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1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产值为2.2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为1万亿美元,精细化率为45%。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化工产品年总产值达到3.4万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8.8%,精细化学品的市场规模近1.5万亿美元,精细化率降至44.1%。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全球市场尤其是中东地区在大炼油、大石化、大化工等领域的投入大且集中,而精细化工产业的投入及发展较为稳定,未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导致精细化工产值占比有所下降。我国的精细化工生产规模在世界排名榜上不断前移。目前,精细化工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日本、北美和西欧。其中,欧洲由33%降至25%,北美由28.2%降至27%,日本由13.5%下降至12%,我国占比由11%上升至16%。
加工外包是产业转移形式
世界精细化学品主要领域包括: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农药原料药及中间体、特种聚合物、清洗剂、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等。其中市场份额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和农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分别占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的20.1%和12.2%。
当前,新兴国家的医药和农药产业增速远超发达国家。IMS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在7.76%,新兴市场国家医药行业在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2%~13%,而发达国家的复合增长率仅有4%~5%。其中,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包括我国、印度、韩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
研发与加工外包市场迅速发展,是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年来,从生产商的角度,为了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减轻前端原料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快新药的研发与上市的进程,从而对产业链的前端原料生产进行转移;从供应商的角度,由于产能过剩、过度竞争,对新机会、新市场产生了需求,凭借资源、人才、成本、环境容量大等优势,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一些产业。
国内精细化工产值年均增长超两成
在国外精细化工中间体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我国由于大宗化工原料资源丰富、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研发与生产有优势、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基础设施完备、气候比较适宜等因素,因而逐步承接了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的产业转移。
关键词:制造业;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
作者简介:朱贵云(1981-),河北武强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203-0019-03
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特别是SCP分析框架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所谓市场结构,指的是对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换言之,一个特定市场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作用、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的特点,即形成了具体产业的市场结构。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其实质就是该产业的竞争性(或者说是垄断性)程度问题。
一、市场结构衡量指标分析
考察一种市场结构状况必须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这是SCP分析框架常用的分析一个行业结构状况的方法。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某个企业市场支配势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通常对市场结构(主要是市场垄断势力)的衡量主要采用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测量一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是绝对集中法,二是相对集中法。绝对集中法主要包括行业集中度数(CRn)、赫芬达尔指数(HHI)、海纳――凯指数(HKI)及熵指数(EI)等;相对集中法包括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这些方法虽可以看出行业市场结构竞争程度不断增强的变化趋势,但存在着不精确和无法准确判定市场竞争条件等缺陷,近年来涌现出多种计量经济模型来验证行业市场结构的竞争类型和条件。
行业集中度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行业集中度的总和反映了企业数量与企业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但行业集中率主要反映的是前几位大企业的总体规模和分布,不一定能够揭示前几位大企业个别规模和分布,即使两个产业的集中率相同,但由于企业规模分布的差异,其垄断竞争程度也将会有所不同。同时,行业集中率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反映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关系对产业竞争性的影响,难以考虑在全国集中率不高但在本地集中率高的本地化市场以及行业间产品的竞争等,因而有可能低估或高估产业竞争性。
前4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计算简单,能够形象地反映市场的集中状况。
一般来说,一个产业的集中度大小受国家或该产业市场规模的影响较大。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越大,某一产业能够容纳的达到最小规模经济的企业数越多,产业集中度就越低。这样,在市场规模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比较产业集中度,事实上意义不是很大。即使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行业的市场规模也是不同的。产业分类越粗,市场规模越大,产业集中度就越低。因此,在数据可得的情况下,最好是计算产品或4位数代码产业的集中度。
按照SCP分析范式理论,市场结构包括了那些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它通过厂商行为或行动来影响市场绩效;而市场绩效则是一个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所取得的成功。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结构通常受许多因素包括内生和外生变量的影响,采用任何单一的指标都难以准确地加以衡量。即使撇开这些不谈,产业集中度的衡量方法也是具有一些局限性的。尽管在衡量方法上产业集中度指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统计数据有限的条件下,产业集中度仍然是衡量国内市场结构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分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种分散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且能与国外大跨国公司相抗衡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企业;二是大量的小型企业大多是一些全能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很明显,这种高度分散化的产业组织状况,是导致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2006年,我国前1000家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张的趋势,能源、电信、电力、贸易等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产业占据绝对优势。
从我国工业产业来看,2002-2006年在29个产业中有14个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呈增长趋势,这其中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造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能源、电力、汽车机械领域有一定垄断性质的企业,并且其中绝大部分皆为国有企业。这种现象一是源于国家的政策,国家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业领域内主张将产业国有化,国家垄断或国家参股控股。因此在这些产业内部容易产生政策性的垄断国有企业,这有助于巩固生产资料公有制地位。而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样一些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同类竞争性企业不断出现,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产业内部都呈现出一种业绩上分化的格局,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业绩要好于一般的企业。虽然这些产业在2001年以后,都进入了以并购、联合为主的战略调整时期,但随着市场的放开及技术的扩散外溢,竞争亦趋加剧,产业集中度相对呈下降趋势。
以2006年的集中度来讲,中国的制造业集中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在29个制造业行业中,产业集中度超过50%以上的行业只有5个,即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这些行业均属于能源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而其他产业的产业集中度依然较低,这反映了中国工业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所呈现出来的较低产业集中度的特点。另外,同2004年相比,我国55.17%的产业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只有44.83%的产业略微上升。这反映了中国工业产业的增长和发展走的是非集中和非集约的道路。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状况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低,这使得我国产业部门的企业缺乏基本的整合市场能力,导致重复生产、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状况明显,造成资源配置等效率低下。第二,在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部门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利用大规模生产经营降低成本,从而不能以低价格优势去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制约了产业及企业的发展。第三,主要产业部门企业缺乏规模经济,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价格竞争能力,而且降低了研究开发与技术进步、品牌创造等非价格竞争能力,不利于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国内企业因规模小而不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生产经营成本高,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缺乏优势,这迫使我国企业和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美)著,萧琛译.《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杨建文、周冯琦.《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M].学林出版社,2003.
[4] 张军.中国的工业改革与经济增长:问题与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07年1~10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出口额再创新高,达到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3.3%;进口额为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贸易顺差实现85亿美元。
在出口产品中,西药原料以出口额110亿美元位居第一;其次为医院诊断与治疗器械,出口额达22亿美元;医用敷料排名第三,出口额为19.4亿美元。在进口产品中,西药原料所占比重最大,达49.0亿美元;医院诊断与治疗器械、西药制剂的进口额分别为28.6亿美元和22.8亿美元,分别列第二、三位。
医保商会有关负责人称:“2007年,中国医药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制药企业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地位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并促使全球制药产业的重心向亚洲转移。今后几年,中国、新加坡、印度有望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制药中心。2008年,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企业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近年来,不少医药企业通过了欧美原料药和GMP认证。比如,近80家企业的160余个产品通过了欧盟原料药COS认证,8家制剂生产企业通过了欧盟GMP认证,317个企业获得了美国FDADMF文件。
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中国医药制剂出口额2006年超过5亿美元,2007年1~10月份已超过6.3亿美元,11~12月份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2007年全年,医药制剂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2007年前10个月,中国900余家企业出口了西药制剂,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40%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中武田、辉瑞分别列西药制剂出口额的前两位。出口排名前20位的企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4.27%。中国西药制剂共出口到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居前三位的目的国和地区分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额占中国西药制剂出口总额的29%。在中国内资企业中,华北制药和上海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分列前两名。内资企业的出口地集中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获得DMF和COS认证仅仅是迈入国际市场的开端,”医保商会有关负责人说,“对于要想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中国药企而言,制订符合企业发展的个性化国际战略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出口药品的质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药品的质量问题,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酝酿出台针对出口药品质量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中国医药企业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严把产品质量关,杜绝出口环节当中可能存在的质量漏洞。
中国医药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势头明显加快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大规模的绿地投资、联合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与销售网络基本形成,制药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更加细化,带动了国际外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医保商会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医药合同制造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目前,中国在原料药、制剂方面的产能居世界领先地位,且满足国外市场准入条件的能力日益增强。
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还显示,全球医药合同研发市场将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350亿美元;中国凭借其良好的医学科研基础和丰富的临床试验资源,已成为承接国际药品研发外包业务的热门之选。近期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承接的国际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三位。
中国药企纷纷海外上市,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
近年来,深圳迈瑞医疗、哈尔滨平川药业、沈阳三生制药、亚洲药业等医药企业,纷纷以首次公开发行等方式在英国伦敦、新加坡以及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股市上市。2006年,生物医药行业已位居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前五大行业之一,已有近20家企业在海外上市(不包括香港股市),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成为中国药企海外上市融资的首选。2007年,先声药业、贵州同济堂、无锡药明康德等中国制药企业已先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医保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的海外上市融资潮流将对中国药企跨越市场壁垒、更快地进入所在市场流通领域、吸纳海外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等方面,产生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中国药企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全球跨国药企的核心关注点之一。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如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影响外资注入、影响中国医药贸易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力求强化广大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动力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有利平台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动态发展,仿制药成为主要的驱动力之一,新兴市场受到了广泛关注,这都为中国的原料药和制剂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IMS公司最近了“2008年全球制药及医疗市场预测报告”。该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5%~6%的速度增长,与2007年6%~7%的年增长速度比较,略有降低。作为每年医药市场动力和市场业绩的重要分析报告,该报告预测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7 350亿~7 450亿美元。
“2008年将是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IMS 医疗保健调查部高级副总裁Murray Aitken先生说,“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中,七大医药市场的贡献率将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七个新兴市场的贡献率将首次接近25%。”
2008年全球将有年销售额约200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过期的问题,数额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2008年,Risperdal 、Fosamax 、Topomax 、Lamictal和 Depakote等产品将在一个或更多的世界主流市场结束其市场独占期,这将促使仿制药市场以14%~15%的速度增长,销售额将达到700多亿美元。报告预测,2008年,美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处方药将为仿制药。德国新实施的政府合同计划以及日本、西班牙和意大利进行的教育项目,将促使仿制药在上述市场得到更广泛地使用。同时,随着生仿药“epoeitin alfa”在欧洲全境的销售,生物技术领域里的仿制药竞争将不断升温。
作为七大新兴医药市场,2008年,中国、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市场总规模将增长12%~13%,销售总额将达到850亿~900亿美元。在这些市场中,随着初级医疗保健设施的完善、偏远地区医疗可及性的提高以及个人医疗保险的逐渐普及化,仿制药和新型药物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促使医疗市场的焦点由传染性疾病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转移。
2008~2010年各行业IT投资总额以及占比(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8,02)
整个IT市场都建立在各个行业应用需求基础上,所以分析行业市场的特点,了解各个行业市场用户的需求是IT企业推动业务创新和深化行业应用的前提。
改革重组带来新机遇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告诉记者,政府IT市场未来将以16.3%的增长率增长,2010年达到1034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政府市场几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大部委制改革,将推进政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十一五”规划实施,将带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六大系统信息化以及各部委金字工程、各地区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进入。
金融机构未来必须应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新的、潜在的各类风险打造一个安全、稳定、可靠与高效的金融信息化平台,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银行信息化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手机银行以开拓新业务新服务,引入SOA加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架构,适应银行业务创新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银行IT治理与IT服务管理建设。
面对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各证券公司原有的信息系统面临着新的压力,新一代证券交易系统升级改造扩容,证券公司集中交易与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建设,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信息安全与灾备建设将成为重点。保险业务内容的衍生和服务意识的增强使保险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子商务与在线业务办理将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应用的亮点。
未来能源行业IT应用投资重点是大能源行业管理机构电子政务建设,能源分行业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能源行业监管系统建设。赛迪顾问预测2008~2010年,电力、石化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电力、石化、煤炭IT行业应用规模将分别达到214亿元、142亿元、61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改革与供需的“拐点”将推进信息化深入发展,一体化应用系统与集成平台将成为应用重点。各大电力公司集团内部将按照所处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行业电力信息监管系统。
而石油石化行业将把ERP、MES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扩大,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受关注,企业应用集成与决策信息分析成为应用热点,信息安全,IT治理和石油石化勘探、计算、设计等专业应用都值得关注。煤炭行业中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是投资重点,ERP、EAM的应用需求将扩大,“煤矿数字化”是煤炭信息化发展方向,支持集团企业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受青睐。
电信行业重组在即,因此电信行业的投资热点是未来重组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固网业务运营商的移动新业务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建设,计费系统、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分析型CRM、MSS与ERP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构筑强有力的商业智能系统以及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都值得关注。
物流、医疗行业值得期待
未来两年,物流行业IT投资的重点是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流WMS、TMS等关键业务系统应用和RFID应用等。该市场2010年将达到102亿元的规模。
而医疗行业的IT投资重点从公共卫生领域看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卫生电子政务建设;从医疗机构来看是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渐普及和升级,部分应用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医院在业务需求促动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系统的全面整合,逐步增大对临床医疗系统(CIS)、医疗影像系统(PACS)的投资比例,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开始逐步建设,数字化无线移动解决方案将逐步成为大型医院的投资热点。
赵刚预计,医疗行业市场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9%,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8.3亿元。
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成亮点
2007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达到182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7%。赵刚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36亿元。
政府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增加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另外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为IT应用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对IT应用的投资也将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推动IT应用市场的发展。SaaS模式产品将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2008~2010年,中小企业硬件投入重点是升级与换代,ERP、电子商务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两大应用热点。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培训,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机械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重点建立连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CAD、PDM、ERP、CRM、电子商务等系统。而纺织服装类的中小企业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纺织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医药行业的中小企业则要求IT产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要符合国家监管机制和GMP标准要求。
2008~2010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将逐步到位,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也具有了推广的价值,信息将进村入户。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认为,农村市场到2010年将达到22.5亿元的规模。
IT投资重点包括建设连接农业部到省级农业厅的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延伸到县乡的一个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三个应用系统: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篷车,建设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两类信息资源,建设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系统及配套环境,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相关:
各抒己见
未来政府、电信、医疗、能源等行业需求层次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强竞争、高需求的金融和政府行业,企业要靠综合实力来竞争。对于弱竞争的交通等行业企业则要靠专业化制胜,在低需求层次的竞争中企业要进行差异化竞争。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
关键词解读
改革重组
中央政府大部委制的改革将影响到政府、能源等大行业,带来信息系统整合和共享的需求。这将是这些传统的信息化应用重点行业焕发第二春的重要机会。
原创型新兴产业是在技术原创、商业模式原创及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产生,伴随着一系列价值链细分、技术细分和市场细分的过程不断成长壮大。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多个产业领域存在着新兴产业原创的广大空间。物联网、生物CRO、移动互联网、健康产业将会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原创型新兴产业。
物联网
物联网颠覆了人类之前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截然分开的传统思维,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人们的个人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技术普及、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发展到相当程度的必然结果。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将对“中国制造”和世界经济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物联网企业已经拥有相当的实力和水平,在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增强极其设备通信和网络能力技术(M2M)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的总体规模已达到560亿元。到2015年,中国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智能电网等行业应用逐步发展成熟,将带动项目系统集成、服务运营、终端用户消费等多个层次的收入增长。以目前物联网产业三大细分市场――传感器、RFID、M2M的线性增长进行预测,到2020年将超过万亿元规模。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产业路线分为三个阶段。短期1~3年内,将以政府引导、示范为主导,各项结合节能、智能等基于地方需求的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应用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此期间,基于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将是中国企业掌握主导权、抓住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第一关键问题。3~5年内,在产业示范形成一定效应和移动互联网初步成熟的前提下,个人应用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爆发点。各类提供物联网服务的新兴公司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亮点,新型的商业模式将在此期间形成。5~10年后,基于物联网的材料、器件、软件、系统、网络等各方面的创新将形成日趋成熟的产业链。
生物CRO
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化特征将进一步突显,医药产业链分工将日益明确。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可以使国际制药企业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专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减少产品面市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几年CRO产业以19%~2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2009年生物CRO产业达到23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美元。
中国在发展生物CRO产业上拥有诸多有利条件。中国在劳动力方面存在巨大优势,可以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为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随着研发外包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可凭借在成本和临床试验资源上的优势,推动生物医药外包向价值链的前端转移,形成孵化早期研发项目的平台和载体;抓住全球研发重心向生物制药和非专利药转移的机遇,发展生物制药和非专利药的外包服务,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与生物医药外包企业合作,建立起生物医药外包企业、科研机构、制药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移动互联网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随着3G及其演进技术的移动通讯产业中承载的数据业务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享受便捷的服务,完成想做的事情。运营商也希望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高品质的增值服务,创造更多的利润。目前,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已超过8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目前,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已超过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6亿个。根据用户规模、网站数量以及用户特征等方面综合判断,目前WAP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向3G时代的迈进,3G资费和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成本将会逐渐降低,移动互联网产业将会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目前,影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市场参与者的活跃程度以及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未来2~3年里,我国可从网络、终端、业务开发等各个方面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以移动运营商为龙头,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探索移动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
健康产业
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业挺进保健酒业,汾酒集团加大对竹叶青的营销力度,保健酒行业硝烟渐起,行业老大却在“致欢迎辞”,它的信心何来?
近来保健酒行业颇不平静,继2008年五粮液集团推出黄金酒、2009年茅台集团推出白金酒之后,汾酒集团在2010年济南糖酒会上,宣布启动老牌保健酒竹叶青的营销战略,不久后,又成立单独的竹叶青营销公司,更将品牌目标直指保健养生酒市场的老大地位。中国保健酒行业的老将――劲酒,将如何应对业内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
劲牌公司董事长吴少勋在接受《成功营销》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欢迎茅台、五粮液等企业进入保健酒行业,一方面他们的进入可以扩大保健酒行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宣传也加大了保健酒的认知度,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行业太小就容易边缘化,劲牌不止一次表露出这方面的忧虑,希望有实力的企业来共同做大行业蛋糕。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劲牌,虽然对竞争抱着开放的心态,却不代表坐等不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劲牌选择提升自身实力,打造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历经10年建成保健酒中药现代化制造平台,在行业内树立了更高的标杆。
新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保健酒作为保健食品,最根本的竞争还是产品品质的竞争。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酒水作为交际道具的作用更加不可替代,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抬头,酒水的低度化、清淡化、健康化也日趋明显。近几年保健酒的增长,得益于中国白酒销量下降所造成的市场空间。保健酒作为新兴的酒类“新势力”,要持续提升保健酒的市场份额,有赖于自身消费市场的扩大,要得到消费者对保健酒的认可,根本在于保健酒品质的提升。中药现代化数字制造平台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劲酒的竞争力。
中药现代化数字制造平台是劲牌公司在采用中药现代化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一整套保健酒中药制造流程。利用此制造平台中的指纹图谱技术,在原料环节对药材进行科学筛选,有效避免因药材的产地不同、收获季节不同、储藏条件不同而造成的有效成分差异,为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中药现代化数字制造平台核心技术的数字提取技术,能够对保健酒的每一味原料的功效成分进行量化提取,并实现保健酒调配过程中的智能控制。此举最终实现了对每味中药材功效成分的单独、量化、优选提取,生产过程中1548道质量控制措施,也使酒的品质更加稳定。由于过滤了药材的无效成分和杂质,有效降解了药材苦味,使劲酒的口感变得更醇和。科技的发展,让劲酒能够不受年份、天气、生产条件的影响,这显然是科技之花与中华传统文明共同交融衍生出的完美结果,真正体现了产品的健康内涵。
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保健酒市场规模的增长越快,行业的标准化需求越迫切。保健酒的规范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但保健酒没有统一定义却并非相关部门工作缺失,而是保健酒本身从生产到加工都极难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式运转。保健酒的基酒选取、药材选择、用药配方和功效上都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监管的困难。
有没有能够统一这种差异性的办法呢?自然是有的。国际植物药领域研发出植物标准化提取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标准化提取物,是国际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为了改变中药历史上“黑、大、粗”的形态,在中国中医药领域也逐渐应用此先进技术。劲牌公司创造性地将一系列中药现代化先进技术应用于保健酒制造过程中,按照制药的标准制造保健酒,成为保健酒行业发展的标准制定者。
倍,考虑到公司发展迎来拐点,且公司所处行业的成长性显著,分业务估值后我们认为公司股价有所低估,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创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型企业,于2009年开始全面梳理业务,旨在突出优势产业,相继完成了创元双喜乳业(苏州)有限公司、创元房产、胥城公司、晶元公司等四家子企业的股权退出、转让,并采用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收购及增资抚顺高科,做大做强绝缘子业务,从而基本确定了以输变电高压绝缘子、洁净环保设备及工程、光机电算一体化测绘仪器为核心的业务构架。目前公司总股本为2.42亿元,苏州市政府为最终控制人。
绝缘子:特高压建设大幕拉开,高端绝缘子受益明显
1. 电网建设投资总体放缓,但特高压电网投资将保持高速增长
2010年开始,电网投资的增速开始放缓,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表示2010年公司的电网建设投资将为2274亿元,较2010年下调25.56%,南方电网2010年的投资规模也将会出现下滑,由2009年的915亿元降为约800亿元,电网建设的投资渐趋平缓。
“十二五”开始后,电网投资又将呈现新的特征,2010年8月国家电网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特高压的建设内容,即“三华”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另外建成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中国输电电网里,有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1000千伏多个等级,一般把10千伏、35千伏叫做高压,而把110千伏到750 千伏都统称作超高压,高于750 千伏的为特高压。
中国目前已建成的特高压电网有1000KV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向家坝-上海±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若以上两项工程的建设线路长度及投资规模为基准测算,则“十二五”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总投资规模可达到5000亿元,可以判断特高压电网建
设进入高峰期,从而拉动包括特高压绝缘子在内的电网设备需求的高速增长。
2. 绝缘子是电网建设中的重要输变电原材料
一个完整的输变电系统包括发电厂、升压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降压变电站、低压配电线路和用户端。而输变电线路由导线、架空地线、绝缘子串、杆塔、接地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绝缘子的主要用途是将输电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起绝缘和悬挂作用。
3. 特高压绝缘子的需求即将释放
由于特高压输电与超高压输电相比需要更多的绝缘子,且由于制备要求更高,因此特高压电网建设将能弥补电网整体投资的下降。我们预测“十二五”特高压交流线路需用绝缘子2100万片,直流线路19755公里需用绝缘子1382.85万片,共需绝缘子约3482.85万片,按每片300KN瓷绝缘子500元来计算,该市场容量可达174亿元。
4. 全球范围内特高压绝缘子生产厂商较少
特高压绝缘子也可根据材质不同分为瓷、玻璃、复合绝缘子三类,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企业具备大批量生产特高压绝缘子的能力,目前国内的企业大多处于产品研发试用阶段,尚无绝对领先企业。
5. 公司绝缘子业务的内生与外延式增长同时显现
2010 年以来,公司新建两条超、特高压交直流瓷绝缘子生产线,预计2011 年苏州电瓷有限公司的产能将有较大增长。另外,公司于2011年1月26日公告了其设立苏州电瓷厂(宿迁)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预案,拟设立苏州电瓷厂(宿迁)有限公司进行瓷绝缘子项目的建设,建设周期为30个月,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18.10%,表明了公司瓷绝缘子的长期看好。
净化工程:国内净化市场广阔,公司正逐步打破外资垄断困局
1. 微细化、高精尖制造催生出的新兴行业
洁净技术又称为生产环境和污染控制技术,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科学技术。洁净技术专门研究并提供洁净的生产工艺环境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高纯介质,有效地控制微量杂质,以保证高科技产品的成品率和可靠性。洁净技术通常包括:空气净化技术、空调技术、水纯化技术、气体纯化技术、微量杂质控制技术、洁净环境的监测技术及相关的环境质量的控制技术。净化工程技术在电子、核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制药、精密机械、化工、食品、汽车制造等高科技工业领域及现代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2. 洁净市场空间巨大,年均增速度40%-50%,每年新增市场规模95亿美元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的数据,我国主要八家最大的净化设备厂的销售额1990 年为8217万元,还不足1亿元,1993年达到14495万元,仅占国际市场销售额的0.34%,但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微电子工业、光纤工业、液晶显示工业及光电器件工业、生物工程、医药工业的发展,我国洁净技术产品市场迅速放大,每年保持了40-50%的增长速度。目前仅信息产业和医药行业两个行业带来的洁净市场规模已达95亿美元/每年。
3. 市场为外商主导,国内企业大多从事低毛利的工程承包
目前净化市场仍以外商为主导,国内洁净领域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以工程承建为主,由于核心产品多为进口,毛利率较低。从空气净化设备到洁净工程,我国的市场容量巨大但技术差距在10年以上。
4. 苏净集团为国内净化行业龙头
目前中国洁净业仍处于散乱的无序竞争阶段,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规范缺失,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洁净室技术委员会负责行业内培训、商业信息传递及国际交流,学会会员共有约400家。
5. 公司净化技术水平将持续提高,将逐步突破外资垄断困局
2010年8月,公司旗下苏州市洁净环境研究院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苏净集团组建该研究院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行业内的核心关键技术,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洁净技术和设备领域内的高端产品市场基本上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封锁的局面,在空气净化技术、水处理技术、气体分离和纯化技术、节能型净化空调技术及洁净环境监测技术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从而研制开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我们认为研究院的建立将能极大加快公司洁净技术水平的提升。空调净化厂房系统工程 空气净化设备及空气过滤器 气体分离及纯化设备环保设备及水处理工程 组合式空调器及风机盘管 净化环保检测仪器目前公司稳据国内净化行业龙头地位,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生物制药、电子光学、食品饮料、汽车制造、农林畜牧等行业。主要的竞争对手为国外厂商,由于国内的净化设备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关键设备均需进口,部分
客户、特别是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缺乏信任度,在招标时更倾向于国外技术和工程,但由于净化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净化业务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司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也在不断提高,我们预计苏州市洁净环境研究院的建立将会持续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毛利率长期来看将呈不断提升的趋势,技术的提升将有助于公司突破外资垄断核心设备的困境。
光机电算一体化: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拉动测绘仪器仪表需求增长
1. 基建、房地产投资降温一定程度影响测绘仪器仪表需求
测绘仪器仪表在基建、房地产等领域的使用量最大,2008年以来的投资升温带动了测绘市场规模的扩大,2009年产值增长22.56%,为历年最高,我们预计2010年后基建、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放缓将会对测绘市场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地理信息产业拉动测绘仪器需求增长
测绘仪器仪表是地理信息统计的必要工具,地理信息需求的提升必然拉动测绘仪器仪表的增长。近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介绍,“十一五”以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5%,2010年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日趋繁盛。“十一五”期间,以为百姓提供车载导航、手机移动定位、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智能交通等服务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整体每年以近34%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3. 公司光机电算一体化业务积极迈进
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生产测绘仪器的制造厂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中“J2-2 光学经纬仪”、“DSZ2 自动安平水准仪”是客户公认的最优产品。另外,公司全站仪的市场占有率正逐年提升,SGS328、SGS528、SGS828 等多款GPS 产品也在积极推出,以满足了市场需求。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国内企业如南方测绘,国外企业如索佳等公司为其主要竞争对手。我们认为公司业务一定程度上会受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降温的影响,但由于公司应用领域广泛,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多,测绘业务仍可保持增长。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一、跨国采购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采购商品种类繁多,突显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跨国采购总体上还是以原材料和中等以下加工深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采购的商品种类繁多,而其中又以家用百货、纺织、家电、食品四大类体现中国制造比较优势的商品为主。需求量较大的产品有:玩具、工具、五金、园艺用品、休闲家具、体育用品、旅游用品、箱包、节日用品、家庭用品、服装、家用纺织品、家庭视听器材、空调、微波炉、照相机、吸尘器、小家电等。在其他的产业链条中如化工、钢铁、通信、高端化妆品、汽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主导的行业中,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商品不仅主要集中于技术标准化的零部件和包装等价值链低端环节,并且数量非常有限。例如迪奥的化妆品主要在中国采购包装并进行组装,目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对中国本土化企业的采购数量仅仅占其全球采购量的10%。
2 采购区域相对集中。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武汉、重庆。沃尔玛把全球采购中心从香港搬到深圳,通用汽车、IBM等20多家跨国公司在此设立了独资采购中心,在上海,上海跨国采购促进中心和上海跨国采购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就有18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联合利华采购中心也在此挂牌。目前仅上海就有200多家跨国公司的采购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跨国公司和跨国采购组织之所以选择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建设采购基地或采购中心,因为这些地区拥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物流系统、信息系统),服务系统(金融服务、会展服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能力,专业人才优势。
3 采购市场竞争激烈。供销双方谈判地位不平等。影响供需双方谈判地位的因素很多,包括供应商的规模,供应市场的竞争结构,供应商品对采购商战略的影响力或者是否具有瓶颈作用,采购商的竞争战略。目前在我国的采购市场中存在无序竞争和不规范行为,采购方要求严格,甚至滥用市场地位提出苛刻条件,而我国中小型企业居多,行业竞争结构多半趋于完全竞争,在与采购商的议价谈判能力中处于不利地位。一般而言,百货类商品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其中家电、酒饮、个人护理用品、清洁用品等个别部组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这一部分的商品厂家数目少,进入壁垒高,品牌为公众所认可,在与零售商的谈判中存在较强的议价能力,而食品和生鲜类商品的情况则完全相反。
4 采购利用现代化的协作信息技术向供应链电子集成化发展。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它们的发展也促进了采购全球化。目前,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网络市场信息与采购系统,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进出口贸易通关系统,现代物流系统。通用、福特、戴姆勒・莱克斯勒三家公司已经建立全球最大的汽车专用采购网络市场,每年2500亿美元的零部件采购在互联网进行。2005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估计达到8.5亿美元左右。未来十年,国际贸易的1/3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在过去的10年里,技术已使整个零售行业改头换面。早期的沃尔玛唯一拥有的处理系统是底帐和铅笔,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不惜投入4亿美元巨资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实现全球联网。
5 采购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展、优化。目前世界500强中的跨国零售集团全球采购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在我国采购额所占比重还不到3%,与我国巨大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极不相称,因此全球采购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当前情况看,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出口的主渠道。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不小,但在一般竞争行业,即便是“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规模仍然偏小。不但如此,中国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的地区和行业分割、壁垒,致使企业难以通过联合、重组,迅速聚积有效资源,同时,也难以成为采购商强有力的谈判对象和供应链伙伴。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驱动要素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采购的驱动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国别采购的特定要素,影响跨国企业在华进行采购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4流,即价值流(Valueflow),代表产品和服务从资源基地到最终消费者整个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性流动:服务流(Service flow),指得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系统;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指建立交易信息平台,保证供应链成员间关于交易资料、库存动态等信息的双向流动;资金流(Cashflow),指建立交易资金平台,保证供应链成员间关于交易资料、库存动态等资金的双向流动。在满足其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有其特定的驱动要素:
1 中国市场驱动力。过去五年中国大陆经济每年增长10%以上,高居世界第一位。如果这种成长的趋势再持续至2000年,届时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人口将再增加至目前的两倍,可达5至7亿人,消费能力更高达每年人均6千美元,约等于今天的美国。如今我国消费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随着居民收入的继续增加,消费增长的惯性也愈强,预计2007年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的首要驱动因素。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200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消费结构由吃穿向住行方面的升级带动了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同时全球产业结构转移步伐的加快和投资加速也给我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 强大的制造能力,产品国际市场占有潜力大。2002年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或者是“世界生产中心”的呼声日益提高,其所依据的事实基本上就是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具有标志性的是一大批重要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据统计,2004年中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多个制造行业在内共80余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加工业外移至周边劳动力较为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例如因为我国内地的产品加工制造能力已经比较强大,
日本向我国、东南亚国家转移服装加工业。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也向大陆投资建厂,从过去以成衣出口为主转变为纺织半成品出口为主。
3 廉价成本驱动力。在中国进行生产的好处是劳工成本低,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墨西哥的六分之一。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中国目前正进入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又负担较轻的黄金发展时期。成本问题往往决定着跨国公司国外投资设厂的厂址决策。但是,这种由低廉的非技术性劳动力所带来的廉价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由其引起的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所抵消。而我国存在着非技术性劳动力和技术性劳动力双低廉的状态。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高等教育的普及,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大量低廉的高素质人才。
三、跨国采购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对我国产业的积极影响
1 推动我国产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结构的升级。跨国采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贸易渠道和贸易方式已是不争的现实。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结构更多的是依赖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而对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产品,依靠传统的贸易公司和企业自营出口开拓市场,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很难进入到国际生产和国际市场的主流领域。在华的跨国采购,将为我国企业利用跨国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网络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会。
2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都处在一轮新的调整过程中,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形成。这就使得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既要从自身经济发展要求来进行主动的调整,也需要在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早作选择。因此,国内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并纳入跨国采购网络,可以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在与跨国公司即竞争又合作的互动中,提高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强企业学习的能力,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一般而言,对供应商的评估除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之外,还包括财务状况、生产条件、物流条件、配合意识,甚或环保、健康和安全、劳工问题这样的社会责任等等。
3 推动我国金融、会展、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物流在零售行业占具50%以上驱动力,因此谁控制渠道谁就控制了市场。目前全国参与流通行业的企业多达4.7万多家,其中民营与个体经营占很大比重。这些企业地域性强,行业操作不规范,配套环节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运用能力低下,人员素质较低。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存在着运输物流成本过高、运输时间过长、安全等问题。这样不但相对成本高,而且在双方采购谈判上也会发生冲突。只有生产商与零售商结成物流链,才可以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以物流业为例,跨国采购商持续、集中和批量采购出口。促进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职能,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步入快车道。据有关数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物流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
(二)对我国产业的消极影响。
1 为我国制造商,特别是那些过去以内销为主的多数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机遇。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使我国企业过度依赖这些跨国零售渠道,缺乏自身渠道开拓的能力,甚至沦为外资的贴牌工厂。目前国内供应商与跨国采购商合作时,一般分为贴牌生产和自有品牌供货两种方式,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与跨国企业相比实力悬殊,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上都对跨国公司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中,其自有品牌被认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关键词】距离衰减;资本市场;非线性回归;河南
1.研究背景
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资本市场的界定,经济学和金融学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略有差异的结论。目前学术界主要遵从的是金融学的划分方法,即认为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信息公开度高,对于资本市场的研究视角也多集中于此。从数据的可靠性和易得性角度进行考虑,本文对于河南资本市场的研究对象也限定于河南省内在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由于体制因素等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区域资本市场,对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资本市场的区域发展。
2.河南资本市场概况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共有境内挂牌上市公司63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8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13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4。63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30家,民营控股公司31家,外资控股公司2家。行业分布方面,63家公司涵盖了煤炭开采、超硬材料、有色金属、汽车制造、电气设备、食品医药、农业养殖、文化传媒等行业。①
3.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省内比较——距离衰减视角
距离衰减原理的实质是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理要素间的作用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资本市场中心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减弱也是距离衰减的一种类型。②从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角度来看,由于资本市场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要素禀赋在空间分布上就更倾向于流入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地方。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值非常大,这一点从国内外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也是本文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
3.1 研究变量的选择
(1)自变量的选择
本文借鉴宋绪钦(2010)通过地区临接关系对各区域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划分方法,得到河南省内18个地级市对郑州市的相对距离,如下表1。距离定义以各地级市与郑州市的地理位置为标准,如,定义郑州为0,则洛阳与郑州在地理区位上相连接,则定义为1,而将平顶山市定义为2,依次类推。
(2)因变量的选择
衡量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市场规模和效率两个视角展开。借鉴LLSV(1997)度量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的指标,本文选择市场资本化程度、百万人口上市公司数来衡量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其中,百万人口上市公司数(Y1)主要描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而市场资本化程度(Y2)则重在描述资本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因为在国内目前已有的文献中搜集地级市的市场资本化程度数据非常困难,因此,本文用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占GDP这一指标代替。详细数据见表2。
表2中,鹤壁市截至数据统计期限没有在A股上市的公司,故其Y2指标为0,济源市指标偏高主要是由于其GDP数值偏低造成。
3.2 分析过程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数据发现地理位置差异(X)对资本市场发展规模(Y1)及效率(Y2)的影响程度。首先分别对Y1与X,Y2与X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出结果见下表3、表4。从输出结果中可知,Y1与X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否定了二者不相关的假设,即地理位置差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Y2与X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86
可见,地理位置的差异是造成各地市资本市场发展规模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并不对该地区的市场效率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距离衰减理论在市场宽度的解释上有效而在市场效率的解释上缺乏数据支撑,除距离之外的其他因素是造成市场效率差异的原因。为了得出更为精确的得出位置差异对市场规模的影响模型,本文拟对Y1与X进行回归分析。因为现有关于距离衰减的研究中大多比较认可非线性模型,因此对Y1与X进行非线性回归后得出结果见表5。
3.3 分析结论
(1)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其对省内各地市资本市场规模的辐射效应存在随距离衰减的现象。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数据的非线性回归也得出了相应的距离衰减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可以进一步对各地市市场规模指标进行测算。
(2)从河南省内部上市公司的绝对数量上看,位居河南资本市场前三甲的是郑州、焦作和洛阳,但是从城市资本化程度来看,洛阳并未排入前列。这主要是由于洛阳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除2012年上市的中信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较大外,其他公司市值都偏小造成的。在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除了关注上市公司数量之外,还应关注融资规模,提高资本化程度。
4.构建“1-2-3”发展模式,完善河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目前国内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呼声一片,而中央政府的政策取向也说明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图。从中关村科技园的成立,到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被列入试点,“新三板”市场不但满足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为企业进入主板及中小板市场起到了缓冲作用,河南也应当抓住机遇通过构建“1-2-3”模式逐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1-2-3”模式指“1个目标,2个层次,3个步骤”,“1个目标”是指应努力培育更多企业进入主板及创业板市场。“2个层次”是指在培育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时可以借助全国性OTC市场层次和区域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层次,对于拟上市公司进行“筛选”,争取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上市企业。“3个步骤”是指:(1)将我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改造成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各区域内高成长的小企业产权流通方式。(2)将个区域内产权交易市场改造成区域OTC市场,主要服务于河南无法在全国OTC市场挂牌的中小企业。(3)培育郑州、洛阳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内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全国OTC市场,进而进入创业板及主板市场。同时,两大开发区应联合申请创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对中关村科技园、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进行实地调研,吸取经验,一旦争取到试点改革的政策,即可借助“以高带低”的效应,为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科技企业股改后直接融资,开辟更为便利的“转乘枢纽”。
5.保障发展模式实施的建议
5.1 塑造具有农业优势的“河南板块”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小麦、烟草种植面积都位居全国之首,利用河南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类上市具有资源优势。而从目前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看,湖南的农业上市公司最多为8家,山东7家,新疆7家,而河南省仅有雏鹰农牧1家,加上好想你、华英农业等农产品加工,其总数也不超过上市公司的10%。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涉农公司如,农业、农产品加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类公司,利用在河南的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做大做强。
5.2 发展“承东启西”的交通板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东西衔接的纽带,具备发展交通物流业的条件,中原高速的上市极大促进了河南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为河南发展全国区域的物流业提供了可能。随着B2B、B2C等多种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物流业也在高速发展。而我国现有的发展状况是随着东部资源日益紧缺,更多的资本将发展的目光落到了中西部丰富的资源上来。河南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培育更多交通类企业上市扩大其发展规模,于此同时积极鼓励物流业的发展,使河南成为全国的枢纽。
5.3 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板块
河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均为中国历史名城。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全国平均每八件文物就有一件在河南。有堪称“国宝”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有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一处。天下第一名刹登封少林寺、宋代最繁华的大都市开封宋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新郑黄帝故里等。2011年河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占GDP收入的12%,发展旅游业即和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相符,也可以充分将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但是,目前河南没有1家旅游类上市公司,现有的本土旅游企业组织结构松散,治理机制不完善。政府应鼓励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兼并整合,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完善治理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网站资料整理得出[OL].http:///pub/henan/.
②宋绪钦.中国资本市场中心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影响的距离衰减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J].2010(29).
参考文献:
[1]宋绪钦.中国资本市场中心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影响的距离衰减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6).
[2]倪泽强,邓鹏鑫.论我国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J].浙江金融,2010(2).
[3]李国旺,童威,周侃.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
[4]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3)[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陈胜可.spss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Chilmark研究公司预测,2014年全球医疗企业移动APP市场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为移动医疗指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潜能。从医疗咨询类的APP开始,到已经蠢蠢欲动的物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移动医疗颇能振奋消费者的内心。
将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健康医疗问题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平台重塑,这本身便是一个极为吸引人的概念,更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大蛋糕。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使得更多玩家可以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
国内方面,在第一波医疗触网浪潮中,医疗健康网站不过是简单的将信息展示和广告搬上互联网,难以对饱受诟病的医疗健康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冲击,但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势必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据估算,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在2015年亦将达5000亿美元。这应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而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工具,将有效改变人们传统的监测、看病、保健的医疗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在这个新兴产业链中,移动运营服务商和医疗设备制造商这两个环节,互联网企业较难涉足;但基于庞大用户基数和互联网基因,在信息平台和医疗App应用开发上,互联网企业存在机会。不过,互联网公司能在这里面扮演多大的角色,还是个问题。毕竟由于中国医疗体制和市场成熟度等原因,这块蛋糕并不好入口。
前景广阔 现状迷离
目前,新浪、搜狐等几大门户网站都开通了健康医疗频道,39健康网等传统的医疗信息网站也不断在谋求新发展。好大夫在线早在2007年就已经有风投进入,而丁香园、睿医等公司也已拿到了风险投资的钱。资本市场的“示好”更激励了这个市场,近两年来更诞生了春雨掌上医生等一批直接在医疗APP领域开拓的创业公司。
走得更深的还包括腾讯。今年7月,腾讯与好大夫在线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医药信息交互平台为切入点进入移动医疗市场。据悉,双方已在“在线问诊”、“预约加号”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上线两个月来,通过腾讯医疗网上转诊平台成功就诊的患者已超过22万人次。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协会今年2月的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收入,而信息平台提供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将分别获得24亿美元、66亿美元和26亿美元收入。
从简单的诊疗信息和健康咨询为主,到构建具有一定专业性、交互性的医药信息平台,是互联网企业对医疗健康领域重塑的第一步。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如何整合专业的医疗内容知识并在终端上进行良好地展现是难点,这需要长期致力于医疗信息行业得以积淀。国内比较知名的平台级网站丁香园、好大夫在线吸引了大量的医生和患者用户。而传统互联网企业与专业医疗网站合作,将能实际地切入到用户群中,借此进入医疗市场。
事实上,一个成熟的医药信息平台能提供门诊信息、医患交流平台,是移动医疗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而全球范围内,病例数字化、共享化得趋势不断加强,智能终端的普及有望加速这一进程。
但我们无法回避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在远程医疗设备上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家庭血糖仪、血压计、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还处在艰难的推广期,远落后于国外。而且更没有可行的信息化策略,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医疗机构或企业。此外医疗健康领域,向来是一个对信息安全高度敏感的产业,医疗健康类网站与整个商业互联网进程相比至少落后三五年。医疗机构IT化的程度也不容乐观。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正是革命的契机。
移动APP成突破 恐受羁政策绊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形成了一个突破点。
IDC研究公司调查显示,已经有9%的美国成年人使用移动医疗程序跟踪或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Health It Now网数据显示,2011年,App Store中医疗类App销售量同比上升了250%;预计到2015年时,全球会有超过5亿人手机中装有至少一款医疗类App。
鉴于医疗App产业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国内相关企业也加紧布局中国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正在开发医疗App的公司已经有500—600家,从业者上万。当然,这些人群中有些是从医疗软件开发转型而来。
不过,目前对于可远程指导的医疗App而言,文字、医学图像、语音、电话咨询这几项仍是患者远程咨询所能用到的描述病情的主要手段。从目前医疗服务类的App本身的界定上,它们对传统医疗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取代,而是一种促进和补充。
从涉及到的业务范畴看,目前国内一些较为知名的医疗健康类APP定位都比较明确,且背后都有庞大的积累和资源支撑:
丁香园主要是医疗健康行业从业者的社区,汇集了许多专业医师和众多从业人员,其推出的APP也延续了这一特色,以医生交流平台为主;
快速问医生则以庞大的医生资源为基础,主打移动健康和医疗的咨询业务,以浅层的轻度问诊为主,涉及病症咨询、用药指导、养生健康等方面,其用户数量在5个月内突破350万,日均提问3万余次,相比PC端的艰难增长可谓顺风顺水。
好大夫在线则收录全国3225家正规医院、300549位大夫,并已建成互联网首个实时更新的门诊信息问询系统。其主打的医疗APP也以此为依托,着重打造在线医疗服务预约和交流功能。
综合来看,这些相对成功的移动APP并未突破藩篱,为物联网时代的远程医疗系统提供更为直接和专业的诊疗数据服务。虽然目前已经有医疗App的支持下已经可以量血糖和血压等,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医疗,但误诊的可能性也极大。因此,中国需要相关配套的监管机制来净化医疗App市场。
[关键词] 射频识别 产业 济南
一、RFID技术及产业特点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分析所传递的信息达到对物体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系统主要由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计算机应用系统组成(如图所示)。
1.RFID技术大大优于传统识别技术
RFID系统可以自动、迅速地获得物品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RFID具有高速精确读写、环境适应能力强、非接触识别、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等传统识别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不仅是条形码技术的替代品,还被视为连接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纽带技术。
2.RFID产业链涵盖面广
RFID产业链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涵盖RFID硬件(主要指RFID标签和读写器)、RFID软件、RFID服务三大部分,具体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RFID读写器设计与制造、RFID中间件、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咨询与培训等多个环节,几乎涵盖电子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
3.RFID技术应用领域广泛
RFID技术具有普适性,其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市场空间巨大。RFID技术应用于交通、物流、生产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自动化程度,降低成本,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应对市场外,还能大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因此,研究RFID技术、发展RFID产业对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济南市RFID产业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分析
2004年至2006年三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分别以234.5%、178%、109.6%的速度高速发展,在RFID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济南市在RFID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建立起一定基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具有一定的RFID产业基础
济南市现有RFID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40余家,其中RFID系统集成企业7家,RFID产品销售企业20余家,RFID研发制造企业3家,从业人员约1500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企业数量约占山东省从事RFID研发、制造、集成和产品销售企业数的3四分之三,在省内居绝对优势地位。
2.RFID产业链逐步形成
济南市RFID产业多集中于RFID标签印刷、RFID读写器、RFID系统集成、RFID产品的销售等环节,RFID标签印刷和读写器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RFID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发展较好,但RFID产业核心技术及关键环节――RFID标签芯片设计与制造及天线设计制造等发展还比较薄弱。
3.RFID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目前, 济南市在居民身份证、药品物流配送、环境监测、宠物管理、质监系统区域监管及危化气瓶管理等领域开展了RFID应用,但在物流、医药卫生、交通、制造业等RFID主要应用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还不够广泛。
4.RFID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济南市RFID入门级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多以较成熟的RFID产品和系统为主营业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RFID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彼此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尚未形成明显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三、推进济南市RFID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1.积极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通过建设公共演示体验中心、举办专题论坛、座谈会、技术产品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RFID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提高不同领域特别是制造业、物流、医药卫生、交通、零售等行业对RFID技术及应用前景的认识,打消等待观望的疑虑。同时,积极宣传国家推动RFID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从事RFID研发、生产制造及应用的积极性,夯实技术和产业推广基础。充分发挥RFID产业联盟的作用,促进政府、科研、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在深刻理解RFID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深入调研,把握定位,制定RFID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济南市实际,制定有利于RFID产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融资、服务等全方位的扶持力度,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吸引和鼓励传统产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到RFID产业,鼓励中小RFID企业发展壮大。
3.建设RFID产业基地和公共技术支持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打造RFID 产品演示和体验平台、信息咨询与培训平台、RFID研发与测试平台、RFID 生产制造平台等创新平台,形成支撑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发挥省会科技资源优势,加大产业标准制修订力度,优先制定全省层面涉及多部门的RFID应用所急需的地方标准,通过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4.强力推动RFID技术应用示范
根据济南市实际情况,在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图书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先进制造业、交通、物流等典型行业和领域中,选择条件比较成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项目开展试点工程,积极探索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RFID应用示范模式,逐步形成多领域、大规模的RFID应用,并通过应用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RFID企业,锻炼一批RFID技术人才,带动整个RFID产业生态环境的完善和提升。
四、结束语
RFID技术优越,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济南市RFID产业已初步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加大RFID应用示范力度,推动RFID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刘 韧 鞠颂东 衣春光:在物流中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RFID技术应用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6)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市场似乎印证着总理的预判。春节后上证指数自低位顽强向上运行,中小盘股继续走强,而大盘蓝筹低位盘整,利空利多交织,市场复杂多变。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新兴产业主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的历史选择,注定是时代性的题材。新兴战略性产业是覆盖了高科技发展和基础产业的综合式产业经济布局。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决策规划和重点扶持,将有效带领中国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被称为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
新兴产业的主题投资思路已于去年初步形成,目前正处于全面启动状态。那么如何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这七大产业中寻找突破口?哪一领域会率先突破?
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科学依据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我们不妨从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成长空间、政策利好、政府扶持、市场地位来分析和思考。
新能源方面,核电的环保性、技术成熟性,回报率较高,使其投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眼下风电、光伏发电受制于电网输送“短板”。核电设备制造是今后发电设备制造的重中之重,远期规划与制造量将支撑中国核电设备制造持续至少5~8 年的高景气,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厂家将空前受益。
信息技术方面,技术变革将促生诸多电子信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传感网、电子商务、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行业信息化、IGBT、液晶面板、LED 等产业,拥有广泛应用前景,具有核心技术、低能耗、带动效应强、增加就业等特征,将成为传统产业升级和其他战略新兴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节能方面,可以关注建筑节能和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方向,目前中国城乡既有建筑总面积约400 亿平方米,每年增速20 亿平方米,现存建筑中95%以上未进行任何节能处理。以存量的1/3 来进行节能改造,至少有1.5 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再加上短期政策因素的刺激,将具备良好的投资空间和成长性。工业节能方面,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纺织、造纸、建材七大行业中,脱硫脱硝除尘、废水废气治理、降低水耗都仍有很大的减排空间,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将从中受益。
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该行业市场较大,能带动上下游行业发展,刺激消费,且具有节能的经济性。新能源汽车价格较高,整车利润较低,利润主要在上游电池、电控和发电机环节。因此,电池厂商受益最大,对整车厂商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