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购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购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时间:2023-09-11 17:4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购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购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部分发达国家的企业当中率先使用。近些年来,精细化管理的概念逐步渗透到高校当中,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在管理期间,需要高等院校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监督管理,进而能够在高校当中形成精细化管理的氛围。

一、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分析

第一,在目前国内多数高等院校当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较为混乱,常常出现“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如桌椅等财产属于后勤管理范畴,而图书馆仅对藏书进行管理等。由于各个部门之间没有专职部门对其进行协调,因此导致资产常出现账务混杂、错误较多等问题。第二,高校当中从事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未对其工作的重要性拥有清楚的认识。如在工作当中,其关注的重点停留在资产的使用方面,而对其折旧情况、维修情况等进行统计。此外,大部分高校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学、行政等方面,而对固定资产管理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第三,目前高校中所使用的管理系统滞后,无法满足现今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登记、管理等要求。而在日常管理中,该系统的功能仅停留在查询方面,而对其维修记录等信息的保存往往以纸质的形式存在。此外,固定资产的购买、调配、报废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实现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转变管理理念,制定精细化监督管理的制度

作为高等院校当中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对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拥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其实施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同时,高校的管理人员应指定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负责人,并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或者部门,专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负责不同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协调。该部门应根据财务部、采购部等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从而能够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约束。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的主要存放地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指派专人对其进行负责。

2.合理安排计划,实现购买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当高校当中的某个部门需要购买设备时,应首先以纸质报告的形式,交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应对该类设备的购置原因、使用地点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而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应首先对高校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检索,如若高校当中有该类设备存放时,在征得主要负责领导同意之后,及时将设备调拨到申请部门。而当高校当中无此设备时,则应对报告进行购买审批。在采购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对依照性价比的标准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之后将该类设备的数量、价值以及使用部门等情况进行登记。

3.落实责任体制,确保调拨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高校的各个部门之间,当其教学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则其对固定资产的数量、类型等方面的要求也将变化。在固定资产领取的过程中,应根据资产情况,办理完整的登记手续,注明使用单位和责任人员。在调拨的过程中,资产管理人员应严格遵照既定的管理制度进行审批,使得所有的行为都能够有制度的约束。同时,资产管理单位应将管理办法传达到各个单位,使其能够对调拨流程等拥有清楚的认识。每个学期的期末,资产管理小组应对高校的资产情况进行清点,对登记记录进行检查。

4.加强审计监督,完成处理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当固定资产的已到达使用年限或者已无使用必要时,则需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理。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小组应将所报废的设备数量、名称、类型、理由、购买日期、购买价值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之后将报告交由相关专家进行审定,对于可修复的设备,应聘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对维修费用、维修日期等进行标明。对于无法修复或者确需淘汰的设备,应将清单交由资产负责人审批,之后交由资产部门进行报废处理。对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应根据相关标准,交由资产管理负责人审批,之后可依据情况对其进行转借、转卖或者调拨到其他高校使用。

5.提高管理技术,实现日常管理中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此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技术,对实现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将固定资产的登记下放到各个单位当中,降低了管理人员在统计阶段的工作量。在统计完成之后,应将固定资产的转移情况、数量等进行公示,从而能够为各个单位的查询提供便利。此外,在该类系统当中,应对设备目前的使用情况、使用责任人、生产日期、设备数量等进行详细的标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出现错误的几率。

三、结语

高校当中的固定资产数量相对较大。而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其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工作职责等也将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依照高校的发展形式,深挖内潜,总结出符合本校规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陈少彬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侃,纪静.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若干顽疾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15-16.

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安全和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对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本市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很不规范,存在许多弊瑞。现结合本人近两年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处置手续不全,随意性大。一些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对需要更新和添置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困难;一些单位擅自处置固定资产,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出租、出借固定资产,仅经单位负责人同意,手续不完备,管理乏力,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准确。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完整,设备购置往往不包括运输、装卸、安装等费用;车辆购置不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对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所发生的增值费用,也不记入相应的固定资产账户中。

3.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造成账实不符。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开展,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所提高,但有些单位由于更换保管人或工作地点变化,造成财产物资交接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有些单位对出租的固定资产不进行备查登记,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入账,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核算,如上级部门配置的手提式电脑、照相机等,若不予管理,则会变成私有财产,致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4.单位房屋出租不规范。 房屋租赁合同签定不规范,有的不签定《租赁合同》,有的逾期不续签,有的条文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造成租赁费不能及时收取;有些单位对外招租不透明、不公开,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经办人从中谋取私利;单位出租公房,收入未全部入账,形成“小金库”;四是由于收支不入账的核算,造成出租、出借方偷逃房产税、营业税以及所得税等税款情况的发生。

5.岗位职责不明确,账物一人管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财务会计部门和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应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单位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严重违反了账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6.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繁杂而未进行。财产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财产丢失、损坏甚至自盗、被盗现象发生。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政府有关部门重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由于人们片面地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吃皇粮”的,一般不具有经营性,固定资产就不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因而,在核算上流于形式。

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看重政绩和形象工程,片面追求资产的增值,脱离实际,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引进上,不进行科学预测和论证,盲目上项目,致使项目引进后,业务开展甚少,经济效益低下,投资成本无法收回,给单位背上了经济负担,给国家造成了资源浪费。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没有真正起到制约事业单位按预算采购的作用,尽管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但实际采购中单位提出购买申请,只要零余额账户有额度,就可以购买该资产。而财政部门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

4.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财务规则》仅对资产作出原则规定,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缺乏统一、有效、规范、责权利明确一致的管理办法和系统的制度,这给资产流失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对策与建议

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不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单位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

2.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加强政府对资产购置的监管。随着《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科学制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完善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办法,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新建固定资产时,一律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使固定资产的增加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

3.政府采购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强信息沟通。政府采购部门把通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信息及时通报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便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将对单位日常管理以及报废、拍卖固定资产的情况通报给政府采购部门,便于审查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及实施采购时予以参考。

4.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局限于数据统计,传递资料,还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5.各监督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审计、财政部门以及车辆、房产、土地管理部门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加强监督,形成健全的监督网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3篇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管理好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目前,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阐述问题,从而找到恰当的解决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企业资产管理能力。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核对动态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涵义

固定资产管理,即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管理。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劳动资料的全部。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固定资产购入管理。其主要是对购买固定资产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进行计划、预算、购买和投资分析、验收、记账过程的管理。

第二、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提请维修和保养、提取维修费的管理。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其使用效率。

第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主要是指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估计、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盈亏与处置等方面的管理。

第四、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管理。企业应对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内部调拨等管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簿设置不健全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混乱,无法彻底清查固定资产数量,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仍在继续使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账内管理。

(二)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首先,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未及时调剂使用或进行处置,闲置设备无人管理,也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甚至因无人维护保养而变为报废资产,造成了较大浪费;再者,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成资产闲置。

(三)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有些领导只抓市场营销,只重视经营利润,却忽视了对生产产品所依赖的生产设备的管理,使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

另一个原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各部门职能不同、分工不同,又缺乏相互的牵制机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再者,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经办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漏洞视而不见、不负其责,也加重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卡、实物相符。为了达到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的目的,要加强闲置备的调剂管理,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

(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对因非正常情况而不能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三)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

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应选择性价高、功能全面、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管理软件,再配合管理台账、设备卡片、固定资产账簿等文字记录,使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透明、有序、有效。同时,管理软件应具备信息传递或公开制度,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将信息彼此传递、分享,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化、正规化和合法化,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益。

(四)加强固定资产及时维修与保养

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方面,应首先建立起相关的计划或者规划,定时定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盘点、总结,对损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

(五)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

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经济效益差;主要结构和零部件严重磨损,无法修复,无改造价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灾害受到严重损害,且无法修复;严重影响环保、安全,容易引发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修复改造不经济;按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

(六)充实资产管理人员,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要在生产、财务等相关部门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尤其是生产部门应该设立专人管理固定资产,资产发生变化,应及时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联系。生产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了解固定资产从购入、保管、转移到报废的一系列处理程序,知悉固定资产卡片的主要内容。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各项管理措施就难以落实。企业管理层应把固定资产管理与现金管理置于同等的重要地位,强化全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雷培文.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会通讯.2005.

第4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管理 加强管理 策略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数量决定医院的规模,固定资产中的专业设备反映了医院诊疗服务能力[1]。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由财政拨款购置,使用过程中对其常常疏于管理,缺乏有效利用。同时,固定资产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节约型医院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对公立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个医疗卫生单位也开始吸取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方法,引入了“全成本核算”等经营管理概念。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就逐步显示出它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一、 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资产结构的不合理性

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建院时间早,历史悠久,资产庞大。在

经历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并没考虑到医院的实际需求和设备的利用率而盲目配置资产设备,造成医院财务报表中的资产数值庞大,而实际设备陈旧过时,影响了医院医疗诊断水平的进步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笔者了解一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固定资产总值达1.79亿元,而2011年底一次性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总值达2450万,占资产总值的13.68%。

(二)资产购置的盲目性

由于现在很多公立医院都是自收自支的经济运行模式,医院同时也将经济指标下达各个临床科室,造成了医院经济行为的趋利性。很多临床科室主任对仪器设备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跟风购置,院方也出于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原因,疏于对医疗仪器设备的购买把关,从而使资产购买的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资产购置趋于盲目,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系统过时

很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由于是经财政拨款购置,所以对固定资产往往重购轻管,特别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缺乏严格的审核把关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人员责任不落实,使得很多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实际是只购不管,只买不用,很大程度地浪费了医院的有效资源。很多医院对固定资产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只满足于大量资料依靠手工输入的静态式管理,从而缺乏管理的适时性和准确性。

(四)资产实际存量不清,账、卡、物不符

从表面看,很多公立医院设有财务、总务、设备、库房等部门和资产总账、明细账、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层层管理,但实际上,由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原因,使很多对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例如对某些部门捐赠和无偿调入的资产,入账时间滞后或根本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无法管理。对某些毁损、淘汰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履行报废手续,形成虚列资产。对某些已履行报废手续的固定资产,部门又并不实际淘汰而继续在用,造成了资产账、卡、物的严重不符,而财务报表中的资产数值严重失实。

(五)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

现行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数值表现为购置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与现实中固定资产的实际市价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医院财务账面资产数值不断累高增加,账务报表数值失真。

二、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在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医院领导及各级管理干

部应充分认识到:公立医院是民生工程,医院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节支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网络系统

公立医院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例如验收入库制度、清查核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毁损报废审核制度等,并制订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同各个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相联系。公立医院还应将固定资产的系列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做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章可循、与时俱进。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加强审计的力度,提倡审计部门介入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例如要求审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定期做效绩考核,以考查医院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收益率,同时也通过定期效绩考核检验仪器设备的购买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杜绝盲目购入大型仪器设备的行为。

公立医院应结合本单位网络系统情况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例如实施对固定资产的条码管理,对各项资产进行实时监控,无论入库上账还是报废出库下账,都实时进行,从而促使资产账、卡、物相符,资产存量清楚、准确、明晰。

公立医院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每年年底都应对全院资产进行仔细地核对清查。以每年的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保证固定资产有账有卡有物,达到账账、账卡、账物的真正相符。

引入资产效益管理机制,将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等指标列入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目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等列入使用科室的收益核算指标,以促使各级行政人员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各临床科室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科学购置。

(三)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提高资产的准入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对一般固定资产的购买,应采取公开招标;对房屋购买、装修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及设备购置单件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批量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应遵循《国有资产配置制度》取得配置许可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购置。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应在购买前,由设备处、财务处、审计处、临床使用科室等联合进行可进行性研究,包括对医院现有仪器设备存量分析、对医疗市场同类仪器设备的调研、该仪器设备的成本收益分析等。购入过程中,应有相关人员对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杜绝盲目采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有效避免资产的浪费和闲置。

(四)规范财务核算程序,完善资产核算方法

根据国家新会计制度规定,从2012年起,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账务处理中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不再提取修购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为了保证医院医疗设备满足临床诊疗的发展需要,就应充分考虑仪器设备购置成本的回收周期。根据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对公立医院的高新仪器设备,应考虑采用加速折旧法,从而缩短仪器设备的成本回收期,以保证医院更新设备的资金储备,便于医院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公立医院也应考虑参照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办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更真实反映出本单位的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办法

1.概 述

1.1 医院固定资产的概念

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分为5类:①房屋及建筑物;②专业设备;③一般设备;④图书;⑤其他固定资产。

1.2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的用友U8系统,方法是采用EXCEL列出截止2012年10月各类固定资产账面数据,再结合会计报表总资产金额计算出固定资产比重。

我院2012年10月31日总资产为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就占到了%。可见医院固定资产所占的份额相当大,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其保值增值,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实际工作中,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却大量存在。

2.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2.1固定资产预算容易流于形式,固定资产预算不象收入预算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随意性比较大。各科室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预算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

2.2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责权不清。调动人员所占用的公有财物应当如何办理移交手续,如何转移使用、折价或转让等工作缺乏专人监督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或护士长更换时,“物随人走”或者报废移交,新上任者再重新操办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普通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很难管理。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随着时间、人员、科室的变化,某些设备在哪里是否在用已经很难查清,比如电脑主机跟显示器“身首异处”,形成长期帐实不符。虽然每年都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但无法通过盘点查清盘盈盘亏的原因,也无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2.3不重视对设备的保养,等到出现了故障才非常被动地找人修理来替代保养,无形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其实日常维护不仅能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4固定资产的报废也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分散,医院财务科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很难深入到各使用部门加以认真清查盘点,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在清查、报废、毁损处理上监督的欠缺,而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又不熟悉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规程,使得早已闲置、报废,甚至已经不再存在的资产仍然留在财务总帐上没有得到及时的帐务处理,而且逐年递增,造成了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严重不符。由于不重视固定资产报废工作,就会产生资产一经报废即成废品无用了的误解,其实固定资产报废只相对于使用部门、单位而言,而对于其他部门、单位则还有可能还可以使用。很多医院报废固定资产时,大多只由使用部门提出,领导签字,不经过技术人员鉴定,不经财务、审计部门联合审计就把报废的资产随意变卖,所弃设备往往流入不正常的销售渠道,或闲置在无人问津之处自然毁损,造成医院资产严重流失。。有些的资产报废工作也不严密。医院的计算机等固定资产涉及很多秘密,处理时如果未采取清理删除等措施很容易发生泄密事件

3.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3.1医院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医疗市场进行调研、比价,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杜绝盲目采购。

3.2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设置与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均负有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职责,这些部门要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要相互配合。引入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以条形码作为资产的“身份证”,实现对固定资产跟踪管理。因为一个条形码对应一项固定资产,就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资产账实相符,使医院领导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同时条形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条形码打印功能和固定资产综合查询功能,从而可以全面、精确细致的达到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购进—使用—调拨—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3.3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定期检查、检验、维护、保养,使固定资产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大型医疗设备,要建立档案,详细记载设备使用、维护、运转日志。固定资产维修管理部门要及时记录在卡片上,将固定资产保养维修情况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由物资管理部门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

3.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监管力度。搞好固定资产报废前的协调配置,实现资产再利用: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程序,规范化操作:凡使用期满并丧失效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坏且无法修理或无维修价值的固定资产可申请办理报废手续。报废时,先由使用科室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单”,说明报废原因、数量、并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经医院相关技术人员鉴定,医院领导批准后才能办理报废。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必须将报废实物送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由其办理销帐手续,建立残值帐目。强化固定资产报废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总而言之,一个医院的兴衰,关键是看其有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财力。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也应为医院经济管理所借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81-02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项目,综合医院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甚至达到60%以上,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固定资产的严格管理与清晰核算是反映医院实际情况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进行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及缺乏执行效率。目前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运行中缺乏统一、有效、规范、责权利明确一致的管理办法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或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及监管办法,致使制度执行力缺失。

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缺乏专业素养,资产管理能力弱化,资产管理部门同使用部门责、权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脱节,账账、账卡、账实不符。部分职能部门权利重叠,致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相互推诿。

2.重投入,轻管理,轻保养,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资本支出庞大。部分医院购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决策不当,盲目求新,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可行性论证及成本效益分析,甚至采取贷款购建、融资购建、向主管部门申请拨款等方式,使得医院的资本性支出庞大,加剧财务风险。后期资产使用未达预期设想,造成设备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下,疏于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伴随技术日趋落后,致使固定资产非正常加速折旧、毁损,国有资产流失。出现资金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并存。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资产使用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资产重复购置,非饱和运转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而部分资产由于未及时登记或交接,少数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被个人无偿占用,出现资产闲置与资源短缺并存。

3.会计核算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现状。新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实践工作中,由于固定资产定义界定不明确,导致批量采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管理混乱,不仅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虚增,也有悖于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原则。

新制度中规定对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基于工作量法基础数据的难于准确衡量掌握,故绝大多数医院均采取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医疗设备等依托高新科技的发展,更新换代快速,未满折旧年限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报废。计提折旧不足,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的更新补偿,也无法提供固定资产减值的可靠依据,导致医疗成本核算准确度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资产的报废须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在履行报废审批手续期间,大部分医院未将待处置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依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反映,无法真实反映有效固定资产的价值,会计信息失真。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仅按照发票面值计价,忽略运输、装卸、安装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相关费用,资产原值反映不实。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对策

1.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资产管理人员职责。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实施细则,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对资产立项、决策、购置、验收、使用、保管、维修、报废、处置全程管理模式。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适时地更新改造固定资产,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实行重大集体决策,充分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合理配置,避免盲目申请,杜绝闲置浪费。加强日常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计划的申报、审批,资产的采购、验收、登记、审核.保管、使用、维护、保养,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对财产定期清盘点,加强损坏、丢失.报废、租赁的管理。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落实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运转维护、保养等管理责任制,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寿命,努力提高医院固定资产运营效率,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清晰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分工、职责、权限。

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2.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实行固定资产信息条码管理。对资产名称、型号、购进日期、制造商、供应商、使用科室、存放地点、保管责任人、维护保养记录以及设备电子图文档案记录等进行编码,利用条码扫描,对固定资产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实现“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高效性与便捷化。

依托网络管理,把资产管理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固定资产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行统一、协调调配使用机制,优化资产配置,盘活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固定资产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3.规范、改进会计核算方式。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目录,统一分类,按照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分类,细化每大类项下各个资产细目,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项目一致性。

加强成本核算,强化折旧意识,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对于价值高、更新快的大型设备,建议采取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充分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满足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准确性的要求,促进临床科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

通过有效市场评估,对固定资产的减值合理估计,在财务报表备注中予以反映,合理体现固定资产现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规范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及后续支出、处置等计量标准。真实反映资产状况。外购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格、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相关支出作为成本。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比例对购置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格、运输费、运输保险、安装调试费等作为成本。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成本,包括该项资产完工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成本比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有关凭证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

4.建立考核机制,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考核机制,对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的考核工作常规化。通过设立固定资产增长率、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评价指标,从技术水平、经济合理性以及效率性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考核评价,并将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以提高固定资产的技术结构和整体运转效率。

5.发挥审计职能,增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由内部审计、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卫生厅、局)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内部控制环节有效性等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三、结语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杂、分布广、数量多、价值大、更新快,必须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医院固定资产,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对固定资产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充分发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在医疗中的作用,达到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参考文献:

1.李楠.医院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13)

2.徐恩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需要改进与完善的问题[J].2011(15)

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众所周知,在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医药费用加以控制,并不断降低运行成本,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费用,并且也会真正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1]。然而从医院的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发挥固定资产管理作用,积极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也逐渐演变成为医院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一、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医院是十分重要的公益性单位,承担了全面健康卫生事业的重要责任。首先,医院具有特殊性,与其他企业相比,医院的固定资产不仅种类众多,单价较高,而且需求量较大。在医院的发展中有众多大型器械和医疗设备分布在各个科室,这种管理不仅跨度比较大,并且管理效率比较低。其次,大型医疗设备和仪器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需要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医院在使用医疗设备时,如果操作人员不具备完善的操作技能,那么则会导致新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或损毁。而且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之快,医院所采购的设备往往还没有被熟悉和掌握使用方法就被淘汰。再次,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因为缺乏严谨、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以及设备维护和保养等环节,也会导致设备使用率比较低,加大管理工作难度。此外,一部分如计算机、显微镜、消毒器等体积小、流动性强、方便移动的资产,往往会出现丢失现象,滋生管理漏洞,这样一来就会给管理工作造成不小的影响和损失。最后,一些设备在部门交替使用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管理,或者管理手段比较陈旧,交接手续草草了事,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而对于部分已经闲置、废旧的设备,医院没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处理规定,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处置,如此一来也会导致资产出现流失现象。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第一,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对固定资产从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报废等的全部过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从制度上确保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的合理化、秩序化。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如盘盈盘亏、丢失损毁等问题要根据相关制度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二,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实时跟踪,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寻找标杆医院学习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以增加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第三,要提高医院的整体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固定资产投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及财产保险管理制度。要对投保资产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和评估,综合测评各类固定资产可能存在的风险系数,根据风险系数的大小,最终确定是否进行投保以及投保等级。明确各部门资产投保职责分工,建立医院固定资产保险项目平台,降低医院资产运营风险,实现投保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分工

各相关部门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第一,财务部门的职责包括:一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有效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二是在基本的发展趋势下制定固定资产一级或多级明细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总账与实际台账相符合。三是联合归口管理部门,积极做好实物资产管理以及效益评价工作,对需要处置的资产按照程序制定审批手续,依照批复文件做好各项核算工作。四是与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核对资产台账,确保账账相符。同时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形成资产清查报告,分析资产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总体经济效益分析。第二,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是制定归口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依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制固定资产配置规划,并对医院固定资产配置情况进行论证。二是积极监督各个部门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并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统计,做好账实相符工作。三是对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折旧期限、残值率、报废以及盘盈盘亏等工作加以审核,定期对医院归口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维护和保养。四是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验收与移交,对其经济运行效益科学分析。第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包括:一是落实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二是做好固定资产出入库等级工作以及手续变更工作,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清查工作。

(三)完善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及维护制度

首先,设备仪器投入使用之前,使用部门要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操作记录。对使用率很低的仪器和设备上报资产管理部门,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调剂和调动。同时,使用科室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发现零件松动、接触不良等异常情况或故障时,不得自行任意拆卸,应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维修人员报修。其次,设备维修人员定期到责任区科室对设备进行巡查检修和保养,必要时进行校正和修复。对需要离开现场的维修设备,维修人员与使用科室应做好接收、取回登记,避免造成设备的丢失。

(四)科学合理处置闲置及报废资产

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资产使用动态,了解资产使用科室的业务需求,对各使用科室的闲置资产建立灵活高效的调剂制度。各资产使用科室定期上报低效无效、闲置废旧资产信息,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对各科室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分析,灵活调剂各项资产,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使用频率和效率。对季节性使用、特殊病种使用或年度使用率低并且通用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可通过资产管理部门集中保管的方式满足医疗需求,加速资产流动,尽可能压缩重复投资,打破固有的“使用必拥有”的传统思想。同时,可通过科学技术开发、经济论证、市场调研、供应商签约等方式投入较少的资金对闲置废旧资产进行技术改造或以旧换新,使其增加或改变原有的功能和用途以满足经营需要,达到以少量的变量激活大量存量的目的。

此外,要确定一项固定资产是否能够报废,要从固定资产是否符合报废标准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完善现有的资产转让、核销报废制度,在审核资产报废和转让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程序审批资产报废与转让的手续是否齐全及合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鉴定及查验,防止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浪费。还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资产评估公司,对报废资产进行专业评估,评价报废资产价值,避免私自变卖、舞弊低估残值价值的情况发生。

(五)制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积极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操作平台,依托互联网的优势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以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引入其中,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有序发展。医院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购买资产管理软件,将固定资产从计划、审批、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形成透明化管理,实现现代化资产控制,同时制定一套包括资产类别、维修情况、使用现状等内容的完整资产档案, 填补资产管理漏洞。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为医生节约大量的时间,对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固定资产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之一,其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而固定资产管理则关系到医院的全面发展。当前,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医院需要积极从实际角度出发,积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采取现代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在新时期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以此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实现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8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 固定资产 管理

固定资产是科研院所的一项重要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为突出,是科研院所完成科研任务和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加强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其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科研院所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很重视,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实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表现在:一是重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轻视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造成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管理和财务价值管理脱节,账实不符;二是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和闲置、浪费,资产使用率低;三是重视新增固定资产,忽视对已购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改造,造成损坏、丢失严重,资产利用率低。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实际工作中,很多科研院所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其实物管理大部分放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性差,对实物缺乏动态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出库、使用、毁损、报废、处置的职责不清,造成固定资产表面上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问津。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科研院所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管理制度。表现为有些科研院所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强,管理混乱;有些科研院所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没有认真落实,只是用来应付检查,形同虚设,致使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四)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薄弱

1.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由于没有实行定期对账制度,导致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账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账常常不一致。每逢检查及年终财务决算审计时,临时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代替固定资产实物账来应付检查。

2.固定资产转移、变更手续不齐全。固定资产仅在投入使用时,办理了验收、交接手续。而在人员变动、固定资产转移时,没有任何固定资产变更或交接手续。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分布和变动状况。

3.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清查盘点。虽然会计制度和年终决算要求各单位要成立专门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但长期以来,科研院所没有形成完整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和报废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由于长期对固定资产不进行盘点,造成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无法及时发现,科研院所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二、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是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条件。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科研院所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其次,管理人员要重视。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人员,应配备责任心强、懂经济、掌握专业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第三,全体职工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繁杂、环节较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固定资产的使用一般要落实到人。因此,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是科研院所领导和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全体职工的责任,要提高全体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形成从领导到职工都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第一,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并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科研院所要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运行顺畅。第二,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制,目标要层层分解,责任要层层落实。将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的原则,防止多头采购、分散管理、随意使用的现象发生。第三,在固定资产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推行严格的使用责任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管理部门应恪守职责,履行义务,真正将政策、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第四,制定固定资产考核管理办法,使固定资产管理与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紧密挂钩,考核指标应包括固定资产完好程度、盘盈盘亏、维护利用等。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单位要组织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开会讨论,站在全局的高度,全盘考虑,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及设备的购置都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尽量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达到设备的购置与项目的开展同步进行。

2.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和转让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要有严格的内部调拨和转让制度,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同时建立好固定资产台账,实施动态管理,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反映在各类台账中,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3.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首先,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废申请报告。其次,资产管理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报废资产使用价值进行鉴定,经相关会议讨论通过,上报总经理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方可报废。最后,财务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结果进行资产账目核销。固定资产使用到一定年限后,要根据其使用状况及科研项目的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投资更新,合理安排投资计划,确保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4.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日常维护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科研院所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设备管理人、使用人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对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管理目标与个人工作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员工自觉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意识。

(四)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科研院所的审计监督部门有责任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性、安全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一要对设备资产购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参与采购、验收工作;二要对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卖进行监督,监督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是否按要求入账;三要对固定资产的账目进行审计,审查其账账、账实、账卡是否相符,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相关部门完成整改工作。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科研院所要提高思想认识,全员参与,完善制度,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科研院所只有不断地探索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以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固定资产在科研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薇,兰静.关于加强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7).

2.王义明.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4,(9).

3.熊英.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企业,2012,(7).

4.董晓东,马静.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1).

第9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

账外固定资产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施工企业多数在现场施工作业,许多项目由项目部来承担。存在临时购置情况,这就造成管理和制度执行上的不到位。有的因工程急需购置器具、设备等,这些支出都列入了收益性支出,导致大量固定资产转入账外,影响了当期损益,使企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丧失了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资金,增加成本。

大型机械设备投资较高,一般是通过工程款等资金购买,这样占用了工程施工所需的大量资金,给项目造成了资金短缺的难题。项目会通过贷款等融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进而增加了利息支出成为项目不必要的负担。

(三)施工企业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管理意识。

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依工程项目所成立的项目部来实现的。项目初期,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需大量的施工机械设备。这些配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上级管理部门进行调拨转入;二是,由项目部按实际需求自行采购。施工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工程进度、质量及利润率,却缺乏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造成了很多设备未到折旧年限就提前报废,造成了巨额的损失。

(四)没有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

资产清查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提出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这些原因是因为对资产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没有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针对项目施工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等特点,资产管理核算普遍存在着资料不全,核算不规范等现象。

(五)没有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盲目采购大型设备。

有的施工企业为了投标或者资质的升级,在没有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情况下,购买大型专业设备,希望通过此种采购活动来提升投标,来达到企业的施工能力。但是企业一旦投标失败,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的项目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需要专业的施工设备。企业采购了设备之后,一旦项目完成后,这些设备将很难再次转场,这样将难以投入到其他的项目中去,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管理有依据可循。

加强和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坚持责任到人、物尽其用原则。通过管理办法的制订和,结合实际调研与检查情况对发现的缺陷进行适时修订,不断提升管理活动,提高其操作性与可行性。

(二)规范设备采购,强化廉政建设

采购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施工企业的根本效益。企业应以招标采购方式为主,严格执行采购评审与审批会签制度,按原则做到“三公开、两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采购管理制度,使采购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

(三)规范设备有偿使用,增加设备的使用率。

为了公平和易于操作,应根据设备具体使用情况,完善设备收费使用制度,企业要加强设备使用审核,进行督促闲置设备及时封存与报停,这样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也便于项目部之间的合理调配使用,提高施工设备的使用率;对于正在施工的设备,将由公司的资产财务部门依据其相关文件,计提设备使用费,将设备使用费用的上缴情况纳入各单位的考核当中。

(四)施工企业要加强项目完工后的设备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建设项目较多,设备种类与数量也较多。在项目完工后,将工程项目所有设备回收并登记入账,然后折价有偿调拨给需要的项目。通过这些措施以提高使用部门积极性,促进使用部门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做到保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做到物尽所用,同时也缓解新项目购置施工设备所承担的资金压力。

(五)加强与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资产规模较大、种类繁多,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是不能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所以必须进行企业管理工作的电算化进程。企业应全面使用软件管理其设备与物资,要不断的提高设备与物资的管理效率,以期实现资产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

(六)施工企业要做好资产清查与建立定期盘点制度。

施工企业的资产有点多、面宽、线长和管理跨度大、施工设备材料存放地点分散等特点,资产清查成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企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企业将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护施工企业的财产安全性、完整性。

三、结语

施工企业在目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要想稳中求进,减少资金投入和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才能最终支撑施工企业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1(10).

第10篇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其数量、质量及技术结构决定着企业生产、研发水平。随着我国企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增大且技术性能持续增强。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由于担负着许多军工及民用的研发项目,其固定资产数量相对其他企业更多,技术性能也更高。因此,科技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本增效、保值增值起到关键作用。

一、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一般企业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研发设备数量多、价格高

科技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实验、检测、计量的固定资产,其中部分属于非标固定资产,这些资产体积小、数量多、价格高,主要担负着科技、研发的工作,其资金来源多为国拨或自筹的科研经费,要经过严格可行性分析、审批才能购买,对使用者要求较高,其使用者绝大部分需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及很好的固定资产操作能力。

(二)科研固定资产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科研固定资产对工作环境要求苛刻,比如温度、干湿度、无尘等。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有计划的进行维修、保养,且维修、保养人员需有较好的技术水平。给固定资产创造最佳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形成科研成果,对于固定资产自身的作业寿命延长也起到重要作用。

(三)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缩短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企业竞争不断升级,新技术的研发成为企业间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科技企业更新固定资产速度加快,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缩短,与其他企业相比,其固定资产是在加速减值。

(四)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

科技企业的固定资产是用于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的工作,不能像生产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立刻创造产值、带来收益。其创造的价值往往在一定周期后才能体现,是不确定的。因此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

由于科技型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以上特点,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相比,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二、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缺乏管理牵制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分工原则,但由于执行不力,没有奖惩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管理效果仍不明显。

(二)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盲目性大,对于购置固定资产没有建立起科学的预算、投资分析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固定资产属于企业长期资产,一经投入将很难转变投资方向,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的事前控制机制。

(三)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疏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科技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是在申请科研课题后为课题研究购入的,多数课题从申请成功到结束历时2-3年时间,课题完成后固定资产一般留在企业继续使用。由于这部分固定资产不是用自有资金购入,所以使用者并不重视其使用效率,会长期闲置甚至私自对外出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甚至资产盘亏。

(四)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

科技企业的固定资产有一些技术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的固定资产,如果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实、不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会致使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严重不足,固定资产老化,跟不上市场经济对生产资料的更新需求。部分为科研课题购入固定资产,企业往往在课题结束前会将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并全部计入科研成本中,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账务严重不符。

(五)对研发、生产共用固定资产没有予以区分

为节约成本,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一些固定资产可能会同时用于生产、研发工作,但部分企业并没有分别记录生产、研发固定资产的信息。由于生产、科研用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目不同,不分别记录不便于统计分析固定资产的价值、使用效率,会给管理者传递不真实的信息。

(六)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缺少价值管理

企业管理者在购入固定资产时通常比较慎重,但资金一旦支出,其对购入资产后续的维护、使用效率、价值管理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固定资产购入后没有区分其重要性,不能对资产进行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收入记录,无法做到科学的价值管理。

(七)没有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企业仅能做到固定资产卡片的信息化,进行简单的信息登记,没有固定资产的维修、改造计划记录,更没有相应的支出和收入记录。或者即使有相应的记录,但记录不全面、不准确,从而影响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

(八)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部分管理者只重视市场营销、经营利润,不重视财务管理。或者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重视报表管理、资金管理,忽视了对生产产品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所依赖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资产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对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条件、实施各项职能、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极其重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可以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本文揭示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及建议。

    一、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逐步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多,有的还相当庞大,资产总额达到几千万元、甚至是上亿元,但综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这些情况严重阻挠和抑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主要表现为:

    (一)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务处理不规范

    大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和账实不符问题。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他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核算,但有些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目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目;三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尤其是在乡镇,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是有些单位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他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二)未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并规定具体的开支标准和明确的细目或规定,而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健全,有的甚至未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对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只在会计账面上所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

    (三)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于购买时一次摊销。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因此,固定资产在采购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却被慢慢地忽视了,比如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登记管理、定期保养维护、正常有效使用等等,忽略了资金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实物。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例如笔者在对某事业单位的审计中,看到其使用的一辆吉普车未在账面上得到反映,盘点现金库存时,发现出纳库中有一张几年前用于购车的借款单在出纳库中顶库,该固定资产在会计账面上一直未作反映,使该车从购买到报废完全成为账外资产。

    二、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一)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要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就要有一个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在对事业单位领导考评系统中可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制度,以督促各级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固定资产账目处理方法

    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和完善账目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要改进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第12篇

(一)预算管理欠全面

预算编制环节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预算普遍存在编制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编制预算普遍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单位领导层面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预算环节形式风盛行。随意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提高开支标准,甚至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滥发钱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编制工作表现出模式化现象,在进行预算编制前没有考虑好单位资金使用的现状,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传统编制,致使经常出现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严重不符的情况,影响了后续项目的进行,延迟了单位的发展周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财务监管欠力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并且对于这些不规范没有及时的问责,暴露出明显的监管问题,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体系未实际建立起来。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缺少强有力的监管部门,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正式进入使用阶段后,不能进行严格的使用监督。表现为收支审批存在着极大的个人意志,凡事按主管领导的批示办理,制度虚设,工作效率低。不合理的审批,资金使用不合理,个人侵占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得整个资金管理粗放、落后,为各类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从而影响了财务资金正常周转,降低了使用效率和财务公信度。

(三)固定资产管理欠规范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中存在大量的漏洞,未形成定期资产清查制度,财产损失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没有深刻的问责机制,造成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资产使用意识,滥用资产,物不尽其用的问题明显,使每年有大量固定资产流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举措

(一)以预算管理连带全面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面对财务管理的新契机和新挑战,要着重打好制度这张牌,通过制度建立,制度改革,制度创新的手段,加强财务工作的控制力度,严防财务死角,用制度增强管理的约束力,严格控制资金的收支。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积极构建编制制度,让预算编制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发挥预算的功用,让预算工作真正为整个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事业单位要认真组建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管这根财务管理的链条,促使财务管理真正系统化、科学化、稳定化。事业单位要通过制度的力量,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构建财务危机预防机制,让财务风险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单位减少经济损失。总之,制度就是协助管理的最好大堤,但建立和完善制度的同时,也要避免制度的僵化,为制度留下灵活上升的空间,增强制度的应急能力。

(二)重点构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各事业单位要依据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依法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国有财产的安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注意找准控制环节,疏通控制流程,做到分阶段管理,统一运行的灵活控制方法。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科学,覆盖要全面,事业单位的每一个部门,部门的每一名人员都要纳入内部控制体系,让内控真正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事业单位要明确控制的重点,尤其重视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严防资产使用中的漏洞,强化节约意识,提升使用效率。利用制度划分责任,限制管理的权限,适当下放权力,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能参与到内控工作中来,从而提高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单位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迈进。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各级事业单位应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细化资产管理环节,增强依法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购置要严格遵守采购制度,树立“科学购置,节约购置,以老换新”的购置观念,各部门领用、采购、调拨固定资产,必须填写相应的清单,通过财务审批,存档留根,杜绝资产因不符实际的购买造成的闲置与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法律的手段做到物尽其用的最佳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用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科学系统地提高管理水平,填补管理的漏洞,从而带动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朝着健康、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