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

时间:2022-10-21 09:38: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信息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信息管理

第1篇

1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针对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的问题来说,首先应该就使用该系统的相关客户进行分析,并且,在相关业务流程上进行优化提升。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展现出其相关的功能需求为以下几方面:

1.1入库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主要就是相关物流资源的入库形式进行审核和验收,由于是计算机的管理模式,现在大部分的仓储都使用条形码技术,这样的技术支持可以有效的降低相关物流信息的错误率,提升准确性,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1.2出库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主要就是相关物流资源的出库形式的审核和登记,这种作业情况的完成和入库的模式相似,在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关出库的信息进行数据的记录,这样可以有效的更新相关的数据库信息。

1.3理货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对于相关物流信息的入库货物进行清点,审核以及安排货位等。

1.4在库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相关配送中心提供物流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库存的审核,以及相关货物的分类提点等。

1.5拣货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了提升相关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这样的功能有效的提升了出库速度。

1.6流通加工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了与物流相关配送的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可以有效的提升相关信息输入输出的工作效率。

1.7基本信息管理

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为了对配送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供货商等进行的人员登记管理模式。

2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过程,这种系统的设计应该按照相关的文档资料进行方法和理论的确定,并且,在这些基础都完善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模块的构建,只有将这些模块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才能合理的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正常运作。在系统运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相关的数据库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编程的安排,这种数据的整合可以在今后的使用中,有效的提升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从入库到理货、拣货、保管、运输加工,直到最后的出货过程,都是一条完整的工作流程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提升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提升相关用户的满意程度。

2.1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针对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该从第一部分的七项功能进行入手,首先从入库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按照相关的入库规则进行相关操作细节的设定,然后按照相关物流入库的信息进行货位的准备,根据实际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入库登记;然后是理货管理的模块设定,在该阶段可以使用相关的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在货物上架的过程中实现全自动的模式,提升上架的工作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接下来是在库管理模式的设计,这方面的设计就是按照相关的物流商品进行盘点,在相关信息的载入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设定采购时间,及时的更新相关的库存信息并有效的记录库存的状况,方便随时的查验;最后就是相关物流系统的出货模块的设计,针对这方面的模块设计,应该按照出库的货物进行有效的审验,并对相关的货物物流信息进行核对,假如相关的数据保持一致,才能允许该货物进行出库操作,假如货物的相关信息不一致,那么就应该由工作人员进行一步一步的审核,直到最后的数据保持一致的状态。

2.2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逻辑结构的设计

针对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问题的设计,首先应该对相关物流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才能保证相关业务流程的准确性,然后在数据的整合方面,应该有具体货物状况的显示,在货物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方便相关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查找和审核。

2.3计算机数据库的设计

在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过程中,针对相关数据库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数据库直接展现了货物的状态,这种数据库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在选择计算机数据库时,应该兼顾存储和管理的双方面要求,只有这样的数据库运行模式,才能保证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

3结语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相关物流的使用状况也在不断的更新,在开发计算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时,不光要考虑到相关系统使用的多元性,还应该方便该系统对多种数据的连接方式的转换,只有这样的信息传播途径,才能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构建,为今后的运用状况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晓豹,薛焕堂.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1):449-451.

[2]李心欣.临空经济下的物流信息现代化管理——关于某机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82-83,72.

[3]赵宇峰,杨洋,贾鹏等.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4,33(25):234-236.

[4]陈胜红.试谈离散制造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8):55-56,86.

[5]秦秀媛,唐友.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2,(8):25-25.

作者单位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第2篇

硬件设备

METROLOGIC SP5700

METROLOGIC SP5700符合IP54工业标准,作为一款无线终端,其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128M RAM和128M flash ROM的内存比同类型产品要大出一倍,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程序的开发。它具有图像扫描、多种记忆模式、批处理和无线功能。其内存为128M,屏幕为3.5英寸,64K彩色触摸屏,电池是3.7V 2000mAh可充电可替换电池。另外还有3.7V 130mAh可充电后备电池,尺寸为77mm×178mm×31mm,重240克,防尘防水。

软件系统

针对物流行业特点,万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收货管理、到货管理、分拣管理和网络管理等子系统。其收货管理安装在收获网点电脑上,供收货开票人员使用,进行收货业务。外出揽货人员通过把手工开票信息输入无线PDA中使数据及时回传总部。到货管理安装在取货分公司电脑上,供取货开票人员使用,进行取货业务。上门送货人员使用无线PDA实时记录送货信息,保证准确。分拣管理安装在总部配送中心电脑上,和数据采集器进行结合,供分拣管理员使用,使分拣程序更合理,更高效,错误率更少。 *集成应用

综合无线网络系统

物流企业要帮助客户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和,突破物流信息透明化和货物流转过程的高效运转,实时的现场数据采集和与总部实时的信息交换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etrologic Sp5700的组合就是利用无线掌上电脑(PDA)和GPRS或CDMA无线网络的结合实现现场操作人员的各项操作与总部数据中心保持紧密的相互联系的实例。

恒盛万和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物流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以下三个系统的实现目标:在作业层上,提供稳定的数据采集功能和完善的业务处理功能;在管理层上,提供必要的有效的管理报表功能和管理分析工具;在决策层上,提供充分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首先,总部实时了解各个作业单元的具体工作完成情况,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查询,保证准确的货物信息送达时限要求。数据实时地通过Web方式反映到网站上,完成客户对货物信息的及时追踪。

总部可根据各作业点反馈的数据信息对其进行实时调度。物流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通过实时的数据变化可以及时调整作业计划,满足上下游各协作部门的工作要求。通过无线网络基站定位完成车辆定位、调度。无线掌上终端把总部作业调度信息反馈给作业人员,保证其实时执行总部的作业调度。

其次,总部可随时下达作业指令,并保证作业单元实时了解总部的计划,并迅速执行。总部根据每个作业单元反馈的及时信息,通过数据库对比验证保证每个具体执行操作正确无误,同时对每件货物的目前位置状态做到实时追踪,可以降低货物的丢失和损坏,并可追踪到责任人。

物流企业对软件功能的需求是软件成熟稳定、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功能完整、适合各种操作环境等。恒盛万和有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其软件经过大量客户调研,根据客户的实际操作顺序,实用性突出。

第3篇

关键词:大型医院;耗材;设计

近年来,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在大型医院中,对于医院耗材的管理一般都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应用,这样能够有效地优化医院耗材的管理流程,并且有效地提高医院耗材服务管理质量[2]。此外,还可以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并使得医院耗材管理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1医用耗材管理的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主要分为外向物流以及内向物流。在医院中,实施医用耗材管理则主要是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一种服务[3]。所以,这种物流体系则主要是内向物流。对于医用耗材物流体系来说,其主要是为了保证耗材能够有效地分布到医院的各个物流点,及时地满足医院临床的实际需求[4]。

2医用耗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架构

在医院里,建立医院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则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医院耗材物流一体化,同时使得各个功能模块都能够实现耗材管理,并做到及时、准确、透明,让数据得到及时性的传递以及数据交换,确保医院各类耗材及时、安全达到临床。

2.1医用耗材管理流程

2.1.1计划采购 此程序主要是由于医院耗材的采购员来对医院的月计划用量以及库存量和临床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地制定每个月的耗材计划,然后上报领导进行审批。

2.1.2计划分配 在经过医院分管和主要领导审批之后才实施以上采购计划。之后采购员需要根据采购的计划来将需要购置的耗材配置要求发送给供应商,并通知供应商及时送货。

2.1.3预入库/入库 供应商要根据采购员所发送的计划单来进行供货,并配备供货单以及清单以便清查[5]。在耗材进行入库房前需要仓库管理员对新来货物进行分类、登记,并进行验收后再入库。对于随发票入库的医用耗材,则需要办理相关入库登记手续,然后再进行检查入库。对于没有发票的医用耗材,则需根据送货单的相关信息办理入库手续,之后待发票到位后再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2.1.4一级库条码管理 此流程需要采购员根据最新入库的供货信息来将相应货物的条码打印出来,然后经过仓管员审核、核对之后,再黏贴到货物上。在临床各个科室需要领取相关医院耗材时,需要到财务处申请出库单,然后凭借出库单来仓库处领取耗材。在领取后,领取人员要对耗材上的相关信息,比如名称和规格以及生存日期、供货商等信息进行核对,在确认无误之后进行签字领取。

2.1.5二级库房监督管理 在医院临床各个科室领取到医用耗材之后,需做好耗材发放的相关记录。并可以成立相关监督小组,要不定期地对每个二级库房的耗材发放情况以及储存和有效期等信息进行检查,确保耗材的安全性。同时将所收取的到信息上报到仓库处进行登记,这样使得采购决策有更加准确的数据,减少医院耗材的用量,降低成本。

2.2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系统

2.2.1采购管理系统 设计此系统则主要是针对采购员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内容而合理设计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计划采购管理系统--预入库/入库管理系统--合格供应商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采购员则可以对仓库的库存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医院耗材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制定计划。此外,这个系统还能够将医院采购计划单生成供货商分配清单,同时医院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此系统查看医院耗材的采购实际情况,并根据各个厂商供货的实际情况来对供应室进行评价和考核。

2.2.2财务管理系统 这个主要是主要是根据财务人员来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基本入库管理和出库管理以及统计管理、账页管理、信息查询、输出报表等功能。此外,医院耗材的相关信息,比如名称和规格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也会在出库票据上显示出,进而能够保证出库耗材的追溯性。

2.2.3库房管理系统 根据仓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进行设计[6]。这个系统主要包括:耗材条码管理系统、卡片账管理系统。仓库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出库单的内容来对相应物品进行发放,避免因手写而出现差错的情况,同时防止发生错发和过期等情况发生,保障了耗材使用安全性。

2.2.4票据管理系统 在医院里,由于医院耗材量非常大,且存在十分多的票据,所以根据这个内容来设计了此模板[7]。这个系统对医院所有入库发票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并制定好还款的相关计划,同时对还款的情况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将情况反馈到管理层,进而能够为资金的流向提供可靠依据[8]。

2.2.5高值耗材管理系统 对于大型医院来说,高值耗材管理存在较多的独特性。 比如骨科和心内科来说,其的耗材种类十分多,进而导致难以做到一一备货,因此需采用反物流的管理模式。

3结论

目前,对于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其的信息需求也是各不相同[9]。然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还需要对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设计,并设计相关的运用系统和控制系统以及决策系统。同时在大型医院中建立和运用医院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时需要遵循相关现代物流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信息耗材的准确性,保障医院耗材的安全性。使得医院耗材管理的工作效果,降低人力和物力等投入。

参考文献:

[1]胡鑫.基于GPS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0,01:61-62.

[2]赵英,罗日东.基于BizTalk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5:149-153.

[3]陈红华,李满春,李飞雪.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J].森林工程,2010,05:90-93.

[4]杜兴盛. 面向计算机网络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2,17:402-404.

[5]同剑飞.基于J2EE技术的高校后勤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探索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2:132-133.

[6]高连周.基于企业ERP系统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商贸,2013,06:83-84.

[7]李佳武,陈必泉,余振.基于Linux和SaaS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39-40.

第4篇

关键词:

宝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简析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315-01

1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

1.1 简介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作为国内第一家注册成立的物流企业集团,以其超前的物流服务理念、遍布全国的运作网络、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为多家跨国公司和十几家国内大型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一跃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璀璨之星”。

1.2 发展史

1990年的一个处于亏损状态的货物转运站发展成为如今年产值近10亿元的集团――宝供物流企业集团。1997年,宝供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客户创造价值。1999年,宝供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2002年,宝供开始为客户管理供应链,逐步走向第四方物流企业。

2 理论综述

2.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方物流在国外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 TPL是“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给潜在顾客向一个供应商购买其所需的全部物流需求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服务的能力”。

2.2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史

Chrisoula和Douglas(1998)将TPL的演进分为导入期、知晓期、需求期、整合期和差别化期五个阶段。

2.3 物流信息化含义

物流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控制物流信息,以管理和控制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提高物流运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物流决策的水平,达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

2.4 物流信息化的优势

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信息共享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供应链上的企业竞争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共享,可以使供应链上的各方进行更紧密的系统和合作,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优化。

需求扭曲由供应链下游向上游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被称为“牛鞭效应”。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降低“牛鞭效应”,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

3 宝供的物流信息系统

3.1 宝供信息化建设

1997年起宝供开始着手做这一方面的工作,使原先DOS平台上电话连接的内部网络变为公司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库。1999年投入运行的INTERNET的业务成本核算系统,对控制成本、减少支出等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3.2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作与优势分析

(1)以EDI平台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实时连接,接收客户物流运作指令,并通过接口返回相关运作信息与数据。企业收到一份EDI订单,则系统自动处理该订单,从而使整个商贸活动过程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

(2)以TOM订单管理模块管理客户运作指令,实现对订单的高效处理和对运作情况的实时管理。

(3)以运输配送管理系统TMS对运输业务进行整合调度,根据预设调度规则和策略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装载和计划运输路线,有效地整合运输资源、降低成本;另外还实现了对运输业务的在途跟踪,加强对在途过程的控制;通过系统管理到达签收作业结果和对运作质t进行统计分析。

(4)以仓库管理系统wMS/SMS对客户库存产品进行高效的进出库管理,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不但对结果进行处理,更是通过对作业动作的指导和规范保证作业的准确性、速度和相关记录数据的自动登记,增加仓库的效率、管理透明度、真实度降低成本。

(5)以财务系统面向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在完全满足财务基础核算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层面的财务集中、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的全面统一,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6)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运作的KPI指标和异常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通过系统报告运作情况,分享业务信息和寻求资源支持。

4 物流信息系统帮助宝供走向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美国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在1996年提出的名词,被定义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以及具有互补供应商的来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000年开始,宝供开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利用信息连接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以提高客户的供应链管理绩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宝供称自己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商”,这实际上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2003年,和宝供合作了5年的红牛饮料遇到了新的问题。公司就不能及时掌握产品的准确销售数据,从而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正确反应。因此,红牛公司希望随时了解市场终端对产品的销售数据。根据红牛公司的需要,宝供为其开发了一套针对物流业务的订单管理系统,系统与宝供的系统对接。

5 启示

宝供一直秉持着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要“量身定做”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从依附需求的深层次来讲,是根据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模式全面规划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物流供应链、支持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策略而在不同客户间诠释不同的“管家”这一角色的。而“管家”的任务就是:为“主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 讨论课(Seminar) 课程设计

一、前言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应用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服务于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调研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其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在企业及物流企业工作中必备的物流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体物流业务管理内容,而且能够了解信息层面上的物流管理特点。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介绍信息管理基础理论、物流信息管理相关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及开发、物流信息安全等几个知识模块。实践环节较少,只是在每个模块最后以作业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由于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跨学科的,以讲解为主的理论知识学生容易忘记。第二、实践环节较少直接导致学过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迅速得以应用。

讨论课(Seminar)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常见的授课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根据本专业前沿的或自己目前的研究课题制定课程的总体方向,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讨论课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次,根据课程需要讲授与讨论课总体方向相匹配的理论知识。理论讲授突出必要二字,讨论课中不必成体系的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原因有二:第一、讨论课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认为理论知识有欠缺可以在课前或课后时间自己补充。第二、以德国为例,本科的讨论课一般都设置在第6或第7学期。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在学完了大部分理论课程之后才进入讨论课的学习。因此,在讨论课中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减低。再次,总体课程方向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名或每组学生负责一个单元,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期末要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从此处可以看出讨论课是为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答辩做准备的,很多学生讨论课的选题方向与最终毕业论文的方向是一致的。本课改是将讨论课的课程模式引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带动学生由自主学习开始逐渐向科研创新过度。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

引入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造:提炼理论教授内容,变冗长的成体系的理论教学为精短的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模式;开发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中的单元模块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交互过程,提问捕捉学生思想的瞬间闪光;完成课程整体脚本设计工作。

三、重点与难点

第一,在提炼理论教授内容时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少了学生会对理论不理解,后续的讨论就无从谈起;内容过多耽误时间,学生也会迷茫。

第二,选择供学生用于讨论的单元模块时需要注意主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单元之间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尽量做到均匀分配。也可以通过赋予难易权数的方式对最后的学生成绩进行调整。

第三,课堂互动必须有目标指引,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关键问题是掌控节奏,防止互动偏离正确的讨论方向。

第四,课程的整体脚本设计需要有时间刻度要求,脚本内容应该是嵌入式的,可以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

四、实施方法及方案

本课程以德国的讨论课模式为主线,融入讲座、论文、陈述展示等多种内容学习方法,以最大的可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推动课程创新乃至思想创新的目的。

首先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分解为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业务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四个模块,并以实际应用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其次根据四个课程模块的特点分别设计互动主题和考核的方式及标准;最后以时间为刻度对模块内容进行穿插连接,形成一体的授课脚本。

具体的授课计划如下:

第一,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理论内容较多,主要以讲座的授课形式为主,在讲座之前安排学生一次课的时间相关学术检索,其中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术检索的必要培训,一节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若干与物流信息及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检索问题举例如下:

(1)发现你身边的物流信息有哪些?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的物流信息的存在。)

(2)回忆一下你从小到大是怎么学习知识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导出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

(3)列举一个本世纪以来发生的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保证物流信息安全有必要吗?(本问题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

检索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如授课前发生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新的信息管理方法的涌现或教师研究方向的改变都可以及时调整搜索主题。完成搜索后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整理,做小组展示。

第二,物流信息技g模块的讲授方法与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相近似首先利用几次课的时间由教师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有一整体概念。课后布置学生以某一物流信息技术在某个物流企业或物流环节的应用为方向进行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最终形成课程论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选题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之必要,本人认为在大学教育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宗旨之一。

第三,根据现有的教学计划物流信息管理开始在第5学期,学生已经完成大部分物流业务流程的学习,所以本模块以学生讲授为主的自学方式展开。

第四,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模块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在对一个现实物流业务流程深刻理解之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前的规划与设计。通过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数据库的设计使学生将实体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信息的思维模式。该模块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师生多次互动完成设计,设计结果还需进行展示。

五、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一,小班授课,以德国为例讨论课的班型都非常小,控制在20人左右,超过20人讨论的效果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程度下降,影响教学质量,以至于讨论课流于形式。我院的工学交替使小班授课成为可能。

第二,需要适于讨论课的教室,目前我院的教室多是传统教师,老师面对学生,学生彼此之间很难看到对方的脸。这种教室不适于讨论课的展开。另外,教室应有无线网络支持,使学生随时能够查找资料。我院正积极安排讨论课教室的改造工作。

第三,参加讨论课的学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故建议在低年级开设与讨论课相关的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开设讨论课,如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三之前开设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VB和物流业务流程的课程为物流信息管理融入讨论课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音乐季刊.2007年第1期.第198-204页.

第6篇

一、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它通常甶设备、程序和人员组成,可以给物流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广义上来讲,物流信息系统是应用在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狭义上来讲,只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企业中的应用。

二、物流管理信息的特点

1. 物流信息数量大。物流信息的每个子系统和每个环节都能够产生大量的物流信息,例如物流过程中的仓储、包装、运输、搬运、流通等,随着各个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的加强,物流过程中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大。

2. 物流信息更新快。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客户订单的增多等,物流信息的更新速率加快,客户对物流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3. 物流信息来源种类多。物流信息系统内部不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应当对这两部分信息全部收集并进行统筹管理。

三、信息化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1.实现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在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方式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运输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运输物品遗失的现象,不仅会对客户造成损失,也严重损害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在自己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获取运输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对物流信息的统筹管理。

2.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的同时也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品安全和送达速度也影响着物流企业的信誉。在信息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物流企业可以充分的了解每辆车的运输路线和运载量,选择最优的路线和方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物品的运输安全和速度。

四、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企业。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包括很多的物流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保持着“大而全”的经营方式。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都靠企业的内部来完成,这种管理理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 我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我国在物流信息化管理方面技术普遍较低,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都严重阻碍着我国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个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不能完全共享,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亟待整合。

3. 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相当缺乏,特别是物流信息管理一类的人才,其培训和人才储备远远不够,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亟待加强。

4. 政策及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企业一般都是跨区域和跨部门经营,因此标准化、统一化的标准对于企业自身成本控制和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区域化行政现象,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在各个地方政府的辖区内也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1. 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的物流企业不仅要以现代的公司理念来管理公司自身,还要构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物流公司要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办法,在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把所的环节在细分化的基础上作为整体来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给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安全和最快捷的物流服务。

2. 提高物流信息化技术。物流企业应当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宽带水平,运用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提升信息交换平台效率^公司内部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控制中心,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物流管理的高效益。

3. 建立现代的物流管理人才体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培训和管理机制,吸引专业化的物流人才。物流企业还要加强对本公司原有员工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专业化、现代化和科技化。

第7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基金项目:2015~2017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课题:“一呼百应B2B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实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6040101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一、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行业的战略布局越发复杂,并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本身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从涵义与现状两个方面探究了物流信息管理,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涵义。不同国家对物流的理解和定义存在差别,就我国的市场经济布局来看,物流既是让物品流通起来,以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方式满足两地间的供求关系。由此延伸,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设计、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使之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新时代,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技术融入推动其现代化发展。如果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纸空谈,进而限制了其最终发展层次。综合来讲,物流信息有着十分明显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实时性等特征,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不断更新,这就奠定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牵涉到了加工、包装、运输、装卸、存储等多个环节的设计与控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物流信息管理还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性体现,同时还带动了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时至今日,受物流行业的影响,物流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在科技领域引发了剧烈动荡。究其根本,物流信息技术万变不离其宗,即仍以通信、软件以及业务管理为主,现已涵盖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管理环境,对推进企业全面效益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注入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越发丰富,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文以物流产业发展为立足点,着重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相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员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现阶段,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以及GPS技术等,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表述如下:

(一)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自动采集、输入单元技术,其一经问世快速在物流管理领域应用普及,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及准确率。常规来讲,条码技术实现了信息自动扫描设计,相较于传统键盘录入数据的方式,其工作速率提高了五倍不止,尤其是二维条形码的应用更是承载了数千字符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因而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且廉价实用的基础信息技术支持。简单而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物品标识与描述方法,同时相关企业可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技术、EDI技术等,准确掌握物流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即时反应。例如,在物流产品的收货仓储环节,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持终端设备,自动扫描和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并根据种类划分归置到指定区域,如遇需求情况时可快速、精准的查询到。如此,既有效降低了人工投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即时查询服务需求。

(二)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简称,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广播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可被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中。相比于条码、Q码等扫描识别技术,RFID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性优势,包括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隐蔽性增强以及记忆容量大等。此外,RFID属于非接触式无线通讯技术,可将芯片、点线等封装在塑料壳等容器中,因而可免受污染和腐蚀,环境适应性更强,同时还可利用无线射频读写器任意增加、删除、修改存储信息,操作性及应用性便捷。现实生活中,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的仓储、运输等环节。以物流运输管理为例,企业可将电子标签嵌装到货物运载设备中,并通过RFID技术对相关车辆进行扫描,进而实现不停车监控,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越发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谁能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就越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占据竞争主动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

(三)EDI技术。通俗来讲,EDI是一种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新型技术,它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按照协议完成贸易、运输、保险、银行以及海关等行业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全过程。综合而言,EDI技术最大的特点优势就是实现了信息数据无纸化和标准化,现已普遍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在EDI技术的应用初期,其主要服务于美国企业间的业务贸易,但随着后续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它的技术结构更加纯熟,相对成本投入也降低到了一定水平,使得小型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EDI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其反应能力,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信息重复,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需客观提出的是,互联网EDI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使得相关企业面临着愈发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此外,电子单证的盛行,也导致物流相关企业缺乏纸质单证,一旦遇到法律纠纷则很难处置。因此,企业不单要充分发挥EDI技术应用的便捷性、高效性,同时也需关注其可能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

(四)GPS技术。GPS的英文全称是Global Positon System,翻译成中文即为全球定位系统,它同时可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在物流信息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物流管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商业数据信息都涉及地理位置因素。而GPS与GIS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对物流车辆的实时调度与跟踪、最佳运输路线导航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查询服务,使之对自己的货物动态有精准的了解。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为车辆考核提供了必需的信息依据,对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显著功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尽可能发挥GPS/GI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此外,还需逐步丰满大众信息服务页面,通过GIS方式更加形象全面地展示相关数据信息。未来随着科技发展,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需深入探讨,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其服务功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将越发完善,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越发坚实。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学者持续关注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物流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应用建议。同时,企业自身也需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引入与建设,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更多有效应用策略,从而改善物流管理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总成本投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综合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轩慧慧.试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5.

[2]李凤梅.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6.5.

第8篇

【摘要】目的为发挥管理效能、促进物流取血智能化,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高效运作,设计建立LIS平台血源物流管理系统。方法通过Query向Excel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实施源数据的自动更新来达到信息管理系统资源与Office办公软件相兼容的数据共享。结果使用Query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后,不必重新在Excel中键入需要分析的数据,且在每次打开工作簿时能够自动刷新Excel数据透视图,并自动打印制式“取血凭证”。结论通过LIS平台血源物流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为平战条件下血液储存和输血安全提供更切实际、更有价值的软硬件保障平台。

【关键词】血源 物流 信息管理 监控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55

近年来, “血荒”以及突发事件涉及的紧急血源供应已成为临床用血安全的热点问题[1],而血库储发血安全又是临床用血面临的三大安全话题之一,尤其是医院后勤保障实施社会化服务后,标本送检、血源收发等工作都交与物流人员进行。为发挥管理效能,促进血源物流管理智能化,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高效,我们利用LIS平台建立了血源物流管理系统,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为上海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0版本)产品,运行平台为支持Windows 98/或Windows Xp普通计算机,Office 2000/Excel 2000操作平台,惠普HP Laserjet 2020激光打印机,TSC 234E-pro条码打印机。

1.2数据源建立

在LIS系统检验项目库中增设血源物流相对应的信息项(如血量),并借用LIS系统标本类别和备注项设置血源类别、ABO/Rh血型等,并与Excel建立数据源链接[2]后,将数据源名称改为“血源物流数据源”即可

1.3血源物流信息的录入

在LIS系统创建“血源物流信息”手工输入模板后,设定为系统自动加载状态。信息录入时,只要打开LIS系统,即可进行对应信息的输入。

1.4血源物流信息的获取

打开“血源物流数据源”,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在“查询向导”左侧列表框中选择labvwmaindetail、syscode和labdoctor数据表的Patna、sex、patage、bedno、diagnose、patno、confirmda、itemno、clinicapp、bk、numval、reportda、sampleno、seqno、sampletype、codena、docna字段,点击“下一步”按钮进行添加后,在Query的SQL中输入:“WHERE labvwmaindetail.srcdepno = syscode.codeno AND labvwmaindetail.confirmman = labdoctor.docno AND ((labvwmaindetail.srcdepno=syscode.codeno) AND (labvwmaindetail.confirmda>={ts ’2013-05-01 00:00:00’}) AND (labvwmaindetail.sampleno Like ’%50%’) AND (labvwmaindetail.instrid=’s2’))ORDER BY labvwmaindetail.confirmda DESC”语句,并将数据返回到Excel中,同时,将工作表改名为“数据源”,保存工作薄为“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1.5血源物流管理表单及透视表制作

在“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簿中点击新增工作表,根据图1所示要求制作取血凭证表单,并定义对应的单元格函数[3],同时根据不同要求制作相对应的数据透视表后保存。

1.6VBA语句的编写

参见文献方法在工作簿“宏”中输入以下语句并保存:

“Private Sub Workbook_Open()

Sheets(“数据源”).Select

Range(“A2”).Select

Selection.QueryTable.Refresh BackgroundQuery:=False

Sheets(“取血凭证”).Select

ActiveWindow.SelectedSheets.PrintOut Copies:=2, Collate:=True

ActiveWorkbook.Save

ActiveWindow.Close

End Sub”

2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打开“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文件后,系统自动进行数据刷新(见图2)。点击透视图左上角相应按钮,即可进行血源物流相关信息的跟踪和分析以及血源物流制式“取血凭证”的打印(见图1)。“取血凭证”一式两份,物流人员持“取血凭证”到中心血站取血时,一份留血站做发血依据,另一份返院后与血库人员进行交接签字后留作物流工作量以及往返交通费依据。

3讨论

临床输血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足导致血液采集困难而使血源紧缺;另一方面由于临床用血不科学导致血液资源浪费进而加重血源紧缺现状[4]。在管理层面,由于血库储发血以及物流等环节存在错位、张冠李戴等因素诱发输错血事件,因此,对于过程的纪录与监控尤其必要。本文应用PDCA管理循环[5]对血源物流社会化保障后输血安全环节进行分析,提出创建LIS平台血源物流管理系统,以此进一步发挥管理效能,促进物流取血智能化,有利于夜间急诊取血等环节的监控和取血信息的保存(见图3)。

血源物流管理系统通过Query向Excel引入LIS系统数据,实现血源物流过程的动态分析与监控,达到Office办公软件与专用系统相兼容的数据共享,有效解决血液储存、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控,完善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纪录,确保临床血源保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Query是一种将外部数据检索到特定数据库的应用软件[6],且能保持与源数据的实时刷新,当每次打开Excel文件即“血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系统即可通过源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更新Excel报表和汇总数据,简单方便,为平战条件下血液储存和输血安全提供更切实际、更有价值的软硬件保障平台,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小梁,宋朝辉,梁巧米.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8):34.

[2]黄学忠.利用LIS信息平台创建科务会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242.

[3]黄学忠,董红兰.科研论文智能评价计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2):296.

[4]黄学忠,胡招正,潘乐乐.Excel透视图在临床成分输血监控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4):339.

[5]黄学忠.PDCA循环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5):2117.

[6]黄学忠,胡招正.利用Excel操作平台对军卫配发血管理系统实施动态数据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0):136.

帕罗西汀+普伐他丁与其他药物治疗血糖值无异

第9篇

文章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但是现在我国物流人才不仅从数量上面临着非常大的缺口,而且从质量上来看,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上岗,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无法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在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基础上,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应用得到完美结合

在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本着“工学结合”的思想,真正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程设在校内和物流企业,按照每一教学情境的设计需求,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并创新了“以学生(Student)为主体,以目标(Target)做指引,以情境(Situation)融内容,以任务(Task)当驱动”的“STST”课程教学模式。[1]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更谈不上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再加上长期以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以讲授空泛的技术知识为主,实践内容较少,不仅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且导致很多学生由于较难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导致学生在真正上岗时实践能力极其薄弱。针对这些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该门课程改革时增加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包括知识点和任务实现两大主要部分,一方面使得项目与理论知识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完美结合。[2]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对各类型企业的调研结果,按照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以任务进行驱动,总共10个工作任务,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1.1.2在教学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根据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融入真实工作任务。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将教学总体目标分解,细化,做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目标做指导,引领本阶段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能明确其学习目标,做到单项任务目标、多项情境目标、综合课程目标的“点—线—面”结合。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任务1———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的内容为例,说明如何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和任务,将教学任务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将内容合理整合序化。“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这项任务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起点。该项任务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能够在接触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之初能够识别物流信息,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以此项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完成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工作,并学会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遵守相应的岗位职责,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于工作任务要求之中。

1.1.3在教学安排上体现教学做融通

在整个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结合各学习情境中各具体任务,做计划、做决策,去实施,锻炼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任务如何完成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什么知识做支撑,如何获得这些知识,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寻找相关资源,不仅完成了学习和工作任务,还主动地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素养,强化了职业技能。

1.1.4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

依据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评定成绩,并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学时不同,按权重记入课程成绩。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强调每项任务的应用性。当学生完成项目以后,一是通过自我评价,看到自己在这项任务中的收获,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通过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1.2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即根据行动引导文完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引导文和引导问题。引导文是由教师总结的、在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信息,如文献、资料、总结等;引导问题是教师针对引导文而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从引导文中得到信息和提示来回答这些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布置某项任务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时,教师可先根据知识点设计引导文,在引导文中提出问题即任务,并讲明任务要求和能力要求,然后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步骤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仍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为例,按照引导文教学法的顺序如下所示:第一步,资讯。首先下达任务单,明确这次学习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强调这次任务的学习目标。即:能够识别物流信息,并能够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同时,下达资讯单,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查找资讯单中的相关问题(如:数据与信息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物流信息的内容及分类?等),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步,计划。下达计划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要完成这次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得这些知识、如何进行物流信息的识别与管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使用的资源有哪些等。由小组间进行交流沟通。第三步,决策。下达决策单。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等对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步骤,及其小组成员分工。第四步,实施。下达实施单。各小组开始行动,按照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第五步,检查。下达作业单。各小组根据本次任务完成两次作业:一是使用Excel办公软件制作物流单据,二是小组间分析物流信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说明本小组的任务完成的结论。最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评分和作业评价。第六步,评价。下达评价单,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总结两部分。学生自评:即简单说明自己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自己都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小组互评,通过听取其他组汇报的结果,做出评价并打分;教师总结:由教师对汇报结果和测试结果做总结,给各小组打分;征求各小组组长的意见,对学生的成果做出评价,并打分。将各方面的分按一定比例加成汇总求平均数,得出最后每个人的得分。

2教学手段的运用

2.1以多媒体为基础教学平台,以网络为载体,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

采用多媒体作为基础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物流行业最新动向和趋势保持一致。[3]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长风模式”未来课堂。该课堂采用“长风物流人才互联网+”培养模式,即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该模式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基于物流职业资历架构,打破传统物流学科体系,以未来课堂为支撑,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长风网),开创综合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4]长风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BAG(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由课程的最小单元———学习任务组成。以Logis物流职业资历架构为基础支撑,从产业出发,还原企业真实操作环境,模拟工作过程,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将多种课程资源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物流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制定和开发,每门课程都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在内的教学资源。在每章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会将企业实际物流作业场景视频和动画等内容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和分析;在每章内容结束后,都会进行企业实际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讲都安排有技能实训题和配套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并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以“配送作业管理”课程中“配送中心作业”相关知识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库所提供的真实物流配送中心工作视频,让学生对配送中心的作业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利用教学动画资源,分别向学生演示配送中心进货、拣货、配货、送货、退货以及装卸搬运作业等一系列作业过程,使这些单调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配送中心的经营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资源库中的白箱化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即由学生经营这家配送中心,为多个配送点提供配送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利润为目标。再次,教师会通过将资源库中所提供的《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规范》等相关物流行业标准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将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的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由其来对该配送中心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通过每一个情景的技能实训题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3校内实训室配套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实训能力

根据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以仓储配送管理、运输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和快递运营为重点进行了实训室建设,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共建有包括运输模拟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和国际物流实训室在内的3个校内实训室,以及包括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和新建快递运营中心在内的2个校内实训基地,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物流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配套的实训条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教学配套:参观介绍和实际操作。对于初学者,第一次访问实训室时一般都需要任课教师或实验指导老师系统介绍本实训室的设备、功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之后,再次进入实训室就可以尝试自己亲自操作。以“仓储作业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通常任课教师都会利用1~2课时在开课之初带领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并把实训中心内的仓储配送设备向学生做一大致介绍。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若某一学习情景涉及某种具体设备(比如堆垛机、叉车等)的操作,则会先由任课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操作。每一次实训课结束后,任课教师都统一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格式要求撰写“实训报告”,并将实训报告的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

2.4校外实训基地加深理解,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与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和京东商城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以京东商城物流培训基地为例:京东商城华北区开放“厂中校”岗位,每年接收90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院派专职教师,按计划以各岗位现场工作任务为典型教学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企业给每名学生指定师傅,按“师带徒”的模式在京东商城各“仓”中进行,师傅现场指导,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管理能力。通过以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职能,提高了学生实训能力,让学生将在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操练和强化,极大满足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总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辐射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何岩松 姜湄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冰,程述,曾波.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19-22.

第10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科学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而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宜昌物流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一、 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全国的物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宜昌物流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仅少数物流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宜昌万声货运网站这个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货运信息。目前宜昌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它不仅影响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宜昌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宜昌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据调查,GPS、GIS技术在宜昌物流企业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

3.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

宜昌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

二、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宜昌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趋势,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当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中国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宜昌更是如此,今后应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宜昌物流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请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吸收其提出的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自主进行适当的模块调整,即在通用性基础上,注入企业的个性化,既可以节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时地采用WMS、条形码技术等,再次强调的是切忌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应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做出有效的选择。

4、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宜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宜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人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发挥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5、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在宜昌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宜昌物流企业大都实力薄弱、技术有限,但只要加深对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用长远的目光来对物流信息化进行认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理念,给予自身在市场中的准确定位,明确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目标,制定长远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并实施,一定可以摆脱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尴尬局面,建立起完备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日保.2005年:《现代物流信息化》·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信息系统 企业 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综合物流运作方式,以其特有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优势,正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青睐。 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的定义:“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 istics,缩写为3PL或TPL)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是区别于第一方物流(卖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买方物流)而言的。它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既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的,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信息、客户信息、全程物流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并建立了相应的物流信息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趋势,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在发展及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复杂、环节较多,信息量大,对技术需求高,各种物流信息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传统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缺乏的正是既懂物流业务又懂物流技术的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现代信息化意识淡薄

当代很多物流企业还存在着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这样一些陈旧的观念。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对信息化建设未来打算。这种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1.3重视硬件开发,缺少物流网络化,信息化的软环境

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只对硬件设备进行建设而忽视软件系统的投资与管理,忽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没有建立全面、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信息技术这方面比较落后,比如说物流的信息管理技术(L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及全球卫星定位,GPS这些先进的物流技术我们现在掌握和使用的还非常少。投资结构不均衡无法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协调发展。

1.4物流信息系统标准混乱,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作为物流信息平台基础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物流信息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

2.1提升人才素质、转变管理观念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中小型物流企业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管理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中小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注意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在培训过程中创立旨在激励员工之间的平等竞争机制。

2.2增强信息意识

我国应吸取国外先进技术把物流信息系统深入到物流核心流程,建立独立的 IT 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 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才能为物流企业带来管理和运营上的提升。 物流信息化管理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不单是软件和硬件的投入,也需要意识方面的有所提高。

2.3技术层面的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

中小型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必须建立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并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技术的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坚持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个性化,可以借助政府扶持、院校技术支撑的方式成立物流信息化技术论证与研究开发小组,在信息化技术机构的领导下,制定开展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2.4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取得的显著成绩,整个物流行业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第三方物流涉及到多个商家的商业活动,如果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格式,势必会造成混乱也不能完成数据的交换,工作人员重复作业会造成数据上的错误,之间很难做到信息交换,更谈不上共享。 制订了统一的模式以后,数据的统一格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各个企业就能轻松的使用物流信息,来为客户进行快速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乔太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23-24.

[2]吴鼎新.宝供物流企业信息化道路研究[J].商业流通,2009,(8):26-27.

[3]吴中岱.浅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J].航海技术,2009:67-69

[4]欧阳苏腾.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 息 通 信,2011,(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