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

时间:2023-09-08 17:1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前言

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法指出固定资产的特性,其中一个是关于有形资产,其指出有形资产包括商品的生产、劳动服务、租赁及经营管理。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中占的比例相当大,是整个企业及账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不应该出现任何问题,大问题当然必须避免,但是小问题也不可就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管理记录疏忽等问题。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要严格规范,不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小型国有企业,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法则。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管理就会出现差异和问题,因此就会出现部门之间工作不能协调的进行,矛盾和漏洞也就相应而生,这样管理的难度就会加大。所以要现在要抓住漏洞及时填补。下面就谈一谈管理中会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职责不明确。由于国有企业中部门较多较繁杂,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又需要合作,此时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分配、任务要求就会出现交集和矛盾,相互推卸责任,使得一些工作没有人去落实,出现管理疏忽。特别是在进行中间传递的事情上,比如资产投入时的单据在传递后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账单不一致的情况,使管理出现错误和混乱的情况。

2.账务混乱的现象。账务混乱是现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所遇到的一个问题,由于其内部资金运转多而庞大,账目就会出现核对混乱对不上号的情况,使资金管理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公益捐赠、资金调动以及一些特殊途径的资产调动没有被记录在账上,就出现有账却找不到资金来源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资金管理人员的疏忽和失职,这里面其中一些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较高,但还有一些人则不然,他们的专业意识相对薄弱,将企业为员工配置的东西归为公共财产而不记入到固定资产账目里面,这样也会造成账目核对不上的情况。

3.资产记账的不规范。对于已经失效的过去的固定资产,国有企业并没有按照严格要求对其进行审批销账;还有就是在对建筑方面没有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的土地面积在记录是出现偏差,造成账上的面积和实际的面积有所出入;有些国有企业的办公场所在施工之初为“在建工程”没有记录在账,但是使用多年后仍没有进行账目改动,这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

三、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国有企业或相关部门要认真的制定出一套管理准则,使企业的管理走向合理的道路,使账目不再出现混乱的状况。下面就介绍几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明确各部门职责。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因为其部门的繁多,所以各部门的职责一定要明确,做到各尽其职,分工明确,不要出现漏管和冲突的现象。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为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所管理,在管理时,这三个部门的分工就要明确,各部门主要负责哪一方面的管理和记录。大部分企业中,固定资产的实物直接由使用和管理部门负责,而财务部门主要是对其进行核查清算并有监督的作用。如果公司愿意再进一步把这三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配就会更好一些。

2.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制度的规定以及落实都需要员工的自觉和管理人员的监督,他们彼此相辅相成。比如在处理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的审核,普通员工不得擅自将固定资产报废,必须严格进行企业规定的各项流程进行资产报废。在整个流程中,拟定一个固定资产管理报废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表当中要包含详细的信息,这样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在最后核对时出现问题就有据可查了。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过程中,除了经过上层领导的批准还要经过下面各个部门和部门员工,一个部门完成资产报废的整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部门之间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协调合作。在整个过程中,要有监督部门对其操作者进行严格的看管。

3.对固定资产投资及运营的监管。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应该制定快捷清晰的管理制度,对于相关流程和规则比如固定资产的创建、中途的使用情况,最终的结果都要仔细制定。在资产投资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理念,即固定资产在进行购买的时候,要遵守不浪费的原则,按部就班的进行审。国有企业在创建固定资产时要反复斟酌,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通过后再落实。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的运营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对国有资本权益的保护,这些权益中包括保护权益、发展权益等权益。在对国有资本进行运营管理时。主要操作人员是与国企出资人相关的组织和部门。企业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要求,制定有效的资产体系和管理监督机构。

四、总结

我国国有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国有资产的支撑,同时它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企业之间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运行的一个表现了。国有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严格把控和实施不但可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企业在国家或企业间的竞争地位,使企业可以在正确合理的管理制度下蓬勃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去寻求突破和创新,不断研究和更新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顺应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稳定前进,不被社会和企业打败,达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齐晓华.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31).

第2篇

(1)资产管理风险意识不强。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认为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由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监督管理,不会出现大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上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

(2)对于资产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因而也无法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情况,对于资产管理模式的改进也十分不利。

(3)信息系统不健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未能全面的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信息出现失真的问题,而且也造成了信息数据传递的滞后性,导致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必须依赖于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则需要内部控制管理来完成,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该以内部控制为载体,依靠内部控制的完善来实现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避免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不正常流失的问题,主要的途径还需要通过强化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来实现。在具体的风险管理上,对于国有固定资产的配置,应该确保按照预算计划实施,实现资产配置的均衡;在资产使用方面,重点采取措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闲置率;在资产处置方面,严格控制未经严格的审核批准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在资产清查方面,主要是确保清查结果的准确无误;在资产的监督检查方面,则应该重点确保监督的经常性与有效性,确保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在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风识别分析与控制管理,降低资产管理风险。

(2)建立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具体实施,首先应该明确绩效管理评价的主体,以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为主体,联合预算编制、财务部门、仓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的绩效评价工作。其次,应该建立准确全面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将资产完整率、闲置率、负债率以及使用率等作为指标,对资产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考核。第三,应该将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充分运用,可以与部门、岗位人员的评优、晋升联系,以督促各个责任部门不断地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和种类多,没有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真正的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因此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该着力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预算编制信息、调剂使用信息、清查盘点信息、资产处置信息以及会计核算处理信息等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之中,并结合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的变动及时的更新数据,进而形成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大幅提高资产管理的时效性与准确定,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纠正调整。

(4)强化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重点是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来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主要是对购入、自行建造、融资租入、接受捐赠、盘盈等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对固定资产增减、结存的审计,则重点是对固定资产的真实性、所有权、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少、融资租赁情况、核实期末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披露正确性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通过全面有效地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措施,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前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部门机构,其具有社会事务管理和执法O督的职能。行政事业单位是集管理与服务于一身的政府职能部门,也是我国政府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机构,其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对于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监督与管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想要顺利地开展各项相关的业务活动,就需要有资金的支持,而这一支出则主要就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来提供。由此可见,良好的固定资产状况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社会职能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为其更好地为政府、为群众服务创造条件。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属性混乱,缺乏管理意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并不是所有单位内的资产都是归单位所有的,资产的属性实际上是属于国有性质的,单位只对其具有管理权和一定范围内的使用权力,并不是资产的归属主体[1]。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错误地将国有资产视作单位内部资产,这种错误的管理意识,是其对资产进行不规范处理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制度缺失,权责界限模糊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体制在不断深化,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结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固定资产的组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就造成资产管理与制度完善并不同步[2]。缺少了制度的支持,单位内部对于资产管理的相关权责也就难以界定,于是就产生了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果欠佳

我国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实力与资产配置情况都各不相同,这就对于各个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容易引起其相互之间的表层政绩水平的攀比,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存在着重复购置、过度支出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资金的浪费。而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各项业务活动缺乏资金的支持,活动效果并不明显,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积极性[3]。这种资产失衡的配置状况,就使得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四)钱物管理分离,管理账目失实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包含资金和实体物质两种存在形式,而对于“钱”与“物”的管理都属于资产管理的范畴之内,其地位同样重要。但是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他们往往更加注重对于资金的管理,而对于物资的管理却并不完善。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账目与实际价值并不相符,存在着一定的虚假账目的现象。

(五)处置方式错误,资产流失严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对于资产的使用价值没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只是在相关的业务活动的进行中即时地对资产进行支配。在这种资产处置的方式上,就容易造成资产的不合理使用,甚至为某些不法分子侵占公共财产提供便利的条件,继而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原因

1.单位领导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并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计划,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所以并没有设置这样一个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或者相关的岗位,使得单位财务部门只能对资产大致的使用状况进行简单的统计核算,却缺少了重要的管理环节。

2.单位内部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

监督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尽管指派了专业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却忽视了对其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监督。现在出现了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的案例,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只重管理,而轻监督,从而造成了资产管理的效果并不突出的局面[4]。

(二)外部影响因素

1.缺少制度约束

制度约束往往是最好的管理措施,有了制度的约束,才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具有合理性与规范性。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少外部制度的约束,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职权界限并不明确,这就使得其整体的管理水平并不高,管理局面也较为混乱。

2.管理体制不规范

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对于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力、使用权力、所有权力等具体的权力划分也比并不十分明显,这就使得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内资产属性产生错误的认识,继而导致管理上的缺失。许多管理模式的管理重点放在对于资产的使用上,却没有明确的体制依据来对资产的类别来进行具体的说明与规范[5]。

3.管理执法不严谨

我国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制度只停留在表面,而并没有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就表现为管理执法的不严谨性。我国虽然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说明和规范,但是在真正的管理执法上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实施情况,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三、强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办法

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就需要首先完善其核算办法。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传统的核算方式较为落后,基本是在资产流动之后才进行核算,而对于资产流动的必要性进行详细的审核与调查。另外,资产核算也并不及时,核算的周期较长,这就使得资产实际情况与核算数据实际上的脱节的[6]。所以,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资产核算方法,落实权责制度,对相关资产进行更为细致的属性界定,从而提高核算数据的真实性。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对于制度缺失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对于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严格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固定资产的属性,并且更为细致地对单位所能够形式的资产管理权限进行说明,避免权责界限不清的状况的发生。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手段

在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制度上的完善的同时,也要注重同步提升相对应的监督体制[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的部门,对于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同时,国家相关的财政监督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在委派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时,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保证其思想意识的正确性,素质和能力水平也要符合资产管理人员的高标准的要求,这是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提升性培养,对其思想意识和素质水平的同步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我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我国政府职能有效发挥的必然要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良好服务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集中在内部管理的缺失和外部制度的漏洞上。这就要求我国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从自身做起,提高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法制的层面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强化其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25):17-18.

[2]王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项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5(6):98-99.

[3]黄润洪.新时期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5(15):1-3.

[4]黄丽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7(15):5-6.

[5]李苗苗,尹伟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效途径探讨[J].交通财会,2015,8(1):43-45.

第4篇

一、电信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进行了体制改革,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电信行业经过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资产的结构与数量已经得到了优化。并且通过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推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目录进行了修订,并且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流程与管理范围。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培训,对固定资产管理从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绩效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有积极的作用。

3、进行资产清查,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核实企业固定资产数量以及组成,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我国的电信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构建但是轻管理的现象,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所以,虽然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意识的淡薄,造成公司内固定资产有效利用率较低。

2、电信企业缺少集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而导致了管理工作中监督约束力薄弱。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十分巨大,在企业内部却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监控。而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职代管,而兼职人员不论是从时间精力角度,还是从素质与专业程度角度来看,都无法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且这样的制度下,没有相关的责任人,没有明确的分工职责范围,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3、采购预算机制不够完善,固定资产积压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电信企业现有的采购预算机制一般是省级及以上公司都具有采购权,而对于使用部门,它们也可以采购和安装自己需要的固定资产。这种预算机制十分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性购置和不必要的积压,直接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下,资产的投入回报率低等问题。

4、固定资产核算账务存在一定的漏洞。经过多次分营,电信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着账务和实际不符的现象,比如存在一些有实无账以及有账无实的资产。电信企业资产种类繁多,线路又不断的变化,这就给固定资产的核查、盘点等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线路动态化使得更新资产目录以及新旧目录交接的工作量十分庞大而且更新的频率较高,因此,设备盘点的难度大、成本高。尤其是许多企业核算盘点制度不完善,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上的核查、盘点以及对账,对于实际现场情况疏于管理,又加之通讯电线、电缆经常被盗,有些企业甚至将设备直接无押金以及相关防范措施地交与个人使用,从而造成账面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

5、缺乏协同作业的管理系统。各部门的台账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联系薄弱,因此,会出现较多得重复建设和重复核算问题。例如在资产发生变动时,各部门的重复录入与修改,以及各部门台账的独立性使得各部门账目在统一时的难度加大问题。

三、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我国电信运营行业在固定和资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提出一些可行化的建议:

1、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企业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将提高资产利用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并且加入到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以及员工的考核制度上。同时,加强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以及专业化素质。

2、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专业化管理。对于资产的购置、安装以及检修、盘点工作以及转让、报废等都应该设立专职人员,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些专职人员掌握资产的增减变动、维护检修等,并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等进行监控和督查。另外,专门部门、使用部门包括财务部门都应该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进行定期的分析,从而了解企业资产的使用状况、结构分布以及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等等,实现固定资产优化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建立严格采购预算制度,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以及购置,避免资产的重复购买。其次,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核算、检查、盘点以及考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统计核算,加强固定资产及时入账、折旧、分类明细数、资产的分类和比重以及固定资产的各项统计分析,解决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 固定资产 管理

一、采油厂固定资产构成

本文围绕采油厂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析,主要指的是生产油气的设施和各相关的办公设备与办公大楼等。油气设施包括油水井、储罐、油气管道等,这类资产都是根据油气储量,分区块按产量进行产能建设,是集设备、房屋、管线、供水、供电等一体的油气生产设施。

二、采油厂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采油厂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完善的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资产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清理管理办法》、《闲置资产管理办法》等资产管理规定,使采油厂固定资产管理有据可依。

(2)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采油厂分季度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坚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确定资产分合的标准,即能合并的就合并,能拆分的就拆分,对每项资产都配有条形码,不论是按系统还是按区块,都能及时查阅到资产的归属信息和使用信息。

2、采油厂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固有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粗放,领导意识不到位

“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仍然存在,缺乏资产运营意识,即使存在闲置、待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也不愿意在油田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互相调剂使用,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投资重复建设,资金过渡浪费。

(2)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采油厂处于油田企业的最下游,由于其行业特点,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数额巨大;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审批部门有时为了少数人或少数单位的局部利益,忽视了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随意核拨投资指标,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以及购置大量无效、低效的固定资产,难免导致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不仅阻碍了采油厂正常的生产经营,也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

(3)固定资产整体利用效率低,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首先表现在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或低效率的情况经常发生。部分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和保养,致使大量资产过度使用,加大了资产的老化程度。其次表现在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当前,油田企业内部各单位对闲置或予以报废的固定资产实行自行管理,且管理方式不一。

从人员专业素质来看,采油厂存在着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程度不高的问题,合格的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资产管理及资产现场管理等专业知识。采油厂内部资产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很多单位都是兼职管理,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致使资产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衔接。很多管理人员缺乏现场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类别、形态、技术、规格以及性能等方面的信息,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全方位的管理。

3、特高含水期采油厂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新矛盾

特高含水期阶段的采油厂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为油气产量的降低与采油成本的持续增长。作为采油厂的主要的资产,固定资产一直是作为非可操作成本进行会计核算,但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大,采油厂对新型设备的引进也在增多而这些新设备普遍存在技术含量较高、更新速度较快、容易贬值,采用何种会计折旧方法,对成本与利润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于特高含水期阶段,地质储量的降低,采油厂在油气开采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开发,而原有建设的井站等会出现空置、报废现象。这种情况,会随着油气含水量不断上升而大量存在,此时如果仍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常规计提折旧处理,将不能体现采油厂真实的成本构成。

三、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对特高含水期采油厂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1、油气资产

指各油气区块内的油气井和相关设施,是不移动资产。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规定,采油厂可以采用产量法对油气资产进行计提折耗。根据地质储量和相关产量对矿区权益、井站及相关设备价值进行分配,把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与产量、储量挂钩,使资产的价值和生产经营得到合理配比,在特高含水期阶段产量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成本,经营利润相对提高。

2、固定资产

对上述固定资产固有的管理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1)采油厂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以每季度的固定资产清查为基础,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同时对主动上报闲置固定资产的单位进行合理的奖励,对以主动改进新技术、新方法盘活固定资产价值的单位予以奖励,同时对大量闲置固定资产的单位进行处罚,争取做到固定资产在各个单位间合理流动,同时保证拥有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单位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2)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采用项目有偿制和项目责任制的方式,项目从提出、论证、管理等层层落实责任人,并把项目效益的好坏纳入责任人的业绩考核,减少盲目投资、盲目上产;强化对项目效益的跟踪制度,充分体现以效益为中心的宗旨,根据实际可采储量来确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严格论证资本投资回报率,实现投资和费用化的清晰界定,真实反映投资成本。

(3)加大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尽量配置专职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每个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都比较庞大、种类繁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每月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报表管理、每季度要进行资产盘查,工作任务繁重;同时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也是在不断更新中,采油厂应当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大对闲置、报废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固定资产养护意思,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年限。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71-02

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责权不清、机构分散。多年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投入就是国家投入,这样从高校的决策层到一般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思想上轻视,理念上淡薄,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计划就可以了,基本上不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以部门为主,谁购置谁使用,造成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一些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仅由财务部门进行价值量核算,设备处、后勤处、图书馆等部门进行实物量管理,各类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表面上看,资产管理涉及每个部门,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核算,设备部门负责教学科研设备的管理,后勤部门负责房产、办公设备管理,图书馆负责图书管理,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块管理,各部门缺乏有效协调,密切配合,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漏洞。

2.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情况不佳。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一些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但很不健全,有的甚至不按制度执行。在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没有清晰、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出现重复购置、购置资产功能与使用上差异,造成闲置,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在资产的调配方面不按制度执行,一些高校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存在办公设备跟人走的现象,也不做变更登记,个别人甚至把电脑等据为己有。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调配中,责任制度不健全,不做清点,不做交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和盘盈盘亏方面,按照有关程序,对报废的固定资产需经过中介机构认定、核准后处置,且一年一次办理报废手续,报废程序复杂,成本高。因此,有些部门,对已报废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处置,有的为评估需要,对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不做报废处理,造成账实不符;有的虽做了报废处理,但残值收入不入财务账,而成为账外资产。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恰当,有的部门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无专人管理,使财产流失视为废弃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账,造成账实不符,谋取私利。

3.缺乏资产使用效率评估体系,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许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对资产使用效率缺乏必要的评估。一些高校对教学、科研占用的资产、设备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加上管理人员,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制定具体的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办法,造成人们对资产使用有不用白不用的想法。同时对闲置资产没有珍惜意识,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使国家购置的资产成为部门甚至个人的私有财产,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的现象。在设备的购置上,一般由使用部门提出,其出具体可行性报告大对数由使用设备的业务部门完成,很少有财务部门的参与。报告在设备购买上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并且对购买的设备把关不严,采购、验收、入库各环节管理较差,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造成资产的极大浪费。在设备使用上,学校各类设备分布在各使用部门,各部门只注重自己申请的设备自己使用,不愿接受校方的调节,重复购置设备,设备使用率不高,设备闲置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资产的流失。

4.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不完善,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当前,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大。按照现行会计制度,高校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不计提折旧,高校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消耗,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折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另外,有的高校为了教学评价估,为了不减少固定资产账面数,多年不做固定资产报废处理,部门固定资产已没有了使用价值,有的甚至连实物也不存在了。有的高校在完成固定资产盘点后,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调整账面,从而也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不利于对单位真实情况的了解。

二、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对策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经费的筹措已不是过去单一的政府投资,而是多渠道筹措事业经费,各项资源合理配置。面对21世纪发展的要求和资源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已经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资产管理中,必须增强新意识,即: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意识,保护国有资产权益意识,资产按效益最大化原则运行意识。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不是单独的社会消费行为,而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克服“重投资,轻管理”的思想,自觉维护资产权益,有效配置内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管理。

第7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研究

一、引言

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医院固定资产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日常管理是否严格、规范,是否能做到保值增值等,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研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的推进,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都加大了对医院财务资产的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再加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公立医院年度资产报表和年度国有资产分析报告提出的硬性报送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个别医院在规范性方面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一)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对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保值增值等情况实行有效的日常监管。(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等日常活动缺乏制度依据,科室与科室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畅。造成工作扯皮、管理缺失、风险增加。(三)固定资产配置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固定资产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情况是购置盲目,导致过度配置,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情况是资产配置缺失,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支撑效益,限制和影响资产性能的发挥。(四)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缺失,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后评价。既没有充分调动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潜能,也不能为医院下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配置医院固定资产提供参考和依据。(五)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应该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图书、小型设备等直接列支,没有按固定资产进行归类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外流动,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二是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没有按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监管和提取折旧,导致医院资产及当期费用数据失真,存在很大的资产管理风险;三是在建工程项目早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但迟迟不办理决算审计及转固定资产手续。已投入使用项目不能正常按固定资产管理并计提折旧,造成资产不实,费用不准;四是医院设备采购入库使用后财务报账不及时、会造成使用年限和财务折旧年限不一致,带来对账、财务审计等一系列管理不便;五是固定资产折旧提取随意性强。没有按规定的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进行提取。有些医院为了满足绩效核算,计提折旧存在忽高忽低、科室间政策不一致、少提折旧、甚至超期超原值计提折旧的情况,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账务处理混乱,主要经济数据失真。(六)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出售及对外投资管理不规范。存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及现象,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私自留存,没有按规定上缴国库。事实上,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对外出租、出借、出售及投资有着严格的规定,资产价值在规定限额以内的处置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对于资产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投资,要报上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出租、出借、出售收入及对外投资收益必须按规定及时上交国库。凡是没有按上述规定办理的行为均属违规。(七)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不规范。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报废必须履行严格的报废审批手续,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医院固定资产到期或损毁报废没有履行报废审批手续,自行进行账务资产核销或核减;有些医院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多年,实物早已不存在了,但迟迟不走报废处理程序,资产长期挂账,造成账实不符,资产不实。(八)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缺失。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相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日常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或管理出现盲点及空白。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台账设置不规范,没有实行动态化管理;没有实行固定资产卡片式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没有对医院固定资产实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盘点,没有固定资产盘点表;固定资产使用科室没有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科室管理缺失等。(九)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或者单机版的阶段,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及精细化程度不高,不能提供科学的资产分析报告,不能科学合理配置医院资产,不能有效促进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能保障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及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持续要求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努力下,各级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不断规范、水平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在为人民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之所以有些医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医院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不单独设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配备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不重视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投资;对国有资产的日常规范化管理监督落实不到位等。(二)国有资产管理以及相关财务人员国有资产管理经验不足。他们的管理知识及实战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医院国有资产日常规范化管理需要。(三)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缺乏考评监督机制。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人浮于事,不能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要求完成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四、解决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并尽早尽快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可以采取如下主要措施:(一)从领导层面提高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必须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明确由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对于涉及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报废处理等重大事项,必须经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等集体研究决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必须经常过问;对于固定资产日产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研究解决。(二)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应当建立医院内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入库、日常动态监管、处置等工作。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具体到部门、具体到事、具体到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专门的人专一专心去管这件事。同时,也能更好地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医院固定资产管出规范、管出成效。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制度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之一。我们必须使用好制度控制这个法宝,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要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管理事,靠科学规范的制度来约束人。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就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靠,管理失职也可以做到有责可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系统化、体系化,要细化、具体到固定资产论证、采购、入库、日常监管、处置、分析评价等各个环节。(三)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工作要干好,人才是关键,要加大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环节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一方面要注重对相关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培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请进来,聘请专家搞内部培训;也可以走出去,参加针对性的培训班;甚至可以分期分批选派骨干人员到管理好的医院现场观摩、跟班学习,去直观性地学习兄弟单位规范化、专业化的账务、实物日常操作管理,包括学习人家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为创新创造性的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四)加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力度。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自行开发、委托专业团队开发,也可以购买市场上已开发成熟的适应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软件。总之,要不断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并在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需求,增加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模块。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丰富资产控制手段,实行医院资产管理精细化;积极运用资产状况分析数据为医院业务运行管理服务。(五)实行资产管理评价及责任追究机制。医院应该实行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地日常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既要涉及到资产管理部门,也要涉及到各级资产管理人员。1.要建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部门。考评部门可以是专门建立的资产考核评价小组,也可以归口审计或质控部门进行考核。只要能有专业甄别能力,又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即可。2.要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考核评价标准,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考核评价有据可循,不当儿戏。3.考核评价结果要和个人绩效相挂钩,奖优罚劣。对由于管理失误给单位带来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实行资产管理工作后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目的就是督促资产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把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地更实、更细、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兴利.对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2]王俊辉.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J].中国商界,2012(4).

第8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才能使固定资产在投资决策、取得、使用、维护、处置等诸多步骤中留下清晰痕迹的同时使整个过程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一直都困扰着企业管理者们。固定资产的整个环节可以分成前期的投入、中期的使用、后期的报废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的管理,是非常的复杂、困难,因此要认真分析以上环节管理中的不足与原因并研究出合理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虽然我国企业的发展十分的快,但是还是存在着挺多的不足之处,新的经济扩展的局势,在我国经济的革新持续深入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的这一期霸道的扩张的形式也基本遏制,故,此时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及时的对内部管理结构实施调节,同时持续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根本位置,研究并制定出良好的,创新的整合管理办法,吸取以往的经验,这是使企业管理的总体高效的方法。

2.强化企业管理意识的需要

眼下,绝大多数企业总是存在追求新的固定资产的购买,往往没有对于旧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意识的现象,这对企业发展有了很不好的影响,如资产管理成效的不但不能升高还有降低的现象,企业生产规模被不谨慎的扩大,固定资产老旧耗损被增加,生产成本也会变大,企业的利益无法做到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必须从管理意识上彻底的改变这种低效率的管理状态,才能为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完善企业管理规范的需要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通过呈报、审批、购置、验收、领用、核算等一系列流程和手续,这为的就是确认相关的责任人,避免固定资产反复购买置办、浪费、及流失的目的,而且企业还可以高效合理的将固定资产嵌入到管理链条中来,以确保资产的完整及安全性。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够深刻

大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习惯性的“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因此后面的在人员配置上、岗位设置上、投入上都存在一些随意性与盲目性,这就容易造成后续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影响着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与优化,进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2.闲置设备、不良资产迅速增加

一是企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大量新设备代替了传统的旧设备,使闲置设备增加。二是目前电子设备更新迅速,导致许多“第一代电子设备”没有折旧完就提前退出使用环节,这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闲置的重要原因。三是无计划的盲目投资与改扩建,导致“在用”设备“突然下岗”,进而使不良资产加速增加,以上问题影响了企业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导致资产管理出现恶性循环。

3.责任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人

固定资产管理中责任落实到人这已经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要求,但是实行工作中,部门之间、人员之间,没有尽到相互牵制与监督的义务,而是责任相互推诿、权力及荣誉相互争抢。我们可以看到,从固定资产的购入审批不严,到使用过程中的无正常检修与维护,再到后期的报废处置程序不严,手段简单。我们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到部门之间工作的相互脱节,人员之间的互不配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责任没有落实到人,责任也没有追究到底。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分为实物管理、专业管理、价值管理,它们分别指的是使用部门、安监部门、财务部门,这三大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但是由于企业对这三大部门的衔接不够,出现了“各扫门前雪”的现象,进而导致固定资产难以管理,责任也就难以落实到底。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的建立,是管理规范的首要条件。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那些时间过久的,不能适应新形式的旧制度要进行及时调整和进一步改善。例依据最新颁发的会计准则,需要把固定资产的处置和淘汰从新重新修正;针对于那些能量消耗大,产量又低的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大的设备制定淘汰设备制度;使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跟踪管理制度更加完备而美好。

2.树立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理念

固定资产既然在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使,从使到终有个运转过程,我们就应该抓住每个固定资产运转过程,并把它看作一个生命周期,同时将这个生命周期分为上中下,上期是指从规划到设备的试运行,中期是指使用过程,后期是指报废与处置。针对不同的时期,将集成化管理模式镶嵌进来,如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资产管理系统,并将固定资产的考评体系渗透进来,使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财务、管理、运行、效益完美整合,同时力求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3.追踪固定资产的处置阶段

固定资产的处置阶段是企业最容易忽视阶段,一般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加以重视,却忽视固定资产的处置阶段,认为固定资产到了处置阶段其资产到了寿终正寝期不值“几个钱”。实际上,这个阶段是企业“摸清家底”的关键,也是企业财务人员不做“糊涂账”的关键所在。为了做好报废与处置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在申报阶段,相关审核人员要深入现场,财务人员也要深入现场加以确认,做到全过程的跟踪,绝不能凭借一张报废申请表就加以确认报废,报废的设备要统一存放、统一处理,不能先有处置阶段后有报废申请,更不能为了处置而报废。另外在处置阶段,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流程,并确认好收入,同时做好催账工作。

4.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可每年进行一次突击性审计,将固定资产的实物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账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相符,利于规范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能及时发现溢余或短缺情况,并及时对盘盈或盘亏做出相应处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特别是企业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及时核查,办理相应的资产移交手续,并有监交人在场,确保人走、物在、账清。内部审计要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如若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则会导致企业设备的闲置、资源的浪费、资金的紧张,这些都是不利于企业管理的因素。因此转变观念,大胆地引入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启用固定资产预算手段,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让固定资产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内在价值,以此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王霞.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难点及所得税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09,(22):89-90.

第9篇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阶段,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县级公立医院应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使用新的医疗设备和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体健康需要。同时,随着对医疗设备投入的加大,医疗设备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利用率低、监管不力等问题。县级公立医院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如何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很多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完整的购置、使用、处置约束制度。由于执行新制度前医院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也就没有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各科室购置设备前不进行充分论证,对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使用效率没有充分的论证依据,致使医疗设备使用效率较低,有些甚至出现长期闲置的现象。执行新制度后,按制度要求计提折旧,并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但还不是很完善。有的采购部门在购进设备之后,没有及时的报账,使财务报表严重失真,造成了账实不符;有的使用部门不注重设备的使用和保管,甚至造成了由于使用不当而导致医疗设备损坏的现象;有些科室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法使用的设备没有及时逐级上报审批,给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责不明确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由设备科管理设备的明细帐,总务科管理房屋建筑物及家用电器明细帐等,各使用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保管。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在设备的采购、使用、报废处置等方面还存在沟通不畅、数据上报不及时、管理职责分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实物和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不符的现象。设备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大部分的设备无法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只能外请人员维护,加大了设备的维修成本。医院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设备科、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固定资产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容易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如何做好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在申报购置前应对该项设备进行考察、咨询,有充分的资料论证该项设备确实适合本科室医疗诊治所需,才能按程序逐级上报,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设备采购部门。设备采购部门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对达到规定限额以上的设备上报政府采购办或者参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办理采购相关事项,达到规定限额的应该请纪检部门相关人员参与监督。新购置的设备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后,使用科室才能办理出库领用,并负责日常保管,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设备使用达到固定资产规定报废年限的,使用科室应与设备科联系,经设备科检查认定后,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应该继续使用,但不再计提折旧;确实无法使用的应填写报废申请单,经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设备科办理报废手续。设备科把报废的设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批,才能办理处置出售,所得残值收入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二)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

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应由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财务科等部门共同参与。其中:设备科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维修及报废处置工作,同时负责固定资产卡片的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应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使用科室保管,一份交给设备科保管,并且认真登记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总务科负责管理房屋建筑物、家具等的明细帐登记工作。使用科室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当固定资产发生故障进行维修时,在固定资产卡片上,科室和设备科都要进行维修登记,方便随时了解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帐一级明细帐登记工作,与相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与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进行帐实核对,发现盘盈盘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领导审批,进行帐务处理,保证帐实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012年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要求公立医院按固定资产类别及使用年限每月计提折旧,计入当月成本费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数量较多,大部分设备使用年限较短,大型医疗设备价格昂贵,计提折旧要按使用科室、固定资产类别、使用年限、资金来源等进行核算,工作比较繁琐,工作量也很大,容易出现差错。要及时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类别、新旧程度,保证计提的折旧数额真实、准确,必须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核算,才能按时完成固定资产的各项核算工作,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建工程项目也比较多,医院应按《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建立工程项目相关业务授权审批和执行制度,规定项目办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其他人员办理工程项目的相关业务。做好工程概算、预算管理工作,工程项目预算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实行公开招、投标,保证工程项目的公开、透明。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对超出合同规定的竣工时间的项目,应主动与工程承建方协调、沟通,加快工程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工,避免增大工程成本,造成资金浪费。对已办理竣工结算的项目,应及时转入固定资产。

(五)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为了使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能够有章可循,县级公立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所有的固定资产分类别,按购置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卡片的形式录入计算机软件,卡片的设置应包含设备名称、使用时间、规格型号、使用科室、预计使用年限、原值、已提折旧、现值等内容,以方便日后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包括设备科、财务科、使用科室、审计科等,所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应可以实现共享,避免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数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设置关键控制点,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避免出现重复购买、设备使用率低或闲置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

三、结束语

在国家实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

[2]漆东河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2

第10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基础管理 问题 建议

所谓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或出租而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和经营费用中。

一、固定资产基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会涉及到采购(管理)、技术、账务处理和具体使用四个部门,基本的日常管理流程可以分为取得、使用、日常维护、更新及淘汰处置五个环节。近年来,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投入的资金规模逐步加大,各环节疏于管理的状况比较普遍,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资金流和实物流管理脱节的现象。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规范,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欠缺

通常技术部门或库房管理部门是固定资产进入企业管理流程第一个环节,管理手段落后是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技术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意识,有技术却不能对资产实施科学性的管理;库房管理人员普遍由一些工作技能相对欠缺的老员工担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依靠要素不全的纯手工台账,无法对固定资产后续的跟踪管理提供有用信息。

一些企业通常是制度一大堆,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执行却是另一回事,不是制度缺乏操作性或者漏洞百出形同虚设,就是作“表面文章”根本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对执行结果进行监控评价并纳入考核。

(二)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一般涉及两个部门,即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账务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通常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模式比较容易造成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的脱节。供应商会直接把设备提供给采购部门(或实物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先把设备交给使用部门或者入库待分配;购置发票和设备实物到达企业的时间不同步,批量采购的设备分配给使用部门的时间不同步,采购部门将相关凭证交给财务入账,没有严格按实物的分配进行细分,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实物与账务管理脱节的主要原因,也是产生账实不符根源之一。

(三)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设备的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承担日常管理的主要职责,日常维护管理水平决定着设备的价值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尚未达到使用期限前,因使用不善导致故障的状况频繁出现,技术人员通常只从技术层面判断设备是否能继续使用,未能站在资产管理的角度去判定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否正常,在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情况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对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起关键作用;同类设备在不同人的使用过程中实际寿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作为资产账务管理部门的财务部,在固定资产配置给使用部门后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较少关注,每年一至两次的盘点只是判断资产有无、却没有对资产的优劣、有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资产使用地点调整不通知财务部门、资产调拨不及时入账、资产提前报废没有履行相应的评估审批手续、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导致库存积压和重复购置同时出现,企业经济资源被极大的占用等都是日常监控不规范产生的后果。

二、强化固定资产基础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当前可持续发展和创建节约性社会的理念逐步形成共识,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投入经营的资金量日益增多,企业既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经营资金管理上,也要把实物资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科技迅猛发展、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大环境下,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做好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固定资产占用相当规模的资金量,企业负责人及各级管理人员要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负责人要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在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配套制定具体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其承担的职责。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制定以财务为控制核心的管理流程,从采购、配置、使用、调拨调剂、直到报废淘汰整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账可查,确保账实相符,从源头上防止资产流失、提前报废等异常情况的出现,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断增强管理意识。

(二)引入固定资产动态信息管理机制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账务管理部门的分离,一定程度上造成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的脱节,固定资产相关凭证和实物流转的步调必然会产生时间差;同时,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固定资产规模日益庞大,种类繁多,对各项资产的管理仅靠传统手工台账统计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将信息管理的手段引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配、处置、报废、核算等全过程实施动态信息化管理具有切实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使得对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即使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或自行设计管理软件,也可以利用办公电脑配置的OFFICE软件,从固定资产采购进入企业开始,为新增的每一台固定资产建立详细的信息台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技术维护和财务核算四个部门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同步更新。在企业经济实力允许的前提下,构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购置、入账、使用到报废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通过给所有的固定资产建立动态详细的电子档案,随时掌握资产运行及流转的状况,比如:精确核算每个部门(产品、岗位)应承担的折旧费用、不同供货商同类型资产的性能优劣、不同使用人同类型资产的使用寿命、不同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质量、资产是否需要调剂使用、资产是否提前不合理性报废等,从而实现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避免不合理的采购和淘汰设备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物尽其用,提升企业的整体资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执行管理配备的人员有很强专业性的要求。在大多数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因而如何有效实施管理,对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的意义重大。要健全和落实严格的固定资产管控措施,将固定资产管理全流程纳入企业内控管理,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在统筹企业资金基础上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有效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建立严格的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既节约企业的购置成本,又能够获取优质的维护服务,最大程度的取得规模效益;通过制订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进行日常的盘点和检修,将资产使用、检修及盘点的状况录入资产的电子档案,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及时发现运行异常的设备,认真查找原因解除故障;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盘查制度,对于盘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查明原因,对人为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破损、流失或提前报废等情况应追究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在一些规模大、管理环节多的大型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调剂和调拨使用制度,根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上实时记载的资产使用信息,将从对设备技术性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上淘汰下来的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设备调剂到对设备性能要低的岗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在节约资金的同时也盘活了企业的资产;企业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做好技术鉴定,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对于确属人为原因导致资产报废要严格责任追究。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种“实物流”管控,应被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只有大力倡导并切实推行科学管理,强化管控措施,才能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并充分发挥效能,才能有效防范资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摘:

[1]庄胜男.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J].企业科技与发展:上半月,2011(3)

第11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日常的各项工作的物质保障,所以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稳健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导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地进行,其实质主要是过去的核算标准以及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有的体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法,以此来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瓶颈,对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会造成很大困扰,不但浪费国有资产,政府运行成本也会随之提升,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管理人员对资产核算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固定资产规模以及档次过于重视,而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此同时,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而单位往往更重视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加之思想认识的不足,且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致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急剧下降。

(二)没有实施动态管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软件没有统一,部分事业单位使用的只是初级的软件,条件较差的单位只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此种方式较为落后,致使资产管理漏洞百出。

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对报废以及购买过于重视,而对资产动态管理没有给予重视,在固定资产采购完毕后,没有进行调配登记,也没有定期进行维修、管理,一旦固定资产被借出后,就会变为私人财产,无法有效地收回。此外,资产管理部门对于资产的动态信息没有及时了解、掌握,多数会有重复购买以及浪费的情况出现。

(三)机构设置缺乏规范性,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在大部分事业单位中,很少有单位会设立单独的资产管理部门,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或者后勤部门进行监管,但是因这些部门日常工作较为繁琐,就会出现权责不明以及多头管理的情况,当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时,因没有直接管理部门以及负责人员,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资产管理存在较大隐患。在部分单位中,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但是其业务并不专业,不具备专业较强的资产管理知识,对相关设备的性能、使用情况等问题都不了解,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引发资产管理问题。

(四)管理制度规范性欠缺,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都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固定资产,即便有少部分单位有制定此项措施,但是却无法有效实施,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存在于形式上。由此就会导致以下情景发生:首先,当事业单位出现人员变动时,资产移交就会出现问题,存在手续不全或者不办理移交手续的情况,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损失;其次,在人员调动时,部分员工会将固定资产挪用,无法收回;再次,部分事业单位在没有获得相关部门准许的情况下就私自出售固定资产;此外,在对采购的物资进行检验时,相关管理人员只检验了发票,而没有详细检查实物是否正确;最后,没有妥善管理待报废以及闲置资产。

二、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实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思想觉悟

作为事业单位领导阶层,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思想觉悟,对固定资产管理加以重视。第一,管理人员需要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将领导干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实处;第二,在控制以及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时,一定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同时按照固定资产申请报废以及调配的程序一一执行。

(二)借助信息化途径提升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水准

在多数事业单位中,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的资产核算管理水平,其开始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财务管理软件来实现现代化管理。其中财务部门使用的软件主要为财务管理软件,其属于核算型软件,能够对财产单据、卡片进行登记,自动生成资产账簿,简化了以往财务工作繁冗的登记、核算环节。而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情况以及变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将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情况进行协调管理,从而促使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办公总体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在事业单位中,联合应用财务管理软件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共享单位的资产信息,管控好单位的资产动态,便能够促使资产利用率以及核算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有效建立起来

在事业单位中实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资产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出现浪费以及流失的现象;由此就需要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从而促使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给予充分重视,并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在管理责任上,需要将领导责任问责制建立起来,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问责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中,领导应承担起全部责任,工作中主要责任由部门领导负责,而直接责任应该由资产使用者全权负责;在具体工作中,应该秉承层层管理以及层层负责的制度,从而促使资产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责任考核制度建立起来,针对资产管理责任者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并对资产动态管理以及资产登记的使用详情进行仔细核对、检查。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以最终责任考核结果为依据,在固定资产管理较好的情况下,给予相关管理人员一定的奖励,相反,如果考核结果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一些漏洞,就需要给予一定惩罚。

(四)做好固定资产日常动态管理工作

在多数事业单位中,都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以及报废给予了重点管理,而在日常动态管理上却没有给予重视,基于此点,事业单位就应该重点做好固定资产日常动态管理工作。首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依据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登记以及报废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进行,按照规定日期做好库存的盘点工作;其次,在资产购买后,相关负责人需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查无误后,做好资产购进登记,在日常的使用中也需要做好跟踪管理,按照规定时间做好检查,注重维护以及保养;第三,当单位的固定资产有转让、损坏、调配、报废等现象出现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将详细情况汇报给上级管理部门,待审批结束后才能够依据规定处理固定资产。

(五)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由此,就需要开展培训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其专业素质。此外还需要通过考核上岗的途径,严格把控上岗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做好培训工作,从而促使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语

在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了单位内其他各项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如果领导的思想觉悟较差,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制约,就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阻碍,产生浪费以及流失的情况,使国家财产受损。由此,在事业单位中就需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提升使用效率,使固定资产的利用以及保护得到保障。

(作者单位为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1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购置问题

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及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导致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审批不严格;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占用的固定资产资源与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不协调,也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2固定资产闲置问题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主要靠财政拨款,各单位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而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而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管理和调剂,使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等方面考虑得不充分,导致某些部门随意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1.3固定资产使用问题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不严谨,出现购非所需后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造成帐实不符。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1.4资产处置不规范

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更是有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1.5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以真实的反映。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全部支出列入当期支出,同时反映其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种规定使得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能真实揭示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更无法为固定资产的转让或清理提供准确评估信息,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控制。有的单位对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在管理上易形成账外资产。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在管理机构上,某些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某些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某些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监管过程应更加透明。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需要引入必要的社会化监督,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方式和管理原则的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顺。

2管理机制不完善

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足够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财产管理实践,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帐外固定资产多,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资产损失现象严重,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形成了大量的帐外资产,导致单位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导致单位固定资产价值严重高估。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中,也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的任职调整,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的审计,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对策研究

(1)从体制和机制人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2)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应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在、使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合理调剂,不足部分再进行有计划的配置。

(3)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人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调拨、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加强固定资产事后监控。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应当列入年度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经财政部门固定审核后,通过政府采购或者由财政部门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同时,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政绩、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5)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构成是动态的,无论是从资产的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建立起定期清查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建立起重点抽查制,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