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1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核算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信息子系统( 会计软件模块) 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 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材料核算模块、往来账核算模块、销售核算模块等。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以至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电算会计方法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的,是它的发展和提高,在电算化环境下,还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以便熟练地把握电算化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 这样, 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 “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 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 “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①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②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③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 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④起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⑤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⑥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 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
二、“初始设置”的电算化会计方法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凭证输入、审核、登记账簿
凭证输入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是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严格区分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有特定固定格式的凭证和账册,在电算化会计下凭证、账簿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数据库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需要输出凭证和账簿时,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中依次按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挑选,形成凭证和账簿。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①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要确定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②会计电算化下为避免填制凭证出现差错,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③凭证填好后同样需要审核,此功能通常由非凭证输入人员完成以起到牵制作用。④登记账簿: 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记账过程由计算机在短时间里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记账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记账后的凭证不得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⑤自动转账分录: 是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对于常用的记账凭证以及在凭证输入时某些频繁出现的记账凭证如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上交税金、按月发放工资、月底结转管理费用到本年利润账户等,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预先存入微机由计算机自动调入,免去操作的烦琐。“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四、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二是数据来源定义。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数据从账簿、其他报表中取得,随账簿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可自动从系统中取数值生成当期会计报表。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重复使用。电算化下会计报表的生成快速准确,同时还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分析。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需要的其他报表,用户自已根据需要完成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要求,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有力地指导会计电算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杰. 论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2] 张亮.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9)
[3] 李珂. 浅谈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商业会计. 2008(S1)
Abstract: By using Yongyou T3 informatization softwar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compares and discusses the manual accounting method and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method, such as "establishing account books", "double-entry", "filling in and auditing certificate", "registrating books", "cost accounting" and "preparation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电算化
Key words: accounting method;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57-02
0 引言
会计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方法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方法。在手工会计中,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①建立账簿、②设置账户、③复式记账、④填制和审核凭证、⑤登记账簿、⑥成本核算、⑦编制会计报表等。但是随着原有手工会计的不便性越来越多的显露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算化会计越来越被认可,随即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带来哪些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手工和电算化方式下会计的核算方法。
1 建立账簿
手工核算方式下,首先要建立各种账簿,包括:总账、日记账、各种明细账等;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下,则是要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进入软件的系统管理模块,然后建立账套,录入单位基本信息,确定核算类型,确定基础信息分类,确定数据精度,确定编码方案,选择相应的使用模块,启用系统。
2 设置账户
在手工会计中,设置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名称开设的,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的方法,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的具体形式。与设置账户不同的是会计科目通过开设账户的方法,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化。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设置账户”变成了“总账系统初始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页和账簿的“账户”,一般由软件根据会计制度要求直接由软件给出。首先需要我们做的是进行基础档案设置,包括机构设置、往来单位设置、财务相关设置(外币种类、凭证类别、项目目录)、收付结算设置;其次是会计科目设置,包括增加、修改、删除、指定会计科目,第三是总账选项设置,包括凭证页签、账簿页签、会计日历页签及其他等;第四是设置明细权限,包括设置明细科目查询权限、凭证审核权限、设置制单审核权限;第五是录入期初余额。
3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法相反的,它是一种记账方法,主要针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相互联系的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复式记账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价值运动,因为复式记账不仅适用于手工处理会计数据,而且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之后,在单式记账数据库文件中,借贷各方都分别以记录一张记账凭证的形式记载下来,但单式记账实质的内容依然是同复式记账一样的,都是在每笔经济业务时反映该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借贷两方(或两方以上)。所以,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科学的。
4 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一种书面证明文件,能作为记录依据。电算化会计区别于手工会计“凭证”的产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填制(输入),还有一种是由系统自动生成机制凭证,如:对于每个月都有的重复业务可以通过生成常用凭证,制单时调用常用凭证,修改相应内容,从而大大减少录入工作量;还可以进行转账定义,然后进行转账生成,如:期间损益结转、对应结转等;手工核算方式下对凭证逐张审核,电算化方式下可以成批审核,只要鼠标一点,审核即可在瞬间完成。
5 登记账簿
在手工会计之中,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各部分相互协作的才能完成。第一次的会计确认的完成就是这一核算形式有机结合的结果。账簿在整个登记账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既是书面记载又是直接的数据源。一旦手工会计离开了账簿,那会计报表的编制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在手工会计中,账户的设置与运用起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我们选择了复式记账这种方法,那么登记账簿时对会计数据进行的分类和归集就一定要运用到账户的设置与运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最基本的存储单元就是会计科目,而会计科目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主要依据。填制和审核完凭证后仍然需要进行记账处理,最后进行月末转账和结账处理。
6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的根据有两个,一是生产企业的生产组织的特点,二是生产工艺的流程。因为不管未来企业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企业各自的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问题的所在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还要不要按照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来确定。
在手工会计的成本核算中,生产组织的特点是成本计算对象选择的主要根据,例如:对于成批生产或多步骤装配式单件的企业,适用于分批法;对多步骤装配式大量生产企业来说,宜平行结转分步法。但是现代企业的生产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是否仍然按照以上的标志呢?
今天计算机在成本核算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想都可以随时查看所有有关的成本数据,因为所有数据就存储在计算机内。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数据、输出信息都非常的方便快捷。问题是对成本数据如何进行加工处理,这才是关键。
成本计算的方法在不同情况也是不同,跟多项都有关系如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是否要在完工和未完工产品时分配的差别都可以决定成本计算的方法选择。科学的选择更好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更好地计算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和半成品的成本。在手工会计中,因为有其不便性,人们必须寻找一种既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成本,又能够方便手工计算的方法,因此新的适合的、科学的方法就产生了。而且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仅可以使用原方法,也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采用自由组合方式生成各种决策支持信息,因为计算机可以满足人们对成本数据进行不同的组合的需求。
还可以设置自定义转账凭证,将生产成本科目下的相关余额转入半成品或产成品不仅可以按月、旬甚至日来计算成本,也可以按步骤而且还可以细化到工序来计算成本,不像手工方式下先汇总再转账,实现计算机自动转账,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几率。
7 编制会计报表
在手工会计中,账簿信息和报表信息都出自于同一个信息源——记载企业经营活动的记账凭证。不同的是账簿信息是为了在每一项经济业务时显现资金运动,而报表信息则是提炼于账簿信息的基础上。会计报表是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将会计数据的多余的部分进行不断的删减,然后进行层层加工,直至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报表。
在电算化会计中,计算机的高速准确,各种报表数字直接取自会计科目余额或发生额。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但可以遵照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口径一致,也可以以会计科目余额或发生额为主要数据源,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自定义报表格式,生成用户期望格式的报表。
总之,手工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凭证”、“账簿”、 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但是电算化会计的主要任务则不同,是生成“凭证”、“账簿”“报表”、“自动备份”、“电子存档数据”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输出的账簿进行查询,还可以通过会计软件查询,同时,各种报表和账簿还可以导出不同类型的文件,即使在没有财务软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松进行查询。随着账户(账簿)作用的渐渐消失,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发挥参谋和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杜,2001年11月.
[2]杨琦.会计信息化专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成本核算方法;成本会计;制造成本
1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
1.1费用与成本
遵循会计核算中的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一般原则划分,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即生产经营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即对象化的费用,也称之为产品成本、产品生产成本或产品制造成本。成本的经济学本质是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C是生产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是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二者经济内容相同,称生产费用侧重配比一定时期,称产品成本侧重配比产品对象。一个企业的生产费用总额与其完工产品成本总额不一定相等。期间费用则是指一定期间耗费的与生产产品提供劳务间接联系的无须计入产品成本的经营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概念的经济学本质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费用的正确核算作用巨大。一是补偿耗费的尺度;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和重要指标;是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决策的重要依据。
1.2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产品(劳务)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基本职能是成本核算与监督,核算是基础,监督职能扩展为事前的预测、决策、计划;事中的控制、核算;事后的分析、考核、检查具体职能。也决定了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狭义的成本会计只指成本核算;广义的成本会计则包含八个环节的管理活动与技术。
1.3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都必须遵行五个基本要求:一是正确划分各种支出的界限:除正常生产经营支出外,还有资本性支出、福利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等。只有生产经营性支出(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才称为生产经营费用。二是正确划分各期费用成本界限: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而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须计入本期费用成本账户。三是正确划分费用与成本界线:在正确划分各种支出和各期费用成本基础上还应当正确划分产品期间费用界限。生产经营费用中的生产费用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生产经营费用中的期间费用列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四是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界限:凡是能分清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同应按受益原则合理分配标准在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之后再计入各产品的成本。五是正确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企业期末计算产品成本时,除了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外,还可能有未完工产品成本。必须核实期末在产品数量和完工程度,采用合理分配分法划分出计入完工产品成本与期末在产品成本,才能正确计算完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与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五个基本要求决定了各个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都归纳三个步骤:一是费用的审核与控制;二是生产费用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与归集;三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4制造成本法
制造成本法是指国际通行的按照以上五个划分界限和一般流程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方法就称之为制造成本法。会计信息化下的制造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伴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成本核算方法从手工成本核算方法过渡到会计信息化下成本核算方法。但是无论手工成本核算还是信息化下成本核算,不变的是核算基本要求与一般流程。变化的是技术手段与具体流程。特别是ERP环境下成本核算方法作为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学科交叉技术一直是成本会计人员的操作难点与薄弱环节。国内大多有关成本会计的文献资料研究也多见于手工成本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本文结合多年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经验对会计软件中的成本核算功能应用作一浅探。
2会计信息化下制造成本核算方法
2.1总账系统中制造成本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电算化初期,建账单位只是财务部门开始信息化,所有会计核算都是依靠ERP软件中的账务处理模块(又称总账系统)来完成。根据总账系统中成本核算科目设置时尽量利用科目明细分类核算与项目辅助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来设置成本核算科目体系,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到如下几种成本核算科目设置方法。方案1:成本明细分类核算的方法是利用总账系统中成本总分类科目“生产成本”下设多级明细分类科目来实现成本核算的方法。其成本核算科目设置如下:方案2:成本项目辅助核算的方法是利用总账系统中成本总分类科目“生产成本”下不再分明细账户,而是将上述成本核算明细账户改置为项目辅助核算的项目。成本科目及项目档案设置如下:项目档案设置如下:(1)项目大类名称:生产成本;(2)项目分类编码级次为:1-2-2;(3)项目栏目:采用默认;(4)项目结构:不变;(5)项目取数科目:生产成本;(6)项目分类定义:1-A产品;101-基本生产成本;10101-直接材料;10102-直接人工;10103-其他费用;2-B产品;201-基本生产成本;20101-直接材料;20102-直接人工;20103-其他费用;(7)项目目录:1-直接材料(分类编码10101);2-直接人工(分类编码10102);3-其他费用(分类编码10103);4-直接材料(分类编码20101);5-直接人工(分类编码20102);6-其他费用(分类编码20103)。方案3:成本明细分类与项目辅助核算混合设置的方法是利用总账系统中成本总分类科目“生产成本”下不再分明细账户,而是将上述成本核算明细账户改置为项目辅助核算的项目。成本科目及项目档案设置如下:项目档案设置如下:(1)项目大类名称:生产成本;(2)项目分类编码级次为:1;(3)项目栏目:采用默认;(4)项目结构:不变;(5)项目取数科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6)项目分类定义:1-A产品;2-B产品;比较上述三种案例的生产成本核算体系设置,显然案例一与传统手工会计成本科目设置相同,比较符合手工成本会计人员认识习惯,由手工会计到会计信息化建账时容易上手。缺点是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利用科目辅助核算功能代替明细账设置,从而精减科目分类层次结构,减少数据冗余度。案例2则正好相好,总账科目只有一级分类,生产成本所有明细账改为项目辅助分类设置。总账简单明了,项目档案设置复杂,分设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产品,有利于成本对象无限扩展。案例3则综合案例1与2,总账科目分类设置到成本核算项目三级分类明细账,成本对象分类设置改为项目档案中分类目录,项目档案设置简单明了,也有利于无限扩展。现实中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2.2财务、业务一体化下制造成本核算方法
是指成本核算单位集成使用了ERP信息系统中的财务子系统、供应链子业务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环境下的制造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应用环境复杂,信息化高度集成共享,应用专门管理会计系统中成本管理模块形成制造成本数据。方案4:财务业务一体化+成本管理系统核算方法(1)总账系统成本科目设置:可以采用上述方案任一形式。其他各系统完成相应的初始设置。(2)供应链存货核算系统负责核算提供材料采购、领用出库成本费用数据给成本管理系统。(3)总账或薪资管理系统负责核算提供直接人工费用数据给成本管理系统。(4)总账系统负责核算提供制造费用及辅助生产费用数据给成本管理系统。(5)成本管理系统完成以上成本项目数据采集录入、检查、核对后,按照参数选项预订的成品核算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完全或部分分批法、分类法进行成本凭证处理论、账表生成。最后形成成本汇总表、成本明细表、成本自定义报表。显然,这种方法下,制造成本各项目数据来源不同信息子系统,数据分属多个部门多人多岗管理,需要成本会计联系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初始化。否则会造成数据失真,成本核算不准确。
3结语
综上所述,核算单位选择什么模式成本核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本单位管理需要以及信息化现状水平,一般先采用方案1~2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企业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后,ERP集成应用了财务链与供应链、成本管理系统等部件后就可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系统高效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亮升.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熊绪进.会计信息化下辅助核算应用浅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8).
关键词:军工企业;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
计算机软件从根本上讲主要就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它是软件工作者通过计算机语言编写并编译而成的一系列计算机执行代码,可以完成某些具体的应用功能。计算机的应用是离不开软件的,软件是计算机应用的灵魂。计算机软件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深入到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所以,计算机软件根据应用目的又可以分成很多类型,如:操作系统Windows、家庭多媒体RealPlay、防病毒软件Norton、科研仿真软件MatLab等等。
1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方法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是采购办公类型、科研类型和网络管理类型的计算机软件。这些类型的软件,多数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已经购买了许多而且需求量还在日益增加,同时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有关财务制度中对计算机软件的确认及核算并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如何结合现有的资产管理办法同时针对这些软件的类型,整理出一套计算机软件的财务管理及核算的方法,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是必要而且急需的。现阶段大多数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有三种方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核算。
(1)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办公费用在管理费中一次性列支。对于价格较低的软件,如杀毒软件等这样处理是合适的,但对于金额较大,使用期较长的软件这样处理就不符合费用配比原则。
(2)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账务处理。这样通过每月计提折旧将费用分摊入成本,基本上可以解决费用配比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首先,按照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仪器设备每年按原值的5%计提使用费,也就是说仪器设备的折旧年限是20年。而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新快,使用期限远低于此,如果按20年来计提折旧,可能不等提到50%此软件就已经被淘汰了。虽然财务制度允许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可比照国家对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使用费,但增提的部分不得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而应由生产经营项目负担。对于民品业务开发不够的单位来说,这一条就很难实施。其次,软件虽然是以光盘的形式存在的,但光盘只是它的载体,软件本身并没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它并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在资产盘点时,软件无法以实物形式进行盘点,当软件被淘汰时,它也无法按固定资产报废程序进行报废。
(3)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无形资产——著作权”进行核算。计算机软件符合无形资产的特征:①不存在实物形态;②有偿取得;③可以在许多会计期间为单位提供经济效益;④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著作权的形式对计算机软件加以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也明确规定将其作为一类与文字作品并列的特殊作品给予保护。因此,计算机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是有依据的。但无形资产的摊销是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或者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而很多软件类产品的使用年限不容易预计,所以对所有软件采用该方法进行核算也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计算机软件核算方法都有优势和不足的情况,如何考虑软件的特点来选择合适和软件核算方法就成了解决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
2将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核算是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办法的核心
计算机软件涉及到科研研制、单位管理、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为了更有效、明确和简洁地在资产管理中将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起来,将计算机软件通过进行分类来核算是必要的。从以上的分析介绍中可以看出,根据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将它们进行分类在技术上并不是困难的工作,而且上述探讨的计算机软件分类核算办法在现实软件会计核算中有些单位已部分采用,效果很好,所以采用根据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特点进行分类核算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也是可行的。根据上述介绍的计算机软件三种核算方法的情况,再结合计算机软件用途和特点,对计算机软件可以采用如下分类核算方法:
(1)办公常用的、价值小的计算机软件,采用作为办公费用在管理费中一次性列支进行核算。办公常用的小价值软件如杀毒软件Kill、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IBMLotusNotes、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数据库管理软件SQLServer、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等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功能单一;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技术服务;③主要用于日常办公中;④使用的人员和次数都较多;⑤使用部门较多;⑥1次性投资多人次和多部门使用等等。对该类软件采用一次性办公费用处理即简化核算,也符合这类软件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财务核算方式。(2)购买硬件设备时,随同硬件设备附带的使用软件采用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账务处理。现代的硬件设备或硬件系统内部大部分都有控制或分析处理芯片,所以在购买时会附带有功能软件或硬件设备的驱动软件。而且这些功能软件和硬件设备的驱动软件往往是选配产品,用户根据需要使用的功能来进行选择相应配套的硬件和软件。如购买高速摄像机时可以选择是否需要红外摄像,购买声学信号分析系统时可以选择在空气测量、水下测量、还是二者都需要等等,这些都会带来购买软件内容的不同。但这些随硬件附带的软件大部分都具有如下特点:①专业局限性较强,不通用;②跟硬件设备结合很紧密,经常是某种型号硬件系统的专有软件;③对该类软件无法进行二次开发和移植等等。所以,这类软件年限的应用往往紧密跟随着硬件系统、设备或部件。根据该类软件的特点,将它们随同硬件设备一同列入固定资产来进行账务处理是很合适的。
(3)对科研设计和科研仿真软件,采用无形资产来进行核算是比较合适的。科研设计和科研仿真类型的计算机软件是根据某类或某几类物理或化学等学科原理公式开发和发展起来的,并结合了大量的实际试验验证和修改。如机械运动学仿真软件Admas是以牛顿定律为基础开发的,机械CAD设计软件是以几何学为基础开发的,电磁场分析软件是以麦克史维方程为基础开发的等等。这类软件的特点是:①软件价值大(有的1套软件价格达到几佰万元人民币);②对厂家的技术服务要求很高,该类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软件还需要升级等;③软件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可达到10年以上);④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且从购买到应用起来往往时间较长等等。无形资产的摊销是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或者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所以,将科研设计和科研仿真类型的计算机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来进行核算是比较合适的。
这类软件列入无形资产管理的那个科目中更合适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无形资产按期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也就是说,所有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均在管理费用中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价值高的、专门用于科研生产设计及仿真的软件与单位的管理费用并无直接联系,所以对该类软件的无形资产核算需要采用变更的方法。军工科研单位科研项目、课题按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期末将管理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摊到科研项目中去,但将科研用的软件费用摊销在管理费用中核算,不能合理地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费用水平。因此,对于用于科研生产、技术设计和科研仿真类的计算机软件费用的摊销,应在“研制费用”科目中核算,以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核算,可以将软件的核算工作在技术上清晰和简化。军工科研单位在长期的科研生产中将应用的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合理地分类,通过软件分类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是计算机软件核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君.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和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2).
[2]李玉霞,李淑霞.谈无形资产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师,2004,(8).
[3]李永红.对无形资产核算的新思考[J].冶金财会,2006,(6).
[4]曹湘平.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2).
关键词:餐饮企业;饮食成本;核算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改革与发展。在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对餐饮企业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当前,餐饮行业发展迅速,竞争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中,因此餐饮企业在控制成本、改进核算方法方面具有非常迫切的改革要求。然而,受餐饮企业会计体制的限制,同时大多数餐饮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量化标准执行范围有限、成本不具备精确性等特点,使得餐饮企业在饮食成本核算方面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执行系统机制[1]。所以,加强餐饮企业饮食成本核算的方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饮食成本的概念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饮食成本指的是在企业生产餐饮产品的过程中所占用及耗费的资金,由活劳动消耗中自身劳动的价值与物化劳动价值两大部分组成。所谓活劳动消耗中自身劳动的价值指的是为了对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所需要的价值进行维持,以职工福利与劳动工资的形式对成本进行加入,这已经成为了饮食成本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物化劳动价值指的是食品的原料以及生产过程中餐厅设备、厨房、水电燃料消耗、餐茶用品消耗等的价值。
原料成本是餐饮行业饮食成本核算的主要核算对象。在实际的餐饮生产过程中,主料、配料与调料是原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主料指的是餐饮产品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通常在成本中都会占据非常大的比重;配料指的是在餐饮产品中用于辅助原材料的材料,具有较多的花色品种,但是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比不大;调料同配料一样,是在餐饮产品中用于辅助原材料的材料,其主要作用就是对色、香、味、形进行调节,具有品种多但用量少的特点。在餐饮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除了主料、配料与调料成本,还有各种酒水与饮料的销售成本以及其他各种合理的管理、销售费用[2]。
2.饮食成本核算现状
2.1单一的会计核算
通常餐饮企业采用的都是预算会计,因为预算会计没有较大的资金压力,更不需要承担比较大的经济责任[3]。但是这种核算方式会导致经费消耗与经费支出效益不重视的现象出现,形成不了较强的节约意识。
2.2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是不计提折旧的,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的价值严重不符的现象产生。许多早已报废、丢失的固定资产以及食物形成的严重磨损没有进行及时清理,造成账面上显示出来的仍是其原始价值。
2.3缺乏一定的成本效益观念
在现行的资源配置机制下,很多餐饮企业无论是管理层还是财会人员都普遍存在着成本效益观念缺乏的现象,没有良好的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的概念。餐饮企业是一种盈利组织,其运营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盈利,为餐饮企业的资金提供者博取最大的经济回报。但是现行的很多餐饮企业对在成本控制方面明显表现出出不足,无法对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
3.加强饮食成本核算方法的策略
3.1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饮食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厨房核算与会计成本核算两大方面。厨房核算指的是厨房生产与产品定价的服务,对厨房实际的成本消耗进行控制,并提供基础的数据给会计;会计成本核算指的是会计要从专业的管理角度出发,对各餐厅与企业餐饮的成本消耗、成本率进行核算,实现餐厅与企业成本的控制,并提供决策依据给企业餐饮的经营者与高层领导者[4]。
3.2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分类
餐饮产品具有品种繁多的特点,所以在进行饮食成本的核算过程中,不同的厨房产品生产方式与花色品种也应该选取不同的核算方法,提升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四种类型,分别是顺序结转法、平行姐转发、订单核算法与分类核算法。
顺序姐转法比较适用于分步加工、最后生产的餐饮产品,对需要采用分步加工的热菜,其每一个生产步骤都要进行核算;平行结转法比较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产品,这些批量食品的原料成本在生产过程中都是平行发生的,需将同时发生的各种原料成本进行汇总;订单核算法比较适用于团队、会议、宴会等大型餐饮活动,这类型客户都是事先预定好的,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也要按照用餐人数与订餐的标准对餐费收入进行核算;分类核算法比较适用于餐饮成本会计与餐饮核算员对成本进行核算时使用。
3.3控制餐饮管理的成本
餐饮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赚取合理的利润,而利润就是总收入数减去支出总数的结果。在这方面,实现餐饮管理成本的控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要实现餐饮管理成本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好菜单设计,每道菜在制作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劳力、原料、时间、数量与供应情况全都要在标准的单价上反映出来;其次要对采购的成本进行控制,以采购预算的安排与采购进货的原始记录作为基础;再次要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并以厨房作为基础,将食品的原材料作为对象,以实际的成本消耗情况作为依据;最后要对酒水饮料的成本进行控制[5]。酒水、饮料的成本控制较为简单,但却有易丢失、易携带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核算的时候需要对酒水、饮料的消耗量、营业收入差异进行控制。
此外,人工成本也是一大不容被忽视的控制成本,在劳动力方面要实现利用最大化,并避免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者过剩的情况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成本进行准确及时的运算,对成本核算的整合流程进行全程掌控,从而达到降低生产过程中总成本的目的。为了企业后续发展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储备,企业管理层与会计层等都必须树立节约资源、节省费用的意识,实现餐饮企业盈利的最大化。(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永凤.加强饮食成本核算方法谈[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12(1):64-65.
[2]郁隐梅.关于高校饮食成本核算问题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2):37-38.
[3]徐维锋,朱晓霞.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J]现代企业2012(2):12-13.
关键词:基本单位;财务核算;权责发生制;管理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招生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同时其办学资金的来源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些转变使得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度已无法适应目前高校这种会计核算的需求。对此,为了使高校财务核算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必须对现行的相关会计核算制度实施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其必然的选择。
一、目前我国高校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实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大多为收付实现制
这种制度尽管能够将高校现金流量客观地反映出来,但是却不能将高校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有效且完全地反映出来,同时还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资产和负债。在收付实现制度下进行的高校会计核算,通常只对已收付款项实施入账。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其资金的收付和入账均没有同步进行,导致入账不够及时或者账务管理较为混乱,造成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此外,高校中的固定资产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入账,使高校的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和账面不相一致,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同时在财政支出核算过程中,通常只是针对当前的支付,而对于高校应该承担的利益以及国债等没有客观地反映出来,导致政府的债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容易给政府财政风险的控制以及防范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会计信息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当前我国高校在会计核算中,只有很小部分高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在实际核算中,当比较采用收付实现制度和权责发生制所生成的相关会计信息时,根本不能获取一个真实且有效的比较结果。同时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存在一些营利性附属机构,这些机构所得到的收入大多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度,在不同会计核算的方法下所得到相关会计信息若同时出现在同一会计报告中,很容易影响其会计信息质量。
二、高校财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可行性
(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高校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了相应且必要的政策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的会计制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高校财务核算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是现今财政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充分反映了高校财务核算的现实需求。为了提高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其对高校出现的各种新业务实施科学核算的需求,就必须要对以前单一收付实现制度实施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使高校会计信息变得更为透明,加大高校管理者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视,为政府的财政改革提供相应的实践经验,使其符合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观。
(二)国内外一些非营利性组织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为我国高校的财务核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2005年,在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国家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核算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高校即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这点看,笔者认为在高校财务核算中也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而且在选择会计基础的时候,不应该区别组织的性质,既然民办高校适用权责发生制,那么在运行方式以及目标培养上与其相同的公立高校也应该实施权责发生制。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经验,而是应该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此推动高校稳步前进。
(三)高校的复杂性使得收付实现制度必须要能够全面核算,这为高校引入权责发生制提出了必然要求
在高校中经常会涉及到在一定比例条件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助学基金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这笔资金的支付应该按照专项资金的具体处理方式,而不是利用支出来实施核算。此外,在高校财务核算中,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通常都会被列入到高校应收账款中,然后再把其计入银行存款中,这些核算方式和实践经验为高校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了相应且必然的可行性。
三、高校权责发生制引入的相关措施
目前在国际财务核算方法中最常用的制度为权责发生制,要想适应当前这种市场经济需求,我国高校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在财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而在引入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改变会计核算方法,而是应该适应当前的财政制度,结合高校发展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这样才能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
(一)重新界定预算会计组成部分
根据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和业务活动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对预算会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可将行政单位归纳到政府会计中,通过对其相关组成部分的调整来实施财务核算管理。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计提折旧费用的相关内容,使得账面无法将高校固定资产真实价值有效地反映出来,并且和实际账款不相符合。对此,在高校引入权责发生制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效管理固定资产,同时设置相应的账簿,编制专门固定资产的报表,全面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原价和累计折旧等各方面的信息。
(三)通过基本建设中的会计规范来管理会计核算
高校建设项目一般包括了很多种资金渠道,不仅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同时也有来自于高校的自筹资金。据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财务核算方法只能将财政性投资部分反映出来,对其自筹资金却不能全面反映。通常情况下均是经过其自筹基建的相应账户来反映,造成基建项目所产生的实际费用和账面存在的相关成本不能达成一致,而这一切都会影响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入账等。因此,在财务核算管理过程中,应该把基本建设规范纳入其中,和其他项目实行统一核算,从而清晰表现建设项目资金的实际情况,确保国有资金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
(四)合理且适时应用权责发生制
第一,应用权责发生制,可根据高校中一些重要的政府债务所进行的特殊反映,通过专门会计科目的设置,准确地反映出其偿还相关信息以及负债的实际情况;第二,通过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把以前一些隐藏的相关隐性债务变得具有一定的显性价值,使其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各种账款信息,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且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财务高校自身的财务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资金渠道的增多,以前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度已无法适应当前高校这种财务核算需求,必须要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不仅能够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核算效率,同时还能促使高校财务核算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推动高校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滕兴利.高校财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8).
[2]鲍婕.关于独立学院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探讨[J].经济师,2012(6).
[3]韩明芹.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地勘单位市场运作中的互补性[J].甘肃科技,2010(14).
[4]李新惠.高校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管理实践探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问题分析;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
当前,适应经济管理工作需求的会计核算制度及核算方法体系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已经形成,而且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施工企业与普通生产企业的区别体现在:施工企业“产品”生产投入的成本高、生产周期较长、施工点相对分散、施工过程涉及范围广、不易被移动、成本回收时间较长等方面。这决定了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着其他行业不具有的特殊性和困难性。
1.1 分级管理与核算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是与施工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能有效且直接地反映出施工产品的经济效果,但施工企业具有生产时间长、施工地点分散、流动性较大等独有的特点,决定其会计核算工作必须结合生产特点,采用分级管理与分级核算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企业对财务进行集中核算而造成的施工生产脱离于会计核算的现象。
1.2 每项工程成本独立核算
施工项目一般由几个单项工程通过有机组合成为一项工程,一般情况下该工程造价根据工程组合的特点来做计价。基于施工企业特殊的单件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核算方法上采用“定单成本计算法”。针对每项工程成本实行单独核算法,以此达到预算成本的计算口径和实际成本相一致的目的。
1.3 分段结算工程价款
施工企业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造价偏高的特性,决定了工程要到竣工后才能结算价款,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预先垫付大笔的资金,如此一来不仅对施工企业产品的经营带来一定限制,而且还对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麻烦和困难,即使是事后监督或结算也无法发挥会计核算应有的效力。对此,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一分为二:周期短、造价低的项目可以在工程竣工后进行一次性结算,而资金使用多、施工周期长的项目则要事先落实各期完工后的借款,再实行分阶段结算,做好资金的及时回收,来保证企业资金的运行顺畅。
2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欠佳
在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齐,使得企业相关人员无法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企业会计的基本规范。有些施工企业可能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但是只要是参加过的人员都明白,这种培训实质上就是形同虚设,只是流于形式,企业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需要才开设的。因此,在施工企业这种流动性强的背景下,施工企业会计人员又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同企业的磨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主要的是,项目会计人员不能对国家最新的会计规范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致使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无法实现其应有的职能。
2.2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不规范
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关于原始凭证的管理、记账凭证的归集,还是公司自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程序,都存在一定的不扎实、不规范的现象。在基础工作方面的不扎实,会导致内行弄不清,外行看不懂,更重要的是,这种不扎实的现象使得会计基本职能不能实现。会计的基础工作是给相关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不仅仅有助于公司领导进行决策,还对公司内部控制和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会直接影响到公司决策的成败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不仅增加了成本费用,而且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2.3 会计核算不及时,不能及时反映会计信息
会计的基本信息质量要求需要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接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也就是要求规范和扎实会计的基础工作,如果会计信息出现滞后的现象,会计信息的价值和职能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在施工企业,一般是将原材料库存在施工现场,但是由于数量比较庞大,管理人员很难对其进行计数盘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体积进行估计或进行称重,如果项目对物资盘点不及时,材料的进出和消耗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人员盘点的准确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决策效果和效率。
2.4 会计信息传递较慢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应收款项周转的周期较长,企业垫付的资金相对较大,而且由于施工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外地,流动性非常强,从而致使信息传递不及时,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3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策略
3.1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施工企业要按照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对会计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管理。我国财政部新出台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是一项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对施工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于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施工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也有着有效的作用。在会计核算章程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务必要从相关法规规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作出分析,完善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对项目操作过程汇总的人员、资金、设备、资料等使用情况及时记录,保证核算的全面性,使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
3.2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或者相关的会计基础,才能让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走上正轨,确保施工项目中数据的准确无误。因此,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对会计人员素质这一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使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上升一个台阶。施工企业内部可建立起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具体记录包括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提示信息、守信信息和警示信息等内容,通过此举可及时了解会计人员的信用状况,而在具体操作时诚信档案应采用动态管理模式,有助于诚信会计工作者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此外,还要对会计人员加强日常培训和制度管理。
3.3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积极推行、落实工程项目经营体制,进行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强化质量管理与监督力度,实现确保成本核算数据及时、全面的目标,达到施工企业成本效益的相互协调;施工企业应当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使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实时可靠的监控,再依据预算计划调节各种成本的影响因素,方便将耗费控制在计划的范围内。以权责利相结合的形式,使核算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核算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核算的质量。
3.4 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计算机在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施工企业全面启动工程施工时,财会部门应当以积极的姿态,使用代表先进科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办公,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准确、高效地进行信息搜集、传输和处理,从而使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提升一个高度,提高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3.5 加强财务管理稽核工作
施工企业财务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针对施工项目的开发策略和建设规划。因此,在施工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时,要求我们对工程施工保持全面、有效的管理状态。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财务稽核的重要性和完整性,通过良好的财务稽核来指导和规范核算人员的日常核算工作。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实际和形势,相应做出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或检查,来收集财务数据和监督核算人员的基本核算情况。
3.6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在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进行全面的管理、重点指导和监控。对施工企业的财务资金往来应当严格把关、遵循调度规范、强化审批制度,从而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对此应当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①对重大资金往来进行重点监控;②对合同各项条款的履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③杜绝浪费行为,要厉行节约,对原材料的管理,要按规定进行控制和核算。
3.5 实施会计核算人员责任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不仅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的效率,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保障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明确会计核算人员的责权制度,并建立责任中心,通过其进行绩效考核。在此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预计目标,层层分解到会计核算人员责任中心和各个职能部门,通过完善的会计核算人员激励机制,有效地促使各个部门井然有序地完成自身的各项工作,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最有效途径。
4 结束语
全面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实施力度,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环节。会计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助于施工企业在经济层面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要全面结合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对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以便于为施工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任德生.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3)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然受到市场的影响,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实现,所以每个企业都要及时准确的核算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利润。本文针对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 :成本核算 管理观念 制度建设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义
成本核算是把货币作为单位把会计核算作为基础从而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给社会提供生产和服务的过程当中,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根据正确的会计方法进行计算,再进行资源合理分配的活动。目前,企业中经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传统成本核算法和作业成本核算法。除此之外,成本核算的方法还有分批核算法和分步核算法以及种类核算法等等。企业要想把成本核算工作做好,首先要做好原始的记录工作,然后要建立科学的计量和检验制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着大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企业对于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认识上不到位的现象。企业的管理者很不重视企业财务上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成本管理,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部门的问题,只要财务收支平衡就行了,更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企业的业绩故意掩饰真实的财务情况。由于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和企业的经营情况严重不符,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决策。所以说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既要重视资金的管理工作又要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
(二)成本核算方法有很多问题。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是运用正确的核算方法,有些企业并不重视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所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比较陈旧,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利。
(三)成本核算的制度不规范。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企业还存在财务制度特别是成本核算的制度不规范的现象,没有完整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另外一部分企业即使成本核算制度是完善的,但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成本核算管理规范的操作性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很多的企业不能很好对生产进行全面的考虑,还有些企业缺少对产品成本进行事前的管理和控制,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只单纯的重视产品成本的核算而不重视管理成本的核算,不能全面的权横利弊。企业在成本的管理方面不能统一,监督机制漏洞百出,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掌握着决策权,财务工作人员只是执行者,由于决策者不专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意见
(一)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良好的成本核算意识是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如果想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就必须要对企业成本管理有正确的认识,控制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企业的人员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企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管理者也要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在企业的内部不断加强成本核算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员工都能深切得知道成本管理的意义,为做好企业的成本核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加强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制度的建设。进一步的强化企业成本核算,需要企业不断建设成本核算的制度。首先,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如果企业总是进行单一、重复的产品生产工作,那么就不再需要企业实行作业成本法了,而应该采用传统的核算方法。但是如果企业不断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且有了较为复杂的产品和较高的生产费用,那企业就应该采用作业成本法了,这种方法一般适合自动化的程度比较高和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比较好的情况。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的作业看做是核算的对象,并且在核算时是依据企业的各自的动因进行的,另一个说法是,成本核算法还可以从企业成本的各个动因上寻找费用,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避免乱分配的现象出现,还可以更有效的节约资源,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其次,企业要以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来正确的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对象,只有这样做,企业才能既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也同时实现成本管理。
(三)不断加强企业监督,促进成本核算的规范化。更好地完善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加强企业在成本核算中的审计工作,不断的加强企业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促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的规范。会计师要针对企业本身成本的核算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也可以委托企业信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但是会计师协会必须要监督管理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所有审计报告,相关的部门要制定出制度来规定注册会计师对自己出具的审计报告终生负责。然而,国家审计部门也要对企业的成本核算进行监督,积极地督促企业设置好成本核算的账簿,并对企业成本核算中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罚。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不断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管理的力度,发现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后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以此来保证企业能够健康良性地发展。
(四)不断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企业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然后对产品的成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管理,使企业的成本核算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把实际中产品所耗用的成本全部都考虑在核算范围之内,不仅只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还要考虑设计上所使用的成本费用、售后费用、维护费用等与产品有关的所有的资源耗用的成本核算。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不仅包括生产链条中所耗用的人力、物力、机械费用等还包括无形的因素,比如企业规模和企业结构等。在企业管理中要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成本的核算,更好地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建立科学而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
结语:
成本核算的工作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作用。还要建立企业内部员工业绩考核与奖励制度,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淑凤.浅谈企业成本核算中成本费用分配.中国集体经济,2011.6.
[2]郭丽.企业成本核算技术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1.2.
【关键词】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方法
一、对现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的影响
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与网上交易的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发生变化。现行格式的发票、账簿正在被无纸化的电子发票、电子表格所取代。由部局域网的建立,企业组织内部各部门,如采购部门采购员需用资金时,将不再到财务部门领取支票,而只要通过内部局域网向财务部门发一个电子申部门收到申请,对照财务预算核准后向采购部门下达付款授权指令(电子密码),即可据此向购货单位付款(电子货币)。多数情况下,电子凭证的审核与对账可来完成。
二、网络技术对现行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设置的影响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一种分目的是为了取得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综合数据和核算指标)。作为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科目的设置当然是必要的,但科目设置的原则可能会发科目体系也不在适用,主要表现在目前的科目设置主要集中在反映财务信息,对重要的表外信息只能以零散的说明来进行描述,缺乏体系。同时对于多元、立体计信息并不适应。
三、网络技术对现行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
账务处理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凭证组织、账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相互配合的方式。现行复式簿记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上述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但它们的目的和结果是一致的,即将记账凭证的数据分别记到相应的明细账和总账账户中去。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之所以有多种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是为了简化总账登账的工作,当然也包括一些其他作用,如有利于总账与明细账间的稽核等。在财务软件中对于会计的登账工作不需要人工去完成,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快、准确度高,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稽核也显得毫无意义。
四、网络技术对复式记账方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实体、规模、业务种类、时效要求等),对为其服务的经济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也因此大大增加。信息需求者要求会计核算系统不仅能提供常规的平面(二元)分类的记账信息,还要提供非常规的立体(多元)分类的多种有关信息,例如为了进行责任会计核算,现行复式簿记一般是采用增加科目级数的方法,在常规会计科目主中心设立更明细一级的科目。这是一种平面的延伸,虽能达到细化核算的目的去满足管理当局同时直接取得按常规会计科目分类和按责任中心分类的数据。当的要求需作更多的非常规分类时,这种单纯细化科目的平面延伸就无法适应了。常采用辅助账、备查账、账外记录的方法来应付,效果不甚理想。这个要求需要核算系统提供处理的信息种类超过二元的单纯复式(借、贷)记账的范围。多元化这些信息虽不一定是对外会计报表本身所必需的,但却能为日后进一步处理信息供管理和决策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不在会计核算系统中预先处理这些信息,后阶段再继续输入、存贮、处理的话,将会带来种种麻烦,降低整个会计信息效率。
五、网络技术对现行记账凭证、账薄和报表的影响
通过考察现在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可以看出,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存贮于数据库中,账薄和报表只是对记账凭证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后的结果。账簿和报表在数据处理仅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记账凭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经济业务能否入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事项,即起到了会计确认的作用;二是记录了会计事项的全基本信息,生成各类数据库文件,随时满足信息使用者查阅、打印会计信息(包括打会计报表)的需要。可见,记账凭证是记录会计基本信息(基础数据)的唯一载体,在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大地增强;而账簿和报表只是一个可随时合成输的适应某一类需要的信息产品,其原来的特殊地位己被淡化。
因此说会计凭证数据库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文件和核心数据库,然而随着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要求的全面提高,以凭证信息形式的数据存储将不可能完全应多元化数据处理的要求,数据元素的处理模式将会替代凭证信息数据库的存储形式。
参 考 文 献
[1]韩玲炳.试论IT环境对现行会计实务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2,83
[2]傅元略.在计算机网络化环境下会计的困惑和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0,9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 会计核算
“价格战”、“整合潮”、“倒闭潮”在过去两年的电子商务产业中轮番上阵,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电商企业的生存也变得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的崛起,电子商务仍是今后不可忽视且强大的经济力量。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传统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不能完全解决电子商务模式下出现的一些创新性销售方式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下面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经营过程中常面临的若干业务,就其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一、网络团购业务的会计核算
网络团购虽然在2010年才开始兴起,但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电子商务商家的必争之地。其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讨论最多的是该采用净价法还是总价法,总价法是指团购网站收到消费者的付款后确认收入,支付给第三方商家的款项作为成本;而净价法则是以收到的款项扣除应支付给第三方商家后的净额确认收入。
美国的Groupon团购网就是采取总价法的典型例子,其收入确认方式为:当订购用户的数量超过由公司与商家签订的协议中预先设定的门槛时,收入予以确认。收入主要由从团购收款的款项、抵减基于历史经验的预估客户退回,公司将代金券在其发行作为收入的抵减项。而我国的团购网站一般采取净价法的形式,如糯米团将从用户收到的款项与付给对应第三方商家这两部分的抵减后的净额作为收入确认的金额。此收入必须满足参与订购用户达到团购最低要求、已付款给公司、公司已就预定的折扣价格发放电子券给订购用户等三个条件。
不同的确认方式对企业总体的影响有较大区别,举例如下:
A团购网站新推出团购业务:低价销售国内某知名销售商B(一般纳税人)提供的护眼台灯,团购价为119元,当订购用户超过100时该团购活动成立,成立后每销售出一台A网站须向B销售商支付价款79元。最终有200个用户订购了该护眼台灯,A团购网站的会计核算如下:
采取总价法核算:
借:银行存款 23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975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46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800
贷:应付账款 15800
借:应付账款 15800
贷:银行存款 15800
总价法下该业务产生净利润=19754-15800=3954,需交增值税4046元。
采用净价法核算:
借:银行存款 23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
应付账款 158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00
借:应付账款 15800
贷:银行存款 15800
净价法下该业务产生净利润=8000-400=7600,需交营业税400元。
比较:总价法下团购网站好比是销售商,需要缴纳增值税,使用17%的增值税税率,所以税负水平较高,该业务给企业带来3954元净利润;而净价法下团购企业属于服务性企业,只需缴纳营业税400元,相比增值税,营业税税率要低得多,承担的税负较轻,企业实现利润7600元,比总价法下多盈利3646元。
二、返券促销活动的会计核算
与在大型商场消费类似,电子商务企业也经常会推出各类优惠活动,满多少返多少现金券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待下次购物时,可以直接抵减款项。因为现行会计准则对这类促销活动没有详细地说明,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处理时会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可以选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核算。一种是把赠送的现金券或者购物券通过“预计负债”账户核算,另一种是现金券先不做处理,待消费者使用时再冲减收入。
A电商企业在五一期间开展节日促销活动,消费者凡购买该企业家用烤箱一个500元即赠送100元抵金券,某消费者购买了一个烤箱取得100元的抵金券。
第一种核算方法,把100元的抵金券记入“预计负债”账户
借:银行存款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借:销售费用 100
贷:预计负债 100
假定该消费者第二次又购买了一套该餐具,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400
预计负债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第二种方法抵金券先不作处理,待消费者使用时直接减少该次营业收入
借:银行存款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消费者第二次购买时:
借:银行存款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32
【关键词】 矿业权; 会计核算; 问题探析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矿山企业无偿获得矿业权,矿业权没有价值,因而不进行会计核算。1986年3月、1996年8月,我国颁布和修订《矿产资源法》,将无偿开采矿产资源改为“有偿开采”,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2006年4月28日,国家制定的《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逐步解决探矿权、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得“双轨制”问题,并于2006年9月30日作出规定,以“煤炭资源有偿使用”为试点,要求“国有企业过去无偿取得的矿业权,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采取分期缴纳、折股上缴等方式,一律缴纳矿业权价款”。而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仅对“石油天然气”的核算作了规范,还未对包括煤炭资源在内的其他矿产资源作出规定。近几年来,企业购买矿产资源或交纳存量矿产资源矿业权价款的业务大量发生,处理不尽相同:有的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有的通过“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为了规范矿业权的核算,笔者研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和规定,考察了西方矿业权核算的方法,对我国矿业权提出了设置“递耗资产”科目核算的设想。
一、矿业权的内容
矿业权,简称矿权,是指探采人依法在已经登记的特定矿区或工作区勘探开采一定的矿产资源,取得矿产品,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也就是矿产资源所有人将其享有的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与自身分离而形成的权利。我国将矿业权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两部分。
(一)探矿权
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称为探矿权人。探矿权人取得探矿权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购买探矿权;二是交纳探矿权使用费取得探矿权。其会计核算应包括以下两大内容:一是探矿权价款。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探矿权人购买探矿权而付出的价款。二是探矿权使用费。国家将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探矿权人为取得探矿权而支付的使用费。
(二)采矿权
所谓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采矿权人取得采矿权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矿权人取得增量矿产资源必须直接购买采矿权;二是采矿权人已占有的存量矿产资源必须交纳采矿权使用费才能取得采矿权。其会计核算应包括以下两大内容:一是采矿权价款。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采矿权人购买采矿权而付出的价款。二是采矿权使用费。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采矿权人为取得采矿权而支付的使用费。
二、西方矿业权核算方法简介
西方通常将矿业权列入“递耗资产”进行核算。他们定义的递耗资产是指通过开掘、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以致无法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无法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又称消耗性资产,如矿藏、油田、气田、原始森林等。西方递耗资产的核算方法如下:
(一)递耗资产的成本
递耗资产按实际支出的成本入账,包括三部分:
1.取得成本:指为取得递耗资产所有权而发生的支出,包括购买价格及产权登记的手续费等。
2.勘探成本:指在取得递耗资产所有权后在勘探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勘探成本在会计上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全部费用法,即将勘探成本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二是有效资本法,即将勘探成本中属于成功项目的直接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转入递耗资产;三是全部资本法,即勘探成功的和不成功全部支出都作为资本性支出转为递耗资产成本。西方企业通常用有效资本法,对勘探没有成功结果的项目支出列作期间费用或损失处理。
3.开发成本:指增设附属设施及开发自然资源所发生的支出。其中,开发自然资源发生的支出,如掘进或钻探等支出,作为递耗资产成本的一部分;而附属设施支出,如道路、运输系统,钻井、抽水装置和其他有关设备等支出,不作为递耗资产成本,而是单独设账,单独计提折旧。
必须指出,递耗资产的成本以取得所有权为标志区分,可分为购买成本和发展成本两部分。还要说明的是,广义的开发成本除了勘探成本、经营开始前的狭义开发成本外,还包括经营开始后的开发成本。对经营开始后的开发成本也有三种处理办法:一是在递耗资产中开设递延账户,平时按估计的新增开发成本的一定比率分配于产品成本,真正发生这些成本时,再借记为递延支出;二是在这类成本发生时即作为资本性支出记入长期待摊费用;三是在这类成本发生时作当期销售费用处理。
还必须指出,企业取得递耗资产所有权后,又勘探发现了新的蕴藏量,产生了新发现价值,或发生自然增值(如林场边砍伐边造林补植),应按估定价值调增递耗资产价值。
(二)递耗资产的折耗
1.折耗的概念。折耗是指递耗资产随着采掘、采伐工作的开展而逐渐转移到所开采的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简言之,折耗是递耗资产成本的转移价值。递耗资产的折耗与机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不同,主要有四点区别:
(1)折耗只是在采掘、采伐等工作进行时才发生,而折旧不一定只是在固定资产使用时才发生。(2)折耗是自然资源实体上的直接耗减,而折旧是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减少,不是固定资产实体的耗减。(3)递耗资产除森林类资产可以造林补植外,大多不能重置,而折旧性的固定资产则大多可以重置。(4)递耗资产是在采掘或采伐中生产出来的生产物,直接成为企业可供销售的商品,因而折耗费用是产品成本的直接组成部分,而折旧性的固定资产是劳动手段,它有助于产品的生产,不直接构成商品的一部分,因而折旧费用一般属于产品成本的间接费用。
2.折耗的计算。折耗的计算可采用产量折耗率法和销售折耗率法。
(1)产量折耗率法(亦称成本折耗法),是指为编制财务报表而使用的按开采或采伐产量计算折耗的一种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各期分摊折耗费用=该期实际产量×折耗率
例如:某公司购入一座煤矿,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和开发成本共计20万美元,该矿估计可开采75万吨煤,估计煤炭采完后土地残值1.25万美元,则:
折耗率=(20-1.25)÷75=0.25(美元/吨)
如果该矿某年实际采煤5万吨,则:
某年折耗费用50 000×0.25=12 500(美元)
(2)销售折耗率法(亦称百分比折耗法),是指出于报税目的而采用的按开采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一定比例计算折耗的一种计算方法。美国税法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应税收益时,从总收入中扣除按此法计算的折耗数,其目的是从税收方面鼓励投资者积极勘探新的自然资源及开发现有自然资源产品。
美国1954年税法和1969年税收改革法案规定主要资源产品折耗率如表1所示。
采用按销售收入总额计算的折耗总额,有可能超过递耗资产成本。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折耗的计算应以递耗资产成本为基础即按第一种成本折耗法计提折耗,这种百分比折耗法只能用作报税而不能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
3.折耗的核算
(1)计提折耗的账务处理。计提折耗设置“折耗费用”和“累计折耗”科目,后者是“递耗资产”的备抵账户,其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递耗资产项目的减项处理。
依前例,计提折耗的分录如下:
借:折耗费用12 500
贷:累计折耗12 500
(2)折耗费用的分摊。由于计提折耗按实际开采产量计算,如果当年开采的产量全部出售,则折耗费用就全部转作本期销售(货)成本处理;如果当年开采的产量没有全部出售,则折耗费用要在本期销售产品和期末结存产品之间分配。依前例,当年开采的50 000吨煤仅销售出40 000吨,则:
销售产品负担折耗费=40 000×0.25=10 000(美元)
结存产品负担折耗费=10 000×0.25=2 500(美元)
据此,企业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销货成本 10 000
存 货 2 500
贷:折耗费用12 500
(三)递耗资产上的固定资产折旧
开采自然资源,一般在递耗资产上都需要增设附属设施,如增设房屋、机器、设备等,这类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而不是计提折耗。计提这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应计折旧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比递耗资产的估计开采年限长,则前者折旧的计算年限习惯上以后者为限。否则,自然资源耗竭后,折旧价值转移就无承担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房屋、机器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应计折旧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比递耗资产的估计开采年限短,则前者折旧按其本身预计使用年限计算。
(四)递耗资产增值的账务处理
在递耗资产按实际成本入账后,企业有可能发现新的蕴藏量使递耗资产增值,林场可以边砍伐边造林使递耗资产自然增值。其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1.确认新发现价值或自然增值时:
借:递耗资产(估定价值)
贷:未实现增值(估定价值)
各期计提折耗时,应按原取得成本加上新增加价值计算。
2.在累计折耗额等于递耗资产原有成本后,每年按当年实际产量计算的属于递耗资产增值部分的数额转销:
借:未实现增值
贷:留存收益(或收益)
当然,增值额的转销也可以单独计算增值额折耗率(递耗资产增值额与递耗资产重新估定的全部价值的比例),每期开采数量乘以增值折耗率即为增值额转销额,再将增值额转销额按销售数量和结存数量进行分摊结转。
三、我国矿业权会计科目的设置
矿山企业为获取矿业权而支付的价款和使用费,目前有许多企业采用两种方法核算:一是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设置“资源成本”二级科目,借方反映资源成本支出数,贷方反映资源成本摊销数。该科目应按矿业权支出的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包括“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二是通过“无形资产”科目核算,设置“矿业权”二级科目,借方反映矿业权支出数,贷方反映矿业权摊销数。该科目应按矿业权支出的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包括“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
笔者认为,我国矿业权的核算应借用西方矿业权的核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根据这一规定,借鉴国际惯例,笔者认为,应增设“递耗资产”一级科目核算矿业权,设置“探矿权”、“采矿权”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核算“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同时,增设“累计折耗”一级会计科目作为“递耗资产”的备抵科目。
四、矿业权的账务处理设计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的规定,煤炭企业发生的矿业权支出应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一是存量矿业权的账务处理。即企业已经无偿占有国家出资探明的煤炭探矿权和无偿取得采矿权的处理。对于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的煤炭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剩余资源储量评估作价后,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经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在探矿权、采矿权有效期内分期缴纳。其中,探矿权价款和使用费最多可分2年缴纳,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最多可分10年缴纳,分期缴纳的企业应承担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资金占用费。分期缴纳仍有困难的国有煤炭企业,经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批准,允许将应缴纳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部分或全部以折股形式上缴,划归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持有。
二是增量矿业权的账务处理。即企业对一次性付款购买新的煤炭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处理。
1.企业取得存量矿业权,支付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时:
借:递耗资产――探矿权――探矿权价款
――探矿权使用费
――采矿权――采矿权价款
――采矿权使用费
贷:银行存款
如果企业分期缴纳,需承担资金占用费,在交纳资金占用费时: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如果分期缴纳仍有困难的,经批准折股,在确认股权时:
借:递耗资产――探矿权――探矿权价款
――探矿权使用费
――采矿权――采矿权价款
――采矿权使用费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2.企业一次性付款购买的新设煤炭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时:
借:递耗资产――探矿权――探矿权价款
――探矿权使用费
――采矿权――采矿权价款
――采矿权使用费
贷:银行存款
3.企业分期摊销矿业权价值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油气资产摊销进入“生产成本”的规定:
借:生产成本――原选煤――资源成本
贷:累计折耗――探矿权
――采矿权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矿业权核算不同于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核算。企业按规定提取矿产资源补偿费时,借记“管理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科目。
4.资产负债表日,矿业权价值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递耗资产减值准备
5.处置矿业权价值,应按该项矿业权的账面价值和已计提的累计折耗: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累计折耗――探矿权
――采矿权
递耗资产减值准备
贷:递耗资产――探矿权
――采矿权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以上处置如出现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参考文献】
[1] 查道林,冯永志.矿业权收益核算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9).
[2] 林维实.论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法律制度[D].重庆大学,2007.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医疗药品 收支核算 成本归集
一、新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实施背景
(一)原有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及成本归集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之前,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收入”、“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支出”等会计科目分别进行医疗和药品收支核算,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药品购入时按照售价入库出库,将售价和进价之差计入“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月末要将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上面来,而不是直接结转到“收支结余”科目。
国家投入医院的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医院获得的科研教学资金,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库存物资之后没有后续的账务处理来反映这些资金的使用状况,其成本的归集和核算按照一般资产来处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一级明细核算科目没有明确的界定,成本的归集跟财务人员对现制度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二)原有医疗药品收支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医疗人员成本全部通过“医疗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药品核算方法仅仅是按照进价加一定加成比例的简单模式计算收支,因此医疗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遴选药品、开具医嘱所体现的知识价值没有在医疗收支核算中得到反映,也就无法在这方面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绩效考核,既不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又是造成医院药品收支不配比、医疗支出过度放大的重要原因。同时对于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来讲,简单通过药品加成的方式来支持医院运营,也导致了医院每年的处方流失率特别高,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收益。此外,药品管理是大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将医疗和药品分两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不符合国际惯例,也没有必要。
其次,是医疗药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以药补医现象突出。学者王振宇、马飞等就指出,按照旧有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后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药品实行一定的加成率后收支产生盈余,但医疗收支亏损(个别医院亏损严重)。在政府相关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医院以药品结余弥补医疗亏损的情况普遍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多开药、开贵药的逐利行为和医院运行机制的扭曲。
再次,是管理费用简单的按医疗和药品部门人员比例分摊进“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方法缺乏合理性。根据医疗部门和药品部门人员的比例或其他相关指标比例情况,简单地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对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的各项耗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同时因为从各家医院的会计报表上无法取得真实的不含管理费用的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信息,所以这种分配方法也不利于对医疗机构之间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任何一家单位都有管理费用,医院也不例外,而且管理费用在医院的整体费用中占据较大比重,公立大型医院的管理费用更是居高不下,而管理费用的分摊却不够合理。原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可按医疗、药品部门人员比例进行分摊,采用这种分配方法后,医院的公共费用完全摊入医疗、药品成本中,人为地加大了医疗、药品的成本费用,使医疗、药品成本不实,隐瞒了医疗、药品的真实结余。而且人为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容易造成医院收支结余不准,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最后,就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成本归集而言,没有明确的界定哪些项目属于医疗和药品成本的归集范围,导致不同医院成本归集口径不统一,甚至同一医院不同财务人员的成本归集口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会计制度对于成本的核算过于简单,成本意识不强,对于各个科室的物资消耗、床日成本、诊次成本等基本数据编报不详,不能准确反映成本项目以及核算科室效益,也容易造成分配不公。
二、新制度下的医疗药品及成本核算
针对旧有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管理及成本核算的种种弊端,新医改明确提出,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针对这一医改政策,新制度取消“药品进销差价”会计科目,为药品零差价率后的会计核算铺平了道路。
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使得药品核算和库存物资的核算方式趋同,另外本身药品就是医院库存物资的一部分,取消“药品”总账科目,将其纳入“库存物资”科目统一核算,简化了会计处理,但并不影响药品的有效管理。同时针对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甄选药品、开具医嘱所体现的药品知识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的情况,新医改提出增设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方案,新制度在修订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医疗收入核算中增加明细核算科目“药事服务费收入”。
为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新医院会计制度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大收大支”的概念,统一了医药收支核算和科教项目收支核算(之前的新制度征求意见稿,曾将科研项目收支和教学项目收支分列),更好地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合并医疗药品收支科目,将“药品收入”并入“医疗收入”中,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在新设的“医疗业务成本”科目中,详细地列明了一级明细核算项目和会计处理方式,医疗和药品收支业务本身就是大医疗的一部分,医疗人员和药房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呈现出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新制度的这一改革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医疗、药品不配比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减少因会计人员对现行会计制度理解不一致而造成的核算差异。
管理费用不再分摊,而是作为期间费用在期末直接结转到“本期结余”,有助于督促医院增收节支,减员增效,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管理费用分摊标准不合理造成的医药收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新制度首次设计了成本报表参考格式,要求医院定期编报“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和“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等报表,同时对医院常用的成本核算术语进行了解释,统一了核算口径。此举显示了新制度对加强成本的归集和核算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医院控制成本,降低经营风险,积极面对竞争,同时由于有了比较准确的成本报表数据,也有利于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
三、结束语
虽然新医院会计制度已实施三年有余,但目前药品零差价还没有广泛实施,药品还是按零售价进行核算,大多数大型公立医院所使用药品的药品名多达几千种,库存药品金额高达数千余万元,由于药品进销差价的存在,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药品的出库都是按照零售价收费的,也存在药品的破损、过期、损溢等情况,因此药品的核算工作非常繁重,管理上稍有纰漏,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为此,许多医院药房一直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新制度取消药品进销差价,可以大幅度降低药房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减轻工作负担,降低账实不符的风险。虽然新制度取消了“药品”总账科目,但由于药品管理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因此医院药品的核算要在“库存物资――药品”中进行统一的核算。
医疗药品收支核算集中在“医疗收入”和“医疗业务成本”两个科目上面,相对规范了医院的会计核算。
新制度没有设置成本类会计科目,这种情况下医院自制药品的成本归集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自制多种药品和卫生材料的情况下,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好处理。建议增设成本类会计科目,在对医院自制物资进行成本归集后,再将完工产品转入到库存物资中。
综上所述,加强药品采购、保管、领用等环节的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的核算,保证药品质量,减少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以切实保障医院成本归集和核算、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消耗,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振宇,马飞.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09,(9):92-96.
[2]王振宇,马飞.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影响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9):40-42.
[3]王钟炎,沈静华.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47-49.
[4]田立启,张永征.医院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毕元广,刘洪玲,李风芹,贺建青.构建理想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9,(1):52-53.
[6]王钟炎,沈静华.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47-49.
[7]郭成杰,吴新勇,王立.我国医院药品核算管理方法的回顾与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