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职工入职培训计划

新职工入职培训计划

时间:2023-09-12 17:1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职工入职培训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职工入职培训计划

第1篇

关键词:企业 转型 培训 保障

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倡导“培养塑造人才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资格、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组建优秀人才队伍,回报社会。

作为一个由部队转型到地方的施工企业,既要继承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地方施工生产的特点,符合地方建筑市场的要求。在这个在背景下,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重新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制定符合企业的培训计划,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北京金港重庆分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企业的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分公司从制度建设、培训需求调查、培训体系设计、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费用及证件管理、培训组织和实施、培训效果评估7个方面开展工作的。结合金港总公司对重庆分公司人员证件的要求,从分公司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开始,将人员培训需求与组织需要相结合,确保完成总公司对人员持证的要求,更好地服务项目的施工生产。

一、重庆分公司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

第一,以北京金港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第九章培训管理为标准,对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定义、工作程序、相关文件和记录作为分公司培训管理工作的制度文件。

第二,重庆分公司组织人员编制了重庆分公司管理手册,第六章专门对培训工作做出了相应规定,具体细化培训工作的制度,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三,制定了重庆分公司培训管理办法,建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分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常务副总任副组长,分公司副总经理任组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重庆分公司培训需求调查

第一,金港总公司与重庆分公司年初签约对持证情况提出的要求:

一级建造师总数5人次。其中:建筑工程专业4人次,机电工程专业1人次。

注册安全工程师1人次,注册造价师1人次;中级以上职称总数16人次。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次,中级工程序列职称12人次(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齐全);中级及以上经济师2人次。

员岗位证书持有量70人次。其中:安全员B5人次,安全员C10人次,试验员5人次,测量员5人次,资料员5人次,施工员10人次,质检员10人次,造价员5人次,材料员5人次,合同员5人次,劳动力管理员5人次。

第二,重庆分公司从企业战略意图、企业文化、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特点几个方面考虑,结合员工绩效考核工作,采用与员工主管领导座谈等形式从企业角度对员工培训提出企业的建议。

第三,结合企业对培训的规划,对个人的培训需求通过个人自我分析法、动态需求分析法,采用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分析。

第四,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基于对差距的判断,这种差距可能是目前存在的,也可能是目前尚不存在但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因此培训需求分析不仅应立足于现在,更应立足于组织发展的未来。

动态需求分析法定义:是指某位员工到了指定岗位后,其现有能力与岗位要求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所对应的培训课程。

自我分析法定义:自我分析法指个人对企业有关信息及自身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来分析和判断自己的培训需求。

三、培训体系建设的流程

培训体系建设的准备主要包括岗位体系、构建胜任素质模型、岗位能力分析、岗位课程匹配四个方面。岗位体系就是要明确岗位序列、岗位等级、岗位职责、岗位评估体系、岗位任职资格、岗位职业发展六大要素。胜任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取得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培训体系建设流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建设、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实施与培训评估和改进。

四、培训计划制订

在确定“培训什么”和“谁来培训”后,就要制定指导培训活动开展的方案,即培训计划。

1.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计划的制定是在综合各部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战略和发展规划,最终确定2013年公司的整体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编制的原则

考核培训按照不同的对象和要求可分为一般培训、分级培训和专题培训三类。一般培训就是考核知识的普及教育,它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培训内容程度浅,二是要求深入简出,通俗易懂。分级培训就是根据考核人员的级别层次和实际水平,分别进行不同程度和要求的培训的一项原则。分级培训可以在一般培训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进行。分级培训通常分为现场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人员、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这五个层次。专题培训在分级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如对施工组织计划、绩效评估、施工方案的编制等专业性强的培训。

3.培训计划的内容及实施

(1)岗位技能培训。结合岗位任格资格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绩效考核中评价与组织要求有差距的人员。培训内容主要结合施工企业实际,对岗位知识及新技能的培训。培训的实施,结合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由各部门负责人统一组织,人事行政部备案。

(2)资格证书培训。第一,执业资格的培训、职称培训、施工企业8大员培训。培训对象是根据施工生产需要,个人申请,部门提出培训,总经理批准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的人员。培训内容是取得资格证书所要具备的知识。培训的实施,由人事行政部结合培训报名时间、外部培训班培训时间组织培训工作。

(3)管理晋升培训。是指管理者晋升、岗位变动所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由各部门负责人、或总经理提出。培训内容:对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应侧重于观念、理念方面,此外还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管理理论和技能,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经营过程控制、领导科学与艺术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培训实施:为提高企业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水平,适应企业发展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聘请专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的管理课程培训或参加脱产培训班。人事经理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培训的启动由人事经理具体实施。各部门经理将部门内培训计划交人事行政部,由人事经理报总经理审阅。

(4)制度文化培训。是指向受训者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明确岗位责职、签订岗位责任书等内容。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外部新聘的人员、组织内部轮岗、轮换及晋升的人员,以及由于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引进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的性质、文化、产品及服务、规章福利、行为规范等,组织业务、岗位职责任及标准和业务知识,组织的自然环境、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员工组成和工作流程。培训实施:为了使受训者在短时间内熟悉公司环境,尽快进入角色,人事行政部组织员工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部门负责人有督促本部门新入职员工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责任。因公不能参加入职培训者应至少提前1天通知人事行政部。

(5)提升岗位任职资格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所有在职职工。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培训的实施:各部门制订本部门培训计划时,确定培训方法;人事行政部组织发展专员负责提供业务上的指导;严格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执行;将培训记录、培训资料及时交人事行政部存档。

五、培训费用及证件管理

培训费用预算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各单位填报的培训需求,合理制定本年的培训预算。培训费用与施工产值、人员招聘、工程规模挂钩,动态调整,确保企业施工发展的需要。

公司视员工工作需要安排员工外出接受培训,员工在外出培训之前必须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外出培训视同出勤,员工经过培训考取相应证件后,持有效发票到公司报销同时将证件交公司人事行政部存档。

注册证书注册在公司的奖励:注册证书在公司注册的,发生报名费、考试费、继续教育费、制章费由公司给予报销。相关职业证书包括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会计师。

证书注册公司工资调整说明:对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已在单位注册的员工,根据其工资级别,按就近原则上调工资。上调标准如下:一级注册建造师(建筑)2000元/月;一级注册建造师(市政)3000元/月;二级注册建造师1000元/月;注册造价工程师1500元/月;注册岩土工程师9000元/月;注册会计师CPA 1000元/月;注册税务师1200元/月。

六、培训效果评估

1.培训效果评估的定义

企业在某一培训课程或培训项目结束后,需要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以便了解培训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效益及效益的大小。

2.培训评估流程

培训评估的目的:进行培训的认识、技能、绩效、情感认同及回报效果评估。

培训评估标准:一般经过目标分解、拟订出具体标准、标准讨论、实验调整四个步骤。

制定评估方案:确定评估层次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确定评估参与人员。

收集评估信息: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培训评估的方法:选择观察法、360度考核法、绩效考核法等方法进行评估。主要依据绩效考核法进行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培训评估概述、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反馈:向学员、主管领导反馈评估结果,达到激励的目的,并通过效果评估进一步改善培训项目。

2013年培训工作投入资金比2012年增加20%,企业获得的施工产值经济效益增加了50%,比上年利润实现增加了50万元,培训费用占增加利润的10%。企业在培训中获得了经济效益、高素质的人员资质。个人通过培训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奖励政策的兑现更激励员工不断的学习、重视培训工作,分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创造了条件。下一步,分公司将完善培训结构,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广大职工,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曹洪启,男,1972年8月;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培训方面。)

参考文献

第2篇

1、抓学习,促人员素质提高。

该班组大力开展职工培训活动,强化职工操作技能学习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认真组织班组职开展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学习培训活动。他们针对入职的新工人,强化安全教育,充填工艺的培训以及开展师带徒活动,使新工人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2、加强班组基础管理,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根据生产实际,班组内部建立完善了《交接班制度》,《劳动纪律规定》等八项制度。通过抓制度建立健全和班组职工作考核促进了班组各项工作开展,为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积极开展劳动竞赛,营造良好生产氛围

该班组认真贯彻落实事业部、车间“比干劲保生产、比质量赛优良、比成本促效益、比安全无事故”劳动竞赛活动,他们制定竞赛办法和措施、落实责任,班组职工积极参与,在班内掀起“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潮,营造出“人人肩上有指标,安全生产不放松”的良好生产氛围,竞赛中各岗位人员、精心操作,争分夺秒、9月份创下了充填量3.74万立方米、创3#充填站建站以来最高生产记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目标。

第3篇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源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职工的教育,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职工教育上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职工教育培训的策略。

【关键词】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工教育培训;策略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的完善,打破了电力行业垄断的局势,电力企业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强。二十一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那个企业拥有了人才,就有了竞争的资本,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加强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对找出正确的培训方法,提高电力企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工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

电力企业在新的管理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也越来越重要,是电力企业的第一资源,成为了支撑电力企业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电力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投资成本、客户的满意度、职工的工作效益和积极性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电力企业在人事管理上,还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把财和物作为重要的资源,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对组织的发展和职工的需求缺乏灵动性,不重视和职工的沟通。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薪酬制度上也存在问题。薪酬制度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个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有效的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但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薪酬制度的管理上,在薪酬制度上实行的简单的平均主义,没有发挥好薪酬度的杠杆作用。

1.2 人力资源部门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电力企业培训来看,大多数的电力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制。在培训的队伍上看,培训的师资队伍并不健全,很多培训教师存在自身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技术能力不够强硬的现状,使得职工的技术水平参差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电力企业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缺少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使得一线职工在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压力,没有参与培训的动力。同时,电力企业在实施一线职工培训教育的过程中,还缺乏针对性,没有从职工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实施培训,采取统一培训的方式。因此,培训的效果也不明显。

1.3 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制定不完善,培训内容不健全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虽然认识到了培训职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还是没有建立起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很多电力企业都没有建立起职工的培训档案,对于职工的培训只是短暂性的培训。在制定职工培训计划的过程中,也没有认真的对职工工作的实际水平和知识结构进行把握,不了解职工对知识的实际需要,知识把职工培训当做单纯的任务来完成。在培训的内容上,还是采取传统的培训模式。企业实施职工培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使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的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培训职工的过程中,培训的内容大多是以岗位知识培训为主,缺少对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培训,也没有把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电力企业的技术标准、职工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纳入培训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形式的创新,使得职工在培训的过程中感觉枯燥,提不起参与培训的兴趣。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职工教育培训策略

2.1 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实现对人才的集约管理,提高企业的资源效能。电力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做到高效和精简的原则,对企业内部岗位的职责任务以及绩效都要做详细的说明,明确企业各个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其次是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任何一套制度都不可能自始至终完美的运行,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说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等。最后是要建立起合理岗位晋升制度,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对每个岗位的职工实行绩效考核,提倡“能者上、无能者下”,对于在工作中表现优异,工作能力强的职工,企业要给予职工公平合理的竞争机会,淘汰无能力的职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一方面是加强对电力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创新。首先就要对供电电力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与公司绩效考核紧密联系的职工激励机制,建立的薪酬制度要体现出职工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不同薪酬。其次是要不断探索薪酬的激励模式,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实行按劳分配、按岗位要素分配的年薪制,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再次是要加大对电力企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企业可以根据职工不同的工龄、岗位、绩效等制定起不同的福利待遇,让企业的福利待遇体现出差异性。根据企业的发展的实际需求,把福利机制和职工的发展相结合,通过不同的福利制度在激励职工,使职工以最好的状态来投入工作。

另一方面的人力资源制度创新指的是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创新。企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每月分配给职工不同的任务要求职工完成,让职工的工资和公司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直接挂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激励职工工作,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职工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工资水平,必然会给自己的工作制定目标,通过自己的不屑努力完成企业的考核,得到自己想要的工资水平。职工的努力工作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实现稳步的发展。电力企业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制定的考核指标要是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其次,电力企业建立的考核制度要体现出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要符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的考核制度要体现出科学性,也要具有针对性。电力企业要把资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等因素纳入对职工绩效考核的范围,并根据各部门职工、各级岗位职工工作职能的不同,实行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的考核指标,全面创新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让电力企业的职工都参与到绩效考核体系中来,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

2.3 制定合理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前提和基础。因此,电力企业在对职工实施教育培训之前,一定要对职工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职工掌握的知识结构,根据职工对知识的实际需求制定起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同时,在培训之前,电力企业还要制定起系统的培训计划,制定起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企业一线职工的综合水平。

2.4 实施多样化的培训手段

电力企业在实施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其一,对于新招进的人员,电力企业可以采取让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让新来的人员跟着老师傅学习,培训部门对职工学习状况进行定期的考核。其二,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职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让职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调动职工学习的热情,不断的提高自己。其三,电力企业可以聘请外来有技术的人员对职工实施培训,增强职工的知识技能。

3 总结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面对当前发展的新形势,要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做好职工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重在教育培训[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212-216.

[2]乔宏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意义[J].经营管理者,2014,04:194.

[3]康惠.关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28-129.

[4]王霞.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联[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59.

[5]陶学兰.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教育培训[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139.

第4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XX,于201*年3月30日入职,担任公司人事助理一职。转眼我进入已经两个多月了,进入公司期间我积极认真的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熟悉公司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在主管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熟悉工作内容、进入工作角色,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在此对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入职两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内容做出如下总结:

我所在的岗位是人事助理,主要负责工作有以下几部分:

1、员工劳动关系,首先是公司所有员工的档案的管理,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述和反映个人工作履历。我的工作是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并整理档案相关资料,集中进行保存以备查考。人员档案是公司合理用人、选人的重要基础。其次是每个月入职、离职员工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解除,按时到劳动部门进行劳动合同备案和解除,同时负责在职员工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续签等事宜。

2、社会保险,每月按照人社系统的统一要求,对公司员工社保、医保新增和减少人员进行上报,及时更新,同时准备公司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的相关材料,到社保医、保窗口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及时将社保、医保核定单返回公司进行后续工作。

3、工伤工作,员工在职期间发生工伤事故,负责工伤的申报,伤残等级鉴定申报和后期医疗费用核销及伤残赔付费用的办理工作。

4、培训工作,主要负责监督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子公司每月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且对每月的培训进行统计,同时作出企管部培训计划。

结合工作实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继续加强人力资源知识、劳动法规以及政策性知识的学习,建立危机意识,以认真、勤劳、务实的态度鞭策自己,以积极进取的状态为公司更好的服务。以上是我近两个月以来工作情况的总结,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领导给予指正。

[人事专员述职报告例文]相关文章:

第5篇

(一)培训的目的

培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经过培训使得培训人员达到岗位和工作所要求的必备能力,提高培训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得单位的生产力有一定地提高。

(二)培训的作用

1.提升相应人员达到岗位的必备要求。每个岗位的说明书都明确要求了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但作为新入职或是新到岗的职工不可能完全达到岗位要求。此时,可以按照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对其进行入职或入岗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达到岗位说明书的任职要求,从而实现人岗匹配的目的。2.使新入职或新任职人员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作为新入职或新任职的职工来说,对于新环境和新岗位并不熟悉,对自身的定位也不准确。单位对新入职或新任职的人员实施入职或入岗培训,使其能够尽快地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熟悉工作环境,明确自我角色,找准自身定位,有利于缩短熟悉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单位效率。3.培养单位需要的各类人才。培训在培养人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每个单位利用培训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单位根据战略需要,制定人才战略规划,而对于需要的各类人才,按照“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的方式,通过聘请专家、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出国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为实现单位长期发展规划打好人才基础。4.加强单位的企业文化,增强单位人员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应该是整个单位人员对单位的宗旨、目标、企业精神的一致认可,而培训是让全体职工对单位的企业文化认可的一种最快速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全体职工的培训,能够增强每个职工对单位的认同,增强单位内部职工的凝聚力,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核燃料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核燃料企业由于受传统国企体制的影响,对培训还处在“强制性的积极参加、系统内的可以参加、其他培训不能参加”的模式中,而对于“需不需要培训?需要什么培训?怎么样培训?”还没有明确地规范。拿每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来说,每年单位也花大力气组织专家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拓展培训,但反应不是很积极,归纳出的原因主要有:1.培训的对象太泛,没有按层次分批培训,针对性不强。以我单位为例,以工艺级联为主的课程适合操纵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其他人员可以选听,而针对一般技术员的基础的机械、电气、测量分析等基础工作却没有进行培训,这样一来,使得培训没有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产出的作用,反而浪费了人力、财力等资源。2.人力资源总体战略不清,长期人力资源战略没有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培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长期人力资源的战略不清,使得单位根本没有意识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培训,培训多少人。往往是等到跟前需要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地到处找地方学习培训,甚至是不培训直接强行上岗。这样的结果只能造成人岗不能匹配,工作不能到位,结果不能承兑。不清楚培训的目标是什么,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以至让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毫无规矩、偶然的、随意性的工作。这样的培训是无法给企业带来实效的。3.只安排系统内的、上级下达的培训,而不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长期以来,除了强制性必须要参加的培训外,核燃料单位只是参加系统内和上级安排的培训学习,对于不同的岗位的培训如果上级没有安排,就无法参加,使得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提高业务的机会,使得培训没有达到全覆盖、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目的。4.强制性进行安排,没有切实地调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有效性不高。例如,公司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往往采用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的形式,公司人力资源部只是汇总车间或者班组的培训计划表。而车间或者班组的培训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还承担着其他很多日常的管理工作,根本谈不上培训需求调查,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往往是把头一年的计划搬过来接着用。对于真正接受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每年的培训内容是什么,培训讲师是谁,培训多长时间都是一成不变的,能达到的目标早已达到,更深入的需求却永远实现不了。由此可见,不调查培训需求,必会造成人员精力、时间的浪费,人员学习和培训的效率也不高。

(二)培训不考核,效果不明晰

核燃料企业培训还有个问题是不进行正规的考核,甚至没有完成培训的人也不进行惩罚,使得培训和不培训一个样,培训的目的没有达到。培训本是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专业技术队伍工作效率的过程,缺失了考核一环,整个培训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是,不考核,培训人员就不会注重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只想去那里游玩或者应付差事。其次,不考核就无法评估培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否有一定地提高。在不进行考核的情况下,培训人员可以在培训过程不学习,甚至不参加培训过程,因为单位无法知晓是否参加的培训,也无法知晓培训效果如何。站在单位的角度上,不但浪费了财力和人力,也无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和能力水平,培训会流于形式,逐渐失去它重要的人才培养作用。

(三)控制不得当,结果得其反

单位进行人员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培训人员的工作能力或业务水平,如果鼓励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的方式不当,反而会取得相反的效果,例如如果你对培训人员说:“你去参加培训,回来我好重用你。”结果回来后受重用的进度稍微慢一点,这个培训人员就很可能离职了,这是培训所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因此,单位应该从培训人员的本身出发,提出培训的目的,就可以降低这种副作用。如单位可以说“我送你去培训是为了把你培养成一个多面手,使自己更有竞争优势。”还有就是让培训人员产生被逼着去接受培训的感觉。当一个成年人知道为什么要培训后,他会主动提出要参加培训,这时候的培训效果是最大化的。一个成年人可以被逼着坐在教室里,但是永远无法逼迫他去学习。

(四)有钱没时间,有时间没钱

许多单位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单位效益好,各项工作都忙碌地开展,各类人才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量,增加的工作量也会对技术人员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但由于工作忙,在不培训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工作,许多单位和个人就会常常以工作忙,离不开的理由拒绝参加培训。而当单位效益不好,许多单位和技术人员都比较清闲的时候却因为效益不好而认为没有财力进行培训。而这两种观点,都是把人力当做一种成本来考虑,而不是把人力当成一种资本来考虑。

三、核燃料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将培训流程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个好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制度的每个流程的到位能够使培训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定期调查了解技术人员培训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许多培训之所以消耗了财力、人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从根本上说就是不了解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也就是说,培训人员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是强制性地参加培训,属于义务性的。除了强制性的常规培训外,培训是在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应该将培训人员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主动要求参加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业务水平和能力,调动技术人员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使培训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三)建立培训奖惩制度,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第6篇

【关键词】增强;职工教育;针对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制社会的不断健全以及公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路管养机制的不断变革,传统的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公路事业需要。现就如何增强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强化意识,不断增强职工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事业的发展,对在岗人员的知识需求呈动态趋势,教育培训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但职工教育的发展和公路事业的突飞猛进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单位重业务轻培训,认为干部职工参加培训会影响业务工作,部分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对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自觉学习 及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

第一,要牢固树立重视职教的意识。为了实现行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应结合行业实际,严格遵循按需培养,讲究实效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展培训思路,推动学习型组织新格局的建设。要树立职工培训是一种资源开发和基础性建设,是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形式,是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效性投入观念,进一步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拓宽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第二,要持续营造重视投入的氛围。把培训工作做为本行业重要事项来抓,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和管理力度,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能打硬仗的技术队伍。

第三,要不断完善重视考核的机制。制订阶段培训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强化培训管理,充分发挥行业职工培训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起与各基层单位的考核奖惩制度,齐抓共管,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健全上岗培训、晋职培训、技能培训等制度,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二、围绕中心,不断增强职工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第一,细化培训计划。把每年举办几期、什么类别、针对哪类培训对象,培训什么内容、邀请哪些培训老师等,都能根据上级的培训要求和本岗位工作的需求来选定,使每一期培训班都办的十分必要、十分得体、十分及时、十分管用。比如,根据领导干部岗位需求,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根据中层干部的培训需求,举办中层干部执行力培训班;根据骨干的培训需求,举办各类骨干培训班等。

第二,理顺工学关系。基层单位要鼓励职工积极参加的同时,合理交接好参加培训人员的短期工作,处理好和协调好培训学习和干工作的关系,尽可能地避免在培训期间又回单位工作的情况。培训组织单位在做培训计划时应合理安排课时并实行严格的定员、考勤、考核制度。

第三,拓展培训内容。促进教育培训内容由单一性、狭窄性、专业性向多样性、广泛性、社会性转变。工作是人来做的,能不能做好在于人。所以。公路教育培训工作除了公路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使行业工作者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尤其是干部素质的提高。要特别注重对职工进行第二、三技能培训,以此培养一些“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针对部分文化水平较高,比较年轻、技术等级较高、上进心强、有抱负的人进行着重培养,以增强工作的灵活性。

第四,丰富培训形式。大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培养岗位能手,掀起学技术、钻业务、比贡献的热潮,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三、加强规划,不断增强职工教育工作的系统性

第一,立足于建规立制,使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各项教育培训任务的落实,要坚持做到三到位、三落实。三到位:一是培训资金到位。每年要落实一部分经费专用于职工教育培训;二是培训设施条件到位。购置、更新、完善各类设施满足干部职工培训使用;三是奖励到位。对在培训考试中成绩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三落实:即组织落实、计划落实、措施落实。

第二,立足于行业特色,使教育培训工作迅速起效。质量和效果是教育培训事业的关键环节,事关教育培训事业成败,必须克服困难,努力提高质量和效果。一是完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教材体系。制定培训教材编写规划,按轻重缓急逐步完善。培训教材要紧跟管理和技术发展步伐,侧重实践,注重实用。丰富表现形式,借助图片、动画、声像等,增强内容的通俗性和易懂性。二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互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及职工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三是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制定授课质量调查问卷表,征求学员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成立教学督导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严格课堂纪律,确保学员来有所学,学有所获。

第三,立足于因材施教,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我市公路行业职工学识、阅历、岗位技能参差不齐,差别很大。在对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行业需求情况与干部职工的文化水平、技术等级、年龄等相关因素,制定既能适应发展,又能满足个人需求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使其与行业发展目标相协调,从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树立“终生教育”的新观念,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

四、强化建设,不断提升职工教育队伍的适应力

第一,是抓好职教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专项培训、选送赴先进省市教育基地学习、交流互动等形式,努力提高职教队伍自身素质,准确分析把握公路事业发展新形势,公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公路职教工作的新特点。加强职教工作的研究,积极撰写职教理论文章。

第二,抓好职教工作的调查研究。职教工作者要深入调研,掌握职工的素质现状和岗位需求,自下而上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把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职工拥有的技能状况、知识积累等,系统汇总分析不同岗位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了解各个岗位的不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62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一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O2O、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间的竞争空前加剧,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持续创新意识、先进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而企业间的这种竞争,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换句话说,一个企业的命运,归根结底取决于员工能力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员工能力素质就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和储备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最强大的动力。

1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和问题

当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企业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有偏差

培训界有一个公认的理论:7-2-1法则,即一个员工工作后,70%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也就是在实干中学,20%是与人沟通交流、讨论思考中获得的,而只有10%是参加正式的培训获得的。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普遍感受到培训是解决问题的环节之一,但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途径,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而价值不大,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理论影响下,衍生出“培训无用论”,企业往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上,认为只要奖惩到位,目标自然会实现,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还有一种观点就是“培训万能论”,认为企业出现的问题都能通过培训来解决,对培训的期望值非常高,认为只要培训到位,就能提升绩效,因而过分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不惜花费巨资邀请高校教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致使职工把大量时间用来参加各种培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反而达不到好的效果。

1.2 职工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部分职工安于现状,对教育培训提高个人素质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认为培训与工作实践相互脱节,是“两张皮”,自己能胜任本职工作、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就行,参加不参加培训作用不明显,参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紧迫感不强,仍然没有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1.3 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受传统教育培训思维的影响,有些企业培训形式单一,将日常学习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混为一谈,经常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甚至在班外时间经常集中组织念报纸、学文件、谈体会,使职工产生反感情绪。有的企业培训重点不突出,难以科学划分培训类别,无论是思想政治类培训,还是业务技能类培训,都要求全体职工参加,参加培训人员范围“大而全”,出现“一锅煮”“一刀切”的现象,极易使职工产生厌恶感,浪费企业资源,影响培训效果。教育培训内容到生产经营实际之间的转化是否顺畅是衡量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如何更高效的将培训内容用于指导实践,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仍然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4 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

在培训管理上,编制教育培训计划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对职工的培训需求征集和分析不扎实、不深入、不细致,企业不了解职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什么,企业怎样才能将企业目标实现和职工成长进步、实现个人价值这两者有机统一起来,而且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局限于培训过程,经常开展的往往是反应评估和学习评估,了解职工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对所学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掌握程度,而很少去做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忽视了教育培训对企业目标实现和职工个人成长带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法真正满足职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导致培训效率较低。在培训组织中,班次安排缺乏均衡性,有时候在生产经营任务忙的情况下无暇开展培训,有时候却集中扎堆开展培训。

1.5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在教育培训组织中,一些企业依赖于大专院校专家教授和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这些授课者往往理论功底好、政策水平高,但不能结合具体岗位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对于帮助和指导具体工作的作用有限。在此情况下,不注重培养企业内部师资力量,来自于企业的兼职内训师队伍建设水平不高,在培训课程中起辅助作用的较多,能独自担纲培训讲师一职的较少;承担日常培训学习任务的较多,能够独立设计开发培训课程的较少;照本宣科传达式教学的较多,新颖独特有开拓性的较少。培训教材和培训课程开发力度不够。受内训师资精力和水平的限制,培训教材和培训课程的开发水平不高,虽然能组织课件,但能提炼为正式培训教材的很少;课件中理论和文字较多,支持理论的图形与数据较少;培训内容较为全面,但内容编辑、逻辑体系缺少创新。

2 加强和改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企业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提升现有人员素质、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提升能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实现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

2.1 提高认识,完善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培训无用论”还是“培训万能论”,都有失偏颇。从国内外世界500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来看,都非常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曾说过,松下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也同时制造产品。但在制造产品之前先培育人才。企业决策层应站在战略的角度,从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的误区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到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增强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职工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入手,切实履行职责,满足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追求自我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积极主动地组织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并投入一定资金予以支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企业现状、职工知识水平的分析,找准企业和职工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症结所在,先“望闻问切”,而后“辩证思治”,开出“药方子”,对症下药,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实现每位职工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三提升”。

2.2 全面掌握培训需求,精准定位工作目标

把科学规划教育培训工作、合理编制教育培训计划作为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的基础工作,全面掌握各层次职工的培训需求。每年年底,定向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工作,以问题和目的为导向,通过调研走访、职工座谈、调查问卷、征求意见等形式,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客观、准确、细致、全面的培训需求调查,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科学编制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合理、需求导向、务求实效、偏重一线的原则,力求涵盖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操作类、业务类和服务类等各类别、各序列、各岗位,清晰界定日常学习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的内容,明确参加各类别培训的人员范围,并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天数、形式、参加人员范围等,做到培训项目具体、培训内容清晰、培训对象明确,避免一味追求培训期次多、时间长、范围广,减少培训工作忙闲不均或者集中扎堆进行的现象,确保培训计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持续改进对培训实施效果的评估方式,不能仅停留在反映评估层面和学习评估层面,还应多开展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进一步关注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的情况和培训对提高企业业绩的影响,实现教育培训的提质增效,达到思想教育常态化、培训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2.3 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培训管理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随着企业领导层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教育培训工作的不断规范、改进,要按照“PDCA”的方法,分析不适应新形势下培训工作发展需要的原有培训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修订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操作规范,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要求,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水平。

2.4 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材与课程开发力度

加大内训师选拔、培养、历练力度,扩充内训师资力量,选聘更多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内训师队伍,提倡企业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内训师进课堂,解决内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培训需求多元化与内部培训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鼓励和推动内训师跨单位、跨部门、跨区域交流授课,促进内训师队伍共同提高,解决内训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定期开展内训师教学研讨和优秀课件展示交流学习,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内训师对外交流活动,有目标、有选择、有分类地采取外送培训方式,拓宽内训师的视野和知识面,不断提高内训师基本培训技能和现场培训技巧,重点解决兼职教师“讲不出,讲不好”的问题。建立内训师管理办法,落实授课报酬,加强考核评价,调动内训师积极性,真正把内训师用起来,让内训师动起来,使资源活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组织各类别、各业务领域的内训师集中研讨,开展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工作。培训教材和课程的开发工作要突破现有模式,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生动性,以需求为导向,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8篇

辞旧迎新,转眼2012年即将度过,我自2012年6月26日任大松树站站长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站职工的支持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好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要求,团结职工、关心职工生活、稳定职工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抓车站日常管理,强保作业安全

一是认真履行站长职责,抓好车站一日工作的落实。严格按车务段文件的要求对车站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一些不具时效性和操作性的制度进行了修订,结合当前开展的安全风险管理及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车站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及推进计划》、《大松树站节约能源考核办法》、车站调车上下车通道,劳安提示等内容相应制度和卡控措施。并按计划逐步推进执行。通过制度的修订做到以制度来管人,提高车站的整体管理水平。二是在日常的检查中对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无小事的意识,严格按照车务段要求对职工“严抓、严管、严考核”,本着“宁愿听到职工的骂声,不愿听到职工的哭声”的态度,加大责任考核,加强对大松树、喜鹊了专用线调车作业的卡控力度,在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的同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讲清违章作业带来的严重后果,让职工知道扣款不是目的,只是确保安全的手段。

二,加强对煤专线的装载管理工作。

一是严格企业方装载加固。督促企业运输员按规定对装车装载加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车督促企业方及时的整改,确保专用线装载加固达到规范要求,同时与煤企方面达成监装强化协议,满足在正线上的高速运输条件。二是加强对调车组作业人员货装检查知识的培训。要求调车组取车时检查装载加固牢靠程度,作好与企业取送车情况交接。

三,加强车站防外伤工作。

鉴于车站线路隔离设备少,多处有道口况且人物流复杂的情况,一是组织职工利用休息时间搞好宣传。对铁路沿线村民宣传走铁路线路的危害,提醒过路行人不走钢轨,不做有损铁路和自己利益的事。二是组织休班职工利用休班时间在车站线路旁树立标语,想办法建立隔离设备。防止闲散人员或村民牲畜跑到线路上影响车站正常作业。

四,严抓车站风险源点,做好防洪工作。

在今年8、9月里,针对羊场支线雨水多,坡道较陡,曲线半径小,运行中了望困难地段较多的情况。一是及时了解线路中存在的水害问题,与站工务沟通交流做好检查防范措施。二是落实司机严格遵守车务段限速25km/h的标准,控制期间运行速度,加强瞭望,确保行车安全。

五,关心职工生活,强化业务培训。

一是加强对新职人员的引导工作。针对8月份到车站的三位大学生,加强对其思想引导,每周进行一次谈心了解他们对车站生活习惯的适应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快适应车站环境。二是严把师傅关。对师带徒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精心挑选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职工与大学生建立师徒关系,并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安全卡控措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开展现场培训学习。三是深入车站职工当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中秋节,及时组织把车务段、煤企慰问礼品送到职工手中,让职工过上节日;入冬以来,天气变冷,确实解决了车站取暖、热水供应问题;针对车站多数职工在站吃饭的情况,千方百计的提高车站食堂生活水平,让职工吃上安心饭;四是加强职工培训教育工作。根据车站作业特点和安全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安全”工作培训。真正落实好了“每天一问、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的制度,坚持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同时开展好应急性、季节性、适应性及基础性技术培训。强化职工“安全是饭碗、经营是效益、稳定是大局”的认识。

六、存在问题

工作无止境,这以来的工作成绩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在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周密情况考虑不多,以致有时工作被动,日常管理中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总是以批评教育为主降低了处罚标准。个别职工“两纪”仍然松弛,“两违”时有发生,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管理上还存在好人主义,工作不到位,思想工作不够深入细致。

七、今后工作预想

1.认真按照路局、车务段、车间的相关要求,结合本站实际,抓好对煤专线装载加固、调车作业的现场卡控。认真落实煤专线装载加固检查,交接情况,做好台帐登记;减少职工两违,确保车站行车安全。

2.继续做好防外伤工作。组织职工继续加大加强宣传力度,在各道口、人物流复杂处做好宣传、隔离措施;在水害隐患处做好防护工作。

3.确实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是完成对车站新职人员传帮带,顺利掌握作业技能。二是深入到车站职工生活中去。办好职工食堂,利用一些节假日组织职工、家属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尽力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增强车站的凝聚力、战斗力。

第9篇

关键词:劳务工;安全;管理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用工制度的多元化,为解决一线岗位的需要,铁路陆续招入了大量的劳务工。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将是推动铁路未来发展新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能力也决定着铁路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对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路局用工机制的改变,青年劳务工在我段职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分布在我段清筛、焊轨、大机、检修几个车间的一线岗位。已经成为了我段线路安全生产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别是在当前我局既有线维护、新线的开通,大机检修,工务机械段任务大幅增加的现状下,我段生产岗位人员短缺,如何实现对新分劳务工进行有效地培训,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融入这个工务机械段安全生产这个大家庭中来,是当前面临亟待解决的一项紧迫课题。

2 做好劳务工准入和选用

一,抓好劳务工的准入关;劳务派遣工基本条件:年满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有钳、电、焊国家资格证书的可适当放宽);政治品质、现实表现好;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健康检查标准;具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二,签订劳务工用工协议;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有关要求,与经路局确定的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一年一签。因工作需要,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续签。劳务派遣工的辞退条件在《劳务派遣协议》中参照国家、部、局有关规定,本着从严管理的原则确定。凡符合《劳务派遣协议》约定辞退条件的,均必须及时退回劳务输出单位,并报劳动和卫生处备案。劳务派遣工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三个月。

3 劳务工的管理职责

职教科为教育工作专业管理科室,对临时雇用工(劳务工)的岗前培训、考试管理工作,负有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主要负责其岗前培训管理制度的修定和完善。劳务工岗前培训教案的制定,车间劳务工培训计划及劳务工考试卷的审定。并及时督促、检查、指导车间临时雇用工(劳务工)培训、考试情况,掌握全段劳务工的培训、考试和动态管理情况。

车间为临时雇用工(劳务工)的用工单位,对临时雇用工(劳务工)的培训、考试和日常管理工作负有直接培训、考试和日常管理责任。其主要职责是按段批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授课人和考题在施工现场组织本车间临时雇用工(劳务工)开展培训考试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车间临时雇用工(劳务工)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劳务工岗前培训教育记录、劳务工岗前培训签名表、劳务工岗前培训教案、劳务工考试卷、劳务工动态管理台帐。

4 劳务工培训的要求

对于用工时间在15天及以下的劳务工,由车间根据岗位实际,明确培训内容;报职教科审核,由车间负责人组织进行安全培训和考试(合格成绩为100分),留存试卷备查。

对于用工时间在15天以上3个月以下的劳务工,由车间根据施工安全实际,结合工作性质、岗位基本知识、人身安全要求等,编制培训计划,开展不少于6学时的培训,并进行安全培训和考试(合格成绩为100分),留存资料试卷备查。

对于用工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劳务工,由段根据施工安全实际,结合岗位工作性质、岗位基本知识、人身安全要求等,编制培训计划,进行不少于12学时的培训,安全、业务考试合格(安全合格成绩为100分,业务合格成绩90分及以上)后,由段签发《劳务工培训合格卡》,持证上岗(如发放岗位培训合格证或大机操作证可不用发放劳务工培训合格卡),培训及考试资料由段职教科保存备查。

临时雇用(劳务)工岗前培训管理工作的检查采取抽查和定期检查方式。凡未按要求进行临时雇用(劳务)工岗前培训的车间纳入段月度安全考核,并通报批评,造成后果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5 劳务工的安全教育

劳务工的安全教育应分为三级教育进行,一,一级安全教育培训由段负责,在劳务工经过上岗前的脱产培训进行岗前教育和进行段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含职业道德教育、团知识、青年先锋作用、计划生育知识、铁路基本知识、行车安全,施工现场控制,事规放行列车条件、施工网络图无缝线路知识、思想政治工作、防伤措施、大型养路机械知识、人力资源配置、工人管理,路局、段职工奖惩实施办法、线路大维修施工管理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高速铁路知识、事故案例、职工法律知识、人身安全施工管理、世界铁路高新知识、防护基本知识;二,车间结合生产和安全重点每月制定学习计划,安全学习教育内容纳入月度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和考试。由各班组认真落实。三,班组结合劳务工日常业务学习和班组每日分工会进行安全教育。三层管理做好劳务工安全教育,提高劳务工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6 抓好现场劳务工控制,上道作业的安全控制

一是,班组长的引领作用发挥,带领作业人员上下班时,统一安排,集中上下班,夜间清点人数,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防护工作,来车时及时组织人员迎车,作业人员要听从指挥,不得走道心和枕木头。施工作业结束,车辆返回车站后,停留车辆两端必须设好防溜及夜间防护灯;作业人员进出车站时要统一组织,严格遵守车站规定,横跨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严禁抢越股道。二是,劳务工自控方面,加强劳务工日常安全教育,不定期开展劳动安全“回头望”活动和安全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学习近期安全事故和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劳务工自身安全意识,并对日常安全学习纳入劳务工等级评价机制。三是,选好劳务工的负责人;选择以往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职工进行担任,或有工班长统一进行带领,并对带工人员带工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和业务脱产培训。

7 劳务工管理的检查监督

严控“三个风险”,坚持“四个紧贴”,实施“五卡死”制度。严控未经培训上岗、培训不合格上岗、未持证上岗三大风险。坚持培训工作紧贴安全生产、紧贴现场实际。卡死持证上岗、“新职、转岗、晋升”人员岗前培训、班组长“先培训、后任职”、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定期复审五项制度。

落实教育培训质量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从组织领导、培训条件、培训实施、培训管理、质量保障和基础工作等方面,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考核评价。

开展培训工作质量评估活动。严格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标准,制定教育培训工作质量评估考核办法,每年在全段开展一次培训工作质量评估考核活动,选树优秀车间、部门。

严格落实职工培训工作督导检查考核制度。建立问题督导整改机制,加强对职工教育工作的日常检查督导,实施问题库管理,每季度下发职教工作通报,对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培训计划不落实,工作弄虚作假等问题,责令改正或通报批评,并纳入考核。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从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培训乃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紧密相连,要适时对其形成有效的支撑与保障。毕竟优秀的人才资源才是企业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与关键优势。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才,同时不断优化资源,实行合理的人才配置,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的最终实现。可以说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与公司战略之间的最佳实践就是两者相互间不断协调,相互配合。

1、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重要性

1.1、打破年功序列制的传统,将培训和薪酬挂钩。薪酬是组织对自己的员工为组织所做出贡献的一种回报。这些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首先,公司应降低职位工资和资历工资在员工薪酬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提高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重,真正体现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真正形成能者多劳、劳者多得、能者多得的局面,提高员工学习新知识、新能力和新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员工投入的最大化。其次,企业还可以将培训经历作为员工晋升的重要参考之一,从而在精神上激励员工参加培训。

1.2、适当缩短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间,降低新员工离职风险。根据入职培训内容科学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日程,可将入职培训压缩在两个月以内,或者可以让新员工一边从事较为简单的辅工作,一边进行入职培训,在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再正式上岗,这样可以把入职培训的时间适当延长,并在新员工离职时适当降低企业的损失。另外,公司可与新员工签订专业技能培训的服务期协议,进一步降低新员工离职风险。

2、传统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人力资源培训没有正确的认识

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缺乏远见卓识,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并没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认为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根本没有必要,首先,要有资金的投入,且周期长、见效慢,员工也不一定能通过培训学到工作技能,既浪费资金,又浪费精力;其次,许多企业的经营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追求利润是他们最终的目标,需要人才可以直接到人才市场进行招聘,没必要在公司内部进行专门的培训,劳民伤财,没有对现有职工进行培训增值的意识。

2.2、培训方法落后单一

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都是正在进行中,但是在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上显得太过于传统和单一,培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讲师进行讲解,学员负责听和记笔记,内容无非就是课本上的东西,单纯的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脱轨。

3、加强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管理的措施

3.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为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按照企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调整与设置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并通过责任到人的方式使工作具体化、细致化,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使企业内部在协调、统一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推行各项工作。其次,在尊重个人工作方式差异的基础上统一人力资源工作方式,以便于人力资源部门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清晰的眼光及时发现工作失误,以与时俱进的原则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理念,为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

在全面推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合理设置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诸如完善企业员工福利制度,关注生活上有困难的员工并提供实际上的帮助,真正做到“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或者为员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培训机会,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关注员工全面发展的良苦用心;或者是直接将员工的价值创造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等等,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3、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与推进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是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的目标之一,要关注培训内容与企业阶段性发展目标相一致,与部门工作职能相统一,与员工岗位相协调,确保人力资源最大功能的实现,帮助员工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并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与进步。同时,还应特别注重突显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战略性新兴行业特色决定了战略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早就指出:“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在今天科技经济即将来临和高新技术将逐步实现产业化的时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其高端的技术含量、高强度的知识内涵,对人才的需求更严格、更急切,这种人才特别要求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战略创新性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方面,这些行业是变化和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经济科技最前沿的领域,发展日新月异。这个行业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创新性,才能满足和适应其行业特点。

3.4、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现代企业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也就是对员工的考核与薪酬的战略性管理。要构建合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对员工公平公正的进行考核,最后合理的给予员工薪酬。考核员工的过程中,可以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让现代企业了解到员工的具体优缺点,通过考核现代企业可以合理的分配员工,员工也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改进自己,促进自身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此外,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公平公正的给予员工薪酬,员工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才会更加努力积极的工作。如果,员工的薪酬低于员工的工作成果,那必然会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到时候企业失去的绩效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构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严格公正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并且依据员工创造绩效的比例给予员工应得的薪酬,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激励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最大程度的创造自身的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同时能够带动整个企业的绩效发展,使得现代企业更快更稳的发展。

3.5、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柱

现代企业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柱就是:战略目标、规划、流程、制度、技术。战略目标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现代企业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发展的方向,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是不可能有结果的,现代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最终还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必须要以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构建合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当然,现代企业对未来的规划也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组合的内容,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结合企业对未来的规划,符合规划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才能使现代企业达到最终的发展目标,才能更加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结束语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企业中,战略性的人才管理是核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这样的现代企业中,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管理,决定着现代企业的成败,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在现代企业中,应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使现代企业实现更快更稳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三化”建设 培训体系 职业生涯 高端人才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党的十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这一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恰时海事系统核编转制升级为国家公共服务型政府,既是海上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又是我国仅有的两支海上执法队伍之一。

但面对新的形势,海事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优劣不等,政治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海事所提出的挑战。

而提高能力和素质最快捷的方式就加强和规范培训,核心要素就是加强海事干部职工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也指出:“要加快优秀人才培养,重点培养科技研发人才、履约人才和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建立起覆盖各专业门类的人才集群。要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加强培训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建立职工综合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

1.2研究意义

从海事系统战略发展的角度,加强培训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建立职工综合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意义深远、重大。

(1)是新时期海事战略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但缺乏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且现有海事人员业务水平和IMO履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优化教育培训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体系,建立符合海事发展需要的培训模式,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履职履约能力的培养,加强海事战略和海事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海事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海事发展的需要。

(2)是加强行政执政能力的需要。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把握大局和战略思维的能力以及驾驭矛盾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等是实现海事发展目前的前提。

(3)是海事内部协调发展的需要。全国海事系统有20个直属海事局、29个地方海事局,拥有4万多名海事队伍,亟需建立健全海事培训机构,加强海事专业技能的模块划分,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全面提升海事人员的综合素质。

(4)是整合培训资源和规范培训管理的需要。海事系统现有大连、上海、武汉、广东四个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就先天不足,不够规范、系统和专业。培训管理水平和效果远不能满足海事发展的需求。

(5)是海事廉政勤政建设的需要。转制为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

2.海事队伍培训存在主要问题

自1998年成立以来,中国海事局一直都重视培训:2003年成立了直属海事辽宁、上海、武汉和广东四个培训中心,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十年来为海事系统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但主要停留在被动性完成培训任务,针对性、实操性不够强,组织不够系统和规范,很多时候停留在后勤接待和会务的管理水平。2.1培训机构不健全

培训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部局在思想上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专业的培训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业的培训管理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多流于形式。另外,海事系统转制后,全国四个培训中心将被取消,海事即将面临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也没有专职的培训管理岗位的现象。

缺乏完善的培训架构。原有的四个培训中心实际上是“办培训班中心”,没有完善的培训架构,导致培训前没有摸清需求。这造成很多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而全国海事系统4万多名海事人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地接受培训,造就很多培训“专业户”。

缺乏健全的施教机构。海事系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培训基地大多在偏远山区且教学设施落后,不具备培训的主体功能,最终只能选择社会酒店,这就给原本有限的培训成本造成浪费。同时,身处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海事却没有专业的网络培训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培训成本。

2 . 2师资管理不专业

海事系统的师资主要是来自系统内专家,少部分聘请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的老师,缺乏专业的教学训练或包装,授课后的评估也无法如实及时反馈,造成需求与传授的知识不对称,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培训质量降低。

2 . 3管理队伍不专业

现有的很多培训管理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部分来源社会招聘,这些人本身并不具备专业的培训管理知识。因此,很容易将培训办成旅游或会议或接待,极大地影响培训实施的效果。

2.4效果评估不完善

现有的很多培训只停留在“为办班而办班”,培训效果的不够明显,或者为赶完成培训任务,来不及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培训后缺乏有效反馈和跟踪管理。

2 . 5培训经费不保障

目前,培训经费都列入年度的财政预算。因此,只有列入部局培训计划才有经费,而各直属局和分支机构的培训经费所占比例较低,部分由参加培训者所在单位部门负担,直接影响各级培训工作的开展。

2 . 6培训内容不合理

因为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教材体系,以往的培训有很大的随意性,导致重培训课程轻培训体系、重培训形式轻培训内容、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经验、重专项技能轻工作思维、重评分结果轻综合成长的几个不好现象。

3.培训体系构建思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从海事系统战略发展的角度,加强培训体系的顶层设计,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职工综合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规范培训管理,加大职工培训力度。

3.1建立科学的海事培训研究团队

设立海事研究机构。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海事战略部署和重要议程,成立以直属海事局牵头为点,以原培训中心分工协作为线,以各直属单位鼎力支持为面的海事研究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组建各层级的海事研究团队。部海事局的研究团队以部局领导和高层次人才为主,邀请国内外相关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专家组成,以头脑风暴和年会形式。直属局以本局领导和高级海事专家为主,邀请高等院校专家和行政相对单位的领导组成,以课题研究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考核目标,加强各直属局研究成果和人员交流和学习。

打造各层级的海事师资队伍。将师资队伍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建立健全部局和直属局的师资库。一是建立师资选拔、培养和考核制度;二是完善师资的考核评估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积极参与授课的机制。

3 . 2设立合理的分级分类培训框架模型

(1)建立以专业“模块”分类的培训教材体系。根据海事“三定”后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类别,结合海事业务和综合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归纳和划分成各种专业“模块”,编写全国海事系统统一、规范教训大纲和教材,建立健全全国海事系统各专业的菜单式培训大纲、教材、教案和案例库。

(2)建设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E-learning平台。E-learning就是网格化培训,通过因特网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培训教学活动的,能够更好适应当代海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层海事培训E-learning化。加强学分制的管理,将完成E-learning“模块”化知识自学和通过考试作为适岗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基层海事人员的轮岗。轮岗不仅是海事基础知识学习和普及的过程,也是培养更高一层次海事专业人才的基础。创造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机制。高层主要参加党校、高等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多参加各种交流学习和讲座,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领导艺术。中层主要加强管理修炼和规范管理的学习和培训,多开展横向、纵向的海事业务交流学习,向更高一层培养。

(3)结合实际开展综合性、系统性、专项性的培训。新录用人员的初任培训、晋升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等在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应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大纲、教材和讲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片区集中培训。开设公开课。公开课是培训机构围绕特定专题向特定人群作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学员一般来自多个单位或部门,在课程设计上能够解决特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重点不突出,无法解决具体问题,而且人均培训费用较高。因此,公开课可以作为对海事高级领军人才培养方式,将最新的理念、知识自上而下地传达下去。强化内训课。内训是培训机构根据受训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而量身定制的专门培训,课程长短选择比较灵活。参加内训的学员基本来自于同一个单位或部门,课程针对性强,案例来自学员身边。内训费用包干一般较贵,但人均核算成本低,因此,可作为一种便捷的培训方式,在小范围内对海事人才进行知识更新,对其思想理念、业务技能等进行强化培训。

针对当前普遍将内训做成了内部公开课的情况,要特别注意:首先,加强对培训管理者的专业训练。培训管理者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全局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明确培训方向。其次,加大职业化培训师的培养力度。从事内训的培训师要真正了解海事部门的工作现状、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情况,其人选可以是专业讲师,也可以请某个部门领导或有专长的员工。同时,要运用好各级管理人员。最后,加强培训机构专业培训顾问的培养力度。培训机构中培训顾问作为将培训师的标准化课程与企业针对性需求进行有机对接的桥梁,其专业能力高低决定着内训课程开发的成效。因此,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培训顾问的培养力度,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培训顾问和高级培训顾问精英队伍。

3.3开展有效的专业培训运作流程

3.3.1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对特定海事部门岗位职责以及岗位人员适任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确定应有状况和现有状况之间的差距,粗略确定是否进行培训及确定培训内容。

在对海事人才培训需求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影响培训需求预测的因素,绘制海事人才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图,并根据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海事人才培训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制定海事人才培训需求预测指标体系,作为海事人才培训需求预测的基础;其次对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算法进行选择,确定适合的神经网络模型;最后确定采用BP多层前馈神经网络作为海事人才培训需求预测模型,研究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学习算法,并分析BP算法的缺陷基,并基于Matlab平台提出算法改进建议。

3.3.2培训预算及管理

职工培训的总体费用应根据年度财政预算而定,但海事系统的培训计划晚于每年的财政预算时间,预算与实际存在出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开展。因此,应加强培训经费的管理,从预算、审核、流程、台账等方面加强管理。

3.3.3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计划是年度的重头戏,也是考验培训需求是否准确、如何使用培训费用等的依据。因此,要有效运行海事队伍“三化”建设的培训计划。

3.3.4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计划出来后,就进入培训的组织与实施阶段,一个计划再好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与实施,没有得力的培训师,也是没办取得预期的效果。完善培训课程包。包括具课程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师资安排、培训审批意见等。使用优秀的师资。师资力量是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一名好的讲师会将讲台变成舞台,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是分析需求、总结效果、控制成本、师资质量和职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如与任职、晋升挂钩,或可略有成效。

3.3.5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培训评估大致可将培训全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从而使培训需求更加准确,活动更加有效,计划更加符合实际,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内容与形式更加相得益彰。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对培训实施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

4.加强海事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

(1)为新录用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海事高端人才的关键。将现代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与海事系统培训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能激励工作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绩效,加快“三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激励是改进工作绩效的重要手段。在海事人才培训过程中,激励措施可分为导向型激励措施和结果型激励措施两种类型。导向型激励措施是通过激励的方式引导海事人才朝特定方向发展,培训目的一是通过培训进行人才培养,二是根据培训结果进行人才选拔;结果型激励措施是根据培训考评结果,对优秀海事人才进行直观的物质和精神奖酬。

第12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绩效考核;薪酬; 员工培训

【abstract】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is in at present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economic growth, be the main force that economy develops at present. but the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brain drain is a very common problem but. how to firmly staying talented person is a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problem we cannot afford to overlook, is also to resolve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at present unique difficult position approach.

【key words】people-oriented; the achievement effect examines; salary payment; the employee is traine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缺资金、技术,管理落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人才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机密,还带走了客户,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极大浪费,企业竞争力严重下降,经济效益滞步不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何控制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使其获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动力,采取适当的留人策略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1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模式创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工资、奖励等方面。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它应该是每个部门的工作组成部分。

2 采取契约化的雇用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创新

契约管理是一种较好的管理手段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一种创新。随着产业间、企业间合作经营、动态联盟趋势的发展,企业内的不同单位或动态联盟的各个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型组织共享信息,从而使得知识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员流动的速度。这样,各企业共同面临了一个问题即知识员工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可能也在为其它企业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契约化雇佣方式”比传统的“行政雇佣方式”更具有优越性。它通过“契约”来界定劳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双方所拥有的知识范围,从而使知识资本的归属问题合理化、合法化。

3 优化激励机制

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薪酬体系既要解决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竞争性,同时又要与工作绩效、员工的贡献直接挂钩,要与绩效评估体系结合起来。尤其是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企业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应在薪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提供个性化的奖励。企业组织应该根据员工不同文化背景需求的差异以及在企业内部不同的作用提供个性化的奖励。

4 以人为本,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德•杜拉克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社会财富都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必须充分地重视人的因素。

4.1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中小企业应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关键在才”的人才观。要有育才之方,用才之胆,重才之举,爱才之心,惜才之情,容才之怀,广开进贤之路。在人才开发、引进和使用中,坚持不唯学历而重实效,贯彻“效益第一”的原则,在用人时一定要 “用人不疑”,“以诚求贤”,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的良好氛围。

4.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能够让员工享有充分的发言权,集思广益使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企业的和谐氛围溶合,才能发挥其创造力。

4.3 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建立牢固的感情基础。

一般来说,物质方面的需求是最根本的,合理的薪资机制很重要。适当的满足物质需求后精神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就应树立企业的信用。

4.4 改变对员工的认知意识。

现代企业不应当再把员工只当作劳动力来看待,应把他们当作是以自身体力或脑力为企业出资的合作者来对待,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当转变传统的对员工的认知意识,把员工当作平等的合作者。让员工对企业的经营更有发言权,让员工用聪明的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5 建立良好的薪酬制度

5.1 经济性薪酬与保障性薪酬相结合。

经济性薪酬是职工维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得到相对满足的同时,还要有一定保障性薪酬留住人才。

5.2 员工薪酬应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绩效考核即按表现付报酬,这是有效的薪酬支付体系的一条基本原则。合理的绩效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而员工的薪酬尤其是浮动薪酬的发放只有以其考评结果为主要标准时,薪酬的激励作用才起作用。

5.3 薪酬应在考虑岗位因素的前提下坚持固定与浮动相结合。

一般来说,薪酬中的固定收入部分可以保证员工的日常生活,使之产生安全感,但如果固定收入过高,有可能使员工产生懒惰的情绪,削弱薪酬的激励功能。因此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和成绩的认可主要来自薪酬中的浮动部分。但浮动薪酬的弹性过大又会使员工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吸引和留住员工。所以在薪酬管理中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中的比例应与岗位特点相结合。

5.4 薪酬体现公平性。

公平的赏罚也是取得员工信任、员工支持使其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基础。对于在同一工种的员工,如果他们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大小相同,且其他因素也相近,那么就应该付给他们相同或相近的薪酬。这样,员工才不会抱怨企业的薪酬制度不公平,不至于影响士气,减少人员流失。

6 改进绩效考核的办法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被广泛运用,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先进性。但有时绩效考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原因包括:年初的绩效考核工作计划做得很好,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大有悖于绩效考核的初衷;在考核过程中,员工缺少参与的积极性,抵触情绪强;考核过程繁琐,耽误时间,推行过程中往往又因为得不到高层的足够支持而阻力重重;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难以保证,不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改进绩效考核办法。

6.1 采用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

6.1.1 目标管理考核法。它是根据被考核者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特点在于绩效评估者的作用从法官转换为顾问和促进者,下属也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为积极的参与者。但也会出现制订的目标不明确,不具有可衡量性,制定目标耗时长,组织与员工之间就目标高低讨价还价等情况。

6.1.2 关键事件考核法。考核者注意收集被考评人的“关键事件”,它是指被考评人的优秀表现和不良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对普通的工作行为则不必进行记录。根据这些书面材料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评结果。

6.1.3 人物比较法。是在考核之前,先选出一位员工,以他的各方面表现为标准,对其他员工进行考核。往往比其他方法更能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选择比较容易和适合自身实施的绩效考核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绩效考核的误差,还可以减少培训考核体系的时间和管理考核体系的难度。

6.2 考核方法的实施

6.2.1 绩效评价过程要简化和易于操作,因此考核的操作程序和考核方法的设计应遵循简明易行的原则,尽力保证考核的公平和公正。

6.2.2 沟通反馈在绩效考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应就考核进行沟通,确认考核的结果,指出其优缺点,避免工作和绩效考核时的矛盾和误解。

7 重视员工培训,加大技能开发和能力培养

中小企业一定要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方法与技术,建立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筑高效的人力资源平台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获得在全球范围与对手同台竞技的机会。规范化建设要求企业一定要建立起一系列员工培训体系,尤其要把关键人才的不断开发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7.1 培训机构。

可有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公司、大学以及跨公司间的合作。内部培训机构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

7.2 培训对象。

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7.3 培训方式。

有职内和职外培训,职内教育指工作教导、工作轮换、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对于提升员工理念、人际交往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职外教育指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履行职务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

7.4 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培训计划涵盖培训依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课程内容、培训考核、师资来源、实施进度和培训经费等项目。

7.5 培训实施。

培训计划制定后,就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

8 结语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但是即便这样,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仍然是很严重的,合理的薪酬水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优雅的工作环境、诱人的企业发展前景,这些都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仅以此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共同研究和探索人才发展大计,加快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速度,为现代化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彭晓辉.《人为本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广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1~24

[2]赵玉娟.《企业人才流失正在加剧》[j].经济论坛,2003(20)

[3]李盛竹、王永《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危机成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4)

[4]钱振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翟福军.《论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07、3:86~88

[6]郁舒.《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经济,2007、7:19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