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16:1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发达国家就业状况继续恶化。美国劳工部3月6日的报告显示,今年2月份全美新增失业人员65.1万人,失业率上升至8.1%,创25年以来新高。美国减少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
日本厚生劳动省2月27日发表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是0.67倍,比去年12月下降了0.06%,是15年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日本人均实际劳动时间是1792小时,创18年来的最短记录。据预测,日本汽车及相关产业受全球销售、减产的影响,到2009年底失业者将达到36.3万人,导致失业率上升0.6个百分点。
德国1月份失业人数上升至327万人,失业率上升至7.8%。德国劳工和社会事务部劳动力市场和职业研究所预测,2009年新增失业人口有可能达到50万人,2010年失业率将升至9%。
英国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英国失业总人数达到197万人,失业率为6.3%,创11年来的新高。今年1月份申请失业补助的人数增加了7.38万人,全国累计达123.3万人,为10年来最高水平。据预测,到今年底,英国失业总人口将达到290万人,2010年将突破300万人。
韩国劳动部2月12日的报告显示,1月份韩国失业人数为84.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5%,失业率升至3.6%。其中青年失业率为8.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同时,就业人数降至2286.1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3万人,就业率为57.3%,下降了1.0%。2008年底失业金申请率达84.4%,比同年1月的40%大幅增加。
俄罗斯和东欧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就业形势严峻。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经济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失业人数也不断攀升,近几个月,新增失业者50万人,使登失业人数达到173.5万人。东欧各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预期骤降、失业率也明显上升。
欧盟委员会2月17日的报告预计,到2010年底,欧盟失业率将从2008年的7%升至10%。报告指出,机械制造、汽车、金融、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就业所受冲击最大。
为应对危机,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促进就业的对策措施。日本大幅增加公共事业投资拉动就业日本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政府财政支出将达到15万亿至20万亿日元,方案总规模可能超过100万亿日元(约合1.08万亿美元)。考虑到就业等情况,方案将大幅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为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日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成立“紧急雇用对策实施本部”,推出创造就业岗位项目。
日本政府于去年底成立了“紧急雇用对策实施本部”,今年2月6日再次召开了“紧急雇用对策实施本部”会议,整合了206项地方自治团体的“就业创造示范项目”,涉及看护、子女培养、医疗、环境、低碳项目、教育培训、青年就业援助等十个领域。在看护、子女培养、医疗等领域主要为失业的非正规劳动者、大龄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所用资金由“雇佣创造基金”支付。去年底,日本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全国知事紧急雇用对策本部”。到目前,29个都、府、县通过紧急雇用对策项目或临时援助招聘已经创造了超过2000个就业机会。
二是改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经济产业省为了减少雇用不匹配状况,于2月底为正在进行招聘的1400家中小企业提供在其网页上张贴企业介绍及招聘信息的服务,并在全国职业安定机构、就业援助中心、工业高中发放宣传小册子。经济产业省还计划组织求职者实际参观工厂并参加求职讨论会。丰田汽车工会近日宣布,将对劳动合同期满的员工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他们计划3月份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4月份正式开始介绍活动。
三是为促进就业募捐。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3月3日宣布开始“雇用及就业自立支援募捐”活动。募捐为时3个月,募捐款主要用于援助在看护、福利等领域创造就业机会的团体或用于援助无力支付住宿费的失业者的团体。
四是发放失业人员商品券。日本大分县杵筑市开始对失业人员发放能在本地使用的商品券,每人5500日元。资金来自各地为帮助失业者的募捐款。
英国政府采取三大促进就业措施
1.实施国家的和地区性的“就业伙伴计划”
国家计划由布朗首相亲自主持。就业伙伴计划是政府发起的一项政府与企业联手的就业援助计划,旨在通过动员公共和私营机构的雇主帮助被就业市场忽视的失业者,通常是那些长期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让他们学习新技能并获得新工作。英国就业和养老金部2月份宣布,地区性就业伙伴计划已经帮助超过10万人重新找到工作。从今年4月起,地方就业伙伴计划将向那些新的失业者开放,他们将可以获得与长期失业者同样的就业帮助。今明两年的目标是通过地方就业伙伴计划帮助20万失业者重返工作岗位。
2.推出大学毕业生带薪实习计划
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英国政府在今年1月推 交流平台 出了一项“国家实习计划”。政府为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三个月带薪实习的机会,以便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积累工作经验。政府直接与一些大企业协商,要求他们尽量吸收大学毕业生实习就业。
3.为失业者提供培训机会
就业和养老金部还与一些高校协商,提供为期12周的课程,帮助最近失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技能。同时,任何失业超过2个月的失业者,都可以领取500英镑的培训券用于参加再培训。另外,就业和养老金部还与招聘机构签署协议,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专门帮助。
俄罗斯把就业作为首要和优先任务
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初表示,保障就业是当前国家最首要和最优先的任务。俄罗斯采取的促进就业措施有:
1.制定规划,多方式促进就业
规划涉及的措施包括:加大再就业培训和转岗培训力度,鼓励失业者异地就业,创造临时工作岗位,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等。为此,联邦政府将投入437亿卢布(约12.48亿美元)。
2.加强就业服务,实施补贴就业
俄罗斯卫生和社会发展部开设劳动力市场网站,及时收集并就业信息;对于搬迁到实施联邦级投资项目地区生活就业的人员,政府负担其搬迁费用;对于就业不充分人员的薪酬达不到最低工资的,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3.加强对企业用工情况的监测,保护劳动者权益
政府要求企业在决定停产或实行不完全工作日后三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就业部门通报;政府加大监督力度,防止企业非法裁员、强迫员工休假以及工资拖欠等行为。
韩国30个大集团达成“共享就业机会”协议
韩国劳动部为促进就业采取了多项对策措施。一是加大对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2月底劳动部公布,已经制定了1.9万亿韩元的补充预算。其中,补助失业救济金9110亿韩元;对不裁员,进行休业、休职,维持雇用的企业补助雇用维持金2983亿韩元;援助被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失业家庭和用于就业培训3000至4000亿韩元;补助社会公益岗位项目100~200亿韩元;补助中小企业青年实习项目200亿韩元等。二是针对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和失业人员提供低息贷款。劳动部于1月21日公布,将对参加职业培训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和失业者提供维持生计和培训的低息贷款项目,旨在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提高就业能力。非正规就业者最多可以申请300万韩元,失业者可以申请600万韩元,贷款的年利率为2.4%。考虑到这些人员的担保能力不足,由“勤劳福祉公团”为其做信用保证(另收1%的信用保证金)。劳动部计划为此项目总投入596亿韩元,对4000名非正规就业者、1.2万名失业者进行援助。如想申请这笔贷款,非正规劳动者需参加一个月以上的“劳动者援助金课程”、劳动者能力开发课程,或在技术类学院参加以获取国家技术资格为目的的3个月的培训课程。失业人员也要参加3个月以上的劳动部援助失业人员培训课程培训。三是“个别延长支付”失业保险金。劳动部在2月4日公布对再就业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延长支付失业保险金不超过60天。四是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地区,实施特别援助。劳动部将有高失业危险或失业问题严重的地区指定为“就业开发促进地区”,对其制定特别的失业救助方案,如进一步放宽就业维持援助金的申领条件,并通过和地方自治团体的合作迅速开展对失业人员的救助等。另外,韩国经济人联合会(全经联)属下的30个大集团达成“共享就业机会”协议,决定对新员工降低25%以内的工资水平,并用省下来的资金雇用更多的失业青年。
国际劳工组织采取行动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在2月份举行的欧洲区域会议上强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应集中在六大领域:确保信贷流动,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社会保护覆盖面,提高就业政策效力,对脆弱群体给予特别保护;支持企业发展,尤其要采取特别措施保障中小企业投资和发展环境;确保尊重和促进工作中的基本权利;进一步加强社会对话;继续向低收入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和其他投资。
政策选摘:
一、政府鼓励。政府鼓励支持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并以此发挥会展节庆活动在振兴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对符合杭州发展方向的会展节庆活动项目,市政府、西博会组委会或相关部门予以冠名主办、协办,并给予最大的保障和有力推进,促进项目的顺利圆满举办。
二、激励引进。设立专项资金,用于2009年度展会节庆活动引进扶持,对-引进举办大型国际性、国家级展会活动等实行扶持。经申报审核,对引进举办大型国际性、国家级会展活动给予5-10万元的奖励;给予国际展位按每个标准摊位200元的政策补助。
三、奖励企业。市会展办、市会展协会进一步组织行业评比表彰,2009年将安排100万元奖励年度优秀会展节庆活动企业、优秀会展节庆活动项目及对会展业宣传营销,配套服务等作出贡献的优秀单位。
四、减免费用。市会展办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减免办展办会办活动等相关费用;市西博办免去申办2009年西博会项目的相关费用(立项费、注册费等);市会展协会免去2009年度协会会员年费。
五、强势营销。对全市会展活动整体宣传,组织境内外推广系列营销,开展招展招商;充分利用西博会宣传资源营销杭州主要会展活动。
六、提升品质。市会展办对有关展览、会议、节庆项目的整体布置、环境美化等予以全面指导和帮助,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办展水平。
七、网络办展。为会展活动项目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以“网上西博会”为载体,资助未设立展会网站的西博会展览项目建立网站营销平台;充分利用会展网络平台,推广会展活动项目,举办网络展会。
八、强化服务。充分发挥西博会“一办十部”的有效功能,对展会活动相关的工商、质检、税务、海关、商检、公安、卫生等实施一条龙服务。
九、组织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以“中国会展入西湖沙龙”为平台,分期分批为杭州会展企业开展免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十、人才引进。搭建产学研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引进会展人才,使学校、研究机构、会展企业人才互通,做大做强会展企业队伍。
十一、做强协会。协会要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整合会展、节庆、策划、保障等会展相关产业链的企业优势,在协会的大家庭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发展、抱团过冬。
十二、规范行业。规范市场秩序,对影响我市会展节庆业发展的欺展骗展等现象予以重拳打击,保障我市会展节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物流业 措施
一、金融危机下大连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负面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各行业造成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中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国——欧美的经济逐渐萧条,对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据有关人员估计,2009行业外贸物流业务量下滑有30%以上,外围经济一萧条,各个行业的需求量随即减少,这也意味着进出口贸易量随之减少,下游的物流业必然受到冲击,大连物流业也不例外,负面影响有如下几个。
(1)客户支付风险。这类风险更多存在于运输合同纠纷中。因为国外客户迟延或无力履行贸易合同,发货人无法及时或根本收不到货款,为转嫁损失就以此为借口拖延或拒付运费。有的客户无法收到货款,丧失了支付能力,虽然可以拍卖货物抵偿运杂费或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益,但有时候并不能保证完全抵消债务。
(2)同行业务风险。作为国内传统的中小货代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低成本运营,抗风险的能力很低。在同行业务合作中,一旦遇到对方因坏账导致的经营困难或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权益就会受到损失。大多数货代公司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即使通过诉讼的方式,也无多少资产可供执行。因此,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3)其他风险。包括船公司倒闭的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国家政策性风险、投资风险、租赁风险、意外事故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物流行业近期呈现出三大变化趋势,即需求疲软且客户要求改变、重塑物流服务内容;利润被进一步挤压且波动性增强,亟待成本优化;投资意愿升温,行业整合加速。这都将改变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并影响业内企业的竞争方式。
2、大连口岸吞吐量仍保持增长
作为大连市政府指定的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大连口岸物流网掌握的数据颇具权威。该网站数据显示,国内大多数港口的口岸吞吐量从2008年7月便出现明显下滑,大连口岸的吞吐量则在10月突然跳水,11月及12月的外贸集装箱运输量持续了下滑趋势。集装箱堆场负责人表示,近期外贸出口的集装箱运输量约为2007同期的一半。据介绍,物流行业的企业经营成本已增长近四成,目前已有超过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行内人士普遍预计这一轮严峻的时期可能会延续至2009年9月。
虽然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大连口岸的吞吐量的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只是增长率下降了,至少还在增长,但增长主要依赖于内贸。2009年1月至2月,大连港集团累计完成吞吐量3156.9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3.7%,完成集装箱64万标准箱,保持了港口生产平稳增长的态势。
二、金融危机下大连物流业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下,大连物流业应如何应对,成为摆在物流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于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大环境和政策的支持。
1、适应需求,适当超前
尽管大连市发展现代物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但经济面临低谷也正是我们从新调整、积蓄力量、蓄势待发的时候。我们要坚持适应需求,适当超前的方针,搞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大连航运中心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一是抓好港口建设,重点抓好大窑湾集装箱三期工程,适时搞好大窑湾北岸和长兴岛的码头开发建设。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空运物流将会快速增长。因此,要搞好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改扩工作,以适应近期航空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二是抓好物流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保税港的政策功能,完善查验、中转、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保税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满足“一岛三湾”未来3亿吨吞吐总量、10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的需要,积极筹划在大黑山以北辟建10平方公里左右的物流园区。要围绕大连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企业的物流需求,抓紧建立具有大连特点和优势的专业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物流分拨中心(如石化产品、粮食及加工品、水产品、钢材、木材、机电产品、建筑装修材料等)。要搞好联结陆港、贯通城乡的物流通道建设,建立健全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2、减少开支,缩减成本
为应对订单量的下滑,多数物流公司停止扩张计划,重新清理班车、航空线路,通过股东们的注资缓解资金压力,控制成本和限制规模成为最重要的“御寒”手段。然而控制成本以安全度过金融危机,不能以牺牲客户体验为代价。物流企业竞争的焦点早已从成本的竞争演变为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人力和各种资源消耗的同时让顾客体验到更快的物流处理速度和更强的物流处理能力,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是物流行业竞争力的核心。
在整个产业链出现物流需求缩减的同时,物流行业应该更注重对用户体验的保护,其核心就是通过信息化合理调配资源,保障物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必要的超额成本支出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因为控制成本而牺牲客户体验,则将导致物流业更大的失败。
3、增加融资渠道,加快资金回笼
增加融资渠道,不要等没钱时再去想办法,若资金有困难时,应该先转变思路。资金缺口小可以用信用卡去套现来暂时维持,资金缺口大则需要去找银行或增加投资者来实现。
减少应收款项、加大追款力度并注意客户的动态,非常时期非常小心。回款的状态关系到公司的正常运作,若有可能多做些回款速度快、利润低些的客户或产品也行,现金流决定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要有防范意识,对每单业务都要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风险的发生。在公司内部,要加强对员工业务行为的规范,加强印章管理。对客户进行甄别,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对规模较小的制造型企业、贸易公司、中小规模的同行尽量不给账期。在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付款买单客户一定要事先声明,同意公司在提单释放前有权留置所有单据。
4、扩大内需,加强服务
论文摘要:美国次贷危机致使全球资本市场大幅动荡、大批金融机构倒闭或缩水,乃至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深入探讨次贷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国金融业的稳健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2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
3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1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抵押物价格风险指随着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按揭贷款期间发生突然变故,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不得不面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一旦房价下降,房屋处置变现后就不能补偿银行贷款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3)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调险标准
在美国这次危机中,评级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众多投资者由于盲目信任评级机构对次贷的评级,而对次贷证券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因此遭受了巨额的亏损。我国资产评估机构是重要的市场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往往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确定抵押物的价值,进而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不但能够为银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减少房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分配效率,还能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未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规范的评估报告复核制度,该制度不但可以确定资产评估机构股价的准确性,还能有效防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2金融机构应兼顾加强创新和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1)要加强金融创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一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2)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拉长了资金的链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企业因各种原因处于亏损状态或者破产的边缘。分析其中的缘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管理思想落后僵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仍限于生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受到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到了一些阻力。如:政府政策的“歧视”使我国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展开竞争;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的干预,使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目标短期化等等;从成功的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看,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国外的经验看,超过80%的失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均存在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产出规模小、技术和资本构成较低、受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和传统体制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状况,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国家法律支持、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支持。首先,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那些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仅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并且主要是侧重于政府的管理职能,很少有对我国中小企业弱者地位保护的规定。另外,我国的税收、融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也倾向于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数量全国相应数总计中都占绝大部分,但在获得贷款规模方面,其贷款规模却占全国信贷总额中比例很低。中小企业重复收费和税收随意性较强,且税费较多,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将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二)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市场份额和销量,这样会使企业的管理当局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仅限于生产经营,而忽略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财务记账阶段,并没有像管理财务和决策财务方向迈进,没有充分发挥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民营性质,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在财务和会计机构设置方面,大多数企业层次不清,职责不清,越权行事,分工不明,存在严重的家族管理现象,结果便是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造成财务监控不严,另外,由于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导致财务人员的员工素质不高,加之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缺乏培训,且工作负荷大,结果便是会计人员超负荷工作,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被动处理日常业务,对于深层次的财务管理问题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决策作用不能得到发挥。
根据本人的调查,在接触的中小民营企业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对银行的贷款制定了清楚的还款计划,只有一两家制定了完善的资金预算。当国家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时,银行会缩紧银根,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薄弱,必然会造成财务管理失效、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薄弱、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较大,缺乏财务预警机制。
(三)财务融资渠道狭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成长迅速,然而,一直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银行,另外也有企业主道德问题和企业自身的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因素主要有:银行和政府长期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歧视倾向;与中小企业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到的限制;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缺乏等。造成融资难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中小企业短期行为较普遍;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较短、实力弱、贷款规模偏小;贷款风险交易成本高;还贷诚信低等。这些因素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影响,特别是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时期的今天。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上目前银根缩紧,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内部留存收益和业主资本,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例不足2%,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约占98%,然而,由于业主投资资本有限,一旦资金链断裂,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总而言之,贷款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四)财务投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投资能力差主要表现有:1.追求短期目标。2.融资成本高缺乏投资所需资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不大,与大企业相比,面临的风险高,他们将业务的重点放在收回投资,忽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3.投资缺乏可行性研究,投资存在盲目性,且难以把握方向。
多数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存在较大的投资偶然性,缺乏系统的投资规划。其投资决策主要依赖于经验,虽然有着较高的效率,但是决策程序较为粗糙,在项目投资决策中,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中小企业对项目投资缺乏周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能准确的把握投资时机,加之决策所依赖的经济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以及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不高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决策的失误对企业的发展而言,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企业有可能因为这项失误而一蹶不振,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破产。例如我们对巨人集团的倒下、太阳神的覆水难收、黯然落幕的健力宝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企业法人权责不明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存在盲目性,
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科学预测和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等。总而言之,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五)财务内部控制环节薄弱
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节薄弱主要有以下表现:1.是现金管理混乱无序。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对现金管理不严,缺乏现金计划,造成的结果便是资金闲置,未能参加生产周转;另外一些企业由于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造成资金链断裂,缺乏正常经营所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笼缓慢,当经济景气时,盲目采用赊销方式增加企业受益,是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同时缺乏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缺乏具体措施,没有有力的催收政策,导致了较多坏账的产生,加剧了企业困境。3.资金呆滞现象泛滥,存货控制薄弱。在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大多缺乏相应的市场预测能力,结果便是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导致原材料超储、成品库存积压严重。另外,一些企业质量较差,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导致存货积压严重,基金呆滞,周转失灵。4.资产流失浪费严重,重钱不重物。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现金的支出审批特别重视,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结果便是这项资产管理混乱,浪费严重,非正常损毁较多。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使得其抗突发性风险能力较低,经营管理的弹性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力脆弱。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金融危机前期的倒闭潮已经过去,后金融危机时期,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怎么办?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中小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两方面提出了应对财务困境的具体措施。
(一)国家政策支持,应对经济危机
国家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持,要通过政策调整逐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来实现,其中,主要是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所处的法律环境、融资环境和税收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往往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政策的变更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陷入财务困境,是很难靠政府解决的。因此,广大中小企业要把克服财务困境的立足点放在自救上,首先,应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可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多渠道融资求生存,通过科学投资、自主创新、苦练内功谋发展,通过强化管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不仅是积极开展自救,应对当前财务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谋求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作者单位: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
参考文献:
[1]卢升鹏,樊洁.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自救措施[J].商业时代,2009(35).
[2]李艳,李海涛.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J].现代企业,2007(04).
[3]严复海,张巧良.财务管理[M].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9-25.
[4]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M].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25,36-47.
关键词:金融危机 阶段 应对措施 启示
一、引言
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被《纽约时报》称为“末日博士”(Dr.Doom)的纽约大学教授罗比尼(Nouriel Roubini)早在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会议上,就预言房市将拖垮经济,重创不动产抵押的金融业,并随之引发惨重骨牌效应。当时极具争议的观点如今已成不争的事实,昔日“居者有其屋”的美梦现在却成为美国经济噩梦的“温床”。罗比尼称,产生灾难性金融和经济后果的可能日益加大,即恶性循环。经济衰退导致金融亏损更为严重,反过来,不断加剧的大规模金融亏损和金融危机更令经济衰退雪上加霜。三个原因可以说明这次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其一,美国遭遇有史以来最惨重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跌幅最终可达20%到30%;其二,因为信贷泡沫已从房贷扩散到其他领域,再加以不计后果的金融创新和证券化,目前持续的信贷危机最终将演变成信贷紧缩;其三,美国家庭消费数额已经超过GDP的70%以上,如果将其所有债务包括抵押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债务累加,其实际数量远远超出他们应该消费数量;由于房价跌落以及严重的信贷紧缩,一段时期内个人消费将会出现大幅萎缩。罗比尼预测,2008年经济衰退将持续12至18个月。
二、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美国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但短期内仍无法逆转目前危急的金融局面,美国经济终将步入下行期。2008年11月25日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紧缩了0.5%,超过之前预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美国银行损失可能高达10,000亿美元,更有一些专家称该数字会高达20,000亿美元。随着金融危机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金融问题也在不断升级,美国政府动用准备金及其他手段保护着处在风暴中心的金融体系。从去年3月11日美联储宣布一揽子援救计划向银行和投资公司提供2,000亿美元贷款,11月23日向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再次注入200亿美元的资金,美国政府为遏制金融危机所投入的资金数额一路飙升,目前已经达60,000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出美国政府在应对持续扩大的金融危机漩涡所承担的巨大负债。
西北大学金融学教授、摩根大通银行前执行董事斯道维尔(David Stowell)认为,鉴于拯救资金的有限性,应该将资金主要投入到金融行业。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经济会从目前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经济恢复的第一步就是要保护美国的金融系统。11月25日,联储委和财政部宣布金额为8,0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用以解冻信贷市场。其中,2,000亿美元用于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信用卡欠款以及其他小型企业贷款,6,000亿美元用于购买房贷相关机构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同时,联储官员称,将要根据需要印刷美元以恢复处于瘫痪中的美国金融体系,减缓由于次贷损失引起的波及到经济方方面面的震动。美联储已经进入到支撑经济的一个新的激进的阶段,分为两个目标,即降低金融市场的恐慌和骚动以及支撑因信贷枯竭遭受重创的经济。针对第一个目标,美联储向银行以及华尔街的公司扩大贷款计划,组织援救面临倒闭的公司。针对第二个目标,则主要依赖于传统工具,即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即金融机构间隔夜贷款的利率),降低银行间拆借利率。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目前的经济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生产和消费的减少使美国金融市场问题更趋严重。美国金融风暴重创华尔街,意味着对华尔街上的家庭和企业而言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他认为,经济的全面恢复不会立刻发生,在经济出现好转之前,经济情况还可能会继续恶化。在11月24日芝加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说:“面对处于危机中的经济,我们不能犹豫、不能耽搁。”他提出“代价高昂”的经济刺激方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时希望能够为美国经济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该计划也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持续几年的时间。在这个经济刺激方案中,他将优先考虑创造250万就业机会,投资道路、桥梁、学校以及洁净能源项目。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美国前财政部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他已由奥巴马正式提名出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提出了应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建议。他指出,既往金融危机中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应对重大金融危机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可以在反应过度方面犯错。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市场过度反应就意味着政府应对政策和措施也应过度反应,过度反应导致的错误要比反应不足导致的错误容易纠正。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提醒我们,既然市场表现出过度反应,政策措施也要过度反应,而且还要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
第二,可信度至关重要。抵制住做出乐观的预测的行为而不是依靠采取措施行动。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为了树立信心,总会有不断的诱惑,试图通过言辞而非行动注入信心,忽略了人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第三,结束危机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公众信任和公众信心。
第四,信任的恢复需要时日,切忌期望立竿见影。
第五,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
第六,这次危机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而且历史已证明历次金融危机结束之后都会带来绝好的机会。
关键词: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政府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时的风险内容
所谓的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些影响因素总结起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企业外部带来的风险,比如市场的货币汇率变动,国家的政策变化,自然的灾害冲击,国家社会的动荡不安等等;另一种就是由企业内部带来的风险,比如企业的目标变动,人动,新产品上线等等。企业是一种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生存和发展的市场主体,它被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包围,要想脱离这些风险的思想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要加强面对各种风险时的抗击打能力,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产生后,可以看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在未来的时间里市场经济的金融危机一定还会再次产生,因此,企业增强风险规避意识,政府采用有效积极的解决政策来面对金融危机是十分必要的。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主要包括资金现金流风险,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进出口贸易风险,国际汇率风险。其中的资金现金流风险,是指金融危机产生后,作为市场资金调度主体的银行将会采用紧缩资金的政策,减少在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而作为市场资金调度的另一方主体-消费者,也将会减少在市场中的消费行为,这样将会增加企业的产品囤积量,囤积量增加的话,产品不能及时转换为资金,那么将会影响下一轮的资金投放,以此往复,市场的现金流很容易产生断裂。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是指随着政府政策的资金大量投放,以及各地区的配套计划实施,使市场上的资金大幅度增加,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贬值,也就是说,企业投放出去的资金大幅度贬值,而且生产成本也同时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值增加,再加上国内需求的逐渐减弱,致使产生企业在进行贸易往来时资金不能够顺利收回等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其他贸易往来,无法偿还贷款,乃至破产,使企业的信誉度受损。进出口风险以及汇率风险,都是伴随金融的危机产生,各国为规避风险采用汇率以及其他政策或手段,进而造成了我国企业的贸易和资金受损。
二、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势必要重视对金融危机的规避,从而缓冲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而政府作为我国市场的宏观调控主体,也有义务选择合理可行的应对政策,来配合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一)加强与他国的经济贸易对话,稳定汇率
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对其他国家造成经济影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密切,国家的任何政策的实施或者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合作伙伴国家的经济形势。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与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经济大国的贸易对话,进行及时的政策沟通与交流,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替代具有极大风险性的汇率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金融危机,并及时观测他国的金融走势,了解贸易往来国的经济结构,有效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加强贸易国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的产生,避免汇率调整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拓展业务渠道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仅仅是注重对其的防范,调整外部环境策略是远远不够的,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加宽企业的业务往来渠道。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各部门的任务以及职责进行整理和细化,做到权责相等,才职相称。注重对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员工的岗位技能性。要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团队的合作力度。加快企业产品的创新性,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从另一方面加强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并寻找国际上存有的新兴市场空白点,抢夺市场空白点,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环境调整,创造需求机遇。
(三)调整国家的相关政策,给予企业支持
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风险大部分来源于进出口贸易。随着经济贸易往来的全球化,国内企业的大部分市场都逐渐侧重于国外的进出口贸易,因此,在金融危机产生时,进出口贸易也是受到波及最大,影响最深的。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政策调整,加强对企业的跟踪与调查,加快将破产企业与潜力较大但实力较弱的企业重组步伐,对新型产业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信用担保,进行阶段性的企业峰会交流,加强利益一致性企业的信息交流与资源互换,在宏观调控上给予企业更大的支持与鼓励。
(四)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财务管理
企业要建立一个与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文化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而在产生风险时能够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解决,降低风险影响度。建立决策制定的相关团队,在人员的选择上具备有一定的市场风险规避经验,提高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减少个人主义,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审计管理,充分预测企业目前以及未来情况的资金需求,从而合理调度资金,保持资金的动态平衡,加强企业的资源管理,对长期累积的库存进行及时清理,转化成资本进行再次分配。
三、结语
美国的次贷危机带给了各国政府以及企业更大的警示,就是要注重对金融危机的风险规避性。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缓冲金融风险,政府要采取合理的政策,给予企业宏观支持。相信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效规避未来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从而促进国内企业更为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瑞江.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风险应对战备[J].现代会计,2011(1) .
关键词:外宣媒体;深度报道;经济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202-01
在全球性重大事件中,承担着对外传播功能的主流媒体,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人民日报海外版承担着对外传播的功能,分析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报道,可以一窥宣传策略对于外宣媒体的重要性。
一、站在高度,全球视角
外宣媒体在对金融危机进行报道时以全球视角,面向世界传递信息。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对金融危机进行报道,不仅传播金融危机如何发生,还剖析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阐释其对世界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利弊,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报道不是局限于传递信息,还体现出一种倾向,引导国际舆论,呼吁全世界联合起来,以饱满的信心克服危机。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24日发表文章《华尔街给我们什么警示》,10月16日报道《看好中国2条理由》,10月22日报道《全球金融体系当推倒重建》,10月27日报道《恢复信心 从何着手》,11月14日报道《“金砖四国”打造全球经济之锚》等文章客观反映国际金融危机的健康状况,详细阐释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引导国际舆论,解疑释惑。
二、全面细致,形成体系
金融危机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外宣媒体围绕金融危机展开多角度诠释,使世界全面了解金融危机。
(一)关于金融危机本身的报道传播信息是媒体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人民日报海外版主要报道了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的表现、各国的应对政策等基本情况。2008年9月17日发表了《雷曼公司破产预示着什么》,10月24日发表了《亚欧携手应对挑战》等报道,主要介绍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历史原因,导火索以及各国面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二)对金融危机的深入解读,外宣媒体更加注意宣传专家的观点。2009 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全球金融危机何时现曙光》一文,主要内容是专家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解读,解答它正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何时结束、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如何、怎样评价当前各国的经济救助措施等问题。2008年10月7日发表了《我们如何吸取金融危机教训?》、《金融危机两面看》等一系列解读性质的报道。总结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客观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因素。深度报道成为媒体对金融危机进行解读最常用的报道方式。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专业性极强,而媒体报道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进行舆论引导,尤其是外宣媒体,对外传播代表着国家形象,这样只有权威人士、专家对其进行解读才有更高的可信性。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成效,我国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实施的举措和取得成效方面,外宣媒体的报道主要涉及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实行的政策调控、大规模的财政投资激励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优越性、国有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等;二是地方开展的好的活动,出台的政策等,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在 2008 年 12 月 10 日发表的《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一课》,通过报道广东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指明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是回避金融危机的一项有力措施;三是展现我国企业在国际性金融危机中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对外报道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外传播首先应该力图融入读者群体所在的区域,做到“入乡随俗”。外宣媒体的传播理应做到,与当地受众的文化背景、信息需求、生活规律、收视习惯相接轨,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同时,要摒弃传统上中国媒体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平衡报道,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成就和对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贡献,同时也要报道我们经济效率不高、市场调控手段有待更加科学等一些问题,摆脱“宣传”的痕迹,增强“客观报道”的分量,这样才能逐渐赢得更多西方受众的认可。
总之,媒体报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我国外宣媒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为展现国家成就、提升国家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外传播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路子,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逐步实现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中国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而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使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作为沿边城市之一,全球金融海啸传导的负面影响自去年11月已开始显现:工业方面,汽车配套、煤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行业市场逐渐萎缩,一些外向型企业受美、欧、日、韩等市场萎缩的影响不同程度出现减产或停产;农业方面,受价格波动影响,农业生产收入减少,部分龙头企业出现了产品滞销;对俄贸易方面,受中俄两国政策调整的影响过货量出现了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些重点项目收缩投资,进程放缓;社会方面,企业裁员、外地务工人员回流等导致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加。
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对欠发达城市的经济造成雪上加霜、陷入“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成为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自然成为牡丹江市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论坛杂志联合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于3月20日至22日赴牡丹江,通过座谈、访问、对话、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调研。3月22日至27日,本专题调研组扩充专家队伍,对牡丹江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研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把危机当作实现“弯道超越”的契机,站在全球视角和国家开放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采取灵活的措施,加快产业调整步伐,以“金融强市”为手段,撬动大资金、大项目的“落地”,最终实现保企业、保就业、保增长,带动全市经济向“弯道超越”目标迈进。由于该市应对金融危机抢前抓早,采取的措施妥当,初步实现了“保就业、保企业、保增长”的目标:今年一季度GDP等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经济受冲击现象得到明显扭转。
牡丹江市最终能否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越”,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城市,牡丹江市党委和政府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抵御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
中图分类号:F1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1-0005-0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原先总体形势乐观的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200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要比当初俄官方预期的严峻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一路狂跌,导致靠能源、原材料工业支撑的俄罗斯经济下滑。但是,依靠上半年经济的快速增长,2008年全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仍有可能达到6%。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仍在蔓延之中。为降低世界经济恶化的影响,俄政府已经采取了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由于全球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因此,很难对俄经济前景作出准确的预测,但可以预见的是,2009年俄经济将大幅下滑且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复苏。
一、200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进入第三季度以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已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全球投资者信心低落,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暴跌。美国和欧洲国家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明显放缓。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俄罗斯出现了资本急剧外流、主要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下降、股市暴跌等一系列问题,过去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平均每年增速7%的俄罗斯经济大幅下滑。目前俄罗斯整体经济形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经济受国际能源价格暴跌重创。对于当今俄罗斯来说,可谓“成也石油,败也石油”。近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其重要动力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攀升。2007年俄经济增长率高达8.1%,仅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1.6%。而在2008年,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攀升到144美元后急剧下跌至40美元以下,乌拉尔原油价格从7月中旬的每桶140美元跌至12月上旬的每桶35美元。油价暴跌使俄遭受沉重打击。石油外汇收入骤减,给国家预算、企业资金、居民收入以及银行体系等领域带来了问题。总之,油价走低,对于俄经济来说后果是严重的。
济增速急剧下降。俄政府最初预测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上半年俄经济运行良好,增长率为7.8%;受全球金融震荡影响,下半年经济形势逐渐发生变化,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而从10月下半月起,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危机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其经济形势急转直下。11月份1俄经济运行情况恶化。
工业和建筑业下滑。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增长速度仅为0.6%;而11月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8.7%(其中采掘业下降1.6%、加工业下降10.3%),比10月份下降10.8%,这是自1999年以来工业形势最严峻的一个月。
资本外逃、外汇储备缩水、投资下降。资本加速外逃使俄经济雪上加霜。有资料显示,2008年前11个月资本外流约800亿美元,全年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随着外资纷纷撤离俄罗斯,卢布汇率也出现下跌,外汇储备也缩水约1/4。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运行乏力,固定资本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率为16%,第三季度降至9.8%。
通货膨胀率打破记录。俄政府年初计划2008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1.8%以内,但世界能源价格急剧波动以及全球金融危机迫使其注资拯救经济,使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无法实现。2008年前11个月通货膨胀率已达12.5%,全年有可能超过13%。高通货膨胀率使得消费市场萎缩。
失业率不断攀升。企业裁员致使11月份的失业率攀升到6.6%,失业人数增加到500万人(其中正式登记的有130万人)。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了6.2%。这造成居民的消费信心急剧下降,零售业也受到影响。
尽管如此,但由于上半年经济增长迅速,以及政府采取了紧急反危机措施,2008年俄经济仍保持了增长。据经济发展部的初步数据,1~11月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工业生产增长3.7%;农业产值超过预期,同比增长9.2%,粮食产量超过1亿吨;外贸额增长44.7%,其中出口额增长47.8%,进口额增长39.8%;固定资本投资增长11.3%;可支配收入增长约5%,零售额增长14.1%。此外,由于2008年全年乌拉尔石油的平均价格为每桶94.6美元,因此国家预算仍将出现盈余。前11个月财政预算盈余2.48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应当指出的是,俄经济形势在12月份将会很糟糕。这样一来,2008年全年经济增速仍可能达到6%左右。但是,经济不断恶化的趋势将会进入2009年。
二、俄罗斯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恢复市场信心和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制定了多项涉及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救援计划,并且不断采取新措施,以稳定本国金融体系和刺激国内市场。这主要包括: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出台了旨在支持国家金融系统的系列法律和措施,包括为贷款机构提供担保,向证券市场投放资金,上调居民存款完全保险补偿金标准等。12月初政府已承诺拿出5万亿卢布,用于帮助银行系统应对金融危机。
为支持实体经济,俄政府计划从法律法规上保障投资人和贷款人的合法利益并防止企业破产;优先支持建筑、机械制造、国防、资源行业、零售和农业等领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高国有银行对它们的贷款额度等。
为帮助石油行业度过危机,俄罗斯联邦政府承诺向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秋明一英国石油公司拨款90亿美元,用于偿还外债;为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决定减轻企业税负。石油的矿产税起征点从每桶9美元上调至15美元。对一些重要石油产区的开发实行税收减免。
为保障原油出口量,下调石油出口关税。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俄石油出口关税由每吨287.3美元下调至192.1美元;从2009年1月1日起将石油出口关税下调为每吨119.1美元。同时,为保障木材出口规模,原计划从2009年1月起实行的原木出口关税率推迟一年实行。
为援助汽车业,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利益,俄决定从2009年1月15日起临时提高外国汽车进口关税。此外,俄政府还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援助国内汽车制造商和组装外国汽车的厂家。
为保护日渐减少的外汇储备并支撑国内经济,从2008年11月11日起央行允许卢布小幅贬值。目前美元对卢布比价为1比29,卢布已跌去
9%,预计随后还将会进一步贬值。
为应对失业率上升,缓解国内劳动力市场压力,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在2009年减少使用外国劳动力数量,俄政府对吸引外国劳动力和制定外国劳动力配额的规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为稳定民心,采取提高失业补贴额度、退休金和工资等涉及民生领域的举措。自2009年年初起,国家发放的失业救济金最高标准从原先的1275卢布提高至4900卢布。普京承诺向劳动与就业局拨款100亿~500亿卢布,以应对失业人数增加的趋势。
近日,俄政府从联邦预算、央行及基金等各种渠道筹集10万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以减弱金融危机对俄的负面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对俄经济冲击的加深,俄政府将会采取新的应对措施。目前俄罗斯外汇和黄金储备已跃升到世界第三,约为4500亿美元,还利用“石油美元”建立了国家储备基金,这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俄政府采取的一些应对危机措施难以很快奏效。
应当指出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在重创俄经济的同时,也将刺激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折射出俄罗斯经济的脆弱,这是资源型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此前俄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变经济发展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导的模式,但至今经济原材料化趋势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依旧靠出口能源和原材料支撑经济发展。因此,一旦国际市场行情发生不利变化,直接导致俄经济遭受重创。在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俄原料产区西伯利亚成为重灾区。这使该地区深刻认识到,西伯利亚不应当只作为原料开采业中心来发展,还应当发展原料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俄罗斯政府则更加强调,要向创新型经济模式转变。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多元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真正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三、2009年俄罗斯经济形势预测
2009年俄经济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金融危机形势。目前,尽管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都采取紧急措施稳定金融,刺激经济增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仍没能稳住世界金融形势,危机尚未见底,全球经济恶化速度在加快。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破坏了俄经济的正常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在加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会暴露出来。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加,很难对危机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作出准确的预测,但可以预计,2009年俄经济形势将是严峻的,特别是上半年将会很艰难;2009年全年经济增速将远低于2008年。
——以T市H区政府为例
一、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从整体经济到实体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带来的严峻考验,出于保障经济形势平稳的需要,中央政府已经习惯于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各项政策调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更会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调控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正确贯彻落实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将其快速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从微观层面直接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和抓住机遇,使企业在确保生存的同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和实际的课题。
本论文试通过研究分析在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如何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措施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及其取得的经验和效果进行概括总结,力争具备一定的指导性。
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现实意义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性大范围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采取何种政策措施帮助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将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尤其重要;二是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方差异巨大,中央政府的决策部署必然突出指导性和原则性。当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逐级传达到地方后,地方政府在实际落实上级指令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定适应自己区域特定情况的操作办法,调度区域经济,在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直接扶持企业发展。那么,总结概括一套符合地方实际、适应地方政府操作的有效的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操作办法,现实意义十分巨大。
在理论意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国家层面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非常集中,而对地方政府如何在微观层面扶持企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的不多,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本文即尝试从上述角度进行研究,力争为相关理论的形成做出一些贡献。同时,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其指导下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是应对危机的非常举措和直接干预手段,政企在金融危机特殊情况下联系十分紧密,明显有别于我们普遍倡导的政企分开等发展方向,由此将会引出金融危机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重新界定。
二、论文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及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必然从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职能角度出发,因此本文以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并作为概念框架来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畴是由政府经济学研究衍生的,具体指金融危机特定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如何从微观角度发挥服务企业职能。核心概念包括:政企关系、地方政府、扶持企业等。
通过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国外与国内从宏观角度研究把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文献比较丰富,成果比较丰硕,特别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社会转型期如何理顺政企关系的文献很多。同时,结合地方政府职能和施政特点,从微观角度研究其施政过程中如何具体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文献较少见,更少有对社会主义国家地方政府如何采取非常措施扶持企业发展的研究,没有一套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规范实施办法,更没有形成具备一定借鉴意义的相关理论及概念。对此,本文在克服相关文献较少的困难,尽量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更多地采用联想推理、逻辑判断、数字比较等方法对涉及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和分析研究。
三、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本论文研究思路(逻辑进程)主要是:首先,概括总结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和方法。其次,结合上述背景分析,以T市H区政府为实例,综合分析研究基层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目的、实际操作办法及其效果。最后,试归纳总结出具备一定借鉴指导性的、符合地方政府施政特点的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思路办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除经济学基本方法论外,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定量统计分析法、试验方法等研究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调研,掌握企业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其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对企业在接受政府直接扶持后生产经营效果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得出结论。
本文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选题原创,比较符合时势,具备较强现实意义,创新性总体较强;二是论文纵向跨度较大,从宏观经济走向、中央政府调控到地方实体企业发展形势、地方政府措施都需要阐述,从政府经济学相关理论到地方政府对促进经济、服务企业的施政尝试都需要分析研究,分析的层面、角度较多;三是研究方法涵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四是以顺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有代表性的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实例,采用资料真实客观、鲜活;五是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在当前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实用性、推广性。
四、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理论贡献
1.2.1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选题研究的理论贡献
1.2.2.1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新界定
1.2.2.2对地方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办法进行总结
第三节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整体架构
第二章 政府与企业关系概述
第一节 研究政企关系重要性
2. 1.1 研究政企关系的理论意义
2.1.2 研究政企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节 政企关系基本概念和理论
2.2.1 政企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趋势
2.2.2 政企关系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三节 我国政企关系特点
2.3.1 我国政企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2.3.1.1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2.3.1.2政府与三资企业的关系
2.3.1.3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2.3.2 我国政企关系的发展变化性
2.3.2.1改革开放前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2改革开放后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3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政企关系特点(比照美国凯恩斯主义)
2.3.3 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途径
第三章 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第一节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1 政府宏观调控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必要性
3.1.2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3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趋势
第二节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1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
3.2.1.1 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趋势
3.2.1.2 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3.2.2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2.1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3.2.2.2 金融危机也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三节 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
3.3.1 金融危机形势与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3.3.2 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具体政策(财政、就业等)
3.3.3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金融危机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例分析—以T市H区为例
第一节 地方政府施政特点概述
4.1.1 地方政府施政环境特点
4.1.2 地方政府施政方式特点
4.1.3 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式及效果
第二节 T市H区区域发展背景概况
4.2.1 T市H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定位(具备滨海新区特殊背景)
4.2.2 T市H区区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践
4.3.1 金融危机对T市H区企业发展的影响
4.3.2 T市H区政府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4.3.2.1 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并制定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实施方案(从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角度,结合区域发展规划)
4.3.2.2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3 努力扩大内需消费(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4 潜心打造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公平环境(从政府市场监管职能角度)
4.3.2.5 全力保障企业人员就业、分配和生活水平稳定(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角度)
4.3.2.6 利用政府优势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分为正常服务和特殊政策措施方面)
4.3.3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的特点和创新
4.3.4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观察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措施的归纳总结
5.1.1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遵循原则
5.1.2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二节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相关问题展望
5.2.1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发展趋势
5.2.2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结束语
(一)在经融危机来临之时,许多关联企业,或者经营不善的小企业,最先垮掉,存活下来的企业,也会因为资金流的短缺或者应收账款未能按期收回而困难重重,所以,在收入不佳的情况下,必须财务降低承办的策略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这是最有效、也是采用最多的一种策略。
(二)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环境大多为买方为主,同一性、雷同性、相似性的企业就会竞争加剧,有可能上演不光彩的恶性竞争,如何最快的降低成本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企业生存,当属控制成本之策。
(三)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成本的竞争,当今社会分工细化,各种企业之间都面临竞争,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出发,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功夫下在平时,确实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赢得市场和客户信任。
二、企业控制成本的困难
(一)转危为安的意识不强。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有相当的企业在思考如何应对之策,充分利用成本控制之法,降低企业负担,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降低管理费用等,真正使企业减轻负担,轻松上阵,还有一部分企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能积极实施承办控制,导致企业负担更重,最终走向了不归之路。
(二)成本控制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我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决策层权力大,如果对成本意识不强,必然导致成本控制不能实施;基层员工缺乏忧患意识、对成本控制缺乏了解,成本控制实施起来步调不一致,不在统一频率上。
(三)成本控制内容不清楚。大部分企业理论性不强,对成本控制只是了解,掌握不透彻,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不会用,对经营、管理成本、各种费用不清楚,不知从哪里入手开展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无从下手。
(四)成本控制与各项规定的关系不清楚。有的企业谈及成本控制就是节约,降低工资、不缴纳五险一金等等。这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是不允许的,成本控制要考虑长远,不能挫伤职工积极性,影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对企业长远发展都是得不偿失的。
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宣传成本控制战略,形成成本控制意识。从企业决策层到一般干部,都要将企?I成本控制学深学透,理论精髓,形成人人都有主动性,深刻认同企业成本控制文化,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企业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让员工理解企业采取的措施,配合并行动起来,形成人人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战略与成本控制紧密结合。金融危机来临时,成本控制不是简单的不花钱,而是及时的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企业发展重心,以图利用刺激政策或者自身低成本的优势,使企业灵活应对金融危机,在危机中成长,在危机中发展,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成本预算。加强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规范发展的必要步骤,据统计,有效的预算可以为企业节约10%的成本,通过成本预算,能够明晰单项成本的具体数额,根据市场行情,是否有降低的可能等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字,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四)当金融危机发生后,整个市场环境就会低迷,如何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迅速占领市场?就需要企业推进低成本创新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一是鼓励员工创新,从每一件工序的改进做起,争当创新先行人。二是可以和众多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学习先进技术,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方法,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崇尚实干,采取成本控制策略,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中去,用实际行动检验成本控制的效果。
(五)适当降低成本。在企业发展中,原材料采购、人工费占的比重较大,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在确保采购原料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可以对企业高收入群体进行限薪,由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压力剧增,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高收入群体采取限薪做法,达到薪金的合理区间,稳定一般员工心态,降低企业负担的目的。
(六)依托电算化进行成本控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电算化已非常普及,采用电算化能有效提取数据,计算简单、结论准确,为决策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
金融危机在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想变压力为动力,就必须对成本控制进行学习,掌握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解除成本控制就是节约的误区,放眼全球,放眼经济界,采用成本控制能给企业带来资源重新配置,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