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风险

医药行业风险

时间:2023-09-12 17:1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风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药行业风险

第1篇

【关键词】医药产业;风险投资

就目前中国和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总体说来,医药企业在数量上会逐年下降,但从质量来看,每年都在提升。因为现在医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更具有实用性、针对各种疑难病症的新药,才会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才会在市场战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医药行业是否有前景,决定于医药企业会投入多少,这是关键。现阶段我国的医药行业的研发资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药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医药行业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融资,为医药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一、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1]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险投资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发展和运营时刻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无论是创新一个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是让很多有潜力有技术的医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风险投资除了给医药企业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仅要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参与到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同时还要对医药行业的技术研发过程进行监督,提高研发的动力,为企业在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提供支持,从而来促进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协作企业不断的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增长的速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

1.3风险投资的发展障碍

目前在我国运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来源不太合理,据统计统计局统计企业法人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没能够给风险投资的运作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制度极为形式化,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无法满足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需求;2)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定程度上使风险投资企业更加的谨慎,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以此来提高风险投资业对医药行业的信心。

二、医药产业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2.1医药企业强有力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其实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竞争为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现在在需求一定的基础上,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强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这无疑成为了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隐形动力。

2.2相关的技术配套

医药尤其是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三、医药行业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的策略

1)对于国家和透支体系来说,首先应该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和投融资素材的规划化和多层次化,将技术、产品和资本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应该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给创新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政府是市场的管理者,并不是产品创新过程中资金的投入者,政府的职责就是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合理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市场流动做好后盾。

2)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一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具有创造力的项目,并对研发的项目进行科学性和经济行的研究认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因素;二是对医药行业加强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逐渐的完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三是提高企业和经营者的素质,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稳定性,为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提供保障。

3)对医药行业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医药行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结】

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靠风险资本的增加,在不断成熟之后增加普通权益性的资本,这样不断发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的金融市场处于低谷状态,全球经济不太理想,但是医药的需求刚性较强,受到的影响较低,仍然是朝阳产业。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发现,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资金会自主的寻找防御的地方,医药行业也理所应当的承担了这个任务。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应该抓住时机,充分的发挥医药行业的优势,积极的去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实力。

在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各企业对此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医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国家利用减免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管理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投资。这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充分的相信,风险投资在医药行业领域将大有作为,会让医药行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138-03

一、文献回顾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始于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无论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资本结构,企业的市场价值不受影响。M-M定理是建立在一系列苛刻的假设条件下而得出的结论,所以,这个结论与事实并不完全一致,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多争议,随后的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与解释。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理论研究可归纳如下:

(一)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Jensen和Meckling(1976)从成本和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了最优外部融资的规模和结构。他们认为,随着负债份额的增加,会降低由经理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成本,并增加公司价值,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Ross(1977)、Leland和Pyle(1977)提出的信号传递理论也论证了企业价值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Masulis(1983)在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检验时发现,企业绩效与负债水平正相关,且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负债水平变动范围介于0.23~0.45之间。Jordan、Lowe和Taylor(1998)以275家英国私人或独立的中小型企业的1989―1993 年期间的财务数据作为有效样本研究,认为获利率、资本密集度及营业风险等三项与负债比呈正相关关系。洪锡熙和沈艺峰(2002)对1995―1997年上交所221家工业类公司进行的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李义超(2003)以1992年年底以前上市的51家非金融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运用混合截面数据对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存在一个最优负债区间,从而支持了权衡理论和理论的观点。汪辉(2003)利用A股上市公司1998―200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公司负债融资率每增长1%,净资产收益率将增长0.省略info.省略)和各上市公司年报。

(三)研究方法

1.被解释变量为公司的经营绩效,并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分析中具体使用的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表达式为:

2.解释变量为资本结构②。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结构指的就是债务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DAR)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指标,表达式为:

DAR=负债/资产

3.模型。采用OLS考察公司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模型形式为:

三、实证分析

(一)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现状

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对49家样本公司2003―200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如下两点描述性结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均较低。全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为7.66%、9.34%、8.26%,而资产负债率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为50.11%、52.53%、54.28%③。可见,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同比略低于全国上市公司水平。上述分析结果,能够支持“假设1”。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平均资产负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年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逐年下降,可以预测出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二)回归结果与检验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我国医药行业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的相关关系,详细回归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从回归结果的拟合度来看,模型的解释程度相对来说不是很强(以及调整后的值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譬如企业规模、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等,本文只验证了企业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而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回归结果的F值来看,F统计量的观测值都比较大,并且相伴概率都接近于0,因此,回归方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来看,资产负债率的系数在三个年度以及总体平均中均为负,且在统计上是高度显著的,说明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有显著为负的影响,与我们的“假设2”一致。

四、结果讨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基本研究结论是:(1)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保持较低的负债水平;(2)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存在显著为负的影响。

依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一般顺序是:留存收益、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因此,企业绩效较好时,企业就有可能保留更多的盈余来满足资金需求,可以更少甚至不需要发行债务。相反,如若企业获利能力不足,则只能依赖于债务融资或者成本更高的股权融资。2002年新的药品管理注册办法实施以来,仿制药品的门槛大幅降低,批准上市数目急剧增长,加剧了医药市场恶性竞争,同时,伴随药品价格持续下降、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等制约了医药行业公司经营绩效的增长,使得近几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收益处于较低水平。按照2006年最新颁布的股票增发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医药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低到已经丧失股权再融资的基本资格。由于受到股权融资约束,医药行业不得不采取发行债券来满足资金需求,导致了资产负债率的畸形增长。

优化资本结构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改善经营绩效。因此,为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稳健发展,本文提出如下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1.适度放松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限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股权融资是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的有效方式。我国医药行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其收益水平低下,难以达到证监会所颁布的股权再融资条件,受到了强烈的股权融资约束,只能通过债务的方式获得外部融资,而加大的财务杠杆会使其净资产收益率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适度放松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限制,有利于优化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增加上市公司企业价值。

2.积极培育接管市场,推进上市公司重组。控制权理论认为,接管市场是促进公司优化资本结构的外在力量。迫于接管市场的压力,经理人员会及时调整企业资本结构,进而形成一种资本结构的内在优化机制。

3.硬化债务融资约束机制。债务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股东与人冲突、减少成本,减少公司自由现金流以约束人的在职消费行为、抑制企业过度投资以及较少信息不对称等(汪辉,2003)。但是,过多的负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使企业面临较高的破产风险。由于我国破产、清算机制还不健全,缺乏罗斯(ROSS)模型中对破产公司管理者施加惩罚的约束条例,致使由负债融资带来的缓解委托问题的优势无法真正发挥,且助长了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因此,硬化债务融资约束机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

4.加强医药行业自身建设。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不同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往往存在差异(陆正飞,1998)。因此,在面对医药这个特殊的行业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一系列经济形势与政策对这一行业发展的影响,抓住“十一五”规划带来的机遇,不断推进医药技术创新,推进医药体制改革、推进中药国际化与现代化,努力完善药典与药品注册,提升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2]李义超,将振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3).

[3]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3,(8).

[4]陈小悦,李晨.上海股市的收益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5]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8,(8).

第3篇

关键字:企业生命周期;资本结构;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1、引言

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体系,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体系,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体系,融资顺序理论体系。早期融资理论体系以戴维、杜兰德为代表提出净收益、营业净收益以及相关传统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即2M理论。2M理论主要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微妙关系。随着2M理论的演进,非信息对称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的结合衍生出融资顺序理论体系。

Timmons(1990)根据销售收入和企业年龄提出企业成长可分为四个阶段;Rowe,etal(1994)根据组织规模和管理风格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陈佳贵(1989)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陈佳贵根据企业规模提出企业成长主要分为发育不足,发育正常,发育超长三种类型;由此他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六个阶段;熊义杰(2002)发表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知识模拟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范从来,袁静(2002)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始期、成长期、衰退期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发表成长性、成熟性、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徐晓燕(2004)在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模糊贴近度的企业生命周期评判方法划分生命周期;曹裕(2004)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划分;陈旭东(2007)发表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通过上述文献的整理,国外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认识和研究起步早,并主要从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和企业价值两方面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国内学者主要赞同并采用四阶段的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进行了更深入的应用研究。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的比例情况,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净收益率、营业净收益率、传统理论。净收益率认为当负债达到100%,企业价值最大。营业净收益率提出负债的同时企业风险加大,认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结构随着负债比率变化,认为存在一个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早期的资本结构引发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2M理论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存在一个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最初的2M理论运用套利原理,认为在资本市场信息完全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引入所得税的2M理论认为负债会产生成本、财务亏空成本,因此存在免税收益与成本的均衡点。引入非对称信息理论产生了融资顺序论。每种融资途径的制约条件和传达给投资者的信息不同,因此融资顺序对企业价值存在影响。

2、研究假设

企业如同生命体一样存在周期,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体现一个阶段的经营特征,财务特征、管理特征。根据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初始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初始期技术不够成熟,技术体系不够健全,产品的种类较少,市场占有率低;初始期企业管理不熟练,分工不够明确,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初始期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分销渠道的成本很高。初始期引进设备,拓宽产品线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虽有微薄收入但企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成长期企业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稳定并逐步提高;管理方面虽不够完善,但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思路,呈现出清晰简约的管理流程。企业整体呈现稳定盈利。成熟期企业已拥有精湛的技术,饱和的市场占有率,广泛的客户认可,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企业资信高,实力雄厚,财务状况健康。衰退期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组织体系庞大,创新意识淡漠,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销售量持续下降,利润少,企业面临亏损,财务出现危机。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处于初始期的企业不可能在A股主板上市,因此我们搜集的上市公司不存在初始期的公司。

假设1: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生命周期各阶段,资产有形性与资产结构正相关。

假设3:生命周期各阶段,公司规模与资产结构正相关。

假设4: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资金充沛,企业更愿意选择内部融资;衰退期,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弱,资金匮乏,企业更多的依赖举债。

假设5:成长期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正相关,成熟期、衰退期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3、样本数据与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

本文从CCER数据库选取2007-201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医药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由于研究需要,剔除几类不符合要求的公司数据:(1)数据不全、数据遗漏的公司;(2)经营状况出现异常的公司;(3)未在2005-2010年持续上市的公司。最终筛选出2007-2010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49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得到存货、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总利润的季度数据; 利用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得到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季度数据。

3.2 企业生命周期的判定

本文选取2007年到2010年的四个季度的季末值,相邻时期为2007 年到2008年和2009 到2010年,前后时期各为2年,根据不同公司相邻时期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与49个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到:49个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有11个,处于成熟期的公司有11个,处于衰退期的公司有27个。

3.3 变量选择

本文以资产负债率来反映资本结构;固定资产和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反映资产的有形性;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的平均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以10为底的对数反映企业规模;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企业资产负债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资产的有形性、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成长能力为解释变量,建立Panel Data 模型,变量的符号及其定义如表一:

从表二的检验结果显示,卡方统计量值为44.400,显著性概率为0.000,Median 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概率也为0.000,所以可以判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深入探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Panel Data 模型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各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Panel Data数据模型设定检验利用Eviews6.0,对经过整理的相关数据分别用混合模型,个体固定变截距模型,时点固定变截距模型,个体时点固定模型,个体随机模型,时点随机模型进行估计,通过估计结果选择最优的模型。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数据平稳性良好。建立在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通过联合单个截面上个体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获得对应于面板数据的检验统计量,本文所选数据检验结果良好。

4、结果分析

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2成立,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产有形性和资本结构正相关。资产有形性反映企业资产的担保价值,公司资产中有形资产适于担保,有形资产的比例越大,企业的信用越好,就可以获得较多的负债;而公司的品牌、声誉、专利等无形资产无法用于担保,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高,企业越难获得负债。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3的成立,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规模越大容易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分担经营风险、均衡利润,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度,企业越稳定,与小规模企业相比获得负债的机会越大。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4的成立,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资金充沛,企业追求稳步发展,一般不愿意选择过度举债。衰退期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销售额减少,甚至存在大量存货滞销,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不得不举债,甚至承担高利息。表六的结果证明了假设5的成立,成长期企业虽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但为了扩宽产品线,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并追求更好的盈利能力,企业会通过股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获得充沛的资金。进入成熟期,虽然表现良好的盈利能力,总销售量增加而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没有非常有利的投资机会,企业仍首选内部融资,为以后发展减轻负担。进入衰退期,企业更不会因为还仍有不显著的获利能力而冒险举债。除非企业渴望进入第二次成长期,彻底突破现有模式进行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的彻底重组。

5、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本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点研究结果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企业选择的战略不同,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就不同。但本文认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资本结构一定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外界环境差异很大,对资本结构必定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医药行业,期望提高研究的应用价值。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对于行业因素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没有进行定性研究,这也是作者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蒲,孙爱英.资本结构与产业生命周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5,19(3):42-46

第4篇

摘要:纵观医药行业的发展,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和明确化,由单个企业独立进行价值创作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我们面对的价值创造来自于多个企业的共同努力,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相互依靠且同时构成上下游的关系。所以产业价值链的正式形成正是这种上下游链关系的结果。对企业而言,这种关系下的产业价值链又表现为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外化。而医药产业价值链具有产业链化周期长、关联度高、分工细化等特点,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特点,研究并选择医药产业战略。本文从行业价值链的概念及其主要构成出发,针对医药产业战略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价值链 医药企业 战略选择

一、行业价值链的概念及构成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波特在专业领域内最先比较准确地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在他的价值链理念里,他把企业的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众多互不相同且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而这些经济活动的总和恰好构成了行业价值链。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在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某个或者某些优势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为企业创造新的机遇和发展机会。

正是因为医药产品的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同时又关系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以相关部门对医药产业的管理更为严格,有着严格的准入机制和准出机制。根据现实情况可以发现,相当多的医药企业在最开始上市的时候都是在制药领域发展,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企业逐渐面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两端进行延伸,一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甚至进行超前的技术研发,并在企业内部设有专业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制药企业面向行业价值链的后端进行延伸,逐渐向医药产品的流通领域扩展,在药品的大量批发和零售经营等方面均有涉及。综上所述,可以大致把医药价值链分解为主要四个阶段,即药物发现、开发、制造和销售,其中,上述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诸多环节,这种环节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而正是因为这些诸多的专业环节,共同形成了一条严格意义上的完整价值链。

二、医药企业战略选择与产业整合模式

(一)并购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提出过相关的管理理论,他认为全球的工商业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快速增加。西方相关学者理解的企业合并和购置行为实际上就是笔者所要阐述的并购。事实上,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三种最重要的战略方式,分别是企业的内部扩张、共同的战略联盟和合理的并购。由此可以看到,并购作为企业最基本的战略之一,应当受到重视。通过企业产权的交易,并购方可以实现对相关对象的有效控制。相对而言,在实行并购的过程中,其效率是比较高的,同时前期投入的成本和遇到的风险可能性也较低。通过对一些医药企业并购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实行并购的动机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为了协同经营,希望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互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企业经济规模。第二种便是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种是为了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寻求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一般而言,企业的并购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横向、纵向与混合并购。通过横向并购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规模效应,从而进一步垄断市场,通过纵向并购使得市场上的交易费用降低,实现对市场的进一步控制,而通过混合并购则便于企业实现多种方式的的经营战略,寻求达到减少企业风险的目标。如,2004年8月,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河南商丘哈森药业有限公司实施了控股,并将企业重新更名为“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对原企业水针剂产品生产能力实现了大幅度的扩大与补充。2008年5月,又全资收购了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而成立起了研发、生产与营销一体的全新的制药企业。现如今,现代制药已经拥有了完备的产业链结构,竞争优势凸显,业务覆盖面广,拥有较强的研发基础与研发实力,但是在企业盈利上主要是通过药品销售来实现的。因此企业还需要对科研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架构进行创新,释放更多的研发红利,并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将这种红利转化为利润的来源。

(二)战略联盟

战略是一种松散的网络组织,但是构成这个网络组织的各个企业通过共同的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从另一方面而言,战略联盟实质上一种竞争的关系,但是这种竞争并非是恶性竞争,而是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同时通过竞争加强合作,又通过合作加强竞争。处于联盟网络中的每个企业都要通过加强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合作过程中的附加值,但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良性竞争。总的来说,医药产业是一个集合了技术、管理和知识体系的复杂的产业,战略联盟在其中显示了很强的优势。其不但可以实现企业间资源的互补,还可以集合企业间的人力和物力共同开发专业技术,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成本,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而言,通过战略联盟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便是其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帮助企业在更为安全的市场环境中的投资收益,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如,2010年天士力集团牵头实施了“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建设”这一由政府推动、企业作为主体、院校给予支持、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契约式联盟。联盟的成员包括了天士力集团、修正药业、扬子江药业、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等17家校企单位,为打破中药国际化进展缓慢的现状,集合了资金、人才与技术等优秀要素,为祖国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在存在时就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并在原有技术依托下实现技术的创新,进而降低了战略联盟在技术创新上的风险性,并且具有较强的经营灵活性,以及企业自主性,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再如,合资型联盟典型例子,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合资联盟。合资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继续使用白云山商标,国际市场上则采用和记黄埔的商标,“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由此诞生。在合资的第一年,销售增长就达到了32%,净利润与上年相比翻了一番。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合作则是国际联合型联盟的典型。2011年6月两家企业签署了合同,合作生产的主要内容为提供高质量的药物,通过全球销售平台让药物更加商业化,同时对专利到期药物进行研究与开发。通过这种国际联合型联盟,对未来制剂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这种长期合作之下,海正药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承接具有持续性转移生产订单的机会,成为企业的长期利润增长点。

第5篇

作为以生产心血管系统和抗感染药物而著称的股份制企业,现代制药在成立8年多来,销售收入保持了24%的复合增长率,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也保持在了20%左右。尤其自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市场增长疲软,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其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2009年,现代制药再奏凯歌,其销售收入飙升至近12亿元,同比增长70%,从而令业界刮目相看。与此同时,连续多年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也为现代制药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从而使其连续3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7年被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评为诚信企业,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也为其颁发了“社会责任奖”。

在这一系列“光环”的背后,我们不禁要问,谁是这家企业的“领路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在引导着这家企业走向辉煌?于是,周斌,这位国内医药科研院所里的央企高管,连同他所领导的现代制药一起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谦卑若愚的战略家

周斌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来到会议室,并且带来了十几本做好标识的各类参考资料和书籍,他还把要讲的内容提前一天制成了的图表,简单透彻、一目了然。这位与现代制药一起成长、具有强烈的创新与变革意识、谙熟国内外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并且在战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战略家,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内向而收敛――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接下来与我们聊起现代制药和企业战略管理时透出的果敢与自信。

何为战略家?就是能着眼全局、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并全面详细正确地制定战略方针,且合理分配使用所持有的力量与资源,从而引导并获得最终胜利的领导者。尽管周斌并不认为自己属于战略家,他甚至还幽默地诠释说:“你们的意思是,我的重要战略决策都是窝在家里想出来的咯?”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时至今日,“周斌”这两个字已经成为了现代制药的标志性符号,而他在关键时刻的战略决策更使他当之无愧于“战略家”这一称谓。

在此之前,周斌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在现代当年顺利上市引起多家媒体追踪报道之时,即使在公司成功转型并如火如茶发展之时,他的出镜率依然很低,永远只是不动声色地经受着业界一贯或欣赏或好奇的瞩目与猜测。

当被问到为何如此刻意地回避公众的关注?周斌坦言:“现代制药是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企业,现在取得的成绩不算什么,要走得更好更稳,高调并不合适。企业的资源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希望能把这些资源好好利用,专注到研发、管理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去,把事情做好了再谈其他。”而在采访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尽量回避对业内名声显赫的同行们进行评价:“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每个企业家也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只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促进其健康发展,这样的战略就是成功的。”

周斌的故事绝对是一个穷家少年努力奋斗的经典励志版本。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他从小便受到了吴越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了淳朴、勤奋、好学、创新的品质。因此,自1990年从中国药科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又相继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了研究员职称。在进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这所国家级的医药科研殿堂后,他先后担任了院信息室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和市场投资部部长,一个又一个的肯定使得年轻有为的他发展得如鱼得水,同时也彰显出他在战略管理方面具有的超人能力和睿智才干。

2002年,年仅34岁的周斌作为院长助理分管医工院的产业工作,并在随后被任命为副院长。6年后,已拥有院党委书记、院长身份的他领导了整个上海医工院,并出任其旗下的上市公司――现代制药的董事长。然而,此时这位年轻的战略家却仍然沉稳而收敛:“我只是埋头努力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别人的经验,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参考并借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毕竟,站在前人探索的道路上会有更开阔的眼界,这样也避免了很多弯路。”

对自己的总结,周斌永远是这样低调和谦虚,一如他的座右铭――好学若饥,谦卑若愚。而他的这一宝贵品质也成功地影响了现代制药的企业风格,从而形成了“专业、创新、服务”的经营理念,本着在“高调中做药,低调中宣传”的一贯作风,只为创造出高品质而努力。

现代制药的崛起

作为国家重要的医药科研基地,上海医工院一直以历史悠久和成果众多而著称。因此,自1957年成立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这个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中唯一的医药科研院所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内医药科研的领头羊。

然而,受传统管理体制所限,尽管研究硕果累累,医工院却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从而无奈地扮演着“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尴尬角色。比如在1999年,太太制药以1100万元的价格成功转化了医工院的一项科研成果“意可贴”,随后,该成果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太太制药年销售额上亿元的“重量级”产品。而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人说,我们是自己出钱培养了竞争者,又让竞争者反过来打败我们,这种逻辑听上去似乎很荒唐,但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面对这一尴尬境况,周斌这样总结。然而,无奈之后便是深度的思考。这才发现,看似费解的问题其实并不深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更多用于科研后续开发的资金。那么,何不通过‘上市’筹集资金,用它来投入到开发中去?既然在科研成果上我们很有优势,那么只要把它转化成可销售的产品,就会有市场,企业就能可持续发展!”就这样,一个瞬间的思想火花,成就了现代制药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从此,在周斌等院领导班子的推动下,由上海医工院作为主发起人,以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首,联合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慈医学高科技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以“上市”为目标的高科技制药企业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即使在2003年“非典”最肆虐的时期,领导班子们还坚持在北京奔波,在太多的质疑不解和侧目以待中,冷静地斡旋于证券、金融等政府各个部门,不辞劳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6月16日,现代制药终于以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以此实现了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的最佳结合。两个月后,公司又通过控股河南商丘哈森药业有限公司补充和扩大了其水针剂产品的生产能力,从而真正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运营轨道。

直到今天,许多老医工院人在谈论到现代制药时,都认为它能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成功上市不啻是个奇迹,因此,周斌在他们的眼里已被赋予了一抹传奇的色彩。而在周斌的心中,现代制药的上市更加坚定了他带领团队走科技产业化道路的信心,因此,虽然它成功锻造和

培育了医工院的核心竞争力,但这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医工院需要“现代模式”

周斌一直强调,作为医工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现代制药的规模效益和治理水平应当成为带动整个医工院集团化发展的贡献者和示范者。毕竟,在现有的体制下,医工院需要以“现代模式”进行发展,才能摆脱之前的尴尬境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他积极调整公司的产业布局、强化公司治理,同时在国资委的支持下,2008年5月,现代制药又全资收购了上海医工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从而使公司的规模再次扩张,结构更趋合理,集团内部的创新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配置,形成了集研发、生产与营销功能为一体,并拥有化学原料药、药物新型制剂和生物制药产品的产业格局。

与此同时,为继续完善并落实现代制药董事会制度,现代制药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3名高管,分抓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和财务风险控制,此举又使得公司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如今,连续4年进入中国制药企业100强榜单的现代制药,其规模和赢利能力在上海市医药行业中均名列前茅。而其拥有生产工艺自主知识产权的阿齐霉素注射用原料药已占全国70%左右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近2亿元;尿促性腺素等生化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年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成以上。

尽管在今天,叙述这些成果时的周斌语气平淡而轻松,但所有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医工院人都知道,现代制药的成功转型和发展,融入了他及其所带领团队的大量心血。毕竟,所有的变革都不乏曲折和荆棘,也势必会有或大或小的阻力。因此,我们深信,正是这位看上去内向而儒雅的董事长在关键时刻的坚毅、果敢和自信成就了今天的现代制药。然而,面对这一称赞,他却依然谦虚如常:“这只是我们经营团队对市场的准确研究和判断,我不过是那个站在最前面的操刀手而已。”

升华的战略思路

在对医工院的战略规划里,周斌认为有四个发展步骤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今天的他正在着力实现的:

一是在发展目标上,要把医工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医药企业集团;二是在功能定位上,要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示范作用和行业创新引领作用;三是在构建体系上,要从资源一体化、利益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完善“三大体系”,即形成以国家级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型公司为主干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上市公司现代制药为主干的自主成果产业化体系,以及以复合型人才团队建设为内容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四是在路径选择上,要着力于特色发展、技术领先、市场拓展和创新文化,注重自身优势,做精、做特、做优、做强。

这是在现代制药逐渐演变为带动整个医工院集团化发展的贡献者和示范者这一过程中,周斌战略管理思路的又一次升华,也正是它使得医工院和现代制药创造了一个持续发展的时代神话。如今,经过几年的实施,这一战略规划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此引导,医工院和现代制药已初步发展成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医药企业集团、国家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基地”,在我国医药行业中充分发挥了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带动作用。

而在经历凤凰涅般的转型和改制洗礼后,捷报也频频传来。在2009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医工院的“普利类药物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普伐他汀钠新工艺”也荣获了2009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工艺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16项重大专项之一的“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规划的专项平台评审中,医工院申请的“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成功入围“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专项申请,从而获得了高达1.2亿元的资金资助;而现代制药申报的“建立具有过程控制的新型药物制剂及工艺技术平台”和“上海现代制药药物集成创新技术平台”也在与众多实力强劲的医药企业竞争中胜出,与医工院下属其他机构获得的“建立符合国际GLP规范的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技术平台”、“符合GLP要求的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建设”一起分别获得了数千万元的资金资助。

企业的社会责任

周斌深知,作为中央企业,医工院和下属的现代制药不仅要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还应更好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他常说:“回报社会是企业的责任,企业要想走得好走得稳,就一定要重视社会公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一个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一定不是一个优秀而成熟的企业家。”

当我们问起公司为社会做过哪些公益事业,比如在非典或地震时?周斌先是一怔,紧接着谦和地笑了。随后,当看到会议室墙壁上贴满的密密麻麻的荣誉证书时,我们恍然:对于一家把“生命至上”作为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说,对于这个已连续三届6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的企业来说,根本不必去问在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袭来、以及在2008年汶川地震呼啸而至时,医工院以及现代制药做过哪些努力,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付出都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天经地义的。而在他们心中,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应远不止这些即时的捐助或努力,而应是持续的、长久的、深入人心的,以及无处不在的。

我们只是从众多近期的荣誉证书和媒体资料上看到:汶川地震后,由于反应迅速,现代制药捐赠的药品是上海地区首批到达灾区的捐赠物品之一,以至于在《文汇报》后来刊登的答谢名单中,现代制药名列首位。随后,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现代制药的员工不仅奔赴重灾区的安置点进行心理救助,还以志愿者的身份二赴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如今,生活在满目创痍的震后灾区,志愿者们所面对的不仅是环境的艰苦,还包括物资的匮乏,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缺失,甚至必须得习惯缺水洗澡的日子。周斌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久前专门委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亲赴灾区为整个支教团队送去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和营养品,其中也包括免水洗浴用品。

我们还得知,在周斌的倡导和努力下,以人民健康为己任的现代制药已把注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公司通过工艺改进、技术提升和环保设施的叠加。特别是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1500吨的污水处理装置,严格控制了生产废弃物的排放;此外,公司还在生产区域植树绿化,从而营造了自净循环和绿色生态的社会环境。

在平实的生活中,现代制药履行社会责任的身影也随处可见。近年来,公司和社区携手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他们与社区签订了助学帮困协议,长期承担了一些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并主动捐款和帮助因病卧床在家的社区困难百姓。不仅如此,深受公司企业文化影响的现代制药员工们还自发设立了“现代制药爱心基金”,以携手帮助困难员工;并且他们还定期开展一日捐、献血和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时刻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现代员工的社会责任”。

第6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生物技术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1-0127-05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of Bio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MENG Jiong, GUO Chunxia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Mianyang 621010)

Abstract: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basic idea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es on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biological pharmacy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can achieve the following goals: each related subject in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risk, promoting information fast circulation and share,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drugs and medication safety.

Key words: biopharmaceutical;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1 引言

生物制药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主体、面向行业、服务企业,对离散的社会服务资源起带动作用的公信度高、服务面广的服务性机构,其运作模式是基于公益与效益相结合的思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比较优势,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和运营,平台建设以整合区域内各类创新资源为目的,为“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诸关键环节提供专业、便捷和高效的设备、技术、信息、知识与服务支持[1]。例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德国的莱茵三角、印度的海德拉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泰州等等[2]。

国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制药供应链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生物制药供应链营运成本方面,Charles[3] 指出改善生物制药供应链运作模式可以降低其成本。其次,在生物制药供应链信息共享方面,Selcuk等 [4]指出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再次,在生物制药供应链设计方面,Geetha Vaithyanathan[5]指出设计并优化生物制药供应链能减少药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国内杨

舒杰和黄小勇 [6]对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一体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生物制药供应链运营成本、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以及供应链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仅对生物制药供应链作了初步探讨。本文将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这一跨学科的战略性问题进行研究。

2 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由欧美发达国家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践经验可知,将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依托高质量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模型设计,可以构建一种基于流程优化的、以实现跨子系统信息集成的可视化公共服务管理平台[7]。在实践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并运营了成熟的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例如:美国的“GHX”平台、德国的“PHONENIX”平台、意大利的“DAFNE”平台[7];在国内,兰州华烨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开发实践。这些案例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是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的前提。通过总结上述案例的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生物制药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

(1)信息技术采用方面。采用“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更智能、高效和快捷;采用“云计算”技术使得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度可靠、超大规模和虚拟化等特征;采用“GPS、GIS和呼叫中心”等先进的跟踪技术便于管理者能够对产品进行监测。

(2)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对接集成在一起使用(同理,各子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块)。考虑到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未来的发展,为整个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未来的扩充留有设计余地和数据接口。

(3)数据库技术设计方面。采用数据仓库技术以实现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内外部业务处理的全面管理,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分析和诊断。用户可以事先设定使用系统中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信息共享方面。生物制药供应链集成系统(各子系统)管理者的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可以直接下达给相关的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管理模块),而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管理模块)的具体计划执行情况和业务状况也可以通过汇总直接传递给供应链系统(各子系统)管理者,从而可以确保实现信息交换的准确与快速。

应当指出,为便于各子系统对接集成,应统一设计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管理信息系统。

3 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本部分将分别构建“研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和“使用子系统”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并介绍其基本功能。

3.1 研发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制药研发子系统涵盖了基础研究、初期发现、实验室研究与中试发展、临床前、临床实验、政府审批、正式生产、营销推广等阶段 [8]。研发对于生物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落后的研发管理体制约束了生物制药行业的新药研发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生物技术新药上市前审批制度相当繁琐,生物药品的质量必须达到严苛的强制性安全标准才能通过政府审批获准上市;其次,生物技术新药的研发周期长,开发一种新的生物药品一般的时间跨度为15年左右;再次,生物药品研发成本高,制药公司需要耗资数亿美元以上的研发成本,一种生物技术新药才能面市;最后,生物技术新药研发风险大,生物药品在进入人体试验前,需要投入数亿美元,而如果投入巨资研发的生物技术新药的质量(安全性能)不能达到标准,就会给生物制药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破产 [9]。这些问题决定了生物制药从研发到商业推广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为了改进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运营管理的缺陷,国内外很多生物制药集聚区建设并运营了生物制药研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例如:美国的圣地亚哥、德国的莱茵三角、印度的海德拉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泰州及四川成都的生物医药集群[1, 2]。通过对这些生物制药研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运营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本文构建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资源条件保障公共服务管理。资源条件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以整合集成相关资源条件、提升新药研发竞争力、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和创业风险为目标,提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转化及合同研究(CRO)与合同委托加工(CMO)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为政府整合配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推动生物制药的创新开发、满足中小生物制药企业研发的阶段性需求、加速生物技术新药孵化和产业化以及推进高科技生物制药项目的申报和产业化等功能。

(2)仪器共享公共服务管理。仪器共享公共服务管理以优化仪器配置、开放共享仪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为目标,在对仪器进行分类、确定仪器共享服务的领域、制定仪器共享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提供生物仪器共享、制剂仪器共享和分析仪器共享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为生物药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低成本、优质和高效的仪器设施服务功能。

(3)技术公共服务管理。技术公共服务管理以降低生物制药企业的早期研发投入和克服技术障碍为目标,提供大小分子新药研发、产品中试、专业技术咨询以及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管理,从而实现利用智力和知识资源解决生物制药企业在生物药品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功能。

(4)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以缩短研发周期和药品面市的时间、降低研发投入、改善审批制度、降低研发费用、降低项目的淘汰率、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性能)为目标,为以“大学-专家型企业-核心企业”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提供企业与社会的协作和风险分担、动态的项目筛选及渐进式的许可等管理决策咨询服务,从而促进一种以知识创造接力为主线、以知识产权接力为载体、集成多个具有显著互补性的接力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5)金融、财政与监管公共服务管理。金融、

财政与监管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研发子系统的正确运营为目标,为生物制药研发企业主体提供融资、争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以及政府审批等公共服务,从而促进形成一种以金融接力为支撑、以政府财政支持接力为保障、以政府监管和审批接力为标准的资金和政策保障模式。

3.2 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生产运作不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订单处理和合同签订流程不科学、资金结算流程不合理、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同、产品规格重复、员工知识和技术缺乏、药品安全不达标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生物制药生产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因此,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未来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实实践中,全球知名的咨询服务企业——美国埃森哲就帮助全球14家知名制药企业成功实现ERP管理流程、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网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环GMP/ERP系统、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兴达生物制药公司对其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等为我们提供较好的案例。在总结并借鉴这些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开发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3所示。接下来,刻画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生产规范(GMP)公共服务管理。GMP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性能)为目标,将GMP融入生物制药企业资源计划(ERP)方案,实现GMP对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及车间管理等过程的实时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混淆以及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注册要求和预定用途的生物药品。

(2)生产运作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药品生产企业灵活、准时、敏捷、优质、清洁及高效地生产出合格的生物药品和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为目标,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提供战略制定与实施、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及物料需求计划(MRP)及物料清单(BOM)等管理决策咨询服务,从而帮助生物药品生产企业完成围绕最终目标来

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信息共享、在实际工作中融入信息处理、整合地域上分散的资源、改造不合理的工序流程等多项决策。

(3)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以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高效、正确地运营为目标,为生物制药供应链生产子系统提

供合同签订、订单处理及资金结算等多项基础管理服务。这些管理模块能够帮助生产子系统完成员工技能培训和考核、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生产外包服务、高效签订合同和处理订单、政府对药品安全的监管等任务。

3.3 流通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在传统的物流方面,生物制药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目前生物制药物流尚未实现集“采购-生产-销售-使用”于一体的完整供应链物流管理;第二,大量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尚不具备承担物流的能力,且企业之间不能达到降低成本和整合资源的目的;第三,生物制药行业尚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10]。在传统的分销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多级分销体系提高了物流成本和药品价格;第二,药品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给医生高额回扣。例如,国内曝光的芦荟片经过多个流通环节之后,由15.5元的出厂价格变成213元的零售价格。幸运的是,药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生物药品的分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美国的GXS公司开发的“GHX”平台应用于三大医药分销企业,美国80%的药品和器械在“GHX”平台上流通;在德国,85%的处方药被“PHONENIX” 平台掌握;在意大利,90%的处方药被“DAFNE”平台掌握;南京三宝科技和南京医药合资搭建的医药物流平台可以降50%的成本[7]。通过总结这些案例的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生物制药供应链流通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4所示。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流通规范(GCP)公共服务管理。药品流通规范(GCP)公共服务管理以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完善安全用药和方便购药的市场体系为目标,将药品流通管理规范(GCP)融入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实现对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零售药店经营服务及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等环节进行评估和监管。

(2)基于电子商务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管理。基于电子商务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管理以信息共享更高效、信息传递更快捷、物流管理过程更“智能”、货源信息和车源信息更真实有效、药品分销更高效、药品流通成本更低廉为目标,提供仓储运输、物流信息及订单处理等公共服务,从而集成医药生产企业成本信息、药品价格信息以及医院处方信息、连接制药企业和终端。

(3)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基础业务公共服务管理是以生物制药流通子系统的高效运营为目标,提供金融支撑、专家决策支持及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具有为实现生物制药流通子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技术支撑、资金支撑、管理支撑、智力支持以及政府监管支撑的功能。

3.4 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生物药品在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患者缺乏药品知识,在使用药品时会出现误用和滥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次,不少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不规范;最后,假冒伪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这些问题决定了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必要性。在这方面,由九州通医药集团与京东商城共同投资设立的京东好药师网、以及宁波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等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案例。在总结这些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使用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如图5所示。刻画该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1)药品使用规范(GUP)公共服务管理。药品使用规范(GUP)公共服务管理以提升药品安全保障能力,降低药品使用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为目标,将药品使用规范(GUP)融入药品使用的各环节之中,实现对药品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及合理用药等环节的评估和监管。

(2)患者交互公共服务管理。患者交互公共服务管理是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行为主体和患者提供可靠、实时和高效的信息交互为目标,提供专家决策咨询、健康教育及药品和医疗服务再设计等服务,从而运用新的“患者交互界面”技术使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主体贴近患者。这些新技术产生的信息将帮助患者更有效地管理自身的健康,并且使医疗服务提供商得以实时监测患者服用药物的反应。

(3)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以通过构建分散的社区护理人员网络来提供护理服务的模式为目标,提供医疗服务交付的数字化、健康记录及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等服务。

(4)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包含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及人力资源等多个管理模块,这些管理模块能够完成政府对产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管、社会对药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督、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等任务,以实现政府和社会大众在药品使用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监督和服务作用,从而能够完善药品监督机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4 结束语

本文对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识别了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运营的现存问题;其次,在总结大量现实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最后,刻画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子系统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研究表明: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和运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关联主体协同、整合资源和降低风险、降低运营成本、缩短药品面市的时间、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彼此共享以及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等目标。

研究成果对于生物制药供应链的高效运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患者权益保障等方面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我国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设的若干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9,3(3):68-72.

[2]吴晓隽,高汝熹.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61-66.

[3]Charles D Brennan.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Supply Chain[J]. 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l998(1): 31-34.

[4]Selcuk S, Ereng uc N C. Simpson, Asoo J. Vakharia. Integrated Production/Distribution Planning Insupply Chains: An Invited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2):219-236.

[5]Geetha Vaithyanathan.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Dynamics[R]. White Paper, 2011.

[6]杨舒杰,黄小勇.我国医药行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5(1):18-19.

[7]张莉.可视化公共平台:医药界供应链“节能器”[N].医药经济报,2007年10月31日(第1版).

[8]李天柱,银路,石忠国等.生物制药创新中的专家型公司与核心公司研究—兼论我国生物制药区域产业创新平台建设[J].中国软科学,2011(11):108-116.

[9]李天柱,银路,程跃.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网络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3):1-8.

[10]孟炯,郭春霞. 基于SCM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J].软科学, 2012(6):88-91.

收稿日期:2013-05-13

第7篇

企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在中小型企业聚集的地方,孵化器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从而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因此,孵化器往往是创业风险高的科技型企业生长发展的摇篮。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89年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两家孵化器成立,2000~2004年已经走过初创期,北京市孵化器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实力迅速增强,并出现了部分专业的孵化服务平台。至此,孵化器在增强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如何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科技资源,让科技企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如何进一步提升孵化器行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加快技术转移、强化技术商用化?如何引导孵化器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保持孵化器的企业有持久的科技创新动力,成为孵化器行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

北京市科委2005年了《北京市专业孵化器及体系建设关键问题研究》和《在孵企业调研》等软课题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中设立了“专业孵化及服务体系建设”专项,重点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区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支持。

孵化专项的重任落到了北京市科委高新技术处的肩上,高新处委托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北京创业孵育协会,按照《北京市科委专业孵化及服务体系建设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组织实施,面向全市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项目申报受理、专家评审组织、课题协议签订、经费拨付等具体工作。

为提升专业能力的和服务水平,孵化专项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展开工作,不断探索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为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服务的新型模式和机制,利用示范带动行业发展,使科技企业孵化机构成为科技型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全过程的助推器,成为新型科技中介服务业的中坚力量,构成首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

多年来,孵化专项的实施促进了北京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的集聚,形成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创新集群,创新成果明显,包括均大高科、软件园孵化器、科方创业在内的部分孵化器围绕行业核心企业,初步形成了行业相关的上下游及配套企业集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形成了孵化行业的五大典型模式。

典型模式 推动孵化行业可持续发展

模式一:专业服务主导型孵化模式

此种孵化器模式主要是强化建设孵化器的某一个或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内容,使其具有很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在孵化器和行业内进行专业化孵化,促进r在孵企业的发展。这种专业服务主导型孵化模式包含如下几种具体的类型:

1 投融资服务主导的孵化器――启迪创业(钻石计划+专业投融资)、中关村国际(房租投资入股)、中关村兴业(多元快速融资模式)等。

2 技术服务主导的孵化器――科大方兴(科技条件)、科方创业(科技条件+中试条件+技术服务)、生命医药园(科技条件+技术服务)、北内(技术服务)等。

3,咨询服务主导的孵化器――启迪创业(摇篮计划)、均大高科(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市场服务)、科方创业(技术咨询+创业咨询)、科大方兴(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华海基业(管理咨询),软件园(技术咨询+管理咨询)等。

4 技术转移主导的孵化器――科大方兴、科方创业、中自、北理工、北方车辆等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建立的专业孵化器,主要将自身系统的科技成果进行成果转化。

模式二:“联盟式”资源整合型孵化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孵化器自身不单纯依赖内部的科技条件资源,而是通过发挥孵化器资源组织的作用,整合聚集外部科技条件资源,实现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这一模式在一些孵化器进行专业化转型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未来孵化器发展过程中,这一种模式将推动和实现同类专业孵化器共性优势资源的拭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整合相关科技资源,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模式的典型机构包括汉潮大成孵化器、科大方兴孵化器、海淀园创业中心、方和正圆等。其中,汉潮大成孵化器在专项支持下,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建设了首都中医药检测条件平台,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大学药学院应用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等6家院所总值过亿元的仪器设备资源纳入合作共享范围,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也使现有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模式三:聚集和开发产业链资源的专业孵化模式

此种模式主要是专业孵化器按照其所孵化领域内产业的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对产品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整个产业链式的孵化,从而有效降低在孵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促进在孵企业的快速成长,推动整个行业的均衡发展。例如:

1 均大高科孵化器通过专项的支持,成功建立了医药市场推广体系成果转化平台,平台依托均大高科孵化器的股东――九州通集团的全国性医药销售网络和丰富的上下游客户资源,以丸州通集团在京所投资的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电子商务等医药实体为资源载体,为在孵企业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链全过程的独特孵化服务模式,集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及医药电子商务于一体,极大提升了孵化器的专业服务能力,降低了研发企业的运作成本和市场风险。

2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通过对在孵软件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对日软件外包企业不断增多,逐步形成对日软件外包企业集聚之势,但是,对日软件外包的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因个体企业规模小、影响力小,导致市场窄、拿单率低等的瓶颈。因此;孵化器牵头与这些对日软件外包企业共同形成东联软件开发基地联合体,采取“集团化作战”方式,打破了中小企业“单兵作战”的瓶颈。在东联软件开发基地联合体运作的过程中,为了使操作环节更便利,孵化器实现东联软件开发基地的法人化、实体化。这种将孵化器与在孵企业捆绑运营的尝试,统一对外拿订单的模式,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支持。

模式四:依托大集团综合资源的孵化模式

这种模式的孵化器多是大型集团进行投资建设的,往往是集团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发展需要而建设的孵化器。这类孵化器能够刹用集团和系统内的科技

条件、技术、市场、咨询、资金等资源优势,对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比如,均大高科(科技条件+市场+咨询)、奥宇(科技条件+资金)、博奥联创(科技条件+咨询)、昌科晨宇(科技条件+技术+市场)等。

1 利用股东渠道及信息资源,提供专业市场服务

北京均大高科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充分依托母公司――九州通集团在医药行业的渠道优势和信息中心资源,积极开展医药领域市场推广服务。孵化器利用九州通集团强大的医药商业网络,为医药成果转化、产品推广等服务,同时为医药产业的孵化提供了最终产品的市场通路。2007年实现专业服务收入年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

2 利用集团的科技条件和资金优势为企业服务

奥宇孵化器是由北京奥字模板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奥宇模板主要从事建筑模板的研发、设计与生产。产品已应用于“鸟巢”等奥运工程和众多国家重点工程,畅销全国并出口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奥宇与国内外500多家建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在建筑行业内有影响的大型企业,具备材料和制造等专业科技条件和技术优势,并且具有较大的资金优势。孵化器主要依托股东,进行技术孵化和投融资服务,同时孵化器和集团共同成立了投资公司,共同进行项目投资,在京南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 从大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出发创办孵化器

博奥联创孵化器是由大型光机电企业三友集团和投资机构共同组建的光机电专业孵化器。北京三友集团在激光、全息防伪等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近亿元的专业科研设备与生产设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利服务机构之一,具备一定的资本积累和投资实力。三友集团旨在通过创建孵化器的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设备、中试车间、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资源,挖掘和投资自身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或产品,形成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互动发展。

4 利用集团公司的综合资源优势进行孵化服务

昌科晨宇孵化器是由赛迪股份进行投资的孵化器,隶属于赛迪集团,是中国负有盛名的信息技术研究权威机构。同时赛迪传媒还具有专业的咨询、市场渠道、市场媒体和投资等专业公司。目前孵化器通过集团已经与各个兄弟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为在孵企业提供科技条件、技术咨询、市场渠道、市场媒体等各方面的专业服务。

模式五:依托和挖掘高校资源的专业孵化模式

1 挖掘高校科技资源,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科大方兴孵化器充分挖掘科大的科技资源,与学校实验室实现对接,已经对外开放的实验仪器数百台,价值达近3亿元,孵化器还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了“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集成合作单位的科技成果、行业专家、市场需求、行业信息等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2007年为300多家企业提供了检测服务。

2 民企+高校模式

第8篇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要求是什么?“以药补医”机制怎样破除?如何提升县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让百姓受惠?卫生部部长陈竺就这些问题接受了媒体专访。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2009~2011年三年医改重点任务中,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进行,并在全国推进了便民惠民措施。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地位开始日益凸显。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县级医院改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当年11月,卫生部在陕西省子长县专门召开关于县级医院改革和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场会。2011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也不断将县级医院改革列为重要议题,而《意见》的着手制定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问: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何选择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入手?

答:“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要把县级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直接服务于9亿多人民群众。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是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

县级医院率先推进改革,可以为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探索和积累经验,为城市大医院改革创造条件,同时,带动乡村医疗卫生的协同发展,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

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

同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在今年5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撰文指出,如果“以药补医”弊端得不到彻底革除,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就难以减轻,广大医务人员就不能通过劳动和奉献获得合法的、有尊严的收入。

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长期偏离技术劳务价值,扭曲的价格体系会产生扭曲的行为,催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为。而理顺价格体系,有助于保障县级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医药行业涉及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卫生安全。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出现一些药物的不规范、不合理使用现象,影响了医疗安全质量,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了威胁。同时,“以药补医”机制扭曲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导致医药企业反常的价格行为,加剧了药品回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药购销领域的乱象,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问:在破除“以药补医”、改革补偿机制方面,《意见》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意见》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具体来说,需要多部门配合: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改变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合理施治;要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合理提高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要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建立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要全面落实和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政策,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在所有医疗资源中,医生是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尽管医疗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许多诊断和治疗设备、手段已取代人的工作,但鉴于人体本身的复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医生的作用无法取代。

医务人员培养周期长、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在县级医院改革和取消“以药补医”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解决好医务人员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执业环境等利益关切问题。

问:《意见》为何专门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医务人员是改革的主力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改革各项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意见》就医务人员最关心的身份、待遇和职业发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二要深化用人机制改革,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逐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完善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三要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主体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医院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县级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确立了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制定和完善编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建立一种竞争性的用人制度,打破事业单位的铁饭碗。

问:为何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权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机制,理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健全医院运行机制,有利于调动医院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医院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要鼓励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院总体工资水平等挂钩。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据统计,对同一种疾病而言,在县级医院诊疗的总费用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2011年,城市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216.8元,县级医院为133.1元;城市医院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9269.4元,县级医院为3775.5元。

数据显示,在北京地区大医院就医的外埠患者约占40%,其中相当比例来自农村,由此产生的诊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就医成本,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由于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目前新农合参合农民中仍有超过20%的人选择县外就医。让农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已成为医改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基层医改已有了很大突破,但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仍需提高。《意见》不仅包含推进改革的内容,还包含促进发展的内容。

问: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意见》提出了哪些思路?

答:《意见》提出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一,要做好医疗机构的规划建设,在每个县市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第二,要提高技术服务水平,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专科,以及近三年县外转诊率较高病种所在临床专业科室的建设;第三,要加强县级医院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第四,要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第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执业。发挥县级医院的辐射作用,带动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第六,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态度,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实行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

第9篇

关键词 科普;众创;垂直;行业

加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科普工作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供给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科普工作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单位投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就必须在科普工作中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激发公众参与科普创新和创作的积极性。这需要对科普创客平台的发展思路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1.科普创客平台的发展

众创是目前创客领域的主流模式,是开放式创新理论发展深化和成熟的结果,是创新体系合作边界不断扩大、大众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创新外部条件日益宽松的结果。可以说“众创”是一种互联网时代“平民化创新”的具体展现。各类创客平台则为“众创”提供了创意分享、工具套件、生产资源、孵化服务等开放性场所。

但创业是高风险的活动。由于创业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往往限于自身资源和能力,对于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企业运作等方面的关键环节,难以做到准确把握,常常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成功率极低。科普工作的公益性更是增加了这一领域创新创业的风险。需要结合科普工作的特点,在现有创客平台基础上借用产业和企业的力量来实现更多优质资源的投入,降低这一公益化属性较强领域的创业风险。与一般创客平台不同的是,科普创客平台不只是提供针对创业指导、创业咨询、提供资金,销售产品或推荐人才等支持,还要为科普产品和市场嫁接提供有效通道,针对不同领域科普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外部资源结合的产业生态资源支持。

2.与行业结合为科普创客提供动力

有必要发展新型的科普创客平台,以和实体产业结合的生态营造科普创客的成长环境,整合各种内外部资源,并将其分享给接受服务的科普创客群体,为她们提供更加全面、低成本、有效率的成长环境。

国内已经出现了延续了既有创客思路的科普创客平台,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产品公益属性给整个平台持续发展带来的局限。需要将科普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与实体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发展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其以科普创客、实体企业等为服务对象,基于科普现有核心资源,引入实体产业经营活动的资源和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汇聚科普创客,为之提供低成本办公环境、软硬件设备,实体产业的订单需求、投资者、传媒机构等,为科普创客提供集约化、一站式配套服务,使科普创客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科普产品仓U作和研发,大大改善了过去科普创客投入资源持续性不足的问题。

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搭建的是面向全社会,聚焦于垂直行业的生态产业链。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整合和配置线上和线下资源,构建了集科普创客,媒体、社会资本和人才服务于一身的生态系统。对于科普创客来说,通过平台的创业服务聚合,科普创客有望以低成本、高效率获取稳定的支持服务,相较于传统的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或依托于大型创客平台的状态,效率可以提升;对于其他机构来说,通过平台的科普创客聚合,传统行业企业、投资机构、媒介传播机构、平台服务商等机构可以获得优质的投资项目,减少项目搜寻成本,形成一套来源保障机制。

平台服务机构提供贯穿整个科普创作和传播的服务。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对创业公司的服务有着时间长,全方位的特点。在创意形成、产品开发、团队建设、商业对接、市场推广等各个任务阶段,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提供相应服务,帮助解决科普创客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垂直科普创客平台需要榭破沾纯吞峁┤要素服务,但在实际运营中,针对不同行业的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各不相同,选择的切入点也不一样。实际运营中需要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根据自身核心资源与能力情况,为科普创客提供某个行业领域的服务,彼此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其中,核心资源服务是基于实体行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可以提供给科普创客们的资源投入与能力服务,如医药行业根据药品营销需要推出健康指导服务的需求和配套投入,媒体机构依托传播能力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科普化的宣传产品;能力服务是为完善服务体系引入的,如配套的投资能力,专业培训等。核心资源服务是决定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服务发展前景的关键,这往往是行业决定与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合作的重点,决定了垂直科普创客平台的发展前景。在核心服务的基础上,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基于自身情况汇聚能力服务。

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旨在打造处境科普创客和垂直行业生态结合的孵化环境,形成聚合全要素全分享的平台。功能齐全的垂直科普创客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各类核心资源和能力服务,帮助科普创客解决投入不足、资金困难、市场开拓困难、产品竞争激烈、创业成本上涨等经营问题,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分享活动、培训辅导来提高科普创客能力。垂直科普创客平台还可以引入各类延伸的产业生态资源,诸如流量、技术,订单等。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可以帮助解决人才难题,通过行业合作聚合大量科普创客与创业团队,聚合行业院校资源;加强以及科普创客之间的互助交流,产生合作创业,构建联合创始团队来解决创业过程中的人才难题。平台还可以提供人才募集服务,通过培训、组织交流活动等形式,提升科普创客寻找到合宜人才的可能。

3.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发展前景

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是通过双创推动科普工作加速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通过帮助科普创客群体解决工作中的投入不足、资源不足等难题,垂直科普创客平台使得科普创客群体加速成长。在未来,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将在推动科普内容创作繁荣、科普内容加速传播、科普创客人才队伍扩大的历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垂直科普创客平台会掌握越来越多来自垂直行业的资源,汇集丰富的智力资源与案例资源。依托大数据的积累,垂直科普创客平台有可能成为利用社会力量支持科普工作开展的主要渠道。而且,垂直科普创客平台可以深度介入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在发现潜力领域后通过招募创客的形式,完成创业要素的增值配置,从而形成从科普创客到产业创客的快速过渡。

第10篇

你知道宝钢5倍市盈率意味着什么吗?除非你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仅为-8%,否则它就被低估了。那么,钢铁行业的第一高价股大冶特钢的26倍市盈率又意味着什么呢?市场预期该公司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48%。

价格隐含的增长率:连接股价和基本面的指标

几乎每个投资股票的人都知道市盈率(PE),但市盈率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投资人,当你为海南高速支付了近200倍市盈率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有人告诉你20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你预期它在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未来五年平均每年会有一个108%的增长率,你还会坚定自己的投资吗?作为风华高科的老总,当你看到90倍市盈率时,你会怎么想呢?你是否意识到支撑这一股价背后的是投资人对公司未来五年年均60%增长率的成长预期,如果不能达到这一增长要求的话,股价将会大幅下挫。

如果说商品市场交易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话,那么,股票市场交易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成长预期。但遗憾的是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这种预期是不明朗的,我们既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分析师预期增长的统计和公告机制,更缺乏一种将预期增长与股价联系在一起的机制――10倍的市盈率对一个钢铁公司到底是高还是低?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这一市盈率背后所隐含的成长预期。另一方面,一个10%或者20%的增长率到底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回答这一问题也必须首先明确支撑当前股价的成长预期。

PIG(Price Implied Growth)指标,价格隐含的增长率,就是要在股价和基本面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宝钢不到5倍的市盈率,其背后的隐义是投资人预期该公司在未来五年内每股收益(或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为-8%,而同属一个行业的大冶特钢,26倍的市盈率则暗示着投资人预期其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可达48%――-8%和48%就是宝钢和大冶特钢的PIG。上述一一对应的关系将为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提供对本公司和本行业的市场判断。总之,PIG指标就是要向投资人提示当前的市场价格意味着你对公司有怎样的增长预期增长;同时也向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揭示,在当前股价下投资人对公司要求的增长率是多少。

PIG指标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是从当前市场价格中直接解析出的隐含增长率,而市场价格是市场所有参与者博弈形成的均衡预期,它包含了最广泛的信息。

PIG指标虽然简单,但却包含了一家公司所有重要的基本面信息,这些信息与市场整体的收益水平和估值水平一起,反映出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并可由此反推出公司的成长预期。也正是因为如此,PIG与公司基本面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不等于与市盈率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使是相同的市盈率,在不同行业里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增长预期。比如同是60倍的市盈率,对于食品饮料行业的G星湖就意味着36%的增长预期,但对于海南航空则意味着80%的增长预期。这主要是由于食品饮料行业整体的波动性风险较小,资本成本,即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较低,相应定价水平较高。但航空业受国际油价和汇率冲击,同时负债率高、固定资产投入大,行业整体风险性较高,相应地,投资人要求的折价也就会较高。不仅如此,即使在同一行业里,由于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相同市盈率也可能有着不同的解释,如纺织服装行业的杉杉股份,市盈率23.6倍,PIG增长预期22.2%,但同属一个行业的七匹狼,市盈率比杉杉还高一点,25.6倍,不过,由于负债率显著低于杉杉,所以,PIG增长预期仅为10.8%。

PIG指标是依据国际通行的估值原理设计的,它强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Beta值等理念,符合境外投资人对A股市场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国际接轨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这一指标的提出对建立A股市场的估值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IG指标计算方法

PIG指标利用红利贴现模型中的两阶段增长模型,在当前市盈率下反推第一阶段,即未来五年市场对上市公司(或行业)每股收益(或如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净利润)的预期增长率。

两阶段增长模型

股票估值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未来红利预期按资本成本――也就是投资人要求的资本回报率――进行贴现即得到理论股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DDM(红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在预期未来红利增长时,一般选用两阶段或三阶段模型,这里我们选用两阶段模型,即假设公司在第一阶段(未来五年内)保持高速增长,而在第二阶段增速减缓,回归到稳态增长率。

两阶段增长模型计算公式

其中,P为股价,Do为当前(2005年)每股股利,D1为下年预期每股股利,D5为五年后的预期每股股利,g为高速增长期的预期增长率,即我们所说的PIG,gn为公司进入稳态增长(也就是第二阶段)后的预期增长率,在这里我们取6%,k为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即投资人对所投资产要求的回报率,风险越高的资产,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也就越高,即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

一种资产当其收益率低于投资人普遍要求的回报率时,它就会被市场所厌弃,价格下跌。而随着价格下跌,在未来成长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会逐步上升,直到达到投资人要求的回报率,即资本成本,此时的价格就是该资产的均衡定价。因此,在相同的成长预期下,资本成本越高的公司投资人对其折价越大,市盈率越低;反过来,在相同市盈率的情况下,资本成本越高的公司反映出投资人对其成长预期越好,即价格隐含的增长率(PIG)越高。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CAPM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成本有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k为资本成本,Rf为无风险收益率,β为系统风险系数(计算方法具体数值将在后文详细列示),(Rm-Rf)为风险溢价,即投资人对股票市场整体风险所要求的超额收益补偿。

当前我国多数投资人实际可得的无风险收益率就是中国的国债收益率2.91%,同时,我们选用当前A股市场的隐含风险溢价7.2%来作为PIG的计算基础。

贝塔(Beta)值

所谓Beta值就是个股或单个行业相对大盘整体波动的敏感性,即股指收益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该股票或行业指数的收益率上升几个百分点。

Beta值又被称为上市公司(或行业)的系统风险系数,Beta值越大的公司或行业,其股价或指数波动越剧烈,相应的风险也越大。

总体上,决定行业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行业属性,即行业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二、行业发展阶段,在消费行业中,也有些新兴产业由于盈利模式尚不成熟,行业波动性也较大,Beta值高于传统消费产业。三、行业自身的风险性,初始投资额大、产业更新速度快的行业风险较高,相应地Beta值也较大,如房地产行业,作为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其本身的需求波动性就较高,再加上开发过程中的大量资金占用和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开发商的风险暴露增大(见表1)。

Beta值的计算

在具体计算上,行业或公司Beta在数值上等于一段时期内行业或公司收益率对市场指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

其中,Ri为股票i或行业i 的个别收益率,Rm为同期指数或市场组合的收益率/(这里我们取上证综指收益率),Cov为协方差计算,Var为方差计算。

稳态增长率

估值模型,无论是永续增长模型、两阶段增长模型,还是三阶段增长模型,都假设行业、公司在长期内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在竞争市场中,超额利润会驱使潜在竞争者进入,使行业利润趋向平均化,行业增长率最终将回归到国民经济整体的长期增长水平。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保持7.2%的平均增长率,此后降至4.7%水平,平均来说长期增长率在6%左右。

稳态分红率

根据公司财务理论,红利是公司净利润中扣除再投资部分的收益,因此,随着公司和行业的成熟,高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减少,相应地,企业应增加分红比例;而当公司进入稳态增长阶段后,分红率也由此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但此时的分红水平已显然区别于高增长时期的分红率。

稳态分红率公式:

其中,bn为稳态分红率,gn为稳态增长率,ROEn为净资产回报率。

PIG的计算公式

PIG的应用

PIG指标,揭示行业隐含增长率

在表1中我们列出了行业Beta值和资本成本,并由此推算出每个行业的市场预期增长率――PIG,计算结果显示:

航空业的市场预期增长率最高,未来五年平均达到50%,这与消费升级的理念一致,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航空企业的债务负担将大幅减轻,从而对其利润产生重要贡献;其他一些消费升级产业也都有稳步增长的预期,如社会服务与传播(包括旅游、餐饮、传媒等),市场预期增长27%,房地产,市场预期五年平均增长24%,零售22%,机场17%,生物医药16%,造纸15%、食品饮料14%、汽车13%、金融保险13%。

而一些与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由于所处周期性阶段不同,市场预期增长率也有较大差异,如非金属行业,市场预期增长40%――水泥全行业的利润从200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3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0%,目前行业处于周期性低谷,但从房地产投资的整体增长趋势看,未来成长势头仍很强劲;化工类行业的增长预期也较好,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的预期增长率都在18%左右;机械类行业五年平均增长趋势良好,普通机械的市场预期增长率在22%左右,工程机械受宏观调控冲击,在15%左右;但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速稍缓,预期增长仅11%,而钢铁行业的市场预期增长更是只有-6%。

最后,基础设施行业,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其口受贸易推动,预期增长在25%左右,机场17%,高速路15%,只有水运行业,受国内大宗商品进口量下降及油价上涨冲击,预期增长率不到2.4%。

总体来说,PIG指标在行业层面的预测是比较准确的,它为投资人和公司经理们对行业前景的判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在公司层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存在着低估和高估现象,而这也是资本市场的盈利空间所在。

PIG指标,被低估公司的价值挖掘

表2中我们列出了上期《新财经》漂亮50的PIG指标值,从计算结果看,很多公司的市盈率并没有反映其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资源优势,存在着被低估的可能。同仁堂当前价格中隐含的未来五年市场增长预期仅为0.39%,但从医药行业的整体成长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看,对公司的这一估值预期显然是偏低的。类似的还有五粮液,市场预期增长率仅为0.56%,与公司的稳定增长前景相矛盾。

另有一些公司,PIG值也较低,如上海汽车,-2.28%,G华泰,0.24%,这类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所处行业(汽车、造纸等)正处于高投入的激烈竞争阶段,未来五年不断扩张的融资需求可能会暂时降低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但从长期看,前期的高投入正是在打造未来行业霸主的准备。

但对于漂亮50中多数非周期性行业,市场预期增长率PIG确实能够较好地反映公司的真实成长,如中兴通讯16.86%、万科17.86%、联通19.87%,等的增长预期与行业和公司特性一致(见表2)。

PIG指标,高估公司的警示

PIG指标的另一项用途就是对高估公司的警示,市盈率高的公司不一定被高估,但市盈率高的公司也不一定就有高增长,关键是高市盈率背后的隐含增长率是否合理。

表3中我们列出了截至2005年12月15日,沪深300中市盈率最高的50家公司的价格隐含增长率,即PIG指标。其中,市盈率最高的当属纺织服装行业的江苏阳光,1500倍市盈率意味着180%的增长预期(换句话说,投资人预期该公司在五年后每股收益将从现在的不到1分钱上升到0.24元);其次是福田汽车,1200多倍的市盈率意味着190%的增长预期,五年后每股收益增长到0.46元。总体来说,所有50家公司的市盈率都在36倍以上,但通过PIG指标我们看到,有些公司的高市盈率要部分归功于行业整体的稳定性――投资人要求的资本成本和风险补偿较低――及公司个体的财务安全性,但有些公司的高市盈率则要全部归因于公司的高成长预期。但即使是风险系数最小的公司,未来五年的预期增长率也在20%以上。

第11篇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不良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大幅回落,并进一步向其他经济部门加速蔓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依存度较低,同时受医药产品消费刚性、国内市场扩张和相关政策稳定的强力支撑,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此次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表现较为突出的亮点产业之一。

(一)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态势未变

2000年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8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20.45%。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抗风险能力表现突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增长25.52%,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

(二)化学药品仍占主导地位,生物制品增速较快

生物医药产业8666亿元产值中,化学药品为4190亿元,中成药为1779亿元,分别占48%、20%,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增速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30.65%和31.43%。

(三)利润增幅逐季回落,但依然远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利润增幅虽呈逐季回落态势,但1--11月实现利润总额达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9%)23.5个百分点,增幅高居十二大工业产业的第二位。

(四)投资增长加快,产业发展后劲较足

近两年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上升和市场环境改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长加快,创业风险投资趋于活跃。2008年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1055.3亿元,同比增长274%,分别比2006、2007年全年增速高18.68和15.95个百分点。

(五)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第四季度略有回落

2008年,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制品实现出货值723.24亿元,同比增长13.75%,比2007年下降6.8个百分点。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出口增长有所回落,但全年仍比工业总体出口增长高近3个百分点。

二、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一)请费刚性和市场扩张是支撑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情况下,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医药产品消费具有刚性,特别是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健康方面的消费会越来越多,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措施的稳步推进,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国家计划免疫范围扩大等,导致医药产品市场需求迅速扩张。同时,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医药产品市场秩序,使生物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成本大幅降低。

(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08年,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仅为13.67%、7.53%,而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25.52%。同时,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占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达14.86%,生物医药产业对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由2001年的14.01%提升到2008年的19.73%。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支撑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2009年生物医药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

(一)国内健康消费需求增长以及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将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是国内健康需求迅速扩张。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社保制度的全面推进,国内医药产品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专家预测,医改将拉动普药市场需求增加1600--1700亿元。二是医药产业政策的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随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政策的出台和标准的提高,产业优胜劣汰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资源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的实施,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随着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适时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等政策的实施,困扰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税负过重问题得以有效缓解。据专家预计,2009年生物医药产业效益增幅将不低于20%。

(二)国外市场变化及国际产业转移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欧美等国际主流医药消费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进入低迷期,收入的大幅降低将使这些国家减少医药费用支出,为成本优势显著的我国医药产品提供了市场机遇。同时,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向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医药市场国家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我国国内医药消费市场扩张以及相关政策调整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机会,使发达国家生物医药制造和研发服务加速向我国转移,跨国医药企业开始在我国构建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这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全国医药企业有45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10000余家,但规模普遍较小,且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生物医药产品95%以上为仿制药,普药多、新药少。据中国医药企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中片剂、胶囊、水针剂的生产利用率分别为45%、40%、50%,粉针剂的生产利用率仅为27%。

(二)生物企业触资出现“外资化”趋势

近两年,我国生物产业吸收社会风险资金有所增加,但主要是来源于境外创业投资,使我国一些为数不多、历经多年开发取得的成果最终落入跨国公司手中,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生物技术企业被外资控股、这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政策调整给企业发展带来压力

近两年,针对我国生物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修订出台了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从长远看有利于规范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但从近期看,由于药品审评标准等发生变化,许多企业反映,新药审批十分缓慢,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

五、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制造技术水平,融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正在迈进国际市场的门槛,迅速提升医药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医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加速我国医药产业“走出去”的基础。国家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发挥企业积极性,促进一批优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取得欧盟、美国及日本的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eGMP)认证,促进国产生物医药产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具有创新能力或市场销售能力的国际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提高医药生产集中度;大力倡导医药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引进海外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研发外包业务(CRO),加强与跨国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全球资源提高我国研发水平,培养研发队伍。

(二)加强创新药物产业化,建立创新药物直接进入医保的绿色通道

以科技重大专项的创新成果为对象,协调相关管理部门构建相关政策的协调机制,促进形成自主创新药物的优先审批、产业化、市场准入机制,比如支持其产业化,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药品目录》,鼓励企业开发创新药物的积极性。

第12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进入壁垒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2012)07-0108-04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效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世界经济发展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的重要战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从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的资本需求和产业链的构建来看,它都应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补充甚至是重要推动力量。破除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壁垒,为其提供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未来时期战略新兴产业得以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中小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需要完备的产业链的支撑,又需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相互配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实需要国有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资本的支持,但单靠某项技术、某个产品或者环节并不能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发展,其必须建立在整体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在完成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之后还必须能够根据产品市场走向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尽量降低产品的成本,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联动良性循环发展。现实中,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政策操作的非灵活性和市场反应的迟缓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具有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性的中小企业作为补充。同时,很多创新产品和创新业务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在某些领域和项目,国有企业并不愿意或者也不具备条件或优势,而中小企业恰恰具备了国有企业没有的优势或者可以发展其不愿意发展的项目,从而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此外,中小企业一直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依托灵活的经营理念、敏锐的市场反应以及高效的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项目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孵化器。有数据显示,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均由中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在全国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中的比例超过了70%。2010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比例达到82.6%。这足以说明了中小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壁垒因素分析

进入壁垒又称进入门槛,是指相比较刚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包括新设立的企业和由其他领域进入新产业领域的企业)而言,现有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是新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和障碍。进入壁垒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欲进人企业本身无法支配的,由欲进入产业的技术、政策法规、规模经济、市场需求特点、市场容量和消费者需求偏好等决定;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现有企业为保护其在该产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和垄断利润等有意识地采取相关行为以阻止其他企业进入的壁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本壁垒

资本壁垒主要是通过必要资本量来体现,即企业进入新产业需要投入的最低资本。不同产业因技术、生产和销售等特性不同对其必要资本量具有较大差异,而且必要资本量因产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必要资本量越大,企业进入的难度就越大,资本壁垒要求也就越高。就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由于对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其所需的必要资本量往往高于其他行业。以医药产业的新药研发环节为例,其不仅要在实验研究阶段和临床各研究阶段投入巨额费用,还必须按照GMP规定建造厂房,购买产品专利、机器设备和广告宣传,这些巨额投入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承受的。需要注意的是,新的企业如果仅仅具备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要求的最低资本,其在发展中并不具有优势。考虑到要在该产业或领域中形成自己的优势,企业在筹措到必要资本之外,还必须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以预防和化解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以便与在位企业进行竞争,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而这对于长期受制于资金不足且筹资渠道受限、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而言,就显得压力重重,资本壁垒就成为了其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障碍。

(二)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主要是指由于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对潜在进入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制约或者限制。不难想象,如果新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其就会处于成本劣势;如果以较大规模进入,不但投资量大,而且还可能面临产品积压或市场价格下降的风险。规模经济壁垒的这一特性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在其所进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必须能够迅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并具有巩固和扩张市场的能力,否则将会由于成本劣势,难以与国内外的同类产品企业进行有力竞争。问题在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专利技术、产业重要资源和销售渠道长期被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先进入的大型企业所掌控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小企业要想在已经形成规模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显得困难重重。

(三)制度性壁垒

制度性壁垒主要包括国家通过法律或者行政手段对某些产业或领域的进入企业的限制和地方政府实施的地方保护限制。其重点体现在军工、生物医药、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航空运输和航运等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如在医药行业,我国对医药生产企业实行GMP认证制度,未获得GMP证书认证的企业不得进入医药产业或强行退出该产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由于受传统汽车目录管理体制的限制,导致了一些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无法进入该领域(高世楫、张永伟,2012)。诚然,考虑到国家经济和民族产业的安全,某些产业由国有企业来开发、发展是应该的,但如果从资源的充分流动、配置最大化和市场的良性竞争来说,却是不应有的现象,由此给一些企业带来的阻碍和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四)技术壁垒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绩显著但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落后,核心、关键技术被大型企业所掌控是我国面临的客观现实。这也是具有技术优势的在位企业对潜在进入企业进行“挤压”或者限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对而言,医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材料及化学制品产业技术壁垒较高。新进入企业要想形成更大的技术竞争能力,只有通过购买或者自己研发来实现。而这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或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其所能购买的技术并非是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技术,自己研发的技术也并非就一定能优于在位企业的技术。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技术模仿或者技术跟踪以维护其在该领域的相对优势,这实际上也只能是“暂时之计”而并非“长远之策”。很显然,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与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进行公平竞争难度非常大,

三、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我们无法回避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法脱离中小企业独立发展,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受到多种壁垒因素的制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破除或者弱化壁垒因素的制约障碍,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让更多的资本、资源要素汇聚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资源要素利用最大化、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更加充分的良性竞争。

(一)中小企业要把握好进入战略新兴产业的时机

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进入壁垒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没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能和优势,关键是如何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壁垒因素的变化及企业技术、资本、规模等实际选择好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以减少进入壁垒的制约和实现最大的发展绩效。与其他产业相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且在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一般而言,在幼稚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但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较大;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进入壁垒较高,竞争较为激烈,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更为困难;在衰退期,市场需求下降,竞争程度减弱,企业盈利空间随之缩小。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特点可以看出,在产业生命周期前段,进入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运营能力和资本,而在产业中后期,则需要企业有更好的生产弹性和效率。实践证明,企业并不是越早进入市场越好,而是要在能够最快达到经济规模的时期进入相关行业。另外,企业是作为领军者进入还是以跟随者身份进入,需要考虑到行业发展环境、行业风险和自身优势等因素。当前,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子行业分别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各个子行业的进入壁垒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科学分析企业的行业资源、抗风险能力、行业资金利润率、行业风险、市场准入门槛、最优经济规模和产业集聚状况等因素,并作出科学判断,选择好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和领域。这是规避或减少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创新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破除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壁垒并提升竞争水平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实现规模经济是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出路。中小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缺乏和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实力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会处于不利地位。而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激烈性和单个企业掌握资源的有限性也客观要求企业必须由“对抗”走向“对话”,由“竞争”转为“合作”。在市场竞争发展的形势和企业发展的双向驱动下,推进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参与竞争应该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考虑的方向。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分担风险、降低成本和获取核心技术。这不仅仅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缺乏、产能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的缺陷,而且还是未来时期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方式的重要转向。中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要选择好合适的合作伙伴。应该把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劣互补、企业完整产业链的形成、企业专业化和核心领域的发展及企业社会责任道德程度作为选择合作伙伴的主要标准。二是维护好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明确合作的内容和领域,不要过于依赖合作伙伴,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合作弹性,尽量降低因合作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防止核心技术流失。注意培育和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在战略联盟中的地位、话语权和主导权。三是要注意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的结合。战略联盟的构建既要注重产业链的形成,又要加强在横向上与竞争企业的合作,解决相互间的共性技术问题,促进中小企业获取核心技术,提高创新技术能力。只有同时兼顾纵向和横向的合作,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尽快地实现资源的整合和竞争力的提升。四是建立完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共同分散风险和分享利益是战略联盟得以建立及扩大的基础,战略联盟合作企业之间必须明确相互之间的责任和利益的分配机制,建议成立专门的合作协调机构,机构成员由合作企业的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纠纷协调、风险监控和利益分配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