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宣传意义

城市宣传意义

时间:2023-09-11 17:4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宣传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宣传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形象 对外传播 符号 成都

我国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真正开始实践是从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开始的。从2010年开始,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开始重新打造城市形象并向外推广。

就整体推广策略而言,成都首先在传播角色上实现了从被动传播到主动传播的转变,以政府牵头组织进行全盘规划和运作,形成强大的传播主体。其次是传播主体在意义符号选择(表达内容)、意义符号使用(表现方式)和意义空间的构建(表达主题)上都有所创新,努力克服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就推广方式而言,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方式繁多,其中的广告,尤其是影视宣传片,是最直接的一种。影音视听感受真实而亲切,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容易勾起情感的共鸣,以具体形象而富于情感化的视听符号表达构建出能被直观感受的城市形象,最终产生积极的说服效果。

藉由财富论坛在成都举办的机会,成都对外形象推广活动在这一时间节点内密集出现,同时外界对于成都城市形象的反馈也更加直接和频繁,是考察成都城市对外形象推广活动的良好契机。

一、成都市相关经典广告宣传片案例解析

1、对外形象传播的新起点——《典型中国,熊猫故乡》

这部宣传片在2011年1月起在美国有线新闻网和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体进行投放播出,拉开新时期成都市对外形象宣传与推广的序幕。

宣传片以熊猫作为起点,依次展现在草堂中的外国游客,充满生活气息的集市,购物商场,茶馆中唱曲喝茶逗狗聊天的居民,钢琴演奏,网球比赛,廊桥和江心画舫,焰火,酒吧演唱会,小女孩,情侣,最终以自然环境中的熊猫嬉戏结尾。在音响方面,前半段是有着浓郁川剧韵味的戏曲哼唱,后半段是美声唱法,在末尾出现广告口号“Where Pandas Live. Chengdu, Real China”。

在视觉符号上选择了具有典型成都特色的熊猫、草堂等,也选择了西方社会认同度较高的人与宠物共处、小女孩等形象。在音响符号上,分别选取了川剧唱腔和美声唱法,与视觉符号一并构建了完整的意义空间。在符号表现上,以形似客观的对外国游客在成都的游览记录作为暗线,引导场景的变换和组织符号的表达,以正面的视听符号刺激受众的愉悦心态从而实现传播目的,属于典型的个人叙事手法。

2、对外形象传播中的新趋势——财富论坛成都官方宣传片

2013年财富论坛的举办被视为成都提升国际形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难得机遇,以此为契机开展的推广活动是继2011年之后成都对外宣传的又一。

宣传片的目光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相关符号选择有:财富杂志,曾经的中国举办地,高楼,交通网络,领事馆,代表企业,交子纸币,中国大陆首张股票,军工科研,举办过的高端论坛展示等。

除对经济符号的使用,在文化符号的强化上也做出了努力:川剧,蜀绣,都江堰,商业街,茶艺,太极,坊间集市,川菜美食,熊猫和微笑等。以上符号的使用在强化固有成都形象意义的同时也与经济符号形成了一种平衡。

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宏大叙事手法,以画面加上解说的手段,用宽广的视角全方位的展示了成都市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各项成就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试图将“财富之城,成功之都”这一内涵添加到既有的形象资源当中。

3、外界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反馈——财富论坛方2013官方宣传片

财富论坛方推出宣传片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邀请相关企业和组织机构人员。故而论坛方推出的宣传片中,更注重选取能够真正代表成都形象的符号来进行展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于成都城市形象的理解,可以算作对城市形象推广效果的反馈。

片中与成都城市形象相关联的符号选择有:川剧,九眼桥车流,合江亭风景,四川大学等高校,江上廊桥,高楼,世界五百强,企业孵化园,现代化商场,街舞表演,蜀绣,都江堰以及熊猫这一代表性符号。

从表现手法上看,因为宣传片本身具有的特定目的和传播者的文化背景,宣传片叙事方式介乎于个人叙事和宏大叙事之间,以解说加访谈的方式进行表现。

4、对比分析

综观这三部典型宣传片,大致能梳理出这样的线条,第一部宣传片奠定了文化传播的基调,以个人叙事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为成都打开市场;第二部宣传片在特定时期推出,在叙事方法、表现内容和传播目的上有所创新,但依旧是按照既有路径前进并无实质改变;第三部宣传片展示的内容说明成都文化形象已经被外界普遍接受并在受众心中产生联想关系。

从成都在不同时间推出的两支宣传片来看,都是走文化传播路线,主打“熊猫牌”,以核心元素带动特色文化符号的传播,淡化了说服意图和意识形态,是柔性易于被接受的传播活动。在表现上,以代表性符号的呈现和东西方符号的并置与融合,试图为成都构建一种文化与时尚交汇,具有现代化气息和独特休闲韵味的形象。

成都在2013的宣传片中突出了经济元素,是对原有形象的一种创新性塑造和扩展,然而在传播中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符号,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描述和经济符号的零碎铺陈。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宏大叙事性表达,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甚至会受到受众的抵触。

财富论坛方推出的宣传片中的符号选择反映出外部社会对于成都文化层面的形象传播内容接受程度较高,表现出与世界共同发展又具有独特风格的城市形象。

二、广告宣传片符号运用分析

英国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指出,受众在面对和解读已经编码成功的电视信息时有可能会出现三种状态:“优势解读”,当受众采取的解释框架与传播者的编码意义框架完全相同能够实现最理想的不失真传播;“协商解读”,既对传播者编码所构建的意义空间抱以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我解读的权利,在自我的解读中赋予符号新的价值以符合解读者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程度;“对抗解读”,接收者对于传播主体传达的内容能够理解,但却选择与编码者完全相异的解码系统进行解读。

从编码和解码角度来说,本文所列案例基本尊重了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可能的理解差异,选择和表现了多元的文化符号。

首先,是符合受众解码模式的符号运用,具体来说是西方视觉符号和普适性符号的选择与表现。在宣传片中以较高频率出现的现代化商场、焰火、高楼与车流等是典型的西方视觉符号,而人与宠物和谐共处、微笑等符号意向具有普适性能够被受众接受。通过受众所熟悉的能指引出所指意义,用共同的理解基础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其次,是符合受众接收心理的符号运用,主要体现在典型成都符号的选择与表现上。这一类符号带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能够满足外国受众的好奇心理,但由于固有差异的存在,受众解码过程极易成为不完全解读甚至错误的解读。为此,宣传片中大量使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同时具有成都城市内涵的视觉符号,如熊猫、茶馆等。这些符号的使用虽有简单堆砌的嫌疑,但确实能降低沟通门槛,将其联系到成都城市形象。

三、结论与建议

1、在推动城市对外形象传播发展时,要对城市形象及其内涵进行再确认,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理念

首先,成都城市形象的内涵尚未确定。从90年代提出的“天府之都”到“中国第四城”,再从2006年提出的“休闲之都”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些口号的背后是尚未凝练成系统内容的城市发展片段。可以说成都在进行对外形象宣传时自身的内涵定位略显模糊,故而在传播中也只能延续既有路径表现固有符号,外界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有一定之规但常常也是多变和不确定的。

其次,文化核心符号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城市形象有效推广的重要因素,但其并不能完全代表某一城市的形象内涵。片面的强调文化视听符号容易导致城市形象的表面化,形式化。

最后,是传播理念的创新,在坚持进行城市形象全面传播的同时将传播活动变得多层次和有针对性。并不是所有的受众都需要理解成都城市形象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应细分出不同信息所面对的不同受众,进行有效的信息投放。

2、独特的社会文化符号的选择与恰当表现是城市对外形象传播过程中跨越文化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氛围的一种外化表现。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对城市文化特征和内在核心价值的提炼和表达,将其投射到国际社会以获得认同从而构建形象的过程。如果在传播过程中缺乏城市文化个性特征和能够引起受众接收兴趣和情感共鸣的价值点,就无法实现跨文化语境的理念认同和情感交流,更不要谈城市形象的构建。另一方面,受众每天都面临着海量信息的冲击,文化传播以人无我有的特性能够克服抵触心理,高效率地吸引注意力;同时柔性的趣味性传播可以克服西方受众在认识中国及中国城市时可能带有的意识形态思维,在单纯环境中实现良好的交流。

3、推动城市对外形象传播发展时,对传播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新

城市对外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有赖于相关意义符号的使用与意义空间的构建,而后者则有赖于符号的展现与表达方式。

从形式上看,要努力摆脱对于广告宣传片的依赖,用新的形式来激发对外传播的新活力。从手法运用上,要跳出传统宏观叙事手法,从个人和自然叙事入手,贴近外国受众的观感。同时创新现有符号运用,使受众对新内容不产生抵触并对现有意义进行新的价值赋予。另外,在传播主体上也可以有所扩大,以民间组织或机构作为对外传播的有效补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外国受众对城市形象的接受度。

城市对外形象传播的传播周期较长且结果反馈并不明显,传播主体须有长期的规划以收累计之功,对于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成果和问题也应给予及时的关注,以实现对外形象传播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彦冰、荆学民,《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国际新闻界》,2010(6)

②沈捷,《国家形象片的文化超越策略与效果研究》,《编辑之友》,2012(9)

第2篇

关键词:城市 法治文化 举措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6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法治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普法行动的有效落实,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加强对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也为法治文化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法治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法治文化建设的定义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的法律工作者对公民进行普法宣传,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促进现阶段法律体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良好运转。在如今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的效率高低主要依托于市民对于法律知识本身的理解程度,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法律工作者也一直走在探索法治文化有效宣传策略的道路上。

一、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

加强城市法治文化的宣传是现阶段依法治国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城市法治文化的广泛而有效的宣传能够使民众更加明确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更加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法治体系的整体完善,有利于增强执法者的法治意识,在执法过程中,不偏不倚地公正执法也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

(二)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

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通过创新多种有效的途径,比如建立公众法治宣传微信号、建立城市法治文化广场、张贴宣传法治文化经典小故事、名言警句等宣传法治文化,能够使居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的法律意识。

(三)推广反腐倡廉的工作

反腐倡廉工作是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法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将有效的推广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一方面,由于法治文化宣传的深入使居民清晰地认识到所拥有的监督权,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使监督权。另一方面,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充实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储备量,加强自律意识。

二、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新媒体宣传法治文化渠道

随着4G网络的全面覆盖,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发挥出强大的宣传作用。在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中,也应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打一套“组合拳”。例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普法微信公众号,对城市居民进行法治文化的宣传,以此来使现阶段的城市内部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对于开辟法律名言、法律小故事、经典案例、专家学者答疑解惑等专栏对公民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进行宣传,夯实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发扬传统媒介的法治宣传作用

现阶段的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新媒体传播以外,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仍应是对城市居民进行普法知识宣传的主流渠道。由于电视媒体受众较广较多,因此仍应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有效的推广,对宣传品本身进行生活化的包装,从而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更加高效。例如,由于情景剧对观众更有吸引力,因此可以通过编排经典案例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法治文化宣传,从而使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观看中得以传播,得到感悟。也可以开辟诸如“法家讲坛”等学术性讲座、“老百姓问法”等答疑解惑类栏目、“法治文化知识抢答赛”等竞技类节目,多重趣味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观众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提升定期普法宣传讲座效果

定期开展普法宣传讲座是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普法宣传讲座主要受众是学校以及社区人员,应改善宣讲内容,使宣讲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效用、更接地气;创新宣讲方式,使宣v内容更直观明了、更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以此来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例如,对居民进行法律讲座内容应针对不同宣讲对象,宣讲对其有切身意义的内容,在宣传过程中可以设计答疑解惑环节,展开多层次的互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法律问题,提升普法宣传整体质量。

诚然,在现阶段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历史与现实各类因素影响,还存在着法治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法治文化宣传效果不佳、城市居民法治底子淡薄、接纳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但法律工作者仍应运用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夯实城市文化建设基础,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登辉. 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潮州市某师范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该师范院校2004―2006三个年级在校生7 523人,以此为框架人口。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对该病的态度、获得知识的途径等。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部答对为100分。现场调查以班为单位,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将调查表发给调查对象,采用匿名独立答卷、即时收回的办法。

1.3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再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2份,有效率为96.9%。872名调查对象中男生251人(28.8%),女生621人(71.2%);生源地来自农村464人(53.2%),城镇251人(28.8%),城市157人(18.0%)。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

872名学生得分平均为(84.48±13.69)分。不同生源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9,P<0.01),城镇、城市平均得分较高,农村最低,且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城镇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生源与城市生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486,P>0.05),见表1。

82.O%的调查对象知道从外表不能判断感染艾滋病病毒,78.8%的调查对象知道目前没有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知道使用安全套和仅与一个忠实的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发生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分别为74.4%和87.8%,92.1%的调查对象知道使用合格消毒的注射器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调查对象中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胎传和输血(血制品)传播分别占99.3%、93.5%和98.5%,而知道接触艾滋病人眼泪(汗液)、打喷嚏、和艾滋病人共餐、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分别为72.9%、83.3%、89.2%和95.8%,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应答率仅为50.7%,见表2。

2.3 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

63.2%的调查对象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课室上课,62.6%调查对象允许艾滋病毒感染者继续工作、学习,愿意做艾滋病宣传员、关爱艾滋病人的占调查对象68.5%。

2.4 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

72.13%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来源于电视,56.77%来源于报刊,50.11%互联网,而来源于街头宣传版报为30.62%,学校教育(课本及其他)为13.4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潮州市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平均得分(84.48±13.69)分。农村生源平均得分比城市、城镇生源低,且农村生源与城市、城镇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对于来源于农村的学生更应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潮州市某师范院校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掌握较好,正确应答率都在90%以上,但对相对应的减少危害措施却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正确应答率只有74.4%。这说明在做好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中应加强“减少危害”策略的宣传。

调查对象对日常生活中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缺乏正确的认识,除了“握手”正确应答率达到95.8%,余者都在90%以下,尤其是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正确回答率只有50.7%,这势必加剧对感染艾滋病的恐惧,从而产生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的歧视。因此,今后在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中应加强传播途径和专业知识的宣传,消除恐惧心理,从而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为他们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4篇

一、认识到位,强化组织领导,人人参与创建。

把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形成了全局上下齐努力、共同为创森工作贡献的工作格局;四是积极做好宣传,通过在市博物馆等公共区域内张贴宣传画、设立宣传栏、印发告知书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宣传创建森林城市的意义,积极倡导文明参观,努力营造“维护环境秩序人人有责,创建森林城市个个参与”的良好氛围;五是人人参与,局机关干部职工及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自愿每天上班提前半小时,下班延后半小时,奉献一小时的时间,到各负责片区进行监督检查和卫生清理,真正把“人人都是绿化员、人人都是监督员”的口号落到实处。所有干部职工全部充实到工作一线,参与到景区绿化服务工作中去,参与到绿化、卫生保洁、安全巡逻中去,参与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去。

二、突出重点,注重细节,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督导市博物馆结合部门实际和特点,制定了《市博物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规划了文物中心库房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园林建设方案,做好了文庙步行街种植规划,筹措资金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同时按照工作要求,从细微处入手,对照要求找不足,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目标定措施,对博物馆园容绿化、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经营服务、基建维修等工作进行了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的部署安排;二是提出了“无缝隙对接”的工作思路。做到博物馆园容面与经营面无缝对接、陆地卫生与水面卫生无缝对接,由博物馆办公室逐部门明确“门前三包”范围,确定绿化责任区,签订责任书,要求负责地面卫生保洁员及时捡拾力所能及的地面垃圾,水面卫生保洁员及时清理泮池里的杂草枯叶,发现卫生死角及时沟通解决;三是整理规范档案资料,对涉及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台账资料,安排专人对照各个项目测评标准进行收集整理,按要求进行上报;四是工作中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对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宣传力度。督促全市广电媒体充分履职,辟专栏、设专题,多版面、多时段、多频道、多形式宣传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播放植树造林及保护环境公益广告,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合力,使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督导各级广电媒体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全市各地城乡绿化典型,加强对义务植树的宣传教育。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

一是重点抓好办公区域及市博物馆等公共活动区域绿化工作,增加公共区域的绿化面积,采用立体绿化的模式,增加了适合我市生长的立体绿化苗木的栽种量,由市博物馆在文庙景区投资种植了桂花、银杏、黄桷树等及时令花卉,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对文庙内现有古树名木进行登记,建立档案,设立标志,落实管护责任人,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对古树名木生长和管护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普及保护知识,加强对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三是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参与到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来,在职工家属区进行了绿地改造补植,增加了绿化量,培养职工在养育花草植物方面的兴趣,增加家庭栽种盆栽植物的数量;四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去,对没有条件参与义务植树的职工及时补缴义务植树造林费。

第5篇

【关键词】亮丽内蒙古城市宣传片传播审美价值

一、内蒙古城市宣传片发展现状

近年来,城市宣传片数量的增长证明了城市从注重经济硬实力转移到文化软实力上来。内蒙古地区积极顺应这个发展潮流,自2000年以来,自治区拍摄了多部城市宣传片,用来对外传播良好的区域形象。通过粗略调查,笔者发现内蒙古地区城市宣传片多集中于介绍特色的蒙古族文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上,主要有4部整体反映内蒙古形象并用于大型交流活动的宣传片:《草原蒙古风》《天堂草原・内蒙古》《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蔚蓝的故乡》,还有各盟市的宣传片,比如呼和浩特市的宣传片《草原青城・呼和浩特》《你好,呼和浩特》,包头市的《草原明珠・魅力包头》,乌海市的《西部骄子・黄河明珠》,赤峰市的《梦里草原・神奇赤峰》,通辽市的《魅力科尔沁》,呼伦贝尔市的《中国・额尔古纳》《中国・满洲里》,鄂尔多斯市的《今日东胜》以及阿拉善盟的《大漠驼乡》等。上述宣传片平均时长为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在画面上基本选取了蓝天、白云、草原、蒙古包、蒙古族节日等表现内蒙古地区自然景观、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元素,配乐上则选取马头琴、呼麦和蒙古族民歌等具有民族文化的音乐,语言上除了用汉语进行旁白说明以外,也相应的配以蒙语进行语言互动,播出方式除了选择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体外,还通过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的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这一系列的宣传片塑造了一个资源丰富、和谐稳定的民族地区形象,宣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近年来外地游客来内蒙古地区的数量不断增长,据新华网内蒙古频道报道,2016年春节黄金周的游客量突破了300万人,为内蒙古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上述的城市宣传片还存在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形式较为单一,以蓝天、草原和蒙古袍作为视觉传播符号在很多宣传片上出现,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其次是观众对符号的运用产生误解,那些着重体现民族特色符号固然是好的,但是把握不好力度被过分应用,就会使观众只会对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产生反馈,反而忽视了其它同样需要宣传的部分,而且会使观众以为内蒙古只存在民族文化的错觉,不利于内蒙古区域形象工作的全面塑造;最后是宣传深度不够,城市宣传片只注重视觉的表面形象而忽视了文化的深度内涵,要深刻挖掘出蒙古族文化符号背后深层的精神意义。

二、传播内容与形式

《亮丽内蒙古》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启动的内蒙古地区大型宣传片系列项目,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大的并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宣传片拍摄工作,自2013年以来该节目团队就开始了对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城市建设和民俗文化进行集中拍摄。《亮丽内蒙古》作为一种打破传统模式的新型城市宣传片,在传播效果方面是十分显著的,笔者从拍摄手法、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亮丽内蒙古》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形式比较特殊,是采用航拍加延时摄影的手法进行摄像,拍摄人员坐在直升飞机中或者使用热气球、动力伞、氢气球和遥控无人机等设备对整个城市进行俯拍,打破了之前城市宣传片中只能进行平面取景的空间限制,可以使观众很直观的了解一个城市整体的发展情况,由观众被动的接受转变到主动去寻找宣传片中所传达的视觉符号,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观众对符号运用的误解。比如在《亮丽内蒙古―鄂尔多斯》中着重对鄂尔多斯市极富概念化的城市建筑和雕塑进行刻画,改变了一些观众认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观念;《亮丽内蒙古―腾飞之路》中对内蒙古特色企业生产流水线的介绍也让观众了解到内蒙古地区除了蓝天白云下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悠扬场景,还有急速发展的工业、农业等突显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产业。

在传播内容上,《亮丽内蒙古》系列所覆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与其他城市宣传片一样,《亮丽内蒙古》首先注重的就是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的宣传,比如对内蒙古地区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宣传的《亮丽内蒙古―玉龙沙湖》《亮丽内蒙古―美丽极光》,还有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宣传的《亮丽内蒙古―问佛》和《亮丽内蒙古―青城圣地》,更有对内蒙古地区特色文化进行宣传的《亮丽内蒙古―那达慕》和《亮丽内蒙古―敖鲁古雅》。除此之外,《亮丽内蒙古》同样注重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宣传,比如《亮丽内蒙古―脱贫攻坚战:老有所养合发村》和《亮丽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心中的桃花源也不及现实里的柳树川》中对自治区政府实施的 “脱贫攻坚战工程”进行宣传;《亮丽内蒙古―钢铁之舞》中对“内蒙古制造”的宣传,《亮丽内蒙古―稻花香里说丰年》中对兴安盟水稻生产基地的宣传和《亮丽内蒙古―腾飞之路》中对伊利、蒙牛等企业肉奶制品生产的宣传,展现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特色的逐步发展;《亮丽内蒙古―草原的后裔 北疆战士》和《亮丽内蒙古―北疆哨所》则展现了在内蒙古高原驻守的北疆战士们的风采。总体来说,《亮丽内蒙古》在素材的使用方面并不单一,多元的素材使观众看见了更加全面丰富的内蒙古。

在传播形式上,《亮丽内蒙古》不仅依托传统媒体,还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亮丽内蒙古》主要在内蒙古卫视新闻联播―黄金时间段插播,足以显示出自治区政府对该系列城市宣传片的重视程度;在新媒体方面,《亮丽内蒙古》运营团队顺应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大众传播潮流,积极运用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预告和宣传,并且在微博上积极与受众互动;另外运营团队还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将《亮丽内蒙古》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印刷在报纸或宣传海报上,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直接观看宣传片,既方便了受众又加深了推广。

三、传播形象的审美价值

在美学层面上,城市宣传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层次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内涵,就中国城市宣传片的审美取向而言,大部分侧重于意境、意象和气韵的艺术创作取向,类似于国画中的写意风格,体现了中国美学范畴上独有的“气、道、象”三位一体的动态人文美学结构。《亮丽内蒙古》系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宣传片,除了体现最基本的美学元素之外,更多的是要体现具有草原民族风俗特色的审美元素与审美取向,从而产生审美价值与意义。

(一)视觉上的结构审美

《亮丽内蒙古》主要采用航拍和延时摄影的拍摄手法,俯拍和色彩明暗快速交替的方式更直观地在视觉层面为观众带来美的冲击感受,比如《亮丽内蒙古―美丽极光》中展现了满洲里夜空灿烂美丽的光辉;《亮丽内蒙古―冰雪童话不冻河》中展现了兴安盟一年四季奔流不息的哈拉哈河冰水交融、雾凇晶莹的奇特景象;《亮丽内蒙古―玉龙沙湖》则展现了科尔沁深处草原与沙漠争辉,湖泊与绿洲映掩的自然风景线。

《亮丽内蒙古》还从细微之处为观众带来温馨文艺的审美体验,比如在《亮丽内蒙古―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中主要对清晨植物上露珠欲滴的细节进行刻画;《亮丽内蒙古―秋叶之静美》对正值秋意正浓的枫叶和已泛枯黄、落入水中的梧桐叶进行微距拍摄,使观众在感受大景观带来震撼的同时也体验到小场景带来的惬意,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上,主要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方式,用富含诗意的美文或名家名言引出当期的主题宣传片,让观众在享受优雅美文的同时,也被自然的带入到宣传片中。

(二)符号化的象征审美

城市宣传片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在美学上体现了很强的象征意义,已经逐渐呈现符号化的文化价值。近年以来,内蒙古红山文化、蒙元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艺研究等符号象征文化领域的建设,扩大了内蒙古在全国甚至是世界的文化影响,在象征文化领域里体现民族文化的符号很多,因此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宣传片要体现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象征符号。《亮丽内蒙古》在体现符号化象征审美上也做足了宣传。比如在《亮丽内蒙古―草原上的劲风》中对奔腾蒙古马的形象进行刻画,象征了蒙古族人民自强进取、英雄乐观的精神;《亮丽内蒙古―那达慕》对那达慕的起源和蒙古族服饰等符号的刻画,象征着蒙古族人民悠久的历史传统与风土人情;《亮丽内蒙古―青城圣地》中对呼和浩特大召寺佛殿内龙雕、壁画和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的细致拍摄,表达了呼和浩特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

(三)在审美中的情感表达

《亮丽内蒙古》很注重情感方面的表达,在《亮丽内蒙古―为内蒙古喝彩》中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概括拍摄,其中也着重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风情,传达出内蒙古地区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亮丽内蒙古―用公益点亮你心中的明灯》则是通过在内蒙古各个城市拍摄一系列“敬老爱老”主题的公益宣传片,向观众传达一种无论工作多么辛苦、生活多么坚辛,家里永远有一盏灯为你而亮的情感,既树立媒体的责任意识,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亮丽内蒙古―铁马冰河入梦来》通过对内蒙古边疆驻守战士不畏严寒把守在国境线上的工作和生活记录,展现了中国军人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也感染着观众传达出满满敬佩之情。

音乐在渲染情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特有的节奏感,会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观众的情绪起伏。《亮丽内蒙古》在配乐上多贴近画面节奏,在展现城市概况的宣传片上多采用具有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突出城市的风貌与气势;在展示各城市宗教文化和民族景观的宣传片上多采用不同群体的人声合唱或内蒙古地区特有的民歌、呼麦和马头琴弹奏,展现民族风情和本土特色;在展现内蒙古地区自然景观的宣传片上多采用风声、水声和虫鸣鸟叫之音,使观众有心旷神怡之感。

四、结语

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亮丽内蒙古》是迄今为止做的比较完善的城市宣传片系列,从审美层面、拍摄手法、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都拿捏的比较到位,对外塑造了良好的形象,让其它地区的观众对内蒙古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内蒙古地区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蓉、王藤、高炜.内蒙古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现状分析[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5.

[2]黄慧敏.内蒙古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2011.

[3]王雨佳.基于符号学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媒介形象建构―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5.

[4]刘溪.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画面与主题价值分析[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3.

[5]李曼.从城市宣传片看国家形象的审美构建[D].江苏:江苏师范大学,2014.

[6]范颖睿.内蒙古区域形象宣传片浅议[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7]刁溯.城市形象宣髌的创作特点与传播价值研究[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14.

[8]曹蕾.草原民族审美取向影响下的内蒙古城市雕塑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09.

[9]刘庶.中国城市宣传片的创意与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农民工;法律援助;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4-0166-02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加大。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农民工成了许多城市劳动力的主要来源。近些年,农民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关心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工的住宿,工资水平,以及雇主拖欠费用等等。总的说来,农民工的自身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法律意识薄弱,无法借助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现阶段,在社会上存在好多剥削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为农民工团体提供法律援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律援助指的就是我国为没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团体或者个人提供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具体包括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或者是法律帮助等等。农民工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土地,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陌生的城市中,农民工需要和本地的劳动力竞争上岗机会,农民工经常会遇到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状况。本文以农民工法律援助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对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重要意义,接下来介绍了现阶段在农民工法律援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意义

所谓农民工指的就是那些拥有农村户口,但是却选择在城市工作的人员。现阶段,农民工是许多城市的劳动力主要来源,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总的说来,农民工的工作大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但是农民工属于边缘全体,他们无法得到社会组织和制度的全力认可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非常容易受到侵犯,在这种情况下,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途径

总的说来,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不太清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帮助,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利益。此外,农民工来到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工作机会,希望可以在城市中赚更多的钱。一般来讲,农民工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无法支撑法律诉讼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免费的法律援助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不用再担心费用问题。

(二)农民工法律援助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支持,农民工是城市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总的说来,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当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工非常有可能引起暴力事件。暴力事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性,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可以有效的减小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效的法律援助可以帮助农民工及时解决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性。

二、农民工法律援助的主要问题

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最早出现在20世纪九十年代,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这表示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的完善。但是总的说来,农民工法律援助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

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存在的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宣传力度较小。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对象是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对象也应该是农民工,但是由于宣传力度的缺失使得我国大多数农民工都不太理解法律援助,不清楚法律援助到底是什么,无法通过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的说来,造成农民工不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农民工本文文化水平较低;第二个原因就是政府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欠缺。具体来讲造成政府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欠缺的主要原因也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惩罚措施来约束相关宣传法律援助人员的行为;第二个原因就是现阶段我国能够给予法律援助的资金是有限的,有限的资金无法有效的解决大量的问题,需要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数量巨大,但是可用的资金明显不足。

(二)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

总的说来,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不太清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即使是选择法律援助,但是由于诉讼的时间很长,诉讼的费用也让农民工难以接受。此外,好多农民工不太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迫害时甚至毫无知觉。

三、针对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农民工法律援助中的额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症下药,分别是对农民工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力度以及关注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

(一)对农民工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

在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出现问题的很多一部分原因就是对法律援助的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农民工不清楚法律援助是什么,也就无法正确认识法律援助。为了加大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法律援助的宣传对象是农民工,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到农民工的聚居地来开展宣传工作。具体来讲法律援助的宣传地点应该包括贫困农村、建筑工地、火车站和汽车站等等;第二,法律援助宣传的内容必须是合理的,法律援助的目的是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所以在宣传时应该主要向农民工介绍一些好他们自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宣传方式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传单、广播、电视、网站等等。合理的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力度

现阶段法律援助机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具体来讲包括程序非常复杂,工作效率比较低等等。为了更好的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法律援助的规模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不同的城市农民工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法律援助机构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中农民工的数量和具体分布。其次,对分散在各个地区的法律援助机构实施统一化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管理效率。

(三)关注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

现阶段我国能够给予法律援助的资金是有限的,需要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数量巨大,但是可用的资金却是十分有限的。法律援助的经费不足问题是限制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主要障碍,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农民工法律援助基金会来解决资金问题。农民工法律援助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国家提供的法律援助经费,另一个是慈善捐款。

四、结语

就很多城市而言,农民工是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同时农民工也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总的说来,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不太高,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不太清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阶段存在很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红霞.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制度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2]姚云.外来农民工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形象;信息咨询系统;咨询服务;区域规划

一、引言

形象是城市和地区吸引外来资源的重要工具,是城市价值的综合体现,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城市形象的社会作用越发受到关注。城市形象的塑造最终影响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城市形象的感知群体对城市形象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咨询系统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在收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向用户提供决策建议、行动方案等信息型产品的知识型系统”。可见,信息咨询系统是以“信息需求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这条社会信息链组织工作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作为城市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城市消费者全面认识城市内涵的关键因素。城市消费群体消费的多样性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客观上使这方面的资讯和服务的提供和获取显得越来越重要。探讨城市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的框架问题,其目的就是在于使城市消费者快速和方便的获取城市公共信息,对城市消费者关心的旅游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构建有效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渠道,服务大众,推广城市形象。

基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的城市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的研究旨在借助城市信息咨询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构建有效、统一和规范的城市形象地标,成为深圳市旅游宣传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消费者认识深圳的重要载体,从而达到强化深圳城市形象的识别和旅游城市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深化深圳市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

二、本系统框架的必要性研究

(一)旅游业竞争的需要

根据世界旅游业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WTO)的“2020年世界旅游预测”认为,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和世界第四旅游客源大国。因为旅游业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在旅游市场中的份额,因此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以深圳市为例,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毗邻香港,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除了成熟的旅游资源,每年的高交会、文博会、科博会等重要商业会展项目吸引了包括旅游、商务、贸易等等在内的多方资源,2011年大运会更是深圳市向全世界全面展示深圳乃至中国的重要平台。但面对大批的资源,深圳始终缺乏相关的配套宣传服务和咨询窗口,重要交通、会展地或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仍有不足;针对国内外游客的旅游宣传仍然不到位,缺乏鲜明的城市特征。因此,基于深圳市形象塑造的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的建立显得至关重要。

(二)城市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多样化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最感兴趣的出行计划。同时交通通讯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私家车的普及更加促进了自助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乐意选择充分体现个性的旅行方案,寻求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而缺少实用的自助旅游信息成为了阻碍自助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城市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采用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自助导示系统不仅能宏观的展示各个区域商务和旅游景点的分布,还可以通过互动产品包括地图、文字、视频、三维地模等等实现动态的旅游信息查询,满足城市消费者自助旅游的决策和需求。

(三)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城市形象识别要素包括视觉角度、人文体验、心理感知、产品角度、地缘角度、政策性要素和其他因素等等。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除了城市的原住民,外来者都需要通过收集相关的城市信息或者通过深入的考察来认识城市本身。而人们倾向于在资金和时间确定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旅行和商务效益,获得最大的满意度,因此帮助城市消费者快速的识别城市及其相关信息无疑是城市消费者效益追求的需要。城市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建立的意义就在于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最便捷最直观的信息服务,从而使消费者快速了解城市的相关信息,全面认识城市内涵,从而加深城市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

三、国内外现状分析

基于传播国家或城市形象的高度,来进行该地区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设计,具体表现为推广旅游产品和区域形象的资讯,已经成为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并得到广泛认同和实践。

在悉尼申奥成功后,澳大利亚将国内的世界级知名动物(袋鼠、考拉)与旅游景区景点和土著民族文化优化整合,策划出了“澳大利亚品牌(Brand Australia)”战略,将整个国家、国名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旅游品牌通过媒体对外促销,扩大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国际旅游者。以新加坡为例,尽管国土面积非常小,但其通过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后,进行了系统性地策划、整合设计出了鱼尾狮国家形象,并将其作为载体来进行整合营销,成为国际著名的会展旅游业之都。游客,在任何与旅游相关的场所、咨询中心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终端,都可以看到整合过的统一的旅游形象,易于识别和推广。很显然,整合的城市形象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传达给城市消费者,信息咨询服务已形成产业化的氛围。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包括深圳在内的许多旅游城市不具备类似系统,或是虽然具备一些,但功能及内容还远远不够完善。深圳市虽然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精彩深圳,欢乐之都”的旅游形象推广口号,确立了打造深圳国际化海滨旅游城市的主题形象定位,但是整个深圳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快。深圳旅游咨询服务虽然已经起步,但是零星分布,不成气候。城市信息服务机构和设施还处于“无序化、规模小、可信度差”等特点,离信息咨询服务产业化还有相当的距离。由于缺乏必要的窗口、信息服务体系和广泛的宣传,导致深圳市整体旅游形象的推广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大多数城市消费者对深圳市的形象定位依然很模糊。

综上所述,对城市和区域形象进行策划、设计、包装等公益性宣传营销推广已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有效办法。在信息和形象传播的过程中,城市形象设计以及配套的信息咨询系统的建立及其终端设计作为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本系统框架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的功能结构(见图1)

从城市消费者的需求看来,基于传统的旅游机构和个人经验所获取的相关城市公共资源信息既不全面又不系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凭借各种各样信息化的手段获取高可信度的地理信息以便帮助自己的旅行决策。同样,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出发,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合,系统的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等公共资讯,为城市消费者提供全面丰富的查询内容,对于激发潜在的旅游消费者、辅助旅游决策、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城市公共信息咨询系统的服务辐射区域规划(见图2)

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公共信息咨询系统服务网点的规划直接体现了城市的亲和力。服务网点规划应该考虑在旅游活动场所、消费中心区域以及交通枢纽等重要人流集散地和城市节点设置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在不同的区域,根据其易监管、易维护程度设置网点,兼顾覆盖面和突出重点的原则。可以自助式服务为主,在重点地段可设置专业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五、本系统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明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形象推广上的功能,加强社会一体化的咨询信息汇编

现代城市旅游营销倡导社会一体化营销的方式,即各部门联合兼顾企业参与,对城市进行整体的推广和宣传。同样城市信息咨询业也需要通过社会一体化的合作才能及时建立信息系统,更新信息组合才能达到有效的推广目的。这项工作涉及到政府与各部门的联合、企业联合、行业联合、政企联合以及区域联合。以政府为主导,动员与整合城建、园林、交通、通讯、体育、文化等等部门和行业一起开展深圳市旅游信息资源汇编和形象宣传工作。

(二)加强深圳市信息化咨询服务的投入和建设

要建立起城市公共资源信息咨询系统并进入实际的运作,必须投入资金对行业技术内涵进行全面升格,实现城市公共信息管理现代化,及时进行信息采集、更新以适应各类消费的需求。整个系统的运作可以结合企业赞助,以企业招标的方式,走着眼于方便民众,兼顾效益的企业化运营的路子。整合现有的各类专门信息资源,如160、114电话信息咨询业务,将八戒网、深圳电子地图网等等纳入城市信息咨询系统的内容提供商,及时更新和最新商务、旅游资讯。通过组建大型旅游资讯专业网站,集成全市各旅游资源、以及食、宿、游、购、娱等各方信息,突出旅游产品的整合推广,在国内率先实现城市信息咨询服务科技化。

(三)加强深圳市信息咨询系统终端网点的开发和建设

按照深圳市2003-2020年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构想,“在主要的交通要道和大型购物场所、酒店、大型社区和大型企业等地方设置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查询方便的自助式旅游信息触摸查询系统盒大型电子屏幕显示系统,为广大来深游客及深圳市民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而目前,深圳市仅在世界之窗广场、宝安机场等4个地方设立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从咨询中心运营的情况看来还不尽如人意,旅游咨询终端的形象和展示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政府有责任出资投入信息咨询中心终端的开发和设计,实施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运营原则,比如提供部分免费的城市公共交通地图(含广告信息,结合地方企业赞助)和城市形象宣传、公共信息印刷品为主;其他专业性较强、有一定商业价值的专项地图、印刷品和会展旅游业产品(如城市明信片、会展旅游纪念品等),可以以自助投币或专人销售方式实现效益运营。

总之城市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但其对于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作为深圳市形象整合推广的窗口,以及城市消费者深入了解本市的重要平台,深圳市城市信息咨询系统的建立和良性运作必然会在城市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持续的印象,从而促进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

2、高路拓.旅游者视角的城市识别形象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学院,2007.

第8篇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居民 居民参与 人才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社区文化的内涵

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殊社会文化,是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方面,即该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精神方面,即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培养起来的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新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审美情趣、人生乐趣和生活方式等;制度方面,即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的一系列政策所构成的规范结构。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社区文化对于和谐城市、和谐社区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文化强市的构建依赖于社区文化的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对城市文化积淀进行提升的结果。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增进居民的凝聚力,凝聚力是城市稳定发展的粘合剂,是维护城市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社区作为城市中的基层组织。它的文化建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的支持和承载。因此,要建设文化强市,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加强我市的社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秦皇岛市海港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

目前,秦皇岛海港区有社区六十多个,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个社区之间的文化建设水平发展不均衡。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均衡主要受社区文化建设设施的影响。一些社区的社区文化建设设施较齐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更容易,也能吸引更多社区居民的加入;而一些社区文化建设设施比较落后,甚至是缺乏,严重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设施的好坏主要受社区经费多少的影响。由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公益性性质,资金短缺问题成了大部分社区在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严重障碍。虽然社区居委会有一定的经费,但经费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事业的需求,更不能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严重阻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意识缺乏,参与群体单一

从整个海港区的社区文化建设状况来看,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社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具有娱乐休闲功能和宣传教化功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使社区成员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对促进社区成员的社会交往、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凝聚力及对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工作。由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宣传的不到位和活动形式的局限性,导致参加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主力军主要是中老年人,忽视了中青年力量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缺乏专业骨干力量

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搞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并具备文化专业一技之长、热心于社区文化的骨干队伍。然而,现实情况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和各类文化人才普遍较为缺失,支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多数为年纪较大或专业层次较低的非专业工作人员。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文化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合理性建议

(一)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资金问题是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部门应重点关注那些基础设施比较差的社区,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优待。与此同时,社区应通过自己努力多渠道的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目前,很多企业有拓展自己品牌和客户的需求,而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所。社区可以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之际,和社区内企业充分协商,争取由社区和企业联办运动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实现社区与企业互利双赢。

(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使参与群体多样化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一般而言,人对社区的认知是主观的,往往是居民对社区的态度表达,其认知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内在观念,价值与态度,以及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动机强度。针对当前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社区活动,培养社区意识。文化艺术活动、各种娱乐活动等可以无形中提供居民互动的机会,凝聚民众的向心力;加大社区信息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对社区的了解。要增强一个人的社区意识,先要改变其对社区的认识,然后才能激发其参与社区活动。因此要增加居民对社区的了解,提供更多社区相关信息,能够使社区居民有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可以通过建立社区通讯录、发行社区报纸等形式来加强居民的社区意识。

第9篇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 管理

承德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属燕山山脉,以山地,坡地为主,川平地、河滩地次之,总面积3648.1平方公里,总人口41.93万人,以往在水资源利用中,由于全县水资源总量不足,加之人们对地下水无节制地开采,以及对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由此引发的缺水将导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增大,给人们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在水资源总量不变而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开展节水工作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进一步加大城市节水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要加强宣传的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宣传领导组织,使宣传经常化、制度化。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推进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义。通过广泛、深入 、细致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逐步树立亲水、爱水、节水、惜水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弘扬节水先进典型,曝光用水浪费行为,倡导科学节水生活方式和生产行为,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们对节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完善城市节水法规制度,促进城市用水结构调整

坚决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进一步完善关于城市节水的法规体系,使城市节水沿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城市用水管理,科学制定城市节水计划,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促进城市节水结构合理调整,把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确立城市发展模式的一项重要原则。

3.建立合理的城市水价体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水价体制对于城市与工业用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控制用水需求,获得最佳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必须充分发挥水价这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根据供水承载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水价,促进全社会节水。进一步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模式,促使全社会用水既受制度的约束比须节水,又要使全社会能够从节水中获得收益而主动去节水。

4.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

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型工业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建立节水型的工业结构体系,即发展耗水量少、污染小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是建立适合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业布局,按照“调整改造存量,优化控制增量”的原则,加快现有工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换代,特别要加大化工、造纸、冶金、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力度。

5.积极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

在农业节水方面,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农业灌溉综合节水技术,发展旱作高效节水农业,加快节水型农业的建设速度;大力发展机井客道输水防渗工程,提高水的利用率,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喷滴灌等先进技术,大幅度节约灌溉用水;调整农业种植机构,结合本地优势,选用耐旱作物,推行合理的耕作制度和保墒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实行科学灌溉,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适度修建节水工程,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储水坑、池、沟、排水再利用及污水处理再利用等节流工程措施。

6.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节水投入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节水资金投入机制,并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二是将水利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三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资金雄厚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实现双方互惠互益。

7.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第10篇

今天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家绿化模范城市是我国绿化领域一个最高规格荣誉,标杆高,含金量高。去年,我市两岭覆盖率只有10%左右,达不到标准,要申请创建绿化模范城市,两岭绿化必须要有一个突破。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四荒拍卖”等形式开展两岭绿化开发,县、区、县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和省级绿化模范城市的决定,市林业局进行了综合验收和自查,我市许多指标已经达到或者超过省绿化模范城市的标准。今年是创建绿化模范城市关键的一年,各单位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这次会议贯彻落实,确保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考核验收,确保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圆满成功。刚才,旺学同志宣读了市绿化委员会关于成立申报省绿化模范城市指挥部的通知,博文同志全面介绍了国家、省绿化模范城市的标准、要求及检查验收时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不到位,措施就不可能到位。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有利于推进我市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步伐,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我市百姓创建宜居环境。“省绿化模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各省辖市城乡绿化工作的肯定,也是我省绿化工作的最高荣誉。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秀美和谐的重要举措。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既符合我市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秀美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次,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是提高美誉度、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具体内容。提出创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中心强市有多方面的指标,其中绿化指标、生态环境是重要一项。一个城市没有水没有灵性,没有树没有活力,绿化实力的建设很重要,特别是对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来说,更是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今时代,城市环境质量不仅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能够让更加绿起来、更加美起来,让城市拥有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和创业投资空间,进而吸引和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极大地增强和提升我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重要性。这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提高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城市作为突击任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迎检工作圆满成功。

二、克服困难,狠抓时间,迅速营造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的浓厚氛围

省里对我市的验收时间,大约是10月中旬或下旬。有任务的单位要抓紧组织实施,务必在10月18日前完成任务。省绿化模范城市评选条件明确要求,公民对绿化重要性的知晓率要达到85%以上,对开展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的群众支持率达到85%以上。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移动通讯等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同时,要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和主干道悬挂标语,布置宣传展板,从而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并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营造浓厚氛围必须要靠大力宣传。从10月10日─10月31日,电视台要连续播出我市绿化建设成就展示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筛选精练的宣传口号进行字幕滚动播放,积极宣传报道我市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工作动态、进度和典型事例。日报社要开设专栏,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相关法规及绿化知识等,积极宣传报道我市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工作动态、进度和典型事例。各县(市、区)、高新区,要在辖区内的迎检道路、迎检单位、关键路口(段)以及相对繁华、人居相对集中的街道悬挂宣传标语、设置宣传展板,协调辖区内的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制作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宣传展板或悬挂宣传标语。林业局的同志已将这次迎检路线涉及到的16条道路、11个关键路口、14个迎检单位的任务以及创绿宣传标语、口号印发给了大家,请涉及到的道路、关键路口所属辖区以及迎检单位按照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户外宣传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要互相配合,确保迎检任务圆满完成。

三、强化督导,严格奖惩,确保创建省绿化模范城市圆满成功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形象;广告宣传;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音乐,抽象却又具有强大的表意功能。广告音乐,作为广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广告的效果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好的广告音乐,不仅能够展现广告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扩大广告的传播效应,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

优秀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的音乐往往与这个城市的特征有内在的联系,城市形象的特征在音乐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

作为广告音乐,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音乐首先要为树立城市形象服务,因此,城市本身的面貌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广告音乐的构成,而城市风貌的多样化,也对其形象宣传片的配乐形成重要的影响。

一、音乐构成的类型多样

音乐有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别,并存在多种形式。声乐类作品,按照演唱的方式,可以分为独唱歌曲、重唱歌曲、合唱歌曲等类型,器乐类有民族器乐独奏、民族器乐重奏、民族器乐合奏、西洋乐独奏、西洋乐重奏、西洋交响乐、电声乐器音乐、现代电子音乐等等。

舞台音乐作品的构成,往往只会采用一两种类型的音乐形式创作。如无伴奏的纯歌曲、器乐伴奏的歌曲(西洋乐、民乐或电声)、纯器乐曲等。而完整的城市形象广告由于宣传内容的多样,为了表现不同侧面的城市形象特点,在音乐类型的运用上,往往不拘泥于某一种音乐形式,而是兼收并蓄,综合运用。节奏鲜明的电子音乐,往往用于表现现代气息;交响乐更多的应用于气势磅礴的画面;民族民间音乐常用于介绍地方特色与文化历史;独奏乐器多用于表现抒情;独唱、重唱则应用于广告歌曲,合唱也常常充当宏大场景的背景配乐。

广东广州的城市广告形象宣传片,开始时,以传统的中国印章形式,在画面上出现中国广州的字样,表明宣传对象,这时候运用的是交响乐的伴奏背景,小号清亮的音色,带有启程号角的意味。广州是民族器乐发展繁荣的地方,古筝的独奏,配合广彩、陈家祠、南海神庙的场景,体现出广州深厚历史的延续。画面上身着戏服的演员,配合戏曲拖腔,体现了广东人对粤剧的热爱。广州作为快节奏的大都市,节奏鲜明的电子音乐,依然是配乐的主要构成。电子音乐伴奏的长笛、钢琴等器乐独奏音乐,在舒缓的段落里,进行速度调节,使广告受众不至于长时间处于同一类型的音乐环境中而形成厌腻感。画面字幕上出现的,都是广州重要的景点。最后,红色书法字体的“千年羊城,南国明珠”出现于画面,明确宣传城市主题。

这个宣传片,综合运用了交响乐、民乐、戏曲、电子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来进行配乐,与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与经济贸易活动关系密切,多样的配乐,体现了广州传统与现代、中西方文明在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特点,让人们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现代化都市的缩影。

城市形象广告中的歌曲,配合不带旁白解说词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有一定的优势,能将所要宣传的内容,融入歌词,配合歌曲的旋律演唱出来,较好地实现广告效应。如昆明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中,《和谐昆明》这一段就采用了电子音乐伴奏的完整流行音乐风格女声独唱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年轻女性柔美的声音,烘托出和谐美好的城市形象。《缤纷昆明》中则采用了美声女高音独唱、原生态女声独唱、小提琴独奏、钢琴独奏、葫芦丝、交响乐等多种音乐元素交错结合展现,体现出“缤纷”的主题。

电视城市形象广告,受播放时长的限制,往往内容集中精炼,广告词和背景音乐的配合,非常重要。大连在央视4套播出的城市形象广告,则选用了刘欢演唱的《大连之恋》中上的两句歌曲,来作为广告的背景音乐。刘欢特有的高亢的男声,C大调明朗的性格,加之层层上扬的旋律音调,烘托出辽阔而高远的效果,衬托出大连博大的情怀,是大连海洋文化特色的写照;强调“爱”的主题,把大连处处充满爱的人文特性表现出来,勾起广告受众的向往之情。同时,在这种原创歌曲背景下,城市形象的音乐符号学意义,也随之建立。这样就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广告效应。

二、民族民间音乐受青睐

民族民间音乐,有民歌、戏曲、说唱以及传统民族器乐的形式,在城市形象广告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民歌、戏曲、说唱或民族器乐的片段,来配合民族风情或历史文化、人文特点等画面的展现。有的是原样引用,有的修改了歌词,还有的对音乐进行变化发展。

云南大理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音乐的应用上极为巧妙。一开始就用男孩童声演唱重新配词的《小河淌水》旋律,音乐清新而有朝气。这首歌曲具有云南地区的音乐符号意义,而歌词的更换,则旨在开门见山地说明大理的城市特点是“满城碧水满城山”。紧接下来,女声民族唱法用一个拖腔引入电影《五朵金花》中著名的插曲《蝴蝶泉边》,“大理三月好风光……阿妹梳头为哪桩”,直接在歌词中明确了大理是宣传对象,也借助了电影的名片效应,实现了品牌价值转化。从人的选择性记忆特点来看,“人的记忆中存在大量内隐知识和经验,广告实际上可以作为线索,启动消费者丰富的心理世界。……启动线索的作用就是激活表象,引起联想。”[1]这些名歌的选用,正是广告宣传片中启动大理联想记忆的手段。随后远处传来男声的彝语念白,以及男声原生态演唱的一句歌谣,在山谷间缭绕,配合着高音竹笛的近乎尖锐的音响,突出了大理古老而神秘的特点。彝族歌舞的火热音乐响起,鼓点节奏热烈欢快,突出彝族少数民族地区能歌善舞的特色,之后晚归的牛铃声将画面推向黄昏暮色,葫芦丝吹出清冷的旋律,配合画面上一名外国游客坐在彝人摇橹的小木船上,月色铺撒在山脊和古寨的屋顶上,山寨飘出老阿妈沧桑的原生态歌声,渲染出夜的静穆。“风花雪月,天上人间,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的主题句,依次在画面的场景切换过程中出现。民歌和民族器乐在大理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在营造艺术氛围和人文地理展示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热情的彝族人民、优美的自然风景、神秘的民族文化,无不在广告受众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民族民间音乐,流传于民间,在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中之所以如此受重视,与其自身承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的特点息息相关,因而在介绍城市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片段中,经常使用此类配乐片段。

三、音乐结构以多段体为主

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的配乐,有的贯穿始终,有的则以片段的方式,插入不同的画面,充当配合画面的音乐背景。每个城市往往都会选取几个不同侧面在其宣传片中进行展示,因而,配乐的音乐结构为了配合画面内容的变化,往往会形成多段体的结构特点。

如广西柳州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一开始使用了自然界的鸟鸣等实际音效,类似于引子,似乎在强调柳州的良好生态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沉稳的男中音解说词从画面展开数秒后就开始进入:“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是中国西南工业重镇,这里是我国面向东盟大市场最前一座工业城市……”,十六分音符连续的均匀打击乐节奏就开始进入,展现柳州的现代脚步。柳州是工业城市,城市宣传片的背景音乐主要选用了电声音乐,紧凑的节奏,成为柳州现代化城市脉搏的象征。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柳州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在宣传片的第一个片段里,出现了一段在降B羽五声调式上简单重复的旋律,狭窄的音域,明快的节奏,变化的重音点,体现出浓郁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影视画面也配合了少数民族风情的题材。第一个音乐段落也在这段音乐结束后转入抒情性的第二段,电声音乐占据主导地位,开始柳州历史的回顾。

第二个音乐段落中,旋律相对舒缓一些,调性发生了一些变化,转入F宫五声调式,这个音乐材料成为第二个段落的主导音乐素材,循环使用。切分节奏的运用,体现了当代的时代特征,使音乐的推进力更为强劲。

当介绍柳州是刘三姐传歌的地方时,背景音乐插入了女声无伴奏清唱的电影《刘三姐》主题歌《山歌好比春江水》,耳熟能详的旋律,朴素无华的纯人声音质,在前后都是电声音乐的环境里,越发反衬得清新脱俗,瞬间拉近了广告受众与柳州的距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广告音乐在受众广告信息接受途径中的作用来看,广告中引用著名歌曲,能够充分利用广告受众信息加工的心理动机,获得更大的受众共鸣,提升广告的亲和力[2]。此后,第三个段落中,旋律材料拉开了节奏比例,旋律并不宽广,但节奏以及音区推高的变化,使音乐性格产生了对比。

当广告词说到“今天的柳州”时,音乐突然转换了风格,电子音乐音色演奏的五声化旋律与打击乐结合,既突出中国民族特色,也使音乐更为庄重而辽阔,推向最终的段落。几个片段的配乐,从音乐发展的角度出发,还具有动机贯穿展开的特性。解说词一直配合画面,直到最后,解说词说到:“传奇的柳州欢迎您!”字幕出现“柳州,一个山水文化名城的现代传奇”的广告主题句,宣传片结束。

柳州的形象宣传片,从音乐的构成上,是由引子和四个主要段落构成的。每个段落的主导旋律在谱例中都可以看到,这些音乐材料,在各自的片段中,都不止一次反复出现,因而在多段体的大前提下,还出现了循环重复的音乐材料。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音乐的变化不是过于频繁,观众可以集中注意力在宣传对象的展示上。且节约了音乐材料,为段落的对比,创造更多可能性。

四、音乐受解说词影响

城市形象宣传片,解说词的使用量是不确定的。有的解说词贯穿始终,如前面提到的柳州的宣传片,有的仅在头尾使用,还有的完全不用解说词。没有解说词的宣传片,属于纯画面型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在影视画面的切换和音乐的流动中,来介绍相关城市的信息,广告受众必须在观看画面的情况下,才能相对准确的接受广告信息。此类广告宣传片,在音响方面,纯粹由音效和音乐构成,音乐在其中的地位,相对突出和重要。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解说词密集的宣传片,音乐的形象刻画能力相对弱一些,主要靠旁白说明城市特点。

四川成都的广告形象宣传片,开始便以一个年轻男士的第一口吻,说出:“我奶奶跟我说过,成都是一个你去了就不想回来的地方。……”画面配合观光者的汽车从机场开出的场景,成都的特点将在接下来的观光途中逐一展现,最后,解说词再次强调:“奶奶说得对,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宣传片开始的背景音乐中,出现了四川清音、打击乐合奏等民族民间音乐,钢琴高音区一个简单的单旋律主题,以小行板的速度奏出,清新而宁静,大音程的运用及高音区透明的音色,加强了音乐空间感。该动机开始及中后部两次出现,起到贯穿呼应的作用。城市的现代气息,仍然用节奏鲜明的电声音乐作为背景进行烘托。在这一类的宣传片中,由于有情节的参与,音乐具有更强的渲染和参与叙述的作用。

这个例子,采用了很多实景声音的音乐作为配乐中的音乐,音乐的结构线条变得非常琐碎,但却因为人声旁白的解说词,将碎片般的音乐片段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反而加深了人们对成都这个充斥着各种声音的城市的印象。当然,配乐并不是完全没有逻辑的堆砌,四川清音的人声音色,是一条贯穿的主线,她们在头、尾和音乐的中部有所展示,起到首尾呼应、唤醒记忆、满足音乐审美的作用。

文字旁白贯穿解说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的优势在于,即使广告受众没有精力看画面的变化,仍然能够依靠听觉感官接受相关的广告信息。音乐在其中,以衬托的作用为主导,充当背景,在广告信息传递方面不发挥主要作用,主要还是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但可以传达部分广告信息,如表现地方特色和结构段落划分等。

有一类城市形象宣传片,一般只在片头或片尾,以字幕方式出现城市名称和广告词,中途是没有字幕,而纯粹以画面切换为主线,唤起广告受众内心深处的共鸣,来达到城市形象宣传的目的。这一类宣传片,音乐在其中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一种更为重要。文字虽然说指向性意义明确,但也正是因此,禁锢了想象的翅膀。没有字幕,没有念白,只留下画面和音乐,广告受众的联想会插上翅膀。恰当的音乐配合唯美的画面,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云南丽江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完全没有字幕出现,仅在片头出现了云南丽江的地图。这种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的优势在于,没有旁白解说词的干扰,广告受众更专注于在音乐流动过程中电视画面的切换,联想意义更为深刻。广告歌曲的植入,能够利用电影名片名歌的广告效应,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的民族文化吸引,创作歌曲则能够树立城市形象的音乐符号。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字符号出现,音乐符号的意义却越发重要起来。音乐更多地发挥了“语言”功用,成为没有文字的叙述者,让广告受众畅游在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里。也因此在这一类广告中,背景音乐的选择搭配,要求甚高。

还有一类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综合了上述两种宣传片的特点,在片头或片尾插入人声旁白解说词,勾起广告受众的观看兴趣或加深城市特征印象,主体部分则使用纯配乐的画面,如安徽六安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在片首就以沉稳的男声,在民族打击乐大鼓和大提琴群奏的背景下,配以解说词:“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六安,大别山门户,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六安,神韵醉天下!”字幕也先后出现在画面上,随后则是纯配乐的宣传片,广告创意则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展开不同的画面。开头的简短解说词,就已经表明了六安的地理、经济特点,大鼓和大提琴的背景音乐,配合画面上古战场的烽烟,体现出六安历史的厚重感,颇具吸引力。此类广告,有声旁白比重小,音乐的衬托作用相对重要,仅次于不使用有声旁白的纯画面型广告。简短的解说词,更容易记忆,在没有旁白的画面切换中,音乐配合画面的城市形象刻画作用,更加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解说词的多少,直接影响音乐对城市形象刻画的作用。解说词的多少与音乐的重要性,往往呈现出反比例特点。

多样性的无形音乐,在有形的画面之外勾勒出变幻的联想空间,才使得城市宣传广告片更吸引广告受众的眼球,扩大广告受众对宣传对象的了解,加深印象,在广告受众心中留下音乐审美的满足感,使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这种综合型的宣传方式,形成有效的广告大众传播效应,最终推动旅游、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或在申办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为此类广告配乐时,只有掌握其自身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适当的配乐,进而提升广告的艺术价值、扩大广告效应。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玉溪市,节水,城市,措施,对策

[abstract] : yuxi through: 1, strengthen to create water saving the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for city work; 2, increase water saving propaganda; 3,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e water saving benefit; 4, a planned with the quota water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ater-saving management; 5 and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ter price system, and adopt economic leverage water saving; 6, strengthen urban sewage treatment measures such as processing power concentrated effort to establish water-saving city.

Keywords: yuxi, water saving, city,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9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如果没有水,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的干旱,云南省很多地区和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水荒,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人们更加认识到水这种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人类如果不珍惜水资源,最后一滴将是人类的眼泪。节约用水保护有限的生命之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玉溪在超百年一遇的大旱之下,农业没有保障,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威胁,“水即生命”,从没有像今天一样得到社会关注。如今,对玉溪这个正经历百年旱灾的城市而言,加快推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目的和意义

创建节水型城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节水型城市是指一个城市通过对用水和节水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形成科学的用水体系。创建玉溪市节水型城市有助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城市水资源,提高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使玉溪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城市经济和建设可持续发展。这是玉溪市节水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建设最适宜居的生态城市要求。

三、玉溪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对策及措施

众所周知,云南出现了连续四年干旱的极端天气,玉溪中心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东风水库和飞井海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城市供水形式十分严峻,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工作已迫在眉睫。今年是玉溪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申报年,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玉溪市已把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列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玉溪市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积极推行计划用水、励行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节水器具,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使玉溪市供水节水成绩显著,较好地保护和利用了水资源,促进玉溪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加强对创建节水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

创建节水城市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难度大,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参与。玉溪市自2008年12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工作,树立节约促发展,保护促节约的思想,始终把城市供水、节水、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市政府下发了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相关方案,明确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目标规划、工作程序等。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分工责任制,确保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

一直以来,玉溪很多市民的节水意识淡薄,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还比较严重。总认为水是水龙头里取之不尽的自来水,还未意识到水是宝贵的重要资源。最近四年的高温干旱,使全市的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众多水库干涸,水源点断流,城市大多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水变得如此珍贵。面对如此严峻的供水形势,政府在开展节水工作中,一方面,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玉溪市的节水管理工作,实现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与支持,正确认识玉溪市的资源状况和目前所面临的形势,牢固树立节水意识,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共同渡过百年一遇的干旱。因此,人们就要把节水宣传教育放在首位,特别注重抓好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宣传工作,积极实施“意识渗透”战略,树立全民节水意识。1、以全国城市节水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城市节水周宣传活动。2、抓好节水法规宣传,开展节水科普宣传,将法规宣传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相关政策法规汇编成材料印发到各用水单位,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学校进行科普宣讲,发放节水宣传资料,向广大师生普及节水常识,宣传节水经验,让广大市民自觉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节水活动,使全民节水意识和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3、各级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创建节水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地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号召广大市民爱水、惜水、节水。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