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1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的目的及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以及账户设置,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成本计算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这些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联系,形成了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但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重建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一)丰富了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模式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多方面。第一,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虽然仍以传统的会计核算为基准,但是在核算内容及报表内容方面有所调整。其次,相同的会计核素目标,可应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更为多样化,比如总账核算中现可通过记账凭证、汇总表等多种模式实现总账核算的目标,切实提升核算能力。
(二)丰富了会计核算内容。当会计核算将信息技术纳入到核算体系范畴内时,会计核算信息的内容就只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因而,只需在做好信息技术的研究实现工作后,就能够轻易地完成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三)扩展了会计核算范围。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是对核算信息以及核算规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核算范围受到多方面的约束。而进入信息时代后,会计核算范围得以大范围地扩展,已扩展到人力、货币等多方面的内容。核算范围的大范围扩大,使得大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变为现实,丰富多样的信息应用渠道提升了核算效率及核算质量。
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发展方向
(一)零级核算模式。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里,一级科目为总账科目,同时也是级别最高的核算科目层级。根据一级会计核算科目进行汇总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持续出现新型的经济模式,经济业务活动也趋向于复杂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所需的总账科目日益增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零级核算模式便是会计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核算特点:1、采用随机核算制。在零级核算模式下,可以更为随机地开展各种零级核算任务,更具灵活性。2、在当前一级科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够构建全新的零级科目,并可在业务现场进行指定,更能够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3、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单单为汇总模式,同样还体现出逐笔计算的核算方式;4、在满足编码方式的一级科目的核算方法基础上,形成更新、更具概况性的核算指标。5、受复式记账以及会计恒等的约束,进行会计核算时符合基本的会计核算原理性特性。
(二)实时核算模式。实时核算,主要是指于会计核算期间内及时地响应。实时核算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核算特点:1、应用实时核算模式,更能够及时地提供满足国家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核算数据;2、严格根据当前科目编码以及核算单位进行核算,并在数据化的编码体系中存储企业会计核算所需的会计编码;3、按照汇总模式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再应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式,这是与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最大的差异点;4、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受到复式核算、账账相符等会计基本原则的约束,并体现出典型的原理性会计核算特性。
(三)分组核算模式。根据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的需求,对当前不同会计科目进行随机性地分组或汇总时,进而汇总成为不同的会计科目时,这些会计科目可以称为分组科目,而按照分组科目进行的会计核算模式便是分组核算模式,此种核算模式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可突破传统的科目分级体系,重新按照企业业务规则进行核算,进而为企业提供完全不同的明细分类核算体系。分组核算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核算特点:1、应用随机核算体系,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不同的明细核算体系;2、在当前的明细科目基础上重新进行科目的分组操作,从而构成不同的分组科目,并据此进行核算操作,并且所进行核算的会计编码大多均是在作业现场马上指定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3、此种会计核算模式不采取应用汇总的会计核算模式,而应用逐笔序时的会计核算体系;4、在进行会计核算操作时,受账账相符等方面的约束,符合特定的原理性会计核算的特性要求。
(四)混合核算模式。混合核算模式,就是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管理需求,进行重组包括一级及各级明细科目在内的不同会计科目,从而构成不同的混合科目,并基于此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假如把零级核算和分组核算融合在一起,并且融合了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并由此进行会计核算操作,这就构成了混合会计核算模式。此种会计核算模式的意义就在于突破了会计科目的约束,可任意进行组合不同级别的会计科目,并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核算体系。混合核算模式拥有以下几个特性:1、应用随机核算体系,从而实现不同的混合核算体系模式;2、不区分会计核算的科目级别,并在当前会计科目编码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并由此重新构成新的会计科目,并完成会计核算操作。3、此种核算模式仅仅采取逐笔序时的会计核算方式,而否定了汇总的会计核算方式;4、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受到账账相符的会计核算约束,并且吻合特定的原理性会计核算要求。结束语:清晰地意识到信息化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深入地了解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会计核算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更好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作者:樊铁军 单位:河津市物价局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748(2016)01-0021-02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事业单位为了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然而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会计核算制度跟不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滞后了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因此为了跟上事业单位发展的脚步,确保企业经济不受影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非常必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善,并将其作为企业研究课题的重要一课。加强管理制度,加大审核力度,意在保护事业单位自身正当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1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遇到的问题
1.1会计核算基础和其体系的不完整
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都采用收付实现制,该制度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在这种会计基础下,如果是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那么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会作为本期的收入来处理;同样的在本期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也会作为本期获得补偿。然而这一制度不利于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无法真实的记录该期的收入和支出,对于会计核算造成巨大影响,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同时收付实现制也造成了不同时期财务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使得会计核算时无法与以往比较,不利于绩效考核的进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该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需求。
1.2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要素进行更具体的分类科目,对再次记账有着很大的意义,在会计基础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但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其收入类别有着具体的收入明细,却未对支出方向进行明确规范。因此在实际核算中,会对事业单位相关核算中造成巨大影响。对于资产、成本、损益科目的混淆不清使得事业单位在分类核算时发生重算或漏算的情况。同样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同,各个单位的科目设置也出现混乱。容易造成制度规则不明确,不利于企业后期的会计核算的进行,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行。
1.3控制和监督力度问题
从预算管理到记账、报账,会计核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少不了强有力度的控制和监督。事业单位应严厉杜绝假账,腐败现象的发生。而推出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在两个部门进行,权力的分割化势必导致控制和监督的职能弱化。另外对于财务报表时,相关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对相应会计核算要求掌握不够。在审核时,只对其账单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对其内容是否真实却不再核实,使得不法分子伪造票据内容,进行不合法的行为,出现转空子的现象[1]。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措施
2.1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及其体系
相对于事业单位使用的收付实现制,应建立可行的权责发生制度。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也就是说如果本期已经有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那么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同样那些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会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符合计量方面的要求,它有效解决了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也解决了收付实现制中不通期所引起的会计核算问题。因此建立有效权责发生制并加强收付实现制的使用力度,可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有效核算,也能使资金的支出和收入与时期相匹配,使企业资金更好运转。为后期绩效评估,资金核算提供了便利。
2.2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
为了满足事业单位会计合算的需要,可以适当的调整部分会计科目,如月末时将各账户余额对应结转到“结余”账户,明显反映非营利组织增收的结果和运用资金的情况;还可通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可反映出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消耗,也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运行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此外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要相互对应,将成本并入资产,损益拆分为收入和费用类。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的结合可使会计核算工作高效进行。另外在科目命名时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可降低工作人员的记忆和理解难度,也避免一些有歧义的词语引起错误,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和高效性。总之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明确表明科目种类,不可出现意义相近类别,杜绝不法行为的发生,对事业单位资金造成影响[2]。
2.3加强控制和监管力度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工作中,不能只是将核算制度作为重点,还要加强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管理能力。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的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监督和赏奖惩罚制度。有效对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不定期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进行检查,严防转漏洞,做假账的行为。在大众面前公开财务制度,通过互相监督来规范行为。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加强其素质培养,不定期进行考核。会计核算中心要充分的发挥其内部核算监管的职能,对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实施不定期考核,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
3结语
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压力和许多复杂的经营环境,事业单位在发展时,会计核算也要跟上步伐。因此对会计核算的环境和信息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而会计核算在改革的过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在解决时也要面临很多问题。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也可以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更加完善。这项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必须结合会计核算的现实出发,完善会计核算的基础及其体系,加强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断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使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实际发展脚步并行,进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其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莉华.试论行政单位中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25-26.
关键词: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147-02
就我国行政单位的现状而言,对其内部的会计核算及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目前部分行政单位对会计核算及管理重视力度不够,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各种腐败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完善其内部结构,建立长期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能够促行政单位的长远发展。
1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对行政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核算及管理是行政单位工作运行管理中的重点与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行政单位的发展,就目前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以下是笔者针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及管理所提出的问题
分析:
1.1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固定资产问题
我国行政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准的,其只对购买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核算,与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还是非常重视的,对固定资产中的计价、毁损、报废、增减及亏损等业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其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价值耗损做出详细的规定,若长期持续下去,会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净值相脱离,从而导致实际净值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固定资产无序化使用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严重失衡,给行政单位错误的表象,影响行政单位对自身的正确认识。
1.2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执行问题
目前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执行问题较为突出,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与严肃性,行政单位的投出资金都是由国家发放的,因此行政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核算中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并没有根据行政单位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核算,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假借工作之名运用公款吃喝玩乐、旅游等进行高档消费,加大了行政单位的资金支出,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廉洁形象,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发挥国家投放资金的作用。
1.3 管理职能较弱,资金利用率低
现今的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诸多漏洞,其内部管理人员管理职能较弱,在财务管理中应该与内部的出纳等职位严格分离开来,定期对内部库存资金进行准确盘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行政单位并没有实现出纳与财务管理的严格分离,导致行政单位内部资金施工状况一片混乱。除此之外,行政单位还存在资金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会计核算中要对单位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的开支进行核算,然而部分核算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核算方法不够规范,无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这样一来会容易导致工作中资金费用无计划、无定额支出,大大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1.4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着单位运行资金成本的控制,其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国家财政部门或者是上级部门在拨放公款时并没有严格对行政单位项目进行严格审核与把控,因此部分自觉性不强的行政单位管理人员就抽出一部分用于私人娱乐,导致资金与单位应办项目相脱节,出现超出核算等状况,会计核算具有不透明性,不利于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第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在年底需要对一年中所有的会计预算项目进行清理核算,并需要进行财务结账,其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依据,精确地清理核算与财务结账,能够使年度决算更加清晰真实地呈现出来,然而诸多行政单位由于平时会计预算工作重视力度不够,核算账单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样会影响行政单位的年度决算。
2 完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及管理的有效措施
不论是企业还是行政单位,只有在运行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上文已经全面分析了行政单位会计预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针对该问题提出的经济学措施:
2.1 完善会计核算中的固定资产核算
完善会计核算中的固定资产核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我国的国有资产,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尤为重要。完善固定资产需要改进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并根据行政单位在购置中所消耗的固定资产要全部如实地记录到账户中,当然这还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累计折旧的方式,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这样一来其所得到的固定资产结果就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原值及净资产的实际状况,避免了行政单位虚增资产的现象,对行政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2 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加强会计核算及管理
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就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加强会计核算及管理。加强会计核算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预算部门内部工作的有序进行,明确分工,使核算人员清楚了解自身的本职工作与责任,对于违反制度者要予以严惩,从而确保会计核算真实反映行政单位的经济内容。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流程,对行政单位中的资金支出进行严格把控,避免资金乱用及超值状况。
2.3 建立财务监督管理机制,提供资金利用率
我国行政单位在项目运行中对资金的利用率较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给我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各个程序要严格监督,杜绝不负责任的工作行为。另外,要明确行政单位各项目的资金支出标准,在会计核算及管理中要求每位员工统一执行,不得将国家资金应用到私人事情上,要规范财务专项管理及核算程序,对于支出的资金要对其进行备注,详细记录,以便年终进行清理核算及年终决算。
2.4 实行会计集中支信制,实现高效管理
行政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支信制,是进行合理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运用这一体制能够提高其内部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会计核算的业务处理程序,使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根本上遏制了行政单位腐败胡乱花钱的现象,实现了财务部门的高效管理,降低了我国对行政单位的投入力度,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收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在行政单位中实行会计集中支信制,在会计核算中加入了新的预算,有利于单位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提高资金利用率,对行政单位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行政单位在会计核算及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影响了行政单位及我国的发展,制定行之有效的会计预算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解决会计核算及管理问题的必要途径,对完善行政单位内部工作环境,提高资金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旭红.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9):
174-175.
[2] 叶中利.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29):
167-170.
[3] 王俊兰.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新财经(理论版),2011,4(2):18-19.
[4] 李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企业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核算体系。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密切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统计核算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等方面。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置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个方面。企业业务核算,又称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及时反映各类经济技术业务的状况和变化,使有关人员据以进行领导和管理工作。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关系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三大核算主要是为企业经济管理服务,但为国民核算提供材料,也是企业核算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国民核算与企业核算的结合上,研究企业三大核算的协调问题。为此,首先必须明确三大核算及其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地位。在企业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业务技术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业务核算侧重于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例如,职工人员卡片,反映生产过程的原始记录,领发原材料的原始凭证、库存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记录、职工出勤、缺勤情况记录等。这些资料都是会计核算的统计核算的基础资料。没有健全的会计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
三、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协调
在明确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之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协调。随着经济技术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飞速进步,三大核算将逐步走向融合一体化。即对同一种数字来说,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适应不同的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具体要求。三大核算协调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具体内容:
(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统计核算的基础依据。有的要求相一致,有的要求不相一致,这就需要相互协商,尽可能使它们统一起来,使其既简化观察、计量、登记手续,又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指标口径的协调和统一。由于分析研究目的不同,不同核算所用的口径,常常存在不同的情况。例如,工作总额的计算,统计要求按应发制计算,会计要求按实发计算。会计指标主要考察资金运动,而统计指标主要用以研究投入产出和效益的数量关系,彼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使之在指标涵义、计算范围等方面存在程度不等的出入。为此,需要在满足各自需要的情况下,力求三大核算的协调和统一,以方便运用、对比和分析。
(三)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有的分类方法是统计研究需要的,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看,作用不大;相反,有些分类是适应会计和业务需要的,统计分析则用不上,需要统筹兼顾,尽量保持协调统一。
(四)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在计算技术不发达时,计算过程是分散进行的。现在,由于电子计算技术在发展,三大核算的计算过程,包括原始资料的输入、存储和加工计算,就可能走向统一,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这种计算过程的变化将会对三大核算的协调、融合和统一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经济迅速、兼容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引言
对我国许多高校而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加速了其会计核算的复杂化,落后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高校资金安全的必要性,不断改善会计核算环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内部资金的安全性,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力发展。
一、高校会计核算的特点及意义
我国公办的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的一部分,使用的资金大部分属于财政性资金,因此高校的会计核算具有国家会计预算的特点,那么会计核算对财政拨款的资金应严格遵守财政性资金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同时高校还应明确自身业务范畴,重视成本核算,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尽力规避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全面地、完整地反映资金的来源和走向,推动高校经济活动的开展。
高校会计核算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对于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进行采购,同时按收支两条线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高校资金大部分属于财政性资金,因而在开展采购行为前要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根据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进行自行采购或委托机构进行采购,报账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会计核算处理,这样能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财务资金的安全性。第二,会计核算信息化。随着我国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发展,会计核算逐渐走向信息化,高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处理资金核算工作,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及时共享,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速度,这既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加速了高校教学资源的更新,对进一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三,通过国库对资金进行集中收付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通过这两种支付方式,可以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规范资金的使用,避免财政危机。
二、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基础较差,缺乏规范性,使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会计核算制度落后于现有经济水平,与新时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很多学校缺乏与报账相关的管理制度,致使会计核算体系混乱,这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同时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不健全,报账和结账环节存在漏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与分析产生偏差,使核算结果缺乏可靠性。另外,高校缺乏相应的教职工考核机制,或已有考核机制但缺少有效管理,导致债权不明,长期挂账等一系列资金问题。
(二)“营改增”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面临新挑战
“营改增”后,高校的税负会发生明显变化,纳税申报机构改为国家税务局,申报程序更为繁杂,增值税的会计核算不同于营业税,“营改增”后,高校项目的采购与收入会有所改变,按照相关标准,高校的经济业务的债权责任制与收入确认的认定标准也要作出及时相应的改变。
(三)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逐渐向网络化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与高科技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高校对会计核算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先进的会计设备,核算电子信息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专门专业的会计核算团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高,导致核算人员职业技能跟不上国际化会计核算水平,法律意识淡薄,科技账务处理能力低,制约了高校的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加强会计监督
我国高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机构,对高校资金走向进行全过程跟踪审核,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对核算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监督、审计,推动会计核算职能型向管理型转化,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督促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并利用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熟悉高校运行机制,规范教职工的资金使用及报账流程,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二)改变传统核算方式,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推动“营改增”平稳过渡
一方面,高校会计核算必须树立全局观念,落实具体个人或单位核算责任,根据“营改增”及国家政策对内部会计制度作出及时调整,明细核算账户,明确各单位职责。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推进会计核算信息化进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账目信息实时共享,督促会计核算人员严格根据“营改增”后的税务变动绘制财务报表,加强对会计核算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层层把关报账、结账环节,力求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济活动的情况,加速“营改增”的平稳过渡。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转变传统工作观念
高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核算队伍,因此高校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现代化会计核算的重视,进一步扩大会计核算部门权利,形成学校内部职工团队上下一心,共谋合力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才队伍的梯度建设,严格把控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录用门槛,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就业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引进科学的会计从业规范,指导高校内部会计从业人员对高科技核算设备的使用,加大核算电子信息化力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之,高校的高速运营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高校必须要认清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根据法律法规调整、完善自身不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管,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引进优质教职员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动自身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银萍.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6(28).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意义
宁夏西吉县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所,其中乡镇卫生院2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为进一步深化西吉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监督,切实规范卫生事业经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针对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规范的现状,县卫生局从2012年开始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具体负责全县2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收支的核算、监督和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设立会计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分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一年多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实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进行探讨。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
以往会计做假账行为的发生,多数会计受决策者指使,会计人员出于领导关系或自身利益而具体操作。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内部处理变为核算中心集中处理,减少了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
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上形成分离,会计人员能更好的发挥监督职能。
(三)精简人员,集中核算,提高效能
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中,通过民主测评、考察,抽调出5名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会计人员,负责全县2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收支的核算、监督和管理。核算中心按照年初核定的经费收支预算执行资金拨付,实行单位审批,从而保证各单位经费的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对于各单位的零星现金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备用金的留存数额依据该单位经费收支业务量的大小确定,并定期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2千元以上的大额支出,由用款单位申请,经卫生局长核定审批后支付。医疗、办公设备的购置及大额的印刷严格执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政策。
(四)统一政策、公开财务信息
各单位使用统一的“用友”财务软件记账核算,执行统一的核算方法和审批标准,有利于收入支出及资金使用效益的横向对比分析,定期向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二、西吉县卫生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应采取的策略
(一)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
为防止各个单位各自为政,应在奖金、补助、福利、招待费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特别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金额大的项目。在厉行节约的同时,确保单位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和运转,刚性与弹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转变会计职能,由记账向管理转化
会计核算中心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琐碎的原始单据审核、账务处理、凭证装订打印,然而仅仅将核算中心当成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这在实际工作中恰恰是一个盲点。如果单位在使用资金前和核算中心进行沟通而不单单是事后的供货,那么会计核算的职能就发挥的充分些。核算中心应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各单位的支出行为、支出成本及产生的效益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衡量和比较,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定期做好各单位的增减变化因素分析,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性。
(三)加强其内部控制与审计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弱化,权责不明,要加强内部审计防范此现象,以形成对内部控制的再补充。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除了对会计核算中心资料进行审查外,还需注重调查、延伸审计、追踪审计、实物清查等审计形式的运用。不定期对基层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找出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在责任界定上,会计核算与资金核算问题应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财务决策与资金使用等问题应由各单位自行负责,串通违纪行为应由双方共同负责。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再监督
要建立一套简明可行的考核测评奖励办法,鼓励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用激励机制去解决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积习顽弊。要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要对核算中心开展外部监督和检查评议,切实防止在权力集中的背景下吃、拿、卡、要,,滋生新的腐败现象。
三、卫生系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意义
(一)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水平和财会信息质量得到了提高
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所有基层单位的经费核算都统一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收支两条线使得各单位的每一笔开支都予以明晰化、规范化,从而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改变资金用途、转移收入、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领导决策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会计集中核算后,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的产生。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改变了单位过去财务的暗箱操作为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单位的每一次支出都必须经过核算中心的严格审核,不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这种集中核算的模式,使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一、会计核算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立的账册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大多数企业不建立自己的账册,就算建立了账册也基本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而设立账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并不是考虑到自身管理的需要。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也没有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会计科目,更不会遵循企业核算的一般原则。同时,收入和费用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经常发生实际情况与账本不符的现象,使得账本形同虚设,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1.2从业人员和会计机构不按规定配置企业在经营管理时,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大多数企业采取不建立专门的会计机构的措施。在招聘会计从业人员时,有些小型企业并不按照统一的招聘方法面向社会招聘,而是将自己的亲戚朋友或是亲戚的一些亲戚朋友安排在会计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使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还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因此,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会计机构都没有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配置。1.3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在定额管理、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计量验收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监督和反映的职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管理者利用自己的地位或权利非正常干预企业的会计工作,或者对企业的会计人员施以经济利益方面的诱惑,使得会计职能的作用下降,更使得会计核算失去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监督的效果。
二、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2.1加强财会人员的管理及教育培训首先,企业应该按照相关的会计制度,根据自身业务的多少建立相应大小的会计机构,再为其配置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会计人员。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名职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对其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关系和帮助,做到不对其工作进行非正常干预。对兼职的会计提出基本的会计核算要求,从而保证会计质量的提高。此外,对会计从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和考核,保证会计学习并掌握新的会计和税法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并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2.2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内部监督室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拥有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供保障,对企业的日常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仅能为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便利,更能保障会计核算的实施。3.3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影响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因此,企业可利用中介机构等外部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会计和税务事项进行监管,从而起到帮助企业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同时,很多企业都有违规、违法进行会计管理操作的现象,而税务机关并不能对这些情况进行完全查处。因此,可以结合多个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并处罚,加强企业的管理,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达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三、总结
由此可见,规范化管理能使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的进行,把一个企业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转换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将注意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科学有效、合理可行、积极正确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
作者:何向荣 单位: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与对策
会计核算工作历来是所有经济领域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事业单位转企业等改革措施中,由于人员变动、机构变化等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会计核算工作不能紧跟步伐,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我国整体会计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
1.缺乏规范性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硬伤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和事业单位内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是法制化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以往没出现的状况没有及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在出现新问题时,无法参考借鉴,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根据自身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旧制度不与时俱进,或者形式大于内容,有心想改革进步,却没有完善的规则做参考,这大大制约了会计核算的工作,不利于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1]。
2.会计方面负责人管理不严,部分信息失真
大多数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方面的领导缺少严格监管的意识,他们忽略了会计是一个严格的职业。对于会计核算的各项数据,相关人员没有认真核对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加上各个部门不沟通,造成数据混淆和错误,导致部分信息失真[2]。
3.招聘不规范,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
事业单位招聘会计核算员工时,对职位的要求不到位或说法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合格的员工可能因为学历低,或者没有会计从业经验,专业技能不到位,就不能很好胜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职位,在日后的工作中,会计核算就不符合要求,阻碍整体工作的进行。
4.关于会计核算的新要求和新规范宣传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会有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信息滞后,使会计核算工作还遵循传统规则,跟不上新要求。从中央到省份,省会城市到地级城市,城市到农村,上级到下级部门等,消息的滞后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交通的不便,文化水平的局限,都会造成这种现象,这大大阻碍各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进程。
二、目前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诸多问题的缘由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要求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采取相应改革措施。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在朝着市场化发展。在这个改革时期,砖砌改革,控制编制,部分合同制度的制定,等等,整体制度都不完善,加上工作人员的接受能力有一个时间差,还有一些理解不到位等,都会导致会计核算的问题。
三、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完善相关制度,各机构共同配合进步
第一,国家相关部门顺应新形势,制定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状况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断更新改进,为整个会计核算做好基础。第二,各个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和地方情况,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保证自身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每个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核算的员工,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多出谋划策。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会计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贡献[3]。
2.严格监管,明确奖惩
事业单位负责会计核算部门的领导,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监管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核对原始凭据,统计财政收入和支出,争取做到分毫不差,杜绝模棱两可。另外,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犯错误的人员严加惩罚,进而端正所有员工严谨的工作态度,也要求会计核算员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不要谨小慎微,遇到问题要敢于上报,自己的问题要勇于承认。
3.严查会计人员相关凭证,加强培训,杜绝证件作假
一方面,对已经录用的老员工,重新审核会计证等相关信息,过期或失效的允许及时补办或重新考试,如果发现信息造假现象,要严肃处理。另一方面,在日后的招聘工作中,会计核算职位要提高要求,对报考人员的凭证要认真核算,杜绝信息造假。
4.定期进行会计方面规章制度的宣传,可适当采用测验形式
对于新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宣传,各地方事业单位要有时效性,及时掌握中央的新规制度,并组织员工学习,必要时可通过测验的形式检查宣传效果。关于一些农村的事业单位,可能一些老员工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或思想传统,要及时进行沟通,确认宣传效果,为会计核算发展做好基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宣传到位可以促进工作进展,各部门必须重视起来,上级向下级传达资料,也要做到及时沟通,确认其接受程度。
四、结论
除了上述措施,事业单位还可根据自身条件运用高科技作业,如多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数据准确性,但在这之前首先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所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仅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事业单位和政府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中国会计核算事业发展做贡献,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好基础工作,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克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11.
[2]吴文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7):102-103.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体系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因此它可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规范和监督我国预算资金的使用,并且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并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着重大改变,因此现行会计核算体系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会计核算的涵义
1、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时期内资金运动情况。具体来说会计核算对单位、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预算工作及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地、准确地、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和计算,并且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进行报告。会计核算工作对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并且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会计核算的方法
首先设置账户与账簿,通过设置会计科目以及相应的账户与账簿,可以对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地记录。其次进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将会计主体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通过复式记账,可以清楚了解各个账户的对应关系以及平衡关系,便于了解经济业务以及检查记录。再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记录了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业务,并且明确相应责任。会计及其他部门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并且有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接下来的登记账簿是在账簿中的各个账户下分类地、顺序地记录会计凭证上的各项经济业务,并且定期进行结账与对账工作,为编制会计报表做好准备工作。计算成本是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进行归集整理,从而确定会计主体的成本。成本计算可以反映并监督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与预期的差别,并且判断单位的经营状况。清查财产是对会计主体的财产资金的保管及使用状况进行清点,并监督各项财产物资是否安全以及合理使用,保证账实相符。最后是编制报表。编制会计报表即是通过定期编制书面文件,反映会计主体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是会计账簿中记录的会计核算资料。通过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主体可以进行经济绩效的评价并且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信息。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薄弱
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整体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原始凭证不规范。有些原始凭证漏填、少条或者填写不明确,而责任人也忽视会计凭证的审核与控制工作,将不准确完整的会计凭证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材料保管。其次,会计制度不健全。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一些必要的基础制度。有些单位即使制定了这些制度也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再次,账簿记录不认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不入账或者没有及时建账的问题,导致出现账外资产,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有的事业单位的账簿记录出错时修改方法不规范,有的会计档案管理没有及时装订、保持或销毁,存在安全隐患。
2、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多年延续收付实现制的记账方式,虽然这种核算方式操作简便并且便于理解,但是它与权责发生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事业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使得资产与负债的实际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与监督,单位的成本费用的实际支出无法可靠计量,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更倾向于满足预算需求,而不是公允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与经济活动。另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不够科学,不计提折旧的计量方法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最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定更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得到执行。
3、编制预算与执行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采取了零基预算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仍然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使得零基预算并没有发挥作用,增加了预算编制的困难,影响其准确性。其次,事业单位在使用资金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而是存在支出控制不力导致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再次,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管理不善,虽然注重预算审核但是忽视实际结果,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风险,并且缺乏相应的绩效监督与考核措施。最后,事业单位没有清晰界定基础支出与专项支出,导致专款没有专用,出现资金使用混乱的现象。
4、会计核算与单位的物资管理脱节
事业单位的物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国家财产流失,损害国家利益。而我国不少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混乱。有的单位没有对物资设立相应账簿,没有进行登记入库或者没有规定相应的盘存制度。事业单位的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存在脱节的现象。会计人员只根据物资部门提供的有限资料记账,而不对物资财产的适用于管理状况进行核实与清点盘缠,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四、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
1、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
我国应该加强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事业单位也应该同时加强完善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应该以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谨性为制定原则,在保证各项制度不会产生冲突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工作都能够有法可依,使得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的顺利开展。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弥补漏洞防止发生相应的财务风险。另外,事业单位也需要完善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会计制度与经济业务的特殊要求,制定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内部控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以及监督控制。
2、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我国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首先,使用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与企业公司相同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方式。通过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加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真实有效的绩效考评工作。其次,会计核算制度需要严格落实。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只有得到有效落实才能发挥作用,我国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严格的会计责任制度,明确相应会计责任人,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落实。再次,加强物资财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应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的建账与卡片的设置工作,防止物资财产的损毁与流失。并且在固定资产报废时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审批与处理工作。
3、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工作。首先,事业单位应该科学地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之前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工作,并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标准来编制预算,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力求使预算体系细化到各个部门及项目,保证预算合理可靠并且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其次,事业单位的预算方案应该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核与批复。事业单位需要根据上级部门的批复进行预算的调整,对于批准的项目费用支出,应设立相应的费用支出预计进度,实时监督预计进度与实际支出的差别,随时进行调整,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再次,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工作的执行,在预算工作执行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对执行结果及时总结、分析和报告。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项目支出以外的日常收支与资金划拨工作也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并且对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
4、协调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应该与财务物资的管理工作高度统一,协调配合。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应该对购入资产及时入账,对出库资产进行相应的登记工作,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同时会计部门应按照一定时期进行单位资产的盘点与清查工作,保证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账面相符,如若出现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另外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也应该建立账簿对资产情况进行详实记载,与会计部门共同配合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资产管理部门可以设立资产明细账,定期与非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充分掌握单位资产的状况。会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统一工作可以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会计核算体系中暴露出来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都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不能适应形势变化。而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赋予其行使国家权利的使命,因此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完善会计法规制定建设、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协调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等措施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希望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尽快适应新形势并不断改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立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2] 宋玲:浅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6).
[3] 苗慧: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会计实务,2010(3).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电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流程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流程为:会计科目设置——基础档案设置——期初余额录入。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会计科目设置。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时应准确把握各种科目的属性,以此在各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例如“应收账款”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客户、项目”;“其他应收款”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个人、项目”;“应付账款”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供应商、项目”等;对于管理费用而言,其既可以依据部门予以核算,即企业各部门消耗多少费用;也可以依据人员予以核算,即企业各员工消耗多少费用,所以管理费用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部门、项目”;为准确反映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与分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需要企业在“内部往来”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部门、项目”;在“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工程施工”等单一的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项目”。
2.基础档案设置。基础档案包括项目档案、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档案及供应商档案。一是项目档案。项目档案是指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如工程项目名称、工程项目账务等;二是部门档案。部门档案通常被设置为项目和项目个人,即为准确反映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与分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需要企业在“内部往来”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科目“部门、项目”;对于个人所属部门可设置为“项目个人”等;三是职员档案。即企业下所有个人的从属部门均设置为“项目个人”;四是客户档案。企业结合客户的实际状况,将客户分为房地产、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其他四大类;五是供应商档案。企业可将供应商划分为劳务、租赁费、材料三大类。
3.期初余额录入。当期初余额录入计入企业总账系统后,可对其试算平衡,待试算平衡完成后进行会计凭证处理工作。
4.随着审计手段的变化,准则细节的变化也会受到影响。企业通过电算化做账的同时,市场已经开发出来了审计软件。更好的权限分配,电子报告、电子底稿、电子账套的保存、保存期限长短等等这些问题,在手工做账时都是没有遇到过的,在准则中都需要予以说明,因此旧准则就要重新修订。
二、电算化管理对国有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财务核算”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财务管理软件的成长,在社会上初步形成了一支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的队伍,并培育了一些知名软件开发企业。为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软件基础。因此,在建设会计电算化的同时客观上为发展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为此会计电算化与农村财务管理的融合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联系。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国有企业普遍实行手工核算模式,即企业委派某一部门或人员核算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于手工核算模式下项目核算为单一账套,账套数量较多,汇总会计报表工作量大,难以准确的核算工程项目账面,无法满足企业财务核算的需求;企业推行单机版会计电算化,即引进电算化后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但未能够改变单一账套,账套数量多,汇总会计报表工作量大的不良现状;企业推行会计电算网络化,即企业将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引入工程项目会计核算过程中,实现会计电算网络化,并在单一账套下实现多项目核算,以此大大提升了会计核算效率,减少了账套数量和汇总会计报表工作量,但是给予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就业要求。
国有企业应用项目管理开展财务核算工作,能够实现工程项目开支内容一目了然。基于工程项目具有建设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投资金额大等特点,造成多项财务开支均集中于同一项目上。引入项目管理后,企业便可通过进入“项目管理”模块,之后选择工程项目明细账,便可以准确掌握工程项目的付款状况,值得关注的是工程项目明细账中涉及到待摊投资、建安投资、交付使用资产、预付工程款及基建拨款等多个科目。
国有企业应用项目管理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统计效率和质量。即企业置于项目统计表上,通过查询会计科目,便能够得到该会计科目下的工程名称及科目金额,以此使得企业更准确、高效的把握“预付工程”款等科目金额付给了哪一个工程。除此之外,还能够起到监控工程管理及填报信息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应用项目管理开展财务核算工作时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保证工程项目名称使用的统一性,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另一方面,加大对往来单位工程款支付状况的核对,落实好与工程决策的衔接工作,防止资金的流失、浪费。
三、国有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会计系统控制的难度加大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系统开放性、共享性、分散性的特点,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突破原有的封闭的系统环境,以及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复杂性,要求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延伸到整个网络系统。如对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因而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2.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偏差。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所以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3.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很多单位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致使财务数字仍然是不会说话的“死”数,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
四、强化国有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相关措施
1.建立专门核算基建项目的账套。若一个专门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建设单位,长年承接房屋、道路等基本建设活动,那么传统的会计制度根本无法满足单位的会计核算需求,若单位针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则建立一套账,那么单位一年如果承接几十个工程项目则需要建立几十套账,此状况不仅给予单位造成巨大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不利于保证基建项目财务核算的准确性,所以单位建立一个专门核算基建项目的账套,凭借这一专门核算基建项目的账套对多个工程项目进行财务核算。
2.构建完善的基本建设会计科目核算体系。《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而基本建设会计科目核算体系可视为企业财务核算的有力平台。当企业构建基本建设会计科目核算体系时需考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并与该规定保持一一对应性。同时,企业加大对基本建设会计科目核算体系的执行,运用该体系实现企业工程部门、技术部门及职能部门的相机结合,推进基本建设会计科目核算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3.全面核算合同化管理。合同化管理一直是我国现代企业重视的管理形式之一,合同化管理主要体现为依据合同名称开展会计科目的工程项目辅助核算。截止当前,合同化管理已成为企业编制辅助核算的理论支撑。
4.优化会计核算科目。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预付工程款”科目下设计为工程项目核算和客户往来;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基建拨款”等科目下设计为工程合同项目核算。
参考文献:
[1]张捧凤.会计核算与财务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J].企业研究,2011(04).
[2]张慧芬.论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2).
[3]刘锦萍.财务软件中辅助核算账的设置[J].财会月刊,2009(03).
[4]钞天虎,邢福治.财务软件“项目核算”功能的开发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一、税收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日渐凸现出与税收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
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四)对实行成本核算、降低税收成本的正确认识
水利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现代财务会计核算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核算。事前核算主要是进行预测,参与计划与后期决策;事中核算主要是干预经济活动;事后核算则主要是记报账、算账等核算成本效益。
二、水利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财务会计核算对于水利施工企业项目实施的作用逐步凸显,为企业提供基本的成本效益核算的同时,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提供信息支持和导向。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我国会计核算理论与实践仍不够成熟,水利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也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
1.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缺乏
目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真实可靠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失真和信息被串改两个方面。首先,由于相关人员对公司制度、信息及会计核算内容的认识不完全或不到位,使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核算不能有效的结合单位实际,进而不能对企业具体项目的资金来源、性质、具体开支和专项经费等形成准确的数据资料,影响核算结果,并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其次,目前水利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已逐步网络化、信息化,给会计核算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技术的不完善出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而可能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被人故意串改,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
对于水利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收集、整理、分析、加工者,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会计核算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因我国现代财务会计研究及教育因素的制约,水利施工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并不高,难以满足更高层次核算的需求。一方面,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表现在对公司信息、制度及项目的会计核算业务缺乏准确详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相关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目前,因单位职责仅在于报账,而不同做账,会计核算人员可能只能够辨别票据真伪,而难以对业务事项的真伪做出有效判断,进而引发一些挪用公款、制造假账等问题。2009年,沈阳市某水利建设公司发现某项目建设的资金开支出现较大的不对等现象,遂对其内部财务会计核算进行审查与核对,最终发现其两个部门利用自身只报账、不做账的便利因素,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合符公司规定的票据,如人员报酬、住宿、运输、修理、运输等,来报销送礼、吃喝、滥发奖金、补贴等不合规定的私人支出。
3.缺乏财务会计核算的有效监督
目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主要由直接相关的财务人员承担,缺乏可靠有效的审核、核实与监督,以至于在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无意或有意错误难以被发现,进而导致错误信息被忽视,造成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失真。
三、水利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水利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
加强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会计信息的丢失与失真问题。首先,应构建并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的档案管理制度,将会计信息备份后存入档案室,以对其进行严格检查与保管,避免无关人员查看,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为保证项目最初开支信息的真实可靠,可实行先审后报的管理方式,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经费的使用和支出的严格审核与管理。
2.强化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强化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其专业能力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促进企业财务核算管理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包含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基本知识和操作;同时还应对其对于企业制度、信息、业务及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促进其会计核算与项目业务的有效结合;最后,会计核算人员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型会计核算方法与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还应注重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爱岗敬业,避免某些问题的同时,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
3.构建会计核算权责制、加强监督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其有序发展,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权责制度,加强监督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紧密结合企业的业务性质与财务特点,明确责任分配;其次,构建权责分制的监督制度及监督机构,从而对信息核算进行实时的监督核查,以及时修正其问题,并制约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程度。同时,监督机制中应设置明确的奖罚准则,进而给予工作人员以警示与鼓励。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