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时间:2023-09-12 17:1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第1篇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及特征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其在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不同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资本结构,且各国之间法规和经济政策存在差异性等,以至于各国之间给予会计政策的定义有所不同,以下将着重分析国际、美国、英国及我国对会计政策的定义: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第1号《会计政策的说明》规定:会计政策涉及到财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选用的原则、准则及程序等内容。通常情况下,不同的会计项目具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因此需要企业依据会计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佳的会计政策,以准确反映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根据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22号意见书规定:会计政策实质上是现行环境下,管理当局为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而遵循的相关会计原则。

根据英国标准会计惯例说明(SASP)第2号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所选定的、一贯遵循的、特定的会计基础,并以列举的方式指出会计政策包含外币的折算、折旧方法等。

我国研究和总结其他国家对会计政策的定义,之后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出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确认会计、计量会计及编制财务报告时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原则即为会计原则;基础即为计量基础,如重置成本、历史成本及公允价值等;会计处理方法即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如收入确认法、固定资产折旧法、存货计价法及坏账损失核算法等。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目前,各国均以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笔者通过分析会计政策发现,会计政策之所以产生,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利益的共享性、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需要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严格遵循下述几大原则:一贯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原则、合法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原则、遵循职业道德原则。

在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均在行政法规范畴,其中会计政策中所涉及到的会计原则、计量基础及会计处理方法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共同规定,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征。由此以来,这就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之内选择最佳的会计政策,从而为推进我国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营造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目标1、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会计准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人员开展会计核算的规则和指南,具有规范会计人员会计核算行为的作用。其中可将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编报准则,具体业务准则三大层次。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某一项业务是企业应承担的业务,但履行该业务时极有可能导致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给予企业带来债务,此时对企业债务进行可靠的计量即为会计准则;计量基础,计量基础是指将会计准则有效应用到企业会计核算中而采用的基础。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所提及的公允价值即为计量基础;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收入确认法、固定资产折旧法、存货计价法及坏账损失核算法等。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中所涉及到的完工百分比法即为会计处理方法。总结而言,会计准则、计量基础及会计处理方法三者之间密切相连,共同组成完善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的会计目标源源不断的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核心目标。当前形势下,经济市场中存在着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政策呈现多元化,此时各企业可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会计政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虽不断加大对会计政策的研究,但因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尚未形成统一,以至于各国会计政策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不利于各企业科学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通过直接影响会计信息,间接影响到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因此各利益方较为注重会计政策的选择,实际上,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该过程中涉及到经济关系的处理、经济利益的分配及经济矛盾的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稍有不慎将给予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风险。所以这就需要各利益方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能够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相对公平原则,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为初级目标,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为最终目标。

第2篇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它能够提升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项目的建设来说,其获得经济效益的方法就是该项目赚的减去成本,会计核算好了,其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经济效益当然也提升了。其次,有利于应对市场的竞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趋于完善,相应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很多,加强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能够降低项目成本,提升企业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的资源利用率,这当然也就是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基本上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所遵循的国家制度都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项目的情况也变得颇为复杂,若再是单纯的依照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进行核算,很有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要想加强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一个更优秀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二)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力度来说,很多企业、单位对于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管力度根本不到位,对之没有重视,甚至于都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和小组,这导致的后果当然就是对项目的资金控制不到位,跟预期估计的情况就相差甚远了。这不仅影响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还严重消耗了企业单位的资金与资源。

(三)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不够

对于大部分基础建设项目,其要求的技术是非常精细与准确的,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良好的完成这份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有一般会计核算的能力,但若是遇到了一些颇为复杂的项目,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很可能让他们无法完整的完成这些核算。因此,对于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四)基础建设目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在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中,其不规范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对于那种长期挂靠在建筑工程投资中的基础建设项目的核算,就很容易出现项目完成后没能及时的进行会计核算。然后就是预付款问题的不规范性,在拨付预付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拨付。最后就是会计核算时的能力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容易将管理费用和生产费用混在一起,这样就会对会计核算造成影响,这也是一种不规范的表现。

三、加强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监管力度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加强内部监管的意识,在基础建设的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监管力度,也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达到这个目的。然后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内部监管以及社会监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中,最为基础的两个要素就是核算的资金以及核算的工作人员,为了整体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点。1.加强录取该职业在专业素养方面的面试要求,以及加强入职之后的培训过程。2.对于那些工作十分认真,而知识较差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他们一个额外的提升机会,就是举办好后期的专业素养业务培训。3.一个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

对于规范基础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其基本要求就是核算工作人员的耐心、坚持与遵纪守法。继这之后,以下有2点具体的帮助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一,在基建项目开始的预付款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都需要借记与贷记描写清楚,例如预付款时借记:预付财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且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有效的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二,就是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达到规范,前提是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然后一个好的会计科目能够有效的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这也是一个加强基础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核算

一、会计理论

会计是怎样把经济业务反映出来呢?这是会计记账的方法问题。会计记账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并且会不断的发展、完善。记账的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会计处理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在每一个会计循环周期里,这个循环过程体现为“凭证账簿报表”的工作模式,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今天,主要涉及编制会计分录、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薄、完成凭证、封存凭证、汇总凭证、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出具会计报告等工作。这个由会计分录开始,到会计报告为止,在每个会计期间内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工作,成为会计循环。

二、会计的总体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程序是指企业会计组织、记录、核算经济业务的步骤和过程。会计的核算程序就是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1.单位的初始设置。首先,设置会计主体、记账本位币、会计期间、记账方法;其次,设置总账科目、明细账科目及其挂接的辅助核算;最后,设置费用项目、费用分配方法、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及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2.会计日常工作进行。收集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并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将记账凭证汇总成若干张科目汇总表;按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试算账户余额借贷平衡;按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并将各个总账科目与下属明细科目汇总平衡。(实现电算化的单位,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后,系统赋予权限的人员点击审核、记账按钮后,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后述程序。)

3.会计期末处理。盘存资产,检查账面余额与实物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及时调整账面;结转费用类账户,核算生产成本,分配产品成本;核算当期各项收入业务、结转与收入对应的成本业务;结转各损益类科目余额,核算本期利润。

4.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成本费用及损益等核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说明原因出具会计财务会计报告。

5.年结。

三、会计的具体核算工作

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必须根据经营过程、经营活动的特点,确定成本计算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

1.供应阶段的核算。在供应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根据计划及时采购材料物资,验收入库,保证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与供应单位进行货款和采购费用的结算。

2.生产阶段的核算。在生产阶段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要发生消耗,企业制造完工入库的产成品,在核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生产成本。

3.销售阶段的核算。在销售阶段中,企业要按规定纳税,核算销售收入。

4.财务成果的核算。期末,结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及收入等形成企业的损益。

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反映在财务上的最终结果。

同时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所得税,提取公积金及公益金。

四、如何作好会计核算工作

1.填制准确的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记载和说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是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的直接依据。由于经济业务的内容千差万别,原始凭证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原始凭证的来源和编制方法进行分类,严格审核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据此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真实可靠。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直接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一般情况下,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逐笔编制记账凭证是保证质量的首选。当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采用更多的形式编制记账凭证,熟悉掌握各类会计科目的性质和用途,达到灵活应用是最基本要求和基础条件。

2.编制可靠的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是对企业或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结构性表述。财务会计报表告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编制报表的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准确与完整。只有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好,才能保证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内容的真实、完整性。

五、总述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只有作好基础工作,才能为高层财务管理等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决策依据。在当今社会中,会计工作正朝着信息化、多领域发展,但是会计的核算工作一直都会是会计工作的重点,因此核算的基础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参考文献

[1]徐文彬.会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3—79.

[2]王 钰:基础会计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8—261.

第4篇

    关键词:商誉;会计核算

    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商誉的会计核算的不确定度非常高,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商誉的会计核算一般是按自创与并购两种情况来分开处理的。企业自创的商誉属于无形资产,是各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判定哪项支出是为了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且支出所得到的回报也无法判定,因此很难对之加以量化确认。并购商誉一般是在支付结算时当作当期的支出来处理的。当一个企业并购另外的企业时,商誉由其所付的价款超出获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

    1. 商誉的概念

    商誉是指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的经济潜在价值,也可以指一家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超出可判定的正常化获利能力的经济价值。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誉本身具有独特的不确定性,且商誉的形成非常复杂,有关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商誉也经常被定义为一个企业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估算价值,也就是超过了其他企业投资相同资本的盈利水平所剩余的价值。每个学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关于商誉概念的说法不一。但共同的是所有学者都一致认为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 商誉的特点

    2.1没有实物形态。

    2.2商誉融入企业整体,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

    2.3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难以用一定的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商誉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2.4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商誉的实际价值,但它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按国际会计惯例,只有外购的商誉才能确认入账,即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能予以入账。自创商誉不能入账,即使有费用的发生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关系,但也应确认为费用,其理由在于,无法确定哪笔支出是专为创立商誉而支出,无法确定发生的出生地同多少商誉以及发生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长,根据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将这些支出均作为费用处理。

    3.常用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3.1 永久性保留法

    永久性保留法要求将并购的成本进行资本化,但并不摊销,而是将其作为一项永久性的资产保留于账本。当商誉所依赖的企业被出售或者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商誉确实发生了永久性的贬值时,才能将其注销。商誉属于一项无形资产,必须对其资本化,商誉与企业整体密切联系,只要企业仍在经营,则其商誉是永续存在的。商誉的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增加,不摊销可以有效避免双重计量。

    3.2 立刻注销法

    立刻注销法要求在购买的当日将并购的商誉进行立刻注销,以冲减股东所持权益。商誉属于一项具有特殊性的无形资产,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也不能够兑现,其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商誉是由企业所付的价款超出所得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的,是企业资本损失的一部分,应当立刻冲减资本公积或者类似的资本准备金,相应地对会计报表中股东权益进行调减,按照谨慎原则,不应该将并购时所支付金额的差额的资本化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应该用股东权益来弥补合并造成的损失。

    3.3 逐年性重估法

    逐年性重估法要求将并购的商誉进行资本化,然后逐年性地对其总的投资金额的净值进行评估,在相应地调整了资产与负债之后,将剩余部分应归类于随投资而并购的商誉范围。当进行会计核算后的商誉小于其账面的价值时,要对其进行摊销,反之则不摊销。

    3.4 系统性摊销法

    系统性摊销法要求将商誉当作一项单独的资产进行入账,并在核算的有效期限之前进行系统性摊销。对商誉的成本进行系统性摊销非常必要。商誉的成本是指预测的超额盈利能力的真实值和预期的净收益所超出有形资产而正常获得收益的价值差额。把并购的商誉作为预期收益的一部分来进行提前核算,应在核算商誉并购支付的有效期限内,进行系统性摊销,在收益中抵减这一部分差额,有利于正确地估算预期收益。

    4.目前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4.1 不符合责权发生制的原则

    责权发生制原则规定要以应计制来对企业当期支出与收入的情况合理地进行核算。在创业初期,企业用在形象宣传方面的支出会非常大,收入往往很少,企业盈利的能力也比较差。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知名度逐渐打响,在同等的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大大提高。而目前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切实地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忽视了商誉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把企业后期收入变化纳入核算范围。

    4.2 不符合重要性的原则

    对企业做决策时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如企业投资的重大决策、企业的经营方针转变等,应该对其进行分项反映和分别核算,并要在会计的最终报表中明显标记。但是目前会计核算的一般做法是:在企业没有进行转让或者清算前,既没有对商誉资产进行特别反映,也没有在会计的单体报表中加以标记。这样非常不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经济的具体信息,导致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决策。

    4.3 不符合全面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则

    会计核算是以会计报表形式向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投资者则通过分析会计报表以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而无形资产所占企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也不断增大,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投资者不能单从会计报表上全面了解企业,其投资的方向容易受到影响,有可能因此遭到损失。

    5. 改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建议

    5.1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要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要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只有突破了传统商誉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对于自创商誉进行会计核算已经逐渐地成为了业内的主流,随着资产的概念不断发展,会计核算标准的不断突破,解决好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指日可待。会计核算应该加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改善其理论体系, 以适应由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需要。

    5.2 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

    商誉要比无形资产产生得更早,无形资产都是基于商誉而逐渐地被认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等无形资产逐渐得到确认并从商誉中分离出来。而两者重要区别在于商誉的不确定性,商誉的会计核算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远比无形资产复杂。由此看来,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显得非常必要。并购商誉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 应按重要性的原则, 将商誉与无形资产严格区别开来, 制定独立的商誉会计核算标准, 并在最终会计报表上对其进行单项披露。

    5.3 制定企业商誉会计核算的标准

    商誉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给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判断商誉的标准应是企业是否具备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 并且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小定做商誉大小的标准。企业超额的利润不是凭空产生的,商誉在企业中肯定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等量的投资资本产生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的利润, 则是负商誉,反之就产生正商誉。

    5.4 制定商誉会计核算的原则

    商誉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可实现的原则, 要以会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及负债作为依据来进行核算, 而不是仅以主观的判断来将企业未来盈利的水平当作商誉会计核算的数据。商誉的价值不宜在短时间内频繁地调整,为了简化会计核算, 可将商誉会计核算的时间定为一年。

    6. 结束语

    随着商誉会计核算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对于商誉研究的逐渐深入, 商誉的会计核算会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商誉会计核算的框架结构还不完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商誉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琴芳.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商誉进行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7)

第5篇

    论文摘要:在城市公共事业当中,由于基础工程建设成本处于高位,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譬如地铁工程的基础建设,目前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面临着高造价、少资金等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地铁基础工程建设财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财务管理的具体办法,以提高建设的资金有效利用,促进地铁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地铁基础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问题 

地铁基础工程建筑的预算是对工程施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作出的计划,地铁工程的实施,建筑方将根据既定的额度、指标和费用标准等,按照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等施工,是工程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地铁工程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其预算作为重要的财务管理环节,也是问题较多的环节,笔者根据实际的财务管理经验,总结出预算管理常见的问题如下:首先是施工单位的工作纪律散漫问题牵扯到预算操作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预算管理队伍的纪律和人事水平有待提高;其次是比重较大的人工费和材料费需要由预算人员来完成整个部分的编制和调整,为了使得预算管理的实际工程完成量和上报审批的完成量达成一致,预算员和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大,给预算带来一定的难度;再次是规范管理的问题,譬如地铁工程的业务流动性大,导致预算管理的实施难度增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开工前后的专项支出进行单独编制预算,给预算带来一定的难度;最后是预算的监督管理问题,目前的监督管理机制尚未成熟,必须通过试点摸索,才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办法,给预算创设良好的实施空间。 

(二)会计核算问题 

地铁项目会计核算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由于施工企业的差异性,核算水平一直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目前施工会计核算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是会计核算不够深入细致,导致会计原始记录不够细致,地铁施工的工序繁多,而每道工序在材料、人力和设备等资源消耗上都各具特点,因此需要进行分步核算方可进行成本管理,但对于粗放型的会计核算方式来说,是不实际的,而且难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其次是会计核算不能够实际反映会计信息,不及时的会计核算会导致财务管理失去一定的价值,譬如材料盘点,由于材料堆放、状态等原因,很难直接盘点,但如果不及时盘点的话,材料的进出或者自然损耗很有可能影响核算的准确性。最后是财务数据传递的滞后性,鉴于地铁工程施工单位多,工程数据收集传递的速度慢,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在收款和垫支上难以形成有效管理,成本高居不下,严重影响财务的科学管管理。 

(三)结算管理问题 

地铁工程的结算管理关系到多方的经济利益,譬如投资方和承包方,然而结算管理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地铁基础工程建设的财务科学管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地铁工程在竣工之后,承包人没有根据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通用条款,将竣工验收的报告在28天内发包,甚至出现承包方没有报送结算资料。二是在递交审核资料中,出现资料不齐全和竣工图纸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甚至有些竣工图只是将施工图做出简单修改等。三是由于地铁工程规模和投资较大,而且要求的技术水平相对普通工程也高很多,施工周期长,因此难以形成现场签证的有效管理,不仅存在缺乏正规图纸的情况,而且监理人员也鲜有从头至尾地进行认真核实,尤其是在隐蔽工程方面,查证问题非常突出。 

二、地铁基础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工程的预算管理 

地铁工程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为了使得预算管理针对性地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控制,笔者认为必须根据上文地铁项目部预算管理问题,实现预算方案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工程的预算管理:一是预算前准备工作,根据地铁工程的需要,设置责任部门,并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根据地铁工程的基本需求,笔者认为需要设置的部门有:指挥部、技术部、环保部、预算部、财务部、采购部、施工部、监督部、后勤管理部。二是总体预算的编制,项目指挥部要根据地铁工程的总体预算目标,组织各个职能部门根据所涉及财务内容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将各自的预算分析结果提交给指挥部,经审核确认后,进行适当调整。三是编制地铁工程各期施工的预算,在下发总体预算之后,编制各期的预算,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交指挥部审核,进行交流修改后方可定稿。四是预算的全面执行,在预算定稿之后,就直接进入预算的全面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各个部门要及时收集和学习相关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文件,根据总体的预算规定和部门实际,将预算执行情况上报,譬如财务部门对地铁施工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和控制,定期提出实际发生额,并作出对比分析。另一方面,根据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的差异性,对预算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同时结合调整情况对总体效益进行分析。 

(二)加强工程的会计核算管理 

地铁工程的会计核算管理,要综合各个实施企业的施工情况,进行统一核算,具体方法如下:在提高项目会计核算之前,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肃清会计核算的环境,一方面,要对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把关,通过培训和提高福利等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政策水平;在地铁施工管理中,要建立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将核算责任落实到人,并作为考核的参考内容;建立健全的核算制度,要求核算人员以工作职责为依据,做好每天的核算记录,譬如对讲材料的每天进出仓做好数量登记,并每天定时进行盘点,对于外购材料的验收,也要进行规范管理,以通过核算的效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核算管理,提高核算的效率,笔者认为可以引入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每天将工程量及时输入,完成原始数据的计算、储存和传输工作,另外要安排专员对地铁施工的项目合同进行统一管理。 

(三)加强工程的结算管理 

地铁工程基础建设结算方面的问题,牵扯着工程多方的利益,相对财务管理而言,结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切实解决工程结算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结算管理的对策:一是根据财政部、建设部印发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应该催促承包方在规定时间内提供齐全的竣工结算资料文件,并确定未提供资料文件的责任。二是由工程管理部门审核资料,签证必须有施工、监理和管理三个部门的签名盖章原件,并列出提交资料的清单。三是结算审计人员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同文件等,确保结算审核准确无误,并深入在施工现场进行反复核实。四是严格审查工程的报价,并根据规定作出恶意报价的处罚,尤其是控制承包方结算的高估冒算和重复计算。五是施工前中后加快竣工结算的速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基础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突出表现在预算、会计核算和竣工结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制约着财务的科学管理,甚至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建设财务管理的时候,应该根据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促进地铁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科学施工。 

参考文献: 

[1]战捷.对地铁建设单位财务分析的思考[j].新会计,2011年05期 

[2]肖明娟.北京地铁十号线十标段项目的影子价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乔恒利.基础设施项目多元投融资模式选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第6篇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学了新知识,就忘记了前面学过的旧知识,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实习时掌握的知识并不多。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记忆不够牢固,很多知识还不能融会贯通。对比一下企业里的会计,一个新手会计在一个企业里工作两年,正常情况下两年之后新会计就能成为老会计,再去新的企业也能很快适应工作。可以说,目前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会计课程还不如在企业工作两年成长得快。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年龄、社会经历、工作压力等。但是,笔者认为学习模式不当是导致上述教学问题的重要原因。新手会计进入企业之后,在老会计的指导下进行会计操作,由于企业会计每个月的业务工作差别不大,大部分业务是每个月不断地重复的,所以新会计一般三个月后就能独立工作了。企业会计每个月做一次账,做账涉及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次综合性的学习和练习,两年时间里可以练习做账24次。而学校的会计教学讲究的是循序渐进、由易入难,强调的是知识的连续性、全面性、系统性,按照两年的学习时间进行教学进度的规划,从而导致学习周期过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某个时期练习的次数很多,但缺乏长期、连续的练习,于是容易产生“掰玉米”的现象,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会计的学习是真实、具体、直观的,而学校会计课程的学习是虚拟、概括、抽象的;企业中会计面对的是真实的经济事务,在运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和牢固的记忆,而学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缺乏具体的认识,更不知道如何处理企业经济业务。于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困难的想象,并且不知道想象的结果是否正确,这就造成学生感觉会计很难学。

 

例如,从银行提现的会计处理,“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学生都会做,但是对利润的结转,很多学生就不理解了。因为提现业务学生几乎都有亲身经历,即使没有经历也很容易想象,但是利润的结转太抽象了。因此,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业务处理结果,而不会分析业务,更不能灵活地处理会计业务。

 

三、建立中职学生自己的会计制度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介绍一种会计学习的训练方法——建立中职学生自己的会计制度。理论上,对会计主体的设定是非常灵活的,可以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团体也可以是个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法人。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只要是需要独立核算的主体都可以成为会计核算主体。企业有企业的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那么学生也可以有适合自己的会计核算制度。

 

1.设计学生会计核算制度的目的

 

第一,加深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第二,牢固记忆各类账户的增减方向;第三,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第四,掌握常见账簿的登记规则;第五,学会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第六,掌握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第七,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技巧。

 

2.学生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一是学生的经济活动概况。学生一般是周日晚上带着父母给的生活费返回学校。在校期间,学生使用校园卡进行消费,食堂和超市都要求刷卡结算,学生周一将生活费充入校园卡,手头保留少量的现金。

 

二是以一周作为一个会计期间。

 

三是采用借贷记账法。

 

四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不采用权责发生制,学生的日常开销很少存在跨期摊提的情况,因此暂时用不到权责发生制。

 

五是科目设置。科目越多,涉及的会计分录也越多,为了简化核算,最主要的是为了学生便于理解,仅按照六个会计要素设置九个总账科目。学生的收支情况更接近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但是学生所学习的课程都是企业会计的内容,本文所述的方法也是为课程学习服务的,所以在有关的设定上,也尽量向企业财务会计靠拢。

 

各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与账户结构如下。资产类科目有四个,分别是现金、校园卡、银行存款、应收款。现金:核算学生手头的现金。借方核算收到的现金,贷方核算支付的现金,余额在借方,表示结存的现金。校园卡:核算学生存在校园卡中的资金,借方核算存入校园卡的金额,贷方核算使用校园卡支付的金额,余额在借方,表示校园卡结存的金额。银行存款:核算学生个人银行储蓄卡内的资金,借方核算存入的金额,贷方核算取款的金额,余额在借方,表示储蓄卡的余额。应收款:核算学生借给他人的款项,借方核算借出的金额,贷方核算收回的金额,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款项。负债:核算学生向他人借入的款项,贷方核算借入的金额,借方核算归还的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归还的借款。所有者权益:资产与负债的差额,表示的是学生自有的结余下的资金,贷方核算从利润账户结转来的结余,借方核算从利润账户结转来的超支。收入:核算一定期间内其他方给学生的钱,包括父母与亲戚朋友给的生活费、零花钱、压岁钱、奖金等,贷方核算学生的资金流入,借方核算结转去利润账户的金额,结转后期末无余额。费用:核算一定期间内学生购买各种物品的开支,以及生活、学习、娱乐的各项开支,借方核算学生的各项开支,贷方核算结转去利润账户的金额,结转后期末无余额。本着简单易学的原则,将学生所有花钱的内容都列为费用,只保留现金、存款、校园卡作为资产。利润:核算学生一定会计期间内收入与费用的差额,有可能是负数,贷方核算由收入转入的金额以及结转去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超支金额,借方核算由费用账户转入的超支金额以及转入所有者权益的结余,结转后无余额。

 

六是会计凭证。因为学生的收支很少获得原始凭证,所以不强制规定业务记录一定要有原始凭证,但是如果有相关的原始凭证,提倡学生保存使用。记账凭证使用通用格式的记账凭证。

 

七是账簿设置。设置现金与校园卡两本日记账,总账一本,无明细账。

 

八是会计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九是会计核算程序。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如果有原始凭证,则每天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果没有原始凭证,则每天根据业务直接编制记账凭证。每天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和校园卡日记账,结出每日余额。每天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每周末日记账与总账核对。每周根据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3.学生会计核算方法举例

 

以学生一周的常见业务处理举例,说明学生会计核算方法。

 

学生得到父母给予的生活费100元。

 

根据上述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总账,得出各账户余额和发生额,再根据总账编制报表。

 

四、学生会计核算方法的实践成果

 

学生会计核算方法已经在笔者学校实施了两年。对两届会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每届学生都练习了一个月。第一批学生练习时由于科目设置太多,要编制的会计分录也多,学生感觉比较复杂,这就背离了创立这种方法的初衷。于是在第二批学生练习时,对科目进行了合并,尽量减少科目,减少分录的编制。改进后,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论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问题简单,有的问题复杂,特别是针对利润的结转,提问的学生很多。这种情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是很少出现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在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提高了兴趣,学习效果与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在实习时解决实际经济业务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五、中职会计教学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科目。例如本文所说的校园卡科目,其他学校的学生可能不是用校园卡消费的,那就可以不设置这一项。

 

第二,本方法针对的是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具体实践,因此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采用这种方法练习效果较好,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三,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提高和对会计知识理解的加深,本方法的内容也应随之变化。例如把学生购入的生活与学习用品列为资产,并考虑用恰当的方法将资产摊销计入费用,会计基础可以把收付实现制改成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程序也可以改成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等。

 

第四,保证教学时间。刚开始学习本方法大概需要8课时。教师最好每周对学生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检查,并用1课时的时间进行讲评。如果能坚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教学效果更佳。

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2016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新医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新医改政策为医疗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从细节上详细规划了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怎样在新医改政策下快速的改革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使其能与新医改政策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相契合是摆在医院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其对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制定了多元化的卫生机制,并以政府为导向,显著提高了医院卫生水平。于此同时,也使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大大减轻。新医改背景下,有效区分开了医药区,对销售的药品零差价率予以大力实行,并在药事服务费上有所增加,其发展目标为以技养医。总而言之,实施新医改政策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医药行业,使医疗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当然,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应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予以全面优化,在财务管理范围中新加入技术费用与药事服务费,利用建立完整的医疗体系,以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能力。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一)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若要保证医院资产安全,防止医院资产流失,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首先要做的便是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予以建立健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使支出审批制度和票据管理制度得以逐步健全,通过加强预算控制,使资产管理制度与成本核算体系不断完善。尽可能减少医院运营成本,对调度资金予以合理安排,让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以使医院经营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重视成本核算,增强经济效益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应当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医院应定期科学的预测医疗服务成本,以有力保障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一定要重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并在成本核算中采取分级成本核算的方式,提高成本核算质量,为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需在其中加入财务管理手段,以优化配置资源,使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增强。医院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要对辅助项目的支出做出及时改变,利用分级成本核算的方式,合理的控制与核算各项成本。同时,医院还要制定经营管理流程图,在流程中表现出费用、支出与成本等,并构建付费方式模型,以更好的支持医院会计核算。

(三)分析财务指标,防范财务风险

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时,应立足于新医改政策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了让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和规范相符合,医院应分析财务指标,并分析和评价有关医疗业务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增长能力等,旨在对现在及过去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评估。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不能只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归集,而应将外部各项政策与院内各项信息结合起来,并加上各种财务比率指标,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如此才可得出客观、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进而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来,及时采取应对之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能力,以准确的信息帮助医院相关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使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得到满足。

(四)强化网络作用,加强医院财务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日益普及的计算机网络,也推动了医院会计分析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有助于管理会计核算效率的提高,让医院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医院应拓宽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定期检查并对软件漏洞进行及时补救,尽可能把软件问题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建立计算机应急中心,以保护医院资金不受硬件实施不完善或软件漏洞的影响。另外,还需定期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活动,以让财务人员更好的掌握软件使用方法。

(五)提高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处理信息和核算财务是财务人员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工作,这就要求医院财务人员在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当前,大多数医院财务人员的都是本科生,他们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上缺乏实践经验,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应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同时将高水平人才引进来,以与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工作相适应。

三、结束语

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在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造成影响的同时,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应对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通过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完善、对系统会计核算方式的应用,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其可对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予以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琼.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08:60-61

第8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电算化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经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74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25- 02

1 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这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另外,目前我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非常发达,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财务软件,同时由于开发一个会计软件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时间,所以大多数单位都愿意使用购买现成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而不愿意自行开发会计软件。这样,在会计工作中就很少需要专门的软件开发人才,而是需要大量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操作技术的会计人员。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核算流程,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另外,现在高职升学也有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考试。因此,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财政局举办的会计电算化上岗证的培训有所不同。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有以下特点。

(1)体现了劳动者技能方面的特点。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强专业、厚基础、重技能、应百变”。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教学中就必须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就业后能很快适应会计岗位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课程安排上,既要有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内容,还要有熟练掌握处理具体的经济业务技能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能独立完成会计核算流程。

(3)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特点。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是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工作,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更要采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而会计电算化的开设正是体现了这种特点。

3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简称。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教学中,进行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必要的,但仅限于理论的学习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进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为此,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多媒体教学光盘进行教学实践。我们曾经使用过不同的教学软件,如万能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也从手工模拟教学过渡到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会计电算化教室,设置一个专门适合财会学生模拟实习的场所。第二,安装切实可行的财务软件,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第三,有组织、有计划地分阶段进行实习,使课本上的每一知识模块都能在实习操作中得到巩固。第四,集中实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整个会计流程,完成整个会计操作过程。

多年的实践结果证明,培养熟练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全面领会会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突出职业学校实践性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

4 目前职业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向,不是“会计电算化”而是“会计信息化”。因此,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对任职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第二,使学生学好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很难掌握好这门技术的。

第三,使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在数字经济时代,面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网络会计将是未来财务管理的方向,因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和较好的英语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第9篇

【关键词】 会计; 内部系统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内部控制大体可以分为企业层面的内部管理控制和活动类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两个方面。企业内部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作用对象,其范围涉及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它为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有效流动等提供了保障。加强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系统控制面临的问题

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它是财会部门为了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防止一些经济违法行为的发生而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具有特殊性,由于施工场所变换不定、先有买主后组织生产以及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具有与其他行业企业所不同的情况。这些特殊的情况给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监督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使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成为必需。

从当前情况看,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财务部门信息掌握有缺陷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只掌握在作业部门手中,财务部门或者是不掌握其具体情况,或者是无法了解其中的真实信息,导致相关情况无法在财务信息中反映出来,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正确决策。

(二)对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理解有偏差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认为,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目的仅仅是对工程资金的管理,其目的是使工程资金得到正常运转,因此,进行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就是提高资金的正常流动性与资金的使用率。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势必影响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开展。

(三)对企业成本核算未能进行有效细分

内部会计系统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内容,会受到内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前对工程成本的核算不够精细,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最优控制也会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进行。

(四)会计核算时效性不强

客观、准确、快速、及时是企业经营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但现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滞后性,不能保证核算的及时准确,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者对经营情况的判断,最终给决策层的决策带来影响。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建立的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有财务总的特点,同时也要兼顾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内部会计系统控制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合法性

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建立既要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基础,更要以《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国家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合法性是企业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基础,违反了这个原则,既给国家带来难以预期的损失,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二)针对性

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必须建立在对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务工作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全面性

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全面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必须服从企业内部控制这个整体;二是内部会计系统控制要有整体性,可以从企业财务状况出发侧重某一方面的控制,但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制定者要有全局观念,与相关方面的控制能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保证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四)适应性

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必须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会计系统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具体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又具有行业自身的特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既有普遍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督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目的,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时,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监督的内容、措施和责任人员具体化,明确管理职责,这样才能有效杜绝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从而达到监督牵制的目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主要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审核监督职务。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职能部门同时担任,要形成一种既能相互协调合作又能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才能完成,达到无论是纵向(同一部门内上下级之间的不同岗位)与横向(企业内的不同部门)都能够进行相互监督与牵制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内部控制得以强化。

(二)职责分工,权力分割

进行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最重要的是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职责分工和权力分割的局面。如要明确会计与出纳职责权限的界定:会计主要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编制单位的财务成本计划及银行借款计划、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核、登记账簿、保管企业的财务大小印章等,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检查账实是否相符来检查和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通过复核审批保证会计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审核和执行计划、标准或定额来控制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出纳员则负责保管企业的空白支票、空白票据及其他银行凭证,保管库存现金并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三)全面预算控制,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

全面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时还是内部会计系统控制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全面预算控制主要包括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全面预算是将企业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的形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活动或过程,由于全面预算控制贯穿了内部会计系统控制的整个过程,因此实行全面预算控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预算体系、编制预算、下达指标、审议批准、下达执行、监督执行过程、分析调整差异和考核评议等。

要建立严格的收支审批制度。办理货币资金时要认真填写请款单,并由单位审批负责人进行审批,然后出纳员根据请款单支付并填写支票和银行凭证,再由会计或会计主管进行审核后方可在空白支票上或银行凭证上加盖财务大小印章。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人负责并且严格把关。在形式方面,请款单要一式两份,其中一份要由负责保管企业财务大小印章的会计或会计主管保存,以备查记录、核销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或会计主管对申请支付的每一笔货币资金要随时清理核销,对核销的每一笔货币资金的原始发票要进行审核,再由出纳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发票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

(四)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数据不完善和不全面是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通病。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来往票据多且杂,因此要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各种原始凭证除由经办业务部门审核以外,还必须要由会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包括形式审核、内容审核、授权审核和预算审核几个方面。形式审核是指原始凭证要按相关要求填写,如要审核原始凭证的摘要和数字及其他项目是否填写正确,必要的附件清单是否齐全,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等。同时还要审核票据本身的真实性,外来原始凭证应有财税部门票据监制章。对于所使用的票据也要正确区分,如收入(费用)、利得(损失)性款项应使用税务部门的税务票据,暂时性款项(如押金、质量保证金)应使用财税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款收据等。内容审核除了要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反映的内容是否准确无误外,还要审核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合法,一旦发现其内容与国家的政策、法规不符或违反财经纪律的,一律不能放行。授权审核是要审核原始凭证的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是否齐全,审批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果说以上几项审核可以从形式上看出原始凭证是否合格,那么预算审核则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财会人员对年度预算了然于胸,然后才能判断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年度预算要求。

(五)加强财会制度管理

财会制度可以分为原则性的财会制度和综合性的管理制度两大方面。原则性的财会制度又可分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应包括会计核算的体制、主要会计政策、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等方面。它涉及到财会业务的具体方面。相对于原则性的财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则要更为广泛,它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货币资金管理、往来结算管理、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盈利及分配管理、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则不仅仅是针对财会工作所制定的制度,它还涉及与财会相关的一些其他方面,如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会计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原则性的财会制度和综合性的管理制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内部会计系统控制中有各自的作用,不能互相代替。

(六)加强财务机构与人员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会业务最突出的特点是财务管理以项目为独立的基本财务管理单元,然后依次形成子(分)公司财务管理体系、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以至总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来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加强对财务机构与人员的管理,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处罚规定等。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求其具备与会计岗位相适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同时要熟悉建筑施工企业财会工作的特点,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使之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对会计人员的任用标准、程序、培训方式及内容也要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办法,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财会人员处在不断的进步之中。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控制极为重要,其内容要在大的原则基础上对时间、企业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使内部会计系统控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10篇

新准则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这也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思路,如图1所示。

一、当期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新所得税准则关于当期所得税的确认和以前的应付税款法相同,即对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不同的,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按照公式计算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第一步,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从利润表角度看,当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会计利润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企业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中对于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可税前扣除的费用等的规定进行。计税基础的含义及公式如表2所示: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也应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企业合并中取得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及按税法规定以后年度可弥补的亏损等特殊项目。

第二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除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具体方法如图2和图3所示。

第三步,计算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用公式表示为: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与账务处理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计人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所得税会计的账务处理一般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或贷方)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小型企业;决择;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5-76 -03

一、会计电算化对中小型企业的改变

中小型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由手工会计到计算机会计的转变,这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他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化,减轻会计劳动强度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且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手工的几百倍,几千倍,因此大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人员从原来的抄抄写写,记记算算等记帐、算帐、报帐等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要转向加强管理和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应有的参谋作用。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保证会计核算质量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会计核算中的记帐不规范、不统一,容易错记、漏记等问题。因此可以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三)强化会计管理职能,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广大财会人员为适应工作需要,会更加自觉地学习新知识,也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逐步提高了自身素质,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会计工作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广大会计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会计的管理职能。

(四)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贮信息,并且能以低成本、高速度、自动化、精确地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为日常管理提供更为详细、更及时的信息。

如大量的会计信息可得到及时记录、汇总、分析。可随时查看、报送报表。行业、地区实现电算化后,大量经济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共享程度,又大大提高了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会计电算化在中小型企业中的性质

(一)会计处理方法和工作类型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方法等。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都会影响会计资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进而影响会计资料的使用。因此,《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以便于会计资料使用者了解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及其对会计资料影响的情况。

(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本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征和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组合。

会计信息的分析主要由以下几点:一、会计作为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分析利用会计信息不仅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而且是满足决策有效性的需要。中小型企业由于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经营、组织特点的约束,在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问题上存在几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会计报表的编制已意味着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没有进一步分析利用的必要。实际上,会计报表是经营活动全貌的综合性和概括性的货币反映,并不能提供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生产经营的各方面情况。单从会计报表本身不能直观地得出决策所需的相关依据。二是中小企业受筹资渠道的限制,决定其外部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或税务部门。因此,中小型企业认为会计工作的目的只是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以及纳税所得,忽视了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三是不少实行记帐、纳税而不设会计独立核算机构的中小企业认为分析会计信息的工作属于机构,并简单地将会计信息的分析等同于会计报表分析,对会计信息作用的理解大打折扣,所以面对当前的情况,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职能培训和政策宣传。

第12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核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9日

我国400多万户企业中,小企业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针对小企业的实际情况,2009年9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4月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2011年10月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此举标志着我国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微型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

一、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对小企业的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资产存在发生减值的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不再计提减值准备,当小企业资产确实发生损失时,要确定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标准如下:

小企业发生下列资产损失,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等等。

以固定资产损失为例:(1)固定资产盘亏、丢失、被盗损失时,报经批准前,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已经批准后,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残料价值)、其他应收款(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2)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出售、对外投资损失时,报经批准前,按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已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小企业法则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固定资产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实发生亏损等损失时,直接做亏损的账务处理。因此,少了一道账务处理程序,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

二、统一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

在长期债券投资(或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债券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债券摊销的实际利率法是指各期的利息费用以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应付债券账面价值而得。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而直线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又便于理解。

三、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时,就要判断是否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具体方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这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差额)。持有期时,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亏损,投资单位都要作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调整。盈利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投资收益;亏损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长期股权股资科目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如还需承担的投资损失,应将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也要作账务处理,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的分录)。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时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贷记银行存款。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

从以上账务处理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比权益法的会计核算简单得多。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时,就要根据初始投资成本和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来判断分别做不同的账务处理;而成本法下,账务处理单一。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投资单位都要做账务处理;而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变动,不需做账务处理。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简化了账务处理,简化了会计核算。

综上,小企业会计准则更立足于我国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简化了会计核算要求,又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体现了极其鲜明的特色,是一部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财会[2011]17号.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