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09:1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专学生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12-02
一、目前我国中职生的特点
就我国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中专学生都是初中时的学习偏差的学生,并且其中一大部分行为规范也比较差,是被家长认为的“坏”孩子。近几年中职生的招生标准不断扩大范围,无论是往届生还是应届生,不管是高中复读生还是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其中,这就对中职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1.中职生的生理特点:中职生大多都处于叛逆期,年龄大概处于16~19岁之间,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的分期属于青年期,或者通俗一点说是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第二性征慢慢出现,随着性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不断膨胀,这些会使他们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这个时期老师们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以正确的方式扩展两性知识。
2.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比其他中学生有较明显的特征,思维比较敏捷,但对于事情的推理判断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自我意识较强,内心强调个性张扬,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情绪有波动时不能理智地控制。中专生与父辈的关系渐渐疏远,渴望同性之间的相互倾诉。(1)智力方面:中职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时期发展很迅速,对事情的推理判断能力已经逐步成熟,但由于接触的事情较少,辩证的推理能力尚未发展完全。由于处事经验较少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片面思考得到不正确的结论,喜欢与人做不成熟的辩论。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全面,例如公平正义、忠诚勇敢。(2)自我意识方面: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加强,对自己的评价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同学能正确地意识到自身的缺点,并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改善。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喜欢寻找自己的个性特点,喜欢突出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3)情绪方面: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处于一种无名的烦恼中,情绪易激动不受理智的控制,女生会比较爱哭,男生通常会表现出忧郁沉默、冷淡暴怒的情绪。此时的中职生易受外界的影响,例如,影视、文学以及大人的言行,对于这些不完善的理解往往会使他们的行为、思想或者都带有情绪色彩,同时他们想通过这种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4)社会行为方面:社会行为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家庭方面,家长的束缚渐渐失去作用,代沟也随之出现。另一方面表现在交友方面,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喜欢将朋友的意义无限地夸大,同性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以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择友方面要十分谨慎。
二、加强中专学校的管理理论方法
中职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上不健康因素的存在率可能比普通中学生高,如果不加强管理很有可能误入歧途。
1.教育激励的方法。教育激励,就是指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教育的模式有好多种。(1)目的激励模式。顾名思义,目的激励模式就是指通过定目标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为之奋斗。所设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个适当的目标会让学生充满目的性和奋斗的动力。目标的设立有许多种,可以以信仰作为目标,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等。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做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的就业观等。也可以以道德观作为奋斗的目标,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在中职生这个年龄段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十分重要,通过就取得细小成绩的表扬使他们不断增加成就感,争取改变“差生”的标签。(2)典型激励模式。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作为激励的目标,所谓的榜样就是典型,但典型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典型,也有可能是落后的典型,不同的典型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有好的典型可以起到正面的教育,而落后的典型可以使学生引以为戒,起到反面的警告作用。(3)信任激励模。信任激励法要求管理人员和老师要给予中职生有一定的信任,这样既能鞭策学生又能鼓舞学生。实现这种办法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班级里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安排给班干部来做,许多任务可以分配给那些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来做。
2.发现成就动机法。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就像一架强大的“发动机”,不仅激励人们努力向上,在前进的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而且同样对社会的进步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试着激发一个学生的成功动机是改变其自身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成就动机和一个人的抱负有密切的联系,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从事活动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的高低。现在,许多中职学校的老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常常发现学生的心永远是封闭的,老师苦口婆心讲的话没有几句能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痕迹,久而久之,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不仅没有产生什么作用,反而使学生对此产生了免疫力。以此,在教导或管理学生时不能一味地用责备的话语训斥学生,要试着激发他的成功欲,即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的高低和童年的家庭教育还有教师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到青少年这个时期,家庭教育已经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童年时产生的或大或小的影响已经无法改变,现在提高成就动机的一个方法就是教师的言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成就动机较强的教师的言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另一方面成就动机来源于竞争,教师应该都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专业竞技比赛,不但可以增强专业兴趣,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成就动机。群体的成就动机的强烈与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密切的关系。在一所学校里,上至校长书记,下至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一种正面形象,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同时要积极地营造可以带动学生努力奋进的环境。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是很坚定,可塑性依然比较强,所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合理的管理,相信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可以像普通中学的学生一样,能够学有所成,身心健康地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正面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客观现实,关爱学生,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所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管是作为管理人员还是老师都必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增强自己的成就动机,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的楷模形象,营造关爱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涛.论新形势下的中专学生管理[J].文教资料,2009,(31).
[2]林革.基于网络环境的中专学生管理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
【关键词】中专机电专业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72-01
一 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
为了使一些中专学生的自尊心免遭伤害,德育的重点要素应是相信他们、尊重他们。一般中专学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中考中未被高中录取的考生。他们由于学习兴趣不高,基础文化知识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与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相比。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目前的教育模式及考试面前,心理压力非常大,他们的自尊心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变得越来越自卑。进入新学校、新环境,他们并非都想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奋发图强,努力向上,而是试探、观望着老师、班主任对他们的态度,同时他们特别敏感,班主任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有可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波动。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和德育中,班主任和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应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并相信他们是优秀的,都可以成为可造之材,恰当的教育和鼓励会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重视,从而开始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并逐步走向成功。
二 中专机电专业学生的现状
目前中专学校男生人数较多,工科男生人数尤其多,一般男生头脑灵活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和自觉性较差,主动学习性不强,易受到诱惑。另外,由于学校实习设备限制,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一些学生认为实习不用认真对待,根本不理解实习的意义,实习态度也不端正,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学到真正的本领,也没有把握好锻炼自己手动操作的能力的机会,把所学的知识永远停留在理论层面。
三 中专机电专业学生管理措施
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一,高度重视校内实习机会,同时加大校内外实习力度。严格把关实习考核工作,学校内工厂的设备应能保证学生的生产实习。在寒暑假鼓励学生去校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厂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举办相关专业竞赛。举办各类与机电类相关的竞赛和技能大赛,是对学生的理论及手动操作能力的锻炼,再请专业老师当评委打分,评出优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还可鼓励学生参加省、全国的各类竞赛,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在比赛交流中,汲取经验,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
第三,鼓励和给学生创造条件考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经过国家认可批准的证书,这些证书也会成为学生走上社会就业的一个砝码,更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肯定。
2.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重视学生的完整人格培养、个性施展,让学生全面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不断地进步发展。
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应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个人的核心教育理念。这就要求管理者从封闭管理、管理“专制”走向民主平等、个性开放,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真正做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受人重视,体验到幸福感和尊严感。可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当然班级自主管理不是一味地放任不管,需要有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样会很大程度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在透明化的管理下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意识。在学生自主管理实行中应制定监督体制,同时也要避免教师束缚学生,采用了教师监督班长工作,班长监督各委员工作,各委员监督各学生工作的办法。
3.建立人性化的沟通方式
第一,文字沟通。中专生处于青春期,对别人有一种戒备心理,对外界本能地抗拒,一般不轻易透露自己的心声。当面对面的语言沟通无效时,可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书信沟通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第二,单独聊天。中专生已趋于成熟,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好面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愿意在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谈,因此,教师应选择在非公共场合,与学生面对面坐着,以聊天的方式沟通,使学生放松,消除戒备心理,从而敞开心扉。事实证明,单独找学生个别聊天,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
四 结束语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是中专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繁琐复杂、千头万绪,但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耐心教育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做人的尊严、老师的可亲、班级的温暖,使每位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展现个性,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相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专生 人性化 管理 教学
中专学生大部分都是刚从中学毕业的十六到十八岁的青年人,这个时期的青年还处于“心理断乳”阶段,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中专学校相当于职业培训,学生通过学习,具有一技之长,然后进入社会参与就业竞争。他们普遍有一种随遇而安,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六十分万岁的“知足常乐”现象。学生无心上学,觉得读中专是一种浪费,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聊天、考试作弊等的现象成为家常便饭。个别中专学校出现生源紧缺、招生不足的现象,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已报到上学又退学,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般来说,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
一、中专学生的人格特点及成因
1.文化素质较差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难度大,读上重点高中最终也很难考上大学,因此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选择考取中专。而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2.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正是由于文化素质较差,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很多学生坐在教室里,也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有些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是付工资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这也给中专生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3.学习习惯差,不求上进
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学习目标,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的课余时间宁愿选择发呆,也不愿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很少做到专心致志。
4.教师和家长关心重视不够
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再加之家长和教师的管理方式不合理,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叛逆。针对中专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以保证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中专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1.管理者重视人性化管理
(1)思想上重视。要管理好中专学生,必须从领导者开始重视中专生的人性化管理,师生之间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从管理者到教师都应该坚持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欲成才,先成人”。
(2)行动上落实。只是思想上重视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行动上的落实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举办活动。如举办讲座、文体等活动,内容可涉及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感恩奉献等。通过活动,给他们以关爱,层层深入,逐步引导中专生处理各种心理矛盾,调节紧张心理情绪,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业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二,调整课程设置。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该根据中专生的特点选择相对简单,易于理解、掌握的教材,课程内容应该相对精简,课时安排也应该相对减少,教学设计等方面也应该作调整,不能用普高学生的教法来对中专生进行教学,不然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应该相对增加中专生的课余活动,抓住中专生学习兴趣不好,爱玩的特点,开设他们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建立严谨的管理体制。严谨的管理体制可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可以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实行教书育人责任制,把教学、德育、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分派给各个相关管理部门。总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包”给相应岗位的每个教职员工,各个员工各司其职。
2.班主任队伍建设,师生沟通
班主任是中专生学习和生活中最贴近的人,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所以必须建设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可以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每个班主任老师不仅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也应该培养好学生干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各个班干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为中专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校沟通
家长把孩子交给了老师,心里总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重视,能在各方面有好的发展,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告诉老师,孩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爱好,请老师在哪些方面加以培养。这样老师更加了解孩子,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和关心,既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又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严肃班规校纪,刚柔相济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中职生,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较差,在学校的学习压力较小,很容易对自己放任自流,缺课、打架现象时有发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应该是柔性的,既要体现出对人的要求,又要尊重人和信任人。在处理手段上,应以“教育为主”,当学生违反规章制度时,在处罚上应强调“治病救人”。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错误,避免照搬制度生硬处罚。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如果只片面地强调采取非强制性的柔性管理,管理者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把握不好易导致管理秩序失去控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见,离开刚性管理来谈管理和离开柔性管理来谈管理都有一定问题,应该做到“刚柔相济”,这才是提高其正确性、民主性与人性化程度,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三、人性化管理与教学帮助
有好的学校管理,才有好的教学,只有管理跟上了,帮助中专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才能突飞猛进,学生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性化的管理为管理好学校师生,尤其是管理好学生保驾护航,人性化的管理促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为有效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中专生大多数的文化素质较差,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所以对中专生的管理应该特别关心、爱护,针对他们特有的心理特质,从管理者的决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家校沟通和严肃校纪班规这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促使中专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宗波.对后进中专学生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的管理与教学帮助[J].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2011,45:189-189
一、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场严重。职业中专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来校学习多数是完成父母的心愿,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抱着混日子、“捞”文凭的思想。这种被动的学习往往造成厌学情绪的产生,形成“破罐子破甩”的不平衡心理。???还有些学生因为文化基础差,知识衔接不上,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频繁逃课,在班内形成课堂上睡觉、前后桌说话、玩手机,抄作业、考试作弊等风气。这些风气一旦成为班级的主流,对整个班级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2.手机上网普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手机的普及,一方面便利了学生们的生活,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络,但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多数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甚至在课堂上、寝室熄灯之后用手机登陆QQ、微博、微信,登陆一些垃圾网站,浏览有害信息,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给身心都带来很大的伤害,更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
3.自信心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职业中专的学生多数认为自己成绩差、学历低、能力弱,毕业后找工作难,自信心不足。职业中专的学生年龄小,幼稚,心理条件不成熟,依赖性强,不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稍遇一点不顺心的事就自觉不自觉地干出一些傻事或错事来。辨别是非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对有些不良习惯想改但无坚强意志,容易随波逐流。
4.学生管理模式不科学,造成师生之间对立。许多职业中专学校的班主任喜欢采取行政性、强制性的方式和命令式的口吻管理学生,而学生的民主意识较强,往往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互相不理解或者直接抵触对立乃至对抗。班主任总是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归结为学生素质太低,怎么培养也培养不出来人才;或者总是简单地强制学生执行自己的命令,动辄用请家长、写检讨书、体罚等方式处分学生。 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到平等、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的建立。
5.选择专业盲目,迷失了专业学习的方向。有些学生在入学时仅评直观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了专业,可后来实际接触之后觉得所学专业枯燥,对本专业领域的工作没兴趣,对专业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动力,很容易迷失方向,变得消极起来。
二、做好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宋代朱熹说得好:“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意思是说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基础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不堪造就而遗弃的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各科及格的基础上形成优势科目,无须苛求其他科目一定要特别优秀。另外,要多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用美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激励学习努力学习,全面提高。
2.注重教育引导与管理并重。目前,职业中专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声明珠,人生阅历较少,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经历挫折较少,往往功利意识较强,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另外,职业中专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些学生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染上了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心理上格外关爱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而非简单的说教。既要用严肃的校规校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更要注重教育引导与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单向灌输的管理模式,注重与学生在平等的前提下多进行心理沟通。
3.以学生为本,转变管理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关心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注重与他们的感情交流。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还要和学生们成为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化解学生的苦难。
【关键词】自考学生;中职教育;专科教育;教学管理
福建省2011年开展自考“中职与专科衔接”试点模式实施以来,许多高职院校招收了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学生,招生对象多为初中毕业生。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使之成人成材。这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等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深入研究自考学生特点和管理对策,对推动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助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学生特点
(一)年龄较轻,自控能力差。
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助学招生对象为中专、技校、职高等学校的在籍生,年龄大概在16~18岁之间。这部分学生许多因为中考落榜或其他原因无法升入高中学习,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耐性不足、学习自主性不强。
(二)个性较强,自我意识分明。
中专生有较强的个性,自我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学生年龄较小,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掌上明珠,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在家长期受到家长悉心的照顾和溺爱。这样的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且缺乏团队意识性,自我意识分明。
(三)存在自卑心理,对待学习消极。
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中专文化程度的歧视,以及中专生在就业及升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偏见及差别对待。由于这些因素,导致不少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对于自己的将来感到迷茫,心理问题凸显,对待学习十分消极。
二、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招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学校为了提高自考生源,夸大宣传招生,恶性竞争。导致许多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耐性不足、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被招进助学班后,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就不断出现,这种招生方式不仅给学生带来的无助与反感,更损毁了学校自身的形象,由于基础差许多学生课程通过率低,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自考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进程。
(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松散。
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报名参加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情况比较复杂,报名人员零散,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很多助学点学校没有给助学班配备班主任,都是由学校的招生部门工作人员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松散。对于学生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并进行有效解决,长此以往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成绩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教学质量。
大部分助学点学校与主考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合同,是为了学校的经济创收。没有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办学问题,为了节约课时费,教学课时一再压缩,许多助学点都是中职老师来承担专科的课程授课任务,这些教师由于长期没有从事过专科教育教学工作且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助学效果差,通过率低。
(四)自考考试考务管理不严。
衔接自考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考试安排在助学点,许多助学点对自考考试考务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制定相应的考试考务管理制度,在监管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考试舞弊机会,一旦舞弊被查,助学点不是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埋怨学生素质差、基础不好等原因。
三、推进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各个助学点学校要认真贯彻学习福建省“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试点办学模式的相关政策制度,认真做好学生的招生宣传工作,不得进行虚假招生。可以通过开展招生宣传会,对学生进行自考鼓励。另外,还可通过广播、网络、校刊等宣传媒介自考政策信息,让更多学生了解“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试点办学模式。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助学点要认真贯彻教育部门现有的衔接自考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针对本学校自考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如学生上课考勤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班主任制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制度等等,建立健全完善的自考管理制度,这对于自考学生的助学效果有很大的保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助学点学校应加强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来调动老师积极性,针对一些学生核心课程通过率低的科目,学校应组织老师建立研究团队进行试卷分析,授课经验交流。应鼓励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为了让自考助学教师结构合理稳定,学校要定期引进高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扩充教师队伍,建立授课教师长聘机制,将教师的待遇与衔接助学班的考试通过率相挂钩,提高自考助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和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在校生就希望能够在校期间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参加更高等的继续教育,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这给衔接自考办学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加强对衔接自考学生管理,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做好衔接自考办学必需的条件。作为自考助学的管理者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学生管理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自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同时对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少歆,蔡秋霞.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75
[2]胡建勇.专接本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3,21:252~253
[3]席晅.加强高职高专院校自学考试“专升本”教育的几点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2,17:19~2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07-0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我国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技校升格而来的,在对学生管理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约束制约及惩戒模式,这就导致结果呈现出学校和学生貌合神离的二元状态。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灵活、动手能力强,但是自信心不足、自律性差、自卑心理强。基于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加强人为关心,要构建一种“以生为本”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既要加强严格管理,又要实行人性化关怀。
一、以生为本管理理念概述
所谓以生为本,是指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基础和核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学生管理体制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或者技校升格而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在学生管理方面工作相对滞后,对学生的管理仍然沿用中专的严格管理、惩戒约束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差距,缺乏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所有工作的重要基础,应该制定、总结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完善和补充。
(二)教师的素质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师几乎仍是中专或者技校时的原班人马,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膨胀,学校学生组成日益复杂,管理工作也面对更多问题。而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缺乏主动性,不重视理论和实践研究与总结,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面临年龄、学历、结构等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优化组合。
(三)学校管理机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基础上升格而来的,当学校升格为高等学校后,行政机构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革,管理机构在学校职能发挥中存在定位不准确、管理效率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比较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一线管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以生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
“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是指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依法治校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刚柔并济”的管理,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人性化关怀。学生管理工作繁琐复杂,成千上万的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管理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规。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全面、规范、可实践的管理制度。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自律性比较差,必须依靠严格的刚性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刚性制度并非硬管理,而是以学生为着眼点,注重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相结合。在具体管理时实行“严制度、软管理”,严宽结合、情理相济、以生为本,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与育人环境。其次,高职院校要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续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基于以人为本来开展。采用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种资源,如网络资源、心理教育等对学生进行管理。
(二)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国家对于学生的培养往往具有统一的标准,还要借助制度来规范。然而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经历、个性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注重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等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灵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咨询保障和激励评价相结合
高职院校生源多数都是高考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比较不满,对未来比较迷茫,来到学校缺乏明确的长远规划。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学生在学校学习这几年,并不是不让学生出事,而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的咨询机构和评价机制,为学校提供相关的咨询和保障服务。
咨询可分为两类:心理咨询和就业咨询。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学生进行受挫训练、成功训练等多方面的指导。就业咨询是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自主择业等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及早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建立保障助学机制,为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开展有效的护航。首先,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对学习迷茫的学生提供关怀和指导;其次,建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开通勤工助学渠道,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进行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导向的需求,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储备和质量,引导学生今早对为未来职业进行规划。同时,评价体系必须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改变传统单一考试的评价模式,实施笔试、设计、实践等覆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四)注重人文精神与和谐环境营造相结合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的情感、意志及综合非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技能教育更注重体现学生逻辑、思维及认知理性方面的能力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将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做好下述几方面:第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科研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为素养,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精神导师;第二,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构建全面的人为知识体系。可以在学校开展各种讲座或课程,如:社交礼仪、心理健康等,扩宽学生人为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高雅的人文空间。第三,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加强技能教育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问题 途径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加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学校定位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实质和根本任务等因素决定的。高职院校教育有其直接目标:职业教育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培养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为在生产现场直接从事生 产操作或在生产或工作现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性的职业技术人才[2]。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用性”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客观的实践性
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学生工作并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学生工作按照一定的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报告会、讲座、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等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加深对各种行为理解和认知,崇拜和向往各种行为,并自觉学习各种行为的精神内涵,从而成为拥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人。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长期存在,很多高职学院的学生日常管理深受以下问题困扰:
1、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稳。由于高职学生多受社会新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新问题,而辅导员们大多采用从本科生中选取的方法,在队伍组成上大多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暂时解决了学生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但是也留下了后患:高职专科生做学生管理工作,其管理的方法、手段有待提高;而很多本科毕业生做学生管理工作后仍然是把学生工作当作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终身岗位,他们做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在为考研或转行做准备。因而学生工作队伍人员流动变化大、人心不稳,学生管理队伍总是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使队伍自身建设比较困难。
2、学生层次多样,带来管理的困难。近年成立的高职院校大多在以往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处于转型的过渡时期,因此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学生类型多样,如技工生、中专生、大专生、函授本科生、成人再教育学生等。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年龄层次、思想水平的参差,这就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问题。
3、学生思想水平差异。就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看,各级院校学生思想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大专生关心时事政治,并对热点问题有他们的观点和见解,能坚持读报和收听广播,不少学生宿舍订阅了报纸,在广播站、记者站的评论时事的稿件也大多出自大专生的手笔。尽管如此,但从生源情况来看,都不理想,中专生是经过初中分流后综合素质较差的一批;大专生是由于扩招,高职院校比以往降低了分数才录取的,严格来讲并未达到大学生的水平。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各地,各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会出现学生思想素质差异。来自农村地区的同学,思想较纯朴,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城镇学生相比,容易产生 自卑心理。来自城镇的学生则往往思想超前,讲求新鲜,注意享受,习惯攀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分别对待,对症下药。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育人先育德
德育为先一直是我们强调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始终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变传统学生工作中“堵”和“补”的生硬的后果教育模式为灵活多变的“提前教育”和“预防教育”的模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工作规律,从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疏导、集中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工作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把学生工作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优化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体制。一是要加强工作机构建设、强化组织协调功能。要理顺学生管理系统中各个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关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责、权、利严格对应;二是要适当放权,发挥基层的管理作用。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实行的校、院、班三级管理,校、院及班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的双重任务。因此,既要赋予学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学院,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校系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学生管理工作,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3、学生管理队伍及结构的合理调整
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结构合理、运作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不断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立足各校自身学生管理实际,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向前推进和创新。
4、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要协调配合
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工作方式,使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双方密切配合,积极互动,协同工作。专职辅导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任课教师进行信息的沟通,了解学生课堂到课率、听课效果、课堂状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学生工作部门来完成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需要建立科学的体系。学院要探索形成一个各方参与、功能互补的“大”学生工作概念;在校园中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大”学生工作氛围。凡是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每一个环节,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舞台。
参考文献:
[1] 郑仲周,郑佳.对做好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成功(教育),2011,9
一、职业中专学生存在的问题。
1.素质低下,参差不齐,给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愿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讲义气,但个性强、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偏激的。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受表扬少,缺乏自信,纪律散漫,不求上进,甚至有吸烟、喝酒、骂人、打架等不良行为。
3.年龄小,识别能力弱,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识差,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4.厌学情绪重。表现在:频繁逃课,有的是因为文化基础差,对所学不感兴趣。课堂杂乱无序,有的班级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睡觉,有的班级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听课、前后桌说话、玩手机等。抄作业成风,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会经常发现一个班的学生作业只有三四个“版本”,甚至字迹都一样。对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5.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方法不妥当,娇生惯养,导致孩子责任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功利意识在学生思想中留下痕迹,一方面成为推动他们进步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使他们淡忘了国家意识、集体意识,毫无责任感。
6.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
7.早恋屡禁不止。学生早恋现象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由于生理的早熟和传媒的影响,学生早恋有越来越低年龄化的倾向。
二、职业中专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
1.对班主任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和学生们成为好朋友,才能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班级内的大事小情才能掌握得更加清楚。班主任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多关注,及时解决学生的烦恼。班主任要树立威信,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耐心疏导,不要动不动就叫家长,以免使学生反感。班主任要经常召开班会,多活动,加强生生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要多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的生活。班主任还要注重班干部的培养,使班级管理分工明确,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做到为班级做贡献。
2.对学校宿舍管理工作的建议。
宿舍管理员要和学生成为好朋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学校在例行检查时要先通知学生,得到学生的允许方可检查。学校应该延长熄灯时间,把检查夜不归宿放到十点,把熄灯改为十一点,这样检查得准确一些,以防提前检查后学生跳窗外出。建议学校在二楼的窗户上加防护栏,防止学生跳窗外出上网。对夜不归宿问题,学校应该找家长谈话,严肃处理。希望每天宿管都能检查宿舍卫生,每月进行评比。宿管还应该对楼道的消防栓进行检查,防止恶性事件发生。另外,高楼层早晨上不上水的问题也应该及时解决。
3.针对“早恋”现象的建议。
对学生的“早恋”既不能用“杀一儆百”的强制手段来处理,又不能听之任之,使其自由发展。而应该承认并正视孩子们青春期正常的情感,并鼓励支持孩子们进行正常的异往,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多学习一些有关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素质,走出“封闭状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其异往做正确引导。学校应该搞好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
4.针对学生厌学问题的建议。
针对学生的厌学,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宋代朱熹说得好:“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意思是说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资质低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高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不堪造就而遗弃的人。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各科及格的基础上形成优势科目,无须苛求其他科目一定要特别优秀。教育的素质化强调的是“全面”而非“全能”发展,不可鄙视“长短脚”,不可操之过急,应尽量尝试利用学科的共通点,潜移默化,产生兴趣的转移,使得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5.对教室卫生工作的建议。
实施管理评优办法、激励评优办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室卫生的重视度,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室卫生打扫与保洁的积极性。可以设定“优秀卫生班”、“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在卫生监督层面上,做好跟检和打扫人员的考勤登记,对学生的清洁工作负责,对学生干部的检查职责负责,保证教室打扫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在突况中的应急处事能力,以及与各班级、各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遇到问题时及时处理。做好工作总结,吸取工作经验和教训,并且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把转变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质量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2-24.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5-49.
[3]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2-88.
关键词:教育阶段性 阶段特征 特征教育
所谓教育的阶段性,即是说学生在不同阶段,教育者都应研究被教育者的心理特征,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根据他们年龄、生理、心理、知识等的不同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护士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能自觉克服各个阶段出现的不同矛盾,以适应各阶段的学习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成长为合格的护理人员。
随着市场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综合性强的中级医护卫生人才,已成为中专护士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而素质教育贯穿于护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教育者能不能根据中专护士生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出一些管理思路,从而使我们在学生管理中有效的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中专护士生在各阶段中得到成长,使教育者在各阶段中有效的施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达到培养合格的护士生目标。
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的概念逐渐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一种实践模式,成为教育界使用频率极高的通用语言,可以说在社会上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且倍受学生、家长的关注。各个学校都在依照自己的方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然而,许多教育管理者都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认真探索,尤其是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阶段性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理论概念:“素质”这一范畴具有多重含义:从本体学说而言,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就社会学的分析看,是指后天造就的多种能力的总和与统一;从青年学研究的角度看,是指青年后天获得的各种生活、工作、学习能力的统一机制。广义的“素质”强调在头脑健全,智力正常条件下,经过后天的努力和实践,是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因素。狭义的“素质”是指智力发展和成才的物质基础。综合来看“素质”既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在整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人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这种“基本品质”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在各个阶段都具有特征性。大量的学生管理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在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大致可分分三个阶段:一年级的导向期,二年级的定向期,三年级的志向期。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表现不同,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不同阶段的特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一 导向阶段——转变适应期
中专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属未成年人。一年级中专生面对新的中专生活,他们充满理想和幻想,决心奋斗一番。然而,这些刚刚结束中学生活的学生心理上还残留着“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进入中等医学学校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矛盾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时期指导新生做好转变工作,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中专学习和生活。这个时期称为转变适应期。
1.在导向阶段学生的特征:
(1)心理上的自豪感与失落感并存:一方面,从农村到城市读书,有幸进入护理中专学习,为将来成为白衣天使而自豪;另一方面,在新的集体中,陌生的大家相聚在一起,失去了在中学受宠的地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在心理上萌生了失落感。
(2)学习上紧迫感和厌倦感并存:一方面,在填写自愿和面试时,在入学教育时,心理构画着一名白衣天使的前景,有想尽快掌握医护知识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紧迫感;另一方面,中考的艰辛印象还没有淡漠,一年级的“数理化”基础课,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中专教学方式的一时不适应也使学生滋生厌倦感。
(3)生活上的新鲜感和孤独感并存:一方面,入学之初,离开父母的约束,在同龄人之间学习、生活感到新鲜;另一方面,时间一久,依赖性强的学生对“三点一线”的生活感到枯燥,不会交往,使同学关系感到生疏,产生孤独感。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沟通 中专 方法
前言
沟通是人际交流的方式,于教学活动中做好师生的沟通工作,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近些年来,教育扩招政策的实行,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这就使得中专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足,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自尊心受损,心理承受力不足等。中专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做好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中专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分析
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意识不强
班主任的个人沟通意识,对于他们日常与学生的沟通工作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专教学实践中,部分班主任的沟通意识并不强。在这些教师眼里,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管理好学生,将要通知的事情告诉学生,规范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行为。班主任没有能够本着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大降低了师生交流的质量。
2.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单一
在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关注中专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利用多样化的沟通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但是,受到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管理水平的影响,部分中专班主任所掌握的沟通方法单一。他们习惯于利用开班会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在班会发言中占有主要地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少。
3.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不足
在师生交流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在师生交流中,班主任需要倾听与适当发言,帮助学生缕顺自己的思路,促进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将班主任视为可以依赖的主体。但是,班主任的沟通技术的缺乏,会让许多学生在交流中感到不舒服。许多班主任想要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但往往利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问学生是否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沟通会让学生很难为情,也不愿意与班主任说出实际情况。
二、中专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方法分析
中专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作用于教育管理。
1.关注师生沟通的语气
中专学生,往往都是初中学生成绩较差,不乐于学习的学生。他们没能通过中考顺利进行高中,在中专学习中也会出现上课玩手机、走思、睡觉、看课外书等问题。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需要特别关注自己说话的语气。委婉的沟通,微笑沟通,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的好意,愿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千万不能用命令的口气与学生沟通,硬板板的交流是没有人愿意参与的。
比如,一些学生上课经常上网聊天,班主任就可以叫这些学生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交流。“今天叫你们来就是想随便聊聊,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还顺利吗?”,教师用这样的语句开场,会让学生不太担心之后的沟通。当学生提出自己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不进去的时候,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要试图去了学生不愿意学生的原因,并表示可以理解,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们提出建议。这样的沟通,能够让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作用得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2.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沟通的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人际沟通中,一个能够倾听的人比一个能言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依赖。认真听他人说话,能够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在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倾听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倾听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也可以对自己进行反省上。注意倾听别人所说,是谦虚好学的表现,对于班主任来讲,就是稳重的表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一直让学生听自己说,也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例如在班会活动中,教师提出一个议题,不要一味地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听学生的心声,促进学生交流积极性的提高。
3.在与学生沟通上进行赞扬
赞扬,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多给予学生赞扬,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学会自我欣赏。一个可以正确欣赏学生的教师,才是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并将其记在心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给予学生赞扬。在自习课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往往就可以中断两分钟与学生交流,赞扬一下表现好的学生,让这些学生说一说自习课的意义,通过沟通来促进他人融入到自习活动中。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师生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师生沟通这门艺术,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展现其价值。中专班主任需要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创新,利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优胜者。
参考文献
[1]. 扎西顿旦.如何做好中职生班主任工作[J].读书文摘.2014(16)
[2]. 陈丽红.真诚――沟通心灵的桥梁[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5)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问题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及现状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在中职学校特定的教育模式中,根据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职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14岁~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极度缺乏,致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难题,突出表现有:
1.思想道德方面: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淡漠,法律意识、组织观念不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2.文化技能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3.日常生活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开始谈恋爱,沉迷于网吧,抽烟、喝酒、自由散漫;4.心理体魄方面:不少中职生心理脆弱,不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学生睚眦必报,打架斗殴。不爱运动,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玩耍,影响身体健康。
二、培养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时代需要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趋势。2l世纪是一个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鉴于以上所列的目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为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人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提高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现途径
(一)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专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要求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他们渴望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坚强的、高尚的人。然而,中专生自我意识中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我认识偏差,严重阻碍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明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学生主人翁和民主意识得到增强,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二)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提供空间和舞台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当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应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财务管理、主题班团活动的开展、校运动会的参与、班级间的联谊赛、实习成果展、手抄报制作等多种活动,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让学生担任各项活动的主要角色,从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具体实施再到总结评价,教师应在幕后支持、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强化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学生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并产生一种新的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集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奋斗目标的设计、班级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等,教师都要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专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为了强化对学生心理的辅导,中专院校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从学生自我认知、自我问题的发现、自我调节、健康心理的塑造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做出引导,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中专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结合可以在教育方式、德育教育切入点、学生教育与品格塑造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突破,进而以更好的教育方式来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保障中专教育的有效性以及培养人才的高素质。因此在现阶段的中专学生管理与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教育教师应当积极的从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学生管理等层面探究开展中专德育工作,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入中专德育中作中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最全面的指导。
一、以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为载体
开展心理健康问答,指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中专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以及学习基础的限制,因此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做出有效的认知,进而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的完善与纠正,同时对于道德教育的部分内容还存在一些抵触的心理,整个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很难获得提升。现阶段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中专心理教师可以借助心理教育的方法,以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作为载体,进而创设心理小问题,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实际表现进行问题答案的选择,最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答案进行量化处理,让学生直观的发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案例的生动性以及客观存在性,并对学生做出有效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个人信息的保密,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进而在双方面工作的推动下,指导学生对自己在中专学习阶段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激发学生提升自己素养的需求,为中专德育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借助心理引导、场景模拟、心理健康小游戏等形式对学生做出引导,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专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虽然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群体生活的熏陶,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就中专学生整体情况来说,现阶段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品格的塑造仍然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在中专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可以从教育的方法以及教育的内容方面来对德育教育进行补充,例如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心理教师就可以以心理引导的方式、场景模拟的引入、心理健康小游戏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对于道德教育的认知,心理引导工作可以指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心态,虚心接受相关的教育指导;场景模拟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亲身感受道德案例,体味道德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心理健康小游戏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将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升华,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以积极的心理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学生自我道德要求标准
中专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自我认同的需求,因此如果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味的采用引导或者负面的教育方式,学生对于教育的接受程度将会逐渐的减弱,进而抵触的心理也会慢慢的产生。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做出探究,并通过前期教育交流的内容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进而定期的开展一些积极的心理教育,如技术类人才在社会中认可情况、知名校友的社会贡献案例、学校先进学生的榜样事迹,并通过这些积极的教育对现有的教育对象做出肯定,以及强化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进而在学生有效认知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学生在方方面面的道德要求,使得学生自我的高要求成为德育工作开展以及效果提升的最佳动力,保障中专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四、结束语
中专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品格的塑造、素质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专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又可以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中专心理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的探索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方式,进而推动中专德育教育的高质量开展,保障中专人才素养的提升。
作者:黄斌斌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