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1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会经费会计核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地勘单位;会计核算;思考
一、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是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在当时制定的时候地勘单位的经费少,会计核算制度也比较简单。当时资金的拨入只需要使用“中央预算拨款和地勘工作拨款”科目即可,地勘单位资金的使用只需要两个科目就可以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当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后它的事业属性就变得更加的浓厚,它的地勘费拨款也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性质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除了退休人员的经费外,还增加了公用经费、在职人员经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等费用。当费用产生以后,现行的制度当中并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因此地勘单位遭到了新的不同挑战。
(二)制度不能适应目前的要求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固守不求变。自《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地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三个科目内,而目前实际工作中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必须返还财政。另外,目前地勘单位又出现了许多新型业务,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至今也没有就这些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提出有效的办法。相对于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言,《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十余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显然早已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成为地勘单位财务领域发展的障碍。
2.地勘费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资金拨入主要使用“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科目,资金使用主要使用“地勘生产”和“其他经费支出”两个科目就能满足核算要求。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单位事业属性更加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勘费拨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拨款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加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资金拨入时,增加“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费用发生以后,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个别业务无法处理。地勘单位事业账册部分还有部分业务账务处理亟待解决。如: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目前,地勘单位事业部分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支,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混合、交叉使用。预算资金中没有拨付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也必须按月计提。三者均形成费用,出现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计提的工会经费要上交工会组织,但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与当年的使用数经常不等。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买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资金被使用但没有形成费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当期费用但没用占用资金,这三者均导致账、表严重不一致。
二、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核算方式
1.在地勘单位进行定位的过程当中,需要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的政府部门根据管理情况来进行定位。
我国当前地质事业单位的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财政拨款。在国家进行拨款的同时,是以地质单位日后的发展为主要途径的,这是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单位的实际发行情况预算为重要依据的,合理和科学的对财政拨款进行使用才是保障。为了能够促进地勘单位的良好发展,国家财政部按照相关规定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并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了《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地勘单位的运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可靠的管理依据。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运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针对的主要是不同级别的地勘单位,使其在发展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偶规范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防范挪用、私吞以及贪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合理和科学的使用国有资产。在该制度当中,对地质工作事业单位的每个财务管理工作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事业经营收入和补助收入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因此,这就需要地质单位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对其作出合理、科学的管理,使每一笔资金都能够正确的发挥出极大的效率。另外,该制度还对地勘单位的使用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日常发展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单位自身的自负盈亏以及财务核算以及多种经营水痘执行了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些规定都是在会计核算的整体范围内。
目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有的《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了。所以,相关的单位部门要结合实际从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经济发展和单位的管理情况联系在一起,并且在该制度原有的情况下进行改善。为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2.科学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使单位能够稳步提升。
在地勘单位的会计处理工作当中,各个部门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任务,树立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能够强化大局意识,把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融入进财政和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够仅仅依靠企业的财务部门来管理,各个级别的审计和税务以及监察部门都要进行配合和互动,实施会计信息以及资源共享。于此同时,各个财务部门还要积极调动下属子公司和财务管理部门实施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务信息管理的主动性,认真实践和探索会计信息管理当中的收益分析和投资分析,切实促进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能力。
三、结语
随着地勘单位和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它不但制约着我国地勘单位的发展进步还影响地勘单位的日常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状况,在原有《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XX县总工会:
根据《XX县总工会关于开展全县工会财务检查的通知》大工财字〔2020〕4号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及时对2017年至2019年工会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会经费收入管理情况
本单位工会严格执行《工会会计制度》,遵守财务纪律,单独开设工会账户,实行单独核算,各项经费收入全部纳入本级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无违规设立“小金库”现象。我单位工会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无截留挪用情况。
(二)工会经费支出管理情况
我单位工会认真按照《工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合法,工会经费严格执行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规定,主要用于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困难职工帮扶、法定节日慰问等支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全总关于经费使用的“八不准”,无公款旅游、大吃大喝、滥发津补贴奖全实物等问题;对收到的行政补助、专项补助等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无改变资全用途问题。
(三)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情况
我单位工会严格遵守《预算法》、《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编制预算、预算执行,无超预算、无预算开支现象,重大开支项目均经过工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四)工会会计管理工作情况
我单位工会会计岗位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置,职责权限分明;会计核算符合《工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要求,无违规问题,会计档案、票据、财务专用章保管符合相关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符合《支付结算办法》,无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擅自多头开设银行结算账户,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将基层工会账户并入单位行政账户等问题。
(五)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我单位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保将工会经费用于开展工会活动,以及必需的会员福利支出。无违反规定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行为,无利用工会经费支付高消费性的娱乐健身活动;无截留、挪用工会经费,无利用工会经费报销与工会活动无关的费用。
我单位工会足额拨缴工会经费,无截留挪用情况。未单独开设工会账户,无违反“八不准”问题。
二、存在问题
工会活动开展少,形式单一,以后将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工会活动,积极做好工会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我单位工会将严格遵守各项工会管理办法,结合单位实际,本着工会经费使用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公示经费使用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会管理工作。
【关键词】 地质勘查 会计核算 财务体制 财务制度 收入 支出
1. 地勘单位会计中存在难题
1.1地勘单位财会队伍整体素质较差
这些年以来,地勘单位为适应“事转企”的必要,在会计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积极对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观念变化迟缓。地勘单位是事业单位,至今筹划经济的观念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一直以来,财会工作形成的报账型没有改变,财会人员就会算账、记账、报账,只要本身的工作不发生账务不对就心安理得,财会人员还没有学会参与经营管理工作,当好领导参谋,这就难以适应变化纷繁的市场经济。
二是财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过去地勘单位相当多会计人员是从其他专业改行来的,特别是近几年,个别单位作风不正,部分有会计知识、经验、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被闲置起来。甚至有的单位置《会计法》于不顾,更换会计,单位负责人“先斩后奏”,因而打乱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给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埋下了隐患。
三是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业务本领不强。地勘单位执行的是地勘行业财务和会计体制,会计核算上是收支两条线,与其他行业和社会监督单位接触甚少,会计人员的知识仅限于本行业。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地勘单位财产多元化,就暴露难以适从的难题,对现代会计知识和相关经济知识,如:办理会计、金融、电算化知识等缺乏了解和运用。对国家的政策、财政法规、体制等学习分析不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账务不对严重,缺乏研究、预测本领,提不出可行对策,甚至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对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可行性的监督。
四是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1.2《地质勘查单位会计体制》不可以适应现在会计核算的要求
1.2.1《地勘单位会计体制》固守不求变。自《地勘单位会计体制》出台以来,地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假设:《地勘单位会计体制》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三个科目内,而现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一定返还财政。再者,现在地勘单位又出现了许多新型业务,假设:探矿权、采矿权等难题,地勘单位上级主管单位至今也没有就这些业务怎么样进行会计核算提出可行的措施。相比这些年以来财务会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言,《地勘单位会计体制》十余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显然早已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调,成为地勘单位财务领域发展的障碍。
1.2.2地勘费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1996年财政部的《地勘单位会计体制》是为当时的地勘单位企业化发展量体定做的,很适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地勘经费很少,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都不可能满足需求,更谈不上在职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资金拨入主要应用“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科目,资金应用主要应用“地勘生产”和“其他经费支出”两个科目就能满足核算要求。属地化办理以后,地勘单位事业属性更加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勘费拨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拨款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加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资金拨入时,增加“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费用发生以后,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体制》中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会计体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2.3个别业务无法处理。地勘单位事业账册部分还有部分业务账务需要处理。如: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难题。
现在,地勘单位事业部分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支,专款专用,资金不可以混合、交叉应用。预算资金中没有拨付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可是,《地勘单位会计体制》要求一定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也一定按月计提。三者均形成费用,出现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计提的工会经费要上交工会组织,但按照《地勘单位会计体制》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与当年的应用数常常不等。按照《地勘单位会计体制》规定,购买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资金被应用但没有形成费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当期费用但没用占用资金,这三者均使得账、表严重不一致。
2.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核算方式的思考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适用于纳入事业财务办理体系的各级各类国有地质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地质勘查主管机构;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监测等基础、社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专门办事于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因此可知,凡是国有地质事业单位均可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第十五条地质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直接和经过主管单位从财政单位取得的各类地质事业经费,包括地质事业费及各类专项经费。上级补贴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从主管单位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贴收入。事业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帮助活动中取得的收入。经营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帮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以上几种收入,基本上涵盖了现在地勘单位所有的收入。按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地质事业单位收到各种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贴收入(上级补贴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收入类会计科目)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第十八条地质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及其帮助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贴工资、其他工资、职工
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补葺费和其他费用。经营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帮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贴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补葺费和其他费用。以上两类支出,也基本上涵盖了地勘单位各项支出。“事业支出”科目可以根据业务必要按照费用类型设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基本工资、补贴工资或公务费等。费用发生时:
借:事业支出(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经营支出"科目可以按地质项目设一级明细科目再按费用性质设二级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补贴工资或材料费等。费用发生时:
借:经营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需要阐明的是,无论是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体制》,还是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对其应用范围均做了明确规定。地勘单位所属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多种经营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相应行业的企业财务体制,不属于本体制的核算范围。
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事业单位事业法人账套不该再执行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体制》,改为执行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较为合适。为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地勘单位财务才气从根本上与财政厅的办理协调一致;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财务人员才能正确核算财政资金拨付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才能使账、表趋于一致。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体制》规定,地勘单位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含独立核算多种经营企业)资本50%大概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将其一并报送,而不是汇总报送。个别单位年终将事业法人会计报表和企业法人财务报表予以汇总上报是极端错误的。 年终,各地勘单位应将事业法人账套按照财政厅要求编制报表上报财政厅,如果财政厅要求将企业法人账套内容一同上报,也不能编制汇总报表,应附后一并报送。如果财政厅没有明确要求,企业法人账套有关报表不予报送。
结束语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毕竟是1998年出台的,十年来地勘单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中国会计学会地质分会已将“全国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作为2009年学术年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但愿研究结果能给不知方向、正在迷茫中徘徊的地勘财务会计队伍指引方向,正确指导全国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前社会,地勘单位要生存、发展离不开现代财会管理体系,新的会计工作管理体系已成为地勘单位经营办理的关键工作。
参考文献:
[1]周 昶、管云鸿、邓浦之,浅析地勘企业探矿权和采矿权会计处理.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2).
[2]贺美、范会凤,刍议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华北地质经济管理,2007,(3).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一、新会计准则有关职工薪酬的概述
1.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定义与使用范围。职工薪酬指的是企业为了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而支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支出。新会计准则下中职工薪酬不单指职工在职期与离职后企业所提供给职工的货币性报酬与非货币利,同时企业为职工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者等提供的各种福利等也被纳入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之内。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第9号文件,我国的职工薪酬适用范围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和福利费用;五险一金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工会经费;因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而由企业支付的补偿;其他为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的支出;非货币利等;
2.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新会计准则下规定对于职工为其企业提供劳务的会计期间,应将相关应付职工的薪酬记为负债,而当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支付职工一定补偿。其补偿按职工提供劳务的受益者的不同以不同情况处理。
首先一般性费用如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应该以职工为其提供服务在职期间内的工资总额的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比例确认为当期发生的费用;对于由于产生无形资产、负担在建工程而需支付的职工薪酬,应被计入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产品生产中职工所提供劳务而产生的薪酬,则通常将其计入应计入劳务成本或者产品成本。
其次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职工福利费在内的三项经费,其中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即企业为了使职工文化水平得以提高、先进技术得以掌握而支付的费用应该在工资总额的基础上以1.5%的比例计提,计入管理费用;对于工会经费同样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核算方法相同,计提比例为2%。在提取职工福利费即指企业以14%的比例从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分配用来专门补助职工以医疗为代表的福利事业的经费时,应按照职工提供劳务所得受益的对象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确认为相关资产的成本。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的补偿核算和辞退福利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补偿核算,新会计准则指出劳动合同到期之前企业结束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提出给予自愿接受裁减的职工以补偿的建议,应被确认为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的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故应计入当期费用。针对辞退福利,新会计准则中则要求通过提高职工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的福利,或者将职工的工资部分支付到职工辞退后的某一期末或者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支付方式来为职工提供补偿。
3.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与传统核算方法的差异性。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不仅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国际上的不少赞同与认可。与传统的行业会计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第一次明确的对应付职工薪酬做出了定义,在传统下狭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提出了广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职工薪酬的范围又纳入了职工福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以三项经费(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诸如五险一金等各种形式的福利类应付职工薪酬,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相适应,是极具合理性的新型会计核算体系。过去的行业会计准则施行过程,企业财务人员在核算企业相关财务成本时总是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企业中,职工的基本薪酬如工资、奖金、津贴并不能够真正按照规定落实,职工付出的劳务与所获报酬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劳动工作的积极性,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也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而如今的新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使得企业与职工的薪酬支付更系统更科学,在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给予了其会计核算的自。
二、新会计准则颁布的意义
新准则的颁布不仅丰富了企业职工应付薪酬的内涵,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工资核算,也改进了传统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使得核算内容的范围更加广阔,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会计处理模式。其中的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了有关职工薪酬披露信息的内容。对于我国会计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核算体系接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走向国际化的标志?规范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合理机制,提高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高效的发展,能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
首先,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人员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与合理。在新会计准则施行后企业在核算企业职工薪酬时不仅应将职工的工资奖金部分纳入核算范围之内,同时也要将各种不同形式的职工福利费用与期间费用计入其中。这将会让从前企业职工薪酬核算过程中被忽略的、间接性、隐性的相关人员成本全部变得明确,并且透明地反映出来,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其他各方面成本的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的信息披露有了更加明确的规范,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更加统一。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于职工的应付薪酬以及期末对职工未完成的支付等信息都应加以披露。将职工在职期间为企业提供劳务所应得到的报酬计入负债,由受益对象的不同确认为当期发生费用或者资产成本等诸多规定都是企业进行职工薪酬核算时所能进行统一核算的基础。将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其他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的原则,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不同职工都能享受的合理公平的待遇。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对职工做出的补偿支付的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规定,有助于减少企业与职工在薪酬核算上的分歧。
另外,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企业对财务经营状况的核算方法,这必然会使企业的相关财务经营状况受到些许影响。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合同到期以前,由企业主动接触两者劳动关系所给予职工的应付补偿预计做负债处理的规定将对企业的各期损益产生相关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统一核算处理不同职工的各类薪酬因职工在职期间所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的职工薪酬被记为负债,而其他费用方面除了辞退补偿被确认为当期费用外都应以受益对象的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故而也会促使企业存货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受到影响。新会计准则还规定按照实际发生额计提福利费用的规定,在与税收相关规定有所出入时进行调整的原则会使得企业的期间费用、流动负债以及存货成本有所增加,也同样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四、如何对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加以完善
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我国新型会计核算模式的创立带来希望,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同时,也毫无疑问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如何完善新会计准则下得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根据前文对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定义、范围、特点、意义等的探究,主要探究出以下几点内容:
1.对于企业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的薪酬支付应该增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核算准则想要得以完善就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多种多样的企业用工形式,结合我国企业用工发展的历史特点。根据我国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待退休和退养人员均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特殊性增加对对其的职工薪酬,在企业预计支付中加以确认和计量。
2.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与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加以规范。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将企业职工的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确认为负债,则必定会造成部分企业将其他资金的流出打着这两者的旗号记为负债,造成企业会计核算的虚假性。为了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新会计准则有必要完善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利芳.新会计准则提体系下对职工薪酬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丛秀云 .职工薪酬核算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8303
随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一批最新的财务制度的执行,对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会计行为,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转变和实行公务卡等政策要求,对高校现有的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预决算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现有的财务业务流程已不能适应需要,迫切需要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网络平台,整合财务流程,简化财务处理程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以适应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经费核算的需要。会计网络平台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实现会计业务核算、预算指标控制、资金支付结算、网络查询系统动态联网,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用,最大限度的提高会计网络平台的效率,促进学校财务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构建会计网络平台的意义
目前,在高校中,财政资金都通过财政一体化系统中的财政直接支付系统和财政授权支付系统(即公务卡系统)进行划拨、支付,而非财政资金通过开户银行进行支付结算。同时,在不少高校中,还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公务卡和电子银行的使用还不普及。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的实行,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高校资金结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一套规范、合理、高效的资金结算系统就显得非常迫切。会计电算化在各高校都已实行了很多年,对促进高校财务工作快速、高效、规范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会计核算系统更新不及时,核算功能还不完全健全,科目设置不完全科学合理,不能适应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需要重新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完善会计核算系统。
目前,在各个高校,资金结算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之间还基本上是相互独立,两个系统之间的对账、衔接还比较麻烦,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实现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的信息平台,实现会计核算系统、财政直接支付、公务卡系统、银行账户、银行网银支付系统的无缝链接,整合财政、银行和学校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同步处理、全面共享,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完成学校会计核算业务、财政部门的审核拨款、银行部门的资金运作等一系列工作,实时完成财政资金从财政国库支付系统直接与收款单位或个人的资金划转,实现非财政资金从学校银行账户与收款单位或个人的资金划转。
二、会计核算系统的构建
1.重新设置会计科目,规划设计会计核算模块。
进一步将会计核算系统根据新的会计制度进行重新分类,重新科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科学规划设计各个子模块。目前,很多高校基建财务、工会财务、后勤财务是和学校财务会计分别单独进行核算的,基建项目在办理竣工决算前不在学校“大帐”中核算,工会、后勤会计核算也是游离于学校整个大帐之外的,不符合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精神,也造成学校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不利于学校对基建项目、工会经费、后勤财务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在现有的事业经费、科研经费、专项经费、代管经费、暂存经费、其他经费的基础上增加基建经费、工会经费、后勤经费的核算模块,以更进一步完善整个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增设“基建工程”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设置“长期借款”科目及“基建借款”明细科目、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内容中增加基建拨款,以及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增加“基建投资表”等,实现基建会计和学校财务会计的并轨整合。根据项目核算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项目核算指标控制模块,实现项目按照预算要求进行报销核算,以合理控制项目经费支出,切实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如在某一科研项目入账的同时,根据此科研项目的预算,在会计核算系统内按照办公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等分解预算内容,建立指标控制,当科研负责人报销时,会提示此项目在办公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等方面还可使用的金额,以达到科学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切实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改变现有报销方式,实现网上报销。
网上报销系统依托网络平台,在网络化会计核算系统中,设置录入模块、审批模块、稽核模块,对校内教职工开放权限,并设定业务范围和操作内容,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变原来面对面报销为网络报销。教职工在报销时,首先通过报销录入模块输入需要报销的信息,比如报销的内容、经费的性质、报销的金额等原始信息,然后提交到网络会计核算系统中,其次在提交报销信息的同时选择审批程序,报销信息根据预先设计的流程流转到不同的审批人进行审批,审批人根据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的所有报销信息流转到学校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进行核算、稽核,然后直接引入凭证模块,将报销人的报销内容转化成凭证登记入账,最终报销的资金信息流转到学校财务资金管理部门,根据系统登记好的收款方信息导入到资金管理系统中,通过公务卡或者网上银行直接完成资金的收付。在网络化会计核算系统中,可以设置帮助窗口,有效引导教职工在网上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填写单据,提示不同经费的开支范围、取得原始单据的注意事项、审批的权限、资产的验收,并提供相关发票真伪检验等链接。提交的报销信息在网上审核通过后,还可以在网上预约报账时间,错开报账的高峰期,以缩短报账时间,简化报销程序。各单位负责人和教职工个人还可以通过网络会计核算系统查询
所报费用的审批进度、会计核算情况,查询经费用款指标额度。如果在查询中发现报账手续不完备,可以根据提示及时补充,以免会计稽核时不通过,以节省时间。报账人员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报账历史记录,及时核对个人往来款项,清理往来款项,方便开展工作。在实现网络报销后,对原始单据可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到财务部门,以进行定期的审核。
三、资金结算系统的构建
1.建立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公务卡体系。
公务卡是学校教职工持有的、以个人名义开立的贷记卡(信用卡)。公务卡由学校教职工个人持有、保管和使用,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具有一定的透支消费额度和透支免息期。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教职工个人为持卡人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公务卡享受银行免费开卡、免收年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持卡人在发生公务支出时,先刷卡消费并取得发票和公务卡消费交易凭条(pos机小票),然后凭经批准报销的发票和消费交易凭条,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由财务部门通过财政一体化系统中的公务卡支持系统,根据持卡人提供的姓名、交易日期和消费金额等信息,查询核对公务消费的真实性,审核确认后予以报销、办理公务卡还款手续,直接把款项支付给发卡银行。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交易记录都有据可查,有利于遏制虚开发票等腐败行为发生,同时降低了学校现金支取的风险。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在使用公务卡,但也存在公务卡使用效率不高,使用公务卡的购买成本存在差异,用卡环境有待改善,国库批复授权支付计划与公务卡还款计划不同步等问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全面实施,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这为建立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公务卡体系,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公务卡则加强了财政部门对高校采用授权支付方式的监控。高校应加强与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业务沟通和联系,根据每月的用款计划和经批复的用款额度,向下属各部门、个人下达预算指标,保证公务卡能够及时还款,从而避免滞纳金的产生和由此给持卡人带来的信誉损失。
2.建立基于POS刷卡和网上银行的结算方式。
根据公务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教职工属于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支付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支出,采用公务卡进行结算。除此之外,高校还有非属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业务,例如科研经费、学生缴纳学费、发放奖助学金等,这就需要建立除了公务卡之外的其他结算方式。随着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结算方式得到广泛应用,高校也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 建设,这为高校建立基于POS刷卡和网上银行的结算方式提高了基础。POS刷卡结算方式是将除公务卡外的现金结算范围内的业务通过银行为学校财务部门提供使用的POS机作为结算工具,在POS机上办理缴费、转账、存款等银行卡刷卡的结算业务,达到替代现金收付的目的。公务卡和POS刷卡结算基本实现了无现金流通,初步解决了现金支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网上银行是通过网络发送支付指令,银行对支付指令进行处理并通过支付系统完成资金的结算,主要由两种方式,一是先由付款方把支付指令发送给收款方,然后由收款方把支付指令转发给银行;二是由付款方直接把支付指令发送给银行。网上银行结算方式打破了传统结算业务的时间、地域限制,不仅能替代现金业务,而且还能改变原先的银行出纳手工填写纸制支票送交银行的传统结算模式,通过采用网络提交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指令,方便快捷的即可以完成同城转帐、异地汇款等大部分日常银行业务的结算工作。
四、构建两系统有机结合的会计网络平台
【关键词】工资薪金;新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D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051-2
一、工资薪金的基本概念
(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职工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二)工资、薪金支出的具体构成。1989年国家统计局第1号令《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将企业工资总额分为6个部分:计时工资。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计件工资。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奖金。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的物价补贴。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职工工资薪酬核算
财政部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指出:本准则将企业因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对价,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
(一)新准则下的新内涵。该准则包括了除股份支付外的所有薪酬。即界定了除股份支付外,企业对职工因提供服务而产生的所有义务,从而将职工薪酬的范围扩展到以下内容:在职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提供给职工本人、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的保险待遇;职工薪酬义务的确认是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不是款项应付或实际支付期间;引入了辞退福利的概念,并规范了其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账户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传统职工薪酬核算的调整。新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但辞退福利除外。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
工资、奖金、津贴、支付家属药费等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性薪酬,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或企业,将购买的产品发给职工、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无偿给单位高级管理人员使用公司轿车等非货币性薪酬,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只是将原来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账户换成“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即可。
(三)计提类职工薪酬。准则应用指南指出:计量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计提。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时,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时,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三、工资薪金处理的税会差异
(一)会计核算上的相关规定。基本会计规定: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五险一金,借记“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账户。
计提比例按以下规定:工会经费:凡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每月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并凭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总工发〔2005〕9号)。教育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财建〔2006〕317号)。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五险一金的提取额度分地区有点儿差别,但计提基数都是基本工资。
关键词:工会财务 电算化 财务工作 问题
一、引言
工会财务工作不仅直接关系着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更关系着工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各企业工会的经济活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搞好工会财务工作是各企业工会财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与现代会计管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重要产物,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使企业财务人员摆脱了大量繁重的手工操作,更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顺应网络时代的产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会财务电算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完善。
二、工会财务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电算化在各企业中的普及和发展,为了尽快的规范工会财务管理的行为,努力提高工会财务管理水平和核算速度,过去传统的会计操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网络时代下工会财务管理的需要,所以,在工会财务管理中实行电算化这种现代化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一)工会财务管理的需要呼唤会计电算化的实行
会计电算化在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大大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方式,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还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审计方法。从表面现象上看,电算化只不过是将计算机运用到了会计核算中,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实质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度与速度,也使得各类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的生成方式、存储媒介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会经费一部分是由职工工资中按照2%的比例扣除得来的,一部分是其他收入得来的。工会财务工作必须对这些经费的收支进行很好的管理,这就要求必须采取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术以保证工会财务工作的准确、快捷。
(二)工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
在实现电算化后,企业工会的财务人员就可以随时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查询并了解工会财务的基本情况以及数据的正确性。电算化在工会财务工作中的引进促进了工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大幅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水平,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三)工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实行电算化
工会财务人员是工会工作的“当家人”,还是工会机构的重要操作人员。因此,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会组织的形象。会计电算化的事情为企业工会财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不仅要求工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会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并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目前我国工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传递及共享性较差
工会财务的会计主体是工会,其重要作用就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会计数据。但是目前我国工会财务电算化的水平还不能满足信息时展的要求,更不能满足上级部门对工会组织的自己收支远程监控,缺乏数据的传递性和共享性。
(二)工会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势作用发挥不充分
目前企业所使用的工会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模块较多,而日常的工会业务除了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外,其它的模块基本尚未开发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算化软件的优势作用。
(三)工会会计质量还有待提高
工会会计实行电算化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只要在计算机中输入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将会自动生成。但是一旦在记账凭证输入时出现错误,那么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出现错误,对工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工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工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不仅对工会财务人员提出很高要求,还对促进工会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规范工会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各企业在工会财务管理中使用电算化软件时要注意使用全总确定的工会财务会计应用软件,以进一步提高工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为企业工会经费的收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加大领导的重视力度
企业实行工会会计电算化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还必须培养一支既具有计算机知识,又拥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工会会计人员。而这就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作为支持,企业的财务部门更要积极配合做好这些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登记簿
工会会计手工核算信息主要是以纸张作为载体的,而实行电算化后,会计信息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来进行存储的。它可以快速、方便的进行信息的检索,但也存在着修改、擦除不留痕迹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工会会计档案必须要十分健全。例如:建立健全各类登记簿、严格保密措施、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随意修改或输入会计数据。
(四)不断完善工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实行电算化后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稽核制度。严禁出现造假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企业工会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
(五)加速数据共享的进程
会计数据是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人进行决策时使用的依据,而相对于企业的上级部门而言,想要监控会计信息是较为困难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一套可行的政策或制度来实现工会会计信息的共享。
(六)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优势作用
工会会计电算化软件并不只是对会计业务进行简单的核算,企业工会会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软件中的其他模块,对工会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企业的和谐、稳定、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工会工作,而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工会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对于加强工会财务管理、促进工会财务的规范化水平的提高、防止企业资金风险的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广斌.电算化在工会会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10)
【关键词】职工薪酬准则 社会保险 职工福利
一、新准则中职工薪酬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和影响
1、规范了职工薪酬的定义和内涵。新准则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即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以及辞退福利,共计八项内容。与以往相比,职工薪酬的内涵大为增加,涵盖了企业给以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相关支出。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更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加的职工薪酬形式。
2、统一了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新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会计的处理原则。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还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予以分配。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或无形资产成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利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融合了所有与报酬有关的项目,据此设置“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不论是否支付,工资总额和全部薪酬都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这就使得单位的薪酬和福利的核算更为完整、集中和透明。
3、改变了企业职工福利费处理方法。新准则规定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要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并计入相关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用则冲减企业职工福利费负债的余额。而以往则是各类企业不尽相同,有的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并保留余额,有的则据实列支不留余额,新准则统一了对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
4、新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或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即当职工终止为企业提供服务时,职工薪酬无法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时,辞退福利费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科目。
5、信息披露的变化。新准则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以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新准则的一些规定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会产生影响,有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比如福利费按实际发生额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再比如职工薪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二、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的变化比较大,下面我们主要以市某公立医院的相关数据为例,具体进行说明。
1、社会保险费的账务处理。关于企事业单位当期社会保险的计提与会计处理,现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例加以说明。该市某公立医院2008年1月份职工工资状况如表1所示。
假定医院按照当期工资总额的22%计提养老保险费,则编制计提基本养老保险费计算表,如表2所示。
财务部门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医疗支出――养老保险费594000元;药品支出――养老保险费49280;管理费用――养老保险费6600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养老保险费709280元
假定医院按照当期工资总额的12%计提医疗保险费,则编制计提医疗保险费计算表,如表3所示。
财务部门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医疗支出――医疗保险费324000元;药品支出――医疗保险费26880;管理费用――医疗保险费3600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医疗保险费386880元
2、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账务处理。假定人民医院按照当期工资总额的2%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按工资总额的1%缴纳生育保险,则如表4所示。
财务部门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医疗支出――失业保险费54000元、工伤保险费54000元、生育保险费27000元;药品支出――失业保险费4480元、工伤保险费4480元、生育保险费2240元;管理费用――失业保险费6000元、工伤保险费6000元、生育保险费300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失业保险费118480元、工伤保险费118480元、生育保险费32240元
3、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企业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依据计提的金额,财务部门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4、住房公积金的核算。住房公积金住房的核算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上缴和使用。医院2008年1月31日职工工资和计提住房公积金情况如表5所示。
财务部门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医疗支出――住房公积金189000元;药品支出――住房公积金15680元;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21000元;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2568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住房公积金451360元
此处借方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25680是指工资内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
2008年1月31日计算应付职工工资时:
借:医疗支出(人员支出)――工资2700000元;药品支出(人员支出)――工资224000元;管理费用(人员支出)――工资30000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224000元
2008年2月15日实际发放职工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22400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25680元,银行存款(库存现金)3249680元
2008年2月20日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纳住房公积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住房公积金451360元
贷:银行存款451360元
三、职工新酬准则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尽管新准则在建立完整职工薪酬概念、统一会计核算等方面与国际准则接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然而受我国劳动工资立法相对滞后,尤其是对工资方面的立法滞后的影响,当前职工薪酬存在会计核算、劳动工资、统计等三者之间不一致的地方,新会计准则的职工薪酬核算仍然有局限性,需要在今后的修订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相协调,并予以完善。
1、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辞退福利的核算。新准则及应用指南对辞退福利做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仍然不足以涵盖所有的辞退福利,如在一定条件下,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也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及相关福利(注:《劳动合同法》出台前后存在不同标准的终止劳动合同补偿相关规定),还有存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对经济补偿金、工资、福利等支付标淮产生劳动争议,引起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而须支付的辞退福利。本文认为对于终止补偿可与解除补偿一样作为辞退福利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对于存在劳动争议,尤其是大宗、团体性的劳动争议,引起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即以预计负债或或有负债进行确认、计量与披露。
2、建议规范非货币福利的计量。虽然新准则明确规定了非货币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但如何确定非货币福利的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准,会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带来困难,因此要更加规范非货币福利的计量必须统一计量标准,才能达到恰当规范非货币福利的会计处理。
3、建议增加企业预支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等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鉴于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存在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等职工薪酬的问题,因此建议增加对于企业预计支付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等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即企业与职工协议停止其服务,但并未解除劳动关系直至职工法定退休,企业承诺按期支付给这部分职工在停止服务日至法定退休日这一期间内的每期工资,并为其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此项职工薪酬己构成企业预计负债应予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若企业已提取专项款项,可作为一项基金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进行单独核算。
【参考文献】
[1] 任冀波: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福利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研究,2009(2).
[关键词]解读;职工薪酬;提供;完整;人工成本
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离不开人,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由此,企业支付给职工的薪酬成为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核算人工成本,为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的人工信息,并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成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完整的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和范围意味着要提供完整的人工成本
我国原会计制度没有规定一个完整、统一的职工薪酬的概念,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不完整、不准确,比较分散。新准则从薪酬的本质出发,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也即凡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所有代价(对价),均构成职工薪酬。这个概念全方位、多角度地规范了职工薪酬的范围和内容,也就意味着企业要提供完整的人工成本。完整的人工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从职工的范围讲,包括各种人员
即不仅包括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有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还包括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这比原制度只包括正式职工和计划内临时工的范围扩大了很多。
(二)从薪酬的内容上讲,包括各种薪酬
1 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即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
2 职工福利费,指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内设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3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指企业按照国务院、各地方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各项保险费用。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也属于职工薪酬。
4 住房公积金,指企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的文化生活,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与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的相关支出。
6 非货币利,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等。
7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指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指的辞退福利。
8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如企业提供给职工以权益形式结算的认股权、以现金形式结算但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现金股票增值权等。
(三)从支付的对象上讲
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在职期间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离职后的薪酬,还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
(四)从支付的形式上讲
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包括物质利和教育利。
二、单一的会计科目将保证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原制度在核算职工薪酬的时候,按薪酬的不同性质和形式,采用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分别核算,而新准则规定,所有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均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该科目中核算。这样就保证了职工薪酬核算渠道的统一性,同时也保证了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具体操作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应付职工薪酬”下要设置明细科目
在“应付职工薪酬”下要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企业要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情况进行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倦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近年来,我们公司工会财务部在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工会中心,突出维护职工权益,在财务管理上求规范,在经费、资产管理上求实效,保证了经费足额及时拨缴,五管齐下,增收节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圆满完成了上级公司工会、市总工会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工会开展好各项职工活动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工会财务工作先后获得“”“”“”等荣誉称号。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公司工会共有会员436人,决算单位2个(含本部1个,基层工会1个),工会财务设有2名兼职财务人员(其中:会计师1人、政工师1人),本部主要核算机关本部和未办理社团法人执照的四个子、分公司的工会经费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经费集中的管理模式。工会经费的来源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行政拨交经费收入;2、工会会员交纳的会费;3、公司行政的补助经费;4、其他收入。公司工会本级经费支出方面,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2007年至2011年,公司工会本级经费总支出256.58万元。其中:职工活动费支出153.48万元,主要用于职工文体活动、会员活动等,占总支出的59.82%;维权支出17万元,工会按行政拨缴工会经费的5%计提的“三不让”资金,主要用于困难职工帮扶费,占总支出的6.63%;工会业务费40.9万元,主要用于职工各种会议、各项先进表彰奖励、女职工身体检查、购买女工大病医疗保险、慰问困难职工、生病职工等,占总支出的15.94%;工会行政费支出20.33万元,主要用于为保证工会日常工作正常运行而开支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支出等,占总支出的7.92%资本性支出4.14万元,用于购置工会固定资产,占总支出1.61%;上解总公司工会经费11万元,按股份公司规定比例上解经费,占总支出的4.29%;其他支出9.73万元,按股份公司有关财务规定提取的增收留存基金,作为留存基金和财务基金管理使用,占总支出的3.79%。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工会财务组织到位。市场经济西德尼形势下,开展好工会工作,必须有一定财务经费做保障,做基础。因此,我们教育广大工会干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自上而下深刻认识财务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列入到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财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从总公司到子公司、分公司设财务部,配备专职财务人员,会计与出纳分开,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按政策规定办事,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切实履行好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操作本领。同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考核任务,不超支,不乱花,不违规。
2、强化管理,工会经费收支到位。工会经费上,通过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为工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它既是服务于工会重点工作的需要,也是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资金来源。在管理上,我们要收好经费的基础上,科学管好用好经费。因此,要求基层工会组织要按照取之职工,用于职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经费运行机制,把工会经费主要用于维护职工权益,开展职工教育和职工群众活动方面,真正发挥工会经费的作用,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
3、内控为先,规范操作到位。一是加强了对工会财务人员的管理,加大工会财务人员学习教育,坚持遵纪守法的原则,严格执行工会财务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政策法规,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和强化培训来提高工会财务人员素质,从而不断加强工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切实履行好会计的监督维护职能,成为理财的行家理手,使工会财务在工会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经费独立管理制度,为工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开展好工会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工作秩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严格规范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勤俭节约的原则,把工会经费主要用于维护职工权益、开展职工教育、扶贫济困和职工群众文体活动方面,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率。并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进一步落实财务管理法规,杜绝财务违法行为,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收支。
4、提高效率,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到位。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规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在内的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管理制度,约束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正常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电算化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统筹兼顾,从严密性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安全防范手段,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进行明确分工,规范运作,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使会计人员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懂法守法的合格专业人才,使会计电算化逐步向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向发展,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
5、建章立制,遵章守纪到位。为了做好工会财务工作,我们严格遵守《工会法》、《工会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工会经费的使用坚持由分管财务的主席“一支笔”审批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工会组织的特点,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确定工会经费支出的具体标准,体现效率与公平,杜绝支出的随意性,不能擅自提高支出标准,更不能违反财经纪律,必须在制度许可范围内开展财务工作。
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工会财务工作是贯彻落实企业发展总体思路,突出维护职能的物质保障,是联系职工群众的经济纽带,是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因素,做好工会财务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虽然,我们这过去的工会财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我们将在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聚财、科学理财、有效用财,全面加强工会财务工作建设,为工会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二是依法收缴工会经费,加大对工会财务工作的考核力度。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会预算制度管理,更好地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严格按照上级公司工会关于工会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做好各类报表。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向专业人员学习,取长补短,将紧紧围绕公司工会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为宗旨,进一步加强工会财务管理,竭尽全力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使工会财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开创工会财务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献礼!
一、三区合并后的各单位负责人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对资产和账户的管理,原三区各单位的财务印鉴收归合并后的单位管理,单位负责人要指定专人分开保管;原各部门财务人员要认真整理好财务档案,对拟不保留独立财务的部门应做好移交准备工作。
二、金库的管理
区划调整后,三个区级金库由新区管理,从年11月15日起,原区、区金库除办理税收入库、库款划解、金库间资金调度外,不对外办理拨款,各部门经费暂由原区金库拨付,原区金库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服务。年1月1日起,从整合后重新设立的区金库办理相关业务。
三、账户管理和财务报账
区划调整后,三区的收支并入新区。各行政单位于年11月15日前除按原标准预留银行代扣款项外,不再发生其他经费支出,并将各行政单位的银行账户余额转入区财政局指定账户。
根据国库统一支付的需要,分别设立行政检法、教育、城建系统工资统发专户和行政检法、教育、城建、卫生系统经费支出专户。同时,设立政府采购专户和基建专户。原各区设立的相同性质的专户同时取消。
各街道办事处、各预算单位必须对本单位所有银行账户进行清理、整合,其银行账户的开户、变更、撤销必须经区财政局审批;其他未纳入区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的事业单位,必须抓紧做好财务整合工作,整合后,除按上级文件规定允许保留的账户外,只允许保留一个基本户、医保基金专户、住房基金专户、工会经费专户。
从11月15日起,各机关单位的预算内、外经费开支统一集中到区会计核算中心。区财政局应协助做好区检察院、法院、教育局、建设局预算内、外账务集中核算的相关工作。区教育局设立会计核算分中心,专门核算小学、幼儿园、职教办等未设立独立财务核算机构的学校和其他直属事业单位。未纳入统一核算的单位其预算外资金必须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经费管理
今年内,对合并后的部门、单位,原则上按原三个区确定的部门预算进行整合,结合已拨预算经费及人员变动情况,核拨剩余月份的经费。凡超预算指标而又急需使用资金的部门,必须填写经费申请表,按规定程序审批。对尚未合并的部门、单位仍按原确定的年度部门预算指标供给经费。
各行政事业单位不得随意滥发奖金、补贴,对本单位的奖金、补贴发放规定在整合前标准不一致的,必须提出统一意见,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一、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主要途径
(一)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筹划
时间性差异是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因此,时间性差异造成的是企业所得税缴纳时间提前或延后,从企业一个长时段的整体来看在金额上没有影响。
按照所得税会计核算办法,对时间性差异在会计核算中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进行处理。目前,采用应付税款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经办人员的变动、前后期的不衔接和遗漏,造成时间性差异只有当期调增,没有后期调减,从而加重了商业银行的税负。因此,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时间性差异的项目、金额、当年调整增加额及未来摊销期的年限和调整减少额,应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作为年度纳税申报材料的附件加以保管,并在以后年度调整转回,从而达到申报准确,查有实据。
(二)永久性差异的所得税筹划
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的存在是商业银行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目前金融企业的利息收支、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的会计制度与税法基本接近。因此,本文仅以费用的使用作为企业所得税筹划的重点加以探讨。
1.转变短期合同制员工聘用方式,降低工资薪金及三费调整增加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规定,2006年7月1日之前的计税月工资标准为960元,之后为1600元,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职工工会经费、福利费和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和1.5%计算扣除;企业按规定提取向工会拨交的工会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这些政策规定,简单地说就是除开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工会经费外,对超过计税工资标准部分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和教育经费均要作为应税所得的调增额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
目前,商业银行的用工方式主要是聘用长期和短期合同工,从2005年开始,某商业银行省分行大堂保安采用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用工合同,商业银行支付用工费用,人员全部由劳动服务公司负责管理,所需费用按政策规定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实现了用工方式的首次转变。从企业所得税筹划角度看,商业银行应在对这次用工方式的转变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加快商业银行用工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短期合同制员工的聘用上。以某商业银行有1000名短期合同工、每人年薪4万元计算,如果转变聘用方式为用工方式,该行将减少应税所得额2042万元,相对增加利润793万元。
2.准确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会议费,降低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调增的应税所得额。业务招待费就是用于业务招待方面的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规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为: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500万元以下的为5‰,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为3‰,金融保险业的业务招待费计算基数应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后的营业收入,超过规定比例列支的业务招待费不得在税前扣除,必须作为应税所得额的增加项加以调整,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2005年,某商业银行业务招待费实际列支8927万元,可在税前列支金额3596万元,超过标准列支5331万元,超标准部分占比达到59.71%。
而会议费是指核算召开会议的文具、纸张、印刷材料、报刊、会议室租金、交通费及参加会议人员的住宿费、伙食补贴等支出。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没有规定扣除比例,也就是说只要是实际发生的会议费支出,全额可以在税前列支。分析该行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很大一部分是大小会议的伙食补贴支出,这是造成业务招待费超标准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会议费支出,加强业务招待费的预算管理,积极开展会议费的筹划,能在会议费列支的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从而达到降低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调增应税所得额之目的。
3.加强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的筹划,降低业务宣传费超标准列支调加的应税所得额。业务宣传费就是用于业务宣传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不扣除金融机构往来收入)5‰比例范围内控制使用,据实扣除。而广告费是指通过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在一定的媒体传播广告而支付的费用。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
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广告费税前扣除比例是业务宣传费的4倍,且可以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因此,我们在开展业务宣传时,要认真的加以筹划,尽可能地从广告费中列支。同时,在筹划过程中,要注意严格区分广告费支出与赞助支出。
4.加强赞助和捐赠支出的管理,用活捐赠税前扣除政策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算政策规定,各种赞助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在符合国家规定、且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可据实列支营业外支出,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进行调整。纳税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向老年活动场所的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纳税人向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营利机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
分析某商业银行的赞助和捐赠支出,大部分是对共建单位、扶贫联系乡(村)、自然灾害、学校等捐赠支出,由于大量的捐赠都是直接捐赠,且没有取得正式的捐赠发票,以致不能在税前扣除,造成捐赠后还要补缴33%的企业所得税。因此,要加强对捐赠的筹划管理,改变目前直接向受赠人直接捐赠的方式,要通过民政教育部门、慈善总会、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的机构指定捐赠给受赠人,取得捐赠的正式发票,以便能够全额税前扣除。
5.通过对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项目的筹划,相应降低其调整金额。除上述费用项目筹划外,企业的期间费用还很多,它不仅可直接减少利润总额,费用的业务发生方式和过程不同对纳税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筹划过程中,一是预先安排、选择最优的业务方式或过程,合理合法地降低纳税支出。二是取得合法的费用凭证。要求凭证的取得符合税法规定,这是企业正确筹划纳税最起码的条件。一般在实务中常犯的错误有:取得虚假发票;取得非交易对象发票;未依时限取得发票。三是合法报告备案。税法规定部分费用及损失应事先完成报备手续,否则不予以认定。四是延后列报费用。部分费用及损失有限额规定,超过部分将不予以认定。因此,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注意各项费用及损失是否超过了限额,如果超过限额则可以考虑延至下期列支。五是尽量创造条件。税前列支费用、损失并非没有边际和标准,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到充分列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开展企业所得税筹划的策略
(一)以二级分行为纳税单位,采取集中申报的方式。
根据国税函[2002]226号《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文件规定:“银行的支行(指县级支行,下同)和相当于支行一级的办事处(分理处)、及保险公司的支公司和相当于支公司一级的办事处,因改变会计核算办法而变为非独立核算单位,不再具备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经所在地省级国家税务局审核确认,可不再作为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管理,不实行就地预交企业所得税,其纳税申报和就地预交管理上划到上级支行(支公司)或分行(分公司)一级”。而近几年来,全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加快了财务集中的步伐,财务核算逐步都集中到二级分行进行核算管理。外部的政策和内部的管理为“以二级分行为纳税单位,采取集中申报的方式”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集中申报后,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行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减少税务稽查的次数和检查样本量,将极大地降低纳税申报成本。
(二)确定专人负责纳税申报,不断提高申报的质量。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由于对政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同一企业的经济业务,百个人申报就会有百样的结果。因此,确定专人负责纳税申报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财务全部集中到二级分行统一核算管理,全行费用全部都经过二级分行审核,因此,纳税申报工作宜由二级分行费用审核人员兼任,具体由其统一掌握费用发票的合法性审核,总结费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费用使用行为。由其通过建立所得税纳税申报台账,对调整项目进行全面的登记,从而达到提高纳税申报质量。