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行政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3-09-08 17:1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固定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政固定资产管理

第1篇

(一)制度本身不健全,无法用以实施有效管理

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分别由生产部、行政部和技术部等部门多头分管,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多头管理的结果是代表公司负责全司固定资产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缺位,不能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有效控制、协调,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管资金和管资产相脱节,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使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盘散沙,难以将领导的集中意志落到实处。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行政单位内部各单位力求小而全,导致设备管理各自为政。有些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整体使用率低,不少仪器设备长期不能在生产经营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浪费了大量来之不易的经费。

(二)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无法衔接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登记、入库、出库、使用、损坏、报废、处置等职责不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三)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执行不到位,管好固定资产的内在动力不足

行政单位在用的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使用价值,有的早就报废,这些设备处置不及时的话,就会造成行政单位账上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在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既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又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另外,有些领导对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对于部分可追回的资产却因怕麻烦,违反“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予以报损,造成资产的非正常流失。

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

将财务制度规定的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另外考虑到行政单位的特殊性,可将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批量较大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清册,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其他如办公用电话机等金额较小的物资则作为一项“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实验用品等也应列入“专用材料费”科目核算,从而节约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

(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管理制度内要明确公司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其责任。公司所有固定资产由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分配给各部门使用后,由各部门负责保养和定时上报情况。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适应行政单位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分管领导,将资产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结合起来,使责、权、利相统一;通盘考虑,彻底解决各部门自成系统、重复购置、低效运行的现象。

第2篇

一、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科学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要求在一年以上,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磨损,无论是发生自然损耗还是市场价格变化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变化,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变化。但是目前我国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在核算时不计提折旧,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测试,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不一致,不符合配比原则,不利于掌握固定资产真实情况,管理难度增加,没有真实价值为依据,也就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决策。

二、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1.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在遵循国家有关资产管理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资产结构状况,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独立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严格控制成本,尽可能采取招标方式采购,科学合理编制固定资产配置方案,完善单位内部固定资产共享机制,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追求质量,避免过多、不必要的采购浪费;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分别记录,进行及时的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规定手续履行,进而形成相互间的制约和监督,减少固定资产隐性流失;建立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和离任核查制,明确相关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权限范围,尤其是明确责任追究机制规定,人员调动或者离职要严格办理资产移交和核查程序,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其次根据单位资产结构和固定资产使用需求科学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方案,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进行科学地论证和预测分析;最后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账簿记录制度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从固定资产入库、出库、处置等过程中都严格进行登记记录,实行动态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录入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并与资产清查数据比对,保管好相关的文件资料和购置发票,全面掌握固定资产信息,及时发现盘亏的固定资产,寻找原因,明确区分正常损坏和非正常损坏,非自然状态下的固定资产损失要详细披露赔偿规定和惩罚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监管、使用和维护环节的信息沟通,通过固定资产的实时信息披露,也有利于形成内在的约束和监督。

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由财政负担,属于国有资产,涉及金额大,内容广泛,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与行政单位的领导的绩效考核机制相挂钩,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量化指标加以体现,有奖必赏,有错必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单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建立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尤其是明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定期清查盘点,动态监管,将产权与责任对应落实,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在人才聘请方面,选拔具备较高的专业财务管理素质和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要丰富培训形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工作热情,强化新老员工交流沟通,经验共享,信息共享,逐步提高新入职员工的实践能力。对于现任员工,强化会计培训和相关的业务学习,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政策规定执行,规范固定资产账簿登记、管理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化、效率化。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例如定期考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考核优秀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内部积极地学习氛围,逐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3.完善固定资产财务核算

首先要实行权责发生制,增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取消固定基金会计科目,按照会计准则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折旧披露出来,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和自然损耗。定期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高固定资产真实价值和账面价值匹配度,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其次遵循透明化的市场准则,根据市场动态变化进行固定资产价值动态分析,调增或者调减固定资产价值。最后强化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建立一整套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系统,减少人工误差,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度和效率,实时监控固定资产,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信息。

作者:刘叔朋 单位:莒南县财政局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所谓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由于这二者均以财政收支为主,所以经常是行政和事业单位不分家,在会计核算方式都是统一的。对于固定资产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①

二、我国原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的跟进,造成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监督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之所以管理模式与实践脱节的原因在于:

1.领导层缺乏财务管理观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以往没有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方式,所以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观念不足。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把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资产管理,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更多的关注于新资产的采购,而资产购买往往是盲目的,并非真实需求的购买,这导致该资产不是最有效的需求的表达,所以购买后该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足,更谈不到管理到位,在很长的周期里造成严重浪费。

2.在日常管理缺位

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在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观念不足,也就难以设置有效的核算管理体制,缺乏对固定资产的专门和专人管理。在实践中,多出现未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甚至有许多捐赠的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往往不被记录。此外,资产管理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固定资产账面金额与实际资产状况出入较大,可见资产管理有点混乱。

3.缺乏有效的控制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管理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要由国财务部门与国资管理部门共同决定的。

4.管理人员素质无法跟进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无法跟进需求,难以进行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是限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是人员,而在这新所谓的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管理理念。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管理者应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知识水平。但在现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都由非专业人士管理,其综合素质能力根本无法跟上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造成管理不善,有时甚至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缺失的,所以加强管理是必要的,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修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

2013年1月1日财政部为适应新经济形势而进行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配套规章制度开始正式实施。其中,较以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而言,新的规章制度发生了如下变化:强化资产的入账管理,创新性的引进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2.革新观念,确立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观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创立一个新的全新的管理理念,以取代传统观念。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必须先建立资产的概念,对固定资产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观,并采用适当的措施来实现的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共享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的效率奠定基础。

3.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括: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责任制度。有关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机构应建立有效沟通的分工;各部门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产清查计划,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清查,对固定资产损失,应立即确定损失的原因。

4.加强对经营性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和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及设备用于商业用途是可以的,但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配套规章制度的要求,对经营性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和控制力争做到:适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固定资产的经营必要性和风险性,对该经营资产做好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对该资产的收入正确的管理,采取及时和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努力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管护,以减少风险。

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固定资产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关键应锁定在固定资产处置的各个方面。对于闲置或报废固定资产的转让或出售,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审批程序,同时要及时核对相关的资产剩余数量。(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 马汝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9期

[2] 孙方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J],青春岁月,2012年02期

[3] 陈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8期

[4] 侯秀荣: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24期

第4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并且内控意识淡薄。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惯例办理,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单位虽已建立,但没有随社会发展形势、经济业务变化和部门职能调整进行修订改进。

(二)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问题既与固定资产配置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妥善等密切相关,又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存在着固定资产浪费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效率,很少评价资金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出现固定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三)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工作也同样,内控制度的制定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人,尤其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现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有效体现,因此对会计业务素质要求不如企业那么高。还有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兼任,对财务知识不了解,难以落实内部财务监督责任。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情况,极易出现管理漏洞。

(四)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主体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在资产清查专项审计中发现了不少这样账物脱节的现象。

(五)外部监督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因

(一)加强资产管理是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的监督越来越加强。各级政府本身也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打造“高效政府”、“透明政府”成为共识,而“行政成本”、“绩效考评”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加强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固定资产管理是财政改革必然触及的新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发展公共财政的思路,并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财政部门一直处在改革前沿,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内容的财政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由于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尤其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关注,政府也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当包括不相容岗位的分工控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并且配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合格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其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控制,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另外,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实物资产做好产权登记,完善资产处置,避免资产流失。

(二)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实行资产动态管理是适应财政改革形势,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即,在此次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以资产清查数据为依据,同时实时录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资产从购入、使用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全面、及时掌握资产信息。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共享。资产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资产清查已经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及各单位内部之间(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的信息共享,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规定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加强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效益,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在现行的管理实际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粗放、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本文拟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初步的探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性不强,处置缺审批手续

一些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只重视争取购置经费,轻资产科学管理,不管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与使用效率、对需要更新和添置的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肓日采购,造成资产闲置。同时有些设备的购入未经上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宏观调控;对固定资产缺乏规范的处置制度,不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既不经固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也不对资产进行评估,随意处置,或随领导的意愿私自作价处理;有些单位购入、盘盈等增加资产不入账,盘亏、转让、报废等处置的固定资产也未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重估或审批就白行入账或冲账,处置资产手续不完备,加之管理乏力,必然会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2、分类标准不统一,造成管理困难

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没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各单位一一般也是按照这六类进行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而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将固定资产分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等十大类。两类标准没有相互对应或转换的说明,在单位按其中一种分类标准来管理的情况下.若上级管理部门有不同的要求,单位就得从头做起或干脆在管理中执行两类标准,由此导致既不能提高管理的成效.还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3、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

“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这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有些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有的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产生账外资产;一些单位对于会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更换交接不明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财务会汁资料无法真实和有效反映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减变化。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会计人员无法确认资产数量的多与少.缺少相互稽核.账外物资就游离于管理监督之外,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致使账实不符。

4、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而是由后勤部门、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兼管。多头管理,责权利不明确、不对等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对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实行有效的控制、协调、检查和监督,必然是各职能部门各施其政、各行其是,遇到复杂问题相互扯皮推诿 谁也不承担责任,甚至在管理环节上出现真空.如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单位账面资产数.财务人员又仅限于对资产的价值管理,对资产使用、毁损情况也不甚了解。管理相互脱节,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是专职人员,一方面不熟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等专业知识就更是门外汉了。对资产是否全部到位,性能指标是否达标,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等无从提出意见供领导决策。

5、固定资产内部管理责任不明确。

固定资产在采购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却被慢慢的忽视。比如固定资产的划转、调动、赠予、领用及保管等缺乏相关记录,手续不完备等;比如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比如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不及时等等,从而忽略了资金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实物。

6、固定资产缺乏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但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盘点,或者仅把盘点清查制度流于表面,让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清。

7、固定资产的处置不规范。

有的单位存在着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导致了部分固定资产流失: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责任人批准就随意处置,造成处置环节管理失控。

8、固定资产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政府相关部门对造成固定资产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时,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这也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未得到彻底的落实,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浮于制度,流于形式。

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部因素的影响。

一是领导管理意识缺乏,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无法到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行政,轻管理,领导对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主观意志强烈,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财务人员只能对固定资产的单价、数量、金额进行控制,这就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很不到位,从而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多数成立时间较长,建立初期的部门划分以及部门分工格局不能够解决新生事物带来的转变,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必然会导致资产管理上的漏洞,使得资产账务不符。三是管理机制缺乏,无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许多单位在资产使用时缺乏客观、公正、有效的考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使用效率较低。没有对资产效用进行客观评价,就无法改变资产占用的随意性,这势必会引发单位间或单位的各部门间占有欲望的无限扩张,导致资产配置不公,浪费严重,而在现有制度中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权责划分不明,使用者本人往往对固定资产不承担任何责任。

2、外部因素的影响,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特有的核算现象,使经费一旦成为实物后就游离了监督视线。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总是以初始入账的金额挂在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背离程度越来越大,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偏差。二是管理体制不顺。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管理职责界定不清、认识不统一一造成管理体制长期缺位。三是管理执法不严。尽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流失有罪,要对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但国有资产流失一直很严重,绝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受到应有的处罚。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落实制度,规范行为,加大力度,将固定资产管理落到实处。

良好的管理离不开规范合理的制度做支撑,固定资产管理同样如此。各单位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将不规范行为遏制在萌芽之中。

2、加强领导层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资产管理成效和业绩相挂钩的考评制度。

各级领导和资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可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责任管理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资产责任人员的年终考核成绩与资产管理成效相结合,督促其进一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以防资产流失。

3.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严格做到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以查实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对资产的处置做到透明管理,并及时回收资金,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上级的财务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参考文献:

[1]郭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IJ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10).

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20-02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经济保证,是确保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效措施;可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浪费,有效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固定资产业务中各种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1.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资产的耗费。众所周知,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是由其所有者或股东的投资形成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利用状况等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除了资产保全之外,主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从而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投资形成的,其资产的使用目的不是为了使其增值,而是为了实现其行政任务。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资产的经济价值,而在于控制各种资产的消耗。

2.管理的重点在于资产的维护和保养。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由国家拨款形成的。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损失和浪费,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加强管理责任制,并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支出。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其特殊性,因此较容易被管理者忽视,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明显滞后,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管理者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对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造成国有资产账物分离,账物不符;对管理者缺乏相应的责任考核要求,对资产的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等缺少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导致管理者没有树立起成本意识,只重购置不重管理的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表现为:(1)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管账与管物脱节,形成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账卡不符“重钱轻物”、“重使用轻管理”。(2)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资产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不健全。(3)无定期盘点制度或长期不进行盘点。(4)以人员紧缺为由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分管这项工作。这种状况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资产缺乏监管力度,无法做到专人、专职、专业管理。

3.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措施。(1)大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由于使用不当、维修不及时造成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用大幅增加的现象。(2)使用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主人翁精神。(3)未制定监督和激励制度,无法有效考核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4.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是某方面的社会服务,它们的运作是由财政保证和支持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行使它们的服务职能,而不是为赢利服务,不求赢利也就不求核算它的当期市场价值。所以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规定不计提折旧。这种情况下造成了一方面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再加之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减值无法得以反映;另一方面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最终又导致收支表提供的结余信息失真。在会计报表中,造成资产和净资产虚增的现象,无法正确地把握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

5.行政单位之间共享固定资产信息程度低,资产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目前太原市行政机关已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信息不沟通,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达不到共同配置,调剂使用的目的,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

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重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卡管理制度,分别设置固定资产总账、登记簿以及固定资产卡片。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2)建立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和修理制度,通过岗位责任制及其考核制度,做到谁使用、谁保管的保养制度,提高设备的完好率。(3)制定完善的损坏赔偿体制,一旦出现损坏与浪费就要进行追究。(4)强化资产清查工作。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摸清“家底”。(5)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的监督激励机制。(1)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使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固定资产使用者之间开展倡导节约的活动,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主人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操作制度,经常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减少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坏,降低维修保养费用。

4.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另外,会计制度还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与减值准备,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种观点存在着明显不妥之处,为此,可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具体做法是:(1)在与财政部门的管理理念一致的情况下,行政单位和没有收入的事业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如:建立固定资产备查账,每个会计年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并依据当时市场上同类商品的重置完全价值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合理确定各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固定资产的单价、预计净残值、未来使用情况及减值风险大小等因素进行重新分类,分别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总额、折旧年限,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折旧,并在备查账中记录,定期向主管部门上报明细表,以便管理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2)对经营性事业单位,笔者认为应统一会计处理方法,都采用企业会计的做法。

5.加强固定资产调剂管理。合理调剂好闲置资产,建立资产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调配固定资产。通过科学的资产调剂,改变原有的“谁买谁拥有”的管理模式,解决资产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切实让现有资产“转”起来、“活”起来,既盘活了资产,又节省了经费。

参考文献:

1.房薄建.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8

2.邱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亟待完善.杭州财税,2006(4)

3.袁国栋.关于固定产折旧和减值相关问题的探讨.上海海事大学,2006

第7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内部审计;行政事业; 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系统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执法监督业务的开展、行政运转效率的提高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等方面。然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相对弱化,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是在审计工作中需要抓住的关节,也是今后固定资产管理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为国家行政执法单位,卫生监督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因其固定资产专业性强,人员调动频繁等工作上的特殊性,造成其固定资产管理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在实际业务中主要表现为:

1、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记账、不计提折旧,不能真实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消耗情况,造成固定资产总值虚增

卫生监督系统单位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所属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核算、不提折旧,也就是说,卫生监督系统单位账面所反映的固定资产的价值都是购置固定资产时的原始成本,这往往与现实中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相差甚远,不能考虑到各种因素造成的价值减值,导致单位财务状况的严重不实,同时也给固定资产的采购申请造成困难,使工作中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20__年购置的台式电脑,每台单价6800元,而到20__年,各项配置都更高的电脑需要5800元左右,而在20__-20__年的5年间,旧台式机由于使用磨损、科技更新的影响,会迅速贬值,但由于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没有做进一步规定,在账面上反映的还是6800元的价值,从而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高,并不能体现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进而影响财政资金的准确、及时配置,阻碍单位的健康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使少计、漏记固定资产成为可能

固定资产购置仅在支出中反映,并没有计入到固定资产科目,从会计核算上也可以达到试算平衡。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做如下分录:

借:事业支出 同时要做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贷:固定基金

固定资产金额只与固定基金的金额相对应,与银行存款不存在借贷对应关系,这就使得少计、漏记第二笔分录,在会计核算账面中仍然能够保持平衡,特别是在会计人员同时负责固定资产核算时,这种漏记很难被发现,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大多数单位无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卫生监督系统单位执法工作的性质,其人员编制向执法职能科室倾斜,后勤、财务人员相对较少,有的单位甚至不设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编制,由财务或是办公室的人员兼职管理。这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时间少,缺乏培训,业务素养不高,有的甚至不能保证每年的定期盘点,使得固定资产混乱无序。

4、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人员调动频繁,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困难

由于卫生监督系统单位开展监督执法业务的特殊性,其固定资产的种类按使用人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共用型固定资产,如值班室床柜、会议室桌椅等;二是科室用固定资产,如每科的相机等执法取证设备;三是个人配备的固定资产,如为监督员配备的执法手持机等监督执法设备。固定资产的范围种类较多,日常业务交叉使用频繁。其次,由于监督执法岗位的特殊性,监督人员实行轮岗制,相对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些都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5、管理流程疏于规范,账实匹配有待加强

由于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执法设备专业性较强,在不满足政府采购条件的情况下,都由职能部门自行申报需求,进行分散采购,有时会出现发票对实物的指向性不明确,例如,在相机采购时,发票上仅显示“项目:相机”、“数量:1台”、“金额:20__元”,并无具体的型号及其他参数;或由于某种原因,实物是与发票上所开名目在型号、功能、价格上都相当的另外一款设备,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的入库登记环节变得更加的重要,若疏忽这一核对入账环节,就会给固定资产管理造成更大的困难。

6、盘盈盘亏处理困难,造成部分资产账外流转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使用财政性资金的特殊性,财政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特别是固定资产对采购和报废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实际业务中,固定资产报废时需要提供物品采购年度的购买凭证、报废实物、单位申请等材料,申请审批后才能进场报废。这大大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了单位在采购、使用、报废固定资产时的谨慎性,有效延长了固定资产的服务周期。但这对盘盈固定资产来说,缺少购买凭证,报废只能根据具有相应资质的文件进行;而盘亏的固定资产,>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颁布的,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较为简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固定资产管理的众多需要。①不提折旧,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单位成立的越久,则与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现状相差越大,单位的资产购置的改善性需求就越受到制约;②资产购置仅在事业支出中反映,与银行存款相对,而固定资产的入账需要另外做一笔分录来增加固定基金,在实际操作时很容易忽略,且不易被发现。这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亟待完善与改进的两大弊端;二是财政部门对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管理的重心都放在了取得和报废两个源头,只规范了采购和报废的方法制度,相对于固定资产的复杂现状来说较为简单,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例如盘盈盘亏的处理,没有可以参照执行的制度规范或是指导意见;三是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尽完善,或是有制度而执行困难,固定资产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素质不高,无以应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复杂的固定资产变动现状。

二、在审计过程中应抓住的几个关节点

按照卫生部第51号部长令《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以及卫生局东卫审字[20__]62号《20__年内部审计工作要点》的指示,内部审计作为单位自身内部的管理行为,是单位自身建设发展“免疫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为促进单位管理日趋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内审工作的监督、评价、控制职能服务于单位经济发展的大局,做好监督的同时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固定资产审计是财政收支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抓住以下几个关节点: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运转是否合理

通过查阅相关制度信息,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对其有效性做出评估,领导层及相关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部门的职责与任务是否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衡机制,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

2、固定资产人员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要注意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都应明确划分责任。在检查时应注意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分工是否恰当,不能出现只有控制者或只有控制权力而不受别人控制或是没有控制责任的岗位或人员。就本单位而言,要注意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处置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分离,责任明确,层次清晰,运转流畅。

3、固定资产账目建立是否完整,核算是否真实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最基本要求是要建立真实、完整的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在审计过程中,要注意是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完整,避免将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长期不转入固定资产,应列支出不列支出,长期挂账往来款项;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应入账而不入账,应销账而不销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情况存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通过核对法、实际盘点法等审计方法,抽查单位一部分容易出现问题的固定资产,如车辆、电脑、建筑物等资金较大的资产,进行盘点即可,而在年终或年初进行一次整体的清查盘点。

4、固定资产购置是否合法,处置是否合规

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向来都是财政部门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审计中,一是要检查固定资产购置手续是否完备,是否遵从政府采购的规定;二是要检查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有无利用账外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有无乱拉赞助或将财政资金应收不收,变相转为固定资产购置资金等问题,审计时特别要关注一些单位账外固定资产且无法说明资金来源的问题;三是要检查固定资产购置中手续合法,实质违法,超标准购置,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问题;四是要检查固定资产的核算计价是否准确,对于应计入固定资产账的资产,不能只记支出,忽略入账的重要环节,造成账外资产。固定资产的处置中,应注意报废程序是否经过财政或国资部门批准或评估,不能擅自变卖固定资产,随意报废固定资产。

注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资金利用率

关注固定资产使用的效益性,努力提高财政性资金的利用率。在审计中,一要审查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是否与本单位的工作量大小相适应;二是要审查固定资产的几个重要比率: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率、固定资产闲置率、固定资产损毁率、固定资产丢失率、固定资产更新率;三是要审查固定资产维护费用水平是否与固定资产规模相一致,有无损失浪费现象。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对财政性资金在实物形态上的管理,直接反映一个单位财务管理的严谨性以及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因此,应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加强管理,做到权责明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改进措施建议如下:

改革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从源头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着重反映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及流出,不反映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权益、固定资产账面不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问题,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办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在计提折旧时,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折旧费

贷:银行存款 贷:累计折旧

这样对固定资产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折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更能反映真实实物价值,报表更具有准确性,对于提供决策的建设性更强。特别是对于价值大、折旧快、普遍使用的资产,如电脑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更加突出。同时,还能使固定资产与银行存款科目直接相对应,也避免了固定资产入账时漏记的可能,还可以适当加入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增加财政监管力度,制定细致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

完善财政监督制约机制,逐渐做到单位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通过固定资产动态系统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进行时时监控,并在每年的固定资产清查时,对单位非日常用积压的特定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回收、入账、报废处理。例如,20__年非典时期购置的呼吸机,回收后可向其他需用单位进行调拨使用,使账面资金与实际使用情况相吻合。对于单位确实存在的盘盈、盘亏的状况,各单位应查明原因,再财政进行核实后,组织有关技术鉴定,填报盘盈、盘亏详细材料,并根据财政确认及现行价格作为盘盈、盘亏的入账、销账依据。

3、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台账管理

用制度管人。科学、规范、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可靠指南,包括:固定资产采购与验收制度、登记与审核制度、保管使用及维护保养制度、定期盘点制度、资产变动及调拨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损失赔偿制度、报废报损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应保证实物的定期盘点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定期盘点一般应保证一年一次,及时掌握资产的毁损盈余情况;对重点部门及重点资产如金额大、常用资产,进行不定期抽查。严格实行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凡是新取得的固定资产,将其名称、品牌、型 号、采购日期、存放地点、使用人、责任人等信息一一填写齐全,注重入库、出库的资产核查和登记环节,使实物与账面准确对应,对于金额大,专业性强的仪器设备,可以采用照相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注重业务培训

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条件的单位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明确职责,专人管理。对在职管理人员要按时进行后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计算机知识及其他专业知识的更新,真正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简单的出库入库登记向完善的行政管理工作转变,作为体现财务严谨性以及行政效率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实现动态管理效能最大发挥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电子卡片,相当于为每个固定资产加上了一个“电子身份证”,对固定资产的取得、变动、减少等变动情况进行登记,按时、完全的录入动态系统,发挥计算机高效、便捷的网络化管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准确、及时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便于财务核算部门、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单位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__.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__.

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40-0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具体管理,并保证固定资产安全使用和有效运转。因为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其最大的使用价值,保证国家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好固定资产,能够使机构运行更通畅,促进行政办公的有效开展和事业建设。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专门岗位,导致固定资产流动性大且无法追踪流向。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增减、出入库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未能得到完全实施,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规定不健全,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体系。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维修维护不力,出于节省开支等考虑而不及时维修,甚至忽视了维护工作,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此外,有的单位将不用的房屋等固定资产出租或者承包经营,将取得的国有资产收益截留,私设小金库,极易诱发腐败行为。

(二)固定资产账目管理薄弱

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建设、购置或核销不及时进行登记,导致固定资产账目与实际不符,有的根本没有固定资产账目,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产管理混乱,导致固定资产失控,无法进行有效监管。有的单位虽然将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入账,但不设置明细账,不登记固定资产卡片,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应入不入、应销不销的现象长期存在,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三)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存在随意性,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导致固定资产大部分功能得不到利用,设备、建筑的空置率高,利用率低下。有的单位购置设备后,又进行重复购置,造成严重浪费;而有的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过久,为节省经费而长期使用报废设备,固定资产配置极不合理。

(四)违规处理现象严重

固定资产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职务侵占、等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同时也是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地带。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违规处置固定资产的现象比较突出,如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不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批,而是私下交易,私自转让出售固定资产,不但成为小金库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且使国家权益遭受侵蚀。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于: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缺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没有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把固定资产监管工作常态化、细致化,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缺少全面清查,导致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量掌握不全;一些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把固定资产管理归入财务部门和办公室的管辖范围后就放手不管。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决定了财政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后退出监管视线,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固定资产的现象。三是固定资产清产核资的程序缺乏严密衔接。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往往尚未走完财政部门的审批程序时就已经淘汰,但在账面上仍然得以显示,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对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种失职行为。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对已完工的基建工程、购入的固定资产、收到的捐赠资产等及时入账,并按照数量、金额一一登记明细账簿,编制固定资产卡片,并按照实际盘点情况及时调增调减固定资产,确保账实相符。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把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资产处置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加强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导责任。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领用、交接、处置程序,并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为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使用效率提供依据。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设立专职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规范固定资产预算、采购计划、验收、登记到使用维修等的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制约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确保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国资部门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

国资部门应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实际调查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情况,将应当上缴的收入上缴,应当追回的资产追回,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四)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针对固定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数量情况,运用调剂手段不断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调整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董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第9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环境,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缺少适当的调节;提折旧和减值准备没有归入到固定资产中,相关人员缺少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本文探讨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缺少有效的协调,没有将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纳入其中,在评估资产使用效益时,无法发挥适当的作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还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关人员并没有重视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没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缺陷,并且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没有重视对资产的核算,导致三方面问题的出现。一是,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这种管理不够灵活,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转中,出现很多问题;二是,固定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无法发展自身价值。在实际运作中,固定资产应体现其补偿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些弊端;三是缺乏评估资产使用效益的体系,相关人员无法进行有效评估。

二、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应正确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问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一些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相关人员可以采用管理新模式,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质保障作用。所以,相关人员可以以创新为基础,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一)坚持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在固定资产系统中,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工作,满足行政事业的多方条件,从而增加整体效率。这种方式同样会使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脱离对账工作,不必进行详细统计,减少了重复的手工劳动,并有效改善了在传统管理下的常见问题,如管理效率低和错误率高等。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能够使账目核对更加准确,并共同分享这些资源,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措施,结合实际情况改变管理模式,事后最后监控。这种方式满足了资产投入需求,并逐步形成了计价核算和审核报销的监控模式,能有效进行使用和调节,合理处置报废情况,严密监督和管理固定资产,使其资产得到更好的利用。

(二)坚持创新机制,实现固定资产效用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内部的管理制度及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更好的完善部门的各项工作,执行创新条例和报告机制,在事业单位中树立全心的资产管理理念,确保固定资产的新管理模式能够与行政事业单位相适应。工作人员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强化管理的效果,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在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应构建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这种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并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管理工作。这种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引起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逐渐开始应用和推广。资源配置情况也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情况,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穿重复与使用率下降的情况。

(三)坚持创新制度,建立非营业性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改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情况,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合理的非营业性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也颁布了有关法律,为这种制度的实行提供基础。在实际运作中,固定资产的使用比较特殊,所以应选取有差异的折旧方法,一是,房屋和建筑物没有无形的损耗问题,而机械设备比较耐用,更新速度也比较慢,科技含量不高,在使用中有着均衡的价值转移,所以可以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非耐用性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使用时间不长,并有着高水平的科技含量,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会使这些设备的价值不断下降,所以相关人员应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制定折旧制度。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要重视图书资金,保证其不会在使用中遭受较大磨损。随着时间的推进,图书资料的价值会不断提升,所以工作人员要进行折旧核算时,要采取直线法计算折旧。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如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模式、方法和手段都有很大变化,并逐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完善,应不断创新,深入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有效利用和配置资产情况,并使其在公共服务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牧.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商,2013(7):167-168

[2]安振宇.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114-115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高校还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没有统一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等配置的具体标准,以对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清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约束。因此相关部门在年初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参考依据,无法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合理,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各职能部门管理相互脱节,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般由总务处、设备处、图书馆等多头分管。这种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做法使资金和资产相脱节,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造成学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分离。使全校固定资产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缺位,不能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有效控制、协调。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使许多固定资产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

3.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由于高校是以院、系为单位,行政管辖和利益分配相对独立,对固定资产的需求计划多是按系、部和专业提出,致使各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多考虑自己系部使用的方便,导致高校固定资产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系统规划,随意性较大,不能调剂使用,整体使用率低,闲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4.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

科学准确地描述与分析资产管理状况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工作。但是目前反映高校资产总量、结构等的考核指标内容不够准确,资产利用合理比例、资产闲置存在问题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不完善,导致当前高校财务部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管理状况、资产总量及结构状况,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没有完整的监督体系。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适应高校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体系,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构建学校处室和系实验室的分级管理体系。

2.增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意识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认识不到位,措施难到位。要使大家明白对高校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固定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固定资产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工,要做到人人都关心,人人有责任,增强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3.推行资产经营,实行保值增值责任制

在学校内部实行资产有偿占用制及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为提高高校资产的效益,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机制,实行资产有偿调拨制度,用经济手段管理资产。通过使用权的转让达到资产的流动重组并最终实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的目的,从而使真正需要资源的部门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资源供给条件,通过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资产增值率,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4.构建高校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作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应该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来完成。通过对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及管理成本、效率的分析,构建高校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包括资产年增长率、设备利用率、资产增值率等指标在内的学校资产管理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计算来考核各部门。还可通过经费指标来控制与资产管理有关的单位,对考核优良的单位可适当增加经费指标,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扣减经费指标。

5.强化财务监督及内部审计

高校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好财务监督关,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资产管理有关制度,防止资产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推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桂贤 张剑飞 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第11篇

【关键词】广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的行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对于保障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1.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含义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2.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的行业。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行政单位和其他行业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比较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第一,固定资产总量大,在整个单位的资产中所占的比例高,一般占总资产的60%以上。以本单位2010年12月31日为例,固定资产总额为65718946.26元,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7.5%。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广播电视已成为一个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的行业。如本单位2011年固定资产投入就高达3005896.21元,而且只是一个县级台。

第三,设备更新换代快,高新技术含量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技术日新月异,广播电视设备使用周期越来越短、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般3年左右就更新换代一次。

第四,相关器材设备品种繁多,资产分散。如我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登记的器材设备品种就有400多种,资产分布于局本部、2个高山转播台、29个乡镇场广播站及全县293个行政村广播室。

二、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从2006年颁布以来,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办法,使得我国各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渐规范,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重购置轻管理思想普遍存在,资产闲置浪费严重,资产使用上存在较多问题。验收制度形同虚设;固定资产卡片登记不全,资产使用状况不明;定期盘点不及时,有的甚至多年对资产都没有进行过盘点;人员调动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随意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

2.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按规定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报备或报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并未执行此项规定,存在随意转让、出让、出售、置换、调拨、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违规处置固定资产现象。

3.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单位内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内部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沟通或者不及时沟通;单位外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缺乏联动机制,各自为政,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诸多问题。

4.会计核算不规范

(1)会计核算不及时

无法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该入账不入账,应核销不核销,导致有关固定资产的账薄记录、卡片、实物及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均不一致。如个别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建造的房屋及构筑物已使用多年,相关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卡片登记和录入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

(2)会计核算不准确

对于已经报废、损毁或者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不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实。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只按买入价入账,实际发生的运杂、保险、税收、安装调试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对于自建或改扩建的固定资产在峻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规定;对于已经投入使用但是尚未办理峻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挂账在建工程科目不及时转为固定资产,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

(3)不按规定计提折旧与修购基金

为了保证广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应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对于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也不提取修购基金。而有的单位为了省事,不管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多少,根本不提取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

5.监督工作收效甚微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在很多单位形同虚设,政府审计监督多年才能进行一次,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较少难以覆责,政府监察部门很少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纳入监察内容,社会监督又难以发挥作用,导致监督工作收效甚微。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是每个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因此,必须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其次,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责任意识,这是实施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再次,要通过单位内部的学习宣传,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从而保证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资产处置

各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配置、取得、保管、使用、维护与处置等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事项,应当由本单位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经单位集体讨论同意后,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予以批准处置、或报主管部门审批、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门及政府审批。涉及土地资产处置的,按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规定办理。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纳入单位预算。

3.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联动机制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在日常管理中,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相关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有效沟通,共同参与。单位外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

4.规范会计核算及处理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于“固定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的变动较大,广电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是规范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要及时、准确进行帐务处理,切实减少因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固定资产账簿记录、实物、卡片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相符现象的发生;要按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新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修购基金的事业单位不得计提折旧。

5.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奖罚制度

各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并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建立岗位分工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确保相互制约。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审计、政府监察等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要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特点及目前在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沟通协调,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1):79-80

[2]卢明霞.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建议[J].经济师,2013(9):117-119

第12篇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观念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重购置,轻管理”,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制定完整的固定资产目录和进行固定资产编号分类,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完整,不能详细反映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不利于单位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2、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一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凭证计价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容易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会计核算不及时,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比如购买的办公桌椅、卷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只列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个别乡镇以扶持企业为名,将资金转移到企业变现,以企业名义购买超标小汽车,不体现本单位固定资产或以借用之名使用小汽车。

3、使用效率低下

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缺少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簿等。各部门购置了固定资产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流失或不存在,单位资产管理账簿没有很好的反映。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提高领导的认识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产权明晰、分类管理、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处置规范、收益统筹、监管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新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比如某某区规定,区直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对经批准配置资产须纳入政府采购,并在购入7日内完成固定资产台帐建立和入帐工作。由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2、规范会计核算手续规范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健全资产核算制度。该区要求区直各单位在每年末对本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并填制狮子山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置审批表交会计核算中心调整帐务,同时调整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卡片台帐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确保账实、账账相符;确定具体人员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办清交接手续。实物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下发的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规范的电子台账,做到一物一卡,并利用条形码设备对办公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进行日常动态管理,使资产实物和资产信息相统一。价值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和总账,依据出、入库单、发票和有关领用手续等进行固定资产日常账务处理。每季度与实物明细账核对各类物资的期末余额,年末,会同实物管理部门,对所有实物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