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11: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对标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
一、引言
近年来,一些医药行业企业抓住我国医药行业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良好机遇,迅猛发展,并尝试开始并购其他相关领域企业来实现自身经营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而言,在并购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财务整合工作,这不仅是决定企业并购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并购以后医药行业企业的长远稳定经营发展也有着直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医药行业企业并购动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行为越来越多,受到政策以及市场的驱动,并购热度不断提升。综合分析,医药行业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实施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更加开放,同时为了解决当前医药行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国家对于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行为也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鼓励有规模的医药行业企业实施并购。
2. 医药行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一些医药行业企业经营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自身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了推动企业下一步的更好发展,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企业开始努力寻求并购,依托并购来拓展优质资源。
3.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并购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影像下,社会上的市场资金流动性非常充裕,而由于医药行业具有周期性弱、抗风险能力强以及行业成长性较好等一系列的特点,因而成为企业并购的首选。
并购对医药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会带来较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医药行业企业并购,有利于医药行业企业产生规模效应,能够降低医药行业企业的成本投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适当提高集中度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由于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尤其是企业的并购并不是单纯的合并,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整体效应,需要在财务整合方面加强重点控制管理。
三、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对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整合重视不足导致容易出现财务管理失控问题。有的医药行业企业对于企业的并购行为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简单地认为并购仅仅是企业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增加的需要,而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的考虑不够,尤其是在财务整合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造成了并购后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企业无法有效控制内部财权,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不统一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内部审计管理力度不足,财务风险漏洞较多等一系列的问题。
2. 企业整合后的资本结构处理不当。有的医药行业企业开展并购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并购扩张速度,大量举债融资,然而在企业并购以后并没有对资产以及负债等进行有效的整合,造成医药行业企业在并购以后出现了资本结构劣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对于资本的控制能力,甚至出现了企业并购整合失败的问题。
3. 对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的控制能力不强。在医药行业企业并购实施过程中,由于并购实施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两者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组织架构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并购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财务风险,尤其是定价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等问题更易发生。有的医药行业企业未能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制定良好的应对管理策略,因此很容易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成本增加或者是资金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加强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的措施研究
1. 确保实现财务目标的有效整合。医药行业企业开展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产业整合,也就是通过提高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的价值,因此在并购的实施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实现医药行业企业财务目标的整合。具体来说,也就是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应该围绕企业的资本、资金以及资产管理等,将财务会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作为基础,围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等,重点在资本结构优化、现金流量控制、资金运作管理、资产合理配置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来指导企业并购以及并购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
2. 科学的进行财务资源的整合。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财务资源的整合,精力主要应该集中在资产以及负债的有效整合方面,现阶段在医药行业企业的财务资源整合中,往往是将优质的内部资产拆分出来,对于各种经营不良或者是容易产生负债的各种资产应该及时进行清理剥离或者是注资盘活。
3. 加强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资金的整合。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而言,在整合过程中,应该重点以资金的整合作为关键,一般来说,现阶段医药行业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往往是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通过在内部建立财务公司或者是内部资金池,将医药行业企业的全资企业以及控股企业纳入其中,实施财务集中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运作的成本,对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财务风险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为了保证医药行业企业并购整合以后财务工作各方面的规范有序运行,在财务并购整合过程中,应该理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是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审计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以及业绩评价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重点主要是审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对于审计管理体系,主要是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资金使用运作的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审计,确保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对于会计核算体系整合,主要是应该从企业的整体实际出发,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基本模式下,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以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5. 加强财务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短期内规模的迅速膨胀或者是管理难度的增加,造成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或者是举债融资并购难以实现等困难局面。因此,这就要求医药行业企业在并购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财务风险全面监控。首先,应该加强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管理,重点是对现金资产有效整合,对优质资产合理组合。其次,应该重点关注财务管理风险,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来防范财务风险问题。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方面的风险控制,比如管理组织架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业务工作考评等,防范管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五、结语
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投资并购过程中,应该将财务整合作为整个并购工作的关键,依靠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并购,提高医药行业企业内部经营运转效率,这对于优化并购后的医药行业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医药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立彬,张秋生,杨志海.融资能力、所有权性质与并购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4(05).
[2]周绍妮,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
波特五力模型医药行业竞争环境发展战略
1波特五力模型简介
20世纪90年代末,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E.Porter)教授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了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理论。根据他的观点,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进入者、现有竞争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其中,潜在进入者、现有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属于外部竞争,也称作水平竞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属于内部竞争,也称作垂直竞争。
这五种竞争力量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该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医药行业竞争环境做出分析并对其发展战略进行探究有重要意义。
2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口绝对数量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国家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以及大病保险等新医改政策的驱动,我国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8,255亿元,同比增长21.7%。根据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012 年全年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083.26 亿元,同比增长19.79%。医药行业产销规模的稳步上升进而带动了行业利润增速的继续回升,全年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731.68 亿元,同比增长19.84%。2013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虽然我国医药行业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
2.1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上。
2.1.1从行业总产值分析,产业结构目前仍以化学医药工业发展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中药产业和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制药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也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2.1.2我国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具有疗效明确,价格低廉的特点,大多数已经列入国家基本医药目录。处方药市场为仿制药的天下,新药特药相对较少,重复生产导致同一通用名称的药物其生产厂家有数十个,独家产品少,药品质量得不到国际认可。
2.1.3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近7000家医药企业中80%为中小型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区域分散、集中度不高等现象。自2004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制对医药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药企的创办和管理受到严格限制,近年来通过行业内兼并重组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龙头企业。
2.2创新能力匮乏。主要表现为原研能力无法赶超跨国医药企业。在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医药市场的背景下,原研药依然居市场主导地位,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药物却屈指可数。纵观全球研发领域,投入前10 位的跨国医药企业每年投入新药的研发费用平均占销售额的17%,而我国的医药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仅占销售额的2%~3%左右。很多医药企业长期依赖仿制药盈利,由于研发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3核心竞争力不足。综合实力无法与跨国医药企业抗衡。多数跨国医药企业创办较早,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凭借技术优势建立了强有力的行业学术地位,我国医药企业缺乏的正是雄厚的资本、前沿的品牌和过硬的研发技术。当今世界排名靠前的外资医药企业窥伺中国的巨大市场,无不想在中国分一杯羹,这使本土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2.4医疗体制不完善。我国医疗体制不完善的现状导致以药养医的现象长期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和百姓看病难、药品贵的问题需要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寻找出路。
3我国医药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1潜在的进入者。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具有投入大、利润高、风险大等特点。高回报率这一大利好让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看好这一市场。医药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关系民计民生,进入壁垒也较高。进入者必须面临规模经济的考验,若以低投入进入,则产品和市场得不到保证;若以高投入进入,市场需要培育期,短期回报率不能达到预期。同时,由于顾客对药品质量和品牌忠诚度不同,新加入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攻克这一壁垒,树立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形象,往往会以前期亏损为代价。另外,在进入医药行业时,如果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也会面临进入障碍。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公司-医院,这种传统分销渠道的特殊性导致新加入者在选择和建立分销渠道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行业内产品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限制了新加入者对产品的选择,没有特殊优势的产品也无法赢得竞争。国家行政干预、药品招标限价政策、对新建厂房的GMP技术要求等都限制了新加入者的进入难度。
3.2现有竞争者。截止2013年8月,国内共有医药生产企业6980家,其中80%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规模与资源上势均力敌,行业内竞争异常激烈。药品创新缓慢导致药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药企之间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和服务战,市场增长缓慢。与此同时,跨国医药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模式与本土药企建立联系,凭借美誉度较高的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认可,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3.3替代品。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其替代品属于新技术或新机理的产物。一种新药从研发、临床试验、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且可能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因此替代品对医药行业竞争威胁不大。但国内过多的专利期外仿制药品成为国外原研药的替代品,以相同机理、价格低廉对原研药物造成威胁。
3.4供应者。医药产业所需各种资源和设备,包括原辅料和生产设备等,受到国家能源价格调控的影响。近年来能源危机使得医药用原辅料价格不断提升,源头生产企业的价格提升导致药品生产企业固定成本提高。例如中草药的能源稀缺,滥采滥伐导致稀有中草药能源匮乏,原料药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不断提高,在不调整成药价格的情况下使得药品生产企业利润不断降低。因此原辅料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优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后向一体化或更换供应商等战略调整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3.5购买者。医药生产企业的购买者主要有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药房和零售药店等。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家,根据国家对药品流通两票制的规定,药品从生产企业直接流向药品批发企业。近年来,药品批发企业逐渐形成战略联盟,规模化、集团化趋势明显,如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在市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市场份额逐年加大,在与药企谈判时具有较强的议价优势。我国现有医疗机构100万余家,零售药店42万余家,这些药品终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与药企讨价还价时也占有绝对优势。
4医药行业发展和竞争战略探讨
4.1资源整合战略。针对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产业分散、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等现象,应通过企业自上而下的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产业内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企业,将化学药物、中成药、生物制药等领域进行专业化分工,集中化生产经营,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优势产业群体。通过兼并重组,中小医药企业可以避免与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发生正面冲突,避免在直接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同时获得大型企业资金和先进技术扶持,生存和发展得到保障。通过兼并重组,大型企业加速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竞争优势直接扩大市场占有率。针对医药行业供应商和购买商的垂直竞争,具备实力的药企可以通过前向或后向一体化战略,深入供应源头产业和购买终端产业,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对供应方提高货源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交货时间,对购买方提出的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从而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核心优势,创造最佳效益。
4.2差异化战略。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差异化特性,使顾客偏好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医药行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课题。实现差异化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4.2.1产品差异化。在生产同类产品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变剂型剂量、改变给药途径等方法实现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
4.2.2品牌和服务差异化。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通过高度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营销模式实现差异化。医药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与人类心身健康息息相关,组建一支专家顾问式服务团队尤为重要。
4.3创新战略。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医药创新。医药创新具有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目前,真正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技术,我国在知识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虽然原研药物少,但模仿创新能力较强。
4.3.1发展高仿制药。发展非专利药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强项,在未来若干年也是医药企业的首选。高仿的好处是风险相对较小,同时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我国是制药大国,但不是制药强国,从低端仿制、高端仿制到完全创新,这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日本从低仿、高仿到最后独立创新,经历了40年。我国进入高仿阶段后,未来几年产品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不断积累,可以为独立创新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4.3.2发展中药。我国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临床辨证施治已有几千年历史,《本草纲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中医药典籍流传至今,具备成熟的经典方剂。医药行业应重视我国独特的中医药优势,将其开发成符合临床需求和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药物,提高在国际新药研发中的竞争能力。
4.3.3集中于特殊领域。目前新药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领域,随着社会压力和人口老龄化加重,对精神心理疾病、老年病、流行病、计划生育等需求量巨大的药物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新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5结语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医药巨头纷纷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医药行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威胁,本土医药企业应当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合理树立战略目标,发挥竞争优势应对挑战,推动我国医药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64.
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应用性、交叉性、复合性的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
1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体魄、专业的技能、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的,能够在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医药行业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中从事营销管理的卓越营销人才。按照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要求,地方医学院校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应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医药行业急需的卓越营销人才。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的营销活动将日趋规范。此外,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慢性病成为了我国居民面临的首要健康威胁,预防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传统医药行业的营销管理将从单一的医药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转变为全面的健康管理,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出井喷之势。
2医药行业的基本特征
医学院校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大多依靠学校医、药学科的背景,面向医药行业培养营销人才。医药行业具有两个典型特征:
2.1高技术性现代科学技术
不断应用于医药领域,使医药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点,需要系统地、综合地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人们所面临的疾病问题。
2.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由于医药行业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消费需求兼有公私两重性,要求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注重社会效益,讲求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
3医学营销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基础
3.1医药学
鉴于毕业生绝大部分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工作,因此,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均开设了医学和药学方面的课程。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是以后了解医药行业相关产品和服务、开展医药市场营销工作的前提。
3.2经济学
经济学是市场营销学之父,正是因为市场营销学科借鉴吸收并运用了经济学理论,为这个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理论主要指导人们如何在医药系统的活动中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地运用,追求微观组织和宏观系统效果最佳。
3.3管理学
管理学是市场营销学之母。管理学为医药系统及其活动提供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法,为医药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4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4.1明确专业定位,体现具有医药背景的特色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一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威胁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面临的弱项与不足,从而做好企业的定位及发展战略。办好学校如同办好企业,也必须依托自己的历史积累、学科优势与特色,开放式办学、特色办学。医学院校开办(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医学、药学方面的学科积累与优势,突出医药行业特色。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紧密依托中医药学科背景,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大力培养医药行业市场营销专门人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
4.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之课程体系是一个以管理学科为基础,以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为支撑的交叉发展的多学科网络式结构。在完善“全国工商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各医学院校要根据医药行业不同层次营销工作的特点,开设具有自身特色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方向课,同时,应该减少选修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近年来我们适应社会需要,开设了医药+营销的交叉性课程,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好评。
4.3着力培养实践型教师,积极探索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有应用型教师。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高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相应专业领域的实践经历和能力。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市场的大有人在。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行开放式办学。一方面,在组织校内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聘请企业有营销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担任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的兼职导师;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专业教师进企业定期轮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论
4.4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营销教育,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医学院校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层次上将本科教育作为基点和主体,尚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营销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夯实营销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教育,如申办MBA专业硕士教育;与医药行业知名企业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等。此外,亦应举办成人专科教育,培养适应基层市场营销工作的实用型营销人才。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密切与知名医药企业合作,根据当前卫生改革政策与社会实际需要,大力开展职业化的岗位培训。
参考文献:
[1]韦小兵,杨东红,马露霞.基于创业型、实战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04).
[2]李富荣,张萍.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学决策.2008(11).
[3]刘恰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导师制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商贸,2012(23).
【关键词】药学专业 ; 课程体系 ; 调研 ; 分析
【基金项目】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jlx1106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0-01
为适应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阔办学思路,增强专业特色。我们围绕医药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明确用人单位对药学专科生的实际需求,确立我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对医药行业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
(一)调研对象
1.咨询3位药学专家,听取专家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及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2.调研医药行业。调研河南省市级医院5家、县级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10家,调研对象为各级医院的科主任、药房小组长和药房工作人员;河南省郑州市规模较大的社会药店5家,调研对象为药店经理、店长和普通销售人员。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1.问卷设计 紧紧围绕药学专业人才适应医药行业一线工作需要设问,以满足高职高专药学毕业生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医药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要求”相结合,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共制定13个不同的调研问卷。
2.调研 课题组派出8名教师奔赴不同的医药行业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访谈前对课题组成员统一明确访谈内容、访谈标准,要求各成员详细记录访谈信息。
二、调研结果
(一)问卷回收情况
发放问卷325份,回收问卷294份,回收率为90.5%。所有回收问卷问题全部作答并按要求填写。
(二)获得药学就业岗位,做出岗位工作项目表
根据调研获得适应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群)有36个。医院药剂科需求量较大的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占41%,库房管理占26%,临床用药咨询占20%;制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就是生产操作技术工人占53%,其次是销售岗位占26%;社会药店需要营业岗位的占40%,用药咨询岗位的占30%,质量管理岗位的占16%;医药物流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仓库管理岗位占45%,其次为药品营销岗位占30%。
(三)获得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需求数量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
省市级医院药剂科基本不再需要专科生,个别医院表示还将招收少量编制外合同工;县级医院还将招收专科生,但需求很小。
2.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医院药剂科 要求能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微机知识,了解药学发展的动态、方向,知晓药学专业新进展。
(2)社会药店 要求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药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3)制药企业 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规程与标准操作规程,GMP、CGMP知识及微生物学知识等。
(4)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要求掌握牢固的药学专业知识、微机知识,尤其药品经营的流程、药品物流管理、药品质量监测、GSP等药事管理知识。
(四)不同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不同的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都提到:
1.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在校生到相关企业见习、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学校课程设置应贴近企业实践,多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大生产的培训,包括实际操作等。
2.目前书本知识更新速度慢,对教材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授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国家形势、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3.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自我约束力、社会竞争承受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做好规划。
三、讨论分析
1.药学专业人员需求较大。通过以上调研得知,现行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想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除了要在技术、产品质量上增加投入外,还要在营销网络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这势必导致全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
2.医药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有了明显变化, 更注重个人能力。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 医药行业更注重药学专业人员的个人能力。
3.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非常重要,课程改革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根据行业的需求,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就业指导非常关键,应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讲授该课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根据调研结果、高职高专三年的教育期限和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我院药学专业的设置应以大药学为主,可开设若干方向:第四学期的教学,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如医院药学方向(医院及社会药店)、药物制剂方向、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等。
(1)学生一入校就应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包括参观制药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医院药房及社会药店等工作岗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尽快了解,并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感情和药学专业职业道德。
(2)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见习)、岗前培训、实习实训四大部分。
(3)药学课程设计时,医院药学方向应开设药物治疗学基础、药学服务、医院药学概要等课程;药物制剂方向应开设药物制剂设备、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等课程;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应开设药品营销心理学、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学基础等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广华,常唐喜,高璀乡.药学服务:药学高职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55.
[2]吴美珠,周本宏.药房工作任务和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要求调研[J].中国药房,2011,22(36):3371-3373.
[3]毛理纳,马香芹,唐滋贵等.河南省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现状及所需药学人才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66-67.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中国医药行业拥有成长为全球品牌的市场支撑。
医药业乃朝阳产业
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到2009年,产业规模将由2004年的3476亿元增长到7100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56.4亿美元,其中进口1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出口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
摩根大通副总裁顾宏地分析指出:2005年,中国化学制药公司总销额190亿美元,只占世界份额的2%,年人均支出不足15美元。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昆泰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斯吉林斯预计,到2030年,全球上市的医药公司市值将达到6万亿美元,其中1万美元来自中国与印度占16%甚至更多。
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的资源优势
几千年来,中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药的“望闻问切”成为经典的中医诊断方法;而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学大师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更是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临床医治效果,使中医比肩于西医。 ——这是我国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的认知资源。
而中医药的全球产值达130亿美元,中国仅占3%,日本、韩国占了90%左右,我国的提升空间非常巨大。
中国有13亿人口,这一庞大的人口数字已经为国内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目前,我国药品制剂的产能达到全球第一,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等大类药品的产量都排名世界第一。
——这些是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的现有生产优势。
医药行业营销观念滞后阻碍了行业大发展
宏观层面,国家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一、国家对医药业的定位不明确。中国有13亿人口,医药业在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应当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但是,国家没有进一步明确医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政府对医药卫生的投入不足:深层原因是政府对公共事业投入明显偏低,导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艰难,我国对医药健康的投入只占政府公共支出的17%,发达国家却占40%以上,看病贵、难的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结构失衡,财政投入不足,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逐利明显,医疗市场监管不力;
三、改革措施不到位,政出多门。
相比较而言,国内医药行业的营销观念不仅落后于国内IT、通讯、家电等行业;更是落后于跨国医药企业。
主要表现在:
企业战略定位缺失。
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也缺乏对战略定位的坚持。
比如,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其战略定位为:创新性企业。其每年投入新药研发的资金高达76亿美元,占其年销售额的15%。相应地,其每年的新产品贡献度也达到50%以上。
又如,中美史克,其战略定位为:中国OTC药品市场治疗疼痛的领导企业。他的产品阵容都在此战略的统领之下,新康泰克、芬必得,康泰克清等产品都是属于OTC药品、而且都是治疗疼痛的。
国内的医药企业却面临战略定位的缺失,以国内销量第一的哈药集团为例,没有一个很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所以,其经营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关注点在于短期经营效益,没有长期的战略部署。
产品研发,很少进行发明性专利药品研发;普遍地,研发费用仅占销售额的1%左右,而跨国公司的这一比例高达10%以上。不注重研发带来了另一个后果,低成本的仿制药品充斥了市场,企业之间以价格与广告作为竞争的焦点,处于低层次的竞争格局,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形成。
品牌建设,缺乏长期的科学的品牌管理战略,把广告资源集中于粗放式的广告投放,未能有效地建立起稳定的品牌形象,也没有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区隔。有的企业如哈药集团已经建立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但缺乏品牌美誉度,品牌建设被简单地理解为促销广告。
公共关系,国内医药行业企业普遍缺乏公共关系管理体系,未将公共关系纳入整个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科学规划,一旦出现危机,就会伤及企业的根基。
中美史克是公共关系管理比较成功的企业,由于其应对得当,在康泰克危机中,企业经营未受到致命损伤。
而三株,则因一场危机而轰然倒地。 第二部分 中国医药企业营销之怪现状
这些怪现状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怪现状之一:重视产品广告,轻视品牌建设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医药行业的广告费用在全部行业中排行前三位。而其广告的主要投向则是产品推广,在品牌建设方面,几乎没有企业投入资源。因此,国内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虽然十分巨大,但行业集中度并不高,最大的十家所占销售份额也仅占20%左右。在全球医药行业中,前十家所占份额却高达70%左右。
怪现状之二: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国内医药行业企业普遍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投入不足,全国4000多家企业的研发总费用约为40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总额的1%,而辉瑞制药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76亿美元。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怪现状之三:市场化较高的OTC市场关注度不够。
在国内医药行业的销售体系中,医院是主销渠道,而对医院的营销主要是人际关系的营销,更直白地说,是利益营销,这直接导致企业的营销成本居高不下,而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则十分庞大。
在市场规模达800亿元/年的国内OTC市场,则主要由中美史克与西安杨森等外企所占领,国内企业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仅有很小的市场份额。
怪现状之四:庞大的市场催生不了一个强势的行业。
每年4000亿的市场规模,在所有的国内行业中,都是一个极大的市场空间,但是,这个庞大的市场,却孵化不出一个强势的行业,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领导企业不突出,未能引导整个行业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结论:中国医药市场具备了庞大的市场空间,足以支撑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壮大,问题是,行业缺乏一个甚至一群能够引导行业发展的领导企业(群),在OTC市场上,中国医药企业应该放开手脚,投入更多资源,从经营理念、产品研发、营销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逐步改善,才能培育起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部分 精确定位——创立领导品牌
时势呼唤领导品牌
宏观上讲,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任何一个群体,迟早会产生其领导者,“国不可一日无君”,“群龙不可无首”正是对领导者的呼唤。在医药行业,也必将产生其领导者。
成为医药行业领导品牌的必备条件
一、整体实力超群;
二、产品研发能力强大;
三、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四、能够为行业制订游戏规则;
五、公众形象健康、正面,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六、持续不断地、科学地向社会传达企业的正面信息。
为什么一定要成为行业领导品牌?
一、行业领导者能够保证其经营效益与未来发展的持续性。
二、行业领导者拥有制订行业游戏规则的特权。
三、行业领导者能够占据行业最优秀的资源;
四、行业领导者拥有对行业的决定性影响。
如何创立行业领导品牌?
一、炼内功。进行企业硬件软件的建设。
二、改观念。树立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
三、强推行。建立推进品牌建设的内部组织。
四、重公关。在重视产品促销的同时,更应重视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公共关系建设。
五、贵持续。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的战略,制订长期的规划与部署,一步一步地实现战略目标。
六、常审视。在创立领导品牌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审视制度,及时校正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创立国内医药行业领导品牌的途径
(一)宏观政策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下,国家政策鼓励产业整合,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国家食药监总局2011年3月启动了新版药品GMP认证。根据相关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生产车间一律停止生产。那么,未来数月内,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可能会掀起新一波。
(二)行业格局和业绩增长
国家新版GMP认证的实施,不能满足认证的中小企业逐步淘汰,被优质的企业并购。通过并购和整合,使企业摆脱价格无序的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有序,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专注于研发竞争,品牌竞争。未来我国医药企业将面对全球一流药企的竞争,竞争层次的提升能使我们更好的应对国际竞争。
医药行业在我国整体上还处于成长时期,行业集中度低,并购重组是必经之路。对于优势企业来说,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新的优质药品和新的生产线,从而拓展产能、获得新的优质药品生产批文,扩大市场规模,致力于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拉动业绩增长。
二、我国医药行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必须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指在企业并购中,并购方采用何种方式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财务产生的不确定性。在并购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无论是企业选择现金并购还是债务并购,都存在着一定的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数额的大小都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加重并购方的财务负担,而且容易使并购后企业因债务本息偿付困难而面临财务困境的风险。
三、我国医药行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基于华润三九并购桂林天和案例分析
(一)并购双方简介及并购动因
华润三九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主要产品999感冒灵、999皮炎平、参附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免煎中药、三九胃泰颗粒、正天丸在国内药品市场上具有相当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但骨科领域较为薄弱。天和药业是中国最大的膏药专业生产企业,其中“天和牌骨通贴膏”是在中国膏药品类中单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全国知名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持续年平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3年1月16日华润三九公告称为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展骨科业务领域,公司拟收购桂林天和药业97.18%的股份,交易价格约为人民币 5.83亿元。
(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1.定价风险。根据华润三九的公告,被评估单位拥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团队,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未来盈利能力较强,本次评估增值率 136.93%。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天和药业再贴膏市场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天和药业是否潜在价值,很多业内人士保持怀疑。而此次收购的产品技术含量一般,收购价格偏高。另新版GMP的大限迫近,将有大批中小制药企业无法通过改造验收而被并购重组,可以压低收购价格。
2.融资风险。公告称公司现金较为充裕,本次收购天和药业资金为公司自有资金。但是2013年5月,公司发行为期五年的公司债券5亿,这预示着并购后的存量资金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需要通过融资途径获取长期、稳定资金以适应、支持业务发展。这也表明并购方的问题在于可能由于举债过多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警惕负债过高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偿还应付本金及利息,最终会连累公司经营状况。
以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并购支付的全是现金,另一方面又举债,这样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公司不得不为发债支付利息,从而提高了财务费用,不利于公司成本费用的节俭。可以采用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采用支付对价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现金的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资本结构。
四、我国医药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并购价值风险评估
在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如专业的并购团队、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等,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给出合理的并购定价,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评估风险。
关键词:医药行业;投资价值;中药企业
一、行业情况介绍
2017年,医药行业进入政策密集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家级主管部门及地方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2000多项医药行业有关的行业政策及行政命令,这些政策直接与医药行业结构性调整相关,说明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2017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5%;实现利润总额3314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医药行业被定性为战略性朝阳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制造2025》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在此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的地位日益提高。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在2017年1月至9月间,医药行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既高于同期又高于全国工业增速,在工业全行业占据第一。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开始加速,占较大人口比例的“50后”开始步入老龄,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对医药产业需求很大。近几年,国家大力鼓励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加大导致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使得医药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医药工业盈利水平平稳增长,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收入达到2398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094.2亿元,累计增长9.5%。
二、同仁堂中药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企业介绍同仁堂是中药行业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公司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制药的古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企业文化,以“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为宗旨,大力推动传统中成药生产走向制药工业现代化。上市21载,同仁堂已发展成为拥有国内最先进传统中成药生产基地、传统中成药年产量最大的现代中药产业集团。同仁堂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在临床病患治疗中盛享美誉。多年来,通过稳健的经营管理,上市公司实现了优质发展,通过持续的现金分红,实现对投资者的长期回报。公司紧跟政策方向,牢牢把握机遇,为实现同仁堂“做精、做优、做强、做长”、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为中医药振兴贡献力量。
(二)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1.优势。同仁堂中药企业发展优势主要集中在品牌、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四个方面。(1)品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三百多年间同仁堂恪守古训绝不偷工减料,制药过程精益求精,产品具有独特的配方,选用上乘原料,制作工艺优良,使其产品质量得到很好保证,其产品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畅销。可见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2)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品种为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目前这些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公司未来盈利的重要保证。(3)研发:公司科研部门重点围绕原有品种二次科研、生产工艺改进、新品开发、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充分挖掘产品科学内涵及潜在价值,形成学术推广资料,为产品营销和临床精准定位提供支撑。公司研发投入在传统中成药制造行业中居前,从行业整体来看占收入比例不低于同行业水平,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例居行业中间水平。(4)市场营销:公司营销团队继续在“以品种运作为核心,以终端工作为方向”的思想指导下,坚持“管理做优、产品做大、渠道做实、市场做透”。现有四类品种群在经过近2年的时间运作与维护下,各类品种定位更加清晰,分类定策更为明确。主力品种中的一线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通过建立联合营销模式,报告期内有效理顺经营秩序、渠道价格保持稳定、产品流向总体可控,对市场把控能力有所提升,延伸渠道带动销售上量,实现多方共赢。2.劣势。公司主要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医药制造业,核心业务为中成药业务。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药制造领域,在西药及药剂方面涉及较少,业务范围面比较单一。其次,同仁堂主要生产基地和营销市场集中在国内,国际化程度低,且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有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入发展新时期,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发生很多变化,同时医改导致医疗服务格局产生了重大调整,加之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必将推动医疗服务的升级优化发展。在互联网新时代,“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热点。
三、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分析就是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如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公司的管理层能清楚了解公司基本情况,为制定公司经营策略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相关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参考。本文以同仁堂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采用比较分析法把公司与行业作比较,分析公司财务在行业中处于怎样的水平。
(一)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反映的是公司获取利润能力,只有盈利好的企业才能谈生存和发展,因此盈利能力是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盈利能力同时也是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关注的指标,股东需要以该指标作为投资参考,管理层通过该指标关注自己治理公司是否具有成果,债权人依靠该指标作为参考看自己是否具有获得本息偿付的保证。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来分析同仁堂和行业的盈利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净资产收益率由12.51%增长至12.83%,销售毛利率由55.75%增长至58.19%,销售净收益率先增长后下降,2016年由12.92%增长至13.02%,又由13.02%下降至12.83%。整体来看,盈利性指标都处于增长中,可见同仁堂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从行业角度看,净资产收益率从2016年的13.92%下降至2018年的8.46%,销售毛利率三年间呈小幅度上升,由55.75%上升至58.19%,销售净收益率从15.14%下降至10.73%,除了销售毛利率保持稳定外,其他都呈现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同仁堂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收益率均保持增长趋势,盈利能力增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二)成长性分析企业成长能力也称增长能力,通过对其成长能力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强弱和变化,进而为企业调整战略目标,制定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提供信息支撑。而企业的投资人和债券人也可以通过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追加投资、是否对企业提供融资或进行债务重组。本文选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来分析同仁堂和行业成长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三年呈下降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0.96%、10.63%、6.2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三年间从4.85%下降至0.22%。除了这两个指标下降外,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却在保持增长中,由2016年的6.59%增长至2018年的11.49%。虽然除了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在增长外,其他指标呈下降趋势,但成长能力的各项指标都为正,说明同仁堂正在逐步发展和成长。同样,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5.86%、13.52%和13.7%,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05.4%、28.56%和59.42%。同仁堂的成长性指标虽然为正,但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从成长能力来看,同仁堂和行业都处于上升的成长轨道。
记者:作为苏州首家定位于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的企业。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对“医药物流产业”有怎样的理解?
马晓蓓:作为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唯一的物流平台的运营方,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进取,取得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虚拟空港(SZV)、第一个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在为产业提供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及供应链管理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将这些经验与一些有特定需求的行业(如医药行业)相结合,提高平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正是其目前在积极探索的。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也正是因此而诞生。
传统的医药行业注重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其销售能力,而随着市场竞争及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企业的竞争力将更多地依赖于其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正如电子、汽车、消费品等行业在过去几年间所显现的。因而,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应该吸取其他行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融合于供应链服务当中,为医药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整合服务,使物流服务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无缝连接,形成医药行业从原料采购、生产直至成品分销的供应链整合管理,提升整个产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及供应链管理能力。
记者: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内医药企业的物流运作情况如何?其在物流外包方面有哪些需求?
马晓蓓:苏州工业园区内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医药生产商有几十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有几百家,其中聚集了西门子、礼来、碧迪、葛兰素史克、卫材、百特、康宝菜、辉瑞、强生、协和、惠氏、住友等一批全球知名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在带来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引进了较之国内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如物流外包和企业物流整体委托方案等。
由于医药产业的特殊性及专业性,目前国内具有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极其缺乏,而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又因为行业政策等问题,其虚拟口岸的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因而,园区内的这些企业目前大多仍沿用传统的物流模式,即以自营为主,只在供应链的部分环节上采用外包模式,如报关货代、运输及少量的仓库管理。但随着其产能的扩张及业务的发展,工厂内部用于仓储的空间进一步压缩,这些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寻求更大程度的外包服务,特别是基于其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优化服务。
记者: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定位在以医药生产型物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医药物流中心,请您介绍一下该类物流中心的运作特点。
马晓蓓:一直以来,因为行业政策、企业运作理念等多方面原因,国内大多数从事医药物流的企业都是由药品经营批发企业延伸出来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主要是为自身采购、分销的医药产品提供物流仓储服务。虽然存在的形式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是以流通企业的物流部门形式存在,有的则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分公司,但大多以成本中心的模式运作,属于“第二方物流”的范畴。
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将企业发展的关注点锁定在“第三方物流”,特别是为医药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物流中心使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管理技术,将库存产品信息与企业系统相链接,并实现信息共享,为医药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的及时配送,使医药制造企业的人力、土地及管理资源释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其核心业务中,形成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从而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
记者:与其他行业的物流中心相比,医药生产型物流中心在建设方面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马晓蓓:长期以来,医药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物流多以自营为主,且仓库也大多为自有,因而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与这种运作模式不同,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借鉴了其他行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通用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租赁高质量的标准仓库,并根据GSP相关规定进行仓库改造,使其在短短2~3个月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这种模式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用于物流管理的完善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以便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仓库面积,并满足医药行业对仓库硬件设施的相关规定。
由于医药行业对仓库的要求较高,对于轻资产模式运作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而言,如何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符合GSP规定及客户要求的仓库,将是永远的挑战,特别是在仓库资源相对紧缺的区域。
记者:据我们了解,2011年3月,勃林格殷格翰供应链项目正式落户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请结合该项目谈谈医药生产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及特点。做好该类物流服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马晓蓓:将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到医药制造企业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核心特点在于将专业的物流服务向制造企业的上下游延伸,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以高效的服务和供应链优化能力打造现代医药供应链体系,使供应链链条上的合作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提高药品的流通效率,使制药企业更专注于产品本身。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与勃林格殷格翰的供应链合作项目就是基于此目标而达成的。在该项目中,我们将为勃林格殷格翰提供从进口原料到产品分销全产业链的物流服务。
计划、采购、生产、品类管理等环节的复杂性使得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可控性、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物流配送时间上的延迟会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运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停产。此外,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上游产品的来源地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供应链链条本身的延长,并且增加了时效性掌控的难度。总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除了对医药行业、医药产品的相关知识要有全面了解外,还需要对进出口贸易、收付汇管理、国际运输、国内配送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并能对关键节点进行实时监控、有效管理。这将使医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得到体现,并为医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真正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产业。
记者:贵公司如何看待今后医药行业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下一步有何发展计划?
马晓蓓: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尤其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正发生着巨大变革,医药产业的微利化时代也已经到来。未来3-5年,医药行业企业并购、重组、整合的速度将加快,并将逐渐步入供应链整合的时代。从其他行业及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来看,行业对供应链整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往往与行业盈利能力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微利的产业,越会注重其供应链的优化,以期获得整合优势及新的利润空间。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原料采购、生产、成品流通、使用等多个节点以断裂状态分布,这既有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也有行业内企业观念、技术、人才等方面缺乏的原因。但整个医药供应链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未来产业调整的需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业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都已意识到的问题。
关键词: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R-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0-02
中国医药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品种日益丰富,质量逐步提高,基本满足了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药品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然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跟我们落后的医药生产能力和急需改革的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医药产业正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关键发展期。
1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药企业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
(1)一些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和技术水平低。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机制不活,难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和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制药企业现有主打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后劲不足。
(3)产品集中度低,战线长,优势产品没有规模优势。
1.2 医药行业研发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支撑力不足,缺少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
大部分企业投入新药研发的资金不足销售额的1%,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部分科研机构装备落后,高级人才明显缺乏,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较差。医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而我们目前所处的大背景是新老体制的交替与过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药品降价趋势不可逆转、市场低水平竞争激烈,这就注定我们医药行业的自主创新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发达国家以新药为主,而我国则以仿制药为主。
1.3 对外开放层次不高,招商引资乏力
医药行业普遍开放意识不强,步子不大。外资、合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缺少与国外医药大企业合作的项目和企业,影响了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医药企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产业化进程缓慢,如我国动植物及矿物中药材极具开发价值,但开发利用进程进展缓慢,有特色的医药经济没有形成。在中药企业中,大企业没有做大,小企业没有做精。现有中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1.4 医药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形势严峻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制药是国内6个重污染行业之一。对此从资源能源转换角度看制药企业必须达到“三个高效”: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三种治理”:资源化治理,分布式治理,系统化治理。这些新的要求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个严重的挑战。
2 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坚持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化学原料药的节水、节能、节约资源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可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尽可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
2.1 提高医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制定积极的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扶持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实现新药研制从仿制为主向以创新为主,仿创结合发展。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原始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打破部门、地区封闭,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共建体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的研究开发基地,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药安全评价、药物制剂技术研究等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水准的信息科技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药品评价体系。
2.2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的契机,根据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状况,按照“突出特点、特色发展”的方针,优化医药产业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个专业性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2.3 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内GMP认证基础上,积极推进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认证,满足国内市场对更高水平医药产品的需求,同时以质优物美、合理价格开拓国际原料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产品的档次水平。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作用机制新、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的研制。重点开发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药物等。加大药物制剂开发力度,提高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积极参与美国和欧盟的药品注册。针对一些专利准备到期的产品,抢先开发、提前申报,抢夺上市先机,争取在国际药物制剂产品上实现新的突破。
2.3.1 加快创新药物和非专利药的研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细化,应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国际医药市场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的大好机遇,提早准备,加快产品、产业化技术研发,促进化学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提升在国际医药产业中的分工地位。
2.3.2 发挥传统化学原料药和普药生产的优势
促进优势化学原料药基地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重点攻关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关键性、共性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产生效益。推动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3 开发特色原料药
认真分析和把握国际市场和产品专利状况,对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专利即将到期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研究开发,仿创结合,在工艺技术上对产品进行二次创新。重点选择抗忧郁类、抗心脑血管病、抗肿瘤、抗病毒、抗艾滋病药物等老年性、慢性、传染性疾病等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关键词:W医药公司 经营现状 对策分析
一、C医药公司现状介绍
W医药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卫生服务开发公司,由2002年改制为W医药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经营团队,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全面改观。公司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物流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及部分Ⅱ、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过了新版GsP认证,拥有符合GsP要求的仓储条件。公司的经营宗旨即,质量方针:质量为先,规范经营;质量目标:品质安全,优化管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舟山市各区县,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岛卫生院的配送网。
公司现有零售药店3家:舟山新城W售药店(舟山医院门口);舟山北门W零售药店(舟山妇幼保健院门口);舟山东门W零售药店(舟山市中医院门口)。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销售额达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在舟山市五家医药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72亿)。
201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浙江省新一轮药品招标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标工作尤为出色:新增外资企业12家,新增大型国企5家,新增首营企业85家,新增首营品种550个,实际新增品种280个;新开发医疗机构:普陀区分布于各小岛的乡镇卫生院6家,嵊泗县乡镇卫生院5家。
医用耗材的配送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主要产品强生医用缝合线已覆盖全市所有大医院。
北门药店通过了GSP换证检查;三家零售药店的药品结构正在调整中,三月份起主动降低零售价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资金全额到位。
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断货缺货现象多见;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流畅;政策变化快,相关信息不够通畅;人员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够细致;大病保险药品目录少于预期等。
二、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端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目前由于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无法在技术上和欧美一些国家抗衡,现在我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药的创新。但由于中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致其创新能力匮乏,结构发展失衡,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虽取消了除品和第一类的政府定价,但各省(区市)卫计委组织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尤其是“带量采购,价格联动”方案,使药品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已成为继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之后的第三大药品销售“终端”。
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也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1.新药品种研发逐步提高。2.新修订的GMP稳步实施,药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3.兼并重组比较活跃。4.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从药品品种研发逐步提高方面来看,研发数量不断增多,各类仿制药品相类似药效药品不断开发生产出来,为重大疾病治疗和较低医疗成本提供支持,并且开发出质量可控度较高的品种,而从医疗器械方面来看,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获批上市,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使医药业不断良好地发展。
近几年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发展,新修订的药品GMP稳定地实施,使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此外,许多优势企业开始占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并购实现快速良好地发展。
最后一点,我国药品制剂国际化正呈现着良好的趋势,制剂出口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国内企业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使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与国际接轨等。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未来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保证医药创新研发,满足医药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那么现阶段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而站在W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卫W医药公司作为一家医药流通公司,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药品的能力,故W医药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即不断加宽,加深已有业务的发展,并展望创造新的业务。
故由此可看出W医药公司在如今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下应仍能有所作为,把握住优势领先的层面,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断进行发展壮大。
三、W医药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个产品市场情况
W医药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与中成药类,稍微涉及医药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医药公司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主营的药品批发方面,在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占据着27%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基层乡镇市场份额大占32%),舟山存德医药公司(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大占23%),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行业中,销售成本相对较高,库存成本比较低,而W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中间转手差价,并A.W医药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销售成本,故现在销售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可以着重于此。
(二)产品竞争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销售的重点是在大医院,占59.7%多(20774万元/34774万元),乡镇卫生院仅占6.3%的份额(2208万元/34774万元):而药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医药公司在舟山普陀两家大医院中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分析W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的原因,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故在同样的条件下合作机会大,次数多,相应的市场份额就较多。而如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这些大公司进货渠道多,货源足,W医药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从这些公司进货,其实际的市场份额当高于报表。但W医药公司等公司亦能从中获取相对比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润,故从此中可以看出W医药公司产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医药公司需保持在本地医药公司中的领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情况,分析优势劣势
W医药公司有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其市场分布较为合理,大医院市场仅占40%多,明显少于W医药公司的近60%,特别是其基层乡镇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占有32%的乡镇市场;舟山存德医药公司主营业务在大医院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在药品零售市场上仍占有近23%的份额;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是W医药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实现了销售总额3.72亿(含零售)的好业绩。其经营团队业务熟,人脉好,其基药的销售网络延续着原普陀区医药公司的团队,特别是在普陀区的乡镇各小岛上尤为实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已经相当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给公司日常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是舟山市级医药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龙头企业,但自改制以来,经营团队变化频繁,近来的主要负责人又非医药行业出身,加上控股公司万事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集团上层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医药业较为轻视,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国药控股舟山公司虽是国企下属企业,拥有国企的很多优势,但其经营团队原是从普陀医药公司分化出来的一批中层,近来与集团公司下派的负责日常业务的经理问的矛盾多发,已有多人离开了该公司,其业务除舟山医院和普陀医院两家大医院外,一直未能与别家公司竞争。
而域外企业如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宁波医药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响,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限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药品配送权而在几家大医院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外,在基层医院尚无明显优势。
四、卫W医药公司SWOT分析
优势: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已相当大;公司资金运转较为正常,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医药企业形象良好;具备能够较好完成招标药品的配送能力;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轨;在全市主要的大医院周围都设有自己的经医保部门认可的零售药店;销售网络遍及全市各区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竞争态势;且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优;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成本优势等。
劣势:因公司地处海岛,目前市场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虽为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仅100多万,市场规模小;公司本届经营团队起步稍晚,基层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普陀医药药材公司,零售市场则逊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普陀区和嵊泗县的多数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都分布在远离舟山本岛的偏僻小岛上,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业发展的局限,且大多数高端产品都为二次转手经营,相对于大公司,w医药公司所获取的利润较少。总的来说,存在一些企业内部劣势因素,起步较晚,取货渠道较少,获取利润相对较少等。
机会:行业发展大环境尚属良好,有意向与W医药公司合作的大型企业已抛出橄榄枝: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机会是基层乡镇市场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非禁即入”必将促进社会办医,私营医院也将是一新市场;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给零售药品带来一块“大蛋糕。总的来说,企业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环境良好,有许多拥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扩大开拓进货渠道等。
威胁:药品招标政策变化快,应对稍不及时就会影响销售;市外多家大型医药企业正加大对舟山市场的关注度;中标药品二次议价;“史上最严限抗令”舟山6月1日实施,必将影响在大医院的销售。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威胁方面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对手因素等。
五、提升W医药公司竞争力对策
改变原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找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场的既有竞争力,同时也可扩大高端药品的经营品种,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产品,这些原研产品都是各大医院的当家药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当以增加注册资金为必需条件,为公司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也可尝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资金得到财政支撑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院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如利用现阶段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现状,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冷藏药品设备提供资金担保的方式,扩大公司在基层的市场份额。
采购部门应加大与外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商务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争取高端药品和高毛利产品在舟山的配送权。
销售部门可建立激励机制,以扩大高毛利品种的市场份额为重点;同时也应积极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岛上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服务网点,趁其他公司尚未重点投入的时候,尽早的扩大基层的市场份额。
储运部T适当增加与公司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人员配备,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提升公司在药品配送方面的良好形象。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人民健康,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重要行业。"九五"期间,浙江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医药工业系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按90不变价计算),5年年均增长26.9%,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医药商业销售额15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6.2%。行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集团和*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20*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20*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20*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3、争取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用以引导、扶持中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由政府出资,吸引上市公司、国内外财团、民间资金入股,筹建中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重点面向前期投入风险大、市场前景好、具有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药产品和中药项目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关键词 品牌开发路线 广告 品牌延伸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7-0314-02
1 医药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1.1 产品同质化,品牌缺乏定位
我国的医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真正属于原创药的只有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产品同质化严重,以生物制药为例,仅α2a干扰素就有深圳科兴、沈阳三生等10多家企业生产,中药牛黄解毒片全国竟有150余家企业生产。
1.2 企业缺乏系统的品牌战略
我国通过GMP的药品生产企业有5 000多家,但是90%为中小企业,企业没有实力进行品牌的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企业也渐渐进入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阶段,出现了比较大型的制药企业,这些企业也都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如同仁堂药业、修正药业、敖东药业、神奇药业、三精药业等都拥有了自己的一系列知名品牌的药品,是医药行业的佼佼者。但是品牌的开发和维护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短期性。
1.3 品牌开发存在盲目性
企业通常将品牌开发与广告传播等同起来,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大量的预算进行广告营销,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干脆放弃品牌的塑造。作为品牌的开发方式,广告是一种高成本的方式,但是广告的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根据达到的效果进行预算,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广告的投入。而小企业实力上无法与大企业抗衡,但也不可以放弃对于品牌的开发,如果没有品牌的支撑,企业终将没有长远的发展。
2 品牌开发路线选择的标准
医药企业如何进行品牌的开发,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进行选择,或者采用高成本路线和低成本路线相结合的方式。
2.1 预算标准
高成本品牌开发路线能够很快建立起知名度,从理性和情感方面传达品牌的内涵,为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它所用的成本较高;而低成本开发路线可以节约企业的现金流,保证企业的整体运作,但是品牌建设相对较慢,且市场渗透性低,很难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以原则上讲,品牌开发路线主要取决于品牌推广的预算。若企业有较充足的财务储备,则适用于高成本开发路线;若财务储备不充足,则适用低成本开发路线。
2.2 消费群体的规模标准
若药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够大,广告或者终端促销的费用就会相对过高,高成本投入无法带来满意的回报,生产上也无法带来规模效应,则宜采用低成本战略;若消费者群体规模较大,如常见感冒群体,受众较多,则宜使用广告和终端力量等高成本路线,吸引消费者。
2.3 产品定位标准
若药品同质化严重,且企业在品牌定位时决定保持低差别化,即采取价格策略,则宜用低成本策略;反之,若企业在定位时保存差别化,定位于某一个细分市场,如感冒药中的中成药治感冒,与其他同类产品有一定的差别,则宜使用高成本开发路线。
3 高成本开发的路线
3.1 广告(任务分配法和竞争导向法)
在医药行业,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办法,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只能在专业的杂志上刊登广告,而非处方药则可以与一般消费品一样,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因此对于广告这样的高成本开发路线只适用于非处方药即OTC药品。OTC药品安全性强,能够由消费者自行购买,且通常用于治疗一般疾病,同一类药品,在配方、功效、适应证等方面也十分相似,替代性强。如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就有板蓝根、金银花以及黄连等。同时由于OTC市场进入壁垒较低,无专利限制,因而很多OTC药品具有相同的成分。另外,由于OTC药品的市场利润丰厚,只要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管理办法的企业都可以进行OTC药品的生产。因此OTC药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要在同质化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广告在品牌开发中常常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因为广告能从理性和情感两方面传达品牌的主张,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第一,广告可以提供信息,使消费者在产品众多的市场中熟悉品牌名称;第二,广告提供信息的另一个方面,是它能够强化品牌产品的差别优势,甚至强化消费者对品牌商品差别性的感受;第三,广告的存在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所以绝大部分制药企业采用了广告的方式进行品牌开发。
但是广告需要很高的预算。如何有效地利用广告以及广告的预算,也是企业必须正视的。目前比较流行的作出预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是任务分派法,确定目标消费群体是谁以及目标群体最喜欢接触哪种媒体,然后由总评分点得出费用总额;第二种是竞争导向法,确定在同一产品类别中的广告份额,得出企业所需投入的广告费用。
3.2 终端促销
品牌开发的核心在于其赋予品牌的涵义能够对消费者有意义,使品牌获得积极的声誉,并使品牌名称的认知度得到提高。医药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药品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且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需要专业的指导或者医生的处方。无论是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购买的OTC药品,还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处方药,都对专业有着绝对的依赖。因此绝大部分的药品销售是医生处方完成的,也就是说医药行业是个供给诱导需求的行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最终决定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品牌开发的是终端即医生和药店。
制药企业和经营企业在认识到了终端的重要性以后,就会把高额的预算放在终端。但是不健康的品牌开发方式,造成了整个医药行业的混乱,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和医生形象受到破坏,高额的终端成本虽然也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但是却使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与国内企业不同的是,合资企业与外企同样投入了巨额的成本进行终端开发,但是其品牌开发方式却大相径庭,对终端采取学术营销和知识营销,不仅避免了负面效应,而且甚至创造出了更大的利润,名牌日益深入人心。因而目前国内企业必须学习如何健康地进行终端的品牌开发。
4 低成本开发的路线
4.1 优化包装和名称
药品的包装和商品名在品牌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药品的包装不仅要充分考虑药品的药理作用、主治功能以及患者的心理感受,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方便安全便于陈列和储存,另外还需要通过对包装的图案设计即视觉符号来体现企业的形象、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因而药品包装是制药企业拓展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方略。药品的名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本身能够引起两种联想,即药品本身是什么和使用了该品牌后对该品牌的评价。因此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联想作出喜恶的判断,所以一个适当的药品名称,能够促进药品的销售,帮助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
4.2 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延伸策略是指将现有的名称用于新产品,包括产品延伸、名称延伸及概念延伸。一般来说,新品牌的成功率不是很高,而且新品牌的营销成本很高,大多投入于广告,在成本大、风险也大的情况下,利用已有的成功品牌对新产品进行延伸时,消费者由于已经听说过该品牌名称,可以对该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所以品牌延伸行为被很多企业应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投入少、集约化、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等效果。从企业内部而言,可借助已有的名牌效应,降低广告费用,使产品成本降低,同时借助已建立的销售渠道,快速地把新产品传播至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从企业外部环境看,借助已成名的品牌的声誉,有利于获取目标消费者的认同,促成其重复购买行为;借助于统一的产品品牌名称,有利于企业形成的强大阵容,彰显企业实力,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在市场中打造良好的整体企业形象。例如,三九公司在胃药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后,其品牌延伸产品999感冒灵、999皮炎平等都在各个子市场上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