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用药制度

用药制度

时间:2022-06-12 04:1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用药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用药制度

第1篇

本文通过对上海、江西、陕西3省市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相关实践的总结,在法律法规和实践层面上从信息公开内容、公开主体、公开对象及公开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为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基层药品使用透明奠定基础。

1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中有关药品使用信息公开的规定

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需及时向社会、患者、机构内部员工以及卫生行政等部门公开,在我国有关药品的法律体系中早有规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的总结,归纳结果如表1。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与药品有关的法律体系中包括药品购销价格、购销数量、价格清单等18项内容,对透明主体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并且每一项需要公开的信息都有较明确的公开对象。从表中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的公开主体都是医疗机构,应主动或依据申请要求向价格主管部门、药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患者、社会和处方医师公开与药品有关的18项信息。

2地方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现状

选取可以获取信息公开资料的东、中、西部的上海、江西、陕西3省市,通过查找当地卫生厅、药监见表2。表中空缺处为该省公开信息没有此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统称为医疗机构。表中公开内容的数字为表1中的序号(下同)。

2.1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内容比较将表2中用药信息的公开内容和表1比较发现,上海、江西和陕西分别只公开了法律法规规定的10项、9项和6项内容。其中3地都公开的内容有购销价格、价格清单、常用药品价格、检查事项、不良反应和医疗报销政策和程序6项。陕西除此6项内容外,没有其他相关信息公开。上海基层医疗机构还将药品购销数量、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的名称数量和药品费用信息进行公开;江西还将药品在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医疗机构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的名称数量和药品信息进行公开。通过比较发现,用药不合适的处方、不合理的用药或用药错误、药品供应目录内同类药品的相关信息、处方点评管理情况、便民服务措施、医保患者使用的自费比例较高的药品、患者使用新农合报销目录外的药品和其他应依法公开的或申请公开的信息3地都没有公开。

2.2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主体比较按照表2所示内容对3地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的公开主体进行汇总,结果如表3。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由医疗机构、发改委、药监局、卫生行政部门公开,江西省由医疗机构、药监局、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局公开,陕西省则全部由医疗机构公开。在表1中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应全部由医疗机构进行公开,3地实践与之有出入。

2.3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信息公开对象比较按照表2所示内容对3地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的公开对象进行汇总,结果如表4。上海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主要向发改委(2项)、患者(4项)、社会(2项)和医疗机构(1项)公开;江西主要向价格主管部门(1项)、社会(6项)和患者(2项);陕西主要向患者(3项)和行政部门(3项)。与表1比较可知,3地公开的信息中总体上具有明确的信息公开对象,并且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基本一致,但公开对象中未涉及处方医师。

2.4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方式比较由于没有专门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制度,并且由表1可以看出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的公开方式做出规定,但信息公开对象能否及时、有效的获得信息公开主体的信息,与信息公开的方式有密切关系。按照表2所示内容对3地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的公开方式进行汇总,结果如表5,3地同一信息公布方式并不相同。

2.5信息公开依据比较通过表2可以看出上海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的10项内容中只有5项有明确的信息公开依据,江西公开的9项内容中仅有3项有明确的公开依据,而江西公开的6项内容中也只有4项有较为明确的公开依据。其他内容没有公开依据。

3讨论

3.1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指南》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应在卫生部文件基础上,制定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目录。但由于指南没有全面规定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方式等关键问题,以至于缺乏指导性。目前,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制度和目录时,为维护医疗机构利益,大多以从简的原则,甚至直接印发国家文件或无信息公开目录。另外,我国未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也导致基层用药信息公开现状缺乏实证数据。由此可见,从国家法律层面上建立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制度十分必要。

3.2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公开主体、公开对象和公开方式不完善

由于相关研究不足,政策制定者认识不够,相关经验不足,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信息应该由谁公开,社会、患者、卫生行政部门等公开对象应该获取何种信息,在基层实践中都不明确。另外,信息公开对象能保,如政府出钱为村医购买养老保险,或将村卫生室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对村医实行聘用制,由乡镇卫生院为被聘用的村医统一办理养老保险。

2.2提高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可获得性

对农村基本药物目录进行调整时要遵循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方法,综合考虑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及各地区农村疾病谱状况,把更多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儿童疾病的药品收录在内,减少使用率较低的药品,并根据当地疾病实际用药需要做出适时调整,提高基本药物调整的科学性、规范性,优化基本药物的品种、类别、剂型。同时,在农村地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范围,提高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引导农民群众选择基本药物。为了规范药品的采购渠道,降低药品的配送成本,保证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及时供应,首先,各地区应将村卫生室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每月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药品采购计划,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免费代购;其次,要加强配送环节监管,建立配送企业诚信档案,一旦出现基本药物供应不全或不及时等问题,应视情节的严重程度,按基本药物购销合同的违约责任予以相应的制裁,确保村卫生室正常用药不受影响。#p#分页标题#e#

2.3促进乡村医生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第2篇

[关键词] 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合理用药;处方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57-03

卫生部于2010年2月10日出台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指出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2],要求各级医院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我院从2005年开始处方点评工作,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试行》[3]的要求,着重于处方书写规范的点评,从2008年起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到不合理用药点评。2008~2010年上半年,定期全院通报处方点评结果,对科室提出整改意见,但是收效甚微。2010年第三季度我院将处方点评结果及用药建议反馈给每个医生,并及时收集及回应反馈意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随机抽取了实施意见反馈制度前后的门诊处方各2 000张,选择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的评价与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第二季度的2 000张处方作为实施处方点评反馈制度前的处方样本;随机抽取2011年第二季度的2 000张处方为实施反馈制度后的处方样本。处方样本按照我院门诊科室:内科、外科、急诊、儿科、妇科五个科室分层随机抽取[4],每个季度2 000张,合共4 000张。

1.2 方法

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各项指标及内容[1],用Excel软件创建《处方评价表》及《用药合理性评价调查表》,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4 000张处方按照调查表的各个项目进行信息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5]。

处方点评反馈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我院采用由医务科以书面形式发放反馈意见书到个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体流程见图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为处方基本指标和不合理用药情况两部分。处方基本指标包括平均每份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药品通用名占用药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每张处方药品平均金额。不合理用药的判别及释义如下[6]:①适应证不适宜:有用药指征,但选用药物时忽略了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年龄、特殊生理期及其他疾病史等因素,而选用了不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药物,用药出现禁忌证或容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②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没有按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选用药品的,或没有按照中医的辨证使用中成药的。③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无特殊理由选用多个小剂量规格的药物,选择的药品剂型不能发挥药物正常作用。④用法、用量不适宜: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给药浓度、疗程与药品说明书要求不符合,医生签名确认需要超剂量使用者除外。⑤联合用药不适宜:没有联合用药的指征或联合用药有拮抗作用。⑥重复给药:同时使用活性成分相同或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⑦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注射剂溶媒及各组分之间有配伍禁忌,中药注射剂使用说明书允许范围外的溶媒的,药品与药品之间相互作用使疗效降低或失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4 000张处方按照调查表的各个项目进行信息录入,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比较

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处方平均金额、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下降(P < 0.01),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基本药物的使用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上升(P < 0.01),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通用名的书写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提高(P < 0.01)。见表1。

2.2 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后的不合理用药率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明显下降(P < 0.01),各项不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中,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后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重复给药、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较实施处方点评反馈意见前显著下降(P < 0.01),联合用药不适宜明显下降(P < 0.05),用法、用量不适宜下降了9.68%,但不明显。见表2。

3 分析

3.1 处方基本指标

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后,我院处方基本指标中以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注射剂使用率下降最为显著。在处方点评过程中,笔者发现注射剂中抗菌药物占80%以上,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的下降带动了注射剂使用率的下降,而注射剂使用减少,令处方平均金额也明显下降。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提示日后的工作中,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然是工作的重点。

处方基本指标中,药品通用名使用率未达100%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某些复方制剂的名称长,医生的依从性差,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安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等。我院的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及平均处方金额均按照每份处方统计(如当天患者同时开具两张处方,合并使用了9种药物,每份处方用药品种数为9种,每份处方药品平金额为两张处方金额之和),这两个指标都在合理范围,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70%,也比较合理。

在反馈意见中,笔者将医生个人处方的评价指标与全院处方评价指标及有关文件要求的处方指标以表格形式列出,让医生对自己的处方存在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指出医生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列出医生处方中经常出现的商品名,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有助于医生有针对性地改进。

3.2 不合理用药

对于明显违反诊疗常规及说明书规定或没有遵循学科指南及相关指导原则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意见一般都得到了医生的认同,并作出改正。如:①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处方,如:胃溃疡的患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无特殊理由选用多个小剂量规格的药物等,涉嫌为超常处方,与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关性不大。②重复给药处方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与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其次是同时使用多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反馈意见中列出医院各种复方感冒药的成分及中成药的组分,让医生明确确实存在重复用药。③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处方,如: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没有使用其他液体隔开或没有使用适当的溶媒冲管;丹参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等。此类不合理的用药的出现与医生对说明书的掌握程度或不注重用药细节有关。④适应证不适宜的表现,如:腹痛查因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流感期间12岁以下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制剂,小于7岁的儿童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此类不合理用药对患者的危害性大,其药害作用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部分医生经常使用但未发生过严重后果,容易麻痹大意。⑤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处方,如: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胃肠道感染选用清开灵、银黄颗粒等呼吸道疾病用药等。此类不合理用药没有遵循学科指南及相关用药原则。

对于一些存在实际操作困难及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较其他项目差。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多因序贯疗法不合理引起,与医生没有正确选择静脉-口服序贯用药有关,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类药物,口服头孢类药物;急性胃肠炎或尿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类药物,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等。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处方表现为半衰期短的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一天使用一次、将一天用药剂量一次给予等,此类情况往往由于患者不愿意一天注射多次或注射药物无口服剂型造成,也与医生对药物正确用法的认识不够有关。

4 讨论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7]。我院在处方点评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后处方的基本指标明显提升,不合理用药也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反馈意见书指出错误后应有正确可行的建议。如同时应用复方感冒药及解热镇痛药的,建议对于需要使用较高剂量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不使用复方感冒药,而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另行开具单组分药物。②定期改变反馈意见书的形式,提高医生的关注度,保持制度的新鲜感。如我院一开始采用复印处方加点评意见的形式,实行一段时间后采用表格形式列出不合理用药内容及点评意见,其后又采取重点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及改进目标。③对于反馈意见书中不同意的意见一定要及时答复及解释,并要有严密的证据。④对于同意处方点评意见但屡次不改的应予以处罚措施。⑤反馈意见书要突出重点,有计划地分步骤控制指标。

通过分析发现,在处方点评中采取适当形式的意见反馈对处方质量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其优点是可以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而不产生敌对情绪,有利于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其缺点是药师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准备反馈资料。

对于积极干预后仍不能改善的不合理用药除了医生自身的知识不够外还夹杂其他社会因素,对于这样的行为,除了加强教育外,还该采取强有力的处罚制度及完善监督机制,这些都有赖于医院相关制度的建设与执行[8-9]。

处方点评工作需要持续的改进、完善,我院通过建立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有效地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Z].卫医管发[2010]28号,2010.

[2] 朱少惠.实施《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5(17):76-78.

[3]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处方管理办法(试行)[S].卫医发269号,2004.

[4] 房德敏,高颖,戴滨,等.不同统计学抽样方法在处方点评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1,13(22):1240-1241.

[5] 乔华,刘录林,王婷.EpiData数据管理软件结合Excel软件用于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介绍[J].中国药房,2012,21(23):2008-2011.

[6] 吴晓玲,贾福军,高兴林,等.广东省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试行)[J].今日药学杂志,2009,4(1):66-68.

[7] 甄健存.规范处方点评,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2009, 28(20):2234-2236.

[8] 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0,1(29):1-4.

第3篇

【关键词】

护理用药安全;因素;护理干预

重危病患大都集中在ICU,对重疾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抢救是最主要的手段,因此,ICU医护人员的用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用药是否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治疗的质量。现将近年来ICU护士安全用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影响因素 

ICU护士安全用药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包括:①人为因素,其中分为护士因素和患者因素。②护理管理因素。③药品的管理因素。

2 干预措施 

2.1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2.1.1 提高护理风险意识 通过加强对ICU护士的岗前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护士的自我职业认知及素养,提高自身认真,负责,守制的职业操守。

2.1.2 加大职务和药物知识的学习力度 丰富护士人员的药学知识是保证安全用药的前提条件而扎实的基本功是预防护理用药过失的关键措施。要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使护理人员均能达到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要求。

2.1.3 多沟通促进用药安全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重视药物的心理效应。周到热情的态度,能博得患者的支持和信任,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让患者有安全感。当然医护,护护沟通也不容忽视,护士之间的沟通,协调,可以相对降低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用药安全。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应及时与医生协调,相互监督,促进医疗用药安全。

2.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人力资源配,监督安全用药

2.2.1 健全安全用药制度 结合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常见隐患,从关键流程入手,制定了病房药品管理制度、重点药物应用观察制度、重点观察的药物规定及观察程序、静脉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及配伍禁忌管理制度、输液反应预防制度、静脉输液并发症判定与处理规范、医用冰箱管理制度以及ICU常用药物监护守则等等。

2.2.2 合理配备医护资源,减少工作超负荷情况 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员配备,是确保护理安全用药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以保证患者安全、满足临床需求为前提进行护理人员配备和编制。实行弹性编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可减少护理用药错误的发生。

2.2.3 加强护理用药安全质量监管 护理部成立护理给药差错评定小组,主要负责修订护理给药差错管理制度及护理给药差错的评定、量化和分析。以警示全科护士,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用药安全,鼓励护士积极上报给药差错, 及早上报差错, 将差错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3 关注药物质量,完善药物科学分类管理,设置醒目标识

2.3.1 加强药物质量管理:医院要对药品进货渠道进行严格把关,加大对其监督力度,保证患者用药质量。护理人员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药品的质量,保证将合格安全的药品用于患者身体内。重视配药环境对药物产生的理化影响。同时建立ICU药品管理记录本;对将要过期的药品做上标记,优先使用。并将药品的清理情况记录在“药品管理记录本”上,以备查询。

2.3.2 药物分类放置,尤其是重点药物的管理:按照给药途径,药物性质做好分类,防止混放混用。不同药品放置应定点分类,分开保管容易混淆的药品。建立药品有效期、针剂基数药品有效期一览表,避免浪费药品,保证用药安全。建立使用登记和交接班本,并严格交接,交接者需双签名;每周总核对抢救药品一次,建立抢救药品使用本; 建立贵重药品交接本和使用记录本,严格交接,用则记,及时补给,保证用药安全及有效性。

2.3.3 设置醒目标识,药物现配先用:ICU 用药种类繁多而且紧急, 容易出现拿错、用错药等错误,设置各类警示标识可以降低护理用药错误的发生。药物要现用现配, 抗生素为首, 避免因搁置时间太长而造成药物发生某些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药物不超过24 h使用时间,过期要及时更换。

2.3.4 提高药物商品及通用名的学习力度: 护理人员要熟记每类药物中的代表药品,新药要及时取说明书并与科室同事共同学习,积极参加学习药理知识的相关单位组织。对新调入的同事要进行常用药物介绍,督促其对相关药理知识进行学习并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综上所述,建立相应的严密、科学合理的用药规章制度,是提高ICU护理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管理和技巧相结合才能将不安全护理用药因素控制在最低。以维护ICU患者的健康及治疗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

第4篇

【摘要】 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加,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药上的失误,轻者影响患者治疗,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如何做好用药安全管理,消除用药安全隐患,减少用药差错,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制定用药制度,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更新护士用药知识,改善工作流程,加强药品管理,以有效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护士 用药 安全管理

1 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1医嘱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医护沟通不畅,表现为医嘱开出后,医生未通知护士,护士也未查对,造成医嘱执行遗漏。医嘱开立错误,护士未能检查出错误或虽有疑问,但仍然执行。护士处理医嘱程序不规范,核对医嘱出现失误。

1.2药品配置过程中的问题 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药品混淆。溶解药物的液体量计算上有误,抽吸时剩余药液过多,造成患者用药量不足。溶解药物的液体与所要求的溶液不一致,造成药品效价改变。溶药时间过早,不能做到现配现用,易造成污染,且导致药物效价降低[1],从而影响疗效。

1.3领药保管过程中的问题 药房人员发放药物出现错误,送药护士和病房护士核对有误;药品存放条件不规范。

1.4给药过程中的问题

1.4.1护士执行治疗过程中没有做到三查七对,导致用药错误。未做药敏试验或对患者的病史掌握不全面。药品治疗时间不符合医嘱要求。

1.4.2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制剂存在着品种繁多,且药物配伍禁忌不清,用法无明确指导等问题,常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1.4.3护士药品知识掌握不充分,既不能满足自己在用药过程中的需求,也不能保证对患者实施用药安全的宣教,使护士及患者不能正确使用药物。

2 临床用药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

2.1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 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2]。因此,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在出现用药失误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护士中进行教育,引以为戒,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2.2更新护士用药知识,满足工作需要 护理部除鼓励护理人员接受护理专业的学历教育外,还应与药剂科协作,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药物知识培训,护理管理者也应搜集药品说明书,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使护士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保证用药安全,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2.3规范护士的行为,制定用药管理制度

2.3.1严格查对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医嘱全面落实的根本保证。及时、准确、无误执行医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是每个护士应尽的义务。护理部要求各病房必须安排具有执业资质的护士处理及执行医嘱,有效监督实习护士的用药行为,并在执行医嘱及发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3.2强化操作规程,保证用药安全 用药前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并向患者讲解有关用药的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强调静脉用药现配现用,防止药品效价降低,减少感染的发生。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调节输液速度。注意各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两种药物之间应有间隔。口服用药应准确执行用药时间,特殊用药应向患者说明,让患者当面服下,在使用中药制剂时,应当重视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应适当隔开时间服用或注射,静脉输液时可使用配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减少因药物微粒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2.4完善药品监管办法,保证用药安全 严格病房内的基数药品管理。专人保管病房所有药品,有记录及交班,急救药品、贵重药品及毒麻药品应专人、专柜、加锁保管,注明过期日期,保证安全、有效、班班交接。各类药品应分类定点放置,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应分开保管,建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

2.5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由于目前临床用药比较复杂,许多患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较好地遵照医嘱服药,这需要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安全教育,在使用新药、用法出现变化时,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明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一些基本的用药常识,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协作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工作,并特别强调患者不可擅自使用药物,保证用药安全。

总之,我们必须从临床用药的各个环节入手,改善工作流程,加大监察力度,才能保证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监管药品招标采购是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一个基本任务。在目前药品市场不够规范、厂家多、产品多、经销商多的情况下,搞好药品招标采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规定必须“从资质齐全的信誉好的经营企业采购药品”,“采购质量稳定的信得过的厂家生产的药品”,不得采购“非中标的药品及中标药品的同类药品和替代品”,在质量等次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购“中标药品中价格较为便宜的同种规格品种”,对临床必需的非中标药品,按上级有关备案采购的规定执行。通过几年来的运作,由于我们严格执行招标、采购操作规程,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目前我院招标采购药品的金额已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94%以上,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二、加强新药的管理,建立新品种筛查制度 

定期审定需要增加或淘汰的药品是药事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之一,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以及患者的切身利益。为规范新药的引进管理,并防止同一品种药物品牌过多过滥,我们制定了《医院新药引进程序及筛查制度》,规定:①新购药品必须是临床必需的,并且基本上是在省药品联合招标目录中中标的品种;②新药应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为依据,已纳入省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中的西药、中成药的品种优先考虑。③申请引进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l~2种。同时对新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新药由药剂科初审后,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分析、评估,然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新药引进与否进行表决,同意引进的票数大于或等于参加人员2/3的药品,则正式引进医院。对引进的新特药,药剂人员应及时到临床科室进行指导,力求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并且6个月后要进行临床评价,内容包括该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情况等。新药在试用期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由于管理措施到位,既保证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新药及时用于临床,又避免了价格较贵、品种重复及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进入医院,从源头上控制了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健全药品安全质量制度。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药品在医院的各个流动环节都存在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因此搞好药品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为此,我们成立了《药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药品质量员,并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藥品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特殊管理药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药库应按照药品贮存特性建立不同贮存区.做到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相分开,并参照药品批发企业GSP要求贮存管理药品。据此我们对药库进行了改造,工作环境和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药品入库时,要求保管员每次做到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要随机抽查药品的规格、包装、价格是否与账目相符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为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医院规定药品仓库应有一定的储备,特别是一些特殊管理药品、贵重生物制品、蛇毒血清等抢救药品,这些药往往是在特别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储存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仓库保管员严格跟踪药品的质量变化,定期检查有效期,防止过期失效,避免给医院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完善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的正确选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最小、价格合理、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药物品种不断增加,不合理用药、滥用药成为当前医院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目前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用药,我们及时更新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我们制定了《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贵重生物制品使用规范》等,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合理用药工作中的责任,并将合理用药与每个人的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操作中,我们每月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予以公示,由群众进行监督:每季度由专家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进行应用合理性的评价,对存在不合理使用的药品分别予以停用、限用和警告,对有关医师按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方面。针对这种状况,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明确各级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五、完善药房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药学服务内涵 

为了加强药房药品管理,我院药品实行计算机管理模式,药房药品盘点由院办公室和财务科派人参与,并实行实物(数量)与金额结合制度,精确到一针一片,彻底改变了以往管理混乱的局面,保证了账目准确,基本做到了账物相符。为提高调剂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药房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处方调配制度》和《处方调配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要求药房工作人员严格处方调配中的收方、审方、发药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执行双人配方制。要大力加强用药交待、指导合理用药、解决患者用药疑问等重要环节,提高服务质量。药师发售药品时,要为患者提供用药清单,并交待药品用法、用量,讲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及注意事项,特殊患者要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以此为患者解疑、排难,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迟丽萍,开展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 

第6篇

【关键词】药剂科;药事管理;特征;内容;医院管理;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一、药剂科药事管理的特征及其主要内容

1.药剂科药事管理的特征。(1)专业技术性强。合理使用药物是药事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关键,药剂科主要负责调剂、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贮存工作,这些工作技术性很强。因此,药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药学理论知识和药学管理技术,且能够及时掌握不断涌现的药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2)咨询指导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剂科向医务人员提供用药信息、用药指导和药学科技咨询,并解答临床用药和药学相关问题,这些均具体一定的咨询指导性。(3)管理经济性。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经济管理性质,患者通过货币交换得到,该过程与管理工作是否合理、经济息息相关。因此,药事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合理计划、采购、分发、保管药品,从而为医院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

2.药剂科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1)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要求,建立完善药剂科药事监督制度,确保安全用药,提高药品使用效率。(2)根据医院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供给、存储药品,并编制基本用药目录,以便检查药品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所需药品。(3)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对药品进行调制和制剂,合理准确的用药,同时加强监管药品质量,建立药品质量控制网络和管理制度,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医院,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可靠。(4)建立用药咨询窗口,提高患者用药认识。(5)指导患者准确用药,并收集、记录患者用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形成相关药品用药分析报告。

二、医院管理中加强药剂科药事管理的主要作用

医院管理中加强药剂科药事管理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用药安全。药事管理人员有效审查药品库中的药品,及时清退劣质药品,并严格验收将入库药品,可提高药品质量,避免使用劣质药品;有效监督、管理药品各环节,如采购、分配、存储等,可有效避免发生药品管理暗箱操作不良现象,并在提高药品质量的同时减少采购成本,使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2)保C临床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药剂科药事管理的重点工作,为加强临床药学管理和合理用药,药剂科需结合临床药学,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确保及时了解药品信息和患者用药情况。临床医生所获得的药品具体信息源于药剂科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有责任指导医生合理用药,从而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医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对于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患者。药剂科工作人员应有效管理和监督其用药,使其用药依从性得到提高,并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取得治疗疗效。(3)提升医院形象。在药剂科药事管理中,窗口咨询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服务质量可有效提升医院形象。所以,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与药事服务相关的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服务管理以患者为中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在注重自身形象和行为的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药事服务,并耐心细致的为患者答疑解惑,从而达到优化窗口咨询服务质量的目的,有效提升医院形象,使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三、医院管理中加强药剂科药事管理的措施

1.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对药事工作而言,窗口服务是药事工作的关键环节,所以应每月定期检查药剂科工作质量和日志记录,核查药品是否存在失效、破损情况,检查工作人员药学知识和用药处方。目前,人性化管理是优化医院药剂科窗口的有效措施,该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思想,,简化划价、交费、取药等过程,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以良好的态度接待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相关知识和用法,对处方存在问题的患者,直接帮助其联系医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有条件的医院,应结合实际建立高效的大窗口或敞开柜台发药模式,使患者能直接向药师咨询药学问题,从而融洽药师和患者关系,增加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提高药剂科工作质量。

2.健全完善相关制度。首先身为管理机构的医院管理层应充分了解我国在药剂科药事管理中拟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尊重国家法规基础上制定本医院内部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其次,药剂人员、医师在接受医院颁布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时,不但要考虑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实用度与可行性,而且要充分权衡其与医院管理间的科学配合,从而保证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科学实用,并能有效落实、实现药剂科药事管理活动。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立足于医院基本的供需关系,确保用药的科学合理。

3、加强人员培养。加强人员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1)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人才的知识培养,保证要使管理人员专业化、多元化,进而更好地为药事管理工作;(2)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升药事管理人员的忠诚度,避免其出现“作奸犯科、贪污受贿”现象的发生。实现这两方面的全方位培养,无论是在专业程度上还是在个人意识上都能够实现完美的提升,也促进了药剂科药事管理“公平、公正、公开”管理策略的良好进行。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要设定一定的监管机构,实现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实施监督,加大管理约束,提升相关法律的施行效率,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要令其明白自身工作重要性和惩罚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药剂科是医院重要的技术科室,是医院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部门,其具有政策性、学术性、技术性、实践性等特征,并且做好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患者健康和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段惠娟等.药剂科药事管理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药学学报,2014

第7篇

一、加强护士掌握药理学知识

1.病区设有药物说明书文件夹本,里面收集有本病区内常用药的说明书。新护士或新转入护士可通过药物说明书文件夹查阅药物说明书,掌握爱婴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了解药物性质、用法用量、副反应或毒性反应、用药注意事项、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和注意事项。使护士能正确用药,从而减少用药差错或事故。

2.新药的掌握当病区使用某一种新药时当班护士发现使用新药的医嘱,必须向药房取回新药的说明书并仔细阅读。当班护士根据药物说明书核对医嘱是否准确,如发现医嘱与药物说明书中使用方法及剂量等有出入时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正确用药。做好每班交接班,必要时病区组织1次该新药的业务学习,使每个护士都会正确使用新药。

二、正确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1.按医嘱用药,且有判断思维用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护理操作,是护理中一项重要工作。护士执行医嘱时过程中是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医嘱,但同时要求护士在执行医嘱要有判断思维,对于不正确用药的医嘱应提出质疑,和医生核实正确后方可执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学者报道,因查对所致差错占55.55%[3]。进行各种操作时要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爱婴病区内设有用药流程指引,具体做法:经双人核对医嘱后,由1名护士摆药,另1名护士查对,查对内容有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有效期、批号和药物的质量;加药时再次进行双人核对。执行时1名护士到病床前挂药,另1名护士执行注射,两者都核对病人床头卡上的床号、姓名、病人的手腕带上的姓名、药物名、浓度、剂量、用法。给药完后注意观察用药后用药的效果和副反应。

3.用药时做好健康宣教在用药过程中做好用药健康宣教护士应向产妇和家属说明药物的名称、作用、主要的不良反应,交代相关的注意事项。如产后注射缩宫素会引起腹部子宫收缩性疼痛,注射前告知产妇用药的目的、可能引起腹部子宫收缩性疼痛及疼痛持续时间。通过健康宣教,消除或减少产妇因用药引起的心理负担,便于产妇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以及便于观察用药后用药的效果和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

三、小结

病房护士长通过加强药物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用药的隐患,保证用药质量安全。临床用药上护士长通过加强培训护士应掌握的药理学知识、培养护士按医嘱且有判断思维用药、做好查对制度及用药的健康宣教,预防用药差错或事故。作为病房护长应应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用药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林月容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第8篇

[关键词] 抗生素;管理;合理用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5-02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药品种类、数量日益增多,不合理使用药物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具有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能促进耐药细菌、超级细菌的产生[1],因此如何降低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提高医院抗感染的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疗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我院药房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为切入点,浅谈抗生素管理模式。

1 抗生素合理用药概述

抗生素合理用药一直现代临床医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WHO与我国卫生部均颁布了相关抗生素用药管理规则,要求医疗机构积极进行抗生素管理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抗生素滥用情况。我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医疗机构的行政部门需建立抗生素用药的细则规范,并积极进行调查,明确医疗机构本身抗生素监管工作,保证抗生素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2]。

促成抗生素滥用、过多应用的因素很多,其中无指证用药、预防性用药、疗程时间较长以及联合用药是主要的原因。同时经济促销、人情用药、医师避免相关责任、家庭药房等也是重要的因素。如何有效的进行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成为了我国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2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基本概念

2.1 抗生素作用定位 抗生素是一种对抗病原体,预防临床感染的药物。因此,抗生素药物原则上被划分为治疗药物,而非预防药物。人们所谓的抗生素预防用药指的是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病原体入侵或者感染进行预防性给药。其是有计划的目的性治疗给药,而非预防感染而用药。

2.2 有指征给药 抗生素用药与其他药物一样都需进行有指征给药。不论是为了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还是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都需建立在有用药指征上。如未跟进用药指征给药则被称为无指征给药,盲目给药。就实际临床操作而言,抗生素给药需根据患者病史、化验、体检、其他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原菌可能引发的感染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而针对性给药。如患者出现局部感染情况,需进行外用抗生素,必要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不得进行全身性抗生素用药。当患者局部感染扩散,或者患者处于病原体入侵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全身性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接受化疗、放疗,其免疫机能较差,患者称为病原体易感人群,初步具有抗生素全身应用指征。

2.3 临床用药方略 临床用药方略为应用抗生素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科学用药以及经验用药[3]。科学用药指的是,临床抗生素用药不但要根据常规诊断结果,还需进行微生物学诊断结果来给药。微生物诊断工作是建立在微生物检测上的,包括了病原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测验、病原菌产酶等。经验用药指的是临床无法进行科学用药时,医师根据以往病例经验进行抗生素给药。即是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推断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同时结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导规范进行临床用药。需要强调的是,经验用药必须建立科学病学调查分析上,而非单纯建立在医师个人经验上。

从总体而言,科学用药和经验用药方略都具有较高科学性,两者都建立在科学的病学调查分析上。两者不同的是,科学用药时根据患者自身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是直接的科学依据;而经验用药时参考这个疾病患者群微生物分析结果,属于间接科学依据。就临床应用而言,经验用药无科学用药的精确性,但是经验用药需求的设备和时间要求较低,其适用地域范围较广,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经验用药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这导致了二重感染多发、加重细菌耐药性等缺陷。因此临床需积极提高科学用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以减少经验用药。

3 我院药房抗生素使用现状

3.1 行政管理不到位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干预政策,如《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但各类医疗机构没有重视抗生素临床管理工作,临床医师及药房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国家政策的学习。

3.2 病原学检测缺乏 我院微生物实验室不足,目前存在用药针对性差的现象,在不明确致病细菌的情况下就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或者在家属的要求下使用好药,多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首选,这样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二重感染。

3.3 适用性不规范 在不清楚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如对感冒、咳嗽的患者毫不犹豫的使用抗菌药物,这种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的现象广泛存在,而且认为贵的比便宜的好,新的比老的好,光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好,使用种类越多,越能有效的控制感染[5]。

3.4 使用方法不规范 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包括忽视患者的身体情况,忽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忽视药物的相互作用,忽视围术期用药,抗生素使用起点过高、频繁换药,使用剂量不足或过量,不规范联用等。

4 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

针对目前我院病房抗生素的使用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用药制度和制定合理用药的考核办法来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降低或延缓耐菌药的发生率,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4.1 制定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 我院根据卫生部的《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4.1.1 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 对于住院的患者及时采集相应的检验标本并送细菌培养,对于病情不允许等待者,可根据本科室的经验治疗方案和患者的实际病情使用抗生素,待药敏试验结果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出来后,及时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4.1.2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可将抗生素分为三级,对于非限制用药的一线用药经临床医师同意即可使用;对于二线用药需主治以上医师同意方可使用;严格控制三级药物的使用,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等,用药原则不得超量,需经科主任同意方可使用[6]。

4.1.3 药师定期参与查房制度 药房药师要定期与医师共同查房,共同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资料,并详细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应急小组。

4.1.4 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并定期检测患者抗生素血药浓度[7]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医院应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另外对于一些感染患者,应定期检测其抗生素血药浓度,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4.2 制定合理用药的考核办法 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制度抗生素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我院通过制定合理用药监测的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奖金挂钩,通过层层参与考核评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限期整改再评比。

4.2.1 建立处方考核制度 严格按照现行的《处方管理办法》,定期检查门诊处方,检查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处方的书写是否规范,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如氟康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等[8]。

4.2.2 针对毒性大的抗生素做好安全性用药监测工作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肝肾毒素大的抗生素;考虑到替沙星类药物对血糖影响较大,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慎用。

4.2.3 根据抗生素的PK/PD参数和抗菌谱制定给药剂量、治疗疗程,对于一些时间依赖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应该每日分次给药[9]。

4.2.4 做好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 临床药师应该掌握各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上报。

5 结束语

总之,开展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针对抗生素滥用现象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汇总,通过上述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世娟.浅谈医院合理用药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02):160-163.

[2] 闫万梅.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07(12):27-28.

[3] 李剑.我院抗生素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6):39-41.

[4] 崔新智.门诊药房抗生素用药规范[J].西北方药学,2013,10(09):85-86.

[5] 张克震.181例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06):156-157.

[6] 张志,陈琼驹.基层医院胃肠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9,08(17):56-57.

[7] 王乃文,颜耀东,刘茵,闫玲.清洁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药学学报,2010,06(03):32-33.

第9篇

[关键词]服务意识;示范作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131-01

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策性、学术性、技术性、实践性均很强的科室。是维护人民健康、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作为药剂人员如何面对现代药学的发展呢?

1 加强服务意识、认清工作职能

药剂科是药品的源头,更应该是服务的源头。药剂科坚持主渠道购药,不仅仅是担负了采购、贮存、保管、发放的常规性事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服务作用,要有完善的监督跟踪机制,保证临床合理、安全、及时、有效地使用药品。定期与临床开展双向讲评活动,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以临床为中心。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门诊药房作为窗口科室要抓好示范作用。提高服务理念,让患者放心,同时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做好用药指导工作。药师要参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探索建立临床用药指导或咨询师制度,药师直接面对患者,进行药品疗效、服用方法和各种副作用与禁忌的指导;建立药学情报网,交流信息,既为临床提供药学资料,又不断从临床获得信息,增强医、药、护、患之间的整体联系;开展药物监测,通过药物浓度测定,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及微机处理系统,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给药治疗。同时,随着合理用药软件嵌入前台发药程序,也将工作重点放在处方合理用药的审核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上。针对门诊量日益增长的趋势,将积极筹备增开窗口,缓解其他窗口的压力。降低窗口发药频度,给窗口发药员提供较合理的审方、校对、与患者交代和沟通的时间,进一步降低差错率,提高满意率。调剂人员要加强药品管理,把安全用药放在首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药品质量全面管理,切实把好药品质量关。要加强对药品效期的监管,养成每月盘点细查的习惯;要重视药品的储存条件,对不同储存条件的药品进行整理分类存放;严格控制药品存放条件,保证药品在院期间的规范储存:严防药品破损、霉变、失效。确保药品质量。

2 增加药师的职权。监督合理用药

2.1 用药监督权

鉴于医院和临床用药的实际,由临床药师分片包干科室,负责参加病房科室查房工作,在科室会上通报分析查阅病历后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方案,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然后与医师一起查看患者,了解病情。收集与用药相关的临床用药指征。药师查房记录要求主管医生写入病程记录中,同时药师还应建立重点患者药物使用登记、记录查房情况,对用药疗效及不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进行追踪。让临床药师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工作和研究,共同把不合理用药分析工作做实、做好;在ADR的收集监测方面,一要协助临床医生做好填报工作,二要有效开发利用院HIS系统信息如某些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变化信息,加以跟踪,主动监测。

2.2 处方点评权

处方点评的范围:①门诊药师在每天的处方调剂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②临床药师在查房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③药师在处方或医嘱中发现的超范围、无临床指征的超剂量用药。

2.3 处方点评的内容

①无指征的经验用药。②指征改善后应该停药而未及时停药。③违反联合用药原则。④无指征超剂量的使用药物。⑤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情况。⑥违反药物配伍禁忌。

2.4 处方点评的意义

对于严重的不合理用药,以及重复出现的不合理用药和有代表性的不合理用药,采取利用网络和院交班的方式进行处方点评,必要时进行全院公示,以利提醒当事医生和更多的医务人员加以改进。

3 用药质控权

3.1 门诊处方、住院病历用药质控的内容

①不合理用药(主要是抗生素)。②使用药物或更换药物无指征及违反联合用药原则。③超过药典和说明书适应证范围或用法用量。④指征改善后应该停药而未及时停药。⑤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而未记录。⑥不按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中成药。

3.2 质控采取“事前控制,事中雏护,事后评价”的原则

即把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作为质控的重点。将住院病历用药质控与药师在查房结合在一起,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由药师在所负责的临床科室会上进行宣读,及时提醒医师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3.3 合理用药评价权

医院组织每年由药剂科对医生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医生工作质量考评内容之一,并与医生的晋升晋职、立功授奖等相结合,促进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各项用药规范。

第10篇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店安全经营;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39-01

药品在有着治疗作用的同时,同时也必然存在着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不足所致的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具有很难预测的特点,药品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其诱发因素有很多,譬如用药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以及药品的毒副作用、相互作用等,不同的人对药品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同时不合理用药也成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死于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接近于1/7,而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的人数比例约为20%,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而失去生命的人数就有20万,这其中约有2/5死于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药店的不断增多,其药品的不良反应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所以建立健全药店药品销售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做好其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就成为了人们的共同目标。现在就结合药店安全经营药品的相关内容,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用药做以总结。

1 我国药店所存在的药品经营安全问题

1.1药店经营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药店数量逐年上升,药店经营监管工作的难度因此加大,其相关的监管制度很不完善,存在着很多管理方面的漏洞,许多药店甚至没有获得相关营业许可就开始营业,对外销售药品,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所以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药店经营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取缔不法药店,同时保护符合标准的药店,这样确保人们的安全用药。

1.2药店不合格药品存在的现象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许多药店都存在药品不合格的现象,譬如过期药品仍在销售,或者药品本身质量不过关,甚至出现个别假药现象,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用药安全,所以药品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的检查,把好质量关,从源头上消除不合格药品的发生,防止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同时对药店的药品进行检查,对已过期的药品予以销毁,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1.3药店销售人员的自身问题

在我们对药店的相关销售人员的考核工作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药店销售人员对药品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薄弱,许多药品的用量用法以及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甚清楚,很难对患者或用药者做出正确的用药指导以及向他们阐述药品可能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应对药店的销售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对销售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采取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只有通过这些审核,销售人员才能获得上岗证,这样就使得药店销售人员能够把好药品质量关,熟悉药品的使用以及不良反应,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保证了人们的用药安全。

2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2.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2.1.1相关法律体系和制度不甚健全

我国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机构不完善,其相关法律法规均为原则性的规定,相应细节没有把握,操作性不强,许多因药物不良反应造成损害的赔偿制度都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用药者的有关权益因此得不到法律保护,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也没有一定认识,其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人士对不良反应监测缺乏正确认识,甚至有的药店也没有自觉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开展和执行。同时我国相关专业检测机构在各个地方存在着较大差距,发展不均衡,这也是主要由于相关法律体系和制度不甚健全所致。

2.1.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投入较少以及报告质量不高

由于缺乏经费支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监管不力,这在基层表现的尤为明显,相关工作人员得不到系统化培训,对这项工作要求不了解,极大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药品不良反应隐瞒不报的情况较为严重,或者报告的多是药品说明书上已提及到的,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报告较少,其报告质量不高,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一。

2.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几点看法

2.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测机构,制定相应的完整细则

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的法律体系是重中之重。完善从省级到基层的监测机构,加强其网络建设,制定相关细则,使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得以稳步开展和顺利进行。

2.2.2加强宣传和专业素质培训

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其的正确认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明确其手段和方法,提高其报告数量和质量,从而有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3加大经费投入

上述措施的采取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所以政府部门应将其的投入列入重点预算,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从而确保广大民众的安全用药。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药学部门;药事管理

药学部门是负责医院中西药品采购、供应、临床调剂以实施药品全程质量管理及经济管理,同时进行临床药学、药学情报等领域研究分析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在取消药品加成的背景下,医院药学部门必须转变工作观念,由原本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由原本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提供临床药学服务为中心,重视临床药学学科建设,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和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从而为实现医、药、护之间的有效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1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1管理现状

药学部门管理工作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承担繁杂的药品管理任务,在部门组织结构设置上,一般设置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病房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库、制剂室、临床药师组和临床药理室等,分别负责配发药、药品采购保管及临床药学服务等不同的药事管理工作[1]。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前医院药学部门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药学部门管理职能逐步完善,由原来单一的药品采购、养护、调配、配发、退药管理等职能,拓展为临床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药学监护、处方医嘱点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学咨询等职能,进一步体现了药学部门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价值。二是大部分医院的药学部门都已经依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开展药事管理工作,促使药事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三是医院药学部门逐步树立起了药学服务的工作理念,在药学部门工作职能的拓展下,部分药师走出药房,面向患者和临床提供药学技术服务,为构建医院合理用药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1.2存在问题

1.2.1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制度细化程度不足、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药事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药学部门没有落实人员考核与奖惩制度,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提供药房服务;药事管理制度覆盖范围不全面,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不细致,易出现管理漏洞;药事管理制度未能明确监督管理职责,导致医院药学部门对患者用药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弱化。

1.2.2管理工作模式单一部分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工作模式因循守旧,仍然采用传统的窗口型管理模式,导致临床医药工作停滞不前,未能充分发挥出药学部门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职能作用。具体表现为:药学部门工作以照方配药以及向患者介绍药品剂量与用法为主,只能保证患者准确无误地取到医生处方上开出的药品,而不会就该药品是否为最合理用药提供咨询和干预;药学部门的药师与临床医师缺乏沟通,使得临床药学工作停留在血药浓度监测、处方分析等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起药师与医生共同查房、药师参与危重患者会诊等工作模式。

1.2.3药学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在部分医院中存在着药学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医院将非药学专业人员安排到药学部门工作,这些人员只能从事照方抓药、核对单据、药品库房管理等基础性工作,而不能开展药学临床研究等深层次的工作;医院药房的琐事繁多,使得药学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进修培训,导致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未能得到提升;药学部门中的人员结构过于老化,中老年药师所占比重过大,这些药师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却缺乏创新精神,对信息化技术的操作技能水平偏低,影响着药学部门服务水平的提升。

2医院药学部门管理的优化建议

2.1建立健全药学管理规章制度

医院药学部门要遵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结合本院药学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药学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医院药学管理规章制度要涵盖人员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供应管理、高危药品管理、药学研究管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处方调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医院应当本着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原则,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保护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医院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及用药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用药管理办法,健全并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护士共同组成的治疗团队,以此来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医院应遵循药物临床应用导则、诊疗指南等,对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同时,还应对医师开具处方的合理性及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医院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的临床药师,并要求他们全职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工作,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医院应当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用药监测评价体系,重点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监测,通过结果分析进行评价。

2.2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

临床合理用药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医院药学部门要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构建起临床药学管理模式,拓展药学部门的工作职能,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3~4]。具体管理措施如下:药学部门可以月为单位,对门诊、急诊处方以及出院医嘱进行点评,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药师可以参与到查房工作当中,为医护人员提供药物禁忌、用药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并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编制,给主治医师提供昂贵药品的替代建议;临床药师可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在保证用药合理性的同时,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减少浪费,降低药品费用;临床药师应做好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对结果进行及时上报;药学部门应对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定期对各科室的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促使各科室对备用药品加以合理控制和使用;临床药师应当每个月对本院消耗排名前三十位的药品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对存在异常增长情况的药品,应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上报院部。

2.3加强药学队伍建设

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对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药学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①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在促进医院发展中药学部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药学管理能够提升医疗质量。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对药学部门的人员培训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可采用座谈会、讲座等形式,提升药学人员的知识水平,并为药学人员与临床医师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使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②加强继续教育:药学部门应当加大对在岗药学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先进的理论和前沿技术,定期组织药学人员参加临床知识学习[5]。药学部门应为药学人员创造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③引入新的管理办法:药学部门可以引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提高药学人员的服务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74-02

目前医学界对心内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用药的方式,因此用药安全就成了保证患者能够安全康复的关键。但是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有着极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在为病人进行用药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用药失误。而用药不当不仅是简单的药物出错更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轻者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康复,重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很多医院都曾因用药缺陷和患者及家属发生过纠纷,据统计发现,在我国所有医疗诉讼案件中有关临床纠纷的案件就占到37%。但是认真而言,这种因为用药失误导致的药物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进行预防和降低的。为了满足本次论文的数据需求,笔者选取某医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的具体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措施,经试验证明,这些措施确实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1.1药物的存储。药物的存储方式不仅影响到医院的用药效率同时若按照不科学的方式进行药物存储也会导致药物失去原有的药效,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医院在药物存储上的问题进行分析:①心内科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途径进行治疗,因此心内科药房内有很多存储药物,这些药物在正式收入药房进行编制之前需进行长期清点核查,在经过多个人员的手部摩擦和接触后,往往会让药品商标和药品有效期模糊不清,从而引起护士在配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②医院在进行药物管理时不能很好的进行药物分类管理,例如在医院的药物储藏中静脉用药和非静脉用药时不被非开的,外用和口服药也被混放在同一药柜中,这种不科学的药物分类方式大大降低了配药效率;③药物放置不科学,在放置药物时没有按照药物的放置条件进行放置,例如一些需要避光的药物却进行露天摆放,需要在4摄氏度环境中放置的药物却没有放置在恒温冰箱中;④药品清点审核制度要缺陷,一些药品已经过了使用期限却仍然放置在储存间内,护士在使用药物时也没有仔细注意药品的使用期限从而让患者吃了过期药而引起身体不适。

1.2医嘱审核问题。在护士配药过程中对医嘱进行认真审核是用药安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医生本身工作量大,因此在为患者开药时往往会出现处方和医嘱计量不一样的情况,护士在进行配药时应当考虑到这些细节对医嘱进行认真审核,从而确保患者不会因为药剂计量上的失误而影响治疗或造成生命危险。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新入住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护士交接班时的粗心而造成用药延误。另外护士不能经常将患者的情况随时向医生汇报导致医生在为患者写处方时往往不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部分护士不能够熟练掌握临床用药知识,就不能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来配合医生对Ч教/p>作者:蔡玉萍 来源:健康之路 2013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2加强对心内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2.1完善药品分类管理和核对制度。在药物存储过程中,确保常规性药物可以放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他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类目的放置需求进行分类存放,存放过程中药物的数目、名称等都应记录清楚;加强对药物的清点审核,近效期药物可以放置在专区并详细注明失效期,对已失效的药物进行定期处理;有放置条件的药物要严格按照放置条件进行放置,例如避光药物必须放在干燥通风的暗室,需冷藏的药物必须放置在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并进行定期除霜;定期进行心内科制度考核,提高药品核对质量来确保医院用药安全;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三查七对”工作,对危险药品和名称类似的药品更应做好查对工作,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时还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和病床号,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2.2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一方面护士是临床药物配和送的第一执行者,另一方面护士和患者接触时间最长,能够随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近期病情,因此护士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通过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用药质量。为了实现对护士的专业培训,医院可以定期举办药物知识讲座,督促护士学习新药物知识并加强知识积累;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失误不上报”的惩罚制度,保证及时出现用药失误也能够通过及时处理而将对患者的危害降至最低。

2.3加强对用药环节的安全管理。结合医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用药安全管理:①充分应用现代化操作软件,利用相关的软件操作系统实现对医院医嘱处方等其他信息的信息化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在手抄执行单、医嘱及处方过程中的失误;②对静脉药物施行集中配置,这样可以避免院内感染,减少药品损失和提高输液安全;③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是否被改变、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反应等情况;④做好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工作,让患者服用药物前,确保患者对使用药物的名称、具体作用和不良反应都有充分的了解;⑤完善药敏实验审核制度,患者使用的药物应由两名或以上护理人员确认才能进行使用,为患者进行药物皮试时要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⑥加强口服药物的管理,医院应在心内科区内设置口服药物的专门管理区域,并详细列出药物的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从而护士人员能够结合用药的具体信息来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参考文献

[1]胡烨.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