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11: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资源管理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3S”测绘与土地资源管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二者紧密融合能促进“3S”测绘技术的发展完善并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3S”测绘技术概要
“3S”技术指遥感 (R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是目前测绘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三者以其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日趋紧密。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提供目标的定向定位信息;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信息,以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可用于及时更新GIS数据库;GIS基础平台,可对多源时空数据包括GPS、RS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动态存储、集成管理和分析决策,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管理系统。
1.1遥感技术
遥感(RS,即Remote Sensing)指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狭义上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通过数据传输、处理,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测绘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使用以来,遥感技术发展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自然灾害防治、气象观测预报、农作物估产、环境动态监测等领域。
1.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即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用户四部分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工程设计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决策服务。GIS不但能管理海量空间信息,提供空间信息的浏览、查询服务,还可对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以探析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布特点。
1.3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即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等组成的空间卫星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多用途、定位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性能好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目前,GPS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等多个方面。
2、“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3S”测绘技术可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从而可建立起涵盖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信息和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的“一张图”基础平台,实现“以图管地”;二是可以为土地利用现状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分析提供技术手段,从而确保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的动态更新;三是通过“3S”测绘技术的集成,可建立起土地资源“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有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使用与保护,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3、加强“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为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3S”测绘的技术服务作用,应加强“3S”测绘技术在土地空间属性信息采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执法检查与监管、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3.1土地空间属性信息采集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对土地空间、属性信息采集的主要目标是为地籍管理、土地征收转用、土地交易、土地开发利用、土地规划等土地资源管理过程提供基础信息平台。采用“3S”测绘技术可实现对土地相关位置、面积、属性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并可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在坐标系、数学精度、数据格式、数据标准等方面的统一,从而能为建立土地资源“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2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可利用遥感RS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影像数据与相关位置信息,并按照GIS技术标准开展相关信息的实地调查,再将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调查信息反映到土地资源 “一张图”数据平台上,保证土地利用信息的图、数、实地一致,从而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基础数据的现势性。
3.3土地利用执法检查与监管
可利用“3S”测绘技术来采集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并对变化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对违法用地行为起到“早发现、早制止”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基于平板电脑(如IPAD)的“3S”测绘技术的应用,可将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按照GIS的要求集成在可移动、可定位的平板电脑中,实现实地状况与土地资源管理控制数据的即时比对、即时定性、即时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执法检查与监管的工作效率。
3.4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资源管理的空间地域特性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即空间数据支撑。采用“3S”测绘技术除可获取遥感影像、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外,GIS的空间分析、数据定位、数据处理等功能还可为地籍管理、土地交易、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提供高效、准确、便捷的土地信息汇总、统计、分析、制图等技术服务。因此,基于“3S”测绘技术的土地资源“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4、“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结束,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智能技术、网络云技术等的发展,还应进一步加强“3S”测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加强测绘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的融合深度,促进“3S”测绘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此,测绘部门应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3S”测绘技术,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为土地资源管理服务的深度和水平。同时,各级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3S”测绘技术,加速土地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改进土地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3S”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而且对于“3S”测绘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3S”测绘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紧密融合,对于测绘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等知识)、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需要掌握一定的测绘技术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付海民.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1);
[2]耿玉广.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关键词】GIS;教学;实验课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社会对土地规划、资源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GIS技能已经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GIS技能也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理论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实践领域,提高学生的GIS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门现代化技术,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业务中。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引入GIS课程的必要性
1.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综合性特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众多学科的集成体,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测量、制图等专业技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该专业也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在土地资源规划和建设方面,越来越重视GIS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说GIS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基于信息大环境的影响,教学育人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时代的变迁,重视GIS课程的引进和发展。
1.2GIS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GIS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也是技术性课程,它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此之外,GIS还应用于其他行业领域,可见GIS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现代化技术。总之,人类社会上一切与处理、分析空间数据相关的学科,都在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和显示输出多种多样数据的工具,这些数据都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而这种工具的归结点就是GIS。尽管GIS应用前景较好,但是当前我国的人才输送还满足不了GIS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GIS技能,不仅可以促进该专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满足GIS对社会人才的需求。
1.3GIS实验教材的不适用性
当前GIS实验教材的设计和编写都是针对GIS专业的,对于其它专业则没有通用的教材。专门的GIS实验教材无论在教材内容还是实验设计,都无法较好地适应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因此采用当前的GIS教材会有一些弊端,也会影响到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增强GIS实验教材与所用专业的契合度,我们要从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专业内容编写实验项目,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完善教材的设计体系,从而使GIS实验教材更好地满足专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进展。
2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2.1GIS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土地调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进行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土地调查我们可以得到相关土地资源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料。这项工作是离不开GIS的,需要GIS技术的极大支撑,主要表现在:GIS可以采集和输入相关数据,建立地籍库,并且还可以对数据及时进行更新。但是在地籍库的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如何使地籍库的录取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我们应当对其加强管理,以便给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2.2GIS技术在调查土地利用情况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实时性工作,为了明确土地利用情况,我们需要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应用情况及其变化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此阶段,GIS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GIS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转换,测定田坎系数,调绘成果转绘以及绘制相关图表,最后对图表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输出关键情报,从而了解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实现调查的目的,为土地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出可靠地决策。
2.3GIS技术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规划工作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要想做好规划工作,达到规划后的利用目的,必须对土地的所有情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了解土地管理的所有信息,只有做到全面详细,才有可能不出任何规划错误。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土地管理的客观规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科学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GIS在土地资源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GIS综合分析土地情况后,进一步对土地资源制定大体的规划方案,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建立空间预测模型,从而满足规划管理工作的需求,提供规划方案所需要的数据,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来输入和分析数据,对规划对象进行GIS专题图叠加分析,进而提供多种规划方案,以便做出科学的规划决策。
2.4GIS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GIS来构建土地整理专门使用的电子图件,明确并建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对这些空间数据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GIS来对原始数据单元进行分析统计,进而绘制相关图表和地图,例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图以及利用潜力分析图等,以便精确地了解土地整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义地图关键要素,顺利进行图形变换。
2.5GIS技术在土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空间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是土地地价评估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而要做好此项工作,离不开GIS技术的辅助和支撑。LPS系统是地价评估中的应用系统,GIS能够把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再加上评估模型作用的发挥,最终使得土地地价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把LPS系统和GIS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关系着地价评估工作的成败,是土地地价评估工作的关键要素。通过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对土地地价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而且还能够大大节省用户的评估时间,加快其工作效率。
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GIS技能培养的措施
3.1加大设备投入,满足教学要求
GIS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当前有些院校为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已经购置了相关设备,并建立了实验室,以供科学研究。但是仍有部分院校仪器缺乏,实验条件不达标,影响了GIS的实验教学,而教学工作直接与学生的GIS技能培养相联系,因此GIS实验教学不到位,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自然达不到要求。为此,各院校应当加大对GIS软件相关设备的投入,使用科研经费购入实验设备器材,如扫描仪、正版的GIS软件、中地公司国土系列软件等。以前的学生可能只在教室里通过PPT来认识相关的GIS实验设备,从来没有亲自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对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标识也没有切身体会过,通过增置实验设备,建立实验室,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各种GIS设备标识,掌握设备标准参数,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GIS技能,对知识有更好地运用能力。
3.2完善GIS教学体系,使其系统化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GIS技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和重点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掌握GIS技能是学生就业的重大优势,是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做好教学工作能够为培养学生的GIS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教学工作,不断完善GIS教学体系,实现GIS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此,我们需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角度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一方面,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并设置合理的理论课时数,夯实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注重基础,例如开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VisualC++程序设计课程、CAD软件课程、制图课程等。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容忽视,通常来说,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各为24小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外加一周的实习课程,尽可能早地联系相关企业和机构,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方位地掌握GIS基础知识和技能。
3.3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优化其内容
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关系着GIS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结合本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科学设计实验项目,不断调整实验内容,使其符合当前实际领域的要求,避免教学工作与实际现状相脱节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保证。首先,明确GIS实验课程内容。在内容构建时,要着重突出数据收集、整理、加工、图形变换、输出等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这些基础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例如影像地图制作能力等,熟练掌握GIS的各个操作环节。其次,构建以GIS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实践内容。土地资源管理教学一般使用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了培养学生的GIS技能,我们应当结合课程大纲,找到与GIS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地以GIS技术的运用为核心来设计实验项目,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和GIS技术课程的无缝结合,在项目中充分运用GIS软件和GIS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4提高教师GIS技能,增强师资力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工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化,这就要求无论是在理论教学领域还是在实践教学领域,教师们都要重视对学生GIS知识的巩固和GIS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GIS应用的各个操作环节。对于没有GIS专业背景的教师而言,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进修,不断学习,增强自身GIS专业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大技术培训投入,定期举办讲座,或者借助网上资源平台,使教师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教师也应当拥有一定的GIS技能,确保自身就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应用GIS技术。
4结语
为了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GIS技能,我们要首先要认识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GIS技术的必要性,同时还要明确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还要加大设备投入,不断完善GIS教学体系,合理设计实验项目,调整优化实验内容,注重教师GIS技能的提高,增强师资力量,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GIS技术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GIS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承武,马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66~69.
[2]鲍文东.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7.
[3]王淑晴.“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5,03:99~101.
关键词:基层;土地资源;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01-1
1 基层国土资源规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国土资源的规划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所以要及时有效的解决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管理是一个企业和部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上的缺陷就会阻碍企业的既定目标和发展前景。就目前而言,多数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依然采用“按乡镇设所,县局直接垂直管理”的模式,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省级以下基层土地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土地管理所垂直管理前,基层土地资源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工作,县局管理部门只是起到指导业务作用,工作人员并不稳定,流动性极大。在实现垂直管理之后,人员流动性小,相对稳定,福利待遇和经费都由县局统筹,这就有效的排除了基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县局统一贯彻国土资源局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能力。“垂直管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有效的,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管理体制。通过调研资料显示,当前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完全理顺,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这种管理模式对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基层土地管理同样也不够彻底,已经呈现出“垂而不直”的状态。比如,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仍然由同级别的财政发放,机构编制仍然由县级单位统一管理,市级国土资源局只管理副科级及以上级别职务的任免,也就是说没有对整个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人员编制管理。“垂而不直”的管理体制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制约职能职责的充分发挥,减弱职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国土资源工作的开展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1.2 硬件设施落后,经费供应不足
硬件设施和经费供应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硬件设施要满足工作开展需要,要不断的更新换代。设施的更新是建立在经费的基础上。如果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也就是失去了更换的资本,这会限制和影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这个科技时代,硬件设施的辅助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基层单位,经费问题一直存在,由于财政收入有限,主要靠国家给予的经费补贴。
1.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推进和开展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人员素质高低会影响工作完成质量的好坏。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高低很少被关注,这其实是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种忽视。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是职责不同。但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职业技能才可以胜任其岗位,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然而,基层国土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培训,有的是通过特殊途径,有的虽然是大专以及本科学历,但是并非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种种原因最后导致人员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1.4 执法、监察工作困难
执法和监察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相对较难执行的工作。面对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保护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但是保护的同时不能放弃发展,因此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逐渐加深并难以调和。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占地,铤而走险等现象越演越烈。面对这些违法行为,理论上可以采取动态巡查等方式进行预防。但是由于基层地广面多,监察工作可谓防不胜防,虽然保护土地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可在土地管理执法中缺少强制性规定。靠发通知来制止其违法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进行立案侦查,当事人也不会自行履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也会权衡其社会影响力或者以其他理由不予受理。所以说保护土地执法是一项困难工作,需要法律、法规强制性保护执行。
2 基层国土资源建设建议
2.1 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
在上文中笔者已经提到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企业发展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一支具有坚实职业技术的队伍。只有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的胜任土地资源管理和建设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在建设队伍方面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一定的业务基础。要杜绝跨行从业人员。第二,要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第三,考察其工作态度。第四,具有所从事岗位的职业技能。对于基层土地管理部门要严格对员工进行培训,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制定一套合理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培养员工和谐大局观,讲作风重廉洁,讲言行重举止。
2.2 强化执法监察执法行政能力
强化执法监察的行政能力,要充分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落实保护土地资源的共同责任。从高层面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加强各职能部门沟通办案和联合执法。
2.3 以系统管理为主原则划分区域,统一管理
关键字:土地、信息化管理、测绘技术、运用
在我国制定的土地宏观调控、规划城乡、土地用途管制等政策中,土地的信息化管理是这些工作的主要参考,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土地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过程中,测绘技术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为测绘技术不仅能保持土地的工作质量,缓解相关工作的劳动强度,还能给土地的管理带来方便。
土地中测绘的含义以及技术构成
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测绘工作也变得信息化。测绘中的信息化主要是结合了各类信息技术,并且对需要运用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样能更好地创建信息服务平台,从而实现资源的交流共享,这些发展都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土地管理中的信息化测绘主要是指以信息化的技术作为基础,同时结合数字化的测量,以网络化的环境作为支撑,从而来实现信息化地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测绘中重要的促进因素是技术发展的因素,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整个信息化测绘主要发展成为以GPS、GIS、RS(即“3S”)作为技术核心,测绘过程中涉及到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输出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测绘,从而让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实现了一体化以及智能化的管理操作方式。
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土地管理开发的相关部门要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技术的革新,而土地信息化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工作都必须依赖于测绘技术。在目前,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的测绘中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前景也很大,主要应用的范围包括普通工程的测绘和精度工程的测绘两个方面。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项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重点作用是用来改善测绘的精度,并且用最快的速度来确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全球定位系统静态、快速静态的确定和测量等操作不需要点间通视就能够完成不同的测量工作,而且精度特别高。而用RTK技术实施的控制测量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定位结果,还能够把握不同方位的定位精度。在通常情况下,使用RTK技术开展实时定位可以获得的精度在厘米级,另外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还使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以外,RTK技术的运用范围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地形测图、地籍的测量、界址点点位等等各个方面。精密单点定位也是一种新技术,这种新技术能够保证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这对于高精度的测量一般要结合PPP技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改善精度级别。
如果在进行土地的详查过程中,在地图上能够找到可以引点的明显地物最好,如果找不到可以引点的明显地物的时候,对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说,土地的利用现状图上面网交叉点的坐标是已经知道的,与GPS的坐标系统式相一致的,当将坐标输入到GPS中的时候,可以利用单点导航功能就可以带领到达目的地。
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中飞速地发展,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被广泛收集运用,普遍运用在土地的概查、土地的调查、动态的监测以及土地的更新方面。从30m的分辨率到0.61m分辨率数据均能够在各项土地资源管理调查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能够结合遥感实施土地利用了性的识别,人和机器的交流辨别科学性达到90%至100%,自动的分类达到了85%左右;
使用遥感会对人机交互式边界的提取带来一些影响;
使用遥感技术能够对土地资源的类型空间分异特性进行分化,并且与地理信息系统性结合,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一些实际情况,从而来选择适当的分析评价因子,最后再结合一下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一些特点,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土地的定级进行分析,并且作出一定的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之前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运用在建立和土地的管理以及规划等方面,因此,GIS就成为了土地管理、创建土地信息系统的有效方式。在GIS平台之上建立起来的土地管理系统能够实心各项不同的操作,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能够进行土地的调查、土地信息的登记、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统计以及评价,并且向地籍管理提供参照的资料,这样可以方便于土地法律的咨询工作。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运用于城乡土地管理范围,能够加快地籍管理系统、时域地籍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立。
“3S”技术
“3S”技术的运用是土地信息化管理的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3S”技术在运用到土地资源管理方面之后,将会得到不断地更新与不断地调整,从而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工作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等,促进了“数字化国土”模式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的运用,不仅保证了土地测量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相关的测量人员减轻工作的任务量和劳动量,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土地管理的顺利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社会的发展。在当今以及在今后的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测绘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燕平.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2007,4(2):31-33.
[2]赵双飞.GIS技术支持下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坚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因囿于县(市)、乡镇层级地方政府对其管有国有土地及土地开发均采传统保守式管理,而且各行政机关碍于人力、编制以及预算,甚难期其有效的管理与经营,于是违约、滥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形成国有土地资源的浪费,故如何善用国有土地,替地方政府有效筹措财源为当前重要课题,而导入房地产金融模式有可能改善此问题。国内房地产金融的研究[3-5]尚属探索阶段,剖析县(市)国有土地管理及土地开发有关观念与做法,对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使县(市)、乡镇层级地方政府有效率管理其国有土地政策及土地开发业务,有赖于民间资源的引入,故如何藉由房地产金融引入土地活力参与投资亦为重要课题。我国自地方制度法通过后,重新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权限,大幅度充实地方政府的人事、立法、财政及预算,赋予各地方政府更大的自治空间,地方政府属于整个政府体系的一部份,但是基于与地方民众高度关联的特质,当面临多元社会层出不穷的困局、地方财政的普遍困难、政府再造的冲击以及地方政府本身管理功能上动态关系的本质时,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内部效能,或是改变传统官僚的运作模式,建构一个现代化的地方政府,将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近些年来,政府部门为促进经济发展及因应财政困境,积极引进民间充沛资源与活力来参与公共建设,引进房地产金融的构想,建立都市更新投资金融信托机制,来解决有关部门在都市更新过程的庞大财政及人力负担。地方政府于面对财政恶化的时,引进民间资金的房地产金融制度,将是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及开发新契机。近几年来,自有资金投入比较稳定,这部分资金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中所占的比重在一般都在27%-32%之间左右,并且从2002年开始一直都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个人购房者的增多以及开发商经常采取期房销售的形式,使得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加快,自有资金比例一直稳中有升。近几年来,利用外资的比例持续降低,但今年目前有所回升,这与我国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国际游资不断加速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有直接的关系。
可以预见由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业的较高利润率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商在房地产业的投资可能会继续增加。近几年来,直接融资比例过小,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在中国并不盛行。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例增大,特别是银行贷款,在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6]。一直都保持在19%-25%左右的比例,这与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开发过热,银行紧缩房地产信贷的政策是相符合的。但这也并没有意味着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事实上,在其他资金来源中,约有50%以上的比例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因为近几年很多消费者都是采用贷款买房的方式。因此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其它资金来源三者加起来约有50%-60%的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由此可见银行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明显。房地产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业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完备的房地产金融应该包括银行间接金融和市场信用在内的一级市场以及以证券化为主要手段的二级市场。银行提供开发贷款、房地产消费按揭贷款等间接融资,具有房地产投资商特征的基金(主要为房地产投资基金)提供市场信用,这些构成了一级房地产金融市场。信贷证券化,尤其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不断把银行信用转化为市场信用,构成了二级房地产金融市场。两个市场共同作用,形成了完备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融资源配置体系和系统分散体系。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房地产金融体系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备性。从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资金需求现状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自有资金外,要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房地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近几年来,从开发企业的资本融资看,用股权进行融资的情况极差。2007年底,5力多家开发企业中用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的企业约为103多家(A股市场),仅占0.2%;用私募方式进行股份化的企业也为少数;绝大多数企业为有限责任的注册资本股权融资,使股权融资的手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开发企业的债权融资情况看,由于没有企业债券的发行,没有不动产基金和不动产信托基金的支持,没有抵押信贷的证券化,使企业债权的融资都集中于银行,银行成为惟一的债权融资出路。因此银行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加重了国家金融负担。
2房地产金融的融资机制
融资虽然不是建设房地产金融的最终目标,但融资却是房地产金融的首要任务,房地产金融如果失去了融资能力,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7]。因此,融资机制是房地产金融的生命线。房地产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和融通不是采取行政手段的分配方式,而是通过房地产金融商品买卖的交易方式,充分按照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进行。因此,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融资机制建设实质就是建设一种公平的金融市场机制。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运行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资金的供求规律和需求的规模不变,双方保持平衡,那么市场就表现为平衡状态;如果需求旺盛,房地产金融市场就会活跃,房地产金融商品的交易量增大,与此相关的土地市场也会迅速发展。资金的供求规律还决定着资金在不同市场、地区及部门之间的流动。价值规律在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房地产金融市场交易的标的物,不管是借贷资本还是虚拟资本,虽然与商品市场上的商品是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特种商品一房地产金融商品,利息是它们的价格。这种价格和商品市场的商品价格一样,都是由当时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金融市场机制中的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二者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市场资金供给多,利率低;反之,利率则高。故房地产金融市场利率的高低实际上是房地产金融市场松紧的体现。当然,房地产金融市场利率的高低也并非完全单纯由资金供求规律决定的,它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国家政策以及大众心理相联系,尤其与土地价值的增值幅度联系紧密。当土地增值较大时,即使较低利率的房地产金融商品(如土地债券等)也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时,一些游资会从工商业转向房地产金融市场,致使房地产金融市场交易较旺。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发展农民土地所有制(自耕农),鼓励人们占有和扩大土地规模,不仅实行土地低价政策,而且还以土地为信用基础,向需要资金的农民提供土地买卖长期贷款,从而使自耕农数量大大增加,到目前日本还有80%以上的自耕农。
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特殊特征:
(1)债权可靠,较为安全
这是由土地的特点所决定。其一,土地位置固定,不能移动。一般的商品都具有可移动性,而土地固定在一定的地方,位置不能移动。一旦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对土地的处置来保证债权的实现。其二,土地具有自偿性。受信人可以通过对土地的经营不断地获得收入,从而具备不断还本付息的能力。其三,土地具有增值性。土地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而土地的需求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不断上升,因此,土地价格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2)贷款偿还期限较长,利率较低
以土地为抵押而融通的资金多用于土地开发、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都是长期项目,一般需要1-5年,资金的占有时间比较长。因此,以土地为抵押进行贷款,偿还期一般要长些,利率要相对低一些。借款偿还期短则3一年,长则20-30年至40-50年不等。贷款利率一般不超过年利5%,带有较大成分的优惠和政府扶持性质,与一般的商业银行贷款有差别。
(3)运营债券化
一般有价值的财物,如金、银和其他物品,作为抵押担保品可以交给债权人保管,同时这些财物便于分割,且为大多数人需要,本身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流动。而土地不同于一般有价值的财物,由于其具有固定性,且分割困难,因而流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土地作为抵押的担保物,发行债券,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把土地财产变成可以分割可以流动的财产,必然扩大其流通范围。
(4)债权人、债务人权利上的非对称性
在土地抵押贷款契约到期之前,债权人不能任意要求债务人偿还其债务,而债务人在契约到期前可以随时偿还债务并保留收回抵押土地的权力。若债务人逾期不能还清本息,则抵押的土地归债权人,即债务人被取消了土地的赎回权。
(5)房地产金融制度必须由专门的机构来推行
房地产金融业务一般需要政府扶持。由于农业收益低,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对农业进行较长期放款,不是一般的商业银行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方面的优惠或资助,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推行房地产金融制度。如在美国上层设有“联邦土地银行”,在基层设有“土地抵押合作社”;在德国设有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土地改良银行、土地信用银行;在日本设有类似于农地银行的金融机构,中央级的是农林渔中央金库,地方级的是农林渔业金融公库。
3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3.1土地资源的产权将明晰化
只有建立新型明晰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项权能,才能使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完善,存量土地资产的盘活成为可能。
3.2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将逐步完善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市场还不完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有许多无视国家法纪的行为,土地资源资产的流失现象还存在,所以要尽快制定土地抵押法等相关法规。同时,各地面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防范,以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监管、土地资源管理的力度。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P285.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98-01
前言
国土资源主要指的是我国境内的一切 资源。遥感卫星能够全面、及时的了解到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并且准确的获取其实际变化情况,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了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分析,能够全面的掌握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为有关部分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遥感影像数据信息技术的的发展也非常快,且其运行成本非常低,所以该技术的市场前景非常大。
1 遥感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 土地资源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的大量的有效信息,且该数据实时的传送到控制的计算机中,与其他的一些非常监测的设施比较发现,卫星遥感的稳定性最强,传送的实时画面最为清晰和准确,土地的边界非常的精确。对于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的区域来讲,使用该项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工作强度,可以将大量的野外工作转换到室内进行工作,提高了舒适度,还能够有效的防止自然环境对数据的影响,降低是管理费用,最主要的是能够充分的保障其勘测的质量和效率。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扩大测量的范围,准确的对某区域进行定位。
1.2 地质环境调查和地质灾害预防
使用遥感技术能够提高自然灾害的预防率,卫星可以在地时间内向震中发射频率相同的电磁波,同时根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具体情况全面的评估地面的具体情况,针对地震发生情况及时的确定出其对于城市产生的破坏作用,为后期的抗震救灾提供非常可靠的依据。
2 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的检测土地变动情况,在自己的勘察和测绘之后及时的记录,并且将数据传送到控制者计算机中,使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及时的掌握土地使用情况,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土地变化的具体情况以及面积变动情况等等。对于重点关注的区域,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的进行管理和监测,同时将所有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完善,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土地使用情况,了解农田和城市发展的状况,全面的落实我国实施的各项土地管理政策,为国家和省市的土地资源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我国资源的合理使用。
2.2 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国土资源的调查过程中,可以将遥感影像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且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作为支撑,清晰的反映出地面的运行情况和土地的变化情况。通过使用多平台的技术手段及时的获取全面的遥感影像,就目前来讲,我国使用范围最广且技术最为成熟的当属国产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
可以使用遥感影像自动化以及影响的提取技术,将遥感技术所提供的影响资料作为原始的基础图片,同时与现有的信息综合起来建立遥感影响查询库,同时在管理者的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且根据数据库中的处理结果以及土地调查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得出最终的处理结果,可以综合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信息进一步的筛选处理,其主要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2.3 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可以及时的了解我国国土资源的变化情况。通过详细的分析不同时期同一地点的影响变动情况,可以实时的发现监测区域内发生的变化情况。同时,使用遥感技术能够及时是掌握我国的土地变更情况,从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测量方式的弊端,大大的减少了室外作业量。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应该重视数据库内遥感图的变化以及影响资料的更新,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够准确的确定我国的国界线,防止出现不合理变更的现象存在。
3 遥感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影像分辨率不一致
第一,测量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严重的不平衡。分辨率越是高,所监测的具体面积就会越小,其变动的信息设变化影响也就越明显,造成了同比例尺下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的差别就非常大,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差异性会逐渐增大。
第二,成果的应用不公平。现在我国的基本上实施的是一查多用、一图多用的机制,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在于其调查的数据,数据方面的差异性比较明显,给我国的土钉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地方经济的重大影响。
3.2 标准未建立
监测图的提取和处理是人机共同完成的,虽然有比较详细的操作方法和手段,但是该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严重的话会造成监测图的变化以及核查认定错误的存在。发生监测错误的影响图资料一般出现在地势比较复杂的山区中,其复核的工作量非常大,给人员、物力、财力都造成了重大的浪费。国家层面上的复核基本使用的是遥感影响,其最终的结果很多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存在大量的复核错误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会持续下降,出现了消极、应付的工作态度,他们认为国家的核查主要使用的是遥感影响技术,或者将遥感影响作为唯一的参考依据,达到的降低复核的工作量,甚至出现不复核的情况,最终大致了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质量严重的下降。
4 遥感技术的改进建议
根据目前我国遥感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发现的趋势,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改进应用模式
我国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遥感影像技术来判定国土资源的调查是否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将遥感技术作为唯一的数据信息。国家在复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省级的核查意见,同时在以遥感影响作为辅助,这是防止出现核查错误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如此一来,可以充分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主要的是发挥出遥感技术的特长,而不拘泥于传统的监测方法。
4.2 建立标准
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影像资料分辨率采取必要的管理方法,保证土地数据库准确的前提下,保证其公平性。在同一个测量的区域内,尽量的消除因为影像分辨率、数据来源等不同因素所造成核查数据的影响。对于在同一区域内,合理的控制分辨率的差异性,并且适当的放宽所核查的条件。国家在获取所有的信息过程中,应该尽量的选择监测准确性的区域,同时应该将人为的要因素降到最小,尤其是不易测量的边远区域,尽量的减少复核工作量,保证国土资源的调查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分辨率也在逐渐的提高,遥感信息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的扩大,及时的监测了我国国土资源的变化情况,合理的处置违法犯罪情况,充分的利用一切土地资源,根据市场情况以及我国的土地政策进行必要的变动和处理,坚决杜绝一切非法使用土地情况的出现,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被侵犯。
关键词 GIS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GIS主要用于信息搜集,通过对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加工处理、相关检索并进时信及时输出的信息系统[1]。GIS应用技术在地理信息综合处理以及相关运用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对比,GIS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所含信息的广泛性。
1 GIS技术的功能特性
1.1 定义及发展
GIS又被称作地理信息系统。了解GIS技术,就必须要掌握和熟悉地理信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所谓的地理信息是指全球范围内某个位置及其相关的所有信息和资料。地理信息不仅反映了某个地理空间环境内的实体性质、固定特征等内容,同时也反映出了某个地区空间内的实体变化过程,所以地理空间、时间、属性之间的相互有机结合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特点。而地理信息技术则是指以获得的地理信息资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加工、传输并综合应用的专业技术[2]。在地理信息技术当中,GIS技术、GPS技术以及RS技术是其根本基础也是核心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于上世纪60年代开发并投入应用当中,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已成为集信息搜集、数据储存、加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软件处理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现在已成为处理和分析海量地理数据库的最常用技术。GIS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并不断优化的产物。它可以迅速、精准的进行特定空间地理定位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
1.2 软件发展前景。 现阶段,GI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商业用途中,再加上其辅助设施的不断成熟,都进行一步促进了GIS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从事GIS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企业就已经超过了290多家。但由于企业规模以及经营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在全球市场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只有寥寥几家企业。整体来说,GIS技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不断完善编程系统的基础之上,便于软件系统同其他设备之间的相互传输。
1.3 功能特性。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和商业用途中。其主要功能:最佳路线、地理坐标、系统分析、相关图形合并及分析、三角网模型、图像拼接、相关属性检索、特定空间属性查询、坡面倾度、等高线与格网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生成、总体计算、相关数据提取、平滑处理、功能菜单、图像文字、用户自定义菜单、联机处理等功能。
2 GIS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用途也是越来越广泛。就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说,随着GIS的引入和使用,不但提高了管理效率、规范了管理标准,提升了社会信息化的服务水平,同时在事后监控以及监察执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数据资源[3]。
2.1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及时掌控,根据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合理的做好建设用地的分配和使用工作;通过对当地人口、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等关系的分析研究和处理,在确保其平衡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2.2 在农业发展当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生产已经成为国家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GIS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以及影像资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并利用GIS对当地耕地资源的土壤结构、气候因素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本地的实际地理环境,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农业发展计划,同时有利于对耕地面积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控,确保耕地资源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2.3 在围垦滩涂中的应用。 GIS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围垦的具置、周边环境、围垦进展、开垦面积、以及水文地质等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资料的科学分析和研究,可以更清楚的掌握它的排洪状况以及周边地理环境等信息,当地政府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合理的开垦计划,合理的开发并保障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2.4 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GIS系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系统内存储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在对部分地区的土地进行规划建设时,利用GIS技术可以将规划设计图与以前的规划资料进行比较、校对,检查规划设计图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来检验规划设计图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否需要调整、修改和优化。
2.5 在农业耕地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各地开始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试验田、农田基本保护区等新的农业生产形式被逐渐推广开来。将GIS技术引入和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可以起到保护农业耕地的作用,通过将当地农业耕地的区域、面积、地质成分、所占比例、相关责任人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储存。可以起到对耕地资源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作用。
2.6 调查土地变更过程的应用。 在调查土地变更过程中,利用GIS技术,通过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搜集、整理出来,方便计算机对整理出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直接分析和统计,并形成报表,方便汇总和上报。同时对实地情况、图形文件、信息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核对,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2.7 在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通过对基础地理空间环境的信息数据搜集、输入、存储、输出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由传统产品到数字产品的转变,实现了传统产业生产的优化和创新,同时完善了传统生产技术,优化了组织结构,丰富了产品种类。而且强化了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结:
GIS技术被引入和应用到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系统以后,有利于各地政府组织及时掌控和了解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也方便了工作人员查询和检索相关资料和数据。总的来说,GIS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超岭,张克信.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若干问题探讨[J],地球科学, 2007(05)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来满足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GIsl,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 System,GPS),是土地规划利用研究中的高新技术。随着国土资源部信息国土工程的推进“3S”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一、“3S”概述
1.GPS技术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3月完成其整体部署实现其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的覆盖能力现在GPS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丛静态发展到动态丛数据后处理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极大地扩展了它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载波相位整分法GPS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该系统由地面控制、空间和用户装置等构成,其主要优点有: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三维定位定速定时和快速省时高效。GPS现已广泛用于航天器定位、全球授时、地形测绘、国界测定、海岛与礁石联测、山体测高、测量板块和地壳运动、交通管制和工程建设等。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RTK)技术,以实时定位、厘米级定位精度、作业时间短和效率高等特点逐步在资源调查和土地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系统。GIS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数据获取与管理。应用各类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和航空照片的解译和校正。获取大量基础数据,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的集成。(2)数据的传播。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来实现。(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空间查询、分类、叠合、网络分析、三维数据分析等几大类功能。GIS已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邮电通讯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土地行业。利用GIS可快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确保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数据建库、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成果输出等。
3.RS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探测目标来获取目标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从而实现目标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遥感技术和GIS的结合即是在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对地物进行判读、分类、提取信息,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之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对所研究的地区进行动态观测,使信息的管理层更加方便快速地管理与更新数据。遥感影像是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的主要数据来源。传统的地面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在南方山区等条件困难的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更是难度大、周期长。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多时相、多平台、多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我们准确研究小范围内国土资源利用特征、空间结构变化提供了便利。
4.3S技术集成是指三种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GPS提供实时而准确的定位信息,对于空间数据的确定有特殊意义,RS技术利用某些仪器设备。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收集其数据,通过处理分析,最后提取和应用有关对象信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采集手段,具有极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输人、存贮、编辑、查询、分析、决策和输出空间图形及属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有机地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结合在一起,可根据查询与分析将信息真实、图文并茂地展示在用户面前。也可将分析决策模型处理结果提交各级管理部门作决策参考。3S集成系统不仅具有自动、实时采集、处理和更新数据的功能。而且能够智能式地分析和运用数据,为各种应用提供科学决策咨询,并回答用户可能的各种复杂问题。在这个系统内,GIS相当于中枢神经。RS相当于传感器,GPS相当于定位器,三者的共同作用收集和处理地球能实时的变化。使其在资源环境与区域管理等众多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规划区的基础资料。采用相应的规划模型,对规划区进行规划,并对规划的效果进行评价,提供最优规划方案。供领导部门决策。遥感信息可为土地资源规划提供现势性数据,其宏观性可为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调整提供重要辅助资料。是土地规划的重要信息源;GPS则是土地资源规划的重要定位手段;利用GIS技术能方便地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时空分析、找出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开发的潜力;能系统地提供土地资源供求的时空预测模型,为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了便利的途径。1987年和1997年,我国开展了两轮全国范围的土地规划,后来又自上而下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将获取的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及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利用GIS进行建库,设计建立不同的规划模型,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从而实现规划结果的查询与检索、规划方案的编制、规划图的修编和规划表格的输出等功能。利用RS和GPS可以监测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规划实施中的效益分析。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对规划的更新和完善。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006年,在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上。有专家研究了MAPGIS在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图编制中的若干应用问题,认为MAPGIS的引入,对提高规划编制工作效率。保证成果图的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此外,还分析了Mapinfo和AutoCAD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法。认为效果比较明显。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以三峡库区丰都县生态敏感性分区为例,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应用,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评价质量和效率。
湖南省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近40年的宣传普及和试验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的长足发展,现已进入到比较成熟的生产实用阶段。已形成湖南省遥感中心、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第三测绘院、湖南省测绘科研所以及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等单位遥感力量组成的遥感技术应用队伍,拥有500多名遥感专业从业人员,近8000万元遥感专业设备,且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近2亿元,在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地质灾害预警与应急反应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随着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需要和遥感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湖南卫星遥感应用已成为支撑政府决策的有力工具。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国土资源管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前景越来越广阔。
历史回顾
湖南卫星遥感的过去主要是遥感技术应用方法试验。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政府、湖南省计委、湖南省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湖南率先进行了“湖南省国土调查多平台遥感预试验”。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湖南省和中科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了“洞庭湖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1990年代初至中期,进行了“湖南省防洪减灾信息工程运行系统方案”研究,有力地推动了3S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在原国家计委支持下,实施“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基本查明了湖南省各类资源和环境状况,为我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湖南省卫星遥感技术开始用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应用现状
湖南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工作开展近40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在技术方法上已基本成熟,遥感装备水平为满足应用需求得到了全面改善。土地利用变化与矿山开发状况遥感调查与监测、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遥感调查研究、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预警与应急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地质等遥感信息形成机理研究、遥感与多源地学数据的综合应用,迈上了新的台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期间,湖南省以卫星遥感底图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与外业调查,全面查明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基本农田分布状况和城镇地籍状况,真实掌握了土地基础数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准确性高、现实性强的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与土地年度变更调查
2000年组建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以来,基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对基础数据的需求,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特别是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束之后,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全省土地监测“一张图”的全覆盖。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最新情况,其成果是土地年度变更调查的主要依据。土地年度变更调查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以及其他相关地类的变化为主要对象,以客观准确反映年度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主要目标,对满足土地管理日常业务的现实需求,实现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进一步扩大调查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土地基础数据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保障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常态化手段,每年开展一次。本工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和矿产勘查开采状况等,发现全省土地矿产疑似违法图斑,并对违法情况进行核查,为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3年来,共发现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200多起,违法占用土地4万多亩,违法占用耕地1.6万多亩,矿产违法案件999起。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主体处以罚款1.2亿多元,违法主体补办手续产生的土地矿产收益在100亿元以上。3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中,各县市区对违法主体处分200余人,其中县处级4人,科级及以下82人;移送司法机关21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00多起;个别土地违法严重的县(市、区)被国家问责或警示约谈。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对土地矿产违法行为起了极大的震慑,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对稳定土地市场、规范矿业秩序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耕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010-2011年,我省基于卫片遥感图像及其解译成果为调查底图,投入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耗时两年,全面查清了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和分布。
2010-2012年,我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投入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在外业逐图斑核查的基础上,通过基本农田区位调整和划定、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以及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等,全面健全了基本农田图表册基础资料,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建立了基本农田数据库,规范了保护标识及责任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对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区位稳定程度、集中连片程度、落地到户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协调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严格控制对耕地的占用,稳定农民承包土地的思想,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土地调查工程。该工作以0.5米的航天或航空遥感图像为外业调查底图,以内业判读指界与野外现场勘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权属调查、界址点采集,然后经内业上图、套合“二调”图斑线和地类、编辑、裁切,编制成农村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和宗地图,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和面积汇总,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从2006年开始,湖南省启动了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每年开展一次。
该工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湖南省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获取矿产资源开发客观数据,为矿政管理部门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反应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省区。针对湖南严重的地质灾害, 2004年以来,我省基于气象卫星信息和多普勒雷达信息,在汛期开展地质灾害卫星遥感预警预报工作,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过Web GIS实时预警预报信息。
10年来,共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500余次,成功预报200多次,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基于多源对地观测卫星信息开展的,集预警预报、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应急指挥于一体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体系,也于2011年开始研究,预计在近年可以运行,并将成为我省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动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迅速发展的卫星遥感技术,正逐步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卫星遥感技术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已具备多样的信息获取途径和系统而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已成为当代国土资源管理首选的技术手段和主要的决策助手。
关键词3S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应用
AbstractLand use planning is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land protection,rational use of land is the basis and foundation. 3S technology provide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mea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and use planning field. Combined with our ongoing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to introduce GIS,RS,GPS and 3S technology integration,3S technology in land use planning data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at all stages of planning application were analyzed. It is proven that 3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and use planning is very broad.
Key words3S technology;land use planning;application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以各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行业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地)级、县(区)级和乡(镇)级5个层次较完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在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及用途管制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2次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对合理利土地与保护耕地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新型产业大量涌现,土地利用需求出现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形势,我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S技术
3S技术是GIS、RS和GPS的统称,是集高度发展的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多学科现代信息技术。
1.1GIS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对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GIS技术有2个显著特征:一是它不仅可以像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那样管理属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间信息;二是它可以利用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3]。
1.2RS
RS即遥感(Remote Sensing),是一种远距离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测技术。即指从远距离高空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和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的现代综合性技术。现代遥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和多时相性。遥感信息的应用已经从单一遥感资料向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与分析,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检测过渡,从对资源与环境的定性调查向计算机辅助的定量自动制图过渡,从对各种现象的表面描述向软件分析和计量探索过渡[4]。近年来,由于航空遥感具有的快速机动性和高分辨率的显著特点使之成为遥感发展的重要方面。
1.3GPS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的卫星组成;GPS的地面监控部分由1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注入站组成;GPS的用户设备部分主要由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组成。GPS具有定位的灵活性和高精度、快速度、全天候作业、操作简便、信息自动接收以及存储等特点,已经在地球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GPS同时测定三维坐标的方法将测绘定位技术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从单点定位扩展到局部与广域差分,从事后处理扩展到实时动态差分定位与导航,从而大大拓宽它的应用范围和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
1.43S技术集成
3S技术主要完成对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信息表达等功能,具有获取海量信息、并能够准确加以储存和处理的特点。其中,RS技术是以通过从高空或外太空收集地表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摄影、传输和处理来达到对地表现象进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GIS可以认为是一个关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它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完成地理信息的分类和管理;而GPS则是一个实时的、三维空间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近年来,随着GIS、RS和GPS单项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3个大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3S技术已从各自独立发展进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并且在资源调查、车船导航、环境监测、区域管理、城市规划、商业管理等诸多领域里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应用[5]。但目前3S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仍多为单项技术应用。在土地资源管理日趋信息化的形势下,对土地资料的快速、准确获取、空间信息分析、动态监测、图形图像处理和数字制图的要求已变得十分迫切。而3S技术集成正为这种需求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它不仅可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基础信息,而且可以对土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2.1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阶段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数据阶段,主要包括土地数据收集和土地数据处理2个方面。土地信息涵盖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及其价值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数量巨大、动态性和相关性的特征。其中动态性特征不但包括其周期性,还有渐变性和波动性[6]。传统的通过实地踏勘的工作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需要大量的时间。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和遥感技术向高分辨率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信息的方法将越来越普遍。小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IKONOS达1 m,Qui-ckbird达61 cm,都能满足1∶1万比例尺的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通过遥感技术迅速获取的动态实时信息,再传输给GIS,使GIS数据库得到及时更新。通过GIS技术对土地信息进行处理,可以直接得到理想的图件和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土地信息,不但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更重要的是明确土地性质、质量,从而明确土地的空间分布,确定各类用地的具体范围。在此阶段,3S技术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展现了其实时性、准确性以及高效的特点。
2.2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阶段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及实施中,需要清查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权属、利用现状,保证地类正确、图斑一致、数据可靠,确保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要采集、储存、管理大量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而且数据之间关联复杂,失控变异性强。如果没有3S技术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依靠3S技术平台,在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业务流程,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改、实施的自动化管理。利用原有土地信息,分析土地结构,构建各类模型,为土地的评价、预测、结构优化及效益分析提供方法和手段。同时,降低旧有人为进行土地资源分析和决策所带来的主观因素影响,加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成果阶段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涉及大量图件、指标等空间数据,对规划成果质量和管理的时效性要求都很高。长期以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图件、文本、说明和表格)基本上都是以图纸、文本的形式保存和管理,存在共享性差、利用效率低、形式单一、成果保存难度大等缺点,无论在对公众宣传推广的范围与效果、传播形式与信息获取方式,还是应用灵活性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运用3S技术进行规划成果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土地规划的动态实施和成果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与数据,提高规划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效用,必须综合运用3S技术。
3结语
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各种特征和规律,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格局。因此,土地利用规划涉及的信息丰富、量大繁杂,而且多为地理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空间性、时序性和动态性。离开这些信息,就很难实现立体、动态的管理和规划,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GPS技术可以对空间数据快速定位,RS技术利用航天、航空遥感提供的航片、卫星照片等影像资料,能精度较高地定位、定量到地块,直观地判读地面物体特性、资源的现势信息。GIS利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可以把属性数据的管理完全一体化,存储和分析处理多种性质的数据。因此,3S技术能有效地管理各类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数据,并对之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海量数据的管理,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和信息处理的规范化,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伴随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3S技术必定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得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应用,为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和实施方法,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作出无可限量的贡献。
4参考文献
[1] 吴次芳,叶艳妹.20世纪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及其新世纪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1):15-20.
[2] 秦奋,余明全,王家耀.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6(3):72-76.
[3] 王振中.“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5, 30(4):62-64.
[4] 周桂芳,朱淑丽,鲁春阳.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42-6343.
关键词:“所有权” ArcGIS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204-02
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地位逐步上升,进而土地资源管理越发显得重要,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尤其是处理、分析、管理软件的进一步完善,为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
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的问题,防止和减少土地权属纠纷,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了“三权发证”工作。“三权发证”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土地登记发证。“所有权”即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该文以“所有权”数据库建设为实例,基于ArcGIS平台,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建库流程以及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 建库流程
数据库建设流程一般分为资料准备、分层矢量化、建立拓扑关系、属性输入、数据检查、数据入库和系统调试、成果输出等步骤。而按照要求,三权“所有权”数据库是建立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基础上,并且需要添加地籍区、地籍子区,更新地类图斑和权属层,所以该数据库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综合三权“所有权”数据库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特殊性,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按照如图1的流程进行建设。数据处理主要是针对地类图斑、权属层、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等数据层。
2 几个关键技术探讨
在GIS技术逐渐普及,功能逐步强大的背景下,利用GIS软件完成数据库的建设已不是问题,但是如何通过利用GIS软件,尤其是ArcGIS强度大的处理、分析功能,结合数据库的建设经验,以提高数据库的建设效率和增强软件的应用前景尤为重要。
三权的“所有权”数据库是建立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基础上的,并没有相对应的软件,也就存在了一部分功能无法实现,所以借助于Arc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进行辅助处理,以满足三权的“所有权”数据库的建库要求。
2.1 添加地籍区、地籍子区方法探讨
按照三权“所有权”数据库建设要求,地籍区相当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乡镇行政区,地籍子区相当于村庄行政区。由于所有权调查对村庄、乡镇界线进行了重新调查,新划定的村庄、乡镇界线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划定的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村庄、县镇行政区需要更新。新划定的行政区域是利用南方CASS软件制作的,数据为dwg格式。利用ArcGIS数据加载功能,将DWG数据加载到ArcMap中,并利用数据导出功能将数据转化为shp格式。需要利用的数据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行政区Polygon(多边形)数据,另一部分是行政区属性Annotation(注记)数据。通过ArcMap注记转要素功能将行政区属性Annotation(注记)数据转换为点状要素,并且每个行政区的点状属性要素都处于行政区Polygon(多边形)数据区域内,再利用空间属性挂接功能将属性信息赋值给行政区Polygon(多边形)数据,这样就得到了数据库需要的地籍区与地籍子区数据层。通过ArcGIS的拓扑功能对数据进行检查,同时建立拓扑关系。
2.2 更新地类图斑方法探讨
由于地籍区与地籍子区数据的更新,处于行政区边缘的地类图斑也发生了变化。某些地类图斑会被行政界线压盖,所属的行政区域也会发生变化。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叠加分析中的标识功能将跨界的地类图斑进行分割,同时地类图斑被赋值上新的行政区编码。通过对新旧行政区域编码的对比,得到哪些地类图斑是被分割并且所属行政区域发生了变化。利用ArcGIS编辑菜单下的合并功能将分割的碎图斑按照地类编码与相邻的、同一行政区的地类图斑进行合并,最终得到更新后的地类图斑
2.3 更新权属层(界址点、界址线、宗地)方法探讨
权属层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同时三层数据遵循严格的拓扑关系。
所有权调查要求对界址点编号实行地籍区内编号,也就是说每个地籍子区内的界址点都是从“1”开始编号,并且没有重复编号。根据上述要求处于村庄边界被两个村庄或者更多村庄所共用的界址点就具有两个或者更多界址点编号。空间位置赋值只能完成一对一的赋值,而现在要处理的是多对一的赋值。首先将界址点进行ID编号,再将界址点制作缓冲区,而界址点号通过位置挂接增加行政区编码,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叠加分析中的空间连接功能,将具有行政区编码的界址点号连接到缓冲区上,这里可以实现多个界址点连接多个界址点号,最后利用界址点与缓冲区一一对应的ID号将属性挂接到界址点数据上,从而实现界址点号多对一赋值到界址点。
界址线在村庄界线位置上的只能存在一条,但是其拥有两条不同的属性。借助界址点不同行政区中的属性优势,可以直接挂接成为界址线的属性。界址线是具有方向的,在属性表中添加起始点与终止点坐标,同样在界址点层添加界址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坐标值进行比对添加起止点和终止点属性。依据界址点的属性就可以将界址线的属性补充完整。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展望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我国大约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据了世界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积在世界排名第四。然而,大量的人口导致我国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进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经济与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作为一种稀有的、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土地自身的特质决定了我国要实施土地的集约利用措施。改善土地的利用方式,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1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划分可以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节约利用是相对于粗放利用而言的,并不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越好。一些研究者认为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是指土地投入产出的关。各种土地类型集约高效地利用时,在区域土地利用合理性结构条件下实现区域土地的最大产出和效益,达到土地利用集约利用。
2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
2.1 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研究早在《农业区位论》中就有所提及。书中的作者深入研究了城市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类型,提出了同心圆的布局理论。同时还提出,土地的集约利用应该依照所在地区的房屋价格,按照距离来分配。这个理论把土地集约利用与地区的位置相结合。最简单的研究土地合理利用的理论是土地的报酬递减理论。这种理论表示,在固定的科技条件和足够的因素中,土地产生的效益会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曾经说过,报酬递减理论适宜在各行各业中使用,科学的利用土地,很明显,报酬递减理论描述的是土地的投入方面,然后再对土地集约利用加以研究。相关的研究显示,城市化的建设目标与土地的集约利用不谋而合。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初级阶段,人口的数量、行业的发展都会倾向于靠近城市。随着土地集中利用工作的深入,在城市中就会有土地不足、环境恶化的现象发生,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与乡村利用土地的状况相融合,使土地集约利用的形式更加高级,形成生态型的集约土地模式。
2.2 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研究
在城市,评价土地的集约利用的因素有很多种。数量多,而且还要考虑土地所在的空间或者非空间的特性,造成日常工作的评价质量降低,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随着我国相继出现的GIS系统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的数据系统,我国的学者们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已经在部分城市运行。
另外一些研究者也在致力于评价方法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利用统计的方法研究繁杂的调查数据。比如,某一位研究者提出,城市范围内的土地合理利用是多种不同的因素形成的结果,评价的标准应该涵盖不同的方面。实际上,评价的标准很可能会重合,因此使用因素评价方法筛选可用的信息,再进行重要信息的整理。之后,每个因素都能够用来显示调查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平,每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土地使用的结构以及类型,便于综合评价。
2.3 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研究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土地。如何协调土地资源的短缺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及措施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集约利用途径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基于城市化发展规律、基于市场调节机制、基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基于公众参与机制等。某位研究者提出,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在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的标准方面,贯彻集约用地原则;征收土地占用税;建立以促进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这些能够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从而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3 土地集约利用的展望
3.1 在研究视角上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上地利用结构的祸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产业的空间结构就是土地利用的类型结构。反过来说,土地的利用状态实质上是各种要素集聚与配置的空间农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集聚特征和内在机理鉴于上地集约利用主要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着重挖掘上地的生产潜力,提高上地的利用强度,较多地涉及了经济范畴。
3.2 在研究内容上
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规范还不是太完整,研究的深度还不足以应对社会的需要。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我国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还不算多,尤其是技术层面的。而且,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运行系统还没有建立。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用到一些土地集约的标准和方法,然而都是比较零散的技术,不够完备,也没有经过实践的证明。尽管,国家关于土地资源的使用和数量颁布了有关的规定和标准,但是在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研究调查方面,仍然缺乏统一的要求。因此,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标准还是没有落实。我国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工作还仍然有很多内容需要完成。
3.3 在研究方法上
在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中,采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展开研究工作,其中还包含各种先进技术的整合。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新型软件的发展,城市的土地资源研究变得更加便捷。然而,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评价方法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因素的标准系统通常包含某个方面的和定性的标准。这些因素都没有形成标准的评价体系。因此,应该建立以使用循环资源为中心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立足于世界利用资源的情况,体现地方特征,构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各方面的事业都处于上升阶段。为了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的社会,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我国正在研究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的新体制,将土地资源的利用工作提上日程。鼓励人们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我国的耕地和农田。目前我国对土地节约的研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前景广阔。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经济快速进步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艳萍.浅析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