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26 12:3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第1篇

摘 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新课标,切实、有效地教学,同时更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不同模式的课堂教学,实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反思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时刻思索的现实问题。本人认为,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更应该是教师本人置身于生物教学的整体情境中,从教学设计、观念、方法等多个方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与教学实践相适合,不断反思教学目的是什么、课堂该准备什么教具、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生物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如对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我们面向的教学重点对象,也是教学发展的最终对象。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决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对新教材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自己要通览新教材的四个模块,俯瞰全局;其次,要做到细读教材,把握两个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各种课外教材,多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对教材内外的内容胸有成竹,才能透彻地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与实际教学的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通过这样的反思,生物教学才能更有序地进行。

二、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指导教学实践。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2)每组学生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教学方式多样化。与此同时,老师除了可以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够在时间、空间上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通过不断地进行反思,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就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与相关实践上升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第2篇

石河子第一中学 魏思燕

【摘 要】要想上好一堂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师必须要进行精心设计,并事先使学生在小组操作实验之前就能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验课上教师作为实验的直接组织者,既要对实验进行必要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还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验中,实验后教师还必须对实验课进行反思,这样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实验课中如何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如何上好一堂实验课,展开了自己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我国生物课程改革实施到今天,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是每一位教育者耳熟能详的,但在真正的课堂中是否能体现呢?下面我以在实验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如何上好实验课浅谈几点教学反思。

一、分好实验小组

实验小组是实验课中的活动单位和评价单位,因此,科学划分这小组是成功的生物实验课的关键。分组前应向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因素,然后再进行划分。本校实验室一共有28张实验桌,分为四大组,一般前后桌4人构成1小组。每个小组中有小组长(主要负责督促小组成员预习,组织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研究拿出具体方案并监控整个实验进程)、监督员2人(监督实验过程中的纪律、动手、合作情况,并负责对成员的活动作出评价)、记录员1人(记录共同研究方案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并最后形成方案以便交流)。每个实验中要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轮流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不再只是面视教师,也可以面视同伴,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既有师——生交流、生——师交流也有生——生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二、以学生的兴趣来做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错,没有兴趣,学生是被动的参与,或是不愿意参与,而如果有了兴趣,他将能主动参与其中。所以,实验课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

正巧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个实验是必修1中——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几种细胞,我就利用此实验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的一个星期,我就告诉学生可以自带生物材料来做实验,想观察什么就带什么来,学生高兴极了,都在积极的准备着。终于到了上实验课的时间,只见学生手中拿的时应有尽有,有的是蔬菜类的,有的是水果类的,有的是家里鱼缸里捞来的水草,有的是外面的树叶、野花、小草,有的是发面的酵母粉,甚至还有的是自己的头发等等。我用了简短的15分钟对实验做了要求和解析,并告知学生桌面上还有老师准备的永久装片,可以对比观察各类细胞。学生开始动手操作,他们都在争先恐后的制作临时装片,积极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明白了不透光的物体无法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掌握了不同生物细胞的相似和不同。

三、加强实验课前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每节实验课的前一周我便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此时我会及时提出该实验的特点及往届学生在完成实验时可能出现困难的地方,使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步骤的同时,提出本小组的相应的探究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后写出相应的方案,并相互进行评价,力图有所创新,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独立操作

在学生独立操作阶段,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五个方面: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操作能力;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操作机会,例如可以课后开放实验室让操作未熟练的同学能有机会单独操作;三是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决,而是要注意启发点拨,让学生自己处理解决。四是要对学生某些错误的操作动及时指出,保证练习动作的准确性;五是评价学生的操作水平不单针对某个学生而且也要对整个小组的水平进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

五、引导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和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不单是通过实验结果来证实课堂知识,也不单单是为了学会某种仪器、器具的使用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培养研究生物学的能力。一个较复杂的实验程序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要经过几十次以至上百次的反复探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完事大吉。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方法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第3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对象分析。

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二)教材分析。

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必俢本“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与选俢本的“化学电源”结合等。

(三)教学组织。

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四)总体评价。

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一)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在学习新知识时,采取边读、边思、边析、边讨论方法。例如,在讲授“伴性遗传”之前,拟订如下的预习提纲:“什么叫伴性遗传?”“写出正常男女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为什么色盲患者只是男性多于女性?”“为什么色盲病一般是由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练习预测后代的色觉遗传现象。”“写出遗传图解。”“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在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凝问的地方。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思维始于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上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如阅读后、实验后或教学内容完成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发问,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根对矿物元素离子吸收过程时,让学习带着问题对阅读教材,“为什么说是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联系?”“为什么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对水人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对水分的运输对矿质元素的运输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关系?”在老师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获得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如,在谈到减数分裂时,利用课本上的图、表发问“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在遗传物质数量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与第二次分裂及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图表的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加深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盎然,对所学知识牢记不忘。

(三)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在生物第一册(上)讲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一)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二)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三)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四)记再教设计。

第4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理念;教学;优化;反思

一、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学习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在网络上关于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数量也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前学习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工具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必修1生物《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人体衰老、细胞衰老、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自我收集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也可以自主组建学习小组,调查人体衰老的特征,研究讨论如何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引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和细胞衰老的特征。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上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学结。针对一些错误性信息及时给予指正,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精心设置学习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运用探究性学习理念,教师就需要精心设置学习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生物综合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探究问题时,问题难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设置,不可以设置难度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一课时,提出问题:1.同学们看过《绿巨人》和《钢铁侠》这两部电影吗?请大家比较分析一下这俩位英雄超能力形成的原因?2.在《爸爸去哪儿》中我们会发现郭涛和石头、林志颖和Kimi既有比较像的地方,也有与父亲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大家自己跟父母比是相貌是否相同?你分析可能原因是什么?通过利用学生的生活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引入变异的概念及类型,促使探究性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在当前种类繁多的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独具开放性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互助的形式展开学习,此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等。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加强班级凝聚力。如:教师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过山车俯冲视频,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如下问题:“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随后,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引导学习小组展开分析讨论,一组到五组讨论人体缺水时的反应,六组到十组讨论人体饮水过多的情况,小组委派两名代表上讲台展示。教师需要随机抽取两组学习成员来具体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其他学习小组则在座位上进行记录,并为其打分,竞赛结束后分数高者胜出。需要注意的是,丘脑是渗透压的感受器,也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而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可以运输到全身所有细胞,但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此激素是下丘脑产生的经垂体释放。此种教学做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信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积极培养学生勇于假设的能力

当前阶段,大部分高中学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普遍不敢进行假设想象,不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此种教学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身为高中生物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学习假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实践,因为,实践操作作为实现知识内化迁移的最佳方法,只有实践操作才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课本中没有学到的知识,教师则需要在一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只有这样才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开展探究性教学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并不是指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而是教师依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求解决学习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5.

第5篇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任何一个实验的开展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依照课本的要求完成实验,依照课本因循守旧完成的实验也无法很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任何一个实验的开展都有预期的实验目标,具有一定的实验步骤地设计和需要设定出实验可能达到的效果。而这样的一个步骤其实也就是对实验进行设计。对实验进行设计是学生进入到实验之中要学会的第一课,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中的第一个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自己去安排实验的开展,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自主性以及在实验设计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进行。

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部分的实验之中,实验的开展是依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以及不同的色素在不用的溶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不同色素的分离”这两大原理来开展实验的。所以,在该部分的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引出这两大依据的原理要求学生自己对实验的步骤和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就会设计出这样的实验步骤:提取色素,准备绿色树叶、无水乙醇、氧化钙等试剂;制作过滤纸条,根据试管的大小制作过滤纸条;画出滤液线条;色素分离并观察结果。

这是学生在实验开展之前依据教师提出的两大原理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设计步骤,大体上是符合基本的实验实施步骤的。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实验有一个统筹性的把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也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认识该实验。

二、完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的实施还应该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实验的步骤,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步骤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还存在着的不足。

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之中,才会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更好的认识:

1.在实验之中有一个步骤是要裁取过滤纸,因为这个步骤需要学生非常小心、仔细地进行实验,但是很多学生就会不小心地将手上的一些杂物带到过滤纸上,这样就容易引起实验的误差。而通过实验,学生分析后发现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点引起注意,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实验做好准备。

2.在实验之中,有一个步骤是要画出滤液线条,而画出滤液线条是为了更好地将色素分离出来。所以,为了更好地将色素均匀地分离出来,那么在画滤液线条的时候学生就要保证要对毛细吸管均匀地用力,并且要保证尽可能地匀速行进,这样才可以更准确地提炼出色素。

当然,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而这些注意事项都和实验的准确实施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直观的体验必须要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获得,所以,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把握在实验中的感受。

三、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统筹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改变滤纸的形状,将其换为“圆形滤纸”,而这一转变使得在实验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将改变。但是这样一个小的细节的变化,却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取得一个近似同心圆的四色素环形的滤纸结果。

第6篇

1 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2 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 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5 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二,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6 教学课后的反思。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40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经过几年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

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后进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可见,要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付出更大的耐心,关注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同一练习内容,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

可见,要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多下工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课后分层练习,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幸灾乐祸,甚至恶语中伤。

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

可见,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但是,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仍然是靠成绩说话,一考定终身,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尽管研究性学习存在已久,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并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研究性学习能够改变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的现状,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还能满足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事项和具体过程

由于高中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导致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对学有好处,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只是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好奇心反而成为耽误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不良因素。而研究性学习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建适当的教学情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猎取、洞察和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根本目标。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的各种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本,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探究性教学贯彻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巨大好处。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导致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利用这种学习方式的灵活性,通过小组合作等手段促进班级同学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对探究资料的准备--对探究过程的设计--对探究人员进行分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展示--对探究的整个活动进行评价。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到研究性学习的巨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仍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加以合理的解决不仅研究性学习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改后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角色定位时出现了偏差,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没有为学生构建起自主的学习氛围,还有一些教师则是走向另一极端,过于放任学生,没有给予他们合理的理论指导,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

形式化的教学过程

有一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起到效果,只是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为了研究而研究,没有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含义,或者将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实验教学,只是实验小组实验这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印象和抵触心理。

(3)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接受生物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同,但是现在的教学评价过于重视教学的结果而非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和教师发现自身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尽管十分努力的学习,仍然与其他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无法体现在教学评价当中,努力却没有收获,这些学生将会慢慢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三、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的改进措施

面对现今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改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帮助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及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认为具体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师应努力促使自己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逐步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教师身份的训导者、管理者逐步转向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服务者;从教学的实施者、劳动者逐步转向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从课程规划的从属者、执行者逐步转向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开发者。

(2)依据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不能僵化单一,不能照搬国外或他人现成的模式,更不应该有整齐划一的实施模式。我们还可以采用文献查阅、网络搜索、课外走访、问卷调查、参观考察、实地调研、项目研究、案例探究等均是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方式。

(3)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层面,依据现实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和他人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对生物学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我们要重视的是评价的过程而非结果,合理地利用评价内容的灵活性,真正意义上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吴剑峰. 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11(21)

【2】李红艳.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6)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情境 探究 反思 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其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新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学生观。同时明确规定: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纲要》在课程的实施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纵观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基本停留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层面,其表现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记忆,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究;重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教学是抄教参、背教案,不是教学生游泳,而是让学生过河,只信书本,不信自己。分析其原因,根本上是广大教师还不能确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不能将“开放教学”的理念得以内化及把握。因此如何把新的理念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具体化,从而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活动中逐步得到认识、体验、内化,转换成教学语言和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切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反思和重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创新了高中生物“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妙创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事实表明,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课题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因为妙能生趣,巧能激趣。不管是巧,还是妙,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巧,非常妙,非常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2.合作探究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而且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这就是以情启思,以思激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将成为空话。首先,教师应善于利用新教材设计丰富的探究素材:“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技能训练”、“探究”等,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发言,多记录,多归纳,给予他们充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之体验更多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在“酶的本质”教学过程中,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等科学家探索酶本质的过程及其相应的理论材料,并对此作出评价;课堂上由学生简述理论要点,组织自由演说“我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得到的启示……”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

3.归纳反思

归纳总结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效果作出的科学而合理的评价,将大大促进他们的再次或者下阶段开展探究活动。评价时,不但要注重过程评价,而且不能忽视结果评价。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所以,教师在对探究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时,要把握时间,讲究简洁,注重人性化,但不要“蜻蜓点水”,内容应包括本节课所探索的生物学知识的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小结和整个课题的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总结和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

4.培养创新精神

第10篇

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为例,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基于探究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核心概念。

【关键词】核心概念;推理探究;中心法则

核心概念是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并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其中教学具体事实应该作为铺垫来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理解;教学重心应该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以便传递和评价更深层的理解力;学习重心也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为例,围绕相关的核心概念设计并开展以探究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⒈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要落实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主题下的“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之前教材已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就“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上作了详细阐述和分析,接下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第四章对基因的表达问题进行研究。本章第一节着重探讨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问题,紧接着第二节就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展开分析,与教材之前知识内容层层推进,从微观到宏观,解释了生物体多样性的内在原因,而教材第一、二两章又恰恰是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分析了遗传现象到控制因素的过程,本节与之相呼应;并为解释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奠定了理论基础,故可见本节内容不仅在教材体系上起到了“结构桥梁”的作用,并体现了人类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研究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中的核心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框架中,并为理解性状变异的原因打下良好的基础。

⒉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的概念之间是有层次关系的,有些概念是该主题中最重要的概念,处于该主题的核心地位称之为核心概念。有些概念则是为核心概念的形成打基础的,可以称之为相关概念。教师基于对课标、教材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基础上,用陈述句清晰地表述出学生应获得的核心概念及相关概念。

本节课的生物学核心概念是: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⒊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这项要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质;二是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三是理解从基因到性状的控制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具体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例。

⑵能力目标:本节以生物的具体外在性状分析入手,学生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动脑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要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⒋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巧妙的学习探究情景,给予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具体事例,组织、指导启发学生,并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真正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现象归纳到本质和从本质延伸到多种现象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选择采用“5E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它是由美国生物课程研究所(BSCS)所开发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经验的先后顺序,经过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制(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5个阶段的学习,建构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由5E的5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的教学设计都围绕该阶段学生需获得的核心概念展开设计,期待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吸引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推理性探究活动理解核心概念。

⒌教学过程和组织

⑴参与阶段

①核心概念本阶段的核心概念是遗传信息的流动规律。此概念包括3个相关概念,即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甚至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表达即遗传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表现出来;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

②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

㈠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流动”的好奇心和兴趣,情境可采用多媒体展示喜剧明星陈强与其儿子陈佩斯的照片,提问: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是怎样形成的?展示科学研究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思路。

㈡帮助学生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尝试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之后要求全班同学结合教师给出的DNA复制过程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Flas的对两位同学的回答做最终的评定,从对DNA复制以及蛋白质合成的旧概念认识上引出可里克的中心法则的这个新概念,接下来带领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的资料分析并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阅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完善对中心法则这个概念的理解。

㈢提出新概念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反映几类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的图示,让同学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思考它们的共性,就是遗传信息为什么都流向蛋白质的问题,为了更全面透彻的理解中心法则的内涵,教师必须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上述问题并开始着手研究基因和蛋白质、性状之间三者的关系。

⑵探究阶段

①核心概念本阶段的核心概念: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②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本阶段需要把学生们分4组并根据给出的具体的性状实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得出与基因与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合作推理探究一:豌豆的圆粒和皱粒;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圆粒和皱粒豌豆图,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讨论二者形态上差异产生的原因,然后把4组讨论的结果放在一起进行再讨论遇到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圆粒和皱粒豌豆在成分上的区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所以此时探究遇到了“瓶颈”,此时老师给予解释(蔗糖在淀粉分支酶的催化下可生成淀粉)后,同学们就此进一步思考皱粒豌豆可能是相关基因异常而不能正常表达,导致缺乏相关酶而使的蔗糖不能转化为淀粉,失水显得皱巴巴。这样便基因和蛋白质,性状之间的第一层关系(基因通过指导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并指出这层关系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并让同学们根据这层关系尝试解释白化病等其他多种性状形成的原因,以达到对这层关系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合作推理探究二:囊性纤维病的病因;根据课本文字和图片的介绍,结合教师备课准备的有关该病图象和文字材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推理,而理解的关键在于跨膜蛋白CFTR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们思考逐步认识到这种结构蛋白的异常影响到它功能的发挥,即氯离子的运输,从而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异常表现,进一步讨论总结出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第二层关系(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同样再去通过尝试解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达到巩固并提升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⑶解释阶段

①核心概念本阶段的核心概念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相关概念是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分为质基因和核基因,质基因遗传遵循母系遗传;基因与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共同作用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②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

本阶段的教学是对基因对性状控制这个核心概念教学的完善。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如篮球明星姚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讨论他为什么那么高,然后得出身高等性状的最终形成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的影响的结论顺理成章。紧接着通过展示线粒体肌病图片分析指出核基因遗传和质基因遗传的区别。

⑷精致阶段

①核心概念本阶段的核心概念是中心法则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要明确指出理解两个概念不能彼此孤立,要能够看到二者的联系,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就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最终体现,不管性状的最终形成有多复杂,表现有多么多样化,它都是要遵循中心法则这个规律的,可以说中心法则是理解遗传的本质和核心,所以本节课是对遗传相关知识的一个拓展,总结和升华。

②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

本节段通过对前面有关基因的知识的复习,学生共同讨论把遗传知识整合并结合具体实例发表各自的看法并进行概念图的绘制。

⑸评价阶段此阶段一方面通过课本技能训练分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问题,请若干位学生进行尝试性回答,根据知识点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请学生生完善黑板上概念图,达到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进行了自我评价,也为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达成教育目标提供了机会。

第11篇

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口号,至今我们现在的教师还差的很远。今天,如果教师还不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只懂得教一些书本表面的知识的话,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于是,每当上课时,笔者都要给学生穿插许多如何去学会所教知识的方法。“五官并用效应共振学习法”的使用就是从里开始的。

WY学习法是“五官并用效应共振学习法”的代称,简称“五用’。这种学习方法是以“五官并用”为载体,就是眼、手、口、耳、脑五个器官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要求、学习环境等有机协调地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效应“共振”,“共振”,是借用物理学上概念,就是在进行“五官并用”时,并不是“五官”一定要同时同强度地使用,而是根据学习的实际需要,有机协调使用,使得对同一个学习任务“五官”各自所起得作用,效应能够叠加,就象物理学上的“共振效应”一样,从而得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把一系列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得以有效应用的一整套综合性学习方法。

教师如何把WY学习法这一学法的经验用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指导各种各样的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怎样把学法运用到具体学习内容中,从而在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教会他们学习。这些挑战促使我要循序渐进地完善和丰富指导方法的运用。

首先在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地看着要记的内容,可以把它称为“盯读记忆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读要求记住的内容时,要用眼睛集中精力盯着要记的内容。并且在心里告诫自己:不盯不读书,要读就盯着读。果然学生普遍认为记忆效率有所提高。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盯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两耳能认真地听自己所读的内容,感觉这样记忆的效果会怎样。于是,就要求学生在记忆所学东西时,就用“眼盯、口读、耳听”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把它称为“三合一记忆法”。 有些学生使用这种方法记忆效率有所提高。

随着学生进入高三后,大量的生物知识需要去学、去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开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手的作用,不光是摘录、摘抄、记录等,如果在记忆东西的过程中,能把重点的、关键的、难记的等地方写下来,再加以圈、点、划、勾等强化动作,将之溶合到“三合一记忆法”中,也就是“眼看、手写、口读、耳听”,这样记起来会更容易、更牢固。这种学习方法可以称为“四联记忆法”,就是眼、手、口、耳联合行动,共同对付同一学习内容,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当学生掌握四联记忆法后,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大脑在学习中重要作用,它不光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储存信息,而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理解、想象、联想、整理归纳等等,然后再储存它们、利用它们。有意识地将眼、手、口、耳、脑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样教师就顺利引导学生使用WY学习法了。

不过,在笔者把“五用记忆法”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学习时使用时,笔者很快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很多同学不想用。我问原因,他们说嫌麻烦!二是不少同学用了这个,忘了那个,读了忘了写,想了忘了看等等。我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第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平时懒散惯了,不习惯,没有学习毅力;二是没有尝到使用这种方法的甜头;分析第二个问题的原因,一是不会用,二是不知道用的目标。

明确上述问题后,笔者认为在学法教学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学生的触媒,信心是成功的起点,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秘诀。所以在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心理素质,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通过联系生活与工作实际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内容和学法的重要性。

二是优化学习程序,以便于学生掌握,如通过分解复杂单元、聚焦关键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等策略。

三是学生的学法指导还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特别在高考中,生物科作为理科综合的一门,更强调学生整体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者应该从单学科教学中走出来,追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将某一学科的教学看成是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培养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培养学生整体学习能力。

四是学生的学法指导还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加强学生互动和个别指导环节,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想法,教育者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地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0 引言

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核心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学校建立一套以高教学质量为主要方向的制度以及机制,在教学环节上不断地进行强化,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环境中,如何切实地构建高中生物高校课堂教学,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是文章将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1.高效课堂的实际内涵和现状

高效课堂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遵守教学规律,用在尽可能有限的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最大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成果,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实际需要。

在通常情况下,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种可以互相影响的双边活动,那就是“教”与“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片面地追求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此外就现阶段而言,在多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遵循着“复习―导入―教授―练习―作业”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提升。

2.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课前准备

2.1.1 研读课程标准

在以往,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于依赖教材和经验,将考试和教材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样做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2.1.2 以人为本

高校课堂的教学宗旨是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成效作为目标的教学观念。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加快,已经逐渐建立了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宗旨。在把握教学目标的上,应该首先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考虑进去,然后是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好的心情考虑进去,最后将课堂教学是否可以推进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

2.2 课堂教学

2.2.1 精简教学目标

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备好教案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将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理解能力范围内所能接受的知识进行融合。所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被设置的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即简单又内涵丰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

2.2.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快乐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充分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2.3 即时评价学生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着一定的想法,而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等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授课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评语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不惧困难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否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课后教学反思

2.3.1 考虑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在课堂教学后,对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获取了足够多的知识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教师要将在课堂上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学生是否和自己预期的目标相吻合考虑进去。

2.3.2 考虑教学组织是否有效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进行总结,如课堂的有利因素和不利的因素,记录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想法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在下次教授同样的课程时,应注意哪些和利用哪些方法,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3.结语

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适当地进行课后反思等手段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艳芹.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