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时间:2023-09-12 17:1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1篇

煤炭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大力推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内资源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管理风险力度等方面的改革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提高风险管理,增强企业的各项综合竞争力,将作为煤炭企业改革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对措施;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意识;信息化管理

任何企业的运作都伴随一定风险,要如何正确处理风险,采取怎样的措施规避风险,是一个企业发展和规划时应当重视和着重处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环节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煤炭企业作为一个高风险企业,更凸显出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相关煤炭企业应当切实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实现煤炭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加强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开采面临着资源成本、安全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的难题,另外,进口煤炭的大幅度涌入也对我国传统煤炭产生一定冲击,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一路下滑,利润的大幅度下跌。成本的增加,利润的下降,迫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风险,煤炭企业在这样困境中又急需改革创新,由此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风险,因此加大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力度,降低企业风险是企业改革必经之路;(2)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需求来看,煤炭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龙头产业,尤其是大中型煤炭企业,在国家整体经济中占有非常大比例。煤炭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市场经济中的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对推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现实作用和实际意义;(3)可持续性、科学性发展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前提,随着现阶段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剧,企业如果还停留在传统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管理,那么将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只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与规避,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2.1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保障煤炭企业良好有序的生产运营,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缺少能够满足其生产运营需求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许多煤炭企业中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只关注针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忽略市场竞争中战略风险以及产业结构风险的管理;其次,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统一性,虽然很多企业也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但体系缺乏一定整体性和统一性,使得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后,风险管理制度可行性不高,一些企业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但没有真正落实于实施上,只是走走形式,这样使得风险管理制度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和作用。

2.2企业领导风险意识不足很多煤炭企业领导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不够,将过多精力放在生产与销售的环节,忽视了企业整体运营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忽略对企业进行的定期考核与评估,这样直接导致企业预防风险能力以及应对风险能力下降。当风险发生时,才去被动考虑采取措施解决风险,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耗费更多,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2.3多重风险的挑战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不仅是要应对煤炭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企业运营风险,还要防范市场经济风险、国家宏观政策下产业结构调险等外部多重风险。首先,国家提倡的环境保护政策,资源税改革政策,使得煤炭企业需要不断革新原有技术,不断增加原有成本;其次,受外部经济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以及国际煤炭市场冲击等,对煤炭企业的有序发展都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最后,煤炭安全生产风险对煤炭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风险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到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并对企业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以说现阶段的煤炭企业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企业必须迅速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保障生产安全,保证生产质量,在适应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减少市场运营风险,进一步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3全面风险管理措施

3.1加强安全生产意识近年来,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原因之一是相关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不重视,没有积极做到事前防范,一线生产员工对生产流程不规范,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一系列因素导致煤炭企业生产运营中安全风险不断提升,影响企业发展,也威胁着员工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生产运营中安全风险管理,使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适时安排员工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加强一线员工安全操作水平,使每一位管理人员按章办事,按规管理,每一位员工不违章作业,熟练掌握自己的操作流程,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确保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还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2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首先,明确权责,企业领导上层应当明确自己作为风险管理中心的责任,针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市场经济发展动向、风险管理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了解与掌握,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提前防范企业将面临的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法;其次,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引入专业人才,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专门风险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独立性和有效性,直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对董事会提出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与分析,适时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并在制度的实施阶段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3.3注重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是指针对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首先,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首先对不同环节中不同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收集。广泛地、不间断地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内部以及外部信息,包括企业的历史资源以及未来预测等一系列信息;其次,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估,对新的原有的风险变化重新评估,并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有效防止风险发生;再次,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风险管理系统数据与企业风险量化值得一致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对已经输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并适时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及外部环境进行补充、调整。现在也有许多煤炭企业开始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对于一些生产安全隐患(如井下瓦斯、煤尘等)起到很好的预警效果;最后,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以及风险补偿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根据不同风险采用不同方式、策略,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案必须包括解决风险的具体目标,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手段,在风险发生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方案制定完成后,还要按照不同职责分工,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方案措施的正常实施。

4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执行力度

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还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执行。虽然大多数煤炭企业也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但因为工作人员意识不够,企业缺乏宣传,没有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导致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强,进而阻碍了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煤炭企业应当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去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首先,可以建立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监督、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内部有力控制。对重大风险进行有力监控、评估与预测,并及时做出解决方案,力争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其次,要多做宣传,普及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因个人失误造成安全风险发生;最后,要加强事后理赔管理工作,制定赔付资金账目,加强与中介公司,承保公司的沟通交流,提高事后理赔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与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现阶段,煤炭行业投资过热,资源日益缺乏,国家相关政策等影响下,煤炭企业要更持续更健康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更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风险,将企业风险降到最小,减少企业损失,进而全力促进煤炭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强.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浅析[J].管理观察,2012,(8).

[2]张毅.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浅析[J].理论月刊,2010,(4).

[3]张金萍.煤炭企业风险与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3).

[4]齐宝华.煤炭企业视角下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探析[J].华章,2011,(27).

第2篇

国务院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既让医务人员看到了我国相关法规走向健全的一面,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尽快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拉开了“倒计时”。法律本身对医护、对患者都是要保护其合法权益[1],从既要保护病人权益,又要保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利益出发,医护人员都应主动学好法,用好法。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高风险的护理行为,我们曾遇到在给一名危重病人吸痰时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而发生纠纷的事例,原因是我们的护士在操作前未向家属解释吸痰的必要性,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未讲明吸痰中存在着风险因素。针对这一事例,我们举一反三,将与急诊护理行为有关的高风险操作项目通过识别、评价制订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应运于护理管理中,将每项所要进行的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病人及家属,这样做不但可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达到了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病人及家属知情权的需求,最终的目的是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

2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

2.1急诊护理操作中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我们将近年来在急诊护理操作中易发生投诉、纠纷的主要项目进行了调查分析,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价。如:吸痰护理操作中发生意外、易导致投诉或纠纷的发生的后果。诸如此类高风险的护理操作都可能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价将筛出后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处理。

2.2制订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最重要的是风险预防,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在运用风险识别

和风险评价对急诊护理操作中易发生纠纷,投诉的主要项目调查分析后,制订出每项操作过程中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目前已在执行的制度有:褥疮预防告知,防各种意外告知,吸痰告知,输注刺激性药物告知,防自杀病人再自杀告知,约束病人告知等项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涵盖了3个基本内容:操作的目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2.3组织学习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后,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教育全体护士提高对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家统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认真学习各项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采取自学和早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以考核的形式验收,做到人人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制度中的所有内容,为更好的在工作中落实各项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2.4督导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要使风险管理制度贯穿于急诊工作的各个环节过程中,就需要每一个班次,每一位护士认真的落实在工作中。护士长严格的督导检查是保证制度落实的关键环节。鉴于急诊工作抢救频繁,工作随机性强、时间性强的特点,除要求护士长每日跟班检查督导外,在双休日、节假日、晚夜间这些薄弱的时间段,也是急诊病人就诊的高峰时段,坚持护士长和组长值班制把关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及时指出整改,在每月一次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讲评并与奖惩挂钩。

3效果和体会

我院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1年多来,取得了护士、病人双互利的效果,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了。而病人在获得护士传授的风险管理的知识后,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事先了解。例如,以往护士给病人吸痰时,有时吸痰管中带有一点血丝,常引起家属的不满甚至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在每次吸痰前有告知意识,主动告知家属吸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措施,通过告知解释,很快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急诊护理投诉和纠纷从2000年前年均发生10起,降为年均2起,同时医疗秩序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急诊的护理工作质量。急诊工作在多次接受上海市明查暗访中均得到好评。

4讨论

4.1实施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风险管理是一种专门的管理经营方法,其基本的内容是通过识别、评价及处理服务或经营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以减少或避免机构或部门的经济损失[2]。美国杜克大学对医疗风险的定义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也可以是医疗为此付出索赔的代价,甚至影响到医院丢失市场份额。医疗风险管理的职责就是将风险化解到最小。风险管理在国外许多大医院应用研究得较早,而且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我国医院及医护人员风险意识还不强,对医疗纠纷事先缺乏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纠纷难以拿出有力的法律证据,以致许多正常的医疗缺陷成为医疗纠纷的起因。因此,全面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势在必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将促使我国医院尽快更新观念,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病人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4.2实施风险管理,变“家长制”模式为“理解配合”型模式

在急诊的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如何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光靠医护人员努力还不够的,还需要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才能达到。长期以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中是以病人服从护士为主的“家长制”模式,如需要给病人吸痰,输注化疗药物等项操作时,护士更多的是解释治疗的目的,很少给病人及家属告示所做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风险性,以及解释需配合的方法等,往往由于家属和病人不理解操作中出现的问而引起纠纷或投诉。国际公认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操作中也承担了较大的法律责任,在医疗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今天,医护人员有告知病人实情,尊重病人意愿的义务,病人及家属有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及可能出现问题和承担风险的权力。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病人间透明化,变“家长制”模式为“理解配合”型模式,受益的不仅是病人还有医护人员,达到了双方互利的目的。

4.3护士在执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措施

有色金属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材料,应用于我国多数的领域;例如:汽车、航天、航空等等;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再加上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有色金属更加的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一方面,有色金属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有色金属企业正在向国际市场进军,使得有色金属企业同样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这就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波动,发展状况时好时坏。财务风险管理对于有色金属企业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而本文正是对我国有色金属企业中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探讨研究,并且根据其现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所以,本文的研究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

一、有色金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有色金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的有色金属企业往往只是重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而忽视了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而且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仅仅只是对于资产的收支进行简单的管理,而并没有对相关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的管理;这就使得企业对于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仅仅存在于表面,并没有深入进去,也就使得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充分的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使得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导致在其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风险。但是,企业内部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因此而做出明显的改变,没有对于新的经营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很不利。当风险出现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导致整个企业出现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可以明显的看出,薄弱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极其的不利于有色金属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正常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有着一套很严密完善的体系的,但是在现有的有色金属企业中,因为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所以使得大多数的有色金属企业中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的企业甚至都没有建设相关的机制。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对探讨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后预测企业在之后的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提前的做好准备。在风险管理机制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着很好的预警作用,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准备,在风险出现时就可以从容的解决风险处理问题。不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就会直接造成企业效益的损失。另外,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已有的资源去完善管理机制。例如,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去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使得风险预警更加的精确,使得风险预警机制的作用更加的明显,避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风险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财务风险管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的风险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企业可以在风险出现时及时的辨别风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务风险;如果有很好的预警机制,那么在风险出现时就可以直接的处理解决。所以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整个的财务风险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的有色金属企业都是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特别是在规范性上。当前,大多数的有色金属企业忽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或者在建设之后也没有严格的按照制度去执行。这就使得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低;同时没有明确的划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导致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解决,造成企业的损失;并且在事后也无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的管理不当。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企业要想有效的控制风险,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所以,健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必要的。

二、有色金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一)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就现有的有色金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是首要的。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企业内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层和决策层起着绝对的领导作用,所以他们的思想理念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不好的管理理念和低水平的管理能力都会给财务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另外,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他们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关注市场的变化,及时的根据市场调整企业的管理措施。严格监督企业内部的资金链,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企业内部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氛围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而这就需要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文化。

(二)健全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有色金属企业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实现及时的辨别、预测财务风险。因为风险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采取适合的风险防范措施。健全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使企业提前的预测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例如,企业可以及时的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能力,这样企业就可以很好的预测企业的收支状况,及时的为企业预测风险,降低或者规避风险产生的损失。对于有色金属企业来说,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特质,所以健全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其加入到WTO后,对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经济来说。所以,健全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有色金属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有色金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制度的健全完善是很重要的。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且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另外,制度需要规范化,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过程。规范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各部门之间要互相配合工作,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规范集体经营的程序。第二,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着健全完善的制度,那么其执行的程度对于风险管理就很关键。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可以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企业管理者要加快内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在现有的经济市场下,大多数的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都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使得其更加的适合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所以,有色金属企业也有必要建设信息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最后,有色金属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中,应该增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及提高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色金属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及相关的政策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打下基础。企业可以从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及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出发,切实的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小莉.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2]李翠微.如何加强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178+180.

[3]刘戎.浅谈有色金属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J].商,2014,03:22.

第4篇

1.1内在风险因素

就西药制剂的用药原理来说,每种西药制剂都具有不同的药用原理,每种西药制剂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相克问题,西药制剂之间具有相冲性,这就是西药制剂的内在风险。虽然,很多的人都明白西药制剂之间存在这种相克性和相冲性的风险因素,但是这种风险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因素是西药制剂本身所具有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风险。因此,在临床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种风险性降到最低,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来保障西药制剂的质量,从而保障西药制剂使用的安全。同时,临床上应用西药制剂时,应该通过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要确保临床医生与药房人员充分沟通,使之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使得临床应用时尽可能的确保药物不良作用达到最小,而治疗作用达到最大。

1.2外在风险因素

外在风险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说外在风险因素是影响西药制剂质量的主要方面,因此,要注重对外在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保障西药制剂的应用质量。而外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就我国目前各大中医院的西药制剂室来说,其在设计上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很多的西药制剂室在规格上并不符合使用的要求,针对西药制剂室的布局来说,其在工艺、功能以及总体的布局上都存在严重的偏差,而且其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建设,这就使得西药制剂室的整体建设并不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这样就会为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影响到西药制剂的研究质量。其次,我国的西药制剂普遍存在标准不同意的问题。国家对西药制剂生产的强制标准为《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等一系列的规范。但是相同的西药制剂,其制备工艺、生产条件、检验标准等都不相同,因此这些规范中也存在着西药制剂相同,但是标准不同。再次,管理不规范。目前国内对于西药制剂的管理所遵循的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然而从实践来看,各个级别的医院对于此规范的理解程度不一、执行力度不同,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关键工作制度缺失、配制时操作规范不严谨、配制记录不及时、留样观察执行不彻底、生产设备维护不按时、称量器具定期检定记录不完善甚至是缺失等。然后,技术力量薄弱。西药制剂专业人员缺乏是国内各级医院药剂科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现实反应出的问题多样,如:药剂人员配制技能较差,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专业培训与进修不充分,学术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少。最后,生产设备较为落后。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一整套可靠、稳定、先进的生产设备。医院西药制剂普遍存在着但是数量偏小,故通过规模化的自动化药物生产设备生产的可能性极小。

2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

2.1遵守质量控制各项标准

要想有效的保障西药制剂的质量,高效的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就需要我国的各大医院以及各项卫生组织机构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西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来降低西药制剂的质量风险,并且要积极向同行业先进者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质量,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要全面、及时的了解国家相关医药政策的变化,根据药品生产标准来进行西药制剂的研究,对于国外西药制剂的研究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将其融合到我国的西药制剂研究中,从而提高我国西药制剂的研究质量,以保障我国西药制剂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可以顺利的实施。

2.2制定规范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有关药品制剂生产质量管理的条例,在进行西药制剂研究和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药品制剂质量管理体系来对药品质量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保障西药制剂研究的质量。一般来说,在对西药制剂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到西药制剂的质量,这些风险因素会使得西药制剂的安全性降低,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对西药制剂研究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出现风险因素较多的卫生岗位要注意实施岗位责任制度,从而降低岗位风险。同时,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把职责落实到实处,形成严格质量管理体系,进而能保证质量水平的稳定,减少质量隐患。

2.3提高制剂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西药制剂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水平的关键所在。医院药剂科要通过进修学习、学术交流、轮训培养、在岗培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制剂人员的业务水平。要使得制剂人员专业知识能得到不断强化和更新,进而能使其主动实施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药房人员能有效辨别西药制剂潜在的质量风险,并能及时处理,显著降低发生的事故及差错的几率,确保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监控。

3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妇科;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如何人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时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正确识别并且评估医务人员、患者、探视人员以及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从而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及其危害[1]。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管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例妇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实施风险性护理管理,年龄22~64岁,平均(33.74±6.31)岁,另外选择实施风险性护理管理200例妇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性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基本保证,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进行风险控制,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流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操作、流程等,以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2]。

1.2.2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实施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是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做好心理准备,降低医患纠纷的风险。除了做好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强化培训外,护狸部每日应进行抽查,对护理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的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保证每班护士技术力量均衡[3]。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情况,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种。其中,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总满意率。

1.4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 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服务理念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要求医院总体提高护理质量,对临床中的各种护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对临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定期开展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与自身素质,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对风险事件实施有效的防控[4~6]。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做到由点到面,直到全面覆盖,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对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定时汇总,开展讨论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直接影响到患者和医院双方,体现出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7,8]。

参考文献:

[1]张英.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8):42.

[2]黄燕玲.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73-74.

[3]Hemann M,Davidson G.Perspective of a fioat pool,moden in ambulatory care[J].Medsurg Nurs,2012,21(3):164-167.

[4]万艳,张献珍.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90-91.

[5]马海云.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851-2852.

[6]宴奕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99-102.

第6篇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八病房,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行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期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妇产科;风险管理;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72-02

[作者简介] 王媛媛(1978-),女,汉族,辽阳,本科,主管护师,产科护士长从事产科护理管理工作。

妇产科中收治的多为妊娠女性,关乎家庭未来,为此对护理期望较高,一旦护理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则可能引发护理纠纷。加上近年来人们法律意识、安全维护意识不断增强,而护理工作内容多且杂,致使护理事件、护患纠纷频发。为此需加强风险管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1]。本研究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5例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年龄在20~37岁,平均(26.1±2.3)岁,孕次在0~4次之间,平均(1.5±0.5)次;其中妊娠综合症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生殖系统感染25例。选择同期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25.8±2.0)岁,孕次在0~3次之间,平均(1.5±0.5)次;其中妊娠综合症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生殖系统感染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风险管理,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妇科与产科分别成立以护士长为首并包括3名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科室的工作重心以及容易出现的风险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计划并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身上。妇科患者的风险管理成员着重留意患者的就诊情况,尤其是需要定期复诊的患者,需要叮嘱其重视定时复诊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就诊记录情况,提前一天与患者确认复诊情况,确保治疗的连续性,以免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产科患者则需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情况对可能影响分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于产妇产前对危险因素予以消除,通过全面的分析来识别风险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1.2.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妇科与产科的特点、护理内容、常见风险要素等制定一套合理并且系统性较高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消毒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设备操作制度等,加强护理人员的制度学习,熟悉掌握制度内容并严格遵循,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减少风险事件。妇科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留意用药情况,重视用药情况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病情反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此外,执行侵入性操作时需要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避免患者遭受侵害。产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周围环境的安全性,比如保证病房地面的干燥等,确保产妇的安全。通过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方式来降低妇科以及产科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1.2.3 加强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加强护理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方式包括讲座、视频学习、交流会等,以此让患者更加了解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避免由于护理经验的不足而引发风险事件[3]。

1.2.4 加强护理记录管理护理记录在护患纠纷中起重要作用,是维护护理人员权益的“证据”。为此要不断规范护理人员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记录文书格式,叮嘱护理人员根据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不同认真书写护理文书,并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的到位情况进行核实,避免发生护理纠纷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满分100分。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数越高表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妇产科中风险相对较多,这是因为妇产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护理对象多为孕妇、新生儿等对象,护理中若操作不熟练、态度不友好等均可能诱发护患纠纷。比如产科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需要保护新生儿不被碰伤、烫伤;对孕妇进行护理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同时分娩后产妇身体较虚弱,为此需指导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由于产妇产后不洗澡、不洗头等,易感染,为此需做好安全卫生工作[4]等等。而妇科护理工作的重心则主要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原因在于妇科疾病的存在对于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反复复发的患者,心理问题会比较严重,因此护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此减少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防范,以减少医疗纠纷及医院损失(信誉、经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5]。为此需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妇产科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处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法律、专业水平、礼仪等培训,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预防风险事件发生,或者将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6]。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度(96.33±3.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的(82.28±6.44)分,另外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及健康宣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妇产科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参考文献]

[1]丘红梅.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89-690.

[2]梁静.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9(16):3273-3274.

[3]江新华.探讨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8):3919-3920.

[4]刘伶.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A):35-36.

[5]琚金梅,刘华莉,唐会枚,等.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09-410.

第7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

引言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比较关键,这是保障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理论层面对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

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特征和重要性

1.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脸管理的特征

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的风险管理情况来看,有着鲜明的特征呈现。在风险管理的长期性以及艰巨性方面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是长期性的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这就要对风险管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断地改善对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体系自建认到完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并要对风险管理定期进行更新。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需要制定长效机制加以应对。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征还体现在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层面。煤炭企业运营中的风险管理有着其复杂性,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分析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能科学化的实施。内部的风险管理以及外部的风险管理要能同时进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就进一步加大。

1.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膝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有着其重要性。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使煤炭的开发成本也不断提高,一些进口的煤炭就大量涌人我国,对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l。煤炭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就能有助于应对这一现状。在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煤炭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等,就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注重对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完善化,有的煤炭企业对安全风险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在产业结构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的管理卜没有加强,在经济管理层面没有加强。由于在风险管理制度卜没有完善,这就必然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3,。还有的煤炭企业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卜可行性比较差,一些制度流于形式,这也影响了风险管理作用的正常发挥。煤炭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风险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生产中,在生产要素的投人以及产品输出等方面都受到地质条件以及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员工的生产技术没有达到相应标准,以及在生产中安全意识不强等,这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生产造成影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些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些企业的领导层缺乏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就会对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氛围的营造有着影响!}l。还有对企业员工的定期考核评估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这些风险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直接影响。

3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方法

为促进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就要注重管理的优化措施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煤炭企业生产力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一,煤炭企业要充分注重生产安全意识的提高。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性,就必须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在近些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一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意识卜没有加强,在防范措施方面没有完善,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流程实施,在专业化的知识层面没有完善具备,所以出现了安全事故。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加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在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在操作流程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样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中,要注重营销管理的优化。完善客户的信用分析工作,有助于减少客户的信用风险问题发生。煤炭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客户,但是风险也在客户方面发生!SJ。为能有效改善客户信用风险问题,就要注重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减少信用风险的出现。煤炭企业还要加强产品的质量,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有效控制销售环节的风险。第三,要建认和完善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措施实施卜,要明确权责,企业领导层要对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加以明确化,对市场经济发展动向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方面熟悉掌握信息,对风险的预防措施加以完善。还要注重风险管理部门的建认和完善,对专业人才的引人制度要完善执行,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的独护胜要能保障,对董事会要适时地提出风险管理的评估和分析,要将自身的风险监管作用充分发挥。第四,要强化煤炭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后,就要加强执行。要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认,在内部环境方面的风险评估以及信息监督等工作加以完善实施。要注重宣传工作的良好开展,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要加强宣传,加强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加强事后理赔工作的执行,制定相应赔付资金账目,有效提高事后理赔的工作效率。第五,要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并充分重视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的全员化和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在这些目标方面能有效实现的话,就能有利于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结语

第8篇

1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提高铁路行业运行水平及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铁路运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安全隐患,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等,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这可以有效的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安全运营事故出现的次数。在经济市场中,存的风险比较多,企业为了更好的运营,必须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方案。本文对铁路运输行业运营中存在风险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提高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

2.1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铁路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客运高速与货运重载,由于运输形势更加复杂,而且有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对铁路行业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铁路安全事故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生产运输环节中,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铁路运输各个环节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铁路行业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与铁路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做好管理技术的创新工作。铁路企业应制定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为四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形成“纵深防御”的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对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管理的方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还要立足于全局角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细节优化工作,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果的最大发挥。

2.2加强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

在铁路行业,还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这可以调动人员发现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对铁路行业运营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在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这有利于强化铁路职工的安全意识。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奠定的基础,在安全文化建设时,首先要设置安全文化的导向,编订安全文化手册,加强宣传,还要制定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快达成。安全文化建设还要与铁路行业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保证安全理念与铁路部门工作理念相融合,这可以对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最好与专业的咨询机构合作,这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层级及机制

在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铁路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岗位资质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操作。铁路部门目前正处于管理转型期,为了保证其长远的发展下去,管理者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制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管理、动态检查、过程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应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充分的发挥职能,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机制。

2.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不长,将其应用在铁路行业管理制度中,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还降低了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在应用与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完善工作,相关部门应合理应用管理方法,保证其效用价值最大化发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监管的设备性能也比较高,这可以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在现代化的铁路部门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更新工作,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运输的安全性。设备都有限定的寿命,铁路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安全评估工作。还要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的配套升级和全面整合,使信息可以被综合利用并产生放大的效能。另外,可以运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手段,把握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计划和统筹,实现均衡生产保安全。四是开展技术创新,引入如气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分析手段,提高科技保安抗灾能力,实现“人防”、“机防”与“技防”综合治理。

2.5建立持续开放的内、外部评估体系

安全评估作为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铁路运输生产、项目建设、设备验收等方面得到了长期应用并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促进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改进,仍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制度化、专业化的内部评估制度和主动开放地接受外部评估,包括由政府法律法规强制的安全评估、行业组织的安全评估和积极自主引入的第三方或同行安全评估,综合利用这些评估手段,可以使安全风险管理各环节不断完善。

结语

第9篇

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对于财务风险有一定的认识,明确了财务风险在行政单位日常运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过高的财务风险极有可能造成行政单位的资金损失,影响行政单位的正常运转。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单位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原因,其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相较具有不规则性、客观性以及可预测性等特征。

2我国行政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对于行政单位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其对行政单位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具体问题如下:

2.1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是保障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正常展开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并没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这给相关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部分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没有明确有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在具体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上也没有给出质量标准,从而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也难以保障工作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为行政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2行政单位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部分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思想较为陈旧,其认为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对于行政单位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帮助,行政单位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获得快速的发展,因此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层没有给予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行政单位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上投入有限,进而使得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发展滞后。

2.3有关财务风险控制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单位面临着专业人才紧缺的尴尬处境。当前我国的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难以很好地完成财务风险管理这项高难度的工作。而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专业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了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储备出现断层。

3关于加强行政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若干建议

做好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对于行政单位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行政单位应当将加强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提上单位日常工作的议程。笔者在此给出一些有利于行政单位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具体如下:

3.1行政单位应当积极完善有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鉴于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存在着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完善的问题,笔者建议这些行政单位的管理层聘请专业的人才来分析单位的发展状况,并依据行政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行政单位领导层应当组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制定出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作出相应的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得新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更加适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从而促进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趋于合理化、规范化。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之后,管理层应当要求财务部门员工严格执行制度,按照相关的规范程序办事。行政单位管理层还应出台惩罚机制,对于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疏于职守或者发生重大失误的财务人员予以处分,特别严重时可直接辞退,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

3.2行政单位管理层应当给予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足够的重视

行政单位的管理层是单位的主心骨,其一个小想法都可能改变单位的发展进程。因此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当给予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加大在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升级有关设备,例如计算机系统、打印机等。另外管理层可以考虑提高财务部门员工的薪酬待遇,以便使其能更加投入地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管理层可以设立一笔奖金,专门用于奖励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从而达到激励优秀员工、鞭策其余财务管理人员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提升财务部门员工薪水的幅度以及财务风险控制奖金的数额不应过大,以免造成单位其他部门员工心理失衡,从而影响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

3.3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比较复杂,其需要具有多项业务能力的员工才能完全胜任,因此行政单位应当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增加单位的人才储备,从而保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可靠与高效。行政单位在引进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有效地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使其能在新财务人员完全适应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环境前挑起财务风险控制的重担,在复合型人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后能与其密切配合展开相关工作,从而促进行政单位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

4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呼吸内科;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34-01

1 前言

笔者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患者做的相关实验,发现护士因素时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首要原因,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是呼吸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护理风险在呼吸内科易发的原因

2.1呼吸类疾病患者年纪大,自我保护能力差

呼吸内科病房病人一般均是老年人,行动不便,他们的自理能力差,缺乏安全意识,而且一般是病情很危急的情况下才选择住院治疗,呼吸内科疾病不同于一般疾病,其发作速度快,危险性高。因而,不当的护理或者护理人员的疏忽大意就很可能导致意外伤害发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

2.2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注重细节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有些护理人员就没有充分认识护理风险可控制这一点,对护理过程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没有清醒地认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护理工作只是辅作用,治疗才是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容易疏忽大意。例如,有些护理人员匆忙交班,这可能造成治疗错误;对患者进行吸氧或者雾化治疗时,氧气的流量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导致相关接口出现脱落;处方贴错标签,结果用药错误等等,这些都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是发生生命危险。

2.3医院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相对欠缺

护理活动中的管理制度以及护士综合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以上两者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护理服务不到位,进而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几率。有些医院没有规范相关的病房管理制度,有些医院虽设立了相关制度,但不完善;呼吸内科护士多为年轻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仅仅按照医嘱进行,不按照制度行事,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事情做过之后也没有进行有关思考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所学知识掌握也不到位。如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隐患。

3 面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

3.1正确认识护理风险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群体,所以护士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护士一定要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学习,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能够在工作中主动、细致地去规避各种风险。相对于医院,也要对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引起高度的重视,表现在要制定好、规范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加强制度实施的教育与监督,严格按制度办事,保障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得到落实。

3.2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分析以往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在治疗中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针对呼吸性内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护理风险制度,如《安全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等,制度不能太宽太泛,要具有可操作性,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计划实施,掌握好制度要求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过程中护理差错及医患纠纷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完善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3提高科室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之前的叙述,我们知道护理风险的发生与护士的能力和素质相息息相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牢记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力义务关系,学习好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做到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性的护理人员,同时,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要留心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心理动态医护人员也得重视,多给他们做心理辅导,消除内心的不安,增加患者的自信心,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如此,护理工作与治疗的实施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3.4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新的护理风险发生。避免风险的发生,不仅仅是护士需要掌握的,我们还应鼓励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风险管理,在适当的时机给他们讲解如何防止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对于护士,我们要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做预见性教育,国外的一些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我们也要及时进行学习研究,争取将风险的发生扼杀在摇篮里。与此同时,我们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呈报管理机制,导致风险发生的护理人员,要进行事故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主动承担错误,必要时要作为事例讲解给其他护士听,让他们吸取经验教训,进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4 总结

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中,隐藏着较多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风险管理制度主张以患者为本,一起以为患者服务为目的,让患者体会到医院的人情味与温暖,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疾病的快速康复。通过本院的实验结果对比,额外增加风险管理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有较大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在呼吸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风险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及减少医患纠纷,这在临床上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作为呼吸内科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保护意识,多学习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增强自我的责任心,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冬晗,谢艳玲. 护理缺陷分析及危机管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07,3 ( 20) : 123 ~124

[2] 李晓惠.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 5) : 375 ~ 376

第11篇

关键词:医药;工程;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工程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也日渐升高。2010年新版GMP突出阐明和确定了风险管理的理念与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才能推动其向前进步[1-3]。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损益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危害性。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包括产品从最初的研究、生产、市场销售一直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全部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以及评价的过程[4-5]。本文对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讨论。

1 分析当前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十分重要,药品GMP(2010年修订)规定“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目前我国还存在对于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不完善,从事医药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太少等问题。

1.1 未能意识到质量风险管理在医药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的发展时间较短,对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企业认识到药品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并未把质量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程序,而是作为质量保证的附属工作,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得不到有效保证。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的严重性的集合体。危害是对健康造成的损害,包括由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损失或可用性问题所导致的危害。

1.2 医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需要加强

因为我国专业的医药工程人员的人数很缺乏,项目管理者的不专业,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作用,素质也不高,严重影响其正常有序的发展。GMP对制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明确的,中层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GMP要求的基础知识外,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引进新理念,但我国医药工程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医药工程管理经验及风险管理培训。风险管理的意识是需要经过培训而成为员工的理念的。全员的全方位的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工具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对其专业素质的培训能使其重视风险管理在医药工程发展中的作用,使医药工程项目更好的完成。

1.3 医药工程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很多不规范之处

我国的医药工程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但还很不完善,一些相关的标准还需要制定。医药工程项目一些措施实施不到位,导致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困难,不能充分实施风险管理制度,阻碍了其正常有序的进行。

2 研究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策略

加强落实医药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风险管理是使其正常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当前医药工程项目中问题很多,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制药人的经验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降低质量风险的发生率,才能防止质量缺陷的产生,为人民大众生产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

2.1 加强医药工程项目管理者对于质量风险意识

质量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与质量体系相结合,是一项指导科学性和实践性决策用以维护产品质量的过程。因为目前医工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管理者的经验缺乏、自身素质不足,工程很多时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得不到有效保证,与科学化、规范化地实行质量风险管理还有一定差距。只有该项目管理者切实将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到项目管理中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质量风险的发生率。

2.2 提升质量风险管理者的自我素质

医药项目工程应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所以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管理者只有提升自身的风险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的减少项目发展中的风险。因为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较少,所以要多组织国内外专业人士和专家担任讲师和培训师培养相关人员,提高其质量风险管理水平。另外加强与国外先进管理者的交流,从而提高我们项目管理者的素质。

2.3 不断完善质量风险管理规范

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积累、不断完善和补充的过程,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的质量风险体系和规范,建立质量管理的标准。通过企业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直接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为企业制定应对风险策略提供依据。

3 讨论

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既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也是保证药品质量和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医药工程管理者对质量风险管理足够重视并切实落实,不断完善质量风险管理规范,进而推动我国医药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华,金丹,杨月明,王嘉仡,魏晶.我国实行药品风险管理制度基本策略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9(03).

[2]张炜,任锐龙.突出品种特点实现从剂型认证向品种认证转变――药品生产企业以品种认证文件系统的完善[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05).

[3]肖江宜,平其能.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GMP实施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9(22).

第12篇

关键词:国债期货;重启;风险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90-01

一、国债期货概述

国债期货是利率期货的一种,属于金融类衍生品,主要功能是对国债现货的价格锁定。在我国,中长期国债在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还本付息期较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价持续攀升,基准利率频繁变化的背景下,固定的中长期国债利率与不固定的利率和通胀,使国债持有者面临着巨大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国债现货期限结构不合理,对利率的敏感性程度不足,国债期货的缺失使得国债现货和期货相互配合不可能。这导致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功能受到限制。为了规避利率和通胀风险,重启国债期货很有必要。

二、新旧国债期货风险管理制度对比

汲取试点时期国债期货失败教训,新的期货合约在风险管理制度上有很大改进,表给出了新旧时期合约对比情况。

(一)合约标的与面值

期货标的由以前的面额为2万元3年期国债变为面额为100万5年期,票息率为3%的国债。国债期货面额的增大能够过滤掉部分投机散户,使投资者变为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机构投资者主要的目的是套期保值,所以这会给市场带来更加理性的操作理念,同时带来更加稳定、丰厚的资金规模,这会都对稳定国债期货的价格起到重要作用。3%的票息率参考合约标的收益率水平,在此基础上取一个相对合理的整数利率,有利于合约的标准化和确保期货的价格收敛于即期价格。

(二)持仓量限制

持仓额的限制可以防范少数人因大量持仓而达到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也可以有效防止市场风险集中于少数投资者和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327国债期货交易中并无持仓限制。在此次事件中,万国证券在距当日收盘不到8分钟的时候,突然抛出1056万口,引起期货价格暴跌3.8元。如果对持仓量有严格限制,万国证券抛售期货的行为便不会发生。2013年重启国债期货后,对持仓量的限制为:一般月份持仓限制1200手,交割前一个月中旬600手,交割月前一月下旬起300手。新的交易制度限制了投资者的持仓量,尤其是到交割月,这种限制会更加严格。持仓量的限制保证了交割的顺利进行,防止大面积违约的发生。

(三)保证金比率

保证金机制为合同的守约方提供资金担保,同时又可以提高逼仓成本,引导没交割意愿或交割能力的投资者,将合约向非交割合约转化的功能。

由于期货实行盯市操作,当保证金比率低于最低保证金要求,交易者需要补足保证金,否则将被强制平仓。保证金比率决定期货的杠杆效应。比率太高,则会影响国债期货市场活跃度,降低其流动性;比率太低,则会放大国债期货交易风险。

在327国债期货交易机制中,保证金比率较低。327事件发生时,深交所为1.5%,而武汉交易所只有1%;同时,保证金比率的执行也不到位,甚至允许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透支交易。当时的万国证券就是由于在最后8分钟抛出1056万口的空单,价值达2112亿元,引起了市场价格的巨幅波动。如果按当时上交所2.5%的保证金比率要求,万国证券需要缴纳52.8亿元的保证金才可以进行这一操作,显然,这不在万国证券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而2012年推行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中,保证金为总资产的3%,对于国债期货的新兴市场来说,较高的安全边际高估了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限制了其流动性。

2013年重启国债期货后,保证金比率降至合约价值的2%,在合理防止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同时,保证了市场的流动性。

(四)涨跌停板制度

国际上的期货交易除日本和台湾外,都未设置涨跌停板制度。我国汲取327事件中大户的过度交易,使期货价格暴涨暴跌的教训,将这一比率变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涨跌停板制度的设置将每个交易日的国债期货价格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规避了由于未设置涨跌停板制度导致的期货价格波动不受限制,一天价格的波幅过大而爆仓的情况。

(五)交割方式

交割方式上,由原来的单一券种变为剩余期限4~7年的国债。交割国债品种的多样化,使大户操控多方,操控市场的行为变得更加困难,有利于保护散户的利益和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国债现货存量充足,且财政部发行国债大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债余额于2012年年末突破7.7万亿元,国债期货采用现货交割方式已经成熟。这可以促进旧券活跃,并且,巨额的国债发行量,使投资者再也难以控制国债现货市场,从而抑制了多逼空现象的再次发生。

(六)上市场所

试点时期的国债期货合约上市场所不唯一,当时有14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现如今, 国债期货合约在中金所上市。为体现中金所集中履约担保的责任和方便交割过户,期货交易采用中金所开立债券账户的统一交收模式,中金所在中债登,中证登(上海)和中证登(深圳)开立债券账户。国债期货的交割通过中金所账户的转托管方式实现。上市场所的固定可以提供统一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市场效率。

三、 对我国国债期货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形成对会员资格的审批制度

会员资格审批制度属于风险管理的事前控制,能从源头上遏制风险。考察会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资信,是交易所风险管理的重点。审查会员资格时,应着重审查其注册资金规模,历史信誉记录,经营场所是否固定等因素。

(二)借鉴国际经验,形成政府监督,交易所自我监管,行业协调的三级管理体系

这一管理体系被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采用。我国应该以政府监管作为主导,强调用法律而非行政的手段管理期货市场,交易所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行业自律组织宣传国家的期货法规,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国债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将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相结合

期货交易所在开始交易前,统计各个会员的持仓量;在交易的过程中,检查是否有过度交易等可能操控市场价格的行为;当日停盘后,统计汇总以上信息。深入调查分析交易数据,并将调查报告上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