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习惯养成
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靠努力和勤奋,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一直朝着正确方向迈进。同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很容易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有时候很努力却没有什么收获,打击学生学习激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习惯养成,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十分关键,并且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惯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十分有限,并且身心特点具有很强的发展性与可塑性,是培养其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特别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开始培养,为将来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能帮助教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反之,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甚至影响教学进度,十分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教学要求
第一,自主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让他们通过搜集、阅读、整理、分析及实践与练习,依靠自身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掌握学习能力。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开放与自由,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意识。第二,创造性,创造性往往由多个因素决定,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形式更加生活化,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需要而向整体,使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应用开放式、探讨式与合作式等语文学习方式。第三,科学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应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较为细致,或者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培养其独立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成果,从而培养独立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以此促使小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1.提前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就是做好提前准备工作,既包括内容的准备又包括心理准备,对于老师要讲解的课程提前预习,能够了解所讲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提前阅读,知道哪里是难点,哪里不懂,这样老师讲解时才能有所侧重,对重点、难点进行加强,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避免“眼前一片黑”的情况。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给学生制订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的分步计划,对于预习内容及预习多少都有所安排,根据学生基本能力不能过多,也不要过少,取得预习最佳效果。
2.质疑发问的习惯。有了疑问要先独立思考寻求解答,如果三思而不得其究,则要进行发问,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对老师存在畏惧心理,有问题时往往羞于开口,不敢提高,很多时候对于不懂的问题则是得过且过,这样问题压在心里,始终得不到解决。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对于不敢问、不善问的学生,要多鼓励他进行发言和提问,同时锻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敢于在人前讲话的能力,不仅向老师提问,还向同学提问,这样在问答之间,能够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3.细致观察的习惯。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用心体会,只有细致观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首先让学生留心周围生活。引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如观察植物的外形,或观察动物的动作,或观察不同事物的区别与特征,可从认知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入手观察。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最好的老师,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通常情况下很“懒”,总让学生动手查工具书,然后让学生讲解所查字词的含义;或定期开展查询工具书比赛,在比赛意识的驱动下,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非常主动地查询工具书,这样学生常常被工具书的威力折服,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记得很牢固。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操作步骤
1.控制时空,约束自己。每个人的行为大部分都会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培养学生习惯的时候,应该在学生自制力还没有达到非常强的时候,教会学生适当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2.若有偏离,及时调整。小学生正是玩心比较重的时候,生活环境不同,养成习惯不同,并且有时学生自制力差的时候会有很多坏习惯出现,需要教师有效指导,鼓励学生严格监督自己,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一旦发现偏离养成好习惯的节奏,就需要马上做出调整,如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完成学习计划时,需要教师给学生开导,引导或调整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步入正轨,自由放飞。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努力,就像一列火车慢慢启动,然后加速行驶,不断调整自己的路线,朝着自己预定的终点在不偏离轨道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行驶下去。人最困难的情况是养成习惯的时候,只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就可以不用刻意约束自己,才可以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终生受益,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重要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虽然每个老师的力量微薄,哪怕如一滴水,但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参考文献:
[1]朱江.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雪莲,2015.24.
关键词:美术教学; 行为习惯; 美术课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98-001
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后天形成的,它是相对稳定的趋于常规性的条件反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进而使学习变得更容易。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理论依据
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以及对习惯的研究发现,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这几方面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叶圣陶的养成回归理论和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
以德育为导向,以心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叶圣陶的养成回归理论
养成良好习惯的论述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9年,叶圣陶老先生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更是强调: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
3.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
德育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和实际结合,同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必须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养成生活中的习惯,这样德育效果会非常明显。
二、小学美术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教育
通过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它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要通过说服或者运用其他成功的事例让学生感同身受,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但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复训练,耐心教育。如:在培养学生观察细致的习惯时,应该课堂上要求仔细观察教师的范画、挂图以及出示的实物的形体、色彩,课后让他们对实物的形体色彩进行总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点滴做起,积跬步然后成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培养好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日积月累,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目标。华罗庚曾经说过: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知道什么就积累什么,时间久了积累的就多了,而且都是好习惯。要在短时间内养成一个好习惯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说养成多个好习惯了,所以齐头并进是很不现实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计划,分步培养,从简单到复杂慢慢提高。我们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下苦功夫,通过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小学的美术课都是在语数外之后,在学习完这些课后学生会很疲惫,都有一种懈怠的心理,带的绘画材料、工具杂乱地放在桌子上,既影响美观,又不利于作业操作。还有部分学生的材料、工具不齐全,在作业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此时,教师应合理处置以缓解课堂气氛,例如安排不守纪律的学生表演小节目等。在下课前总结本课的内容,并说明下节课需要做的准备。这样下节课学生就不会手忙脚乱,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又如在培养学生作画姿势时,要求上不同的课用正确的姿势,听课时把手背到后面认真听课,这样长期坚持练习,学生良好的写生习惯就得到了培养。
3.对学生严格要求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年龄越小就越有可塑性。培养好习惯就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有停顿,稍微懈怠一下不好的习惯就会抬头,以前的努力就会白费,有一次的应付不用心就会加强不良习惯,就会给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增加一块绊脚石,甚至前功尽弃。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上课时不能乱动教学用具,不能在下面做小动作,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上完课后搞好环境卫生,在每个阶段都严格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学生有计划、按步骤地上课的习惯,并巩固加强这种习惯,使学生逐步变成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了“自动化”。
4.身教重于言传
俗话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仅需要在口头上提一些要求,在行动上为学生提供模范带头作用更为重要。如讲课速度快慢适中,结构体例清晰,内容简明易懂,板书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音和蔼可亲,这些都会让学生对教师有很好的印象,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向教师靠拢。应该及时表扬学生在绘画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对进一步进步有更大的动力,找到学习中的乐趣,而且教师应该有专业知识,展现出绘画天赋,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之情,这样更有利于良好的绘画习惯的养成。
三、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的理解及措施,通过对照小学生行为守则,结合美术课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探索多种高效合理的途径,结合普通教育途径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茁壮健康成长。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有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使其他各科的教学也能井然有序,还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此外,这也是学校对家长负责的表现,充分表现了教师和学校的负责任能力。相信只要在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小学生在美术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缪勤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营造和谐积极的美术课堂[J]考试周刊,2009,(45):90-95
关键词:学习习惯;终身发展;教育
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单方面来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研究表明,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而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阶段便形成了,到中学再培养着实不易。下文将分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致力于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堂上专心致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现代教育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课堂,课堂上没听懂、没掌握,寄希望于补课,往往会事倍功半。
(1)到教室是为学习而来的
上课伊始,教师要告知学生:你要时刻记住,到教室是为学习而来的。这样,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很快进入课堂,进行积极学习。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当学生想偷懒时会督促自己学习。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表情、眼神不对时,也会问:“你到教室是来干什么的?”仅仅一句话,学生会马上将精力回到学习上来。
(2)让课堂生动,疑趣结合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足见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是从“疑”开始,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带进兴味盎然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往往只抱怨学生不听课、上课走神,殊不知这些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故要想真正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最根本的还是要求教师的课堂能吸引学生、愉悦学生,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及时复习新知、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落实新课改精神,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教师会发现,学生静静思考、做作业是课堂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独立于课后作业,一丝不苟
(1)先作业再玩耍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会把家庭作业、阅读书籍放在看电视、玩游戏之前。开学初,教师要制定班规: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要求家长督促,并将学生在家做作业的情况写在作业本上,若先玩后作业就写“先玩”;如边写边玩就写“拖拉”。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及时给予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学生会在家校合力下渐渐养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独立完成作业
在小学低段,特别是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学生识字量较小,不会读题,大部分家长会陪着孩子完成作业,待孩子作业写完,又仔细地检查,而后又守着孩子一个题一个题地改正,这样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家长做作业的习惯,更不会检查。殊不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不会读题,题目一般都有拼音,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只需提醒孩子作业仔细、专注,还需检查就好,千万别包办代替。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需在作业时专心致志,认真思考,作业是对当天课程的复习、巩固,遇到不会的习题,通过认真思考仍然不会,可做好记号,待全部作业完成后再问家长或教师。长此以往,就会养成独立作业、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新课改倡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珍惜时间,学习有计划性
班级里,总有些学生上课迟到、作业拖沓,教师不断地催促,他却总是磨磨蹭蹭。这种不守时的行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后果会越发严重,长大后会将这种不守时的毛病带入生活、工作之中,足见“守时惜时”的重要性。
(1)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守时惜时
小学生模仿性极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自己守时惜时,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如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告诉学生,看看谁会比老师更准时到学校。第二天我一定准时地在教室里和学生打招呼,表扬那些准时到校的学生。我努力为学生播下守时惜时的种子,让他们养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2)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在一定时期内能完成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新学期之初,让学生制定计划,可以有效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克服学习的被动性。
2.学会独立思考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思考,故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专注、学会思考;在作业中体现守时、惜时、一丝不苟。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习惯
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因此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话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说”英语与“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朗读英语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教师最好先自身整音,尽量与标准音带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范读、领读时,教师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新课之时,不宜请学生领读课文,以免一个错,错一片,给纠正增添麻烦。在朗读语言材料时,须要求学生切勿操之过急,拿来便朗读,要先通阅,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这样,朗读效果好。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与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
时至三年级,仍有部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特别要向学生指出,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不要正放。
关键词:数学 习惯培养 主动质疑 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但是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听讲不认真,不敢提问题;有些学生做题时不审题,也不善于独立思考;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如果让这些坏习惯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深入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听课、读书、验算、自习、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认真听“讲”的习惯。
3.提出问题的习惯。
4.合作探究的习惯。
5.阅读课本的习惯。
6.认真审题的习惯。
7.认真作业的习惯。
三、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及措施
(一)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2.实施阶段:(1)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确定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项目;(3)召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争取家长的支持;(4)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策略实施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总结阶段:(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2)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二)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总结法等方法
(三)措施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必要的监督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懒惰心理。建立起课代表领导的数学组长负责的双层管理措施,能有效地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作业和复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还可根据这些步骤的落实情况即时调整课堂,并可实施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布置作业,在义务教育阶段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自申报课题后,数学教师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分阶段性,特别设立了低、中年级的研究,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中年级由成丕林、修嵘嵘、刘艳芳负责,低年级由周彩霞、杨宗兴、贺贤波负责。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42-02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借签前人的研究,结合笔者多年农村教学实践和思考,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靠自觉的形成,它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
一、严格要求,规范行为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逐渐根除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为此,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而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双方配合才会有成效。
1.分阶段,提要求,循序渐进。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分阶段地提要求。各阶段的要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相衔接,才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我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要求是: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自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一遍。中高年级每周坚持写两篇日记,内容具体生动,能自觉地课外阅读、写出较好的摘录笔记等。在训练过程中,我分阶段定了要求和训练计划,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一阶段是学生适应阶段,主要指导学生掌握方法;第二阶段指导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逐步形成良好习惯,教师具体指导监督;第三阶段巩固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
2.具体指导,悉心帮助。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如:书写注意基本笔画书写及间架结构安排;日记的格式、内容;认真计算、仔细检查;预习、复习的方法。班主任多与课任教师交流,共同进行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以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个人能力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指导。
3.严格监督,坚持不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加强学生的自觉性的培养,这种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老师严格督促学生一丝不苟的完成各项任务,要长期、反复、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一抓到底。再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为监督学生认真完成任务,我坚持每周检查各项训练、作业平时随意抽查或由班干部检查各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二、家校配合,促其提高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郭沫若说:“贝多芬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和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主要作用。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配合学校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指导家长掌握教育方法,他们才能配合学校搞好教育工作。
我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家庭教育,在此基础上,我教给家长具体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科学的指导、监督、帮助孩子学习,搞好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经常与家长联系,我在班上设置了家校对话本,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教育。对于留守儿童家长,我一方面与照看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强交流,另一方面坚持每月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联系一次,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逐步使学生做到校内外、课内外一致。
三、注重激趣,培养自信
首先,榜样引导。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教师除了自身榜样示范外,还要在学生中寻找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高收益却又十分艰巨的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全方位地抓。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懂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只有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才能为他们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家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二,家长必须与老师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对孩子学习习惯进行长期指导与严格的训练。就拿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来说,这远不是仅在课内便可以养成的。要写日记,教师要在课内给予指导,要教给他们方法,如要经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要天天写,坚持不懈。然而这些观察活动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又主要是在家完成的。要使日记每天坚持不辍,形成习惯,家长的督促就显得必不可少了。不光写日记,所有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齐抓共管。因此,学期初,就要召开家长会,使家长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并让家长知晓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内容和要求,以及怎样引导督促。
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帮助他们与自己已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改正一个不良的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要困难得多,家长和学校必须紧密配合,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及时纠正,绝不姑息。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前提条件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内涵,也是学习习惯的精髓。掌握科学学法是优质高效的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志。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学习习惯只能是耗时低效的习惯,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潜心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良好习惯。把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统一起来,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怎样预习问题:(1)读一读,了解课文大意。(2)拼一拼,掌握生字的读音。(3)查一查,弄懂生字新词的意思。(4)想一想,从课文中懂得些什么。(5)问一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有条理去预习,那么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轻松自如,也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长此以往,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自然养成。
四、以身作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各种外部因素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起作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具体模仿对象。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自己就得有看书、读书、写东西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自己要做到。例如:要求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老师必须做到不管板书,还是批改作业,每写一个字都应该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做好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在老师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
同样,家长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同样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能同孩子一起读书、练字,那就更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受到熏陶,这么做比耳提面命的效果来到更好。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政府也依据此思想对学生进行了减负。而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以小学的教改相对比较顺利能够偏向素质教育。这一方面与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没有中考和高考_样巨大的考试压力,另_方面也与小学生对教师的服从性相对较高,教师的指导效果较好有密切关联。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思想争论,体现对素质教育的不同理解。有些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知识的教育,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提倡对小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的教育,让小学生获得多学科的发展。有些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教育,应该以创造性思维发展为主,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小学提倡进行求新、求异的思想,采用类似公务员形测式的题目考察学生的能力。而还有_些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在于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当掌握学习的高级技巧,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教师倾向于对学生传授学习科学的应用性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习计划等技巧。
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持续多年,不同的观点都有支持的研究者。但是,从总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素质教育的教育成果在进入初中、高中后没有起到对应的作用。这就促使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小学的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到底应该在人的一生的教育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小学的素质教育承担的教育内容的分析
当前小学的素质教育存在的种种尝试,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的教育究竟应当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将该问题简单化就是:小学的素质教什么能对初中有用,对应就需要解决以什么样的标准选拔出的小学生能够在初中也表现良好。
按照初中生所学习的内容来看,要求初中生有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较强的学习耐力,能够长时间地在没有积极性反馈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对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意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初中对小学的教育的需求,首先,要求小学生有基本的教育素质和基础知识。其次,要求小学生能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计划组织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要求小学生能够有较高的延迟满足感,能够长期坚持既定目标。
进一步将以上的要求结合小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目前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行为的培养是非常符合初中的教学要求。而对小学进行多学科的教育,在小学生缺乏对应的学习兴趣的条件下,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不是每名学生都适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离开个人的特色谈多学科的教学难以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不能为每_位学生提供全方面的资源,只能由学生另行寻找。基础教育本身要实现的是国民基础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的知识水平,这也需要学生对大量的知识进行识记。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对与初中和高中的内容还所有所争议,但对于小学教育部分所应当教学的内容已经取得了相当的一致性。从当前的教育内容来看,由于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识记的内容占主要的部分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考试的题型过于倾向成人化,则不利于小学生按部就班地发展思维能力。
三、小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在于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由于信息、物质条件的发达,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向前推进,青春期明显提前。这就使小学教育面临新的问题,随着青春期的提前,学生的叛逆期的提前,使教师对学生管理和教学的权威性大大下降。这就使在小学教育早期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显得更为迫切。
由于小学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在于记忆,而记忆对小学生本身相当消耗时间和精力也相当的枯燥,考验小学生学习的耐心。因此,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的记忆技巧的传授,帮助小学生进行记忆计划的制定,教导小学生如何按照记忆计划进行自我管理,促进学习的自主性的提高,均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地短暂,也非常容易疲劳,当前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困难,很大的原因在于其注意系统本身发展不足。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加快小学生注意唤醒能力,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注意分散再次集中,就成为一个解决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再进_步,如何教会小学生能够把握自己注意的兴奋与低落的规律,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则成为影响小学生_生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想象力 创造力 思维空间 生活体验
一、“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内涵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是指根据我国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办学规则,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这几个学科的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突破口,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如何铺垫、衔接,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将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中小学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德育衔接:重在品德培养。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展开:一是抓晨会和周会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礼仪、安全、纪律、卫生教育,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苗头或偶发事项出现,教师及时加以教育。学校每周进行检查。二是抓思想品德或品德与生活课,师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通过一个个蕴含深意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教育。三是抓各科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探索规律,探求知识,并把道德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四是抓少先队活动,学生在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特色中队、各种竞赛等活动中进行道德品质的洗礼,让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五是师生谈心,通过循循善诱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丢弃不良习气,走健康之路。六是与家长、社会的合作进行教育,通过《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或家访,或参观访问等等,让庞大的家庭和社会力量与教师共同雕琢出无瑕的美玉来。
(二)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学校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多种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内容。在平常的教育中,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会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写字端正清楚等方面的习惯。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阅读、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每堂课、每个活动过程中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提高作业质量。
(三)学科衔接:重在基础技能。必须进行下列四项训练:(1)听的训练。课上听录音,跟录音读是必须做到的,而且要听一句,跟读一句。学生放平书本,用右手食指指着所听所读的内容,做到专心听、认真看。在各种感觉器官配合下,培养学生听力。课后学生用配套的磁带自己听,也要遵守这一规则。(2)读的训练。要想掌握好一门学科,认真读记是必要的,还可开展各种竞争性读书游戏,让学生熟读成诵。(3)说的训练。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正确读准并将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3)写的训练。学生从拼音字母开始接。因此,字母正确的书写是关键。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业,培养学生认真、清楚、整洁的书写汉字的习惯。
三、中小学衔接教育要注意的环节
(一)在学生学习上要注重加强三个方面的衔接
1.学习心理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
佳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二)在教师教学上要强化三个方面的衔接
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努力做到“四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石川勤.教育与学的艺术[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施良方.课程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英]赫伯o里德,吕延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99-01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培养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 ,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 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 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 ,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 ,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 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 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 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请个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 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 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 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 、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 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 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 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 。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说”英语与“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 相成。学生朗读英语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 ,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教师最好先自身整音,尽量与标准音带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 )范读、领读时,教师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 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新课之时,不宜请学生领读课文,以免一个错,错一片,给纠正增添麻烦。在朗读语言 材料时,须要求学生切勿操之过急,拿来便朗读,要先通阅,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 这样,朗读效果好。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 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 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 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与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
【关键词】教学关键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和学校英语教学的管理者,多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幸福地品尝着教学与管理中的酸甜苦辣。在送走一批批小学毕业生的同时,也反思着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得与失,深切体会到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以下几个关键点对小学生今后步入初中、高中进一步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在此愿与同仁分享。
关键点之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英语视为一种乐趣,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把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和保持兴趣作为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做。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
1、提高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老师的话仿佛是他们的“圣旨”。如果学生喜欢这位教师,那么他就会喜欢这一门课程,从而在该课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关键。
教师不仅靠知识的力量激励学生,还要靠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指有高尚的师德,多才多艺,宽广厚实的专业知识。这样的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课堂上,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感染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位服装整洁,仪态大方,洒脱自如,温文而雅,精神饱满,动作从容,欢快而严肃,可亲又可敬的老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无穷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可见,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喜欢与否,甚至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
2、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个主阵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景,有很多种方法。例如英语歌曲、肢体语言、标准录音、儿歌、游戏、谜语、视频、故事、角色扮演等,这些都能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强大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巨大动力。大量事实证明,在明确学习目的前提下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才可能持久。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了,对语言的理解力的提高了,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进而培养起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苦为乐,以克服困难为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学生就会以顽强的毅力,自觉地,饶有兴致地去学习。
关键点之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是为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基础的阶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比学到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很多,例如,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每天坚持听读英语的习惯、大声说英语的习惯、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积极模仿表演的习惯、积极与人交流的习惯、正确书写英语的习惯和正确阅读的习惯等等。
在低年级阶段,我们重点培养的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每天坚持听读英语的习惯、大声说英语的习惯、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积极模仿表演的习惯和积极与人交流的习惯等。到了中高年级阶段,除了继续坚持低年级阶段的习惯培养以外,我们还要重点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英语的习惯和正确阅读英语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活动中和作业中。我们经常组织的校级或年级活动有:模仿秀、诵读比赛、短剧表演、英语两两对话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阅读竞赛、英语书法比赛等。
这些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效应,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英语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快乐,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点之三——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学好英语的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具体的讲,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是使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学会交际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校的英语活动丰富多彩,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常规性活动
(一)英语广播。为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精心挑选了我校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经典英语歌曲和歌谣、著名的英语故事等语言材料,每天早上通过校园广播进行播放。让学生每天清晨步入校园之时,因为能听到自己的作品而自豪;因为能听到悦耳的歌曲而精神振奋;因为能听到喜欢的故事而欢喜。通过每天聆听这些纯正的英语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英语语言的熏陶。
(二)国旗下英语演讲。国旗下英语演讲是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也为学生充分展示英语才华提供了明星般的舞台。教师鼓励三至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撰写简单的英语演讲稿,学校择优录用,在每周一国旗下进行英语演讲,激发大家学英语、讲英语、用英语,不断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三)英语角。英语角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英语自由交流、展示自我的又一平台。每周一英语教师在校园海报栏内张贴本周英语角谈话主题。学生围绕主题,预先编好对话。周三下午课外活动,学生分年级参加展示交流。在英语角里,个人与个人,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或进行对话交谈、或英语信息交流,或节目表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走进英语世界的无限乐趣。每周一次相聚,每周一个话题,每周一分收获。英语角成了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二类:周期性活动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需要,每学期都要有选择性的开展英语俩俩对话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单词竞赛、歌咏比赛、课本剧展示、才艺大比拼、圣诞节活动、英语板报等活动。这些周期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加,以听说带动读写,以读写推动听说,互动并进,促使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梳理融合,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59-01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011版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针对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教师该从何下手,以便更好地发挥良好习惯的力量?又该从何下手,纠正学生已有的不良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这两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培养良好的上课纪律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虽然经过了三年学前教育,但面对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转变,他们还是不习惯的。我还记得第一节课的情景,要上课了,但还有好几名学生在教室外面,一看见我来了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和你一起进教室。”我就这样被这几个小家伙簇拥着进了教室。里面的学生看到老师来了,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有玩玩具的,有跟同桌说话的,有不回座位的,还有吃东西的。当时我感觉犹如进入自由交流课的现场。
所以我对孩子的第一项习惯培养计划就是结合多媒体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纪律,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上课,上课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为了不至于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课堂反感,我采用多媒体辅助讲解。首先,播放一段在校学生的一日常规视频,通过边播放边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的问题引导方式,让学生明白预备铃的作用,知道上课前需要准备好哪些学习用品。接着,让学生了解,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不可以随意说话,有事需举手报告。大部分学生在观看中能把自己看到的马上运用上来,在坐姿、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了改进,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求。
如果认为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就成功了,那就错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年级小学生的即时记忆力非常好,但忘得也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课纪律,形成正确的听课习惯,班主任还需要与其他科任老师一起从行动方面进行引导。我在第一周发动了所有科任教师的力量,每一节课都检查学生的坐姿、交流的能力、听课时的态度等,做到节节坚持,日日重复,经过前三周的指出、纠正、再指出、再纠正……学生基本的上课习惯就形成了。
二、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很重要,因而我的第二项习惯培养计划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习惯包括书写、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在作业的书写上,我们让学生观察作业本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本,注意看格子,观察字的结构,把字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练习本,让学生注意间隔距离,把数字写好。从书写格式开始,一样一样地详细说清。由于习惯不是一说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前两个星期的作业形式大同小异,重在书写习惯、独立完成习惯和及时更正习惯的培养。
向40分钟要成效,我们老师帮助学生做到了,那离开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又如何坚持呢?这时,孩子家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孩子都会参加各种辅导班、才艺培训班,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知识不重要,有些家长甚至提出不布置家庭作业。我个人认为,这对今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培养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一年级学生对于每天布置少于30分钟的非书面作业这样的任务都无法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习惯培养上会困难许多。为了更好地实施第二项习惯培养计划,我与相关科任教师联合,分批分量布置总时间为15分钟左右的亲子学习活动,如在学习《山村》后布置家长周末带孩子到户外秋游,学习《比高矮》后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找物品比一比高矮等;并把预习这一重要习惯的养成贯穿在家庭作业里,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学会预习。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校信通、QQ群等网络设备与家长即时交流。
三、注重细节,坚持才能获得胜利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尤其在前21天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里,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花上比后一个月多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而三周的辛苦换来了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时孩子们都觉得我们老师太唠叨,家长太嗦了。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监督下,第二个学期,孩子们有了优秀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