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4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盘点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资产管理,明确资产使用与管理的责权关系,规范资产管理程序,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和省国资委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管理以及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管理等。
第三条公司及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未经公司董事会批准,不得以资产对外提供担保,或对限额以上的资产进行处置或对资产损失进行财务核销。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分公司以及各全资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行为。
第二章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公司财务部为资产管理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公司资产管理制度和配套的资金管理办法、应收票据管理办法、应收款项管理办法;
(二)负责各类资产的价值管理,建立公司资产台账;
(三)负责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各种有价证券)、应收票据的管理,参与各类应收款项管理与债权清理;
(四)负责组织或协助公司办公室、XX部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存货的盘点与账实相符核对工作;
(五)负责办理产权登记工作;
(六)负责资产评估工作;
(七)负责资产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审查;
(八)其他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六条公司办公室为固定资产实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二)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建立公司本部固定资产的台账,指导、监督、检查分公司、子公司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台账;
(三)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四)根据财务部的通知,负责组织本部门与各分公司、子公司等具体保管使用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核对工作;
(五)负责本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申报工作,对分公司、子公司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申请进行审查;
(六)其他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实物管理工作。
第七条XX部为存货实物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存货管理办法;
(二)负责组织本部存货实物台账,指导、监督、检查各分公司、子公司建立存货实物台账;
(三)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存货盘点工作;
(四)根据财务部的通知,负责组织本部门与各分公司、子公司等实物具体保管单位开展存货的账实相符盘点核对工作;
(五)其他与存货相关的实物资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XX部为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权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拟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二)负责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成果、、单独购入的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无形资产台账;
(三)对外部单位侵犯前述无形资产的行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负责科研设备等资产的实物管理,建立科研设备资产台账,并入公司办公室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五)协助公司办公室和/或财务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的科研设备资产盘点与账实相符盘点核对工作;
(六)其他与无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九条XX部为长期投资权利归口管理单位,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拟订投资管理办法;
(二)负责建立公司长期投资台账;
(三)负责长期投资的可研论证、股权管理等;
(四)负责长期投资的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的审查与申报;
(五)负责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
(六)其他与长期投资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十条审计部为资产管理监督检查单位,负责履行下列资产管理职责:
(一)对资产实物(权利)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二)对资产实物(权利)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违规责任人提出处罚建议;
(三)其他与资产管理审计监督相关的工作。
第三章流动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流动资产的管理,包括对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和其他各种债权、存货的管理。
第十二条货币资产管理,应严格按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制度和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严格现金保管制度,严禁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第条子公司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子公司“三重一大”决策权限的,应当由公司相应的决策机构按照“三重一大”确定的权限决策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十三条应收票据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应收票据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应收票据的收、付、承兑和贴现管理,确保票据安全。
第十四条应收款项等债权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应收款项管理办法执行,应当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建立应收款项管理台账,落实清欠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人,防范和降低呆坏账风险。
第十五条存货的管理,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公司存货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对存货的计价、采购、验收保管、定额管理和领用管理。存货库存必须合理、适度,存货具体保管单位应当和存货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定期稽核和盘点,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
第四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管理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的管理。
第十七条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公司办公室归口管理全公司的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公司本部的固定资产;分公司、子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管理本单位的固定资产。
第十八条公司有关具体管理使用单位需要进行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与修理和改扩建工程项目投资的,按照应当根据财务预算编制要求,向公司投资管理部门提出下一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申报,经投资管理部门组织筛选后,严格按公司股东会批准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执行。
公司及各子公司固定资产零星购置和技术改造与修理,必须在公司股东会批准的预算内执行,不得突破。确因特殊原因需追加预算,须报公司股东会审批。
第十九条公司及各子公司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与修理应根据公司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对达到必须招标数额的项目实行招标;对未达到必须招标数额的项目,按照总经理办公会制定的非招标管理方式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择相关非招标方式采购。
第二十条基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技改工程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增加固定资产。
第二十一条公司及各子公司应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毁损、盘亏及待报废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公司资产处置及损失财务核销的相关规定申请处置。
第二十二条总经理办公会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申报、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决策审批、资产的添置与验收、资产的领用(使用)保管、投资后评价、账实相符盘点与报废(损失)处置和核销等内控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行统一决策、分级管理,即公司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由公司负责集中决策,各子公司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履行对外投资职能。
第二十四条公司长期投资必须加强风险评估、投入与产生的效益测算、收益回笼、立项审批与投资决策、投资处置和监督检查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十五条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实物资产转移的,应当在项目立项后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再按照上述长期投资决策审批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或者资产负债率达到70%的,不得对外开展长期投资活动。
第二十七条公司对长期投资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和跟踪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公司汇报投资进度、经营状况、收益实现等情况,定期对投资项目开展投资后评价,对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或处置建议。
第二十八条总经理办公会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投资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长期股权的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申报、投资项目的筛选、投资计划与投资预算的决策审批、立项审批与投资决策、投资后评价、股权转让处置等内控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第六章无形资产管理
第二十九条无形资产的管理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成果以及单独购入的计算机软件等的管理。
第三十条公司根据生产需要购置无形资产应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一条公司接受以无形资产投资或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根据公司资产评估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公允的评估。
第三十二条执行公司或子公司的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或子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专利或技术成果,属于职务专利或职务技术成果,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的所有权、专有技术的所有权,以及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归公司或子公司所有。直接参加专利或专有技术开发、研制等工作的员工依法享有署名权。
执行公司或子公司的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或子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并由公司各子公司承担责任的咨询方案和标准、手册、科技论文、技术报告等各类文件是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归公司或各子公司所有。直接参加文件编制的员工享有署名权。
第三十三条公司与外单位协作共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专利权、技术成果、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合作各方所共有,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约定确定其权属。
第三十四条总经理办公会根据本制度确定的原则,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的投资计划、投资预算及其他相关管理流程。
第七章资产评估管理
第三十五条公司及子公司在发生对外股权收购、合并分立、股权比例变动、产权转让、资产转让及其他影响公司权益等行为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第三十六条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由财务部根据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确定评估机构。
资产评估合同由公司财务部与中介机构签订。
第三十七条财务部收到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对评估报告无异议的,应将报告副本一份送投资管理部门。
第八章资产处置与损失财务核销管理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处置是指导公司对拥有所有权、使用权的法人财产进行转让、出售、转换、报废等行为。
第三十九条公司建立资产处置的分级审批制度,即2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董事会审议决策;20万以下的,属于公司本部或分公司的,由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属于子公司的,由子公司董事会决策。
第四十条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置挂牌价或招标价应当以涉及标的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
第四十一条总经理办公会制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资产处置管理决策程序、职责部门、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资产损失财务核销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对预计发生损失的资产,经取得合法、有效证据证明确实发生了实质性且不可恢复的事实损失,对其账面余额进行财务核销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完整、责任明确,遵循客观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责任清晰原则,按照发生损失单位提出核销报告并提交相关依据、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财务部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董事会决策、法定代表人和主管财务的负责人签字确认的程序进行。
其中对于公司单笔或单项资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董事会履行核销审核确认程序后还应当向公司股东会提出核销申请。
第四十四条总经理根据本制度规定的原则,制定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管理办法,明确具体工作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落实职能部门、岗位和人员的权限范围和相应的责任,加强指导、监督与管理,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第九章监督、检查与违规处罚
第四十五条财务部及各资产实物(权利)归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对公司本部、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审计部可以根据资产内控管理的需要,对公司本部、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进行专项审计,并向公司报告。
第四十六条资产实物(权利)归口管理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由财务部或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罚意见,经公司批准后,按照公司相关责任追究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因对实物(权利)资产管理不善,导致价值受损或实物遗失或权利丧失的;
(二)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相关资产的;
(三)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评估结果失真,或者未经评估就进行转让、造成资产流失的;
(四)与对方当事人串通,低价转让或高价受让相关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
摘 要: 固定资产是行政机关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保障自身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社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提出加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希望对街道或行政管理机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街道 街道 固定资产 管理
近年来,随着街道业务的迅速发展,文化中心、受理中心、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的达标建成,街道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街道改变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加强资产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一、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的加强,街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管理职能,财力也逐步下沉到街道层面,街道的固定资产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原有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越发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意识不强
针对固定资产的现状,部分街道认识不足,没有专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往往由财审科或办公室代管。从表面上看,上述这些部门都履行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实际上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无法做到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缺少统筹协调的部门,造成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
在日常管理中,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街道只注重对购置时的审核,对购置后的固定资产疏于管理,放松监管。从而导致:1、职工对固定资产不爱惜。粗放使用、不注重日常维护,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损坏或丢失。2、缺乏统筹协调部门,信息不对称,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由于没有监管部门,往往项目开始时购置的固定资产,项目结束后或是封存在仓库或是下落不明,开展其他项目时再次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3、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对于丢失或损坏的固定资产各方推诿、扯皮,无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资产家底不清
街道固定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核算盈亏,由财政部门拨款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构成。因此,购置时审批比较规范。购置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流程,保管、使用、维护、转移监控不力,处于管理不到位的状态。部分固定资产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就已经丢失或损坏;部分固定资产到了报废的年限,不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不能做到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报损、报废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二、加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做到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并重、购置和使用并重,资产管理的意识要深入人心。结合街道的相关实践经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完善管理制度
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关键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街道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制订和完善一整套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包括:
1、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转让、处置权限,明确制度和要求,严格审批程序,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
2、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购置、核算和使用的权限和责任。
3、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加强维修、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年限。
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处置固定资产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规范操作程序。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员的考核。
以殷行街道为例,在资产盘点结束后,为使街道固定资产常态长效管理,修订了《殷行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人管理”体制,细化各层面的职责,规范了日常管理的流程,建立了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了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街道要创新管理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之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的申请、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全程监控模式,分阶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具体要做到:第一步,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引进一套网络版的固定资产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该系统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唯一的二维条码标签,明确使用人、保管人,形成责任追究机制。第二步,由动态管理变为实时管理。从固定资产购入到报废的生命周期中,对固定资产跟踪管理,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处置不能报废、报损的资产。解决了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闲置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并可以实时查询资产的状况,为资产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依据。第三步,由实时管理变为精细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随时了解闲置资产的状况,对于闲置资产能有效的调配使用,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三)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
关键词:固定资产;高等院校;资产管理;资产浪费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为国家培养优秀型人才以及做科技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就是高等院校,它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的分配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分配起到一定的经济投资效益,已成为各大高等院校探讨的热门话题。在全新的高校管理模式下,高校固定资产对高等院校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等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财务部门是针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核对分配的重要管理部门。但具体的管理操作中,财务部门要涉及到科学研究投资、教学研究经费以及高校行政部门等,这就造成了资产使用过程极其混乱,从而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松懈。部分的资产使用情况在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下,导致不进行定期的财物清点,这就可能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数目不明确,投资情况不清楚等严重问题。同时,高等院校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话,就很有可能形成个部门之间的分头管理,甚至是没有管理状态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固定资产很难达到科学性与使用合理性,进而造成资产管理部门名存实亡的局面发生。
(二)资产利用率低下,很难得到共享
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多元化,所以,很难实现全部资产共享。往往为了应急而购置学校用品之后却不能长期发挥其物品价值。同时学校高层只对经费预算做出安排,对于已经形成实物性资产如何使用管理以及资源共享方面欠缺考虑,以至于造成了很多部门为了争取投资,造成了重复买卖现象的发生。这样就导致了资产的种类繁多,但真正发挥其价值作用的很少。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设备已经不能在有效的试用期内使用,逐渐被淘汰,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资产浪费。
(三)资产管理手段极其落后,造成缺乏主观性管理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实际要求,某些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上达不到时代对管理的要求,有的甚至是还停留在原始阶段,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使用情况和存储分类记录。即,单位到底有多少固定资产,到底有多少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教学设备;管理部门更是无法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所以就更谈不上如何有效的分配和使用高校的固定资产了。
二、如何提高管理方式
(一)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高校资产管理的一项核心基础工作就是定期对高校资产进行检查,这也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管理工作者要根据管理需要,有目的性的定期清查盘点资产,至少做到三个月清查一次。通过有计划性的盘点清查,明确学校现在所有资产分布状况,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安全性以及规范性。
(二)进行全面性年度清查盘点
进行全面性年度清查盘点,对盈亏资产进行清理,务必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卡相符。与此同时,还要将清点工作与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对那些不能反映出应用价值的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务必要使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体系,使之更加具有规范化与制度化。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体系并逐步提高管理系统使用效益
(一)将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纳入制度化范畴
只有将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纳入制度化范畴之内,才能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同时,要根据所在高校特征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要做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以及完整的配套性。
(二)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严格遵照国家法律制定的管理办法,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和具体实施方案。还要注意做到管理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可控性空间,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结合。
四、加强高校固定资产共享以及公用应用平台的应用研究
(一)加强固定资产资源在学校各部门之间共享及公用
固定资产是学校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加强固定资产资源在学校各部门之间共享及公用,能有效促进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整体利用效果以及科技创新工作建设。
(二)创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通过校园网络模式进行资产管理
当前管理手段落后是严重影响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也需要跟着时代的脚步实行现代化自动化。采用适合本校资产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高等院校资产管理网络自动化。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在协调的同时做到共同努力。各大院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来完善、来巩固管理机制,从而确资产的增值保值计划,促进高校的教育事业和科技研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强.高等学校蓠霄燹产管理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白海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06(01).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素完善对策
(一)控制环境要素的完善措施
1.加强企业诚信与道德观建设
公司可通过企业网站等渠道,向供应商传达公司的企业文化、道德与诚信观,同时与供应商建立在道德、诚信方面的相互约束机制,通过与供应商签署《诚信协议》、《商业行为准则》,除了明确双方要严守商业秘密、信守商业道德,遵守有关规定外,还要相互公布违规违纪的举报渠道,对公司内部员工可能的舞弊行为进行举报。
2.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修订关键岗位管理办法,补充对关键岗位范围的说明、在道德与职业操守方面的要求、在招聘和离职方面的特殊关注等内容。完善员工离职管理办法,对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的工作交接、公司财产移交、信息保密等保持特殊关注。
(二)风险评估要素的完善措施
设立风险管理机构,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应职责。公司目标的制定和沟通。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对企业外部风险因素和企业内部风险因素进行预期与识别。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包括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建立风险管理的记录与报告机制。
(三)控制活动要素的完善措施
坚持依法经营,依法治企。各部门及时梳理各专业线法律法规遵循工作的依据和实现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的关键环节,定期开展法律法规遵循性的检查,全面查找漏洞和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对各级系统使用人员进行权限设置与登记管理,使用人员调出或调离工作岗位后,应及时回收其相应系统账号和密码。禁止与管理系统无关的人员在系统上拥有用户账号。
(四)监控要素的完善措施
根据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及时下发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按照细则要求对账实情况进行核实,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升各单位财务信息质量: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同时通过招聘和培训对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素质,保证公司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对策
(一)固定资产取得环节
1.固定资产取得的审批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工程部门根据公司和国家相关规定对应急项目申请进行了审核并留下了审核痕迹(签字和日期),公司管理层对应急项目的批复在规定的时限内已完成(本地化时明确批复时限);二是正常工程项目的立项申请、科研申请要符合预算或调整预算的规定,科研报告、设计文件已通过工程部门的审核并留下了审核痕迹;三是购置项目申请符合公司预算或调整预算规定,已经过相关专业部门的审核并留下了审核痕迹,公司管理层在限额范围内对购置申请审核和批准;四是融资租人项目合同符合公可或国家相关规定,公司管理层在限额范围内对融资租赁业务申请进行了审核和批准,并留下了痕迹。
2.工程进度的复核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确保工程管理部门每月编制资本性支出报表,反映截止当月全部己立项项目的开工时间、工程状态、工程费用支出等工程进度信息;二是工程管理部门管理层审核资本性支出报表中的信息是否与立项批复、设计批复、设备到货、材料领用单据、施工进度报告、监理报告、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相关支持性文件一致,如有差异,应做出处理批复,工程管理部门管理层审核批准后应签署批复意见、批复人姓名及批复日期;三是资本性支出报表应在本地化规定的时间内传递到财务部门工程会计人员处,作为与财务系统核对的依据。四是工程管理部门确保根据工程形象进度的计算方法,每月编制服务费暂估报表,审核后的报表应在当月传递到财务部门工程会计人员处作为财务暂估入账的依据。
3.在建工程人账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截至当月设备费、材料费、施工费、设计费、监理费等工程费用入账情况与当月的在建工程资本性支出报表进度情况相符;二是在建工程列支的借款利息符合中国/香港准则利息资本化的规定;三是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金额一致,会计科目录入准确,对费用性质的描述一致,稽核人员对记账凭证及其相关原始单据进行审核操作并留下审核痕迹。四是对核对出现差异的工程项目进行记录、发现问题予以调查、及时解决。
4.组织工程初验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在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完工报告后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初验(本地化明确完工后组织初验的时限要求)。二是工程管理部门对初验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公司规定及资产暂估入账要求,并留下审核痕迹,签字并签署日期确认。三是固定资产签收明细表符合公司规定及资产暂估入账卡片录入要求,并由工程管理部门和资产接收部门签字确认。四是初验报告、固定资产签收明细表要在初验通过当月递交给财务部门。
5.固定资产入账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确保固定资产验收或交付相关的初验报告、工程决算、到货清单、融资租入账务处理通知等原始单据的有效性。二是初验(或一次性验收)通过当月暂估资产。三是工程决算在规定时限内(原则上最长不迟于终验后3个月)完成。四是购置资产货到当月正式入账。五是融资租人资产在收到相关账务处理通知的当月完成账务处理。六是记账凭证及卡片与原始凭证金额一致,会计科目录入准确,稽核会计对记账凭证及其相关原始单据进行审核操作并留下审核痕迹。
6.组织工程终验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工程管理部门根据终验申请在初验后3至6个月或规定时间内组织终验;二是终验通知附有参与验收部门和人员的签字和盖章;是终验通知签发当月发送给财务部门。
7.监督决算递交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通过资本性支出月度对账表或其他方式反映在建工程初验、终验、最终决算等状态;二是财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工程管理部门,并保留建议痕迹。
(二)固定资产管理环节
1.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核对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固定资产卡片编号自动生成,编号连续且唯一,资产卡片编号不连续时有合理依据(如报废文件、调拨文件等)。二是账卡核对和卡实核对是根据公司政策按月进行的,核对留下书面记录。三是对核对发现的差异及时进行了确认和处理。
2.维修计划的审批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根据政策和规定,管理层对日常维修(包括代维、维保)、大修理进行了适当的界定;二是固定资产维修计划有相应的管理层审批文档;三是管理层在公司规定的维修权限(本地化时请明确具体审批权限的层级和金额)内及时进行了审批。
3.固定资产盘点环节的完善措施
一是盘点符合公司制定的政策和规定,并至少每年一次;二是循环盘点报告与循环盘点计划、循环盘点清查表的内容相符,盘盈盘亏资产汇总表与循环盘点报告的内容相符;三是管理层及财务部门资产会计在其权限内对固定资产盘点文档等进行了签字确认。四是资产专业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在盘点清查表上有监盘的签字确认。
(三)固定资产处置环节
1.固定资产的内部转移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资产内部转移有审批后的资产转移申请单作为资产卡片信息变更的依据;二是资产转移申请单由资产责任人确认并签字;三是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资产管理员根据公司政策规定,在其权限内审核资产转移申请并留下痕迹(签字并签署日期);四是财务部门资产会计变更资产卡片信息,变更内容以及变更时间与资产转移申请单一致。
2.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固定资产调拨有资产调拨单和资产调拨明细表作为依据;二是根据公司政策规定,调拨资产管理层和授权部门在其权限内进行了确认、批准,并签字;三是报废资产经过资产专业管理部门技术鉴定;四是资产报废有适当的支持文档;五是根据公司政策规定,管理层和授权部门在其权限内对资产报废进行了确认、批准;六是出售资产时经过市场评估;七是资产出售有适当的支持文档;八是根据公司政策规定,管理层和授权部门在其权限内对资产出售进行了确认、批准。
3.固定资产处置的财务复核环节完善措施
一是据以入账资产的调拨、报废、出售等处置原始单据已经公司管理层或其授权人员根据公司政策规定,在其权限内审核并留下痕迹(签字并签署日期;二是记账凭证的金额和性质描述与处置原始单据是一致的,会计科目录入准确,稽核会计进行了签字审核;三是财务部门变更资产卡片信息,变更内容以及变更时间与资产处置原始单据一致。
一、固定资产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理论概述
1.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做了明确的定义: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方可认为是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特点: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器皿;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大。
二、ABC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特点。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上述特性,给企业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
(一)固定资产审批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审批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审批环节缺乏内控牵制,不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高效回报。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个别领导或几个领导决定是否购置某项固定资产,而对于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这项固定资产,是否需要这个型号的固定资产,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与证明。以及对这项固定资产,在日后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缺乏日后的监督与论证。使企业陷入盲目投资,忽视投资效益的怪圈。
(二)固定资产入账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入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某些固定资产管理分散,未能做到统一入账,给未来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现实中,由于财务设置不健全,不按财务规则办事,只设总账,明细账不按资产分类记账,固定资产账物不符。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固定资产也由各级保管,当初未建立统一入账的制度,给实行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带来困难。
(三)固定资产盘点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盘点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实际操作中,因为盘点的人员过少,而固定资产过多,盘点人员采用只盘点新增项目,而不对以前年度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策略,而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漏洞,使固定资产记录发生失真。第二,由于实际操作中,难以真正做到封存盘查,而使个别部门利用这一漏洞,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或者狸猫换太子,偷梁换柱,伪造固定资产状况良好的假象。
(四)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某些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由于企业性质原因,企业中某些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这样使得企业账面,不能正确反映其资产价值。第二,某些固定资产折旧不够科学合理。由于某些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与使用时间存在较长的差异,使得某些存在较长闲置期的固定资产,按照年限报废要求进入报废期,但其仍有服役价值。虽然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费的计提及核算、残值率的确定等,在企业会计制度(或财务管理办法)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各具特性。应根据不同特性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和折旧率进行灵活有效的核算,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论。
(五)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由于前三项工作中存在的瑕疵,而使尚能创造价值的固定资产,不科学不合理的报废,使企业资产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二,同样由于前三项工作中存在的瑕疵,而使尚能创造价值的固定资产,按照不科学不合理的程序处置,使经济利益流入个别利益既得者的口袋。
三、ABC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解决办法
(一)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级领导组成的固定资产审核小组
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级领导组成的固定资产审核小组。使企业在决策之初,就能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严格把关,考虑投资的必要性,投入与预计产出的合理性,为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做努力。不再使决策权落于单个决策者之手,更好发挥内控牵制作用,使决策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由上级部门组织,建立一个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具有资产量大、分布面广、种类较多、异动较大、更新较繁等特点,因此,必须把资产日常管理的权限与责任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按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运转高效、协作配合、责权结合的上下贯通、组织体系。使管理模式从静态型实物存量管理向动态型网络化管理体制转变。坚持资产管理全局“一盘棋”原则,做到分工协作、衔接配合,克服资产管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把各个层级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建立联网的身份信息系统,使现有固定资产一目了然,给后续的固定资产维修改造和更新,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一方面使企业决策不再盲目。另一方面也使违规舞弊,弄虚作假难上加难。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服务区;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特点及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服务区(expressway service area)是指设置在高速公路主线两侧,主要为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驾驶员、乘客或货物等提供服务的特定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方便、快捷的重要配套设施。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服务区均可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餐饮、购物、停车、住宿、休息、如厕、加油、汽修、加水等服务,因此服务区也同高速公路一样,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商品属性。它既为行车提供了物质供应服务,也为旅客及驾驶员、公路管理部门人员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同时也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通过向公路使用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自己的经营活动,获取自身利益。因此,服务区的管理应强调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并重。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样的,它也有助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保护资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避免和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其经营效益。在服务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是促进服务区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二、高速公路服务区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关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在健全或完善之中,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从以下方面梳理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活动方面
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项目中多为现收现付业务,资金活动频繁。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服务区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尤其是位置偏僻、收入水平较低、办理缴款业务费用较高的服务区,其收入上解上级单位的时间往往超过一天,可能是2—3天甚至更久,存在坐收坐支的现象,极易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再者,由于服务区专业人员短缺,流动性较大,收银员直接开具发票并收款,特别是加水业务中开具加水票和实际加水为同一人等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内部牵制,存在控制风险。另外,大多数服务区尚不能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制定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方面的制度办法。
(二)采购业务方面
采购环节是服务区成本控制的重点,然而很多服务区的物资采购办法存在制度缺陷,采购业务流程及权限不明确,没有建立和实行采购人员轮岗制度,供货商准入条件没有形成明确的制度要求,在具体采购过程中确定供货商的记录资料不完整,缺少评审资料,供货商确定方式和程序不清晰。部分服务区采购业务甚至不签订书面协议,采购业务中双方权利义务及物资质量要求不明确,且除对供货价格进行调研外,对供货商提供物资的质量、交货及时性等方面不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极易造成采购物资质量的低劣和资源的浪费。
(三)资产管理方面
服务区资产主要包括各种存货及固定资产。由于存货的高流动性及服务区人员的不稳定性,很多服务区存货管理业务流程、权限设置、责任人员等方面的内容不够明确和完整,销售领用环节不能按规定履行相应手续,存货盘点制度规定不详尽,缺少对盘点程序、参加人员、盘点记录、盘点报告等方面的要求,不能定期进行盘点,盘点后也不能形成盘点报告。对于固定资产缺乏科学管理意识,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具体的盘点制度、明确的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这样很容易造成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账实差异较大,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
(四)销售业务方面
高速公路服务区从功能大致可区分为停车场、休息大厅、卫生间、超市、餐厅、客房、汽修厂、加水点和加油站等九大区域。其中卫生间、停车场和休息大厅是免费的,而加油站、汽修厂及加水点多实施外包,自身销售业务则主要包括餐厅、超市及客房。其中外包业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业务外包的范围、承包商资质条件、选定方式及程序等的制度规定不完善;业务外包收入核算不规范,存在未确认收入或确认收入不及时的现象,不符合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自身销售业务主要存在发票、收据等票证管理不严格,销售成本核算不规范的问题。
(五)财务报告方面
服务区财务报表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内部报表列示服务区经营收支情况;外部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外部报表是基于服务区作为上级单位的一部分,其经营业务按合并口径在损益表中的其他业务利润列示。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没有独立完整的财务报告制度,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且各服务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会计核算主体、收入和成本费用核算口径及确认条件等,彼此会计信息横向之间不可比。
(六)信息系统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服务区信息化管理中仅在超市、客房等使用了POS机,但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服务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递滞后,数据信息无法及时、真实地报送给管理部门,从而造成监管不力、调配困难、评估偏差及决策盲目等问题。服务区目前没有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存在人为操纵因素,无法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不注重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服务区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服务区的发展。
三、对服务区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对服务区的研究和探索,认为要提高服务区内部会计控制水平,还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符合服务区特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服务区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会计核算办法,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服务区发票和收款收据管理办法,严格票据使用审核。统一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服务区可设报账员,负责营业款项收取、上解及财务票据传递业务,所有收入每日应上解至上级单位;要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使各项责任尽可能地清晰、明确且不重复。加强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每类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并保证相互检查,消除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的现象。
(二)制定采购制度
服务区必须要建立服务区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明确物资采购审批程序、采购方式确定形式、物资供应商准入条件等内容,保证采购物品物有所值且物有所用。对服务区的所有采购活动按部门进行明确分工,明确采购人员的权力和责任。规定验收程序,任何物品购入后须经仓库保管验收,保证物品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等与采购发票或采购约定所载之要求相符,认真填制送货单、材料入库单等相关原始凭证。规定服务区所有采购除零散性小金额和特别情况需用现金支付外,均由财务转账支付。同时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完善采购业务合同资料,并强化对供应商履约能力及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提高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水平。对供应商建立了价格监督机制,通过定期市场价格调研掌握供货价格的合理性。
(三)明确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为了完善服务区存货管理制度,服务区应该加强存货领用环节控制,规范存货会计核算工作。明确规定建立财产、物资清查盘点制度,对服务区的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随时反映账面数与实存数,并形成盘点清查结果书面报告,保证账实相符,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除规定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抽查和全面清查制度,对销售的商品施行日清月结,保证销售商品的安全和完整,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此外,还要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程序,做好固定资产建卡、归档工作,进行全面清查,对盘盈和盘亏的及时处理,并定期盘点,同时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确保资产运行状态良好,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并做好记录。在实际操作中,服务区对资产管理的各主要环节都要做到程序合理、审批合规、记录完整。
(四)完善销售业务中的各项制度
服务区应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拟定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完善业务外包管理过程记录资料,规范业务外包收入核算业务。自身销售业务部分中,应严格履行营业款项收缴、核对手续,详细记录发票和收款收据的领用、缴销、开具等,严格按照成本配比原则,规范销售成本核算,强化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监督,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五)重视财务报告的作用
服务区应该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建立独立、完整、统一的服务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服务区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
(六)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服务区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结合组织架构、业务范围等因素,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有序组织信息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优化管理流程,整合信息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人力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S].2001.
[2] 米永斌.浅议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财务管理[J].中国对外贸易,2012(10).
同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ERP在中石化系统已经全面上线,但是由于中石化石油销售企业加油站点数量众多,资产分布面广,资产项目繁杂,ERP数据的应用也还有许多难题,固定资产的性能变化、空间移动等还不能动态反映,财务账与实物资产的一一对应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面,目前仍依靠手工完成,不但耗时长、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准确度不高。条码技术具有方便快速准确、实现信息流和资产实物流的对应等特点,因此,将条形码技术引入石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ERP中现有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难题,实现周定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财务账与实物资产的一一对应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提高石油销售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一、条形码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思路
条形码技术是把计算机所需的数据用一种条形码来表示,然后将条形码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自动阅读的数据,它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在商业、物流、交通运输、办公自动化等方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固定资产方面,条形码技术的管理效益在大型集团公司的管理工作中业已开始显现,中石化销售系统的广东、北京等石油公司,在成功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已将条形码技术引入企业同定资产管理中,其他省市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实施。
条形码管理系统一般由系统软件、手持终端扫描器、标签打印机、数据通信座(用于扫描器和电脑问的数据传递)等构成,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固定资产编号条码化,赋予每件资产唯一的资产标签,固定资产信息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及时汇总到总部管理部门,以实现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进――使用――报废的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全环节跟踪管理。条形码在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工作过程见图:
以同定资产盘点为例,运用条形码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按要求导出固定资产数据,然后导人条形码管理系统;在条形码管理系统中制定盘点计划,确定账面截止日期及本次盘点的同定资产范围;实物管理部门人员将盘点信息导人手持终端扫描器:使用部门人员(盘点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扫描器扫捕同定资产标签,并记录闲置、盘盈及毁损情况;实地盘点的记录文件上传至条形码系统:条形码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比较,输出盘点差异表。整个盘点过程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均以电子信息方式传递。
二、条形码系统管理固定资产的基本要求
1、制定条形码实施方案,明确管理职责。由于石油销售企业实物资产众多、数量巨大而使用地点分散。石油销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框架和基本思路,在梳理流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宣传培训、软硬件设施配套等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同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开展资产清查、全面收集数据。资产设备清查盘点是条形码管理系统成功上线的基础和关键工作,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前查后乱,条形码系统上线之前,必须对石油销售企业的全部资产、设备以及在建工程进行彻底的清查盘点。制定严密的清查盘点方案,明确财务、零售、物流、发展基建等相关部门的职责,通过分类盘点、顺向盘点(以账找物)、逆向盘点(以物找账)、责任包干、分头对接等多种方式,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3、落实清查结果、规范固定资产数据。资产清查盘点结束后,应将清查结果与EAM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情况及时查明原因。以固定资产为主线,将设备与资产的对应关系逐项确认,除列人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等核算的设备之外,其他设备应全部实现与固定资产的一一对应。
4、强化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条形码管理系统既是较为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工具和手段,又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着紧密联系,要想熟练运用条形码系统管理企业固定资产,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是关键,特别是基层加油站、油库基层资产管理人员,对条形码系统操作手册、系统功能、配套终端数据采集器等应重点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此外,再先进的系统也是需要人来操作,仅依赖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需要盘点人员尽职尽责去盘点发现,所以,在培训业务技能的同时,对资产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也要培训,通过多种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树立爱岗敬业、守土有责的理念。
三、运用条形码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预期效果
1、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与集成化。石油销售企业通过ERP系统和条形码技术的有机结合,打破了同定资产信息的阻隔与断流。财务部门利用ERP系统中的同定资产模块维护同定资产各项信息,进行固定资产日常会计核算,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核算、计提折旧等;实物归口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享固定资产信息,并定期通过条形码系统对资产实物进行管理,实物资产整体的管理都纳入系统管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形成了实物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闭环,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得到了有效保证,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与集成化。
2、以条码作为资产“身份证”,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条形码作为资产可识别的“身份证”,可以及时反映固定资产新增、调拨、报废以及使用状态等变动情况,及时跟踪更新资产管理的相关数据。由于每项资产都有一个唯一的条码标识,账实相符做到精确核对,这样便解决了解决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实物与财务账目不符的情况,减少企业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盲区,使企业领导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解企业所有资产的全面情况。同时,条形码系统具有对应固定资产图片查询及固定资产管理手册更新打印功能,达到了全程全面、精准细致、及时动态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为石油销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管理手段,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购进――使用――调拨――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事业单位利用年度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则极为低下,资产闲置的状况依旧屡见不鲜,极大的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匮乏,一些必要的办公和研究设备无法购置,工作开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过剩与紧缺两种畸形的局面并存。
2、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账实难符。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了资产保管的意志,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也能做到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更换保管人或由于工作地点变化等原因变更了存放地点,类似情况仍不能及时反映到固定资产卡片中。年度结束时又未能做到及时盘点,即使出现资产毁损、遗失等问题,也未能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自然账实难符。
3、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未按规定审批程序进行处置。《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部分事业单位对此项规定认志不足,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甚至未经审核、审批程序即自行处置,一方面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对上级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状况构成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未来分配决策。
4、固定资产财务核算时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界定都存有疑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然而在实践中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包括电脑等电子电器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5、在后续计量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原值,没有计提折旧的要求,只提取修购基金。提取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影响,部分单位为减少工作量,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另一部分单位则自行确定、修改提取比例,对修购基金的使用也没有明确合理的规定。
日常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必然逐渐消逝,而报表中反映的仍然是初始计量时的价值,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也不利于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
2、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的观念。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加大前期论证力度,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保值与增值。
3、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分布广泛,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必然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
4、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5、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
(2)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3)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性改革包括房改、企业改制等,主管部门或权威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和实施细则,便于操作执行。
【关键词】科研院所;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控制要点;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活力所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综合学科优势,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科研院所应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关注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并就这三项主要资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要点,揭示了应关注的主要控制风险。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科研院所应从多方面保证固定资产效能的有效发挥,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充分掌握固定资产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的资产损坏;固定资产维护工作应当得到强化,无论是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专业维护等,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资产运转正常;对技术落后和产能不足的固定资产,科研院所可根据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产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固定资产是科研院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只有维护好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才能有效促进科研院所整体目标的实现。
(一)固定资产的记录、维护和监控
1、科研院所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固定资产记录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对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等。固定资产的记录应当完整,记录内容包括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折旧、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由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繁多,科研院所应当在具体固定资产上标示固定资产标签,以保证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实物的一一对应,以便查找。
2、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大修理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消除安全隐患。应做好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
3、科研院所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应加强生产设备的运转监控,建立设备监控系统和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对操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特别是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而言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1、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目标做到保持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和科研院所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院所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可以减轻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成本,增强科研院所效益。
2、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方面,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不断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淘汰落后设备。一方面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设备。
(三)固定资产的清查与处置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应建立并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作为实物资产,例行的清查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在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时,应当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组织、程序、频率和要求等内容。通过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损毁、丢失、被盗等情况,清查人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由全体清查人员签字确认清查报告,报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妥善处理盘点差异。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防范资产流失。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在固定资产处置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关联交易有失公允和处置定价不合理。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还可以集中管理固定资产的处置,采取招投标或拍卖等公开化手段,保证固定资产处置行为的规范性。
(四)固定资产的抵押
1、科研院所应当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要建立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条件、程序、审批权限和要求等,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管理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接收的抵押资产的管理,编制专门的资产目录,合理评估抵押资产的价值。科研院所将固定资产用作抵押的,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科研院所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质押手续。
(五)固定资产的投保
科研院所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这要求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固定资产投保行为,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投保事宜。应当严格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及时办理投保手续。这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
二、存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规范存货管理,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存货取得、原料加工、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明确要求。规范存货管理,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记录,着眼于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控制。现代管理已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传递中的失真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手工操作可能存在的弊端。加强会计、出入库等记录,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手段,使工作和控制具备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规范存货管理不能只对存货的个别环节进行管理,应当对存货管理全过程进行管理,防范存货管理的系统性风险。
(一)岗位责任
1、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这是有效规范存货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职责权限明确了,才有可能促进相关部门和岗位各负其责,实现存货管理目标。
2、在存货管理中应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手段,存货管理方面的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存货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存货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等。科研院所在分离不相容岗位时,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足的风险,对于一般性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岗位职责分离,对于重要的不相容岗位职务可实施部门职责分离。
3、内部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财产保护控制是实物类资产通常采用的基本控制手段,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随意接触存货,会加大存货丢失、毁损的风险,影响存货的安全与完整。
(二)存货验收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应根据存货的来源和种类特点,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验收程序和查验方法,检查库存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验收无误方可入库。否则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2、对于自制的存货,除查验数量外,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对不合格品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这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在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的,科研院所一般均会将产品质量看成科研院所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科研院所也不应疏忽对产品数量的查验,否则也可能导致存货损失。
3、科研院所对于外购的存货,应当重点核对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科研院所可以在必要时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科研院所自身没有检验能力的,可以根据外购存货的重要程度,选择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检验;二是科研院所自身有检验能力的,可由科研院所内部检验部门会同采购、仓储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确定外购存货无误后入库。对于验收不一致的存货,科研院所一般会有多种处理方式,比如货物退回、损失索赔等,具体应该根据对该批存货的利用价值,供求双方协商情况,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后处理。
4、科研院所对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应当根据相关合同或协议,查验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及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协议的约定。对于验收不一致的,一般区别取得方式和途径,经双方协商,并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
(三)存货保管
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明确存货保管制度的重点内容,包括严格出入库手续、明确储存条件和措施。明确了上述内容,说明科研院所的存货保管制度是健全的。存货保管制度应当以上述基本内容为出发点,定期检查一般不能仅仅依靠主管部门的自查,还应当包括相关部门会同组织的联合检查,只有部门自查和部门外部检查相结合,才能有效监督存货保管措施的落实。
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存货在不同的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关注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相混淆。关注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关注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健全防火、防盗、防潮、防变质等管理规范。关注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四)存货发出
1、科研院所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对于常规的存货发出和领用,应当事先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审批权限,在存货管理制度或授权制度中明确哪些部门和岗位可以审核批准哪些存货的发出和领用,而未经授权的部门和岗位无权批准存货发出和领用。
2、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这主要是基于上述存货的重要程度,采用一般授权如果发生错弊,则容易遭受损失或发生安全事故。所谓特别授权,是相对一般授权而言的,比一般授权更加严格,审批级次更高,责任更大。
3、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只有验证经有效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后,才能据此发出货物。仓储部门对销售出库通知单,负有检查的验证的职能,只有确认销售出库通知单上的审批手续时有效的,才能执行发货指令,否则应当拒绝执行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处理。
(五)存货记录
1、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这是账实相符的基础,这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核对,不仅包括保管人员的自我核对,也应包括内部其他人员的独立核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仓储记录与存货变动及库存实物的一致。对于核对中发现的记录与实物不一致的情况,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科研院所仓储部门应当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相关部门在定期对账时,出现核对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经科研院所内部批准后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在对账后,应当妥善保管好对账记录。
(六)盘点清查
1、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存货的盘点清查制度,是存货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加强存货管理、防范存货风险的重要控制措施。科研院所应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盘点周期、盘点组织、盘点流程。
2、科研院所应当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存货盘点周期虽由科研院所自定,但并没有限制,全面的盘点清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时间应当放在每年年度终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存货盘点次数。需要注意的是,科研院所的每次存货盘点清查,均要保留书面报告,由参加盘点的人员签字确认,以备日后查验。
3、盘点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落实并追究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在实际管理中,部分科研院所对存货盘点清查发现的差异,不问缘由一律进行账务处理,这是不对的。只是及时查清异常原因,分清责任,并经批准后处置,才能有效促进存货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管好用好科研院所存货资产。
(七)合理库存
1、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科研院所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存货采购间隔月、当前库存、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科研院所才能建立合理的库存,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库存过高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降低科研院所资产的流动性,影响效益的发挥,甚至可能导致存货积压和呆滞;库存过低可能导致科研院所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断,处于停工状况。
2、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这明确了科研院所建立合理库存应当采取的手段。这种手段是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随着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科研院所发展的要求,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被普遍采用。在科研院所确认合理库存时,同样也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三、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控制要点与控制风险
科研院所应当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应当分类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落实无形资产管理责任。针对各类无形资产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无形资产的取得、培育、推广、保护、清查、处置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目标应当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科研院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科研院所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已成为科研院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无形资产的权属
1、科研院所应当对各类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进行梳理,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防范侵权行为和法律风险。这要求科研院所全面梳理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科研院所通过无形资产权属关系的梳理,明确界定哪些无形资产属于科研院所所有,要求科研院所妥善保管好无形资产权属证明,建立无形资产清册。在无形资产的利用过程中,科研院所应当实时监控和防范无形资产领域的侵权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2、对于无形资产具有保密性质的,科研院所应当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严防泄露商业秘密。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对具有保密性质的无形资产采取保密措施。一般来说,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保护好科研院所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对企业至关重要。保秘的一般措施包括:建立保密制度;资料密级标示;加强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合同;订立保密协议;加强保卫措施;限制外人参观生产技术过程;安装监控;派专人封存和保管有关资料,等等。
(二)无形资产品牌维护和提升
1、科研院所应当重视品牌建设。提高打造和提升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对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研院所有众多品牌,但主业品牌应当得到优先发展,成为科研院所的核心品牌,还应同时加强商誉管理。
2、科研院所应当通过提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等多种方式,不断打造和培育主业品牌,切实维护和提升科研院所品牌的社会认可度。维护和提升品牌的基本途径,就是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只有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科研院所品牌才能被社会认可。同时注意及时更新品牌市场形象、创新品牌运营模式、注重品牌的法律维护等。
(三)无形资产的更新
1、要求科研院所淘汰落后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更新换代。不断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是科研院所具备旺盛生命力的源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研院所只有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技术,促进技术更新换代,才能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固定资产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但从目前的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看,存在着诸多问题。规范和加强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推进疾控事业发展的基石。本文揭示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历了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对疾控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疾控事业发展越来越快。随着办公条件的逐步改善,大量办公设备、专用设备的添置,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多,有的还相当庞大,资产总额达到几千万元,但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在一定程度阻碍着疾控事业的发展,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主要表现为:
(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全额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使用者认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而单位领导又忙于行政事务,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从多数疾控机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都存在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约束,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形,甚至一些疾控机构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因为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从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各环节都缺乏制度的约束,从而导致资产管理混乱。
(三)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不履行规定程序,账实不符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不按规定走政府采购程序,上级主管部门调拨的专用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不按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计入单位固定资产账核算。按规定固定资产处置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单位在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自行处理,随意核销现象,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
重购入、轻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设备更新较快,存在一些不顾工作实际需求盲目重复采购现象;重账务管理,轻实物清查,由于不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在对固定资产不定期盘点、对账过程中,出现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这无疑更加暴露出现阶段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又一重大弊端。
二、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积极组织实施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对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进行全面监管,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及变动情况,正确核定固定资产用量,对单位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完好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协调各业务部门的设备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
(二)遵守财经法规,依法管理国有资产
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认真遵守财政审批手续,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备和购置。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单位要提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购前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避免购置的随意性。
(三)强化财务培训,规范账务处理
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培训和学习,严守职业操守;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相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管好资产。
(四)注重日常监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一是要建立固定资产分级管理。实物资产的使用部门,即业务科室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记录,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职能管理部门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维修、报废毁损等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同时在财务部门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二要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管理。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一次,有专职实物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分别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对于盘盈和损毁的资产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三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要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由资产使用科室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单位资产管理中心进行评定审核。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环环相扣,管理好单位固定资产,最终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问题;原因;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正常工作的重要劳动资源,它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特殊性,一些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构建,而忽视了管理,这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并影响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购置固定资产经费由财政负担,管理上“重进轻管”,对固定资产增减、出入库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未能得到完全实施,没有意识到不履行正确程序也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没有意识到浪费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规定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2、固定资产的会计记录存在不准确
一是账务信息不及时,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二是账务信息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对固定资产的出租、转让收入未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有些单位出租部分办公用房,通过编造虚假的租赁合同,使收入未全部进账,直接用于抵项单位账外的招待费、奖金、福利费支出,形成消费性分配,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赁收入的应收数、已收数、欠收数,有意无意的均无形成完整的台账记录,会计监督失控。
3、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一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原因、部门之间的分工原因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4、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当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一部分单位用于了出租、转让。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产出租,转让取得的收益随意性大,有的只顾讲人情,不讲原则,不考虑资产的收益因素,收益低于资产投资回报率,甚至不足维持固定资产平时的维修费用,造成国有资产隐形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有资产管理缺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各主管部门管理、监督。实际工作中上述部门很难做到经常化管理,通常情况下,只在国家有关部门部署和遇到特殊情况,单位的资产才能全面清查,而对于存在的应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难以做到全面掌握。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监督未到位,领导对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部门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很不到位,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属性,这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行政,轻管理,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松懈,领导管理意识缺乏,对财产变动的决策缺乏民主化,未经集体讨论等等,从而导致财会人员一切听从领导,而未根据制度规定履行职责,责任意识下降。
3、由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改进核算方法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
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建议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这样就能真实反映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
2、完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机制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保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管理,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帐同步进行更新核对,期末会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变更帐目,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对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会计核算做到有效控制。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并明确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定期抽查,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对于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行为更应规范操作,将资产经营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将不规范行为遏制在萌芽之中。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账表相符。
4、加强监督检查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资产软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53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固定资产就是使用年限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的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凡相同种类、规格的设备、器具、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虽然单位价值不足2 000元,但数量较多,总值较大,而又集中管理者亦应列为固定资产;属于整体之一部分,不便或不宜划分,而其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者,应列为固定资产;成套生产装置上的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线路在竣工时应列为固定资产;单台电动机功率为30 kW以上(含30 kW)应列为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虽然作者本人从事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间不长,但经历了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从以往的纸质表格逐一记录成册向电脑网络应用无纸办公这一个过渡时期。引入资产管理软件后,工作人员对全馆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各项分类,并录入固定资产软件,通过固定资产软件逐一对现有所有资产进行编号并打印出资产条码,资产条码包含品名、价格、使用部门及使用人等信息,通过这一系列方法基本实现固定资产责任到人。同时每两年的固定资产盘点从以往的纸质登记册逐一对照实物清点换成了用智能扫枪先将盘点部门资产信息录入扫枪,再使用扫枪扫描该部门资产,并将扫描结果上传回软,从而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盘点数据。这缩短了盘点时间、降低了重复盘点的概率。
1.1 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效率偏低
固定资产管理仍运用老旧的管理方式,资产科为固定资产的管理者,任何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都是资产科负责实施。资产科下设固定资产管理岗位,一般由一到两人担任,主要由此二人具体实施。看似非常合理,但具体实施时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购置了新的固定资产软件后,做到了一物一条码。全馆固定资产2万多件,在进行全馆物品条码粘贴的时候明显产生人手不足、粘贴量大、粘贴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两个人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固定资产条码粘贴难度非常大。这都是由管理方式滞后所引发的。
1.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资产科的库室长时间无人管理,内部物品乱摆乱放、杂乱无章,对资产的保存与使用极为不利。用不上的资产堵住了通道;需要用的物品找不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形成一种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贯彻落实。老旧观念根深蒂固,只要一提到固定资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是资产科的事,与其他部门的人无关。
1.3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混乱
采购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并粘贴资产条码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日常管理流程在与其他部门衔接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使用部门因急需使用新购入的固定资产,直接要求供应商安装使用,没有按照流程到资产科登记备案。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已投入使用,但资产科还没有物品记录的现象,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
2 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2.1 改变现有管理方式
以资产科牵头,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可在各部门指定或选出一名同志担任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专员,固定资产管理专员负责平时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在资产科安装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主机,在各部门安装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分机。这可以让资产科及时掌握各部门固定资产信息的最新状态。资产科可根据各部门汇总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以保证固定资产信息及时在固定资产软件上更新,有利于馆内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2.2 逐渐改变职工的资产观念
固定资产是与每一位职工紧密相连的资产,员工既有使用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爱护的义务。而传统观念认为固定资产都是公家的东西,只管使用,坏了由资产科维修回收。资产科同步进行监督管理,对属于正常使用周期已到的固定资产损坏,不予追究;对未到使用周期的固定资产损坏,资产科将进行评估,如发现属于蓄意破坏损毁的情况,资产科将酌情追究资产使用人的责任,需要赔偿的原价赔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这一强制手段,矫正职工以往的错误思想,加强各职工爱护资产的意识,使固定资产能更好地、更长久地为每一位职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