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1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形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 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中的体现
一是会计主体确认。即明确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将会计主体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一般来说,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当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他们的法律形式不一致时,要反映其经济实质。
二是资产确认。资产通常是以是否拥有所有权作为判断标准的,以下对资产的确认就体现了其经济实质: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看,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并没有取得该资产的法定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看,承租人通过承担支付约等于公允价值和有关财务费用的义务。获得了在其使用年限的大部分时间内使用租赁资产的经济效益,在会计核算上应将其确认为企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制度》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规定,是对有关自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长期借款利息资本化、“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等事项核算时考虑的关键所在,这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的两条确认标准,企业自创的非专利技术以及由企业自创的生产秘诀,虽未经公开注册,在法律上得不到保护,但却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未来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如企业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库存积压物资、淘汰设备、长期无效益的对外投资等,均应排除在资产之外。
三是负债确认。例如,售后维修形式上企业没有在销售时发生修理费,但据以往经验,所售产品总有部分需返修,即企业在销售时实质上已承担了一项经济责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在此条件下应确认一项负债,且这项负债是由现实交易产生的。
四是收入确认。收入确认条件之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注重的是经济实质――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而不是法律形式――所有权。以下对收入的确认,即可体现这一原则:售后租回,从形式上看,该交易所售商品的所有权及其主要风险和报酬都已转移,但实质上资产的售价和租金是一并计算的,因此售后回购实质上是销售方的一种“融资”行为,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能确认收入;分期收款销售,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商品已经交付,但货款分期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从法律形式看,销售方仍保留着商品的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看,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给购买方,因此销售方应确认商品销售收入;代销商品的归属,从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分析,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所有权属于委托方,代销商品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实质上是受托方的决策和行为决定和控制着代销商品。为使受托方加强对代销商品的核算和管理,现行会计制度也要求受托方对其受托代销商品在资产负债表存货中反映。
五是借款费用的处理。新准则规定: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即如果企业某项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虽形式上尚未竣工验收或完工,但实质上已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应当将其支出费用化。这样防止了某些公司在一些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后,迟迟不办理竣工结算,企图将一些借款费用资本化,达到虚增当期利润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分部建造或生产的资产分别完工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也应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此外,新准则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从固定资产扩大到“需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从专门借款扩大到一般借款,这实际上扩大了该原则的应用范围。
六是关联方交易关系的确认。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方关系。根据财政部2001年12月27日颁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单独设置“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这部分差价不得用于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可见,规定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七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之一就是合约所体现的交易是将在未来发生的,但无论是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要求以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由于衍生金融工具隐含巨大风险,从合约的订立到履行过程中,价值不断变化,因此,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合约已订立且风险报酬实质转移的情况下,就开始对其确认、记录、报告和披露。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体现
一是资产减值。主要体现在:计提坏账准备,有些债务企业,欠款时间未超过3年,企业也没有撤销、破产从形式上看,这项应收账款很可能收回,但如果实质上债务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或因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停产,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发生倒闭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此时债权企业应确认坏账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判断资产价值是否可能减值以及减值的程度,若有证据表明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成本,就应计提减值准备;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些在形式上有完整实物形态,但实质上已毫无价值的存货,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些固定资产从形式上看,其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且有实物形态,但实质上这些固定资产一经使用,就可能无法变现,其可收回金额近乎等于零,例如政府从环保角度考虑强行企业停用的水塔、烟囱、桥梁等固定资产,就应在期末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二是长期股权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如果企业持有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处理;如果企业持有能够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处理;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处理。可见,是否具有控制权或重大影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至于所规定的持股比例,只是形式上的判断指标。
三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3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同时满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未同时满足第3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从法律形式上看,交换双方是否为关联方,并不影响交易,但从商业实质上看,这对交易的公允性产生影响。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记录及会计报告中的体现
一是相关账户调整。例如,某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而购入一批短期有价证券,后因某种原因(如预期该证券市价上扬)实际持有时间超过一年。从形式上看,这一事项符合长期投资,但从经济实质看,其仍保持原来的为获取现实经济收益这一短期投资目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可不必对此进行账户调整。
二是或有事项。例如,对很可能发生且金额能可靠估计的诉讼赔偿,尽管在资产负债表日还没实际支出,但其发生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因此,就要预先列为负债和费用(或损失),分别计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会计核算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是现代化企业建设的必然。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呈几何系数迅猛增长,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是企业的焦点。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市场化不断推进和我国企业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建设现代化的企业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而规划化的企业会计核算时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必经之路。因此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研究,意义重大。
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核算缺乏制度化约束
企业会计核算有叫企业会计反映,企业会计核算通过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资金流转状况。会计实施的企业核算有助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经营运作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全盘把握,并作为企业管理层查缺补漏的依据,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但大多企业在实际经营运作中,会计核算缺乏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不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是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制度贯彻落实、宏观会计管理的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1]。尽管我国建立起了会计师注册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但实际工作中,这些体系和监督程序的真正作用没有完全有效发挥。与此同时,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形式主义较为严重。许多企业的领导层的权力过大,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会计核算信息结果甚至依照领导层的意志,而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混乱,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会计管理利用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但是由于监督的目标不准确,仅仅是以平衡预算为目的。
2.企业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
会计核算程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会计报表有机结合的形式[2]。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管机构,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账务处理程序随意性大,财务权力过于集中,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上企业的财务制度本身的不健全,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中财务制度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的行为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所有者通常随意使用企业资产,导致企业资产与所有者个人财产混乱,会计对企业财产进行核算时困难重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财会制度,企业所有者通常指示会计做假账,自己一套账,对外被查一套账,会计核算流于形式。和企业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不能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更不能实现制度化的培训学习制度,因而导致其会计核算人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财会制度的要求。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策略
1.构建制度化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要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构建制度化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必不可少。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供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和决策。如果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甚至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因此企业要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
2.健全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基础,而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形式。内部稽核制度是通过会计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报表等方法审查和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3]。内部牵制制度通过财款分工处理,钱账分管责任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科学管理,避免滋违法行为。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考核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价格管理制度等,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强化社会监督的作用
通过强化社会监督理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通过第三方验资企业和委托审核会计工作使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通过借助社会监督,是会计事务成为企业主要的外部监督理论。社会监督首先从资质着手,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注册资质。其次,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责任,规范收费准则,公开委托服务。税务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审查稽核会计中介的会计报表审核和年签证工作,在中介结构记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指导。通过外部监督能够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但最终还需企业自身打好基础做好会计核算工作[4]。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是必经之路。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理念、培养会计核算人才、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提升人员素质才能真正构建规范化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莲鸿.浅析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2(05).
[2]张冬敏.论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03).
关键词: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把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到最低点。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和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
一、高校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合理设岗,合理配备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
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同时,会计核算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繁重而复杂的工作,会计核算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因此高校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以下措施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支持落到实处。
(一)合理设置会计核算岗位
目前,高校会计核算人员普遍感觉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条件下容易出现会计核算差错,引发会计核算风险。按需设置会计核算岗位,切实减轻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必由之路。因此,会计核算人员的配备应在按岗定人的基础上,结合业务量合理配置人员,使各项业务都能做到双向复核,并加强岗位间的相互制约,杜绝兼岗、混岗现象,将会计核算业务的各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二)配齐配足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
会计核算风险可以通过会计人员避免,也可通过会计人员产生。因此,选派业务素质高、思想品质好的会计人员到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措施。所以,会计核算岗应配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熟悉会计业务、具备较高业务水平、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会计人员。
二、高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利用法律法规抵御会计核算风险
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必须狠抓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建立,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行为。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是防范与化解会计风险的重要措施
要防范会计核算风险,高校应当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要做到人员岗位分离和操作权限分离,使岗位和权限彼此牵制,相互制约。
(二)制定并落实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会计核算岗位的责任与权利,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且严格日常操作,加强会计核算业务监控的实时性
具体地说:审核人员要严把凭证的受理审核关,杜绝假冒、变造,手续不完备的凭证进入;核算人员要仔细计算每张原始凭证的金额,减少核算差错,严格按《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入账处理;复核人员要严格履行复核岗位职责,把好复核关。高校还应建立会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形式督促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三)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本校财务规章制度
高校要依据《会计法》及相关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本校财务有关报销、借款等的制度,这样会计核算人员就有可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源头上防范票据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风险。
三、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心、道德水平、业务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会计核算人员业务素质高,核算能力强,则可降低错账引发的会计核算风险。所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是有效防范会计核算风险的基础。 高校要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培训学习是有效途径。高校应针对不同对象,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果,使其能及时了解会计政策,掌握会计事项处理方法,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具体地说:
(一)强化会计核算人员学习意识
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印发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及微机操作技术等学习材料,提高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增强会计核算人员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高校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岗位培训,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和业务理论研讨会。通过集中学习、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四、以人为本,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途径
(一)要以人为本,尊重会计核算人员,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都要靠会计人员去执行。因此,高校应为会计核算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会计核算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系统传播、阐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使职业道德观念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其认知标准,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提高每个会计核算人员的自律意识,使之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提高技能”等良好职业道德,自觉提高责任意识,坚持原则,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规范日常业务处理,严防会计核算风险。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会计核算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固定财务资产核算不合理
医院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机构,医院的支出分为固定费用、可控费用及直接成本等,在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知道医院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医院在实际财务核算过程中并没有设定专门核算的固定资产项目。所以医院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固定资产项目不利于明确资产的增减值,对后期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带来较大的问题。
(二)医院成本核算方式不合理
医院成本项目较多,包括复杂的药物性成本、住院成本以及医疗服务成本等。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包含成本核算、利润的核算、负债的核算等等,这些方面的核算在会计核算中都不能忽视。医院的成本核算必须要将职工薪金、医疗设备费用以及药品费用等等都包含在内,这些内容在核算的过程中比较麻烦,可能会涉及较多比清晰的项目,导致成本核算过程中核算不准确、考虑不全面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医院财务坏账准备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一把是随着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尽管医院规范的制定医保制定也难免出现“超大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虽然医院能够按照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是计提的还账准备相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来说比较少。国家规定医院坏账准备的具体额度,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经过财政部门的批准才能注销,导致医院财务核算中有大量的坏账,账目核算不清晰,不利于医院资金周转,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对医院的长期发展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实施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增设累计折旧账户,并且在资产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实施。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医院实际上已经对没有价值的设备进行淘汰,这些设备均被确定为资产,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导致企业资产不详实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发展中企业规定与固定资产支出后可能会使流入企业的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延长财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降低了产品的实际成本。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明细科目,核算医院各个部分的装修、维修,保障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完善会计核算科目
会计核算科目是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确定医院会计核算中对所适应会计科目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医院后续会计核算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医院会计核算体系中是利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处理,在新会计制度下满足了医院的会计核算要去,同时对传统会计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基于此,新会计制度下要不断完善会计科目,增加公益性会计核算和长期债权投资,并明确划分医院核算的统计形式,删减不必要的核算科目,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
(三)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患者人数较多,加上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农合保险、社会保险等财务性的共同结合,导致医院账目常常出现坏账。医院坏账主要与“应收医疗款”有重要的联系,而医院设置的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医院病人医疗费用”包含在内,这些费用可以核算在“应收医院人医药费”上,同时加上“其他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准备的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或者数额比较大的坏账处理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冲销。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工作能够很好的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额促进医院稳定、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医疗企业发展形式不断完善,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也至关重要。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对我国医疗事业单位存在的固定资产方面的问题、院成本核算方法的问题以及坏账准备提取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积极完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完善会计核算科目,在新制度引导下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印辉,于润吉.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欠及改进办法[J].中国卫生经济,2014
[2]成叶芳.探究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2016
关键词: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优化思路;实施策略
零售业是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或服务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我国现今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零售业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推广运用。零售业可以通过商铺的特征进行分类,其中包括百货店、专卖店以及购物中心等形式,并且现今比较流行的直销中心也包括在内。但由于零售业的经营和销售模式的特殊性,其会计核算模式也有所不同,所以零售业一定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重视,并根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提出良好的应对策略,良好推动我国零售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现今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发展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零售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渐细化了发展形式,零售业的经营业态和经营方式逐渐脱离了销售业的形式,而当时百货业逐渐成为零售业的主导形势。之后电子技术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它将传统的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从手工形式逐渐变为计算机处理形式,零售业的业务流程也逐渐以管理模式为主了。但当时的计算机管理形式没有那么先进,会计核算模式只围绕着单品销售形式进行核算,这样导致会计核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这样对于零售业的联营代销和经销采购来说,在商场中两者都是由营业员进行产品销售,联营代销在商场中并没有将产品的所有权交给商场,但商场却为其提供营业员进行销售,这样就是将管理责任交给商场,这样就会使联营代销和经销采购的形式相同,其两者的商品都是由统一管理。对于联合经营的形式来说,这种核算模式却是比较有用的。
(二)现今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零售业的厂商合作形式的变化是随着零售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随着现今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这对我国商品丰富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并且也加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力,而对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现今的市场发展形势,零售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下去,那么就必须要将自身的市场份额进行有效的扩大,并有效培养专业型人才,对自身零售业经营环境和模式进行优化,建立良好的行业品牌,这样才能有效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但有些企业为了从竞争中取得胜利,却将各项成本费用提高,以这样的形式保持自身产品和经营形式取得优势,但随着内部成本费用的不断提升,导致行业的利润空间逐渐降低,这样对于零售业的未来发展却没有帮助,并且对于市场竞争也不好取得良好作用。有些零售业的供应商来说,都比较愿意参与到销售管理工作中,这样就能进入到企业前端管理系统中。现今我国市场中的商品逐渐丰富起来,而供应商也对销售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重视,其中市场的价格控制是最受供应商关注的,零售企业也要讲商品的调配权进行良好的掌握,在商场中自己派出促销员或是导购员,这样就可以进行双向管理。而这样的形式对于商品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形式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其中主要的管理责任就由供应商来负责。并且供应商也要自己的物流系统和库存系统,供应商也要对商品上交财产险,这样可以保证及时赔付出现相关损失。但现今的商品流向零售业后,其损失很少有供应商赔付,很多情况下都是由零售业自己来承担损失带来的风险。对于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来说,财务系统都是一单品售价进行核算的,这一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问题,而且其入库返库业存在的一定的问题,零售业的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形式也是比较复杂的,精准度相对比较差,由于这些因素,导致零售业会计核算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零售业一定要制定良好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并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良好的优化,有效保障零售业更好的发展。
二、现今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的优化思路与实施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保障零售业会计体系有效运行
零售业的情况相对比较特殊,零售业的会计核算形式与其他的行业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零售业若想保障会计核算形式能够面对各种特殊情况,那么就比较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的原则来制定会计控制制度,有着制定一直能够相互制衡的控制系统。零售业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将其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界定,之后再根据其职责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所以零售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内容进行科学制定,并有效对营业性收入进行良好的预算,在制定科学合理管理和控制措施,有效对预算结果进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之前的风险意识,在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有效保障零售业可以稳定发展,并保障零售业获得的信息具有准确性。
(二)运用较为成熟的会计管理软件系统
零售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复杂、繁琐,零售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的核算工作,必须要制定良好的核算模式,有效运用良好的会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现今我国零售业最多运用的是会计核算流程控制管理软件进行核算,但是能够全面对零售业进行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软件在市面上却很少见,而随着我国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较为成熟的软件运用在零售业会计管理中,有效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良好进行。对于成熟的会计管理软件来说,一定要结合零售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来进行会计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会计管理软件具有有效性,能够良好推动零售业稳定发展。
(三)运用创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保障零售业良好发展
零售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涉及到自身的内部环节的,零售业若想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那么就必须要对零售业内部各个项目进行良好的管理。首先零售业要对商品库存和相关资料进行掌控,并对商品的信息和销售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再运用计算机系统将具体的合同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中,有效将零售业的信息和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这样就会降低误差的出现,有效保障供应商和零售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为零售业带来良好的利润,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体系有效运行,良好推动零售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零售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零售业要想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那么就必须要将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优化,并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模式,这样才能保障零售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于零售业的特殊性,导致会计核算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零售业要根据自身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效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运用较为成熟的会计管理软件系统,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能够有效运行,并能良好保障零售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相存.浅议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1(09):458-460.
[2]耿晓玥.浅析我国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07):201-203.
[3]杨世军.浅议百货零售业会计核算模式的创新[J].绿色财会,2007(08):166-168.
关键词:电算化 会计 会计软件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1)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2)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3)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4)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5)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6)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账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账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账、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账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账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账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账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账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账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账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作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簿或账页上的“账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账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账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是“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它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2)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账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作为会计科目的惟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账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账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
电算化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账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2)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3)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4)“登记账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账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5)“登记账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账”的电算会计方法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账”,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账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账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账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账系统(或称账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账;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账,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二是“数据来源定义”;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即可自动生成当期会计报表的结果。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长期使用。生成会计报表的过程快速准确,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问题 不断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111-01
一、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的机制,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已经运行很长时间,在运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以下方面的思考。
1.日常业务核算与财务监管脱节。在会计集中核算下,因会计人员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凭单位提供原始单据来判断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合法有效,而这些票据反映的经济事项内容是否真实、合理,都要予以报销。如个别单位虚报差旅费,套取现金;对提供服务单位有些不要发票,收取现金不交到核算中心;提供虚假票据、“账外账”现象明显增多,核算中心未能真正起到有效监督管理的作用。
2.会计核算与单位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气象部门核算中心根据被核算单位提供的票据登记资产。而平时单位设备采购、入库、保管和使用权都在单位,资产增减变化由单位报账员记账,报账员又不是专业财务人员,登记资产不准确。如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不按规定要求及时清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虚增或流失。
3.资金审核、监督职能弱化。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各核算事业单位掌握资金使用和决策权,资金使用后审核监督权又在核算中心。管理上各自独立,相互脱离,业务处理中相互融合,同一项业务处理权限不在一个部门,这样不能保证此项业务会计核算真实准确,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4.提供会计信息及时性滞后。在当前这种模式下,气象部门内部不设财务人员,不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保管也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
5.会计集中核算后,报销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报销业务时,由报账员将单位负责人签批后的原始单据送到核算中心会计处审核,审核发现有填报不准确的或出错的原始单据,再退回到单位修改,修改后再重复以上环节才能完成。因核算中心和报账单位不是同一个部门,办公地点又不在一起报销一笔业务有时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工作效率低下。而在会计集中前,报账人是本单位职工,直接到单位财务部门报销,这样就减少中间环节,效率高。
6.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会计管理体制需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取消原单位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单位只设一名兼职报账员,负责本单位日常费的报销,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也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相应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各单位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会计人员,把被核算单位与会计集中核算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弥补法律无依据的尴尬。使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顺利运行下去。
二、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几方面来看,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首先,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会计法》相关条文,把会计核算中心同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关系用法律形式明确下来,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的定位要明确,核算中心不能作为一个记账机构,而应着重对被服务的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为单位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再次,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从技术层面上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使他们都有较为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核算中心账务处理与被服务的核算单位实际业务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核算模式;卫生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一种趋势。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与获取各种信息将变得更加的快捷方便。为了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好的利用网络所带来的各种优势,卫生单位需要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思考,尽可能的利用网络优势来弥补当前会计电算化的不足,为卫生单位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对卫生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对传统核算模式进行了深化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模式,一方面会继续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以相关的会计科目作为核算的依据,并用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来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这样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中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在相关的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对传统的核算模式进行了深化。其表现主要如下:
从总账核算这方面来看,传统的核算模式只能够采用一种会计核算形式,不能够采用多种会计核算方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总账核算则能够实现多种会计核算形式并存,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上的需求。
在序时核算中,传统的核算模式基本上采用的是三栏式日记账,并且只用于货币资金科目的序时核算。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序时核算不仅仅可以采用三栏式日记账,同时还能够采用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和多栏式日记账,同时登记的科目也从货币资金科目扩大到了其他科目。
从快捷报表来看,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三库理论”,不仅仅是能够编制常规会计报表,同时还可以编制会计核算中的一些计算表,甚至还可以利用编码技术结合报表模块完成相关成本计算的分配、再分配和汇总。通常情况下,在网络环境下编制任何表格所需的数据,只要与科目编码有关,相应数据表能提供,则都可以在三库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报表模块完成。上述传统核算模式深化内容,在手工核算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网络环境下才能使其成为现实。
(二)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科目的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只要是有码就会有账。在网络环境下科目编码至少能够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就能够越深入。因为网络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也被打破,而是采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通过计算机来快速完整各种复杂报表的填,这样能够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指标更加的全面,披露更加深刻。棋盘式会计报表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它能够揭示会计报表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这种全新的报表形式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形式。
(三)提高了会计核算时效
传统核算模式全是人工操作,其速度往往会受到人工操作的极限的影响,而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则是电子速度,这两者之间是绝不可能同日而语的。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利用网络来传输电子数据,同时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这就能够使得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性能够被极大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能被即时传递,这就不会与实际经济业务产生太多的时间上的延迟,或者是不会产生延迟。会计软件可以不受会计分期的限制,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管理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
二、网络环境下卫生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数据采集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使得原有的卫生单位原有的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风险,这就为会计信息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下实现了信息资源充分共享,这就使得卫生单位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披露其要的信息,保证会计信息需求者得到充分、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信息采集范围更加广泛、及时。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范围。通过互联网,卫生单位能更加快速的获取其各科室的相关会计信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工作模式发生改变。
(二)会计数据处理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会计数据是一种报表驱动式的会计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各种数据的加工都只能够由特定职能部门来完成,但是却不能够给为所有的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这就容易导致相关的数据在多个职能部门被重复存储和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下,会计数据都是在业务业务发生后进行采集,这就导致了会计数据出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记账、汇总、对账等若干程序后,才向使用者披露。而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都能够及时获取,并且通过统一的服务器与数据库,能够避免出现会计数据重复存储以及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并能够进行实时处理,这就使得会计数据的处理更加方便、快捷。
三、对网络环境下卫生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对会计核算形式的选择
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的核算形式是由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其中账簿组织主要指的是账簿的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相互关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主要指的是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以及根据账簿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同时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与记账方法则会直接对会计处理流程与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所采用的财务会计核算形式十分适当,将会是高财务会计核算质量,提高卫生单位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内部控制
网络环境下,卫生单位的会计核算就必须要面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来自于内部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为会计信息所带来的不安全性。因此,必须要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同时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职责,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加强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治各种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网络安全威胁。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信息资料备份制度,对那些相当重要的会计信息必须要实行多级备份。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的安全重点不仅仅是相关的会计核算人员,同时还包括了系统管理员、程序员、数据程序保管员、出纳员等等,他们必须要严密分工,并且建立新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为目标的管理控制制度,如凭证传递审核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等。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
卫生单位现有的人才难以满足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的要求,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是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与此同时还需要引进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只能够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不能够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因此还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负责人员。
四、结语
总之,随着网络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且通过不断的研究将能够对现在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解决。卫生单位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模式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相关人员的素质、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丁瑛.关于网络条件下的会计核算[J].公用事业财会,2008(02).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与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电算化会计中,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如何变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因此,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1会计电算化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增加了明细表,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1)、(2)步同科目汇总表;(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4)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5)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只需累计明细表),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这是一个三级科目(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在处理时,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即记账凭证,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按日期进行排列,形成日记账,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第二,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帐。
第三,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息,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第四,在会计电算化中,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从理论上说,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BASE、VisualFox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事实上,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多次调用,多次记账,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实现在线管理,在线计算,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