。第四,目标成本法。

2 采购风险管理

2.1 采购风险的概念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群体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货物不符合订单要求、呆滞物料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

2.2 采购风险的识别

采购风险识别是指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采购风险。一般根据采购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收集、整理项目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的意见形成项目风险列表。

2.3 风险识别依据

2.3.1 程项目规划

2.3.2 采购风险种类

2.3.3 历史资料或合作经历

2.4 采购风险的内外部来源

2.4.1 内部风险 园林工程企业采购计划与一般制造企业采购计划是不同的。园林企业的采购计划是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采购工作实现做出的安排,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应在何时购入何种材料、设备和物资做出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采购部门的任务是由需求部门提出后而做出采购计划。一旦企业内部需求部门的需求发生变动,显然会直接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使计划目标与实现情况发生较大偏差。此外,由于调查预测也可能偏离实际的情况,实际上绝对一致是不可能的。

2.4.1.1 采购质量风险 一方面是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服务未达到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理质量,降低企业的信誉和铲平竞争力。

2.4.1.2 采购价格风险 一是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互相串通,有意太高价格。二是,批量采购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2.4.1.3 采购人员风险 由于采购人员素质、能力和道德等原因而引发的风险。

2.4.1.4 采购部门间的沟通风险

2.4.2 外部风险

2.4.2.1 政治环境风险

2.4.2.2 法律风险 园林工程设备采购不许遵守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等

2.4.2.3 供应商风险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应互相尊重、诚实可靠、分担风险、分享机遇等,最终实现双赢。

结论

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园林施工企业和建筑企业一样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判断与应变能力,以工程合同为纽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园林绿化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机遇与挑战,高瞻远瞩树立企业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品牌规模效益的好坏将决定企业工程成本造价,对于新兴的园林绿化企业应努力树立自身品牌,扩大规模,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 物资 采购 成本

一、引言

所谓物资招标采购就是要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将为企业提供各类物资的合格分供方引进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促使其进行有序的竞争,让企业最终获得优质、优价的物资。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供应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物资采购成本是影响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健全的物资采购制度与机制,完善采购的合理分工,优化采购方式,拓宽采购途径,对于降低采购成本能起到保障作用。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对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通过必要的途径和措施,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意义深远。

二、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主要由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大宗材料的市内运杂费、按规定应由买方支付的税金和进口物资应支付的关税、物资采购成本是在企业的采购活动中直接发生的费用,主要指在由物资采购过程中产生的购买费、包装费、装卸费、运输费和存储费的总和。

三、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意义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快,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产品的物资需要等的周期加快,控制企业内部的物资采购成本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是实现企业利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面向市场进行融资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最大化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达到对企业物资成本控制科学合理的目的。采购成本下降,首先可以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同时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可降低,企业的利润会明显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进一步增强。据相关研究表明,采购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可以提高5到10个百分点,甚至更高。因此,强化采购成本核算,优化物资采购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降低采购成本,对降低企业总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采购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各不相同,大约在25%~90%之间。我国企业采购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一般在80%~90%。可见,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也是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四、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划与采购需求脱节 按照物资采购的工作流程,应是先计划后采购,而部分企业存在先采购、后计划的现象。有些企业每年年底召开物资订货会,在会上大家都是按照往年的大致情况,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这样一来,计划还没出来,采购任务已经完成。

(二)物资采购储备量过大 受落后储备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存在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现象,导致企业大量的物资储备,占用过多的资金,加大了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物资采购方式传统老化 目前,一些企业还沿用订货会,买卖谈判等传统方式,而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还不是很多,大多数企业尚未采用电子商务网采购订货。另外,有些企业的采购渠道随意性很强,并且对供货商业信誉、供货资质、售后服务等了解不够深入细致,容易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

(四)采购决策不规范以及透明度不高 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方式和规范的监督制度,致使监督行为不能全方位、全过程地介入到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监督和管理的脱节,监督机构对物资采购工作的多个环节都缺少监督。

五、降低采购成本,增强赢利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把经营的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但事实上,制造业中采购成本的比重很大,采购支出通常占了企业营业额的30%-50%。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逐渐成为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因而采购作为制造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其成本控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从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资招标采购的优势

1、采用物资招标采购的方式可以使物资采购更具公开性,使采购可以面向整个社会,同时将整个采购的宗旨、内容以及要求向大众公开,使社会上有资本的供应商都可以公平的参与投标,不仅为企业扩大了选择范围,同时也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开发出采购市场的潜力。

2、实行招标采购制度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既可以让有能力的供应商进行公开、公平的参与,又可以达到企业内部采购成本的最小化,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员对采购的细节进行全程的监控好把关,严防违规采购物资流入企业中,保证企业物资采购的各个程度都能够在管理人员监督下公开的进行,将采购后的检查和合适转化为采购前的预防和把关,将采购过程的被动管理变为采购过程的主动出击。

3、实行物资招标制度可以大幅降低采购过程中的成本,物资招标采购制度运用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这就使得原材料的成本更加趋向于其正式的价值,物资采购制度出去了中间的认为环节,只依靠价值规律来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调节。在投标的过程中,大多供应商都会核算好自己企业的产品成本,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利润区间,更加真实的反应出材料供应的最低价格,最后的中标与否就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就无法采取认为的手段来控制,可以大幅降幅采购成本。

4、实行物资采购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近些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开始逐渐实行物资采购招标的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制度是保证企业减少经营成本,提高整体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成本,同时在保证企业采购物资质量的基础之下,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降低至最大,也大量减少了企业在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制度,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物资的采购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压力,从整体上提高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六、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

企业的物资采购不仅仅是加强企业的成本效益的一种途径,还是加强企业的管理控制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不仅要制定一定的企业物资采购的措施,还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降低企业整体的经济消耗,达到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效益的目的。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采购频次、采购批量、采购价值成本,同时还受企业采购战略、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和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互联网采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采购( e-Procurement )作为一个基于Web体系和工作流管理的企业采购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采购方式。这种方式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将企业的采购过程进行系统化、流程化管理,从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等目的。

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的产品信息多、速度快、目标明确,从而节省了采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采购成本。互联网的好处:首先;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未来的世界将是网络世界,具有迅速、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和技术的能力,现在已经普遍到连一个小学生都会用电脑。可以通过网络把企业采购信息出去,扩大供货商范围,企业选择多了,从而价格也就更容易降低了。另外;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企业在采购网上公布采购信息,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了过多的中间环节,实现“零周转”。 通过网络把产品和储藏数量以及企业的采购系统结合在一起,方便企业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来选购物资。此外,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内部实际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物资需求量进行采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物资的积压库存,这就可以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避免出现货物积压的情况,同时,避免市场上物资价格波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此外,使用网络进行库存管理,可以实现库存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采购的影响,可以大量节约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计划以及采购方案

企业在实行物资招标采购的前期阶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预算计划以及采购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对内部的物资采购进行全面合理的管控,还能有效节约企业的开支,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预算制度的制定也是企业实行物资招标制度的前提工作,也是一个完备的控制机制,这种制度的制定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方案,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预算放系,着也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确保企业的流动资金可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制定完善的预算计划和采购方案可以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优化利用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三)确定好物资采购的幅度

企业经营中的成本会受到物资采购价格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物资采购的整体调控,确定好物资采购的各项价格,才能有效的分化采购管理人员的能力,因此,在采购时,一定要注重物资价格的变动,同时积极的利用物资采购网络平台对物资市场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统计,全面掌握物资价格的变动,在采购时使用竞争性谈判来增加采购优势。

(四)对商品实行择优管理的制度

对供应商进行整体调控也是企业加强物资采购的重要部分,加强对供应商的整体调控不仅可以实现与供应商的联系,也可以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监督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为商品的供应提供公平的机会,这就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利用网络进行物资采购时,要充分的利用起网络中的数据,对各项信息进行有机的调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机共享,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物资的盲目性采购,从而实现企业优势资源的合理调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环节能够环环相扣,在提高采购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五)确定好物资管理的供应方式

对于物资的供应商来说,不仅要在招标过程中将内部产品的优势表现出来,还需要在非招标的过程中对内部产品进行全面的采购控制,这样就可以帮助供应商全面的掌握物资价格的市场变动,从而在招标过程中有效的压低其他供应商的价格,在招标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中标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在努力降低自身经营管理成本的同时,也需要与供应商采取长期合作的方式,并加强对供应商的有效调控,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与供应商达成有效的协议,从根本上加强企业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控制,有效的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六)加强物资的储备

加强为物资的储备,就需要企业在一方面要了解经营管理中的物资变动情况,同时,为了防止整体采购情况的出现,要将采购好的物资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储存,确保物资储存的数量,若果物资的储量过多,那么就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装卸费用以及仓储和管理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负担。因此,企业在控制物资采购价格的同时,也要对物资采购的数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这也是对企业全面发展以及宏观调控的考虑,因此,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企业要分析好物资的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发展对物资的数量进行合理的调配和控制。

(七)做好采购人员的素质控制

物资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的质量,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要求采购人员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完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要忠于职守,不能与权谋私,同时,采购人员要学会在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估价,在采购物资时可以全面了解物资的价格组成,同时也要控制好企业物资采购的需求以及采购周期,掌握熟练的采购技巧以及采购方式,对物资的市场价格变动也要有全面的了解,在采购的过程中国进行多方对比,保证购进物资的性价比。一般而言,企业的采购人员大多从事过相应的管理,对于物资采购的特性以及数量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企业内部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让采购人员能够明确了解企业物资采购的变化情况,保证采购人员在谈判的过程中不吃“技术亏”。

七、结语

总之,对企业的物资采供实行招标制度是当前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走的必由之路,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菊红,提升企业物资成本控制能力的途径探析[J].当代经济.2009(10)

第12篇

【关键词】 全面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工具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7-0134-04

一、全面成本管理概述

(一)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第二次技术革命使欧美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管理者的经营观念在不断改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成本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过一系列演变,产生了公认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表1)。全面成本管理遵循现代企业成本运动规律,运用成本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行全过程、动态化、广义性、多角度的成本控制,以实现改善成本结构、优化投入产出、规避成本风险、打造成本优势的经营目标[ 1 ]。

管理对象与管理范围的扩大是全面成本管理的特点之一,与其他三种成本管理模式比较,它倾向于从整个价值链入手解决管理问题。全面成本管理不仅重视成本管理,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发展业务,努力使企业能够凭借成本优势创造核心竞争力。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它有两大优点:其一,突出整体,不仅仅控制单一产品的成本,更要控制组织整体的成本,例如信息传递成本、产品流程成本、组织管理成本等;其二,成本管理更加重视运营管理,把提升运营水平作为成本管理的关键,避免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二)全面成本管理的内容

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从价值链整体对企业成本进行衡量,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创造价值活动。价值链是企业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有机系统,具体包括资金筹措、产品设计、产品试制、采购订货、产品生产、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费用、质量管理、售后服务、回收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消耗资源,都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图1为全面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

全面成本管理的设计与运行有三个步骤: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业绩计算,三个步骤之间有序链接,循环运行。企业是由一系列为满足顾客需求而从事生产服务的作业组合而来的,各个作业上形成的价值包含在生产的产品之中,最终转移给顾客。所以产品的价值包含在企业的每一项作业之中,进而成本管理的立足点从“产品”转向了“全面”,突破了产品的界限,在整个企业内部做成本规划与成本管理,最终能够帮助管理者从全局的角度削减费用、分配资源,实现成本管理到战略管理的跳跃。

二、OTC公司成本管理的需求分析及整体架构

(一)OTC公司成本管理的需求分析

OTC公司是OAG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于2004年9月1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445万欧元。OTC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其成本管理系统仅包括基础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粗略的成本分析,缺乏有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y,不利于有效地进行成本的全面管理,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价值提升能力。表2总结了OTC公司现有成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二)OTC公司全面成本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本文充分研究了OTC公司当前的业务需求,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型及应改进的具体目标,如图2所示。

在本次系统改进过程中,总结和吸取既往的经验教训,从系统规划开始,以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为指导,注重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建设;以全面成本管理核算的需要为重心,系统规划、构建、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管理平台,提高数据链接的稳定性,保证数据质量与准确性,实现OTC公司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目标。

三、全面成本管理系统实施与应用结果

(一)财务成本管理系统

在资金成本管理方面,改善贷款资金结构,充分融入中国市场,积极运用当地的优惠政策,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借款的综合资金利率从6.5605%降低为5.9872%,年度减少财务费用32.88万元,降低了8.7%。

在税负设计与控制方面,推荐OTC公司使用账实法进行结转,有效地节约了流转税,从288.89万元减少到55.92万元,减少了232.97万元,降低了80.6%。

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提出了货币资金管理的优化改进意见,如图3所示。

运行3个月来,平均月末库存现金余额从419.25万元降至300万元左右,降低了28.4%。

(二)供应链管理系统

1.采购成本

由经验可知,虽然行业不同,但在一个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一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30%~90%。在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前,公司的材料成本平均水平为51%,人力成本平均水平为20%,制造费用和销售、管理、财务期间费用共占18%。通过以下步骤对OTC公司采购部门提出要求,建立健全其采购管理系统。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采购品种分门别类,筛选核心A类原材料。A类库存物资的特点主要是进货发料的频率高,虽然数量仅占总采购数量的10%,但物资成本却占总采购成本的60%。A类物资采购需要及时关注顾客的需求,多做市场调查分析,选择可靠的安全系统,保持与供应商的紧密联系,确保库存充足。第二,详细调查供应商,完善供应商清单。应从供应商的质量、销量、价格等方面衡量供应商,将他们在数据库中分门别类,划分到不同的等级中,当企业处于不同营业水平时选取适当的供应商,并确保其稳定可靠,遵循合适的采购策略。第三,制定准确有效的预算,并严格遵守。第四,建立采购作业指导手册,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采购作业规程,并重视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图4为所设计的采购部门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