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

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

时间:2023-09-12 17:1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

第1篇

一、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按企业作为纳税的义务人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中做好的安排,而尽可能的节省税费的支出,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税收筹划在实际经营中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并且工作的流程也较为复杂和需要细致的规划,而学会做好对企业税收财务中的探讨和研究能够较大程度的帮助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降低企业经营中的税费,尽可能的根据企业经营中的项目扣除相应的金额。企业在实现自身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时,主要会受到来自内部的制约还有外部环境的而约束,让如何让企业充分考虑自身的纳税成本,让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保持在较佳的平衡水平下,是企业在发展中应当注重的。税收筹划作为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参考对象,将会对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如果运用得到,那么税收筹划将会直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力,企业的竞争力也会相应的得到较大的提升。科学合理的规划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收益,也能够让企业的收入状况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税收筹划与偷漏税的区别

在国家的相关条例中,认为偷漏税的行为主要是在账簿上伪造相应的凭证,减少企业实际产生的收入或者在纳税时进行虚假的申报等,这些都是企业偷漏税中的主要内容。而税收筹划与它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偷漏税是违反了国家的税法规定,纳税人自动隐藏了实际本应该发生的收入。而税收筹划的行为是企业在尊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而做出的相应的行为,它可以有效的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并结合纳税人实际发生的收入进行税收支付的规划[3]。偷漏税是国家税法规定中严格禁止,并且需国家规定下的法律责任的,而税收筹划的方式是企业进行调整税负的合法行为,它的主要目标只是为了尽可能根据国家规定的不同政策来降低企业的支付的费用,让他们能够在税收的规定范围内做相应的调整,这不仅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性行为也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的。偷漏税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利用一些虚假的行为来实现自身的纳税行为。因此,相应的税收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偷漏税行为的打击。

三、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

税收的筹划是企业经营中自主采取的重要方向,它是属于税法范围内的合法活动,也是企业进行的一项基本权利。做好税收财务的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企业的现金流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而对于税收筹划的活动中,会计核算作为决定税务筹划的重要内容,也对企业的财务的管理有着很大的?椭?。

四、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应用

1.环境利用型筹划

企业在实际的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这两种主要的方式。如果要做好企业税收的筹划,那么相比较这两种模式,发行债券对企业的税负上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债券交易产生的手续费一般都考虑作为财务费用的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我们都知道财务费用这类科目是不需要支付相应的所得税的。但是如果企业要进行股票的投资,那么其产生的分红在支付给股东时是需要产生相应的所得税的[4]。因此,如果企业利用相应的筹划规划来降低潜在的税费,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在资金筹措以及支付税收这两种形式做好平衡。

另外,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中如果能运用好税务筹划那么也是能够达到增加收益和减少税收的目的的。一般的,企业在之后延续投资的话税负延期的效果将会逐渐的被显现出来[5]。企业在进行固定折旧的核算中如果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将会对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缓解,并且推迟了税费产生的时间,这也是帮助企业降低税收的一种方式。

2.结构利用型税收筹划

这种形式的税收筹划是由于产生兼并的形式而产生的。在企业经营中可以划分为主要三个方向的调整方式。首先,如果企业在经营中遇见了一些较大的亏损,那么在亏损的这一年里的所得税费用,企业是可以先暂时不用支付的,这些税额让企业进行延后处理。将产生的亏损额进行延长,根据抵消后的盈余额再进行所得税的计算,这是一种政策上的优惠手段,企业如果能做到对这些政策的了解,对企业的决策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有在未来进行兼并投资的考虑,在企业的选择上可以挑选一些在近几年有严重亏损的企业,运用盈亏互抵的模式来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支付税负。经过多方面的评估,如果企业是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资金周转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这种企业是兼并中主要参考的选择对象。

五、税收筹划中的注意点

企业在进行税收的规划之前,必须要树立好守法的意识,通过国家政策中规定的相应优惠政策来达到节省税费支出的目的,在筹划中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资金结构的调整,这是一种合法且能够有效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其次,企业进行筹划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减少相关的税费成本,采用更加经济的方式来实现税费的减少是筹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式。

第2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越来越完善,企业向国家缴纳的税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必须通过合理规划税收方案,降低税负在企业发展中的比重。对于税收筹划,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其实践性较强。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税收筹划要深入企业内部,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筹划。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在当前的税收政策下如何转变思想、转变企业的组织方式,根据税收政策的特点,让会计在操作中可以合理筹划出科学的税收方案,从而合理规划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会计操作 税收政策 税收方案 筹划

随着国家税收政策越来越完善,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在发展中的重要理财措施,越来越受众多企业的青睐。因此,如何做好税收筹划、如何转变思想,已经是众多企业共同研究的重点。企业会计在操作中要懂得在税收政策的空缺中,筹划出最合理的税负方案,帮助企业投资理财,使企业资金进行更高效的运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常见的税收筹划措施

随着国家税收政策越来越完善,在越来越规范的税收政策环境下,只有通过思想的不断转变,并将转变思想运用到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中,打破目前严峻的政策环境与税收制度所带来的约束,做好最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使税负降到最低,合理运作企业资金,让企业资金加快周转,创造更大的效益。在国内,常见的税收筹划措施主要有转变思想与做好企业组织筹划两种。

(一)转变思想,合理筹划

税收筹划就是指纳税人在既定的税收制度范围内合理规划纳税人的经营、投资、战略活动,合理规划相关的理财、涉税事项,以实现最低经营成本的财税管理活动。转变思想要求在国家税收制度的约束下,在合法税收制度范围内,寻找最低税负的空间。转变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是冲破税收制度所带来约束的最优措施。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设计者要通过转变思想,将税收筹划方案设计得最优化。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转变思想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业务形式转变

业务形式的转变,也就是从一种业务形式向另一种业务形式的转变,随着业务形式的转变,企业发展中所包含的税种与业务收入也会随之转变,企业税负也发生了改变。因此,企业应设计出最优化的业务转变形式,从而优化企业资金结构,降低企业税负。

2.会计主体的转变

会计主体的转变,也就是从一个会计主体向另一个会计主体的转变,这种转变方法通常都是关联企业通过各自企业之间存在的不同税率实现的。关联企业之间通过定价等实现收入与费用的转变,从而实现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的调节、转移或规避税负等目标。因此,企业应设计出最优化的会计主体的转变形式,从而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资金的运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会计期间的业务转变

会计期间的业务转变,也就是把一个会计期间业务向另一个会计期间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企业的业务收入、税金与成本费用的跨期转变,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因此,企业应根据经营业务的特点,设计出最优化的会计期间的业务转变形式,从而降低企业税负,合理运作企业资金,使企业资金加快周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做好企业组织筹划

企业的产权关系、组织形式、经营理财都与税收有着巨大的关联,企业形式变化,产权关系也会随之变化,企业税收方面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特别是进行产权变换时,所得到的优惠税收政策,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营运资金。企业的产权关系与组织形式是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的基础。企业选择的产权关系与组织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税收以及投资经营方面都起到了直接影响的作用。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组织形式及产权关系决定着企业经营及资源配置方式, 对不同组织方式及产权关系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待遇,特别是产权关系与税收的优惠政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通过外部扩张的方法实现最优的税收筹划。企业的外部扩张,主要是为了企业进入新的行业、领域,从而改善税收待遇,降低企业税负。另外,还有许多企业之间通过兼并重组,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利用税收政策中的亏损弥补政策,从而改善税收待遇,降低企业税负。同时,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外资等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变更,从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实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的组织筹划,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延伸筹划技术

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对外扩张时,是采取总分机构形式还是母子公司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税收负担。通常,企业分公司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以和企业总部合并纳税。另外,企业子公司由于具备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依法纳税。

2.合并筹划技术

合并筹划技术是指企业通过资金重组、并购等方式,从而改变企业的产权关系与组织形式,达到享受优惠政策,降低税负的效果。在企业进行合并的过程中,无论企业的目的何在,合并之后的优惠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与税负,对于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3.分立筹划技术

企业通过分立的方法改变其组织方式,从而减少企业的税负。企业分立是在两个以上的纳税主体之间进行的,分立之后,不仅可以发挥各企业的专业技术优势,还可以降低企业税负。

二、会计政策操作

实现会计核算操作的基本前提是遵循会计政策的标准,然后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使工作保持井然有序的程序。不同的会计政策所显示的财务结果也截然不同,所以税收负担也各不相同。会计政策筹划的基本技术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如下三种。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投资 税收筹划 风险防范

企业在开展投资运营和财务管理时,主要将实现价值最大化定为主要目标,而且企业利润的多少与税收紧密相关。通过分析我国的税法及规定,能够看到企业自己要保持正常的生产运营需要涉及到多种税费,这些税收会关系到企业运营的不同环节。投资领域、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到企业税负的差异情况。因此,企业投资税收筹划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才能够积极地预防和减少风险,提高企业的收益。

一、树立良好筹划风险意识

企业从事投资税收筹划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接受筹划的纳税人员都应该意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和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涉税事务中要时刻保持对风险的警惕性,不能够认为企业投资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经过了专家和多位学者的研究和商讨,其研究结果和拟定的方案就一定是科学合理和可行的,不会发生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工作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想法,意识到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且投资税收筹划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存在的,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就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时效性而言,如果仅仅意识到税收筹划存在风险还不够,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应该有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税收筹划监测体制,实时监控的风险,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就要立即向筹划者或者是经营者报警,从而使风险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工作人员以及纳税人,都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并积极采用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积极应对,确保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效果。

二、建立筹划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监测和掌握风险环节,从而根据获取的信息及时防范、控制以及应对风险,降低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损失。企业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需要注意,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功能:第一,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该功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收集和企业运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动情况、税务行政的执法情况、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和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紧密相关的几个方面的信息,将收集的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比对,从而判断企业是否需要进行风险的预警以及风险措施的实施。第二,有效的风险预知功能。当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之后,如果出现了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筹划风险的因素时,风险预警系统就会及时有效地提醒筹划者或者经营者做好准备或者提醒经营者和筹划者及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防止风险也变成客观事实,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第三,有效的风险控制功能。当企业的投资需求筹划极有可能会发生潜在的风险时,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就会及时的寻找风险发生的根源,让经营者和筹划者能够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遏制投资税收筹划风险。

三、依法开展投资税务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税收筹划时应该合理合法,这是企业税收筹划发展的前提,也是衡量企业投资需求筹划水平的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税收筹划的实际操作时,首先,要将学法、懂法和守法作为基本准则,在对税收法律的内涵进行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后还要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确保投资税收筹划的方案不违法。其次,企业的投资税收筹划部门还要处理好,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关系。虽然二者都有减少税负的作用,但是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避税主要是指纳税人通过合法的手段和精心的安排,利用税法上存在的漏洞来减少企业纳税义务的行为。必须这一行为是不违法的,但是却和立法者的意图相悖,是法律上不主张和不认同的。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税收筹划时,不仅要保证不违法,而且要符合税收政策的导向性,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更大地享受税收优惠,同时也能够顺应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意图,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上运转,避免出现恶意避税的风险。企业重视依法投资税收筹划,对于风险的防范以及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有很大的帮助。企业需要处理好投资需求筹划以及避税的关系和差异,在维护企业发展的自身利益时还要避免国家遭受经济损失。

四、立足整体综合筹划

从根本意义上说,投资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其目标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战略性目标,立足整体进行综合性的筹划,并且逐步将其纳入到企业的运营战略和整体投资规划中,而不是将投资税收筹划局限在个别税种和节税方面。即,企业的投资税收筹划应该将立足点放在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上面,而不是局限在个别税种的少量税负的减少上,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整体目标。其原因在于,企业不同税种的税基是相互关联的关系,而且此消彼长,如果其中的某个税种的税基的大幅缩减可能会导致其他税种的税基的大幅扩大。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需求筹划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中某一个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同时兼顾其他多种税种的利益抵消问题,综合考虑才能够最大化的降低税负。另外,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的税收利益,并不能够代表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投资税收减少并不意味着企业整体利益会有大幅增加。当有多种方案能够选择的时候,最佳的方案应该是保证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而不是最大化的降低税负的方案。即使其中的某一个投资税收方案会让企业的税负最低,但是却会让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失,那么这样的方案是不应该得到使用的。因为这种方案的实施,虽然会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却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收益水平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这样的方案是不可取的。企业在进行投资需求筹划时需要从长远角度综合考虑和综合筹划,有效衡量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从而根本性地实现投资税收筹划的目标,为了投资需要筹划而进行筹划和护士整体利益的行为是坚决不可取的。

五、提高投资税收筹划灵活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和税收政策等也正处在不断变化中。在多变的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之下,企业在进行投资税收筹划时就需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性的投资税收筹划方案,并且要根据国家政策、税法、税制、经济活动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对企业的项目投资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其具备充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如果企业的投资税收筹划方案能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就能够适时地对筹划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查,以便及时变更筹划的内容和目标,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的分散和防范,从而达到趋利避害和确保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目标圆满实现的目的。

六、全面贯彻成本效益准则

企业在实施某一项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纳税人虽然能够取得部分的税收利益,但是还会因为该税收筹划方案的实行,付出其他的费用,同时也可能因为选择这一方案放弃了其他方案而要承担相应的损失。由于这样情况的存在企业在进行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是需要全面贯彻成本效益准则,不仅仅要考虑到投资税收筹划的直接性成本也要将方案选取中可能会存在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投资税收筹划方案的选定,能够全面考核量到企业的成本效益,并且能够有效贯彻成本效益准则,为企业运营和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企业的投资税收筹划计划和方案的成本和损失小于收益后才能够认定企业的投资税收筹划方案切实可行,并且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和提高收益率。因此,只有全面贯彻成本效益的准则,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规避筹划损失。

七、总结

投资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需要将投资放在重要的研究环节,并且要针对投资者对税收筹划中的风险防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了有效防范企业的投资税收筹划风险,要求企业从事税收筹划的工作人员以及纳税人要树立风险意识,企业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并且要重视投资税收筹划的、合法和合理性,立足整体进行综合性的筹划,有效提升投资税收筹划的灵活性,全面贯彻成本小于准则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欣,王宗萍.风险投资中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未来与发展,2009,(3):76-78.

[2]王晓.试论我国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J].企业发展管理,2014,(34):76-77.

第4篇

[关键词]企业重组 税收筹划

一、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又称纳税筹划、税务规划等,是指纳税人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财务、经营、投融资等涉税事项的安排或选择,对纳税义务做出规划。

税收筹划既是经济学范畴,也是管理学和法学范畴。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的科学,其假设提前是资源的稀缺性。税收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它对稀缺的资源配置会产生明显影响,纳税人在纳税中通过寻求有效资源配置的政策条件,选择收税政策,是经济学基本规律的应有之意,是符合经济学基本要求的;税收筹划是一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中,开征税收筹划,可以降低税收成本,增加企业收益;税收筹划是一种纳税的法律行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二、企业重组概述

企业重组,是对企业的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重组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广义的企业重组,包括企业的所有权、资产、负债、人员、业务等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配置。狭义的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企业的功能在于把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的变动趋于加快,企业要在这种变动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及时进行竞争力要素再组合,企业重组就是要素再组合的一种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对企业长远发展最有意义的是建立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的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保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连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发展。所以,通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组织的重新组合以及通过从企业外部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专长,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重组的最终目的。

三、企业重组的纳税策略与方法

企业通过合并、分立等方式进行重组,是在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决策。企业重组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或目标选择,但是税收政策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或选择目标。其中,税收政策分为重组的长期目标选择和重组过程中的目标选择。企业重组的长期税收政策目标选择,主要是考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的有关政策的选择问题。在企业重组过程中的税收政策选择,主要是指通过何种方式进行重组而对税收政策的选择。

1.企业合并长期税收政策目标的选择

(1)企业合并对增值税长期政策目标的选择。①如果经测算税负,将原有小规模纳税人改为一般纳税人更有利,除通过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达到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外,也可以通过企业合并的办法实现这一目标。其中,经营农产品的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通过一定形式合并为一般纳税人,一般可以享受“计税差价减税”利益。②如果集团内部有的子公司用购进的免税农产品继续生产属于增值税规定的农产品的,且长期存在抵扣不完的进项税,长期有较大留抵税额,一般是由于“计税差价减税”政策原因所导致,可以考虑将该企业与其他纳税较多的企业进行合并。

(2)企业合并对企业所得税长期政策目标的选择。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如果所属企业有比较多的亏损,可以考虑通过合并的方式,将亏损企业与盈利企业按法律程序进行合并,实现递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同时这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这种合并必须符合财税[2009]59号文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相关条件,其中,条件之一是“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根据该规定,这种合并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必须以合理的商业目的为前提,以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为考量;②不以已经发生的纳税义务作为合并的实质性内容;③必须是实质性的企业合并。

2.企业分立长期税收政策目标的选择

(1)企业分立对企业所得税长期政策目标的选择。某些大企业通过分立,缩小企业规模,可以降低适用税率。

(2)企业分立对增值税长期政策目标的选择。①除生产货物同时提高建筑业务的可以分别核算分别计算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业务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有混合销售业务且其中营业税业务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营业税业务分立出来,按规定的条件和法律程序成立独立的法人企业,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可以明显降低税负。②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自行收购废旧物资作材料的,通过将收购业务分立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可获得增值税返还,降低税负。③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以自产农产品作材料生产产品的,通过将农产品的生产业务独立出去,变自产为购进免税农产品,可增加抵扣的进项税,降低税负。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也属于法治经济,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税收具有无偿性,这一点决定了企业的税款支付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不能给企业带来其他的利益,因此为了得到企业的最大利益化,减少税负,企业需要找到一定方法来少缴税、免缴税或延缓缴税,在这种市场意识中,税收筹划应运而生。

一、税收筹划的涵义

税收筹划[1]的前提是必须在不违反现行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法下,纳税人经过对税法的相关比较,选择出纳税支出最小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的综合方案,因此税收筹划涉及的范围较广,有法律、财务、经营、组织、交易等方面,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筹划从某种层次上说是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它的目标。

二、目前我国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问题

税收筹划要求的是企业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为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增加收入利润,进行合理的理财计划,属于一种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但是虽然税收筹划这个概念已经被广大企业所认识,但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企业对税收筹划涵义的认识存在误区[2]。由于税收筹划可以减少企业缴纳的税款,因此许多人以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或避税,但这种理解和实际上的税收筹划有着质上的区别,其概念是不同的。偷税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一旦被相关部门发现就会受到处罚,避税则是利用税法的缺陷与漏洞钻税法的空子,而税收筹划不同于偷税或避税,既不是违法行为,也不是钻税法的空子,它是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税负计划,具有其合理性。

(二)税收筹划忽略了筹划成本及整体效益。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进行税收筹划要考虑到其成本和利益是否合理。税收筹划成本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方案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3]。其中显性成本是纳税人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时生成的费用,例如咨询费、筹建费、培训费等。隐性成本是由于采用这项方案使纳税人要放弃的一些潜在利益。隐性成本实质上是一种机会成本,在税收筹划实务中一般容易被忽视。

(三)对税收筹划风险认识不足。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税收筹划活动看,纳税人普遍认为进行税收筹划时,只要减轻纳税负担即可,对税收筹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很少考虑到。但是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一种经济活动,本身也有风险。比如纳税人对某个税种制定好了一种纳税筹划方案,不过是否能够实行,这也要看税收机关对其进行职业判断后的裁定。因为有时即使该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如果税收机关的税收执法有偏差,这也会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失败。

(四)税收法律不健全及征管水平较低。在税收筹划开展较为成熟的国家里,征管的方法比较科学、手段也较先进、处罚力度较重。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不健全而且征管水平较低,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税收筹划的发展。同时由于税收人员中部分人员的素质不高,查账能力不强,不能识别税收筹划与偷逃税、避税行为的区别,同时还有执法力度上不严,这些严重阻碍了我国税收筹划发展。

三、解决税收筹划问题的对策

税收筹划是企业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复杂决策过程,是依据国家法律选择最优纳税方案的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投资、筹资、经营、分配等各项理财活动,还与政府、税收机关以及相关组织有很密切的关系。

(一)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涵义。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和税收政策,使其二者导向一致。并学会正确区别税收筹划与避税。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章的要求下,不违法其规定,自己或通过某些税收专家的帮助,制定出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经济业务的涉税事项税务进行设计和运筹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化过程。这种活动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的经济活动。在理解税务筹划进行活动时,要将其与“避税”区别开来,进行实际操作时,要先了解法律,随时关注国家关于税法的政策变化,准确理解筹划税收内涵,使税收筹划方案不违背税收的政策规定,享受税法的优惠。

(二)税收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4]。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合法节税、增收,使整体收益最大化,因此,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如果税收筹划所产生的收益不能大于税收筹划成本,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税收筹划就没有必要进行。

(三)合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税收筹划的风险主要与国家制定政策的变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活动有关。为避免税收筹划的风险,首先,企业要充分掌握与本企业纳税筹划相关的各种信息,如企业的业务信息、政府政策的变动、税收法律的调整还有其他影响企业纳税筹划的因素。企业充分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才能够对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把各项影响税负的风险降至最低,规避了税收筹划风险。其次,由于税收筹划的进行不是在一个标准下,它具有地方特色,因此进行纳税时,税收筹划人员对这个确定的界限很难准确的掌握,在这点上,地方税收执法部门则有着较大的自由决裁权,这种情况就要求税收筹划者一方面要准确理解税收政策,运用会计技术,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当地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使税收筹划能得到当地税收机关认可,进而规避风险。

(四)税收筹划必须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税收筹划执行时一定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5],其具体的表现是:首先,企业必须是在税法规定的可行范围内开展税收筹划,不能违反相关规定,发生逃税行为,要依法对各项纳税方案进行选择,合理制定税务方案;其次,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还要关注国家制定的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最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要随时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政策变动,在这个前提下进行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纳税方案,这样才能得到税收主管部门的认可,否则容易发生税收筹划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赵倩.浅谈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J].人口与经济,2011(S1).

[2]王兆高.税收筹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3]陈燕霞.有关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5).

第6篇

关键词:煤电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税收筹划主要指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为最终目的,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手段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优惠政策。该政策得到了企业相关财务部分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并且它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始终贯穿于企业财务的所有领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等因素都会受到税收的影响。而煤电企业大都因存在着纳税制度不合理、纳税负担较重等严重问题使得煤电企业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不能忽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应该逐渐完善税收筹划制度,解决煤电企业的难题。

一、税收筹划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之前,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当安排,利用税收优惠的原则,在企业能够正常经营下,控制和减轻企业财务的税负,以此获得节税的利益。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在降低企业财务税负之前,税收筹划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税收筹划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即不能触犯国家的法律。这是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税收筹划的首要原则,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则。其次,需要遵循总体目标、综合性的原则。税收筹划需要将企业财务的环境、发展目标等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即从整体方面考虑税负,以优化企业资源,获得最大效益。最后,需要遵循成本效益以及事先筹划的原则。企业之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为自身的发展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从整体降低税收为出发点,将其和企业成本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超过税收筹划的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在进行税收筹划之前,要对企业的投资等事先筹划,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煤电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前面提到税收筹划是煤电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能够正常发展的前提。在煤电企业管理中,资金、成本、利润是三个能够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税收筹划,顾名思义就是在资金这一因素中进行的。税收筹划的顺利进行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联系。税收筹划应该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即它可以从煤电企业建设的整个阶段、整个过程进行,以此增强煤电企业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所有的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煤电企业也不例外。煤电企业赢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复对财务进行核算,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另一种就是通过税收筹划以减轻煤电企业的税负。需要注意的是在后一种赢利的方式中不能人为的减少税金或者偷税漏税,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进行,否则不仅会对煤电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还会降低企业的效益。并且该种赢利方式能够加强对煤电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的发展。

(三)煤电企业财务管理对税收筹划可行性的分析。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开始变得完善起来。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也开始慢慢意识到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也对税收筹划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不能偷税漏税,不能触犯国家法律。这也是煤电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合法的税收制度为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条件以及有利的保障。

二、税收筹划在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一)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技术方法。税收筹划在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现阶段税收筹划已经成为煤电企业降低税负的最主要的方法。税收筹划主要是通过减税、免税、延期纳税以及扣税等几种技术来进行的。下面简单介绍这几种税收筹划技术。

减税是指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减少纳税额。该技术具有范围小、方便快捷的优点。它不用经过各种繁复的计算就可以知道节减掉的税额,因此说减税技术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者纳税人都适合使用减税技术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该技术只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或企业,所以说减税技术的范围比较小。

免税是指在不触犯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对纳税人或者纳税企业免税的一种税收筹划技术。对于较大型企业如果可以成为免税的对象,那么企业的所能达到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大的,但是和减税技术类似,免税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小的,也是只针对一些特定的企业或者纳税人;其次,免税技术是高风险的一项税收筹划技术。所以企业在享受免税的高等待遇下,也在承受着不可预估的风险。

延期纳税也是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使纳税人或者纳税企业延期交税的一种税收筹划技术。所谓延期纳税和减税、免税技术不同,不能减交税额也不能免交税额,只是对本阶段应该缴纳的税可以拖延,夸大一点的说是一种无利息的贷款,这样可以增加纳税人或者纳税企业的资金周转。这种税收筹划技术也比较适用于企业管理中,可以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技术没有其它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小的特点,也不必承担风险,因为它主要用的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原理,所以是比较合理的一种税收筹划技术。

扣税是在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直接将需要交的税额扣除的一种税收筹划技术。扣税技术复杂繁琐,但是该技术与减税、免税技术不同,它的应用范围较大,没有多少限制范围;也没有风险。

(二)税收筹划在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在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对负责税收筹划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该财务人员需要熟知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不能知法犯法;其次,负责税收筹划的财务人员还需要对煤电企业的整个运行流程等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有较强的预算、核算能力,不能粗心大意;最后,他们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性格要活泼开朗,不能见人就脸红、见人就语塞,做事要稳重,顾全大局。

煤电企业中的研发费用可以利用税收筹划中。研发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在对研究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在未进入市场前,税额对研发费用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扣除,研发费用可以减少企业的所得税。因此,煤电企业应该鼓励创新,鼓励对新技术的研发,这样就可以享受研发费用中的优惠政策,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煤电企业的投资方向中也可以使用税收筹划机制,为了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国家一般会使用税收的政策来鼓励企业的投资,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在某些正在进行发展的区域,如经济开发区、发展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等也可以使用税收筹划政策。

总结:煤电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高煤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约生产成本。税收筹划作为煤电企业管理中作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税收筹划得到了煤电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支持与认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应该积极研究出新的、和企业相关的税收技术,在符合相关规定的税收筹划技术中,提升煤电企业的效益,使煤电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税收筹划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其必然性。但由于案例教学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课前准备、案例引入、课堂提问、案例讨论和深化归纳或演绎一般理论与知识等五个方面入手,对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进行课堂设计时应符合相应的要求,来实现税收筹划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知识教学的有效融合。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案例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税收筹划作为一门凸现现实应用性的新兴边缘学科,做好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是提高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在税收筹划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机构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或个人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实现合理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一种自主理财行为。税收筹划课程是财政、税收、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其所具备的以下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采用有其必然性。

(一)实践性强。税收筹划课程是指导纳税人如何在合法前提下降低自身税负的课程,与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教学目的并不是停留在教会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活学活用,即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性高。税收筹划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且繁杂,需要综合运用税收制度、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法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地讲解,不但学生不能接受,浪费课上宝贵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内容更新频繁。税收筹划课程的基础是现行税制。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税收制度是高度动态变化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税收制度,以及制度对企业与个人的影响。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的课堂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税收筹划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税收筹划实践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远离税收筹划实践的高校课堂中,能将实践与相关理论很好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方式的采用、发展与完善。

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活动中虽可发挥其注重税收筹划实践和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涉税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案例教学的缺陷。由于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有限的案例进行,而不是通过理论推导与演绎进行知识传授,所以学生往往会发生知识的“过度化概括”这一问题,而学生又不自知。所谓案例教学的“过度化概括”是指学生通过某一或某几个有吸引力的案例对概念或者原理做出概括,这种通过个别案例概括的知识在整体知识框架中不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往往发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狭窄概括,甚至错误认识。

在税收筹划教学实践中,由于案例教学固有的容易使学生发生“过度化概括”的缺陷,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和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税收筹划教学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

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具体实施

从税收筹划教学实践看,传统的理论讲解或许对于知识的概括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感性认识也并不强,而利用税收筹划实践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经典案例和各国的实践案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的合理设计。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领导案例讨论过程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还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就必须要细化。同时,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活跃思维极有可能提出各种棘手的问题,因此无论多么细化的准备工作都不为过。

一般说,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分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的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熟悉案例,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2、判断所选案例是只存在一种分析方法还是存在其他的分析方法。如果只有一种分析方法,那么就可以依此方法组织教学;如果不只一种,就应该设计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案例的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3、预先估计一下课堂上是否能够展开真正的讨论或者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展开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如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就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生观点相对立的角色。4、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预设引导案例讨论的问题和课堂规划,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如果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就要设计较多的问题加以引导:如果不是太复杂,就要更多地督促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参与。5、根据上述准备,写出简单的组织教学的教案。这类教案与一般教案不同,主要反映的是教师打算如何组织教学,设计了哪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等。

学生的准备工作是由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求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不仅要对案例提出个人的分析意见而且需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服老师和同学,所以课前的思考与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提前阅读案例材料,而且要根据即将学习的税收筹划的理论和概念构建自己的案例分析思路,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二)精化案例引入方式。案例的引入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鉴于税收筹划的经典案例较多,所以在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之后,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引入目前实践活动中的新设案例,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设计新的案例,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是通过向学生发放文字材料、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呈现案例;教师或学生用语言描述案例等方式展示案例。案例在引入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详尽地分析案例所处的经济环境,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同时还要介绍本次案例讨论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本案例的预设框架作简单的介绍,以免学生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上离题太远,以免案例讨论目标的迷失和讨论时间的失控。

案例教学的采用使得课堂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的差距,精心设计的案例特别有助于这一特点的发挥。所以,借助税收筹划理论的实践运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案例,对案例进行整理与规划,甚至对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改,凸现每一个案例的特点,以便其更能反映某一知识点的运用,便于课堂教学的使用。

(三)优化课堂实施方法。提问是案例教学活动中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案例和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进而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等进行“微观调控”;二是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相关的税收法规、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就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问的内容应该对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和预见性,要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2、提问的结构应该具有关联性。案例教学的提问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课堂提问,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链”。3、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通过直问、曲问、反问、激问、引问、追问等方式,将案例教学引向深入。

围绕案例的各种提问在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对课堂内容的组织上,而且在学生讨论发生过度发散的问题时,提问还可以发挥促使讨论回归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相关理论的作用。

(四)强化案例讨论效果。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从实践中看,案例教学这些功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案例讨论的深入而展开,所以强化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中举足轻重。课堂案例讨论分为两个阶段:

1、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和见解,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找出关键论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问题;考虑备选的解决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决定采取的措施。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把握讨论应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围绕税收筹划这一主题,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同时,应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不同税种之间的相互影响,防止出现不同税种此消彼长,降低税收筹划效果的情况。

在这两个阶段的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讨论的方向而不是内容本身。在案例教学中,老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要在案例讨论时插入“专家”的建议或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表达各种观点和想法。学生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分析案例。在讨论中要强调讨论语言的术语化、讨论形式的文明化和讨论方法的灵活化,有效地将案例分析融入讨论过程中,达到通过讨论加深理解程度、增强分析能力的目的。

(五)深化归纳或演绎一般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归纳或演绎理论知识的阶段,这使得案例教学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上来了。在这个阶段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一是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税收筹划规律或原理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并点明这一理论或知识点在税收筹划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对该理论要进行详实地阐述,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用传统的合乎逻辑的演绎对一般知识做出抽象化概括,对案例教学起到“点睛”的作用;二是对学生在讨论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

四、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要求

完善的课堂设计是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为使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尽善尽美,必须使整个课堂设计满足以下要求: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某些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对于税收筹划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实施要与整体税收学和财务管理学的教学环境相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或在实际经济部门,如工商企业、税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一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第8篇

【关键词】企业合并;税收筹划;避税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是否受同一方控制,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日益成为企业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或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对外扩张、实现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合并活动的纵深发展,出于单一动机的合并活动已不多见。在诸多动因的合并活动中,节税问题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税收筹划对合并的刺激作用主要有三种:免税合并、延期纳税、亏损抵补,在整个合并活动中存在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

一、合并对象选择的税收筹划

企业合并决策的首要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合并对象。企业的合并动机决定合并对象选择。但是,在选择合并对象时还应把税收问题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并成本。

(一)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选择

企业合并按照行业相互关系分为横向合并、纵向合并、混合合并三种类。横向合并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消除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垄断实力、形

成规模效应等。由于横向合并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变,一般不改变合并企业的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但纳税主体由于合并后企业规模的变化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和所得税税率可能会相应提高。因此在选择横向合并时,必须同时考虑纳税人身份和属性的可能变化带来相关适用税率的变化,计算综合成本和收益。纵向合并是指当合并企业的产品处于被合并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二者是前后工序或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时的合并。这种合并由于使企业延伸到了其它领域,可能会改变其纳税主体属性,增加其纳税税种和纳税环节。但由于原来向供应商购货或向客户销货变成企业内部购销行为,其增值税纳税环节可以减少。同样纵向合并的企业会面临着规模扩大而导致纳税人身份和属性的变化带来相关适用税率的变化,这些均构成企业纵向合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成本。混合合并是指当合并与被合并企业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的产品没有密切的替代关系,合并双方企业也没有显著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合并。在这种合并行为中,由于企业跨入其它行业,因此可能会面对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一些税种,企业的应税种类也可能大大增加。另外,纳税主体的属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二)目标企业所在地的选择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有一类是地区性优惠,这就决定了在合并不同地区相同性质和经营状况的目标企业时,可以获得不同的收益。合并企业可以利用我国现行税法中的地区性优惠政策,将目标企业选择在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地区,合并后改变注册地或将合并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低税地区,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使合并后的纳税主体能够取得税收优惠。

(三)目标企业不同财务状况的选择

合并企业若有较高盈利水平,可选择一家具有大量净经营亏损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合并,通过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消,实现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同时,如果合并纳税中出现亏损,合并企业还可以通过亏损的递延,推迟纳税。当然,运用此项税收筹划,合并企业要有足够信心盘活被兼并企业,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不是为了减税才实施合并。

二、合并支付方式的税收筹划

合并支付方式的选择适当与否直接决定了目标企业的合作态度,进而影响到合并交易能否顺利完成。税法对不同的合并支付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处理办法,通过对支付方式的税务处理的比较,可以看出目标企业的税收利益之所在。合并支付方式的税收筹划主要是针对目标企业税收利益的筹划。

(一)现金购买式

现金购买式包括购买资产式与购买股票式两类,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及所得税,是节税利益最小的一种。这种方式,合并企业可利用资产评估增值,获得折旧抵税利益。对于目标企业而言,是税负最重的一种。这种方式存在一个获取节税利益的变通办法,即通过分期支付以减轻税负。采用分期支付一方面可以可以减轻现金收购给合并方带来的短期内大量现金负担,另一方面可以给目标企业的股东带来税收利益,可以推迟支付税款。

(二)承担债务式

承担债务式合并,目标企业不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其股东视为无偿放弃原先所持有的股票,所以,目标企业及其股东无需缴纳所得税。另外,在这种方式下,如果目标企业的债务中有一部分计息债务,合并企业承担了其债务就可获得债务利息抵税的节税利益。在三种合并支付方式中,承担债务方式税负最轻。

(三)股票交换式

股票交换式是合并企业向目标企业发行股票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取得其控制权的合并方式,可进一步分为以股票换取资产式与以股票换取股票式两类。这种方式下,合并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不会大量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同时,合并交易完成后,被并企业仍保留其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合并公司所实现的价值增值,而且被并企业的股东可以推迟收益实现时间,享受税收优惠。与现金购买式相比,股票交换式对合并双方税负较轻。对于被并企业而言,采用股票交换式不用确认转让资产的所得,不必就此项所得缴纳税款。对于其股东来说,可获得延期纳税的利益,对合并产生的所得可以延期到所持股票出售才征税。对于合并企业而言,可利用合并中关于亏损抵减的规定,获得节税利益。

三、合并会计处理的税收筹划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6日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即将企业合并看成是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交易行为,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合并成本超过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能转入实施合并的企业,只有合并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才能包括在实施合并的企业的收益当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计入合并成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即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不形成商誉,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合并后企业的利润包括合并日之前本年度己实现的利润和以前年度累积的留存利润,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从税收筹划的角度看,两种方法产生的节税收益是不同的,购买法使合并企业将在以后年度负担较高的成本费用,从而利润减少,为企业节税。购买法比权益集合法在节税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财税[2009]59号中所称企业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以下称为被合并企业)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家现存或新设企业(以下称为合并企业),被合并企业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非股权支付,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依法合并。同时,根据企业合并的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这种税务处理过去习惯上称为“应税合并”。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在限额内可由合并企业弥补,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这种处理过去习惯上称为“免税合并”。企业在实施合并行为时,首先必须明确特殊性税务处理实施的条件,提前做出相应地税务安排,只有发生符合特殊性重组条件,才可以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合并各方应在合并业务完成当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备案资料,证明其符合各类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否则将不能按特殊重组业务进行税务处理。

四、合并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税收筹划

企业合并完成后,被并企业成为了并购企业的从属机构,从属机构的形式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形式。被并企业存在的形式不同,直接影响合并后企业总体税负的高低。从静态税收筹划的角度看,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其设立手续繁多,设立程序相对复杂,设立时所需费用比较大。因其是独立法人,在税收上要独立核算,不与母公司合并缴纳税款。同时,子公司需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可以享受包括免税期、优惠税率等在内的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例如我国实行的对外商投资企业“两免三减半”、“再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只适用于独立法人。相对于子公司来说,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其设立手续相对简单,费用支出少。因其不具有法人资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总公司合并纳税。但我国税法规定能够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应该单独纳税,不能和总公司合并汇总纳税。在经税务机关批准能够合并、汇总纳税的情况下,分公司或总公司任何一方因经营不善发生亏损时,都可以另一方的利润去弥补,可以通过盈亏相抵来实现税负的减轻。分公司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不享受免税、优惠税率等税收优惠。因此,企业在合并后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比较税收优惠获利大小与筹划成本进行从属机构选择的决策。

组织机构的设置的税收筹划,从企业长远发展及被并企业的生命周期看,若被并企业已进入快速成长并逐渐进入成熟期,则可以选择子公司的形式。此时被并企业盈利较多,采用子公司的形式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若目标企业处于导入阶段及成长阶段初期,可以选择分公司的形式。因为在成长初期,被并企业亏损的可能性极大,巨额的广告费、研发费及固定资产的投资支出使初创公司盈利可能性很小。此时,采用分公司的形式可以用其产生的亏损去冲减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少并购企业整体的应纳税额。

综上,企业对合并行为应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运用税收杠杆将企业合并行为的各个环节税负降到最低,尽可能减少企业纳税成本,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唐睿铭.企业合并业务的所得税筹划[J].商业会计,2007(6).

[3]邱明.企业并购的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黄黎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涉外税务,2006(4).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企业税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75-02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完善,推动了会计体制以及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财政体制以及税收体制的改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也逐渐鲜明。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同属会计科目,但二者的定义以及职能却各不相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税务会计是一种监督以及反映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管理活动,是对纳税人税款的产生、申报、缴纳状况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及反映。税务会计要及时将纳税人的税款缴纳情况以及纳税义务进行记录、计算以及整理。另外,还需编制企业纳税报表,监督并管理纳税人的纳税状况,如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做出改正与裁决。

财务会计是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计算、核对以及整理,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1]。通过全面性以及系统性的核算以及监督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以为外部与企业利益相关人以及政府相关机构提供企业的财务情况、盈利水平等经济信息为关键目的而实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均属于会计学科,但税务会计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不能独立完成实际会计工作,需依靠财务会计的基础。并且,其数据的来源是财务会计,而财务会计的报表中需包含税务会计的整理以及计算情况。

税务会计工作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其受到税法的管制,工作重不能产生更改情况,在核算时必须严格依照公司的成本以及收入而实行,如此才能促使国家纳税征收的公平性得到应有的保障,进而实现调节经济的目标。而财务会计在核算以及处理时,可在依照会计法则的基础上,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经营以及发展的方式进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具体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进行存货核算时,财务会计可选择多种方式的其中一项进行核算,但税务会计职能依照固定的和核算程序而进行。第二,在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是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法,而税务会计职能依照相关规定的核算方法据实核算[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促使其逐渐形成分离状态。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企业市场中竞争力日益加剧。企业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升则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利润空间的方式实现,而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成本中的占有率较高,只有将税务工作从企业财务工作中分离出来,才能促使企业成本管理达到精细化,进而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实现利润空间的最大提升,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税收筹划是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也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为此,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并且充分掌握税务相关法则以及业务知识,依法进行税务工作,促进企业税务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帮助企业合理避税从而降低企业损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加专心于财务会计或者税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从而促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细致化以及专业化。

(三)全面提升企业形象

由于各方面原因的误解,我国税收体系较为模糊,出现了关系税以及人情税等现象,致使企业在税务工作方面难以操作,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规范,税务机关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强化[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促使企业中财税制度均得到完善化,企业管理中不同的税务问题均可找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解决,使企业在税务管理时能够摆脱模糊的工作形势,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此一来,不仅促使企业涉税风险能够有效地降低,还使企业形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积极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帮助企业在外部机构的印象有所提升,从而收获更多的好感,市场机会也随之不断增加,对企业的长效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满足企业对外开放的需求

在国际领域内,税务会计得到广泛重视,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财务分支,大部分国家均是单独成立税务会计体系。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额的增加度较为快速,外国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我国在境外的投资业务也逐渐增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不仅适应国际惯例,能够改善企业投资环境,还能强化涉外税收管理,防止税收流失以及逃税等情况,为我国经济权益的维护有着重大的意义[4]。

三、财税分离状态下的企业税收

第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不仅能够有效地监督及管理企业税务资金的变动,还能够合法分析企业税务要素,为企业合理避税、减少企业损失起到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即是在合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特点,进行经营方式以及纳税行为的筹划,确保企业的纳税工作能够合法化,并且充分利用税法规定中相应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以及税务损失。例如,《企业增值税法暂行条例》中规定,如企业采取现销模式,企业收到货款的日期或还款凭证的日期为当天的营业收入;企业采取承付托收方式,那么托收手续全部完成的日期为营业收入的日期;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模式,那销售日期则是依照合同规定的日期来确定。由此可见,不同的经营模式下,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也不同,延迟确认营业收入,纳税义务的履行时间也能够得到延迟,进而延迟缴税时间,这无异于企业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无利息贷款,这对企业而言获益良多[5]。

第二,企业税务会计以及税收筹划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相关法律规范的指导下,以符合税务法则为基础,率先选择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企业税收方案,随后根据方案策划出详细的实行方式进行活动。

首先,税收筹划是以合理且合法地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获得企业税收收益而主要目的的行为。这不同于采用偷税漏税等欺瞒诈骗的形式降低某一阶段中企业税收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是将企业的长期利益为核心,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运用税务相关法则以及业务知识等,强化企业税务工作中核算以及管理的能力,合理地运行以及安排企业纳税方面的各项事宜,促使企业税收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这对提升企业税收利润以及减少企业税收损失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纳税方案面临多种选择时,对各种税收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选择出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优良方案。

其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状态下的税收筹划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纳税意识的提高,还有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6]。之前,税收筹划并不被社会群体所接受,尤其是税务机关,总认为税收筹划与避税逃税的性质一致,不应对其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逐渐被社会以及各种税务机构加以重视,且多方认同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认为其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纳税意识,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符合,并且符合各项税务法规,应予以大力提倡。从企业的全面以及长效发展看来,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有助于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提升税收利润,增加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帮助企业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稳固地位。除此之外,企业税款随着利润空间的增大而增多,因此,财税分离下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税收收入的增加。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同属会计学科,尽管二者处于分离状态,但均不是单独存在或进行的。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需互相整合、互相联动。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财务管理与税务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将财务会计的数据作为参照物,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分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还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需完善税收工作,促使企业纳税意识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明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筹划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3):227.

[2] 赵连英.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筹划[J].现代商业,2012,(17):259.

[3] 周亚蕊.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04,(8):68-69.

[4] 孙琳恩.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与企业税收筹划[J].企业导报,2012,(16):122.

第10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企业并购;支付方式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税收筹划定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机构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实现合理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一种自主理财行为。

二、企业并购的定义及税务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一)企业并购的定义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二)一般性税务处理的规定

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的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如下: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2.被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企业合并,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1.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2.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3.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三)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

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发[2009]59号)规定,如果企业重组业务符合以下5个条件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推迟、免除、减少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2.取得重组股权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其所取得的股权;3.重组资产在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得改变其原有的实质性经营活动;4.被分立、合并、收购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5.重组业务对价中所涉及的股权支付金额要符合规定比例。其中第4、5点的具体规定为:(1)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资产大于或等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股权、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大于或等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时,则转让双方不需确认转让所得。

特殊性税务处理和一般性税务处理的主要差别在于被收购资产和被收购股权的计税基础按其原计税基础确定以及在企业合并中,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大于或等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在同一控制下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由合并企业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补亏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三、企业并购中所得税税收筹划分析

(一)利用税收递延条款。税法规定,如果企业并购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可在合并企业中弥补,冲减合并企业的利润实现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因此目前亏损但有一定盈利潜力的企业往往容易成为并购对象,或由亏损企业并购盈利企业,以充分发挥并购双方税收方面的互补优势,取得避税收益。

(二)利用资产的重估增值。资产税基的折旧提取可作为税前扣除项目而减少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企业的纳税义务及现金流出。企业并购重组符合一般性税务处理条件时,相关资产应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计税基础。对于资产价值变化较大的资产或者被低估的固定资产通过并购以获得提高资产计价水平的机会,从而提高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获得更多的税收扣除。

(三)利用支付工具

1.现金支付方式。现金支付是指并购方用现金购买被并购方的股权或资产的方式。对被并购方来说是税负最重的一种,被并购方必须缴纳转让资产的相应税款,没有筹划的余地。而对于被并购企业股东,该种方式几乎没有节税利益。但从并购方角度考虑,如果并购方采用自有资金支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如果并购方提高负债率,向银行借款支付,不但能缓解现金支付的压力,还能减少所得税额的支出。因为税法规定,企业因负债产生的利息支出可在税前扣除,从而减少当期的纳税义务,使利用负债经营比自有资本经营在税法上更为有利。并购作为一种资本经营活动,并购方企业在进行并购资金的融资规划时,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杠杆强度,通过恰当的负债融资方式筹集并购所需资金,提高负债的整体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利息抵税收益。

2.股票交换式。并购方发行股票去换取被并购方股票的方式。且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他条件,被并购企业不需确认转让资产的所得,因此不需缴纳税款。对被并购企业股东而言,采用股票交换式进行并购,由于目标企业的股东未收到并购企业的现金,没有实现资本利得,因此,这一并购产生的所得可以一直延期到股东出售其股票时才征税,所以股东可获得延期纳税的利益。并购企业来可利用合并中关于亏损抵减的规定,获得节税利益。

3.承担债务式。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的债务以完成并购的方式。由于被并购方是资不抵债,不计算资产转让所得就不需缴纳所得税,而且这是一种产权交易行为也不需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等流转税。因此对于并购双方来说,该种方式的税负相对于另外两种是最轻的。

四、税收筹划在案例中的应用

甲集团为进一步扩张集团业务欲进军酒店行业。乙公司是一家从事连锁快捷酒店的企业,截至2009年末总资产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净值3000万元,固定资产评估价值为4300万元,负债合计为42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800万元,公允价值1900万元。乙公司因经营管理模式缺陷2006年亏损50万元,2007年亏损600万元,2008年亏损1100万元。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收购可以选择资产收购,也可以选择吸收合并。

方案一:甲公司以4300万元现金购买乙公司的固定资产,其后乙公司解散。

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的固定资产属于资产收购行为。由于全额现金支付,乙公司应按照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就资产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并进行所得税清算。乙公司固定资产转让所得为4300-3000=1300万元,由于前三年总共亏损1750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清算的相关规定,企业清算所得可以弥补企业前5年的亏损。因此弥补前期亏损后乙公司的清算所得为-450万元,乙公司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作为收购方,甲集团支付的4300万现金有3000万来自银行借款,利息费用180万,可以在税前扣除,节税180*25%=45万元。

方案二: 甲公司向乙公司股东定向增发甲公司股票180万股(面值1元/股,收购后股票市价10元/股)并支付100万现金吸收合并乙公司。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900万元,A公司向C公司股东定向增发以后A公司可以拥有C公司的所有资产。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对乙公司股东的股权支付额是交易支付总额的90%。因此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乙公司所有资产按原计税基础确定,乙公司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甲公司继承。

乙公司股东获取的股权按8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确定计税基础,暂不就此缴纳所得税。

乙公司的亏损可以结转至甲公司弥补亏损限额为1900*4. 3%=81.7万元(我国50年国债利率为4. 3%),该部分节税81.7*25%=20.425万元。综上所述虽然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情况下乙公司的亏损可以一部分结转到甲公司,但由于乙公司的净资产太低,按照59号文件弥补亏损的限额规定,甲公司能够享受到的继承乙公司的亏损所带来的抵税效果(20.425万)并不明显。而在一般性税务处理的要求下,甲公司虽然不能继承乙公司弥补亏损的待遇,但由于甲公司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达到了较理想的节税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凤羽.税收筹划——策略、方法与案例(第二版).东北财大出版社,2011-1.

[2]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第八版).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12.

[3]庄粉荣.纳税筹划实战精选百例(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杜大海.企业并购税收筹划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5]潘晨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税收筹划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9.

[6]胡桂月,李婷婷.基于支付方式的企业并购税收筹划及案例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5):45-47.

[7]周恬屹,王姣姣.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分析[J].税收与税务,2011(08):45-46.

[8]张学军.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实例与操作策略[J].财政税务,2013(04):183-184.

[9]蔡昌.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J].税收园地,2011(07):50-55.

第11篇

1、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购并的税收抵免

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均存在着税收差异,这为企业购并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如在跨国购并中,若购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经营是纵向联系的,通过购并,一方面可达到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大协作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产品和劳务的转让定价,即高税国一方降低对低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或低税国一方抬高对高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实现纳税利润由高税国向低税国的转移,以达到减少集团总体税负的目的。又如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国对在经济特区注册经营的企业也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时可选择能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作为购并的目标企业,从而获得税收减免。

2、经营亏损的税收抵免

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于有效高盈利水平且发展稳定的企业,可以选择一家近年有大量经营净亏损的企业为目标企业,通过购并使企业盈利与目标企业亏损相互抵消,获得所得税减免的利益。有时这还是某些企业实施购并行为的主要目的。但这类购并中,购并企业还必须充分预计亏损的目标企业将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购并后企业整体效益滑坡可能导致股价下跌,股东财富受损,购并企业还需花费大量资金对亏损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等。因此,如果亏损企业没有其他方面可利用的价值,纯粹的税收抵免购并是不足取的。

3、债务融资的税收抵免

购并企业通常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来实施购并,其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我国税法规定:债务融资利息允许在税前列支,而股权融资股息只能在税后列支。为此,购并企业可以大量采用债务融资,以充分利用其利息抵免税收的效用,在整体上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但购并企业同时也必须考虑因大量债务融资给企业资本结构带来的影响。如果购并企业原来的负债比率较低,通过债务融资适当提高负债比率是可行的;如果购并企业原来的负债比率比较高,继续采取债务融资可能导致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升、财务状况急剧恶化、破产风险增大等负面影响。此时,更好的融资方式也许是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并用,以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

4、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抵免

企业通过购并取得了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该历史成本也是计提折旧的依据。企业购并时若固定资产重估的市场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购并企业以市场价值购入时则可按购入价值入账。就同一项固定资产而言,购并企业计提的年折旧额将高于目标企业的年折旧额,故而可获得增加的折旧成本的税收抵免。但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抵免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获得的。税法规定:只有当接受的固定资产中隐含的增值或损失已经确认实现,才能按经确认评估的价值确定有关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否则,只能以固定资产在原企业的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即购并企业若是以股票换入的固定资产,则无法获得该项税收抵免。此外,如果目标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由于前期多提折旧使后期多形成的收益将被视为普通收益缴纳所得税,购并企业反而因后期少提折旧而增加税负。

5、将经营收益转化为资本利得的税收抵免

大多数国家规定的股利所得税要高于资本利得税。有些企业的股东为避免缴纳高额的股利所得税而倾向于少分红、多留存,企业保留了较多的盈余。通过购并,目标企业的保留盈余在股价中得到了补偿,这部分经营收益即转化为股东的资本利得,目标企业股东只需缴纳资本利得税,而免除了更高的股利所得税。

二、企业购并出资方式的税收筹划

企业购并可以通过各种出资方式来实现,主要有现金收购、股票收购和综合证券收购。它们给企业税收带来不同的影响。

1、现金收购

现金收购是企业购并活动中最简单而又最迅速的一种出资方式。现金收购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①购并企业可享受到目标企业固定资产重估增值的折旧的税收抵免;

②目标企业股东必须迅速确认因此获得的资本收益并缴纳资本利得税,但如果采取分期支付现金的方式,既可以减轻购并企业一次性支付大量现金的负担,也可以使目标企业股东获得延期支付资本利得税的好处;③目标企业的净经营亏损将消失,任何相关方都无法获得其税收抵免。

2、股票收购

股票收购是购并企业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或资产的出资方式。主要类型有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相互持股合并和股票换资产合并等。股票收购在购并活动中不发生任何税费支出,但会影响企业将来的税负。

①目标企业股东不需要立刻确认因换股所形成的资本收益,直到他们出售股票时才确认并缴纳资本利得税,即获得了延期纳税的好处。

②股票收购的具体类型不同,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如采用权益汇总法和购买法对购并资产的确认、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等的处理就有不同的规定,对购并后企业整体纳税情况也将带来不同的影响。

③股票收购后,目标企业若是以购并企业的子公司形式存续,母子公司的所得税是分开计算缴纳的,子公司的经营净亏损不能给母公司带来税收抵免;目标企业若是清偿后成为购并企业的分公司,购并企业才可以获得目标企业经营净亏损的税收抵免。但目标企业的清偿将被迫收回过多的折旧及带来其他不利的税务后果。

④购并企业不能享受目标企业固定资产重估增值的折旧的税收抵免。

3.综合证券收购

综合证券收购是以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证券组合出资购买。其中采用可转换债券收购对企业税负的影响除与上述现金收购类似外,还有:

①可转换债券在转换前的利息支出可抵免所得税;

第12篇

【关键词】纳税筹划;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纳税筹划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全球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按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主要靠降低成本和细分市场来获得。各种税金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的主项之一,对企业的会计收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税务筹划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分析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研究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现状,对之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了解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正确认识纳税筹划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纳税筹划如何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应用,本文将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四大方面具体研究分析。最后,通过结合目前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纳税筹划能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研究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筹划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重要意义

纳税筹划是企业纳税人在财务管理中所形成的符合立法意图而减轻税负的行为,是法制社会下纳税人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减少税收支出的一种最佳选择。正确认识纳税筹划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1.能够减轻税收负担

减轻税负,是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实施纳税筹划,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以各种合法的、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合理减轻税收负担的目标。对于减轻税负,可以从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个方面入手。绝对降低指标,就是指在企业业务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纳税额的减少。税负的相对降低指标是指在业务流量增长的情况下,税收额的增长幅度小于业务流量的增长幅度。

有的企业在脱离企业经营业绩的视角下,片面的认为纳税筹划就一定能降低税负的绝对数,这是不可取的。当然,任何税负筹划都有其一定的可变空间,而非无限制降低的。如果通过筹划以后,在企业业绩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应纳税额的较小增长,即应纳税额的增长幅度小于企业业绩增长幅度,这也应看成是成功的纳税筹划。况且纳税筹划的作用不仅仅包括减轻税收负担,还包括其他方面。

2.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可以节减企业的税收费用,还可以防止企业陷入税法陷阱,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利益。企业在仔细研究税法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选择经营项目和规模,最大限度利用税法中各种优惠政策,无疑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样,在财务管理中,恰当的运用纳税筹划,可以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因流动资金不足导致的偿债能力降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首先,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纳税筹划可以看作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水平相适应的。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账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技术基础。其次,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资金、成本、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纳税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后,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要按照税法要求记账、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和进行纳税申报,从而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4.有利于优化产业机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负,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长远和整体看,纳税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总量,甚至可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总量。纳税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了企业税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收入和利润增加了,从整体和发展上看,国家的税收也将同步增长,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结合。

二、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税收筹划从根本上讲,纳税筹划应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的。它是贯穿于企业筹资、投资、经营和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过程。因此,纳税筹划是要在既定的纳税环境下和税法规定的许可范围内,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并通过对企业的投资、筹资、经营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和承担社会责任、保证社会利益的社会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我们需要对企业四个阶段中的纳税筹划方法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