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力作风建设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6.25”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为重要导向,我所围绕“机关作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效能”为切入点,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以下是我们的讨论成果。
一、加强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作风是一个人、一个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其理想信念、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财政机关改进机关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又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全体干部要深刻认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自觉参与。
加强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机关作风不正,干部作风不实,行业作风不良,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提速期、改革攻坚期,这个时期具有矛盾多发、集中而复杂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关作风建设抓得不紧,服务职能转变不到位,机关干部对企业、对基层反映的问题,对群众提出的诉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各种矛盾不能做到主动防范、及早处置,社会就难以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开展作风建设主题讨论活动,就是要求广大财政干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宗旨观念,积极改进工作态度和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让基层、群众和企业满意,努力实现干群和谐,机关和基层的和谐,政府和社会的和谐,为发展创造一个政通人和的良好环境。
二、围绕“机关作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我所决定重点抓好“五个落实”,努力建设“五型机关”。
一是从思想上抓落实,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我们将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列入每一位干部职工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理论学习与提高认识、指导实践相结合。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进取;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通过学习,用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武装头脑,创建学习型机关,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然后知不足”,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拓宽视野,形成新思维、新观念。同时,不定期抽查人员的学习日记,加强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督促、指导和检查,促使大家转变学风,变压力为动力,拓宽知识视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坚定信心。
二是从工作上抓落实,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我们将财政工作与机关作风建设同部署、共促进,把工作岗位作为服务平台,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服务的手段,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要求,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第一目标,全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一方面,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制度,如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为群众和老百姓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另一方面,自觉做到“三当好”、“四有声”、“五个一”:“三当好”,即为群众提供财政知识的咨询,当好宣传员;为群众办理财政事宜当好服务员;为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当好保卫员。“四有声”,即办事人员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反映总是有回声。“五个一”,即大户小户一样周到、生人熟人一样热心、忙时闲时一样耐心、老户新户一样对待、批评表扬一样接受。
三是从创新上抓落实,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解决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勇担责任的精神,敢于创新,使全体人员在财政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作风等方面努力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四是从作风上抓落实,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通过落实和完善局领导交办及综合部门督办事项,推行首问责任制、过失责任追究制,实行承诺服务、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和群众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树立勤政为民、扎实工作、务求实效的思想,使财政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跃上一个新台阶,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五是从制度上抓落实,建设廉洁型机关。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制度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龙头来抓好,真正形成局党组统一领导,财政所狠抓落实,干部职工广泛与反腐倡廉的工作格局。所内经常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自检”活动,针对每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充实和完善责任制量化考核内容,认真抓好责任制分解,把反腐倡廉任务、目标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到个人。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监督,设立廉政建设举报箱、举报电话,形成了所长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其他干部职工严格执行,人民群众加以监督的良好局面,使反腐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既是机关加强管理的过程,也是全体人员加强个人修养,形成良好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过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加强学习、自查自纠、建章立制上下功夫,达到精神更加振奋、作风更加务实、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质、纪律更加严明的目标,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社区效能风暴行动做表态发言,不对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今天,我们召开效能风暴行动动员会议,目的就是传达县乡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提高办事效率,同时组织开展好我社区效能风暴行动,号召全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加强效能建设,迅速掀起转作风、树形象、促发展的热潮。下面,我就开展此项行动说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开展社区效能风暴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社区效能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社区的运行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和实现,如果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工作作风、高效的政务服务,就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开展社区效能风暴,就是要求我们紧密结合社区发展实际,始终以服务发展为先,以促进发展为要,把群众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来办,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在“效能风暴”行动中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
(二)开展社区效能风暴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在以前通过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活动,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对照发展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我们在效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干部职能的履行和综合效能的发挥,损害党和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成为影响发展环境、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通过效能风暴行动,才能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锻造求真务实的硬作风,才能解决社区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制约发展的大难题,打开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社区效能风暴行动
(一)着力解决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务求创新进取意识有新增强。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社区经济全面发展。我们要以这次效能风暴行动为契机,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认真反思和查找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破除目光短浅、沾沾自喜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进一步树立奋力拼搏、勇争先锋的思想意识,形成敢试敢闯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解决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务求科学发展有新成效。近年来,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过程中,通过社区不断努力,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见到了实效。但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有些干部对乡党委的决策部署不敏感,行动迟缓,许多工作不能有效落实,所以我们必须把打造过硬执行力作为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突破口。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力重点,对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不等不靠,高效完成。
(三)着力解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务求发展环境有新变化。我们要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社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促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特别是关注民生的事项。如:农村低保提标、危旧房改造、计划生育、老年公寓建设、蔬菜种植销售等其他“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等民生工程必须要通过“四议两公开”法进行公开。
(四)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务求干部形象有新提升。推进效能风暴行动,要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树立高效、务实、清廉的新形象。要把思想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贯穿整个行动始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加大整治力度、惩戒力度,对破坏发展环境、损害社区形象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社区效能风暴取得实效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们公司所谓的执行力,指的是公司全员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运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和成果的关键。公司两级机关干部是公司决策的“中枢”、发展的“中坚”,带头提升执行力建设,是“思想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的“龙头工程”。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是维护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的根本保障。当前,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公司经济总量要继续保持增长、一线队伍规模要适度扩大、经营管理要创新加强、核心竞争能力要持续提升、改制分流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六个群体必需保持稳定、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公司的发展必需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来实现,要依靠公司的整体合力――即执行力作为根本保证,这对于促进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执行力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继续践行“把市场做大,把技术做精,把队伍建好,把事业做强”的原则,能够聚集有利于生产的要素,优化有利于发展的资源,全面实施和落实公司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运行计划,构建公司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二是以执行力为创新经营管理的第一支撑,按照“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岗位规范、制度约束、管理责任、履职能力,能够形成“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新局面。三是以执行力作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第一准则,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打牢忠诚奉献、顾全大局、勤勉高效的思想根基,能够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愿干事,业务上有本事,实践中肯干事,最终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执行力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岗位重塑、流程再造、战略运营,直接关系到每个单位、部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加强执行力建设,按照“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工作目标,适时进行生产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的再造,涉及到公司政策、体制、机制和组织结构、队伍结构、人才结构调整等深层次问题,还将逐步体现简单化、量化、流程化、框架化和组织扁平化、体制科学化、机制市场化、管理现代化等诸多要求,促使企业真正实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经济效益要有新增长”。实现上述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作为人力资源保证,迫切需要高效能的机关部门作为组织保证。也就是说,作为制订决策、实施决策、完善决策的机关和机关干部是执行力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为此,公司两级机关干部应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执行力建设为契机,促使自身思想观念、精神境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技术本领都有一个新的提高,真正凭实力坐稳位子,靠业绩巩固地位,用技能赢得竞争。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学会站在全局利益的高度,对每项工作都应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坚定不移的服从意识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自觉自发、全力以赴地为实现既定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提高机关效能的必然要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党的宗旨和职工群众的愿望,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统揽全局、决策精当、优质服务、运转高效、廉政勤政”是我们机关党委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二十字”目标。执行力建设的三个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九个执行行为(自动自发;注重细节;为人诚信,敢于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力强;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对工作投入;有韧性;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求胜的欲望强烈)对提高机关效能和人员效能有着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做到了“完善三个流程、落实九个执行行为”,就完全能达到机关效能建设的“二十字”目标。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我们机关党委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最重要、最现实的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机关干部治企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低,是我们机关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目前,深入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建设,已被大多数油田各级党政组织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不同程度地组织实施。我们机关党委启动的“加强执行力建设”这一新课题,既贯彻落实了上级关于加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和思想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又充分考虑了本单位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既体现了事业发展对干部队伍的整体需求,又注重了干部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
二、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忠诚敬业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
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什么样的干部队伍。按照油田提出的建设“负责任、有能力、简而精、大作为”的班子,全力打造堪当重任、精于治企、善驾市场、忠诚奉献的现代企业领导层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机关党委在今年年初提出了建设“执行型、能力型、服务型、事业型”的机关干部队伍,目的就是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确保领导公司各项事业实现持续有效发展,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执行型,即战略执行、制度执行、任务执行、文化执行。所谓战略执行,就是两级机关管理人员贯彻公司既定战略规划,能够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所谓制度执行,就是两级机关管理人员按照“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工作目标,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实施运行,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度体系。所谓任务执行,就是两级机关管理人员按照签订的经营承包合同和41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突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的“三高一严”原则,把工作任务一一运行到位。所谓文化执行,就是两级机关管理人员建立具有胜利*****公司特色的执行文化,重视全员的执行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依靠强大执行力实现公司共同愿景。
能力型,就是作为领导班子,应具备有战略决策、协调开拓、抵御风险、创新创业、依法治企的领导能力;作为机关干部,应具备政治鉴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控制力、形象影响力。
服务型,就是尽心尽力服务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带头深入开展“双进三联三帮”活动,并把该活动作为群众工作的总抓手,实实在在地为职工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努力在职工群众心目中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双进,即进家庭、进基层。三联,即机关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名协解人员,科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基层队,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困难户。三帮,即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经营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弱势群体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
事业型,就是机关干部作为企业的主心骨、领头雁,充分发挥把方向、干大事、做示范的作用,成为公司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带领职工群众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机关党委把加强执行力建设作为提升两级机关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工程,从六个方面展开了课题实践,一是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组织两级机关干部深入学习和牢牢把握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这三个执行的核心流程,以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的水平。二是在领导自身方面,引导两级机关干部争做“战略执行、制度执行、任务执行、文化执行”的带头人,以领导力扩大执行力的影响和效果。三是在事业岗位方面,要求两级机关干部必须把握执行目标、抓住执行重点、落实执行计划、完善执行制度、见到执行效果,以系统工程形成执行力强大合力。四在在执行管理学方面,要求两级机关干部重点解决执行意志、执行能力、执行手段、执行奖罚、执行文化的问题,以有效机制保障执行力落地。五是在执行细节方面,要求两级机关干部重点强化细节意识、表率意识和精益求精的意识,以精细化管理彰现完美执行力。六是在解决问题方面,组织两级机关干部重点解决“观念不适应、能力不符合、执行不到位、作风不过硬”的突出问题,以问题整改带动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持续提升。
三、强化“四个执行”,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发展水平
机关党委按照公司党委要求,结合公司发展实际,组织机关科室制订了全公司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方案,重点强化了四个执行,推动公司向“国内一流”的目标快速前进。
(一)强化战略执行,确保公司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逐渐提速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市场竞争程度已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和压力远胜于前。战略执行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最高管理者层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只有战略,没有执行,完全属于纸上谈兵。战略和执行相结合,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2005年公司党委提出了“一个主题、三大任务”的全年发展战略,2006年公司党委又提出了扩大“一个总量”、推动“两个转变”、培育“五大经济增长点、实现“四个提高”的整体发展战略。在全年战略思路确定后,机关党委制订实施了四项重点举措,将战略和执行紧紧扭在了一起,解决了“坐而言”未必能“起而行”的问题,形成了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一手抓战略、一手抓执行的局面。一是强化执行意志。下发了14个专题的形势任务教育,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开展学习有关执行力建设的七本书活动,引导领导干部理解和吃透公司决策的思路和内涵,把执行力建设与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条件地服从公司党委和公司的决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公司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分解战略执行目标。组织有关单位和科室签定了五个承包合同和责任书,把其作为有关单位和科室必须执行的目标、内容和责任,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最现实考验。三是抓注执行重点。机关党委组织有关科室理出重点工作,排出41项重点工作实施计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一项项抓好落实。四是解决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机关党委将当前存在影响执行力的严重问题和现象,进行了对号入座、逐一分析、分类诊断,明确提出了“解决八个突出问题”的要求,即①解决政治观念弱化,政治敏锐性不高,有时对上级重大部署要求反应迟缓、落实不力的问题。②解决大局意识不强,考虑单位、部门、个人利益较多,考虑大局和公司整体利益较少的问题。③解决不重视理论学习,以工作代替学习,学习实践结合不够,推动工作不深入的问题。④解决作风不过硬,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没有用全部精力抓工作的问题。⑤解决落实制度的态度不严肃,执行不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问题。⑥解决组织纪律观念较淡薄,自由主义、散漫心态严重的问题。⑦解决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说的多,做的少;牢骚多,自律少的问题。⑧解决部分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和综合管理能力弱、复合能力差的问题。
(二)强化制度执行,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公司实现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备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体系。因此,机关党委按照“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目标,组织机关各部门开展了制度创新,并把其作为提升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一是确立原则。制度体系建设遵循了三方面原则,即合理、实用、有效的原则,系统、全面、统一的原则;繁简适度、通俗易懂的原则。以解决“制度不完善、制度不系统、贯彻落实制度不力、制度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弱化”等问题。二是确立方法。运用ISO9000思想,体现5W1H的要求,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根据工作范围和分工,对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界定,明确各级领导、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三是确立框架。条例规定性制度包括:总则;管理的内容、范围、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附则。工作运行类制度包括:管理的目的和范围;重点工作环节(部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等);检查与考核;相关工作记录。四是确立实施计划。机关党委负责制订了《地质*****公司管理制度编写策划方案》,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强化岗位规范、工作制度、管理责任。对公司已有的制度和体系,强调增强执行力,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公司党委初步建成了包含91项制度的制度体系。
机关党委重点突出了问责制的建设,制订实施了稳定工作、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五项问责制和科级干部执行力建设问责制。如在科级干部执行力建设问责制中出现以下“八种情况”,就认定为执行力较差,并进行相应处理。“八种情况”即公司党委常委会、领导办公会及其他专题会议上安排布置的工作、任务不能按照规定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的;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工作不认真、不积极、不主动,履职能力差,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违反制度规定和工作程序,推诿扯皮,不积极配合,由此造成其他部门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突发事件、事故应急处置不力,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或造成次生事件、事故的;不能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度生产、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公司领导临时交派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对因客观或特殊原因,造成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未主动向公司领导汇报的;其他有能力、有条件完成的工作任务但未履职尽责的。
(三)强化任务执行,确保各项工作高质效地完成。
运营流程是任务执行的保障。运营流程是把企业长期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阶段性的任务,领导者细化决策和措施,将其整合到整个组织的运营当中,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管理得当的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就会适时对流程进行修正、调适,这种动态的流程再造,是一个成熟企业的显著特征。国有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原来的运营模式有“收入渠道单一,顾客忠诚度不高;流程繁复,环节众多,效率不高,难以突出核心能力;服务能力存在一定缺失”等问题,为此,机关党委作为执行力建设的牵头单位,组织有关机关科室有针对性地解决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痼疾,促使公司流程再造朝六个方向展开:一是满足市场和用户多元化需求,技术领先,快速反应,优质高效,实现生产组织流程再造。由生产办公室和信息监控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二是精简管理机构,扩大一线队伍规模,职能整合,业务重组,提高用人效率,实现组织人事流程再造。由党委组织科和劳动工资科负责组织实施。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搞好现场资料的深化应用研究,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应用流程再造。由计划供应科、技术监督科和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四是提高各级机关效能,每个岗位作为工作价值链的一环,既对上游负责,又对下游负责,实现管理流程再造。由党委宣传科、团委负责组织实施。五是综合服务、车辆运输和物资配送模拟市场化运作,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服务流程再造。由党政办公室、安全设备科负责组织实施。六是打造适应市场化的项目运行机制,理顺市场经营和管理的关系,合理划分市场布局,拿到更多有效益的市场项目,实现市场经营流程再造。由经营合同科和市场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针对重点工作执行中“力度软、任务拖、作风浮、思想懒、责任虚”五种现象,机关党委按照“年规划、月考核、周安排、日运行”重点工作运行思路,完善了“全年抓主线,阶段抓重点”督查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了督查工作由被动实施向主动执行的转变。对41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划分了承包单位、责任人、工作内容、完成标准、完成时限,增强了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这一方式,任务执行工程在全年起步阶段就紧贴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抓住了重点,把握了大局,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好评。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正确把握形势,切实转变作风,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建设新里田,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成绩,不菲薄,不气馁,要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建设新里田
2011年,是爬坡过坎的一年,项目建设环境、安全生产形势、综治维稳局面、中心工作落实都受到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压力空前。但乡村两级干部团结拼搏,在困境中突围,在奋进中提升,扛住了压力,取得了逆转。成功化解了厦蓉高速、界牌岭矿两个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衍生的系列矛盾纠纷;成功处置了“9.1意外事故”;成功扭转了上半年民调成绩极其落后的被动局面;成功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争先进位。回顾一年来的发展,最难得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加快转型,特色产业渐趋明显。通过加快土地流转,鼓励扶持种植大户,加大烤房群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现代烟草种植技术,烤烟产业在里田得到巩固并有所拓展,在新华首次实现大户规模种植。2011年,里田和新华并入的四个村烤烟种植面积近1500亩,烟叶交售量达4500担,烟农效益非常可观,里田烟叶收购工作得到市政府的肯定。辣椒产业在市,乃至江西、广东两省都小有名气,成为里田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东山的金秋梨、塔下的夏橙、江厚的生姜、吾作的油菜和各村种植的甜玉米和西瓜等蔬果产品逐渐被市场认可,“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模式向广度推进。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21%,在全县表现最为抢眼。
二是新型工业初具规模,经济引擎动力强劲。界牌岭矿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规模化萤石粉采选基地,拥有70万吨含铍萤石矿年采选矿产能,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我们通过积极搭建平台,力促其成功与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中化集团旗下的蓝天集团深度合作。2011年企业缴纳国、地两税达304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
三是集镇形象有所改变,中心地位得到彰显。试行了《2011-2030年里田乡城镇总体规划》,通过规范摊位摆设,加强市场管理,及时疏导交通,改善市场环卫,严格建筑用地审批等措施,里田集镇人挤、车堵、摊乱、地脏的不良印象在群众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里田中心乡镇的地位受到社会瞩目。
四是民生事项有效落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大力实施“民生大爱行动”,农村社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农村“一事一议”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沼气池建设大幅度超任务完成,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和各项惠农补贴全面兑现,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工作,积极开展“开门接访”、“主动下访”和“一线工作法”,有效化解了群众矛盾纠纷。2011年下半年,里田的民调成绩取得突破性提高,全县排名第3位,全市排名第93位,分别较上半年前进22位和108位,全年综合排名第8位,实现成功逆转。
尽管里田去年综合绩效考核成绩在全县排名不够理想,但是盘点2011年工作,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先后获得了全市“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综治工作先进乡镇”及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等几个金字招牌,原新华乡的多项工作也受到了市县表彰。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决不能妄自菲薄,决不能自卑气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步伐的推进,里田已处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这个“新”字体现在两乡合并之后的内涵上,体现在告别昨天、洗尽铅华的意义上,体现在取得突破、实现跨越上,可以肯定里田的发展将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要以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来建设新里田。
二、积极应对挑战,不畏难,不退缩,要把握优势,抢抓机遇建设新里田
在正确估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里田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存在,所以工作的压力与动力同样巨大。
(一)面临的四大挑战:
一是中心乡镇地位虽然有所彰显,但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乡域内群众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期望值与资金匮缺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想办事和没钱办事的困境一直存在。在全县,里田还属于欠发达的乡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总量偏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位于全县各乡镇的下游,比最高的梅田少64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少2050元。同时里田的财政来源非常单一,财政形势比不上周边的赤石和瑶岗仙,开支显得捉襟见肘,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较大。二是民调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社情民意渐趋复杂。厦蓉高速项目建设中仍然存在拆迁安置户建房价格补差、门面补损、水改旱、边角余料等突出问题;界牌岭矿区遗留问题、塔下村地质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项目建设征地问题以及集镇集中供水工程跨乡、跨县协调难的问题还大量存在。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引发了系列矛盾纠纷尚未协调解决好,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特殊的边界地理位置也增加了维稳压力。三是安全生产虽然有些成效,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安全生产相关会议对此项工作安排部署的举措和力度空前,今天我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非法生产、违法生产行为必须予以坚决取缔和打击,这是一根高压线,我们碰不得,也碰不起。四是行政区划调整虽然有条不紊,但后续任务仍然繁重。目前还处于改革的过渡时期,还存在有许多问题没有理顺,这些都给各项工作的推进带来不便。
(二)拥有的三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里田处于两省(即:省、广东省)、三县市(即:县、汝城县、乐昌市)、五乡镇(即:里田乡、赤石乡、瑶岗仙镇、文明乡、白石镇)交界地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县东部中心乡镇和县际区域中心集镇的雏形,里田具备了较强的辐射功能。二是交通优势。省道S324线、在建的厦蓉高速公路、完备的通村公路编织形成了比较便利的交通网络,里田即将成为我县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冲。三是资源优势。我乡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已探明萤石矿储量3930万吨,锡矿6.9万吨,铜矿5万吨,锌矿15万吨,铍矿10.3万吨。萤石粉开发基础良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基于这些优势,里田广受社会青睐,成为各种经济力量投资兴业的洼地,具备了开阔的发展前景。
(三)赋予的两大机遇
一是中心乡镇建设机遇。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胆先行先试加快富民强县的决定》,把一六、岩泉、梅田、黄沙、莽山、里田列入了6个中心乡镇建设规划。同时明确了以里田为中心,依托矿产品采选及精深加工建立我县的东部经济区。这些都赋予了里田新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行政区划调整机遇。此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格局已经锤定,里田再度被定义为重点建设乡镇,原新华乡的东山、江厚、老塘、吾作四个村划入里田,我们既增添了成员更增加了力量。这不是1+1=2的简单运算,而是心齐劲足、蓄势聚能,力量上的叠加;是砥砺奋进、共谋发展,效应上的壮大。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充分珍惜时代提供的舞台,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干新三年,建设新”的号召,积极策应“六强六地三宜”的发展战略。面对挑战,我们不畏惧,不退缩;立足乡情,我们要把握优势,抢抓机遇,建设好新里田。
三、科学谋划思路,不动摇,不松劲,要真抓实干,努力作为建设新里田
今年全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抓项目、重民生、转作风、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项目建设、集镇管理、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社会事业等几大重点,努力推进“中心乡镇”建设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目标既已确定,就必须紧盯目标不动摇,做到“不破楼兰终不还”;就必须坚持毅力不松劲,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大力营造真抓实干,努力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建设好新里田。
要做好2012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在于以下八个方面:
1.要积极优化项目环境。支持鑫源矿业省道S324线改道工程、排土场工程、塔下村地质塌陷区治理工程,大力协调企地关系,服务企业和塔下村发展。优化长垅水库除险保安工程建设环境。全面推进厦蓉高速主体工程、厦蓉高速安置区工程、厦蓉高速LK匝道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顺利通车。要切实抓好争资立项工作,强化与县招商部门的沟通力度,做好桅子村“珠三角制鞋工业转移园区”项目包装,力争达成投资意向协议。
2.要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组建专门的城建管理队伍,深入开展“集镇管理提质年”活动,以《城镇总体规划》为蓝本,以S324线、厦蓉高速环乡线为轴,拉开城镇建设骨架,扩大中心集镇范围,重点是抓好农贸市场二期开发工程和安置区工程。加快建设集镇集中饮水工程、集镇主干道路灯建设工程和乡政府驻地至省道S324线道路硬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管理,严格规范建筑用地审批,坚决遏制违规建房和未批先建行为;搞好集镇环卫,规范市场摊位摆放,及时有效疏导交通,以“整洁、有序、文明”的新型集镇形象吸引民间资金来里田创业,打造“创业型乡镇”。要把握厦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机遇,努力推进三级农村客运站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同时依托东部乡镇丰富的煤炭及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物流产业。
3.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鑫源矿业萤石粉采选及精深加工为重点,建立里田新型工业标杆,使其成为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的原材料供应地,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萤石粉采选和精深加工基地;积极支持企业实施科技攻关,加快萤石、锡、铜、锌的综合回收工业选矿试验和铍的选矿研究,破解世界性科研难题,储备企业发展后劲。做好新华银垅山铅锌矿项目,实现投产见效。鼓励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在招商引资中取得突破,要扶持以生产劳保产品为方向的服装加工产业,以木条木板为主打产品的木材加工产业和以干红辣椒为拳头产品的辣椒加工产业。
4.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争取并组织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鼓励农村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防汛、抗旱综合能力。积极响应市党代会提出的“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号召,大力实施第四轮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完成3000亩植树面积,全面实施省道S324线、里瑶公路、里新公路道旁树绿化工程,严格执行县政府的禁山、禁火、禁伐令,加强山林管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青山绿水,建设林中之乡、绿中之村。要以里田、上渡、楼下、塔下为重点,全力推进“村庄绿化及环境整治工程”;以桅子、东山为重点积极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切实出成果,见成效。要充分把握列为国家“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积极包装、呈报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
5.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牢牢守住耕地保护这根红线,坚决治理和消灭耕地抛荒现象,重点加强省道S324沿线村的耕地抛荒治理。牢牢守住粮食生产这根底线,巩固双季稻种植面积,重点抓好桅子、上渡这两个纳入全县52个整村连片双季稻高产示范点的建设。积极组织土地流转,大力争取现代烟草示范园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松华、上渡、谷家、老塘、中塘五个村70座烤房群建设项目;奖励扶持烤烟种植大户,力争完成县级下达的2260亩烤烟种植任务,烟叶收购突破6000担,巩固烤烟生产这一传统优势,实现增产、增收。以辣椒、茄子、四季豆、甜玉米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江厚的黑山羊,塔下的土鸡和生猪养殖为重点,努力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户。
6.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做好新农合、新农保的筹资工作;完成全年危房改造任务;继续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跟踪;准确呈报各项数据,协助县级做好罗霄山脉区域扶贫攻坚规划;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县委、县政府各项民生工程。
7.要突出维护社会稳定。掌握苗头,妥善处理群众诉求,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稳控重点人群,充分发挥综治网络作用,采取乡、村、组联动的方式,重点做好8023部队退役军人、79临战入伍退役军人、原民办教师等人群的稳控工作。要继续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加强对经济建设环境的整治,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要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和事故隐患排查,铁腕“打非治违”,抓好安全生产。
8.要加强乡村两级建设。一是推进乡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公示党政领导和干部职工分工、联系电话及照片,方便群众办事;完善窗口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支持配合并顺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三是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每个党支部发展党员1-2名,完善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党员信息数据库;顺利完成塔下村党建扶贫工作。四是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开源节流,保障和改善乡村干部相关待遇,确保财政顺利平稳运行。
四、切实转变作风,不懈怠,不折腾,要强化执行,团结协作建设新里田
同志们,2012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工作关键在落实,落实关键在干部,干部关键在作风。市、县两级作风大整顿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出台了系列文件,实施了系列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气势如虹。今天我们在经济工作会上套开作风大整顿会议,这既是作风大整顿动员大会,又是作风建设推进大会,全乡上下务须迅速融入活动,切实转变作风,不懈怠,不折腾,强化执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协作建设新里田。关于作风大整顿我讲几点意见:
1.要强化认识,深刻领会作风大整顿的重要意义。作风决定作为,作风连着政风,直接影响民风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群众对党政公信力的评价。一个单位和一个干部形象的好与坏,工作业绩的优与劣都与作风息息相关。当前我乡正处在机构改革和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中心工作多,奋起赶超的任务艰巨,因此开展作风大整顿,转变作风显得尤为重要。要深刻认识“立足新起点,建设新里田”必须要用过硬的作风为保障;要深刻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谐稳定必须用扎实的作风来推动;要深刻认识提振干部精神,必须用务实的作风来引导;要深刻认识提升工作效能,创优发展环境必须用优良的作风来保证。市、县掀起的作风大整顿活动已经来了真的、动了硬的,绝不是搞花架子、唱空调子,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时刻警醒,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珍视来之不易的工作职务,这是我今天讲的又一根高压线,大家碰不得,也碰不起。
2.要明晰重点,突出落实作风大整顿的具体内容。要严格执行县委《作风大整顿活动方案》。通过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对“怕”字当头、“庸”态百出、“混”相突出、“私”欲作梗的不良之风进行大力整治,对精神不振、政令不畅、纪律不严、工作不实、创新不力、正气不足、为政不廉的行为进行严厉问责。乡党政领导要带头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带头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切实以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
3.要有的放矢,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认真查摆和分析,当前我乡干部作风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整顿,加以矫正势必影响工作的执行力度,影响工作业绩,最终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概况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心态上的问题。表现在:唯我独尊、遥控指挥的甩手型心态;未老先衰、不思进取的养老型心态;妄自菲薄、轻视基层的自卑型心态;事不关己、麻木不仁的颓废型心态。二是出勤上的问题。表现在:干部工作日迟返乡上班,早回城休息现象;走读、缺会、旷工现象;下乡不勤,不深入农村现象;游手好闲,出工不出力现象。三是态度上的问题。表现在:部分干部看不起弱势群体,接待态度比较生硬;部分干部怕找麻烦,遇到群众诉求相互推诿;个别村级班子凝聚力不强,班子内耗比较严重。
按照市局党组统一部署,20xx年4月1日至4月20日,宣洪副局长带领标准化科室同志就“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枞阳县局、桐城市局、**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地区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桐城市局高度重视标准化及条、代码工作,要求工作人员采取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基层,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全年共完成了120多家企业的商品条码的申办、续展工作,完成了10家企业的商品条码印制资格证书的申报工作,并通过了现场审核获得了证书,完成任务数在全省系统内的县级局当中名列前茅;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新办、换证1300余份,年审1200余份,并对81家违反该管理办法的单位实施了处罚,督促其办证换证到位,保证了代码数据信息的有效性;组织指导制定企业标准及标准的备案、复审等工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共组织指导企业制定、复审企业标准85个,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认可35家,并对企业产品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实行动态管理,巩固了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先后建立了“水禽(鸭)”、“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种植”二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油茶”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枞阳县局20xx年完成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换发证626份,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执行标准42家,起草制订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组织安徽缘酒集团申报“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并获验收通过,枞阳电力公司被列为安徽省首批100家“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
**南风日化落户迎江工业园起步区为易地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48.9亩,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整个南风日化将于今年上半年内全部搬入迎江工业园并实现全面投产。南风日化也正在一边建设,一边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创造效益,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有效性还需要提高。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支撑服务平台有待完善,现有的标准信息资源和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覆盖我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方面与日益发展的经济要求不适应;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等,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渠道还不畅通,缺乏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
二是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对标准化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标准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不协调,社会各方面对标准的研究投入不高。
三、关于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党对长期领导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通过对标准化工作的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我们一定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工作部署上,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千方百计,扎实工作,全力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标准化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和强化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
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作为质监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企业和群众。就是要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利益为本,要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为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当前经济困难情况下,如何帮助企业抓基础、调结构、强管理、保增长,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功方面,标准化工作更需要加强。为此,**市政府高瞻远瞩,年初出台了《关于**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对我市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并对参与标准化活动单位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为促进我市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高效服务能力
标准化工作要紧贴**工业经济和标准工作实际 ,进一步深入把握社会、企业等所需所求,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职能作用。首先将各项服务的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办事时限、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进行政务公开。秉承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使办事程序透明化、公开化,诚信公正,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其次,提升服务质量,塑造文明诚信形象,真正使代码办证窗口让社会欢迎、政府需要、企业满意。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来衡量和规范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抓好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抓好作风建设。主动热情,真诚、文明、规范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杜绝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三)围绕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性
产品质量决定经济质量,标准是行业的最高话语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其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我市质监部门在加强企业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鼓励企业全面跟踪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各级标准化活动、不断提升区域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标准化工作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建议下一步着重实施以下措施:
1.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2.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实质性参与各级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活动。
3. 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帮助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申报工作。
4. 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完善标准体系。
4.
关键词:以人为本;生态文明;“人”的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by the deepen understanding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model, expounds the essence, significance and should take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ization"
自从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来,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已形成一个新浪潮、新形势和新局面。党的十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做出了战略部署。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是要总结过去多年来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经验教训、立足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对于我国城镇化战略进行继承、调整和优化,促进我国城镇化持续、稳定和高效发展。
1 新型城镇化的实质与核心
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达到51.27%,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在此基础上,今后一段时期,更要按照党所提出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要求,认真总结过去多年来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经验教训,进行重大的战略调整,加深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认识,从而走均衡、持续发展的道路。
1.1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实质
城镇化与城市化不同,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必须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能单纯追求城镇化的速度,更应关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做到以人为本。城镇化应成为劳动生产率更高、生活条件更好、社会更和谐、文化更丰富、环境更适宜、安全更有保障的居民聚集地,而且能以其强大的实力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而要真正实现城镇化的这一性质,就必须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2农民进城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城镇化是人类基本生存方式(劳动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农村居民不断积聚而形成市民居住点的过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就是让农村居民真正进入城市,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全面改变,他们的经济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创造社会的经济繁荣。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迅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据国家有关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应的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单就消费而言,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收1000多万农民进城,进而带动约15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不仅是简单的把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而是要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下,导致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资源调配方式的演进,使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经济生活中。为此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定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实施
总理曾经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是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什么是新型城镇化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三项战略部署: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是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山东省围绕城镇化战略主线展开“六个着力点”:即坚持城乡统筹,着力实施城镇化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完善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城市住房制度;坚持提质增效,着力推动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着力促进美丽山东建设;坚持管理创新,着力加强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坚持强基固本,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和行业作风建设。
3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义及作用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进而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化进程,也是当代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直接指标。城镇化和市民化要齐头并进,才能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和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要红利,也将是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由此可见,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和内需源泉,是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
3.1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奠定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化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目前我国衡量城镇化质量所考虑的指标是:人口转化、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城乡协调和公共安全等。《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中提出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指标是: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城乡生态共保、推进城乡民生共享、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评估报告》从城镇集聚发展水平、城镇要素流动水平、城镇文明发展水平、城镇生活服务质量、城镇环境建设质量、城乡统筹发展能力作为衡量城镇化质量的依据。由此可见,根据各地与实际情况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标准对提升城镇化的转型、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2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提高城镇化质量创造条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方法和技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集约包括生态资源、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的集约,特别是土地、水、生物资源的集约规划、集约建设和集约管理(为推进适度规模的城镇化,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公顷100人左右);智能在城镇化发展中,特别需要将传统技术方法和聪明才智融入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绿色是要把绿韵红脉结合,推进生产高效循环、居民生活幸福、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循环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生态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有机替代以及资源循环再生等。这就是说,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去调整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充分保护。
一、影响和制约地税干部职工队伍的主要问题
地税系统自组建以来,经过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巩固提高、求实发展等阶段,干部队伍逐渐由弱变强、由少变多,承担起历史使命,较好地完成了税收任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地税事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地税工作面对的形势和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干部队伍素质状况不能满足税收工作现实要求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以昭苏局为例:截至20__年底,全局干部职工34名,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占17.64%,大专学历27人,占79.4%,中专及以下学历1人,占3%,而专业技术职称则为零。整体队伍既有文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存在“根重杆粗梢子尖”现象,部分干部由于掌握信息技术、财会知识欠缺,在实施征、管、查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与税收工作急需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不相适应。这种情形如果不能尽快改变,势必影响地税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部分干部对自身要求不高。一方面,一些干部的思想上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悲观情绪,对工作“无所谓”,对事业“无作为”的想法,从而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表现在工作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足,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心浮气躁,静不下心学习,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不求进步、满足于现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也不想“撞”的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个别地税干部对税收征管改革、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依法治税、税收高科技文化诸项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没有形成紧迫感、危机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
(三)少数民族干部知识结构更新缓慢。由于受国语水平不高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干部在掌握和更新税收、财会、微机等诸多新知识方面欠缺,造成工作能力不够强,影响制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青年干部后备力量不足。近几年年轻干部补充的比较缓慢,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在县市局领导班子中,尚无30岁以下年轻干部,州直地税系统科所长中3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也寥寥无几。这种结构不合理,青年后备干部短缺的现状,势必影响地税事业发展的后劲。
(五)激励机制不够科学。目前,地税系统对干部工作业绩的评价办法,主要是采用倒扣分的方法,对过错行为进行评价,体现在对质量的考评上,而对工作数量这个基础内容考虑较少,造成评价体系的不完整。尤其是地税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在当前和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依然存在“鞭打快牛”、“能者多劳”的现象,而这种仅从质量上进行评价的方法,必然造成干的越多、差错越多、处罚也多的情况,从而损伤那些多干事的人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历史的客观因素,也有干部本人的主观因素。
(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地税系统分设时,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解决人员紧张的突出矛盾,在组建的过程中,选调了大量的30多岁骨干。然而,14年过去后,这些同志都到了40岁以上接近50岁,在加上后期新鲜血液补充较少,造成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橄榄球形状。例如,昭苏、特克斯两个局是近几年新进青年干部较多的单位,然而年龄35岁以上的人员分别占到了64.7%和50%,而其它局的比重还要大。在这些人数居多的干部中,既有功臣自居的骄傲感和经验老道的满足感,也有仕途已尽的悲观思想情绪,致使这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把主要精力未放在工作中,而是转移到其它方面。解决这种不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要消除消极思想情绪,不能使消极人群形成大气候,这已成为当务之急。也为消除今后出现的年龄结构倒“金字塔”现象,引发更严重的思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二)地税系统教育培训的路子不新,方法过于老套。一方面,干部队伍中有业务尖子,有业务水平一般的,也有较差的,而在通常的教育培训中,对这些人员的培训中大都是一样的内容,采取一刀切、上大课的做法,忽视了干部职工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这就导致了业务尖子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业务水平一般的觉得会的已经早就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业务水平较低的,就会觉得学也学不会,索性就不学了,从而使培训成了走形势、走过场,没有收到真正的培训效果。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措施。有些同志缺少传、帮、带的作用,基本上通过靠自身总结积累经验来提高能力,提升素质进程缓慢;而有些同志受岗位的制约,缺少实践的途径,无法拓展和提高其能力,造成“单打一”能力格局。因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地税干部良好的心里素质、人文素质,拓宽和提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保证地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引领疏导作用薄弱。由于地税系统发展的特殊性,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安排部署任务和组织协调开展工作上,而对如何开展形势教育,引领和疏导干部面向未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考虑不多,教育不够,使一些干部井底观天,缺少自我压力。对一些少数民族干部来说也是如此,由于对形势发展的趋势认识不到位,没有能在最佳时间加强国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到自身素质向更高层次提高。重视引领疏导思想工作,聚焦干部的正确视线,树立干部的正确理念,不仅对地税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作用很大,同时也对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可提供有力保障。
(四)对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够。一方面,基于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民族成分多样的状况,认为推行精细化管理容易激发矛盾,因而实现精细化管理进程较为迟缓;另一方面,由于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数量、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不好区分,容易使评价工作务虚,致使评价内容的设置单一。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目标,质量和数量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评价工作数量这个难题,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增强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三、对解决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问题方法、途径的建议
解决影响和制约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特事特办的观念。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不及时解决也不行的地步。应当考虑到干部队伍在未来的五年内,有一个彻底的质的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打破常规套路
,做到特事特办。首先,应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其次,应得到编委、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放宽编制限额和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换血工程”的顺利及时完成。再次,地税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博怀,为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勇于做出自我牺牲,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甘当铺路石。 (二)按照快进快出的方法,近五年内__州地税系统每年新进青年干部不少于50名,五年内达到250名。而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干部的出口,使退休人员的数量达到约180—200名。从而使__州直地税系统750名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干部思想问题、后备干部问题、素质不高问题,包括改善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转变培训方式。一是建立必要的轮岗机制,拓宽干部实践的渠道,逐步使干部通过锻炼,成为多面手,成为复合性人才。二是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根据征管查等系列和岗位需求,开展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按照政治理论、税收业务、计算机操作、职业外语、领导科学、心理保健、公文写作与处理和创新能力等科目,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行提报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在汇总分析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因需因岗因知实施个性培训,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传、帮、带机制。通过制定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措施,使干部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强化质效评估,提升教育成效。建立落实培训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度,对干部职工学习进行监督考评,做好动力文章。五是适时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分类分层次安排业务骨干,到外地州或外省专项工作突出的兄弟单位参观考察、观摩取经,增长见识,使各级税务干部充分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六是寻求上级部门对高寒偏远地区或专项教育培训给予财力支持,每年拨付适当的教育经费用于干部的培训。
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赔偿范围、标准以及民事赔偿情况与量刑的关系
附带民事诉讼从其程序价值上来讲,主要是被害人通过诉讼挽回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自己造成的物质损失。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物”,也包括被害人的人身权益遭受的损害。一般意义上的“物”所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以通过鉴定或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平均价格相比较予以确定,赔偿范围比较直观,实践中容易把握。而人身伤害和被害人死亡的案件的赔偿范围则比较复杂,不易把握。在司法实践中,赔偿范围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补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在利津县人民法院大多数案件通过调解结案,并在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判决前得到履行,这些案件的被告人通常具有较好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加上法定的、酌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法庭本着惩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对被告人适当予以从轻处罚。
二、做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的要点
1、从宏观上把握案情在细节上寻找调解工作的突破口,办案人员首先通过了解刑事案件案情,弄清案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案件发生后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在了解案件基本事实的同时,详细了解被告人的赔偿能力和被害方的生活状况;当事人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前、侦查阶段、审查阶段是否进行过和解;在以往的和解过程中双方已取得哪些共识、存在哪些分歧;如果双方有和解的基础,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双方有分歧的问题上,做到有的放矢,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把握当事人双方参与调解的愿望和目的。案情不同当事人参与调解的出发点就不同,但各方当事人参与调解的目的性是非常明显的。从司法实践来看,对被告人而言,其参与调解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在经济上给被害人赔偿来获取被害人的谅解、创造对被告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对被害人而言,其参与调解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所以,法院要根据各自的动机,有针对性地做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另外,还要根据案件的特殊性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考虑具体问题,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法院作为调解工作的主持者,要在查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双方当事人充分认识调解的作用,并充分调动双方参与调解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案外人的积极作用借助外力促成调解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一般情况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被告人大部分被羁押在案,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亲自参与庭前调解,多数被告人经济赔偿能力有限,此类案件的调解,更有必要借助关心被告人且有一定赔偿能力的其他人员的力量促成调解。
3、谨言慎行把握好调解工作中的“度”
在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时,要恰如其分,不能为促成调解而言过其实,更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否则就会给刑事审判工作带来消极影响。例如,绝大多数被告方会在调解中提出,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就要求给予被告人判处缓刑。被害方也往往会许诺,只要能获得赔偿,就撤回对被告人的控诉,或者要求法院判处缓刑。面对这些没有法律依据的要求,办案人员应该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依法予以驳斥。要谨言慎行,保守审判秘密,在宣判之前,对刑事部分的裁判结果不能向任何人批露。
4、善始善终把握好调解工作的“终点”
这里的“终点”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不能久调不决。对不具备调解可能的案件,要及时做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绝对不能出现因调解而导致被告人超期羁押的现象。其二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结案,不仅要求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而且要求当事人及时履行协议内容。一般不提倡附条件履行和分期分批履行。司法实践表明,调解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被告人的量刑,一旦刑事部分宣判生效后,对调解协议中尚未履行的部分,被告方经常会出现拒绝履行的侥幸心理,或者以对刑事判决不满为借口,故意拖延履行,致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因最终未得到赔偿而产生情绪,最终出现案结事未了的局面。
做好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对刑事法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应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丰富的社会阅历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和表现,在庭前法官通过和当事人初步接触,了解当事人的诉求,把握当事人的心理动态,通过释法答疑征得当事人对法官的认同,对于双方争议不大、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当事人极力要求调解,被告人履行能力强的案件及时作出调解。对于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有争议、在庭前不能形成一致认识的案件则通过庭审让当事人明确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庭中法官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继续对案件进行调解。庭中调解不成,可以庭后进行调解。在调解工作中,法官要有责任心、公心、耐心、细心。综合考虑本地风土人情、人文特征和社会环境,以高度的责任心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用公心赢得当事人的认同。面对基层群众法律素质不高的现状,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解答当事人提出的问题。细心寻找调解工作的突破口、被害人能够接受的赔偿底限、被告人的赔偿能力,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调解法官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教育引导。采取外出参观学习、以会代训、聘请专家教授讲课、调解现场观摩、案例评析等形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强化了调解办案意识,提高了民事法官的业务水平。二是制度管理。坚持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制定出台了《司法能力建设考核办法》,将调解能力作为考核法官的8项能力之一,将调解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民事案件调解工作实行数字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绩档案,作为评先树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增强了民事法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治理整改。通过开展规范司法行为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平安创建、作风建设年等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加强了对队伍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解决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民事调解队伍干事创业能力和调解水平明显提高。通过爱心感化、换位思考、调中答疑、协助调解、调判比较五个步骤促成调解。首先法官将仁爱之心融入调解工作中,通过言行举止感化当事人,为促成调解奠定感情基础。其次让被告人和被害人换位思考,使当事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而为调解奠定心理基础。调解过程中法官对当事人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当事人了解法律,为顺利调解奠定法律基础。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借助案外人的积极作用,为促成调解奠定群众基础。最后法官通过诠释法律,对比调解和判决对于双方的利害,让双方当事人权衡利弊得失,为促成调解奠定思想基础。
加强网络建设,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设是积极维护基层基础和谐、实现将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举措。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工作中出现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虽然在本质上属于民事侵权案件,但是由于此类案件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人身及财产损害,这样一来就使得刑事案件的处理与民事赔偿的问题的解决客观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工作和判决工作产生了不同于纯民事侵权案件的上述特征。
通过对实践中办理附带民事调解工作的现状来看,审判人员都是带着对被害人的深切同情及解决纠纷,修复社会关系裂痕的司法理念,细致耐心地做着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工作,即使最终没有达成调解协议,也本着公平公正的司法精神及时地作出判决,从而使当事人息讼。通过两年来参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及审理工作,也发现存在其中的一些问题。
1、关于户口性质问题。根据目前的法律,死亡赔偿金和伤残赔偿金等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为依据进行计算,而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性质如何界定?司法实践中,这种居民性质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而据此确定的赔偿数额存在具大差距,导致“同命不同价”现象的存在,引发了农村老百姓的具大不满,甚至导致群体性上访等事件的发生。如果统一实行以城镇居民为依据计算死亡赔偿金和伤残赔偿金情形的话则存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履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建议实行统一的、客观的赔偿标准。
2、关于司法鉴定问题。在有些故意伤害、交通肇事案件中,当事人一方做出伤情或伤残等级鉴定后,另一方提出异议,申请重新鉴定,但并没有提供相应证据。这种情况下,不允许有违公正,允许的话对审限期又是一个挑战,只能与公诉机关协调,办理延期审理手续,将简易程序改为普通程序,使工作陷于被动。建议对于一般伤情或者伤残鉴定的鉴定期间不计入审限。
3、个别法官存在重判轻调现象,有的案件通过调解就能结案,也以判决方式结案;有的案件调解期限比较长,致使一些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保障;案多人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个别法官“司法为民”宗旨观念有时不够强,有的案件调解质量和效率还不够高。
4、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双方在调解数额上分歧过大。由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对法定的赔偿数额、情节及幅度不甚了解,导致现实中原告的调解数额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数额及法定补偿范围,而对于高出的部分又没有相应的证据及法律依据可以证明其合理性与合法性。所以被告人一方很难认可,造成双方分歧较大,难于达成调解协议。
5、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不正确的态度影响调解的成功率。由于法律赋予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较高的诉讼地位,就使得其与被告人的地位不像在纯民事诉讼中的绝对平等,更由于附带民事赔偿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对被告人的量刑,所以原告对赔偿问题的态度、对调解工作甚至被告人的量刑影响过大。
6、被告人无实际赔偿能力,被害人无法得到最终的赔偿。这个问题是当前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工作的最现实的难题之一,也可以说是调解工作能否成功的最关键问题。
7、多被告人共同侵权具体责任难于厘定。共同犯罪致人损害,如果在致害人和被害人都十分明确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分清责任,确定相应的赔偿责任和数额,各被告人都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十分明确,也更易于接受调解工作。然而,在多数的案件中多被告人的致害责任不能分清楚,而且这种情形在具有多被告人和多被害人的案件中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针对目前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法官对民事诉讼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法官的公信力,调解制度是借助中立法官的公信力,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要牢固树立公平、公正、合法、自愿的现代调解理念,依法运用调解手段处理民事纠纷,化解民间矛盾,促进人民内部安定团结。
2、强化法律法规政策学习,不断提高法官队伍素质。加强法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法官的法制观念、大局观念和公仆意识,培养法官独立、中立、诚信品格,全面提高法官素质,真正树立起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3、审判人员要依法行使释明权。一般来讲,被害人到法院来要求赔偿首先是情绪比较激动,希望可以通过法院追回损失。其次就是对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标准、幅度等不了解。在诉讼调解中,越是让当事人清楚法律权利、义务,充分了解法律程序,越能够使他们把握庭审节奏,掌握一些诉讼技巧,与法官协调配合,快捷、有效地促成和解,定纷止争。
4、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全面提高调解效率和案件质量。要认真落实民事诉讼法关于处理民事案件“合法、及时”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诉讼调解,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彻底解决个别案件久调不决、以拖压调的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找调解的突破口。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不单纯是法院的审判工作,而是一项由方方面面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诉讼调解中,我们主张不但充分发挥法官的聪明才智,而且还要充分借助于纠纷当事人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居委会、亲属等各方面的力量,这些因素在诉讼调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往往能为诉讼调解的成功提供很大的帮助,重视对当事人单位、亲属等社会关系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案件背后的深层性矛盾,才能透过案件本身发现社会问题所在,从而找到调解工作的突破口。
5、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大对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要在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的同时,加大对调解员的培训指导力度,要强化调解措施,注重调解方式,讲究调解艺术,不要片面追求结案率,要多做调解工作,做到能调尽调,从根上化解矛盾,做到依法办案和社会效果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